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互联网经济与工匠精神

互联网经济与工匠精神

时间:2024-01-11 16:5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互联网经济与工匠精神,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互联网经济与工匠精神

第1篇

关键词:工匠精神;广州老字号;品牌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161-02

一、广州老字号品牌发展现状与困境

广州作为一座历史古城,拥有众多的老字号。广州老字号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经济文化资源,也是一张广州的“名片”,每一家老字号都可以代表广州本土文化。

早在2006年,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字号品牌,我国商务部认定了第一批老字号品牌,广东有22个老字号品牌入选“中华老字号”名单,其中餐饮、食品类老字号企业有12个,药品类老字号企业有8个,包括了广州本地人非常熟悉的王老吉、潘高寿、何济公、陶陶居、广州酒家、莲香楼、皇上皇、爱群酒店等品牌[1]。

如今,随着互联网热潮下线上线下企业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广州老字号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一些广州老字号企业持着“自己酒香不怕巷子深”,较少进行品牌传承与创新研究,如此以往,必然影响品牌知名度。在互联网与自媒体时代下,老字号企业应该秉承传统技艺、发挥工匠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持续发展壮大。

二、工匠精神与广州老字号品牌

2016年的两会,“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各行各业应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知名品牌。从字面上看,“工匠”指的是有技艺的匠人,“精神”指的是匠人们的意识和思想。那么,“工匠精神”即工匠对自己的产品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理念。广州老字号就是“工匠精神”的现实体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在传承广州老字号品牌的过程中更彰显其独特意义和作用。

三、广州老字号品牌发展的研究意义

(一)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老字号品牌是工匠精神的体现。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需要极致的产品,老字号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互联网时代下的老字号更需要发挥工匠精神,老字号企业要将工匠精神与互联网思维结合起来才能创造财富、创造价值。老字号品牌强,企业则强,国则强,人民则富。

(二)培养广州特色国际知名品牌

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广州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创新策略,加快培育广州特色商业的国际知名品牌,丰富广州国际购物天堂建设内涵,发展特色商业,培养具有广州特色的国际知名品牌,发挥广州老字号企业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重塑“工匠精神

探索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与工匠精神的结合途径。让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的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让老字号品牌永续经营,基业长青。工匠精神是企业精神。缺少这种“工匠精神”,将会使整个社会的创新变得艰难,也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道。

(四)助广州老字号品牌重创辉煌

广州老字号品牌要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广州文化。广州作为华南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广州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发展要满足不同年龄群体消费者的需求,要用年轻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强化广州老字号的品牌概念,赢得各年龄层次消费者的喜好,帮助老字号企业重创辉煌。

四、广州老字号企业的品牌传承与创新策略

(一)品牌生产领域的传承与创新

1.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知名品牌。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严谨、耐心、专注、专业、坚持、敬业。工匠精神下的企业对产品追求精益求精、采取严格标准、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在专业领域上不停止追求,打造本领域最优质的产品和品牌。德国的汽车品牌、日本的寿司品牌、瑞士的军刀品牌都是工匠精神的代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曾说过:“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广州老字号品牌曾经是工匠精神的代表,今后更要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广州本土老字号品牌。

2.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产品质量。互联网思维下,企业营销者讲求用户至上、体验为王、模式创新、个性化、爆点、极致、专注,但这一切仍然离不开产品本身。因为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们不再依赖传播媒体渠道来获取产品资讯,而是可以直接获取产品信息,那么,人们是否使用一个产品的依据就是企业品牌核心,人们可以不需要通过广告来决定是否购买产品。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州老字号企业必须关注产品本身,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卓越产品,推进产品升级,用产品说话,让用户帮自己宣传产品。

3.突出品牌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广州老字号品牌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由于经营有方,产品独特,因而历经数十上百年而不衰。互联网时代下的品牌传播讲求故事性,给品牌产品注入故事,能引起人们对品牌的关注度和好感度。广州老字号品牌大多有着鲜明的岭南风格,适合用故事来打动年轻一代消费者群体。

4.增加文化元素,拓展品牌价值。广州老字号品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用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其拓展品牌价值。如,广州酒家、陶陶居、莲香楼都是具有岭南特色的餐饮名店,在餐饮店面装修与布置上可以更多的融入岭南建筑与布局元素,在食品功效上可以融入岭南气候、人们体质等因素来打造产品,在餐饮氛围上可以提供粤曲、粤剧等服务来提升产品形象[2]。

5.践行绿色理念,实施永续发展。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广州老字号品牌作为优秀的企业带代表,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将资源利用从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绿色、安全转型,推动绿色服务业的兴起,实施永续发展,实现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美好愿景。

(二)品牌传播领域的传承与创新

1.重新定位品牌。广州老字号品牌要跟上时代步伐,分析互联网时代与自媒体时代下企业品牌传播的新趋势,紧跟互联网思维,发挥自身文化优势与产品特色优势,重新确立自身的品牌定位。老字号品牌若一味强调历史性,可能导致年轻一代消费者群体的流失;若不强调历史性,可能会流失一部分老消费者群体。老字号品牌要建立自己在消费者心中独特的印象,形成差异化优势。

2.创新品牌形象。互联网时代是70后、80后、90后的天下,这批人群拥有巨大的购买力,老字号品牌要创新品牌形象。创新品牌形象的实质是遏制品牌老化,使品牌年轻化。广州老字号品牌可以深化品牌精神与文化,在原有的品牌形象中融入年轻、时尚、绿色、健康等元素,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与共鸣。

3.创新营销方式。“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是过去式,再好的品牌也需要品牌推广。互联网思维下,广州老字号品牌要注重采用新型营销推广方式,如微博营销、微信推广、二维码营销、团购营销、O2O营销、手机APP营销等。企业可以建立官方微博,在微博上及时产品资讯及促销活动资讯。年轻一代消费者都热衷于微信沟通方式,广州老字号品牌要想吸引年轻消费者,用年轻人的方式思维与沟通十分有必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企业可以推送产品及企业相关信息给用户,保持用户粘度。二维码营销是另一种有效的推广方式,在店面设置一个二维码扫码区域,大大增加产品线上线下的推广度,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帮助企业有效推广产品、扩大品牌知名度。广州老字号企业可以打造客户专属APP,方便客户在手机端查阅产品信息及下单购买[6]。

4.品牌文化创新工程。广州老字号品牌代表着独具韵味的岭南文化,可以依托文化内涵开展养生文化、工艺文化、情感文化、经营文化等品牌文化建设,开发文化创意产业链。如,药类企业可以开展养生知识讲座与论坛,百货商场可以开展古典服装Show等活动,其他类企业亦可开展展览、体验、消费于一体的文化体验之旅活动。

5.品牌形象再造工程。广州老字号品牌可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具有时代特征的积极文化元素,打造传统岭南文化与现在文化相结合的品牌形象,从品牌名称、品牌标识、品牌终端形象、品牌口号、品牌包装等方面着手创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3]。

6.实施品牌维护工程。广州老字号品牌往往与一定的历史建筑有关联,老字号企业可以申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基地;建立老字号工艺传承机制,建立老字号传人工作室,培养接班人,让老字号手艺得以发展,永续长存[3]。

(三)品牌管理领域的传承与创新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广州老字号品牌的有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老字号品牌的资金扶持力度,在贷款资助、税收优惠方面给予资助,为老字号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推进老字号企业的体制改革,尽快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

2.加强管理意识。广州老字号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品牌管理部门,加强品牌运用和保护工作力度,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保留技艺能工巧匠,招徕优秀人才,完善员工奖惩和激励机制,实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科学管理模式。

3.强化商标法律意识。广州老字号企业应重视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规模、利润的模式上改变,重视商标的经济价值,增强商标保护意识,保护广州老字号商品品牌,从法律上保障自己的权益[5]。

参考文献:

[1] 黄玉良.用新媒体擦亮中华老字号餐饮业品牌[J].新闻爱好者,2010(6):58-59.

[2] 孔美多.零售业“老字号”品牌的创新与发展[J].江苏商论,2007(10):36-37.

[3] 彭晓燕,乔京禄.老字号品牌的传承和创新初探――以宫梳名篦手工艺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6):139-140.

第2篇

关键词:高职物流专业;工匠精神;职业素养

当今社会,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未来职业发展的主要标准。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生产服务一线岗位的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要通过多种内容和形式在专业教育中加入思想政治内容,达到专业技术与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双重效果。2016年,国家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物流行业是现代新兴的服务领域,是经济流通的大动脉。随着物流行业标准逐渐提高,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养出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实践。高职物流专业课程在工匠精神的融入中要结合课程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

1高职专业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1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

部分高职院校的总体生源文化水平较低,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高职院校应在学生步入社会前端正其学习态度,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及教学理念认准育人角度,深度挖掘课程中的工匠精神思政元素,以期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型、服务型等高素质人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从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来看,体现出了人才能力发展不均衡和人才核心素养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课程教学及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创新来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加完善。工匠精神的融入就是以立德树人为理念来进行职业人才培养[1]。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有所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研究型、创造型及管理型人才,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艺型及操作型人才。在培养高职院校的人才时,不仅要专注于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将相关的工匠精神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思政教育的重担不能只是落在思政课教师的肩上,而是所有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思政教育也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及各种实践活动中,还应该融合在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仅依靠思政理论课程很难达到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而通过在其专业课的基础上巧妙融入工匠精神思政内容并进行有效引导便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思政教育。

1.2时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升级。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对于生产技术型及社会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有了明显的改变,即从传统的单一技术人才到综合素质人才的转变。基于这种社会产业经济的变化,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在物流专业中融入工匠精神符合时展的特点和趋势,通过对现代服务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达到新时代背景下的岗位要求,建立良好的综合素养,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在职业领域的长远发展[2]。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需要在提升工业化产业质量的同时,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教育改革和时展的重中之重。社会发展不仅仅依靠的是学术型研究人才,更需要来自不同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及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3学生自我发展的本能意识

目前,学生成长在新时代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信息呈现井喷式增长。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高职院校学生在个人发展中具有很多优势,可以通过获取多种信息来提升个人能力,使学生能够不受专业限制自由发展。当下学生的这种发展特点与传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有着明显区别。信息的井喷式增长极大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本能意识,要想更好地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不能只依靠政府及企业的支持,更应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学校要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这是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载体,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时,强调教学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不能只关注理论教学,还要充分关注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单一的专业技术并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是针对当下学生各种教学的必要手段。课程思政的建设就是在专业课程中实现多元化教学的方式,满足学生对多个领域的求知欲,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来实现对专业技术的掌握。这种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科学高效[3]。

2高职物流专业融入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教育思路

为培养出大批高职业素养的物流专业人才,加快行业发展速度,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关注物流专业教学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将工匠精神内化到物流专业教学中,使学生积极了解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秉承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积极创新,为优化现代物流产业的整体结构奠定基础[4]。

2.1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高职物流专业中的工匠精神融入先要从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思想政治元素入手,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在挖掘和整理思想政治元素中,主要应该从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入手。在早期的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价值理论和精神情感,这些内容是当下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材料。在建设早期,我国在基础工业建设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对于学生有着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广泛收集和整理与物流课程相关联的思政材料,将其融入到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在学生了解和学习关于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材料过程中,能够领会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对工业化建设和发展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产生感性理解,从而转化为自身的情感价值,实现职业素养的提升[5]。要想深入挖掘物流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先要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思政教育的重担不能只依靠思政课的教师,需要各个科目的教师一起努力,对学校的师资力量进行合理整合,建立多学科互动的思政教学团队,进而打造思政能力出众和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思政教育培训来提升物流专业课教师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感,并以思政教育为重点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定期开展思政教育心得交流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总结,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要在物流专业课的育人内涵和思政教育理念之间做好协同,不仅要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中提炼文化及育人的内涵,还需要教师在物流专业课程中不断提炼思政元素,使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在物流专业课上深入挖掘的思政元素应严格遵循基本思政理论,将正确的思政元素传授给学生。在深入挖掘物流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时,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情境,这样能更好地扩充专业课中思政元素的施展空间。虽然强化课堂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于物流行业工匠精神的理解,但在课外活动时学生更能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主动去思考、挖掘物流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学校和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第二课堂及课外活动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工匠精神思政教育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2.2开展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的提升下,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教育部门鼓励进行互联网教育,以期丰富教育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物流专业与工匠精神的融入效果,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较为有效的手段。混合式教学在工匠精神融入中有两个较为突出的优势:一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展现更多的信息元素,弥补教师单一授课的不足;二是能够通过互联网使学生养成线上学习的习惯,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将更多的上网时间用在知识的学习上。除了常规的课堂时间之外,学生还有着丰富的课余时间,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这种形式将相关的工匠精神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课余时间中,实现学生对物流专业领域中工匠精神内容的深度理解和学习。线上课程的开展能够最大程度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将工匠精神教学转移到课下来进行。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学习和关注物流专业领域的相关内容,获取相关的信息资讯,对物流专业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了解,这更加有助于学生建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6]。

2.3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物流专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在岗位中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及职业素养。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基本运营情况,尤其是物流领域的服务质量,感受物流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和重要性。学校可以邀请行业内优秀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来校进行讲座,通过这些优秀人员的演讲和报告来感受工匠精神对于物流人员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在校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投入到创新创业中,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工匠精神对于创业活动的重要性。目前,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课程来鼓励学生投入到物流专业领域的具体实践中,并对参与创业的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工匠精神的认识和养成并不能通过简单的理论教学就能够实现,而是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结语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物流行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物流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行业,其自身发展水平也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变化和提升,相比于传统的物流发展,对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物流行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更高。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能够通过对行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来制订人才培养策略。无论行业技术领域如何变化,工匠精神都是不变的职业素养。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力平,唐红英.工匠文化引领下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6):40-41.

[2]田侠,王炳洋.高职物流专业基于工匠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2):245-246.

[3]邓德艾.物流高职院校对高素质蓝领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长江丛刊,2017,(29):267.

[4]钟一漩.基于工匠精神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15):2.

[5]孙玉苹,高飞.高职物流专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思政教育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7):59-62.

第3篇

互联网+时代:反而更缺产品主义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厂商、产品之间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连接到了一起,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被彻底颠覆。

消费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瞬间聚集和分散,这既是巨大的商机,也是巨大的挑战。即使曾经如日中天的品牌,如果不能不断开发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有热度的产品,所谓品牌,可能也仅仅是一个LOGO而已。

这个时代,更加印证了我们一直以来的主张“产品是皮,品牌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这样一个时代,消费者可以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快速地接触到产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学习的对象不再是微软、三星,而是苹果、特斯拉、小米等产品主义企业。

这是因为:好的产品,就是让服务成为多余。

在餐饮行业,当大家感觉把产品做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拼服务。但是,产品真的已经做到完美了吗?同样在家电行业。海尔曾经靠服务赢得国际声誉,但在今天却面临空调不如格力,冰箱不如西门子、净水器不如沁园、美的的窘境。如果没有一流的产品,海尔未来的竞争力就没有保证。

海底捞之后,餐饮行业又诞生了一家现象级企业——巴奴,创始人杜中兵坚持:“服务好顾客的嘴比服务好顾客的人重要。”坚定不移地聚焦产品。

“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靠着独一无二的产品和定位,在河南市场,巴奴在开店数量、翻台率等指标上均超过了以服务见长的海底捞。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长三角地区,面对巴奴的竞争压力,从不打折的海底捞在无锡、常州市场竟然开始打折促销。要知道,海底捞打折,绝对是第一次。

在杜中兵看来,越是互联网时代,产品离消费者越近,反而更缺产品主义,市场业绩印证了他的判断。

工匠精神:赋予产品以灵魂

李宗盛在其片子《致匠心》中说:“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着它自己熟”。以工匠之心,李宗盛迄今创作了几千首歌曲,可谓多产。

什么是工匠精神——就是一种默默无闻、追求完美,一丝不苟的精神。比如历史上,欧冶子几十年如一日,丹心铸剑,终于打造出湛卢等传世宝剑。

在工业化时代,基于分工和协同的要求,传统工匠被大工业精神所取代,被演绎为一种追求极致,赋予产品创造力的高感知行为。

用大工业精神做好产品

在大工业精神下,企业大厦的高度,取决于地基(产品)的牢固程度。因此,侥幸与投机在这里都不管用,只有秉承一种“工业精神”,朝着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走向未来。

纵观世界上那些成功的企业,从表面看来得益于对商业机会的把握和商业模式的设计,实际上,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大工业背景下的工匠精神。

谈到工匠精神,不少人会想到罗永浩那句感动了很多人的话:“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被罗永浩的认真感动的粉丝说:“你负责认真,我们帮你赢!”

天助自助者,在曾经是靠天吃饭、产品质量最难稳定的农业,做了一辈子“产品主义者”的褚时健出狱之后,在哀牢山,承包了一片土地种冰糖橙,依靠每年解决几个问题,最终用汗水浇筑了“励志橙”的成功,成为亿万富翁。

黄铁鹰在《褚橙:你也学不会》一书中描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细节:褚时健还有好几家农户都在同一家养鸡场买鸡粪。大多数人都是直接拎着袋子,过秤,交钱,可褚时健不一样,他会把鸡粪倒出来,然后放在手掌上捏一捏,看看水分多少,看看有没有掺过多的锯末,他会据此跟卖鸡粪的讨价还价。

工匠精神成就了储橙,也成就了巴奴。

“不疯魔,不成活”,杜中兵成为火锅行业的最疯狂的产品主义者。创业14年来,他始终拒绝任何诱惑,守住底线,不做任何投资,只做一件事,就是做好火锅产品。

做好产品才能托起品牌

回顾中国营销三十年历程,品牌可以说几乎是所有中国企业的最高追求。

不过,很多企业并没有搞清楚产品和品牌的关系,产品是皮,品牌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如没有AD钙奶、营养快线就没有娃哈哈品牌,没有小米和红米就没有小米的大红大紫。

做好产品,不仅可以成就品牌,本身就是最好的战略。战略意味着取舍,杜中兵认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变的是产品,品牌的焦点即产品,品牌属性即产品背后的文化属性。焦点收缩,品牌力量扩大,一旦发散,偏离产品主义主线,企业经营就要出问题。”

用情感赋予产品灵魂

电动车营销的第一人余林曾经说过:“产品仅仅做到百分之百满意是不够的,要做到110分,产品上市之前先和自己PK,如果连自己都不满意,顾客怎么会满意?”凭借不遗余力地赋予产品时尚化的内涵,爱玛电动车用一年时间,从排名行业120名之外,实现了弯道超车,一举跃居第一,创造了电动车行业和中国营销史上的奇迹。

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提倡用“倾听产品哭泣”和“抱着产品入眠”的至真至诚来打造产品。凭借这种精神和情怀,他建立了京陶和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巴奴创始人杜中认为:“产品主义不仅是做好产品这么简单,而是附加更多价值和情怀。”毛肚让品牌有独一无二,毛肚火锅就是巴奴。

产品主义:走向世界的“不二法门”

“我们至少还在做东西,布莱尔先生。”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问为何整个欧洲经济都不太景气的大背景之下,德国还能一枝独秀,德国总理默克尔如是回答。100多年来,德国坚持产品主义,从未动摇。经过百年积淀,在制造领域独步全球。

近年,为了强化德国在制造业的优势,德国实施了雄心勃勃的新工业战略,也就是“工业4.0战略”,推进智能制造,在产品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强化自身的优势。可以说,一百年来坚持产品主义,德国制造已经超越产品,而成为一种文化。它代表着经久、耐用、严谨和一丝不苟。

就像美国的可乐和大片,德国的机械和机床、法国的香水和香槟,日本的电子和钢铁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的名片。随着中国崛起,哪个产业将成为中国的名片和文化的载体?

餐饮行业是否有希望?且不说是东西方餐饮习惯和文化迥异,就是历来“东辣西酸,南甜北咸”的国内市场,其偏好、产品差异之大无出其右。不过,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方特色的就是全国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实际上,文化差异并不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障碍。以饮料行业为例,王老吉曾经是广州地方特色饮品,近年,王老吉在北方市场发展良好,已经形成南北双核,始于广东的凉茶文化已经得到包括北方市场的全国市场的认同。

同样,在餐饮行业,肇始于北方市场,以毛肚和菌汤为核心的巴奴火锅最近就以自身独特的产品和巴奴文化征服了南方消费者,比如在无锡新开的四店全部飘红,甚至有不少从上海的消费者慕名而来。可以说,南方消费者完全认同并接受了巴奴为代表的北方火锅文化,并没有地域、文化和习惯上的障碍:好产品到哪里都畅行无阻。作为最容易做到标准化的餐饮品类,火锅是餐饮行业最有希望走向世界的,巴奴创始人杜中兵希望有朝一日,巴奴能够像汉堡王、星巴克、赛百味(无一例外都是聚焦自己的核心产品)一样,走向世界,向全球传递中国的火锅和餐饮文化。

产品主义,正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不二法门。(来源:销售与市场 编选:)

“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二部震撼上市

——国内第一部系统性、全景式解读“互联网+产业”实践著作

《互联网+:产业风口》

互联网+系列相关书籍:

《互联网+:跨界与融合》(已出版)

——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权威专著

《互联网+:金融颠覆》(即将出版)

——2015“风口”上国内首部“互联网+金融”系统性著作

《互联网+:海外案例》(即将出版)

第4篇

危机往往就是机遇,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都面临转型,除了互联网经济兴起,全球性的工业革命也在2015年正式拉开序幕,德国和中国相继围绕工业制造和产业融合提出“革命性理论”,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开始朝全球先进制造业大国的目标进发,这也是制造业基础良好的地区的一次机遇。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在全球制造业变革的背景下,进行制造业全面升级的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需要抢占下一轮制造业发展的制高点,就必然在国家政策、财政投入、科研投入、体制机制创新、项目扶持等方面作出系统性的、综合性的安排,而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在承接国家战略的过程中有先天性的基础和优势。

东北要做的就是要借助这次政策红利,打破内部的体制机制障碍,树立以市场分配资源的基本理念,通过混合所有制度改革,为传统制造业引入新的发展动力和理念,承接好国家资源,聚集好社会资源,激发出内部潜力,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实现制造业的“弯道超越”。

聚集优秀人才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好坏,最大的障碍不是国际势力形成的障碍,不是经济大趋势形成的压力,而是这个区域的主政者和企业家是不是保守、是不是僵化、是不是能够解放思想。官员思想不解放,总书记指出的“体制机制障碍”就破除不了;企业家思想不解放,这个区域的经济就没有未来。

同时,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不会放弃东北,我们自己更不能妖魔化东北的经济发展环境,不能盲目看衰工业制造业的发展的前景。新时期的制造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也有明确的决心和规划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工业强国。在这方面东北有着雄厚的基础,只要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必然能把握住“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机遇和政策红利,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再次站在世界制造业之颠。

新时期的制造业,越来越是智力密集型的产业。为了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升级改造,东北必须把引智引技工作放到比招商引资工作更重要的位置上来。我们为了引入一些企业,一些项目,非常舍得给优惠政策,但是回过头来算算账,效果可能并不好。而在目前的形势下,政府应该在地区引智引技的工作上做出表率。要想用好人才,就要有一个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所以政府要加大对人才落户东北的补贴力度。南方很多城市对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补贴能达到一名博士后一年补贴15万元以上,没有这个力度,谈不上政策优势。 对东北来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将是发展弯道超越的核心问题之一。

要想汇聚高端人才,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比如社会的公共服务水平,收入水平,生活环境,人文环境,交通便利程度等等,这个是一个长期而综合的过程。客观的说要让东北立刻达到这种程度,也不现实。所以,要想在很快的时间内达到人才聚集的目的,不妨换个思路,用信息技术做到人才的虚拟聚集。高端人才最高的成本是时间成本,用信息传递代替物理距离的跨越,是节约时间的最好办法。所以要善用信息技术,做到远程联系,整合全球智力资源,让不为所有的人才,也能为我所用。

拥抱“互联网+”,用好金融工具

拥抱“互联网+”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然要求。新型工业生产所必须的智能化、定制化都是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的。除了这些必然的应用,东北的工业发展还要依托互联网的技术把东北现有的工业研究力量重新整合,把“互联网+”这个概念扩展到“技术+”的概念,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弥补东北高端研究力量不足的问题,让东北尽快抢占“中国智造2025”这一高地。

在这方面东北有很好的基础,也有很强的潜力,东北作为传统重工业发达的地区,有两个明显的优势:第一,工业体量很大,投入相同数量的资源进行“互联网+”升级,会取得更好的乘数效果。第二,传统工业密集,能够快速互相学习,不断推广复制先进经验,在一个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企业带动下,会快速出现一批优秀成功企业。同时,互联网时代为制造业升级提供了一个低成本试错,快速看到效果的机会,依托“互联网+ ”和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东北制造业完全可以恢复往日的荣光。

无论是转型升级还是优化传统产业,资金都必不可少,用好现代金融工具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以小博大,还可以降低风险。

用好金融工具首先是企业要和资本市场相结合。只有一个股权开放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保持活力。对企业来说,用一种开放的心态迎接资本的进入,能够帮助企业在内部治理和外部拓展两方面都获得收益。东北的制造业相对保守,对于股权投资往往心态不够开放。这个时候,各级政府组织要做出表率,能够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的大型国有制造业,要率先进行改造,在引入股权投资者的同时,也就是引入了新的思想理念和管理方式 。同时,也要让民营企业家更全面地认识资本市场和股权基金,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上市,特别是门槛相对较低的新三板。

用好金融工具还要充分利用金融的引导作用。东北地区要成立专项的产业基金,针对现有的制造业升级改造提供专项补贴、投资。这个基金的募集方式要是开放式的,运营方式要是市场化的,充分将不同的投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的项目中来,一方面能够解决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也是用市场化的手段保障了投资的效率。 新型工业生产所必须的智能化、定制化都是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的。除了这些必然的应用东北的工业发展还要依托互联网的技术把东北现有的工业研究力量重新整合把“互联网+”

这个概念扩展到“技术+”的概念。

重视品牌与品质

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一个商品、一个企业、一个地区必须要在社会上有足够的正向形象和名气,否则就是东西再好,也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制造业没有科技创新就不会有附加值,没有品牌就更不会有附加值,相比科技创新而言,东北的企业在品牌运营上做出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而很多比较有名的品牌,尽管是东北走出去的,现在也在快速地脱离东北概念。从品牌运营的角度,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东北的政府和企业要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

现在东北面临的主要问题两个:第一是,东北区域内的企业有知名品牌的还是太少,缺乏专业品牌运营概念;第二,东北作为一个地域名称,本身这个品牌的美誉度在下降。建议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提高对品牌建设的重视,这其中需要专业的运营团队来运作,要很多硬件和大环境的改善来支持,任重道远。

第5篇

中国倾尽全力打造中高端制造业版图,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低端产能过剩的心腹之疾。

《中国制造2025》由百余名院士专家联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与德国联手空间广阔。2013年德国公布了《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书》,所谓工业4.0也即“第4次工业革命”,是继前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工业革命,自动化、虚拟化、智能化,德国提出利用传感器和通信技术,将制造设备和工厂连接起来,使生产管理、收发订单完全自动化。德国希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全球工厂的虚拟化。

中国制造2025既有制造驱动力的提升,也有重点突破领域。中国需要得到制造核心领域的技术,这是目前德国、日本的强势领域。到2025年前,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必争产业。上述设备是中国制造业中的技术短板,中国组装缺技术,从机器人行业来看,核心技术都在先进制造国手中。如果中国能在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将是中国制造升级的枢纽。

德国、日本制造以精密、环保见长,工匠精神更值得转型中的政府有关部门与制造企业学习。德日百年老店并不稀罕,技术工人地位高,在工匠精神断层的中国受到神化般的追捧。在工匠精神的背后是严格甚至刻板的标准、是对产权的保护、是技术至上的教育体系、是统一的市场,中国得到德国制造的精髓,上述因素不可或缺。

德国与美国不同,为了呵护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业,银行在融资过程中一直占据很高比例,各种增信系统为中小企业增信,在这样的融资体系中,无论是金融还是制造业,信用比眼珠子还重要。

中国中小制造企业融资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品牌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溢价不高,不能走风投融资之路,中小银行依然是中小制造企业的首选。德国清晰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政策性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处于引导地位,政府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低成本资金来源,为担保银行等提供税收优惠。德国储蓄银行已成为约44%的德国企业的“主要银行”,超过90%的手工业企业和小型工商企业的贷款是由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两大银行集团提供的。

为了应对规模庞大的中小制造企业融资需求,学习德国建立高效的中小银行信用筛选体制,建立增信系统是必要之举。

同时,中国制造业想要弯道超车,另一半应该使用美国模式。美国是全球创新中心,无论是互联网浪潮还是转基因浪潮,革命性技术创新基本发端于美国。美国的创业者到哪里,专业风投就跟到哪里,资本市场的交易项目很快与之匹配。有成功的领域如互联网,有迄今未能成功、项目失败的领域如生物医疗等,不管成功与否,风险投资是创新者的火箭燃料。

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 “匠人”精神 时代需要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234-02

1 “匠人”精神的基本含义

所谓的匠人精神在任何的时代背景下都有着不同含义的解读,但核心是不会改变的,即生产者对于自己的产品始终坚持敬畏的心态,不断的钻研打磨自己的产品的一种精神追求。也有人总结说,所谓的“匠人”精神就是始终如一、踏实肯干、精益求精、摒弃浮华等品质。从这些良好的品质我们能够看出,匠人精神所代表的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坚守,更是对于自身从事的职业的一种情怀与执着,只有具浼岫ú灰啤⒋右欢终的坚定毅力,才能够领悟到“匠人”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本质。通过“匠人”精神的诠释,我们只有将精神内化到自身,时刻保持着对于行业的敬畏之心,通过展现出良好的品行,并且能够在自身的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从而使得行业的整体品质与精神得到不断的提升。

2 “匠人”精神对于“互联网+”时展的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对于人们的影响也在不断的提升,国家对于“互联网+”的重视也在不断增强,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笔者认为,就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将要到来之时,重提“匠人精神”意义重大,只有彻底将其上升为企业的战略思想,才能让中国进一步建立起强大的工业体系,借助转变的大趋势,把“中国制造”真正推进到“互联网+”的新时代。“匠人”精神所体现出的精益求精、千锤百炼、执着专注的特点是一种精神的体现,而这些精神的本质在于信念与情怀。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种新兴技术和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各个产业竞争不断激烈。在这种时代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呼唤“匠人”精神,通过“匠人”精神来引导人们坚持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毕生的事业来奋斗,只有怀着敬畏之心、情怀之心来工作,才能够坚定自身信念,做到“匠人”精神所要求的精益求精、千锤百炼、从一而终。例如:在日本,有一家小吃店成立了很多年,唯一特殊的在于这家小吃店只卖一种食物――用竹签串起来的年糕。尽管年糕这种小吃非常的普通,但是这家店铺的继承人却依然非常的重视,老板娘对于年龄幼小的女儿非常的严格,尤其是对于女儿调控炭火的动作要求非常的标准。这种行为看似呆板,却恰恰反映出“匠人”精神的精髓,即专注。而且,这家小吃店之所以能够成立1 000多年屹立不倒,也是对“匠人”精神最好的诠释。

3 “匠人”精神的核心

3.1 “匠人”精神的根本是“极致”

所谓的极致,指的就是在某个领域保持专注,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们想要获得产品的信息只需要轻松一点,相关产品的信息就全部展示出来,而且在完成搜索的同时还会有很多的客观评价以供参考。所以用户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的选择权更加的广泛,对于产品生产者来说,一次差评就会使得大量的客户流失,所以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要做到“极致”。只有做到行业发展的“极致”,才能够快速的在社交网络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并且将口碑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进一步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因此加强对于产品品质、产品性能、产品体验等方面的重视,将“匠人”精神注入产品中将产品做到“极致”,在“互联网+”时代里是极为重要的。

3.2 “匠人”精神的原则是“专一”

目前很多的互联网企业又有着丰富的产品线,比如阿里巴巴、谷歌、优步等企业,但是在早期创业的过程中这些企业依然集中于某一领域,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现在提及他们依然关注于他们的优势领域。这样的原因就是“专一”的效果,因为这些企业只需要单一的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要,并且这些用户体验非常满意,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群和产品创作经验,进一步积累丰富的资源优势与产品优势,在后期开拓其他领域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很多老用户的支持以及新用户的加入,才得以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在“匠人”精神的指导下,显然“专一”是最好的选择。

3.3 “匠人”精神的目标是“迭代”

迭代的含义就是产品自身不断的优化与更新,从而获得最优解决方案。迭代包括产生产品(稳定、可执行的产品版本)的全部开发活动和要使用该必需的所有其他元素。对于产品的持续不断的改进能够不断的优化用户体验,并且根据用户需求来不断完善产品的功能。在“互联网+”时代下,产品的每一次迭代升级就意味着重新开始,这一过程不仅需要专注,而且还要具有更加极致的品质才能够保证每一次的迭代都能够进步,进一步实现迭代的目标。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很多行业依然拥有巨大的迭代空间,包括新兴的电商、APP以及其他的互联网公司,还包括传统的制造行业,这些行业的迭代都适用于“匠人”精神。可以说,具有“匠人”精神的企业永远都有创业的机会。

4 “匠人”精神在“互联网+”时展的具体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中重提“匠人”精神是一种勇气。一方面,“互联网+”是时展的先锋军,以互联网快速、便捷、高效的优点给传统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匠人”精神又代表着传统、坚持、踏实。可以说这两个概念是相悖的,但是实际的内涵却是完全一致的,即更加高效的坚持做一件事,从而使得企业发展既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又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通过互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相结合的转型与升级,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从而不断的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目前的互联网发展与发达国家的互联网发展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更加需要“匠人”精神的指引,做到精益求精,持续专注,从而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互联网+”,使中国的产业转型更加高效。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一个互联网络来将生产要素进行统一的连接与合理的利用,也就是能够建造一个巨大的网络智能模块,通过这个智能模块来实现互联网产业的整合。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匠人”精神来进行标准化与质量化的构建,从而使得整个互联网络的发展具有一个可行的、安全的运行机制进行保障。要想做到这一步,就必须秉持“匠人”精神所倡导的专注与坚持,通过大量的实践与积累来实现互联网络的整合。

确切的说“互联网+”时代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以互联网思维作为主要的思考方式来对传统的制造产业进行升级与改造,通过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经济化与网络化的发展来帮助传统制造业进行转型,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更加重视“匠人”精神,通过深入学习“匠人”精神的本质与内涵,从而进一步内化“匠人”精神,使得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更加稳健。

参考文献

[1] (日)秋山利辉,著.匠人精神[M].陈晓丽,译.中信出版社,2015.

[2] 申赋渔.匠人[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

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匠心教师

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的要求,肩负着为国家、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作为职教者应弘扬工匠精神,不忘初心,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传承技艺的作用。

教育专家吕型伟有一句名言:“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履行的服务宗旨是帮助行业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这需要广大职教者践行工匠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技能型大军。是职教者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完成着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培养;是他们用不懈的努力、严谨的工作态度传承育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践行工匠精神服务于行业企业;是他们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劳动大军素质转变,这已成为实现“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工匠精神的涵义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职业教育中,学生是职教的“产品”,教学水平是职教的“工艺”,打造“品质学生”,是职教弘扬“工匠精神”的体现。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这就要求职教老师在从事培育技能型人才的工作中要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对学生负责、对技能精益求精,以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高质量“产品”培养的完美和极致。广大教师力做“职教工匠”,取决于技艺精湛的匠艺,追求熟练的匠心,精益求精的匠志,服务学生的匠德。作为一名优秀的职教匠心教师应牢记教育使命,认真落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技能教育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职教事业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在匠心育人环境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积淀工匠精神的底蕴;将工匠精神贯穿到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将工匠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中,引领学生体验企业文化、体会精神实质,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崇尚劳动、独具匠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执着专注的忠诚

一名优秀的匠心教师,弘扬工匠精神,执着专注是必备的品质,选择了“教师”这一圣神的职业,这将是一生的事业,无怨无悔,永不言弃,永葆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成为一个静心做教育的人。教师的忠诚体现在对教书育人的无限热爱和执著信念和对学生的大爱之心和无悔付出及对高尚师德的始终坚守和不懈追求。选择了“教师”这个光荣的称谓,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责任和担当,必将倾注自己全部的知识、能力、智慧和情感,把职教事业作为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特别是面对的是十五、六岁叛逆期的青少年,必须融入自己的情感,充满对学生的热爱,才能真正开启学生职业工匠之道的大门;只有倾注于学生耐心、细心和关心,才可帮助学生解决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同时,对于匠心教师而言,每个学生都是自己专业技能生命的延续,是自己心中的唯一,需要去发现、去欣赏、去培养、去雕琢,打造出品质学生,才能实现一名职教老师的真正价值。

三、精益求精的准则

工匠精神出精品,职教传艺筑国基。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技艺精湛的技工队伍是一名优秀职教工匠具有的思想特质和从业准则。匠心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只有拥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并把其精神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大国工匠”,这是实现职教“立德树人”的最高境界。

作为一名匠心教师传承的“精益求精”是一种认真精神和敬业精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工匠精神之本,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匠精神的核心,爱岗敬业是教师工匠精神的标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工匠精神的体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匠心工匠”必对所授技艺精妙掌握、对行业领域深刻研究,每年家人社部表彰的若干 “技术能手”、“技术创新标兵”和“五一劳动模范”难道不是我们应向其学习的“匠心教师”吗?“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只有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在不断熟练教学流程、熟悉行业动态、了解教学内容中提升教学水平的境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创新思路、精益求精的追求卓越,才能帮助学生从“门外汉”培育成“技艺通”的技术能手,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匠心教师只有刻苦研究、探索为师之道,针对学生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才可寻求到育人成效的最大化。

四、创新进取的旋律

第8篇

打造业内领先的4G匠心网络

湖北联通强力推进4G网建设,新建了武汉国家骨干互联网直联点,武汉节点成为全国核心,出省带宽到达7000G,网间互访体验明显提升;持续推进宽带升级提速和重点地区的全光网建设,新建宽带端口数十万个,宽带端口达到数百万个。深化与电信合作开创竞合新局面,按区县绘制“合作彩图”分工合作,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将互联网+、大数据应用融入客户服务

湖北联通适应移动互联网趋势,基于大数据挖掘分析,强化智能客服支撑,以“智能、高效、便捷、简单、友好”五大关键词为方向,打造智慧型客服应用平台,实现服务界面的互联网+转型。

打造10010智慧客服系统。开发建设“智能预判”与“一点受理”平台,“智能预判”通过多维度数据整合展开客户画像,实现客户行为与诉求解析,促进服务提供的精准性与主动性。推进“湖北联通”微信服务号建设。开展专业化运营,实现了服务号从无到有的突破,现已实现包含查询(查流量、查账单等)、缴费充值、流量包订购、问卷调查在内的39项服务功能。

与公安部门联合办公共建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新机制。湖北联通运行维护部员工进驻湖北省公安厅、武汉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与中心联合办公,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涉案电话的即时查询、技术拦截、溯源取证,网站域名和网络IP的查询、关停、封堵、动态监控等工作。

推进全省各行业互联网+建设

充分发挥湖北联通在互联网基础建设、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与湖北省政府携手共同加快推进高速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楚天云”建设,促进互联网新经济加速发展,提升湖北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互联网应用水平,助力湖北加快打造中部崛起战略支点。

树“互联网+”拓展标杆。以系统集成、产业互联网切入,开发质监局视频会议、互联网+电子政务内网、国税电子报税、公安厅社会治安监、交管局视频监控项目、林业厅北斗导航、智慧南水北调等合作协议,合同效益超千万元。

第9篇

“低增长”背后,中国仍有潜在优势

从2012年开始,新一轮经济减速期开始。2016年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环比呈逐步好转态势,关键是处理好“经济结构调整与保增长”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认识到经济下行期是淘汰落后产能、生产力的必要过程。经济周期的出现,很大原因是“预期”造成的,即在经济形势好时,往往会超额投资,“预期”达到顶峰时,便会遇到一个大的冲击,必然出现产能过剩和债务累计。因此需要快速找到“经济结构调整和保增长”结合点。

另一方面,从宏观背景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将成为中国经济实现赶超的一个最佳时机。而目前中国经济实现赶超的优势来自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再次推进:四五年前私募基金公司数量很多,但风险投资公司几乎是零;现在则是PE满天飞,唯独缺少好项目,现在有了投资的根基后,科技投入已占到GDP的2.1%。此外,空间优势也是世界众多经济体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持乐观态度的重要原因:过去20年间,中国发展基本是沿海的发展,按照经济学的“收敛理论”,如果两个国家采用相同的经济政策,收入较低国家的增速会比收入较高国家快;该理论应用到中国现实,则是在投资得宜情况下,内陆地区经济增速将比沿海地区快,这既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巨大动力,也是创新的巨大市场。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推动力。一是制造业企业已经意识到,靠廉价劳动力和外延式扩张不仅不会继续获得丰厚回报,甚至会被淘汰出局。二是快速工业化积累的大量资金,也为制造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制造业创新,重在学习“德国模式”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创新是动力之源。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更适合“从1到N”即“德国模式”的创新路径。

“从1到N”,就是从1到多,从有到精,不断改进,追求极致。“从1到N”也叫“跟随式”创新。德意志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他们严谨求实、精益求精,所以这种创新方式也被称为“德国模式”。目前德国制造业已成功带动25%的就业率,强大中产群体的存在,非常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幸福感的提升,也兼具很强的抗金融风险性。同时,德国制造业持续平稳的创新模式,更值得中国借鉴。此外,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如果这部分被打垮,必将失去经济发展的根基。

因而,“中国式创新”需要多向德国学习,尤其不可忽视制造业,要提倡“工匠精神”。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消费,中国的内需扩大,中国的社会稳定,没有一样能够离开制造业,能够离开“从1到N”的创新。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现在,“互联网+”是一个热词,甚至成了包治百病的良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带来的许多利与弊,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看待“互联网+”。

第10篇

关键词:匠人精神;零售企业;启示

2015年春节假期,中国游客在日消费的金额高达60亿人民币。据日本咨询公司hottolink consulting通过中国网民在网上的发言进行了相关抽样调查得知,春节期间访日中国人在日爱购商品排行为:医药品、化妆品、卫洗丽坐便盖、生活百货、电饭煲、食品、眼药水等数十几种。国人蜂拥到日本大量购买马桶盖和电饭煲这类携带不方便的商品,尽管购买回来的产品部分是“中国制造”,但游客却不以为然,因为这些商品的生产标准是日本的。这样的现象引发了中国制造业的反思,这就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日本的“匠人精神”。

德国人认为pünktlich准时的;gründlich彻底的;grünlich绿色的(环保的)这三个带ü的单词能充分代表德国制造的产品,代表着可靠的产品质量、技术的创新和人性化的设计。《隐形冠军:21世纪最被低估的竞争优势》的作者德国管理大师赫曼・西蒙,在其书中揭示了德国保持所在领域出口世界第一的秘密,那是一些有非常优秀的手工艺传承的被称为“隐形冠军”的工匠们,他们具有令人尊敬的匠人精神,在近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匠人文化。手艺精湛、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才能成为匠师,而这些匠人们对德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形象建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匠人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著的坚持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美国学者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认为匠人精神就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匠人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一、日本“匠人精神”的特征

日本人的“匠人精神”有两个重要特征,对工作的敬业和把工作做到极致。

三菱电器在研制一款新型电饭锅的时候,先通过3000人试吃找出最适应日本人口感的米,再大力研究此种米粒的烹制过程,从而选定制造电饭锅内胆的材料,然后再在全日本搜寻最理想的内胆原料做成新型电饭锅内胆。借此独一无二的米饭烹饪口感得到了市场的热捧,尽管售价是普通智能电饭锅的3倍之多。这样专注于极致的产品,几乎没有在中国大陆做过广告,却依然吸引着大批中国人远渡重洋去抢购。2015年春节期间在东京著名的秋叶原电器街,每天能卖出10多台售价1万多人民币的电饭煲,80%的买主是来自中国。同类的电器,日本制造和中国制造真有那么大的差距吗?据国内某知名电器的工程师证实:“日本电饭煲内胆的材料有很大的创新,煮出来的米饭晶莹、不会黏糊,而中国无此技术!”而在央视的一期针对日本电饭锅和中国电饭锅进行对比测试的节目中,在原材料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让测试者试吃两种电饭锅煮出的米饭,结果并没有出现日本电饭锅占绝对优势的情况。出现这样的测试结果,有专家认为中国游客大量购买日本电饭锅的原因是日本制造的“匠人精神”。

再如在日热购的儿童药、家用常备药、外用药和保健药这四大类最为热门的药品,大部分的购买者是因为安全和效用的保证,而一些购买者购买还提到了药品的“人性、细节”等这样的购买因素。日本制药会社将药的种类、服用时间、注意事项等51种使用说明,以“图形文字”的形式制成,并翻译成简繁体中文、英语、汉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五种语言,以方便那些不懂日语的外国人。某日本品牌儿童止咳药水,为了使小朋友顺利服药,口味制成草莓味,药水的盖子是专门的小量杯,同时瓶盖的安全设计可以防止孩子自己打开瓶盖。

这些看似不足为道的细节,正是匠人精神的体现。日本人在创新上相比其他欧美国家并不占优势,但是他们对工作的忠诚和把工作做到极致的态度,使日本在战后的重建中创造了经济的奇迹,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2013年美国一项名为“健康洗手调查”的报告称:6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因为商场厕所体验不佳决定是否还会光顾此类商场。93%的人认为,一个商场是否尊重客户可以从工作场所的卫生间条件好坏来评价。该项调查已持续5年。日本的购物中心厕所的设计、设备则很好地诠释了匠人精神的专注和对完美的追求:女性厕所配备有化妆专用台以分流人群,避免洗手池前的拥挤。女性厕所内的儿童便池和靠墙设立的小孩圈椅,都是为了方便带婴儿或小孩子的妈妈而设计。甚至在女性厕所内还安装有自动控制的卫生巾放置箱,箱子的开合设计为手感应式,安全卫生防止传染疾病。购物中心为了方便带有宠物狗的客人入内购物,还专门开辟了主人与狗的共同休息区,同时为了保证店内的清洁,还有设有专门洗狗爪的水池。

二、德国“匠人精神”特征

德国人赋予匠人极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认为一个专注的技能操作工人和科学家没什么两样。他们不但专注于本行、遵守社会化分工并尽全力为自己的顾客带来价值,他们将这种精益求精看做是自我实现,德国如今雄厚的工业基础则来自匠人精神经年累月的不断积累。无论是双B汽车还是大众的甲壳虫,无论是德国百年高端餐具、厨具品牌WMF还是拥有历史最古老商标之一的双立人,它们皆以“精确”、“严谨”、“耐用”著称于世,无一不是一种极致生活与尽善尽美精神的体现。

德国手工业协会的座右铭:“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世界,我们完成了其他的一切。”在长达8世纪的时间里,手工业公会建立了全面细致的章程及规定,并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匠人文化得以发展和延续。严格的规定和晋升的标准使得匠师成为一种荣耀的职业,并且保证了匠师的个人品行和工作态度的严谨端正。长期有意识的民族精神教育造就了“德国制造”,这种“质量”意识甚至体现在德国家庭中,延续至今从未间断。比如许多德国普通家庭的厨房,抹布像如豆腐般雪白一沓沓摆放,食品器皿像化学器具一样标有刻度、贴有标签一排排陈列。

在德国大部分的商场或者商店里,在收银台或者前台的齐腰处大都会设有一个给客户放置手提包的支架,客人在付账或者咨询的时候,可以把包放在上面轻松地找到包里的东西。

三、匠人精神对我国零售企业的启示

在我国制造业反思现今浮躁的心态,以及期望以价格和以“云计算”、“物联网”等噱头来吸引消费者的时候,我国的零售业也正处于一个新的变革时期,据联商网统计,2014年全国主要零售企业共关闭201家门店。同时,零售业实体店也开始追崇互联网,把O2O看成是救世主,以期带来销售业绩的增长,但却对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视而不见,缺乏深刻检讨。如果,零售企业不能深挖消费者需求,认真审视门店内在的各种缺陷和不足,从细节入手构筑零售商业的本质,那在互联网时代,实体店终将变成历史。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曾提出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其中的前六字正是匠人精神的核心。而现代的互联网思维与古老的匠人精神相同之处就在于用极致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1.匠人精神的极致理念

善于从细处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勤于钻研,追求极致。日本的六本木新城,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医疗中心、银行服务、宠物寄存,免费托儿,妈妈俱乐部影院、图书馆等等,一应俱全。此外,有些购物中心把原有的服务加以深挖和改良,变成一种惊喜,使其变得更贴心和人性化。每当下雨时,商场大都会在大门或客服中心提供免费的雨具给客人使用,现今下雨的时候商场会专门播放一种音乐,让营业员知道外面下雨了,他们则会给客户购买的商品加上一件遮雨的包装物以免受损,当客人离开商场时,这时才明白加上的包装的作用,一个意外的惊喜使客人深受感动。

纵观国内的各大商场,除却一般的服务,有些零售企业还给客户提供了手机充电、点歌、代客泊车、快递等业务,但提供的服务过于庞杂后变得徒有虚表。手机充电处的设备损坏没及时维修,点歌成为鸡肋,快递限制过多等,反而让客户大为诟病。所以,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在销售的产品上还是提供的服务上,都应始终坚持消费者立场,精益求精、长于细节,真正让消费者感受到不一样地体验,从而留住消费者。

2.匠人精神的创新理念。

人们对苹果手机的追捧来着乔布斯匠人般的设计、体验和创新。创新与匠人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以匠人打造的骨架、以创新丰满了血肉的产品、公司、行业都能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人购买力的增强,消费者更愿意为产品的质量、优质的服务、创新的思维等附加值买单。所以苹果手机的热卖和日本电饭锅的狂购的真实原因并非是崇洋。

近年来,日本部分购物中心为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在原有基础上开始走主题特色的道路。以Garden Walk为例,该购物中心的特色是以花为主题。鲜花和山茱萸遍布整个购物中心,从它的花瓣形的商店屋顶到郁金香喷泉以及向日葵形的表演舞台,整个中心都展示着华美的花的主题。

我国的零售实体企业与电商相比一定程度上能保证销售产品的质量,除此之外更多的需要融入更多的创新理念,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3.匠人精神的专注理念。

大部分热衷购买德国产品的客户的原因是一致的,“德国制造”的品质保证、质量安心、购买放心,德国的匠人更关注产品的质量而放弃一味对产量的追求从而达到品质的精益求精,正是这群人让德国产品走向世界,有这样的专注才能走得更远。截止2012年,日本有3146家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排名第二。

现今的零售业的互联网思维主要表现在企业O2O的建立上,但大部分的商家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认为设立公司网站、建立网上商城、开通公众微博、微信号等就实现了O2O的商业模式,甚至有些企业整盘山寨他人的模式,并未能专注研究互联网与客户、实体店之间的桥梁关系,真正实现O2O商业模式,达到线上线下的无缝融合。在市场激励竞争的大潮中,零售实体店只有从消费者的体验性出发,专注研究客户的痛点,解决客户的痛点,这样才能不再重复“中国无此技术”的叹息。

参考文献:

[1]日本实体商业浅析:为何能抵挡得住电商经济侵袭?[EB/OL].赢商网.http://,2015-04-27.

[2]穿越千年前看匠人文化:德国制造是如何脱颖而出的?[EB/OL].印象德国.http:///,2015-04-10.

[3]陈占伟.只是崇洋? 国人为何狂买日本电饭煲[EB/OL].中关村在线.http://.cn/,2015-03-07.

[4]原来中国人春节在日本扫货,最爱买的不是马桶,而是这些![EB/OL].http:///20150305/n409344598.shtml,2015-03-05.

第11篇

李政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33期中撰文,探讨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风向,并分别从人才观、专业观、德育观、能力观、教学观、战略观和课程观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其发展理念。

作者认为,从外部动力来看,《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结果,从内生动力来看,它是中国制造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存在着低端制造业的转移与高端技能型制造业的回流现象,它反映了我国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结构性矛盾。我国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制造业高技能人才问题的产生与职业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与制造业升级的节奏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改变教育理念。

第一,人才观:基于层次高移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其中创新型人才强调在具备基本技能操作基础上所拥有的创新知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则是基于制造业新业态和全新的生产制造体系特征而提出的。第二,专业观,基于市场需求的纵向系列化与横向集群化设置。服务型制造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等环节按照相应模块进行整体上的精细化分割,强调独立模块优势的最大化。它要求专业设置逐渐系统化,形成制造业全产业链人才培养系列。在地域上实现集群发展,形成校级专业集群。第三,德育观,基于工匠精神的学生职业精神道德熏陶。工匠精神是以“精益求精”为核心的一系列职业道德的集合。职业教育也需突出“工匠精神”的熏陶与导向,将其贯穿于加工、组装、生产环节在内的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第四,能力观,基于全产业链的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协同培养。专业能力,即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制造业各环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关键能力指始终贯穿制造全过程,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从业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教学观,基于理实一体化的创新驱动式教学。职业教育教学必须在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锻炼的机会,激发制造业人才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创新思维和行为。第六,战略观,基于“产业公地”的校企命运攸关体。“产业公地”是指植根于企业、大学和其他组织之中的研发与制造的基础设施、专业知识、工艺开发能力、工程制造能力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为公地内的企业培养具有共性技术的人才来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效与对口,通过校企、企企的多次合作实现产业公地实力的整体提升。第七,课程观,基于项目运作的“制造业+”融合式课程。让学生能了解全产业链的运作过程并使其与自己所在的产业链环节相对接,运用“互联网+”、“绿色发展”等思维与产业链环节进行整合,创造出全新理念与产品。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匠精神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效应

融合工匠精神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带来新理念和新思路,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转型升级、优质发展。

(一)创新创业型人才不可缺少工匠精神

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不仅需要基本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还需具备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等优秀的心理品质。工匠精神主要表现为“专业专注的敬业精神、千锤百炼的品质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型人才所需心理品质高度契合。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学生心中,能促其养成专注、严谨、执着的职业态度,戒除浮躁心理,更注重创新创业实践的细节和风险,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竞争力。工匠精神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二)引导高职院校走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误区

高职院校开展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教育,因此不少高校也习惯性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定性为创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忽视了创新创业精神和素养的培育。现实中,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双创大赛、创业园、众创空间等多是形式大于内容,更关注学生技能培养、就业创业成果的短期效益,缺乏支持学生持续成长、生涯发展的长期规划。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有效矫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运动式”的政策和行为,引导高校走出“重形式、轻内容,重技能、轻素养,重成果、轻规划”的误区,进而改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见物不见人”“见技术不见精神”的现状。

(三)形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首先是理念及精神教育,这也是由高职教育办学规律、功能定位、学制年限等决定的。工匠精神所要求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赋予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内涵,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了人文性和思想性。同时,工匠精神又可通过价值引导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由重技能训练向重精神培养转型,形成“培养个性化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新理念。以工匠精神培养为引领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为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突破口,推动学校围绕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安排、学生管理、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良甚至重构。经实践探索后,学校应统一思想,进行顶层设计,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最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这一改革过程有利于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策略

(一)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工匠精神

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和创新创业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结合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规范和素质要求纳入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大纲、考核评价,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认同并自觉践行创新创造、精益求精、认真严谨、执着专注等职业素养。其次,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鼓励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和创业企业家来校任教。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和长效合作机制,支持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鼓励教师结合擅长的方向和领域普及创新创业文化、倡导工匠精神,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融合工匠精神培养内容,使学生零距离感受匠心匠气和不屈不挠的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二)创新创业项目践行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学生内化工匠精神的最佳途径为实践活动,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方可让学生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实质。首先,构建体现工匠精神核心要素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将工匠精神核心要素细分成若干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训练模块,融入创新创业意识培训和创业模拟实训,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接受企业环境和工匠精神的熏陶。其次,构建多元主体融合的创新创业实战平台。可依托学校创业园、众创空间等场地、政策及资源优势,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创新制作、创意设计和项目实践;积极引入校外优质资源进行项目对接,让学生在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提升调查研究、团队协作、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等方面的综合素养;鼓励二级学院成立教师创新工作室,激励有科研专长同时有热情的专业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和科学研究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实践,同时探索院企合作整合资源、开发基于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项目的有效方式;最终形成“众创空间+创新工作室”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第三,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及比赛提升职业素养。以创业训练营等活动为主要抓手,与校外优秀双创服务企业深度合作,开展系统、专业的创新创业训练,有效提升项目可行性和项目质量;支持和鼓励学生团队参加“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做好赛前训练和赛后跟踪,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比赛中打磨项目、锻炼技能、提高素养。

(三)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