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胆囊炎的护理要点

胆囊炎的护理要点

时间:2024-01-11 16:57: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胆囊炎的护理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胆囊炎的护理要点

第1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胆囊炎合并胆石症患者。本组患者均在连续硬膜下麻醉或者全身麻醉下进行了胆囊切除术治疗。

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后,最后均治愈出院。

结论: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在实施胆囊切除术的过程中,应给予全方位的护理,这样才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

关键词:胆囊炎胆石症临床护理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53-01

胆道疾病属于外科急腹症,以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胆道蛔虫居多。其中,胆囊炎合并胆石症是我国中部地区的多发病,两者互为因果,可促使病情复杂化。该病的主要因素有胆汁淤滞、细菌感染以及胆汁化学成分的变化;临床主要症状有腹痛、畏寒发热以及黄疸。本文重点探讨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胆囊炎合并胆石症患者,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32岁至67岁之间。其中,慢性胆囊炎患者19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9例。主要临床症状是: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以及发热,且常呈弛张热型,右上腹有压痛与肌紧张感。

1.2方法。本组患者经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彩超检查后均确诊为胆囊炎胆石症。均在连续硬膜下麻醉或者全身麻醉下进行了胆囊切除术治疗。

2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后,有1例患者出现腹膜炎,行腹腔清洗术后好转;1例患者切口裂开延期出院,其余患者均在手术后10天至15天后治愈出院。

3讨论

3.1术前护理。首先,由于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病情极易反复,可能会引发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囊炎,甚至会导致胆囊穿孔引起腹膜炎,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查体发现有压痛、腹肌紧张等的反应,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并进行对症治疗与护理。患者术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与恐惧情绪,担心手术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医护人员应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与术后注意要点,消除患者的顾虑,帮助患者增加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其次,医护人员在术前一定要准备好手术物品与器械,对麻醉机、呼吸机、气管插管用具、吸引器等进行术前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修理或者更换。特别是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还应具备强烈的急救观念,能应付手术中意外情况的抢救,确保手术中与主治医生保持高度的协调。

另外,医护人员应明确要求患者术前8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并完成术前的皮肤准备与更衣。对于有义齿的患者,术前应取下防止术中脱坠误吸;对于重症患者,术前须进行抗休克、抗感染以及酸碱平衡等治疗;对于黄疸患者术前可给予维生素K.1;对于大便发现蛔虫卵的患者,术前应进行驱虫治疗。

3.2术中护理。将患者推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应在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并迅速打开手术包,协助麻醉师进行相关的麻醉处理。在手术的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严密观察病情,协助主治医生应对各种情况。

比如术中疼痛:由于胆囊位置比较深、手术局部牵拉的刺激,再加上局麻效果的变浅,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射性疼痛。医护人员应该应安慰患者,可加用或者止痛药。

再比如术中异常渗血:由于胆囊与胆总管组织充血水肿,在手术剥离过程中导致的创伤会引发广泛性出血,若通过止血纤维素填塞与缝合压迫都不能达到很好止血效果的话,可考虑采用长纱布填塞止血,同时可给予术中输血、钙剂与止血药物的服用等抢救措施。

3.3术后护理。首先,患者手术后返回到病房后,可先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医护人员为患者检测P、R以及BP等体征值,并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若伤口渗出液多,则应进行及时的敷料更换处理,确保伤口的清洁干燥,避免引发感染。待手术后6小时,可视患者情况帮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减少腹部的张力,促进伤口愈合与引流。

其次,患者术后一般在24小时排气后,没有恶心腹胀等感觉时才可进食,根据肠蠕动情况渐进式饮食,应选择低油、易消化的清淡类食物,禁食高脂肪与油炸食物,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多饮水。同时,术后可嘱咐患者多做深呼吸,也可在家属的陪同下即早下床进行适宜的活动,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结论

综上,胆囊炎胆石症属于外科常见病,其发病率近几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且高发人群在30岁以上,尤其是以老年患者居多。对于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必须给予有效的治疗与全方位的护理,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田艳君.56例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4)

第2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11-0076-01

我院1999年10月~2009年7月共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512例。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12例,其中男312例,女200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42.3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12例,急性结石胆囊炎80例,胆囊息肉并慢性胆囊炎88例,非结石性胆囊炎32例。均采取静吸复合全麻方式。

1.2 结果 本组均治愈。术后腹腔穿刺孔口感染2例;腹腔引流管口感染2例,无出血、胆瘘、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可下床活动,进食流质,平均住院天数5天。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本组均采取整体护理方式。手术室责任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要于术前一日对病人进行访视(择期手术患者);如系急诊,应手术前30分钟对病人进行访视,认真阅读病例,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及既往史(如过敏史,手术史等),查看病人呼吸、循环、代谢等情况及各项检查结果,确定是否有手术禁忌证。向经治医师了解麻醉方法及手术径路,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科室当班护士对病人进行好术前各项准备,完善检查,进行皮肤准备,脐部用3%双氧水作好清洁,按传统剖腹胆囊切除术手术区域进行备皮。术前解尽小便,如系特殊情况(如前列腺增生,过度肥胖),应给予导尿。如胃胀气明显者,术前还需给予留置胃管。

2.2 术后护理 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除高龄(危)患者外,术后6小时均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因全麻报导管插管致喉部不适,可给予雾化吸入,待肠功能恢复后,根据病人情况,可给予全流质饮食,并逐步过渡到普食,除穿刺孔感染外。其余处无需更换敷料。

对于因CO2气体刺激膈肌致肩背疼痛者,我院采取返回病房后立即给予半卧处理,大都可避免。完成手术操作后,按要求尽可能吸尽腹腔内CO2,是预防该并发症出现的前提。同时,本组出现2例术后皮下气肿,考虑系术后穿刺时气体进入所致,未给予特殊处理,但需作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2天后消失。

对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重点在于“看 、记、动、报”四点,“看”是经常观察引流管位置及引流液性状:“记”是作好记录;“动”是顺向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报”是如遇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 讨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术者手术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其术后严重并发症出现较少(如钛夹脱落、出血、胆瘘、肠梗阻、肠粘连、发热等),本组无1例出现。但仍应作为术后观察要点。一旦出现,后果严重,要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从而为医生早期处理提供一手资料。

第3篇

重庆市武隆县中医院 重庆市 408500

【摘 要】目的:对应用针对性血糖管理服务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炎疾病患者8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 例。采用常规胆囊结石疾病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干预;采用针对性血糖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胆囊结石手术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胆囊结石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血糖管理服务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针对性血糖管理;手术;胆囊结石;围手术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临床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目前在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经接近甚至超过1 亿,居世界第l 位[1]。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的迅速增加,接受外科择期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2]。本次研究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炎疾病患者实施用针对性血糖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5 月-2014 年5 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炎疾病患者8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 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16 例;患者年龄31-86 岁,平均年龄(57.4±1.1)岁;胆囊结石患病时间1-17年,平均患病时间(5.3±1.8)年;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17 例;患者年龄32-85 岁,平均年龄(57.3±1.2)岁;胆囊结石患病时间1-19 年,平均患病时间(5.2±1.7)年。两组上述四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常规胆囊结石疾病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干预;采用针对性血糖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干预,主要措施包括:① 在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实际理解能力,有计划的将高血糖因素对胆囊结石类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向其进行讲解;② 术前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达到标准后实施手术治疗,没有达到标准,应该现进行对症降糖治疗,然后再进行手术;③ 建立血糖水平检测档案,对患者的血糖说平在围手术期内的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真实的记录;④ 术后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尽量减少含糖类食物的摄入;⑤ 在术后应该尽可能早的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并参加适当的锻炼,说明锻炼对于血糖控制的作用;⑥ 严格按照医嘱应用降糖类药物在围手术期内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3]。

1.3 观察指标

选择胆囊结石手术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对胆囊结石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胆囊结石手术治疗计划实施结束后,患者出院当天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围手术期干预模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打分形式,满分为100 分,设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三个等级。60 分以下为不满意,80 分以下为基本满意,80 分以上为满意[4]。

1.5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当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 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X2 检验。

2 结果

2.1 胆囊结石手术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对照组患者胆囊结石手术计划共计实施(9.73±2.55)d,观察组患者胆囊结石手术计划共计实施(7.10±2.34)d。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对胆囊结石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患者中有11 例对胆囊结石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满意,22 例基本满意,8 例不满意,满意度达到80.5%;观察组患者中有25 例对胆囊结石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满意,14 例基本满意,2 例不满意,满意度达到95.1%。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血糖管理,相对而言较其他护理工作更为复杂,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相关医护人员有意识的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严格的控制,还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完整的术前评估,在围手术期内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并有针对性的限制含糖食物的摄入量,术中和术后都应该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严密的检测,以防止急性代谢紊乱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采用够从根本上保证胆囊结石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缩短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 汤家荣.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19 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10,12(8):170.

[2] 殷雪艳. 经脐单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9 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295-8296.

[3] 曹梅娟. 华东地区糖尿病教育现状及护士角色调查[J]. 实用护理杂志,2013,19(19):166-167.

第4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开腹胆囊切除术;并发症;护理

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等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普外疾病,也是基层医院需要进行手术处理的疾病。胆囊疾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包括进食后右上腹隐痛,饱胀感,常被误诊为胃病[1]。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虽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基层医院还是多使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术后有可能发生胆漏、腹腔出血、胆管损伤等并发症,为此对于护理的要求比较高[2,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基层医院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胆囊疾病患者160例。入选标准:符合胆囊疾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有腹部疼痛病史;无精神疾病;上腹部B超提示胆囊壁毛糙、增厚、边缘不清;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性70例,女性9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86岁,平均(61.2±2.2)岁。疾病类型:胆囊炎90例,胆囊结石40例,胆囊息肉20例,10例为多发疾病。伴发疾病:高血压病38例,糖尿病12例,肝硬化10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有合并症者,治疗各种合并症,确保控制血压与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取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右上腹直肌切口,进腹探查了解胆囊情况。用纱布垫隔开胆囊周边结肠、胃、网膜等组织,选择拉钩于方钩牵开切口,暴露术野。积极松解粘连,穿刺减压胆囊肿大。采用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本文中选择单纯胆囊切除120例,胆囊切除+腹腔引流48例,胆囊造瘘2例。

1.3观察指标 本文观察的指标主要为围手术期情况,具体统计了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120min,平均(55.72±9.24)min,住院时间3~12d,平均(5.20±1.17)d。发生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16.7%,其中出血5例,胆漏4例,皮下气肿3例,感染2例,其他2例。

3护理经验

3.1基础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予心电监护。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及减少并发症。术后禁食24~48 h,然后以少量多次流质逐渐改为半流质[4]。

3.2出血护理 对于出血量不大、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一旦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引流量增大应及时中转手术。本组中5例术后出血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5]。

3.3胆漏护理 术后胆漏是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左右。在手术期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巩膜,皮肤是否有黄疽的发生,并及时了解腹部情况,有无腹胀、腹肌紧张,有无反跳痛、腹痛及其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严密观察引流液,如果术后24h内腹腔引流液呈浅黄色属于残留腹腔的胆汁,24h以后出现浅黄色的液体多系腹腔渗血、溶血所形成或胆囊有少许渗漏。而一旦确诊为胆漏,要采取半卧位以利引流,采取降温措施,根本的措施要进行腹腔引流或胆道损伤的修复[6]。

3.4感染护理 肺部感染的护理要点是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也可常规使用超声雾化对症处理。而切口术后应用抗生素多可预防,若发生,一般经引流换药可以治愈。

4讨论

胆囊疾病在临床上多见,症状多样。轻症患者预后良好,而重症患者病情发展凶险,病死率极高,临床处理甚为棘手。同时一些患者有胆心综合征,出现类似心绞痛的症状;更有因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继而出现上腹部剧烈绞痛。目前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胆囊切除术,包括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种方法,在基层医院由于条件的限制,多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最近有更多学者提倡对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采用保留胆囊的取石方法,以期能最大限度保留术后胆囊正常生理功能。而对于反复发作的胆囊结石患者,必须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因为胆囊炎反复发作有可能发展为胆囊癌,从而取得良好预后。本文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5.72±9.24)min,平均住院时间(5.20±1.17)d。发生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16.7%,其中出血5例,胆漏4例,皮下气肿3例,感染2例,其他2例。

在护理中,首先要规划手术治疗,选择经验丰富的医院与医护人员。术后定期复诊,服用药物预防结石复发,改变进食高脂饮食习惯。在围手术期,要对患者全面、细致、有针对的观察,从而使并发症得到早发现、早治疗;出现并发症后及时的心理疏导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康复力。患者与相关家属也要了解开腹胆囊切除相关的专业知识、对相应并发症的病理生理改变的深入了解是护理的基础。

总之,基层医院开腹胆囊切除术后伴随有一定的并发症,为此在手术期操作中要加强规范操作与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刘毅,秦明放.腹腔镜胆囊切除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7):514-515.

[2]李忠廉,催乃强,苗彬,等.胆道再手术原因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2):148-150.

[3]陈孝平,陈汗.肝胆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14.

[4]王小忠,彭云恒,廖文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体会[J].现代医院,2010,5(9):27-28.

第5篇

(湖北省黄梅县中医医院外科湖北黄梅435500)【摘要】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全麻下行LC手术,手术采用三孔法或四孔法常规切除胆囊。结果 248例完成LC,均治愈出院无合并症。4例中转开腹,其中1例出血较剧,2例粘连严重、1例腹腔探查合并腹腔恶性肿瘤。结论 LC与OC

所遵循的原则基本上是共性的。Calots三角区的处理仍是手术的核心部分,所不同的是技术上有差异。【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65-0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黄金标准”,手术效果除受麻醉、手术操作、病情等诸多环节影响外,手术室认真而正确地配合同样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随着技术的成熟,胆囊结石嵌顿、急性胆囊炎、胆囊萎缩、有上腹部手术史者等,已成为LC手术适应症。我自我院收治多例手术,就手术方法、技术难点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 本组220例中,男性80例,妇性140例,年龄26-79岁,平均44岁。病史3个月-32年,合并糖尿病36例,高血压52例,有腹部手术鸣12例,胆囊结石嵌顿12例、急性胆囊炎72例,胆囊萎缩16例,胆囊化脓12例。1.2方法 全麻下行LC手术,手术采用三孔法或四孔法常规切除胆囊。1.3结果 248例完成LC,均治愈出院无合并症。4例中转开腹,其中1例出血较剧,2例粘连严重、1例腹腔探查合并腹腔恶性肿瘤。2、讨论LC与OC

所遵循的原则基本上是共性的。Calots三角区的处理仍是手术的核心部分,所不同的是技术上有差异。2.1胆囊萎缩Calots三角粘连的处理 胆囊萎缩的LC手术成功率一般在80%-95%。手术中应特别注意观察胆囊壶腹内侧的致密粘连。为避免肝胆管损伤,应从壶腹内侧上下两个方向的三角区解剖,一般仍有间隙。如粘连致密,质硬固定,不可盲目分享。可先放入取物袋,行胆囊大部切除,敞开胆囊、电灼或石炭酸烧灼后残端缝合,局部放置引流管。2.2急慢性胆囊结石嵌顿

仍以壶腹部开始,切开浆膜层,钝性分享,遇有条索仔细辨认,切、凝或上夹,要靠近胆囊管及壶腹进行。如仍困难较大可行胆囊大部分切除,缝扎胆囊管,放置引流。处理此类患者嵌顿为小结石者尤其应注意,一是胆囊管增粗结石进入胆总管需行胆总管内取石;二是合并胆源性胰腺炎,应在胆囊管内留置导管以便充分引流。2.3预防胆管损伤 完成每1例LC必须遵循确定胆囊壶腹,找出胆囊壶腹与胆囊管的汇合部。然后向上、下、左侧方向游离出胆囊管,充分解剖出汇合部四周。敞开Calots三角区。三角区内的异常管道应特别重视。一是右肝管低位汇合。二是副肝管从中走行。因此紧贴壶腹及胆管,避免向内过多解剖,不盲目追求“三管一壶腹”的解剖关系,这并不增加胆管损伤的机会。相反,既省时又安全。2.4出血的处理 LC出血主要是胆囊三角区血管出血、胆囊床渗血和穿刺孔出血三种。要遵循:①看清了胆囊动脉后,稍作分离即可上钛夹,不要使其“骨骼化”,用电钩切断时尽可能离钛夹远一些,以防夹闭不紧或钛夹滑脱。②在胆囊切除过程中,对怀疑有出血可能而且必须处理的索带,尽可能上钛夹,以减少出血。③胆囊切除时,先沿胆囊前后壁近肝脏处进行,再有两侧向胆囊床中心方向切除,以防肝脏处进行,再有两侧向胆囊床中心方向切除,以防肝脏撕裂。④在胆囊切除过程中,遇胆囊床间隙不太明显时,可将牵引的胆囊“一松一紧找间隙”(即一松一紧便可辨清胆囊和肝胆囊床之间的界限),以防切除过深引起肝脏出血或切除太浅分破胆囊。⑤一般渗血经过纱块压迫可短时间止血,遇有较大静脉血管,钳夹失败者,亦可多块纱布压迫,必要时应用止血盐水纱布,一般10min左右即可,可减少开腹机会。但不可一味地追求微创而延误开腹机会。3、体会

3.1 医院在初始开展腹腔镜手术时,应固定专人巡回及洗手,待成熟及其他护士得到帮教后,护士才能轮流进行手术配合。

3.2 与普通手术器械相比,腹腔镜器械如镜子、摄像机、气腹机、冷光源、监视器,均精密而尖端,需特别注意爱惜和保护。为减少摄像头的擦拭次数,每 次用罢都用干净塑料袋包好。镜片用擦镜纸擦拭。

3.3护理差错的发生都与责任心有关。应加强管理,强化训练,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减少差错、杜绝事故发生。

3.4 强调术后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重要性。

3.5 手术室护士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紧密合作。护士长要善于管理,做好协调。参考文献[1]王文忠,焦西征,舒越,等。改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1800例报告,腹部外科,200316(3):169-170[2]华农标,胆囊切除术三种方法评估,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7):717

第6篇

急腹症是指腹腔、盆腔、腹膜及其后组织和脏器突发性病理变化,从而导致腹部发生异常病症,并伴有全身综合性反应的临床综合征[1]。该症病情急、病情重、发病快、疼痛剧烈,容易引发休克,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较为常见的急腹症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腹部外伤等。本文探讨了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①对象选取: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18~54岁不等,平均(38.5±3.5)岁。②病情分布:全98例对象均符合急腹症临床诊断标准,经临床症状检查、血常规、B超或CT检查确诊为急腹症。其中,急性阑尾炎46例,急性胆囊炎3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8例,腹部外伤6例,肠梗阻5例。③分组情况:随机纳为常规组(49例)与干预组(49例)。常规组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18~49岁,平均(37.5±4.5)岁。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20~54岁,平均(39.5±2.5)岁。④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衡(P>0.05),具有观察和研究价值。

1.2观察与护理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外科观察和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予以系统的临床体征及病理现象观察,并予以系统的生理、心理护理。主要包括:①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者BP、HR、SpO2、呼吸、瞳孔以及神智;临床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异常、皮肤、巩膜、腹部体征。②系统的心理、生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护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数据包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对象的护理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已经并发症例数等资料皆客观核实,护理显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报告 经观察与护理2 w后,我院对患者进行复查。将临床效果分为4个等级:①痊愈:患者急腹症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③有效:症状有所改善。④无效:无缓解或病情加重。⑤护理显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调查结果表明: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报告,见表2。

3 讨论

3.1密切观察判断病情 急腹症病情急、重、复杂,且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应严格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特征:①生命体征观察,安排医护人员不间断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特征,包括:BP、HR、SpO2、呼吸、瞳孔以及神智等,并做全程详细动态记录,综合确定患者病情程度。一旦发现患者任何一项生命特征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②临床症状观察,包括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异常、皮肤、巩膜的观察、腹部体征的观察[2]。其中,腹痛是急腹症的的主要临床症状,观察腹痛部位、时长、规律性等;皮肤、巩膜的变化是某些内脏疾病的折射,如果患者皮肤、巩膜有黄疸情况,则提示有肠道梗阻,一般情况下,黄疸情况越明显,梗阻程度越重。

第7篇

【关键词】手术;胆囊结石;护理措施;分析

胆囊结石在现代临床中十分常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些年来,此疾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1]。为了更好的分析胆囊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我院特组织本研究,并总结临床护理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2009年12月1日——2012年6月30日期间共收治了胆囊结石手术患者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其年龄为32-68岁不等,平均46.5±2.9岁,患者的病程为8天-4.8年不等,平均1.4±0.5年。本组患者均经B超和CT、内镜逆行胆管造影等进行检查并最终确诊为胆囊结石。32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4例,合并冠心病患者3例,合并其他疾病患者5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积极向其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注意事项等,多与患者交谈,消除其恐惧、焦虑和不安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的案例,并告知其手术中配合的要点和术后注意事项,进而使其积极的配合手术和治疗。手术前为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即术前1天常规备皮,注意患者脐部周围皮肤的清洁与消毒,避免从脐污染到患者的腹腔,进而导致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加强患者胃肠道的准备,并于手术前2天告知患者禁食易产气的食物;手术前12小时禁食固体食物;手术前4小时禁食流质食物[2]。

1.2.2术后护理

首先,病情观察。患者手术后回到病房应常规去枕平卧,并运用生命监护仪监测其血压、心率、呼吸和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并给予患者常规低流量吸氧;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切口疼痛、腹腔出血等并发症,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积极抢救[3]。

其次,引流管护理。为患者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其绝对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和阻塞等情况发生。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详细记录,一旦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保持患者引流管周围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及时为患者更换被污染的敷料。

第三,饮食护理。患者术后当天应禁食,手术后第1天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并随着患者病情的稳定和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和软食。患者术后应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易消化的食物,戒烟、戒酒,禁止食用刺激、油腻、煎炸等食物。

第四,并发症的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积极预防患者出现胆漏与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例如腹部压痛或反跳痛等临床症状,观察其手术切口处是否出现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如若发现则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4]。患者术后腹腔内出血一般发生于手术结束后的6-10小时之间,一般导致其出现腹腔内出血的原因为钛夹脱落或钳闭不牢等。为了防止患者术后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记录其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与量,观察其切口敷料是否干净、清洁。

此外,术后,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进而促进其手术切口愈合。此外,早期下床活动还有助于促进患者机体的肠胃蠕动,进而避免其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并发症。

2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6个月,3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切口感染,伤口愈合情况良好。

3讨论

手术是临床中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手段,然而,任何一种手术治疗均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其带给患者的伤痛是无法比拟的。基于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患者的术前护理,以减少其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情绪,进而降低手术中的危险因素[5]。给予患者科学的术后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与并发症护理等有助于保障手术治疗效果,进而促进其早日康复。

本项研究的结果显示,本组3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切口感染,伤口愈合情况良好。由此提示,给予胆囊结石手术患者积极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其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促进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2013-1-16)

参考文献

[1]吴强,李勇.无症状性胆囊结石的治疗与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0):35.

[2]李敏.静脉留置针在应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2):37-38.

[3]刘媛媛,高美荣.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6):1691-1692.

第8篇

作者:韦彩捌 赵继春 潘春秋

急腹症是起病急,发展变化快的外科常见病,病情多比较严重,大多需要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不仅可以对腹部病变及时作出诊断与治疗,且可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1]。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100例急腹症,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5~63岁,平均45.6岁。患者均以急腹症入院,根据症状、体征及X线、B超检查后采取腹腔镜探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其中急性胆囊炎33例,急性阑尾炎4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3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腹部闭合伤4例(肝破裂1例、脾破裂1例、小肠破裂1例、膀胱破裂1例),原发性腹膜炎1例,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镜治疗,术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和术后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均以突发性腹痛或进行性腹痛加重而入院,因此患者均存在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且对腹腔镜手术认知不足等产生不安,我们针对患者及家属的此心理状态,在对患者实施抢救的同时给与腹腔镜手术知识的宣教,告知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的区别和优点以及本科医生的技术水平、本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初步了解腹腔镜手术的步骤、特点、优越性、术前术后配合要点、注意事项,解除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的顾虑,积极配合术前治疗及护理。

2.1.2 术前准备 腹腔镜手术以脐孔为第1穿刺孔,应对脐孔进行彻底清洁。

用松节油棉签清除脐孔内污物,再以75%酒精进行擦拭,清洗擦拭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脐周皮肤,以预防术后切口感染;遵医嘱给与留置胃管、尿管、备血等。多参数监护仪动态监测脉搏、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改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腹痛情况,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监测 腹腔镜手术常规采用全麻,术后给与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监测、低流量氧气吸入6h,给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观察穿刺孔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腹痛、腹胀及排气情况。

2.2.2 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受压、打折、弯曲和堵塞,保持各引流管引流通畅,尤其是腹腔引流管的有效引流,以利于观察腹腔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注意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

2.2.3 疼痛护理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疼痛较轻微,大部分患者都能耐受,患者主诉疼痛时应注意倾听,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特点,若为切口疼痛可通过心理安慰、取舒适、听音乐放松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如疼痛剧烈应报告医生给与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与止痛药。

2.2.4 饮食与活动 腹腔镜术后6h可少量进水,第2天即可进食流质饮食,待肠蠕动恢复后依次半流质到普食过渡,少食多餐,禁食豆类制品,予以高营养、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及用力排便所致腹压增高。腹腔镜术后一般6h可床上坐起,12h后可下床活动,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2.2.5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1)皮下气肿: 皮下气肿是腹腔镜手术最常见的气腹并发症,多为人工气腹的CO2残留于人体疏松结缔组织所致[2],一般不需特别处理,24h内可自行吸收,注意观察皮下气肿发生部位、范围、进展,本组10例皮下气肿均未作特殊处理于24h后自行消退。(2)出血:患者回房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血压下降,引流量增多、颜色呈鲜红色应考虑有内出血的可能,应报告医生立即处理。(3)恶心、呕吐:为腹腔镜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当患者出现此症状时应主动关心安慰,并指导其用手按压伤口,减轻呕吐时腹压增高对伤口的影响,如呕吐剧烈可遵医嘱给与止吐剂。

参 考 文 献

第9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3-0081-01

【关键词】高龄急腹症 手术护理体会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高龄急腹症患者愈来愈多。老年人虽非手术禁忌,但70岁以上的高龄增添了手术的复杂性及风险性。因此,术中护理恰当是渡过手术难关的重要环节。我们护理了38例70岁以上的高龄急腹症手术患者。现就护理要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分布:70~75岁23例;76~80岁11例;80岁以上4例。手术种类:肠梗阻松解术13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9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8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3例;急性胰腺炎内引流术1例。麻醉选择:气静全麻21例,硬膜外腔阻滞17例。术前伴发病:高血压动脉硬化9例;冠心病5例;慢性气管炎、肺气肿5例,其中合并以上两种伴发病者3例。手术时间最长3小时,最短70分钟。

2 护理措施

2.1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急诊手术患者对立即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恐惧手术与希望解除痛苦、挽救生命的矛盾,使其产生严重的内心冲突。患者往往根据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来猜测病情的严重程度、手术的必要性和成功的把握性。针对患者这种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可简要询问病史,认真、迅速、沉着、熟练地进行手术前的各项准备,从言谈举止上给患者以适当地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减轻他们的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稳定手术前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2.2 静脉输液及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皮肤松驰,血管弹性差,给静脉穿刺和固定带来不便,而且老年病人术中及术后躁动发生率高。因此选择相对粗、直、易固定的大隐静脉作为穿刺途径,并采用留置针,以避免术中及搬动过程中及术后发生脱针现象。输液量应根据手术情况及病人心肺功能而定,防止容量不足和肺水肿的发生。高龄急腹症患者往往伴有其它慢性疾病,体质差,消瘦,关节功能障碍及骨突明显,我们在本组病人中均采用骨突部位加垫软枕,肩下垫一软垫使头稍后仰并偏向一侧(气管插管病人除外),保持呼吸道通畅。手术中注意按摩受压部位,以保证局部的血液循环。上肢外展在不影响血压测量及脉搏的情况下,尽量不外展或最低限度外展,避免术中及术后病人关节功能障碍。

2.3 预防肺部并发症 高龄急腹症手术以呼吸系统并发症占首位,也是术中及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美国Mayo医院统计,大约25%的术后死亡和肺部并发症有关[1]。本组病人有两例术后直接死于肺部并发症。不论全麻或硬外麻醉,对病人呼吸和循环都有影响,已经反复证实,一般全麻诱导后胸廓的形状发生变化,肺横切面积的3%~5%出现萎缩[2],功能残气量减少10%~20%,肺顺应性下降,呼吸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灌流比值异常气道闭合和肺萎缩通常使静脉血掺杂增加约35%,在老年肥胖病人静脉掺杂就更加明显。硬膜外腔麻醉病人也可因为平面过高而影响呼吸功能,因此术中、术后必须认真监测病人呼吸功能恢复情况,提高吸入氧浓度,以SpO2不低于93%为宜。

2.4 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高龄病人的客观条件及特殊的心理变化,致使手术中病人容易出现血压上升。一些血压原本正常的病人,一进手术室,血压即升高,达到难以手术的程度。本组病人手术前血压超过平时血压的有31例,占手术病人的80%以上。心率增快或变缓,心电图心肌缺血,P―R间期延长或缩短,生命体征波动明显,老年人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虽然高血压和冠心病并非手术禁忌,但毕竟有其特殊问题。本组有一例阑尾切除病人,手术进行顺利,但术后当晚突然死亡,手术和麻醉对此类病人的影响很大,有其它伴发症时更为危险。对于此类病人术中护理必须严格遵守心肌“供氧与需氧”的平衡原则。防止心动过速及前负荷增加,避免血压过高、过低。纠正低血容量应参考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以100g/L为宜,所不足血量用血浆蛋白补充,高血红蛋白只会使血液粘度增加,对心脏无益。

2.5 术后护理 老年人组织愈合能力差,抗感染能力低,加之动脉硬化,末稍循环差,易发生术后消化道瘘,切口不愈合及感染率均较高。本组病人发生肠瘘1例,切口裂开和切口疝2例。因此,应注意控制感染,加强营养。切口处理应以加压包扎并用腹带为宜。

3 小结

高龄急腹症手术护理的要点主要为心理护理、特殊的生理护理以及心肺并发症的预防。首先要了解此类病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焦虑恐惧

感,并充分做好其心理工作。熟悉高龄患者的生理特点及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掌握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才能做到准备充分、考虑全面,配合准确,最大限度地帮助高龄病人安全渡过手术关。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胆总管术后;T型管引流;护理

文献综述

胆管手术是普外科常见手术,T型管引流术是胆管手术后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应用T型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能够起到减压和支撑作用,有效防止胆道狭窄、梗阻及胆汁淤积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护理工作者做好T型管引流的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本科57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胆管术后T型管引流病人57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0例,年龄35-62岁,平均46岁;胆管结石20例,胆囊癌11例,胆囊炎17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8例,胆总管损伤修复1例。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和乐观的情绪,正确对待疾病和预后,讲解有关此类疾病的成功例子,缓解患者恐惧、焦虑的情绪,让患者主动的配合护理和治疗,积极投入其中,提高生活质量。

2.2妥善固定引流管 引流管的整个装置必须衔接紧密,避免渗漏。因此工作中要细心周到的护理和高度的责任心,并指导患者的家属严密看护,大家一起注意整个引流装置的密闭和畅通。T型引流管一端用胶布固定于皮肤上,另一端接无菌引流袋,并尽量不将T管固定于床上,以免病人活动或翻身时将引流管拉脱、弯曲、打折等,教会患者家属如何移动引流管。对意识不清或不合作者应采取相应约束措施。

2.3保持T型管引流通畅 T型管不得受压、扭曲、弯折等,经常挤压引流管以调整压力,保持其通畅。挤压时应将一手靠近腹侧管固定T管,另一手由T管近端向远端挤压,不可反向挤压,以免引起逆行感染,也不可贴近腹壁处挤压,以免造成T管脱出[1]。平卧时T型管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或下床活动时引流袋不能高过胆管平面,以避免胆汁逆流造成逆行感染。另外引流袋的位置也不能太低,太低可使胆汁流出过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食欲,造成患者营养不良。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宣教的时候应该向患者讲解放置T管的目的和作用及管道不通畅所造成的危害,以树立患者自觉保护引流管的意识。如T管或胆管被泥沙样结石阻塞,可用无菌等渗盐水在适当压力下缓慢冲洗,也可采用低压、脉冲式冲洗,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肝区疼痛,冲洗后尽量将稀释液抽出,冲洗过程应严格无菌操作。[2]

2.4认真观察、记录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术后胆汁引流的量一般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术后1-2天引流量约为100-250ml/d,这与术前总胆管被结石或炎症组织阻塞,总胆管内压力增高,影响胆汁分泌。后期胆汁又由多至少,可逐渐减少到200ml/d,这与胆总管下端炎性水肿消退、胆汁能排出十二指肠有关。若胆汁突然减少,应与医生联系,并查找原因,是否为管道的扭曲、受压或管腔的堵塞等,并做相应的处理。

2.5T管周围皮肤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清洁消毒T型管周围的皮肤,并覆盖无菌纱布或用无菌透明敷料贴贴在T管周围,如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局部用凡士林或氧化锌软膏涂擦,防止局部的感染及胆汁侵蚀皮肤引起发炎,红肿。

2.6 拔管护理 患者拔管前常规行夹管试验,夹管前先将T型管引流袋抬高,放于患者床头或固定在衣领上,夹管后要经常巡视,如有腹胀、腹痛、呕吐等情况及时放开引流。T型管留置时间一般为术后2周左右,当胆总管下端通畅可做拔管准备。拔管前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向其解释说明,以取得合作。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的食欲、黄疸、腹部体征等情况,观察有无胆汁渗出及胆汁外漏的发生。

2.7拔管后护理 拔管后嘱患者卧床休息3~4个小时,不宜立即运动,24小时内应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同时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发热、黄疸等情况。每日予腹壁造瘘口换药,必要时用凡士林纱布填塞,一般2-3天可自行愈合。

3小结

引流管的护理是外科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重视胆道术后患者T型管引流的护理是胆道手术后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保持T型管引流通畅可减少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术前及术后均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等综合护理措施,早期密切注意观察T型管引流情况以及大便与尿液的颜色、量和黄疸的变化,有无腹膜刺激症状等,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病情变化,严格掌握拔管指征,促进患者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饮食护理也相当重要,平时要注意饮食,指导患者规律饮食、不暴饮暴食,勿进食刺激性食物,宜进食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病人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刘萌,魏瑛琪. T管引流的护理现状与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1194-1195.

第11篇

【关键词】急腹症;术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31-01

外科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腹部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复杂,变化多,必须早期诊断、紧急处理或手术等特点。常易与内科及妇产科急腹症发生混淆,需要做好鉴别,以免延误病情。我院普外科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了625例急腹症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25例急腹症患者中,急性阑尾炎324例,胃十二指肠穿孔64例,肠梗阻36例,急性胆囊炎胆管炎102例,急性胰腺炎57例,腹部外伤42例。

2 护理要点

2.1 评估病情: 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入院时的面色、表情、步态及姿势,准确快速地测量患者的脉搏及血压,初步判断病情的紧急程度。同时立即通知医生。

2.2 安抚患者情绪:大多数急腹症的患者都存在焦虑、紧张、恐惧、不安等不良的心理,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因此,在接诊时,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使其产生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2.3 严密观察病情

2.3.1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变化,做好病情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建立静脉通路及使用监护设备,必要时记录患者的液体出入情况。

2.3.2 密切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疼痛部位、范围、性质以及程度的变化,同时应注意观察分析患者的伴随症状(呕吐、腹胀、发热、黄疸、排气排便改变等)。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及时给予处理,做好护理记录。

2.3.3 及时执行医嘱:遵医嘱协助患者做好术前的各种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报告医生,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确定手术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3.4 观察:对于老年人、小儿及危重患者应加强观察与询问,以免遗漏问题,延误病情。

2.4 护理:舒适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稳定患者的情绪。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一般情况应给予半卧位,有大出血者应给予平卧位,休克患者给予休克中凹卧位。必要时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2.5 术前准备

2.5.1 禁食水及胃肠减压:急腹症的患者,入院后一般都需要暂禁饮食,为后续治疗及手术做好准备。遵医嘱给予患者放置胃肠减压。胃肠减压可有效地减轻胃肠胀气,对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可减少消化液外溢,减轻胃肠功能负担。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放置胃肠减压的技巧,在实际操作中,应快速有效地完成护理操作,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在操作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胃肠减压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2.5.2 皮肤准备:用肥皂水清洗手术区域皮肤后,用备皮刀逆毛发方向剃除毛发,范围应大于预定切口范围至少20CM,动作轻柔,避免刮伤皮肤。备皮后,协助患者更换病号服。

2.5.3 留置尿管:对病情危重、手术时间可能较长等患者遵医嘱留置尿管。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留置尿管的作用,避免患者自行拔除而引起不良后果

2.5.4 术前操作:遵医嘱做好配血、输液或输血、皮肤过敏试验 操作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5.5 疼痛护理:急腹症患者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禁止使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对于已经决定手术的患者,可以遵医嘱适当使用止痛药,减轻其痛苦。

2.5.6 安全转运:对于危重患者应做好安全转运的准备工作,包括氧气袋、监护仪、微量泵等。

2.5.7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之前,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给予安慰,尤其是急症需抢救的患者,在短时间内简明扼要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说明尽快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主动配合,同时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尽量使患者以较为平和的心境迎接手术。

2.6 护理记录:各项护理措施应及时准确地做好记录,并标注日期、时间及签注操作者的全名。

3 结论

外科急腹症病情严重复杂,变化多,进展快,有一定的死亡率,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通常诊断明确者,需紧急手术治疗。暂时难以明确诊断者,应积极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不可轻率应用止痛药、灌肠和使用泻药。临床护理人员应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具体情况,认真做好病情观察评估、术前准备以及心理护理等,以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快的诊断及处理,减少救治时间,正确及时的术前护理措施对评估患者病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12篇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入住我科的SAP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45.8岁。诱发因素:胆囊炎、胆石症7例,高脂血症9例,暴饮暴食1例。

1.2置管时间患者先经过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消炎等常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逐渐回落,腹痛、胀痛症状减轻,肠鸣音恢复,无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控制[2],即可进行插管。患者置管时间一般在入院3~9d,平均置管天数5~14d。

1.3材料采用荷兰纽迪希亚公司生产的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

1.4置管方法向患者介绍插管的目的和方法,取得患者合作;标记插管长度,从患者前额发际至剑尖的距离,再加25~30cm;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稍向后仰,清洁一侧鼻腔;经鼻肠管腔内注入20ml温开水,以激活引导钢丝表面剂,将引导钢丝插入胃肠管道内,这时营养管前端将伸直;将鼻肠管头部蘸少许温开水,以激活营养管头部的剂;将管道从鼻腔缓慢插入,插至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便于管道顺利进入食道。插至标记长度时用空针抽吸出胃液确定在胃内拔出引导钢丝。将鼻腔外管道的15~20cm处固定于患者面颊。管道固定妥善后指导患者取右侧半卧位或右侧卧位,据有关研究证明置管后右侧卧位患者鼻肠管平均到达空肠时间明显快于自由者[3]。

本组17例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经X线透视证实,插管24h后到达空肠者12例,48h后到达空肠者5例,其中1例患者置管24h后于新络纳10mg胃管内注入。2例患者置管24后在内镜帮助下将鼻肠管通过幽门送入小肠。

2结果

17例患者中除一例患者死亡,其余16例患者经治疗后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经肠内营养支持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降低。但此方法不适用于无胃动力者。

3护理要点

3.1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置管的目的、方法,插管的配合,肠内营养的优点、营养液的选择及对疾病恢复益处,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

3.2选择合适的EN制剂确定鼻肠管在空肠后,当天予生理盐水或5%GS500ml鼻饲,如无腹胀、腹痛不适,第二天予能全力鼻饲。能全力为液体型,无需配置,不仅使用方便减少污染,且其纤维成分能促进肠蠕动,预防腹泻、便秘,延迟糖的吸收。

3.3管道护理妥善固定管道,预防导管滑出。营养液输注速度不能太快,一般以70~100ml/h输液泵匀速滴入,营养液温度以32~40℃为宜。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均以温开水20ml冲洗管道,防止营养液残留堵塞管腔,口服药要研碎溶解后注入。口腔护理2次/天,防止感染。

3.4加强监测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生命体征、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胃肠道情况。及时准备留取各种标本以监测血糖、血电解质、血尿淀粉酶的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患者有无口渴、皮肤弹性降低以及尿量变化,准确判断患者出入量是否平衡,以便随时调整EN治疗方案。

3.5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5.1胃肠道并发症EN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胃肠道并发症,其中以呕心、呕吐最为常见。其原因与滴速过快,营养素浓度过高及温度过低有关,因此输注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匀速,温度恒定。并注意观察患者大便的次数、量、性状。

3.5.2代谢性并发症如输入水分过多、脱水、非酮性高渗性高血糖,血浆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失衡等。可通过加强监测血糖、水电解质变化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来重新实施EN。

3.5.3感染并发症营养液误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每次进行EN时应确保鼻肠管在位。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停止EN,并尽量吸出气管内液体,适量加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3.5.4机械并发症主要与鼻肠管的质量、大小、操作者的置管经验有关。复尔凯鼻肠管柔软易弯曲,不刺激鼻腔咽喉,长时间放置患者耐受良好。

4小结

螺旋型鼻空肠管具有光滑、柔韧、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点,且该管具有螺旋形记忆功能,使之能以理想的状态停留在小肠的肠腔内,起到稳定的固定作用,不易脱位,而且更符合生理的营养支持方式,有助于胃肠功能和形态恢复,患者易于接受。但是置管后的护理是保证肠内营养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因此要重视管道护理管理,预防和及时发现EN并发症,同时做好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1]秦环龙,吴肇汉.肠内营养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肠内与肠外营养,2000,7(2):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