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2 14:36: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放射防护的主要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核电站辐射防护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M623文献标识码: A
某核电站经过二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相继确立了以“全员培训、全员参加、和全过程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高效辐射防护和最优化的(ALARA)管理系统,不断的完善了该体系的运作平台。本文主要对该核电站的防辐 措施和优化管理内容以及优化管理特点、实施的效果等进行了论述,深入解析了最优化(ALARA)管理体系二十年的实践和经验发展。
一、优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该核电站在这二十年的发展中非常重视并努力研究核电站的辐射防护措施和优化的管理,不断的借鉴国外的领先技术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学习国际辐射防护的新成果新经验方面,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该核电站通过结合本国的发展国情和核电站自身特点,逐步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措施,确立了以全员培训为主导的、以全体职工参与为基础的、以及对控制高风险操作的管理制度。在二十年来不断的总结优化完善下,基本形成了一套该电站辐射防护标准化管理。
(一)全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根据该核电站的培训和授权的相关规定,要进入核电站控制区域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接受电站统一安排的辐射防护的有关培训;并在培训过后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得到相应的授权,才能进入电站控制区域工作。进行辐射防护以及培训的一般时间规定在3~5天,主要培训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安全防护、核电站防护安全的有关规定、辐射防护的基础操作知识、辐射的检测仪表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工作负责人要进行辐射防护二级培训及其授权,培训的时间为4天,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负责人的安全责任、进行现场防护的基本要求和集体人员防护的基本方法。如果没有进行一级的培训和授权,任何人都不能擅自进入电站的控制区域进行操作和观看;如果没有经过二级的辐射防护培训,就不能担任工作负责人资格。
(二)全员参与的主要内容
全体参与源自核电站的基本安全规范,并且依赖于电站有效的管理机制。电站自建成运行以来就有规定:相关人员在进行人身安全防护时,不能使他人的安全受到影响;在电站进行集体的现场安全防护时,工作负责人要负责安全防护的全部内容;辐射防护的专业人员要掌握核电站的专业防护知识,并要支持与指导工作组的防护工作。在核电站的相关领导的领导下由电站的安全监督负责人对电站安全进行管理;专业的辐射防护人员以及涉及的相关职业性的工作人员要提供技术支持和操作监督,主要工作职责包括:规范辐射防护的安全管理;进行辐射防护的培训以及再培训;对职业照射活动的工作策划和实施总结方面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对有辐射的水源进行检查,不断对电站辐射防护的水平趋势进行分析评估。
(三)全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全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强调策划以及周到的管理准备,强调严格的执行手段和团队的重要作用,加强防护人员和操作管理人员的有效沟通。核电站在全员的管理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辐射管理制度。在策划时期,管理的关键是做好项目的评估工作,要对辐射现场的人员和物品进行评估管理,对辐射现场的水源污染程度进行检验评估,对潜在的辐射风险进行发现分析,最后要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并确定进行策划实施的时间。在准备过程中,要落实好防护的方案,对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落实,做好工作人员的工作培训,有时间还可以加强现场演练;做好工作文件和防护器具的准备,并对相关的设施进行检查,确保没有问题才能进行工作。
(四)对于控制区内的标识的管理
控制区的标识就是指在控制区内摆放的各种放射性的物品上面的标签,标签的填写人是电站的工作人员,标签的主要颜色有蓝色、红色和黄色,每种颜色的说明都不相同。蓝色标签的说明:具有蓝色标签的物品大多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物品,但是这类物品的表面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因此要充分的清洗过后才能使用,比如,控制区内放射性设备的某部件(如阀芯)就是带有蓝色说明的物品,表面有放射性热点,去除污染后才可以使用。为了有效的区别物品是否去污,在蓝色标签上有三个白色的方框,会说明去污情况。此外,工作人员要在蓝色标签上填写物品说明,接触剂量率和表面污染水平,并签字。
红色标签的说明:具有红色标签的物品大多是高放废物。就是指表面接触剂量率大于2mSv/h的废物。标签工作人员人应填写接触剂量率和距表面1米处的剂量值,还要填上废物说明,比如制作的材料等,最后工作人员签字。值得注意的是,高放废物不能长期在工作现场摆放,工作人员要及时将其转移到指定地点。
黄色标签主要用于中、低放废物,是指其表面接触剂量率小于2mSv/h的废物。工作人员要在标签上填写接触剂量率和废物说明,最后要签字。中、低放的废物要由工作人员送到指定废物收集点存储。
二、控制区内人员的防护要求
(一)穿戴防护用品要求
控制区内存在很大的辐射风险和一般工业安全风险,因此只要进入控制区的人员都必须穿戴基本防护衣具。要根据现场条件,取得防护工作人员同意,在基本服装外加穿特殊防护用品。基本的着装是:在进入控制区热更衣间后,要穿戴的基本防护衣具有汗衫、连体工作服、工作袜、安全鞋、、安全帽以及白纱手套等衣物。一般规定如下:辐射工作人员穿蓝色连体服戴兰色安全帽;现场人员穿黄色连体服戴黄色安全帽;其他工作人员穿白色连体服戴白色安全帽。
三、固体放射性废物管理要求
(一)关于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放射性的废物排放对环境会产生污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费用非常高。此外,世界各国核电站都在采取各种措施,以降低放射性废物产量。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已成为衡量核电站运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特性会受理化状态和外界条件改变,放射性固体废物不能按照工业废物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一般处理和处置方法是:减容(压缩) 密封暂存处置场永久存放
(2)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标准:固体放射性废物在处理和处置分为可压缩与不可压缩。国家标准规定放射性废物桶表面接触剂量率要小于2mSv/h,接触剂量率大于2mSv/h的废物用水泥桶固化处理;接触剂量率小于2mSv/h的废物用金属桶封装处理。
综上所述,该核电站的高效辐射防护和最优化的(ALARA)管理体系的实践方法主要是:管理优化、、全员参与、控制区标识的管理、控制区着装要求和放射性废物处理。通过这些有效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实践后,使核电站近二十年来未发生辐射防护方面的安全事故。
结语:
本文对该电站的最优化的(ALARA)管理系统的实践经验 进行了论述,对核电站的各种实践方法进行了分析。相信电站在以后的发展中会乘风破浪,找到更健全的管理方法,为我国的核电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可洛本得液体是《终极证据》里面杜撰的放射性物质。现实中是使用铅板做隔离和吸收材料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辐射屏蔽,主要指依靠屏蔽物质吸收放射性射线,以起到隔离放射线的作用;也有靠反射放射性粒子,达到屏蔽的目的,有点类似于一块镜面将光线反射回去。不过这不是辐射防护的主流。
放射线包括α、β、γ、中子等。α是氦核,包含有两个中子、两个质子。而β是电子;γ是一种电磁辐射光波。
α射线射程很短——连皮肤都穿透不了。β射线是电子,它们的射程也不长,容易在空气中被慢化湮灭掉。防护的重点仍然在于防止内照射,措施与α射线相似。但有些情况下,其外照射的风险亦不可忽视。屏蔽物对它们主要是吸收,正电子与负电子湮灭等作用机理。
所以呢,我们在辐射屏蔽中主要关注的是射程较远,有外照射风险的中子和γ射线。
(来源:文章屋网 )
一、结果与分析
(一)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审查情况2012年全省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共计755个,其中放射防护预评价项目360个,预评价率为85.28%;控制效果评价项目395个,控制效果评价率为96.70%。放射治疗和核医学的建设项目卫生审核验收优于放射诊断,这主要与放射治疗工作主要集中于三级甲等医院、核医学工作主要集中于二级乙等以上医院,医院重视放射卫生工作并具有较高管理水平有关。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由于放射防护法律法规知识缺乏,不够重视放射卫生工作,致使X射线影像诊断审查率相对较低。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情况详见表1。
(二)放射诊疗安全防护情况本次检查放射诊疗设备8837台,开展放射诊疗设备安全防护与质量安全控制监测8501台,检测率为96.20%。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的配置率为93.08%,受检者防护用品的配置率为89.06%。检查发现,我省多数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都能开展定期防护性能检测,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的放射诊疗单位均能按要求配备并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但少部分医疗机构对放射诊疗防护重视程度较低,对放射诊疗设备安全防护与质量安全控制检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防护经费投入少或基本不投入,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意识薄弱,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不足和使用率低等问题仍存在。突出表现为:一是部分民营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认为放射诊疗设备和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的检测费用高于影像科目带来的经济收益,不愿意或拒绝检测。二是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有限甚至没有配备,放射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医疗机构配备的受检者防护用品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有的防护用品比较陈旧,没有铅当量标识或达不到0.5mm铅当量,不符合受检者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1]。三是部分医疗机构虽然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但存在着防护用品形同虚设的问题。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工作人员接受的散射线极少,而机房墙、机房门、窗等设备均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加之射线损伤近期效应并不明显,从而忽视了自身放射防护。有的由于工作忙,觉得穿戴防护用品笨重费时、不方便,故不愿穿戴防护用品。或者由于工作量过大往往不愿意为受检者进行应有的防护。少数医疗机构已购置防护用品但并不放在各机房内,而是集中放在某一处保管,以致在对患者进行放射检查和治疗时根本不按规定给受检者和陪检者进行相应的放射保护。四是缺乏科学论证,盲目引进。近年来各家医院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竞相引进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数量急剧增加。随着设备剧增而暴露出较为严重的配置与利用的不合理现象,过高预计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忽视本地经济水平,反而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个别单位由于经营不善,导致对必要的防护设施的投入一减再减,必要的防护技能培训经费一缩再缩,质量管理松懈,人心涣散,日益暴露出可怕的安全防护隐患。
(三)放射工作人员资质及管理情况1.工作人员配置情况及其资质情况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放射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多数是二、三级综合医疗机构,人员配置基本上都能满足放射诊疗的要求,部分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在人员资质问题上,存在使用不具备执业资格的执业助理医师单独执业,聘用一些在其他医院退休但没有变更执业地点的放射诊疗人员执业,有部分医师存在跨专业执业行为,医师执业范围不是影像专业等现象。2.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情况本次检查放射工作人员共计12209名,有11191名开展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体检率为91.7%;有12033名进行了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培训率为98.56%;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0%。检查发现:放射工作人员岗前体检率低,忽视职业禁忌人员的发现。虽然大部分放射诊疗机构都能够按要求开展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建立个人剂量档案,但是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长,部分介入工作人员未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管理。
(四)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放射防护)情况本次检查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放射防护)共计68家,均取得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放射防护)资质,其中40家取得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检测资质,68家取得放射诊疗场所防护评价、检测资质,19家取得个人剂量监测资质,1家取得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资质。检查发现:取得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放射防护)资质的机构均是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放射诊疗场所和个人剂量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少,设备仪器不足且有待更新,导致我省部分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设备和工作场所防护的检测周期长,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不符合最长不超过90天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绩效改革,开展放射技术卫生服务主动性不强,多数只存在被动应付诊疗场所检测工作的局面,目前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不能满足我省日益增长的放射诊疗服务需求。
(五)放射诊疗违法案件查处情况2012年,全省立案查处放射诊疗机构253家,警告201家,罚款90家,罚款金额42.45万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详见表2。
二、讨论
江苏省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与近几年来各地卫生监督部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了医疗机构对放射防护工作的重视有关。但是本次调查发现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卫生监督人才队伍建设卫生监督执法的专业性强的特征较为明显。当前,卫生监督工作正面临卫生监督医改工作深化,卫生监督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的机遇。随着放射诊疗装置的广泛应用,放射卫生工作涉及面广,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专业从事放射卫生监管人员少,很多是兼职的,综合执法在基层单位推广,专业放射卫生监督人员少之又少,放射卫生监管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担负新时期卫生监督工作的使命和要求,卫生部门应从措施落实、经费保障、制度建设、督导考核等方面全面加强放射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利用卫生监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对卫生监督员进行全面教育培训,以适应放射卫生监管的需要。
(二)加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拓宽资质认定工作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机构管理,强化放射卫生技术服务队伍的建设,对取得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放射防护)资质的疾控机构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人员的配置、设备的投入和质量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不断拓展服务范围、规范服务行业行为、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一方面,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做好民营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形成服务市场的竞争机制,满足医疗机构不断增长的放射诊疗检测、评价、指导等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卫生监督执法的专业性特征较为明显,随着工作深入,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其他社会技术服务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利用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资源,将之作为提高执法水平的手段。
(三)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守法意识加强对放射诊疗单位负责人和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普及放射防护法律法规和相关防护知识,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放射诊疗单位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督促放射诊疗单位落实好放射防护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各项放射防护措施,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其他可能接触放射诊疗放射性危害因素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应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不断增强全民防护意识和放射诊疗防护工作的社会监督。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防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性和避免滥用放射诊疗手段。工作中放射工作人员无视放射防护原则和规律必然造成辐射危害,而过分夸大放射危害的后果导致缩手缩脚,甚至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认识辐射的危害,了解和掌握放射防护的知识和技能,在利用射线装置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同时,保护人员、环境不受影响。
(四)加强放射诊疗技术准入管理,做好建设项目的审查工作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与管理制度。加强对心血管介入技术等重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监督检查,依法严肃查处未经准入而开展技术项目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预防性监督工作,落实放射诊疗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审查制度。建设项目审查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新、改、扩建机房的审查,可以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由于放射防护措施不完善而可能造成的辐射危害。
【关键词】核医学科;安全防护;辐射;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医学的发展较快,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中,同位素被逐渐广泛地应用,广泛应用在医院的核医学科工作中[1]。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机构设置的重要科室之一,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治依据[2]。但是,电离辐射也会随着同位素的应用而产生,目前,一些医院的核医学科尚存在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的不足[3]。本文笔者针对某医院核医学科目前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对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安全进行管理,保障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为医院核医学科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现作如下分析。
1 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辐射检测情况
1.1 对辐射进行检测的仪器及检测方法
本次对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进行全方位检测,以了解掌握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情况。辐射检测仪选用型号为BH3103X-γ的便携式巡测仪,对核医学科的工作场面进行射线测量;选用PCM-100(α、β、γ)对核医学科进行表面污染的检测;选用FJ-377热释光剂量计对个人计量进行检测。
1.2 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该医院核医学科中,辐射源主要包括非密封源和密封源,非密封源为99mTc源、131I源、125I源,密封源为137Cs源、241Am源、90Sr源。本次测量结果具体如下:
(1)空气比释动能率:分装室、放射源库、给药室、分装室操作位置、骨密度室、治疗室、放免室分别为0.08-0.13μGy/h、0.13-0.24μGy/h、0.09-0.23μGy/h、3.20-4.01μGy/h、0.11-0.20μGy/h、0.11-0.14μGy/h、0.10-0.13μGy/h。
(2)核医学病房内表面污染的活度浓度测量结果:分装室、放射源库、治疗室、给药室、操作者手、放免室的活度浓度分别为0.17-0.25Bq/cm2,0.35-0.41Bq/cm2,0.13-0.21Bq/cm2,0.14-0.25Bq/cm2,0.22-0.24Bq/cm2和0.15-0.18cm2。
(3)本次参与个人剂量调查的有12名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每人每年有效剂量为0.07-2.18mSv,采用2000h/a的最长工作时间计算可得,在操作99mTc源的工作人员中,其工作量最大为8.06mSv,高于5mSv的年个人剂量约束值,因此,在尚未投入通风橱的运行前,应进行流作业的工作模式,并尽快购买通风橱进行安全防护。
(4)在本次研究中,在100厘米敷贴器贮源箱表面位置处,测量出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平均值为0.27μGy/h,与国家标准值相比明显较低,但个人剂量约束值明显较高,因此,该医院核医学科应该尽快投入有机玻璃防护眼镜及防护屏的使用,尚未运行使用时,采用流作业的工作模式进行。
2 医院核医学科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对策
2.1 合理进行医院核医学科的布局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工作区域布局中,应严格按照GB18871的规定对非密封工作场所进行分区、分级布局[4]。在辐射防护与管理中,应将工作场所分为监督区及控制区,即二区管理。监督区分别为显像室、标记实验室、放射性废物、诊断病床区以及放射性核素贮存区,控制区分别为给药室、操作室、病人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床位区。在对控制区以及监督区进行分区时,应该合理布局并安排区域的分布情况。例如,在进行检查室以及给药室的布局时,应将其分开,并诊断用的候诊室、给药室等进行合理布局,并设置专门用于受检者使用的卫生间。当在检查室实施给药操作时,必须采用放射防护设备进行防护。
2.2 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管理过程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对存在放射性的核素废弃物的处理,是减少辐射的重要措施[5]。对于在医院核医学科工作现场残留的污染物废水,在处理过程中,应将废水置于衰变池进行储存衰变处理,使废水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比相关标准值低后,再在排放管道中将废水排出;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废弃,在排放前应采用活性炭进行相关过滤处理,降低废气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后再进行排放处理;对于高浓度废水以及使用过但仍剩余的原液,应将其进行集中收集,再统一进行处理,活性浓度降低至合格值后,再将其排放。
2.3 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
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来源以接触放射污染源为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重视意识,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物质照射。大多数工作人员并未对辐射防护知识具有全面了解,因而并不重视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之辐射存在于无形之中,导致工作人员并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大量存在未换鞋便随意出入标记室、未佩戴防护手套即对放射源进行分类处理等,导致放射性污染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的宣教,提高防护意识。
2.4 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
在单位内部中,规章制度能够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辐射防护与安全的管理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定期对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熟悉与掌握,定期培训在职的辐射工作人员,对于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入职前应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加强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安全及管理的认识。根据核医学科的科室特点,针对突发放射事件制定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的应急预案,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当放射事件无可避免的发生时,可根据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及时处理与控制,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
3 讨论
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领域中的重要科室,对广大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影响,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与管理水平,与该科室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具有明显联系,因此,加强医院核医学科的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并积极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是保证核医学科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宏芳,娄云,万玲,等.核医学科操作人员及相关场所辐射水平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4):601-602.
[2]高芳,高向东,刘继平,等.某医院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分析与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14,23(2):140-143.
[3]郜风丽,刘淑娟.由辐射安全与防护探讨核医学科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216-218.
关键词:辐射安全防护 拍摄床边X光片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94-01
对于放射科来说,床边拍摄是放射科在日常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平常很多重症患者往往都是病情十分严重的,意识不是非常清楚,行动也不是十分方便,临床拍摄对于这种重症患者的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虽然说临床拍摄X光片能够为放射科的诊断带来很大的好处,但是临床拍摄X光也会有带来一定的伤害,那就是在拍摄的同时会有一定的辐射,在病房拍摄X光片,会给其他病人也带来一定的辐射,所以如何去减少拍摄X光带来的辐射成为我们所探讨的问题。
1 拍摄床边X光片的安全性
1.1 进行床边安全防护。在进行床边X光片拍摄时,使房间尽量只有被检验的人,将其他的患者以及陪同的家属安排在房间之外,防止其他人遭受到辐射,同时也要对被检验的人不需要投射的部位进行防护。如果患者的病情十分严重,需要有人陪同照顾,那么需要对陪同照顾患者的人进行特殊的防护措施。进行患者床边的安全防护是为了让其他人免遭辐射,也是为了其他人的健康安全着想,所以说在拍摄X光片时进行床边安全防护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1.2 对于新生儿拍摄X光片的安全措施。新生儿刚出生,抵抗能力比常人弱很多,所以更应该注重新生儿在拍摄X光片的床边安全措施。新生儿本身对于辐射有一定的敏感性和非常大的潜在危险性。新生儿受到电离辐射会引发白血病,尤其是受到辐射会大大增加诱发白血病的几率。医院应该将那些重症患者,尤其是放在保温箱内的新生儿,要配上呼吸机,还要将其他新生儿与这个需要拍摄X光的新生儿进行隔离,这样能够减少对其他新生儿的电离辐射。新生儿不比常人,刚出生的新生儿体质非常薄弱,在抵抗力异常差的情况下必须要增强在拍摄X光时所需要做好的安全措施,同时也必要考虑到其他人会不会遭受到电离辐射,必须做到两者兼顾。所以对于做好新生儿拍摄X光片的安全措施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1.3 减少曝光的时间。进行胸口拍摄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进行胸口拍摄需要增加一定的电压。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一定的曝光时间是不会影响到X光片画面的质量的,同时增加一定的电压能够避免患者在呼吸时产生模糊影像。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就是要弄清楚患者是属于哪一方面的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呼气困难,二是吸气困难,第三就是两者混合型困难。所以在为呼吸困难者拍摄X光时,需要掌握好患者的呼吸规律,选择瞬间性的曝光。
2 对床边拍摄X光线的质量控制
对从事床边拍摄X光的医护技术人员进行一定的辐射防护的训练,让他们深入了解如何在满足医学诊断的条件下让患者所受到的辐射量达到最小化。同时,所有医学技术人员必须认识到进行床边X光拍摄是一种安全性非常差的医学手段,对于被检验的患者以及同房的患者都有一定量的辐射。必须事先对每位需要进行拍摄X光片的患者进行正当性的判断,从而使床边检查的数量减少10%到20%,这样能够大大减少床边拍摄X光的电离辐射。在拍摄床边X光线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毕竟每个人的体制特征是不同的,要在保证拍摄影像的前提下正确有效地使用缩光器和拍摄时的变化参数来将电离辐射降低到最低。
在如今医学水平相对发达的条件下,医学界倡导的是相对辐射安全化,所以提高医者对拍摄X光片的安全责任性有很大的必要性,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条纹规定,要做到拍摄X光片的同时将电离辐射量降到最低,保证周边人员的安全性。
3 总结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人都普及了健康知识,辐射健康也引起了诸多人的注意。国家以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于辐射防范的宣传力度,号召大家远离辐射,健康地生活。同时医院也应该加强对放射师素质的提高,放射师的标准是应该有丰富的照射经验和丰富的辐射安全防范的知识。对于长期在放射科工作的医生,也应该注意到自身的安全,充分利用距离和放射的隐蔽性,减少不必要辐射。树立起对患者有责任的心,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将X光的辐射降到最低,要做好这些还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参考文献
[1] 杨振伟,司建彬.计算机X线摄影(CR)在床边摄影中的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6,4(6):417
[2] 温齐平,国海万,郭稳利.CR床边胸片的影像质量分析及改进[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112-113
【关键词】核医学科;放射源;防护;护理管理
1放射源管理
放射源管理不当、被盗、丢失等均会给医护人员、患者及周围环境带来诸多问题,核素照射可严重影响照射人员、患者等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本研究中,本院对放射源的具体管理如下:(1)将放射源存放在本院高活室一角,使用扇形铅防护屏风进行遮挡。在放射源储存室的房间内安装监视、防盗窗和防盗网,避免放射源被盗[3]。(2)高活室实施双人双锁管理措施,定期简则辐射及良,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高活室内。(3)将高活室的门更换为铅防辐射门,并在醒目位置贴上带有“电离辐射”字样的警示标识。(4)登记放射性核素、相关药物,包括生产日期、生产单位、核素种类、使用说明书、使用情况、活度等信息。
2放射防护管理
2.1高活室管理
工作期间,每一位工作人员要求配戴好个人剂量计。高活室内必须穿铅防护衣、隔离衣,配戴辐射报警仪。在进行放射性同位素配置的过程中添加一次性防护衣、铅帽、铅防护眼镜、铅手套,选择通风橱配制药。将一次性塑料布铺于工作台面,操作完成后将一次性防护衣、塑料布当废物处理,避免放射性同位素污染[4]。高活室地方选择塑料地板,及时清洗核素污染地面,每次操作后后使用便携式辐射监测仪监测地板与操作台面的核素水平,及时处理超标情况。
2.2相关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个人健康体检、个人剂量监测均为三个月,掌握放射防护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剂量超标者,积极找出原因,并施行有效措施处理。
3放射性废物管理
放射性废物主要包括固体废物、液体废物及气载废物三类。严格按照放射性废物分类原则进行垃圾分类,核素发生器;遮盖使用的纸、手套、药水瓶、注射器;放射性核素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类药物等固体废物放于铅制垃圾桶,由专人清理,并严格按照核素类型、浓度、半衰期等进行谨慎处理。放射性气载废物包括放射性气溶胶,方内安装较好的通风性设施,保证放射性气溶胶顺利排除。
4放射防护病房管理
楼房一端为放射防护病房,设置单独出入口,房门增加钳防护层,墙壁增加壁沙,各床之间设置铅屏风,避免核素相互辐射。病房内装置通风设施,保证放射性气溶胶顺利排出。严禁亲属、朋友进行探视,房内备好痰盂、纸篓、独立卫生间、专用下水道、净水系统,确保液体废物顺利排至放射性废液池中,合理处理病人的固体废物。
5护理管理
5.1护理管理制度的建立
正确区分普通病房,根据本院放射病人的诊治情况及放射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建立安全的护理管理制度,包括注射室操作、查对制度、防护监测、应急处理制度、核素使用方法、核素常规操作程度等多方面的规范操作与应用制度。定期开展制度强化培训,并进行制度考核,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做好自身防护。
5.2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本院为护理人员提供外派学习的机会,让护理人员接触、学习新的防护理念和护理理念,与时俱进,加强护理人员对放射性同位素相关知识的认识。科室内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核素基础知识、防护原则、核素治疗、相关注意事项、废物处理等内容,考核不合格者予以相应的处理或培训。
5.3用药管理
患者使用完相关药物后,会因外照射产生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容易污染空气、地面。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用药后的患者加强管理,及时处理用药后患者自身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清理呕吐物,清理地面,降低环境污染率。监督患者用药后不能离开监督区,待药物经过5个半衰期后才能离开监督区,在监督区活动期间,可通过对讲机向护理人员提出需求,检查后1~2d内鼓励患者多喝水,加快核素的排泄速度,降低膀胱、周围器官对核素的吸收率。总而言之,核医学科加强对放射源的防护管理与护理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核素的了解及操作娴熟程度,有利于提高放射源诊治效率,为患者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艳秋.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J].中国辐射卫生,2013,22(2):176-177.
[2]孙琳,刘冰,赵亚清.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1):181-181.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426100)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择取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57例患者分别采用铅眼镜、铅围脖、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铅橡胶帘对进行手术操作的医护人员行综合性的放射防护措施。结果: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铅橡胶帘前后辐射量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距球管1m与2m间差异显著,2m与3m间差异显著,p值均小于0.05。结论: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效果相较于单一的防护措施,其效果更好,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 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介入治疗;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122-02
辐射防护是原子能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类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危害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有相关的研究证实,电离辐射极易致癌,而X射线正属于此类辐射[1]。因此,减少辐射对正常机体的损害,加强辐射防护措施非常有必要。本研究主要分析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效果,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择取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57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综合性的放射防护措施,同时对X射线的辐射情况进行检测。
57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37:20,年龄在25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94±6.76)岁。有25例患者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有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有9例患者是进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有10例患者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有2例患者是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有2例患者是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有1例患者是进行上腔静脉异物取出术治疗,其余的5例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输卵管再通术(SSG/SSG+FTR)。
排除标准:本次研究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研究将患有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研究排除了有X射线诊疗禁忌症的患者;排除了不配合诊疗的患者。
1.2设备:
使用来自德国SIEMENS公司的型号为Artis zee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以及日本ALOKA PDM-227宽量程个人剂量剂运用于患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其中配备有铅眼镜、铅围脖、铅防护服、悬吊铅玻璃防护屏、三联可移动式防护屏风、机器自带铅橡胶帘及铅挡板,其铅当量分别是0.5mm、0.5mm、0.5mm、0.5mm、1.0mm、0.5mm。
1.3方法:
对辐射剂量进行测量,首先将置于患者胸部水平之前的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铅橡胶帘的前方、后方以及距离球管1m、2m、3m处的辐射量进行采集。
1.4观察指标:
防护效率为防护前读数以及防护后读数之差,与防护前读数的百分比,也即(H0-H1)·H0-1·100%;其中表示H0防护前读数,H1表示防护后读数[2]。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结束之后,将本次研究的57台介入治疗手术的辐射相关情况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进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表示计数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其中95%被作为可信区间,即当p值在0.05以下,可以表示此次实验研究的组间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铅橡胶帘前后辐射量数据比较:
铅防护服的前后辐射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防护效率达88.57%。
铅玻璃防护屏的前后辐射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防护效率达93.52%。
铅橡胶帘的前后辐射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防护效率达93.43%。具体的数据情况见表1:
2.2距离球管1m、2m、3m处的辐射量比较:1m与2m间差异显著,2m与3m间差异显著,p值均小于0.05。其中2m处的衰减量为59.38%,3m处的衰减量为67.94%。具体的数据情况可见表2:
3讨论
X射线是由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粒子流,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极短,但是能量很大,具有显著的物理特性与化学特性[3]。
有研究证实,X射线照射到生物机体时,可造成生物细胞受到抑制、破坏甚至坏死的情况,会致使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病理和生化等方面的改变[4]。一般来说,不同的生物细胞,对X射线有不同的敏感度,它能够治疗人体的某些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治疗。但是在利用X射线的同时,人们发现了患者脱发、皮肤烧伤、工作人员视力障碍、白血病等射线存在的伤害问题。因此,在应用X射线时,应注意其对正常机体的伤害,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X射线辐射的防护主要包括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屏蔽防护以及机器本身的防护措施。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有研究发现采用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相较于单一的防护措施其防护效果要更好[5]。首先,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的应用目的就是通过多种防护措施的综合应用,实现更有效的防护措施。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要求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严格的导管室操作规定,要求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员必须穿戴齐全防护用品。(2)进行介入治疗的相关操作人员应该采取距离防护措施,这主要是由于X射线的辐射量会随着距离的拉长而缩减[6],因此,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应该处于患者的身后并尽可能远离球管,同时站于铅屏风之后。(3)有相关的临床研究发现,透视或造影的时间越长,其辐射量会越大,因此介入治疗时应该快速操作,缩短时间[7-8]。
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正处于发展进步的状态中,需要更多的临床操作实践对其不断完善,尤其是在技术与设备上;另外还需要建立更加适用的配合模式。本次研究发现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铅橡胶帘多重防护措施共同实施,其防护效果明显更好,并且每种防护措施实施前后其防护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研究证实,距离球管的1m与2m间辐射量差异显著,2m与3m间辐射量差异显著,p值均小于0.05。这说明,距离越远,防护效果越好;且多重防护效果同时运用,其防护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效果相较于单一的防护措施,其效果更好,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黄文华,蒋国民,张贤舜等.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6):514-515.
[2]张学鸿.胸部X线摄影照射野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5):114-115.
[3]王戎,王德强.放射线工作人员防护在介入诊疗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0,16(27):29-30.
[4]陈玉花,余秋花,李小银等.介入放射病区护士生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30):86-88.
[5]朴承男.医疗放射辐射的防护[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10):3053-3054.
[6]郑钧正.放射诊疗的防护与安全是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管理的重点[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9):3-5,19.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状况,为制定精神科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导致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调查表,对36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职业防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意外损伤以针刺伤及患者攻击致伤最常见,发生率分别为85.8%与80.6%,针刺伤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结论加强护士安全教育与管理,有效采取职业损伤的预防措施,规范处理流程,减少职业损伤。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职业防护
Investigationsandanalysesofoccupationalinjuryandprotectioninpsychiatricnurses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occupationalinjuryandprotectionstatusinpsychiatricnursesinordertoprovidebasesformakingprotectivemeasurestoavoidoccupationalinjuryproducedbyoccupationalexposure.MethodsInvestigationsofoccupationalinjuryandprotectionstatuswereconductedwithaselfmadequestionnairein360psychiatricnurses.ResultsNeedlelesionandpatient''''saggressiveinjurywerethecommonestoccupationalinjuries,incidencesofthemwere85.8%and80.6%respectively.Needlelesionwasmainpathophorousroute,andnurseswerelackofknowledgeofoccupationalprotection.ConclusionInordertoreduceoccupationalinjury,weshouldstrengthennurse''''ssafetyeducationandmanagement,takeeffectiveprotectivemeasuresandtostandardizeworkingtechnologicalprocess.
【Keywords】Psychiatricdepartment;nursingstaffs;occupationalinjury;protection
医护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是近年来越来越被关注的重要话题。精神科护理的对象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不仅要面对普通护理人员所面临的各种职业风险,同时还要面对随时可能遭受精神病患者冲动攻击行为而造成伤害的危险。为探讨目前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的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损伤,作者对36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防护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抽取2005年11月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的360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其中男46名,女314名;年龄21~51a,平均28.15±8.46a;护龄1~35a,平均9.58±6.84年;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8名,护师80名,护士260名。
1.2调查方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职业损伤的生物学、物理、化学、心理因素,职业防护相关内容。共发出问卷360份,收回360份,回收率100%。对收回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2.1.1意外损伤调查对象认为在工作中威胁最大的意外损伤:患者直接攻击致伤198名(55.0%),针刺伤86名(23.9%),安瓿割划伤68名(18.9%),工作中摔伤6名(1.7%),其它2名(0.56%)。曾遭受损伤的人数:遭受过患者不同程度的攻击290名(80.6%),其中患者抓伤或咬伤最为常见,占70%;发生过针刺伤309名(85.8%),发生针刺伤的主要环节45.2%是在操作完毕回套针帽时,41.5%认为是在注射操作时;安瓿割划伤230名(63.9%),主要原因是认为玻璃易碎(59.6%),其次是不易折断(22.4%)与手未保护好(12.2%);工作中摔伤46名(12.8%),其他40名(11.1%)。
2.1.2生物因素在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病原体对护士造成影响的调查中,52.2%的护理人员认为接触患者血液产生职业风险最大;216名(60.0%)认为传播疾病风险最大的途径主要是针刺伤,其次分别是通过呼吸道(22.8%)、皮肤粘膜破损(13.1%)与安瓿瓶割划伤(4.1%)。认为针刺伤对护理人员健康存在威胁,其中:传染乙型病毒性肝炎占47.8%(172名),艾滋病占43.3%,普通细菌感染占7.8%,其他传染病占1.1%。
2.1.3物理化学因素护理人员认为,在工作中理化因素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化学消毒剂、辐射、地面滑、化学药品、噪音等。认为辐射主要来源于紫外线,噪音主要来源于患者。
2.1.4心理因素46.7%的护士认为在工作中存在很大心理压力,37.2%认为有较大压力,只有8.9%认为偶尔感到有心理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于病房环境(28.3%)、工作强度(26.7%)、管理要求严格(22.2%)、专业技术要求高(11.7%)、患者或家属(11.1%)。
表1影响因素与防护情况调查(略)
2.2职业防护情况职业损伤的处理流程的知晓情况,只有18.2%的护士表示很清楚,有23.9%认为完全不知道。认为接受过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专业防卫训练的占88.6%,注射时要戴手套的占60.2%。认为发生针刺伤后应采取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为:挤压并消毒伤口、查血和免疫注射者149名(41.4%);对伤口进行挤压、冲洗后消毒处理者175名(48.6%);只需消毒伤口者36名(10.0%)。
2.3职业损伤的影响因素与防护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55%的调查对象认为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威胁最大的意外损伤是患者攻击致伤,其次是针刺伤、安瓿割划伤。其中290名曾经遭受过患者攻击,发生率达80.6%,针刺伤与安瓿割划伤发生率分别是85.8%与63.9%。提示在精神科护理职业中导致意外损伤很常见,与国内外关于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报道有所不同。美国有报道[1,2],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占职业意外损伤的2/3,国内许多报道[3~5]亦以针刺伤占大多数,发生率均在80%以上。由此可见,精神科护理人员除易发生针刺伤等意外损伤外,遭受患者攻击的情况也非常多见。患者攻击致伤的方式以抓咬伤为主,这与精神障碍患者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随时可能出现攻击行为或对治疗护理不合作的情况相吻合。因此,应针对精神科护理人员意外损伤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护士安全教育,定期进行专业防卫技能训练,灵活运用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护士的防护技能。
生物因素直接危害护士的健康。近年来艾滋病的蔓延、乙肝、丙肝等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的临床护士被感染的危险性增加[6]。通过针刺伤传播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危险、危害性最大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等[6,7]。本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接触患者的血液与通过针刺伤传播乙肝、艾滋病对健康的威胁最明显。规范注射操作程序,禁止针头用过后双手回套针帽,及时放入防刺穿的容器;在为不合作的患者注射时要有人协助;改善工作条件,如增加防护用具、改善配置药物工具和环境,减少玻璃空针的使用,以降低危险因素。
护士在工作中,常常要受到各种化学消毒剂、化学药品、X光放射线、紫外线、噪音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如频频接触各种消毒、化学药品,可以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对人体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产生致敏、致畸、致癌作用。紫外线的照射易造成人体皮肤产生红斑甚至皮肤脱落,严重的亦可造成皮肤癌变,剌激眼睛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眼炎[6]。本调查显示,虽然多数护士对上述各种因素对人体危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要积极采取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各种药品与消毒剂的管理,改善病房地面防滑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面对日趋严重的社会心理压力及工作压力,护理人员要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气质和广泛的兴趣,正确对待各种心里困扰因素,采取适当方法进行心理调整[6,7]。工作细致认真,严防差错事故,减少护患纠纷,营造良好心境。护理管理者要关心体贴护士,让护士体验到被理解、被尊重,降低因心理压力对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职业防护的调查显示,精神科护理人员对职业损伤的处理流程多不清楚,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欠缺。因此职业防护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加强职业防护的管理,制定一系列的职业损伤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培训计划,完善管理制度与方法,从而有效维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与文献
[1]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
[2]周晓荣.临床护士自身防护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2,16(8):445
[3]戴青梅.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
[4]任小英,喻姣花,熊宇.护理人员在操作环节中被针刺伤的调查[J].中国康复,2003,18(2):103
[5]王丽凤,温米琴.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状及防护措施[J].宁夏医学杂志,2005,27(9):643
[关键词] 自我防护;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b)-068-02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更是检验科工作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从事医疗检验工作的人员,长期与患者标本或具有生物危害的物质接触,是疾病高危感染人群。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直接、频繁地大量接触各种未确诊患者的标本如: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随时都有遭受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损害的可能。当前,面对社会的开放,人员流动几率大增,导致各种高发传染发病率上升,加之各种现代仪器及化学试剂的应用,危害检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为了医务工作者本身和患者的健康,为了家人和朋友的健康,减少医原性感染,“安全第一”是必须遵守的原则。因此,加强检验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教育和科学规范职业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纵观医护职业安全的现实,存在的危害因素的确很多,而防护措施却普遍存有缺憾,防护意识也都相当薄弱,主客观现状让人堪忧,笔者认为针对现实存在的种种危害,医护职业安全的防护刻不容缓,应当采取有力的强制手段健全完善、科学规范“八要八必须”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1 强化检验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必须加强教育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危害,检验工作人员当务之急应自觉增强防护意识,练好扎实地自我防护基本功,除平时主动地学习防护知识和经验外,尤应从多方面了解关于乙肝、丙肝、HIV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使自己知道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避免伤害。医院和检验科有责任对职业安全高度重视,强制完善,必须切实健全长效职业安全防护机制,实施定期安全强化教育,让每位检验工作人员都深刻意识到自我防护的必要性、重要性,自觉地养成“职业安全第一”的良好的自我防护习惯。
2 科学规范操作程序,必须遵照实施
检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必要的,是必须吸取的实践教训,必须不折不扣地严格遵照执行。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务必及时按规定分类放置,及时消毒处理,经由负责卫生清洁的人员取走,特别要高度注意对具有感染损伤性医疗废物的及时灭菌处理,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造成人为伤害。
3 严格规章制度,必须强制遵守
检验科应适时制定一套健全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有关卫生防护的强制性规章制度,人人都应高度自觉地认真严格遵守。如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接听手机等;在免疫学检验室和细菌室工作,必须要戴口罩和手套。为防止各种液体飞溅损伤,必须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若有意外污染应及时进行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
4 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使用,避免锐器损伤,必须小心谨慎
凡是使用过后具有感染性的各种针管、吸管、针头、吸头、试管、玻璃片等,都应及时放置在专用容器内,凡用过的针头不要套回针帽,以避免刺伤。锐器损伤后,应立即采取理疗措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再用 2%碘伏消毒,而后用纱布包扎,或使用可套指套(或橡皮手套),到下班前洗手后再重新消毒包扎,并要准确记录上报。尤其要对造成损伤的器械进行确认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从而使受伤者及时得到监测和治疗。
5 运用正确方法及时洗手以杜绝感染,必须养成习惯
实践表明,感染病原体传播的最主要媒介是受污染的手。运用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使手表面的暂居病菌减少或清除,使用普通肥皂和清水擦揉15 s以上,可清除暂居病菌或降低其在皮肤上的密度,搓洗15 s后手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下降77%,洗2 min可降低85%;对铜绿假单胞菌去除效果更好,搓洗12 s便可去除92%,洗2 min可去除97.8%。可见,勤洗手、运用正确方法洗手是职业安全自我防护的最佳方式,必须养成习惯是杜绝感染的极好措施。
6 切实有效做好对有毒废液的处理,必须切实实施
在检测工作中会使用许多试剂,而这些试剂或本有毒,或反应产生毒素,如血红蛋白测定时,溶血素试剂在反应后产生氰化钾。正确的消除方法为:按每升废液加次氯酸钠溶液或“84”消毒液40 ml,充分振摇混匀,敞开废液瓶,置室温3 h,可除去氰化钾。另外还应注意,溶血素试剂应避免与酸接触,并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切记接触后应立即用水冲洗。
7 认真严格落实对有毒化学试剂的处理,必须落在实处
在检测工作中,对使用后的有毒化学试剂的处理,绝不能掉以轻心。以二甲苯为例,清除泄漏的二甲苯,可用沙土、泡沫、干粉,不能用水,因为其不溶于水,反而会扩大污染面积。正确的清除方法是用卫生纸吸附,然后装入塑料袋加以密封,转移到空旷处待其自然挥发。如有皮肤接触,应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二甲苯遇明火、高热可引起燃烧,应隔离火源、电源。接触化学消毒剂,应戴手套、防护口罩;使用溶血素试剂时,防止直接接触皮肤。甲醛消毒必须在无菌箱中进行,并注意开窗通风去除残留毒气;给尿液中加入甲醛防腐剂时,注意防止溅入眼中;使用戊二醛时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中或吸入。
8 积极完满做好其他防护,必须确保安全
职业安全防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细致周密、环环相扣,杜绝伤害、步步设防。如对于放射免疫室工作人员,除要接种注射防疫疫苗,配戴水晶石镜片的防护眼镜,穿戴放射人员防护服外,还要谨记洗手后不擦手是引发关节炎或风湿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检验科应常备卫生纸、面巾纸、个人专用毛巾等物品,或使用自动吹干机等设备,体现医院人性化管理,减少人员物理性工作损伤。不规范、不正确及长时间的坐姿操作及使用加样器,也会引发肩关节或指关节炎,应适时加强户外运动,做广播体操,注意颈、肩、腰部及腕关节的运动。
总之, 强化教育,遵章守制,自我防护一样都不能少,职业安全必须健全完满。尤其检验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绝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医院领导应该完善、健全职业安全自强防护长效教育机制,使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一个严密的职业安全体系。尤其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科学规范标准化的工作操作程序,加强员工院内感染学知识的学习, 使每一个医护人员熟知本岗位职业安全内容,扎实地练就自我防护基本功, 做到职业安全警钟长鸣,自我防护意识强烈,遵章守制,细心谨慎,安全第一,规范操作,自觉防护。通过彻底有效的防护消毒、根除污染等综合措施,确保周围环境不受污染,检验科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保持其良好的健康状态,从而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为社会的和谐安定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通常来说,避免建筑物及设备遭受雷击的方式大致有四种:①疏导,即将雷云中的电荷通过引线疏导至大地,避免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电流流经建筑物或通信设备,从而使建筑物或通信设备免受雷击。②隔离,即将雷电所产生的过电压和被保护物隔离开来从而避免雷击。③等位,即将铁塔地、天馈线地、设备工作地、建筑物的公共地等置于等电位上。④中和,即释放出异性电荷和雷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从而阻止雷电的形成。根据以上的四种避雷方法,具体到一个通信工程的防雷电过电压来说,其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外部防护
外部防护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网、避雷线和避雷带)和接地装置(接地线、地极)来加以防护。其保护原理是: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的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避雷线)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以影响雷电先导入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避雷线)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这是人们长期实践证明的防直击雷的有效方法。然而,被动放电式避雷针存在反应速度差、保护的范围小以及导通量小等不足。根据现代通信发展的要求,避雷针应选择提前放电主动式的防雷装置,并且应该从30°、45°、60°等不同角度考虑,以做到对各种雷击的防护,增大保护范围,增加导通量。建筑物的所有外露金属构件(管道)都应与防雷网(避雷线或避雷带)连接良好。
(1)安装避雷针或接地装置的要求①避雷针应当装在高于天线尖端数米,避雷针与天线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以防止由于避雷针的存在而损坏天线的辐射图形影响通信效果。一般的做法是避雷针成为天线塔体的主杆,通信天钱却装在避雷针外线大约1.5个波长以外。
②避雷地线的直流通路的电阻要求足够低,一般为10-50Ω,由于雷电浪涌电流较大,频谱较宽且持续时间短,因此要求必须有尽量小的电感量。
③接地引入线长度应不大于30米,其材料应采用热镀锌扁钢或铜排,截面积应不小于40mm×4mm.地线不能用扁平编织线和绞合线,因为这两种线电感较大,不利于泄放雷击电流,且容易被腐蚀。要尽可能使用3毫米以上的实心导线,且最好是相同的金属材料。
④为了增大地表层的过电压的泄放面积,可采用埋设有一定间隔的多根接地体,且相互焊接。如在建筑物的四周以1至2米的间隔埋上10根左右的铜管,并把它们焊接起来。
⑤对一些重要的通信工程来说,可以考虑安装放射性避雷装置。放射性避雷装置可以说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防雷保护装置之一。放射性避雷装置的关键部分是放射源,它能连续自行发射α粒子,使周围空气电离产生大量电子。在雷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子不断加速,对空气产生连锁的多极电离或雪崩电离,形成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的电子流,这时产生的由放射源指向雷云的电离通导会永不间断地中和及释放空间电荷,把已有
的低电场消除掉,把可能形成的高电场降为低电场,从而有效地防止发生雷击,起到显着的消雷作用。这种放射性避雷装置的防护面积较大,其半径大约为260米左右,且安全可靠对人身无伤害。(2)防感应雷击的方法
除在通信铁塔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装置的同时,还要注意消除感应雷击,其常用的方法是在天馈系统中安装电涌保护器(SPD)。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SPD的接地端必须与地连接可靠,一般要求接地引线应从天馈线入口处外侧的接地线、避雷带或地网引接,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Ω,不然将会影响到防雷的效果。二是因存在一定的插入损耗,对天线辐射信号的强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还要注意驻波比,一般要求天馈系统的驻波比不大于1.5.三是安装通信天线时,天线的支撑杆要与铁塔可靠连接,连接电阻等于零。对重要的通信工程而言,除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外,还要注意供电系统的防雷,常见做法是在变压器和配电房安装避雷装置。
2.内部防护
首先是电源部分的防护,因为线路是雷电侵入的主要通道之一。对于高压部分,供电部门有专用的高压避雷装置,而线对线的过压则无法控制。因此,对380V低压线路应进行过电压保护,按国家规范要求应分为3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通信局(站)配电机房总配电盘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一级保护;在楼宇总配电盘至楼层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三级保护。目的是用分流(限流)技术将雷电过电压(脉冲)能量分流疏导至大地,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分流(限流)技术中采用的防护器的质量、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防护的效果,因此应选择合格优良的避雷装置。
第二是信号部分的防护,这需要根据通信设备的对雷电的敏感度来确定。建议在所有信息系统进入楼宇的电缆内芯线端时,应对地加装避雷器,电缆中的空线应接地,并做好屏蔽接地。
最后是接地处理,接地系统把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达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目的。一般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有建筑物地网(与法拉第网相接)、电源地(要求地阻<10Ω)、逻辑地(也称信号地)和防雷地等。通信设备要求交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必须独立时,如果相互之间距离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则容易出现地电位反击事故。因此,各接地系统之间的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时,应尽可能使它们连接在一起,如实际情况不允许直接连接,可通过地电位连接,从而保证各类接地点的基准电位是惟一值。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每年在雷雨季节前后或春、秋检修时应定期用精密地阻仪检测地阻值,以确保地阻值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二、结语
总之,防雷接地对通信设备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接地系统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通信设备和人身的安全。根据国际、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国家和信息产业部的有关设计规范,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1.通信局(站)必须按规范建立在联合接地系统、均压等电位分区保护的基础上。
2.无论是通信大楼,还是通信设施,都必须采用层层防护的原则。
3.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建筑物防雷接地规范》与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根据各通信机房、基站等所处的环境,应从电缆引入开始安装多级保护器。
【关键词】 核测井 放射源 伤害 安全
我国的核测井技术开展于20世纪50年代,煤田测井使用的是能释放r粒子射线和释放中子粒子射线的两种放射源。这两种放射源在其屏蔽材料、防护设施、操作方法、对人体的主要伤害部位、伤害程度以及测井效果是不同的。为防止发生安全伤害事故,在使用过程中要分别对待。
1 放射源的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能
我国规定,国家环保部门属放射源的主管部门,对全国的放射源各环节统一管理。卫生部门负责放射源的职业病评价和放射污染事故的医疗应急。公安部门对放射源安全保卫和道路运输进行安全监管。使用放射源的单位,设立专门的辐射防护办公室,监管本单位放射源的安全状况。
2 安全使用放射源必须具备的条件
(1)建立放射源库,放射源库必须经省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竣工验收,才可投入使用。(2)由环保部门对放射性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放射防护培训,颁发培训合格证。(3)建立健全一系列放射源制度(包括放射源的保管、运输、操作等制度)。(4)编制《突发放射源环境影响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5)给放射性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6)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病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7)对每个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8)每年对放射源源库、运输车辆、工作现场进行年度监测。(9)每年向省环保部门上报本单位放射源安全和防护年度评估报告。
3 放射源在煤田测井应用中活动特点
煤田测井使用的释放r粒子射线放射源活度一般在80毫居里(2.96×109贝可)、释放中子粒子射线的放射源的活度为20居里(7.4×1011贝可)。这两种放射源平时存放在放射源库中,当一个钻孔达到地质设计深度后,测井部门用测井车把放射源从源库提出,运送到钻孔现场进行测井,测井任务完成后,又由测井车送回到放射源库中贮存。
4 放射源在煤田测井应用中的安全问题
放射源安全问题,实际上就是放射源对人身伤害的问题。在煤田测井应用中,放射源存在保管、运输、操作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根据煤田测井中放射源的活动特点,放射源的安全问题可分如下几类:放射源的安全意识、放射源的安全防护、放射源库安全、放射源的运输安全、放射源在测井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放射工作人员体检、放射工作个人剂量监测等,下面对不同的安全问题加以分析、叙述:
(1)放射源的安全意识:所有放射源监管部门、公司领导、放射性工作人员都要从思想上重视放射源的安全工作,积极、严肃、认真对待放射源安全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办理安全使用放射源的各种手续,建立健全放射源安全制度,分项实行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把放射源安全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2)放射源的安全防护:不同的放射源,其射线种类、射线影响距离、屏蔽材料的物质、操作人员穿戴的防护用品、操作方法是不同的。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使人体接受放射源外照射的剂量最小。在能达到测井效果的同时,应尽可能减少使用放射源的次数和接触人数;对个人可能受到潜在危险也应该加以限制;为了防止确定效应的发生,并使随机效应的发生率控制在合理达到足够低的程度,这就要求放射源的操作要平均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避免某个人受到集中照射;在测井或其他活动中,对于来自任一辐射源的照射,个人剂量的大小、受照射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合理地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辐射防护的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物质屏蔽。时间防护就是,为了减少放射放射源对人体的照射伤害,工作人员在能达到测量效果后时,应该使接触放射源的时间最短;距离防护,在能完全正确地操作放射源的同时,人体应最大限度地远离放射源;物质屏蔽是指,不同的放射源可以用不同的物质进行障蔽,防护用品也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样能达到最好的防护效果。禁止无关人员接近放射源。
(3)放射源库安全:放射源库的建造必须通过省环保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得到批复后,方可投入使用。源库的位置一般要远离居民区,配备防盗、防火、防水、监控、报警等设施,由专人全天24小时看护。非放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源库储源室,工作人员进入时,必须登记,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并佩戴剂量牌和剂量报警仪。源库实行双人双锁。源库管理人员,要做到帐物相符。放射源在源库和测井车之间搬运时,防止掉在路上。每年请有资质单位对放射源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年度监测。在地震、大风、瀑雨、瀑雪等自然灾害过后,要及时检查放射源库,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4)放射源的运输安全:野外测井前和测井后,放射源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公路、山路上活动,有时还在中途住宿停留。首先必须配备有丰富经验、责任心很强的司机驾驶测井专用车辆,防止因发生交通事故而导致放射源污染事故。放射源装入车上屏蔽罐后,要在屏蔽罐上加锁,全程有专人负责。车后要有辐射警示标志。
(5)放射源在测井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测井过程中,放射源是安装在测井探管的最下部,通过电缆下入钻孔内进行工作的。现场最易出现的放射源事故就是:安装有放射源的测井探管被孔内的地层卡住或掉入孔内。这就要求放射源从现场安装、孔内运行、拆卸、现场保管都不能出错。到达一个钻孔现场,首先要了解钻孔的地质情况,不同地区、不同地层,其松散程度、破碎程度、膨胀性等不同,这些对探管在孔内的运行都有影响。钻具上钻后停放的时间长短、采用什么井液、黄土中是否有套管、套管的直径、深度是多少也要了解。如果钻孔上钻后到测井车到达现场的时间间隔过长,一般要透一次孔,先使用测斜探管(不携带放射源)进行测量,测斜探管在孔内上下顺利后,再下放安装有放射源的探管。放射源在测井现场运行,安全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预防的问题: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操作放射源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在整个测井过程中,从井口、绞车到仪器操作人员,都必须精力高度集中,从各个现象判断放射源在孔内的安全状况,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必要安装和拆卸放射源的操作,这就要求,在能解决地质问题的情况下,不能因仪器操作失误或为追求更高的解释精度而重复使用放射源,能少下一次放射源,尽量少下一次。放射源在孔内的运行时间一般不超过4个小时,现场全部工作人员在这段时间应该比别的探管下入孔内要加倍小心。井口工作人员,能够从井口滑轮的高低、电缆的松紧、手感的轻重判断带源仪器是否在孔内受阻;绞车操作人员,也能通过窗口观察电缆的松紧、绞车速度变化,甚至绞车的声音以及测井车辆的晃动来判断仪器是否受阻;仪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曲线反映情况,判断仪器是否正常、是否受阻、是否进入水面、仪器所在地层等。仪器下到孔底时,不能停留时间过长,在记录工作未做好时,探管要在井底做慢速活动,防止电缆和仪器被泥浆吸住或被上方掉块塌住而造成被卡事故。另一方面是安装有放射源的探管被卡孔内后的处理问题:安装有放射源的仪器探管被卡到孔内时,要根据被卡情况,测井、地质、钻探负责人一边研究处理方案,一边向公司主管领导上报有关情况,必要时请求支援。处理被卡仪器的原则是,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在能保证放射源的安全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减小仪器的损坏程度。现场指挥根据情况指导钻探、测井操作人员,互相配合,抓住最有利的机会进行处理,尽可能缩短处理时间。在无法把放射源从钻孔内处理上来时,要及时向上级环保、公安、卫生等部门按《突发放射源环境影响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程序上报。
(6)放射工作人员体检:放射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建立个人体检档案。从体检档案判断放射性工作人员是否因接触放射源而患有放射性职业病。对一些不适合再在放射性工作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及时合理安排到别的岗位工作,避免放射伤人事故的发生。
(7)个人剂量监测:放射性工作人员操作放射源时,必须佩戴个人受照剂量牌,监测个人受照剂量,发现有异常,及时体检、治疗,防止人身伤害加重。
5 结语
测井应用中放射源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放射工作人员、周围群众身体健康,放射源的安全问题处理得当与否,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通过工作实践,大家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教训,互相学习,这对今后放射源的安全工作都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矿院、西安矿院.煤田地球物理测井[M].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根据《关于开展20__年秋季学校卫生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重大活动期间全区食品、饮用水和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督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我所于5—6月份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学校卫生,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卫生,医疗机构放放射防护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本次综合检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卫生:
本次监督检查工作按照《关于开展20__年秋季学校卫生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内容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情况进行。以辖区内各类学校食堂、自备水及二次供水设施、传染病防治及学校周边餐饮单位、小卖部为重点,所有学校全部列入检查范围。共检查各类学校21所(中学5所、小学8所、职校1所、托儿机构7所)学校食堂8家,学校周边小餐馆11家,食品销售店及摊点13家。15所使用集中式供水,6所为自备水或底下水。从检查情况看,学校卫生整体情况良好。7所学校食堂均推行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办理了卫生许可证,建立了食品卫生组织管理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有健全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并能够认真检查落实,没有发现小餐桌现象;大部分使用自备水的中、小学校制定了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设立了专(兼)职饮用水卫生管理人员,并能给学生提供开水;绝大多数学校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传染病疫情报告渠道畅通,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有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近年来未发生传染病爆发与流行。但学校有正式校医的不多,学校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食品、饮用水和公共场所卫生:
为切实保障我县的食品、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预防食物和饮用水中毒事件的发生,县卫生监督所于20__年5月4日至6月5日对辖区内20家宾馆(饭店)的食品、公共场所卫生及我县自来水厂进行了监督检查。在对宾馆(饭店)的食品、公共场所卫生检查中,重点监督检查了宾馆(饭店)的餐饮和客房的卫生条件是否与卫生许可内容相符,卫生档案及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培训情况,承办100人以上大型宴席的备案登记情况,粗加工间、凉菜、水果等专间的设置情况,以及客房清洗消毒制度及记录等。检查情况反映,宾馆(饭店)都能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有关卫生标准、规范,能够全面落实各项卫生管理制度。但在检查中也发现有个别宾馆(饭店)使用无卫生部许可批件的消毒药,没有设立专门的水果间,冷藏(冻)柜标识不清,客房清洁用具未按用途分开放置且无明显区分标志等。针对存在问题我所作出了限期整改,否则不得进行与其相关的经营活动等监督意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有针对性地重点抽查了蒙山供水有限公司,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源防护带是否设立标志,水源防护带内有无生活及工业污染源,水厂卫生管理状况,水厂环境卫生状况,水厂供管水人员健康体检及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水厂净水剂、消毒剂的储存、投加是否规范,水厂检验设施及检验记录情况,现场监测水厂出厂水及末梢水二氧化氯含量等。从现场检查的情况来看,供水公司的水源防护带状况良好,对饮用水卫生安全高度重视,各项管理措施到位,设备运行情况良好,出厂水及末梢水二氧化氯含量现场监测合格。通过这次检查,督促并提高了宾馆(饭店)对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工作和供水单位对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为节日期间的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保障。
三、医疗机构放射卫生防护:
为了确保我县放射卫生安全此次共检查了7家医疗机构,其中乡(镇)卫生院2家,县级医疗单位5家。岗放射工作人员18人,其中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2人。从此次情况看:一级以下医疗单位仪器安置不合理,机房面积偏小, 部份诊疗单位机房的门窗安装射线防护设施或防护不合格,致使控制室、机房门外走廊、机房窗外等医务工作者及公众经常出入停留的地方环境辐射超过国家限制标准。少数单位未建立仪器操作规程及放射线管理制度,放射线工作人员未严格按照放射工作程序操作,放射防护知识缺乏,对受检者及公众防护意识差。在被检查单位中有1家医院放射诊疗场所的入口均无电离辐射警示标志,无工作指示灯。在被检查的18名放射工作人员中有3人未进行岗前和岗中体检。对在此次检查中不符合放射卫生要求的单位均已下达限期整改的意见,对限期整改不达标的单位暂缓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直到整改合格为止。
通过本次检查找出了我县学校卫生、饮食、饮用水、公共场所卫生,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的不足之处,为今后开展重点监督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