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交通的发展历程

智能交通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4-01-12 14:3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交通的发展历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交通的发展历程

第1篇

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汽车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城市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与此相伴的是频繁的交通事故、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使城市承载能力与社会运行效率受到了严峻挑战。因此,如何破解城市发展速度与社会效率的矛盾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智能交通设备通过信息技术将人、车和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能够提高既有有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特别的是,在国家实施新型城镇战略的大背景下,智能交通行业的个股有望迎来战略发展机遇期,相关上市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智能交通处于快速发展期

目前,政府层面的监管要求是推动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主要力量,比如,随处可见的电子眼、集成交通指挥平台系统等。最近几年来,政府投资于智能交通的步伐开始加快,年均增速超过了20%,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智能交通的重视;二是城市道路和交通拥堵所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比如,北京因拥堵十分严重被戏称为“首堵”;第三,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了智能交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从行业规模来看,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尚不足400亿,而美国智能交通行业的收入已达到1118亿美元,即便是面积与人口远少于我国的日本,智能交通行业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377亿美元,是我国的6倍。而从智能交通的发展特征来看,我国以硬件投入为主,占投入总金额的80%以上,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智能交通投入主要集中于软件与服务方面,两者发展水平的高低显现无疑。未来,我国智能交通行业也必然会向纵深阶段发展,北京、上海等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城市已经开始布局车路协作系统和出行服务。中金公司认为,2015年,智能交通行业是量变向质变转换的关键时间点,“十二五”末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

行业成长性优良

据了解,我国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于道路监控、收费站、GPS,以及系统集成等环节。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千万级智能交通项目数量为195项,同比增长了129%,项目金额合计57.9亿元,同比增长了180%,目前行业规模约在120亿左右。湘财证券该行业研究员朱程辉认为,未来3-5年,智能交通行业有望保持年均20-30%的增长,5年后有望形成千亿级别的市场规模。

由于需求旺盛,在过去几年内,智能交通行业的相关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实现了高增长,龙头公司甚至达到了30%的复合增长。与此同时,行业整体毛利率普遍高达25%-50%,整体净利率也有20%左右(参见图1),体现了良好的竞争格局和较强的议价能力。

细分龙头显著受益

智能交通行业产业链不长,主要涉及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服务扩展几个方面。其中,硬件方面涉及采集、传输和自动化等;软件应用到控制、管理、导航等;系统集成由于硬件再与软件组成,涉及城市ITS和城际ITS;系统集成为服务扩展提供支持。在这条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参与者数量众多,相关细分行业龙头(参见表1)。

从海外发达国家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硬件及系统集成有望受益最大。

大华股份(002236):公司是智能交通行业的硬件采集商,近几年来来受益于政府支持,获得了高速发展。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0年、2011年的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22.11%与45.21%,2012年的净利润增幅在60%-100%之间。同时,公司近三年来的销售毛利率均稳定在42%以上,净资产收益率也在20%以上。成长性与盈利能力均居高该板块前列。

未来,随着监控设备从标清向高清发展,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会充分享受设备更新换代带来的市场机会,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近两年来,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也堪称大牛股,反映了资金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

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车联网;智能交通系统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200-01

1 引言

我国在2009年8月提出在无锡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标志着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正式启动。此后国家对物联网发展的重视程度逐年增长。

物联网的架构自底向上分为五层,分别是感知层、接入层、网络层、支撑层和应用层。其中感知层通过不同的终端上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收集事物的相关信息及物体自身的属性。车联网是物联网的衍生品。在感知层上利用安装在车辆上的传感器,通过相关技术获取车辆的属性和静态及动态信息。在应用层上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运行状态监管并提供综合服务。车联网在未来的智能交通、智能车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车联网的概念

车联网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计算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将车辆、道路、行人和路边设备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提供车辆安全、交通控制、信息服务、互联网接入等应用。最终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事故、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车联网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理解有以下几种:一是从智能交通角度考虑,车联网是将数据通讯、感知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区域内,全方位的、立体的,及时、准确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二是从车载自组网和信息通信的角度来考虑,车联网主要由安装了无线接口的移动车辆组成,可以说是一种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产业高度融合的新兴产物。

3 关键技术

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样也影响着车联网的发展历程。物联网关键技术中异构无线网络的融合、感知节点、数据的智能化处理等技术也应用于车联网。

异构无线网络融合。不同的无线网络通信方式和通信特点不同。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有WLAN、WIMAX、超宽带通信UWB、2G/3G/4G蜂窝通信、LTE以及卫星通信等网络。不同的车辆在不同的网络中传输信息需要实现信息共享,另外由于车辆是一个移动的单元,移动过程中发生网络切换,需要实现无缝切换。

感知节点。感知包括对车辆内、外的感知和整个道路的感知。感知节点的分布、功能选择、特征分析和有效利用已有的多元的感知节点是关键问题。不同的感知节点关注的问题是不同的,如道路感知更关心路面是否拥塞、结冰、湿滑,而车辆感知更关心车辆的行驶速度、所在位置、形势状态等等。

数据处理智能化。车联网拥有众多的感知节点,大部分感知节点不断运动,产生的数据量巨大。如果不对数据进行迅速的处理和有效的利用,那么这些信息就会被马上湮没。而且车联网系统中存在各种业务存在并发运行的情况,因此对系统的运算能力要求也很高。

4 应用现状

车辆安全。通过车联网感知节点信息的反馈,可以实时了解车辆的行驶状态、行驶位置、道路状况等等。当车辆出现问题需要救援时无须被救援者描述可以及时定位车辆位置;对长时间驾驶车辆产生问题或司机过度疲劳的情况车辆,以及将驶入路况较差或极端天气地区的车辆自动给出提示,提醒司机注意;对政府、学校、军用车辆以及重要物资运输车辆监控行驶路线和行驶状态,便于保障车辆安全并在发生情况时及时实施相应措施。

交通控制。利用车联网绘制实时交通状况。如某一时段某条道路是否拥堵,分析车辆的行驶路线和习惯是否是造成道路拥堵的原因。并根据分析调整道路信号,疏散车流缓解交通压力。甚至在刑事案件中通过车联网控制交通快速追捕逃犯。

信息服务。车联网信息的分享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如详尽丰富的电子地图、准确灵活的道路导航、快速便利的出租车电招服务。汽车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分析车辆行驶的各项信息了解用户对车辆的使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确保用户安全。而其他企业还可通过车联网提供的特定信息服务了解、监控、调整产品或原料的运输过程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互联网接入。车联网与互联网的接入大大扩充了车联网的服务内容。在车辆内可以利用一些移动终端或车载系统通过车联网访问互联网。如及时浏览交通控制中心的交互及时播报路况信息,商务用车具备移动办公功能,还可以作为娱乐终端进行网上冲浪与车友共享网络游戏等等。

存在问题

车联网感知节点获取数据量大,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受限于系统存储空间和运算能力。因此要采取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式提取有效信息,同时过滤掉无效无用信息。由于车辆是移动的,所以确定信息的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间和空间以及当前的速度。除了硬件性能上的硬性需求,如何合理设定选取有效信息的参数及参数的比例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车联网拓扑测量和交通特征刻画困难。车联网中的车载自组网(Vehicular Ad-hoc Networks, VANET)是一种特殊的移动自组网。移动速度快,移动模式受道路制约。以往各类网络协议不适用。需要重新设计网络协议并进行可靠性测试。而这种测试的实地测量不易控制、危险性大、具有偶然性,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因此研究实际车辆宏观和微观运动模型难度很大。

信息安全问题。车联网感知点的安放、信息的收集、与互联网的接入、信息的共享,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信息安全问题。行车记录,车辆的使用情况是否算为个人隐私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做出批示。由于感知点和一些应用终端分散在不同车辆不同环境中,需要制定的信息安全需求如何确定。如果黑客入侵车联网,通过交通控制系统扰通信号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类似的各种信息泄露、被破坏等问题使得相应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问题也值得深入探讨。

5 未来展望

以上谈到了许多关于车联网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预见随着网络技术、感知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汽车技术等技术的发展,车联网的框架体系将更加完善,应用服务也更加广泛。如车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要考虑云计算或并行处理来提高存储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考虑与电力汽车的整合,在未来的交通基础设施中设置合理的充电网点;另外科学、完善的信息系统安全措施也是车联网今后发展不可忽视的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赵静,喻晓红,黄波,等.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与发展[J].通信技术,2010,43(09):106-108.

[2] 郭莉,严波,沈延.物联网安全系统架构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10):73-75.

[3] 诸彤宇,王家川,陈智宏.车联网技术初探[J].交通工程,2011,77(05):266-268.

[4] 罗春彬,彭,易彬.RFID 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J].通信技术,2009,42(12):112-114.

[5] 刘富强,单连海.车载移动异构无线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J].中兴通讯技术,2010(03):47-51

第3篇

150多年来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经典,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东方之冠”中国国家馆、“沙漠之舟”沙特阿拉伯国家馆、优雅浪漫法国国家馆、朝气蓬勃非洲联合馆、“山水心灯”台湾馆、流光溢彩石油馆……徜徉世博园区,仿佛周游世界。其中的科学技术知多少?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又将如何呢?

1889年,巴黎世博会开创了汽车时代;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预示了生态时代;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也向人们展示着着未来科技的走向。

如果非得用一种代表色来表达这届世博会,“绿色”也。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旨,绿色科技大放光芒,绿色科技无处不在:世博园区大面积使用太阳能;园区内公共交通“零排放”;运用形形环保建筑新科技建造的各国场馆和特色建筑;经物理和生物技术净化的黄浦江水和雨水用于园区绿化浇灌;各种新奇、可再生或可降解的生活器具和用品……

低碳、节能、环保的综合设本文由收集整理计唱响了“主旋律”:上海案例馆“沪上·生态家”,西班牙的“竹屋”、“空气树”,德国的“被动房屋”,英国的“零碳馆”……

这些技术无论尚处理念,抑或已转为现实,都阐释着“崇尚绿色、注重环保”的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昭示着绿色技术将成为科技发展的热点和亮点。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座城市的绿色交通出行方案,没有绿色科技的支撑,未来人类生活就不可能摆脱污染、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等“顽疾”。

世博园里每辆车、每根线,甚至一块砖、一根管道都蕴藏着尖端的高科技成果。机器人,一改“冰冷”的常态,在上海世博会上各怀绝技:有的能说会跳,有的会吹拉弹唱,有的能做家务,还有的能完成艰苦的救援任务。

以色列馆“胶囊内镜”长26毫米、宽11毫米、重量不到4克的新型体检仪器能对人体消化道进行全程检查,目前已能检测出42种疾病。它预示着一个无创、无痛的医疗时代即将到来。

能辨别“冒牌”食品的脱氧核糖核酸检测法、可知食物产地的同位素分析法能帮助盲人驾车的移动网络……这些以往陌生的高新科技已经、正在或即将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因于智能化的创新科技,上海世博会是一届“聪明”的世博会。从世博园区内4g移动通信技术、门票rfid技术等最新信息科技的实际应用到智能家庭中央控制解决方案;从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到可通过动作进行直观操作的智能“生活墙”;从可提供安全出行“贴身管家”式服务的“一体化天气技术(metnet)”到“智能城市”计划,它尽显智能化科技为人们生产和生活贡献的种种智慧。

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新技术将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小到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大到智能政务、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气象服务,无不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闭幕式上的高科技元素

上海世博会闭幕式,绚烂而简洁,高科技元素制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舞台效果,为上海世博会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古老编钟神奇漂离地面、两个12米长的v形天梯从天而降、“星空”矩阵瞬间开启,犹如银河飞瀑倾泻。

编钟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最早出现在商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上海世博会闭幕式上,世界首创的“磁悬浮编钟”是人们闻所未闻的。

世界首创的磁悬浮大型编钟“神奇”地出现在舞台中央,在全场观众屏住呼吸的紧张注视之中,古老的编钟缓缓地飘离地面。这10个巨大的编钟具有标准正鼓音

转贴于

和侧鼓音,每个都重达40余公斤。两位身穿银色铠甲的“未来人”穿越时空,降临舞台,将编钟一一奏响,传出阵阵美妙的旋律。这一幕象征着中华远古文明与当代文明的对话。

第4篇

关键词:自动驾驶;汽车;发展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221-02

未来世界发展的方向必然是智能化,自动驾驶汽车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不断增多,社会交通也将朝著智能交通的方向转变。美国IEEE协会预测,至2040年全球范围内75%的新款汽车都将具备自动驾驶功能。之所以会如此预测,是因为自动驾驶拥有多项人工驾驶无法比拟的优势功能,如按照既定路线行走,避免交通拥堵;减少驾驶人员的驾驶压力;提升安全性等。另外,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快速融合发展,必然导致自动驾驶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还将带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 自动驾驶发展技术趋势

多个汽车厂商都在自动驾驶领域积极发展各自的核心技术,日产开设日产硅谷研究中心,开展汽车自动驾驶与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德国奔驰、大众、博世等汽车公司均投入巨资研发复杂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技术;沃尔沃一直致力于自动驾驶研发,计划未来旗下全系车型搭载其“自动驾驶系统”。在激光雷达技术方面有西门子、海拉和谷歌等;在电子地图技术方面有谷歌、TomTom、微软、诺基亚和苹果等。以下是对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综合分析。

一是定位与导航技术发展为自动驾驶奠定基础。汽车实现自动驾驶需要依赖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准定位服务,当前世界上的五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NSS)、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SNS)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五大成熟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可在太空对地提供厘米级精准定位,为汽车在复杂路况环境中实现自动驾驶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环境感知技术多头并举。环境感知技术是借助高科技手段以视觉或非视觉手段帮助汽车感知环境路况,驾驶状态、行驶路径等从而实现按照乘客指令安全行驶的目的。视觉手段指的是视觉传感技术,非视觉手段指的是激光传感、通讯传感、融合传感与微波传感技术,不同技术有不同的特点,各有优劣。随着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专注于研发多种传感技术融合的新型传感装置,目的在于将不同传感技术优势融合,以达最佳传感效果。目前部分汽车厂商开始研究雷达传感与光学传感融合的技术,并结合车辆往技术实现多车信息协同共享。

三是辅助驾驶技术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切入口。辅助驾驶技术主要包括视觉改善、状态监测与操控避险三类。实现辅助驾驶需借助雷达、加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超声波和摄像头等实现对道路环境、驾驶人员状态和突况的实时监测预警,根据实际驾驶情况在适当时间做出紧急措施,确保驾驶安全。倒车辅助、夜视系统、紧急避装、车道偏离报警系统等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在汽车制造领域普遍应用,并得到了驾驶人员的广泛认可。随着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自动驾驶更高的要求,有专家预测,2017年以后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以每年35%的速度快速扩张。

四是处理器与操作系统是未来竞争的关键。与其它智能终端相似,高性能处理器与操作系统必定是未来企业乃至国家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处理器方面,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复杂的机器视觉引擎、强大的图像处理器(GPU)与中央处理器(CPU)。英伟达公司(NVIDIA)了最新的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自动驾驶汽车的移动处理器Tegra K1,并提供编程工具,帮助汽车厂商开发多种应用。目前全球有400多万辆汽车内置了Tegra系列芯片。在操作系统方面,由于其是系统集成与接口标准化的关键,也是用户主要入口,因此成为各大企业竞争的焦点。

2 自动驾驶发展的影响

(1)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对资金和技术实力要求很高,新加入者因为不具备与行业巨头匹敌的实力,往往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汽车电子化的到来或将改变这种产业格局,因为汽车电子化时代,汽车产业竞争更看重技术实力而非资金实力。传统汽车属于工业产品,传统企业产业在长久发展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是机械制造方面的,随着汽车电子化时代的到来,电子行业逐步涉足汽车业发展,使得汽车由单纯的工业产品逐步变为智能化产品,汽车产业格局也悄然发生变化。美国最大的软件公司谷歌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其主打产品安卓系统与现代汽车制造产业相融合,联合奥迪、本田、现代等诸多汽车制造公司组建“开放汽车联盟”,期望以安卓系统为载体,打造现代化路况平台。苹果公司也积极研发车载IOS系统。科技公司与汽车制造公司的强强联手一方面将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的进程,加速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将扩大科技公司的业务范围,扩大其利润空间。在未来的发展中,以科技企业为主导的现代汽车制造产业必将引起传统企业制造业的大变革,汽车制造产业在信息化技术下不断突破与创新将成为一种长久发展的新常态。

(2)交通运输行业将产生的变化。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应用后,受到最直接影响的行业便是交通运输业。根据现有研究数据和实验结果可得知,自动驾驶技术与智能交通管理相结合,对于改善道路拥堵有关键性作用,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通行安全性和通行质量。自动驾驶汽车根据卫星定位系统的精准导航,选择最佳路线行进,可节约驾驶时间降低能耗,改善空气污染,改善当前困扰人们出行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后,从事交通运输的司机可以最大程度减轻驾驶压力,避免出现疲劳驾驶现象,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性。对于世界上一些劳动力短缺的国家而言,自动驾驶汽车可有效解决司机不足的局面,同时还可减少因雇佣司机而产生的人力成本。对于快递行业而言,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可为快速员创造更多时间和空间处理快递单、拨打客户电话等其他业务工作,提升送货效率。总之,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将对整个运输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带动行业快速发展。

(3)将司机用车方式将产生的变化。自动驾驶应有后最直接受益的群体是司机们,司机无需按照传统的方式全部时间都将自己牢牢钉在驾驶位上,而是可以自由在车内活动,做一些其他工作甚至是娱乐活动。用车群体也将进一步扩大,如老人、儿童等不具备驾驶技能的人,也可以通过轻松乘坐自动驾驶汽车,通过语音指挥的方式让汽车带领自己到达目的地。对于掌握一定驾驶技术,但驾驶经验不足的人来说,自动驾驶可以辅助其更安全顺利的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不论在内部构造上,还是在拓展功能上都比传统汽车有了更大的提升。结合WIFI技术发展,未来自动驾驶汽车还能为人类提供全路段的无线网络服务,汽车可以带给人类的便利将超出人类想象。

3 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方向分析

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方向可以分为高速公路环境、城市环境、特殊环境三种,三者之间相互重叠而各自又有不同的技术侧重点。

(1)当行驶在高速公路环境下,系统会智能的将使用环境限定为具有道路标志良好的高速公路上,并自动完成检测道路标志线,跟踪标志线行驶,对道路中的车辆和路标进行识别一系列安全检测,在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后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系统的应用将增添汽车驾驶的趣味性,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2)在城市环境下,无人驾驶相对于高速环境下车辆行驶速度比较慢,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的无人驾驶汽车更安全可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城市区域的交通问题,特别是在大型的公共场所如机场、公园、校园,在这些地方无人驾驶车的速度较慢,路程比较近。但是,城市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对感知和控制的算法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所以在城市环境下无人驾驶汽车的行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将成为下一阶段研究重点。

(3)在特殊环境下,尤其是驾驶系统在军事中的应用,国家一直都很重视这方面的发展。但是关键技术与其他两种环境一样,感知和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但是在性能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在特殊环境下使用时着重考虑的是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这也是在未来推广应用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4 结语

无人驾驶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方向,它的应用会降低道路上汽车的行驶速度,能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舒缓当前交通拥挤的状况,使交通系统安全可靠。无人驾驶汽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车辆的控制方式,最大化的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在计算机技术和导航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自动驾驶系统的研究充满生机,无人驾驶汽车将会广泛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王英健,王玉凤,范必双,等.基于智能模糊控制的汽车自动驾驶系统[J].微机发展,2004,14(12):19-20,23.

[2]程加@,朱定见.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研究[J].科技纵横,2010,(1).

[3]陈慧,徐建波.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集成路,2014,23(11):64-70.

[4]廖爽,许勇,王善超,等.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的控制方法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22(8):2472-2474.

第5篇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江苏 南京 210004)

【摘 要】为探讨国外公路交通现代化的发展经验,首先对公路交通现代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公路交通现代化主要包括动力、模式、过程和结果四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国外公路交通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公路交通;现代化;发展对策;经验借鉴

0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与公路交通现代化是息息相关的。公路交通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是物质生产活动和商品流通的重要支柱,一方面社会经济现代化对公路现代化提出新的要求,以适应社会经济向更高程度现代化迈进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现代化又为公路现代化的实现提供经济保障和物质条件,促进公路现代化发展。

公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发达国家经过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建设,公路网已经相当发达,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研究发达国家公路发展的历程,对其公路交通现代化经验进行梳理,有利于指导我国在公路交通的发展。

1 公路交通现代化的含义与特征

1.1 公路交通现代化基本内涵

公路交通现代化是交通层次的现代化,是现代化过程中公路交通的一种前沿变化,是现代公路交通的形成、发展、重组和互动,并通过追赶、达到和保持先进水平以实现现代化能力的提升[1]。公路交通现代化是一个向多层面、全方位、动态化转变的交通发展变迁过程,它以科技化、信息化和技术进步为要求,以知识、人才、制度、机制等创新为保障,以不断提升的公路基础设施和管理效能为依托,以交通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为归宿,推动公路交通组织、结构、行为等发生深刻变革。公路交通现代化主要包括动力、模式、过程和结果四个方面。

现代化动力:从微观层面上讲包括创新、人文建设和主观意识感受等因素,宏观层次主要是社会技术的革新为行业发展提供创新的可能性,为公路交通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支撑。

现代化模式:因公路交通的发展状况、发展要求和发展水平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发展的战略和要求也不同,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的完善保障公路交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现代化过程:通过对公路的运营管理和公路养护等方面的落实和提升,促进交通行为、结构、制度和观念的转变,并在前沿过程和追赶过程的不同阶段,实现不同的现代化要求,如在公路交通快速发展期,公路交通应超前发展,以满通需求为主;当进入公路发展成熟期时,应更加注重公路交通管理,以提升公路交通质量和效益为主,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引领公路交通现代化的发展。

现代化结果:是公路交通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效能体现,通过提升公路交通服务水平,促进公路交通形成现代性、特色性和多样性等现代化特点,并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以人为本”的最终要求。

1.2 公路交通现代化主要特征

基础设施的稳定性:现代化阶段的公路基础设施实体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成熟的发展状态,具备合理规模、适宜结构以及有效布局等主要特征。

服务的高效性:以使用者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采用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高科技、新技术服务手段,满足现代化时期公路使用者舒适性、安全性和多样个性的出行要求。

发展的相对性: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阶段发展的概念。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系统之一的公路交通系统同样具有相对性。在制定公路交通现代化发展目标时,同样应该以社会经济的现代化为参照。

动态与静态的统一性:公路的发展始终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导向,其发展、建设要始终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需求为原则。因此,公路交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但相对于社会经济现代化状态而言,公路交通有一个静态的现代化状态与之相适应。从这层意义上讲,公路交通现代化既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同时又具有一个可以标定的状态,是过程和状态的统一、动态和静态的统一。

2 国外公路交通现代化发展经验

2.1 注重通过公路建设提升交通运输能力

以公路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建设为先导,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公路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先导性基础产业,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在发达国家也具有超前性。大部分国家都是在国家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但经济发展处于振兴阶段,需求旺盛、干线公路基础设施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始修建高速公路。最近的变化显示,在一些发达国家,公路运输己逐步取代铁路,成为长途客运、乃至货运的重要运输方式。如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修建高速公路的,当时日本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但日本政府认识到公路交通落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于1957年批准并开始实施高速公路网建设计划。1966年,日本又超前提出到2000年建设32条、总长76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计划。根据该计划的目标,在完成计划任务后,1小时内可到达高速公路的地区占70%左右,2小时内可到达的地区占90%。

以公路交通为基础,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在工业化进入中后期的阶段,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已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同规律。公路建设迅猛,不仅奠定了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而且公路运输在发达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还在不断上升。如德国截止2010年,公路网的总里程高达23万多公里,高速公路承担了德国公路运输量的近50%。同时,在高速化和短途客运交通的地区化通过铁路运输来实现,并依托莱茵河、威悉河、易北河等河流形成了完善的内河现代水运体系直通内陆腹地。总体来说,德国交通以公路运输为基础,各种运输方式互为补充的运输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2 注重公路交通的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

以科技应用为突破,不断提高公路建设水平。一是公路设计广泛采用CAD技术;二是加大对提升科技应用能力的投入,提高交通科技水平,注重交通科技人才的培养。如美国联邦公路总署(FHWA) 自1986年启动了“夏普计划” (战略公路科研项目),受委托的交通运输研究部(TRB) 经过五年半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其中涉及到公路路面材料的包括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规范(包括规格、试验方法、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使用性能评价 等)、环保性混凝土(包括减轻环境负荷型混凝土和生态型混凝土)、超高强混凝土等,实现通过路用新材料开发改善公路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要求,并提升了道路管理科技化水平[2]。

以信息化技术为突破,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发展智能运输系统,减少交通拥挤,提高道路通行量,改善交通安全状况,实现交通信息的快速采集和传递,合理分配交通资源,改善地面交通条件。如美国在智能交通管理领域独树一帜,并根据本国的交通基础设施特点和实际需要,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车队管理、公交出行信息、电子收费和交通需求管理四大系统及多个子系统和技术规范标准。美国联邦公路署进一步结合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加强对GIS 和gps 在公路运营智能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2.3 公路设施注重功能上衔接

发达国家注重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和同一方式层级之间的衔接、城市内外道路之间的衔接。一是不同方式之间的衔接,公路作为最机动灵活的交通方式,在不同方式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不同方式的最大组合效益。比如德国着力于完善综合运输体系,重点围绕货运中心等枢纽,优先资助公路与铁路、水路衔接,充分发挥三式联运模式,以寻求一种资源节约、运行高效的服务方式。二是同一方式层级间的衔接,主要体现在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一般地方公路之间衔接,高速公路设置互通式立交时,各国注重结合城市形态,美国城市互通间距一般为1.6公里,日本城市互通间距最小为1.5~4.0公里,德国城市互通间距最小为1.9~2.4公里[3]。此外,为保障交通安全和转换的顺畅性,国外公路设计相关规范规定:相差两级以上的道路应尽量避免直接连接。三是城市内外道路衔接,主要考虑随着城市用地的外延、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不同地理空间属性的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主要通过公路与环线衔接、公路与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公路与城市道路平面直接连通以及二者之间通过融合过渡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2.4 注重养护决策科学化和作业机械化

科学化的养护决策:如美国公路路面养护决策过程主要包括在养护施工方案确定前,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反复比较各种方案的投入与产出(一般使用“现值比较”法和“年平均成本比较”两种方法),确定一个与当地材料、环境、工程条件和施工成本相适的方案,以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保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先进的养护策略:发达国家公路养护立足于全路网和全行业的角度理解养护,比如美国养护策略主要有好路优先养护,强化路面保值(PP)—路面养护(PM)—预防性养护(PM),技术路线对症下药。

先进的养护设备:国外公路养护机械分为道路养护机械和路面再生机械,机械产品种类多,规格齐全(根据具体用途分别细分6种和3种基本类型),具有成套成体系、机电液一体化、自动化水平高的特点,成为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支撑。

2.5 注重先进的公路规划决策理念

发达国家在公路规划与决策阶段注重公路交通服务均等化和绿色环保等先进理念。

注重均等化服务理念:注重满足不同层次客货运输需求,维护交通出行基本权益,提供均等化公路交通服务,比如美国5万人口以上城市均要求有高速公路连通,英国则要求全国各地20分钟可达到高速公路,旨在为不同地区居民提供公平、均等的发展机会。

强调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相对于其他方式,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因此在规划到运营管理全寿命周期的决策过程中,发达国家始终贯彻绿色环保理念,包括严格执行公路节能设计标准、优化选线、减少耕地占用;针对交通污染,注重修建声屏障(日本高速公路城镇段声屏障设置率高达80%,德国噪音防护带和防护墙的设置率占联邦公路总里程的近50%)和绿化设施,限制公路交通汽车尾气排放等(日本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单车的CO排放下降90%,NO下降70%,非甲烷HC下降76%)。

突出安全至上理念:发达国家始终把增强现有交通技术设施的安全性作为优先项目(Top priority),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相应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提高公路交通运营安全;注重公路安全统计,比如德国交通统计年鉴中,20%篇幅用于分析交通安全,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对保障安全的各项因素都做了详细的归类和分析,为安全问题评估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发达国家注重公路安全投入,强化资金保障。比如:美国2007年交通运输安全预算为159亿美元,占交通运输财政预算的24.3%,其中公路安全相关预算为48亿元,占公路相关预算的12%。

3 对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发展的其启示

3.1 适度超前规划并加快公路建设

适度超前发展公路,既是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也是我国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我国经济和公路交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对公路交通发展有更多要求,因此,在现代化过程中,公路交通应适度超前规划,不仅要领先于全国公路交通规划要求,也要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以实现公路设施的建设水平与经济和交通需求相匹配。

3.2 加强科技化和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

科技化和信息化是公路交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交通现代化的高水平更需要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新一轮交通大发展,不能仅从量上进行简单的扩张,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应积极进行国际性技术交流与合作,了解和掌握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也应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金来源、道路状况和交通特点等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研究,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的快速发展步伐,提升公路的现代化特质。

3.3 突出公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随着中国进入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运输需求不断上升,这就要求构建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大幅度提升运输能力和水平。从我国人口众多、用地制约严重的自身条件来看,运输能力大、占用土地少、投资密度高的轨道交通应逐渐成为今后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主流方向,然而作为有效衔接各种运输方式,并在既有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格局的公路交通仍将发挥其集散、疏解、分流、覆盖的重要基础性功能,尤其是以高等级公路为代表的优质公路运输资源,将在今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突出公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是今后公路事业的基础。

3.4 促进公路交通管理能力的提升

为进一步适应公路交通发展新的要求,必须强化公路部门综合管理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比如路政、养护联合巡查,按照各自职责进行处理;针对公路安全,安全信息及时向各部门通报,各部门按照业务范围进行适当处置,提升公路部门综合管理效能,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范[4]。

3.5 提升公路交通养护水平

公路养护是公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随着公路总体水平的提升,对公路养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公路养护管理机械化水平和公路养护作业规范化要求,在公路交通现代化过程中需要作进一步的提升。

3.6 实现公路交通服务能力的提升

在公路交通现代化的过程中,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实现道路使用者的满意度提升,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公路交通服务理念,强化普遍服务能力,规范公路交通服务要求,提升信息及时效率,确保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3.7 树立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建设理念

在注重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现金社会,在公路建设中应加强对环境影响程度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不仅要从经济角度考虑,还应从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结合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进行综合评估,切实保护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4 结语

公路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在经济现代化与公路交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在当前非常迫切而且又具有重大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外公路交通现代的分析,从公路网规划、公路建设、公路养护、公路管理等多方面对我国公路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的进程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等.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地区现代化之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文锦.借鉴国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经验构建我国更加完善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7.

[3]姜春枝.日本国概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

第6篇

【关键词】汽车;电子控制;车载网络;Telematics;发展

1、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

汽车电子技术在经历了零部件层次的汽车电器时代、子系统层次的单片机(汽车电脑)控制时代之后,已经开始进入汽车网络化时代,并向汽车信息化时代迈进。按照电子产品和电子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可将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零部件层次的汽车电器时代

1965~1980年属于零部件层次的汽车电器时代。汽车发电机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晶体管点火装置等开始装备汽车,而且电子控制装置又逐步实现了由分立元件向集成化的过渡。

这一阶段,装备汽车的其他电子装置还有转向系统电子式闪光器、电子控制式喇叭、电子式间歇刮水控制器、数字时钟及高能点火(HEI)线圈和集成电路点火系统等。

1.2 第二阶段―子系统层次的汽车电脑控制时代

1980~1995年属于子系统层次的汽车单片机(汽车电脑)控制时代。在这一时期,单片机(微处理器)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实现特定控制内容或功能为基本目的的各种电子控制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出现全面、综合的电子控制系统。

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不仅拓展了电子控制的功能和控制内容,提高了控制精度和汽车性能,而且也为汽车网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第三阶段―整车联网层次的汽车网络化时代

1995~2010年属于整车联网层次的汽车网络化时代。采用先进的单片机技术和车载网络技术,形成了车上的分布式、网络化的电子控制系统。整车电气系统被连成一个多ECU、多节点的有机的整体,使得其性能也更加完善。

目前,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生产的的多数汽车上均采用了以CAN、LIN、MOST、DDB等为代表的网络控制技术,将车辆控制系统简化为节点模块化。

在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式控制中,任何传统意义上的传感器和执行器都可以与同一现场的节点相组合,构成节点模块,汽车网络技术进一步优化了汽车的控制系统,极大地提升了汽车的整体控制水平。

1.4 第四阶段―以Telematics技术为代表的汽车信息化时代

2010年7月,国际Telematics产业联盟(ITIF)成立大会暨2010首届国际Telematics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广东佛山市隆重举行。以此为标志,2010年成为汽车信息化时代的发轫之年。

汽车网络技术是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汽车通信与控制的基础。伴随着汽车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汽车电子技术开始向信息化时代迈进。网络化时代的汽车电子技术注重解决汽车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问题,而信息化时代的汽车电子技术则可以实现车内网络与车外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全面解决人―车―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

2、车载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Telematics

汽车技术的发展脚步远未停止,在主要以动力传动、车身控制、行驶安全性、多媒体传输为主要控制目标的汽车网络技术逐步完善、日趋成熟的同时,又开始向汽车信息化时代迈进。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汽车将进入以Telematics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

2.1 Telematics简介

Telematics是远程通信技术(Telecommunications)与信息科学技术(Informatics)的合成词,意指通过内置在汽车、航空器、船舶、火车等运输工具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借助无线通信技术、GPS卫星导航技术,实现文字、图像、语音信息交换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也就是说,Telematics技术整合了汽车网络技术(也包括其他移动运输工具内部的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导航技术,通过无线网络,随时给行车中的人们提供驾驶、生活、娱乐所必需的各种信息。通常所说的Telematics就是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的车载电脑系统。Telematics是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导航系统、网络通信技术和车载电脑的综合产物,被认为是未来的车载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2.2 Telematics的功能

Telematics特点在于大部分的应用系统位于网络上(如通讯网络、卫星与广播等)而非汽车内。驾驶者可运用无线传输的方式,连结网络传输与接收信息与服务,以及下载应用系统或更新软件等,所耗的成本较低,主要功能仍以行车安全与车辆保全为主。

(1)卫星定位导航。

(2)紧急道路救援。行车过程中,如果发生车祸或车辆出现故障,驾驶员可通过Telematics系统的紧急呼叫按键,自动联系紧急服务机构(119、120等急救机构)或汽车服务站,以获得道路救援。

(3)汽车防盗及搜寻。通过GPS卫星定位技术确定失窃车辆的位置和行车路线,以便搜寻与追踪,追缴车辆并缉拿盗车贼。

(4)车辆调度管理。通过无线信息传输,实现运营车辆的调度管理。

(5)自动防撞系统。通过测距传感器或雷达,监测前、后车辆之间的车距,自动调用车载自适应巡航系统,使前、后车辆之间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6)车况掌握。车辆性能与车况的自动监测、传输,进行多地、远程 “专家会诊”,指导车辆维修等。

(7)个人化信息接收与。收发电子邮件与个人化信息等。

(8)多媒体影音娱乐信息接收。高画质与高音质的视听设备、游戏、上网、个人行动信息中心、随选视频资讯等。

(9)车辆应急预警系统。当行驶中的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是,可以借助Telematics系统向外界发出应急申请,亦可接收来自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紧急情况警告及应急响应预案,确保行车安全和道路畅通。

2.3 Telematics系统的应用领域

Telematics系统在汽车上的布置可分为前座系统、后座系统与发动机系统三大子系统。

前座系统主要以行车安全、车辆保全、驾驶方便性与舒适性为主要目标。为了避免造成驾驶者分神,前座系统的信息输入方式主要采用语音输入或触摸屏(触控面板);信息输出方式则为中尺寸面板(LCD或OLED)、语音输出或投射在汽车前挡风玻璃的抬头显示(Head-Up Display, HUD)等。为了避免造成驾驶者分神,前座系统的信息输入方式主要采用语音输入或触摸屏(触控面板);信息输出方式则为中尺寸面板(LCD或OLED)、语音输出或投射在汽车前挡风玻璃的抬头显示(Head-Up Display, HUD)等。发动机系统主要是根据汽车电脑所收集的车况信息,进行车况诊断、行车效率最佳化、远程发动机调整或零件预定等。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Telematics技术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ITS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3、结语

随着汽车电子控技术的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车载网络系统已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将不断地向汽车网络信息化逐步迈进。Telemetric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发的技术热点之一。

【参考文献】

第7篇

据业内专家预测,自2020年起,燃料电池汽车产能将大规模爆发。而现阶段,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但其发展面临“三高症”――气体要高压、纯度要高纯、催化剂要高级,既昂贵又很难实现。

5月14日,2017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举行,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隆)展出包括纯电动观光铛铛车、考斯特商务车在内的多款车型。而作为分论坛之一的2017(第三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也于当日下午召开,银隆董事长魏银仓分别从燃料电池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银隆技术路线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详细解读了银隆最新研发的氢钛动力总成。

氢钛动力总成登场

在新能源汽车综合需求指标中,充电时间、寿命、安全、高低温、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成为六大重要因素。不可否认,能量密度固然重要,但绝对不是万能的,并不代表要放弃其他指标,最终技术路线选择还要考虑综合性价比。

数据显示,在我国城市中约有90%的车辆每天行驶里程在50公里以内,这种现象提醒大家,新能源汽车并不只是要单一追求续航里程,而是要据市场差异来制定技术路线。魏银仓对此表示,当前任何一种电池和技术都不可能覆盖所有市场,就像柴油机、蒸汽机、内燃机、航空发动机一样,并不是其中一种动力就能满足天下所有的市场需求。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银隆不可能都走三高路线,燃料电池要想推广普及,还得学瓜相机,造得起、买得起、用得起才可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理念上,魏银仓强调银隆所追求的永远是安全第一,然后才是使用寿命和环境耐宽温等。

大家还记得在“五一”假期期间,北京市朝阳区蟹岛度假村停车场发生电动客车连环起火事件,烧毁新能源汽车89辆,按照一辆电动客车上百万元价格估算,此次火灾损失近亿元。虽然事后交警称因柳絮堆积导致火灾,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依然存在深深的疑问。

眼下,正是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机,任何一起电动汽车安全事故不仅会对当事企业造成重大影响,也会对整个行业造成沉重打击。因为电动汽车起火或爆炸,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往往就是电池的问题。那么,哪种电池技术更为安全可靠?

实际上,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更多取决于材料自身与制造工艺,而钛酸锂在安全性方面则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已与三元锂和磷酸铁锂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相比较来看,钛酸锂电池具备快充放、耐宽温、长寿命、高安全、高效率等特点,在兼顾效益、价值与安全上,具备与石油、内燃机竞争的实力,适合特定里程行驶范围,这也是银隆多年来一直坚持钛酸锂的根本原因。

而为迎合不同市场需求,银隆氢钛动力总成将成为燃料电池的生力军。随着天津基地今年年底投产,氢钛动力总成将步入批量化生产阶段,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其可使公交企业在安全性、生命周期、运营效率、长效使用等方面找到最佳平衡点。

目前,银隆已拥有四大核心技术――钛酸锂、钛铁锂、多元复合锂、氢钛动力总成,预计今年年底将全部实现产业化。其中,钛酸锂的功率密度更高;钛铁锂的能量密度更高;多元复合锂目前国内只有银隆和微宏等少数企业在生产;如今,又突破性地推出氢钛动力成技术路线。

远程智能监控亮相

从2015年订单销量排名业内第七上升至2016年业内排名第五,银隆纯电动客车至今已在国内40多个城市商业化运营,由南至北、纵贯东西,用实际市场效果证明了银隆钛技术近年来的迅猛发展。

其中,远程智能监控平台功不可没,其将进一步推动交通电动化的智能化发展。5月4日,2017中国国际智能交通展览会开幕,银隆远程智能监控平台亮相现场,为智慧交通添砖加瓦。银隆推出远程智能监控平台初衷,是为了监控车辆在投放市场后的运营状态,用于对售后车辆各项性能的监测与管理,但随着大数据、共享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运营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得更多的附加值。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经济时代下的必然选择,因此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将是以铁路为主动脉、航空为主干线、汽车为毛细血管的立体交通格局。魏银仓对此表示,还要用好互联网+与现代化支付技术,把公交车变成具备互联网模式的多功能生活平台,例如银隆正为北京公交研发的一款具备翻译、导游、购物等功能的客车,就可满足乘客与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纯电动广告车首度面世

2017年5月24日,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展览会如期举行,银隆再创历年参展规模之最,除主打产品――钛酸锂电池材料、钛酸锂电池产品、新能源客车三电系统、快速充电设施,还多款纯电动客车登场,如纯电动观光铛铛车、双层纯电动客车、12米纯电动客车、13.7米BRT等。

随着幕布的缓缓揭开,银隆纯电动广告车揭开神秘面纱,作为开启公交客车后广告增值时代的创新力作,该车运用当前最先进、最前卫的数字化广告传播技术,使广告传播内容不再单一,展示方式更为新颖规范。在充电方式上实现“去人工化”,只需手触按键,侧充方式就可一步到位,安全更便捷。在车内座位设计上,也进行了革新,全裹式舒适座椅设计升级乘坐新体验。

运营价值与广告价值相结合,是银隆在探索新能源客车价值上的一次创新尝试,银隆纯电动广告车的,不仅意味着银隆品牌客车再添新成员,同时也开创了集美化城市环境与实现广告创收于一体的新运营模式。

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理事长王奇英表示,纯电动广告车的研发不仅是银隆在客车领域坚守创新的体现,更是将领先技术与创新理念的完美结合,在创新理念带动下,客车产业应跳出对客车使用的原有理解,将更多创新元素丰富客车内涵,提升运营价值。

“在新能源客车运营过程中,银隆钛一直在用实力说话。用户在选购客车时最看重的是安全性,其次是在安全基础上的充放电时间、动力寿命、低温下使用情况等。银隆钛酸锂电池技术过硬,经过5个多月的运营,银隆纯电动观光铛铛车具有防爆放燃的特性,未出现过任何安全问题,且无论是在耐宽温性还是操作性方面都表现突出,具备快充放、耐宽温、长寿命、高安全、高效率特点。”浙江安吉长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超对银隆钛技术倍加赞赏,在新能源车辆方面全部采用银隆品牌。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贤能对此强调,“技术优势无疑是抢占产业制高点的杀手锏,为此,银隆始终把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并以此开创处一条以银隆钛为主要技术路线的发展之路,并且银隆钛技术优势在实际运营中也得到了验证,使我们可以站在更高层面上俯视产业未来格局。”

新能源闭合式循环产业链、产业基地战略联动、氢钛动力总成研发成功、创新产品相继……从无到有、从理念到现实、从实践到与市场需求结合,再从实践中创新、从创新中谋求新发展,这些年,银隆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以优势技术与创新理念为领衔,开启新能源价值领域智能化探索,展现瞄准全产业链发展的强劲势头与市场话语权。

再拓战略版图

2017年是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关键年,今年2月广东省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厅联合《广东省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实现全省25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全省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占全部公交车比例超75%;珠三角地区成为全国纯电动公交车推广应用的示范区域,其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占比超85%。

在此规划下,2017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会长办公会议及监事会议于5月11日在珠海召开,银隆作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成为本次活动指定用车赞助商。当日下午,全体参会人员参观了银隆新能源珠海基地,并观摩了实时监测公交车辆运营的银隆智能监控系统;随后还参观了银隆电池生产车间,观摩银隆钛单体电池挤压针刺安全性能测试。

与较为先进的长三角区域相比较,珠三角公交系统对新技术采纳、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增长点的理念还有待提高。银隆通过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经营理念上的变革,解决了公交系统的生存难题。

此外,2017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于5月10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作为新津引进的重大制造业项目,银隆成都产业园作为重点展示对象亮相现场,展览面积占新津“天府造”展台80%,全方位展示了银隆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电池、材料等领域的综合实力。

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图书馆;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1-0225-02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the Application of IOT(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Library

XU Li-ping

(Chang Zhou Liu Guo ju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Changzhou 213004, China)

Abstract: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takes the third tide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has created a brand-new platform for the exchange between human and thing. It’s one of the library’s development trends to provide smart managements and services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s discussed,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are introduced. The utilization and prospect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is also analyzed.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library; intellectualization

1 物联网

比尔・盖茨于1995年在《未来之路》书中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但未引起业界重视。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和通信网的一种新型网络,它利用感知技术(包括红外感应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与信息传感设备(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智能化信息采集,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的信息传输和处理,从而将物理对象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随时随地互联互通、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科学管理等,真正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物联网的基本特征有智能化、互联化、物联化、网络化、自动化、感知化。[1]目前物联网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图书馆、产品溯源、智能环保、智能家居等。

物联网体系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2]

感知层主要完成大规模、分布式的状态辨识与信息获取。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采集信息、识别物体的属性、状态及行为态势从而感知、识别目标。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各种传感器等是感知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层负责对来自感知层的信息进行接入、传送和管控。主要由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移动通信网及其他专业网络等基础网络设施组成。

应用层主要是应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及数据库等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面向各类行业实际应用的物联网的智能服务。

2 物联网关键技术

2.1 RFID

RFID又称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

RFID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识别器、信息处理系统组成。RFID利用无线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可自动识别静态或高速移动的物体,并可同时对多个标签进行识别。RFID具有识别穿透能力强,操作快捷、方便,无接触磨损等优良特性,使其成为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实现技术,其与互联网、通信技术等相结合,可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物品的跟踪和相关信息的共享,是推动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必不可少的技术[3]。

2.2 无线传感网技术

信息采集是物联网功能实现的基础,而传感器技术是实现信息采集的关键技术。为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可以从光、电、声、力、运动、温度、湿度、震动等信号来感知信息,然后分析所感知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从而为物联网的实现提供最原始的信息。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是实现物联网应用、服务的基础。如果没有传感器对原始信息的捕获和分析处理,一切智能控制都将无法实现。[4]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 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平台,是由大量微型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这些节点以无线通信方式被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各节点间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对各对象的信息的实时监控、采集并处理,将处理结果实时发送到网关节点。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接收发送器节点(sink node)、任务管理节点等部分组成。在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可以通过飞机布撒或人工放置的方法以随机部署或确定部署的方式使其放置在所感知对象的附近。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所感知对象的相关信息,然后沿某条路径通过多跳网络将信息通过其他节点发送至接收发送器节点,接收发送器节点通过网关连接公用Internet网络或直接连接通信卫星,通过Internet 或者卫星网络将数据传送给任务管理节点。无线传感网络无需固定设备支撑、低成本、高密度、易组网、易部署、监控范围大、不受有线网络的约束、实时数据采集。是物联网的重要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2.3 智能技术

智能分析与控制技术是实现人、物交互,物、物交互,体现物联网智能性的关键技术。首先需要使用智能嵌入技术将智能控制部件如高灵敏度识别、专用信号代码处理软件固化集成到硬件系统中。然后通过数据挖掘与融合技术,从海量数据中及时挖掘出隐藏信息和有效数据,结合P2P、云计算等分布式计算技术,存储并快速处理这些海量信息,实时反馈处理结果,使物体能够主动或被动的与用户或物体进行沟通,从而具备一定的智能性。

3 物联网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在图书馆系统中的应用逐渐兴起,现已有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亚、荷兰和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的上百家机构在图书馆自动管理系统中采用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最早采用该技术的是新加坡国立图书馆。通过在每本书上添加 RFID 标签,借书、还书和分拣工作均已实现全部智能化。[1]物联网在图书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图书信息管理、用户服务、学科服务。

3.1 图书信息管理

图书馆可利用物联网技术跟踪图书从生产到流通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图书的详细信息,去伪存真,杜绝盗版书、翻印书的出现,从而保证图书质量。

在新书上架、图书典藏时,为便于图书的感知和定位,在书架和图书上贴上RFID 标签,同时为书架安装RFID 读写设备。工作人员可用固定读写器或手持读写器,将图书轻松准备的放置到位,并将上架信息通过读写器及时反馈到智能图书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和传输。[5]

3.2 用户服务

RFID 具有自动多个识别和快速数据获取的特性,通过将RFID 技术的智能特性应用于标示文献和读者证,建立智能管理服务、智能定位服务和智能导读服务,实现在馆图书准确定位、方便读者查找文献、读者自助借还书等功能,以更好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为提高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水平,还可二将代身份证和手机卡利用RFID 技术制作成借书证,实现一卡多用和一卡通用,使其具备身份识别、图书借阅、充值或消费等功能。

3.3 学科服务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近些年来结合高校学科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学科化服务大致可以分为学科馆员制度、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服务、学科建设平台。在图书馆中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将RFID技术应用于纸质资源,通过RFID图书管理系统盘点和统计分析图书的借阅等使用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图书资源,更好地提供学科服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充分揭示学科相关资源,网络学科导航的建立和学科资源导航的网络开放,建立学科咨询档案、科研档案,使学科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

4 总结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从当前技术和服务的发展趋势来看,智能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将是未来图书管理和服务的一个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图书馆的功能将不断完善,必将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郭立新.面向物联网应用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初探[J].兰台世界,2011(10):73-74.

[2] 赵丽.浅议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及关键技术要求[J].电信科学,2011(10):71-73.

[3] 程曼,王让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地理信息世界,2010( 5) : 22-28.

第9篇

关键词:道路交通 汽车尾气

        1、概述

        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交通规划是政府指导城市交通发展的公共政策,应当体现中央宏观政策,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这既是城市交通发展也是事关城市健康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只有坚持这一方向,才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进行认真研究和思考,是城市交通规划工作者的重大责任[1]。

        2、分析城市交通问题

        2.1 城市交通问题之污染

        汽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日前,全世界拥有汽车约5 亿辆,平均10 人一辆。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在当前己取代了粉尘,成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每年由汽车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 也就是人常说的煤气达2 亿多吨,太致占总毒气量的1/3 以上,汽车多的美国和日本几乎达到1/2,成为城市大气中数量最大的毒气,而且它在大气中寿命很长,一般可保持二、三年。所以它是一种数量大,累积性强的毒气。汽车一般从三个地方排气。一是从排气管排出,约占总排放量的65%; 二是从曲轴箱里泄漏出来,约占20%,人们坐在汽车里间到的汽油味就是从这里漏出来的; 三是油箱、汽化器等系统泄漏的。据化验分析,汽车排出的废气中,约有150 一200 种不同化合物,其中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就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的化合物、碳等颗粒物质。这些有害气体扩散到环境中便造邦空气污染。一般说,汽车排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60 肠,最高达90炳。汽车排出的有害物质在强烈阳光照射下,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如臭氧、过氧酞基硝酸酷、醛类、二氧化氮等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同水蒸气在一起,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浅蓝色的刺激性烟雾,这种烟雾被称为光化学烟雾。由于它首次发生于洛杉矾,所以人们也把它叫作" 洛杉矾烟雾"。洛杉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太平洋沿岸的滨海城市,是美国仅次于纽约和芝加哥的全国第三大商业城市。那里常年阳光明媚,气候温和,是风景优美的胜地。美国电影中的好莱坞,就在它的西北郊,美国政府的西部白宫圣克利门蒂,则在其东南郊。进入40 年代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发现每当夏季和早秋,洛杉矾城市上空就会经常出一种不寻常的浅蓝色的烟雾,有时持续几天不散,使大气能见度大大降低。

        2.2 城市交通拥挤

        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堵车,特别是上下班,和放长假时,如五一节,国庆节,寒、暑假等特殊的时段,大多数人都有过“沙丁鱼”的经历。相对于城市道路网的承载力来说,汽车数量过多,诱发了交通拥挤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交通拥挤是汽车社会的产物。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拥挤现象尤为明显,据统计,上海市由于交通拥挤,各种机动车辆时速普遍下降,50 年代初为25km,现在却降为15km 左右。一些交通繁忙路段,高峰时车辆的平均时速只有3—4km 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经济的效率。目前,许多城市里的交通问题是通过局部路段、局部道路交叉口的拥挤堵塞反映出来的。 

显然,按照西医“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观念,拓宽这些道路,在交叉口修建立交似乎是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但问题却很少这样简单。

        2.3 小结

        分析了现在城市交通问题的严重性:一是汽车的污染问题,严重威胁市民正常的生活、

工作以及生命,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二是交通拥挤的问题,同样影响市民的正常出行,也是当下非常棘手的交通问题。接着深入的挖掘了城市交通问题出现如此状况的几点原因

  3、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对策

        城市道路是指城市范围内的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交通设施,并形成和促进发展城市布局、提供通风、采光空间,作为上、下水道和煤气、电力、通信设施埋设通道的功能。因此面对如此问题,更新观念是当务之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要全面考虑国家发展战略,必须落实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城市紧凑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要用城市交通规划来带动规划修编 ,公共交通优先政策的落实必须先调整城市交通规划的理念,而交通规划理念的调整却必须从规划布局做起 , 现在交通环境问题是当前城市交通规划的主导因素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提到日程,我们的问题虽然刚刚暴露,但是必须关注。解决交通环境问题必须从交通理念上改变,比如,宽马路的问题。宽马路涉及路幅宽,带来的是路网间距大,这是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要反复思考的问题。现在交通效率低,很大一方面是道路路幅宽、路网密度低造成的,还有建设封闭性小区造成的。另外,盲目修立交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成系统的立交桥使交通更加拥堵。因此,解决交通环境问题,必须用系统、综合的概念研究城市交通规划。

        4、结束语

        本文主要浅谈了目前城市的交通现状以及给城市市民带来的种种不便,本着改进现代化城市的心态作了一点微薄的议论,期望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够快速的步入智能化交通规划当中。明间这么流传:要想富快修路这话一点不假,道路是现代社会的血脉,汽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道路基础设施不足或汽车的过度使用,均可能造成现代社会的血脉梗阻,而危及社会的生存;而保守的发展政策一旦造成道路建设滞后,又将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制约。道路交通需要一个合理的发展程度,这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受制于资金、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于道路交通来说,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制定是一个协调各方面利益和目标的过程,需要采用现代大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处理。

参考文献

【1】《成功班主任全书》,孙绵涛,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

【2】王一冠 国内外清洁汽车燃料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公司炼化部 2005 24(3)

【3】管满泉 从道路因素分析交通拥挤的成因和对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1(4)

【4】袁建光 金正彪 城市公共交通技术科学年度发展概况,智能交通技术和渌色燃料发动机的开发应用 土木工程学报 2005 38(8)

【5 】全永 北京城市交通综合体系发展战略及对策·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93-195

【6】黄成 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对能源与环境的影响 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公路交通科技 2005 22(11)

【7】庄焰 城市道路交通流三参数关系研究 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5 22(4))

【8】公安部.建设部 关于实施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的意见·交通管理研究·2000(1)

【9】孟刚 轮胎滚动阻力与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关系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高师学报 2005 10(5)

第10篇

1G:开创“移动电话”

1G,第一代移动通讯技术,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蜂窝无线电话系统,如现在已经淘汰的模拟移动网。1G无线系统在设计上只能传输语音流量,并受到网络容量的限制。AMPS(高级移动电话系统,由美国开发的最早的蜂窝电话系统标准)为1G网络的典型代表。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使用了多重蜂窝基站,允许用户在通话期间自由移动并在相邻基站之间无缝传输通话。因此叫“移动电话”。“大哥大”便是代表产品。

2G:短信的到来

2G,是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的简称,一般定义为无法直接传送如电子邮件、软件等信息;只具有通话和一些如时间日期等短信传送的手机通信技术规格。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区别于前代,使用了数字传输取代模拟,并提高了电话寻找网络的效率。这一时期手机用户数量急速增长,预付费电话流行。

基站的大量设立缩短了基站的间距,并使单个基站需要承担的覆盖面积缩小,有助于提供更高质量的信号覆盖。因此接收机不用像以前那样设计成大功率的,体积小巧的“手机”成为主流。

这一时期短信功能首先在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平台应用,后来扩展到所有手机制式。铃声等付费内容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3G:初尝e生活“蜜果”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即:手机可以上网了。仅凭一个小小的掌中手机,便可以享受与国际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相关的e生活,可谓“一手掌乾坤”。

3G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用3G手机上网,可以随时随地传输一些数据,与电脑上网的效果无异,甚至能实现电影和电视剧的无间断观看;等人、坐车时,我们可以掏出手机联上3G网络,看时事新闻、关注身边大小事,也可以看部电影、看几集电视剧,以前感觉漫长难熬的时间顿时变得轻松好过;它也可以实现视频直播,碰上想看的电视节目又有事在外来不及回家,用手机直接连上3G网络,就可以收看正在播放的节目。

3G还具备导航定位的功能,出去玩的时候难免迷路,如果没有向导、没有可以问路的人,通过3G网络连接GPS,它可以帮我们找到要走的路;在探险和游玩的过程中,它又是一部高清数码相机,能把见到的所有精彩画面记录下来,也能在网上自由传输,或用微信、微博同朋友们实时交流互动。

以前下馆子请客想找个靠谱、好吃的地方,只能听朋友推荐或者打114咨询,现在依托智能手机和3G网络,使用大众点评、老虎宝典等软件,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想要的资讯,其他诸如手机银行、手机淘宝、天气查询、手机缴费、火车票预订等功能更是数不胜数。

4G来了!

1G主要提供语音服务,典型业务就是语音通话;2G主要提供语言(语言通话和文字短信)和低速率的数据服务,典型业务是语言、短信、彩信等;3G可提供语言和相对快速的数据服务,典型业务是语言、短信和上网数据流量。如今,号称光速的4G来了。可是我们天天在叫4G,4G到底是什么呢?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无线局域网)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以前的通信技术,而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4G通信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数据通信速度的高速化的确是一个很大优点。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4G技术可以允许用户在静止或步行状态下的传输速率达到每秒1000Mbit(兆比特),在乘坐汽车或火车等高速移动状态下可以达到每秒100Mbit。而现在3G技术的速率通常只有每秒几Mbit。2G时代GSM的上网速率只有9.6kbps的访问速度,改良后的GPRS(2.5G)拥有171.2kbps的访问速度,只能实现浏览网页,读书等低流量应用。而1G时代则只能满足通话的需求。

4G手机数据流通高速化到底有多快?下载一部3GB的《百科全书》只需不到10分钟,下载一部2G左右的高清电影只需8分钟,下载一首7M的高品质歌曲不到1秒钟。而用3G手机下载一部2G左右的高清电影却需要80分钟!相当于4G手机下载耗时的10倍。

据网易报道,4G有两个制式:FDD-LTE和TD-LTE。二者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多差别,FDD-LTE更适合广度覆盖,TD-LTE更适合室内覆盖、室外扩容。

TD-LTE是时分多址的LTE(长期演进),FDD-LTE是频分多址的LTE。简单的说,时分就是不同的用户占用不同的时间,而频分是不同的用户占用不同的频率。目前全球来看,绝大部分国家的运营商都采用FDD-LTE的模式。只有中国的中国移动(CMCC)和日本软银移动(SoftBank Mobile)宣布采用TD-LTE。

4G: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如果说2G到3G是“手机不上网”到“可以随时上网”的质变,3G到4G就是从慢到快,从差到好的量变。“根本业务和3G没有太大差别,很多事情在3G时代也可以做,但可能价格贵、体验不好,导致只有极少人使用的业务,在4G时代会成为大众业务。”电信专家项立刚解释说,比如手机视频,3G时代在微博里看到个视频,大多数人不敢点开看,流量贵,而且播放起来很卡频,但在4G时代,大多数人就会点开看;再比如视频通话,3G时代已经可以实现,可是没有几个人会用,因为卡频和资费贵,4G视频通话会和现在语音通话一样随意。

中国移动推出的4G上网流量套餐:40元400M、50元600M、70元1G一直到280元10G,一共七档套餐。如果不够用,可以叠加,而且,超出套餐外的标准资费从1元/M下调为0.29元/M,相对于3G资费便宜了70%。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行业发展研究领域主席鲁春丛在ICT深度观察大型报告会中表示:我国的4G资费中等偏低,可以起到普惠民生、激发消费的作用。在资费上,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比较了移动3G、4G的资费,从全球来看,相比较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美国而言,国内4G资费基本上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目前3G资费也属于中等偏下。鲁春丛预见,4G移动宽带资费的比重将会基本上维持在2.2%左右。

换言之,现在用户喜欢在电脑上干的事情,在4G时代,用户会慢慢习惯在手机上完成,比如下载音乐、玩游戏、发邮件、上微博、银行转账、购物等。伴随着技术的演进,网速得到大幅度提升,各种新应用、新服务随之而来。进入4G时代之后,移动互联网产业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在突破了“网速”这个瓶颈之后,新型应用的爆发将指日可待。

4G业务商用:

4G商用后,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将加快,通信设备厂商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带动终端设备的采购、销售,也将有利于国内终端厂商开拓全球4G市场。4G业务开展后,电信运营商业绩表现将得到提振,有助于运营商转型创新。4G网络的建设以及4G业务的开展,还将直接促进手机用户对流量和数字内容的消费。

据凤凰网2013年12月20日报道,IDC中国电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沈建勇说:“随着4G牌照的发放,中国已经正式进入4G业务商用的元年,这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三大运营商都获得TD-LTE牌照,TD-LTE阵营的实力将得到极大的增强,产业将进一步成熟。据IDC预测,2013-2017年全球TD-LTE手机出货量的增长率将达到103%,到2017年,TD-TLE手机出货量在整体4G手机出货量中的占比将接近1/4。而中国TD-LTE终端市场发展更加迅速。IDC预计2017年中国TD-LTE手机的出货量将超过1.8亿部,在整体4G手机出货量中的占比也将达到46.6%。各大运营商纷纷将4G业务作为下一步投资和发展的重点,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宽带市场的发展。”

IDC认为中国4G业务正式商用对通信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影响一:TD-LTE产业将加速成熟

截至2013年10月17日,全球已经商用的LTE网络数量为222个,而其中TD-LTE的数量仅为23个,占比仅为10%。而且,其中11张网络采用的是融合组网的形式。可以说,从全球来看,TD-LTE产业的发展进程是远远落后于FDD-LTE的。随着中国4G牌照的正式发放,中国三大运营商正式加入到TD-LTE阵营,将给产业带来极大的信心,从而推动中国乃至全球TD-LTE产业的加速向前发展。IDC认为,2014年无论是网络覆盖范围还是用户数,TD-LTE产业都将迎来快速发展,同时迅速缩小与LTE-FDD的差距。

影响二:TD-LTE终端将由小众市场

成长为大众市场

受制于网络覆盖范围小、业务运营商少、终端价格高等原因,这几年TD-LTE终端市场尤其是TD-LTE手机市场发展缓慢。ID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全球TD-LTE手机的出货量仅占整体4G手机出货量的1%。随着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国正式推出TD-LTE业务,全球TD-LTE终端市场的发展进程也将加速。据IDC预测,2017年全球TD-LTE手机的出货量将超过2.2亿部,2013-201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3%。届时,TD-LTE在整体4G手机中的出货量占比也将大幅度提升,将达23%。随着出货量的大幅度提升,TD-LTE手机的价格也将出现明显的下降。IDC预计2017年全球TD-LTE手机的平均价格仅为2013年的37.2%。作为全球最重要的TD-LTE市场之一,受益于牌照的正式发放,中国TD-LTE终端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据IDC预测,2017年中国TD-LTE手机的出货量将超过1.8亿部,2013-201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30%。届时,TD-LTE手机将成为中国手机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IDC预计,到2015年,中国TD-LTE手机的平均售价将低于1500元。

然而,对于中国市场来说,4G尚是一个新生事物。4G网络商用初期,支持TD-LTE制式智能终端的缺乏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4G发展的瓶颈。此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4G网络需要与2G、3G网络共存,芯片要支持不同模式和频段,使得终端设计面临很大的挑战,对生产厂商也提出了比以往2G、3G终端更高的要求。

影响三:3G时代的均衡态势将被重新打破

受制于技术原因,中国移动的3G业务发展速度明显不如2G时代,从而给其他两家运营商提供了追赶的机会。从三家运营商最新公布的3G用户数来看,差距已经明显缩小,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均势。然而,随着4G正式商用,这种态势将被重新打破。从三家运营商最新4G业务发展规划来看,中国移动是最为积极的。早在2013年6月,中国移动就启动了规模超过200亿元的首期4G主设备规模招标。到2013年11月,中国移动已经在全国超过100个城市规模建设TD-LTE试验网,年底前4G基站部署将超过20万个。同时,其TD-LTE终端的采购力度也是最大的,根据其规划2014年TD-LTE终端出货将达到5000万部,其中TD-LTE手机为4000万部。

影响四:有效拉动高带宽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

移动网络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对整个市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到移动带宽的限制,中国高带宽移动应用市场发展缓慢。随着4G业务正式商用,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达100Mbps的下载速率,可以有效突破带宽的限制,从而为中国高带宽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奠定基础。IDC非常看好移动视频、移 动音乐、移动在线游戏等高带宽移动应用的发展前景。

影响五:对“宽带中国”的发展进程

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根据工信部的规划,“宽带中国”的执行主体是三家运营商,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承担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任务。随着4G正式商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纷纷调整了业务重点,将4G业务作为新的投资和发展重点,这将影响到其对宽带业务的投资和运营,从某种程度上对整体“宽带中国”的发展进程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4G应用大猜想:

智能化普惠e生活

据新华网12月20日报道,据市场预测,预计到2019年底,中国将以超过7亿的4G用户数成为全球最大的4G市场,而在全球,视频流量在移动数据总流量中的占比也将从2013年的35%左右上升到50%以上。

然而,在很多“不明觉厉”的人看来,4G对人们而言仅仅是换个手机卡和流量套餐,就能看到更高清更流畅的在线视频。实际上,4G的到来,会催生新产品、新应用的爆发,更多的行业将被带入智能时代,在新领域里圈地掘金。

猜想一:新闻回传

对于国内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尤其是电视台的记者们来说,4G高速网络将成为他们的得力助手。

在未来的电视现场直播过程中,记者无需再使用体型庞大的电视转播车,只要在肩扛摄像机的传输模块上插入4G上网卡,并连接到当地运营商的4G网络上,就可以在拍摄画面的同时,把高清影像传回到后方。而在以往,电视直播活动都需要在现场搭建一个新闻直播间,或者是把卫星转播车开到现场。

可以预见的是,在4G高速网络商用普及之后,这项技术将会更频繁地应用于体育赛事、重大活动的电视直播中。电视台和互联网视频类节目,都将逐步进入无线高清直播时代。

猜想二:智能交通

在4G高速网络环境下,实时拍摄、即时传送的道路监控画面,将帮助交警更及时、更便捷地管理城市交通。比如,部署在交通枢纽、主要路段、高速公路的移动摄像头,可以通过4G网络,把拍摄的路况视频实时回传到交通指挥中心,后方就可以及时作出道路交通状况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同时,智能交通的另一重要角色汽车,也将因为4G网络的普及而更加智能化。简单来说,让汽车连接网络,就是要实现对汽车动态信息的实时提取,并根据车主的需要,对车辆进行监控或提供服务。当年,中国移动联合上海贝尔推出了全球第一款TD-LTE概念车,而这个概念车就是车联网概念的一个实体应用,它可解决“智能交通”、“安全救助”等一系列问题。

猜想三:智能安防

利用4G网络的高速度、低时延等特性,未来的安全防护工作也可以变得更加智能。比如,在居民小区里、大型展会或体育赛事现场,安防人员以往使用的各种定点监控设备,可以变成可移动的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在需要监控的区域,安防人员可以通过车载高清摄像头,利用4G网络,实时回传现场拍摄的高清视频。

按照不同场合的实际需求,还可以在安防人员的工作服上配备一套小型摄像机、便携式的视频编码器。通过这样一套简易的装备,每个安防人员都可变成一个流动监控头,并通过4G高速网络,把监控拍摄的画面实时回传到后方。

猜想四:智能家居

使用移动高速网络的“智能家居”也是在近几年被提出来的概念,国内运营商也曾在部分省市推出了类似的应用,但这一市场并没有被真正打开。

据了解,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在2010年曾推出了一款名为“宜居通”产品,通过安装在家中的传感器,实时采集被监控物件的状态,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送到用户的手机上。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向家中的传感器发出指令,调节家里各种物件的状态。

运营商的设想是:第一步实现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家庭的安全状况;第二步实现手机对家用电器的远程操控,比如,用户可以在回家之前打开空调、热水器;第三步,实现手机对家庭的全掌控。

不过,实现智能家居是一个庞杂的过程,不仅需要高速的移动网络,还需要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改造。在4G商用普及、高速网络问题被解决了之后,智能家居离我们还会远吗?

猜想五:智能食品

4G将使物联网从商家领域拓展、普及到大众消费者。尤其事关食品安全的食品物联网,将把食品从种养、加工、运输、销售直到餐桌的所有信息,都通过二维码和4G手机快速、及时展示给终端消费者,使食品安全得到智能保障。

猜想六:智能医疗

智能医疗是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与优化配置,达到医疗保健信息化、智能化。

手机网上预约挂号、药品价格、药品是否还有库存等都能通过4G网络快速确认。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还可以向医务人员视频告知事并显现发现场情况,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的同时,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救援工作。

猜想七:移动O2O

商店采购货物时即可通过4G手机把货物图像和信息发到自家商店网络平台招徕客户,不需要等到货物送达本店再上传网络平台。

消费者找酒店、找餐厅、买衣服、买菜、买水果都可以即时在4G手机上快速完成。去酒店避免了没空房的尴尬,去餐厅避免了排队的等候。

试想一下,生鲜水果在摘下之后直接通过手机拍照发到网上,并标注送达所需要的时间,这样我们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便可以挑选晚饭所需的食材,不用赶着去超市、菜市场。既能节约时间,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4G商用给通信行业以及周边产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尤其是给移动互联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需要强调的是,4G商用只是为各类新应用、新产品的爆发铺平了一条超级高速公路,未来在这条超级高速公路上,跑什么样的车,怎么跑,还需要业界的进一步探讨和尝试。

影响4G普及的

四大难题

据21CN科技网报道,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三年内三大运营商在4G建设和运营等方面的累计投资额将有望突破3000亿元。然而,目前国内4G刚刚从概念走向现实,产业链发展成熟度也不高。

难点一:技术不成熟

我国4G网络技术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由于网络覆盖不完整,手机经常处于3G与4G LTE之间的切换,也就成了手机耗电的最大元凶。

难点二:终端数量不足种类不齐

尤其是中国自主研发的TD-LTE网络制式在国际上无先例,4G终端的普及更是一大难题。工信部部长苗圩曾明确表示,要进一步动员手机厂商、软件厂商、芯片厂商积极参与到产业链中。目前中移动大规模的终端招标活动也是旨在解决这一难题。

难点三:基站建设面临诸多现实难题

基站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网络的质量和稳定性。首先数量上有比以往基站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不少民众认为基站辐射会影响健康,对基站建设持抵触态度。

此外,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各大运营商之间以及运营商内部各部门之间难免产生利益纠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4G的发展进程。

难点四:资费是否真的便宜

4G牌照发放后,中国移动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陆续推出4G流量套餐。在上海,“流量套餐分5档,分别为600M到5G不等,对应的资费从50元/月至最高180元/月”的消息一公布,便有细心的网友算起账来:“按照中国移动公布的极限速度1秒下载100M,套餐中最低的600M档6秒钟就能用完。即使是5G套餐,最多就撑个1分钟不到。万一失手,6秒600M流量50元钱便瞬间蒸发。4G真的‘用不起’。”

不久前,国内社交平台中开始流传这样一个关于4G资费的段子,即:“如果晚上忘记关掉移动4G上网,第二天早上起来房子就要交给移动了”。该段子通过国内微博多个知名账号作为笑话进行扩散传播。

网友不约而同地担心套餐不够用直接导致流量费攀升,4G手机买得起用不起。“这就好比把一辆劳斯莱斯轿车送给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但人家依然消费不起!”还有网友认为,要是用4G看视频和看电影,一般人是玩不起的,流量应该有个封顶,消费到一定数额之后就不应该收费。

对4G资费,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不久前的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正在考虑推进全国统一资费,在正式4G套餐推出之前,制定更符合广大消费群体的包月套餐。工信部部长苗圩也在12月24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上表示,目前4G价格确实比较高,但未来将进一步鼓励企业竞争,通过竞争促进4G价格不断下降,改进用户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其实,上述影响4G普及的四大难点中,前三个只是技术性难点,可以通过研发和引进等予以解决。而后一个难点看起来是价格性问题,其背后实质是制度性问题。即价格定位畸高的背后,是垄断体制的幽灵作怪。如果能实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打破垄断的方策,引进民营资本改造国有独资的三大电信巨头为混合所有制,甚或直接放开民资和引进外资另外开办拥有4G牌照的电信企业,开展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4G资费自然降至合理,这个最大难题自然化解!

4G在中国:

掀起新掘金浪潮

4G加大手游“钱景”

据《新京报》报道,在4G牌照发放后的几个交易日里,8只手游概念股实现资金净流入,合计净流入资金达3.46亿元。

国内互联网资源分享网站VeryCD创始人黄一孟这次能挖到金矿,是因为他摸准行业的命脉,刚好踩在爆发点上。从2G到3G,新增的大量智能手机用户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4G牌照的发放,使得这个行业的前景更加光明。3G时代下一些糟糕的用户体验,也将在4G时代得到改善。

据中国手游(CMGE)副总裁谢仁新介绍,最近两年大量资本和创业团队涌入市场,催生手游市场快速繁荣。2012年中国手游市场规模只有12亿元,2013年基本能达到100亿元,预计2014年手游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到2015年,这个市场将膨胀到400亿元。

手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据杭州当地媒体报道,现在仅杭州的手游团队已经超过100个。

手游公司“首游互动”运营总监朱亮表示,3G时代因为带宽不够,流量资费较贵,所以手游还是有瓶颈,4G刚好能让手游越过这两个短板。2012年国内有100多款手游,2013年大概有1000多款,随着4G网络的成熟,今年手游市场会继续爆发。

搜狐畅游移动运营事业部总经理陈国军认为,2014年将会是中国手游发展最迅速的一年,国内手游市场规模将与“端游”(传统的下载客户端在电脑上运行的网游)持平。

视频、地图被看好

4G的到来,不仅让手游业的前景更加光明,随着4G时代网速提速和资费下降,视频、游戏和实景地图、云存储等比较耗费流量的需求将得到充分释放。

腾讯公司董事长兼CEO马化腾认为:在4G时代,包括街景地图和视频在内产品将会变得非常好用。

在上个月的2013年央视财经论坛上马化腾表示:4G到来对所有互联网公司,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会是非常好的促进。“我已经用了4G,因为我有香港手机,在香港提前使用4G网络,效果非常明显。比如说很多的视频应用,3G网络承受不住,必须降级选择视频流,4G不用选择,最高档都是非常流畅。”

根据媒体现场体验,手机版SOSO街景地图所提供的街景画面均为高清画质,使用时有如身临其境。

艾瑞咨询集团研究院院长曹军波认为:在4G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市场将释放出以前想象不到的潜力。“比如:视频会受益,电商会受益,网络教育和医疗、零售、车联网等都会受益。一些教育手机软件的普及,会让以后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传感设备在手机上的应用,会让云医疗大众化。在这种情况下,网民身体的数据可以被互联分析使用。英特尔的芯片实验室已经推出类似的设备,只要两三分钟,就可以测验用户的血常规、唾液等数据,并将数据在云端匹配,获得诊断结果。未来这会成为手机应用。”曹军波说,这些仅仅是三五年内可以被想象到的,4G给人们移动生活带来的改变,并不是现在能完全预料的。

“4G时代移动互联网会进一步发展,线上线下的交叉会更多,但有一些资源纯粹的互联网资源很难整合,因此传统行业也有机会,尤其是在O2O领域。”曹军波说。

网商三巨头布局4G

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带来变革,唯有未雨绸缪,才能免遭翻船之忧。在4G牌照发放前后,互联网巨头的移动互联网布局已初步完成。

4G的金矿在哪里?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大网商巨头去年争相上演并购大戏,争抢移动互联网“船票”的布局里,能看到一些端倪。

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11月,互联网行业共发生并购47起,涉及并购金额达46亿美元,已超过历史水平。而这部大戏的主角是被俗称为“BAT”的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战场是移动互联网。

其中,百度斥巨资并购的重点是视频、移动端平台、生活服务。包括去年7月16日,百度19亿美元收购网龙旗下的91无线,完成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还包括3.7亿元收下PPS,向人人公司旗下的糯米网战略投资1.6亿美元从而完成对糯米的控股59%。

阿里巴巴2013年并购项目的重点在于社交、地图、移动工具、垂直应用。2013年5月,在马云卸任CEO前的最后时刻,阿里以2.94亿美元购买高德软件公司28%股份。加之此前购入新浪微博股份,阿里完成了两笔具有战略意义的收购。

除上述投资以外,阿里2013年的投资项目还包括陌陌,对UC浏览器的增持,以及旅游社区穷游网、音乐社区虾米网、旅游移动APP在路上、移动应用服务平台友盟等。同时,阿里还上线了手游平台,其视频产品也即将上线。梳理来看,阿里的投资动作主要围绕产业链纵轴来展开。在地图、开发者数据、平台入口、移动社交和O2O领域均有涉及。

腾讯则手握微信和手机QQ两大移动互联网超级入口,其并购布局更加从容。此前,腾讯已经入股艺龙、好乐买、热酷、嘀嘀打车等公司,通过创新服务应用力图打造基于开放平台的商业模式。2013年,腾讯最吸引眼球的并购则是4.48亿美元战略入股搜狗。

黄一孟说:现在竞争太激烈,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得跟紧时代。

第11篇

内容摘要:物联网即传感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目前该产业还处于简单应用阶段,对于该产业的具体规划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都未明晰,本文在对物联网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和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及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物联网 现状 对策 路径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与互联网相对,但不同于互联网,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用于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首先,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次,物联网的用户端基于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李一等,2010)。

2009年8月,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物联网即传感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自2008年初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下滑,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均出现了负增长,而物联网被看作是重振经济增长的利器。在这样的背景下,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对于我国扭转长期锁定在产业链低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发展新兴产业,走产业高端化道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物联网发展概述

1995年,比尔•盖茨就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了物联网的概念。此后在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4年,物联网因其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即时交流.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热门技术。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也拉开了物联网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序幕(侯赞慧等,2010)。

清华大学教授李星表示:现在的互联网是人和人之间的通讯,物联网包括人和机器的通讯,机器和机器的通讯,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等。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解释说:“物联网时代的冰箱、彩电等家电产品,都可以用手机控制。例如在家电上安装传感器。就可以用手机通过网络进行操控”。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表示,3G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尤其是物联网时代,3G将促进物联网有效发挥无缝通信的巨大威力。相辅相成的是,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传输。这也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巨大蓝海。

物联网是未来4G业务可选择的商业模式。物联网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应用,因为物联网突出表现为每一个物体都可通信、可寻址、可控制,并且未来任何物体都可实现上网,移动互联网将随处可见。与此同时,物物通信还会包涵大量数据业务,而未来4G的高带宽正好有了“用武之地”。也就是说,物联网会对数据业务有较大需求,也许会成为未来4G业务可选择的商业模式。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寄希望于物联网是金融危机的解决之道,刺激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一)美国“智慧的地球”

2008年年底,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建议将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各种物体中,并且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使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

(二)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了“物联网行动计划”,实现将各种物品如书籍、汽车等连接到网络中,确保欧洲在构建新型的互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欧盟认为,此项行动计划将会帮助欧洲在互联网的变革中获益,同时也提出了未来会面临的问题,如隐私问题、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的数据保护问题。

(三)日本“i-Japan计划”

2009年8月日本继“e-Japan”、“u-Japan”之后提出了更新版本的国家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2015”,其要点是大力发展电子政府和电子地方自治体,推动医疗、健康和教育的电子化。政府希望通过执行“i-Japan”战略,开拓支持日本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大力发展以绿色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环境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等重大项目。

(四)中国“感知中国”

2009年8月7日,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早在1999年,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分别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目前处于世界前列,并拥有多项专利。据工信部透露,到目前为止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在这个全新产业未来发展中,我国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在传感领域目前走在世界前列,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尽管如此,今后仍需加大对物联网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要极力避免当初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不得不付出的巨大代价。

2009年10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上海已经制定了国内第一个物联网应用地方标准,即首个轨道交通防恐系统。在轨道交通里,警察牵条警犬来闻嗅,这是一种有形的防范;但如果通过无所不在的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危化品等险情并迅速做出反应,将大大提高轨道交通安全防范水平。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及路径分析

(一)完善政府政策导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本文认为应该由政府的相关部门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协同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组织专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搭建各类物联网企业技术中心、相关研究机构和一些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创新、共享和交流平台,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优化创新资源;积极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的以物联网产业化应用培育和推广为主要职能的服务机构,推进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

(二)注重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加大专项投入,积极推进物联网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抓紧编制物联网创新产业园发展规划,推动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出台各种物联网专项优惠政策措施,以吸引国内外物联网核心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以产业战略联盟为载体,通过市场化的合作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开展协作分工,形成产业链协作体系,进一步推动科技孵化器建设。

(三)加大产业联盟力度,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当今世界,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服务,三流企业卖产品。谁掌握产业标准,就可能掌握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动权;要紧紧抓住标准的制定和采用的契机,尽快建立以现有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政府的统筹协调为依托,联合运营商、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基于共同标准和制度的产业共同体,推进产业技术联盟、产业化联盟等联盟建设,实现从企业内部创新走向外部联合创新。

(四)搭建推广平台,推动技术应用和市场化发展

通过承办高级别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博览会,打造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展示窗口和交易平台;搭建相关技术和产品供需交流机制,增进政府各部门与相关物联网企业的信息对接,引导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推进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

(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

国内物联网发展面临三大瓶颈:一是国内RFID产业仍然以低频为主,在RFID高端芯片等核心领域产业化难题尚待破解;二是国内传感器产业化水平较低,高端产品被国外厂商垄断;三是实现物物互联数据计算量庞大,需要算法革命来支撑。要想在抢占技术制高点,就必需要统筹组织科研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集中优势力量,安排专项经费,大力开展重点课题攻关,在掌控物联网核心技术获取先发优势上下功夫。

(六)培养和引进核心人才,强化智力支撑

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再培训,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政策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与国外物联网领域知名院校和研究人员联合攻关,提升整合全球技术创新资源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物联网产业前景诱人,但是相关核心技术还有待攻关,大量应用还需时日,目前不能操之过急。物联网的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需要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配套扶持措施,以引导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进行相关核心技术攻关和促进物联网产业的技术推广和市场化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一,陈火峰.关于物联网的研究思考.价值工程,2010(8)

2.邵威,李莉.感知中国―我国物联网发展路径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9(24)

3.侯赞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现代管理科学,2010(2)

4.张云霞.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电信科学,2010(4)

5.甘志祥.物联网发展中问题的初析.中国科技信息,2010(5)

6.杨大春.无锡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竞争优势及战略选择.江南论坛,2009(11)

7.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

8.兰建平.关于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杭州科技,2010(1)

9.王卫宏.物联网的发展与相关产业价值链.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

10.汤一平,陈宗年.如何形成物联网产业链的思考.杭州科技,2010(1)

11.吴承治.物联网―打造未来经济的引擎.现代传输,2009(6)

12.姚万华.关于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中国信息界,2010(5)

13.张云勇,房秉毅,陈清金.运营商物联网发展建议.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

14.张明杰,韩建亭,胡冰松,刘文超.用家庭网关打造物联网家庭应用系统,电信科学,2010(4)

第12篇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方向,制约因素,组合效率,整体优势

〔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3)03-0091-05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既是学术研究也是政策规划问题。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入“综合运输”概念开始,到2007年出台第一部专门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关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2012年7月,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明确提出了“安全质量、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适度超前、讲求效益、绿色发展、多元投入、改革创新”等八项原则,确定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进一步深化大部制改革,将原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由交通运输部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不同运输方式进行统一的政府监管和行业管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在政府管理和体制机制层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学规划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把握其发展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般是指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发挥各自技术经济特点,形成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联结贯通、竞争合作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从世界交通运输业发展和我国建设历程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符合世界各国交通运输发展趋势。世界各国交通运输业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各种运输方式各自独立发展时期。从人类农业社会一直到19世纪20年代左右是以人力和自然力为主要动力的水路运输时期。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1825年第一条铁路正式通车,铁路开始突破水路自然限制,实现高速度、大规模输送旅客货物并很快垄断了陆路运输。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末为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迅速发展时期。伴随汽车工业发展,公路运输以其机动灵活、方便快捷等特点占据了中短途运输优势,民用航空由于速度优势得到迅猛发展并在长距离客货运输方面得天独厚,管道运输则适应了石油工业发展的运输需求。在这个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大市场延伸到各个角落,运输产品连续性和整体性要求决定了不同运输方式开始以节点设施连接和多式联运为特点的初步配合协调。第二个时期是综合运输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制订综合运输规划,把各种运输方式纳入相互融合的一体化发展阶段,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逐步构建成海陆空立体综合运输体系。第三个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是以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为目标的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阶段。出于对环境、能源、安全等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铁路运输具有的低碳环保等优势,特别是高速客运专线及货运重载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铁路运输在一度衰落之后出现复兴趋势,并与公路、航空、水运等协调发展,形成网络化、信息化综合配套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体系。

(二)我国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行和必然。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同时面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历史任务,加之不同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呈现差别性特点,因此,不同运输方式都有其存在并大力发展的理由和价值。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前提。

经过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无论在建设规模还是在一些具体技术指标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交通运输总量、全国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位居世界第二,成为交通运输产业大国。截至2012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到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铁路客货运量、换算周转量和运输密度均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我国公路3.5万公里的国道主干线全线贯通,西部省际公路通道总里程达到1.75万公里。2011年底,我国高速公路达到6.4万公里,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二位。2011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当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位的港口中我国占据6个,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民航旅客周转量位居世界第二,2012年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二。

我国铁路、公路、民航、水运近年来虽然有了快速发展,为13亿人口的交通出行及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服务支撑,但这并不等于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营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已达到理想状态。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未来发展,还要着力在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是提高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发展低碳绿色交通,建立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据测算,我国交通运输业完成单位换算周转量的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民航、公路、水运和铁路 〔1 〕。2011年2月交通运输部《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提出不断提高运输系统效率、加快替代能源推广应用、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促进社会低碳交通选择、逐步提高运输装备燃料效率、加强交通运输碳排放管理等重点任务。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具有独特优势,应置于交通运输战略的首要位置。同时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要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清洁能源开发工作,不断提升智能交通水平。

二、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实质是解决各种运输方式自身和相互之间的资源配置问题。从宏观上讲有以下三个基本要求,一是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得以有效发挥,二是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三是能适应绿色交通、智能交通、物联网等交通运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按此要求和标准衡量,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存在许多制约性因素。

(一)调控不充分,突出表现在政府管理职能和机制不健全。一是长期缺乏统一的政府管理机构,难以从总体上统一规划交通运输网络,严重制约交通运输业综合发展。大部制改革前,交通部负责公路、水运和港口,民航总局负责民航业,铁道部负责铁路发展,不同政府部门只对自己管理的行业系统负责。通过2008年、2013年的大部制改革,民航总局及铁道部的行业监管职能和机构先后并入交通运输部,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奠定了管理基础和体制保证。但改革毕竟刚刚起步,如何形成一个系统完整、有机协调、运行有效、管理科学的行政机制还有待探索和磨合。二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缺乏行之有效的落实标准和实施手段。政府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设计,同时还应提供明确具体、便于落实的政策手段。在这方面德国为我们提供了案例。为了克服交通堵塞、污染、噪声及能源过度消耗等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德国制订了明确具体的政策措施,以有效引导公路运输向铁路、水运转移,如加大铁路、水运投入;限制载货汽车载重量;远距离货物强制交由铁路和水运承担等。德国《公路交通条例》规定,周日和节日的0点~22点之间,总载重量7.5t以上的货车禁止运输,但公铁联运中距火车货运站200km以内的公路运输可以例外;2005年1月1日起对12t以上重型货车征收高速公路通行费;对和其他运输方式(铁路、内河运输、航运等)联运的重载货车的载重量可以达到44t,而单一运输方式的重载汽车装载量限重为40t 〔2 〕。为实现公平公正市场竞争以及提高综合运输方式效率,我国政府部门应把提供基本标准、统一规制和健康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等作为自身必须履行的管理责任和行政职能。三是中央政府调控管理政策与地方政府利益诉求之间发生矛盾时,行业发展政策和目标的权威性经常受到干扰和挑战。

(二)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交通运输能力和现代化总体水平不高。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总体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铁路看,按人口计算的铁路通车里程密度(公里/万人),美国8.4,欧盟4.9,印度0.7,日本1.9,英国2.9,世界平均1.9,中国为0.8;按国土面积测算的铁路通车里程密度(米/平方公里),英国70.8,日本62.4,欧盟60.2,美国24.3,印度21.3,世界平均7.5,中国10.2,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高速公路看,按人口测算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密度(公里/万人),美国3.3,加拿大5.5,德国1.3,法国1.7,日本0.5,英国0.8,我国0.6;按国土面积测算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密度(米/平方公里),德国30.8,英国18.8,法国18.1,日本15.9,美国9.6,我国7.0。从机场建设看,按国土面积测算的机场密度(个/万平方公里),美国6.0,巴西1.1,印度0.7,巴基斯坦0.4,我国为0.15。我国港口130多个,泊位l400多个,但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仅500余个,其中10万吨级以上泊位不足20个。以上情况表明,我国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泊位、民航机场等主要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与平均密度不仅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我国交通运输无论在科技创新研发、高端装备制造还是在运输组织、安全管理和信息化服务等方面都还有相当差距。

(三)分工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资源配置方式未能体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并形成优势互补。就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而言,公路以其便捷灵活、机动适应性强和可门到门服务等优势适用于中短距离运输,但大宗和长距离货物成本较高,且易污染环境和发生安全事故。航空速度优势突出,但机舱容积小和载重量有局限,燃料消耗大和造价高。水运在运输条件良好的航道有较强通过能力,适用于重物和大批量运输,而且其平均运距长,国际货运大部分通过海运完成,其缺点是速度慢,在途货物多,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港口设施建设、搬运装卸费用偏高,运输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与以上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优点是运行速度快、运距长、运量大和基本不受天气影响,运输成本和能耗较低,在中长距离运输中,铁路比公路运输占据更大优势。但是近几年铁路客货运输分担率一直下降,原因之一是铁路货运基本以大宗货物运输为主,由于体制机制因素,始终在运量急剧增加、附加值高的集装箱、快件运输中难以取得较高市场份额,造成铁路货运总体分担率下降。原因之二是公路承担了相当一部分本该由铁路和水运承运的运输产品。如公路货运周转量在2007年~2008年间从11.20%奇迹般猛增到29.80%,增加了18.6%(见表1)。而适宜长距离运输的铁路、水运同期却分别下降了0.7%和18.8%。这一方面是公路货运平均运距增长的结果。公路货运平均运距2007年~2008年间从69公里飙升到171公里,上升了2.5倍。另一方面是2008年与2007年相比,高附加值的快递运输产品出现成倍增幅,而这一市场份额主要由高速公路承担了。这种交通运输方式发展不均衡问题,主要源于铁路和水运发展严重滞后。结构性失衡现象使得原本适宜铁路、水运承担的货物长途运输不得不转向公路运输。

(四)协调能力差,突出表现在不同运输方式枢纽衔接不畅。综合交通运输是由各种运输方式、各条运输线路、各个运输环节构成的统一系统,综合运输枢纽是实现客流“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的关键。长期以来,尽管不同运输方式在其规划建设中会有所考虑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和客货的集疏功能,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制度保障,造成有综合系统功能的运输枢纽建设滞后,难以形成综合运输有机整体,既增加了运输的中转交接费用,而且大量浪费土地、资金和其他资源,不断造成新的交通拥挤困难,并随着运输需求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变得更加突出。全国各大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运输枢纽综合度低的问题,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城市交通之间的联通不同程度存在一定阻碍。

三、提高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既要依赖发展目标和衡量标准的合理确定,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

(一)发挥政府部门的指导管理作用,创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环境。在跨越不同运输方式技术界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需求合理布局,提升交通运输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的过程中,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具有极为重要的政策引导、组织统筹、关系协调和提供公共服务平台等职能。要实现整个交通运输业高效率、高效益和低成本、安全可靠目标,使交通运输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大众出行要求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配套,政府指导管理应突出以下重点:一是按照大部制改革方向统一政府管理职能,着力创优公平公正竞争环境,研究制订统一运输技术、运营标准和监管原则,完善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运输与之间、国际与国内运输之间的利益协调、行业调控和协同发展机制,统筹行业发展政策。二是针对交通运输总体能力不足、发展不平衡和结构不优化的现实,根据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结构优势和绿色发展原则,进一步明确今后不同运输方式能力提升、质量改进及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发展规划,并在政策法规、技术标准、投资分配、人才结构和管理体制上提出明确具体、实施有力的保障性政策措施。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必要、基本的财政和资金保障。目前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面临的压力最大、任务最重。为了确保快速铁路网目标和货运大通道建设的顺利实施,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大对铁路建设投融资的支持力度。如通过建立国家铁路发展基金、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实行分类投资和投资多元化,促进基金与民间资本相融合,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企业及民间资本投资铁路建设等。四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如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供电子商务及服务评估平台,以及建立全国统一的货物识别、跟踪数据库和服务系统,为全程货物跟踪和物流一体化创造条件。

(二)发挥运输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动力机制。不同运输方式的行为主体是运输企业,既包括以特定运输方式为主要服务手段的运输企业,也包括同时运用多种运输方式为服务手段的综合性物流企业。为此,要大力培育综合性运输服务市场主体,鼓励运输企业之间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竞争。交通运输作为网络性基础设施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对降低经济社会的运营成本、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产业空间转移和结构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依托基础设施的物理连接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同时还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确保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实行统一的价格制订标准和价格形成机制,对非市场化业务给予相应的规制约束和利益补贴,使运输企业能够在公平规则、公正监管和公开环境下展开平等竞争。由于交通运输业的“普遍服务”性质,对交通运输各类企业要确定必要的市场准入门槛,制定普遍性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要求,实行全过程的安全质量监管,以确保运输市场的有序发展。

(三)发挥铁路和高速公路的骨干作用,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合理布局。“十二五”交通规划确定了以普通公路为基础,以铁路和国家高速公路为骨干,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架构,这是符合我国国情和体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优势的综合运输发展目标。在运输规划布局上,一是要重视发挥铁路在中长距离货物运输、高速铁路在中长途及城际间客流运输中的骨干作用。既有线的铁路货物运输要向物流化、集装箱化发展,高速铁路也可适当分担部分高附加值快件物品运输任务,并在未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担纲作用。 〔3 〕二是要高度重视高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的协同和相互补充效应,对相关运输业务进行合理规划和统筹调整。与传统公路相比,高速公路速度快,汽车运输时间短,能降低油耗和车损,通行能力显著提高。据测算,高速公路双车道的最大通行能力为每昼夜8000辆车次,若是四车道通行量则上升到每昼夜3万辆车次,是普通公路运输能力的15倍左右 〔4 〕,与铁路、空运有较强竞争力。尤其是在快递物流业发展、大型物流园区不发达的情况下,高速公路具有物流集散能力强、产品通达顺畅优势。随着我国人民生活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在高度重视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低碳排放和相关节能环保技术产品推广运用前提下,高速公路的作用应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发挥运输枢纽的汇集疏散作用,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良性循环。2013年国家发改委《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运输需求为导向,新建与改造相结合,推进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的一体化发展,包括加强以客运为主的枢纽一体化衔接;按照货运“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完善以货运为主的枢纽集疏运功能,降低物流成本。这些原则和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建成包括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在内的共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良性循环,必须强化中心城市综合运输枢纽的集疏运功能。一是提高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集疏能力,并使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形成有机统一体,实现长距离交通与市政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可换乘。二是加强运输枢纽的组织与管理,重视客货集疏与转运、装卸存储、信息沟通和辅助服务等综合功能发挥,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在中转换乘、运输组织等方面的一体化设计,通过优化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布局,实现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化。三是枢纽的建设必须强化相关标准的制定,将土地占用、需要衔接的运输方式的功能、投资与运营机制、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成本分摊机制等纳入标准范畴,提高对运输组织与衔接枢纽发展的引导和约束 〔5 〕。四是对已建成运营、各自相对独立的铁路、公路、机场等运输枢纽,采取必要的调整和补救措施,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衔接,提升综合效应。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技术改造、位置挪移,也可通过地铁、轻轨等方式强化相互之间连接,或者在重新建设和布置新的物流园区时,注意不同运输方式枢纽的综合平衡和统筹利用等。

(五)发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物流集成作用,强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内在经济纽带。运输系统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结构和制度结构之上的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相互作用的关系集” 〔6 〕 ,是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使商品交换能在合适的时间和恰当的空间内最终完成的物质保障和基本载体。在传统运输管理基础上开展多式联运和一体化管理,融进供应链管理、数据交换和电子商务平台技术等新元素,可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决定了物流业的发展水平,而现代物流业发展及其内在要求也能够强化和巩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当前,一是要以发展多式联运为切入点,切实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功能作用,降低交通运输在物流成本中的比重过高问题。物流过程所创造的价值和效益作为GDP的一部分,并不是越高越好。物流在GDP中所占比率越高,说明社会生产体系中流通总成本越高。2011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约18%左右,高于同期美国、欧盟和日本6%~10%的平均水平。造成高物流成本的原因之一是公路在物流运输中所占比例过高。公路运输物流企业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缺乏规模效应,而且受油价上涨、路桥费昂贵等因素影响,其运营成本上涨过快。2010年我国油品价格约占公路运输成本的40%,过路过桥费占到了公路运输成本的20%到30%。我国95%的高速公路和65%的一级公路是收费的,而美国物流费用平均只占货价的10%至20%,最高为32% 〔7 〕。二是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现代物流的发展融合,发展铁水联运、公铁联运、江海直达运输、集装箱联运和甩挂运输、滚装运输、驮背运输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提高多式联运链条效率,使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运输链产生比传统运输方式更高的经济效率和质量效益。

参考文献:

〔1〕解天荣,王 静.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比较研究〔J〕.综合运输,2011(8).

〔2〕王德占,何世伟.基于德国铁路物流经验的借鉴研究〔J〕.物流技术,2007(12).

〔3〕王会宗.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以中国铁路为例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2).

〔4〕黄立岩.浅谈高速公路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重要性〔J〕.经济与法,2012(12).

〔5〕霍 华.综合运输的实现途径问题〔J〕.市场周刊,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