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2 16:05: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班级突发事件的原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突发事件 处理策略
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具体定义,学界没有统一的定义,就作者理解,简单来讲大学生突发事件就是突然发生的各种涉及大学生安全的应急事件,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在涉及人员上讲与大学生有关的事件;(2)在事件的发生时间上具有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的、紧急的等特征;(3)在事件后果上往往具有后果严重或影响重大等特征;(4)在事件的可防性上具有可以预防但是不能完全杜绝的特征。如何预防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对的策略一直是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过程中,辅导员发挥着重要作用,辅导员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先期反应及其采取的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后续应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进而影响事件能否最终圆满解决。本文结合一起成功处置的由恋爱引发的自杀事件来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事件具体经过
由于是所带班级在医院见习,所以作为外派辅导员和学生同住在宿舍。那年冬天中的一个晚上9点多。宿舍长小李和几位男生站在办公室门口,急切的说:“顺子(匿名)可能吃药了,现在叫不醒了!”我立即告诉他:“赶快打120,抬着他往油田路口走”。小李和男生们立即上楼,我迅速拿手机、找钱包和银行卡,跑了上去;一边跑一边打120,告诉他们地点,路线以及我们可能的行进路线,学生的情况等。当我到达学生宿舍的时候,看见学生正在给顺子穿衣服。我立即说:“别穿了,用被子包住,抬下来”。抬着顺子,我顺便查看了他的呼吸、脉搏,发现很平稳。在赶往医院的路上,我又和120联系了一下,告诉了我们走的具体路线,很快在油田路口我们见到了120车,几个学生抬着顺子上了120车,随后我向医生了解一下情况,医生说:生命体征平稳,可能是饿的或者吃了一点安眠药,应该没事,多喝点水,催吐就行了。
在往医院的路上,简单向领导做了汇报,并给班长打了电话,让他做好学生以下稳定工作:第一、告诉学生,在没有弄清情况之前,先不要传播和评论这件事。第二、做好查寝,劝说早点休息。第三、安排2个以上的男生把顺子的衣服送来,并带卫生用品。在洗胃室,顺子像喝醉一样,意识不清,叫几下张开眼,很快又睡着了,我让同学协助他喝水,同时催吐。我去交了费,我找同学问到了顺子女友的电话,得知他晚上8点的时候曾向女友说他吃药了。同时立即和顺子的父母取得了联系,委婉地告诉他们顺子所发生的事情。及时向领导作了汇报,到凌晨1点的时候,顺子基本清醒了,3点就完全醒了。第二天,让该生独立处理了个人感情问题,这个事件后该生学习努力并获得了奖学金,目前该生已顺利毕业并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这件事情就是因分手引起的,他的女朋友是高中同学,上大一的时候,她复读了,第二年她考上了一所位于省城的本科,由于在学历、经历和新的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女友向顺子提出了分手,原本就内向郁郁寡欢的顺子,想不开吃了安定片。
二、应对策略
高校辅导员在应对学生突发事件时应遵循“维护稳定原则”、“镇静和明辨是非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快速反应原则”和“及时上报原则”[1]。对于涉及人身伤害的总体思路是救人第一、时间第一、维护稳定第一。对辅导员的总体要求:辅导员要保持高度的冷静和理智!
1.第一时间获得消息
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信息是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也是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基础。实践证明,畅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渠道在辅导员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各方面动态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着获取信息的信度和效度。学生干部是辅导员获取学生动态信息的重要途径,而全体学生能否主动向辅导员坦诚交流决定了学生信息获取的广度。能否获取准确有用的信息,需要依靠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内向的、好上网的、吸烟酗酒的、刻意蓄发染发的等等这人略有怪异的同学,往往有着不一样的困惑和经历,辅导员同时也要平时注意关注这些重点人群,以便获得第一手信息,同时对这些学生的关注,也是影响能否赢得学生信任的重要因素。
2.第一时间赶到
辅导员在第一时间赶到有利于早期控制事态发展稳定局面,防止事态恶化。在赶到的路上要向领导汇报,按照领导的指示处理。同时于寻求相关社会力量的介入,比如打110、120等,报告的信息应包括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需要哪些协助,在专业指导下可以做哪些基础处理等等。
3.做好人性化保障
比如本次处理中,首先带好钱、银行卡和手机,便于缴费和联系。如果在事情处理过程中,发生医疗费等急需费用时辅导员要积极垫付。支持并指导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所涉及的私人问题。比如本次事件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和她彻底处理感情问题,可以指导,但是最好不要干预。找他们熟悉的同学做伴,做好监控,及时掌握动态,注意分辨学生提供信息的有效性。
4.履行告知义务,第一时间通知监护人
以何种形式告知监护人以及告知的内容,需要应急处理小组的指导,凡是可能涉及学生心理因素的突发事件时,要明确告诉家长:不要告诉学生他们会来学校。以免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引起更深的心理障碍。
5.及时整理材料,及时披露并注重保护隐私
待事态基本稳定后要第一时间调查事情的详细经过,并整理成文字材料,为有关部门调查事情经过及圆满处理突发事件提供有力的证据。对影响范围较大的事情,要第一时间披露权威信息,以免产生谣言,但是为了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理,部分文字材料严格保密,在事情过去很长一段,没有后续问题的情况下,学生毕业后最好销毁留存于班级内部的材料,以免不经意间传播出去。
6.事后心理辅导和指导
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及时给予群体心理辅导疏导和针对该生个体的心理辅导,使其获得安抚与支持。辅导的重点是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
三、预防策略
作为学生突发事件,虽然从客观上无法避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作为班级层面的管理,可以从班级文化的构建、心理健康支持、安全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防控等方面进行。
1.实现高校班级文化的重新建构与强力突围,是预防和减少班级突发事件发生的重要途径[2]
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管理的软实力,是教育影响学生的基础力量,良好的班级文化会形成的属于团队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会使班集体焕发出无穷的吸引力;班集体中的成员都能找到归属感,在融洽的关系中精神振作、身心愉悦地学习生活。利用班级文化具有的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班集体的各项工作中,以达到成员和班集体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减少发生突发事件的风险。
2.完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在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支持主要体现在心理调查和心理咨询,作为辅导员在班级的管理中的心理支持主要有一下几点。
2.1根据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调查反馈重点关注有心理疾病风险的同学,通过谈心,帮助解决学习生活困难等途径,赢得信任,走进他们的内心,以便找准根源,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发现心理疾病倾向者,和父母沟通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一旦确诊,不适宜继续学习者,尽早办理退学、休学等以消除隐患。
2.2发挥班干部的耳目作用,发现并收集潜在心理问题的同学信息,密切关注,可以通过团队心理辅导等途径,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阴影。
2.3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即贫困生、学困生、心困生、情困生、法律道德观念缺失生等,通过家访、和父母电话沟通、谈心、查看档案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社会经历、个人特长及喜好等,并认真分析找准根源引导学生走出阴影[3]。
2.4建立朋辈支持系统,在班级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等,成立不同的帮扶团队,形成帮扶的合力。
2.5发现学生有特殊情况后,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合力学生尽早调整状态,使突发事件在出现苗头时就及时得到遏制。但对于学生心理问题因家庭问题而来时,需注意不宜简单地以请家长到校、告状等方式处理,比如学生的心理问题因父母离异引起,需要考虑向谁反馈在校情况,反馈的限度等,力求赢得家长双方对学生的关爱,来自家庭的关爱往往成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钥匙。
3.加强安全教育
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比如开展以生命观、价值观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冬季开展冬季安全消防演练等,在专业技能培训上,邀请医生做急救技能培训,法律专家开展法律知识讲座,邀请保卫科老师开展校园防偷盗技巧培训等。
4.发挥学生积极性,加强自我管理自我防控
近年来学生的个体意识明显提高,而大学生作为各类高校突发事件的主体,从事件的诱因、发生、到事件结束、后续管理,从始至终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学生自我应对的天然屏障教育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防控,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突发事件发生风险。
四、启示
1.打铁还需自身硬
首先要打牢在班级中的群众基础。主要靠平时多走进学生,融入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力求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发现苗头,发生后第一时间知晓并赶到现场处理,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形成合力促进事情的圆满解决。二是学习各种知识,特别是心理知识。掌握知识越全面,在处理突发问题时方法越多越专业,越能及早控制局面,同时在给学生做指导时才能针对学生个体的情况做全面的个性化的指导。三是平时注意历练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有助于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冷静思考,快速应对。
2.快速反应与冷静处理相结合[4]
学生安全突发事件突发性强和危害性大的特点,处理时效决定了整个事态的发展方向,需要辅导员快速反应,行动迅速又不失冷静和理智。时间上辅导员应做到五个第一,即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赶到、第一时间汇报、第一时间让监护人知道。另外在快速处理时辅导员更要理智思考,处乱不惊,以足够的冷静让学生感到信赖,确保学生情绪稳定。
3.有效预防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是辅导员工作的新挑战[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更加开放,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各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在大学生身上都有体现、加上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等导致高校突发事件进入了“高发期、频发期”。而突发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导致辅导员工作的趋势将由常态化向非常态化发展。因此,辅导员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减少发生风险,降低发生强度,如何在事件发生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如何独立处理班级管理中的各种利益诉求是摆在新时期辅导员面前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吕云婷.从辅导员的视角看大学生危机管理[J].华章,2010,(33):90.
[2]徐玉莲,谢爱林,杨西彬. 班级学生突发事件及其有效防范----论高校班级文化的和谐建设[J]. 教育学术月刊,2011,(12):59-61
[3] 郑栋鹏,张芳芳.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理中的作用及应对机制探讨[J], 潍坊学院学报,2012,12(3):98-99
【关键词】班级议事;突发事件;成长
班级突发事件的出现一定是伴随着矛盾冲突,伴随着当事人的犯错。但是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处理此类问题时,“不伤害当事人,在解决问题中促进学生的成长”理所应当成为我们的出发点。这就需要我们在操作上遵循几点原则。
一、程序优先
通过合理的程序保证当事学生的权利被充分尊重。
比如:议题的发起有其固定的程序,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面对突发问题时拥有发起议题的权利,但发起时只能列出要处理的问题,不能列出其他同学的名字。如果某个学生的行为被列入议题,那他也就拥有反对发起议题的权利,必须经过这个学生的允许,该议题才能开展讨论。不想在班级议事中被讨论的同学还有其他几种选择:如离开教室,选择听讨论录音等。选择参与人员,需要考虑人员的多样性,当事学生需要拥有提名参与人员的权利,同时还可以选择是小组议事还是全班议事,避免议事时遭受过大压力,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在议事的过程中,要给当事人充分的表达、宣泄情绪的机会,涉及对立双方的冲突时,还要有和解的环节。最后的处置结果应以非惩罚性弥补方案为主,尽量呈现多个方案,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
这几点在案例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陶老师的案例。只是案例中议题的发起权利还是归属于老师,这一点可以处理得更为灵活。
程序明确后还需要老师不断宣传巩固,提示学生这些程序设定的意义。这样学生才会理解程序对于当事者、议事者的公平意义,才会认真执行议事程序。
二、价值中立
班主任在整个议事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尽可能保持价值中立,不过早表达自己的判断,将主动权还给学生,确保开放包容的议事氛围,引导学生成长。
所谓“价值中立”,是心理辅导中的概念,指的是咨询师对求助者提出的问题坚持中立,不给予直接回答,也不给予任何规劝,而是让求助者自主决策,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对人的尊重,激发来访者的潜能,实现助人自助。在班级议事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要最大可能地帮助当事学生获得成长,班主任老师也应该秉持这样的态度。这样做有两个方面的好处:其一,让所有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在学生中,老师具有天然的权威,如果老师表现出倾向性,很容易导致全体的附和,本来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可能就不再会表达,当事学生迫于压力可能也不会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没有了多角度思维的碰撞,议事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影响事件的处理,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其二,更大程度地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议事过程中遇到难以决断的时刻,学生们会习惯地看向老师,如果老师予以回应,学生的依赖就被强化,就会习惯于把问题抛给老师,从而忽略自身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当然,价值中立也不是绝对的,当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大的偏差,有可能伤害到当事人时,老师还是要及时出现,进行一定的干预。只是,在实施干预时还是要避免老师自己跳出来表达观点,可以更为艺术一些,比如提示学生有没有另外的可能性,要求某位可能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言等。关于这一点,第二个案例中描述的情形就是一个不错的示范。
三、正向关注
在用班级议事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将班级议成了模拟法庭,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分辨对错、进行处置上。而这显然不是促使学生成长的关键。因此,班主任需要营造正向关注的班级氛围,突发事件的当事人只有感受到“虽然我犯了错误,但是我依然被团体接受”,才有可能形成稳固的安全感和被支持感,获得前行的动力。
正向关注氛围的营造依赖于两个层面:首先是日常管理的渗透。班级氛围的形成依赖于师生日常的互动,如果在这些互动中老师更多地展现出宽容、理解,对待学生的错误只是就事论事,那他们自然就会习惯于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其次是议事过程中细节的强调。在开始议事之初,教师就要明确班级议事的目的是找出问题的积极对策而不是批评他人或者班上发生的事情。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也必须不断示范和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言必须对事不对人,不涉及对个人品质的评价。这两点要实现,关键在于班主任老师自己要拥有正向的理念。
四、体验为要
班级议事处理突发事件之所以能发挥特别的作用,其核心在于一个“议”字。即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和想法,真诚地交流和商讨,在其中体验思维和价值观的碰撞,学习辨析和倾听,尝试妥协与接纳。真诚而充分的“议”还能够让当事人了解到其他同学对事件的不同看法,了解到“我”和“我做的事”给别人留下何种印象,从中学习其他可能的处理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体验整个议事的过程比寻找最后的结论更为重要。
要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议事的过程并从中受益,班主任老师就要放下急于求成的心态,把保护学生真诚互动的氛围放在第一位,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小心呵护少数派的权利,引导学生充分地投入议事中。对于突发事件的当事人更是如此,老师要提示他关注议事中的收获,及时地开展反思和总结,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长上而不是停留在处理的结果上。案例一中老师要求当事人狄用文字来总结自己听到同伴观点后的想法,其实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对于班主任老师而言,突发事件是他们不想遇到但是又没有办法避免的因缘。而班级议事的存在为这个因缘寻找到了一条别样的出路,只要我们的班主任明确方向,把握原则,我们就可以期待每一个突发事件最后都将演变为一场美丽的邂逅,成为一段成长故事的开篇。
参考文献:
[1]王丽琴用班级议事处理突发事件的几点注意-班主任之友2015(z2)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防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不在校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上级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本校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的防治工作。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学校后勤及各班级结合、以各班级为主管理。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工作职责。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组长亲自指挥。主要职责如下:
1、在学校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学校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防治的各项工作。
2、监测、汇总和收集学校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的信息,分析、研究当前防治工作形势,提出学校防治突发事件的对策,制订本校的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
3、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宣传污染和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保健知识,减少这类疾病的爆发。
4、指导、落实并督察学校防治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措施的落实情况。
5、总结、推广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和做法。
6、根据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分级预警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对学校的教学安排及其他相关工作作出及时调整。
7、建立学校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开展学校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活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9、确保教师学生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10、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有病学生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学校应经常对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的人员必须100%的调理。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禁止购买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生熟分开;餐饮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保洁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4、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教师餐厅管理,明确责任。
5、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做好水塔上锁管理等,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6、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7、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办公室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工作,为学生及教职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8、学校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
9、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事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教导主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所属区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检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要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并取得上级领导的指示。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爆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分管领导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事件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向校长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1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教职员工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和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有关政策的规定,将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内部的疫情通报。
②组织专门人员指导与督促疫情发生地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餐厅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餐厅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学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及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学校管理,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情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和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
④对教室、餐厅、图书馆、厕所等场所在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③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将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学校应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学校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兼职卫生人员。卫生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术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2021年突发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汇总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职 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救助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对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布置、指导。
5.各部门或各室负责人为该项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卫生防疫、实验室事故等)
6.本领导小组负责一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贾得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及职责分工
总指挥:x
职责:全面负责事故应急处理。
副总指挥:x
职责:人员调动、支配、前线指挥。
通讯联络组:x
职责:负责及时报警,救灾人员的联络、与家长、社会沟通信息,保证各种指令信息能够迅速、及时、准确的传达。
建立快捷绿色通讯联络:应急领导小组—→各班主任—→全班学生。(当有灾情发生,全校师生及家长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疏散组:x全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
职责:负责师生疏散、转移,按照平时演练方案进行。
物资保障组(警戒保卫组):x
职责:引导其他急救车辆、物资、人员现场救灾,负责物资供给,保障负责抢险物资设施供应等;当实行紧急警戒保卫,由全体男教职工组成警戒保卫组。
六、抢救组:全体教师
职责:对受伤学生进行临时救护,及时联系医院或送医院救护。
七、善后处理组:各班主任
职责:及时做好学生及家长安抚工作,控制事态,维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注:本应急指挥部适用于一切重大突发性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雪灾、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或事故。
2021年突发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汇总
为确保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处理,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保障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及生活秩序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如发生的突发事件没有专门的预案,则参照相近预案实施应急处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原则:
1.救人为本,救人第一。
2.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3.严禁学生参加抢险救灾。
贾得学校学生紧急疏散预案
1.当重大灾情来临时,学校第一时间发出信号:报警声长鸣(电);停电时为电声小喇叭鸣警笛或紧急连续的哨子声。当学校无法发出信号时,教师要镇静判断灾情,指导学生避险。
2.听到紧急疏散信号或可以撤离时,全体教师各负其责,按照平时疏散演练方案、路线有序疏散。
3.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迅速进入各自班级,副科老师留在原班级协助,各楼梯负责老师迅速到位,帮助班主任维持秩序,防止出现拥堵、踩踏事件。
4.由于学校周边环境因素,疏散的学生先到操场安全地带集合,视情况再定是否向校外撤离。
5.所有人员打开各自通讯设备,保持通讯畅通。
6.此预案用于需要紧急疏散的一切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等)。
附疏散教师分工表:
总指挥: xx 副总指挥:xx
第一疏导小组:一楼 组长:xx
第二疏导小组:二楼组长:xx
报警员:xx 安全场地(操场)指挥:xx
2021年突发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汇总
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一、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课间学生追逐、打闹;学生自行到校活动或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操作不当;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二、事故的预防
1.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规范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
三、事故的处理
1.发现人第一时间报学校和班主任,并报应急领导小组。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救治。
2.迅速通知家长。
3.一般事故当天内书面报、重大事故立即报联校、教育局。
4.调查取证。被调查人是未成年人要有班主任或监护人在场并且签名;调查人员应2名,记录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诱导;记录用钢笔或水笔。
5.班主任及时通知双方家长协商友好解决有关问题。
四、事故处理阶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辅导员 突发事件 预防 处理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未来人才,为国家科技进步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因此,稳定、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教育和科研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随着大学不断扩招,校园内人流密度急剧增大,大学生的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之间生活习惯的差异、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频率。此外,在互联网信息交流的发展、高校后勤管理制度的改革、高校与社区建设联系的紧密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再也不是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这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管理人员,在加强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与管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且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高校突发事件的相关定义和特点
1.1 突发事件及其处理的定义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高校内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偶发性因素引起的,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对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严重影响和威胁,乃至会危及社会和谐稳定的紧急事件。高校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从狭义上讲是指对突发事件的相关当事人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协调,进而对突发事件做好善后工作并由相关责任方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从广义上讲,善后处理还包括了做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的评估复原工作,从而保证高校危机管理系统能够不断完善创新。①
1.2 突发性事件的特点
(1)突发性。突发事件一般情况下都是缺乏精确的可预见性,它是事物内在矛盾被激发之后借某个契机瞬间发生的,因此存在非常大的偶然突发性。这一特点决定了突发性事件所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影响人群、事态规模、影响范围都难以准确预料,一定程度上使辅导员猝不及防。
(2)危害性。突然事件的性质决定了其必然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给学校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经济或名誉损失,甚至危及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突发事件的后续危害性还体现在对其他学生群体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等。
(3)扩散性。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更加多样且快捷。突发性事件一旦发生,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必能迅速在校园内甚至社会中传播开。而一旦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或扭曲、以讹传讹,则会对学校声誉和校园的稳定造成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
(4)紧迫性。突发事件事发突然,瞬间对学校和学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如不及时处理后果则会相当严重。因此,处理突发事件极具紧迫性,需要辅导员冷静、沉着、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
2 辅导员在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中的角色定位及作用
2.1 防患于未然,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虽然突发事件存在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但是辅导员通过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制定相关的危机应对预案,同时保证师生间经常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将突发事件杜绝在萌芽阶段。
(1)加强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教育,营造校园安全氛围。不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源于学生中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大学期间是学生构建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判断力,容易盲目跟从,以偏概全,否定主流。同时,大学生正值年轻气盛之时,容易冲动,做事极易情绪化。如被人怂恿或个人情绪得不到合理发泄,则可能寻找不当方式来实现自我表达,从而造成突发事件。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让他们了解法律的价值、意义,明白法律要求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也可达到预防部分突发事件的目的。辅导员从源头抓起,加强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和法制意识教育是预防突发性事件的治本之策。
(2)树立危机意识,制定危机应对预案。突发事件对辅导员而言常常是“杀个措手不及”。面对急待处理的事件,若辅导员一时难以冷静处理,后果将更加严重。所谓“居安思危”,加强对突发事件处置的研究,拟定多项处置方案,制定详细工作流程,建立效率高、权威性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决策。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利用应对预案里给辅导员提供的诸多备选方案尽可能迅速地对事件作出响应,利用较为合理的手段处理当前事务,把突发事件对学校及学生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
(3)加强与学生交流与沟通,推进关爱型校园文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下在校大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多样而快捷,其中难免会接触到社会上一些偏激的思想。由于在校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容易被人煽动,同时,不同群体受感情波折、就业困难、升学考试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较大,情绪不稳定。这部分学生如果得不到合理发泄,对其身心健康都将存在负面影响,也对周围学生构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推进关爱型校园文化建设,确保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受重视、被关心的,例如通过辅导员的“两进三同”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态,让学生对宿舍、班级和学院、学校形成较强的归属感,以方便长期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②此外,辅导员应训练学生掌握冲突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给予有需要的学生个别心理辅导,帮助其度过特殊时期等。这些做法都可以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
2.2 辅导员在突发事件处理阶段的四个关键点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应当把握事件处理的关键:明确自身角色,分阶段做好相应工作,以减小事件给学校和师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1)原则上保证第一时间到场,自觉履行辅导员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职责。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线人员,辅导员要做到第一时间到场,坚守岗位,全面快速地了解事件相关信息,为后续妥善的处理赢得时间。此外,辅导员需及时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听从上级领导和部门进一步的部署和指挥,不冒然自行其事、自行处理,更不隐瞒事实,协助做好当事人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2)善后处理阶段,在与家长交接前先充当“临时监护人”,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的角色有所变化:一方面辅导员是学生的老师,另一方面,在与学生家长交接前,辅导员也是学生的“临时监护人”。在遇到医疗、司法等问题时,辅导员要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与沟通,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无论学生是受害者还是肇事者,辅导员都应保护其合法权益,避免学生遭受二次伤害。同时,辅导员应对事件中涉及的其他学生给予更多关心、多疏导,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引导学生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为事件的后期处理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
(3)在事后谈判阶段,辅导员应充当“协调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当突发事件当事人或当事人亲属寻求谈判方式解决矛盾时,辅导员充当“协调者”的同时也需充当着“协助者”的角色。辅导员代表学校的一方,要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和领导处理事件,在维护学生权益的同时更要维护学校的利益。与此同时,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最直接的学校管理人员,又要在学校和学生及学生家属之间构建起沟通桥梁。一方面将学生及学生家属的意见反馈给校方,另一方面及时有效地将学校学院各部门领导的意见传达给学生及其家长。在协调工作中,辅导员要敢于充当当事人的倾听者,有同理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这样才能更好地安抚当事人的情绪,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平复情绪。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63
[中图分类号]G647;D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1 新媒体和突发事件的概念界定
1.1 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
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指的是因为社会、个人或者自然的原因而产生的,发生在高等院校内部,而且是猝不及防地发生,不以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的意愿而突然发生的,对高等院校日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等院校这些突发事件有时不仅会在高等院校内部发生,也可能发生在高等院校周边。
1.2 新媒体的概念
什么是新媒体呢?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CES技术研究所的戈尔德马克提出。在20世纪60年代,他在开发电子录像产品时,第一次运用了“新媒体”这个词。现在对它的概念界定,也大多是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言,一般指的是通过互联网等新传播方式和应用手段而形成的一种媒体形态。
2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方式落后
2.1.1 管理者对新媒体使用不够
目前,高校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且受到了许多管理者的普遍关注,但是大多数高校采用的都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原始方法,没有做到未雨绸缪。管理者对新媒体的认识不够深入,很多高层的管理者,对QQ、贴吧、微信和微博使用不熟练,仍然是用比较传统的方式,开会、文件等传播信息,不能通过新媒体传播信息。
2.1.2 应急反应迟缓
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往往学生的反映速度较快,第一时间能把信息发送到互联网上,而高校管理者不能第一时间看到相关信息,而是通过辅导员得知相关信息,这样大大降低了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且一旦突发事件发生,不能在短时间内作出快速反应,失去了处理事件的黄金时间,贻误最佳时机,造成更大的损失。
2.1.3 急预案操作性差
目前,高等院校非常重视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制定了许多应急预案,但是,应急预案大多只存在于形式,很少有发挥实际作用的。很多高等院校大部分都设置有应急救援机构,而且也规定了相应的职责,但是突发事件出现的种类较多,不应该由一个小组负责,应该有具体的分工,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例如,对心理疾病、火灾等情况,分类进行处理,制订不同的处理方案。
2.1.4 应急预案缺乏演练与评估
高等院校的应急预案有些非常全面,可是多数流于形式。应急预案设置的再周全,如果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或者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都不能说是好的应急预案。这就需要在平时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让管理者和全校师生都能掌握一定的应急方法和技巧,以便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对其中不合适的地方再加斟酌和修改。
2.2 组织体系松散
在高等院校进行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大多存在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正规,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负责,都是临时领导小组或者是兼职领导小组。多数是以党委副书记、学生处长、保卫处长为主成立的工作小组,突发事件结束后,各自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因此,就目前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立一个常设的专门应急管理机构非常有必要。
2.3 参与主体不足
高等院校的应急管理工作,仅依靠高校自身是很难做好的。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的通力配合,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对来说,发生在高等院校的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相对复杂,所以对于它的应急管理,就需要高等院校内部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各个部门进行合作,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的一致努力。政府应该增加对高等院校的保护,不能一味地让学校负担本不该负担的责任。
3 完善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
3.1 事前机制
3.1.1 预防教育机制
高等院校应急管理预防教育机制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构。首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网络、海报等教育阵地,对师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次,不断强化法制教育。要以我国的法律法规为核心,采用法制进课堂等方式,也可以采用模拟法庭或者法律知识大赛等形式,在师生中进行普法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观念。
再次,加强安全稳定教育。把安全教育纳入到整个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去,让它更加规范、科学,可以通过讲座、演练等各种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要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等院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还要经常开展心理学知识讲座、心理咨询活动等,普及心理学知识,帮助师生扫除心理障碍。
3.1.2 应急预警机制
第一,应该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对于危机应该时刻保持敏感。在现代的信息化社会中,每天都会涌现出各种信息,比如工资的变化、学生的就业等,这些信息与师生密切相关,其中很多还有可能成为危机信息的源头,所以管理者对于这些信息应该时刻保持敏感,运用专业的知识判断和察觉哪些信息有可能形成危机。
第二,在学校内部,应该积极开展情报搜集工作,建立一个上通下达和灵敏高校的信息网络渠道,从院系到专业,再从专业到班级,形成一个情报信息监测网,随时关注各个节点上的信息,搜集学生的意见动态,对于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应该予以及时妥善的解决。
第三,要建立完善的预防预警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让师生具有更强的防范意识,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地做出反应,通过预案控制,能够做到在真正突发事件产生时,科学冷静、沉着应对。
3.2 事中机制
3.2.1 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
高等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应该坚持的原则是,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就地解决问题,坚持早发现、早解决。高等院校应该建立党委领导校园联动的保障体系,应该在学校层面建立防控工作体系,并成立相关的领导小组,设立相关的职能部门分别负责信息通报、宣传教育和医疗救治等,依照工作方案,明确各自的责任,进行人力和物力的合理配置、使用。
3.2.2 建立健全应急沟通机制
第一,在进行有效沟通之前,各个部门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可以从各种数据、沟通目的、内容、方式等方面,提前预测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依照可以聚合不可分散、可以顺从不可激化矛盾的工作原则,采取安抚情绪和教育疏导的工作方法,对矛盾进行化解,控制事态的发展方向。
第二,要适当地对媒介进行选择。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校应借助手机、广播、网络等媒介保持师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常规的媒介可能并不能正常工作。这时,高等院校的领导应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这一问题,最好是能够亲临现场,这一行为可以给师生心理上的抚慰。最主要的是要换位思考,坦诚相待,这也是最基本的有效沟通要求。
3.2.3 建立健全应急协调机制
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指挥机构,形成权责明确的智慧链,能够让指令得到快速传达,这也是应急事件得以快速解决的一个重要保证。但是因为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部门和单位相对较多,有的是高等院校内部的部门,有的是校外援助机构,还可能是政府的应急机构。因为这些机构和部门本身只是在自身相对封闭的机制中开展工作,容易形成严重的本位主义作风,只有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工作潜力,更加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管理。
3.2.4 建立健全应急宣传机制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准确、及时和客观地信息,对于危机管理来说非常重要。在我国各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比较凸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谣言太多,这些谣言通常阻碍了应急事件的处理。因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大多处于一种应激的状态之中,非常急迫地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这时如果缺乏必要的信息传递渠道,谣言就会在夹缝中产生。再加上人们当时的心急状态,他们理性判断能力相对平时降低,很容易就会对传言误以为真,所以建立健全应急宣传机制对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来说十分重要。
3.3 事后恢凸芾砘制
3.3.1 事后重建
危机事件得到处理和解决后,并不是说整个事件就结束了,高等院校应该做好危机事件后的恢复工作。危机事件后的重建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即有形情境和无形情境。有形情境的重建大多是指建筑物的重新修建、相关设备的复原或者重新配备、事发现场的清理和整顿、水电的恢复、信息网络的畅通等,无形情境则指的是高等院校的社会形象等。
3.3.2 机体恢复
突发事件会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了伤害和影响,比如身体的伤残,心理的恐惧等,如果这些得不到及时恢复,还有可能对受害者未来的发展产生阻碍,严重者会影响一生。所以,在进行危机事后恢复管理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应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启动安抚弥补方案,对在突发事件中受到伤害的人员进行弥补和安抚,并对这些事件让受害人受到的损失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安抚救助和补偿,必要时还应该向政府部门申请援助资金或物资,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3.3 心理干预
在高等院校进行应急心理系统建设时,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让心理危机干预在制度上有所保障。各高等院校也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预防和教育机制。高校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开办讲座、心理社团活动等形式,在大学生中树立珍爱生命的理念,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3.3.4 重塑形象
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高等院校如何进行形象的重塑,提高自身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进行形象重塑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强化高校的内部形象。高等院校应该具备相对健全的内部沟通机制,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保持各个工作组以及学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展开及时、有效的沟通,以便意见汇总,达成一致,以免产生说法不一的现象。另一方面,重塑高等院校的外部形象。高等院校还应建立完备的外部沟通机制,引进具备良好公共关系的思想和理念,及时公开事件的发展和处理情况,不要出现隐瞒事实、推卸责任的现象,以诚相待,公布真实客观的信息,以期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4 结 语
高等院校突发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怎样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各个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对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体系必将建立,高校突发事件也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J].战略与管理,2002(3).
[2]纪宝成.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3(8).
[3]赵中建,徐士强.学校危机管理――由“非典”事件引发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3(8)
[4]郭正贤.高校危机管理的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5]刘向兵,倪莹.关于搞好高校日常危机管理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23).
[6]白涛,许中华.高校危机管理对策初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7]王茂涛.高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8]吴建勋.浅探高校危机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3(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素质提升
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变迁的不断加剧、高校校园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先前宁静的校园时而发生突发性事件。这些突发事件不仅给和谐的校园带来了影响,还给学校和师生带来身心上的伤害,同时经济上也受到损失,甚至会给社会产生不稳定因素。面对这种形势,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如何面对和预防突发事件,提升职业素质是目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界定及特点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中,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性质和机理,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性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有几个成因:第一,由于高校校园是人员密集的地区,在发生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时,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撤离该地区,造成大面积死伤事件。流行性疾病也属于这个范围。但随着国家、各省市以及各高校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已经引起高度的重视。第二,校园安全事件目前成为各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如自杀、宿舍盗窃、个人财产丢失等。而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则是自杀、杀人、被杀事件,这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高校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特点,一是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往往是事前无法预测的,需要及时有效的处置。二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处理问题难度大,有时还会遇到先前从来没有遇到的事情。由于法律和政策的不够完善,尤其是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家属大闹学校,安抚工作十分难做。三是具有一定的扩散性和潜在性,随着信息通讯的网络化以及交通的日益发达,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将呈现扩散性的态势,波及到全省各个高校,甚至涉及到全国。有的通过网络媒体的炒作,歪曲事实,加速了对突发事件不健康、不全面、不准确的信息传播,给师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破坏校园的稳定,难以维持校园的和谐。尤其是学生个体事件,危害性时间长久,会长期在学生中造成很坏的影响,有时会成为其他事件发生的导火索。
二、高校突发事件辅导员的职责
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处理问题的原则,高校辅导员既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是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肩负着正确处置高校突发事件的重要职责。
1.树立服务意识,在事件中引导学生、关爱学生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辅导员要及时获取信息,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如果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可通过同事或班级干部及早赶到现场,在发生事件中争取主动,掌握真实情况,为及时妥善处理好事件做好准备。如果是非常严重的事件,要迅速告知相关领导,及时汇报情况,以便采取措施。在处理完事情后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做好汇报,做好记录。与此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要及时通知家长,在告知过程中要注意说话口吻和语气,方式和技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使工作难度加大,要和家长多沟通,消除误解,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另外,要安抚好其他学生,关爱学生,以免学生受到伤害,让学生得到信任,成为学生的主心骨。
2.针对特殊群体,建立预警机制,做好心理疏导
大学生自进入高校后,面对新的环境,有时候面对的环境和在高中时期所宣传的区别比较大,产生心理落差。加之很多学生都是家中独生子女,个性强、缺少集体感,以自我为中心较多,在交友、学习、就业中无法保持心理平衡,无形中产生心理危机,容易产生极端行为。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师,要对这些特殊群体特别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尤其在有些敏感阶段,如入学、考试、毕业、季节性变化等阶段中要尤为关注,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对遇到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教会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正确交友、求职和择业。
3.防范为先,排查易突发的问题,确保安全稳定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这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在大学期间,对大学生三观教育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重要途径。首先从学生入校开始,就要加强校纪校规的学习,强化大学生知法、懂法、遵守法律的意识,同时要强化大学生维权意识的培养。其次做好生命价值观的教育也是目前要加强教育的首要任务,面对新一代大学生,从小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很少受到挫折,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想放弃生命,教育学生要对生命有尊重感,无论是自身还是他人,避免伤害生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学会在保护自己的同时救助生命。其三是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看待问题要用辩证唯物的观点思考和分析,要用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世界,克服认识问题的片面性和独立性。
总之,在处理突发事件中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发现问题不慌张、处理问题要果断、采取措施要谨慎、采取方法要策略。更为重要的是,突发事件务必预防为主,教育为本,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排查问题,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
三、高校突发事件中辅导员素质提升的对策
1.学习并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辅导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和知识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丰富的知识很难胜任这项工作。多元的知识结构是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高校辅导员除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认真学习与学校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一些相关的法律要熟知外,还要知法懂法,在日常工作中才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与此同时,要具有危机意识,特别要注重如新生入校、毕业离校、考试前后、季节性心理烦躁期等特殊阶段,学生出现突况后,培养突发事件前后的应变能力和构建其预案机制。
2.注重善后恢复阶段的心理疏导,提升辅导员心理素质
在突发事件发生、处理及事件结束后,高校辅导员要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针对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认真反思、总结经验,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一是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入手,对直接受到心理伤害的学生一定要重点关注,通过心理辅导与安抚,关心他们,消除其心理恐惧。二是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交流、沟通,稳定受到伤害的学生的情绪,用时间来化解他们心理的阴影,使其尽快摆脱,进入到正常的学习中,恢复校园的稳定。另外,对于新进的辅导员,要加强身心素质的培养,要有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掌握处理问题的相应技巧和对策,保持稳定的心态,在事件发生时才不会手足无措,延误控制事态发展的时机。同时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可以通过宣泄、控制呼吸等方法教会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避免产生盲目过激行为,帮助他们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生活。
3.建立善后机制,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辅导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善后处理,如何合情合理有效的解决,善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这对辅导员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善后机制是高校突发事件结束之后处理收尾事务、恢复校内秩序、总结经验教训、追究事件责任、奖励有功人员和防止事件反复等工作的运作机制。”一是要深入细致的做好说服教育工作,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引起学生的思想波动,产生不良的后果,结合事态的发展,从正面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严重性。以此类事件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时稳定局面,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二是加强事后再教育,巩固教育成果,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法律常识以及相关文件,从事件中吸取教训,认识到此类事件对学校和学生带来的危害,加强正确的引导和再教育。
4.构建突发事件善后中的学习创新机制,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突发事件的发生,会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但同时也蕴含着很多宝贵的价值,在今后的管理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第一,充分利用突发事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将此作为危机教育素材,例如召开年级会、班委会,通过案例分析、回顾和反思问题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分清是非,让学生在危急中成长、成熟。第二,进一步完善学校预警机制,创新管理模式。突发事件的发生,暴露了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很多不完善和缺失,将以此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制定更为科学、细致、可操作性的一系列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第三,结合本事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手段和新颖的教育形式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机制,使之更有效、更实用。第四,始终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在日常的管理中,采取各种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做好防火、防骗、防盗等工作。教育他们遵守交通规则,遇到危机情况保护生命是第一位的,强化安全意识。第五,辅导员要加强自身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第一位。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同时,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水平,熟悉学校突发事件预案的流程,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能从容应付,控制事态的发展。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大多与学生有关,辅导员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导向、协调教育的作用。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防范工作,避免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高校的稳定乃至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耿莉.论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突发事件[J].价值工程,2011(15):239-230.
[2].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R].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07-22.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工作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意见》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尽一切努力把师生生命及国家财产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
4、冷静、沉着,积极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1、经常性地对教职工、对学生进行安全、自救自护教育,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自我防护能力,确保师生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2、完善风险防范制度及重大安全事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确保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安全事故应急领导组织机构
1、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总指挥:唐国盛
副总指挥:陈世祥
协助人员:聂洪祥、付茂全、罗天友、袁勇、李娅、王永国、邱业新及班主任
(若总指挥不在,由副总指挥指挥抢险救助;若都不在,有值班行政指挥。)
2、安全事故应急队伍
(1)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小组:
组长:陈世祥
成员:付茂全、罗天友、李娅、王永国、班主任
(2)安全突发事件后勤保障小组:
组长:聂洪祥
成员:邱业新、袁勇及学校后勤处其他人员
五、值班制度:
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和工作人员值班制度,学校严格按照值班安排表值班。
六、安全教育
校园突发事件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由本校师生员工实施或以其为侵害对象的涉及破坏社会和校园秩序并造成人身财产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难以预见、处置紧迫、危害严重和广泛影响的特点。安全工作重在预防,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是防范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学校对全体师生要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应列为学校、班级常规工作之一并须作好记载。
(一)学校利用业务学习、周例会,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知识,对全体师生开展常规安全教育。
(二)利用板报、广播开展安全知识宣传。
(三)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举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突出交通安全、防盗安全、网络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
(四)不定期聘请交通管理、消防、医疗保健等相关机构人员给师生举行安全知识讲座。
(五)加强相关安全隐患尤其是以下几方面的安全隐患防范教育,组织师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每年进行2次以上。
七、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学校发生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损失时,第一目击者以及后续人员要立即报告校长采取有效措施,救人第一,保护现场。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
班主任、辅导员是班级学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班级因意外事故而受害学生具体负责。当日值班领导负责指导、帮助班主任处理。
(一)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在校园如发生学生身体受到意外伤害时,应及时送受伤者到医院诊治。
2、迅速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责任人,并做好有关记录。
3、通知受伤害者的家长。
4、妥善处理事故。
(二)楼道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课间操期间,各班上课教师要在各自楼梯口组织学生有序上下楼。
2、当发生学生摔倒时,其他学生应立即停止上下楼,迅速将摔倒学生扶起,必要时立即送医院救治。
3、如出现学生踩踏事件,应立即疏散其他学生,对被踩踏学生立即进行有效救治,必要时拨打120,送医院抢救,并及时向教管中心和区教育委员会报告。
4、通知受伤害学生家长。
5、迅速调查事故原因,做好有关记录。
(三)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1、发现师生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和传染性疾病时,应迅速隔离并送医院诊治。
2、迅速向教育主管部门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取样工作,以备卫生部门检验。(注意食品留样)
4、迅速排查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和传染性疾病的师生名单,并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
5、做好家长、家属的工作。
6、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四)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1、立即切断电源。
2、救出触电者,并立即实施抢救,同时拨打“120”。
3、迅速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4、如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
(五)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在向119消防指挥中心报警时,立即报告校长及有关人员。
2、迅速切断有关电源。
3、抢险救助组等人员迅速疏散师生,撤离到安全区域。
4、积极配合消防人员灭火。
5、在进行灭火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6、若是起火初期,学校师生可自行实施用小型灭火器灭火(学校须派专人负责每期对教师进行火灾事故演练和使用灭火器的培训)
(六)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交通安全事故,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如有伤者,要先抢救或送医院,保护好事故现场,截留肇事车辆及有关人员。遇到路人及时求援。目击证人和当事人不得离开现场,要如实做证,以保证执法公正、公平。
(七)校产被盗应急预案
1、学校发生财产被盗,须在第一时间向110报警,同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2、学校安排人员保护现场,同时向知情人了解被盗物品的名称、数量,并做好登记。
3、积极协助公安人员勘察现场,为案件侦破提供条件。
(八)防暴力事件应急预案
1、成立以校长唐国盛为组长,主管校长陈世祥为副组长,学校及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并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2、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分队,专门对学校的突发事件进行制止和处理。
预防措施:
1、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卫制度。护校人员每天对全校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一旦发现可疑人员,立即进行盘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汇报。
2、加强门卫管理制度和会客制度。学校师生出入校门一律出示相关证件,外单位来客一律在校门口进行登记,杜绝外来人员进校发生事端的可能。
3、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各部门自己管辖范围的安全情况每天进行自查,学校每周进行抽查,每月进行大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研究整改措施,并及时整改。
预案实施的组织机构:
现场的学校领导为扑救现场的第一组织者和指挥者。
1、扑救行动组:
组长:罗天友
成员:刘祥健、平、程必田
2、通讯联络组:
组长:唐国盛
成员:聂洪祥、李娅
3、疏散引导组:
组长:陈世祥
成员:程必田、袁勇
4、安全防护救治组:
组长:付茂全
成员:王永国、刘家元
5、善后处理组:
组长:邱业新
成员:刘家元、龚由德、周勇
预案的实施:
1、各部门的通讯联络员一旦发现情况应立即向保卫处报告。
2、保卫处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应急小分队和所有护校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同时采取各种方式向学校领导进行汇报。必要时要拨打“110”进行报警。
3、赶赴现场后,首先要对作案人立即进行阻止和控制。视现场情况,必要时采取武力进行控制。要本着对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不受损失为首要目标。
4、每个班级要明确疏散通道并进行演练,如遇突发事件需疏散时,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要立即将现场的学生及无关人员疏散到指定地方,并做好现场的安全警戒工作,禁止无关人员入内,防止对无关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如果现场有受伤人员,安全防护救治组立即进行救护,必要时拨打“120”进行救护。
6、事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善后处理事宜。
对扑救行动组的要求:
如果发现犯罪分子进行破坏或行凶,要敢于同犯罪分子做斗争,要视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利益大于一切,在紧急关头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努力将犯罪行为进行制止和控制。
八、主要处置措施
1、校园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启动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2、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2小时以内)),请求上级指导帮助。
3、请求驻地公安部门配合学校做好校园秩序的稳定工作。
4、确定专人组织调查,保留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保护现场或保留物样,不擅自为事故定性。
5、召开安全领导小组及全校教师会议,通报事件,稳定人心。召开学生会议,通报事件经过,并进行安全再教育,做好事故后校园稳定和秩序维护工作。
6、专人负责接待家长,召开家长会,通报事件经过,稳定家长情绪,必要时请家长单位领导帮助工作。
7、冷静面对媒体采访,有专人负责接待,未经同意,师生不得接受采访,加强门岗管理。
8、学校全体教师必须坚守各自岗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误导信息,共同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九、应急预案的实施
1、应急预案启动后,有在现场的安全小组成员协商处置,并由学校确定专人命令,组织自救或互救。
2、学校其他成员应在预案启动后迅速到岗,抢险组、后勤组人员待命。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395.6 G 749.7+3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4-0378-01
【关键词】 癔症;诊断相关患者组;学生
近年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突发事件高度重视,对学校卫生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处理方法简单而导致群体性癔病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就昭通市昭阳区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学校群体性癔病发作进行分析,以提高学校、家长及学生对学校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1 案例调查
选取近年来昭通市昭阳区发生的3起典型群体性癔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原理对导致群发性癔病病因(暗示因素)、特点进行分析。
案例1:2004年9月30日晚,某乡镇中学学生发生疑似“红眼病”事件。首发病例为该校初中部某学生,于当日14∶00出现眼痛、流泪、畏光等症状。之后,所在班级部分学生也相继出现上述症状。学校高度重视此事,由教师采取提问、学生举手的方式统计各班发病人数。至20∶00许,已有841名学生相继出现类似症状。调查组人员赶到现场后,对病例进行调查和体检,未发现结膜出血及其他有临床意义的体征,排除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可能。经使用氯霉素滴眼液后,病例恢复健康。鉴于发病人数较多,在进行心理疏导后,宣布停课。复课后,发病停止。
案例2:2004年9月23日下午14∶00,某小学五年级(2)班全体学生在实验室上理论课,有1名学生忽然感到头痛、腹痛、恶心。约15 min后,该班又有3名学生出现类似症状,并报告闻到一股特殊气味,还感到教室里张贴的宣传画上的人眼在动。下课后学生们感到惊慌失措。至15∶00许,有6个班23名学生相继出现头痛、腹痛、恶心等类似症状。调查组人员赶到现场后,对教室内部设施、周围环境及水源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未发现可疑物质;同时又对学生膳食情况进行调查,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性。经对病例采用精神疗法(注射灭菌用水)后,症状消失;同时,疏散学生。经上述处理后,发病停止。
案例3:2005年4月14日,某中学发生疑似学生食物中毒事件。首发病例于12日在学校食堂就餐后,自觉身体不适,于当日22:00左右,同宿舍有3名学生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头痛。次日上体育课时,上述学生请假。体育老师向学校领导报告后,学校怀疑食物中毒,遂对全校各班级进行调查统计,共有54名学生出现腹痛、恶心、头痛症状(其中部分学生未在食堂进餐),由教师带至卫生院就诊。经对可疑食物和水源进行检验,无异常发现。病例经对症处理和心理疏导后,除2名学生病情较重,需继续诊治外,其余学生当日已全部恢复健康,无新发病例。
2 流行特征
上述3起案例发病人群均以中、小学生为主。发病特点:(1)有明显诱因,多为某些能引起学生精神紧张的事件所引起;(2)有类似临床症状,无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3)发病消长情况受暗示影响而改变,采取正确处理后,流行控制;过分渲染后,流行期延长。
3 讨论
群体性癔病是一种由强烈情绪反应或心理暗示激发的急性流行性精神障碍,临床上以躯体形式障碍为主,但无器质性损害[1],多见于情绪不稳定的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普遍存在敏感、偏激、从众的心理特点,易接受自我暗示的影响,极易导致群体性癔病发生。
【关键词】辅导员;突发事件;对策
1 背景与意义分析
1.1 辅导员介绍
近几年来高校的扩招导致环境的变异,凸显了高校学生人数与教育质量之间的矛盾。这样一来,大学生本身心志尚未成熟,因此自己的意志力与判断力较为薄弱,需要做一个正确的引导,从而高校辅导员担任了这个角色。但是辅导员可能自身素质与专业技能不高,无法担任此重任。这就导致了大学生被暴露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之下。 因此,如何有效的、快速的预防与解决突发公共事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高校辅导员特殊的身份,注定了他们在面对突发发公共事件时必须担负起责任。
1.2 高校辅导员层面分析突发性事件产生的原因
1.2.1 辅导员自身素质不够高
高校辅导员需要承担许多的职责,由于工作繁杂,事事参与,这就导致辅导员疲惫不堪。碰到突发公共事件显得疲于应付,以至于造成工作的失误或者无法完成。再者,高校辅导员的待遇与工作量不符,导致辅导员更加关注怎样增加收入或者怎样可以提高职称等问题,降低了责任意识。通过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在辅导员应当如何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上的专业培训较少,这就造成了高校辅导员对于怎样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缺乏技能与知识。同时在应急管理中,比较迟钝,疲于应付,只注重眼前,不注重预防,做事被动,善后工作不进行。
1.2.2 缺乏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
从新的导师制、选课制、学分制等新制度的颁布,导致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弱化,出现许多的新型学生组织,造成高校辅导员依赖班干部来传达信息,间接的沟通途径,会使辅导员工作效率不高。很多的辅导员只注重执行学校所规定的各项制度,不积极的了解大学生的新状态,导致产生了隔阂。
1.2.3 辅导员自身缺乏危机意识
当前,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很多的高校辅导员,一般是被动的状况,很少会有主动出击的情况。只有少数的高校开展了高校危机教育,因为不重视所以导致了辅导员自身缺乏危机意识。
1.2.4 辅导员缺乏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
很多的突发公共事件都是由于大学生本身的心理问题造成的,但是,多数的辅导员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怎么注重他们心理需求。
1.2.5 辅导员与相关单位、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缺乏
一旦发生了突发公共事件之后,辅导员与相关部门、单位之间的合作不流畅。无法传递真实信息,会引发更大的惶恐。无法把握正确的舆论走向会让事态升级。
1.3 突发性事件的分类与特性分析
根据国务院,2006 年1 月8 日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可以划分为社会安全事件、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四大类,同时结合教育的特点,突发公共事件具体可以分为六种:
1.3.1 社会安全类突发公共事件
1.3.2 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
1.3.3 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
1.3.4 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
1.3.5 网络和信息安全类突发公共事件
1.3.6 考试泄密和违规类突发公共事件
根据事件的发生的形成规模、紧迫程度、激烈程度与行为方式等多种准则,可以从低到高分为四级:一般事件(Ⅳ级)、重大事件(Ⅱ)、级较大事件(Ⅲ级特)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高校公共突发性事件具有以下特性,即为产生的不良影响:
(1)突然性
突发事件是由一定的诱因导致的,而且很难掌握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无法准且掌握今后的走向。
(2)危害性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都会破坏高校自身的基本价值与行为准则,一定会对学校产生破坏。随着事态的发展,危害性也许会加大。
(3)扩散性
高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它与社会是联系在一起的,突发公共事件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4)敏感性
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成熟,对于危机防范意识与危机处理能力还十分的薄弱,所以他们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会显得特别的弱小。
(5)情绪性
一旦,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大学生们的情绪容易互相感染,造成不理智。
(6)群体性
由于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心理,容易引发从众心理,并且容易冲动。所以很容易演变成。
2 辅导员因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对策探讨
2.1 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坚持原则
高校辅导员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领导,以人为本、兼顾全局。需要坚持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2)信息公开的原则;(3)迅速快捷的原则;(4)明辨是非的原则;(5)预防为主的原则; (6) 整合联动的原则。
2.2 具体措施探讨
2.2.1 坚持预防为主
事先需要主动的了解学生的动态,其次,需要构建畅通的信息渠道,这样辅导员可以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动态。
2.2.2 关键注意上报,辅导员应该加强与群众的策联动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是突然间的,很难做好防范。所以要靠个人的能力去解决,是很困难的,因此,这时辅导员需要及时的向上级报告事态,一起应急处理。要注重学校与家长,与社会的各方面的联通。
2.2.3 注重突发公共事件的后续处理。
即使事件已经结束了,但是辅导员还需要做好后续工作。对于与事件有关系的人大多都需要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创伤治疗。突发公共事件可以是一个契机,从中可以传达出许多的教育意义。并且可以从中归纳与总结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当今,我国高校的突发公共事件数量剧增,这给高校的工作送来了很大的挑战。这也相应的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采取了正确的应急策略,是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唐焕. 高校辅导员应对学生突发事件的策略探析[J].管理学家.2012(11).
[2] 张立荣,王健. 数字化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提升[J].江苏高教2012(05).
[3] 高翔云. 高校辅导员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研究[D].2011(0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高等教育也日渐国际化。来华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来华留学生数量与日俱增,使得留学生管理人员将成为培养高层次“知华、友华”人才的骨干力量。在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来华留学生,不同的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问题下,建设一支具有特色的高校留管队伍已经成为来华留学工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高校;来华留学;留管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04-02
近年来,来华留学工作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将教育和文化推向国际的重要途径。为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我国各大高校也先后提出扩大来华留学规模,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化的竞争力,实现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全国重点高校,以“彰显特色、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打造品牌”为来华留学工作方针,[2]提出了“实施双优战略改革电子信息类来华留学生培养体制机制”,同时,西电作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力求探索行业特色型高校来华留学生培养的新模式,全面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和服务质量,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与经济发展。因此,建立一支有特色的高质量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已经成为学校来华留学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和完善来华留学管理体系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保障。
一、坚定留管人员立场,坚持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留学生管理工作要求留学生管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国家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方针政策,懂得国家当前的教育外交立场。但由于高校目前的来华留学生的特点是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信奉不同的和风俗习惯,因此决定了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的特殊性。作为学校留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工作人员,时刻明确留学生管理人员是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第一途径,所以坚定的立场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成为西电留管队伍的基本素质,留管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尊重不同学生的文化背景,不断增进学校整体的文化认同,并坚定地开展有别于中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留学生特色道德素质教育。在面对性格迥然、生活习性有别的各国留学生,留管人员更是深入了解和观察学生,仔细学习和研究不同国家、不同生源结构的留学生的特点,通过邀请省出入境管理部门和校保卫处等多个校内外职能部门对新生进行涉外法规、中国法律法规和学校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入学指导教育;适时由留学生管理办公室开展防火、防盗、交通、食品等安全防范教育;通过对外汉语交流中心等途径对新生进行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等礼貌道德教育和中国基本礼仪教育等一系列的“先应式”人文教育方式,积极开展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建立完善的留管队伍,创新留学生管理模式
来华留学生的管理要素多,对管理层、执行层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层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而我国现阶段来华留学生工作方面,高校部分学院仅有的管理人员承担着所有在校留学生的招生、学籍、教学、管理、后勤等多方面的一条龙式管理工作。但随着来华留学生生源规模的扩大,以现有的管理人员配备,已经不能满足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按照留学生比例配齐有关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层次化管理体系队伍,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有组织、有指导、有实施,是做好来华留学生管理的核心保障。西电改变了以往的留管队伍结构,引入“留学生辅导员”这一岗位,并建立了“学院领导―留学生管理办公室―留学生辅导员”的层次化配套管理队伍,由学院领导明确指导意见和要求,管理办公室人员与留学生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中进行组织和实施的管理队伍。同时学校还采取矩阵式多维度管理模式,建立班主任制度,实现纵横交错的精细化管理。即聘请留学生管理人员、对外汉语专职教师担任不同年级及不同授课类型留学生的班主任,通过策划组织活动、班级例会、学生访谈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每一名留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况。通过完善和配套留管队伍,创新管理模式,从而克服目前留学生管理服务因人少事杂造成的分工不清、工作体系混乱的状况,逐步提升来华留管的工作水平。
三、创新管理队伍培养机制,提高留学生管理水平
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改善来华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等相应条件和设施,但却忽略了提高管理队伍个人素质及整体层次[3]。配合双优战略,西电在开展留管队伍建设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创新和完善留管队伍的培养机制是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外语掌握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沟通的基本保障,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和实现留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中所出现的各类可能问题,更是应对突发事件、妥善处理的关键。因此,针对于学校来自世界各国的不同语言背景的留学生,多数留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汉语也处于初学阶段的时候的这一语言现状,有计划地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外语培训,使留管干部熟练地掌握英语或其他外语。使留管人员具备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跟留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留学生实现无障碍交流。此外,为更好地解决留学生因在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原因存在较大差异,出现“刻板印象”和“文化休克”多方面的心理障碍,通过有计划地选拔对留管队伍进行出国培训、心理咨询培训,使管理者更好地开拓视野、丰富心理知识、了解各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保证在与学生接触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理解学生,和学生做到相互信任,通过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合理地进行教育管理,排除学生心理从而充分了解留学生的想法,充分掌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所在,为留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强化留管责任意识,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由于来华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留学生表现出的文化差异、自我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薄弱以及当今社会现状的复杂多变所造成留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也逐渐增多。外事无小事,留学生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慎,轻则会影响学校和学生们的财产安全稳定,重则涉及到国家政治和外交等国际影响。留学生的突发事件如果不能被正确地、及时地、有效地处理,极有可能使事件不断升级,造成校园秩序和社会环境的不稳定,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因此西电留管队伍高度重视留学生突发事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为了及时妥善处理来华留学生中的突发事件,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留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留管人员坚持“以学生为本,高效处理,分级负责”的处理原则,并坚持每学期邀请校内外职能部门对管理人员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能力和素质,保证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留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是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前提和保障。西电在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上探索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体系,通过立场坚定的留管人员积极开展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完善留学生管理队伍,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创新留管队伍培养机制,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强化留管队伍的责任意识及时妥善处理学生事务等一系列具有西电特色的留学生管理,促进学校的来华留学生培养教育及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宝存.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走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
为了保障全园师生健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促进幼儿园保教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各类事故发,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依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从我园实际出发,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提高幼儿园应急速度,保证应急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确保意外事件发生后能够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开展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紧急预案的启动 幼儿园在教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下列事件一旦发生,应当即停止一切教学活动,并立即启动各项事件的应急预案程序,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和各相关责任人立即到位并按应急预案程序组织师生进行紧急撤离。
A.幼儿园正常教学时,发生爆炸、火灾、地震、等危害学生生命健康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外部事件。
B.防汛工作应急事件。
C.校园暴力伤害事件。
D.基础设施故障校舍安全等事件。
E.社会疫情等方面,国家所规定的重大师生在园内发生重大伤害事故及食物中毒事件疫情(鼠疫、霍乱、伤寒、非典等)。
G. 以上未提及的危害师生安全的其他紧急事件。
二、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樊志琴 园长
副组长:李慧荣
后勤组:朱欣欣、刘莉莉、王琴
保卫组:续婷婷、刘思浓、段勤勤
信息员:李慧娟
安全员:任敏、樊春藓
成员:魏村幼儿园全人员幼儿园
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在县教育局指导和领导下,全面负责本园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收集、分析有关信息,预测相关事件的发展趋势,重大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研究确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深入现场进行指挥;在处理突发事件工作中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当突发事件超出教育系统范围时,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和单位通报情况,协调、协助有关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三、学校正常教学中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防措施:火灾事故:
1、定时改造修缮幼儿园老化电路,不乱拉乱接临时线路;
2、不违章使用电器造成;
3、规范实验操作,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及管理;
4、不违章点燃明火造成;
5、不乱扔烟蒂。
6、开展火灾自救逃生知识演习活动;
7、按规定使用和管理好消防器材,落实幼儿园消防责任制度。
地震事故:组织学生学习地震自救知识的演习活动。 暴雨、雷电、台风等恶劣天气事故:
1、严格按局规定停止教学活动,按规定放学。
2、教育学生安全行走、行车。
3、请家长配合接送学生上下学。
4、开展恶劣天气自护逃生知识演习活动。
(二)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1)发紧急撤离、集中信号(信号是警报声)。
(2)立即停止一切教学活动,所有在场教师参加救援和疏导。在上课时由各任课教师带领幼儿按指定线路到指定地点集中,老师在确认没有学生时最后一个撤离。
(3)课任教师、班主任应按照平时消防演练逃生的路线有组织、迅速地疏散幼儿,地震、火灾发生时等其他灾害如安全通道被破坏无法安全撤离时要稳定幼儿情绪,并引导幼儿转移到相对安全区等待救援。
(4)紧急撤离时幼儿园应停止一切活动,不得携带书包,迅速离开现场,听从老师指挥,互相照顾撤离。
5)门卫听到信号后就打开所有大门,总务处工作人员立即检 查应急通道是否打开畅通。
6)工作时间发生火灾时,发现者除119、110报警外,迅速报告园领导,;园领导应立即指挥工作关闭电源
(7)发生漏水现象危及学生安全的应立即切断水源(消防用水源除外)。
(8)在报警的同时园领导应立即到一线进行指挥,幼儿园应急领导小组迅速作出反映指挥成立疏散引导小组、通信联络小组、应急救护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各小组迅速到达指定位置。 疏散引导小组:引导幼儿安全撤离到安全的疏散集中地,并要安慰管理好孩子,不能使孩子走失、走散。 通信联络小组:将相关情况通知各有关方面,向区教办和村领导汇报,联系110等相关部门到场扑救,联系医疗部门实施医疗救护。 应急救护小组:将受伤师生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或就地对伤员展开施救护,并就地取材开展,营救尚未脱险师生。 后勤保障小组:保障人、财、物及时到位,尽最大可能保证师生生命安全,使损失减少到最小。
(10)除不可抗力的地震等自然灾害外,人为引起的灾害应保护好现场,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进行事故现场分析,查明原因。
(11)协助相关部门作好善后处理
四、为有效的做好防汛应急工作,本园特制定防汛工作应急预案如下:
一、 防汛工作领导小组:魏村幼儿园 组 长:
二、 加强防汛应急培训工作: 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防洪抢险培训,每年汛前对全体员工进行防洪知识和自救知识的教育,增强员工的防汛意识和水患意识进行防汛知识的教育,重点讲解汛前的任务要求。抢险措施和抢险注意事项。
三、 做好防汛应急准备工作: 幼儿园全体教职工要加强重视防汛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明确防汛责任。准备好急救药品,安排好全体师生,安置好贵重物品,疏掏排水设施,检修防汛器材。一有灾情、伤情出现马上到达现场进行抢险与救护,主汛期间保证通讯畅通。
四、 加强汛期巡查: 各班在汛期加强巡查,坚持雨前、雨中、雨后的三查制度保证排水通畅,万无一失,确保生产、生活、工作正常进行。
五、 急救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汛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组长,组员应立即报告组长各方面汛情。
2. 组长:立即报告上级各防汛部门,警急时刻马上打110、120报警。
3. 全体组长、副组长、组员立即开展自救工作,在园长的统一指挥下,各班保护好各班幼儿,把幼儿疏散至安全地方,等待家长接走。
4. 如有疫情发生,立即报告疾控中心,打110、120把患儿送往医院。
5. 保护好幼儿园,衔接好上级各个部门协助好一切事后善后工作。妥善安排好幼 儿园一切工作。
五、 师生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及应急处理程序
(一)、可能引发师生食物中毒的原因: 购入的食品存在质量问题;食堂工作人员因操作不当引起食物变质、不符合食用要求;及个别人的恶意下毒等原因造成食物中毒事故。
(二)师生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措施
1、加强幼儿园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有效措施,责任到人,投入足量经费保障食堂卫生器具、消毒工具及其他设备的添置和更新。
2、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厨房。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严禁无健康证人员在学校食堂上岗工作。食堂 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持证上岗。
3、幼儿园食堂、食品供应部门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杜绝不洁、变质及三无产品流入学校;规范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做到烧熟煮透,加工好的食品及时放入密封间;严格生熟食品的管理,防止熟食二次污染;做好食物留样工作,留样食品必须按规定保留48小时;严格操作环节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得当、时间保证。
4、保障师生饮用水源,师生饮用水要有专人管理,存放环境整洁,加强日常检查,一旦发现变质,立即停用;饮水机要定期消毒,供水商要求证照齐全。
5、积极开展对师生的食品卫生教育。教育师生不吃无证摊贩的不洁食物,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六、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1、学校要加强食堂食品卫生和饮食,饮水管理,严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2、若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立即停止学校食堂的所有工作,及时向食品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报告,及时报警110,120等部门请求援助。
3、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4、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5、配合食品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6、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师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
1、立即将中毒师生送就近医院救治。同时向区教办及卫生监督部门报告。
2、幼儿园安全领导小组立即介入事故的处理,并根据情况,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人员分工。
3、幼儿园保健医生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专项登记工作,其内容包括:班级、人数、姓名、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处理情况等,并积极协助卫生监督部门做好调查工作,以利于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组织抢救、调查分析中毒原则和预防方法。若怀疑为投毒事件,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
4、积极做好中毒师生的就医陪护工作,及时联系幼儿家长,如实向幼儿家长阐述事故经过,并认真做好幼儿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谅解。
5、保护现场、保留样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以便卫生部门采样检验,为确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情况。 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认真做好理赔工作。
6.在查明情况之前对可疑食物、水源应立即停止食用。查明情况后,对确定的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应按规定进行处理。
7、联系保险等部门及时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对有关责任人按规定作出处理。
七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学校要加强门卫管理,严格门卫进出制度,对来校的陌生人员要进行盘问,及时学校领导取得联系,不得随意放行。
2、学校外来未经允许而欲强行闯入校园者,学校门卫不得放行,应及时将其驱逐出校,同时向其发出警告,并向学校报告或报110请求援助。
3、学校内发生不法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应先制止、制服,同时将其驱逐出校,向其发出警告,并向学校报告或报110请求援助。
4、对受伤师生及时救治,并将有信息及时报教育主管部门。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八 国家规定的重大疫情、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理程序
一)、预防方法和措施
1、加强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要经常性利用给家长一封信、网站、橱窗、广播等各种形式做好预防重大疫情、传染性疾病知识的宣传。
2、教育家长、师生学会预防疾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2、由于幼儿园是人员高度聚集,室内活动较多,为进一步预防传染病,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要求各班教室、公共教室及教师办室经常性保持室内环境的通风换气,30度以下不能开风调,开风调时必须在每天10:00-11:00三浴活动时开窗通风。
(2)重大疫情、传染性疾病发生时不组织师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
(3)讲究个人卫生,幼儿园的洗手池上要提供师生消毒用的洗手液等常见消毒物品,提供流动水源供师生洗手。教育师生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师生茶具、餐具专人专用。
(4)教育师生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
(5)教育师生在发生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37.5度要居家隔离,每班3人以上发生时要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并做好相关人员的陋离工作。 (6)幼儿园各室场及幼儿用品应按照本园各项消毒制度规定定 期消毒。
(四)重大疫情、传染性疾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程序
1、以下情况发生时要立即启动应急程序:经医确诊的个别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短时间内出现群体发热、咳嗽、腹泻等不明病因的症状,且人员急骤增多的;其它需要报告的防疫情况。
2、突发传染病事件(如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肺炭疽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出血热、肺结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要按《传染病防治法》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区教办及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报告疫情症状、发病时间、人数等情况。
3、每天加强幼儿活动室的通风、消毒(紫外线)、幼儿玩具清洗消毒,每周把幼儿用品进行太阳晒或消毒水浸泡。
4、传染性疾病发生应积极组织学生到医院就诊,并落实患者的隔离工作,对密切接触者的做好观察工作以,做好环境、饮食、饮水的消毒工作,防止事件扩大。
附则 .
1、幼儿园应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与发展,及时调整应急处理措施,以提高突发事件处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幼儿园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出此应急预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各相关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由相关突发事件应急处Z领导小组组长决定。各领导小组成员应认真贯彻执行本预案,严格执行规定,遵守工作纪律,并确保通讯联系的畅通、便捷。
4、本预案由幼儿园制定并负责解释,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修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