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

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

时间:2024-01-13 10:41: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

第1篇

对于我国各大高校来说,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至关重要。同时,高校建立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国各大高校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探析了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重要性、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完备性建设

最近几年,我国高校的教育机制不断完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逐渐表现得积极向上,同时对高校学生也采用了一种“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实验室教学作为高校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所要承担的是培育新一代人才的重担。但是,在实际实验室教学过程中,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能在教育中发挥实验室的重要作用。为此,通过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效、可实施的方案来建立完备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

1提高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重要性

在高校中,实验室作为实验操作的重要场地,其设备和材料都必须受到高校学生的共同爱护。在不断完善的高校教育体系下,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可以有效降低高校实验组的利益损失,提升高校实验组的效益。这样可以使实验室规范地运作,在保障实验室成果的情况下,维护整个实验室器材的完备性,这也是对各种实验室器材的整合运用。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可以为实验室的良好运作奠定基础,也可以为高校学生掌握更多技能提供更多的机会。

2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过程中,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最基础的问题,会影响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不完善的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下,有些教师的不规范行为很可能会带给学生不良影响。

2.2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不严格

在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过程中,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不严格是应首要解决的问题。因为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实验室一切工作的基础。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不严格,将导致实验室的日常工作难以有序进行,比如没有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清洗和更换等,这样会直接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造成恶劣影响。

2.3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在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是最严重的问题。比如,摆放或操作不当会对高校实验室器材造成损坏,甚至会威胁到实验室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提高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有效策略

3.1完善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完善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有效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就要拟定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并将其真正落到实处,让高校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遵守教学制度。同时,为了完善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还要让教师和学生在规定的实验室开放时间进行实验教学、学习。教师可以提前向实验室管理人员申请,让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决不能破坏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另外,教师在开展实验室教学之前,还要给学生们普及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材料的相关知识,以免学生对实验器材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只有对实验室教学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

3.2严格管理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

为了严格管理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有效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不仅要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监督和核查,还要为仪器设备的管理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约束实验人员滥用仪器设备的行为。首先,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高校要加强监督和核查,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进行维护、清洗和更换等。同时,将实验室日常维护工作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然后组织监督人员对老化或损坏的仪器设备进行集中维修。其次,对于仪器设备的管理,高校还要增强实验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维护意识,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

3.3强化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安全管理

为了强化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有效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就要改善实验室环境,保护实验室器材,对实验室操作人员进行制度化管理。首先,改善实验室环境的目的是消除实验中其他干扰因素,以更好地进行实验研究;其次,爱护实验室器材是为了确保现有器材的使用安全和后期所购置的器材的有效使用;最后,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就是要增强每个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可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就要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高校只有强化管理完备性建设,加强执行者与管理者、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才能更好地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王淑英,于同泉,杨柳,等.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探析[J].分析仪器,2013,15(1).

[2]彭春元,林远煌,许显坚,等.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5).

[3]王赣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22).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议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随着快速发展。由于各高校的扩招后学生对实验室迅速增加的需求,以及在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新的要求,各高校都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力度,使得高校实验室建设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由于忽视安全、管理不当而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实验室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部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并被列入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是指人、物、环境,不受到威胁和破坏的一种良好状态。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冯瑞院士说:“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形象地说明了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其中人、物、环境是实验室必须的组成部分,保证其安全性。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加之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和大量的仪器设备及其技术资料都存放在实验室,使得高校实验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危害种类繁多。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人员伤亡、仪器设备损毁、教学科研停滞等影响。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安全的教学和研究的实验环境,减少实验过程中发生灾害的风险,确保师生员工的健康及安全,从而满足人性安全感的基本需要。

二、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意识浅薄

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的思想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随着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设、新增了一些学科专业,实验仪器和设施、实验项目、科研项目都有相应的增加,实验手段也不断改进和更新,而人的安全意识没能跟得上,特别是学生使用实验室时的安全意识不高。人是实验室的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首要因素。据台湾慈济大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教育训练教材介绍,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火灾引起的事故比例仅为2%,而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却为98%。因此,尽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实验室内人、物、环境诸方面因素交错反映的结果,但是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给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2.缺乏准入制度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第一环节,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能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减少和防范事故发生,保证实验室安全。但很多高校切没有改制度。

3.监管评价机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

目前,不少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监管评价机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现有制度不严、执行落实不细、检查督促不力、奖罚不明。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流于形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对安全工作做得好的也没有奖励,从而不能够充分的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只是一纸空文。

4.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不够

现很多高校大学生存在实验技术不熟练、关键操作不清楚、实验安全观念淡薄、安全知识不完备等突出问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实验室人员和学生对安全的防护的认识不深,凭经验或平时的不良习惯,或疲劳,或遇到经济危机是处理能力不足等造成。因此,加强对实验室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大多高校目前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或是在这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是否对相关师生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取决于实验室负责人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

5.体制不健全,体系不完善

缺乏全校性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专门组织体系。院(系)没专人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无法层层落实管理职责,安全责任不明确。职能部门缺少专门的科室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实验室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安全意识

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责任重大,加强对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的教育和实验室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实践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增强师生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我们要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在我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入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其内容包括: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安全卫生防护和救护知识,传授安全操作技能,进行消防演习和发生事故后的逃生演练等。学生要通过考试合格才能加入实验室。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坚决做到不培训不上岗,新上岗员工一律得进行岗前培训,需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要组织好岗位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其安全实验意识和技能,确保在实验中安全运行。在我校经常会组织参加上级举办的安全培训,如今年笔者参加了省教育厅举办的“2012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2.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防范于未然

实验室的的安全管理我们要做到“安全第一,以防为主”。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第一环节,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能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减少和防范事故发生,保证实验室安全。具体表现在人、物和环境三方面:

第3篇

1.1实验室安防配套设施及制度建设滞后于规模的扩张

高等学校多是以某学科为龙头,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以及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近些年来,高校基本每年都新增一些实验室,加上实验室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要求越来越高,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呈现数量多、流动性大、结构复杂、知识层次不齐的特点,高校实验室的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的人数增多,而要保证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与之相匹配的安防配套设施和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明显不足和落后。

1.2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常识

一项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1000名调查对象中不穿工作服的占32%,在实验室饮水或进食的占28%,实验结束后不洗手的占7%,私自带出试剂的占2%,试剂不加标签或标签不规范的占65%,取用试剂时出现泼洒的占13%,擅自改变实验条件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的占12%,不知安全防护设施位置的占54%,不会使用灭火器的占72%,不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的占28%;此外,因实验人员不良习惯而经历过玻璃器皿破损的占29%,经历过酸碱灼伤的占23%,经历过人体不适的占10%,经历过割伤的占4%,经历过仪器损坏的占3%,经历过触电的占1%。可见,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不可忽视,上述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往往正酝酿着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任何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坏习惯的放纵都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惨痛教训。

1.3实验室安全管理统一协调机制缺位

高等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各类科研机构、研究院(所、中心),加上各类教学实验室,总实验室占地面积较大。但由于受教学资源紧缺的限制,各种实验室在地理分布上却相对独立和分散,实验室安全管理经常出现多头管理或管理缺失,统一管理难以实现。此外,相对于教学实验室,高校各级各类科研实验室的经费支持渠道来源广、独立,因而其实验室安全责任和义务难以落实,经常出现“实验室负责人不愿管、学院管不了、学校无法管”的局面,这种混乱的局面直接导致对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监管处于空白,暗藏诸多安全隐患。如各级各类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存储、使用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三废”处理也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长效的协调机制规范高校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1.4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有缺口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数量急剧增加,但实验室安全经费的短缺一方面使得实验室建设用地、用房紧张,实验室的建设不得不因地制宜、因“房”制宜,建设环境无法达到基本的实验安全要求,但却仍在“高效”运转;另一方面经费的短缺还长期制约着实验室现有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换代上,事实上,“重购买、轻维护”是所有设备共享机制不完善的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此外,经费短缺还使实验室安防设施的配备不到位,如一些高校实验室没有配备或没有按要求配备足够的安全消防器材、应急喷淋系统、通风系统、危险气体报警系统、闭路监控系统等安全消防设施[11—12];因节省经费而随意处置“三废”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以上由于安全经费短缺造成的实验室安全隐患几乎无处不在,每一处都将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环境污染和保护。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及主要做法

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具体做法。

2.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高校应专门成立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实验室技术安全领导小组,主管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高校实验室设备处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执行机构,对全校实验室安全实行统一管理,并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及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三级责任制”,即实验室设备处代表学校对全校所有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行使监督职责,各院系(重点实验室)对本单位内所有实验室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各实验室对本室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并按照这个职责顺序分别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其中,教学实验室由实验中心主任向各院系负责,科研实验室由实验室负责人向各院系和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对安全责任人的安全目标实施绩效考核。

2.2建章立制,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

高校实验室应制定《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管理办法》、《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为进一步规范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高校统一部署和协调全校实验安全管理工作搭建厚实的平台。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验室安全事故,迅速有序地开展处置救援工作,将事故损失控制到最低水平,高校还应制定实验室应急处理预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实验室设备处处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各院系、重点实验室的有关专家组成,办公室设在实验室设备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应急处理工作具体分工如下:应急处理事务协调责任部门为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应急处理安全保卫责任部门为保卫处、事故单位;应急处理物资保障责任部门为后勤保障处、财务处;应急处理抢救责任部门为校医院;应急处理技术保障责任部门为实验室设备处。

2.3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13]。高校实验室设备处可根据学校学科分布实际情况,组织实验室一线教员编写诸如《化学与材料实验室实用安全手册》等,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师生传达简单明了的实验室安防信息;同时,组织制作实验室安全宣传展板,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带给全校师生深刻警示;此外,组织制作《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安全管理卡》等,加大对进入实验室人员的强化培训工作,并可引入高校实验室安全操作考试系统,对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统一考试,考核通过后方可持证进入实验室,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将实验室安全事故隐患从源头扼杀。

2.4多部门协调统一、职责明晰地管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

明确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校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高校保卫处、实验室设备处以及各学院(重点实验室)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对危险化学品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严格实施管理工作流程,未经申报备案的不得自行采购,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报账必须经各单位第一责任人及实验室设备处签字认可,对违反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年终单位或个人评先“一票否决制”。

2.5统一规范处置实验室危险废弃物

对高校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危险废弃物(简称“三废”),由高校实验室设备处统一回收处理,处置费用由学校专门设立的“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基金”统一支付,并为各实验室配备储存废液的高密度聚乙烯容器,要求制作“实验废弃物标签”标明废弃物的详细信息,并实行分类存放、分类回收,以加强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的统一规范管理。

2.6加大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高校实验室要始终秉承“安全放在首位”的理念,加大实验室安全经费的投入,并要求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设施建设中,一定的经费用于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支出,通过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以为高校营造出安全实验室建设的工作环境。此外,还有必要完善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如为实验室高压气瓶配备固定支架、气瓶柜、特种气体防爆柜等安全防护设施;为化学实验室配备护目镜、活性炭防护口罩、乳胶手套或抗高温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品;为剧毒危险品仓库配备红外报警装置和防火保险柜等安防设施等。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应注重统一、协调管理,规范管理细则,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构建一个科学引导、环境安全、机制长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实验室环境。今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亟待逐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切实推进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明确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细则。(2)督促各院系专职人员全面掌控本单位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记录,按要求制定详细台账,做到帐物一致;同时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数字化管理。(3)目前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统一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对此可以教学实验室为切入点,加强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这将是今后高校实验室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重点。(4)着力推动实验室安全教材建设、安全教育师资建设、安全通识课程建设、安全考试系统建设等,并进一步拓展安全教育的多方渠道,将学校主体与政府主管单位紧密结合,让政府主管单位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此外,定期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环境、卫生、安防、保卫等相关安全事项的培训,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践活动。(5)进一步明确高校实验室建设准入条件,积极呼吁加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专项经费投入,增加经费预算,并确保这些经费能够专款专用。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管理;高等学校

一、引言

2001年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发生火灾,烧毁实验室;2001年广东工业大学某实验室爆炸,造成1人生命垂危、2人重伤和3人轻伤;200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生火灾,烧毁整栋实验大楼等等,一个个案例轻则毁坏实验仪器重则危及师生的生命安全。随着高校的高速发展,实验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师生走进实验室,如何创造一个安全的实验室环境,保证高校实验室安全而稳定的运行,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实验室安全关系着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同时也关系的广大师生的安全。高校中大量的课程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室里面集中了大量的师生,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十分必要。近年来各高校安全事故频出,引发事故的原因层出不穷,实验室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数量越来越多,实验室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是目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中重建设,轻管理,尤其的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1.存在的安全事故。(1)进入实验室的人身危害问题。主要是师生在进入实验室后由于未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实验室管理也不严格落实安全制度,加上学生的安全意识不高,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容易造成火灾与爆炸事故、生物与有毒物质泄漏、触电事故以及废弃物安全处理等问题。(2)实验设备安全问题。各高校在实验室的软硬件投入的力度逐年增加,实验室中存放了大量昂贵的高端实验室设备和大量的计算机,由于广大的师生频繁的进出,但是由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普遍较少,难以做到时刻紧盯。各高校实验室也经常出现被盗的情况,由于部分学生不爱惜实验室设备,设备损坏率居高不下。(3)实验室硬件故障。当前各高校虽然在实验室中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了大量的设备,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中投入轻维护的现象。在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由于人员多,操作不规范,实验室设备经常损坏,小问题逐渐积累成大问题、大故障。2.安全事故分析。(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各高校在实验室的建设阶段投入大量的人力、无力和财力,但是到了后期的运行中,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多数仅限于让实验室能用就行的情况,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甚至沿用过去的老规章制度,没有与时俱进。(2)实验室安全设施更新不及时。因高校办学资金不足,加之投入的短期回报率比较低,部分高校的实验室除了实验室设备陈旧,安全设施更是老旧,部分安全设备甚至无法使用,关键时刻根本无法发挥作用。(3)广大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广大师生都抱着侥幸心理,对于实验中的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开展实验室时,经常会出现不按实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的现象,极易引起安全事故,轻则毁坏实验设备,重则伤人害己。特别是部分高校的课程安排的大课,一个老师带着过百人上课,老师难以顾及所有学生,时常出现操作不规范、甚至违规操作的情况。一些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前没有从事过实验室工作的经验,缺乏安全知识,部分实验室相关消防安全器材的使用培训不到位,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难以正确的使用消防器材,应急能力差。

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1.制定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国家和地方相关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验室建设发展与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本校当前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实验室应急事件的处理预案,规范实验室工作的操作流程。2.实行安全责任制。从高校领导到主管实验室的直接领导提高安全意识,真抓实干,明确责任,避免走过场,更要避免全部工作责任推到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上,制定合理的惩处措施,对于先进的工作人员要加强鼓励提高工作积极性,存在问题的人员要加强教育。3.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安全工作预防为先,各高校要经常性的对实验室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问题要不留死角,防患于未然。4.加强验室人员人才队伍建设。高校进一步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可以适当引入一些高级人才到实验室队伍中去,建设一支有责任心、有能力、高素质的实验室人才队伍。5.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很多安全事故都给了我们血淋淋的教训,安全事故的引起也是由于某个不经意的小问题引起的,没有发生事故的时候总是无所谓的态度,发生事故了总是后悔不及。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需要承担着实验室安全的责任,学校需要对每一名师生都开展安全教育,在实验室显眼的位置粘贴安全宣传画册,让每一名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五、结语

实验室安全关系着每一名进入实验室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每一个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强化实验室安全标准的建设,制定严格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投入足够的资源,明确实验室工作人员责任,加强师生的安全知识教育,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师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2]高淑芹,平梅.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149-152.

[3]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4):153-157.

[4]胡婧.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共建和谐育人环境——浅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中国水运:理论版,2008,6(1):248-249.

[5]刘云,孟江.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体系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5):127-130.

[6]王扬,从容.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提高水利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30):39-39.

[7]仇新艳,李付亮.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学生职业实践技能,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28-30.

[8]范秋梅.加强实验室开放工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5):129-131.

[9]尹东,陈勇,刘艳章,柯丽华.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1):00220-00220.

第5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准入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7;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13)08-0068-03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实验室人员流动性较大,其安全不仅关系到教学人员的安全,还关系到不特定的参与实验人员的安全。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其安全事故分析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原则、内容和特征

高校实验室管理包括教学管理、软件管理以及仪器设备管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既渗透于上述三项管理之中,又贯穿于高校科研活动和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一项独立的、不可或缺的实验室管理内容。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应坚持环保和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减少实验对环境造成破坏,避免化学试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将实验人员和间接接触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首要内容。

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两部分,即实验室安全硬件管理和实验室安全软件管理。前者是指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由此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检修,及时发现实验安全隐患,预防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后者强调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责任、安全观念建设,从制度或者思想层面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实验室的扩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此背景下,实验室安全管理呈现出三方面的新特征。

一是高校实验室实验结果不确定性增多。在实验室所开展的实验中,除了少部分实验室属于验证性或者常规性实验之外,大部分实验都是具有探索性的实验。因而,基于实验的探索性与未知性,实验中不确定的因素或者影响因子较多,“实验项目越多或规模越大,不确定性越明显”,进而增加了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复杂性增加。新增加的实验任务对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需要在一些高压、超真空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或者需要面临更多的环境问题,如需要科学处理废气、废水或者固体废弃物等。这些新增加的实验任务,无疑增加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三是高校实验室实验事故破坏性超常。实验室内部的实验布局较为集中,不同的实验项目混杂在同一个实验室内。如此混杂的实验环境增加了实验安全事故结果的超常性,一旦发生实验安全事故,实验污染会快速扩散到高校实验室周边的环境中去,从而增加次生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分析

根据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将实验室安全事故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仪器设备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以及自然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具体来说,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又包括实验人员操作不当或者疏忽大意造成的安全事故、犯罪行为引发的安全事故以及敌对分子破坏引发的安全事故。无论何种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在现实中都可以表现为以下5种形式。

一是仪器设备破损事故。高校实验离不开电源的使用,在一些需要借用电源加热的实验中,一旦突然停电,正在运行的实验仪器设备极其容易受到损坏。

二是毒害实验事故。毒害实验事故一般发生在化学实验中,由于实验人员违反操作规范或者实验仪器老化,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制剂很容易误伤实验人员。而有毒气体也可以对接触人员造成伤害,甚至有的实验人员因为接触毒害的实验物质而死亡。

三是火灾事故。火灾事故的发生多为人为原因。如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吸烟或忘记切断实验室的电源,致使实验仪器设备因长时间通电而产生火灾。

四是爆炸事故。爆炸事故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实验人员误操作而引燃易燃易爆实验物品,另一方面是由于实验仪器设备的老化,实验室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这类故障,从而造成危险物品从实验仪器设备中泄漏出来,遇到高温环境或者接触火花发生爆炸。

五是机电伤人事故。在冲击运动、带电作业或者高速旋转的机械性实验中容易发生机电伤人事故。机电伤人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实验人员操作不当,而机电伤人事故的表现形式为仪器设备挤压或者碰撞伤及仪器旁边的人员,或者仪器设备“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方面的问题

实验室安全通道被占用。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多为贵重设备,为了保障这些设备不被偷盗,许多高校对实验室门窗和楼道进行了加固,但是这些防盗设施也给实验室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实验人员得不到及时疏散或者无法从门窗逃生,势必会增加人员伤亡。而在事故发生以后,实验仪器设备无法从安全通道顺利搬出实验室,也会造成更为严重的财产损失。

实验室仪器设备防火能力低。一些实验室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对老旧的实验室进行了改造,新仪器设备与老实验仪器设备混杂使用。因此,无论是实验室的实体结构还是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其防火能力都较低。

实验室安全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到位,造成安全设施陈旧,无法应对发生的实验安全事故。尽管高校实验室遵守消防管理规定,在实验室创建初期购买了消防设备,但是许多高校实验室却不对这些消防设备的维护增加投入。如此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已过年检期限的消防设备仍被实验室使用,消防设备形同虚设。

(二)软件方面的问题

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淡薄。高校实验室主要用于教学实验,其安全问题并“不像生产企业那么直观和突出”,因而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实验室管理人员还是实验人员,他们的安全意识都很薄弱。

安全管理制度缺乏整体考量。从安全管理的整体性出发,一些高校只注意到消防安全或者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的问题,而没有注意到实验环境安全的问题。进一步来说,目前大部分高校仍没有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整体性意识,没有将环境安全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没有从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体制不顺畅。由于“没有落实法定代表人是单位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因而无法从全校安全管理的整体出发确立领导体制。同时,在这种领导体制下,实验室没有配备具有专业管理技能的安全员,导致保卫工作人员难以发现实验室安全隐患,从而排除隐患。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硬件建设

畅通实验室安全通道。管理人员应平衡实验室仪器设备防盗与安全事故预防之间的关系,清除消防安全通道上的障碍物,对于门窗的加固材料应选取既防盗又符合消防安全的材料,一旦发生消防安全事故,实验人员可以通过门窗进行逃生,或者将贵重的实验仪器设备搬离实验室。对于实验室走廊、楼道放置的障碍物应及时清除。

增强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的防火能力。加强对年代较为久远的实验室的改造,拆除私接的电源,对实验室的外墙、内墙结构进行改造,提高其防火、防灾的能力。对于实验室内部的仪器设备,可以通过改造的方式增强防火能力,或将旧的仪器设备及时处理掉,实现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

加大对实验室安全设施的资金投入,提高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预警能力。增加对消防安全设施的后期维护力度,保障消防设施时刻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此外,还需要增加实验室环保的资金投入,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二)加强软件建设

增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首先,增强教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实验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编写实验安全的宣传稿,规范实验仪器设备操作的流程,同时针对实验中接触到的化学药品、化学试剂,详细讲解其危害性。其次,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对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学生进行安全培训。

第6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艺术;研究探讨

当下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断的推进,使教学的各个领域都在不断的追求创新和发展,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领域也引发了围绕创新和探究管理艺术的深刻思考与探究,强化实验室的管理,建立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和管理的新途径成为重要的教科研的着眼点,改革实验室的管理理念,更新管理经验,全面具体的开展好实验教学工作。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是计算机学科教学和实验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担负着教学工作的重担。健康有序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等都是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制度管理照章办事

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主要面向的是大学的师生们,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同时,也承担着高校的教育科研的任务。由于受众的群体的知识面和视野都是比较高的层次,人员的自觉性上有很多的优势,但是由于交往的人多,实验室的仪器相对都是高精尖的精密仪器和设备。建立完善的制度对于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用制度来约束管理者尽职尽责,用制度约束使用者精心爱护设备,用制度确保实验室的秩序和实验的流程运行顺利、正常、高效。例如制定《实验室管理从业人员制度》、《实验人员的职责》、《实验室卫生条例》等,用制度进一步约束行为,用制度更加明细责权,这对于完善和规范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人员培养团队建设

对于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强的,技术过硬的队伍,是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强化实验室管理者的工作意识,要进一步端正其从业态度,树立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要尽快建立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奖罚机制,用业绩考核评价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定期组织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实验室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高校的实验室资源共享也是高校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同样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所以要在加强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加强团队建设上下力气,使人力资源更加符合实验室管理的具体工作。

三、校企共建拓展实训

加强校企共建,丰富实验实训项目,拓展实训内容,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了充分地发挥出高校和企业相结合的优势,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与共建,将实验教学、科研创新以及技术的开发密切地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和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实验室可以和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建立的这个联合实验室既能为大学生们提供实验创新的场所,同时也能为大学生参加程序设计大赛以及软件设计竞赛和计算机仿真大赛等实训等提供有效的平台和机会,这样也能够逐渐地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保障,为其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都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加强校企共建,拓宽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新途径,既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也可以锻炼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和相关技能的培养。

四、环境管理安全防范

计算机的实验室内要尽量避免灰尘,防止静电的发生,上机人员最好是穿上鞋套;要保证实验室的温度与湿度;同时也要时刻保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对实验室的计算机要定期进行清洁,同时还要注意到主机箱内各个部件的清洁。要经常检查储存的装置以及管路的气密性是否良好,要保持实验室的良好通风,一定要避免窒息事故的发生。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方面还要特别注意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维护计算机实验室安全工作和正常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作内容:第一,管理计算机实验室整体的秩序。第二,维护计算机实验室物品的管理,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时清洁实验室,查看实验室物品是否完好无损,对于计算机的部件要妥善管理与安排。同时,还要向学生和教师教授基本的计算机硬件维护方法。第三,用电及防火、防雷等安全管理,定期对试验室的设备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防止危险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开放实践科学管理

高校的实验室应该是开放的,它服务学生和广大教师的同时,还兼顾着高校课题的研发等重要工作。高校实验室在高校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实验、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科研的重要基地。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开放以及建立开放性的实验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认知社会的关键所在,实验室的开放也是培养大学生工程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以及创新思维的重要场所。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调动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指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实验室的管理起到促进的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总而言之,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是计算机学科教学和实验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担负着教学工作的重担。高校的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确实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它关乎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的研发,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利益和发展,要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提升管理理念,更新管理经验。作为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应以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使计算机实验室在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宋桂展,浅谈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几种方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高教2009年09期

第7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危险因素;安全管理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Wang Jinpo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 China

Abstract: The chemical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hemical laborator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personal safety and the launching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isk factors in a chemistry laboratory and proposes specific measure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hemical laboratory.

Key words: chemical laboratory; risk factors; safely management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得到高度重视。但是实验室也存在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人员流动量及内部安全管理等,这些都会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学校带来安全隐患,同时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保证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探索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对策,是非常迫切和十分必要的。

化学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化学实验室安全不仅包括用水用电,防火防盗等常规项目,更重要的是试剂的存放、使用和回收,实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以及个人防护等诸多方面。以下主要讨论化学实验室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为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化学实验室危险因素分析

化学实验室教学科研中发生不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1]。

1.1 物的不安全状态

1.1.1 危险化学品

化学实验室中使用的试剂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大,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危险化学品,常用的有机溶剂如:乙醚、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丙酮、甲醇等均属于危险化学品,几乎所有的化学实验室均有涉及,这些危险化学品在存放使用及废液回收中均有不同要求[2]。若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

1.1.2 剧毒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因其特殊的危险性应特别加以重视,化学实验室根据自身情况会使用到不同的剧毒化学品,从而造成高校剧毒化学品使用种类较多且分散的状况,因此,必须严格领取、保管、使用、回收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1.1.3 特种设备

化学实验室涉及的特种设备以压力容器为主,包括气体钢瓶、储气罐、空气压缩机、高压灭菌锅等,这些设备的使用人员均应参加相关培训,并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设备性能需要定期检验,并建立常规记录档案。其中气体钢瓶因其使用范围广泛且存储不同的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液氨等,所以在搬运、存放、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3]。此外,还有高速离心机和低温冰箱等设备,在使用前相关人员都需要参加相应培训,持证上岗。

1.1.4 用火及加热

加热是实验室中的常规操作之一,也是容易引起火灾的因素之一。实验室中存放较多易燃易爆试剂,应尽量避免明火操作,改用水浴、油浴等加热方式。烘箱加热过夜,加热试验无人值守等细节问题均需制订应急措施。

1.1.5 实验废弃物回收处理

化学实验产生的废弃物一般都需要回收处理。其中产生最多的是废液和试剂容器,其中废液应分类回收,便于统一处理,同时应避免性质冲突的物质混合,造成人员伤害。试剂容器同样需要回收,不可以作为一般固体废物处理。对于实验产生的少量废气应根据性质不同,经适当处理后才可以排放[4]。

1.1.6 用电

化学实验室中各种电器较多,功率较大,需要合理设计电路。部分实验室存在线路老化、设备使用超载、仪器没有可靠接地、私拉乱接等现象,极易引起电气火灾、线路短路、触电等事故[5]。

1.1.7 其他

除以上问题外,还有其他因素需要注意,如实验用水造成的渗水事故;使用低温物质如液氮、干冰等造成的冻伤,使用玻璃仪器不当造成的割伤等。

1.2 人的不安全行为

1.2.1 安全意识

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安全意识淡薄[6],实验时对危险因素不够重视,疏忽大意,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化学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另外,学生对于实验室规章制度不能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使得其难以落实。

1.2.2 实验技能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进入化学实验室的人员数量激增,学生的实验技能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使得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潜在危险。

1.2.3 个人防护

化学实验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实验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然而实际上却存在部分实验室的防护装备不足,实验过程中不做防护或部分防护的情况。实验防护装备的种类繁多,我们应该根据实验的需要选取符合要求的防护装备。

1.2.4 急救技能

大部分学生甚至教师都缺乏对于实验室可能出现的火灾、漏水渗水、中毒以及一般伤害,如割伤、烫伤等事故处理的能力。这些情况出现后不能及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会使损失扩大数倍甚至数十倍。

2 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随着化学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使用的仪器设备、化学药品种类和数量都在同时迅速增多,这些都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有的规章制度与实际情况有所脱节,出现规章制度难以贯彻落实的情况。因此,笔者建议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成立专门的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机构,并且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同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保证规章制度的施行[7]。

2.2 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重大,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安全意识的水平。广大师生应加强化学安全知识学习,树立较高的安全意识,做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2.3 加强实验安全培训

应将安全培训纳入到日常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做到化学安全培训常态化和培训内容多样化[8]。多样化主要指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日常生活安全常识、实验有关规章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应急自救的相关知识等。通过安全培训,让广大师生熟悉和掌握各类安全知识,切实做到“我会安全”。

2.4 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制度实施。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工作,应该建立实验室日常巡查和考核制度。日常巡查要走进实验室,掌握实验室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人员操作及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应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加强交流,了解他们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想法和建议,群策群力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工作的考核是为了促进安全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安全制度的实施,确保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

2.5 制定应急预案

为了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应急预案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必不可少。在制订应急预案时应注意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在学校院系制订应急预案的同时,各实验室应对实验室内危险化学品,特别是剧毒化学品和爆炸品的种类、数量、性质及应急措施等形成记录,便于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此外,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用以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

2.6 建立实验室准入机制

实验室准入机制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发展方向,在国外的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实施。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也在探索建立实验室准入机制。实验室工作开展之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实验室安全检验,实验室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规章制度、人员知识及技能、废弃物处置、应急预案等各方面都必须符合要求,才可以进实验室开展工作。

3 结束语

化学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反映高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保证师生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要充分认识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做好监督检查,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使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和提高教学科研人员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崔政斌,邱成.企业安全管理新篇[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刘桥阳,张业明.对高校化学品储存及使用管理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9):48-49.

[3] 杨帅.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9,26(12):13-14.

[4] 霍理坚,邓亚利.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环保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140.

[5] 林智泉高校实验室用电安全[J].海峡科学,2010(7):59,99.

[6] 徐建斌,赵涛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4):164-165.

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对高校实验室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安全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紧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等方面阐述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对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 

0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培养、科研的重要依托,随着近年了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高校实验室资源日益开放及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数量和流动性增强、实验用房的限制,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已是每个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安全培训的意义 

1.1 缺乏安全技能教育是造成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分析高校安全事故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实验室安全事故有硬件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有软件建设方面的原因,突出表现在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缺乏,应对紧急事件措施不力等方面。在具体分析每一起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过程后,我们都会痛心地发现:每一起事故在发生之初,若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救援措施和人员逃生方法,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可以降低到很小的程度。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应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 

1.2 安全生产技能定义安全生产技能是指人们安全完成作业的技巧和能力。它包括作业技能、熟练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的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1]。 

1.3 安全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安全技能的训练是对从业人员所进行的安全作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实验室的安全不仅需要安全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有必要的安全实践能力。安全知识教育,只解决了“应知”的问题,而技能教育,着重解决“应会”,以达到我们通常说的“授之于渔”的要求。这种“能力”教育,可以避免和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最大可能地减少应事故带来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1.4 安全技能教育对象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实验室的主要参与者,实验室教师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参与者,他们的素质条件、是否掌握安全环保知识以及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2]。 

2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 

2.1 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目的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目的:①培养注重实验室安全的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注意安全的习惯。②掌握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及消防器材操作知识与技能;知道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守则。③掌握发生实验事故的紧急应变措施,增强实验室事故的过程控制能力与方法。 

2.2 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方式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分析各种因素,提出防止发生事故的“3e”原则,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3]。实验室安全技能则是“工程技术对策”的体现。技能与知识不同。知识主要用头脑去理解,而技能要通过人体全部感官,并向手及其他器官发出指令,经过复杂的生物控制过程才能达到目的[1]。听讲座、看录像、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 “现场教学”,通过在实际操作中给予受训者个别指导,并督促、监护受训者反复进行实际操作以达到熟练的要求。同时,受训者,特别是学生必须在实验\实践中强化安全技术的学习,积累经验,避免“纸上谈兵”。 

2.2.1 加大宣传,制定、完善实验室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教育,是贯彻在学生在校教育的始终。高校可以通过各类安全的专题的讲座,报刊、图片宣传栏和专题记录片等形式,或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等方法,进行高校安全知识普及。同时,根据各类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类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和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的硬件实施,制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通过对实验室各项安全规则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上墙,张贴安全警示标志等措施,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对受训者视觉冲击,挺高其安全意识。同时,必要时,还应将一些实验室常规的事故应急措施张贴在实验室相应的操作台前,有利于一旦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 

2.2.2 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上至国家的安全法律,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以及实验室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及以及反应措施。安全课程应作为生物、环境、材料医药、化学、化工、机械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各种事故的成因及正确处理方法,丰富知识,顺利开展专业实验、实践和专业研究。 

2.2.3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安全应急预案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的预先准备,确保在有事故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预案需对各实验室可能面临的具体危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4]。 

2.2.4 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实验室常见事故有:火灾、爆炸、毒害、几点伤人及设备损坏等。在安全技能训练过程中,高校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技能培训。①各类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通过讲座普及灭火砂箱、石棉被、泡沫灭火机、四氯化碳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机、干粉灭火机和1211灭火机等消防器材的原理及使用范围,并组织受训者进行相关器材的操作及灭火训练。②熟悉实验室的环境,掌握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辐射设备、机加工设备、压力容器),有毒、易燃、有腐蚀或爆炸性危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使用。③高校各实验室可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开展较具专业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演练,并组织受训者参与实验室各种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以提高安全意识,完善他们的安全知识架构同时,大大提升他们的安全技能。 

3结束语 

高校安全工作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也是高校。笔者认为高校安全管理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珍惜生命,以人为本”,依法整治[5]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师生预防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是高校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安全管理网(safehoo.com). 

[2]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185-197.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共性问题 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13-02

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个立体、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该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在管理的动态平衡中把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统一起来,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的产出投入比,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管理工作的共性问题

(1)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建设跟不上教学和科研的步伐

实验室建设包括了实验室基础建设(包括实验场所、实验环境等),实验室队伍建设、实验仪器设备更新等方面。现阶段,在高校的众多事物中,学校领导层往往最先考虑校园环境的改善或者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关注点落在理论教学和科研经费上,容易忽视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实验室队伍建设,造成高水平人员不愿承担低层次的工作,低水平人员无力承担高层次的工作,实验室建设跟不上教学和科研的步伐。

(2)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

高水平的实验室是高校实力的重要体现,对高校的发展和社会声誉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国家对高校教育投入经费的增加,各高校在加大对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投入的同时,使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步伐也在加快。但是,在购置设备的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基础性设备重复购置、专业性设备购置后利用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3)管理制度混乱

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更是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管理制度混乱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设备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不高;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信息沟通、工作协调机制不畅通;安全管理不到位等。

2.对管理问题的探讨

(1)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于实验室专业队伍建设重视不足,致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总体水平只降不升。受传统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高校的领导较为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认为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因此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跟不上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需要。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实验室工作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使实验室队伍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因此,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要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业务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将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作风,将经验与技能继承并发展,并科学地安排各人员的工作岗位,根据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其分配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制定出各岗位详细的工作内容,让每个工作人员各尽其职;其次,量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将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统一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规范和管理。以考评促管理,通过服务学生的质量和人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科研生产的成果等方面来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另外,对实验室贡献大的工作人员应给予一定的激励,可以实行奖励工资和提高福利待遇,这样可以起到提高其工作效率进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2)合理调配,优化实验资源

仪器设备的购置必须根据校、院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需要和财力的大小进行统一规划,分轻重缓急制订购置计划。购置计划应由各相关专业或实验室提出,并上报学院和学校,经同意后方可购置。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减少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以及购置后的闲置问题。

应积极尝试在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室开放,包括从基础性设备、实验人员、实验内容上开放。通过对外开放实验室,满足师生课外实践和其他科研项目的需求,例如师生参加的各类竞赛项目,实验室都应该给予支持。

(3)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与专家论证制度,仪器设备采购招标制度,仪器设备的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制度,仪器设备的领用与保管制度,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处理及其备案制度,仪器设备报废注销制度,仪器设备产品说明书文档管理制度等方面,并要随着学校、学院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同时完善和改革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

责任追究制度的目标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只有做到责任明确,逐级落实,各负其责,才能将人力资源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在进行责任分工时,一件事可以由多个人来完成,但是一定要做到专事专人负责制。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管事的人较多,意见不统一难以形成合力,出现完不成任务或者出现事故的现象。具体到每一个实验人员也要制定相应的责任问责制度,结合考评制度让每一个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感受到压力,切实认真负责来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这个模式的主要目标是要实现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有利于资源信息共享,有利于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比如信息沟通、工作协调机制,以实验室的科研生产为例:实验室负责人每天召集实验室工作人员召开十五分钟左右的早会,及时总结前一天的工作情况,部署今天的工作任务,把昨天和今天的工作信息通过早会传递给每一个工作人员,让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整个科研生产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实践证明,早会模式能调动起实验室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点,也是保证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高校实验室首先要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安全知识的培训,结合考核制度把安全作为考核的首要指标,从思想上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其次,实验室应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安全制度,并针对每一个安全隐患制定好安全预案,备好一些基本的急救工具和药物。最后,实验室可以根据教学或科研的分工将实验室人员分为若干个安全责任小组,通过安全责任小组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审批制度:实验室主要原材料、化学品,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等严格实行审批制度,由安全责任小组长负责进行审批。审批项目中必须明确包含使用人、使用时间、使用数量等事项;水、电、惰性气体等每天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实行安全责任落实签到制度(2)监督制度:每天由实验室负责人和一个安全责任小组长不定时对所有的安全检查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处置,对安全落实不到位的责任人可以采取批评、扣发当月奖金(或年终奖)、取消职称评审甚至开除等措施。

3.结语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管理者依靠管理制度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设备进行有计划安排,为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生产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是属于一种刚性管理。实验室文化管理则属于柔性管理,有学者赞成推行其管理的人性化,本文不持反对意见。但是至今,刚性管理依然是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实验室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历.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科技资讯》,2010.11

[2]钱泉,康黎明,孟娜.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途径.《黑龙江教育》,2011.11

第10篇

【关键词】生物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

1、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国校园火灾事故接连不断,这些火灾事故不仅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给国家财产及家庭带来严重损失和巨大伤害[1]。实验室作为高校重点防火部位,其消防安全不仅关系到确保高校公共财产不受损失,更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师生的人身安全。因此,消防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了解高校生物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原因、明确以预防为主的核心安全思想、制定改进并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若干对策更是刻不容缓。

2、生物实验室的火灾特性

2.1火灾危险源种类多、火势蔓延迅速。生物实验室由于试验的需要,有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试剂,诸如工业酒精、乙醚、丙酮、苯等危险易燃品,具有易燃、燃烧发热量大等特点;实验者往往将一些常用的药品放在实验台上,而且实验台下存放试剂的现象普遍;工作台上的参考资料、试验器材、包装材料等。一旦发生火灾,火苗将迅速引燃大量的可燃物,火势迅速蔓延。

2.2火场中各种有毒有害烟气多、危害大。火灾危害主要是热量、烟气和缺氧窒息的作用。烟气造成的伤害比例往往大于热量和燃烧造成的伤害[2]。统计结果表明:火灾中85%以上的死亡者是由于烟气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是吸入了烟尘及有毒气体昏迷后而致死的。火灾产生的烟气中各种有毒、有害成份、腐蚀性成份、颗粒物等以及火灾环境的高温、缺氧,对人民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都造成很大破坏。生物实验室火灾除一般建筑材料燃烧释放的大量烟气以外,各种可燃、助燃化学试剂因燃烧或相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多且成分复杂,其危害性远远超出一般建筑物的火灾。

2.3火灾扑救困难。现在国内建筑消防系统都按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设置,生物实验室区别于普通建筑,危险源不同,发生火灾的因素不完全相同,灭火剂类型不可能完全相同,扑救的方法也各有区别。实验室里的大型精密仪器、书籍资料、化学试剂的火灾采用的消防措施应不同。

2.4火灾损失大、社会影响大。随着仪器设备特别是高精尖的先进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与增加,许多实验室拥有昂贵的试验器材。一旦发生火灾,不但直接影响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进行,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影响。

3、火灾至灾原因分析

生物实验室聚集着人员、设备、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条件错综复杂,存在着较大的火灾风险。火灾对实验室的威胁极其严重,忽视实验室安全制度、安全管理建设,将会直接导致人身财产和房屋设备以及重要的研究成果毁于一旦。下面就高校生物实验室中存在的火灾至灾因素作初步分析,以期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和采取防范措施。

3.1安全防火规章制度不健全、消防管理不到位。从近年来火灾事故的原因来看[3],实验室的安全防火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引起学校、实验室等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安全防火管理条例、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和严密或虽有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力,监督检查不够。已有的规章制度不能适应新的实验内容和新设备的要求等,相关负责人要针对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防火的相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到行之有效并富有指导意义。消防设备的管理水平低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更新与推广的新形势下,有些单位对消防设备管理不到位,既没有建立设备管理档案,也没有专人管理,设备档案的缺乏会给实验室的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要强化对消防设备的档案管理和使用管理。

3.2部分人员防火意识淡薄、安全防火重视程度不够。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学、轻消防”观念。消防安全观念薄弱、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差、思想松懈、安全防火重视程度不够是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的最危险因素。不少师生经常接触实验物品,时间长了对制订的安全防范制度就不以为然了,思想麻痹、疏于管理,由此带来大量火灾隐患。实验过程盲目加大投料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事故没有清醒的认识;实验用易燃易爆药品、压力容器的存放、使用不合理;在试剂存放、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实验室与试剂室一体化或药品无分类存放和管理的现象。特别是科研实验室中,桌上地下堆满了各种试剂;药品相混,特别是相克的药品相混的现象普遍,极易诱发火灾事故。同时随着科研院所横向联系,学术交流不断加强,实验室的流动人员增多,防火意识、防火能力参差不齐,任何一个人在防火安全上的不重视、不规范的行为都有可能引发火灾。

3.3电力设备落后、老化、消防设备存在不足现象。经济迅速增长与基础建设滞后的矛盾也反映高校实验室电力设施的管理中。我国大部分高校历史悠久,电力设施是按建成年代的人民生活水平和用电状况来设计和配备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仪器设备特别是高精尖的先进仪器设备、大型仪器数量明显增多,仪器的使用率快速上升,造成用电需求量猛增。一旦电力扩容建设跟不上,发生电气火灾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超负荷运行的电线和电力设备老化速度加快。另一方面,生物实验室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必备的消防设施,有些实验室即使配备了一定的消防设备,由于没有专人管理和定期的检查,失效的消防器材得不到及时更换,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看,均达不到安全防火的要求;此外,生物实验室有各种易燃物品的存在,引起的火灾种类不一,其扑灭的方法亦不同,像这种具有独特火灾特性的实验室需要的灭火设备和器材的配备则更加不足。

4、防火安全措施

针对上述实验室中容易引发火灾的各种隐患及火灾的特点,应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指导思想,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实验室的火灾事故。

4.1设置科学管理防火安全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完善、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措施是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要明确相关制度和各级责任,建立安全疏散设施、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制度,建立用火用电安全、火灾隐患整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使用制度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同时,各种消防设施要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消火栓要能出达压力的水,泵房能保证5分钟内启动,灭火器要在位、不得过期或被挪用,摆放要便于使用,严禁堵塞、占用安全疏散通道,要保证安全通道畅通,配齐消防安全设施。对于实验室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等,应当分类存放于符合规范要求的相对独立房间中,并储备符合其理化特性的灭火剂,以备急用。如条件允许,还应当将这些部位并入火灾远程监控网络,一旦发生火灾可得到及时处置;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基本消防常识,掌握消防灭火基本技能,以及火灾自救和逃生等知识。要进行每天巡查,重点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无损,一旦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向相关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火灾隐患。另外,随着高校实验室的不断发展,仪器设备逐年增加,安全用电越来越成为安全防火的关键。首先,实验室电路应符合用电需求,禁止超负荷用电,对老化的电线和存有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其次实验室要制定完整的安全用电、防火、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安全用电、防火意识,必须熟知各种电器的安全使用常识、各种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注意事项及特殊设备的使用要求。责任人要随时检查用电线路、检查并检修电器设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4.2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防火安全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逐步建立完善消防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和防火安全责任制是发展的必然形式,认真落实相关管理办法与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有预见性地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如建立数据准确、内容全面、分类科学的防火档案,是拉动防火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措施。建立并实施《消防设施设备检查、维护保养制度》,确保消防设施设备的完整有效。建立并执行《消防安全检查制度》、《防火巡查制度》和《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实验室安全防火工作条例》、《实验室易燃易爆危险品使用、存贮管理办法》,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实验室安全。定期组织师生学习消防知识、开展演练,提供实践的机会,是确保实验室发生火灾时减少人员伤亡的有效措施。安全设备、重点部位更要派专人定期检查,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对师生的不安全行为也要及时的修正。针对实验室人员多、精密仪器多等特点,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明确重点防火部位,明确防火责任人,岗、部位防火负责人,建立健全各项防火管理制度,严格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六条之规定规范管理。加强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登记注册,加强危险品储存、使用等环节管理工作。

4.3加强消防法规、防火知识宣传。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普及消防知识,提高防火安全意识是避免火灾事故发生的前提和关键。加强对全体师生的消防宣传教育,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消防意识,接受过一些浅显的消防教育,但对于违规使用电器、使用明火等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侥幸心理。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宣传学习同时要注重实效,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新生入学时要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不同季节进行重点教育,使消防宣传做到经常化。组织师生观看火灾纪实、消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消防宣传内容多样化。通过宣传使师生充分认识火灾对学校发展、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并能吸取特大火灾的惨痛教训,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现在有些学校还将消防安全与其它安全工作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4.4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加强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种基础设施,是提高实验室防火能力、预防火灾的基本条件。学校和实验室负责人应从思想上彻底改变那种只注重实验、研究成果和效益,忽视消防安全的思想。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大投入,尤其要加大对老楼、老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改造,严格按照消防安全要求建设实验室,彻底消除各种火灾隐患并及时更新和配备适合不同特点实验室使用的消防设备。

5、结语

总之,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在新形势下,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增加了,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重视营造消防安全氛围,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整改火险隐患,并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就能确保实验室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杨旭.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维护

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重要性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对计算机实验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是这些工作的基础平台,在高校日常教学中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及相关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科学知识、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使高校师生对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了更高的需求。但是目前而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更新换代以及管理方面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硬件设施老旧,软件更新不及时。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师生,使师生对计算机科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掌握,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计算机实验室更是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平台,为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计算机实验室在不断发展壮大,高校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计算机实验室已经成为当前阶段高校各方面工作开展的有效保障。

2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问题

2.1管理制度弱化

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管理方式方法也过于简化。在计算机实验室日常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对于制度的了解还不够透彻,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并没有按照管理制度要求而进行的管理行为,如经验型管理。相关教师对管理制度执行方面较弱,使很多学生在上课时没有遵守上机守则以及机房卫生等管理制度要求,给计算机实验室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同时造成设备老化过快等,这都是制度化和信息化管理程度弱化的表现。

2.2实验室管理队伍水平不足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不仅承担着相关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任务,还负责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普通话级别考试以及其他相关任务,在此背景下,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这给实验室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虽然对计算机实验室有着更多的重视,但是专职实验员仍难以满足当前需要,并且在管理意识、专业水平方面仍有待提高。

2.3计算机设备软件、硬件、病毒等问题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中,计算机设备大多购买较早,且设备更新比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较慢,因此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主要体现出了购置早、配置低、硬件故障频繁、软件更新不足、病毒传播频繁等问题。计算机设备多长时间运转以及超寿命运转都会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使用效率和教学质量等。同时,学生、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类课程时,U盘的使用较为普遍,这方便了木马病毒的传播。

2.4日常管理问题

首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较多,线路分布较为密集繁杂,如若管理不善,硬件设施容易出现问题。其次,计算机实验室在大多数高校中并没有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卫生清理工作,这使得计算机实验室空气质量差、灰尘较多,计算机实验室正常运转存在安全隐患。此外,部分学生存在故意破坏实验室硬件设施,或进行违规操作,这给高校实验室管理维护造成了很大困扰。

3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措施

3.1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是一项重要且繁杂的工作,管理对象主要包括教师、学生、设备和软件等,管理制度要根据管理对象的性质特点来制定,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落实提供理论基础,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随着计算机实验室的迅速发展,规章制度也要不断地更新和创新,为当前实验室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目前,针对具体发展情况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针对细节进行不断完善,具体制度如:《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职责》《计算机实验室学生上机守则》等。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同时,要积极宣传,并严格遵守,为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提供保障。

3.2提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需要专业的实验人员,目前计算机科学知识与应用技术更新过快,实验室工作人员虽然较为专业,但如果与时展脱节,则容易造成管理不善或难以满足时代要求。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大力度,不断将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引进到实验室工作当中来,并建立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了解当前计算机相关知识、软硬件知识以及新技术、新应用、技术新动态,进行深入的交流学习。此外,要培养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学习管理方面知识,贯彻先进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对学生灌输计算机实验室设备日常维护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知识,成立学生管理队伍辅助教师更好地完成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

3.3计算机软件、硬件设备管理及病毒防治

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由于长期使用,很多难以顾及的地方容易产生灰尘,这容易造成主板间板卡接触不良、散热差等,甚至造成短路、重启、蓝屏、瘫痪等情况。因此,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清理活动,对相关设备进行吸尘、清灰工作,做好实验室的日常打扫工作,对使用人员要严格要求,维护硬件设备卫生情况,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氛围。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维护较为复杂,由于计算机设备众多,且均为联网设备,一旦出现木马病毒侵入,很可能波及所有设备。因此,对于计算机木马病毒的防范要更加重视起来。具体实施措施如下。首先,对每台计算机设备都要进行软件与硬件保护,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同时,补全系统漏洞,有效预防木马病毒的侵入。其次,开发作业管理系统以及计算机实验管理系统,通过提升日常课程、工作、作业的网络化,使师生不再需要U盘等外接硬件设备,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木马病毒传播的可能。

3.4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升级与改造

目前高校对计算机实验室建设都比较重视,但是计算机实验室并不是一次性的投资建设,当前部分相关领导认为设备只要能用就可以了,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很多高校虽然建有实验室,但由于长期以来设备升级改造没有跟上步伐,使教学质量受到很大限制。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相关专业知识、软件、内容也在不断变化[1]。因此在加强计算机管理与维护的同时,也要加强设备的升级与改造,而且要对硬件进行更新,才能提升设备性能和运行速度,但是也要针对财务情况来进行升级改造,首先可以进行关键部位的升级,如计算机设备的内存、网卡和硬盘还原卡等,进行有计划有规划的升级改造,以满足教学过程中时代的需求。此外,软件也要及时升级,保障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相关软件知识,避免毕业后进入社会由于软件的版本问题影响学生的发展。

3.5安全维护

计算机实验室维护过程中对于安全方面是重中之重,由于计算机实验室内部设备较多,所以首先在安全用电方面要予以重视,用电荷载大、线路错综复杂成为主要特点,针对此种情况,要注意负载平衡,并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定期巡检,不使用实验室时要及时关闭电闸。计算机使用要规范,严格要求使用者,对于电源、电线、线路、插口等容易引发安全问题的地方严禁乱动乱碰。其次,计算机实验室要进行24h监控,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实验室问题,避免设备被盗,减少人为破坏[2]。最后,管理人员要针对人身安全进行有效管理,严格有序地进行人员管理,能够在突发状况发生时,及时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保证学生人身安全。

4结语

计算机实验室在高校教学以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其管理与维护需要更多的投入。以往繁琐的管理工作已经得到很大改善,先进的管理理念,现代化的管理系统的应用,都使得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效率更高,这提升了教学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寻找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有效途径,使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更加简洁高效。同时提升计算机实验室维护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师生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管锐.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管理[J].信息记录材料,2017(3):60-61.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 实验室管理 模式 管理方法 对策

我们知道,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他在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业历来受到高校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对实验室进行管理,提高其管理的水平成为我们必须要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为良好的实验室管理是进行试验教学和试验操作的重要保证,对此,高校需要从当前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出发,同时学习和借鉴一些先进实验室管理的经验,进而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1.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理念

进行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首先一点就是要确立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在这方面要根据学校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这是进行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随着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大力开展,在资金的投入和设备的引进都取得来较大的发展,那么在接下来的管理过程中就要有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来确保其正常化的运行。

1.1形成完善的仪器设备和人员管理理念。通常来说,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是一个系统和庞大的工作,一般的实验室通常具有上百台的实验室和试验设备,这就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此就需要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理念,进而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而在具体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对实验室的配置和人员管理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进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制定可操作性的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室设备管理、安全环保管理以及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等,这些都需要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从而确保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

1.2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管理。科学技术处于时刻的发展和变化当中,所以在进行实验室硬件管理和建设的过程中就要有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室的硬件建设要立足于高校不同院系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而做好定位,对于一些落后的设备要及时的更新,同时在设备的选择上要紧跟时代的前沿,购置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其在科研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避免引进设备的落伍。

2.实验室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分析

实验室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实验教学和实验工作所服务,而实验教学和实验的过程中必然的需要调用大量的设备和物品等,如何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有良好的实验过程管理制度,对于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教学实验的需要,要积极做好实验器材的配备和支持,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实验教学工作。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就要不断的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形成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在当前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系统来进行控制,这样一来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人员操作和管理的工作,提高了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具体来说,要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和调控流程,在实验室运行的过程中有规定的流程和路线予以支持,在设备的选用上,在实验室的调控上都有明确的管理系统进行统筹,从而以快速、高效的实验室运行管理与控制。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管理队伍

实验室需要有专业化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因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及物资的操作都需要专业性的人员来进行维护,科学的实验室管理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和实验技术人员,只有这样实验室的管理才会更加规范化,从而避免一些不正当的管理给实验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针对这一问题,要积极的做好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面对新技术和新设备,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对其性能和运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要及时的做出维护,对于突发性的事件也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予以处理。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管理,在实验室运行的过程中如何让更好的协调实验人员开展实验,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等都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4.建立和完善相应配套制度,实现严格管理

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是实验室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针对实验室管理的特点,我们需要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环保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维修赔损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促使实验室实现良性运的,一般来说,高校通常会根据学校专业划分以及课程的安排进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对于这些不同的实验室就要形成不同的管理和操作细则。对于实验教学者和实验操作人员,要在进行实验之前全面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细则要求,同时熟悉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要点,避免盲目的进行实验或者是不当的实验。作为教学工作者,要制定科学化的实验教学课程,结合实验室的现状设计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实验操作大纲,从而更好的配合实验室来共同维护实验室的健康运行。

5.结束语

总之,随着当前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加强高校的各项建设也相应的开展起来。对于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来说,它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科学人员的重要平台,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此过程中要形成先进的实验室运行管理理念,立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各项管理共组。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吸收和学习先进高效实验室管理的经验,不断的完善实验室管理和控制系统,以规范化的流程和制度引导实验人员,进而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倪文忠,古丽娜.高校进行实验室管理的探索[J].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2004,(1):45—76.

[2]王世建,刘琨.加强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5—61.

[3]列光华,赵鹏飞.高等院校物理实验室管理现代化的设想[J].广西物理,2009,(4):6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