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细胞的知识点

生物细胞的知识点

时间:2024-01-14 15:55: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细胞的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细胞的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 高三生物 复习教学 教学有效性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下,生物学科的高考复习日益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推理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考查内容的改革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改革,同时使高三学生必须明白生物高考的价值所在[1]。下面对新课标下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一、利用比较异同法进行有效性复习教学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中,虽汇集了整个高中所学的知识点,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极为繁乱和复杂,因此教师可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学,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扩展学生复习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复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例如,在复习“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这一节内容时,教师不仅可通过向学生演示两种细胞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制作区分两种细胞的表格,让学生一目了然两种细胞的区别;而且可根据所学知识,在两种细胞比较结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两种细胞在DNA复制、细胞分裂与转录等方面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进行正确的区分,而且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概念过程中混淆两种细胞的含义,充分培养学生求异、求同思维,促使学生快速且牢固地掌握核心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二、以培养学生叙述能力的方式进行有效复习教学

在新时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不应再墨守成规,而是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和更新,从而使课堂学习变得高效和优质。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局限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进行复习教学,而是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协助学生在熟知课文知识和把握知识整体性的基础上,掌握识记技巧。

例如,在复习“DNA使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在不阅读课文和任何相关资料的情况下,要求学生用默写的形式将病毒浸染过程完整地书写出来,或是用图解形式表达出来;之后教师进行批阅,对该知识点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对掌握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并进行相应指导;最后让学生将自己对病毒浸染过程的理解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此时学生会迅速发现自己对知识点的错误理解,从而更深刻地掌握该知识点。通过培养学生对知识点叙述的能力,不仅可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复习上的错误,还可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从而达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三、设置连环问题进行有效性复习教学

心理教育学家发现,问题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求知欲[2]。因此,无论在任何学科中是新课学习还是考试复习,均可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巧妙设置一连串与复习内容相关的连环问题,进行复习教学,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例如,在复习“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节内容时,也许许多同学已经将课文内容忘得所剩无几,此时教师可紧密结合课文相关知识点,提出一系列问题重新燃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深入课文中进行探究和发现。如,教师可提问: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吗?是不是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具有线粒体?反过来含有线粒体的细胞也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吗?植物界中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吗?通过层层深入的连环问题,不仅可使学生重新对生物学产生兴趣,而且可帮助学生系统、全面掌握知识点,可举一反三,辨别易混、易错的概念。

四、重组基础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教学

根据往年的生物高考试题,无论试题形式如何编制,其考查的主要内容多为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等。因此,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如基础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还应抓住复习的核心内容,注重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并对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总结与结合等,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知识点网络体系。该网络体系是指教师在深入探讨教案材料、结合学生实际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打破以往传统的复习教学框架,将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变成新的复习框架,以激发学生重新学习和复习的热情和信心,不仅为学生展开复习活动铺垫好道路,还有利于学生对学科内各个知识点进行迁移与综合复习。

例如,在复习“细胞分裂”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材第一章和第三章中的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细胞分裂进行整合、重组,从而形成一套新的知识点网路体系,利用板块的形式将重点、难点一一列出,然后进行依次突破,使学生可以综合、系统地掌握知识点内容。通过重组基础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教学,不仅可以避免由于知识点的重复而进行的重复复习对学生造成的厌烦、乏味等不良学习情绪,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为学生节约更多的时间复习其他知识点,从而整体提高学生复习水平。

结语

高考复习是高三学生对三年来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高度总结,也是为高考铺垫的最后一块敲门砖,对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复习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高考结果的好坏,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3]。因此,高中教师应重点做好高三学生的复习教学工作。高三生物学科占高考分数的比例虽不多,但每一科目的复习教学都应给予足够重视,才可为学生的高考提供更多保障。新课标下,教师应不断深入探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从而提出更多有效的复习教学策略[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比较异同法、以培养学生叙述能力的方式、设置连环问题、重组基础知识体系等手段和模式进行复习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复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登英.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考试周刊,2015(14):136.

[2]曾鹄淼.浅谈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J].读与写杂志,2014(04):163-259.

第2篇

关键词:教材;相同知识点;教法;思考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与选修3教材中有部分相同知识点,很多老师都感到不好教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以细胞工程中的一个知识点细胞全能性为例进行分析:

一、细胞全能性这个知识点,三本教材中呈现的方式不同

必修1教材呈现的是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第119页通过图片6-11,介绍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放入含有植物激素、无机盐和糖类等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结果这些细胞旺盛地分裂和生长,形成一个细胞团块,继而分化出根、茎、叶,移栽到花盆后,长成了一株新的植株,之后给出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必修2教材呈现的是细胞全能性的实例。第87~88页在单倍体育种中只简单讲了育种工作者常常采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这个实例,没有提出细胞的全能性这个名词,但编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到这是细胞全能性的一种特殊表现实例。选修3教材呈现的是做细胞全能性实验。第34~35页通过对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方法步骤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相比必修1、2教材中多了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胚状体或丛芽以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等新的信息,并通过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实验来获得这一技术,达到运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特点,以提升能力。

二、细胞全能性这个知识点,三本教材的编写意图不同

必修1教材直接给出了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必修2教材则通过单倍体育种中花药离体培养实例,让学生理解细胞全能性的概念;选修3教材却没有规律性的结论和表述,它通过科技探索之路、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细胞工程的技术介绍,提出问题,然后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了解前沿生物科学知识。必修1、2教材注意知识的有序重现,要求学生阅读、识记、理解教材内容,层次要求比较低,对于初学者非常适合,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选修3教材具有开放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明显比必修1、2高了一个层次。实际上三本教材对同一个知识点的体现是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认知层次要求。

三、细胞全能性这个知识点,三本教材教学处理方式应不同

1.教学中有意让学生了解不同教材的编写意图

要从必修1中简单传授细胞全能性到必修2中,通过实例理解细胞全能性概念,再到选修3运用细胞全能性知识、动手做实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让学生知道基础性的模块教学与深化性的专题拓展是人教版现行教材编写的特点。

2.教学中有意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结合使用

在讲授必修1第119页克隆羊多利是将乳腺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培养成的时,为了满足学生对克隆羊的好奇心,可向学生提问:多利羊长得像谁?多利羊是否健康?在必修1中没有详细说明问题,老师可以简单地给学生在学习必修1这个知识点中做拓展性介绍,用一个体现这个知识点的实例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并提高运用能力,在选修3的教学中教师只要起组织作用。在必修教材的教学中有选择性的将选修教材中的一些小活动和实例提前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系统地构建知识网络。

3.教学中有意在不同教材中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第3篇

关键词:读教材;结论性语句;回归教材

高考试题每年都在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一份有效的高考试卷其难度应该遵循3:5:2的规律,约有60%是基础题。这意味着基础题占了很大比例,而这些基础知识都在教材中。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教辅资料相比,教材是由全国最有经验的专家编写的,教材中的每一章节、每一实例、每一复习题都是经过他们精心挑选、精心设计而成,教材编审委员会专家对教材的把关使教材的质量得到提升。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在多年使用的试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可以说是精品。在高三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最好的参考书,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科学使用教材,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教会学生读教材

对高中生物总复习来说,教材是纲,教材是本,教材内容高度浓缩,简明扼要。学生复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阅读教材。虽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生物知识,然而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通读教材有助于整体把握基础知识。在复习中,很多学生不会看书,不知道看什么,或者看不出哪些知识是重点,不能真正理解教材知识的涵义,以致做题时用到教材上的知识点仍然不会。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读教材。

1.将教材读“厚”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命题和备考的依据。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在备考复习中,学生首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确定高考复习范围,然后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幅图,包括教材的旁栏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等,认真做每一道题,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实例,逐个突破知识点。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缺陷,有些知识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或者在复习完一个章节后,合上书,把课本中的知识点想一遍,遇到记不起来的地方或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再翻开课本看一看,从而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通过通读,重点突破知识点方面的缺陷,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老师,或者做一些配套练习来加强理解,对主干知识、核心内容进行深探细究,做到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将教材读“薄”

就是学习者归纳、总结基础知识,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形成知识网络。经过第一轮读教材,学生对教材中的生物知识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掌握,接下来就是提炼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关键字和关键词,并对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复习的针对性,避免出现知识漏洞,因为生物知识涉及的面很广,而高考不可能面面俱到。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章、节标题,引导学生回顾、归纳、互相补充相关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看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重要章节知识点的归纳,教师把关,力争全面、准确。

例如:“细胞膜”可归纳为如下知识点

①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②细胞膜的结构;

③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④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向、条件、实例;

⑤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向、条件、实例、意义;

⑥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⑦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

3.列知识清单,构建知识网络

要全面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全面梳理知识点,把内在规律条理化,细化知识点,列出知识清单,把零散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细胞膜”的知识清单

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I.细胞膜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在膜的中间是________,构成了细胞膜的________。

II.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不是________,而是可以________。

III.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________。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I.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

II.细胞膜的功能特性:________________。

III.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

二、强化记忆教材中的结论性语句

生物知识零散,有文科的性质,不易灵活出题,有些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熟练记忆,做到每提到一个知识,就能立刻说出这是哪章哪节的内容,并能指出这章这节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

高考的问题背景是新的,但其落脚点一般在课本上,即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内”。所以学生在复习中,要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比如课间、睡前等,及时回顾每天、每章、每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不留知识盲点。只有牢固记忆基础知识才能做到应用自如。

强化记忆不仅在于背,还在于平时总结,学生在读教材的过程中及时归纳出一些结论性语句,作为高考答题的落脚点,是非常有用的,能力也提高得快。

例如:“细胞膜”可归纳出以下结论性语句。

①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进行的。

②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大都用动物细胞、红细胞、神经髓质等作为研究材料。

③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流动的。

③主动运输,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可见,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三、回归教材,提高解题能力

2008年的高考试题中,以课本材料为背景设计的题目居多,学生会发现试题比较熟悉,但是课本内并没有原答案,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深挖和钻研,转换角度和方向进行分析才能得到结论。试题透露出一定的引导性,提示学生和教师回归教材。

第4篇

[关键词]知识点 记忆技巧 规律记忆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107

高中生物是一门“理中文”的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且繁杂,这需要有良好的记忆技巧。在此,笔者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忆技巧。

一、联想记忆

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比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中提到,摘除葡萄梗时,需要先清洗,再去梗,以防止微生物感染。这一知识点可以联系生活中洗菜的方式。洗菜时也应当先洗,再择菜,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又如,在记忆糖被具有、保护的功能时,可联系平时吃火锅:很烫的食物进入有糖被的食道后,并未将食道烫伤,这可能就是食道表面糖被的保护作用。再如,记忆胡萝卜素是橘黄色时,可联系生活中的胡萝卜是橘黄色来记忆。但这种方法需要注意选择好联想的中介,且有时并不完全准确,但可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此外,这种方法还需要注意生活经验的积累。

二、口诀记忆

把识记材料编成“顺口溜”,通过口诀形式记忆。比如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实验中,滤纸条上的颜色从上到下可记为:胡(胡萝卜素)叶(叶黄素)a(叶绿素a)b(叶绿素b)。在记忆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时,可采用以下口诀:甲携来一本亮色书。而微量元素的口诀可用:铁很凶猛(锰),碰(硼)上了新(锌)买的木(钼)桶(铜)。

又如,有丝分裂各时期特征,可描述为:前期,仁膜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三、规律记忆

通过总结规律进行记忆。例如在“必修一”中学到:凡是大分子物质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就肯定需要水,该过程释放能量,是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储存在ATP中。故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关。

以上方法主要应用于对零散知识的记忆。但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还必须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及时归纳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解题时才能游刃有余。

四、图示记忆、列表记忆、概括记忆

图示记忆,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知识画概念图。通过绘制概念图,了解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每学完一章后,将这部分的内容回顾一遍,系统地梳理出大致的内容和结构。比如在记忆蛋白质一节的内容时,可绘制以下概念图帮助记忆。

列表记忆的方法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比如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

概括记忆。对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要学会概括。例如总结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再如概括仅含有C、H、O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有糖类、脂肪、固醇。又如在课本“必修一”中首先学到构成细胞的元素,它们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紧接着就学习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再由化合物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再到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以及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

五、通过实验现象增强记忆

第5篇

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普遍不够重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沿用初中学习生物的观点对待高中生物。初中生物是对植物、动物、人体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知识量不大,最重要的是不参加中考。而高中生物是理科生必考科目,而且知识结构不一样了,更微观,更前沿,知识容量更大了。

其次,对于理科生来说,生物是理综三大科目之一。在吉林省高考中,理综合是指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一张卷,共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生物所占的分数比例是最低的。一般学校课时安排得少,导致学生觉得生物是“副科”,自然不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

所以首先要认清生物学科的重要地位,从个人知识量和难易程度的比例来看,高考中生物所占的分数比例并不低。物理占分多,但知识量也大,生物的知识量少(三本必修教材,两本选修教材),理综三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觉得物理很难,而生物很简单。只要认真学习生物,那么在高考中相对来说容易得分。在关心大科学习的同时,也要关心生物学科的学习。在升入高三之前,打好必修教材的基础。

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要学好高中生物,建议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教材要熟烂于心。生物学生,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可以说,生物是最像文科的理科科目,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用心背书,生物成绩就可以处于中上等水平。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要求你一字不差地答出某概念或者某原理,能用书中更专业的生物学术语答题比用自己理解的大白话答题更能得分。另外,背的东西,遗忘是很正常的,但经常重复这些知识点,可以延长遗忘的时间,所以要经常看书。

其次,习题和作业。可以选择一两本教辅资料,带知识点分析和习题详解的这类课外书可以把每个知识点细致地分析一遍,是一本服务于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整合的教辅,帮你夯实基础;教授做题的方法,让你快而准地做题,从而取得高分。对于一般的学生,用学校订的教辅资料就足够了,除非是尖子生,想进一步拔高,还可以再自备一套资料。把做题当成积累。题做得多了,自然就知道哪些是高频知识点了。选择题要兼顾速度与准度,高考一道选择题就是6分。虽然不提倡题海战术,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题海战术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最后,多与老师沟通,进行错题反馈,解决疑难问题。每周新课都有对应的题,在老师讲解之前,要独立完成。老师讲时认真听,对于自己做题有疑问的地方,在听课时加以解决。解决不了的一定要请教老师和同学。这一点,要多鼓励自己,不会的题就问老师,老师不是老虎,为什么要敬而远之呢?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对学生的了解有感而发的一些拙见。说到底,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对知识的记忆很重要。下面把我自创的一些记忆方法和读者分享。

必修一《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中衰老细胞的特点总结:

一大,一小,一多,一少,两个低,两个慢。即:细胞核大,细胞小,色素多(形成老年斑的脂褐素沉积),水分少,酶活性降低(酪氨酸酶活性低,黑色素合成减少——老人的白发),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新陈代谢减慢,呼吸速率减慢。最后强调有两个“相反”的特征——脂褐素多和黑色素少。

必修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豌豆:自花传粉闭花纯,稳定遗传易区分,花大杂交周期短,后代数多易统计。

孟德尔假说演绎实验过程:高矮正反交,子代全是高,Dd再自交,高矮3:1,Dd若自交,高矮1:1.

基因分离定律:遗传因子控性状,体细胞中都成对,形成配子时分离,随着配子传后代。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知识主线 思维主线 方法主线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106

高中生物学科具有知识点多、内容庞杂的特点,很多教师过于关注“点”的设计,而使教学陷入知识细节,尽管不乏亮点,但由于缺失了对教学的整体解读,容易将碎片式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罗列,致使课堂教学低效。高效的教学需要对教学进行顶层设计,建构教学主线。教学主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结构的脉络,课堂活动的统领。合理建构教学主线,可以让教与学的思路更为清晰,教与学的程序更加优化。如何建构教学主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知识主线(逻辑主线)

依据课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在碎片式的知识之间建立逻辑联系,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内通外联来建构教学主线。例如在“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一节的教学中,在学习了动物细胞融合的内容之后,如果直接引入“单克隆抗体”的概念,会显得生硬,学生不太容易接受。对于这一内容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这两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一项成功应用,使知识点自然过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

在复习课教学中,尤其需要引导学生梳理模块、章节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教学主线。例如有关《遗传与进化》这一模块的内容,可以把基因作为结点,串联相关内容,构建如图1所示教学主线:

二、科学史发展主线(时间主线或事件主线)

将科学史进行合理加工,可以形成一条流畅而高效的课堂教学主线,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使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整体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有关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实,我们可以如图2所示,将科学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一条教学主线,带领学生体验科学的发展进程。

三、思维主线(认知主线)

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或思维特点设计问题串建构主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例如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教学,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串:(1)用哪种细胞更容易得到细胞膜?(2)怎样得到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3)怎样得到红细胞的细胞膜?(4)怎样分离出较纯的细胞膜?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获得新知,把每一个问题作为学生思考的阶梯,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

四、方法主线

第7篇

一、构建思维导图的一般步骤

第一,按照课本章节编排的逻辑顺序确立思维导图的中心。中心知识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并向四周发散三个分支。

第二,第三章总共分为三节内容,分别为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二级分支: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

第三,再根据每节课的内容模块确定第三级分支:如细胞膜向下又可以分为两个分支,分别为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细胞器向下又可以分为四个分支,分别为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第四,在第三级的基础上罗列出其包括的知识点为第四级分支,直到不能再细分为止。如细胞膜的功能又包括三点。

二、实际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构建策略

1.留白填空法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水平和绘图能力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如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绘制出思维导图的大体框架,呈现留有部分空格的思维导图,学生的水平越高,空格就越多;针对高水平的学生 ,教师可以不提供任何暗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仔细阅读课本后自主构建该章节的思维导图,教师随机抽查,并在班级展示、修正。

2.合作探究法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共同完成该章节的思维导图。教师可选择无从下手、有待完善两种典型作品进行展示点评,师生共同讨论,建言献策。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和指导加以修改后、完善。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建议再次完善修改后,教师再次选择相同学生的作品进行前后对比,最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该章节的思维导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体现了合作探究的精神,在纠错过程中学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避免直接呈现“标准”,制约学生的思维。

第8篇

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学习细胞亚显微结构时,要充分利用相关资料中的图片,建立细胞的空间立体模式图。结合教材的插图,明确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及两者的区别。然后以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为核心,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特点去学习、掌握细胞的有关结构和功能。要准确识别各种细胞或细胞器,必须牢记教材中相关的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同时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绘制,并关注以下知识:

一、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1.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2.不同点: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有中心体;有些低等的动物有液泡;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中心体见于低等植物中。

二、细胞结构图像辨别

1.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图像的判断图像中:有核膜(或有核膜围成的真正的细胞核),则为真核细胞;无核膜则为原核细胞。2.动植物细胞图像的判断图像中: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低等的植物细胞图;无中心体,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高等植物细胞图。

三、相关细胞结构知识点归纳总结

1.产生水的结构:线粒体(有氧呼吸)、核糖体(脱水缩合)、叶绿体(光合作用)。2.产生ATP的结构:叶绿体(光合作用:光能―电能―ATP―稳定的化学能)、线粒体(有氧呼吸:稳定的化学能――ATP)、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3.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4.生理活动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结构:细胞核(DNA复制、转录)、线粒体(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叶绿体(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核糖体(翻译)。5.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中心体(间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高尔基体(末期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线粒体(供能)。6.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含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液泡(含花青素等)。7.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及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内质网(将肽链折叠、组装和加糖基团)、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再加工)、线粒体(供能)。

四、特别提醒

1.在同一个细胞内,CO2从产生到利用要经过4层膜,8层磷脂分子;在相邻细胞间,CO2从产生到利用要经过6层膜,12层磷脂分子。2.真核生物: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3.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含光合色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无线粒体可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

典例:下图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

(1)如果B图是蓝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除了没有 外,在细胞质中应只有 种细胞器。

(2)如果B图是根尖生长点细胞,细胞的形状应为 ,同时还应没有图中的 、 等结构。此类细胞分裂时,代谢特别旺盛的是 、 、 等细胞器。若B图是洋葱表皮细胞,A图是口腔上皮细胞,将其同时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将分别发生 和 现象。

(3)在生物工程中,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应首先用 酶去掉 ,得到 体。

(4)若A图为人体的效应B细胞,则该细胞应由 细胞分化而来,其产生的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它能与 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该过程属于 ―免疫阶段。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 (写标号)。

(5)若A图是人的大腿肌肉细胞,在人体进行长跑时,大腿肌肉感到酸痛,这是由于在活动中产生 所引起的。该物质进入血液后会和血浆中的pH缓冲物质 发生反应。

(6)若B细胞线粒体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进入一个相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则该CO2分子穿过的细胞膜的方式称为 。

(7)若B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的一部分,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

答案:(1)细胞核 1 (2)正方形 液泡 叶绿体 ③ ⑥ ⑦ 质壁分离 细胞萎缩 (3)纤维素酶和果胶 细胞壁 原生质 (4)B淋巴细胞或记忆 蛋白质 抗原 效应 ③⑦⑤ (5)乳酸 NaHCO3 (6)自由扩散 (7)⑨液泡

第9篇

一、从习题回归到基础知识点

所有的生物习题都是由基础知识点演变而来的,习题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在巩固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能力的拓展提升。因此,习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然后从题意中找出该题的知识来源,再让学生对于该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对于学生做错的题目,以及学生感觉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更应该进行重点分析,加强学生对于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复习、记忆。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过习题教学夯实学生的生物基础,为学生综合生物素养的提高做好铺垫。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为例,笔者选取了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而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 )

A.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

C.专一性 D.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在学生看完题后,笔者引导他们进行分析:该题的切入点是细胞膜面积以及厚度的变化,细胞膜为什么能够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立即明白: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本题选择A。

二、举一反三,类比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的许多知识联系非常紧密,但是在具有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些联系与差异在习题中得以体现。所以,在习题教学时,在接触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联想与之有关的更多知识点,从而了解到不同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的差异,这样不仅进行了习题的教学,而且复习了更多知识,加强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并且,某些生物习题具有很大的变化性,习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本习题的基础上改变一定的条件,进行举一反三的变式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习题教学为例,笔者选取的例题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 )

A.同时发生于第一次分离后期

B.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后期

C.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末期

D.分离发生于第一次分离,自由组合发生于第二次分裂

首先,笔者让学生结合题目回想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选出了本题的正确答案;还让学生对于减数分裂各个时期出现的重要变化进行强化记忆;最后,让学生分析细胞分裂的几种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并且让学生对这几种细胞分裂的特点、各个时期的变化等进行了归纳记忆。

这样的习题教学策略,大大加强了学生对生物各个知识点的贯通联系,提高了习题教学的效率。

三、学生自主分析教学

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在进行生物习题教学时尤其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在进行习题教学时,一直是自己分析习题,学生听教师的分析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后果是学生自主分析能力薄弱、综合能力不强。对于许多生物习题的分析,只有亲自参与到分析过程中当中才能够牢固掌握习题的分析技巧。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到生物习题的分析当中,在分析之后首先由学生来讲解,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分析、评价,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生物分析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DNA的复制”习题教学为例: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

A.7(a-m) B.8(a-m) C.(7a/2-m) D.8(2a-m)

看到该题目,笔者首先让学生自己对改题目进行分析。随后,抽取了几名学生对该题进行分析,其中一名学生的回答为:本题考查DNA分子中碱基计算和DNA复制的特点,即半保留半复制。第一步计算出该DNA分子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C+T=a/2,C=m,所以T=a/2-m;第二步计算出连续复制三次所需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23-1)*(a/2-m)=7(a/2-m),答案为C。

第10篇

一、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简单说是一种能够将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点结合现实,尤其是相关热点时事和话题,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而进行的教学方式.

(一) 情景教学的具体理论

中国汉语词典中对“情景”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也有书中理解为“情景、境地”.本文中所指的情景是指教学情景和学习情景.教师为了利于知识的传授,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而创设的一系列围绕教学知识点的适教和适学的情感氛围,最终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实际上,情景是许多复杂因素的结合体,而且情景教学容易进入误区,那就是所设立的情景、背景或环境很容易脱离现实,远离主题,使教学内容变得不切实际.所以教师在设置情景教学中的“情景”时,应该努力围绕教学任务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而展开,尽量创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避免学习内容的抽象化,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强化学生触景生情、由景及物的实际感受,循序渐进的使学习内容被学生消化.

(二) 人本主义

情景教学从教育思想角度来看,是一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这也是我国教育比较提倡的.因为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知识的权威.就目前来看,这是不对的.因为学生在教师授课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思想的自由发挥和创造力的施展.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理念就是打破这种传统观念,关注学生的直觉、情感和信念行为,真正以学生为本,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和能力自由发挥,这也符合了我国一直所提倡的素质综合教育的培养.情景教学就是本着人本主义思想所展开的教学模式,英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就认为传统的教学活动很难引起学生的情绪投入,只能是一种认知行为活动.情景教学就立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它将人的思维和直觉、认知与情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有效的体现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之一.

二、生物情景教学实际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理论阐述,结合了实际的生物教学,设计了有关生物课程的情景教学案例.

(一) 细胞的分化与癌变

1.课程内容

以生物学《分子与细胞》教科书中的《细胞的分化》为例,本堂课在介绍了细胞分化的相关理论知识理念过后,将癌变的概念引导给学生.并通过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来谈细胞癌变对于人类的威胁.我们应该怎样攻克它、如何延续生命等等.课前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来或多或少了解一些有关癌症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建立教学情景,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癌细胞的特征和致癌因子很难理解区分,所以这也是本堂课的难点内容.

2.情景教学过程

上课前准备好幻灯片播放几张学生熟悉的名人照片,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师通过介绍几位名人都因为患病而离开我们,请学生回答他们的去世有哪些共同点并展开讨论.当有学生回答后随即引出癌症的话题,介绍癌症对于人类的威胁,普及癌症的基础知识.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前做好预习,就可以直接引入课程主要内容,提出癌症癌细胞的概念,并且告诉学生有些癌细胞是具有遗传物质因素的,它不会受到外界影响和集体控制.

在介绍了癌细胞的机理后,对学生抛出关于癌细胞的问题.例如“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引起癌细胞病变的诱因有哪些?”等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则在教室内巡视进行随堂指导.在讨论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回答后进行总结并给出教师的见解,继续进行课程.

在小组讨论和教师的解析下,对癌细胞的特征进行了总结.

首先,癌细胞如果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其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能发生变化以利于它的增殖环境;最后癌细胞的表面如果发生了变化,它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就会减少,此时癌细胞的黏着性降低,就会在体内进行扩散和转移.

在进行癌细胞因子的讲解时,应该利用比较常见的日光浴现象来解释日光浴会使得皮肤细胞中的胆固醇在紫外线的辐射下转化为维生素D,它对于骨质疏松等一些症状有预防作用.不过长时间进行日光浴会使得紫外线对皮肤造成伤害,严重者会患上皮肤癌.所以建议学生在日光浴和平日要注重防晒,减少紫外线对于皮肤的灼伤.在讲解导致癌变诱因时一定要提到平日的饮食和身体锻炼,告诉同学们如果不加强身体锻炼和注意饮食就容易导致癌症,并指导学生正常的生活习惯和哪些食品不能多吃,从生活的角度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癌症的认识和预防.

3.课堂总结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效率;生活;简单化;评价

生物课程在高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建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是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但是,由于生物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相对较低,一些教师和学生都对生物学习持一种不重视的态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重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重视生物学习,进而实现高效的生物课堂。

一、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知识,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因而,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以及教法,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素材,把生活常识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味到所学知识贴近生活,进而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细胞能量通货——ATP”时,为了使学生理解ATP在能量在代谢中的作用,在授课时,首先,我告诉学生我们平时的肌肉收缩、生长、细胞分裂、矿物质吸收等都是靠ATP提供能量的。如运动员在百米赛跑时,为骨骼肌细胞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海洋中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由ATP转变成ADP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这样简单地介绍,学生就会对生物产生新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学,愿意在生物知识中探寻和生活有关的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将生物中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

在高一生物中主要研究学习的是分子与细胞,其中包括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细胞能量的供应和利用,还有细胞的生命历程等。这些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抽象的,都是学生不能用肉眼所看到的,也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得见、摸得到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理解困难、不能理解的现象,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将这些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点。

例如,学习“细胞的增值”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增殖过程,让学生知道细胞是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的,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是分裂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借助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分裂周期,使学生在多媒体形象的演示过程中,清楚地看到细胞是如何进行分裂增殖的,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一个细胞周期的起始点是一次分裂完成时,止点是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细胞分裂间期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逐渐使学生产生学习生物的欲望,为实现高效的生物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对学生进行鼓励性和正面性的评价

评价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合适的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生的点滴进步、学生优点的展现等都需要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因此,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点滴进步都要加以充分地肯定,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更要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做深入的了解。同时,在教师正面性的评价中,还可以使成绩好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生物的探索中,拓展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有关知识。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可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注重巩固复习

心理学家说:反复复习是达到长时记忆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说明,阶段性复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整理复习,让学生学会对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方便学生记忆,使学生在自己总结的过程中加深记忆。

如,在学完“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节后,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对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及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总结,这是本章节中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12篇

高三是学生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其教学目的主要是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类的学科,需要学生对其有相对精准的掌握。高中前一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科素养,最后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对于生物知识掌握的准确度,强化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为何将反思性学习引入生物复习

生物复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对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从而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让学生对于生物有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生物素养及应试能力。而反思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有效复习。反思性学习的核心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的主体是学生,反思的客体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包括生物学习中用到的探究策略、逻辑推理方法思路等。在生物复习中引入反思性学习有助于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思考,逐渐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实现学生能力的质的飞跃。高三的复习阶段是学生在参加最后检验之前的最后一次系统性的学习生物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反思学习也是在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也能从中受益。

二、如何将反思性学习应用于高三生物复习

反思性学习有四个特点:自主性、探究性、发展性以及创造性。要将反思性学习成功地引入高三生物复习课堂,需要教学者牢牢把握这四个特征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这四个特征中,自主性是最根本的,因为反思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者无法代替学生进行反思,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是反思性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其次就是探究性,学习本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复习便是重温这个探究的过程,重新串联散落在书本中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知识点,而后探寻解决的方法,则复习效率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发展性与创造性是反思性学习的较高层次阶段,发展与创造即是要求学生要学会发散性思考,能够举一反三,有清晰的思路,将学习的知识串联成知识网络。

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为例: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在高一、高二的生物学习中学习了关于细胞分裂的哪些知识,能否看着书本目录将主要知识点尽数叙述出来;其次,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是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细胞周期这一概念,其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时间。在最初学习这个概念时,大多数学生对于它最深的理解可能也仅仅就是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些阶段,而在反思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探究意识,深入思考,此概念的适用范围是始终保持有丝分裂能力的诸如造血干细胞等细胞,而对于一些并不具有分裂能力的诸如人类神经细胞等,这个概念则不适用。而后,针对这个概念,教学者可以继续进行引导,是否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皆相同?若不同,则影响其细胞周期长短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如此,则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深入理解了各个知识点,对于其思维能力的强化也大有裨益。

三、高三生物复习反思性学习的辅手段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让学生在反思性学习中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效,教学者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反思集”,以集子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进行的反思记录下来,时常翻阅,做到“思而时顾之”,并且对自己犯过的错误进行记录,做到犯过的错误绝不再犯。每天要解决五个问题,如此坚持不懈地积累,一段时间后必然能有惊人的进步。高三阶段的复习一般分成三个阶段,复习时间是一年,占据了整个高中学习的三分之一时间,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不必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积累反思,不仅能让学生的应试能力有所提高,更能让学生学会一种反思学习的方法,从而受益终生。

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学者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辅教学手段,以一种更加直观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最后阶段的压力。多媒体课件可以将知识点以动画、图片等更为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是教学者开展教学活动的较好的辅助手段。

总之,高中生物复习是一个相对长期的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从而节省下很多复习时间,让学生得以有足够的时间实现各个学科的均衡发展。高中生物教学是高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大多数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总是以语数外为主,以生物等学科教学为次,甚至牺牲这些学科的正常授课时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教学不应再厚此薄彼,而应以生物教学为抓手,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江苏省盐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