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服装设计的现状

服装设计的现状

时间:2024-01-16 10:21: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服装设计的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服装设计的现状

第1篇

关键词:重庆;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

2015年9月22日重庆国际时装周盛装启动,作为西南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和时尚之都,重庆的服装产业近几年的发展可谓高歌猛进。由重庆纺织工业联合会、重庆服装行业协会,以及设计师协会共同着力举办的一些相关赛事和秀场推广活动,为重庆年轻设计师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似乎预示着属于设计师们的时代即将到来。

1 重庆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的发展环境

根据2014年重庆市服装设计师协会内部的统计:重庆目前已有200多个本土独立设计师品牌。在独立设计师品牌数量增加和兴起的背后,预示着服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观念正在逐渐发生改变。但是,从客观角度分析重庆独立服装设计师所处的整体服装产业环境,其优势和问题一并存在。

1.1 发展环境中的优势

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劳动力成本低,这是近年东部沿海地区服装生产企业向西南转移和拓展市场的主要原因。第二,市场空间潜力大,重庆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稳定,2015年上半年GDP增长列全国第一,为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第三,政策优势明显,服装行业发展受到了来自地方政府和外来投资者、行业协会的关注与扶持,并在税收、品牌建设、市场培育、设计师人才培养方面创造和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与优惠补贴。第四,日渐成熟的服装消费群,有逐渐成长中的时装消费群体、泛时尚化新生活方式的流行,这些都为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培育土壤和生长环境。

1.2 发展环境中的问题

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第一,服装产品结构单一,对重庆在售的本地服装品牌和外埠服装品牌进行调研可以发现目前的很多服装风格类型趋同,特别是女装的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第二,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如广州中大、浙江柯桥等纺织面辅料比较完善的市场,同时配套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也不够成熟,采购程序繁琐,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价格成本。第三,技术性人才缺失,有经验的成衣工人,特别是经验丰富的技术成熟的服装板师稀缺。

2 重庆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的发展现状

2.1 重庆设计师品牌目前发展情况

目前,重庆独立服装设计师的构成包括:服装高校毕业生、教师、海归设计师以及部分非专业的服装设计爱好者,这些设计师最大特点是以80、90后的年轻血液为主,拥有全新的设计和经营理念。其中部分设计师品牌经过短短1~2年的发展,已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实体概念店、参加showroom,入驻设计师集成店,拥有不错的口碑和知名度。但与前者形成反差,也有相当一部分设计师品牌籍籍无名,产品营销尚未达到收支平衡。并且有的设计师品牌销售情况是“墙内开花,墙外红”,在重庆本地的销售量差强人意,但是外地销售比较看好。

2.2 重庆设计师品牌发展中的瓶颈

(1)品牌实力和产品水准参差不齐。重庆独立设计师品牌大多处于发展阶段,品牌之间在资金、设计等整体实力上不同,加上整个产业链条不完善,导致其产品水准与国内的成熟设计师品牌相比差距明显。尤其在高级定制方面存在软肋,部分品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求,仅停留在向消费者传达概念的层面,只有概念没有实质设计等问题,顾客的消费体验满意度并不高,这也是导致客户资源不稳定的原因。

(2)缺乏稳定的客户资源和资金支持。独立设计师品牌的风格多以创意为主导,锁定专属的目标消费群体,所以培养稳定的客户资源尤为重要。而目前重庆独立设计师品牌中,从前卫新锐、本土文化到高端礼服几大类型的代表品牌被消费者了解和熟知的寥寥几个,处于起步的独立设计师需要到处寻找客户资源,没有稳定的客户资源资金回笼困难,独立设计师工作室的运营也会出现问题,陷入创业容易守业难的尴尬境地。

(3)受到产业链尚不完整的一些限制。虽然重庆市政府及行业相关部门已经加大扶持力度,计划以主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在巴南、渝北、万州、江津、合川等区域重点打造几个服装产业基地。但目前的燃眉之急是独立设计师品牌普遍对面、辅料的要求较高,而重庆的面辅料市场,甚至国内一些较大的面辅料市场都很难与国际市场面料流行同步。加上独立设计师品牌的产品品质定位“少而精”,愿意的合作加工源难觅,这些原材料以及加工资源的匮乏都是限制独立设计师发展的主要原因。

3 重庆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的发展建议

3.1 抱团取暖,积极参与行业组织提供的各种平台

很多独立品牌设计师在创业初期都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例如宣传推广、客户资源、生产销售等层层环节。个体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这让很多设计师无暇专注于设计创作。如果加入行业协会,或者建立和组织本土独立设计师团体,由行业协会牵线搭桥可以整合和提供更多的服务信息和行业资源。独立设计师团体互相之间可以增加交流学习,互相建议献策,达到共同进步、谋求发展的作用。

3.2 政策助力,多方支持重庆独立设计师品牌发展

重庆市政府、相关行业组织机构还需在扶持本土独立设计品牌的发展中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在创业贷款、税收、扶植基金和奖励,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予充分的经济支援。同时,定期举办相关的培训课程,让独立设计师了解和合理利用一些创业优惠政策,熟悉商业运作的规律,为品牌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持续有效的帮助。

3.3 提高自身,树立“重庆智造”设计师品牌形象

独立设计师终究是整个品牌的核心和灵魂,强调设计的原创性、为消费者提供不可替代的设计产品和消费体验,是增加消费者与品牌粘性的关键。作为独立设计师一定要深入地研究目标消费人群的职业、着装目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消费习惯等因素,深挖品牌的文化内涵,依靠独树一帜的风格来满足特定消费人群的需求,树立重庆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的鲜明形象。

4 结语

虽然相比国外和国内一线城市,重庆的独立设计师品牌起步较晚,但是伴随西部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兴起、新兴消费观念的逐渐流行,这些独立设计师们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托日益成熟的市场和产业链,平衡好商业价值与原创设计之间的关系,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有一批代表重庆制造的新生力量登上国际时装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张荞.西南地区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的地域性研究[J].大众文艺,2015(7).

[2] 李克兢,张璐.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推广模式的现状及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5(3).

第2篇

【摘要】广大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服装行业所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的社会技术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职学校实施校企合作的项目,进行多维度教学。本文将对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多维结构进行探索,先分析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然后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微薄的建议,旨在为培养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实用性人才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多维结构;策略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服装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人们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在要求服装有较高舒适度的同时,也追求服装个性时尚的样式。面对社会上人们的需求,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必须为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做出努力。中职学校实施校企合作项目,有助于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进行多维度教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多维结构是如何在此专业展现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校企合作是将学校与企业这两种不同的社会组织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时代快速发展,带领服装行业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时代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对服装样式要求较高,普遍追求个性时尚的服装。首先,教师过于注重对教材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忽略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次,学生服装设计不够敏感,无法捕捉到生活中的创意灵感,导致创新能力低下,无法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2.专业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脚步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材陈旧落后,教材上的服装设计款式与技术教学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持续更新,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面对新的制造技术,多种新款式的制作流程与制版要素无从下手,达不到校企合作的目的。3.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学生无法从实践中学到技术许多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手段不够先进,甚至许多中职学校还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上,忽略实践教学。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中职学校设备不够齐全,没有教学条件让教师在实践中带领学生学到技术,导致教学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多维结构

1.知识维度,掌握基本知识《老子》中说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远的路程,要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这句话也表明了一步一步的积累,打好基础,才能有所成就。就如同造房子一般,打好地基,房子才能建的稳。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好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往后的拔高学习中迅速理解教师所讲解的问题。就如学习《服装设计基础》“服装与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时,这一章介绍了服装设计的含义,并且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服装设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服装设计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发现学习手段,为进入企业实习打好理论基础。2.生活维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在注重服装款式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服装的舒适度。教师欲达到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授《服装设计基础》第六章的第一节“服装设计师掌握面料的基本技能”这一内容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去观察,什么样的面料适合在什么年龄段,在哪样的季节、场合穿,然后让企业根据顾客的相关信息给出主题,提供多种质地的面料供学生选择,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灵感,设计出既舒适又时尚,并且完全符合主题的服饰,最终由企业选出最好的设计,提供给客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提高对事物的敏感度,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这往往就是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3.实践维度,在“做”中学技术实践之中出真理,当然实践之中也可以出技术。服装设计是需要动手的艺术,绘画、设计手法的表达、结构与版型,工艺等都少不了手上的功夫,光想不练是表达不了服装设计的创作思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多多参与实践。例如教学第十一章《常用服装设计风格》时,会涉及到很多风格的服装设计,这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拟定的主题,绘制不同风格的服装设计草图,然后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去企业进行实践,将自己设计草图上的衣服制作出来。在这整个过程之中,不仅活跃了学生的设计思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制作能力。当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身带一个小本,在平常生活中,灵感闪现之时,便可以将灵感记录下来。多画、多练、多实践,才能掌握真正的技术。总而言之,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要形成多维结构,对学生进行对维度培养。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还要引导学生让他们从生活中去找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他们培养成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之中,在实践中学技术,掌握技术,为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施捷.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多维结构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3(33):31-32

[2]刘克楠.浅谈校企合作下的中职服装专业多维教学结构[J].才智,2016(28):43

作者:朱蓓雯 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第3篇

关键词:中职 服装设计 教学定位 教学方法

服装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集政治、文学、自然、数学、历史、地理、美学、心理学、人文学、商品学、市场营销学、美术史和服装史、材料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一体。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只有根据学校师资、生源素质、设备现状加强学生的文化和艺术素养教育,正确定位,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服装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服装设计专业技术人才。

一、借鉴国外经验,正视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师资、生源现状。

我国的服装设计教育由于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起步,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服装教育,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相比之下,我们起步晚了近二百年,因为起步晚,所以我们的服装专业师资非常短缺,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相关的学科转型而来的,如由美术教师转成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或由其他学科的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型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师等。老师缺乏全面的专业训练与学习,势必导致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全面,动手实践能力不突出等弊端,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服装设计教育相比,我们缺乏一套完整成熟的办学经验和教学体系,老师缺乏直接与一线生产接触的机会,无从了解当前企业和市场的真正需求,造成教学与实践脱节,服装设计教学往往变成了“纸上谈兵”,片面的讲究画面效果,而不注重服装款式造型的合理性,以及服装的商品性和市场运作性。

中职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我省乃至全国,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文化基础薄弱、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厌学思想较重,有特长特别是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很少,综合素质明显低于普通高中(中专)的学生,中职服装设计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这样一个群体中的一部分人由零开始,导入学习服装设计的正途。

二、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方向.

中职毕业生的毕业就业定位历来是众多职业教育者关注的焦点,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定位上出现了一些矛盾的局面,陷入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学生学习时就是冲着“设计”两个字来的,学生就业定位往往好高骛远,不愿从小事做起,轻视企业相对较基础的初级劳动,比如车位、熨烫等工种,有相当一部分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认为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自己已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完全能胜任企业或厂家的设计、管理等技术工作,在一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由于缺少工厂实践经验从而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不能完全胜任企业或厂家的工作,进而导致理想与现实的极大落差,形成就业障碍。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方向,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的培养,使得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万丈高楼平地起,做服装设计师也是从最基本的岗位做起的,妄想刚走出校门就能做一个风风光光的设计师,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写写画画就能拿高薪是不太可能的。

另一方面,中职学生与教师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职服装设计教育是培养具有中等技能的技术人才,办学与教学应更注重与企业的衔接,着眼于服务企业,加强中职人才的培养,走实用型路线,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任务和目标,中等职业服装设计教学就要以服装企业的需求来定位。服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供应什么样的人才,很多大型服装企业,并不特别看重设计人员的艺术思维与绘画功底,更看重服装从业人员的了解市场和快速捕捉商业信息的能力,他们看重的并不是服装的纯艺术价值,而是商品的市场流通性能,说到底就是要商品化、大众化,因而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要做一个“实践派”而不是只会动嘴巴和笔头的空谈理论的实践经验少得可怜的所谓“学院派”。

三、以能力为本位,改进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方法

(一)根据能力培养需求,合理设置服装设计专业课程

通过本人市场调查和亲历服装企业学习,总结近l 0年的服装设计、教学经验,我认为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般以素描、色彩、基础图案、速写、服装画技能等作为设计教学的基础课程。当然,必要的结构造型与缝制工艺课程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充分了解服装本身的内在品质与构成原理,才能做到艺术与商品的有机统一,才能跳出学生只能在服装设计大奖赛上获奖、只能搞一些艺术性、文化特征鲜明的表演装,而不能很好的设计出实用的、商品化的生活装的“怪圈”,突出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

(二)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资源现状,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职业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就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体现以绘画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方式。

设计的美感与独创性思维的表现,往往要借助绘画特别是服装画的形式来体现,而绘画技能的提高来源于刻苦勤奋的绘画训练。只有注重艺术素养的培养,才能借助纸与笔快速、形象、具体、经济地体现出服装的整体效果。当然,在传统设计教学一味追求纯艺术和带有幻想主义思想的所谓“高雅教育”的基础上,现代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应把工艺技能与艺术素养并举,才能使设计与工艺两方面协调统一、和谐发展。

第二、强调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

富有激情的创造力不是偶然的,正如蔚为壮观的火山喷发一样,需要长期能量的积蓄,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牢记自己的使命:美化自己、美化他人、美化社会。从点滴实事做起,在学习生活、体闲、工作当中,时刻做有心人,积极收集设计素材,碰到好的服装式样、流行包袋、鞋帽等服饰品,及时用款式图或其他方法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速写本上,在设计专业课学习之余,多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如美术欣赏、建筑、音乐、戏曲作品等,融会贯通,促进思维的横向发展。

第三、注重实效,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应在课堂内外灌输重实践的思想教育,设计不只是画画服装款式图与效果这么简单,应强调学生对服装本质的认识,立足于学习服装结构、工艺技术,多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与设计专业大赛,实现服装设计由抽象的纯艺术理念转变为畅销的商品,彻底解决有些学生款式设计和效果图在画面上时很美观,但真正变为成品时却与纸面效果相去甚远的难题。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去中小企业实习,进行实地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第四、利用校本资源,为学生提供“练兵”场所和机会。

我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有一个良好的传统,值得向广大中职学校推荐:一方面定期开展服装设计大赛,学生在第五学期期末必须完成中专阶段的毕业设计,利用所学设计专业知识,学生自己画设计稿—老师定稿—打样板—采购面料—剪裁—缝制—试穿—修正—老师、学生集体评价,基本把工厂的设计流程运用到了课堂教学,加强了与服装实际生产的联系;另一方面,为充分培养学生对服装的领悟力与表达力,学校有专门机构的服装设计形体老师,组织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与时装表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的热情。

第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第4篇

【关键词】服饰文化 服装设计 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197-01

一 服饰文化环境

服饰的更新换代反映了人们在不同年代、不同生活条件下审美观念的变换,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服饰文化环境。我国从改革开放起到现在,人们的服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时期的引以为潮流的绿色军装到八九十年代的蝙蝠衫、喇叭裤、高跟鞋,再到21世纪愈显多样化的服饰文化,服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得丰富多彩。在当今时代,我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影响,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宏观的角度上,不同的人群拥有着不同的服装特点,如职业人群会穿着比较正式的职业装,运动爱好者有专门的运动服装或休闲服装,而牛仔系列则专注于打造青春的形象等。在微观上,即使是小小一件服饰中,也常常会出现多个国家、多种民族的文化元素,不同地域的服饰文化在服装设计者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如同堆积木一般,用不同的文化元素堆积成了一件又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此外,服装设计还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学科,它还涉及了人体工效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盲目追求潮流的思想已经过去了,一件衣服不仅要穿得好看,还要穿得舒适,有利于健康。因此,生态环保逐渐成了当今服饰文化的关键词之一。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沉淀了我国伟大的服装文化,它是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任何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灵感的迸现,灵感的产生是一个瞬间的、突如其来的过程,但究其根本,却也少不了文化和艺术氛围对人们思想的长时间熏陶。因此,服饰文化环境对服装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服装设计教育现状

1.教师年轻化,缺乏市场经验

教师是当今教育事业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于未来优秀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服装设计领域,多数的教师都是来自于高等院校,有着专业的教学技术,对于服装设计也有很深的造诣。在新时期,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其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为服装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但这些教师市场经验少,对企业的真实的服装需求与产品适用性不甚了解,大多停留在一个理论的层面上。并且服装设计还是一门交叉学科,还涉及人体工效学、色彩学、销售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教师掌握多角度的服装知识,才能让学生对服装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教育模式片面化,缺乏复合型人才

我国在服装教育事业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拥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教学。专科教育主要侧重于视服装设计的实践与应用,在理论上则比较放松,而本硕博则主要侧重于理论的学习,实践的机会较少。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是两类人才,一类是技术性人才,另一类是理论性人才,而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则是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育模式上不能符合当今服装行业的需求。

3.教育方式理论化,缺乏实践能力

目前,在各高职院校中,课程的设置中大多还是传统的服装理论,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教学内容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满足社会的需求。服装是人们生活风貌的一个实时反映,服装随着人们时代的发展其自身的更新速度是极快的。而在教学理念中,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大多学生的作品都是纸上谈兵,因此出现了很多学生只片面地追求视觉上的艺术性,而忽略了服装作为一个产品的实用性需求。在学生的教学活动中也很少会组织市场调查,帮助学生了解市场上对于服装的要求。

三 服饰文化环境对服装设计教育的影响

1.服装文化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但凡是艺术都离不开灵感的帮助,而灵感的出现则依赖于文化环境的熏陶。在心理学上,创造想象是对大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变换重组形成新的事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拥有的表象越多则越有利于创造。同样地,对于服装设计的教育来说,想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要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时尚潮流的服饰,像服装博物馆、艺术展、时装会等都为服装设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只有在适合的服饰文化的熏陶中,学生的潜力才能更好地被开发,其灵感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

2.服装文化环境为教学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平台

优秀的服饰设计作品为高校服装设计教育以及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大量的教学材料或是研究对象。而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服饰的选择也是不同的,通过对现代服饰的研究,可以了解市场对服饰的需求,了解一件成功的作品所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而丰富和完善服装设计的理论框架。通过对服饰文化的详细研究,并将其推广到教育中,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时俱进,不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像服装博物馆、艺术展之类的场所,都向学生展示了丰富的优秀样本,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还能领悟到服装设计中的理念精髓。

参考文献

[1]吕智嫔.与时俱进的服装专业教育[J].美术大观,2012(1)

第5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 案例教学法 应用 优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77

在《服装设计》中采用的案例教学法,是在西方国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而形成的一种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弥补和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呆板、枯燥等缺陷,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服装设计理论知识,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1 案例教学法和服装设计教学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让学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这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的:首先,课程设计。在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课程的设计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论资料和学术观点的介绍上,没有根据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使得服装设计教学中理论和实际之间产生分离。其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进行的服装设计教学还是以应试为主,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呆板,讲述的内容也较为抽象,学生也更注重表面的设计形式,对服装设计的方法等没有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即使学生有这个能力,也没有对其进行发掘,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方法将师生之间的关系拉大,抑制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影响到了学生对问题分析、处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1]。最后,学生的服装设计技巧。在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虽然可以熟练地掌握服装设计技巧和一些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问题面前,学生仍然是手足无措,不知道从何下手,在实际的服装设计中很难真正地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案例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正确面对服装设计行业中出现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学生可以接触和了解各种状况,为以后进入服装设计行业做准备。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体现了教学目的,也会加深学生对服装设计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研究,对实际案例的精华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案例和理论放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更加清晰地看出问题的所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对学生的问题处理和判断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学到的服装设计知识[2]。让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帮助学生成长和成才。

2 案例教学法在服装设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服装设计专业涉及的知识很多,不仅包含了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工作流程,还包括了色彩、构成等审美艺术,学生要在学习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并将美学思想和美学认识体现在服装设计中,让理论知识和美学思想在服装设计中得到升华。将服装设计的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从服装设计概念和种类等方面进行入手,对服装设计的基础条件、设计者的基础知识结构、服装设计原理等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和阐述。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服装设计的内容、条件等进行掌握和熟知,有独立解决服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3]。

例如对学生进行衬衫成衣案例展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中,如:向学生展示衬衫成衣图片资料、将衬衫着装效果图画在黑板上、衬衫成衣T台展示、学生身着成衣进行体验等,通过以上的方法向学生直观地进行案例展示,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知衬衫成衣的特征,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探究。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时,从整体效果上进行尺寸对比分析、对案例中展示的衬衫成衣造型特征进行比较、对其工艺特征进行比较,然后进行讨论研究,教师指导学生选出最优秀的衬衫制图,然后进行评价、交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各自的作业进行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在训练中得到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采用案例教学对《服装设计》课程有以下的优点:第一,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服装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对服装设计技能进行掌握,认识到服装设计的特性,以及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第二,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对将服装设计中出现的组合和变形形式等进行掌握,将学生的服装设计以及设计形式进行扩展,正确地认识服装设计。第三,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认识服装的款式、面料、色彩等之间的关系,对服装设计的针对性、时尚性等进行确定,能够正确处理服装设计的流行性和时代性。第四,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创意、表现形式、思维方法等,让学生找到服装和艺术之间的切合点,发现服装的流行趋势,设计出相关的服装,将服装的设计、定位等进行确定。第五,在服装设计专业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可以辨别不同服装的流行趋势,找出不同服装设计之间的联系和存在的关系。

在《服装设计》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服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灵活地运用服装设计知识,解决在实际服装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达到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3 小结

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总结阐述,对其在服装设计专业中应用的优点等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服装设计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法是一项非常可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活学活用,正确认识在服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正确地认识服装的流行、发展趋势,根据这些对服装设计进行定位。

参考文献:

[1]李天应.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服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4):22-23.

[2]王玉萍.刍议服装设计教学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4-55.

第6篇

在当前大行其道的服装设计理念中,要求服装设计师不断贴合消费者的审美眼光和物质要求,也就是流行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个理念也就导致了设计师一切的设计方式、思维理念和布料选择不断更新换代,在这个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宏观错误。

所谓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个“人”,应该是宏观上的人,也就是宏观上的人类,而不是狭义上的个体,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不同个体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到宏观上的人类,不能是无条件无原则的设计,在满足狭义个体的具体要求的同时,也要考虑整体社会的责任和道德。

对于公司而言,设计的初衷是在满足人们对于衣着的要求的同时,尽可能的获得最大的利润。正是因为设计的这个经济属性,一些设计往往会被利欲熏心的商家利用作为竞争的手段,无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只为满足少数人的需求,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而且也容易导致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污染,生物的灭绝,甚至出现的生态危机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我国针对生态环境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按照这个战略方向,不仅可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可以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个战略在服装设计理念中是通用的。维克多•帕帕尼克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服装理念是在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应用地球有限的资源为地球的居民提供服务。

根据哲学的理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和自然应该是和谐共存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类永续的存在,而人类的服装设计理念也会不断革新。如果人类不作出相应的调整,为了人类的私欲不断的破坏环境,当地球有限的资源被破坏殆尽的时候,人类连生存都保证不了,那么服装设计又凭何维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从何谈起?因此,设计要以自然为本,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尽量的满足人类对于服装和美的需求,这才是正确的理念,也是绿色服装设计的核心所在。

二、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在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中,服装设计师应该在设计时充分的考虑设计和可持续发展和谐共存的方法,以自然为本,以现有的高科技为支撑,以现金的设计理念为跳板,尽可能的设计出既美丽大方又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服装,这样的服装不仅具有创新性和技术性,而且维持了生态的平衡,必然会在以后的设计理念中大行其道。

1、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首先从服装的根本——面料

面料是一件衣服的根本,没有面料,无论什么设计师也不可能凭空设计出服装,而要做到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首先要采用绿色环保的面料。在当前的服装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很多服装的面料是不环保的,不能被自然降解和回收利用,并且很多面料的来源是提取的不可再生资源,比如说从石油中提取的化纤面料就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而绿色环保的面料要求在生产、加工、流通和穿着的环节均对人体和自然环境无害,只有这样的面料才符合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

2、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在款式上要尽量的简约大方

设计师在服装设计的时候,在款式的设计的时候尽可能的将衣服去除无用繁琐的设计和不必要的装饰,从而减少原材料的消耗,这是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节省,是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本质上的要求,极简主义的服装设计理念就是这一风格的体现。而简约大方的设计,减少原材料消耗的要求,并不是把衣服设计的简单甚至粗陋,而是在节省材料消耗的同时,尽可能的使服装表现出美感和实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既节省了资源,有减少了材料的消耗,制作相对方便,降低了成本,实用性和环保共存。

3、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要求设计师对一衣多穿的理念不断创新

一衣多穿的理念早就有,而且深受消费者的喜欢,这样的衣服可以使消费者体会到一件衣服不同的穿着方式,相当于花了一件衣服的钱买了几件衣服,不仅省钱,而且节省了资源,这种一衣多穿的理念也是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一种,需要服装设计师在以后的设计中,不断开动脑筋,推陈出新,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

4、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需要设计师注意服装的整体搭配

为了满足资源的充分利用,节省自然资源,发挥绿色服装设计的要求,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设计出一些可搭配性较高的服装,避免消费者在购买了之后由于难以买到搭配的合适衣服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状况,这也是节省资源的一种方式。

第7篇

关 键 词 :服装材质 创新设计 现状 改进

服装材料是服装的基础,为服装设计中的三大要素之一。服装材料的演变与发展和服装一样,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中有重要地位。

我国纺织面料的科研工作,由前一阶段以增加产量为主题,逐步转向以优质、新品种为中心的课题研究。随着对服装品种多样化的需求,日益重视以科技进步调整服装材料结构,深化对服用性能的研究,尤其是对科技含量高的功能性研究。

目前,服装业已进入了一个以材质取胜的时代,服装的流行变化将以服装材料的创新而发展变化,它是提高服装档次的重要途径,也是追求服装高附加值的重要因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服装的消费水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们更加崇尚与追求舒适、健康、安全以及自我体现,在这种形势下,服装材料已突破了保暖、遮羞、装饰的原始功能,进而指向了功能化与智能化,追求触觉风格、视觉风格与功能化设计。它们的出现,既可增加纺织服装企业的效益,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一、 我国服装材质创新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服装年生产能力为世界第一。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额的1/7,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1/4。我国服装出口中有一半属于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每年进口面料约60亿美元,出口服装国产面料自给率较低,仅45.18%,而且内外销服装采用进口面料的比重逐年增长。现代的中国服装,虽然产量在世界上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背后却隐藏着低附加值、高劳动强度、恶性竞争等隐患,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一支优秀的设计队伍和一种品牌营销氛围,导致服装材质与服装设计的脱节或不平衡发展。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传统观念抑制了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1.目前服装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

1980年以前的中国设计教育,依然承袭工艺美术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其间的设计基础课程,以美术绘画为最主要的技能训练,注重通过临摹传统、写生自然等方式来进行造型方面的学习,而材料工艺方面的课程训练与社会现实存在很大距离,往往忽视了设计的创意所在。

2.部分教师和学生过分夸大服装设计的艺术性

正如贾京生说:“一些服装专业的学生至今还陶醉在单纯的‘艺术设计’理念中不能自拔。”他们崇尚艺术、鄙视技术,不清楚设计与产品的关系,不关心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和内涵。 同时,不少教师和学生误将服装教育看成是单纯培养艺术大师、展示艺术才华的教育,于是乐此不疲地热衷于各类大赛,渴望着“一举成名”。

3.服装教育中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形式化与服装材质应用重视度的不平衡

第一,由于服装教育的历史原因,有很多老师都是从纯艺术领域或其他相关领域转行而来,有的是在艺术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但对其他领域的人文和科技知识背景不熟;有的虽有相关的人文和科技知识积累,但对服装本身的艺术性不屑一顾。这两种倾向均可能导致老师教学心态出现偏差,从而使人才的培养质量得不到保障。

第二,由于高校扩招,艺术生的整体数量在不断增长,而真正从小立志于艺术设计的学生比例却在不断下降,因而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下滑。

第三,在课程设置上,许多高校都是将服装材料课和服装设计课严格区分开来的,服装材料课重视对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的研究,课时量很少,理论性强;而服装设计课重视款式,尤其是造型设计的外观效应,课时量很多,导致学生和老师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形式化与服装材质应用重视度的不平衡。

第四,由于种种原因,服装面料设计师的队伍已严重萎缩,他们的地位与服装设计师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造成大量人才外流,而各类院校因为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乐观便纷纷停招或撤消面料设计专业,或将其并入服装设计专业,而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因为没有过硬的基本功而较难在第一线胜任面料设计工作,面料设计人才出现空前的断层。

(二)淡漠服装品牌意识造成与市场的脱节

1.我国的服装设计师在构思材质设计时,很少有人去真正地体会生活、体会历史,而是闭门造车,寻求虚无缥缈的设计灵感。一方面,现在的高校由于扩招,经费普遍存在不足的现象,原有的采风、实习都被各种理论课所代替;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由于市场节奏的拖动,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去做长时间的生活体验和调查,设计构思来源只能是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一种观察和推理,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2.现在国内的服装品牌也很多,虽然有一些设计师能把握市场的脉搏,设计出既能体现自己的理念,同时又能体贴消费群体心情的作品,但不可忽视的是,有许多作品和品牌在急功近利的市场压力下,缺乏认真思考、缺乏仔细的调查、缺乏自己的个性,不具备和其他优势产品竞争的实力。

3.配额制的取消,让中国的纺织品与其他国家共同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由于利益集团过于强调利益得失,造成中国纺织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无品牌服装或贴牌服装等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传统优势领域,档次不高,价格低廉。因此,服装业缺乏优秀的服装研究开发能力及对服装材质的创新设计意识。

(三)落后的科技水平导致了设计潜力的局限

现代的设计与科技的发展水平是紧密相关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我国的面料生产尽管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新型化学纤维、天然纤维的再生,新型整理技术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虽然电脑设计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师寻找新的设计灵感提供了更灵活、更丰富的设计平台和手段,但我国服装设计师的理工基础普遍较差,从而导致他们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技术所提供的设计舞台,而擅长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又往往缺乏对时尚的审美能力。

二、 现状的改进及构想

(一)以素质教育为源头,改进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以往沿用的以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学模式,虽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国际设计的平台上,拿知识经济的标尺去衡量,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少差距。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模式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要作出相应的改进。

1.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调整课程体系和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我们必须就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按照宽知识、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核心的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2.重视服装专业人才感觉的敏锐性

作为设计师要培养自身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千姿百态的服装形态中适时敏锐地提取影响服装变化的因素,学会分析不同服装各自的特色,理解其独到之处。培养设计师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要求设计人员具备极为敏锐的嗅觉,在浩瀚繁杂的信息海洋中抽取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需有一双能操纵现代化设计工具的双手;在确定设计构思时应具备前瞻性的市场眼光。

3.加强《服装材料学》教材的编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服装材料学》基本上仍属于《纺织材料学》框架结构,从纤维、纱线到织物,以结构与性能为主体,而在结合服装、服饰等专业特点的深度上显得单薄。因此,如何与服装设计、制作工艺、服用性能、市场预测、流行色等有机结合,改变目前服装教育中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形式化与服装材质应用重视度的不平衡现象,应是21世纪《服装材料学》教材编写的重要课题。

(二)以市场为导向,把服装材质的理性与服装艺术设计的感性结合起来

综观近50年内我国服装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我国服装生产和出口连续名列世界首位,又是世界最大服装消费国,其中服装材料中的纺织印染制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国是“以量取胜”的服装出口大国,同时存在低档面料出口、高档面料进口的现实,客观上与先进国家存在差距。

我国服装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服装设计师重视面料的表观再设计”,“服装面料设计师重视面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的再设计”,没有将服装材质设计的理性与服装艺术设计的感性结合起来,很少有合二为一的思想。在此笔者呼吁,在设计院校中要尽快恢复纺织品设计专业的设置和招生,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完善设计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在重视服装设计的同时,必须一视同仁地提高纺织品设计师的地位,逐渐恢复、壮大他们的队伍。

(三)借助科学、艺术、技术的联盟为服装材质的创新设计提供平台

1.借助计算机智能模拟创作系统,可进行服装材质视觉风格的创新设计,它速度快,修改方便、容易,能利用“文件库”“工具箱”中的各种素材及技法进行处理,可以启发、丰富设计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配色效果好,可为小批量多品种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利的技术、物质保证。设计师可在图案、色彩、肌理的处理、创新方面开创无限广阔、自由的新天地。

2.网络的普及为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奠定基础,设计者可从网上获得各种资料与信息而丰富自己的设计灵感,还可以把某些作品发到网上,与网友交流创作,这种互动式、共享式的交流方式活跃了创作的源泉,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谓一举多得。

3.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实用艺术,在总体原则上,具有一般实用艺术的共性。在服装材质异变的创新设计中,以中西方艺术历史为资料背景,设计师对空间造型艺术、色彩搭配艺术、图像的感知艺术等的领悟能力不同,就决定了设计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自身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奠定它的创新性。

4.手工艺成为服装材质再设计的要点,在后工业时代,对批量化、规格化、非个性产品的厌倦,使人们重新呼吁设计的人文精神和高情感价值回归。现代人对手工工艺的渴望,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文化的需求。约翰·加利亚诺说:“在这个科技爆炸的时代,有一股力量驱使人们转身追求手工细节和工艺手艺。”作为迪奥高级时装的首席设计师,他为该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在手工裁剪、手工缝制、手工修改的流程外,又在面料上追加各种装饰细节,精雕细刻,耗工费时,为服装设计增添了神奇性和魅力,并增加精神文化的价值,显现出另一种服装设计理念。

三、未来服装材质异变创新设计中的几个代表性方向

21世纪的服装材质是随着应用领域的需求变化而发展的,“以人为本”是其设计宗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性审美的要求,对服装材质的讲究程度也越来越高。综观国内外服装材质设计的现状和国际贸易的运行趋势,我国未来服装材质异变创新设计的代表性方向有这样一些特点:自然化、艺术化、多样化、仿制化、轻薄化、功能化、环保化。

结语

材质创新是现代服装艺术中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传达的是一种感觉、一种哲理、一种理念、一种潜在意识。科技的发展和现代艺术的流行与交融,为材质创新提供了创造源泉。材质创新设计方法引导着未来服装设计的方向和趋势。现代服装设计,已从以往追求款式的多变转变为追求面料的个性风格。服装的流行、服装的造型都将以面料为先导而发展变化,使用创新面料是提高服装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服装面料的创新设计已成为当今服装设计的关键,谁能把握准确、应用到位,谁的产品就能领先于世,创造新时代的服装风范。意大利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迪奥服装公司首席设计师费雷于2001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服装博览会服装论坛上曾说:“目前以及在不远的将来,服装在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以及款式设计上开发的领域将越来越窄,而更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是将新材料的开发、不同面料的组合与服装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新意的时装。”

参考文献 :

[1]刘国联主编.服装新材料,中国纺织出版社

[2]陈燕琳,刘君编著.时装材质设计,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服装设计与工程编写组.服装设计与工程,东华大学出版社

第8篇

这类型常选择具有系列性、艺术性,能够体现出独特创意的设计作品,使观众充分赏析出每位设计者的风格特色,创意的妆容与服装服饰相配,设计风格以浪漫、前卫、高雅、抽象等特征表现出来。

二、院校服装设计作品展与市场需求的内在联系

(一)市场化需求对于院校服装设计的要求

灵活多样的设计师在当今服装企业中起到关键作用。许多学院派出身的设计师理论大于实践,缺乏实战经验,所以,培养服装设计人才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要扎实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增加实战动手经验,补充教学上的不足。

(二)市场化服装设计的现状

当今服装设计专业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大的服装品牌与国际流行相接轨,机会日益增多,使服装行业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也体现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成果显著。每年北京、上海、大连的服饰博览会、国际时装周、各种比赛的举办以及为高校新人举办的各种赛事等掀起的服装热潮波及全国各地,更主要的是这些城市接纳有创新专业的设计师。

三、院校服装设计风格与市场化需求的差异

作为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因为知识面的狭窄,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设计思维无法拓展,无法百分百的传达自己的设计价值观,导致设计的作品缺乏实现情感化的设计元素,而只有不断创新、实践、分析不同风格设计的要素特征,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出服装设计整体所需要的表现特征。

(一)实现情感艺术化设计

“情感艺术化没计”就是“注重美、赏析美的设计”,它是以人性情感化的创意来完成设计的,每个设计作品与人都亲和力。同时,将情感融入到设计中,形成相互的情感纽带,满足人们对服装的普通实用性和情感上的深层次的要求。

(二)准确把握设计中的流行资讯

流行资讯作为服装设计中最为灵魂的部分.首先要把新的创意融入到时尚创新设计中,满足不同层次年龄消费的需求。所以,及时把握流行资讯信息已成为设计师的共识。院校中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因学习时间固定有限,所在城市的局域性等原因,影响到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外界的流行元素比较闭塞。所以,导致无法衔接市场化流行元素,无法准确把握设计的流行性。

(三)设计价值定位取向

艺术与市场消费相结合是学科合理的。市场营销作为导向,使艺术创作设计才会明确方向,思维才会更准确。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对于设计作品的价值观还是很模糊的,不能准确的定位价值取向。如想设计成功,就要市场化,社会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和运营。不断学习知识、不断更新理念,调研市场,研究品牌定位,参与构筑合理的品牌创新文化。

(四)突出材料应用性

材料是服装设计师强有力的工具和语言,是实现创作的最终媒介,在服装设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如不能完全了解设计作品所采用材料的特点,不能完全突出材料的重要性,会使设计作品暗无创新。在当今时尚化设计中,材料的创新运用体现出设计师的艺术个性。服装设计师可凭借全新的设计理念,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与材料工艺,更限度地改变创新材料的外观效果,使许多材料能重放异彩。突破传统的运用方法,解构手法,打乱常规,挖掘延伸材料潜质和作用,创作出独特的表演氛围。

(五)注重市场化需求衔接

完整的服装设计作品,掌握全方位的调控和把握是每位设计师对服装构成重要组成。服装结构与工艺是设计整体造型的必要手段之一,与创新款式互动影响。在院校的服装设计风格中,工艺结构略显单一,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的设计知识,导致与市场化需求缺乏衔接。因此,应不断地去拓展创新,寻求更多的艺术灵感来源,以便更新充实创新理念和创作技法。

四、结语

第9篇

近几年,中职学校给我国服装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从我国当前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现状来看,绝大多数中职服装设计生都进入到服装厂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缺少创新思维,不能独自创业,影响了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为了改变此种现状,必须要及时创新,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专业技能,根据教育现状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法,给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1转变学习理念

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理念创新,所以必须及时转变学习理念,将引导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符合服装设计发展需求。进行服装设计及工艺专业教学时,应该重新塑造学生对服装设计的理念,明确服装的真正意义,认识到服装不仅是一种商品流通方式,而且是一种凝聚着这历史、文化,并具有美的底蕴商品。正确的设计理念,还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服装的本质,探索服装素材,选择服装工艺成品,巩固学生的设计理念。然后再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同的颜色、图纸会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设计图纸时,鼓励学生多进行色彩调试,掌握色彩搭配技巧,塑造出人们满意的艺术效果。最后,实施开放式教学。服装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让学生及时掌握流行元素的发展,将学生带入到市场化体系中,给学生布置一些市场调研作业,让学生在市场中进行设计,拓展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联系机会,让学生及时掌握服装畅销品牌的发展优势,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一些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结合。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时,还应该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服装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形象生动的设计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了教学过程。例如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利用手动方法进行教学,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可以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创造仿真系统学习,实现了操作、设计、运行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同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多媒体教学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课程的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展示动态的操作过程。中职服装设计是一项操作性较强、工艺繁琐的过程,传统的方法书面或口头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服装设计要求,因此必须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实际的设计操作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课程完成后,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独立创造。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设计,最后在课堂上评选出优秀小组,并对其进行奖励,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提高服装设计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前还应该积极的准备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师经验教学

教师是促进中职学校发展和提高学生设计水平的核心因素。学校必须根据服装设计及工艺专业需求,积极引进一批优秀的教师。可以利用岗前考核选拨优秀教师,将经验丰富的教师引入到教学中。在实践操作中,可以利用教师经验进行教学。由于中职服装设计及工艺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较薄弱,而且创新力不足,给教学过程的顺利进展造成了很大阻碍。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利用教师经验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在长期教学和实践中总结了大量的设计经验,可以给学生讲述教学中常见问题,引起学生重视;另一方面,利用教师经验教学可以简化复杂内容,生动形象的给学生传输知识。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加强教师管理,引入一些具有丰厚教学经验的人员,强化人员考核,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水平的提升。

5更新教学内容

为了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求,中职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最新的服装教学咨询,塑造学生对时尚元素的敏感性。更新教学内容时,还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使其符合新时期教学需求,积极引入新型教学设备,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还可以适当调整服装设计及工艺专业教学的比例;加强计算机应用知识学习;减弱数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适应新时期发展变化,培养综合型人才。

第10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服装设计;实践教学;高等教育

0 前言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艺术和技术相互贯通的专业,目前我国服装市场发展迅速,高校根据现实市场需求开设和扩招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确实为服装市场输送了大批服装设计人才,但服装设计在教学方面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高校服装设计是一门对技术和实践要求很高的专业,由于受市场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需求的影响,服装设计专业一方面要满足服装市场的用人需求,一方面还要承担向社会输送高级服装设计师的重任,所以,服装设计在教学上可能急于求成,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过度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出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现状。因此,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发挥专业特色,有选择的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1 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现状

我国艺术设计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所以,它的发展历史并不很长,但恰逢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机遇,艺术设计在我国各领域发光发热,没有时间冷静下来审视自己已经出现问题的教育体系。目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过于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科学且长期的专业操作并不在教育课程设置中,导致培养的学生大多缺乏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不足,创作的作品没有太突出的个性特点。

2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2.1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满意满足企业需求

不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陆续开设,目前至少有几十年的历史,它们已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而他们传统的教学模式都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花费太大精力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所以,当前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面临企业的实际需求,感到自己无力承担。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模式的改革,服装设计是一门与市场紧密联系的专业,所以,为了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2.2 教师没有超前的观念

有些教师还是习惯照本宣科,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教授完,并不在意学生是否理解和真正能实践出来,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从在严重的沟壑。有些教师并没有到企业实践考察过,对于一类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仅仅停留在课本介绍中,这种没有创新的简单讲授,学生在接受时就容易枯燥,更不用提思维上的创新。所以,任课教师需要走出教室,深入企业,获得一线的设计理念和大众的消费观念,这样的教师素养才能上好服装设计课。

2.3 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低,就业困难

由于过多的注重理论知识和缝纫技巧等基础的训练,学生只是擅长模仿,而不是创造。所以,我们要从培养观念上改变,我们培养的是服装设计人才而不是娴熟的技工,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学会、擅长创作才是我们的目标。

3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3.1 制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服装设计专业当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与社会需求相对应,成为真正的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的技术员。随着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自然就提高了,需求从青睐纯技术人员向管理型人才转变,尤其是技术和管理复合型的设计人才成为企业的新宠。既然服装设计具有市场性强的特点,学校就要结合社会的现实需求,强调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会思考和能动手才能在服装设计行业出彩,所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3.2 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服装设计是一种应用性设计,其教学过程应该是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设计思维到作品物化的转变,所以,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需要灵活多样,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确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目标和能力的时刻。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传授学生学习经验、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变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双方的共同努力是课堂教学出现最好的效果。其次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课题训练是让学生实践能力得以锻炼的有效形式,窗外的树叶、窗户的线条等一些普通事物能很好地发散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分析法也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形成调查小组,查询案例或实地考察一些企业或采访设计大师,总结他们的设计方法,完成对服装设计专业实践和创新思维的现实认识。

3.3 采用校企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服装设计专业最终是向企业输送设计人才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企业竞争需要什么人才,采取校企合作教学,让学生锻炼实战能力,目前已是学校必须面对的教学方式。下面是实际调查得到的两点企业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期许,一是企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从事加工、工艺制作环节的生产,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企业认为他们不够了解自己的品牌特点和发展方向,所以,一般不会任用学生在一线生产。二是企业需要德才兼备、敬业奉献的技术人才。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在一个地方待下去,频频跳槽的现象很常见,而企业则渴望人才能与他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共同成长。

4 结语

艺术设计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产业的需求正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扩大,面对市场提出的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许多高校也在积极地调整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探寻适合时代和本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道路。作为当前艺术设计专业中受市场影响颇为明显的服装设计专业,正在就培养创新设计能力和市场意识的全面人才的教育目标而实行教育改革,诚然,学校是培养服装设计行业人才的摇篮,只有学校做出教育教学上的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卫红.围绕职业性、技术性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B):235.

第11篇

关键词:舞台 服装 造型 材料 表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58

1 引言

在古希腊戏剧演出时,演员戴着色彩绚丽的脸谱,穿厚底的靴子,采用标志性图案的衣服和裤子起到夸张人体的效果。观众距舞台很远,也能看清角色。现代戏剧及舞台美术的设计思想不断变革,为写实、非写实的舞台服装设计者开创了各自的广阔天地。

2 舞台服装的内容

舞台服装一般分人物服装、演员服装两大类。舞台服装不同于时装或生活服装。舞台服装有着自身剧情需要。首先就是它的美化效果,其次是时代效果,再次是服务效果。 由此可见,舞台服装是多元化的,需要从事舞台服装设计师深刻领悟,才能设计出广大戏剧爱好者喜欢,又符合剧情需要的经典作品。

3 设计舞台服装的的四个要素

我们知道,时装设计师多是依靠个人思维和主观性进行服装造型、色彩变化、面料改造。而舞台服装设计师却要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影响舞台服装设计四个要素:剧本、导演、演员、舞台。

舞台服装设计之前,设计师必须反复阅读剧本,通过揣摩和分析渐渐转化为人物形象,并通过服装语言表现出来。人物信息研究,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的舞台服装,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准确、深刻表达是对剧本,角色的诠释。好的舞台服装直接关系到一个剧目是否成功。

不同的导演执导下,应有不同的构思。由于导演人生经历不同,受到东西方文化影响,审美自然各有千秋,各有喜好。舞台服装设计师应随机应变,适应不同风格的导演。沟通、磨合、聆听,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利用一切技术处理手法,结合导演对剧本的要求,可以造型夸张变形,色彩多样丰富甚至怪诞。新版《红楼梦》的服装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结合导演理念,加入中国戏剧的元素,创造出全新的舞台服装。

演员是舞台表现的灵魂,形象、性格、气质与学识构成了他的个人魅力。舞台服装符合剧情,导演也欣赏,但是未必合适演员的形象特质。服装与演员良好的结合,是舞台服装设计必须思考的问题。杨丽萍《孔雀》舞剧,结合她的纤细形体,加入夸张的色彩,以及舞蹈特有的动物元素,设计出来的舞台服装产生了强烈视觉冲击力,是设计作品的典范。

以“舞台”为标的物的设计,舞台设备、灯光、布幕、音响、演出道具。它们影响着角色的外部形象,没有光的配合,整个演出将会黯然失色,平淡而无味。舞台布景需要灯光来渲染气氛。在2013年cctv春节晚会的舞台表现中,加入大量的灯光设计,同时配合情景服装,给了全国人民一个全新的视觉享受。

4 舞台服装设计中材料的运用

服装材料,可以各种全新的面貌出现。柔软型面料可任意塑形,产生的线条柔顺,优美。硬挺爽型面料制作的服装立体丰满,外形膨胀,视觉面积大。光泽型面料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七彩的光芒,炫目灵动。透明型面料质地轻薄而通透,具有优雅而神秘的艺术效果。

打破常规的服装选材,运用人工合成材料。如建筑材料的使用;有石头、木材、金属条、各色玻璃等。包装材料的使用;卡纸、塑料、喷画等。植物材料的使用;新鲜的花朵,风干的花束,植物的根茎,树叶等都是很好的舞台服装选材。对面料进行改造,运用材料的多次缝制粘贴及刺绣色彩的搭配,化学腐蚀抽纱烂花改变面料的质感。使面料形成不规则,不对称,不完整的破烂质感,会给观赏者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意味。

5 舞台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表现

从结构到解构,是时展审美的新趋势。因为它充满个性,富有生机,聚集表现力受到推崇。解构主义是建立在对传统空间结构的怀疑基础上,设计重新分解,完全背离服装人为的穿着理念,变构重建从独立的艺术品的角度去考虑舞台服装设计的理念。毫不犹豫的摧毁传统,以现实感、随意感,以自由的心态,采用扭曲变形,折皱拼接进行混搭。使舞台更具活力,表现更有张力。同时加入建筑、雕塑的空间元素,脱离服装原有的人体工程结构,看似凌乱无形,却充满强烈的生命力。服装体积巨大,外形怪诞的解构主义设计更能在舞台上独树一帜,受到观众的喜爱。

6 舞台服装发展现状及趋势

舞台服装设计的现状,舞台美术设计从简单幕布式搭台布景,到立体化实物化并运用各色幻灯和电子激光,逐渐形成舞台设计的潮流。以往舞台服装单调的款式、过时的色彩、保守的造型,都不能满足现在舞台美术设计的需要。多样性、时尚感的创新意识,融合社会热点话题,将娱乐大事件、影视大片等观众关注的内容融入服装设计理念中,对创作意图至关重要。观众能直观的欣赏到更为前沿的流行元素,使舞台服装融入舞台剧中。

目前国外已经有很多著名品牌的企业生产舞台服装。而在中国单独设计生产舞台服装的公司却寥寥无几,大多数为小型工作室制作完成,缺乏系统完善的品牌竞争。我国舞台服装无论是在艺术表现力还是美感上远远不及欧、美、日、韩等国。发展我国的舞台服装设计要结合中国元素。我国由多民族组成,设计素材源源不断,坚持特色文化并可借鉴国际化的理念。总之,舞台服装设计要有超前的设计理念,同时对发展实用类服装起到了导航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将是众多服装设计的风向标。

参考文献:

[1]希弗瑞特.时装设计元素:调研与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2]潘健华.舞台服装设计与技术[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吕志昌.影视服装设计[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第12篇

所谓纺织CAD/CAM系统,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以应用程序、数据库、输入输出设备、显示装置构成人机交互的系统。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服装设计效率得以不断提升,服装设计时间得以不断缩短;其二,服装设计质量得以不断提高,是转变服装设计模式的重要方式。将纺织CAD/CAM运用到服装设计行业中去,可以更好地实现工艺流程的顺畅性,是实现服装设计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

2纺织CAD/CAM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1机织物设计软件的应用

针对于机织物的组织以及模拟织物纹理专门研发的机织物设计软件,其能够实现从原料纱线、组织,到织物的转换过程。类似于这样的软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处理有规则的织物组织的时候,服装设计者不再需要进行组织图的绘画,而是以设定参数的方式自动完成,无论是组织图,还是穿梭图,或者是纹板图,都会在软件的帮助下实现;其二,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纹织大提花设计过程,是纹板图生产的主要方式。尤其在服装设计系统的应用后,只需要图案扫描输入,凭借组织点以及填充工具,即可达成上述目标;其三,能够模拟生成纱线,并且展现出更加理想的效果图,也是进行纱线配色方案设计的理想化方式;其四,改变了以往机试织工作方式,以好的纱线组织进行织物模拟,由此展现出良好的模拟效果,可以使得设计的周期得以不断降低。

2.2针织设计软件的应用

这种软件关注的是针织物的设计和模拟。服装设计者可以凭借纱线、针法、图案等因素的应用,使得设计针法图模拟织物展现出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讲,此类型的软件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仿真纱线设计工具,依据设定的纱线原料等参数达成模拟纱线的实际效果,看起来如同逼真的毛羽一样;其二,通过不同的处理手段,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针法图设计,不仅仅可以保证针法效果,还可以实现针法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其三,色纱映射功能的发挥,不仅仅可以使得纱线颜色和类型得以改善和调整,还能够实现纱线产品的丰富化;其四,在图案设计工具和图像处理的帮助下,可以更加快捷地生成针法图,由此展现出更加好的提花效果,这样的效果可以以打印文件的方式展现出来,是比较直观的。

2.3图案设计软件的应用

图案设计软件是针对于图案设计和配色功能而研发的软件。在图案设计软件的帮助下,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设计出更多的面料图案,并且以模拟效果展示,推断其方案的合理性。具体来讲,其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强大的设计工具,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效果图案,更可以依据服装设计要求,对于图案进行重新编辑处理,由此得出全新的面料图案,在电脑和手工创作方式的融合过程中,展现出设计的艺术效果,以满足服装设计的需求;其二,软件内置的各种款式,都是符合市场流行趋势的,并且还会不断地实现更新和维护,能够将其成为服装设计的信息库,服装设计者可以将其作为款式模拟的存储空间,以实现服装设计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其三,在通过对于多种面料图案进行模拟之后,从面料、图案和配色等角度去实现服装设计,由此去选择最佳的服装设计方案,也是比较重要的。

2.4印花分色系统的应用

印花分色系统是针对于印花环节的软件应用。一般情况下,将需要印制的图案进行分色处理,以黑白稿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以胶片的方式实现制网,在强大矢量图案的帮助下,将色块图案、曲线图案展现出来,是比较理想的处理手段。具体来讲,其强大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分色功能,不仅仅可以顺利地实现分色,更可以在处理水彩,相片之间区别的过程中,制作出高难度花型;其二,对于图像的尺寸没有过高的要求,没必要去担心图像的大小问题;其三,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网型,比如纱网、标准网等,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平网、圆网或者转移印花的设计需求;其四,可以在分色软件的帮助下,实现对于黑白稿的处理,并且由此实现制网机的构建,可以最大限度的缩减设计环节,使得设计精度得以全面提升。

2.5数码喷射印花系统

作为一种全新的环保型印花系统,不仅仅可以分色制版,还可以将图案直接喷印到面料上。这种软件的系统在于:工艺简单化,打样快捷,可以依照设计师的设计需求对于设计图案进行变更,是服装个性化产品的制作之路。具体来讲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不会受到印制数量的影响,长度范围没有多大要求;其二,对于生产模式没有过多要求,无论是小批量,还是大批量,都可以进行直接操作;其三,印花速度和质量的提升,使得用材也不断降低,并且成为大批量生产的必备工具设备;其四,基于数码喷印的花型和色彩,难以进行复制和仿冒,是保证厂家和设计师知识产权的良方;其五,生产过程不会产生污染,是处理服装生产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途径。

3发挥纺织CAD/CAM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