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学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学

时间:2024-01-16 10:2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影像超声诊断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学

第1篇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主要课程:物理学、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原理与接口、影像设备结构与维修、医学成像技术、摄影学、人体 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影像物理、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核素诊断、核医学、医学影像解剖学、肿瘤放疗治疗学、B超诊断学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临床影像检查、诊断与治疗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岗位为:b超医生、软件实施工程师、b超医师、放射科医生、放射科医师、临床医学 临床药学 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应往届毕业生、售前工程师、健管中心医生、彩超医生、放射科技师、物理师、超声科等。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要求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医学、核医学、介入医学等)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相关的医学伦理学;

5.了解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第2篇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胸部疾病;诊断

1 X线在胸部疾病诊断的应用

X线检查在胸部主要应用于健康普查、胸部疾病的诊断及胸部的疾病随访三个方面[1]。胸部X线检查是健康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早期发现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种类很多,X线检查多能指明病变的部位,甚至做出定性诊断。在临床上,通常对一些胸部疾病需要进行动态观察,了解其变化;或是判断其疗效;或是了解术后改变及术后复况。通过随访复查可了解病变的演变过程、病变的转归和预后。

1.1 透视 透视价格低廉,方法简单,通过变换患者可以动态观察病变,但透视是暂时影像纪录,无法永久保留图像供以后对照,还不易发现细微病变,而且患者接受的X线量较大,仅用于有明确的检查。

1.2 X线摄片 X线平片能清楚的显示肺部病变,目前仍是胸部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X线的密度分辨率低,不能显示纵隔内的病变密度;胸部摄片是胸部各种结构相互重叠形成的复合投影,一些隐蔽部位的病变易漏诊。

1.3 钼靶X线摄影 是利用各种组织对不同质的软X线的吸收量有显著差异的原理,使密度相差不大的脂肪、肌肉、腺体等组织在X线片上形成良好对比的影像,有利于观察软组织的形态变化,如乳腺X线摄影。

1.4 计算机X线摄影(CR)和数字X线摄影(DR) 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均优于传统胸片[2],对肺内病变特别是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优于传统胸片,但显示肺间质和肺泡病变仍不如传统胸片。

1.5 造影检查 包括支气管造影及血管造影。但造影检查属于有创检查,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加之螺旋CT,尤其是多层CT增强扫描的应用,造影检查已很少应用。

2 CT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胸部CT检查对于不同病例在发现病变、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上都可能是X线检查有价值的补充,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2.1 普通扫描(平扫) 系不使用对比剂的常规扫描,扫描范围通常从肺尖到肺底,也可根据定位片所见,进行选层扫描。对多数胸部病变,平扫能满足诊断要求。

2.2 增强扫描 通常是在平扫的基础上进行,为以静脉快速注射含碘对比剂后再进行的扫描,包括动态增强扫描和CT灌注扫描。主要用于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明确纵隔病变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帮助鉴别良、恶性病变等。

2.3 高分辨力扫描 高分辨力CT扫描技术为薄层(1~2 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主要用于病灶的微细结构,对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具有突出效果,它是常规扫描的一种补充。

2.4 多层面CT扫描 系X线管一次旋转过程中同时获得4、8或16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可对肺部病灶进行多方位观察,且具有肺结节分析功能、肺支气管成像、肺含气量测定及支气管仿真内镜功能等。

3 磁共振成像(MRI)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MRI成像技术不断改进和成熟,图像质量不断提高,MRI在胸部的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由于MRI可摄取冠状、矢状及横断多方位图像,对病变的定位诊断是X线和CT不能比拟的。以下几种情况可优选MRI检查:①纤维性纵隔炎;②腔静脉栓塞和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③纵隔肿块结合CT检查作定性与定位的评价;④气管内新生物的分期;⑤动脉瘤夹层与无夹层的评价;⑥区分肺门肿块与血管性假肿块;⑦主肺动脉压迫与栓塞。

4 超声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对胸部疾病的诊断有较大限度,原因是含气的肺组织和胸部骨骼可以将入射的超声全反射[3]。但超声检查无创伤、无辐射、简便快捷,对于胸部表浅部位的病变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以弥补X线和CT的不足。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等的应用,使小的乳腺肿瘤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再加之高分辨力或更高频率探头的应用,有可能显示乳腺肿块之外的微小钙化,超声与X线摄影术结合将有效地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4]。

5 核医学检查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核医学成像系统又称放射性核素成像(RNI)系统,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实现脏器和病变显像的方法,是临床核医学的一部分,是解决当今三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诊断的重要方法。它是一种功能性影像,影像的清晰度主要取决于脏器或组织的功能状态,由于病变过程中功能代谢的变化往往发生在形态学改变之前,故核医学成像也被认为是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之一。99 mTc-MDP全身骨显像已是肺癌术前常规检查有无骨转移和术后早期发现骨转移灶和疗效检测的重要方法,比X线检测骨转移灶早3~6个月,67Ga肺显像也可诊断肺癌,并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67Ga对肺结节病的诊断也有特殊意义,可表现为“肺门八字影”和“熊猫脸”。

6 结语

胸部X线片、CT、MRI、超声与核医学检查在诊断中具有相互补充作用,尽管CT、MRI、超声与核医学检查具有一定优越性,但X线片仍是首选的检查方法,是各种影像检查的基础。充分了解各种影像检查在胸部疾病诊断中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有助于正确选择和使用这些方法,成像方法的优选和应用要遵循效果价格比的原则进行。由于先进影像手段的出现,成像原理不同,判断病理组织器官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越来越精细,显示图像由单一线型向面型和立体型转变,给胸部病灶定位、定性和定量带来极大的优越性。同时多种影像所显示的图像,需从不同检查手段出发,运用多种影像成像的思维方法,给予综合分析。必须强调的是:做出一个正确的影像诊断必须结合患者的其他资料,这对影像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5]。

参 考 文 献

[1] 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

[2] 祁吉.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

[3]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

第3篇

nub点是指NT检查图片上的胎儿特征点和尾椎的角度,一般在进行超声检查的时候,会出现nt中的nub点,很多人会在进行检查之后,进行寻找nub点,并来借此判断肚子里孩子的性别。

超声检查一般指医学超声检查。医学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超声诊断学)是一种基于超声波(超声)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使肌肉和内脏器官,包括其大小、结构和病理学病灶可视化。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随着CT、MRI、DSA及PET-CT等各种先进医学影像设备的引进,各种影像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新的影像技术问世,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疾病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现代医学中新兴的、飞速发展的学科,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医学影像学教育的需要。如何使学医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把握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是目前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形成新的理论。医学影像学由X线透视、摄影等传统的放射诊断学演变成涵盖了普通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核医学,甚至包括介入放射学等多门学科,并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医学影像学为临床提供了大量的影像信息,不仅能提供二维的传统图像,还可以提供三维、甚至四维的影像资料,以帮助临床医师判断器官的功能改变。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不再单纯通过形态学表现做出影像诊断,已能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器官的功能变化,甚至能反映分子、生物化学水平的变化;影像学也进一步从单纯的疾病影像诊断向诊断及介入治疗方向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诊断能力的提高,使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医生已经离不开医学影像设备,离不开影像科医生。医学影像学博大精深,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解剖学、病理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相关,这就对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扎实的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甚至分子生物学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知识。

二、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阻碍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甚至包括一些著名大医院的放射科、超声科、CT室、核磁室、介入放射科都是独立的,业务上相互间的交流很少,导致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割裂开来,形成了以设备为单位的几个独立的分支,每个分支的课程教学由相应科室的老师分别承担。放射科的教师讲授普通X线部分,CT、核磁室的教师讲授CT、MRI部分,超声科的教师讲授超声诊断学部分,介入放射科的教师讲授介入放射学部分。每位教师授课均按照概述、病理与生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程序进行,造成教师间涉及到的基础知识重复多,各种影像学表现之间没有联系。近年来,随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原有的一些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及方法已逐渐被淘汰、弱化,而新技术需要不断地被普及、推广、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同时,又有很多疾病的影像学诊断需要各种检查方法、技术及各个学科之间交流、协作才能解决,如胃肠造影和胃部CT、MRI影像互为补充,相互间的影像信息补充能大大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因此,旧的、传统的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已经不适应学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医学影像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目前国内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都是老师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表述不详或过于简单。实习课仍然是带教老师带着一大堆典型的X线片、CT片或MRI片采用投影仪,在课堂上一份一份病例进行讲授,讲每一个病例的影像征象,诊断及鉴别诊断,显示以二维图像为主,没有立体感,学生通过死看片子来了解、认识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超声(包括心脏多普勒)检查,X线胃肠造影、全身血管造影等动态影像资料大多以静态的形式展示,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合医学影像学课程,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来。

3.考核方式单一。理论考试仍是很多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课程的唯一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多种弊端,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课,忽视实习课,理论和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为了考试成绩,死记硬背,忽视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出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准确判断能力。

三、改革与探索

1.建立“大影像”,按解剖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综合授课首先应打破以设备划分学科的做法,医学影像科应作为统一的“大影像”实行亚专业分组,学可根据系统分为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等几大亚专业组,每个亚专业组都有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以该领域作为研究方向,进行临床、教学及科学研究,从临床、教学到科研均突出亚专业优势,从而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师队伍及教学内容。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要全面化、专业化,广泛学习、全面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和诊断技能。最后教学实行按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的综合授课,各学组的教师分别负责最擅长的章节进行授课,每一位教师讲述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后分别讲述该病的X线、CT表现及MRI表现、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各系统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学会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一些逐渐被淘汰、落后的检查技术、检查方法可以作为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简单介绍;在临床工作中各种影像学的优势检查技术要作为主要内容详细讲述,使学生能掌握这些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来;一些新兴的影像学技术教师也应及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与时俱进,紧跟影像学的发展潮流。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动画及一些高科技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动态效果、声像结合这些教学手段,学生更容易理解疾病的影像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同时应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临床实习等环节,建立设备先进的网络教室,使影像学实习课教学逐步由胶片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更贴近临床工作。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激动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产生疑问,引发探索,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每个章节理论教学完成后,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提供几个临床典型的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病例进行讨论,如读片会,先提供这些病例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再展示所有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每组代表对每个病例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5篇

关键词:乳腺癌;早期;超声;彩色多普勒

【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37-02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现了上升趋势,并年轻化,所以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其治疗和预后都极其重要,而超声检查为临床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6例患者为我院2008年-2011年门诊或住院病人,年龄在35~61岁之间,均为女性,因疼痛就诊,18例,触诊部分可扪及包块,8例,体查仅发现乳腺腺体增厚。

1.2 检查方法:使用西门子PREMIE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MHz。患者仰卧,双臂举过头顶,充分暴露双侧,用高频浅表超声探头放置表面,对各象限依次进行连续性对比扫查,发现肿块后,详细观察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微小钙化灶的有无,用CDFI观察内部血流情况,用脉冲多普勒(PW)测量血流频谱,按Adler方法判定血流信号的分级。

2 结果

26例患者中,5例未在我院手术,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肿块1cm,16例,为单发,在乳腺层内探及低回声包块,边界不规则,呈蟹足状,部分内部可见微小强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周边及内部均可探及血流信号,RI≥0.7,3例血流分级为Ⅱ-Ⅲ级,16例血流分级为Ⅲ级,16例均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

3 乳腺癌超声特点

3.1 声像图特点:

3.1.1 肿块边界不整,无包膜,边界有毛刺,呈锯齿状或蟹足状,有时可见较强回声晕;

3.1.2 肿块内部多呈实性低回声,少数呈等回声或强回声,分布不均,可有散在点状钙化;

3.1.3 肿块后方回声可出现衰减或消失(髓样癌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

3.1.4 肿块纵横比大于1;

3.1.5 发生坏死或液化时,肿块内可探及不规则液性暗区;发生转移时,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出现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为低回声,中心强回声偏移或消失;

3.1.6 彩色多普勒探查,大多数肿块内部或边缘可有血流信号,呈棒状或条状,多为中心型或穿入型,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多为Ⅱ-Ⅲ级;

3.1.7 脉冲多普勒,血流速度较高,峰值流速大于20cm/s,RI>0.7,呈高速高阻型。

3.2 超声表现:

3.2.1 髓样癌:一般体积较大,呈圆球形,回声与脂肪层回声相似或呈无回声,肿块多位于乳腺腺体层深面,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出现肿块与皮肤分界不清。

3.2.2 乳腺硬癌:体积不大,边界不整,界限不清,呈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肿块后方回声衰减。

3.2.3 状导管癌:肿块常位于扩张的导管内,呈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形态不规则,部分边界呈现蟹足状,肿块后方有回声衰减现象。

4 讨论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不仅可缩小手术切除范围,甚至可行保留肿瘤切除手术,还可降低死亡率,减少转移与复发,早期乳腺癌的正确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其安全、无创的特点作为了乳腺筛查的首选方式,但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超声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比如早期病灶比较小,未向周围组织发生浸润,边缘也可呈现较光滑的现象,1cm的乳腺癌211例中,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有89例,占42.18%,而45例1cm还是

参考文献

[1] 刘佩芬.乳腺影像诊断必读[M].北京:人民军区出版社,2007:100-140

[2] 张龙方,李群.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6):571

[3] 张缙熙,姜玉新,主编.浅表器官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16-135

[4] 曹铁生,段云友,主编.多普勒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 李泉水,主编.浅表器官超声.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6] 褚红,龚新环,陈红燕,等.高频彩色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

[7] 赵汉学.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内癌微小浸润声像图表现及病理基础[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4)

[8] 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影像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

第6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课程设置;问卷调查

1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的设计

以我国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基础,结合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院校的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参考欧美一些国家的课程体系,制订出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初稿,并咨询多位从事医学影像学的专家,经过两轮咨询,确定调查量表,表中列出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准备开设的课程,并应用该量表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医师中进行调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的医师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量表128份,其中高级职称医师9份,回收有效问卷9份;中级职称医师53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初级职称医师66份,回收有效问卷66份。

2.2调查与统计方法

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要求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给出重要性(重要性采用Lik-ert五级评分,5分非常重要,1分非常不重要),数据采用Excel录入,SPSS21.0统计分析,使用统计方法为Kruskal-Wallis检验(H);各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的意见重要性按高级职称0.4、中级职称0.4、初级职称0.2的权重计算,该权重计算方法在制订量表时同时经过专家咨询确定,各类调查的意见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1]。

3结果

在45门课程中,平均得分4.5分以上6门,占13.33%;4.0~4.5分的23门,占51.11%;3.5~4.0分的12门,占26.67%;3.5分以下的4门,占8.89%。排在前10位的课程为: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临床医学、介入治疗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症状学与鉴别诊断学、放射治疗学、野战外科学、野战内科学、战场救治。三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级职称医师与中级职称医师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813,高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685,中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897。认识不一致的有:初级职称医师和中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内科学、物理诊断学、军队卫生装备、生物武器医学防护、军队卫生学、军队卫生勤务学、卫生信息管理、中医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初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外科学、战场救治。

4讨论

45门课程中有29门得分在4.0分以上,这些课程与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关系紧密,既涵盖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专业知识,又体现军事基础特点,应当设置为主干课程,突出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和军事能力的结合。排在后10名的课程多是在医学影像学本科能力阶段需求较少的课程,不一定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但经过专家研讨,考虑到医学影像学学习工作中,对临床各专科知识的需求,建议将传染病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口腔科学的基础知识部分也作为必修课程学习。

4.1完善课程体系

坚持以专业需求为牵引,突出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强化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课程,充实引领前沿的新兴课程,坚持专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实际需要什么就练什么,推动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课堂与诊断现场精准对接。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需要密切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的学科,在专业课程安排及内容选择中,尽量减少不同课程中重复的教学内容,整合类似课程和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将临床和影像知识相结合并互相转换,从宏观微观等不同角度思考理解问题[2]。

4.2优化学科布局

深入分析院校自身特点,把准学科建设主攻方向,抓紧改造传统学科,积极培育新兴专业,推动学科专业集优整合、升级换代。作为部队院校,培养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将承担部队和地方的多种任务,因此不仅必须具备高水平科研和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过硬的军事能力素质。所以在建设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专业知识技能、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军人基本能力素质的养成。除此之外对不同学年的课程安排,要在兼顾学生学习强度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顺序,以达到知识结构的正确和完整性[3-4]。

4.3创新教学方法

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大力推行启发式、开放式和模拟化教学,促使学生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变。在设置课程体系尤其对于专业课,要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传统注重理论教学转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5]。

第7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就业形势;就业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028-02

一、近几年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情况

1.影像专业的市场需求仍然很大。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提高了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许多患者倾向于选择医疗水平较高的单位,从而增加了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迫使医疗机构不得不通过扩大医院规模、争创“三甲”等途径取得优势。因而大型先进医疗设备,特别是医学影像设备的引进成为了其中的重要手段,而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2.就业方向和去向逐渐成熟。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医学影像学由影像诊断学与介入放射学两大部分组成,因而相应的就业方向有:(1)影像诊断,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CT诊断、MRI诊断;(2)超声诊断,包括胎儿超声、腹部超声、泌尿系统超声、血管内超声等;(3)介入放射学,包括穿刺引流、灌注栓塞、成形术、取出异物等;(4)核医学,包括全身骨成像、甲状腺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等;(5)影像技术,包括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DSA检查技术、核医学检查技术等。此外,医学影像工程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其需求量大、创新性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近年也受到了相关领域的重视。而医学影像专业目前的就业去向主要有2个:一是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从事诊断、检查、设备管理和医学科研等工作,二是在西门子、飞利浦、通用等大型医疗设备公司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工作。

3.本科生需求逐渐下降,研究生需求明显提升。由于高校扩招导致了影像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上已呈现出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过于求的态势。目前三甲医院(尤其是大学的教学医院)主要引进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只能从事影像技术工作,而大、中型医院已不再引入本科以下的毕业生。

4.影像诊断就业明显优于影像技术。在如今的医疗环境下,医院影像科普遍存在“重诊断、轻技术”的现象,大多数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影像诊断方向的毕业生,这是由于影像诊断更贴近临床,未来发展较好引起的。相反,即使是在大医院技术工作的地位也相对较低,而且存在辐射问题,这种差距使得毕业生在心理上难以接受。

5.综合能力强、一专多能的学生受到欢迎。在毕业生逐渐增多和医疗水平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渐增高。在能力方面,医疗机构看重的是综合素质,需要的是厚基础、强能力、有专长的临床应用型人才,因而只具备一般知识的毕业生不再抢手,而具有诸如“神经影像诊断专长”、“心脏超声专长”、“介入放射专长”、“核医学专长”之类的人才却备受欢迎。

二、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1.影像技术发展速度迅猛。影像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短短几十年其发展就出现了质的飞越,而且还未达到极限,这种现象导致了人才的极度欠缺。就长期而言,就业形势取决于技术发展速度和人才增长速度哪个更占优势。如果技术发展更快,则需求量较高;如果人才增长更快,则需求量相对较低。因而就业前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2.临床诊疗越来越依赖影像设备。临床医学的发展有几百年的历史,如今已到达了难以逾越的瓶颈,传统的“视、触、叩、听”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医疗的诊断需求,在治疗上也暴露出许多局限性。影像医学的出现巨大地影响了传统的诊疗体系,并迅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医学已经无法离开影像设备,并且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临床诊疗将越来越依赖于影像设备。这种形势有利于影像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影像人才的需求量也将有所增加。

3.毕业生质量逐年提高。随着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情况逐渐被认识,生源质量也有所提升。另外,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用人单位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影像专业学生也正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甚至包括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因而在这种背景下培养的高质量毕业生自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4.影像工作细分化、专长化。由于就业市场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提高,影像诊疗工作正在向细分化、专长化发展。因而今后每个影像工作者都应该要有一个或多个自己擅长的方向,以分担日益增加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就需要更多的影像专业人才能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这种趋势将一定程度地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5.医学研究需要大量影像人才。影像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临床诊疗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如今新的疑难杂症不断出现,针对这种现状临床医学一筹莫展,目前攻克这种疾病只有依靠基础研究才能实现。相比于其他手段,影像学方法因其非侵入、无创伤的优点而广受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量也将因此大大提升,这种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医疗机构,还体现在西门子、飞利浦、通用等大型医疗设备公司的用人需求上。

6.影像体系正在与国际化接轨。如今的影像科已经成为了拥有CR、DR、CT、MRI、DSA、PET等一系列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现代科室,相比于传统临床科室其优势正在不断地突显出来。随着影像技术与国际化接轨,未来国内的影像体系将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一致。在国外,影像科是最优秀的科室之一,影像医师的地位很高,且收入优于大多数临床科室。而且技术在不断发展,检查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诊疗手段日益先进,这使得影像人才的需求大大提升。据Nishie等人报道,当前日本的影像科医生就非常欠缺,这和他们高度发展的影像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可以推断,随着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国内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前景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三、医学影像专业就业前景对学生的要求

1.提高综合素质。随着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就业市场对影像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逐渐提高。如今,影像医师要面对内外妇儿各科的检查申请,这就要求毕业生有广博的医学知识,还要掌握一些非医学专业(如物理、计算机等)的相关内容。因而要达到精英水平,影像专业学生还需不断刻苦学习、钻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学生应主动深入临床,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高英语水平,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应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技巧,加强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努力成为基础扎实、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一专多能的影像人才。

2.培养人文精神。当前,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任何医疗活动都应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时刻考虑病人的利益。虽然影像医生与病人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但诊断结果将对临床治疗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影像专业学生同样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责任意识,同时应当注重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去体察病人的疾苦,给予病人更多的理解、同情和帮助,这种人文精神能够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也将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追捧。

3.调整就业策略。近年来影像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都希望能到大城市去,到待遇好、条件优、规模大的单位工作。毕业生的心情应当得到理解,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考研、考博等途径提高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对于其他学生,适当地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医院去服务于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影像专业学生应该重视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积极参加就业相关的讲座和师生座谈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客观准确地为自己定位,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同时应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市场形势的变化,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慎重、理性地选择就业去向,这种观念将使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由于医学影像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影像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正在逐渐缩短,如果影像专业学生不时刻保持认真学习的态度,就将落后于时代潮流而被淘汰。因此学生应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再学习能力,积极探索,深入了解知识动向,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四、小结

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问题与影像专业毕业生今后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学生和老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下,结合近几年来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情况,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其就业前景,并进一步探讨了就业前景对学生的要求,为学生、老师和该领域的关注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认为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膀胱前壁腔内憩室;结石;憩室炎;X线平片;超声;CT

The Imaging Comparison of Anterior Wall of the Bladder Diverticulum with Stone and Diverticulitis/CHEN Huai-de,LI Chun-yu,AN Chong-ning,et al.// Medical Innocation of China,2013,10(20):095-096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imaging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anterior wall of urinary bladder diverticulum and stone, the ro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ticulitis.Method:One case of anterior wall of urinary bladder diverticula patient, examined by X-ray, B ultrasound, CT examinatio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imaging findings, intraoperative findings,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changes. Result:Protruding into the bladder cavity saccular diverticulum of bladder and easy diagnosis, occurred in the anterior wall of the bladder diverticulum protruding into the cavity and stones, diverticulitis, more difficult to make a correct diagnosis before operation.Conclusion:The anterior wall of the bladder diverticula and stones, diverticulitis rare, review, examination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image.

【Key words】The anterior wall of the bladder of intraluminal diverticulum;Stones;Diverticulitis;Plain film;Ultrasound;CT

First-author’s address: Xuyong People’s Hospital,Xuyong 646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0.047

膀胱憩室较少见,多为突向膀胱腔外的囊状影,憩室并结石少见,发生于膀胱前壁并突向膀胱腔内的憩室并结石、憩室炎更少见,目前少见类似文献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男,10岁,因突发无痛性淡红色全程血尿2 d就诊,T 36.5 ℃,P 90次/min,R 22次/min,BP 90/53 mm Hg,神清,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腹平软,双肾区无叩痛,膀胱未扪及,腹部未触及明显异常包块,外生殖器无明显异常。白细胞计数正常(7.04×109/L),单核细胞率稍高(11.1%)。

1.2检查方法

1.2.1X线平片图1示小骨盆区斑片状高密度影,随膀胱充盈度不同位置有变化,考虑:膀胱结石。

1.2.2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图2示膀胱充盈适度,壁连续光整,膀胱前壁近顶部见一9 mm×14 mm强光团,后方伴声影,边界较清晰,位置恒定;CDFI示团块影内见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膀胱前壁强回声团、膀胱前壁实性占位,性质待查。

1.2.3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3示膀胱腔内膀胱前壁处见哑铃状高密度影,位置较恒定,周围似有软组织样密度影,窄颈细小的一端大小约2 mm×5 mm与膀胱前壁紧帖,该处局部膀胱壁稍增厚,哑铃状影另一端突向膀胱腔内,高密度影大小约12 mm×13 mm×15 mm,边缘清楚,CT值约54~1014 Hu;图4增强扫描示,膀胱壁完整,与膀胱前壁相连的高密度影周围软组织样密度影有轻度强化,CT值约76~1023 Hu。CT诊断意见:膀胱结石,膀胱前壁稍有强化结节影。

2结果

2.1术前诊断膀胱前壁占位、膀胱结石。

2.2术中所见术中见一枚哑铃状结石位于膀胱前壁近膀胱顶部,一头陷于憩室内、一头突向膀胱腔内,哑铃状结石被膀胱黏膜包裹约15 mm×10 mm,于包裹结石处切开膀胱黏膜,取出结石、切除憩室后用可吸收线关闭憩室创面及切口各层。

2.3术后诊断膀胱憩室、膀胱结石。

2.4病理组织学检查术后憩室黏膜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理诊断意见,“膀胱憩室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余未见特殊病变。见图5。

图1X线平片

注:小骨盆区斑片状高密度影,随膀胱充盈度不同位置有变化

图2彩色多普勒超声

注:膀胱前壁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CDFI示团块影内见血流信号

图3CT平扫

注:膀胱前壁处哑铃状高密度影,窄颈细小的一端与膀胱前壁紧帖

图4CT增强扫描

注:与膀胱前壁相连的高密度影周围软组织影处有轻度强化

图5病理组织学检查

注:膀胱憩室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

3 讨论

膀胱憩室较少见,多为突向膀胱腔外的囊状影,好发于膀胱后壁及两侧壁,病变一般位于输尿管开口旁,5%憩室可合并结石,偶见憩室内肿瘤[1-2];发生于膀胱前壁并突向膀胱腔内的憩室并结石、憩室炎更为少见。

膀胱憩室是由于先天或获得性原因引起的膀胱壁薄弱或黏膜自逼尿肌纤维之间向外翻形成的一个囊袋状改变[3],憩室颈部宽窄不一。可并发结石、感染、肿瘤。憩室可为原发性、继发性或医源性。原发性憩室多见于男性,可能为输尿管芽发育异常,大多位于膀胱三角区,多为与膀胱壁相连的单腔,颈部较短[4],偶见多发性膀胱憩室[5]。临床表现:分段排尿,膀胱刺激症状或血尿,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膀胱憩室是膀胱疾病中的罕见病,凸向膀胱腔外的憩室并结石,在B超检查时可见有憩室口与膀胱壁相通,憩室内见强光团、后方伴声影,可随移动,排尿后缩小[6];静脉尿路造影是膀胱憩室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5],可以检查和诊断突向腔外的膀胱憩室,憩室表现为自膀胱壁外突的囊状阴影,有时膀胱憩室可大于膀胱数倍,随膀胱收缩,憩室内充对比剂增多、增大,膀胱排空后憩室内的对比剂可缓慢进入膀胱;憩室内合并结石,造影前X线平片可显示结石影[7]。一般病例,VCUG(排尿膀胱尿道造影)或IVU(静脉尿路造影)足以解决诊断问题[8],CT或MRI作为补充检查手段[9-10];一般膀胱憩室的密度或信号与膀胱内尿液一致,当憩室内并发结石时,结石在CT上呈高密度影[11],MRI上T1WI、T2WI均呈低信号影;憩室并发肿瘤时,憩室内出现不规则的异常密度或信号影[7]。膀胱憩室内可有/无较薄的肌纤维,有肌纤维的憩室能排空,无肌纤维的憩室容易导致尿潴留,引起输尿管梗阻等[12]。本病例憩室位于膀胱前壁,突向膀胱腔内,相对较大的高密度哑铃状结石一端陷入小憩室内,部分结石被内翻的膀胱黏膜包裹,故在CT、USG上缺乏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增强CT示包裹结石的软组织影有轻度强化,超声CDFI示强回声团块影有血流信号,均提示结石周围黏膜组织有炎症存在;该病例进行了普通X线摄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未作排尿膀胱尿道造影或静脉尿路造影),术前均未作出正确诊断。

突向膀胱腔外的囊状膀胱憩室,通过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能够获得正确诊断;发生于膀胱前壁突向腔内的膀胱憩室并结石、憩室炎,术前较难作出正确诊断。膀胱前壁腔内憩室并结石、憩室炎少见,综合应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正确率。

参考文献

[1] 郑穗生,高斌,刘斌.CT诊断与临床[M].第2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78.

[2] 张英建,金艳玲.膀胱憩室癌1例[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8):768.

[3] 王振宇,徐文坚.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5.

[4] 谢宗熹.X线诊断学[M].第3版.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5.

[5] 高兴汉,万敏.膀胱憩室CT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9):795-797.

[6] 王春梅.B超诊断膀胱憩室并憩室内结石1例[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1(2):150.

[7] 孙国强.实用儿科放射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715.

[8] 王庆义.X线摄影技术[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

[9] 张依勤,徐津磊,陈九如.巨大膀胱憩室的CT表现[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1998,4(3):210-211.

[10] 于淑靖.膀胱憩室CT诊断2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1(3):225-226.

[11] 赵振国,吴剑波,青科.CT诊断膀胱憩室并结石1例[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15(4):213.

第9篇

活动中所起作用el益重要。然而,医学影像检查的结果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如医学影像检查仪器的性能、影像科室

医、技师的技术诊断水平以及就诊者本身生理病理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在我国

医患关系紧张的当前,因医学影像检查引起的民事纠纷逐年增多而法学界少有结合医学影像学知识作探讨文章,笔

者结合医学影像学知识与民法理论,初步探讨了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错误出生案件等医学影像检查

行为所涉民事法律问题。

【关键词】医学影像检查;错误出生;民事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4—0296—05

prelhrdnary discussion on civil law issues about medical imag~ examination.du feng,zhong xiao-fel de—

partment oflaw,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610041

【abstract】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has been influencing the medical activities deeply.as an im—

portant means in diagnosis,the medical imaging examin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medical activities nowadays.but the ac—

curacy of result of medical imaging examination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such as the capability of medical imaging

machine,the skills of radiologist,sonographer,technologist and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and so on.in china,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civil issues concerned with the knowledge of medical imaging examination,althou~ physician-patient re—

lationship have become fray today and civil disputes caused by medical imaging exam ination al’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s an introduction, integrating the knowledge of medical imaging exam ination and civil law, this study deals with civil

questions as follows:the admit of medical imaging examination conclusion am ong hospitals and the wrongful birth.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 examination,wrongful birth,civil liability

、问题的缘起

人类天生具有对安全感的向往与追求。作为个

体的公民.其安全感来源于对物质生活资源稳定地

掌控与精神生活之安稳状态.当其可控之生活资源

遭受到侵扰时,公民的安全感一般也会同时被破坏。

在我国目前医患关系中.医患双方对安全感的诉求

表现尤为强烈:① 患者求助医师诊治病情概因信任

医师所在医院医疗物质条件及医师诊治水平,并由

此种信任而产生就诊安全感.而医疗事故或超出医

疗技术可控范围致患者人身受损情形的存在.在一

定程度上使患者就诊安全感遭受破坏。② 患者就诊

安全感遭受破坏后对医方所作某些激烈反应必然破

坏医师执业安全感.如去年年底新浪网报道深圳一家

医院组织医师戴钢盔上班一事即是最典型表现③,

同时,还可能导致医师丧失对自身诊疗水平的信心。

如此反复过程,则使和谐医患关系受损,对医患双方

[作者简介]杜峰(1979一),男,汉族,四川绵阳,四川大学民商法硕士研究生,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侵权法(医

疗领域)。e—maillenma@163.com:tel:1354120__8。

① 医患关系的主体构成上,学界有不同主张,笔者认为医师也属于医患关系的主体之一。另外,“患者”或“患者方”的称呼也是

属于概括性的、约定俗成的用语。“患者”并不意味其本身生理存在疾病,比如孕妇。在正式立法中,用“就诊者”替代“患者”似

更准确。

② 导致患者安全感受破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患者自身对医疗风险的认识程度、医患关系整体和谐与否、社会舆论尤其

是新闻媒体的影响等。从我国医疗改革以来,医患之问的矛盾呈现越加恶劣的趋向,这一境况已成为影响医患和谐关系的主

要背景。

③ 《医院全体医生护士为安全戴钢盔上班》http://news.sina.com.cn/s/p/20__—12—25/064711876752.shtml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4期)

主体无益,更对医疗资源在社会中的有效利用无益。

作为现代医疗诊断的重要方法,医学影像检查

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医师通过医学影像

检查方法诊断患者生理病理情况的活动中产生的医

疗纠 纷已日渐增多,本文写作前,有关医疗民事法律

问题的研究国内著述已多,但笔者发现国内法学理

论界对现代医疗技术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发展

而带来的民事纠纷方面探讨少见,未至足够充分。基

于字数的限制 以及作为现代医学影像检查民事法

律问题研究系列的开端,本文分别对医学影像检查

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二、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

认法律问题分析

20__年2月,国家卫生部发出《关于医疗机构

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的通知》(以下

简称通知),通知第二条说明此举目的“对于合理、有

效利用卫生资源,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简化患者就医

环节,改进医疗服务,在医疗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

服务理念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国医疗机构的行

政管理者,卫生部的通知无疑具有指导作用,其目的

也在于鼓励医方减少过度医疗行为,① 但各地医疗

结构若按此通知的要求执行,却会面临诸多民事法

律问题。该通知出台近一年来,实际被医疗机构执行

的效果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若同为具备优良检验检查技术和完

备影像检查仪器的医疗机构,如三级甲等医院,而且

检查的时间间隔相差不足影响临床诊断结果的作

出。考虑到患者个人、家庭的经济情况及其接收放射

线安全剂量、超声波辐照剂量等因素,医疗机构间可

以考虑互认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等结果,但若在

全部医疗机构间通行此规定却并非现实,且可能使

原来较为明晰的医疗行为责任复杂化,从而单方增

加互认医院的法律风险

从医学视角考虑,医疗诊断、治疗行为的实施必

须借助于医技科室的检查结果,然医学检验、医学影

像学检查结果等受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医疗检查设

备、医技科室技师和医师的技术水平和诊断经验,甚

至于患者生理病理变化等主客观因素影响而会出现

一定偏差,表现在:

1.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水平的差异使我国医疗机

构(主要是医院)有“三级十等”的差距。一般而言,级

别越高的医院其内部管理水平相应越高。而医院内

· 297 ·

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具体医疗活

动的严谨性与准确性。

2.我国各医疗机构在医疗诊断水平上存在地域

分布不均和级别差异的现状。就医学影像学科室来

说,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价格从单台数百万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到上千万的核磁共振仪、pet—ct

扫描仪等,在购买设备时就需要医院大笔资金的投

入,而仪器的管理、维护、相应软件设施的更新及设

备的换代更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但某些一、二级医院

因资金缺乏,在仪器购买、更新上难免同三级医院存

有现实差距,由此一、二级医院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精

准度就可能与三级医院有差距。即使同为影像仪器

装备水平较高级别的医院,因影像检查仪器型号、已

使用年限、性能优劣、图像后处理软件等客观因素的

不同。影像检查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差异或

误差。

3.医学影像学科室不像其他大部分医技科室那

样通过样本的采集、仪器的分析直接得出检查结论,

它需要检查技师与读片医师的紧密配合,任何一个

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最后的诊断不准确,甚至

错误。如超声波影像学检查,完全可能因为操作者的

技术水平和检查手法而产生不同的诊断结果:放射

线检查技师在参数的设置、患者摆放、放射性药

物剂量、图像后处理阶段等的疏忽也可能影响最终

图像的质量。

4.人体生理机能和疾病都处于动态发展过程

中,病人病情的改变(恶化或好转)、检查前患者准备

情况的不同(如禁食、饮水、肠道准备等)均能使产生

的影像结果之间出现误差,故不同的检查时间也可

能出现不同的影像学征象。考虑以上列举因素,可知

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在医学实

践上存在相当多不易克服的困难。

从法律视角考虑,1999年5月1日实施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23条中规定:“医师实

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

须亲自诊查、调查。”法条在这里给医师设立了亲自

诊查、调查的作为义务。如果医师没有做必要的诊查

和其他检查.只是凭借其他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就

进行治疗,一旦因其他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本身存

在误差或者患者生理状况改变而导致的误诊误治,

患者方请求医疗机构方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由

谁承担?① 承认其他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的

医疗机构是承担单独责任还是与出具检查结果的医

① “过度医疗行为”与“防卫性医疗行为”内涵大致一致。意指医方对患者进行过多的、重复性的或者不必要的检查。产生过度医

疗行为的原因,在医患双方彼此不信任的背景下,主要是因为医方为尽量避免因医疗检查不到位而承担医疗过错责任。

· 298 ·

疗机构一同承担共同责任?如承担共同责任,又属于

连带责任还是按份责任?

一般来说.前面所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医疗

机构构成共同侵权,大致可能有下列情形:

1.主观方面存在共同过失,其侵害行为直接结

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出具检查结果的医疗机构因

为疏忽导致检验结果不能正确反映患者病理情况.

在主观上存在过失.而第二家医疗机构没有履行亲

自检查义务,仅凭前面医疗机构的检验检查结果做

出相应治疗导致误诊,主观上也存在过失。

2.主观方面无共同过失.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

发生同一损害后果。

3.主观上无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

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

题的解释》第3条第1款规定了“共同侵权行为”的

认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

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

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

法通则第130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

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

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

赔偿责任。”根据20__年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我

国目前医疗事故侵权案件一般适用过错推定的归责

原则.如果作为被告的医疗机构无法举证本机构及

首检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无误,就很可能会被法

院推定诊疗行为有误。20o3年,北京曾经有一家“三

甲”医院(乙医院)接收了从另一家有合作关系的“三

甲”医院(甲医院)转诊的患者。患者的ct片上显示,

脑部占位性病变,肺部有阴影。乙医院的医师依据经

验首先推测是肺癌脑转移。而甲医院一位著名的专

家也诊断为肺癌脑转移。乙医院接诊医师依据甲医

院的ct片和对专家的高度信赖,即按照甲医院的

诊断对患者进行 刀 治疗。治疗后患者深昏迷处于

植物状态。此时再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脑部是脓性

囊肿(pyoeele),而肺部病变同样也是脓肿。这是极罕

见的病变,也是典型的轻信专家诊断及外院影像检

查结果导致的误诊误治。于是患者家属将乙医院告

上法庭。法院认为乙医院的医师没有遵照《执业医师

法》规定,没有亲自检查病人,没有尽到医师的注意

义务,判赔50余万元人民币。②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4期)

从以上案例,可知医疗机构必须慎重对待对待

卫生部的通知,医疗机构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互

认检查结果,比如同是医疗条件好的“三甲”医院,整

体医疗水平差异不大,相互了解对方医学影像检查

的水平,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等因素有条件考虑互

认检查结果。而基层医院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的互认.

笔者认为目前条件尚不具备。

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制也要尊重患者知情权

和自主决定权(知情选择权)。无论是政府强制(目前

大多地区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强制要求)还是医疗机

构自发地实施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医疗机构都

有义务向患者说明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的医疗风

险,如果患者不同意互认,应当再次检查。如患者同

意互认,医疗机构就可不再行检查。但在临床工作

中,其他医疗机构所作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属于不适

宜互认的.如检查时间间隔已很长而不适宜做诊断

根据.而患者坚持让医疗机构采用其他医疗机构所

作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为避免医方承担法律风险.医

师需要在病历上写明:“病人坚决要求采用××医院

出具的××检查结果处方,根据此医学影像检查结

果所作诊断,一切后果由病人自负。”并请患者方认

可签名。但此举,无疑又使人担心医方有“过度医疗

行为”的趋向。解决医方“过度医疗行为”的根本途径

是恢复医患和谐关系.基于本文目的不在为解决医

患矛盾提供理论建议,故此省略。

作为医疗机构的行政管理部门.卫生部主观希

望鼓励医方减少过度医疗行为.但目前在我国立法

和司法方面却欠缺与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配套的法律

文件,因此,如卫生部与最高人民法院协商,就如何

解决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导致的医疗纠纷制定一

个司法解释,明晰责任承担,才能为医疗机构贯彻

《通知》的精神提供相应的法律指导。

三、错误出生及妊娠终止权案件引发问题

“错误出生”案件的报道近些年见诸于多个国

家,发生在法国、德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众

多“错误出生”案件,其最后的判决无一例外都引起

非常大的争议。这其中,法国的perruche案件影响

较为广泛。案情大致为:一个母亲怀孕了,医师和诊

所在产前诊断中没有检查出这个孩子很可能罹患先

天性风疹.后来孩子出生后证实是残疾.母亲就以婴

儿的名义提讼。法院在犹豫很久之后,最后判决

① 笔者认为,除有执照的个体医疗诊所外,一般情况下,医师实施的具体诊疗行为属于履行职务行为,其民事赔偿责任由聘任

医师的医疗机构承担,故这里实质是思考医疗机构的责任承担问题。

② http://www.genethique.org/doss_theme/dossiers/l_

arret_ perruche/acc.arretperruche.htm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4期)

是要给母亲和孩子赔偿。④ 与法国perruche案类似

的诉讼在我国也有发生,据笔者掌握,最近一件诉讼

发生在四川i彭州市。②

所谓“错误出生”,一般指医师没有尽检查、告知

义务而致孕妇在不知胎儿存在较大生理缺陷或存在

生理缺陷风险的情况下选择将不健康胎儿生下来。

孕妇是否有终止妊娠的权利,要视法律的规定,世界

范围内存在禁止人工终止妊娠的法律,而在我国法

律制度下。孕妇享有终止妊娠的选择权。⑧ 因此,在

我国。胎儿在自然阴道分娩或剖腹产分娩前,孕妇都

可以决定是否终止妊娠。但医师对孕妇进行影像检

查。如依靠检查当时各种主客观条件完全可以检查

出胎儿存在先天缺陷而未向就诊孕妇说明,是否就

应承担未告知的责任?

从侵权法角度看,在“错误出生”引发的诉讼中,

需要考虑第一个是问题是缺陷婴儿的母亲有无受

损。如果胎jlji~利出生后发现其存在先天生理缺陷,

而这种先天生理缺陷是医师在孕妇孕中检查可以检

查出来却没有检查出来,缺陷婴儿的母亲就可以请

求损害赔偿?即不健康胎儿的出生对于其生母是否

是种损害?这个问题显然不是很容易回答的,原因有

一:

1.损害发生的时间难以确定。如有先天缺陷婴

儿的出生作为损害的发生,实质上只是一个勉强的

界定损害发生时间的技术手段。损害发生的实质时

间很难确定下来。

2.原告受损害的利益大小难以确定。上文所提

四川彭州诉讼中。缺陷婴儿先天缺失左手掌,原告方

请求赔偿对“胎儿的医疗费、护理费、假肢费等共计

32万元。”④ 但此几项费用实际并未发生。

第二个问题是损害因果关系的确定。医师进行

医学影像检查、诊断上的过错与孩子罹患先天性疾

病并无直接或者间接因果关系。虽然在我国孕妇有

· 299 ·

选择是否终止妊娠的权利,并且医师检查、诊断上的

过错的确影响到孕妇是否选择终止妊娠,但医师检

查、诊断上的过错对于孕妇选择是否终止妊娠的影

响到底多大?胎儿存在生理缺陷是否必然导致孕妇

选择人工终止妊娠?孕妇作为原告,证明自己如果知

道胎儿存在生理缺陷必然选择终止妊娠,其证明难

度不小。

第三个问题就是人格尊严问题。因为某一个人

如果可以以其出生即为残疾来作为一种损害状态提

讼。这就意味着。先天性残疾本身就是一种不正

常的损害状态。那就是等于说残疾人不如正常人,不

配存在。痛苦的存在还不如没有被出生,这显然是对

人格尊严的极大侮辱。从伦理上。法院如果判决支持

原告的主张,会损害到亲子关系。

从医学角度看,医疗科技进步,尤其是医学影像

学的进步。使人们可以对胎儿进行早期观察。以便提

前对胎儿健康做医学评估。对胎儿进行影像学检查

主要是通过超声波检查进行。而放射线和核磁共振

检查(mri)一般不会用于胎儿检查中。⑨ 对胎儿进

行先天畸形的超声波检查诊断存在误差的可能性。

而造成这种误差可能性的原因既有客观医学方面的

原因,也有检查医师主观方面的原因。

客观方面。超声检查中存在的复杂的物理效应

经常在超声诊断图像中伴生。并由此可造成图像伪

差(imaging artifact),致使医师做出错误分析。⑥另

外,不同的孕周、羊水的体积变化、胎儿的不同

也会影响医师的诊断结果,例如诊断某些遗传病需

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但是在羊水不充足的孕周及

胎儿不适当的时就无法进行。即使该胎儿已达

到能够鉴定其外生殖器的孕周。

从医学影像科室医师、技师主观方面看,技师的

医学技术水平和主观疏忽也可能导致检查结果和真

实情 况存在差距。医学因为本身强烈的实践性特点。

① http://www.genethique.org/doss_theme/dossiers/l_arretperruche/acc.arretperruche.htm

② 据《华西都市报)20__年3月15 13《b超说正常,宝宝出生缺只手掌一一父母告医院剥夺了妊娠终止权,彭州法院近13将审

理此案》一文。医方是否履行告知义务、原告夫妇的妊娠终止权是否受到侵犯是该案的争议焦点。

③ 我国《母婴保健法》第19条规定:“施行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应当经本人同意,并签署意见。本人无行为能力的,应当经其

监护人同意,并签署意见。”《妇女权益保护法》第51条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

由”由此可以判断妇女是有选择终止妊娠的权利。

④ 据《华西都市报)20__年3月15 13《b超说正常,宝宝出生缺只手掌一一父母告医院剥夺了妊娠终止权,彭州法院近13将审

理此案》一文。原文中“胎儿”应为“婴儿”之笔误,因为胎儿在我国并非诉讼适格主体,胎儿出生前不可能发生护理费假肢费

等费用.原告主张的应为婴儿的护理费、假肢费等。

⑤ 国际上超声诊断的阈值安全剂量问题目前未能得到一致的公认标准,除非临床上有异常表现,妊娠初期(妊娠12周内)一般

不建议对胚芽和胎儿超声检查。参见: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__年11月第2版,第14页。

⑥ 参见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__年11月第2版,第18页。

· 300 ·

使得医师即使经过数十年专业训练,面对复杂的人

体同样也会存在对病人客观生理病理状况的认识差

距。面对这种主观认识差距,社会不能苛求医师的医

学认识能力达到完美境地从而消灭这种差距,医师

是人而非神。医师认识能力与病人客观生理病理状

况间的差距通过医师一方不断实践、医学科技的提

高、国家社会增加对医疗资源的投人以及就诊者的

主动配合可以得到一定范围内的改善。

应当强调避免的是医学影像科室医师、技师主

观疏忽大意导致的误诊。医师主观疏忽大意使得超

声检查没有发现胎儿先天畸形,导致孕妇最终选择

生产.在我国,这的确影响到孕妇是否终止妊娠的选

择权。

另外。不能忽视我国医疗资源地域分布上严重

不平衡,大多数县级市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和地级

城市、省会城市的差距明显。不同层次医疗机构本身

医学影像检查能力的差异和所检查项目的目的不

同,也应在判断医方承担赔偿责任上有所体现。

四、涉及医学影像检查的其他方面民事法律问题

在公民权利意识高涨的当今,医学影像检查活

动中医师的行为还可能会引起以侵犯隐私权为主的

民事法律纠纷,尤其以超声波、放射线检查为显著。

超声波检查就诊者乳腺、腹腔以及生殖器官时,

需要被检查者暴露所需检查身体部位。对被检查者

行胸、腹部x线摄片时,也需要患者配合移除可能

影响图像质量的金属类物件及某些不符合摄片规范

要求的衣物。这种需要暴露隐私部位的技术规范可

能会使部分性羞耻心理较重的就诊者感到别扭,尤

其是女性就诊者。而检查过程中还可能会有异性实

习医师观摩或实际操作。应对就诊者要求更换同性

别医师、技师进行检查和不允许异性实习医师观摩

的要求时。如果冷漠处理,容易使就诊者感觉人格受

轻视以及产生隐私权利受损感,进而增加发生纠纷

的风险。

然而,从医学发展角度看,医学影像检查、诊治

活动不应该过于强调检查医师、技师和就诊者性别

一致问题。在医疗机构的资源合理配置上,医疗机构

也不可能严格按就诊者性别安排同性别医师坐诊,

做出区别性别就诊制度。实际上,立法和司法方面应

该认识到医疗活动的客观规律性和医疗活动本身的

特点,在医学影像检查领域适当限制就诊者的隐私

权,才能利于医学发展和医学院学生的学习进步。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4期)

同时,社会媒体也应该向公民宣传医疗活动的

特点,促使大部分就诊者克服性羞耻心理。维护医疗

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促进医学技术的传帮接代。而实

际上,我国目前新闻媒体在对医疗领域行使新闻监

督权利时,有种偏离客观中立的倾向,误导公众,客

观激化了医患矛盾,损害到社会利益。最近发生的茶

水冒充尿液送医院检查的新闻事件,正说明某些新

闻媒体在没有做到充分调查基础上而公开指责医疗

机构。反映出新闻从业者缺乏敬业精神,而后各类新

闻媒体的跟进传播,更进步误导了公众,使已经紧张

的医患关系更趋紧张。这类误报事件值得新闻媒介

反思自身。

另外。现阶段医学技术水平下,其他医学影像检

查方法也存在自身的优缺点,如放射线检查(ct、x

照片、放射性核素成像)方式对病人的放射线敏感部

位(男女生殖器、眼睛等)、婴幼儿和孕妇的投照剂量

是有严格规定的,而且检查中应该有铅版的遮挡保

护,但医方有时候因为病员多而忽略保护措施,由此

产生民事纠纷。

五、总结

在医疗科技创新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的影响下,

世界正以史无前例的高速步伐发展。诸如胚胎植人

前遗传诊断(pgd)、基因设计(gene design)等等医学

技术展现的科技进步与相应的法律对策空白都从客

观提供了例证。可以发现存在这样一个矛盾:科技遥

遥领先。法律拼命追赶。这个矛盾从长远看是无法根

除的,我们所能做的关键在于健全和及时更新医疗

法律制度。以灵活适应变化的社会。

医学影像检查、诊断及治疗领域,面对复杂的人

体组织器官,社会公众需要给予医疗机构和医师职

业风险足够的理解。同时,运行良好的医疗行为管理

制度对于各类医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医疗行为

中的民事法律风险认识,也会促进医疗机构建立高

效和科学的医疗管理体系,健全其内部管理结构。

我国目前医患矛盾的内在因素是复合的,单一

的解决方式无疑从根本上无法化解之。本文以上所

作探讨只是试图着力解决医疗影像诊断方面的问

题,显然不是全面的。活血化淤,解决医患矛盾,需要

医患双方互相之理解,需要社会媒体正面报道加以

引导舆论,更需要解决好社会变革中公民平等、公平

第10篇

【关键词】 乳腺癌;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 血清肿瘤标志物; 诊断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目前占妇女癌症死亡率的首位。我国乳腺癌患者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并且发病年龄亦呈年轻化趋势,根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原则,小乳腺癌的准确诊断是关键[1]。但是部分小乳腺癌的形态、边缘、纵横比及后方回声衰减等常规超声恶性征象不典型,仅凭常规超声诊断小乳腺癌存在一定困难[2]。有关文献[3]报道单独使用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检出率为85.2%,大约有14.8%的乳腺癌病例漏诊或误诊。当前血清肿瘤标志物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临床为了提高检出的敏感性,常常将几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进行联合测定。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肿瘤血清标志物检测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探讨它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意在为临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本院乳腺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实性肿块,经超声测量直径≤

2.0 cm的患者,均做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5-3及TSGF检查,并均有手术治疗病理结果。患者均为女,年龄18~66岁,平均(35±2)岁。

1.2 方法 应用Siemens Sonoline Antares 及Aloka 5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5 MHz。患者应采取平卧,双臂上举,以达到固定乳腺、平展乳腺,减少检查相应部位厚度的目的,便于超声检查,检查中发现病变后观察肿块部位、肿块形态(边缘回声、纵横比及后方回声)、肿块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其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肿大(腋下淋巴结为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彩色多普勒(肿块内部或/和周边是否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阻力指数是否>0.7,最高血流峰值是否>20 cm/s)及能量多普勒(是否有环绕状穿入性血流或线性穿入性血流,是否有极低速血流)。

乳腺超声发现乳腺实性肿块患者,建议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1)CYFRA21-1和CA15-3测定采用德国罗氏公司电化学发光法试剂盒,仪器为德国罗氏E1010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2)TSGF用化学显色法,仪器、试剂由广东虹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按说明书严格执行。CYFRA21-1>3.3 g/mL为阳性,CA15-3>35 u/mL为阳性,TSGF≥25 U/mL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本院乳腺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实性肿块,经超声测量直径≤

2.2 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5-3及TSGF浓度与乳腺肿物良恶性的关系 乳腺癌组患者258例,其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5-3及TSGF浓度明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超声因其简单、无创、经济已作为乳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乳腺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边界、回声、浸润表现、钙化情况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显示乳腺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判断病灶内血管丰富程度,测量动脉血流频谱参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现在文献[4-5]倾向于超声能对肿块的良、恶性做出鉴别。本研究得到的结果以二维灰阶为基础,结合彩色血流特征乳腺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83.8%。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肿瘤的穿入性动脉即是肿瘤的滋养血管,恶性肿块多为穿入性血流[6-8]。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Dopplerenergy, CDE)观测乳腺肿块的血液供应,CDE能显示出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可清晰显示血管走行,对显示乳腺恶性肿块内部血管走行方式较CDFI更敏感。但乳腺超声在小乳腺癌的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可能肿块较小,血管较细或稀少,多普勒未能显示[9];(2)以导管原位癌(DCIS)及微小浸润癌(MIC)为例,一直是乳腺超声诊断的难点,尤其由于DCIS病理组织学的特殊性,部分DCIS病变与正常组织(或存在乳腺腺病的组织)混杂存在,二者的声阻抗差异小,表现为节段性结构紊乱,而无明确肿块形成,灰阶超声往往难以识别,低估病变大小,甚至漏诊病变[10];(3)能观察到肿块内部的钙化则有助于诊断,有些病灶有典型的钙化灶,却无明显的肿块,超声易于漏诊[11-14];(4)超声检查依赖操作医生的水平并直接影响影像质量,因此医生的主观因素可导致影像的可重复性较差。有文献[15]认为超声对一些体积较小回声改变不明显的病灶边缘细微分辨力差,对无明显肿块的乳腺癌易漏诊。

当前血清肿瘤标志物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但由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有限,同一种肿瘤有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超出正常范围的可能,升高的程度也大不一样,所以临床为了提高检出的敏感性,常常将几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进行联合测定,结合临床做出正确的判断。CA15-3是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标志物,但单项检测CA15-3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且CA15-3在乳腺癌的早期敏感性较低,对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欠佳,为了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笔者利用CYFRA21-1、CA15-3和TSGF进行联合检测[16]。

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肿瘤血清标志物检测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5-3及TSGF,在诊断小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1.8%、91.5%、90.7%,均比单独依靠高频超声或血清肿瘤标志物有所提高,两者方法的联合在为临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依据,更有利于临床对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及时发现,能够有效减少漏诊病例,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保乳手术,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永升.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5-75.

[2]余小琴,王英英,姚兰辉,等.小乳腺癌超声和X线钼靶对比及联合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5(6):513-516.

[3]黄群英,张海霞,韩莘野.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16(2):115-118.

[4] Starros A T, Thikman D, Rapp C Y, et al. Solid breat nodules use of sonogr-apgh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begin and malignant lesion[J]. Radiology,1995,196(1):123-124.

[5]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92-397.

[6] Han Z H, Wang J H, Qian Y Q, et al. The feature of high frquency ultrsonography and power Doppler imaging in small breast cancers[J].Chinese J Ultrasound Med,2001,17(7):499-501.

[7]景香香,刘望彭,康春松,等.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5):552-554.

[8]殷哲煜,田家玮,陈宇.彩色多普勒和彩色能量图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6):867-869.

[9]朱庆莉,姜玉新,孙强,等.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2):109-112.

[10] liver S A, Tavassoli F A. Mammary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J].Cancer,1998,82(12):2382-2390.

[11]王燕,林礼务,高上达,等.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1):26-28.

[12] Hoey J. Mammography screening among women Aged 40-49 years shows no benefit[J]. CMAJ,2002,167(8):898.

[13]李坤成.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

[14]李洪林.第1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1):1220-1222.

[15]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肿瘤标志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25-127.

第11篇

AbstractTo analysis current situation on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for clinical speciality undergraduates,and to explore the ideas and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Teaching

随着影像医学的快速发展,影像检查已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临床医疗对影像检查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综合影像学和比较影像学知识,熟悉各种影像成像技术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优势与局限,实现对各种检查技术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可以说,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掌握一定的影像医学诊断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临床医生所必需的条件[1]。基于此,大多院校均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了《医学影像学》课程。但就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医学影像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革新教学模式的解决方案。

现状和问题

内容多而课时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医学影像学》涉及X线、CT、MRI、超声、介入放射学等各种影像技术,内容多而复杂,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但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来讲,该课程非主流课程,安排的课时仅有64个学时,具体到每种影像技术,课时量非常少。比如,有关MRI的内容,仅有4个课时,很难安排教学内容,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内容设置不合理:随着学科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学》课程早已由单一的X线诊断学发展为集X线、CT、MRI、超声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诸多内容为一体的综合影像学体系,然而,受制于各影像技术岗位分科设置和临床影像学专业分科管理的现状,目前课堂上主要推行的仍然是以检查技术为主线的传统教学,各部分的教学任务往往由不同科室的不同医生或教师承担,常常导致教学内容一方面时有重复,另一方面互相割裂,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疾病的整体认识,对不同影像手段诊断某种疾病的优缺点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2],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和实践学习的效果。

教学设施较落后:目前,《医学影像学》课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大班授课形式,平均每班的学生数量多达百余名,教师难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实验课程和阅片课程更是难以开展。在PACS广泛用于临床的今天,充分运用PACS开展影像学实验教学已成必然的趋势,将极大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但由于经费问题,大部分院校没有配备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PACS教学实验室。多数院校的主流教学形式仍然是借助PPT课件讲授理论,选择性地开展影像学读片、实验阅片等教学实践活动。

实习教学效果差:《医学影像学》课程的实践性特色非常突出,但很多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和表现。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将来不做影像科医生,因而对该课程不够重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考研而干脆不下科实习;另一方面,带教老师多为临床一线的医生,每天都有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加强带教工作。结果就是,学生实习只是走过场,学到的知识很有限。

思路和措施

做好课程规划:从长远来看,要想真正提高《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质量,院校必须树立“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做好该课程的宏观规划。软件建设方面,要选配医学理论扎实和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一线教学任务,适当增加理论课时量,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开展影像学案例式教学、专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努力开设系列专题讲座课,完善考试考核方法和内容。硬件建设方面,要努力改善教学条件,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建设新型影像综合教学实验室,开辟网络教学新途径,与相关院校探索合作开展远程教学的新思路。

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大影像学”的概念,与国际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接轨,将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知识整合为一体,进而调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在遵循知识传授规律的基础上,可突出课程内容重点,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压缩疾病相关临床特点、病理基础及解剖表现等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精练、系统。具体来说,可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三大块。一是总论部分,主要介绍X线、CT、MRI、超声、介入等各种影像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优势。二是分论部分,可划分中枢神经系统、头颈、胸、腹、盆腔及骨关节共6个模块,以具体疾病为线索,融多种检查技术为一体,整合各种影像手段,重点讲授各个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表现,加强比较影像学知识的教学,在病例教学中通过实例解释不同影像学检查的优势和缺陷。而罕见病的影像表现及常见病非常用检查技术(如支气管碘油造影)的影像表现可简单讲授或由学生自学。讲授具体疾病时,可采取的方法是:先向学生提供并描述典型图片,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再从病理出发解释影像学所见,最后结合临床情况简要讨论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三是拓展部分,简要介绍当前医学影像学的热点或前沿知识,如64排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MRI扩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塞诊断上的应用等,使课程教学能紧跟影像学的发展步伐,体现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建立病例库:授课教师要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广泛搜集有明确诊断的典型病例,整理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各种影像学检查图像、手术记录、病理结果及随诊复查等各项资料,将影像图像与临床资料按照6大模块进行汇总存档,建立信息完备的病例库。同时,要重视搜集常见病典型影像学征象和易混淆征象资料,依据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列出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并收集鉴别诊断疾病的相关影像资料,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病例库的内容。此外,要紧跟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时更新充实病例库。建立病例库,可以为课堂教学及实习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如以具体病例为线索开展案例式随访教学,学用相长,提升影像医学思维能力和诊断水平。

重视实习教育:影像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学过程必须始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影像思维能力和实践诊断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到影像科室工作场所进行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最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因此,带教老师要狠抓实习环节,注重师生沟通,强化管理,达到帮助学生即学即用、活学活用的目的。首先,带教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对照解剖认影像,分析影像找病变,依病理分析病变,结合临床作诊断”的临床诊断习惯[3],利用病例库中的典型病例让学生熟悉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了解“同病异影、异病同征”的各种表象,鼓励学生开展讨论,教会学生基本的读片方法和分析思路。其次,带教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临床读片讨论、病例追踪回顾等实践活动,教学相长,分析影像诊断正确与错误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职业精神,树立必要的自信心;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学会如何科学地选择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对影像医学知识的广泛了解、熟练掌握及综合应用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而目前《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广泛存在的内容多而课时少、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设施较落后、实习教学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必须引起各个院校、各个任课老师的高度重视。如果能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完善教学模式,加大教学投入,强化实践锻炼,通过做好课程规划、优化教学内容、建立病例库、重视实习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一定能结出硕果,在培养全面过硬医学人才的历史使命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凯.关于临床医学学生的影像诊断实习教学的几点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1:121-122.

第12篇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黑河市 164300

【摘 要】目的: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7 例子宫瘢痕妊娠影像资料,对比治疗前后医学影像及血流阻力的变化,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结合经腹部及经阴道彩超特点,子宫瘢痕妊娠分为胚囊型、不均质团块型及混合型三种类型。对比治疗前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血流阻力等指标不具有统计意义;治疗一个月后病灶血流降低,阻力指数增大,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子宫瘢痕妊娠的彩超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够准确诊断子宫瘢痕妊娠,在临床中治疗方案制定、评估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彩超诊断;子宫瘢痕妊娠;医学影像

1 前言

子宫瘢痕妊娠主要是指剖宫产或子宫肌瘤术后瘢痕位置使受精卵着床,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异位妊娠类型。随着近年来逐年增高的剖宫产率,子宫瘢痕妊娠也逐渐增大了发病率。子宫瘢痕妊娠在临床中不具有特征性表现,只依靠临床症状及检查无法进行确诊。本研究利用彩超影像图,结合子宫瘢痕妊娠特点、治疗前后及血流变化情况,研究彩超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治、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这效果。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0 年6 月—2012 年6 月期间患有子宫瘢痕妊娠的17 例患者相关资料,患者年龄在24—39 岁之间,平均年龄35.8岁。其中具有剖宫产术史的有16 例,子宫肌瘤手术史的有1 例,距手术时间1—5 年;停经时间27—62 天,平均为38 天。全部患者首诊都进行常规检查和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都具有病理诊断结果及随访超过三个月的相关记录。

2.2 方法

采用带有5 兆赫频率腹部探头,4-5 兆赫频率脉冲,5-9 兆赫探头腔内频率的彩超诊断仪,经腹部及经阴道对患者子宫及双侧附件进行仔细检查,对着床孕囊及与子宫切口位置,病灶或孕囊距离子宫浆膜层进行观察,采用彩超对孕囊周围组织或病灶血流进行观察,得到彩色频谱,对阻力指数进行记录,并对血β-hCG 值进行检测( 小于200 纳克/ 毫升为阴性;300—600 纳克/ 毫升之间为阳性)。

3 结果

瘢痕妊娠患者在彩超影像图中胚囊型孕囊周边肌层具有较为丰富的血流,团块不均质型团块周边及内部能够发现比较丰富的环绕血流,混合型周边及团块内部具有特别丰富的血流。在治疗前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血流RI 值和血β-hCG 值分别为0.5 和686。实施清宫术后一个月,15例患者子宫经超声检查确认已正常恢复,孕囊周围组织或病灶不存在血流;团块型瘢痕妊娠患者因较长时间的妊娠,宫腔具有较为清晰的回声,局部肌层具有不均匀回声,没有返现显著地血流信号。经过两个月的保守治疗后,彩超复查肌层具有均匀回声并没有发现彩色血流。

4 讨论

大部分子宫瘢痕妊娠都发现于剖宫产术后,很少发病于子宫肌瘤术后,其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可能与两种手术造成子宫内膜间质缺乏蜕膜或存在缺陷、切口错位缝合及伤口没有良好愈合、瘢痕组织、感染等产生空洞或缝隙具有重要关系。受精卵在上述部位中种植,在术后瘢痕位置妊娠,子宫内膜炎、蜕膜没有良好发育都可引起着床受精卵的不良血供,绒毛部分向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宫颈部位伸展。在瘢痕位置着床的受精卵,滋养细胞可向子宫肌层直接侵入,绒毛粘连子宫肌层而植入,子宫壁将变薄,甚至被穿透,而继续在腹腔进行妊娠。若诊断不准确及时,绒毛种植后可对局部大血管直接侵蚀,轻易刮宫将导致术中或术后大出血,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随着不断发展的高分辨彩超,可更清晰地显示子宫早期异位妊娠产生位置。

经阴道超声对宫颈及子宫下段进行清晰显示,可明确观察切口与孕囊的位置;经腹部超声可对孕囊或团块与膀胱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对其与子宫浆膜层之间厚度进行测量。两种超声检查相结合进行应用能够对孕囊或团块情况全面了解,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还没有统一标准用于对子宫瘢痕妊娠分型,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是胚囊型与混合团块型。临床比较倾向于队子宫瘢痕妊娠采取保守治疗方法,特别是具有生育要求的妇女更是如此。血β-hCG 值作为监测瘢痕妊娠治疗效果的一个有效指标,但无法对病灶变化进行客观反映。彩超可对病灶及血流变化进行直接观察,逐渐减少的血流表明治疗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血流RI 在治疗后由低阻向中阻转变也表明疗效较好。血β-hCG 值转阴在随访中被认为是用于检测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指标,超声复查能够对子宫恢复状况进行观察,一些患者因较长时间的妊娠,血β-hCG 值转阴时子宫还无法恢复正常,病灶位置具有不均匀回声,针对该情况还应按照原计划进行随访。

5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中子宫瘢痕妊娠等病例,在早期彩超就可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结果,在制定相应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及随访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任彤, 赵峻, 万希润等. 剖宫产疤痕妊娠的诊断及处理[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2).

[2] 袁彩霞, 顾双, 张向宁. 剖宫产术后疤痕部位妊娠的诊治进展[J]. 山东医药,2012(07).

[3] 谢红宁. 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 徐惠英, 陈萍, 殷芳等. 经阴道超声在联合治疗剖宫产疤痕处妊娠中的应用[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2).

[5] 罗卓琼, 周平, 高峰等. 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