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6 16:08: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镇建设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城镇建设; 质量监督; 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mall town presents the abnormal thriving, in order to promot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e and enhance people's life and expanding employment, strengthen social security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 But as the dep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also there are some new problems and new problem can't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block and restrict the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scale and the plan, to be the builder of the governments at various levels and to carefully think about and solving, this chapter of the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through job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Keywords: town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展,各地政府纷纷加大了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城镇建设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但是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躇而就,抓好小城镇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发展的大局,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小城镇建设工作者要满怀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履行好小城镇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的职责。
一、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
目前,小城镇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面临的七大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城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为:
(一)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由于小城镇工程的建设主要是政府参与或政府部门进行招商引资,因此受到政府的格外关注。但为了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工程时限,建设单位在执行工程监理制度、遵守工程建设程序、强化合同监督管理等过程中往往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任意压价、分转包工程项目,强行让施工企业垫资施工,造成工程价低质劣;实行暗箱操作,虚设监理招标,预先选定施工单位,形成工程招标不公正;有些招商引资项目不按建设程序办理相关手续,竣工后才来补办手续,监管不到位,影响了工程的建设质量。
(二)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不规范
在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对工程管理、技术业务不熟悉,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有的设计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资质,通过挂靠或者联合接任务,有的越级承接设计任务,缺乏设计经验,甚至边设计边变更,为工程设计和质量留下了严重隐患;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根本没有资质,挂靠施工,执业人员素质低下,以包代管,或分而不管,使应承担的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监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文化素质不高,职业道德低下,风气败坏,纪律松弛,缺乏公职人员的公正和道义。
(三)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小城镇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和招商引资,在建设资金进行兑付时,由于政府的行政行为的迟滞和投资单位的经济实力所限,有些建设单位项目资金未配套落实,或拆借资金仓促到帐,工程进度不仅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城镇建设进度和发展面貌。
(四)小城镇基础工程本身的特殊性
小城镇基础工程主要服务于城镇区域,受到政府的限期、交通的不便、群众出行便利等方面的限制,工期一般不会太长,属于“短、平、快”的建设性质。同时,小城镇基础工程经常要承受献礼工程、形象工程等政府政绩展示的考验,往往忽视质量、重视工期,甚至搞粗放型施工,在工程质量等关键环节上就产生隐患,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
(五)行业的恶性竞争与狭隘的地方保护
虽然小城镇建设工程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在进行,但是相比起施工单位的数量来说,仍旧是“狼多肉少”。在工程建设中,通过采用不正当的竟争产生低于工程成本价投标、压级压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买标、卖标、围标、串标等扰乱市场行为肆无忌惮,致使工程优良率明显下降,安全死亡事故上升,工程债务、劳资纠纷不断加剧等问题频繁出现,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城镇建设的有序发展。
(六)质量管理模式落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好多单位往往存在只顾眼前利益不重视工程质量的弊端,多数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多为挂靠,总公司无暇顾及所挂靠的队伍,致使被挂靠队伍技术力量薄弱,执业素质低下;施工项目部无相应配套的检验试验设备和人员,项目部管理及技术人员与招投标文件不一致,技术人员一人兼多职;建设单位不重视信誉建设,缺乏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或者奖惩激励机制存在缺陷,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七)执法监督乏力
执法监督不力,对逾期未申请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还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行政执法和动态监管工作不够严格。此外,对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等。
二、对策与思路
通过广泛调研,我们认为,为使建筑行业更加科学规范有序进行,关键是要把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管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制度建设落到实处,扎扎实实解决好质量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市场诚信机制,细化任务分工
要逐步建立市场诚信机制。针对挂靠队伍多和人员频繁跳槽现象,建立起建筑企业、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对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科学量化的评价,形成建设工程市场信用体系,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实现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企业资质实行动态管理的目标。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的布局日趋合理,城镇的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的面貌在不断更新,城镇的功能及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一大批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小城镇正成为带动当地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为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城市化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基础薄弱;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容量也很有限,资源相对短缺;加之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在发展的前期缺乏相关的政策引导以及必要的理论及技术上的准备;还有,小城镇居民的观念还未能跟上这快速发展的时代节拍,使得小城镇建设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成为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桎梏,甚至为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留下隐患和遗憾,为了这千秋万代的事业,我们需要思考。
一、小城镇建设的规划问题
规划是先行,规划很重要。这个观念我们的各级政府都有所认识,并且有所实践。绝大多数的建制镇都有了深度不同的规划。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规划中问题很多,较突出的共性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城镇规划的基本理论体系还没有形成,当前小城镇规划基本思路还是模仿大中城市的规划理论及方法。小城镇规划缺乏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最终只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表面文章了。
2.小城镇规划形式主义因素还存在,“假、大、空”的现象还很普遍。
3.小城镇规划成果的质量不高。建议省、市或县政府应该从城镇建设费用中切拨一部分经费,集中一些专家认真做出小城镇建设的规划,以保证规划设计的质量,为小城镇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二、小城镇建设的特色问题
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我们的祖先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风俗习惯、气候状况、经济条件以及文化系统等,创造各具特色、千姿百态的小城镇。
实际上,关于小城镇的特色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其一,特色要尊重当地的文脉。每个镇的发展都有它的背景与传统,我们后人发展应该尊重这个历史,小城镇发展不宜搞大拆大建,用保护、改造及新建同步发展的办法来建设小城镇;其二,特色是多方面的。小城镇特色现在被很多人局限在建筑特色上,这是十分片面的。其实小城镇特色涵盖文化特色、环境特色、建筑特色,甚至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味小吃、地方口音等诸多方面。其三,特色不是模仿的。我国的城市建设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模仿”成风。“模仿”本身就是文化肤浅的一种表现,再加上“成风”就成为一种灾难了。仅就城市建设方面,近十几年来就先后刮起“开发区圈地风”、“仿古一条街风”、“玻璃幕墙风”、“广场风”、“草坪风”、“欧式风”等。
三、小城镇建设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回顾我国小城镇建设近二十年来发展的历程,最大的遗憾当属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当前,小城镇生态与环境建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小城镇建设要尊重当地的地形、地貌。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表面成万上亿年演化的结果,一条河流、一个小山丘都是自然给人类的恩赐。城市建设应该尊重这些因素,并能有效地利用这些因素。小城镇的道路与房屋的布置依山、就坡、傍水自由布局,更有小城镇的趣味及情调。那种不顾现实,挖山、填水,然后再造假山、假水的做法,不仅增加了小城镇建设的成本,而且破坏了小城镇原有的自然风貌,也使得小城镇的特色因素大为减弱,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2.小城镇建设要重视污染治理。关于城镇建设与污染治理有两条路:一条是建设与治理同步进行;另一条是先建设后治理。小城镇建设从一开始就应该在建设的同时跟上环境治理这一步 ,尤其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应保护好水源,污水排放及处理系统要同步,要建好垃圾处理场,来保证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
3.小城镇的绿化应注重实效。尽快使小城镇绿起来,是小城镇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小城镇品味及环境效益行之有效、非常经济而又快捷的唯一途径。小城镇绿化不要做表面文章,关键在于重视实效。
四、小城镇建设的质量问题
小城镇建设的质量也令人担忧。不论是规划设计质量,还是建筑工程以及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以及建设过程管理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城镇建设是百年大计,质量意识应该是第一位。为此,当前小城镇建设质量问题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要有一个高品位、高质量的规划来指导小城镇沿健康有序的道路发展;第二,注意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的概念在城镇建筑中还比较淡薄,往往为图省钱,不搞地质勘探,盲目套用图纸,甚至根本没有图纸也能建房,造成很大的浪费,同时也留下很大的隐患;第三,施工的质量监督应落到实处,施工过程管理流于形式是小城镇建设的通病,致使劣质建材泛滥,偷工减料现象普遍,建设质量低劣;第四,要切实落实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制度。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建设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我国已有较完善的建设工程招投标办法,在小城镇建设中关键在于抓落实。
一、成立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ow9=m; 来 源 于 贵 州学 习网 报告总结工作总结 kt250.com `ow9=m;
年初,街道成立了专门的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城建科,城建科全体人员为办公室成员。并制定了年初工作计划和措施,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思路。
二、城镇化建设工作
(一)小城镇建设工作
(1)完成城镇新、改、扩建房屋面积582865m2。
(2)完成城镇竣工房屋面积379035m2,扩大建成区面积1.5km2。
(3)新建城镇砼道路面积1900m2。
(4)建城镇排水管道长度800m。
(二)农房建设及管理工作
(1)今年我科室共审批新、改、扩建农房258户,占用耕地7021 m2、非耕地6406.9 m2、原宅基地8907.3 m2,建筑面积42048.5m2。
(2)对街道XX年“7.17”洪灾中恢复重建的部分房屋进行了验收,并积极地为灾民办理房屋审批手续及确权。
(三)康居工程
启动并建设康居村2个,分别是xx村和xx村,其中,建设市级示范村1个,即xx村。完善了广场、篮球场、健身器材场地、绿化、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集居点人行步道8公里。
(四)规划编制、小城镇风貌设计建设工作
规划编制、小城镇风貌设计建设工作严格按县规划局的要求执行。
(五)城镇化水平工作
1、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20人。完成年初计划的114%。
2、新增城镇常住人口11600人。完成年初计划的105%。
(五)其他工作
1、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完成3个市政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2、城镇规划管理、控制和保护严格按规划执行,城镇综合形象良好,主干道街景城镇建筑造型及空间景观美观大方。
3、严格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
4、我街道的建设项目全部按规定程序报批,新建工程项目的生活污水全部进行了净化综合治理,建设工程项目全部进行了竣工验收备案和资料归档。各种统计报表和资料及时准确的按规定上报。
三、规划管理工作
(一)总规及详规
xx街道严格按照县规划局编制的规划及要求执行。
(二)规划管理
1、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符合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2、在规划区内,各项新、改、扩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全部向规划局提出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申请,报请规划局对工程项目进行审批。
3、我街道严禁未经规划局批准,在规划区内搭建临时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若确须搭临时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必须报请规划局审批,并严禁在批准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的搭建临时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4、今年9月19日至10月20日,由xx街道牵头,汇同县规划局、地房局组成联合工作组,对xx街道规划区内租用土地、违章建设进行了全面清理。此次清理,共涉及全街道16个村,清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养殖业、农家乐等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共计719户,其中养殖业455户、企业233户、其他占地31户,占地面积5937亩,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目前已对清理出的719户建章租地进行了张榜公示,并向县府提出了处理意见。
5、及时准确的上报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方面的报表和资料,并积极做好县建委和规划局交办的各项工作。
一、按照城市标准和要求,建设管理县城。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县城发展目标战略,始终把县城的文明创建和绿化生态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环境建设,认真做好市政道路管护和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建设,为打造宜居、宜业的靓丽县城不遗余力。
今年一季度以来,在护城河周边共栽植意杨20000多颗,开垦育苗基地5亩,栽植红叶石楠10000柱,扦插意杨30000株,城北公园栽植香樟86株,水湖公园花池栽植蜀桧40多平方米;维修县区内路灯90盏,新装高杆路灯3柱,抢修路灯杆线5次,同时负责水湖公园2个泵房及4个公厕的电路维修工作,维修铁路道口泵房12次,抢修8次,确保亮灯率达到95%以上,为县城的夜晚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维修缺损人行道彩砖560m²,清理城区排水不畅的窨井18处,城区下水道清淤26处,清理南北污水口17余次,转运垃圾36车,更换窨井盖、下水鼻、盖板共计52余块
在市政管理上,坚持每天对城区内市政设施进行巡查,做到每天巡查至少两遍,坚持记录巡路日记,以备查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解决,避免了多起民事纠纷事件。加大力度整治乱拉乱挂现象,制止违章破挖路面10处,清理花池内占道行为6处,使县城内道路保持着整洁、畅通,进一步提高了城区的环境形象,为创建文明县城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加快推进锦湖家园建设。
锦湖家园拆迁安置小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2.2万平米,地面以上建筑面积约10.34万平米,地面以下(车库)建筑面积约1.86万平米,共由20栋楼组成,其中用于安置的住宅楼共有18栋11层小高层,社居用房(社区卫生服务配套用房)及幼儿园各1栋,全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工期为15个月,总投资约2.2亿元。该工程去年底所有楼体的主体结构工程已全部竣工。目前,锦湖家园一期所有主体工程和室内、外粉刷均已完工,电梯安装正在进行。此外,锦湖家园建设工程去年已移交县重点局负责,我局目前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监管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
三、完善县城排水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厂提标改造工作。
为加快推进创建文明县城,净化县城环境,完善县城排水设施建设,做好县城的雨污水排放工作是我局今年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今年一季度以来,已实施完成了高铁排水渠链接管工程,该工程位于高铁排水渠于护城河交汇处,长150米,主要是实施污水管网链接和截流井建设工程;长新路污水管网工程,目前图纸设计和审查已经完成,长度1380米从杨公路至城南污水主干管,管网直径1200mm,,正在进行施工、监理招标;长寿路排水设施建设工程,从杨公路至长淮路,长度1100米,目前已列入建设计划,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以上几条污水管网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县城污水收集率。
县城污水处理厂技改提标项目,作为我县节能减排考核重要项目,被县政府列入2012年的重中之重,工程概算总投资1270万元。该技改项目由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设计,去年12月底完成设计。今年以来,我县积极筹措项目资金,4月6日完成施工招投标,预中标单位为建工集团,中标价923万元。项目监理的招标工作正在进行,待招标单位确定后,即可开工建设。
四、做好危旧房改造、农村清洁工程和小城镇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城镇建设、新区开发、建设项目配套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明确相关职能职责,根据《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市都市区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园林绿化规划
(一)新区开发、城镇建设在进行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时,应将园林绿化纳入规划,并邀请园林绿化方面专家参加评审,总体规划要按建设规模规划明确园林绿化的相关指标,在详细规划上应明确园林绿化的具置和红线面积。县城建成区和乡镇要根据实际条件,制定改造计划,增加园林绿化,改善城镇环境。
(二)建设项目在办理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凡涉及占用园林绿地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出具园林部门的书面审查意见。建设项目在方案评审及施工图设计中,必须有园林绿化的设计内容,并有绿化总平面布置图。园林部门对项目的园林绿化指标、设计图进行审查,并出具绿化审查意见书,规划建设部门方可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建设许可证。
(三)建设项目配套绿化的规划、指标核定严格按《市都市配套管理技术规定》执地行。
二、园林绿化建设
(一)市政园林主管部门对新区开发的市政管网、路灯、环卫设施、园林绿化等工程的建设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参与工程的竣工验收。乡镇公园、游园、绿化广场和城市道路绿化等项目的设计方案,需报市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批,市政园林绿化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实施。
(二)建设项目园林绿化投资应按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0.5%至2%的比例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在规划验收时,先由市政园林部门对配套的绿化工程出具绿化指标核定意见书后,方可发放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
三、园林绿化管理
其次规划必须是科学的。科学的规划才能真正达到规划的目的,那就是尽可能为规划对象谋取最大利益,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适宜的环境空间,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的规划一定要高起点,要科学。大家都有这样的常识,城里规划得好的楼盘几乎是一抢而空,而孬的楼盘几乎无人问津。××居民存款有100多亿,买得起好楼盘的大有人在,小城镇规划好了,也会吸引入住一批小富人。当前,已经有了规划的6个中心镇的总规修编要抓紧报区政府研究、审批,其余小城镇的规划该修编的要抓紧修编,绝不允许搞无序发展。
三是把住规划。有了好的规划,而不照此实施,或者实施过程中随意性大,今天头脑发热了这里改一下,明天头脑发热了那里动一下,最终的结果,还是等于没有规划。有了科学的规划,就得按规划建设,坚决把住。
第二是规范程序。一个干部不懂科学是悲哀,不尊重科学更是悲哀。在城镇规划这个问题上,听说有人对坚持规划有微词。但本人分管这项工作以来,在规划上我从来就是站在建委的立场上说话。我们的乡镇长,必须要有“留点美在人间”的理念和追求。你为官一任,留下一座特色小城镇,留下一条特色街,甚至只留下一幢特色建筑,你调离了,以至作古了,后来人还会把它当作一种对你功绩的见证,当作对你的一种美谈。要建成这种有特色的东西,那首先得讲程序。
一是用地程序。必须完善相关手续,严格控制村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管理好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
二是审查程序。从工程选址、建设工程用地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等环节严格控制,特别是要控制好规划选址和方案审查环节。建制镇规划区内临街建设方案和重要节点的建设方案,必须坚持“一支笔”审查签字程序;中心镇规划区内临街建设方案和节点的建设方案,必须报区建委审查批准。
三是审批程序。一方面要从规划的编制和审批上严格把关,确保规划本身的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要强化经批准的规划的法律权威性,严格执行规划。规划修编,经评审后,必须报区政府审批,凡是经审批的总体规划,要及时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经批准的小城镇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确需改变的,应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是强化督查。建委的许多权力都下放给乡镇或村管所了,但督查、查处权不但不能放,还要进一步强化。要坚决纠正和克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随心所欲、放任自流的不负责的行为。凡是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均为违法建设行为,必须予以严肃查处。
第三是重视监管。当前,小城镇建设质量安全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少数乡镇的建设项目未按法定程序办理建设手续,导致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很难从建设的项目审批、选址定点、设计施工图、从业人员、资质、开工、质量监督、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环节进行管理,留下了一些质量和安全隐患,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官一方,平安一方”。《××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5]118号)中明确指出:“各乡镇长是辖区内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希望作为村镇建设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镇乡长,要认真履行职能职责,确保工作到位到边,不留死角,工作做细,检查逗硬,及时发现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坚持做到,一是小城镇规划区内建房必须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批准手续方可建设;二是两层以上房屋应委托相应等级的设计单位设计,或者选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通用设计或标准设计图;三是必须由有资质的建筑工匠承建并签订质量安全合同书;四是严格施工现场的监理,超过规定体量的建筑,该纳入工程监理的必须纳入工程监理,该纳入质量监督的必须纳入质量监督;五是充分发挥村管员的咨询、监管作用。总之,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办理建设手续,支持和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监管。
第四是强化管理。乡镇领导要有管理意识。人们常说衣服旧点不要紧,但是要洗干净。管理好城镇就是把城镇的“脸”洗干净。城镇管理总体上要按“四化”推进,即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其中净化是基本要求,这点必须做好。绿化则会给城镇增添一份生机和活力。美化就是在立面上要没有乱写乱画、乱搭乱挂等等。亮化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搞些灯饰,无疑这会更多吸引人们对城镇的关注目光。管理好了,就会显示城镇的品位,增强城镇的吸引力。近年来,万州的城市管理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各地客商的好评,万州的吸引力和美誉度都提高了,就是最好的例子。环境好了,反过来也可改造人,逐步提升人的素质,城镇的管理成本也就下降了,这是一种良性互动。
八五七农场始建于1951年, 隶属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牡丹江分局。农场地处密山市东南部,北邻完达山,南依小兴凯湖。场内常住人口2.2万人,总户数6 300户,下辖10个管理区和25个企事业单位。农场土地总面积85万亩,其中耕地54万亩,是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协调发展的大型国有农场。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农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这个场按照总局党委提出的“抓城、强工、带农、共建”的统筹发展方针,积极开展“三化”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新农村与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城在林中,楼在树中,人在花中”的北国生态园林小城镇已初具规模。2009年,八五七农场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6月召开的全省小城镇建设现场工作会议上,八五七农场参加了会议,并代表垦区114个农牧场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一、抓好“四个建设”,加快推进农场城镇化进程
这个场牢固树立“科学规划,着眼长远”的理念,高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镇,制定了“以规划为标准,以扩容为重点”的小城镇发展战略,确定了以“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建成花园式农垦城”的发展速度和“近期打造成生态园林城镇,中期发展成旅游观光名镇,远期积淀成垦荒文化古镇”的发展目标。
1.重点抓住房建设,不断扩大小城镇规模。为了将农场小城镇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载体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北方特色,能够聚集产业要素的现代精品农垦新城,他们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坚持将抓城的重点体现在“聚人、聚所、聚业、聚能” 上。2008年,八五七农场被农业部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他们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大力实施 “康居工程”。累计投资4.2亿元,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了阳光、家和、朝阳花园等8个住宅小区,新建住宅楼共计30余万平方米,4 200余户职工迁入新居,占总户数的68%。农场积极推进居民点整体拆迁工程,将距场部20公里以内的15个居民点共计1 798户居民整体搬迁到场部,小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2万人。目前,农场小城镇已建设成为区域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心,拉动农场和周边乡村区域性的经济、科技、文化、社会活动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物流中心、商服中心和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吸纳了杨木、柳毛等乡镇100多户农村居民到八五七场部购买楼房。2010年,农场将投入1.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荔园等三个小区的开发建设,总面积9.5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房1 132户,小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计划到2011年,场部地区消灭砖混结构平房,为进一步引导撤并居民点职工群众向场部集聚,壮大小城镇规模提供条件。
2.统筹抓基础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决定小城镇的载体功能。几年来,他们全面实施公路“畅通工程”,累计投资1.4亿元,修建水泥公路134公里,主要道路硬化率达98%,城镇街道和小区硬化率达到100%。全面畅通了农场、管理区、作业站与周边乡村的交通网络,在黑龙江垦区率先实现了白色硬化路面“区区通”和“队队通”。投资1 324万元,为杨木乡、红旗村等乡村建设了2个桥涵和16.3公里的水泥公路,连通了与周边乡村的水泥公路网络。投资240万元,为白泡乡等乡村建设了烤烟房、育秧大棚和温室大棚。承办了总局交通工作现场会,推广了农场开展公路建设的经验。 成功启动了客运公交化试点工程,既方便了农场职工和周边村镇居民的生产生活,又带动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跨越发展。2010年,农场将投资280万元硬化道路3公里,完成场部地区公共区域及住宅小区的硬化及配套建设;投资3 000万元,完成场部新建住宅小区供热管网、上下水、宽带入户、硬化、亮化等工程,完成污水处理站建设工程、农场文化活动中心改造工程和数字化电视推广使用工程。
3.全面抓景观建设,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景观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标志。几年来,农场投资近2 000万元对场部地区进行高标准美化绿化,采用以“屏、带、片”为主体,“绿色城堡、绿色屏障、绿色通道、见缝插绿”的方法,达到了“园有景、路有屏、块有形、角有绿”的效果。累计在场部地区栽植银中杨、金叶榆、云杉、小叶丁香等乔灌木7.7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实现了路、树、住和绿地协调搭配,自然成景、独具魅力的生态园林小城镇的规划目标。为了增强小城镇的载体功能,增加小城镇的文化内涵,2009年,他们在翠园公园内建设了以反映三代北大荒人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耕耘》主题雕塑,启动了场史陈列馆建设工程,改善了老年活动场所,这些举措对于丰富小城镇的文化底蕴,提升小城镇的文化魅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创新抓制度建设,提高小城镇管理档次。他们积极探索现代化小城镇的管理模式,建立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和居民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城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行政管理的主导作用,在全场组织开展了文明卫生城创建活动,围绕整治场容场貌,修整主次干道、净化社区楼院、治理重点区域、美化沿线环境等重点,实现“四净、四要”。近年来,这个场按照建设城镇、经营城镇、管理城镇的理念,进一步加大了小城镇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了城镇管理制度。农场相继出台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办法》、《场规民约》、《小城镇物业管理办法》等制度,实现城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城镇管理体制改革,使公用事业走向市场。环卫实行了社会化运作,由城建和社区测定工作量,分路段承包,清扫保洁面积由原来的10万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20万平方米,清洁度由城区二级标准提高为一级标准。
二、依托“两个优势”,促进城镇建设成果人民共享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工程,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八五七农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城镇化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普惠区建设。
1.依托政策优势,使城镇化成为民生工程。为了让职工群众住上宽敞楼房,农场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广大职工群众得到实惠。近几年,农场通过稳健有力的调控手段,将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控制在1 000元/平方米左右,解决了大多数职工的购房难题。几年来,农场累计发放建房、购房、拆迁补贴7 165万元,使管理区的2 300户职工群众喜迁到场部住进楼房。他们还新建了400余套廉租廉价房屋,帮助经济困难的低收入群体,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依托产业优势,使城镇化成为富民工程。随着农场小城镇的规模进一步加大,辐射牵动能力的显著增强。农场拥有个体工商户430家,从业人员达到1 500人,具有农垦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已初具规模。目前,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农场吸纳劳动力就业、拉动农场经济繁荣和职工群众发家致富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农场吸纳了80多户农村居民到小城镇购置楼房,从事运输、餐饮等服务业,朝阳米厂等企业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400多人。2010年,他们将进一步加强餐饮、住宿、家政服务、修理和文化服务等行业建设,努力提升服务档次,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打造城镇发展支持力,提高城镇发展综合指标。
三、实现“三个提升”,全面增强城镇化的综合实力
近年来,八五七农场根据城镇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科学确定小城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布局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娱乐区、科技教育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城镇载体功能,引导人口向小城镇聚集,全面增强了小城镇的综合实力。
1.实现了社会事业水平不断提升。这个场十分注重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充分发挥教学质量高,医疗水平高的区位优势,先后投入1 200多万元,改造了两幢教学楼,硬化了校园文化广场,新建了标准化的“六室”和垦区一流的植物园。有180余名农村学生到农场中小学就读。农场不断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了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农场医院和管理区卫生所的条件,为职工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保证。每年有3 000余名周边农村居民到农场医院就医。2009年,八五七子弟校荣获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农场被授予“省级卫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实现了职工文化生活显著提升。农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为农场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和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几年来,他们积极践行以“诚信、务实、创新、卓越”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文化建设,挖掘深厚的北大荒文化资源,提升农场小城镇的文化品位。农场每月开展一次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每天都有夕阳红演出队和太极协会在农场中心文化广场、翠园广场、老干部活动中心表演秧歌舞、健身操和集体舞等项目,丰富和活跃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职工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展现了城镇化进程给职工群众精神风貌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了职工群众建设家乡、建设农场的热情。
1、严把规划审批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严格办事程序,严把规划审批关。遵守联合审批制度,严格办证程序,全年共收申请报告420余户,经现场踏勘调查,经联合会讨论批准,全年共审批办理乡村规划许可证195本,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5本,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1本,应建户办证率100%,。 同时保证规划实施,全年共开出整改意见17处,保障了安全、实用、美观建筑三要素的统一。
(2)严格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全年共进行建筑安全检查6次,查处整改82处,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对全镇14家预制构件企业进行监管,销毁无标识预制板200余米,保证了全镇今年未出现任何建筑安全责任事故。
(3)规范燃气管理。一年来在市燃气办支持配合下,对全镇15家燃气销售站进行了三次专项检查,现已整改达标9户,其余6户正在停业整改中。
2、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大拆违控违力度。针对违法建设现象,联合国土、城管部门建立日常巡查制度,镇专职巡查员每天一次对主要路段进行巡查;印制了宣传资料40000份发放到每个农户家中,制作宣传标识牌、横幅300余处,广泛深入地宣传城乡规划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控违拆违的思想认识;联合国土部门成立了控违拆违执法中队,通过常规化的部门联动形成持续合力,对新增违法违章建筑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今年共拆除拆旧26000多平米(全年任务13600平方米),整改超标建设27户、2200平方米。
3、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做好了2015年度以奖及新型城镇化省级引导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并配合上级做好了乡镇建房情况、小城镇建设调研活动。
(2)每月、每季度及时上报建设工程项目信息、规划、办证情况和各类报表,做到上报准时、内容准确无误;
(3)按照要求每周上报拆违控违相关信息,做到上报准时、内容准确无误;
(4)做好了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危房户信息和重点援建对象的资料收集和上报,完成危房改造16户,其中一般援建户13户,重点援建户3户,改造项目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上级援建资金将于12月份全部发放到户。
(5)对污水管网改造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完善和补充,今年共建设污水管网2.8公里。
(6)较好完成督正村联村工作。今年我站联系督正村,积极参与村级环境整治、水利冬修等各项工作。
1、坚持规划先行,提供优质服务
(1)严格执法,加大拆违控违力度。继续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特别是对G319、开元路、金阳大道两厢等重点路段,加大巡查、排查力度,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坚决遏制未报批建房、乱搭乱建的行为,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力争把违法建筑制止在萌芽状态。
(2)强化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管。依法办理报建手续,抓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及技术服务。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及时与建房户签订建筑施工责任书和建房承诺书。坚持监管和整治并举的方针,并积极配合市质监站,对预制构件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排查,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3)严格规划管理。积极协调做好控规的调整。认真执行建房“一书三证”制度,依靠村级规划联络员做好建房规划审批工作,继续实施国土、城建、规划的联合审批会制度,所有建房报建手续须通过集体讨论才予以办理。协助做好重点项目工程规划、质量安全和技术服务。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和集镇立面控制,按照立面控制标准实施,引导集镇居民联合建房,高标准规划建设,逐步改造旧城,打造城镇建设亮点。
(4)强化村级规划,逐步实施村庄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行按新农村标准图集建房,提升建设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开展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农村建房质量和品位,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规划建设和
综合整治并举。积极引导农户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和农宅建设步伐,改善农村环境质量。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1、建立学习制度。要求每一名建管站成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熟悉掌握业务知识,树立服务意识,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融管理于服务之中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个人素质。
2、建立工作督查制度。严格要求建管站成员,不迟到、不早退,工作积极主动,严于律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彻底公开办证内容,办证条件和程序,规定办结时间。特别在办证条件是,一次性向群众告之所需提供材料的完整性,杜绝在审批上的不公开不透明问题。坚持勤俭办事,增强勤政廉政意识。管好用好公共财物,严格遵守财务制度。
3、建立担当责任制度。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工作,严格把住“四关”:一是统一规划关,二是审查批准关,三是实地放线定位关,四是质量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杜绝无证施工,越级施工。对违章、违法建设严厉查处,彻底改变农村建设散乱状况。
4、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原则,以身作则,爱岗敬业,脚踏实地,服务重点项目,服务园区建设。
1.严格执法,加大拆违控违力度。继续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特别是对G319、开元路、金阳大道两厢等重点路段,加大巡查、排查力度,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坚决遏制未报批建房、乱搭乱建的行为,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力争把违法建筑制止在萌芽状态。
2.强化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管。依法办理报建手续,抓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及技术服务。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及时与建房户签订建筑施工责任书和建房承诺书。坚持监管和整治并举的方针,并积极配合市质监站,对预制构件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排查,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3.严格规划管理。积极协调做好控规的调整。认真执行建房“一书三证”制度,依靠村级规划联络员做好建房规划审批工作,继续实施国土、城建、规划的联合审批会制度,所有建房报建手续须通过集体讨论才予以办理。协助做好重点项目工程规划、质量安全和技术服务。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和集镇立面控制,按照立面控制标准实施,引导集镇居民联合建房,高标准规划建设,逐步改造旧城,打造城镇建设亮点。
4.强化村级规划,逐步实施村庄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行按新农村标准图集建房,提升建设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开展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农村建房质量和品位,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规划建设和综合整治并举。积极引导农户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和农宅建设步伐,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1.建立学习制度。要求每一名建管站成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熟悉掌握业务知识,树立服务意识,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融管理于服务之中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个人素质。
2.建立工作督查制度。严格要求建管站成员,不迟到、不早退,工作积极主动,严于律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彻底公开办证内容,办证条件和程序,规定办结时间。特别在办证条件是,一次性向群众告之所需提供材料的完整性,杜绝在审批上的不公开不透明问题。坚持勤俭办事,增强勤政廉政意识。管好用好公共财物,严格遵守财务制度。
3.建立担当责任制度。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工作,严格把住“四关”:一是统一规划关,二是审查批准关,三是实地放线定位关,四是质量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杜绝无证施工,越级施工。对违章、违法建设严厉查处,彻底改变农村建设散乱状况。
4.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原则,以身作则,爱岗敬业,脚踏实地,服务重点项目,服务园区建设。
5、强化宣传教育。积极宣传城镇建设法律法规,进行培训学习,耐心细致的做好建房户思想工作,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为切实推进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工作,进一步加快提高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城乡一体化工作任务,按照全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的统一要求,现就推进**市小城镇发展和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先是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完善城镇和村庄规划为龙头,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镇容镇貌、村容村貌整治为抓手,以构建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试点引路,统筹发展,努力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城乡一体化工作任务。
二、目标任务
(一)全面加快小城镇规划工作
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好城乡一体化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的衔接,全面加快小城镇规划工作。其中:20**年底以前完成所有建制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已提前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乡镇,要逐步做好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20**年前,全市所有乡镇完成新一轮的规划修编工作。
(二)切实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继续抓好小城镇的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垃圾中转站、公厕、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其中:
1.20**年底前,全市所有乡镇全部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其中1个乡镇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1个乡镇完成污水管网建设;20**年底以前,有2个以上的乡镇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5个以上的乡镇完成前期调研、选址、论证、设计工作。
2.城市区的供水网络要向建成区延伸,到20**年使整个城市规划区全部用上自来水。城市规划区外的各乡镇要加快实施集中供水建设,20**年底前建成使用,有条件的乡镇可考虑建设自来水厂,并高起点规划供水网络,向中心村延伸。**镇、**镇、**镇等要着手实施热力、煤气等与城市区的并网工程,力争20**年底前并网使用。
3.按照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设置标准,20**年底以前,全市所有乡镇完成标准化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
4.按照主干道路灯设置率100%和亮灯率98%的标准,科学实施小城镇道路亮化工程。20**年底以前,有8个以上的乡镇镇区实现道路亮化达标,20**年底以前所有乡镇实现道路亮化达标。
5.按照**市园林乡镇标准,大力开展小广场、小游园、道路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和农家院房前屋后绿化建设活动。20**年底以前,5个以上的乡镇达到**市园林乡镇标准;20**年底以前,10个以上的乡镇达到**市园林乡镇标准。
6.20**年底以前,全市小城镇主次干道要全部完成硬化,建成区范围内背街小巷的硬化率达到80%以上,每个乡镇要建成一条三级以上标准的出口路。在20**年底以前全面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水泥(油)路”目标的基础上,将此项工作逐步向自然村延伸,实施联网路建设。
7.20**年底以前,各乡镇要建有2000m2以上的集贸市场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便民超市各一处。
8.20**年底以前,在4个建制镇完成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试点建设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年前,完成全市所有建制镇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
(三)坚持抓好小城镇镇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清两建四改四化”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小城镇公益事业和管理手段市场化,解决小城镇管理中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和“脏、乱、差”等问题。按照**市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镇容环境综合整治十个方面的34项标准要求,常抓不懈,坚持搞好小城镇环境卫生、垃圾清运、污水排放、车辆停放、标牌设置、经营秩序、市政养护、管理落实等方面的工作,使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建设、管理工作齐头并进,务求取得实效。
(四)充分发挥小城镇的经济平台作用
1.加快小城镇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主体多元、共同参与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财力对启动社会投资的杠杆作用,探索对农民按规定建房给予类似城镇购房贷款的信贷措施;提高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的产业化水平,积极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城乡建设。
2.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聚。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的思路,一是要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新安置办法,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宅基地置换、实物或货币化安置等途径,使农民低成本进入城镇居住生活。镇政府所在地的村要积极进行住宅集中统一开发,逐步取消宅基地。二是按照“土地集约、项目集中、产业积聚”的要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做好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农业产业化园区的规划管理和园区的标准厂房、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三是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小城镇延伸,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3.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加快镇区建设,加强镇容镇貌,以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积极做好农村集镇和建制镇规划管理和建设工作,要求在建设项目办理用地手续前必须先办理规划许可手续,通过“一书一证”和“一书两证”的办理,切实有效的保障城乡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4.加大招商引资,激活镇域经济。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走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特色建镇的道路;要根据各自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形成特色小城镇。采取优惠措施,引导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经营管理领域,特别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垃圾转运以及宾馆、饭店、集贸市场、便民超市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放建设、经营市场,工商税收每年增长25%以上,第
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到20**年,第
二、第三产业所占小城镇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达到28.7%和35%的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为保证我市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确定**镇、**镇、**镇、**镇等四个建制镇为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工作试点镇。各试点镇要按照近期目标要求,在村镇规划、垃圾处理、道路、公厕、垃圾中转站、亮化、绿化、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按照20**年和20**年两个时间界限,率先实现任务达标。要不等不靠,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主动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的联络与沟通,主动通报情况、争取政策、反映问题、总结经验,努力开创试点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市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全面推进,走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富有**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一)规划编制和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
1.**镇、**镇、**镇、**镇等四个试点镇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于20**年前编制出近期建设规划、重点区域和街道的详细规划。
2.要通过“市场运作、政策引导、财政补贴、部门支持”等措施,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在20**年底前完成**镇、**镇、**镇、**镇等四个建制镇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20**年4月1日起,全市13个建制镇镇区停办农户宅基用地审批手续。
3.严格执行小城镇建设“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村庄建设“一书一证”(选址意见书、建筑许可证)制度,强化小城镇和村庄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审批工作。同时,抓好**镇、**镇、**镇、**镇等四个城乡一体化试点镇的规划执法试点工作。
(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20**年底前,四个试点镇按镇总体规划设置标准,完成垃圾中转站和公厕的建设任务。
2.20**年底前,**镇完成污水处理管网建设项目,**镇完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的建设项目。**镇、**镇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前期调研、选址、方案论证、设计工作;20**年前,**镇要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镇、**镇、**镇要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
3.各乡镇要加快实施集中供水建设,争取20**年底前建成使用。
4.20**年底前,四个试点镇和**镇、**镇、**镇要完成小城镇规划区域内的所有背街小巷的道路硬化工作。
5.按照“近期目标任务”中有关道路、排水、公厕、路灯、绿化等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6.把好村镇建设规划选址关、施工许可关和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向村镇延伸覆盖,建立村镇建设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三)镇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xx县位于三峡库区内,是要整体搬迁县城的县之一。近几年来,该县抢抓三峡工程建设机遇,将城镇建设与移民搬迁相结合,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准确把握山区库区生态特点,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建成了一座美丽的现代文明县城,加快了全县城镇化进程。xx新县城被誉为三峡库区迁建县城的一流代表,2003年度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高起点规划新县城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环节。xx县把科学发展观融合、渗透到城市规划之中,在规划理念上以人为本,在规划内容上突出特色,在规划管理上严格执法,有效配置资源,科学保护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
(一)以人为本,科学定位规划。为充分考虑居民生活需要,我们先后邀请国家建设部、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中南建筑设计院和武汉城市规划设计院等10多个单位的30多名专家,对新县城规划进行了3次重大修编和20多次评审,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协调城市与人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人本理念。规划以弘扬昭君历史文化为背景,以保持山区自然风貌为目标,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将新县城定位为“融现代精神与传统文化、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山水园林城、旅游文化城、生态环境城”,城市建设目标定为“最美库区县城,最佳人居环境”。
(二)突出特色,精心编制规划。我们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新县城总体规划近期2.13平公里2.5万人,远期3.8平方公里4.4万人。在城市布局上,实行了功能分区,三线入地,雨污分流,做到了天上无明线,地上无裸土,环境无污物,灯光无死角。在城市结构上,规划建设了香溪大道、高阳大道、丰邑大道、昭君路、永安路、湖南路、大连路三横四纵7条城市主干道和xx广场、昭君广场、滨河公园,形成了竹苑、桂苑、梅苑3个居住小区和北斗、桔苑、张家坝、邓家坝、王家岭5个占地移民小区。在城市外观上,十分注重建筑色彩,广泛使用外墙涂料和新型装饰材料,竹苑黄墙蓝瓦、桂苑粉墙红瓦,梅苑白墙灰瓦,整个城市以暖色调为主,既和谐自然,又张扬个性。在城市景观营造上,主要以昭君路、香溪大道两条轴线形成“丁”字形城市景观走廊,做到一条道路一种树种,一条道路一种路灯,一个广场一种特色,一个小区一种风格。在城市品位上,注重打造城市天际线和城市景观棱廓线,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高低错落,收放结合,体现城市韵律节拍;大力挖掘具有地方风情和民俗特色的昭君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体现xx全国小水电明星县的特色,大力实施亮化工程,全城路灯亮化率达到95%,公共建筑亮化率达到75%。加大县城绿化力度,形成以公共绿化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小区、庭院绿化为依托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绿地率达到40%以上。还注重新县城环境保护工作,禁止有污染的工矿企业在新县城落户,对新县城周边地区实行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建设天然绿色屏障。
(三)健全法规,严格执行规划。我们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居住小区、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20多个地方规范性文件,严格实行规划分级管理和例会审查制度,全面加强新县城各项规划管理工作。规划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规划管理文件和技术规范,实行多媒体演示,微机化操作,提高了新县城规划管理水平。县人大每年定期开展城市规划执法检查,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进行巡查,县委督办室和县政府督察室定期对新县城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一切围绕规划办,一切按照规划干,从而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二、加强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高质量建设新县城
质量是城镇建设的生命。xx县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建设,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观念,始终坚持市场管理与现场管理互动,始终坚持质量管理工作创新,从法制、体制、机制上全面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行统一领导,严格责任考核。新县城开工之初,县政府由分管移民的副县长亲自挂帅,从城建、移民、国土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新县城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县城迁建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形成了县政府统一领导、层层负责、责权一致的管理体制。明确建设部门与管理部门的职责,从部门管理转向综合管理,形成思想上合、责任上分,规划上合、建设上分,整体上合、局部上分的迁建氛围,增强了参建单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我们还建立领导督办、专门机构督办与新闻舆论督办相结合的督办机制,严肃政策纪律,治理建设环境,将涉及移民迁建工程的6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压缩为33项,并按低限实行“一站式”收费。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加强建设工程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建设。县城迁建工作中无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重大违法违纪案件,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县城整体搬迁任务。
(二)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建设活力。xx新县城在国家移民补偿资金有限,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着眼于现代城市发展的新途径,通过市场化运作,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投融资机制,促进了城镇建设和发展。一是坚持把单位搬迁与优化重组结合起来,捆绑使用移民资金。建成了行政、农业、宣传文化、医疗、防保、幼教等6个中心,既优化了资源配置,又促进了事业发展。二是把职工住房改革与搬迁建房结合起来,将职工住房补偿资金全额补偿到建房单位,职工在城镇购房标准面积以内实行成本价,超面积实行市场价。三是推行政府采购,把县城建设的政府行为同市场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新县城建设所需的大宗物资由县政府统一面向全国招标,既保证了建筑材料和工程质量,又降低了造价。四是对市政基础设施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由业主单位负责按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五是广泛筹措资金。在管好、用好移民补偿资金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和对口支援资金,鼓励职工预交购房款,开展住房信贷业务,引进外来投资者参与城镇建设,对部分基础设施推行股份合作,对经营性土地实行公开拍卖或公示协议方式出让,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三)规范建设市场,强化工程管理。一是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成立“xx县建设工程交易管理中心”,公开聘请45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评委库,对投资在5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实行公开招标投标,在全省率先实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全程电视监控,有效规范了建筑市场交易行为;对建筑材料实行严格监管;对建筑市场实行准入制度和清退制度。新县城建设高峰期施工企业达100多家,建筑施工人员达2万多人,其中二级以上施工企业和三级以上项目经理占95%以上,促进了建筑施工企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二是强化工程资金管理。各迁建单位的移民迁建资金必须专户存储、专款专用,集中用于建房,建立健全资金的拨付、存储、使用、管理、审计等各项制度,严格财务纪律,按照移民资金管理“十不准”、“七不付款”的原则,切实管好用好迁建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益。三是严格工程质量管理。成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颁布实施《xx县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10多部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把工程质量管理贯穿新县城建设的全过程。新县城工程招投标率和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均达100%,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35%。
三、树立现代城市的经营理念,高效能管理新县城
科学的管理是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xx县用科学发展观实施城市管理,树立以人为本和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管理体制,优化管理手段,提高市民素质,促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实现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推进和同步提高。
(一)创新城镇管理机制。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新县城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园林绿化管理所、市政设施管理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城建监察大队等城市管理机构,建立了职能管理、路段管理、片区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新格局。聘请20多名城市管理协查员,对中心区全部实行严管。落实县级领导包街制和“门前五包”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全面推行垃圾袋装化和垃圾不落地工程,城内不设垃圾中转站、房屋取消垃圾道、临街不放垃圾桶,对建筑弃土和户外广告严格实行报批制,减轻了城市环境污染,美化了市容市貌。
(二)推进城市运营市场化。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对城区主干道卫生清扫保洁实行买断清扫权;对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实行建管分离和管养分离;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实行托管运营;对居住小区实行物业管理,面向市场招标承包,由中标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小区的水、电、绿化、保洁等管理工作。通过推行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运营,大大减轻了地方财政负担,提高了城市运营质量,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颁布实施了《xx县城市绿化管理暂行办法》、《xx县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等10多部城市管理地方规章,组织建设、工商、卫生、公安、文化、交警、古夫镇政府等有关职能部门成立联合执法队,加强城市综合执法,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全方位加强新县城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管理。
【关键词】花石镇;成长机制;调控路径
0 引言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说,更是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空间载体。
花石镇位于湘潭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素以商贾云集,商贸繁荣著称,近代以来享有“小南京”的美誉。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湘莲产业特色显著,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湘莲生产基地和莲子贸易集散中心。本文以花石镇为例,对其成长机制及其调控路径进行研究。
1 区域背景
1.1 花石镇概况
1.1.1 区位及交通优势
花石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是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之一。地处湘潭县南部,自西向东依次与排头乡、射埠镇、中路铺镇和龙口乡接壤。镇区与湘潭市相距55公里,与县城相距50公里[1]。镇域总面积为133.4平方公里,城镇面积4.2平方公里。全镇辖1个社区和31个行政村,5.5万余人,其中城镇人口2.1万人。
1.1.2 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势
花石镇财政税收稳步增长,规模工业强劲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整体经济结构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体。2010年花石镇的农业总产值为3.35亿元,工业总产值为15.57亿元,人均纯收入6560元。2010年总税收813.88万元,较2009年的595.93万元增长了36.57%。
1.1.3 商贸流通日趋繁荣
花石新综合农贸市场的投入运营加之花石老街原有的人流、物流基础,花石商贸流通体系日趋成熟。目前入住镇区的民营企业或个体户共有711家,涵盖机械、餐饮、娱乐、服饰、烟酒、医药、酒店等十多个行业,解决劳动力就业2078人;有效规范各行业的流通秩序,全年上缴税金260万。借助家电下乡直补政策,花石镇成为了首批试点乡镇之一,极大地刺激了农村消费市场,实现了商贸流通的大繁荣、大发展,共计发放补贴金额210.99万元,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1.2 花石镇特色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分析
1.2.1 企业因素
湘莲是湘潭传统特产,历代宫廷贡品。现有加工、贸易湘莲的企业22家,其中规模企业7家,湘莲企业从业人员达1.5万人,每年湘莲的吞吐量达10万吨,销售额30亿左右,产值18个亿,创税500万元,通过加工贸易带来农民工资性收入在2亿元以上,占全镇人均收入39.73%。湘莲龙头企业有宏兴隆、粒粒珍、兴宏运、莲冠等,其中宏兴隆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粒粒珍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2.2 政府政策支持
为了让莲商交易更加便捷,信息交流更加迅速有效,也更好地集中管理,政府投资建立了花石湘莲大市场。这是花石镇“十五”期间重点投资项目,在“湘莲市场第一期开发建设工程”开发中,政府投资4200万,征地42亩,兴建门面及住房200多套,完成街道硬化3.2公里,兴建排水排污管道500余米,完成市场电力增容,路灯安装建设,吸引了一大批莲商在此置业,营造了良好的商业环境。在第一期开发的基础上,政府增加投资,相继完成“湘莲市场第二、三期开发建设工程”,不仅将原有市场的规模扩大,还兴建了花石农贸大市场,为湘莲市场及全镇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
1.3 花石镇的功能分区及定位
充分考虑土地开发现状和用地适宜性,综合交通、功能构成、生态及空间景观结构等多方面的要求,中心镇区形成“一中心、一轴、七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镇新开发区主要形成两大功能区。
中心镇区以老镇区为依托,涓江以西以“宜居”为主题发展高尚住宅产业,打造花石作为湘潭县次中心城镇的重要居住功能区;涓江以东发展以“湘莲”产业为主导,构建花石镇的“两型”产业体制。
“一中心”指湘莲大市场。规划将湘莲大市场湘莲产业定位为花石镇的基础支柱产业,将现有的居住功能与一般商业功能适当分离,提高市场服务设施档次和规模,并且逐步发展壮大,形成区域性的湘莲多层次产品交易中心。
“一轴”指贯穿老镇区的东西向主干道。作为花石镇东西向的主要交通轴线,一方面引导花石中心镇区的近期发展建设实施,另一方面为形成花石中心镇区道路主体框架奠定重要基础,为形成整个中心镇区的格局做出了重大贡献。
“七组团”指河西两大高尚住宅区、河东两个居住组团、镇中心区、东部工业园区以及城镇配套功能区。花石中心镇区的城镇功能通过以上组团合理的布置于规划区内,形成整个中心镇区的发展格局。
花石镇新开发区东接盐埠管区,西邻排头乡综合行政中心,具备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至规划期末,新区主要以湘莲精深加工产业为依托,配套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居住用地,功能结构比较单一,主要分为两大功能区:湘莲精深加工产业园和园区配套功能区。
在湘潭县城镇体系规划中,花石经济区被定位为重点发展湘莲深加工产业,打造花石湘莲深加工产业基地。积极发展以花石水泵厂为龙头的机械产业。在规划中,花石镇现状定性为商贸流通型城镇,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城镇的繁荣,突出商贸流通型城镇特色。
1.4 花石镇小城镇成长的成长机制分析
1.4.1 主动力:规模经济
花石镇现有加工、贸易湘莲企业22家,其中含有规模湘莲企业7家,该产业中,各类从业人员达1.5万人,通过从事湘莲加工贸易给农民带来的工资性收入在2亿元以上,占全镇人均收入的39.73%,企业发展形势良好,分布在镇区的企业虽然普遍规模不大,但胜在抱团集聚发展,这些企业集聚在镇区,形成了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效应。
1.4.2 次动力:镇区发展
花石镇地处西南部中心位置,商贸集散功能突出,对周边城镇有较强的辐射和吸引力。镇区布局现状以镇区内主要环线干道为基础,沿干线及涓江河分布。依据花石镇总体规划,花石镇镇区建设用地规模近期为1.86平方公里,远期为5.22平方公里。规划中,以现有布局为基础,将镇区建设成为湘莲贸易加工、湘莲景观、商贸物流、居民住宅等几个区域。随着湘莲市场第四期开发建设工程、花石商贸城二期工程、中国・花石湘莲文化旅游示范街一期工程项目的实施,莲美湘莲有限公司及莲都湘莲食杂有限公司等的引进,韶茶干线及潭衡高速公路的修建,都为花石镇的发展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发展湘莲加工贸易,打造湘莲景观,为突出花石特色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1.4.3 推动力:区位因素
1)门户效应:花石镇位于湘潭县南部,距湘潭市55公里,县城50公里,距衡山县城45公里,距湘乡市41.6公里,交通便利,吸引着三地的物资来此交易,区位优势明显。
2)产业特色:湘莲企业集中,镇内有七家规模企业属于湘莲行业,七家湘莲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九家企业的92%。
3)交通区位:处于省级干线潭花公路旁,湘潭县韶茶(韶山至茶恩寺)干线公路穿镇而过,距潭衡高速回龙桥站只有10公里。
1.4.4 融合力:基础设施建设
花石镇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方面不断加大投入,这些投入很好促进了该镇的建设以及农村产业集聚的发展。
在道路及交通运输方面,拉通了湘莲大市场1公里长、30米宽的荷花大道。对500多米长的“花石老街”进行了提质改造,全部重新硬化。新建了花石汽车站,开通了四条客运专线,日发车60多个班次,日接送1000余人次。
在水利、电力及垃圾污水处理方面,一是自来水厂扩建。花石自来水厂于1998年底建成投产,先后3次进行提质改造,供水设备完善,日供水量达5000吨。二是镇区电网改造。新增了变压器5台,更新镇区供电高压线560米,低压线4000米。三是加强了环境卫生治理。镇内添置了垃圾箱、垃圾转运车、洒水车,挨家挨户发放垃圾桶,对镇区的占道经营、乱停乱放、马路市场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收到较好效果。
在教育、卫生医疗总体情况方面,对镇中学和中心小学硬件设施进行重点投入,完成了合格学校创建,新建两所学生公寓,新建一所公办幼儿园,对花石镇中心卫生院硬件设施添置更新等。
2 花石镇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集聚效益发挥不明显
该镇的湘莲企业大多为家庭作坊型,且规模较小,多呈分散状态分布,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和优势的发挥。首先是分散布局不便实现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商品、信息和技术的流通,同时不利于关联产业的建立,难以发挥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二是企业的分散布局使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无法集中统一进行,污染面广且点多,难治理,威胁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三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四是对湘莲的加工大多局限于去皮去芯的初加工阶段,产品种类单一。其他工业企业,如水泵制造、陶瓷机械制造等工业,生产工艺传统,创新性不强,技术含量低,规模效益、管理水平难以提高,需要推进技术进步。
2.2 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协作不足
花石镇与龙口乡、青山桥镇等相连。花石镇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辐射能力和联动协作意识,较少从区域整体的层面上来考虑规划建设,商业、地产开发建设对周边地区的相互影响考虑不足。对花石镇作为南部中心镇的建设呼应不足,未能及时有效地吸纳和利用其辐射效应。
2.3 城镇建设资金不足,城镇建设水平不高
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长远的思路和科学统一的规划,花石镇以自主建设为主,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分散,因而城镇功能分区不明确,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难上档次,城镇建设标准低、环境质量不高。尤其是公共服务设施明显不足,且缺乏特色景观,人气并不旺。城镇建设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中心镇区居民的吸引力,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本镇居民的素质。
3 特色镇的调控路径分析
3.1 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延长产业链
小城镇发展的关键要有产业的支持。要培育自身的优势特色产业,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工业发展,要立足本地资源,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交通优势,以湘莲加工为源头,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借建设湘莲市场、湘莲文化旅游示范街的契机,有效整合资源,发挥集聚效益和规模效应。加大水泵制造、陶瓷机械制造业的工艺创新,加强与周边城镇的生产协作,积极发展规模经济。农业方面,稳定粮食生产、提高湘莲产量、发展特种养殖等。加大以集市贸易、餐饮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力度,增强小城镇活力。
3.2 以规划为指导,加强对镇区发展的科学调控
中心镇区以老镇区为依托,涓江以西以“宜居”为主题发展高尚住宅产业,打造花石作为湘潭县次中心城镇的重要居住功能区;涓江以东以构建花石镇的“两型”产业体制。在“一中心(湘莲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建议将现有居住与一般商业功能适当剥离,提高市场服务设施的档次和发展规模,逐步发展壮大,形成区域性的湘莲多层次产品交易中心;明确镇区的各项功能分区,逐步解决镇内商业和办公混杂、工业与居住混杂的形象,将居住区、工业园区及城镇配套功能区合理的布局于镇区内;打造城镇建设的新亮点和特色景观,提高镇区的吸引力;完善镇区道路网,为形成镇区主体道路框架奠定基础。
3.3 运用市场机制,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
政府资金主要来源有限且分散,因此应运用市场化的机制,广开渠道,筹措城镇发展资金,加强公共设施和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改善城镇建设投融资环境,确保有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的专项资金。要建立起政府、集体、个人、外资等多元化投资体制。1)多方出资。由政府积极筹措之外,宣传鼓励各企事业单位、个私业主赞助和捐献,充分调动各方支持城镇建设的积极性。2)开发与建设。通过引进房地产开发,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小城镇建设,同时又通过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大开发的力度,使开发与建设滚动式良性发展。3)尽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城镇建设和开发。
【参考文献】
[1]郭建河.湘潭县莲镇产业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5,11.
[2]袁泽平.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成长机制研究:以杭州市三墩镇为例[D].河北农业大学,2007,6.
[3]石忆邵.特色镇: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之路[J].城市规划,2003,27(7).
[4]张满林.辽宁省商贸型小城镇成长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6,2.
[5]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蒋永清,钟荣丙,等.长株潭城市群连绵区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6(01).
[7]余国扬.特色镇发展导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