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绿色的化学元素

绿色的化学元素

时间:2024-01-16 16:14: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绿色的化学元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绿色的化学元素

第1篇

1、含金量区别:硬金含金量很低,大部分都是金属物质。黄金含金量很高,是高密度的金块。

2、硬度区别:硬金掺杂了其他金属硬度很大。黄金是纯金质地柔软。

3、加工工艺区别:硬金采取电铸的方法做成的。黄金通过简单的炼烧即可。

4:用途区别:硬金多用于各种镶嵌。黄金多用于做成首饰。

硬黄金:

硬黄金指实物黄金,是针对纯金而言的,经过工艺后使黄金丧失原有的质地柔软特性。也称“千足硬黄金”。千足超硬黄金,由含量9999的黄金电铸而成,通过特殊技术提高黄金硬度。解决了黄金因其软的特性而导致设计上的局限性,并显着提高了首饰外表的表现细腻性。

黄金:

黄金是化学元素金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当金被熔化时发出的蒸汽是黄绿色的;冶炼过程中它的金粉通常是啡色;若将它铸成薄薄的一片,它更可以传送绿色的光线。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主体作用;高中化学;教学

我国新课改主要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发挥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并且要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高中的化学教学中,老师要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创新思维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一、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际的学习中去,高中化学老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说在进行化学元素的教学中,以氯元素为例,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对学生进行毒气战争的故事讲解。一战期间德国和法国之间进行了积累的战争,法国官兵想要在德国军队停止战争的时候走出战壕,但是却被空中黄绿色的烟雾所吸引,法国士兵们大多头昏眼花,中毒昏倒,这时德国军队乘胜追击。通过这样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在故事继续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那黄绿色的烟雾是什么?为什么士兵会晕倒呢?通过故事加上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借助这样的问题,老师向学生进行氯元素的特征和性质讲述,使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

二、采用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化学实验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将学到的基本化学知识通过实践运用到实际。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学得更加牢固[1]。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化学学习的乐趣和神奇。比如说在进行钠元素的化学实验中,老师将钠取出,首先让学生对其进行表象的观察,然后用刀将钠割开,使学生能够观察到钠内部的颜色。虽然这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比较短,但是还是会发现钠发生了氧化反应。同时为了能够使学生有更加充足的观察时间,老师也可以将钠放入一个较大的试管中,在里面套一个小的试管,用凡士林将试管的口封住,轻轻地对两只试管进行按压,会发现钠被压成了薄片,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彻底地观察到钠的真实情况。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观察钠在水中舞动的情景。通过这样充满“神奇”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上课期间积极进行学习,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努力进行情境设计,巧妙地进行课前引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呈现的化学现象进行情境设计,可以设计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在课前导入的设计中,老师拿身边的显示例子进行情境的创设。如在讲解氯气的时候,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能够直接用自来水养金鱼?一般在浴缸里灌水的时候要如何处理自来水?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案例导入,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并且在教学中发挥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历史事件或者是目前国家的热点话题进行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用心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

四、运用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为了能够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还应该要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成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各项服务[2]。同时老师还应该要不断地优化教学程序,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比如在进行金属和化学物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形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将金属知识作为学习的主线,学生之间各自查找金属相关资料并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进行合作。将各自找到的资源进行共享,并不断探索金属和化学物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通过探究、学习讨论和总结,将相关的化学知识总结成一个课件,在课堂上不同小组进行课件展示,共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提前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同时也能使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学习中,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的活动,教是为了学服务,因此要突出学的主体地位。即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跻身五大名贵宝石

很多人听到“金绿宝石”几个字时,往往会以为它们是金色的绿柱石;其实,这是错误的。金绿宝石是一类氧化物矿物,属于含铍的铝酸盐类,化学式为BeAl2O4,其英文名称是chrysoberyl,它来源于希腊语“金色的”和“绿柱石”。从字面上看,它与祖母绿的矿物成分绿柱石(beryl)很相似,而且也含有金属元素铍;但实际上,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家族。

在自然界中,宝石主要来自于硅酸盐矿物,祖母绿便属于此类;其次,便是氧化物矿物,金绿宝石则属于此类。其实,氧化物矿物形成的宝石并不少见,比如红宝石、蓝宝石、尖晶石等,这些矿物是氧元素和一种或几种金属元素相结合而形成的。由于地壳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占45%,这使得单个的氧原子有更多机会与各种元素以不同的方式结合,从而创造出许多硬度相对较高而且颜色较为丰富的宝石种类。

金绿宝石的硬度很大,莫氏硬度为8.5,介于刚玉(硬度为9)与托帕石(硬度为8)之间。这也就意味着,在宝石世界中,如果按硬度排名的话,金绿宝石家族可位列第三,仅次于钻石和刚玉(即红宝石和蓝宝石)。根据人们对珠宝的喜爱程度及其本身的价值,珠宝界评选出了最受人们欢迎的“五大名贵宝石”,分别是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金绿宝石。金绿宝石凭借自身实力一举夺得第五把交椅,也算是奠定了它们整个家族在宝石界的牢固地位。

金绿宝石主要形成于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中,也可以是伟晶岩中的富铝流体与周围岩石发生反应的结果,所以也能被发现于云母片岩以及接触变质矿床中。目前世界上金绿宝石的主要产地是斯里兰卡的拉特那普拉地区、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叶卡捷琳堡附近、巴西的伊塔瓜苏以及美国的科罗拉多州等地。

此外,由于金绿宝石异常坚硬,抗风化能力强,也会残存于河流的砂砾石冲积矿床中,比如巴西和斯里兰卡的一些金绿宝石就采自于砂矿中。

普通的金绿宝石一般为透明到半透明的黄绿色,只有当它们为淡绿色至浅黄色而且具有足够高的透明度时,才能被用作宝石。我国的新疆也有金绿宝石产出,但是品质相对较差,可以用于工业领域或者用作提炼金属铍的原料。

除了普通的黄绿色金绿宝石外,金绿宝石家族还有两个与众不同的品种――猫眼石和变石,甚至还有二者的合体,即变石猫眼。

猫眼石嫡庶有别

在我国元代伊世珍所著小说《琅旨恰分校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南蕃(今斯里兰卡)白胡山中住着一位胡人,与一只猫相依为命。猫死后给主人托梦说:“我已活矣,可掘观之。”于是,胡人打开了猫的坟墓;可是,“猫身已化,惟得二睛”。后来,胡人再次梦见那只猫,并被告知:“埋于此山之阴,可变化无穷,中一颗赤色有光者,吞之可以得仙。”胡人照做后,真的在山上出现了许多猫眼石。当他吞下那枚红色的猫眼石后,从天空中飞来一只像狮子一样的猫,带他腾空而去。从此之后,就有了“狮负”这种宝石,即猫眼石。

“狮负”一名的由来也可能与斯里兰卡的古代名称“狮子国”有关。斯里兰卡盛产的这种宝石独具特色,工匠们将它们的顶部切割成弧面形,在明亮的光照之下,宝石中会出现一道明亮的光带,转动宝石时,光带也随之闪动。人们称这种闪光为“活光”,它就像是黑夜之中的猫眼一样,闪出一丝亮光。在宝石学中,这种光学现象叫作猫眼效应。这种宝石也被称为猫眼石。

猫眼石的走红,还有一部分原因应该归功于康诺特公爵。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第三个儿子,也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经担任加拿大总督。在19世纪末,康诺特公爵准备结婚时,他送给未婚妻的订婚戒指上就镶嵌着美丽的猫眼石。这一举动让猫眼石声名远播,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猫眼石的热情。

作为金绿宝石的一种,猫眼石的颜色有淡绿色、淡黄色等,呈半透明至透明状,被斯里兰卡人民尊奉楣石。

至于它所呈现出的猫眼效应,则是宝石内部包裹体和外部切割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矿物形成过程中,某些矿物偶尔会带有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包裹体或是含有一些紧密平行排列的纤维。如果把这样的矿物切割打磨成圆顶状,强烈的光线在透过该矿物时经过反射和散射,就会产生一条细窄、明亮的光带。宝石工艺师们总结的经验是,要想产生理想的猫眼效应,应将宝石切磨成弧面形,宝石底面平行于其中所含的包裹体和纤维,并尽量使包裹体和纤维位于宝石的中间位置。

具有猫眼效应的不只是猫眼石,有些磷灰石、祖母绿、蓝宝石、石英、碧玺和坦桑石也会有猫眼效应;但珠宝界达成的共识是,只有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才能被直接称为猫眼,其他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则必须加上相应的宝石名称,比如石英猫眼、碧玺猫眼、磷灰石猫眼等。它们与金绿猫眼的价格也相差很大,通常2克拉左右的天然猫眼,售价至少在万元以上。曾有新闻媒体报道称,有人花了5000多元钱买的猫眼宝石被鉴定为石英;更有甚者,曾有人在1985年时以500元的高价买下了一枚猫眼戒指,30年之后的鉴定结果竟然是玻璃!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骗。

昼绿夜赤的变石

传说在19世纪30年代的俄国乌拉尔山脉,有人在某个祖母绿矿山寻宝时发现了几颗绿色的小块宝石,随手就装进了口袋。等他晚上回到家后点上蜡烛再把它们掏出来观察,发现这几块宝石竟然变成了淡红色。难道是白天寻宝时看错了或者捡错了?更奇怪的是,到了第二天白天,宝石又变成了绿色。这个奇怪的现象让他欣喜不已。后来,此人将这些宝石献给了沙皇王子(即后来的亚历山大二世),宝石也被命名为亚历山大石。当然,这种传说的真实性是有争议的,也有人认为是芬兰的一位矿物学家发现了这种宝石,最初鉴定的结果是祖母绿,后来才发现它与祖母绿不同,而后定义为一种新型宝石,并用亚历山大二世的名字来命名。

所谓的亚历山大石,其实也是金绿宝石的一种,因其具有变换颜色的神奇特点,而又被称为变石。由于它能强烈吸收光谱中的黄色部分,而基本不吸收蓝绿色和红色波段的光线,从而导致的结果是:在日光下,亚历山大石通常会显示为绿色或蓝绿色,而在白炽灯下则会显示为红色或紫红色。这是不同波段的光线被金绿宝石选择性吸收之后形成的视觉效果,矿物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变色效应。

虽然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在实际情况下,我们很难发现变色效应如此完美的金绿宝石。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出产的一些变石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堪称最优质的变石;其他地方所产的,则往往在日光下显示为黄绿色,在白炽灯下显示为棕红色。

变石之所以具有这种“特异功能”,得益于掺杂进来的微量元素铬。铬元素的确十分神奇,号称“化学元素里的变色龙”,不光铬元素组成的各种化合物的颜色千奇百怪,祖母绿的绿色也源自于它,红宝石的红色同样源自于它。地质学家认为,铍与铬通常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类型的岩石中,铍常见于酸性伟晶岩,而铬多见于基性和超基性岩石中。不过,变石中有铬元素混了进去,导致它同时含有铍和铬。之所以如此,应该是富含铍的伟晶岩流体与富含铬的围岩发生了化学反应。正因为形成条件极为苛刻,所以变石十分稀少,天然产出超过3克拉大小的变石十分罕见,价值自然不菲。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珍藏的一颗变石净重达65.7克拉,可谓世之珍品;2012年在我国唐山的一次珠宝钟表文化展中,亮相了一枚重达203克拉的超大变石,号称世界之最。

第4篇

看过《哈利波特与密室》的人都会记得一个场景:老师要求给曼德拉草换盆,大家争先恐后地抢耳塞,继而小心翼翼地把那些长有触角、会叫喊的植物连根拔起,从一个花盆挪到另一个花盆――哈利波特用了整整10分钟才把一棵特别胖的曼德拉草挤进花盆。

曼德拉草据说是流传最广的魔法植物,古希腊和古埃及人传说,吃了它可以增加女性魅力;但是到了阿拉伯人的口中,它却变成了“魔鬼之烛”――传说它会在夜里闪烁发光;在欧洲中世纪,拥有曼德拉草是有罪的,1630年德国曾有3名妇女被判火刑,其罪名就是私藏曼德拉草!

在中世纪的神秘典籍中,详细记载了采摘曼德拉草的方法:在月黑风高之夜,背风面向西方,用蜡堵塞住耳道,把草拴在狗身上,让狗把草拉出,必须用狗,因为曼德拉草出土时的恐怖叫声能让人萎缩、抽搐、惊悸以至发狂而死。实际上曼德拉草是一种产于欧洲南部的植物,开有黄绿色花朵并生分叉的根,用植物学家一点也不浪漫的说法――曼德拉草属于茄科毒茄参属,名字叫作“毒茄参”。

毒茄参的确是一种有毒的药草,叶子泡茶,饮后先是兴奋,继而精神变迟钝。中世纪时人们常用其叶制茶服用,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少则为药,多则为毒。在古希腊,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或伤员,很多都愿意选择服用毒茄参的果实,在昏睡中完成痛苦不堪的手术,尽管他们知道,吃多了毒茄参可能导致他们永远安眠不醒。

曼德拉草只是分布于欧洲、北非和阿拉伯地区,因此中国人对它知之甚少。那为什么传说,在拔出毒茄参时会有摄人魂魄、夺人性命的尖叫?有植物学家解释,关于植物经常有不实的误解――就像中国人说不抓住人参娃娃的小辫子,它就会逃跑一样――挖掘毒茄参的人会因为手上沾了毒液导致中毒,于是传出拔曼德拉草的人会被诅咒致死,而后越传越奇,演变出“尖叫”的说法。

神奇的措手

――猪笼草

猪笼草是一种美丽而奇特的食虫植物。叶互生,长椭圆形,全缘,中脉延长为卷须,末端有一叶笼。叶笼瓶状,瓶口边缘较厚,上有小盖,成长时盖张开,不能再闭合。笼色以绿色为主,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或斑纹,还有整个叶笼都呈红色、褐色甚至紫色、黑色的品种。叶笼大小因品种而异,有些大型杂交种能盛水300毫升至400毫升。笼的内壁光滑,笼底能分泌黏液和消化液,有气味引诱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入内,而小动物一旦落入笼内,就很难逃出,最终被消化和吸收。

龙血树――“植物寿星”

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几十年才开一次花,树皮割破会“流血”,在植物界最长寿,可以活到8000岁――这就是“龙血树”。

龙血树是一种热带常绿乔木,树叶片肥厚,形如宝剑,色彩斑斓,灿然夺目。树皮一旦被割破,便会流出殷红的汁液,像人体的鲜血一样,因此而得名。龙血树高可达20米,树干粗短,树皮纵裂,显得老态龙钟,但枝、叶却十分繁茂,墨绿色的带状叶片集中轮生于枝顶,青翠欲滴,生机勃勃,整个树冠非常美丽。

龙血树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它生长很缓慢,一年内树干增粗不到1厘米,但在植物界中它的生命期最长,可达8000年,被誉为"植物寿星"。

龙血树受伤后流出的血色液体,是一种树脂,也是名贵的中药,中药名为“血竭”或“麒麟竭”,可以治疗筋骨疼痛。

植物帮你采金子

开采金子,不容易啊,可你们知道吗,生物界有许多植物竟是“天然采金者”。

科学家认为,土壤中的金在酸的作用下,可进行长距离迁移,并携同溶解在地下水中的盐被植物发达的根系吸收,聚集在植物的树干和树叶里。这种植物被称为“金矿指示植物”,如冷杉、云杉、白杨、白桦、金银花、风信子、水木贼、凤眼蓝等,它们均能富集黄金。只要对“金矿指示植物”的树干或树叶进行化学元素分析即可勘查地下的金矿。这些植物吸收黄金的能力并不相同,有的植物含金量相当少,如一吨白桦中只有0.6毫克金,一吨白杨含2毫克金。前苏联乌兹别克金矿还有一种蒿属植物,每吨含金量高达125克。

神奇吧,下次在外出郊游时,可要留心一下脚下的植物哦,说不定,你会有……

哈!多美的黄金梦啊!

寿命最长的种子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种子是古莲子,有5000岁。

第5篇

独具一格的中药染坊

中药纺织物染色工序全部使用中药萃取物,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所用中药与其他染色所用植物不同,这些中药不仅纯天然,而且还具有药用价值。中药通过天然配方直接应用于纤维中,以便中药的药用价值能够充分利用,若染色,那么整个过程不涉及任何化学处理。甚至布料的漂白过程都通过阳光曝晒完成。同时中药还不会因接触单独地区的水资源而污染环境。通过中草药制剂,纺织染色所需要的红色、黄色、棕色、橘黄色、绿色等颜色的底纹染色等都可以实现。

用各种中草药萃取物染色的纺织品指的就是中药纺织物。如果染色工序是通过中药萃取物来实现,在其过程中是不会有有害化学物参与。然而用其他植物染色的话,有可能会有硫酸铜以及硫酸铁用作催化剂。因此中药染色与其他植物染色是有区别的,中药同时还具有一些药用价值。

中药纺织物的概念源于印度草药的一个分支,这是一种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印度吠陀医疗体系。“ayur” 大致在梵文中可译为“健康”的意思,“veda”则意味着“智慧”,“vastra”的意思是“布”。 Ayur vastra 布料是用有机棉纤维做成,包含着特殊的中药以及油分,可促进健康,基于中药和油分的不同含量,还能治疗一些专业疾病。

很早以前,Ayur vastra衣物已运用于治疗很多疾病,包括糖尿病、皮肤感染、湿疹、牛皮癣、高血压、支气管哮喘、关节炎、风湿病甚至癌症。人们认为Ayur vastra衣物可以帮助恢复身体系统的平衡并增强人的免疫系统。

目前世界纺织物使用较为广泛的中药有

1.姜黄。姜黄与姜共属同一科目,有时也称为“印度藏红花“,它是亚洲咖喱美食中黄色成分的原料。烹饪的香精和染料都取自于姜黄的根茎。在印度,姜黄过去并且现在仍然运用于纺织印染。

2.靛蓝。靛蓝能染出多种漂亮的蓝色底纹,这使它成为最成功的染料植物。商业用途的靛蓝粉是由木蓝叶做成的,木蓝这种植物只有在湿热晴朗的生长条件下才能生长茂盛。

3.茜草。茜草叶子顶部无序地蔓延到地上,还有一簇簇黄色小花,看起来很不起眼。然而对于染工来说,茜草就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迹,它的根茎含有茜草色素,这是迄今所知最有价值的红色颜料之一。

4.石榴。石榴的果实可产出土黄色颜料,果皮富含单宁酸,能够提高色牢度。

5.洋葱。洋葱这种常见蔬菜的外皮是最有用和最现成的颜料之一。它是初学者理想的最初试验品,因为洋葱能对所有纤维染出丰富鲜亮的橘黄色、黄色、铁锈色以及棕色底纹。

中药和纺织业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已明令禁止使用化学染料,这对纺织业是个沉重的打击。由于中药具有明显的天然优势,用植物尤其是中药染色的纺织物逐渐开始为人们认识,并且中药染色占据的纺织染色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传统的棉花染色存在大量潜在的危险化学物质和农药,对人体皮肤以及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纺织业中滥用危险化学物质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影响人的神经系统。换句话说,有机棉花禁止使用以上化学用品,对环境和皮肤影响要小。“有机”这个词意味着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合成化学物质或农药。中药染色以其不污染环境和将中药混入纤维的特点而闻名。

天然纺织品是通过姜黄、指甲花、芦荟、木蓝等中药进行染色。整个工序当中不使用化学物质,百分之百地安全。在其所有纺织染色生产过程中的工序只能运用天然植物和矿物质。从中药当中萃取染料的优势在于其中药原料是可再生资源,其工序中产生的化学变化极小,它还具备生物降解和健康医疗的特性,并与环保相协调。这就是为什么中药染色日益受到业界青睐的缘故。

中药纺织物还有好处

中药纺织布料可以减少过敏以及其他刺激,让人感觉舒服贴心。

手工纺织和有机处理的碳排放量较低,因其整个过程消耗较少的燃料和能源,与化学纺织品相比,排放更少的温室气体。

基于非转基因种子生长。

生长过程使用的是天然而非合成的农药和化肥,没有使用化学添加剂。

生产工序是环保的,不会危害工人的健康,同时能够减少水电的使用和有毒物质的排放。

严格检验确保产品没有受到比如镍、铅、甲醛、农药以及重金属的污染。

易过敏和对化学物质敏感的人会特别受益于有机棉布,因为传统棉布可能含有有毒残留物。即使皮肤不很敏感,它仍使有机棉布让人感觉良好。

儿童身体的发育最易受农药危害。尽管目前的有机棉生长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杀虫剂越来越受到限制,但染色工序还是使用了数以百计的低等化学元素染料。美国数以百万儿童5岁时就受其影响,据称,其寿命缩短35%。主要影响物是致癌农药,它们通过食品、被污染的饮水、日常用品的使用和农药飘失进入人体。

改良土壤肥力。

提高棉花产量。

大量节约宝贵的水资源。这个很重要,因为棉花是耗水量很大的作物,很容易在没有高质量水资源的地区导致问题。它还积极影响有机成分的含量,可避免土壤的酸化。

可以通过提高土壤活性改善土壤结构,降低腐蚀的危险性。

还可改善处理地下以及地上害虫改良作物生长环境,而且,有机作物可从根部受益。有机领域可以提供各种动植物以及微生物。

中药纺织物的生产过程

中药纺织物的生产,首先要有100%的有机纱线/纤维,中药纺织物和服装的每个准备工序都很周密并受严格控制,染色和处理纤维的工序中不使用化学物。中药纺织物的染色首先要把布料进行多个阶段的处理,然后才能进行染色并成为可穿着布料。中药纺织物使用的纤维和纱线都是经认证的高质量有机棉、天然棉、真丝羊毛、亚麻、黄麻、大麻及其混纺品。

脱浆。处理过的灰色布料首先要经脱浆、去胶,去除在编制工序中使用的油,这些要通过富含矿物质的水和海盐来实现。

漂白。中药漂白可通过直接将其曝晒在阳光下实现,然后用生物降解的自然衍生的有机清洁剂和表面活性剂比如藤金合欢、无患子等进行漂白。

媒染。为使色泽明亮,要用到些天然媒染材料比如油柑子、大黄叶子、植物油、矿物质、明矾、纯黑的本黑檀、诃子果实萃取物等等。但由于环境的因素,像铜、铬、锌、锡等媒染物属禁用之列。

染色。用精心调出的中药染料混合物对有机棉纱线和纤维进行染色,中药染料会根据其治疗疾病功能来进行调配。

中药布料染色的染料是用不同的药草、植物、花、根茎以及树皮等精心混合调制而成。

所有工序都经严格控制,包括染料的温度、染料浸泡的时间和次数,甚至使用的设备都须严格控制。

这些中药通过天然配方直接应用于纤维,以便中药的药用价值能够保全。

在中药的帮助下,所有红色、黄色、棕色、橘黄色以及绿色的底纹都可染色。

这些含药布料要经冷却和反复清洗以除掉游离分子,并要在阴凉处晾干。

5.最后工序。中药染色之后的最后一道工序同样是有机的,通过在布料上喷洒纯净水,然后强力拉伸,要用手动,还可用芦荟,蓖麻油等。

6.回收残渣。不像合成染料污染环境,最后通过过滤分离回收固体残渣和液体残渣,用于农业生产——用来施肥和灌溉农田,这些废料可用作绿色肥料,还可用来生成沼气。

中药纺织物的使用

使用中药纺织物的最有效时间是在休息时,比如睡眠或冥想修行时,因为这时候身体正在自然治愈和重建平衡。皮肤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既可以作为防止外界物质穿透身体的屏障,也可成为一根导管。只要能改善皮肤抵御有害化学物和毒素,避免进入身体,就对我们健康有益。

目前许多国家都把中药纺织物用来做床单、内衣、毛巾、修行服、睡衣等其他贴肤织物,这样就可通过皮肤吸收中药有益成分。制作中药服装的技术同样可以用来做棕垫、床垫、门垫和地毯。

第6篇

科学发现有三个重要因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其中科学思想方法是科学发现的灵魂。

纵观宛如繁星的化学发现、发明事实可以看出,化学家们所应用的思想方法,既包含一般科学共同适用的研究方法,也包括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它们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好化学史料,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

化学家们所采取的思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想像、调查研究、模拟、分解与组合、实验、推理等。

一、观察——化学发现的基础

所谓观察是人们通过看、听、尝、闻、摸等动作,对大千世界多彩多姿的事物和千变万化的现象进行认识的过程。许多化学研究是在观察中进行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化学史料的应用可让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观察的重要意义。例如:酸碱指示剂的发现,是波义耳在发明一种鉴定土壤酸碱性的新方法时不小心将盐酸喷溅在紫罗兰花,他感到很惋惜,便顺手用水冲洗。过了一会,他惊奇地发现紫罗兰的蓝紫色变成了鲜艳的红色。波义耳兴奋极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立即动起手来,用几种酸和几种碱对紫罗兰花瓣进行试验,观察花瓣颜色的变化。最后终于研制出了酸碱指示剂。

再如:味精的发现源于池田菊苗教授喝汤中的灵敏味觉和敏锐的洞察力。1908年的一天晚上,日本东京大学化学家池田菊苗教授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池田夫人为了消除丈夫的劳累急忙端上了饭菜。

池田坐下来,喝了一口汤说:“这汤是用什么做的?”

“怎么啦?”池田夫人惊奇地问。

“这汤的味道不一般,其味特殊鲜美!”

“可能是你太饿的缘故吧,所以吃起饭菜来感到特别香!”

“不!这汤的味道就是不一样,请你赶快告诉我,它究竟是用什么佐料做成的?”

“没加什么特别佐料,只是用海带丝和黄瓜片做成的。”

池田感觉到汤里一定有学问,扔下饭碗,带着做汤的海带丝去了实验室,决心用实验搞清鲜汤之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辛苦研究,他终于从海带中发现了可以大大增加鲜味的物质——谷氨酸钠。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善于从细微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且认真思索的人们。

二、想像——化学发现的精灵

想像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它是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挥人的抽象、联想、猜想和幻想的能力,超脱客观条件的限制,去构思未知事物的形象,未知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在化学史上采用想像的方法实现发明创造的事例很多,运用想像道尔顿构建了原子论、阿弗加德罗创立了分子学说、凯库勒确立了苯环结构等等。

三、调查——化学发现的探测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它是化学研究经常采用的方法。

例如化学家从对葡萄园的调查研究中发明了波尔多液。

法国的梅杜克地区是盛产葡萄的地方,每年因为葡萄的丰收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丰收的喜悦。

然而,1878年的秋天却灾祸蔓延,过去那种葡萄丰收的景象荡然无存,挂满枝头的葡萄尚未成熟就裂口腐烂,到处飘荡着的是葡萄树的黄叶。庄园主们心急如焚、无计可施,眼看着到手的“珍珠”就这样白白地烂掉了!

不过,梅杜克地区的波尔多城有一片庄园却是另一番景象。在那里,葡萄树枝繁叶茂,串串葡萄像玛瑙、似翡翠,挂满了枝头。

为什么在同一地区种植的葡萄,在同一季节里却出现反差如此大的不同景象:一个是葡萄丰收、景象喜人,一个是枯黄腐烂、惨不忍睹?这一奇怪的现象,使当地农民百思而不得其解。

这种反常现象,也引起了波尔多大学植物学教授米勒特的极大关注。他决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便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为农民排忧解难。

米勒特不愧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他对波尔多城那片丰收的葡萄园调查得异常细致,查了种子,查了土,查了肥,查了水,又查了耕作方法……经过调查,他感到这一切与其他地方并无不同。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接着,他又对庄园主进行了更详细的询问。庄园主想了又想说,自己在耕作和管理上确实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只是因葡萄靠近马路,为了防止过路人糟蹋葡萄,便用石灰水和硫酸铜溶液喷洒了葡萄。这种药液白不白、蓝不蓝,很醒目,还有点怪味。喷洒后果然很奏效,不仅没人再偷吃葡萄,而且葡萄一点也不腐烂!

米勒特教授听后,茅塞顿开,他终于找到了葡萄不腐烂的奥秘所在。惊喜之后,他立即回到了实验室,对这种药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就这样,一种新的杀菌剂诞生了,这就是今天还在沿用的波尔多液。波尔多液是以石灰和硫酸铜及水按下列比例配合而成的。

半量式:0.5:1:100,适用于对石灰敏感的茄科、葫芦科、葡萄等。

等量式:1:1:100,适用于苹果、麻、豆科植物等。

倍量式:2:1:100,适用于对铜敏感的李子、桃子、鸭梨、白菜等。

再例如:治疗疟疾病的奎宁药物的发现、医治脚气病的维生素B1的发现,以及日本水误病的病因研究,都是科学家们通过调查研究完成的。

四、模拟——化学创造的有效途径

从构造相似或形象相似的事物中获得启示进行创造的方法,称为模拟创造法。

例如:化学上模拟生物过程,发明了人造棉、人造丝、人造毛,生产出许多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像胶。1965年我国科学家仿照生物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等。

五、分解与组合——化学创造的金钥匙

创造原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信息的分解与组合。把集中的信息分解开来,就是一种创造;按新的要求把有关信息有效地组合起来,更是一种创造。

在化学上,利用分解组合方法获得的发现和发明不胜枚举。例如,电解食盐水制得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制造合金,利用不同的亲水基和亲油基组合成多种多样的表面活性剂,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各种复合材料……这一切,都是巧妙地进行分解、组合的结果。

六、实验——化学发现之本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科学实验。

通过实验,化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元素和化合物;通过实验,拉瓦锡发现氧气并创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通过实验,维勒合成了尿素,粉碎了“生命力”枷锁等等。下面再举氩的发现这一例子来说明实验的重要性。

1892年9月29日,英国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刊出当时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勋爵的来信:“我对最近测定氮气密度的结果很迷惑,如果读者能指出原因,将十分感谢。由于两种制取方法的不同,我得到不同的数值,相差大约是千分之一,不大,在实验的误差范围之外,可能只是由于气体的性质不同。”

雷利是在长期反复测定各种气体的密度后给《自然》杂志投寄这封信的。他测定了从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密度是2.3102,而从氨(NH3)取得的氮气密度是2.2990,二者相差0.0012,大约是千分之一。

他重复实验、测定,仍然如此。这使他迷惑不解。他作出了各种可能的解释:由空气取得的氮气中可能还含有微量的氧气;由氨制得的氮气中可能混杂有氢气;由空气所制得的氮气或许含有类似臭氧的N3分子;由氨取得的氮气可能有若干分子已经解离成原子。

第一个假设经过分析后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氧气和氮气的密度相差甚微,必须杂有很大量的氧气才会产生这样的差异。雷利又用实验证明由氨所取得的氮气中不含有氢气。第三个假设又通过实验否定了,他往这种氮气中引入电火花,这是生成臭氧O3的条件,结果它的体积一点也没有缩小,密度一点也没有增加。第四种情况也缺乏实验根据。

这样,雷利只得把问题提交给《自然》的读者。《自然》是很有声望的杂志,不仅在英国,就是在全世界,不仅是青年人,就是许多科学家都会阅读它。可是谁也没有给雷利回信,谁也没有能解释这种原因。

1894年4月19日,雷利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了他的实验报告,会后伦敦大学化学教授拉姆赛找到雷利。他认为来自空气中的氮气里可能含有一种较重的未知气体。他表示愿意和雷利共同寻找答案。于是他们再走进实验室,分头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次会后,英国皇家研究院化学教授杜瓦还向雷利提供了一个线索。早在1785年,发现氢气的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西为了研究氮气,曾进行过一个实验。他用一个U形管,管中充满氧气和空气,将管的两端分两个装有碱液的酒杯中,然后在混合气体中进行火花放电,让管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被碱液吸收,并连续通入氧气,一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氮气为止。最后还向管内注入硫化钾溶液以吸收多余的氧气。最终被听收的碱液并未完全充满管内,仍留下一个小气泡,约为原来气体的1/120。他认为这是不同于氮气的一部分气体。

这给雷利启发。他组装了一套实验装置,利用一个烧瓶,将两根导线通过瓶塞瓶中。他将氮气和氧气通入瓶中,接通电流,瓶内两导线的顶端之间产生火花,使氮气和氧气化合成氮的氧化物。接着用泵往瓶内灌入氢氧化钠溶液,把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吸收,沿着另一根管子通出来。

经过几小时后,瓶中所有氮气都与氧气化合了,并且随着氢氧化钠溶液一起流出瓶外。根据气压计的测量,表明瓶内还有气体存在。

雷利仔细地把这个气体通过赤热的铜屑,除去可能挟带的水分和哪怕是极少量的氧气。

拉姆赛设计了另一套实验装置。他将空气先通过赤热的铜屑,除去氧气,然后通过五氧化二磷(P2O5),除去水分;再通过加热的铜和铜的氧化物;以氧化有机灰尘和沾污物;通过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气;通过赤热的金属镁,除去氮气,二者化合成镁的氮化物。结果发现有1/80的气体没有被通过的任何物质吸收。这样,拉姆赛也找到了他们所要寻找的气体。

两位科学家共同研究新发现的气体,测定了它的密度,几乎是氮气的一倍半。这样,来自空气中的氮气和来自氨的氮气之间重量的差异就迎刃而解了。

他们还对这个气体进行了光谱检验,看到橙色和绿色的各组明线,是当时已知一切元素光谱中所没有见到过的。他们还对这个气体进行了多次实验,证明它在化学性质方面正如所预料的,是极不活泼的。

1894年8月13日,英国科学协会在牛津开会,雷利作报告,根据主席马丹的建议,把它叫做氩(argon)。在希腊文中,“a-”表示“不”“ergon”表示“工作”。二者结合就是“不工作”、“懒惰”,就是“惰性气体”一词的由来。氩的元素符号Ar也正是从这一词而来。

1895年1月31日,拉姆赛又向皇家学会宣读了他和雷利联名的报告。

当然,今天我们完全清楚,雷利和拉姆赛当时发现的氩,实际上是氩和其他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正是因为氩在空气中存在的惰性气体中的含量占绝对优势,所以他先作为惰性气体的代表被发现。

氩的发现是从千分之一微小的差别开始的,是从许多严密的化学实验中发现的。

七、推理——化学发现的桥梁

我们知道,观察、想像、猜测等属于直觉思维的范畴,而推理则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所谓推理,是从一个或一些已知的判断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逻辑思维形式。推理一般是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前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若干个,它是作为推理依据的判断,结论则是由前提推出的新判断。推理是人们间接地认识现实、获取新知识的逻辑方法。例如,铜能导电,铁能导电,铝能导电,铜、铁、铝又都是金属,因此可得出“凡是金属都能导电”的结论。这就是推理方法的具体运用。

在化学探索中,运用推理的方法实现发现、发明的事例也很多,如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勒•夏特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发现、施陶丁格高分子学说的创立等。

以上列举的一些在化学探索中的思想方法,是一些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绝不是化学思想方法的全部。而这些基本思想方法,也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对每一项重要的化学发现来说,往往不是只由一种思想方法完成的,而是多种思想方法作用的结果。

总之,化学史料以它特有的魅力在化学教学中大有可为。学生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智力和非智力营养,分享到科学研究的喜怒哀乐;领略到学习化学的无穷乐趣;经受献身科学精神的真切感染;接受科学态度和优良品质的熏陶等。化学史料在潜移默化之中,还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成就动机的培养,健康情感的确立,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化学史纲要》(卢常源等广西人民出版社)

2.《化学家传》(周嘉华等湖南教育出版社)

3.《化学元素的发现》(凌永乐科学出版社)

4.《化学发现的艺术》(刘宗寅等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5.《结合化学史进行中学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

第7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电气设备的创新优化速度全面加快,以电子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工业化发展要求不断提速,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丢弃,也正是因为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丢弃导致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峻。现阶段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已经成为城市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之外的又一个重要的有毒废弃物,同时也因为制造中使用的很多有毒有害原材料,丢弃之后更是成为了重要的危险废物。面对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对于当前环境安全产生的重要影响,为此本文结合现阶段国外先进的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处理研究结果,结合相关的资源文献材料,针对性的提出了废旧电子电气设备资源化和无害化技术,以求能够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序推进。

1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特点

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种类样式繁多,数量基础相对庞大,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要求,废旧电子电气设备本身包括多种家用电器、通信设备内容、电子电气工具、玩具和多种休闲电子产品内容等等,不同类型中所包含的产品内容也是不同的,有不同的型号、厂家、年代等等,同时外外观、体积、内部元件和原材料产品本身的差异也相对较大。而废旧电子电气设备本身回收的复杂性因为受到回收问题、运输问题、分类问题以及拆卸问题等方面的影响,回收难度仍旧较大。废旧电子电气设备本身基数较大,在实际回收处理的过程中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旦出现回收处理不当的现象,最终导致的环境污染是不可逆的。资源性较高和污染性较强本身就是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针对性特点,废旧电子电气设备产品本身的组成是由多种复合金属、陶瓷产品、玻璃制品、合成橡胶、半导体等多种多样的化学物质材料所组成的,这种废旧电子电气设备本身和其它的城市垃圾相比存在着较大差异。因为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可资源化的程度相对较高,在一般设备电路板中往往会蕴含多种稀有的金属物质或是稀有的化学元素,故而通过对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回收再利用,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实用价值,尤其针对现阶段资源不富足的情况来说,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资源再开发过程,能够有效的提升资源的可以利用率,让废旧电子电气设备不再成为污染环境的主要“杀手”。另外废旧电子电气设备本身的化学组成内容相对较为复杂,仅仅在进行电脑的生产制造管理过程中,就会产生数十种甚至百余种化学原材料。这些原材料本身的成分中,就含有一定的有害物质。废旧的电路板、显示器、灯管、电池本身就是现阶段主要的危险固体废物。因此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当深入分析不同的废弃物最终产生的环境影响。一旦在当前的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回收处理过程中,没有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修复,而是将其作为城市垃圾直接进行焚烧处理或是填埋处理,必然会因为处理不当导致自然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现象。尤其当阻燃塑料和含氯塑料在较低的水平位置进行填埋、焚烧和再生降解处理时,往往会直接排放剧毒的二噁英、多氯联苯等多种致癌的物质内容,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同时,也给人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和影响。

2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处理

2.1国内外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处理的现状

因为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多种科技产品的生产速度逐渐加快,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废弃数量逐渐增多。在现阶段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回收管理过程中,很多国家的环保单位都在自己的环保系统内部制定了明确的法律法规,通过明确和规范工作责任、禁止废旧电子电气设备产品使用有毒的原材料内容,鼓励使用新型的科技手段完成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回收处理,同时也要针对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回收处理工作进行科技立项,以此,提升对其回收的重视程度,同时在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处理的基础上开展资源回收、再利用专题课题内容的开发研究,从而有效的取代传统的处理方式,提升回收处理质量。在国外德国是首先废旧线路板、显示器、电池等内容进行处理分析研究的,通过技术的创新和长时间的分析处理,现阶段的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处理工作已经从小型工业化探索的过程转变为了中型工业化发展的研究,但因为机械处理中很多未知的处理难度较大,因此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直接使用信息化人工智能的方式对其塑料的核心内容进行全面的处理和分析,继而全面提升效益增长率,让社会主义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在日本早在2001年就已经实行了《家用电器法》,这项法律主要使用的回收率应当保证在80%左右,一方面通过强制性的进行家用电器的回收处理,另一方面则针对现阶段的处理工作完成现状,进一步加快对电气设备的技术创新和投资支持,以确保数年之后的电子产品生产都是以绿色的环保新材料为主。在当前我国的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处理问题已经不再是社会发展的潜在性矛盾问题。我国本身对于电子电气设备的生产能力相对较高,每年都会生产出大量的电子电气设备,很多电子电气设备仍旧能够正常使用,但是因为新产品的出台,就有很多消费者将其丢弃。同时现阶段的废旧电子电气设备本身没有明确的回收技术手段和再利用开发手段。因此只能依靠现有的方式进行人力的有偿回收工作。而人工拆解的方式,处理水平和质量相对较低,很多情况都只能对一些较好处理的金属物品进行处理,对于一些有毒物品和价值较低的产品则不采用任何方式就直接的丢弃不再使用,很多地方甚至使用原始的露天焚烧方式进行处理,导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2.2处理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关键技术

(1)废旧电子电气设备拆卸技术自动拆卸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技术研究人员主要关注的内容之一,是他们进行产品开发的主要研究目标。自动拆卸的研究重要原因,一是,产品实际的型号内容不统一。二是,产品虽然总数相对较多,但是同类型的产品实际的产量相对较低,且报废的实践和地点不确定,不能完成集中处理的目的。三是,大部分的产品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本身的结构不利于拆卸工作。四是,需要拆卸的产品内容实际的结构和特征时时刻刻发生着转变。因此在进行整台废旧电子电气设备产品自动拆卸所获得的研究进展相对迟缓,及时现阶段已经成功地开发出了一些小型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自动拆卸装置,但仍旧有很多设备价值较高、系统相对复杂、技术相对缺失的产品缺少一定的自动拆卸设备。当前技术的不成熟,让自动拆卸装置只用在的相对较小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很多拆卸工作都是以人工为基础进行实现的。虽然要拆卸的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型号之间有所差异,但是不同的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在拆卸的过程中仍旧由一些共同的特征特点。通过一定的技术分析和研究判断可知,现阶段的废旧电子电气设备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机械力、切割、加热以及化学方法完成一定的拆卸过程。因此拆卸技术的实际研究工作应当着眼于开发出多功能的拆卸设备,在进行拆卸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的利用人力的可识别分析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以生产线的方式进行拆卸工作落实。这样的拆卸生产线本身活动性相对较强,但是在实际得应用中还是应当着重注重设备使用和拆卸废品单一的问题。但对于我国来说,因为劳动力相对丰富,通过这种拆卸方式的使用却相对适宜。(2)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电子电气工业的生产制造中所消耗的塑料产品的实际数量在实际的塑料消费中的占比相对较多,在当前的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生产中所包含的塑料种类内容相对较多,现行的产品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塑料复合材料或是塑料合金材料为主,这种合金产品本身广泛的使用在计算机、环氧树脂产品的电路主板之中。当前我国主要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塑料组成内容都是以填埋、焚烧等等,由于现阶段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实际塑料组成的复杂性较高,识别分离的困难性较高。往往都是多种材料内容和复杂杂质融合在一起的,很容易造成塑料讲解的难度增大,同时实际的价值却不高。另外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塑料普遍都具有一定的卤素阻燃剂。在实现再生处理的过程中阻燃剂的不断扩展尤其是二噁英等多种化合物的形成,不仅让传统的处置难度增大,同时也会产生直接的环境安全风险,因此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塑料是现阶段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处理的主要技术问题。总结:随着当前电子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快,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数量也在这样的技术影响下发生着一定的转变,另一方面来说,因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工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电子产品使用的贵重金属的比例也在不断的降低,这种变化的产生会逐渐地对我国的分离金属材料工作的落实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国情,对当前的废旧电子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处理。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热化学处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化学分离处理质量热处理本身工作主要是以熔融、分解为主,同时整体的运行费用比实际的焚烧效果相对较低,由此观之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热化学回收可行性较高。

作者:王善平单位:现供职于山东华宇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