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分析

时间:2024-01-17 14:37: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视觉传达设计现状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分析

第1篇

【关键字】视觉传达设计 教学模式 改革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专业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而且社会对设计相关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现有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弊端已经日益凸显。市场的高标准要求和高校的低质量教学已经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的矛盾,而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缺乏竞争力。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成为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质量对于高校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新的教学模式势必对现有教学模式造成一定影响。目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高校实施扩招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发生了变化,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第二,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容缺少衔接和联系,学生在理解课程关联性的问题上存在比较大的问题;第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较少,作为设计专业的重要环节,实践性的参与只管重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了解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而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很难接触到,这也是制约专业设计人才重要因素。

二、视觉传达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2.1 项目式教学资源缺乏

高校致力于培养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理论,同时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项目式教学方法在视觉传达专业中尤为重要,而且也在教学过程中占较大的比重。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的主要项目为校企合作项目和虚拟课题项目。只有足够的项目式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稳定地嵌入,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项目教学资源不足成为目前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限制因素。项目式教学的号召不强与校企合作项目内容不适合是项目式教学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

2.2 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周期不一致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世纪教学过程中,除了高校不能稳定地嵌入足够的项目式教学资源外,项目实践周期与课程教学周围不一致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正常的课程教学周围一般为17周左右,而项目实践的周期要求一般比较短,一般为2周到4周。这种时间周期上的差异使得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和实践项目很难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课题学习的知识与实践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某种意义上讲,项目教学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2.3 课程教学实用性教材缺少

从目前来看,国内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材主要局限于基础知识教学的层面上。在教材的编写方面也遵循设计类书籍的框架,基本是走“概论-原理-技巧-作品赏析”的老套路。这些教材基本只有专业知识理论的基本框架,而较强实践性的教材可谓少之又少。项目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学习到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并且使得学生具备非常强的动手能力和素质。现有的教材不能满足应用型教学的基本需求,这也直接导致教学过程中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最终也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差和专业素质不高的特点。

三、视觉传达专业设计新改革模式的构建

3.1 加强嵌入式教学

嵌入式教学可以把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融入到具体的实践项目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这是我国高校视觉传达专业今后的新教学模式。嵌入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专业的教学之中。高校应该根据课程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相关的实践项目和主题竞赛,将学生的课堂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此外,嵌入式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行探索并提高自己。通过加强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3.2 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优化也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要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项目教学的相关教学内容予以控制,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与实践项目想吻合。其次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式学生的能力。最后是对课堂作业与练习进行优化。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予以高质量的衔接,所以在课堂练习和作业方面要提供深入并且多角度的练习。

3.3 重视教学研讨与交流

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地方。作为课堂的教师应当重视一下两点内容。第一,传授学生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而且这一点也是今后实际教学研究的重点。只有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第二,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形式进行研讨,以便学生更好地接受专业知识。

四、结论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要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是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利用灵活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1] 魏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学对策――以江汉大学设计学院为例[J]. 中国艺术. 2013(04)

[2] 陈守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7)

第2篇

一、视觉传达设计简介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含义

1960年,世界设计大会在日本东京举办,在这个设计大会上,很多电视、电影等通过报纸、杂志、海报等印刷品的方式映入人们的眼帘,人们把这种艺术称之为视觉传达设计。从此,这个词语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通过视觉符号来传达信息的一种设计方式,它以平面设计为基础,又不同于传统的平面设计,它以科学和严谨来定义,是未来设计的方向。在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网页、杂志封面、广告标牌、包装袋、商标等等都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由此可见,视觉传达设计应用的广泛性,它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更加重视科技发展和创新,以此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对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精神文化的建设上,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近些年来,我国虽然在设计中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欧美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没有在艺术中体现出来,为此,我们应该从我国现状出发,研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以此来带动设计行业的发展。

(三)研究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飞速的发展,要想使我国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发展我国的设计,使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中国视觉设计走向世界,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将那些传统的艺术表现出来,例如:书法、戏剧、书画、笔墨等等,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艺术给我国视觉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笔墨艺术元素的作用

(一)笔墨艺术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

在我国的传统艺术中,笔墨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艺术随着我国传统艺术流传至今,在这个流传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例如在商城中,为了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对广告、商品等产生视觉印象,商家在设计上费尽心思,通过笔墨艺术来深化主体,突出产品的立体感,体现出它们想要表达的内容,这种表达方式在理论上叫做力象。

笔墨艺术的特点在于追求简单的美感、鲜明的形象、丰富的寓意,以此来达到醒目的效果,方便人们记忆,这些特点在视觉设计中同样适用,视觉设计具有较高的境界。由此可见,视觉传达设计和笔墨艺术元素有很多共性,它们在创作上都具有统一性和灵活性,因此,笔墨艺术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墨线的作用

数学讲究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视觉传达设计也如此,点、线、面是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最基本符号,同时也是设计造型的基本元素。在水墨画中,线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我国的水墨画通过线条来体现毛笔、宣纸以及水墨的特征,用笔墨的变化给人带来艺术美感,体现出东方独特的审美价值。

我国绘画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中国山水画派”就是线墨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利用现代手法和线描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新,达到既有笔墨艺术的形态,又有现代艺术的神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现代手法就是通过电脑来处理线条,它不同于绘画线条,绘画线条具有顺畅、平和、感性化的特点,而电脑处理的线条只是以一种形式存在着,比较理性化和沉稳。如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则产生的效果就是理性化和感性化同在,二者相互结合,彼此协调,这种手法已经得到广大设计者的认可,并被广泛使用,比如,在著名的“金品茗茶”标志中,设计者将我国传统的祥云和茶壶结合在一起,整体上表现线描特点,又利用现代化的艺术手法进行处理,这就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从人们的视觉角度出发,人们愿意欣赏那些不规则的图像,这些特殊的线条与自然的图像相似,让人能产生亲切感,例如,人们熟悉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标中的“工”字,就是利用电脑字体设计的,给人们留下一种现代化的记忆感。

(三)视觉传达设计中墨色的作用

作为我国艺术画之一的水墨画,它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甚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在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将这种水墨艺术元素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将有很大的收获,能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墨与线都是绘画的组成元素,而墨在水墨画中起主导作用,它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根据人们视觉需求、表达内容需求、排版需求来选择墨色,不同的画面需要选择不同的墨色,墨中含水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会产生不同的色调和颜色变化。

在设计中,如果能够应用水墨元素的特点,就会使设计更具有现代特征,因此,这就要求设计师具有缜密的思维、灵活的头脑,在绘画时,要集思广益,多借鉴别人的作品,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给绘画作品带来深层的寓意,让人们在欣赏时能够浮想联翩,带来新的意境。

(四)视觉传达设计中书法艺术的作用

书法艺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它与笔墨艺术相结合,成为人们审美对象之一,能产生出神入化、沁人心脾的效果,这也突出了东方人独有的特色和理想。

汉字书法是指用毛笔通过线条长短、粗细等形式表达出来的艺术,它利用笔墨的浓度、黑白色彩搭配,形成完美的字体组合或者文章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并与书法的发展相互呼应,也可以说汉字的意义在于它扩展了书法的空间,它凝结了东方人对“美”和艺术的认识,它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物,是我国人们智慧的结晶。

三、视觉传达设计中笔墨艺术元素的应用创新

视觉传达设计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创新,同时,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时展的需要,因此,如何通过创新来表达信息,是设计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通过创新表现我国的民族特性和文化,是设计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视觉传达设计中水墨艺术元素理念的创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世界观、宗教观点、社会观都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审美观也发生着变化,因此,设计理念需要通过创新来顺应时展的潮流。

建国初期,把笔墨艺术元素融到视觉传达设计中,符合我国设计文化的要求,但是,如何能够正确地表达信息,成为设计行业的一大难题,因此,需要设计师通过不断地研究、发现、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同时能够表达我国文化特征的表达形式,这就需要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且这种依据只能来自于我国。笔墨艺术元素是我国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的创新,这种理念的创新将会指导视觉传达设计。

古往今来,社会是随着生产力的创新而发展的。与此对应的艺术、文化也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在这种环境中,流传下来的文化都是历史的精华。笔墨艺术经过我国历朝历代的发展,经过古代文人的精心挑选,已经提炼出了文化的精华,它所表达的寓意都包含着我国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但是,由于它的表现方法比较单一,只有书画、书法,所以人们在创作时只能使用古代的方法。因此,设计师在创作时,应该多学习西方的艺术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学习西方艺术的基本理念,并融入我国的民族气息,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以不同的形式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使我国的笔墨艺术立足于社会。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水墨艺术元素实践的创新

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笔墨艺术元素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我们才会发现,在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精神文化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精神文化生活中,同时,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美”。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们在无形之中,更注重那些传统的艺术文化,并认为笔墨艺术才是我国文化的代表。

笔墨艺术元素在实践中有很多的应用,例如,生活中的许多包装设计,包括最具有我国特色的茶叶、烟、酒的包装,大部分是通过拍摄将产品的形象直接印在包装封面上。但是,包装设计不能仅仅通过图像来表达,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在的美中,要想表达出独有的特征,就应该增加其内涵设计。因此,在这种包装设计方案中,增加笔墨元素是值得设计师们借鉴的。通过这个案例,设计师也应该拓宽思路、勇于创新,充分体现笔墨艺术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

第3篇

关键词 网站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1绪论

当今,新媒体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的代替了传统媒体的作用,网络现在已是传播信息快速范围广的一种信息方式,越来越多类型的网站开始在互联网上活跃起来,当我们在研究网站设计之前,我们应该首先了解,网络置于新媒体中,它所能体现出的特点和优势。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因特网为全世界信息的沟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渠道,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世界上的网站不计其数,而且差异很大。《2001年汉城工业设计家宣言》指出工业设计应当将“为什么”的重要性置于“怎么样”这一早熟问题的结论性回答之前。这句话指出了工业设计的本质核心:必须把研究“为什么”如此设计一个产品放在“怎么样”设计一个产品之前,体现出工业设计强烈的人文色彩。因为这样才能找到本源。网站其实是一种非物质的数字化产品,但是不管是物质还是非物质的展品,其本质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服务于人类。因此我们的设计无时无刻都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核心,全面考虑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一个优秀的网站应该是人性化的。它是带给人愉悦的,具有吸引力的,艺术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可用性的,有效的,易于使用的,使人满意的。

1.2国内外现状分析

对比很多国内外网站设计,在界面设计视觉传达这一块是有很大差距的。在国内很多网站,网站信息量大,杂乱没有整理和过滤,网页界面的结构也比较混乱,而且排版缺乏艺术性,没有创意。但是国外的网站,更注重传递信息的易操作性,有整合和分类,界面结构简单易操作,有趣且交互性强。

2网页设计中各构成要素

2.1版式设计

网站的版式设计是具有相当的可变性和运动感。为适应这种变化,网页的版式设计规律也必然出现与传统平面设计有所不同的新的特征,将版式设计的普遍规律与网页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是掌握网页版式设计的关键。

2.2导航设计

如果说网页的版式设计侧重于单个页面的组织构成,类似于平面的设计,那么网页的导航设计的重点则在于多个页面的整合,是一种空间的设计,也是一种技术的设计。

2.3文字的编排与设计

文字作为信息传达的主要手段,目前也是网页设计的主体。文字是网页中不可少的元素,也是网页中的主要信息描述要素,文字表现的好与坏将影响到整个网页的质量。因此,网页文字要能给人以清晰的视觉印象,避免页面繁杂凌乱,减去不必要的装饰变化,使人易认、易懂、易读。不能为造型而编辑,忘记了文字本身是传达内容和表达信息的主体。

2.4图片的编排与设计

图片是文字以外最早引入到网络中的多媒体对象。网络可以图文并茂地向用户提供信息,成倍地加大了它所提供的信息量。而且图片的引入也大大美化了网络页面。可以说,要使网页在纯文本基础上变得更有趣味,最为简洁省力的办法就是使用图片。对于一条信息来说,图片对受众的吸引也远远超过单纯的文字。

2.5色彩的设计

网页设计既要求文字的优美流畅,又要求页面的新颖、整洁,使用色彩产生的强烈的视觉效果,使页面更加生动。浏览者在浏览网页时,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页面的色彩设计,它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者的观赏兴趣。因此,色彩设计在网页设计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3网站设计中的视觉传达应用方法

3.1网页的页面布局

3.1.1合理布局页面的造型元素

在网页界面中,构成版面空间的基本造型元素,有点、线、面及空白。页面布局的设计过程就是在版面空间中组织好这些点、线、面、空白,使其传达出特定的美感。当点、线、面这些实体处于版面的不同位置时,产生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居版面几何中心时,有庄重感或平衡感。

3.1.2页面的空白

网页界面中除了点、线、面这些实体造型元素,其余的空间就是“空白”,其形式、大小、比例决定了版式设计的质量和信息传达的能力。在安排图形图像、文字的位置和进行大小变化以及斟酌图形图像、文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时,应该考虑空白的位置和大小。页面中巧妙地留白,有助于更好地烘托主题、渲染气氛、集中视线、加强空间层次,使版面疏密有序、布局清晰。但这并不是说,空白越多、图文越少越好,页面空白量的多少,需根据网页的内容和整体风格而定。

3.1.3页面的内容

合理地进行了页面布局以后需要添加页面的内容,一般来说网页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能够加深浏览者的印象,页面内容主要是文字以及图片或者动画。页面文字和图片具有一种相互补充的视觉关系,页面上文字太多,就显得沉闷,缺乏生气。最理想的效果是文字与图片的密切配合,互为衬托,既能活跃页面,又使主页有丰富的内容。如图1是直觉路径图,但不是绝对的,因人而异:

3.3色彩搭配

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网页设计,色彩永远是最重要的一环。网页的色彩是冲击人视觉的第一要素。距离较远的时候,看到的不是网页的版面设计,而是网页的色彩。

网页的色彩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样才能显得个性鲜明,给浏览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网页色彩搭配合理,能给人一种和谐、愉快的感觉,应避免采用单一色彩,这样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目前很多人在设计网页时常常被如何配色所困扰,虽然设计出了好的页面布局,但由于配色不合理,导致网页的可读性、观赏性、舒适性大大降低。所以,在配色选择上要注意网页所表现的风格概念、想给予浏览者什么样的心情,从而选择适合的颜色。对于网页的色彩搭配,应该在网页开始制作前,做好规划及设计,这样就不会到着手制作页面时造成设计混乱。

4结论

本文主要解决如何把视觉传达的理念运用到网页设计中去,通过对网页设计中版式的布局,导航的安排,文学的设计,色彩的搭配等加以阐述,并运用设计学、心理学、传播学、美学等方法在艺术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网站案例从艺术、技术角度出发,结合人机界面评估知识,给出网页设计方案。根据网页的设计,分析网站实例的实现过程,并总结实现的结束特点,一般步骤和注意问题。

在网站设计时将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运用其中,最终得到可以运行的信息类网站,将信息投影的形式运用到网站当中,使网站传达的内容更生动富有趣味性。

参考文献

[1] 郭振山.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机械工程出版社,2011.

[2] 吉根林,崔海源.web程序设计(第二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 王萍.浅谈网页色彩的配色[J].硅谷,2009(1).

[4] 刘吉坤,习玮.设计艺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 东美红,尹定邦.视觉传达基础设计[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

[6] 鲁开疆.视觉传达设计流程[M].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

第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包装设计教学;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审美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于产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质量的要求,同时也注重产品的包装设计,这对包装设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包装设计教学要注重新思维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设计的技巧,同时重点抓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师讲解,更多注重艺术性的东西,忽略了科学性研究,而包装设计的作品往往是应用于实践,注重美观而忽略科学实用是不可取的。

一、包装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包装设计培养模式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就现代包装设计教学现状来看,受到传统包装设计教学影响,专业覆盖面相对狭窄,专业知识老化,并且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目标不清楚等这些现状都会到包装设计课程造成影响。教学培养目标大多流于形式,主要在于教育工作者对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的理解不够全面,只是一味地应付上级检查而做好工作。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低,导致综合素质不全面。很多工科院校的包装设计教学往往将包装知识结构同设计学科知识叠加在一起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设计出立体的包装作品,通过容器造型训练法以及纸盒结构训练法等进行训练,大多都是套用原有的设计模式,对于原创性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包装设计的作品存在大众化现象,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这种包装设计教学方法,需要审视和改革,建立创新型的包装设计模式,使包装设计突破原有的设计局限,向着更好的设计方向发展。

二、艺术设计基础课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一)素描课程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传达作用

素描就是采用一种色彩进行绘画的方式,主要绘制所表现对象的结构、明暗程度以及空间立体感等。素描有绘画性素描和艺术设计的素描,绘画性的素描重点在于对实物写实的描述,而艺术设计的素描更加注重自身语言方面的探索,其根本出发点是实用性和实践性。通过设计素描教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各种事物的感官和洞察力。良好的造型能力是学生艺术能力发展的基础。包装设计也是产品的造型,通过产品的包装设计能够让消费者直观的感受到产品的用途。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商品,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就是产品的包装设计,因此,包装设计必须直观的反映产品的性能,使人们对产品的用途一目了然。

将艺术设计课程中的素描设计应用于包装设计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造型能力,让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抽象和抽象概念,从具体的事物当中寻找抽象的规律,从结构单位元素中发现抽象形态的暗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设计素描教学中注重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包装设计的审美观念,从不同方面探索客观对象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处理手法。产品的包装设计主要应用于消费领域当中,设计者只有按照审美的规律创造与人类生活相联系的空间进行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实践活动重视创造性,作为艺术包设计基础课程的素描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就起到信息传达的作用。

(二)平面构成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平面构成是指包装的视觉传达要素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包装的装潢色彩设计,其次是包装装潢文字设计,最后是包装装潢的插图设计。通过平面构成能够有效解决产品的空间造型问题。平面构成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内容,一方面,需要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系形态要素,例如,点线面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需要锻炼学生对各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的能力,将大小、明暗、对称、特异等各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平面构成也可以看作是视觉形象的构成,在设计教学中,形象的创造以及构造形象之间的联系是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可以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从而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增强设计人员的抽象形态和构成能力。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实施平面构成教学,对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帮助。

(三)立体构成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立体构成主要是指包装的主体形态以及造型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结构的设计以及包装容器的设计。以立体创作训练为主导思想进行立体构成,采取形象的构成方法,可以剖析事物的本质,挖掘各种造型的可能性,从而培养人的立体感觉和表现能力。将立体构成设计应用到包装设计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原理,对包装设计中的容器造型以及结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借助于立体构成的基础概念,能够让学生设计出丰富的造型效果图。

(四)色彩构成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色彩构成是将两种不同的色彩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一种新型的色彩关系。色彩主要功能是对人的知觉、思想以及感情造成的影响,从而影响人的心理活动。色彩构成是运用色彩原理将零乱的单色加以排列、连接和组合,并且使用色彩的三大要素进行色彩对比和调和。此外,色彩感情功能也融入其中,不同的色彩所代表的色彩感情不同。绿色象征着生命,蓝色象征着冷静;红色象征着喜庆。色彩构成在包装设计中发挥着视觉传达的作用。好的色彩搭配效果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例如,可口可乐的包装设计是采用鲜明的色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包装设计中,美观的色彩是他们重要的传达手段。色彩构成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设计人员对色彩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提升学生运用色彩运用的能力。

包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研究范围较广,研究内容丰富。包装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对产品的销售,基本功能是对产品的保护。产品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销售,必须给用户传达各种确切的信息,包装设计就是信息传达的主要渠道,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解决信息传达的问题,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判断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需要认识到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加强基础课程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包装设计中学会应用各种美的形式和美的规律,从而实现传达商品信息的目的。

作者:张丽丽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国柱,刘晓静.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岁月(下半月),2012,(7):82.

[2]李志宏.化妆品外包装设计中中国元素的审美意蕴[J].艺术百家,2015,(2):223-224.

[3]纪涛.中国现代包装设计与民间美术文化的重构与融合——以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J].学术探索,2013,(1):132-135.

第5篇

【关键词】设计素描 构想造型 训练模式

一、现状分析

造型训练是我国设计素描教学中培养设计师形象思维和创意传达能力的必要途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目标不明确,存在随意性。造型训练与观念表达没有结合在一起为设计理念服务。(二)对设计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艺术史上各种流派和风格带来的语言上的探索成果,没有系统地消化在造型的训练中。对其他艺术门类如电影、建筑、音乐和舞蹈等表现形式的借鉴没有在训练中统筹安排。(三)缺乏系统性,训练手段单一,课程之间缺乏逻辑性,没有实现平衡性、变化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要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提出新的造型训练方法。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发现造型训练中缺少的是对形象的组构能力,也就是构想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在素描中运用联想和想象塑造“有意味”的形象,并通过符号化的处理达到渲染主题、完成设计者诉求的方法。由此而产生的构想造型训练模式是指在整合各种设计资源的基础之上,以设计素描构想造型为训练内容,以系统论方法为指导,从整体出发,分析设计造型要素之间、设计造型要素与训练系统之间、设计系统与设计系统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训练模式。通过系统的训练达到拓展造型外延、丰富造型内涵的目a的。造型构想训练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即造型构想视觉传达训练阶段和造型构想理念传达训练阶段,二者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

二、视觉形象传达训练模式:从具象到多元

将美术史上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绘画语言资源,分类建档,作为基本的元素运用到造型训练的结构中,构建视觉传达的训练模式。

(一)分阶段渐进模式。按绘画语言风格演变的序列构成系统。将训练内容分成写实造型阶段、装饰造型阶段、意象造型阶段、抽象造型阶段以及综合造型阶段,形成构想造型视觉传达训练的基础。由浅入深,按语言的发展逻辑,从本质上把握造型构想的基本规律。挑选每种造型风格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去分析研究,尽量把造型原理弄透,找出与其他造型风格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不同的造型风格进行融合、变通,形成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打开造型样式在视觉上的广度与深度。

(二)对照解读模式。将相差、相反或相关的造型样式,如东方意象造型与西方抽象造型,写实造型与装饰造型,或同一类造型的不同样式放在一起加以比照研究。使之相反相成,特征更加鲜明,是寻找新的造型样式的必要工作。通过训练使学生对不同造型样式的本质特征有了更加鲜明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学生对造型样式的延伸和创新。

(三)同主题演绎模式。对同一造型,在保持大的内容和构成不变的情况下,做一系列不同表现形式的变体,用各种构想方法对画面的构成元素逐渐地增减或置换,形成风格样式的渐变推移。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上一张和下一张变化前后的有序性和差异性,新的变体必须要具备一个画面成立的一切条件,如画面黑白灰的合理构成,画面结构“力”的均衡等。这种训练模式打破观察对象和表现对象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造型样式。

(四)拼合组装模式。分为各种风格样式的和谐组装和矛盾组装两种。和谐组装是以相近风格样式的造型元素构成,矛盾组装是以相反或差异极大的造型样式元素构成,如平面和立体的组合,图底翻转等。这种图像造型构想训练模式的优点是打破常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拼合组构图形带给观者的新奇感和发人深思的效果。但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防止学生为求怪而怪,应该考虑到“怪”后边的合理性,包括画面构成的合理性以及内容的可解读性。

这几个模式各有特点,分阶段渐进模式和同主题演绎模式强调的是造型构想的历时性发展,呈线性;对照解构模式强调图像造型样式的差异性,图像拼合组装模式则强调形式组合的和谐或悖论,是对共时性的研究与训练。训练中,这几种方式应该结合起来使用,讲究完整性,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最终实现学生自由地图像造型,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造型构想体系。

三、理念传达训练模式:设计符号的综合运用

造型不仅仅是传达“有意味”的形象,还要让它为设计的理念“说话”,实现作者的意图,是符号学原理在设计造型上的具体运用。设计符号是由表示者的“能指”与被表示者的“所指”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符号与被反映物之间的关联是通过理念来实现的。所以说设计的主题是由符号组成的系统来传达的,符号的这种构建作用反映出设计的造型形象与其意义之间的联系。因此,在设计素描的训练中,对设计符号的加工与整合,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是造型构想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包括设计符号的创造、设计符号的组构和设计的诉求3个方面。其中符号的创造训练是基础,符号的组构训练是核心,设计的诉求训练是目的。

(一)设计符号的创造训练模式。根据符号的抽象性、普遍性和多变性的特点,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是约定的,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与符号自身的系统有关,这就为设计符号的创造带来巨大的空间。训练的方式很多,如用不同的能指反映同一所指,以及同一能指反映不同的所指;将一幅名画或设计作品中不同的符号元素提炼出来,然后重构出新的画面;将一个图像符号渐变到它对立意义的图像符号上去;利用图像符号整体系统的变化,影响某一图像符号的表达,等等。这些训练能让学生对造型图像符号的创造和转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符号的加工和整合阶段的训练打下基础。在训练中应该注意符号在不同语境、不同地域中的习惯和禁忌。

(二)设计符号的组构训练模式。绘画是直观的同时性呈现,需要形和义的共同作用,对于理念的表达更重要的是要放在对“义”的研究上,也就是对符号系统中“所指”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揭示。大致分为符号间的陈述关系、类属关系、比较关系和因果关系4种。陈述关系反映事物时空关系的变化,在设计素描中主要有叙述的功能;类属关系反映符号间在属性抽象程度上的上下级关系;比较关系反映同类事物符号间整体与局部、系统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反映不同符号间前后相随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这几种符号的组合关系,使设计素描的“言说”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设计诉求的训练模式。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某种价值的诉求,诉求的实现过程就是符号化的过程,是利用语义、语构、语用的方式实现设计的价值。特别是语用学的运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它着重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符号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设计素描中的语境包括:设计诉求的场合、设计诉求的话题、与诉求对象的关系以及对价值观的设定、过去的经验、时代的需求等。设计并不是单纯地表现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一般要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暗示,让观者通过“意会”的方式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在实际应用中,或用陈述的关系,叙述一件事情,引起人们的思考;或用比较的关系,推崇某种系统或信念;或把某种感性的具体符号上升为一种抽象符号,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或用符号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或几种关系综合地运用,以引起观者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劝服观众,实现设计价值诉求的目的。这种训练模式使设计素描的构想造型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使设计素描的教学与其他素描体系区别开来。

设计素描中的构想造型训练作为一个完整的话语表达系统,由视觉传达和理念传达两个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又包含一系列的训练模式,这些模式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元素。构想造型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离不开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参与,其中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思维方式的因素,一旦作为教学活动则要求具有连续性和逻辑性。这就要求在模式的运行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整个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做到独立判断新出现的疑难和矛盾,特别是能从中提出创造性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摆脱固定思维和传统造型观念的桎梏,以获得新的设计造型样式和设计路线,使设计者探索“有意味”造型成为一种自觉,从而获得自由“言语”的能力。设计出的形象能够满足接受者的价值需求,或引导接受者的审美习惯。

(注: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设计素描中的构想造型训练模式研究”结题成果,项目编号:12SA134)

参考文献:

[1]张竞成.维度转换在造型训练中的实践[J].文艺研究,2009(5).

[2]唐莲.设计素描中的情景构想[J].文艺研究,2011(9).

第6篇

校园文化是校风、学风和办学特色的综合载体,从职业教育发展特点来看,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探索的并总结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产学研。以校企合作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现了大学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积极吸收和借鉴企业先进文化,加强与行业的合作突显企业文化的特色,融入本地域文化,与社会良性互动,营造良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院十周年来,逐渐形成了较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伴随着学院发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以营造更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高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新思路

高职校园文化象征着文化根基的延续,也代表着对开拓精神前途的信仰。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目的是为了学生本体,使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氛围积淀产生为人的文化心理筑成文化观念,对人的行为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突出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和鼓励学生四有新人意识观念培养,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形成良好的高职校园文化。

营造高职校园文化是将特色融入校园文化,强化校园阵地意识,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凝聚全院师生的智慧和力量,让所有学生创造自己一片天地。把“校企合作”作为首要的必要条件提出来的,与其并重的环境和历史要符合四个基本要求的,即环境和谐,功能合理,特色鲜明,校企共建。

教学楼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研究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自建院十年来,初步形成了农林类、建筑工程类、机械制造类、旅游类、纺织服装类、财经类、电子信息类等七大类服务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专业群。学院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高职的名片。

教学楼内部环境改造设计,从校园文化的功能开始,遵循学院“勤学笃行,德技双馨”的校训,“就业与育人结合,实践与理论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 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了“技术、人文导航、文化育人、技能强人” 办学特色。增强学生的职业观念和素质,有利于职业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现。

图2-1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鸟瞰图

1. 教学楼内部环境现状分析

教学楼的内部环境设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文化内涵的表现在合理的空间设计,能环境布置彰显特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起到振奋学生精神,鼓舞学生斗志的作用,使学生在优美的教室环境中坚定学习信念,激发学习热情,增长各种知识,感受人文关怀。本院师生共同参与调研设计,真正体现师生在校园文化主体性作用,前期调研手段包括问卷调查、实测、拍照、绘图、讨论的整理,主要针对教学楼主公共大厅、走廊、常规教室、阶梯教室和办公室分析设计以便了解教学楼内部文化环境的缺失,对后期内部的设计起了关重要的作用。

2.共享空间

良好的公共空间将给学生提供舒适的思想交换和情感交流的交往场所。在对我院的教学楼的内部设计调研中,发现每栋教学楼都供两个系部合用,各系部专业学生在使用中无法去感受自身专业前景意识以及感受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整体高职学生学习氛围不浓厚,职业角色扮演不深入。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塑造职业理念和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灌输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对共享空间也就是大厅的改造来实现这一文化功能。

图2-2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

3. 交通空间

走廊是交通空间的一部分,也是“通道”是明确领域范围的界限标志,连接不同空间,是水平向延伸的线性通道,提供师生交通便捷、交谈滞留、课间休息的活动场所。楼梯是建筑中的纵向通道,解决楼层之间人流集散疏通的垂直交通空间,楼梯引导人的活动,调研中发现交通空间受季节天气的变化影响较大,特别是雨天和下雪天,怎样为学生提供舒适的交往场所是设计的重点。

4.教学与办公空间

我院教学楼基本上是平板长方型的教室,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适应性。满足与各专业的学习在功能用上属于开敞空间,能够迅速而方便的满足不同课程的学习。房间的长宽比维持在3:2,长短的比例有利于教学用具的摆放。出入口布置在教室的前部与后部,仔细研究发现教室平面满足基本的教学使用功能在教室内部的设计中应满足不同的班级体。

教学楼内部设计具体方案

1.公共大厅设计

第7篇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3-0098-03

1 引言

导示系统具有指示、引导、说明等功能,是现代城市的信息支持系统,是帮助人们快速认知、导航的传达媒介:是营造城市风格,塑造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品质的一项重要参数;也是提升城市总体形象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导示系统的设置正成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热点,大量的导示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国内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给市民认知周边空间领域提供了方便・在导示系统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非常优秀的设计作品,但是也有许多毫无创意、内容模糊。传达信息不准确,又与本地内在精神及历史文化内涵无关联的导示系统充斥在城市的街道上。如何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增添导示系统的文化内涵,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街道文化与公共服务品质,是时下导示系统的设计者要思考的问题。

2 导示系统与地域文化

导示系统属于城市景观构成的要素之一,它与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导示系统的形式在视觉上会受到它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支配,反过来导示系统依托它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内涵,来建构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是对城市地域文化的一种累积和延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导示系统的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不可避免的具有内在联系。

地域文化是指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由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和价值体系。地域文化也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形成的文化特色,并通过积淀、留存,又成为城市文化的表征,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地域文化的特性。可以说,地域文化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基础。导示系统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部分,对彰显城市地域特色尤其重要。基于地域文化设计的导视系统其实是从城市或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貌、文化底蕴中提炼具有地域特征的符号。将其功能化,视觉化,实现情感及意义的有效转移,从而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

3 导示系统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呈现

导示系统设计与其产生的地方历史文化、人与环境之间,只有在视觉结构上达到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达到与环境的浑然一体,使地域文化得以延续。因此,导示系统的设计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3.1 演绎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每个城市、地区所处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各不相同,造成不同地域之间不同的历史文化差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近年来,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得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越来越弱,地域识别性也呈现模糊状态。挖掘地域文化特征是创造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手段之一,它也是一个民族和地区区别于其它地区的主要特性。为了避免导示系统呈现“千城一面”的尴尬现状,在进行导示系统设计时,首先要了解这个城市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从当地的生活习俗、文化和历史内涵的事物或故事中提炼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元素,以此元素作为设计的原型,再以特定的手法进行构成处理,如位移、变体、重构等,使无形的文化同有形的物质有机地融为一体,让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不知不觉的受到了地域文化的熏陶。

3.2 构造视觉环境的协调性

导示系统作为环境构成的一个环节,不能孤立存在,要与周边整体的环境相协调。因此,导示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其尺度、材质,色彩等与周围环境的比例关系,以便在视觉上使环境达到整体和谐。才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比如,在街道的两旁、通过排列和群组的方式设置指示牌。使其对周边环境起到点缀和补充的作用,又给市民提供了具有连贯性,易于识别的导示标识,而且也打破原来单调、沉闷、平淡的生存空间环境,让艺术带给城市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3.3 符合公众审美的时代性

每个地方的历史传统、民俗习惯、经济发展各异,因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审美情趣。在设计导示系统时,为了迎合当地观者的喜好。我们要深入考察本地居民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要以民俗文化为审美对象,从中了解当地人的生存原貌:要从这些民俗活动中提取某一特征作为作品的设计元素。借助设计作品的传播,使观者感受昔日醇厚的民风,独具特色的民俗,并产生认同感,归宿感。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的内涵和特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因此,我们在造形方面可以从民俗风情中提取设计元素,而在材料的选择上,要与现代材料相结合。让设计作品既要有现代材料的应用,又有当地人较熟悉图案的改造形式,让形式具有先进性、新颖性、美观性,才能营造一个符合当地人审美要求又具有时代感的生存环境,使人们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愉悦感。

4 实例分析――以湘潭市岚园路导示系统设计方案为例

4.1 基本概况

湘潭市岚园路导示系统设计方案属于“湘潭市建设路口景观整治研究”科研课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岚园路位于湘潭市建设路口以南。街道总长500m。街道最宽处为20m,最窄处为15m,呈梯形形状。街道西高东低,商业较河东大道繁华,此地段有大型商场,宾馆,娱乐休闲场所,未来将建大型医院一座,以及五星级豪华酒店一座,车流及人流量较大。对于提供市民清晰、便捷、优质的街道导示系统有着实实在在的需求。

4.2 现状分析

通过前期的调查,我们归纳整理出项目区街道导示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街道导示系统缺少

2)街道导示系统破损严重

3)导示系统各行其是,信息单一,相互间缺少联结

4)导示系统的布局与周围环境、建筑物不相协调

5)指示牌的外观不新颖

4.3 湘潭市岚园路导向系统设计的思路

湘潭市岚园路的导示系统设计是围绕着湘潭市的地域文化来展开。首先湘潭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主要包括红色文化和白石文化、莲文化。湘潭的历史文化及其表达方式是地域文化设计的重要线索之一。其次湘潭境内水资源丰富,水元素可以作为表现地域特征的创作资源,从地域特征中挖掘出设计元素是呈现地域文化的又一重要线索。我们从这两方面来把握,探索导示系统设计的思路,把岚园路打造成为一个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街道环境。

4.3.1 升华内涵,突出莲文化特色

湘潭是湘莲盛产的基地。享有“天下莲城”之美誉。莲是一种文化的植物,从古至今,不

计其数的文人赞美莲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正是人追求的道德境界与人格光辉。把莲提升到莲文化,是一种植物到一个精神符号的升腾与跨越。而“莲”在湘潭市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因此,我们要提炼莲文化的内涵,加强莲文化建设,把岚园路街道打造成一个以“莲文化”为中心,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情境。

4.3.2 尊重环境,力求与环境统一

导示系统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要有着视觉上的独立性,又要与周边环境珠联壁合、遥相呼应。因此,在设计导示系统时,我们既要考虑尺寸大小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关系,又要注意环境的色调与明暗。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努力:1)视觉意义上的一致。岚园路属于湘潭市的老街区,街道两边的楼房整体来说不高,在设计街道两旁的导示系统时,尺寸不宜太高。在材料选择上主要是要慎重,因为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质感,对导示系统的形式风格起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在色彩选择上,我们要考虑它的色相,可以选择与环境同类的色相,使标识完全与周围环境的色彩融合在一起,在视觉上产生柔和舒适感。也可以选择与周边环境互补的色相,在环境中突显导示系统,使之达到导示系统的醒目性。2)材质意义上的互补。即通过导示系统使用材质的颜色与整个街道的色彩产生互补,材质的颜色可以选用材料所固有的色彩来体现,也可以在材料上赋予色彩。通过材质与环境色彩之间的互补,使街道的整体色调达到视觉上的调和,同时也为城市街道增添了生机。

4.3.3 强调功能性,实现人文关怀

导示系统是为行人提供行动信息的指南,它的设计应体现对人的关怀。我们可以从人的角度来研究,构建一个信息传达准确,造型美观,便于行动者准确快捷的判断方向的导示标识。具体要做到:1)色彩设计应具有醒目性。导示系统色彩设计的醒目性是指在整个街道环境中导示系统的颜色要容易被发现,也包括导示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与元素的颜色要在整个画面突显而出,使重要信息能很快传达到人们的视野。在着手导示系统设计时,要调查整条街属于什么样的色调,要考虑它的色彩与环境的协调,也要考虑它色彩的醒目性。2)内容传达应具有准确性。导示系统设计中包括文字、图形、符号、色彩等几个方面的组合,在图形与符号的设计中,要考虑简洁、易懂,具有现代美感的图形设计。而文字要从人视觉的角度来考虑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使导示系统中的内容能准确的传达给市民。3)造型设计应具有美观性。在导示系统的造型设计中,必须认真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融入地域文化精髓。在满足这个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也要考虑导示系统外观造型的美观性,使它成为一个更具有文化及个性色彩的艺术创意作品。

4.4 岚园路导示系统设计

湘潭市岚园路的导示系统设计,主要以现有的君子莲街心景观广场雕塑(如图1)为创意来源,从中提取街道文化形象――“君子莲”作为该路段定位形象,使之成为街道的视觉符号。我们把“君子莲”这个三维的立体雕塑用平面来表现,对它的构件进行重组、解构、位移来进行变体,移置于街道空间环境中,使城市的历史文化高浓度压缩积淀在整个岚园路街道中,让市民体验湘潭历史文化的真实存在。(如图2)的标志,它的创意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君子莲”雕塑,二是湘潭地域特征水资源,在标志图形中融入水纹,

彰显了湘潭的水域特彩采用蓝色系,给人柔和稳静的感觉,也象征着湘潭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标志图形呈向上发射式,寓意着湘潭市蒸蒸日上发展态势:标志图形又如同一双合拢的手,寓意湘潭市民同心合力创造美好未来。(图3)是以建设路口的“君子莲”雕塑为基本元索,标志图形解构重组了经典的“君子莲”雕塑,将基本元素采用重复的手法依次渐变出现,力图模仿莲花的形态,造型优美,带有强烈的莲的神韵。在导示系统设计中把这两个街道标志融入其中,来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使导示系统中借助有效的历史文化的形式符号来构建新事物同既存熟悉之物间的关联,实现情感及意义的有效转移,使地域文化得到传承。

岚园路导示牌的设计以区域文化“莲文化”为出发点,使导示系统中包含了区域文化特征的元素,同时也具有艺术性的造型设计。考虑到了构成方法与材料、尺度的适度变化与环境的协调,充分体现出了导示系统的生命活力。以下是具体设计方案。

方案一:(如图4)考虑到湘潭市岚园路街道改造的整体风格(简洁、现代)的定位,我们在造形上采用具有现代感的形式,运用抽象的曲线条。色彩选择蓝色的渐变颜色,这主要是从二个方面来考虑的,一是根据岚园路的总体建筑色调,通过实地考察分析的结果发现岚园路街道两边的建筑外立面主要是黑、白、灰,还有一些浅暖色颜色,属于浅灰暖色调,整体感觉太呆板、沉闷,缺少色彩的点缀。因此我们选用了与整个街道的色彩产生互补的冷色调蓝色。通过颜色与环境色彩之间的互补,使街道的整体色调达到视觉上的调和,二基于人性化的关怀,导示系统字体设计以黑体为主。黑体具有厚重、简洁、易于识别的特点,在方正的黑体上采用艺术化处理,使字体具有现代化的形式美。

方案二:(如图5)把标志直接镶嵌在形式简洁的几何造型导示牌上,材料主要运用铝合金,彩色塑料,色彩主要选择铝合金的固有色与蓝色搭配,使材质与环境色达到一致。岚园路的定位是一条人车共享的街道,交通指示牌是尤为重要,停车导示系统主要按类型。汽车、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来分停车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停车标识,通过圆形、方形、六边形牌头和圆柱的结合运用铝合金材料,颜色主要以天蓝色为主,醒目、简洁,给驾驶者与行人起到很好的识别和警惕作用。

方案三:(如图6)将导示牌公共艺术化,以“脸型”的抽象形式造型。颜色采用纯蓝色,鲜艳明快。材料的选择上应用了现代的彩色塑料。导示牌主要分布在大型广场或街道人口,既丰富了街道形态,又在色调上对街道色彩起到了点缀作用。

第8篇

一、以国内高校为例解析当今校区环境景观现状

(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校区建筑现状分析。清华大学的建筑风格采取了欧美新古典主义的造型,置身其中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建筑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保留过去时代的味道。来到清华美院建筑楼前,仰望其外墙立面所形成的外部空间是朴素而沉稳的,墙面砖块排列整齐色调统一。进入建筑内部,许多空间的界定又被处理成透明的玻璃,一方面形成了多个展示作品的橱窗,另一方面又有效划分了空间,为师生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区域。这种透明或者半透明材质的利用,充分了引入了自然光线,视觉上放大了所处的空间,弱化了建筑外表,柔化了建筑的严肃性,让生活融入外部环境。2.校区道路现状分析。清华校区内的道路两旁是大面积的坡地,辅以枯山水造景,主干道四通八达,行道树排列有序,水泥道路纵横交错,内部能够通车,与外界相连。这种现代式的道路是典型的非停留式道路设计,来往方便,但道路两旁没有活动场所可供停留,学生们都是目的性明确的穿梭往返,造成道路利用率单一,导致道路本身成未能为校园景观设计的一部分。3.校区广场现状分析。校园广场设计与建其筑的庄严感相匹配,整体呈现方正的形态,规整、尺度大、浏览视线开阔平坦,草坪上若干雕塑,无过多竖向景观构筑物,软硬质铺装以规则性绿篱分隔,整个广场设计缺乏层次,人流分散,学生游客均无长时间逗留,这样有棱有角的设计虽然威严统一,但很难营造出好的空间和艺术效果供人欣赏。

(二)北京大学美术学院1.校区建筑现状分析。老校区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以未名湖为中心,清宫式建筑环湖分布,主轴线为东西向,建筑物多为二、三层,主要建筑造型为灰瓦红柱,石造台阶,浅色墙面,彩画斗拱梁枋,次要建筑为民居园林形式,而新建筑则通过在空间布局、建筑色彩、地域性材料利用,达到与旧建筑的共生。不同于新校区,老校区的整体风格更顺应了人们印象中的北京,反应了老北京的历史风貌。2.校区道路现状分析。北大老校区的道路设计颇有意味。路过人声鼎沸的操场,穿过蜿蜒小径,不经意时,高耸的博雅塔宽阔的未名湖已映入眼帘,区别于新郊区的水泥道路,来到这人们仿佛误入了另一个空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碎石小路环湖而设,湖中石雕栩栩如生,湖边置石,高低错落层层叠叠,植物繁多形态各异,延湖步行,树林掩映,道路由宽入窄,路经小桥,疏林草地,灌木规整,大树林立,美不胜收。园林式的道路设计与灰瓦红柱的清宫式建筑相得益彰,场景如画卷一般,美不胜收。3.校区广场现状分析。北大老校区的热闹非凡,一塔一湖,四季景色变换倒影水中,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冬季,大家顶着寒风,身姿矫健的驰骋在未名湖上,同学们的生活学习压力都在此刻随风而逝,瞬间让未名湖让整个校园都活力四射,为北大聚集了不少的人气。而新校区的广场相对较为冷清,无过多人群停留。

(三)中央美术学院1.校区建筑现状分析。在现代建筑风格的追求上,央美以院落体系组织空间,形成了院落连通、空间层次丰富、景观环境优雅、统一谐调的校园环境。形态各异的建筑又构成了丰富的院落群,单体建筑表皮从色彩、质感及面砖排列上较为考究,墙体统一使用的灰色面砖,建筑立面有序排列的方形门窗洞,设计朴素融合自然。2.校区道路现状分析。校区道路设计具有强烈的现代风格,建筑师为了形成交互式的空间动态,保留地形的高低错落,在开阔的景观道路上设计了阶梯道路,节节而上,两侧结合了绿化看台,避免了人们在行走时的无趣,同时也为道路景观增添了生机,丰富校园层次。3.校区标识现状分析。在若干校区案例中,中央美术学院的标识系统最为完整。每一幢楼的编号明晰可见,教学楼外立面上镶嵌该楼的学科部门指示牌,井井有条,进入楼内,每一层电梯旁都带有楼层分布图,图上该楼层用黑色与其他楼层的橘色加以区分,每一间教室都有标识牌,使人能清晰的找寻目的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二、改进措施

(一)建筑设计校园环境使校园在满足人愉悦舒适的的同时更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幢建筑、每一条道路、院内的一草一木都是构造环境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筑作为整个校区规划的核心,从功能单一、封闭、分散的形象日益转向综合型、开放性的空间形态,从太过注重建筑形态的美化过渡到对丰富空间内涵的不断追求,真正领悟“建筑存在本身不是空间,而是为了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这一理念,将人的活动作为设计的主要目的。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地域特色,结合时下国内外建筑趋势,保旧创新,例如王澍设计的中国美院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无论是在建筑色彩、材料、空间造型等方面,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使得校园与城市整体的统一和谐,值得我们借鉴。

(二)道路设计从上述校区道路设计的优劣势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景观道路设计除了满足通行功能外,还需要为环境提供造景服务,在行走中,满足活动与交往,这样道路才能作为景观的要素之一,才能提升环境质量,增强生活气息。道路的设计多种多样,例如道路的铺装样式繁多,古典园林有人字式、斗纹式、波纹式,现代道路追求新意图样、色彩纹理,铺装材料也从古典的沙石砖块转向现代盛行的各种钢板、金属网格等。道路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设计的重点,在校园道路的设计上,我们可以采用停留式道路设计,利用廊架、汀步、小品景观配以植物搭配,从形式和功能上共同影响周边环境,提供各式人群不同的需求。

(三)广场设计现今校园广场的设计规模不断更新扩大,功能完整多变,设计时应该更加关注的是布局形式、空间尺度、环境氛围等方面为师生营造出具有归属感、舒适感的户外空间,互动活跃的大学校园广场是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广场设计本着为师生服务的理念而设计。景观大师PeterWalker和SWA联合设计的哈佛大学唐纳喷泉项目就是成功的广场设计案例,利用159块大小有别的石头以圆形发散式排列,并巧妙的在石阵内部设置了喷泉,辅以草坪和三四棵大树,该景观设计充满了东方的禅意,四季交叠,景象多变,成为了人们休憩、交流的活动场所。唐纳喷泉是校园广场设计的典范,真正的体现出“活”的广场就是校园环境灵所在。

(四)标识设计标识是人识别适应环境的重要指标,在这一部分规划中,央美的设计统一完整:将每幢大楼标号应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能一目了然每幢建筑的每一层功能,学校内部设置标有明确方向的路牌,让人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整体而言,整个标识系统需要清晰明了的传达路人需要识别的内容。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词: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 专业技能 就业竞争力

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生,从事艺术类自考的专业教学工作已经将近三年的时间了。由于笔者本身也是一名学生,或是和学生们的年纪相仿,代沟较少等原因,课上课外经常会和他们进行一些深入的交谈和沟通,其中关于他们的学习现状和对未来的担忧也颇有感悟。

一、艺术类自考生的学习现状及原因分析

如果说自学考试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那么笔者可以算是从坚固的象牙塔里一路走来的,同时也初步见证了两种考试制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以下简称统招)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以下简称自考)]下,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情况。除去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科特殊性和目前人才需求市场的饱和等客观原因,艺术类自考生的就业前景较之统招的学生仍然更加不容乐观。

1、艺术类自考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①学习目标偏离导致学习内动力不足。与普通本科生相比,自考生其学习的目标更具功利性和实用性,偏向于能在一定时间内更快地取得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这就导致了学习动机减弱。其表现是学习拖拉、 散漫,怕苦怕累不想动脑思考问题。例如,迷恋上网聊天或玩游戏,课堂听课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理解肤浅,满足于一知半解。

②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事倍功半。不善于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习惯于死记硬背,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去全面系统地把握课程知识体系,学习效率明显下降。由于自考考一门通过一门,即可取得该门课程的单科合格证书。考试时间、考试次数不受限制,考试不及格可考多次、重复考,直到合格为止等适应性特点,学生抱有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导致积压的未合格科目越来越多。

③社会实践与专业技能脱节。自考生过早的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当然这些兼职除了可以给学生增加社会经验外还可以补贴生活费用,减轻家长的负担。适度的社会实践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是更多的自考生因为兼职而占据了平日的学习时间,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这不能不算是因小失大。大多数学生在兼职的选择上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将目标放在网吧、酒吧、会所、餐饮等行业上,这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是大相径庭。

④专业技能薄弱,实际操作能力欠缺。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技术型人才,首要具备的能力便是电脑操作,能够熟练掌握办公室软件及各种平面设计软件。与普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相比,自考生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实践与专业技能的脱节,是导致艺术类自考生就业前景较之统招学生更加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

2、导致艺术类自考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分析

①社会对自考学历不同程度的歧视。时下,我们不难看到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考简章中明确标明学历类型只限“普通高校毕业生” 或 “全日制本科” 等, 这样的限制甚至在一些公务员招考和个别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中也可以看得到,自考毕业生在就业或选择继续深造时经常遭遇到这种歧视。

②学校艺术类自考生的教学设施有待完善。就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而言,由于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视觉传达的作品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其效果必然是大打折扣。

③艺术类自考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其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目前安徽省艺术类自考的考核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课,主要通过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二是技法课,主要通过手绘(徒手绘制)的方式进行考核。这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假象:只要通过了理论和技法就万事大吉。这种单纯的考核方式是和将来就业的实际情况是脱轨的。

二、探索艺术类自考生未来的出路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而相同专业自考毕业生的前景更加令人担忧。据统计,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70%左右,而艺术类自考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还不足50%,其中包括了专业不对口但已签署工作合同的毕业生。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艺术类自考生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考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这是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人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1、全社会要进一步提高对自考学历的认知度。自考作为国家考试制度,它由国家建立,由政府考试机构代表国家行使考试权,按照国家规定的目标和标准,面向全体自学考生实施严格的国家考试。其考试结果是国家承认的,所取得的毕业证书,是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简称《条例》)第32条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工资待遇: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 从获得毕业证书之日起, 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

2、学校应本着对社会和学生负责的态度严谨办学,强化对艺术类自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自考助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已成为自考助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自考助学教育培养目标。自考助学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艺术设计专业的全日制助学教育应界定为职业教育,承担职业教育的培养功能与义务。,不管是其最后的自考学历是本科还是专科,这都不应该是一个单纯的噱头,而应当是掌握相应程度的切实的职业技能。

②加强自考助学教育的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到一级管理,责任到位, 办学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措施有力,收费依法合理。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把培养质量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日常教学的管理上,要尽一切可能将学生吸引并凝聚在工作室或是专业教室中,避免一盘散沙的情况出现。

③完善相应的教学设施,以“包豪斯”为借鉴进一步完善设计类的教育教学体系。就硬件设施而言,学校的专业教室应当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方便师生做作品展示和学术交流;工作室案头的高度和大小应该满足手绘练习的需要,和一般的理工科专业教室相区别;机房的电脑应安装各类设计软件,同时以一台主机可控制多台分机的形式连接布控,使学生的软件学习与教师教学同步进行。就软件设施而言,要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自考助学教育可以借鉴“包豪斯”实行的“双轨式”教学模式,设计课由艺术教师与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使学生避免了对艺术原理和技术原理的畸形片面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审美与技术的双重才能。

④增加一定量的职业技能实践实训项目,提供为学生介绍或推荐实习单位的机会。就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自考学生而言,自考学历拿到的同时能否独立使用Photo Shop、Corel Draw 等平面设计软件完成一套企业的VI设计,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达到职业技能的高度。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和景观设计方向的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实践实训项目包括:使用Auto CAD、Illustrator、3D MAX等绘图软件绘制方案图及施工图,并对规范性的规定有大致的了解等。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达到1 : 0.8,要能有效保证自考助学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关于增加学生实践和实习机会的方式,笔者认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有效形式——“工学交替”,也非常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考助学教育。它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离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过程。这种“工学交替”的模式一方面充分的利用了自考“空档”的时间,为学生增加了就业实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有效地预防了学生抱有重复报考的侥幸心理,督促其提高理论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徐璟.《强化职业技能培养,提高自考助学生就业竞争力》[ J ]. 《中国商界》2010/05

第10篇

关键词:广告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1 广告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广告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课程已被绝大多数高校所开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方面往往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完成,多数情况下课程在教学时过于注重作品画面的效果,例如技法的表现,而忽视了广告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市场而服务,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时间较短,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广告教育的投入相对欠缺,使广告设计的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以保证,教师对与广告设计的市场环境把握不足,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无法做到与实践的结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就进行相应的设计创作,忽略了广告设计前期的市场调差分析、广告策划、媒介的选择与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广告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要求很严格的课程,若不能够系统化的完成往往会出现过于注重形式而无实际内涵的设计。

在实际的广告设计中,对于广告设计的前期市场分析,广告的市场定位,目标市场的分析,品牌的市场效应,广告策划的撰写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忽视其中的部分环节则无法设计出有实际效果的广告作品。因此,从目前的广告教学来看,引入实际的广告设计课题及实际的广告设计竞赛,结合系统化的教学方式,培养系统化、全局化的专业设计人才,才是《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最主要目的。

2 广告需要全方位的设计人才

针对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普遍提高,设计师不仅需要具备广告设计的直接操作能力,并且需要很好的大局观,以满足目前市场对广告行业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也就直接要求广告设计的教学应该更多的为市场需要而服务,需要培养全方位的广告人才,全方位应包括以下几点。

(1)良好的沟通能力。广告设计是将信息传播到受众群体中去,设计需要沟通,目前,广告设计人才培养的结果要么是学科型、理论性,要么电脑特效型,缺少有效的结合,所以就要求我们在课程中引入实际项目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实际的设计项目当中,让学生能够与客户,以及设计公司的其他部门去交流沟通,学习与了解广告设计的整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为以后广告设计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一个完整的设计公司会有很多的设计部门,每一个设计部门都有相应的设计任务,作为设计人员应学会与其他部门之间形成合作关系,如营销部门、策划部门、传播部门等,学习如何经营良好的客户关系,如何进行广告策划以满足实际需求,了解各传播媒介的特点以将广告设计传播的范围及效率做到最广最快。只有与各部门之间做到团结协作,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设计工作,充分协调,积极配合才能够有效的完成广告设计。

(3)广告策划能力。广告策划在广告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在进行广告设计前,与广告策划人员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对广告设计进行详细的资料调查,从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学生在此环节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广告语的提炼,进行头脑风暴以及发散思维,根据实际情况以确保后续工作的进行。

(4)广告创造和表现能力。设计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设计师创造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设计能力的高低,设计创造能力的训练在广告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关系,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创意的表现往往来源于此,然后结合广告策划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为设计进行创作了更有利的条件。

做为一名设计从业人员,设计的表现是对自身专业水平直接的检验,如何通过图形设计将有效的信息内容传达给受众群体,图形创意的表达,色彩的应用,字体设计等都是设计表现的重要因素,所以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对自己专业知识与技能有较高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进行设计项目的跟进,否则就会出现具有良好的广告创意,但却无法表现,这在目前的广告设计教学中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3 广告设计教学改革的目的

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将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为市场服务,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时俱进,结合市场需求在教学上做出改革,正视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需找新的模式与方法,将新知识,新模式,新技术贯穿到学生中去。

总之,随着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设计行业已经触及到各个领域,同样也标志着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对于专业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作为广告设计的教育教学人员,应结合实际的市场情况,不断发现与探索新的模式与理念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广告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丁俊杰,张树庭.广告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第11篇

关键词:服装展示 展示空间 空间要素 未来趋势

1.前言

服装的涵义早已经脱离了单纯的实体产品的属性,而是形成了一种文化产业。因此当今服装展示设计的展示目的就是通过对产品的良好展示,从而传达出其品牌的诉求,能够让消费者第一时间直观的接收到服装品牌的涵义,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

目前来讲,服装展示设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创新能力还未得到充分的展现,市场的现状还停留于模仿欧美国家优秀设计的阶段,自主设计能力并没有大规模的运用。这其中当然存在着很多因素制约着国内设计者的设计能力,但是随着现今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这个问题势必会得到解决。

服装展示设计中各种不同空间要素的应用,再加以自身设计感悟,初步研究服装展示设计中空间语义的传达形式。只有设计者在掌握了展示空间的设计要领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做到突出展示主体,并且调动参观者的积极参与意识,使展示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在商业展示中还能够有效地创造高额的产品销售利润,充分展现出展示主体品牌的内涵,让消费者能够得到自己需求的东西,实现双赢的局面。

2.当今服装展示现状分析

作为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现代生活必需品,服饰在一定的程度上成为了反映民族,时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面貌的重要标志。服装展厅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展示主体为服装产品。一个优秀的服装展厅能让参观者或者消费者从终端服装展示中直接而又强烈地感受到服装的品牌诉求,并且能够有效减少服装品牌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损耗。与此同时,商业服装展示在此前提下又必须重视审美创造的真实性、可行性,不能一味地追求天马行空而忘记了展示主体的本质,要以丰富的设计语言来打动消费者,激发人们的情感,调动起购买的欲望。

除此之外,服装是一种特殊的展品,与其他类别产品相比名具有非常明显的自身特点。高新科技产品等都具有十分高的科学技术含量,能够得到知识产权或者专利发明等相关法律的保护,就算是完全的透明化展示,也不会得到抄袭。但是服装却不同,在面料,颜色板型方面极易被模仿,这就要求在服装展示空间的把握上注重虚实结合,掌控展示空间的透明度,小心展厅功能的区分,不能轻易地让自己的展厅成为竞争对手搜集资料的重要场所。

3.服装展示空间的语义传达形式

3.1 “实体”空间要素

3.1.1 空间组合形式

为了整个展厅的整体效果,服装展示空间要做到各个区域能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映衬。服装展示空间的组合形式主要分为下列几种:

开放式空间。此类空间形式具有非常良好的通透性,能够让人在距展示产品还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之下就能吸引住参观者或者消费者的眼球,直截了当地进行产品的展示,能够达到快速的宣传作用。但是由于少了必要的隔断和指引,在展示的引导性上,开放式空间还存在很多缺点,无法准确地将展示信息传达给有效客户。

半开放式空间。半开放式空间介于开放式空间和封闭式空间之间。通过一些通透的隔断或者虚空的构架来限定空间,人们不能完全自由穿越这个区域,但是视线上是可以基本上畅通无阻的。这种半遮半掩的空间形态,比开放式空间略显静态,却也比封闭式空间显得活泼一些。

3.1.2 展示道具形态

展示道具作为展示设计至关重要的一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作为服装展示空间语义表达的重要因素,展示道具的形态不一,相对应所展现的空间效果也不尽相同。只有当展示道具形状重复或渐变的排列并产生特异变形的效果时,才能有主次之分,将空间进行一个适当的分割。根据不同尺寸、结构、造型的展示道具的排列与组合,以及高低形式上的变化,不仅可以让原本呆滞,沉重的空间顿时轻盈,生动起来,还可以营造出一个全新的空间氛围,做到一分为二,让整个展示空间更加的丰盈与和谐,提高展示的效率。

利用不同的手段也可让展示道具在划分展示空间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利用柜台,货架,陈列橱窗或隔断将展示空间进行水平方向的分割,使空间隔而不断,虚实并举,保持明显的连续性,使空间分隔灵活通透;利用展示空间顶部和地面的展示道具的变化来分隔处理空间。如在顶棚设置竖向插入空间的配置,既可丰富空间层次,又可分割空间,突出主题。

同时,在流行服装展示空间里,更要求有空间变化,能够做到引人入胜,在空间的联系与过度上,要有起伏,要给人新颖的感受。

3.1.3 空间动线设计

在服装展示中,动线指的是展厅的行进路线,也就是人在参观展厅时的流动线路,也称作为流线。但是在展示空间里,特别是服装展示空间里,人的流动路线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在实际空间里,是否合理的安排了服装卖场线路是展示成功的重中之重。正因为服装展示空间是带有时间性的四维展示空间,从参观者进入展区到参观者的离开,每一个段落都应该有一些不同的效果。

动线大致可以分为直线流动和环线流动。直线流动。就是穿越式流动,空间的入口和出口在不同的两侧,参观者从入口进入后,不论怎么流动最后会从另一侧离开,不用再回到入口离开。这种动线的设计比较适合狭长的展示空间,服装或者饰品一般都会在两侧摆放,人流不会有太大冲突,是一种常见并其比较简单的动线形式。有的展示空间属于狭长类型,并且没有太多不规则的路线设置,两侧开放,两侧半封闭,这样子的动线设置能够给参观者带来一个简单,快捷的流动路线,并且不会出现人流滞留的问题,提高参观效率,能够获得更多的有效目标客户的青睐。

环线流动。在一些三面都是封闭的空间里,入口和出口同在一边,参观者在进入了展厅之后,经过环形流动,又从同一侧的出口离开,这种人流方式称作为环线流动。其特点是造型活泼,空间给人一种跃动的感觉,比较适合爱玩的年轻人群。但是如果处理得不好,很有可能会让参观者相互对流或者重复穿行,降低了参观效率,容易出现人流滞留的状况,还易引起参观者的疲劳感,从而对展示活动稍显反感。因此这种设计必须考虑更多的要素才能处理好人流与空间的关系。

3.2 “虚体”空间要素

3.2.1 照明

灯光照明是指利用人工光源解决室内的光照问题。它可以完善空间功能,提高服装的陈列效果,营造展厅氛围,提升展示品牌档次从而创造出了一个愉快舒适的服装展示环境。巧妙的照明设计可以提高服装的品牌价值,强化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使展示视觉营销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在服装展示中,人工照明比天然采光运用得更加普遍,因此,最佳的服装展示照明效果对于空间的表达尤为重要。

照明方式分为:

1)整体照明:也称作为基础照明,特点是光线比较均匀,能使空间显得明亮和宽敞,其照明陈设布置比较自由。这样的照明方式适合大众型的服装展厅。

2)重点照明:也称作为局部照明,它的特点是能够很好地突出展示重点,用有限的亮度来着重体现展示物体,以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提高展示功能。在服装展示中此类照明方式能够强化展示主体,适合中高档次服装展厅,具有良好的突出重点的作用。

3)装饰照明:指为创造视觉上的美感效果而采取的照明方式。装饰性照明可以增加活泼、生动的气氛。这种照明方式适合个性化,概念型服装展厅,能够营造出相当非凡的视觉承托效果。

4) 综合照明:一般情况下,很多展厅都采取了结合了以上三种照明方式的方法照明,这就叫做综合照明。

3.2.2色彩

在现代服装展示空间设计里,色彩的精彩运用往往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展示效果,红色系到黄色系的马赛克组成了时尚魔方般的北京三里屯的Uniqlo旗舰店;粉色的巨大“鞋盒”打造出了美国洛杉矶的paul smith旗舰店;黑色与紫色的神秘结合创造了anna sui奇妙而诡异的品牌精神。每一种颜色的运用都能对服装展示空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暖色系一般来说是比较容易亲近的色系,如红、橙、黄、褐,比较适合年轻阶层的服装展示,其中粉红、鹅黄是女性所钟爱的色彩。冷色系如蓝、紫、绿虽然具有一定的冷情感,但是在夏季会给人清爽,舒适的感觉,因此在夏季的展厅可以采用此类色系。

在服装展示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装饰色彩自身搭配的和谐,还必须注重与周围环境,特别是与周围所展物品的和谐程度。良好的色彩搭配除了能够给参观者带来一个美好的参观环境,愉悦的参观心情之外,最主要的是能够突出展示产品,扩大展示空间的展示范围,创造属于自己的展示个性,带动大量的人流量,最后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4.未来服装展示空间形势展望

4.1 传统展示空间不足

传统的服装展示无论是通过静态展,动态展,还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所出现的虚拟服装展,不论是二维的平面展还是三维的立体展,都只提供了一个服装展示的平台,观赏者只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欣赏服装。在过去所有形式的服装展示空间中,人们往往只能站在被动的位置去欣赏服装作品,只能通过想象去感受服装的风格和意义,却无法立刻知道展示的服装是否适合自己,也不能真正的看到自己穿上之后的效果和舒适感。时代在进步,因此服装展示也必须得到进步才行,让观赏者能立刻看到自己穿上服装后的效果,这就是交互技术在服装展示中产生的原因。

4.2 交互技术的应用

在服装展示空间中实现交互技术的应用,就是要在观赏者和服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两者能够第一时间得到一种互动的效果。互动技术在服装展示中的应用是采用了一种虚拟现实的技术,在其中通过电子技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三维动态模拟技术、红外线技术等多重科技手段来实现展示中的互动。从而对展示空间有一个全新的定义。

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的实施,计算机会预先对所要展示服饰的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创建出逼真的不同款式的服饰,并且对同一款服装设置成各种尺码,方便各种体型的参观者。计算机还要提供虚拟的试衣镜,动画服装展示系统,信息查询反馈系统以及产品服务等多种系统,在计算机上展示服装的特色。借由多种技术手段,使人介入到预设的服装展示空间之中,实现人与服装的自然交互。

随着人类不断的改造社会,这一种全新多维的展示空间形式,会在不久的将来大量的运用到服装展示之中,这一种新的“语言”势必会为今后的服装展示带来新的形式和形态。

参考文献:

[1] 黄江鸣.展示设计[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2] 任仲泉.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尚慧芳,陈新业.展示光效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 杨大钧.视觉营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5] 田燕.服装陈列策划与管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第12篇

【摘要】在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载中,汉字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汉字的图形化设计是许多设计师共同研究的问题,汉字的图形化就是利用“缺省”“添加”和“改造”等对汉字的字形、笔画、结构进行装饰、美化,使之富有特定的形式美感。本文通过对汉字符号的象征性和构型规律的研究进而结合现代汉字设计思路对现代汉字图形化设计提出了设计思路,运用夸张、提炼、变形的手段进行汉字图形化的设计。

【关键词】汉字;构型;图形化;设计

一、解读汉字符号的本质特征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得益于汉字文化的沿袭,这是形成我国悠远传统文化的根基。汉字源自图形的演变组合,具体表现为将各种图形符号进化为一整套音形意具备的汉语言文字。汉字的发展更新经历了漫长的渐变过程。在这期间,我们对汉字的字形加以装饰和美化,使之成为一种特定需求的形态符号。所谓汉字图形,其实就是对各种汉字的组成结构加以适当的修饰,使其外在表现形式能够符合既定的需求,其实质是利用各种汉字创作手法对原有汉字的笔画顺序、空间布局等进行美化加工,孕育出特殊意义的美感。

(一)汉字符号的象征本质

文字是一套书写的语言符号,这些符号的产生是为了便于人们记忆或标记某事物。它不仅仅可以以视觉方式呈现出来,还能通过听觉和知觉的形式加以表现。凡是那些能够被人所强烈感知,并且这种感知可与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价值观念直接相联系的话,都可以被视为是一种符号形式。

追溯世界文字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不论是远古时代刻于石器、木器上的文字,还是近现代记载于皮革、帛画、纸张上的文字都是视觉符号。诚然,文字的表达形式千变万化,但其内涵所带给人的视觉效应一般可归结为两类:表意类的文字系统与表音类的文字系统。所谓表意类的文字系统,指的是汉字的形状结构可使人与其所代表的客观世界直接关联起来,在这一层面上,字形实质上传递了一种文化轨迹。除了目前我国的汉字文化和“纳西文字”之外,还发现过其他自源型文字的踪迹,譬如说著名的玛雅文字。表音类文字稍微复杂一些,它首先是通过汉字的字形表现使人们获得一种音响感知,而后再通过这种音响形象与某些特定的客观意象发生联系。在这里,字形是音响感知的外在表现。表音类的文字系统几乎涵盖所有借源型文字。

谈到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其主要是通过直观清晰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情况表达出来。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能够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事理简单化,同时还可以创造一种艺术意境,进而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往往借用象征的手法和象征图形符号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概念内涵。汉字图形作为一种将思想图像化、语言符号化的艺术构成形式,其本身所隐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寓意都体现出一种象征手法的存在。恰恰由于汉字图形文化具有符号化的特殊含义,且其形象非常鲜明,因此在追溯汉字的实质内涵时通常带有强烈的象征性。

(二)汉字图形构型规律

汉字的外轮廓是汉字的基本特征,其又可以表述为形态、形象等词汇。所谓形象,就是指事物的外貌,这就有一个“形”与“神”的辩证关系问题,“形”“神”都是我国美学体系中常用的概念之一。从设计学的角度来说,此处的“形”绝不仅仅是我们常人所理解的那种“形”,而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从广义上来看,即指任何与形状相关的一种可视状态。从狭义上理解,就是特指图形所表达出的一种结构模式。“形”是一种视觉表达概念,而视觉感知一般都是借助于语言媒介才能得以充分表现。

汉字文化约有五千年的发展演变史,堪称世界古老的文字结构形式。其最初是发源于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图形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是象形的表现。具体说来,象形字就是画物象的形状,以形状表达它的含义。许氏云:“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即指象于物形,它是对具体事物具象形态的描摹与概括。由于汉字起源于图画,而且象形和图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图画表象就成为了原始思维的传达特征,象形文字由形象到概念,无不体现了先人思维方式的本质特点。

文字的装饰美化从我国汉字起源时就已出现,而汉字图形作为一种从汉字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艺术形式,其本身也带有很强的装饰特征,如春秋战国的鸟虫书、秦汉的瓦当文字以及流行于民间的花鸟字等,都可以说是汉字图形装饰化的代表。

二、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分析

(一)现代汉字图形设计的现状分析

现代汉字的图形设计遵循的是既定的图形设计理论及方法观念的指导,其主导内容是汉字语言的文化形态特征等。身处现代化的信息时代,汉字的艺术魅力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挥,其特有的艺术形态结构极具视觉美感。对我国现代汉字图形设计史进行梳理,就会发现很多著名设计大师所设计的汉字图形作品交融了中西文化的精华,提供了一个中西文化共通的生存空间。靳埭强就是一个不可不提之人,他所涉及的汉字非常强调传统理念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在其作品中经常可感受到古今结合的魅力时尚感。他还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境界表达,擅长将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以及笔墨纸砚等工具充分融合,完美地呈现出东方文化的浓浓意蕴和儒雅境界。

(二)从汉字形态构造分析图形化再设计

认真研究汉字的字形结构会发现:其实每个汉字都具有独特的视觉效应。它通过一定的结构组成、发音韵律等演绎出不同风格的文字魅力,可以典雅庄重、可以清新唯美、可以孤独凄凉,也可以强烈窒息。要想所设计的字形结构达到最美的艺术境界,必须充分了解每个汉字的组成结构、笔画构造及韵律构成等。唯有做到这些才能丰富自己的创作头脑。对汉字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行仔细研究后,还有助于对其进行创新改造,设计出形式新颖的现代文字艺术。也可以借鉴古时的汉字造字方法,使汉字的图形设计感官性更强。

1.图形化设计中的外形统一

汉字的字形在进行组合构造时要保证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在视觉表达上占据优势、提高关注度,使汉字的表意更加清晰明确,也更能传达出汉字所富有的文化内涵。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对汉字的字形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增加了一些形式元素,使整个汉字既能表现出自由、洒脱感,并且也能兼顾到整体的一致。

2.图形化设计中笔画的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文字的字形结构时要遵循笔画的粗细搭配原则。针对同一个汉字的笔画设计与不同汉字之间各种笔画的安排,必须保持形式感上的统一,不能使汉字整体出现一种违和感。对于每一个汉字的笔画设计,都要严格遵守设计中对比关系的运用,每个元素之间的距离都有严格的考究,使得每个字都有一种层次感,这样既符合了统一不突兀的要求,也让字体的整体美感有所体现。

3.图形化设计中结构的统一

汉字具有天然的艺术美感,因此在字形设计时务必对汉字结构有充分地了解,适当地对原有结构进行改造,要在把握住汉字本身固有结构的基础上,作较大胆地处理,使观者将视线集中在汉字的结构上。每个字不再是呆板的方块字,而是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姿势,使文字也具有了人性化和生命化。

因此在汉字图形化的再设计时,为了使汉字的主题表意更为生动有趣,可适当对其结构进行完善处理。尤其要重视汉字的外在结构,帮助呈现出最为鲜明的视觉效应。在进行具体的设计时要突破常规,遵循一定的原则对汉字字形的结构、比例等进行恰当的修改,对原有汉字结构进行润饰,提高汉字的新鲜性和生动性。

三、结语

汉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极富美感,还有特定的象征含义。它是对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描述,呈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粹,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分支。汉字文化不仅仅承载了人们浓厚的思想情感,也传递了语言字形的发展变革。进入到“图形主导”的艺术设计新时期,汉字图形的设计变得越发重要。所以说,针对汉字图形研究提出专门的课题研究申请,目的就是为了对其进行全面、深入地剖析,以使人们能够更为清楚地了解其文化意蕴。

参考文献:

[1] 高胜难.从象形到图形的转变[D]. 武汉理工大,2007.

[2]徐妹.汉字图形的“形”“意”探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