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技进步的表现

科技进步的表现

时间:2024-01-18 14:36: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进步的表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技进步的表现

第1篇

表现仪器发明推动科技进步的绘画

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仪器发明所产生的重大科技成果占有突出的位置,它产生的科技进步使人类文明的进程得以大大提高,如测量仪器、望远镜、显微镜等的发明和由其促使的科学发现,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观测事物的精度。

17世纪,西欧已经制造出多种多样的用于测量与制图的工具,并建立了一整套定量测量的单位。画作《量具》很好地记录了西欧在测量工具上的进步;同时,该画也形象地表达了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句:“万事万物都能被测量。”尽管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将对事物的测量精度提高到微观水平,但事实上,测量可能永远无法做到绝对精确―总有极微小的量无法测到,因为最小的测量工具不可能小于亚原子。因此,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测不准原理”―意味着科技进步并不代表人类的能力是无穷无尽和没有限制的。

望远镜的发明,不仅使人们能够在宇宙中更清楚地看清自己所在的星球,而且使人类探索地球以外的宇宙深空、揭示浩瀚宇宙的奥秘成为可能。直至今日,究竟谁才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并实际使用望远镜的人,我们无从确认,但是,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利柏黑于1608年第一个申请了望远镜的专利权却是毋庸置疑的,尽管后来他的申请以制造望远镜的技术已经成为众人皆知的“秘密”为由被驳回。

望远镜俗称“千里眼”,使人类的视野得到极大的开阔。从刚开始的光学望远镜,到后来的射电望远镜……现在,我们甚至可以凭借哈勃太空望远镜看到宇宙大爆炸刚刚几亿年后的模样。而这其中,伽利略发明的天文望远镜所产生的科技进步是不容小觑的。有着“物理学之父”和“近代科学之父”之称的伽利略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天文望远镜,对月球和金星进行了科学的观测(参看《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3期《当绘画融入宇宙元素》)。

后来,他还着手设计显微镜。事实上,伽利略确实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对微小动物的感觉器官进行过观察,并发现了昆虫的复眼。然而真正用显微镜发现有机体内新世界的,是马尔比基、列文虎克、罗伯特・胡克和斯旺麦丹。

从小没念过多少书的列文虎克于1632年出生在荷兰代尔夫特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科学知识主要通过自学获得,心灵手巧的他对磨制透镜着迷,通过透镜,他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1675年,在一个盛有雨水的新瓦罐中,列文虎克观察到了单细胞有机体即原生生物。1683年,列文虎克发现了比原生生物更小的细菌。此外,列文虎克还最早发现了红血球的存在。

从1673年开始,列文虎克就不断地将自己的新发现写信告诉英国皇家学会。后来,他干脆把自制的显微镜寄给学会。学会成员面对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十分吃惊,对他的工作十分赞赏。1680年,学会选举他为会员。同年,他被法国科学院选为院土。因此,在显微学进步的历史上,列文虎克是一位不可不提的人物。

对显微镜有研究的,还有著名物理学家胡克。他制造了复式显微镜。尽管透镜质量不好,未能获得较好的清晰度和倍率,但胡克开创了显微镜以后的发展方向。1665年,他发表了《显微图》一书,展示了他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昆虫器官。在科学史上,胡克的研究对生物学的进步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表现设备更新推动科技进步的绘画

印刷机对于世界历史的重要性我们难以估量。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毕N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而在西方,古登堡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在大学时,他学习并掌握了金属铸造技术,受训成为一名金匠,这为他后来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20年后,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机,使得大规模印制书籍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另外,他最重要的发明是手工字模,他用铅、锡和锑的合金铸造出了独立的字母模型。在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不到50年中,西欧印刷了约900万册图书。

1797年,英国人特里维西克开始利用自己制造的高压蒸汽锅炉试制高压蒸汽机模型。经过4年的尝试,他成功制造了一台蒸汽机车,并给它起了个响亮的绰号:喷着烟的魔鬼。随后,在一群友人的陪同下,特里维西克驾着机车在康沃尔郡的坎伯恩成功行驶。1803年,世界上第一台依靠自我驱动的载客蒸汽马车运行。

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最大的发明是装置系统和服务体系的成功运作,而不是长效灯泡、留声机、电影机等。美国的珍珠街发电站是第一个中心发电站,由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建立,并于1882年9月4日开始发电。到1884年,它为508名顾客提供了服务,为10164K灯提供了电力。供电系统的成功实施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而持续的能源保证。

表现方法改进推动科技进步的绘画

19世纪下半叶时,人们即使是做一个小手术,也会有死亡的风险。一位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发明了外科消毒技术,这种局面才得以扭转。1870~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一些外科医生使用李斯特发明的技术,挽救了大量受伤士兵的生命,从此李斯特的名声响彻欧洲。1877年,他被任命为伦敦皇家学院临床外科教授。在此期间,他应用自己的技术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膝关节置换术,而类似的手术在当时看来几乎是致命的、不可能成功的。这次手术经历使对李斯特存有顾虑的外科医生们完全信服了,他的灭菌原理在医学界被普遍接受。在这之后至1893年退休前,他仍旧孜孜不倦地坚持实验,致力于改进外科手术的技术,降低死亡率。

李斯特不仅发明了外科消毒技术,还进行了无菌技术的相关研究。他试图将手术台变成无菌的空间,而不是等到细菌产生以后再想办法杀死它们(现在医院的手术室都普及了这种技术)。李斯特进行的初步探索,最终被苏格兰外科医生泰特确立为现代无菌外科技术。无菌外科技术的实施,使外科学领域发生了彻底的变革,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

第2篇

[关键词]科技进步;物流产业;发展

[DOI]10.13939/ki.zgsc.2015.20.018

1 科技进步对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产业布局不断调整,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装备设施、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科技对物流产业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通过研究生产函数法来测算广义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学中,采用的是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Y=A(t)KαLβ,其中Y为产出量,A为技术;K为资本;L为劳动,α,β分别为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采用该函数模型,经济学研究意义在于:经济的增长量是由生产要素资金和劳动的投入量的增加以及科技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因此这就得到物流科技进步对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科技进步使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推动我国技术革新和实现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 科技进步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

2.1 科技进步促使物流的需求不断上升

科技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各种电子设备、通信手段技术的提高,为买卖双方提供了更方便的联系,因此在现代社会中,科技进步使得交易更加快捷,提高了商品经济的流通速度,从而对物流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经济发展大格局环境下,电子商务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之一,它对物流发展的需求体现在: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可以直接通过网络通信传输商品,这就增加了物流配送的需求;另外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求间接促进经济在不断增长。

2.2 科技进步对物流组织形式产生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领域在不断扩大,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在变化中无法预测买方市场,通过重视物流成本、客户服务以及产品分销管理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在科技进步中对所有原材料与制成品存储和运输实施战略性管理方案,这就加强了物流组织形式。运用科技,将产品集中管理。

2.3 科技进步促使物流产业发展更加迅速

科技进步对物流最明显的作用表现在对其作业环境的影响,使得各类运输工具、搬卸搬运设施以及信息化技术得到优化,具体内容是:交通运输工具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由于交通运输是物流运输的重要途径,它改变了物资的空间位置,但是在运输过程中,其运输时间、运输费用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存在潜在因素。因此交通运输科技的进步,通过将运输合理化、高效化以及多样化的改革,进而保障物流产业的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都得到提高,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物流信息技术对该产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并且在物流产业中得到综合体现,加快了我国现代化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信息促使物流作业自动化水平提高。物流科技的进步对于产品的集成以及在配送方面有推动作用,降低了错误率,提高了运输效率。在物流作业自动化设备的引进中,能够快速对货架进行挑选,科技应用中,动态地提示被分挑的物品和数量,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并且提高了货物挑选的准确性和速度。物流信息的应用加强了对物品信息的采集和跟踪。能够对物品的种类、数量快速完成信息交互。整个过程中根据物品的条形码、射频或者是视觉等快速、准确地读取动态货物的信息,提高物流效率。在对运输进行跟踪和控制中,使得货主与车主都能够及时了解到物品及车辆的位置,整个动态过程得到保障,提高物流运输的过程性保障以及服务质量。另外在物流产业中,科技进步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物流竞争力,这就需要加强和完善物流增值服务来提高产业效率。在科技进步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促使库存管理、物流成本管理以及物流方案设计等环节得到改善,为物流增值服务的提高带来积极影响。

2.4 物流装备技术对物流产业的影响

物流装备主要包含:仓储、包装以及装卸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代替了传统的物流产业,改变了劳动密集型现状,加快了物流整个产业的进步。例如在仓库管理中,由单一的形式转变为托盘、货架多种多样,构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节省了占地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率。这种物流装备的改善,促使物流企业资金流动以及客户服务水平都有了明显好转,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3 科技进步中提高物流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3.1 提高物流科技意识,加快科学技术的步伐

物流在发展中,其与各个产业联系紧密,因此为了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这就要做到全面发展物流产业。从物流科技进步方面入手,不断提高物流科技意识,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将物流与科技紧密相连,使得效益最大。由于科技进步是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产业投入中要做到科学、合理,只有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技术才能产生积极作用。

3.2 增加科技含量,改善物流产业的发展

现今社会中,要不断增加科技投入量,改善物流管理水平,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促使物流产业整体发展。例如在物流产业中要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建立GPS物流监管管理系统、射频以及自动化立体仓库等科技,提高这些因素在物流产业中的运作水平,改善物流产业的生产效率,促使管理方式不断进步。

3.3 加强科学管理,改善物流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科技含量在不断增加,各项物流在硬件设备都得到了改善,因此接下来就是要做好物流设置的管理工作,在科学技术进步下,促使其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延长设备使用的寿命,对其进行定期维护检查,做到设备使用完成之后要进行统一管理,保证所有设备分配使用和保管工作。另外是加快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在科学技术进步中,要求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也要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促使物流产业更加专业化、合理化以及智能化。

4 结 论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从科技进步入手。最终使得物流成本降低,该产业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是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物流产业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从重视科学进步来加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高物流竞争力。以科学技术来提高信息传达、运输效果以及自动化水平,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先进性奠定一定的科技基础,推动我国物流产业不断进步,促使国民经济总值不断上升。

参考文献:

[1]王志东,赵素巧,廖云茹,等.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研究,2014(5).

第3篇

关键词:城市 科技驱动力 时序 全局因子分析 空间分异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The Evaluation Research of Driving For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oastal Cities in China

Shen Liwen(Zhoushan middle school,Zhoushan 316000,China)

Abstract:The driving force of urb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driving factor of urba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hich is the reason of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17 indicators are selected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power sup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terial support, city innovation preference, city demand driving and c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By using the time series global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riving forc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16 cities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 from 2007 to 2012,and analyze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urb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riving force.By using the method of system clustering, the city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The gradient analysis is used to classify the city into three gradient from low to high.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riving force lies in urban innovation preference and urb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Key words: Urban The driving for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ming Global factor analysis Spacial differentiation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只有正确把握科技进步的驱动因素,才能找到促进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当前,尽管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比较明显,但各城市都呈现出“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紧迫态势,亟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本文研究城市科技l展的驱动因素,应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法对沿海开放城市科技驱动力进行动态评价,并研究其空间分异规律,为城市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科技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城市科技驱动力研究现状及概念内涵

目前研究企业创新动力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文献较多[1]-[5],关于区域科技驱动力方面的研究较少。

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方面,王焕祥、孙斐(2009)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是竞争合作、网络效应和知识外溢[6]。

赵黎明、李振华(2003)、张省、顾新(2012)等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城市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7]-[8]。

对创新驱动力的评价有一定研究的是李柏洲、朱晓霞(2007)、朱晓霞(2008),从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中小企业的角色、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学研联系四个方面衡量创新驱动力[9][10]。

腾向丽、王义娜(2014)从科技进步、创新投入和创新突破三个方面建立了创新驱动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华东六省一市创新驱动力进行评价[11]。

创新驱动力的评价指标选取欠缺科学性,部分反映了科技驱动力的评价指标。因此,有必要对区域科技驱动力研究进行进一步展开,补充现有的研究。

科技驱动力迄今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从字面意义理解,驱动力是动力的来源,是一种作用效果的合力,科技驱动力是区域科技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城市科技驱动力应包括城市科技投入支持(人力支持、物质支持)、城市创新偏好、城市需求拉动、城市科技服务等四个方面。城市科技投入反映了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相关组织对科技进行的人力和物质投入支持,城市创新偏好反映了政府及企业等主体对创新的偏好程度,城市需求拉动反映了城市经济及产业发展对科技进步的需求,城市科技服务反映了金融、科技中介组织等对科技进步的促进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城市科技驱动力的概念与内涵,并确保评价的可比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等原则,构建城市科技驱动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1),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

二、数据来源与评价模型

(一)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各地市统计年鉴2008-2013年、各省科技统计年鉴2008-2013年以及国研网数据库2008-2013年数据。

(二)时序全局因子分析模型

因子分析中主成分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即时性多维平面数据做降维处理及分析,但是多维动态数据的综合简化,需要采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来进行分析[11]。对于时序立体数据表,不能简单进行主成分分析,会形成完全不同的主成分,无法保证时序区间内系统分析的统一性、可比性和整体性。城市科技驱动力是具有显著动态特性的复杂多维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样一种按时间顺序排放的数据表序列就像一个数据匣,即为时序立体数据表。针对城市科技驱动力的动态性特征,运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方法,得到各年份统一的主成分公因子,便于对各年份的科技驱动力进行分析,把握各城市科技驱动力演变的规律。

三、沿海开放城市科技驱动力时空分异规律

(一)城市科技驱动力时序变化规律

应用上述的时序全局因子分析模型,计算得到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科技驱动力2003年至2012年各一级指标得分和综合得分,其中综合得分值(见表2)两表表明,11个城市的科技驱动力综合得分均在增加,城市科技进步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强。

(1)16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科技驱动力均有所提升

16个地级城市的科技驱动力的综合水平均有所提升,其中大连增加幅度最大,从2007年的0.329增加至2012年的0.533,驱动力得分增加0.204,表明大连的科技发展潜力巨大;增加值排在第二位的是宁波,驱动力得分增加0.181;随后是烟台,增加值为0.152。驱动力得分增加最小的城市为福州,增加0.005,表明福州科技发展动力不足。

(2)16个沿海开放城市科技驱动力呈现明显的分级特征

从2007年到2012年,上海一直处于第一层次,占据第一位,广州与上海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显现出广州较强劲的科技动力;北海、温州、湛江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湛江六年间始终处于末位。梯度水平上,16个沿海城市在2007-2012年间科技驱动力改善明显,高梯度城市增多,低梯度城市减少,中间城市增多。

(3)城市创新偏好是科技驱动力的短板

从2007年到2012年,城市创新偏好占科技驱动力的比重平均值为18.9%,城市科技服务占科技驱动力的比重平均值为6.6%,而科技人力支持占的比重平均值为24.4%,科技物质支持的比重平均值为19.8%,城市需求拉动占的比重平均值为30.3%。

(二)城市科技驱动力的系统聚类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沿海城市科技驱动力的分级特征,将16城市各个一级指标和综合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运用组间平均数联结法生成聚类树状族谱(见图1、图2)。2007年,将16城市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上海,第二层次为福州、广州、大连、天津,第三层次为威海、青岛、宁波、南通,第四层次为其他7个沿海城市。舟山处于第四层次,与秦皇岛、北海、连云港的驱动力水平最接近。2012年,16个城市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天津、上海,第二层次为大连、广州,第三层次为宁波、青岛、南通、威海、烟台,第四层次为其余7个城市。舟山处于第四层次与福州相当。

(三)城市科技驱动力的空间梯度分析

根据系统聚类结果,将0-0.3表示为科技驱动力低梯度,0.3-0.5为中梯度,0.5以上为高梯度。

2007年,上海、V州、天津、福州、青岛、大连竞争力为中梯度,其他十个城市均为低梯度。2012年,上海、广州、大连为高梯度,天津、宁波、青岛、威海、南通、福州、连云港、烟台、舟山为中梯度,秦皇岛、北海、温州和湛江为低梯度。16个沿海城市在2007-2012年间科技驱动力改善明显,高梯度城市增多,低梯度城市减少,中间城市增多。

四、结论与建议

(一)沿海开放城市科技驱动力稳步提升

城市科技驱动力是城市科技进步的综合驱动因素,城市科技驱动力的水平越高,则城市科技未来的表现会越好。动态评价的结果表明2003-2012年沿海开放城市科技驱动力每年都在提升,这与沿海城市稳步提升的科技水平相符合,城市科技人力支持、物质支持、创新偏好、需求拉动和科技服务等一级指标的得分均在增加,表明沿海城市科技驱动力的提升是五项因素综合改善的结果。

(二)沿海开放城市科技驱动力呈现出空间分异

系统聚类和梯度分析的结果表明,沿海城市科技驱动力呈现出空间分异,科技发展不均衡,其中杭州、宁波科技发展潜力最大,绍兴、嘉兴、舟山、湖州、台州、金华次之,衢州、丽水、温州最差,科技驱动力较差的城市应注重借鉴杭州、宁波等先进城市的经验。

杭州在科技人力支持、科技物质支持、城市需求拉动、城市科技服务等均处于极高水平,2012年其R&D人员全时当量占总人口的比例为每万人88.96人年,R&D投入占GDP的比例为2.92%,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663.6元,均为浙江城市最高水平。宁波市突出表现在创新偏好高,2012年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与全社会平均工资比例系数为1.61,为浙江城市最高水平,这与该市实施强化创新驱动战略,出台大量政策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给予人才物质激励有极大关系。

(三)沿海开放城市科技驱动力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科技服务、创新偏好

变异分析的结果表明,城市科技驱动力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科技服务和创新偏好的差异较大,这说明沿海城市当前的科技驱动突出表现为投入驱动和需求驱动,各城市必须针对自身的产业和科技基础,建立相应的科技扶持政策,激励区域内的企业和个人创新,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夯实特色产业的科技基础。

由于数据搜集的限制,科技驱动力的指标选取还有待深入。对科技驱动力的评价仅采用了时序全局因子分析方法,可采用更多其他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⒖嘉南祝

[1] 项保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1994(01):44- 49.

[2] 徐维祥.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01):70- 73.

[3] 欧阳新年.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与利益激励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2004(03):21- 25.

[4] 孙冰,李柏洲.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评价指标体系[J].改革,2005(08):83- 87.

[5] 葛红岩,刘晨书洋.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0(06):59- 62.

[6] 王焕祥,孙斐.区域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01):36- 40.

[7] 赵黎明,李振华.城市创新系统的动力学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01):97- 100.

[8] 张省,顾新.城市创新系统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5):35- 39.

[9] 李柏洲,朱晓霞.区域创新系统(R IS)创新驱动力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08):93- 99.

第4篇

关键词 农业生产 农业科技 农村经济增长 作业 策略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实践,它是第一生产力。从当前的研究结果与实践情况来看,农业科研投入具备最高的效益,其投入产出比高于一般的工业投资,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最有利的途径。因此,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经济增长中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

农业科技进步指的是人们在应用农业科技去实现一定的目标时取得的进展。在农村经济增长中,农业科技进步发挥着非常关键的催化作用。但该作用需要通过投入生产要素才能得到体现,换言之,农业科技在生产要素中融化和渗透,并会随着投入要素质量的改进及数量的追加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1]

首先,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在农业发展环节,农业生产者不断提高利用农业科技知识及技能的质量、数量,现代化工具的使用也帮助农业生产者快速摆脱对自然的依赖,有能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促进农业生产者增收,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其次,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能使劳动资料得到持续的改造和完善,如农具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大,化肥、农膜等新的劳动资料源源不断等。第三,农业科技进步将深刻影响劳动对象,能促进开发人工种植野生植物、把盐碱地改为良田等,还能提高既有劳动对象的质量,如培育新的动植物优良品种,初加工资源逐渐转变成精深加工等。第四,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还能节约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在改良品种、施肥技术进步、栽培管理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能大大增加产量等,这些改变都能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策略

目前,农业科技进步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中依旧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科研结构的调整不及时,组织结构、专业结构等的优化不足,科技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且农业科技企业发展较缓,致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不及时、不彻底,对农村经济增长不利。二是大多数农户的文化素质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他们接受先进农业科技的能力不足,无法及时将科技知识转化成农业生产力,制约农村经济增长。三是忽视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没能将科技研发与农业技术推广有机结合在一起,导致农业科技储备不足等。为此,我们可采取以下有效策略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发挥出农业科技进步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一)调整农业科研结构,大力发展农技企业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科研组织结构、专业结构,从而优化配置农业科技资源。政府应给予具备良好科研基础、较强科研能力、较大发展潜力的科研一定的政策扶持;为一些专门进行重大基础研究工作的研究室、科研所提供经费保证;对那些科研基础薄弱、重复建设、科研能力弱、几乎没有发展潜力、几年都没有新成果的科研所,应通过市场经济机制寻求自主发展。

同时,农业科技企业也应得到大力发展,以促进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阵地不仅是农业生产,还有农业科技企业,它同时也是重要的科研经费来源之一。在美国,有70%的科研经费是来自企业,英、德、日等国的科研经费也有61%~66%来自企业,但我国只有31.9%的科研投入来自企业,如果农业科技企业得不到发展,那么科研投入低下的问题很难得到本质的改变。[2]所以国家应针对农业科技企业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并重点培育科技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加快转化科技成果,把转化周期缩短,同时鼓励企业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尽早走上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当然,农业科技企业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到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从而彻底扭转部分农业科技企业负盈利的局面。

(二)培养农户文化素质,增强科技接受能力

要想使农户的文化素质水平得到提高、接受先进农业科技的能力得到增强,政府与农户应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地方政府应把农户农闲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聘请学者或专家现场培训和指导农户利用农业科技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并指导农户为下一步农业生产做准备,或通过网络、地方电视台、农家书屋等方式间接培训农户。二是鼓励农业院校的应届毕业生积极到基层工作或回家乡创业,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支持、财政支持,因为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掌握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虽然缺乏农业生产经验,但只要有平台让他们锻炼,相信他们能快速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力,把先进的文化带进农村,间接提高农户的文化素质水平,或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户积极回乡创业,农民工回流效应能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三是农户是最终使用农业科技的人,他们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增强接受农业科技的能力,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供基础条件。

(三)增加农业科技储备,提高整体科技水平

重视开展对农业科技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工作,有机结合开发研究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根据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要求,统筹并实施重大项目的联合攻关工作,尽快推出突破性科研成果。与此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抓好农业科技的组装和配套,并把境外、国外的一些优良品种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研究成果等有选择地引入内地,从而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

我国重点农业大学、国家科研机构等应将精力集中到农业科技的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上,不断提高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效率,扩大规模效益,从而有效解决不适宜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全面承担的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3]且地方农业科研机构也应加快发展速度,重点围绕应用技术研究开展科研工作,完成农业科研成果的二次开发,并大力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地方科技示范区、支柱产业基地、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为农业科技的进步与推广服务,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三、结语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始终把科学技术视作第一生产力,把各项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策略落到实处,就能把农业增长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实现农业发展目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作者单位为吉林省工商局企业档案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 马占军.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09): 13-14.

第5篇

汇报材料

XX县科技工作在自治区、地区两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在地区科协、地区科技局的具体指导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依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动力,让"科技兴洛"工作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取得更大的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XX县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以科技工作带动全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顺利完成责任书中各项指标,并严格按照XX县制定的科技计划开展工作,现对XX县2003年第一季度科技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2001年-2002年科技进步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核检查验收。

我县考核检查验收组于2003年元月6日至9日对全县各乡(镇)进行了考核检查验收。在考核方法和内容上,严格按照6个项目,13个分项目评分标准,采取逐项计分、扣分方法进行。同时,采取了查阅有关档案材料,听取汇报,实地检查,走访科技示范户与他们座谈等方法进行考核验收。通过这次检查,我们看到科技进步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为我们今后工作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根据考核检查验收情况,县科技兴洛领导小组对在科技工作中表现突出的3个先进集体、9名先进个人、6名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技术改造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极大地鼓舞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科技之冬"培训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XX县第十五届"科技兴洛"培训活动是以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的来开展的,共完成了7万人/次的培训任务,其中:县办提高班189人,乡办培训班4.5万人/次,村办普及班2.5万人/次,培训内容涉及22个专业知识,历时68天,188期。

1、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使本届培训活动得到了顺利开展。年初召开了全县"科技之冬"动员大会,会上县委专职常委、"科技之冬"领导小组组长朱才斌同志,对上届"科技之冬"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对今年科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科技之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具体方法,在会上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2、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为了切实加强对开展XX县科技工作的领导,县委在年初,就专门召开会议,成立了"科技兴洛"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亲自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成员由科技教育、组织、劳动人事、财政、计划、卫生、农业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局长担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县、乡镇还分别成立了第十五届"科技之冬"活动领导小组,为培训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3、落实培训项目,制定统一的培训计划,我们将培训授课安排表,统一印发到各乡(镇)和主管单位,确保培训活动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为农业生产及农民增收发挥很大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措施

第6篇

(1)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实现的几个转变:一是从国家计划分配向市场调控的转变;煤炭工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之受计划经济影响很深,对越来越成熟的市场经济表现出其不适应性。必须把盲目大规模无序开发的资源导向型发展转化为市场导向型发展。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完成其使命。必须实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把追求数量增长的产品意识转换为重视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三是资源、环境管理方式的转变,必须建立资源和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使资源与环境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四是强调科技、管理创新的巨大推动作用。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煤炭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科技贡献率的增大必然导致煤炭工业管理体制的创新。

(2)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统筹兼顾行业的持续发展能力,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多维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调控的系统,从不同系统角度对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进行分析。主要有煤炭工业发展结构主要包括: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煤炭工业发展技术、煤炭资源价值、煤炭工业制度管理。

2科技进步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2.1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缓慢原因分析

2.1.1在体制上的原因我国煤炭企业在产权关系和资产责任上比较模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政府的保护和约束,造成企业缺乏技术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科学、技术、生产相互渗透较差。因科技体制上的弊端,对发挥科技人员和科研单位为生产经营部门及时提供技术和进行科技服务的积极性不利。

2.1.2在观念上的原因我国煤矿大多是传统的、落后的生产模式。引进技术“,减人提效”,使一部分职工思想上承受能力受到冲击,形成人为的阻力;同时,一些人习惯了传统的作业方法,不愿意引进新技术。

2.1.3在政策上的原因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科技的相关政策不配套,无持久性、稳定性,使煤炭企业在发展科技上失去信心,现得利的做法也制约了煤炭行业科技的发展。

2.1.4在资金上的原因我国煤炭企业技术进步需要的资金短缺,导致企业技术进步资金投入少。缺乏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能力,更缺乏技术开发能力和资产增值力。主要原因是国家财政科技投入有限;企业积累机能弱小,留利水平较低;设备折旧周期长,用在设备更新资金较少。

2.1.5在规划上的原因我国煤炭企业的资金短缺,使科技发展规划难以组织实施,一般流于形式,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一般没有科技发展规划。

2.1.6在人才上的原因煤炭企业科技人才缺乏,职工文化技术素质普遍偏低,导致企业技术进步缺乏主体力量的推动,制约了企业对新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能力。目前,在人才方面突出的问题是煤矿吸引力太弱。存在着现有的科技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科技人员的能量不能充分发挥。

2.1.7技术上的原因我国煤炭企业技术基础薄弱,一些矿区的设备陈旧、老化,综采机械化程度很低,在应用、吸收新型采煤技术方面先天不足,引进技术过程中缺乏统一计划,使先进的技术不能很好地利用,有些并未产生效益、有的还不适合矿区的应用条件,不能发挥效能,有些技术标准很高,导致无法操纵。

2.1.8在管理上的原因我国煤炭企业只有少数特大型企业集团实行了集中生产、科学管理,大部分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是传统模式,靠经验管理。尤其是对引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现在还处在探索阶段。

2.1.9信息上的原因我国煤炭科技信息不畅,一些企业埋头于常规生产,不重视市场信息的收集、筛选、应用。一些重要的生产、科研、管理、销售信息不能直接利用。企业中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机构,更缺乏专门的信息开发人才。

2.1.10在发展环境上的原因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科技的内部环境与总体上还未形成。从内部条件看,技术还没有达到真正重视的程度,其突出的表现为:在煤矿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风气并未真正形成。从外部环境看,煤炭尽管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但国家近期能为煤矿科技开发所提供的资金数量太少,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引进外资又受硬环境和软环境的限制。在煤炭企业发展科技必须认清形势,面对现实,根据各种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可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

2.2煤炭工业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

2.2.1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煤炭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享有独立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企业直接面对市场竞争,面对竞争对手的科技进步带来的压力,要通过推进自己的科技进步在竞争中获得了竞争优势,产生巨大的驱动力去大力发展科技。企业要逐渐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不断促进科研与企业的直接结合,不断开发新技术,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2.2.2加强科研工作的组织协调、进行联合攻关、分工协作、加强产、学、研联合。实现技术开发、应用、咨询、服务、培训一条龙和产研一体化。如在发展洁净煤技术的方向上,应由国家科技部及相关部门进行规划协调,以知识产权为纽带,明确参与各方的责、权、利,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发挥优势,促进联合,使科研上水平、上档次,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2.2.3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结合。瞄准前沿洁净煤技术,加速引进消化关键性的设计制造技术。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促进我国自动开发能力提高,对量大面广的成套技术设备,必须协作攻关,实现国产化、立足自主生产。

2.2.4国家要制定合理的产业技术政策。发展科技市场,完善技术推广的市场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攻克关键技术,综合利用宏观调控手段,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要关注国有重点煤矿的技术进步,在限井压产、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促进、改造、提高地方煤矿的技术水平。

第7篇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对社会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革新,满足了人类的需要,丰富了人的社会关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人类不断地反思科学技术的作用及其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双重作用

一、科学技术是推动人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前进,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在这个过程的背后却隐含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导致的生产方式的变更,以及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生产力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每一次社会形态的演进,社会制度的更迭,社会文明的进步,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一)科技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赋予其全方位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代科技革命影响了社会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的影响首先是从生产力入手的,进而对生产关系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更确切地说,它提供了生产力构成要素的新方式。生产力要素在劳动者领域中体现为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劳动力结构趋向智能化。以世界著名的宝洁公司为例,为了适应市场和满足顾客对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的需要,在全球的21家研究中心有贵公司近万名科学家任职,进行产品的研发。第二,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伴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智能机器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使人们的劳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第三,科学技术还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

第二,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科技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生活的节奏,许多人告别了传统的作息时间,现在人们的工作时间更加灵活自由。现代科技还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腾讯、微博、微信等网络载体方便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超越时空的限制,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百度和Google为人们答疑解惑。

第三,现代科技革命变革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近代科技革命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救出来,使人们的思维摆脱了传统落后思想的统治。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具有了新的知识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实现了认识的新飞跃。

全面自由发展是的理论起点和实践归宿。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和人的社会关系及其人的素质和潜能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丰富和展开。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发展的全面性既包含着人类的每一个个体都普遍地得到发展,也包含着每一个个体的人的丰富个性都普遍地得到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国6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发展的辨证关系,一方面,大力发展和依靠科学技术能加速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二者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二)科学技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自然的属性,它可以影响人的思维、价值观、道德等意识形态。它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的变化,为它们增添了新的内容和要求,并促使人对相应的问题作出新的哲学思考。[2]人的发展也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统一于人类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第一,科技进步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物质需要,人们创造和使用科学技术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科技进步提高了人们各方面的才能。科学技术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人们探索科技进步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在推动人的体能、智能等各方面的提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科技进步丰富了人的社会关系。科学技术在人们的交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打破了地域、血缘和行业的局限,使交往呈现出普遍化、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

第四,科技进步张扬了人的个性发展。现代科技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革,革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从而推动了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技术对人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正如现代解释学之父狄尔泰所说,我们这一代人,脸上虽然挂满微笑,眼角却是忧伤的。人类在享受科技所带来的方便与满足时,心中已经充满了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一方面,随着人口急剧增加,资源消耗日益扩大,耕地、淡水、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必然减少;另一方面,人均收入的提高,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时也造成人类整体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地球终于向人类亮出了黄牌。比如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淡水资源危机。到了21世纪的今天,虽然我们生活的条件越来越好,但是生存的环境却越来越糟。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作用时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3]马克思这段话表明,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都能使人摆脱贫困,都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发展。

但是,科学技术自出现之日起,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就具有相互矛盾的双重效应。在我国,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造福国民、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和挑战。首先,科学技术影响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人们只关注物质需求,而忽视精神层面,导致人们价值观的扭曲。其次,科学技术减弱了人的某些能力。例如现代医药科技的进步,虽然使人们摆脱了许多疾病的困扰延长了寿命,但是却削弱了人们的许多抵抗疾病的本能。再次,科学技术助长了人的非个性化。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

三、小结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本身是革命的和进步的力量。只是由于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范围内的应用,造成了工具理性的片面发展,并导致与价值理性的分裂。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同时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科学技术是们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它不是万能的,但离开了它又是万万不行的。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既要努力通过发展人去发展科学技术,又要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去发展人,从而实现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的良性循环和互赢局面。(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1-732,241.

第8篇

今天下午,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全县科技奖励大会,为荣获全县科技进步奖的单位、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及专利发明先进个人、农业科技带头人颁奖,表彰他们为我县科技进步和科技事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所有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我县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致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科技创新示范县”、“知识产权试点县”。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30个。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1亿元、增加值6.4亿元、利税3.89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总利税的20%、27%、45%。二是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全县有30家骨干企业同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有2家企业建立了省级“技术开发中心”,2家企业建立了“博士后工作基地”,有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三是农技推广体系更加完善。建立了以农技推广中心为主,专业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户为辅,星火培训学校及相关职教机构为阵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为样板,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技110、农技推广员为主力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有1家企业被列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有2个基地被列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四是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年,全县申报专利96件,获授权44件,继续保持了专利申报量和授权量30%的年增长率。索瑞电器年获授权专利16项,今年已获14项;新生源公司今年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五是科技成果质量明显提升。“”以来,共有39项成果获县级科技进步奖,有11项成果通过市以上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其中9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特别是:拓宇水电科技公司的大型免抬轴水泵角度调节装置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万华板业公司的秸杆造板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我县科技成果在国家级获奖零的突破。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科技总体水平还较低,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时代要求,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同先进县市区相比都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低技术产业比重偏高,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和产品太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科研能力弱;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等。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建设小康公安的关键时期,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及早实现“荆州县市发展争第一,湖北县域经济争先进”的奋斗目标,关键在科技,希望在科技,潜力也在科技。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强化科技意识,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更加坚定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中心环节,更加坚定地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支撑引领公安发展的重大举措,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持续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要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推动我县科技工作更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

一、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进步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发展的动力。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我们必须以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主体,要充分调动企业实施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要支持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企业家们要真正强化科技意识,愿意在科技创新上花本钱,舍得在产品研发上下资金,创造并掌握自己的产品技术专利,拥有并不断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更新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加速推进产学研结合。紧密结合我县主导产业的科技需求,积极主动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化为方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共建科技实体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从明年起,我县将与华中农业大学开展全面合作。同时,要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创新发展,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三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代表先进生产力,是我们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形式和重点领域。要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集中各类生产要素,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要结合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在光电缆、四网合一技术、氨基酸系列产品开发、植物生长调节剂、石化深加工产品、高速低噪齿轮、电动汽车车桥等领域,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性技术,掌握一批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二、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广泛培养和吸纳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一是着力集聚科技人才。以稳定现有科技队伍为基础,加快对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切实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储备未来人才。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更广的眼界、更新的思路和更宽的胸襟,吸引更多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来我县创业。高度重视农村乡土人才的培养,重点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切实使他们成为农村科技推广应用的带头人。二是大胆使用科技人才。按照放胆、放手、放心的原则,把科技人才推向重要岗位进行锻炼和提高。要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大胆启用中青年拔尖人才,让他们在关键岗位上发挥关键作用。要全力支持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创造科技成果,让一切有利于我县经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努力使我县成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乐园。三是积极激励科技人才。全面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各项优惠政策,对科技人才做到政治上关心,事业上支持,生活上照顾,物质上优待。继续实行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科技奖励政策,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竞争力强的科研成果和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予以重奖,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切实抓好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要想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加速新技术、新成果在三次产业中的推广应用,切实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特别是要加快对这次获得科技进步奖的23项成果的转化运用。一是运用科技助推新型工业化发展。借助高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把先进技术工艺应用、重点设备更新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等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促其在新起点上扩张规模、提升档次。着力扶持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将工业园区打造成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和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二是运用科技助推现代农业发展。针对我县农业特色,大力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推广基地,积极推广新品种,使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优质化率;着力培植技术领先、产品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发展。三是运用科技助推商贸繁荣。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中介咨询、连锁配送等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四是运用科技助推社会和谐。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着力点,加快社会事业领域科技创新,在地方病防治、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人才、技术、先进设备的引进,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四、逐步建立满足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

增加科技投入是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保证。要通过有序引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筹资、引进外资为补充,多层次、多渠道的全社会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县政府将把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的稳定快速增长,并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导向性作用,通过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等多种财政投入方式,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二是鼓励企业投入。督促企业足额提取技术研发经费,支持科技先导型企业依据有关法规要求加大提取比例,建立企业科技研发基金。引导并支持企业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科技发展方向的重点科技开发项目,积极向上申报,争取纳入国家、省、市科技开发“大盘子”,获得更多的专项资金扶持。三是引导民资投入。集中推出一批重点技术开发项目,吸附和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资创办高新技术项目。运用市场手段探索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为重大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加强融资投入。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定期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扶持科技型企业和科技计划项目,引导县域金融投入我县科技研发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五、努力营造推进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公安,既是艰巨的历史使命,又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努力做科技事业发展的推动者、维护者和贡献者。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切实把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全县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二是要加强宣传引导。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坚决破除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势,以思想大解放促进科技生产力的大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创新的勇气、创造的锐气、创业的志气,积极营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社会氛围。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科技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今天的会上,对凯乐科技等12个科技工作先进单位,陈登文等10名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任昌兆等10名专利发明先进个人、陈平等20名农业科技带头人进行了表彰,这是对全县科技工作者、科技开发队伍的充分肯定。希望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刻苦钻研、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努力开发新成果、创造新业绩。全县各地各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向先进学习,积极争先创优,推进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要加强部门合作。科技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研究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新特点、新内容、新领域、新机制,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创造环境,推动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县直各相关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组织科技人员投入到创新工作中来,联合科技主管部门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大力普及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和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第9篇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跨省流通量稳居全国首位,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5%,人均耕地面积为全国平均的3.32倍,年均粮食产量约4000万t占全国榔,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以国有农垦企业为主体的垦区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最多、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高的农业地域,耕地面积占黑龙江省1/5,人均耕地面积是黑龙江省普通农区的5倍,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3。而以地方分散经营为主的普通农区尽管在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与垦区相似,但是由于政策、体制、管理方式和资源稟赋的不同致使垦区与周边普通农区在农业生产水平、产出效益、生产方式和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以黑龙江省垦区与普通农区为典型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规模化生产和分散经营两种不同生产方式下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提高区域粮食综合生产水平、生产效率与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为制定区域农业发展政策和促进黑龙江省场县(市)合作战略实施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参考。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农业经济增长是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不断投入及农业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定量对比研究这些要素对垦区和普通农区农业增长的影响:

式中:表示农业产出,K表示资本投入,L表示劳动力投入,M表示土地投入,Aekt为农业经济增长中扣除了资本、劳动和土地等纯经济要素投入增长所带来的增长之后的剩余部分,为广义的技术水平,t为时间,文中取值1~21„a,p,Y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土地产出弹性,表示广义科技进步率。对公式(1)两边取对数,可得: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可求出各投入要素弹性与科技进步率。当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时,用最小二乘法(0LS估计参数的多元回归法或逐步回归法往往会使模型因样本容量增减而不稳定,因此,论文采用多元岭回归分析方法,用于解决多重共线性对最小二乘法回归系数造成的严重影响。由于引入了岭回归系数k(0^k^1),当k#0时,岭回归系数是有偏的,当自变量间存在高度相关时,利用岭回归比由最小二乘法(0LS)产生的回归系数更加准确和符合实际,产生更小的均方误差(MSE),且不损失变量信息™。

借鉴索洛增长模型n2],资本、劳动力、土地、科技进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分别表示为

式中: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土地产出弹性,、K分别表示产出、资本、劳动、土地等的增长KLM率。因此,农业产出可表示为科技进步和资本、劳动、土地具体要素投入的函数,据上述模型对比分析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以及科技进步对垦区与普通农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1.2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论文数据均来源于《黑龙江统计年鉴》和《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在农业产出模型中,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作物播种面积、年末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和农业资本存量分别表征农业产出、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技术水平Ae«表示为时间的函数,时间t取值1_21。其中,农业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PIM)估算,公式表达为KFKM(1-f)+I,t为第t期的固定资本存量为t-1期的固定资本存量;It为第t期固定资产投资额,S为资本折旧率。参照已有研究[13],文中1990年资本存量K采用1980-1990年农业投资之和代替,资本折旧率S假定为10%,It采用每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影响,农业产出、资本存量等均换算为1990年不变价格(表1)。

2模型估算与结果分析

2.1模型运算

运用SPSS17.0对经过对数变化后的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①黑龙江垦区与普通农区模型中DW值分别为1.29和1.045,均大于DW检验临界值d(0.83,a=0.05,随机误差项不存在显著自相关,无需对数据进行处理。②垦区和普通农区农业生产函数模型中的自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垦区的科技进步与资本投入、土地投入的相关性为0.971、0.924,土地投入与劳动力投入相关系数为0.871;普通农区的资本投入与土地投入、科技进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0.944,土地投入与科技进步的相关系数为0.892;进_步分析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可知,垦区资本、劳动、土地、科技进步四个变量的VIF值分别为21.1、4.4、14.6、38.7,普通农区相应变量值为61.7、7.6、20.9、45.7,表明两个生产函数均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为消除多重共线性对方程的影响,对农业生产函数进行岭回归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岭迹图(图1)。岭回归参数k原则上选取使岭回归系数稳定时的最小值,同时满足残差平方和不增加太多,k值的选取有一定主观人为性,通过观察岭迹曲线选取k值是常用的方法114]。本文取步长为0.02,计算k的岭回归线,线波动较大,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不稳定;当k>0.3时,各投入要素变量及时间变量对应的岭回归线趋于平稳,k的取值对模型的参数与精度影响逐渐变小。因此本文对两个模型均取k=0.3,得出回归模型,回归模型检验及模型岭回归系数分别见表2、表3。根据表3中岭回归分析结果还原公式(1),分别得到垦区与普通农区的农业生产函数:

    公式(4、(5分别为垦区与普通农区对应的农业生产函数。在黑龙江垦区以及普通农区构建的模型中,模型检验和变量检验中决定系数R2均接近于1、方差分析构造的F统计量显著,表明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好、回归方程显著;偏回归系数和常数项的检验中,垦区各影响因素均通过显著性t检验,回归系数是有效的。普通农区除常数项外各投入要素均通过显著度为0.05水平下t检验。岭回归模型通过各项检验,且各要素弹性系数均为正,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2.2结果与成因分析

(1)资本、劳动力、土地、科技水平对垦区和普通农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垦区生产函数中,资本、劳动力、土地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337、0.446、1.165,表示投入要素每增长1%,农业总产值分别增长0.337%、.446%.1.165%,要素弹性系数之和大于1,表明垦区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普通农区生产函数中,资本、劳动力、土地弹性系数分别为0.190、0.278、0.389,要素弹性系数之和为

0.857,表明普通农区生产要素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但是,不管是垦区还是普通农区模型中,劳动力弹性系数都高于资本弹性系数,主要是因为资本投入密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边际报酬递减导致劳动弹性系数大于资本弹性K。垦区和普通农区的土地投入弹性系数分别为1.165和0.339,均高于资本和劳动力弹性系数,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这主要在于垦区与普通农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年均增长率分别达2.02%、2.34%,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0.35%,同时呈现稳定扩大的趋势,土地投入边际效应显著。

(2资本、劳动力、土地、科技水平对垦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高于普通农区。垦区的平均科技进步率为2.7%,而普通农区平均科技进步率为1.8%,表明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等对垦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较普通农区大。对比模型(4和(5),垦区要素投入的弹性系数均高于普通农区,表明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要高于传统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就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看,垦区人均劳动力的粮食产量24.9U人均农业生产总值8.13万元,而普通农区分别为3.78t和2.05万元,垦区单位劳动生产率远高于普通农区。从各要素增长率分析结果看(表4,普通农区资本投入与土地增长速度在2000年以后高于垦区,但是农业经济增长速度

却低于垦区,表明普通农区各要素投入的产出效率较垦区差(3)资本、劳动力、土地、科技水平对垦区与普通农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较小(表5。劳动力投入对垦区及普通农区的贡献率最低,分别为8.0%和10.5%。由于垦区单位劳动生产率远高于普通农区,普通农区相对于垦区富余更多的潜在剩余劳动力,需要提高普通农区农业劳动者自身素质,鼓励从事非农产业,实现劳动力向其他行业转移。普通农区资本投入贡献率略高于垦区,主要由于其资本投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垦区的1.52倍。垦区较高的土地产出弹性使得垦区土地投入贡献率高于普通垦区9%。总体上看,垦区与普通农区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总贡献率分别为54.7%和57.5%,而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3%和42.5%,表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也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3结论和讨论

利用1990-2010年黑龙江垦区与普通农区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农业生产函数模型,采用岭回归方法探讨了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对不同类型农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农业地域,要素投入的弹性系数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垦区的资本、劳动、土地投入和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投入产出效率高于普通农区。垦区农业经济增长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而普通农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同样的要素投入,垦区农业经济增长高于普通农区。

第10篇

【关键词】教育改革;高职教育;高数教改

一、高职教育中高数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朝着更加完善、正规的方向不断发展.

(一)重视高数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现如今,我国的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对社会的需求,培养社会上普遍需要和认可的职业技能,这种培养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技之长,但是却忽略了科技发展对各行业内的职业技能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影响,对于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高职学生往往显得办法不多,这样使得学生没有发展潜力.

如此一来,在高职院校开设高数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当时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并未对高数给予足够的认识,大量压缩高数课程,把原本150以上的课时压缩成50~70课时,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在课程的讲授上只讲授简单的知识,而对重难点知识往往一带而过,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往往造成学生的一知半解,不能够掌握真正的知识,更无法实现对知识的联想和迁移,对学生日后进行学历提升也是不利的,高等数学是很多升学考试所必考的一科,没有良好的基础,继续深造是十分困难的.

(二)重视高数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数学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运算手段,同时也是科技进步的有效保证,可以说科技与数学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科技进步的同时提升数学的运算手段和计算速度,而算法手段的提升也能够促进科技的二次发展.

21世纪以来,科技高速发展,尤其是在计算机网路计算得到推广、普及以来,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得到了验证.数学与计算机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利用电子计算机能够设计并构建数学模型,现如今的高科技事实上都是得益于数学技术的支持.目前我国对技术和管理类人才十分缺乏,一些高职毕业的学生就能够胜任,但是这种状况并不是永久的,随着我国高技术人才数量的增加和相关行业的饱和,相关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也会提高,所以作为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打好基础,尤其在数学的学习上,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相关专业,学好数学.

二、高职数学教改的新思路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还处于单纯的职业教育阶段,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的改革是必然的.对高职数学教育进行改革,应该遵守一定的要求,应该不影响数学的整体性,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教育,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训练,而减少对学生的理论要求.

(一)教学内容要合理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职业人才时应该对现有教育思想进行变革和发展,从现有的教材知识体系出发,优化教育结构,有重点、有侧重地选择对学生发展和深造有利的课程.同时摆脱以往死板的教育模式,贴近工作和实际,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合理安排一些建模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适应时展的人才.

(二)较少理论,重视实用性

由于职业教育与一般教育上的区别,高职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或者淡化对一些深奥理论的讲解,把数学课程尽量变得简单、直观.把教学重点放在增加数学的实用性上,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高职院校在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对一些证明过程、推导环节有过高的要求,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图形、函数加以说明.

(三)转变教育思想

现今的学校教育一般都重视对学生的学科型教育,而忽略了教育的应用性,这是不科学的.学校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必须以教育的应用性为主,学习国际高职教育的相关经验,从高职院校开始,开展数学的应用性教育.例如:高数教育的函数课题,应该研究各函数的特点,与其他相关专业和行业相结合,锻炼学生开放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其中一方面应该注重对数学主要知识点的传授,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塑造,拥有独特个性的人才在社会中往往更能得到认可和青睐.数学能力是很多专业和技能的综合,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模式进行思考.

(五)利用现代化教育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使生产力高度发达;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创造领先于时代的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但与先进国家企业比,我国企业的整体技术经济面貌还较落后,自主创新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产品技术含量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缺乏。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很多,既有体制、市场、政策等环境因素,又有企业自身因素,主要是对自主创新的渴望与追求不强烈,缺乏内在动力、外在压力和资金、开发力量、职工素质保障下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增强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企业发展意识,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加大技术投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一、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现代科技进步是一个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生产、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多方面、多环节组成的不断创新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具有主体作用,它集技术源泉、技术载体和技术受体为一体,既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技术的生长点,也是科研成果的应用点和引进技术的接受点,还是科研成果的发源地。生产力诸要素最终都要在企业中结合,一切科技成果也都要进入企业和通过企业才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因此,企业是现代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还可以从科技进步过程和企业性质得以证明。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市场和生产需求在科技创新来源中占主要地位,企业要向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实现利润增长,就必须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机会,不断吸取创新源泉,并使技术、生产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灵敏反应。因此,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从宏观上看,将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就微观而言,企业的科技创新只有与本企业的资源结合起来,才能体现企业科技进步的特点,使科技创新更能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高创新的有效性。企业要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必然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只有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才能积极地调配和合理地安排各种资源,寻求有限资源的最大利益。在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过程中,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只有确立了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企业家的主导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我国企业现有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压力不大、机制不活、信息不灵、能力不够等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企业的成败在于其创新的能力,而制度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使科技资源的筹措、投入和配置由政府主导型转变为企业主导型,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技术决策、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的主体,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

二、增强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企业发展的意识

现代企业的出现与发展本身就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是现代企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它担负着改进生产要素质量,匹配各要素数量,使企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整体提高的任务,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若没有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就只能依靠要素数量的增加,从而造成投入浪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论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还是产品价格的竞争;无论是品种需求结构的排挤,还是质量的争夺,都要求企业依靠自主创新以减少价格昂贵的生产要素使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企业只有把自主创新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才有一定的保障,谋求企业发展才有一定基础。可见,自主创新是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和物质基础。

实践也证明:企业竞争力来自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创新则兴,反之则亡”是市场经济的一条规律。竞争的实质是通过“制造差别”来战胜对手。其一,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研究开发的优势,制造同竞争对手在产品品种、性能、质量等方面的差别;其二,可以利用大规模生产、先进工艺设备的优势,降低产品成本,创造同质低价的竞争优势;其三,也可以利用支配流通领域的能力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创造服务方面的差别。但任何一种差别都离不开自主创新。因此,发达国家大中型企业均有实力雄厚的技术创新机构,许多中小企业也有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或者和国家、行业、市场中介的技术创新机构密切联系,从事本企业的科技开发工作。

我国目前有一半左右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尚未建立科技开发机构,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机构,但人员不固定、资金不稳定、仪器设备落后,难以胜任开发工作。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均不适合自主创新的需要,也没有真正用科技进步实践去改变企业面貌,对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认识不够,对自主创新的内涵及其方式缺少全面深刻的理解。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培育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所谓“自主”,是企业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受到企业职工,特别是领导层的事业心推动,形成的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占有为目标,实现自我的一种强烈欲望。“自主”的程度决定着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大小、绩效的高低。有了自主创新的机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自身的生存,为了将来的发展,就能积极慎重地开展自主创新工作,从而在自主创新的渴望与探寻中,自觉培育科技创新意识、科学管理意识、科学决策与组织意识、科技文化意识,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更好结合,达到提高企业产出质量和效益的目标。

三、加大企业自主创新投入

自主创新是指与新技术(含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其商业化应用有关的经济技术活动。它既包括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也包括吸收企业外部技术,并使之在企业内部消化、扩散、再创新。企业科技进步的核心是装备、工艺的进步,因此,技术创新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核心。

技术创新,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资金投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必要保证,没有较大的投入,很难进行创新。科技投入不足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依法筹集资金,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开发出有市场前景和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一般来说,企业科技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才有竞争能力,医药、宇航、电子等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要求更高。

四、提高企业人员的创新素质

1.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灵魂

一切创新活动都必须有人才支持。在企业中如果没有合格的科技专家、科技型企业家,就等于没有科技创新的灵魂。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往往能够通过成功的自主创新活动,搞好一个企业,带动一项产业,搞活一方经济,甚至造福一方百姓。目前我国企业科技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社会环境、衡量标准、选拔方式等还不尽完善,作为企业自主创新的领头人和总设计师的企业家阶层还没有形成,作为企业自主创新骨干力量的科技人员总量偏少,队伍不稳,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优秀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最稀缺的特殊资源。为此,企业应注重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通过竞争等途径建立起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建设好以优秀科技专家、科技型企业家为核心的,团结、稳定、高效、富于创新精神的科技机构和企业自主创新领导班子,并从制度、政策、机制等方面切实保证他们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

2.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和其职能的实现,是科技进步人格化与实现创新的基本保证。企业家是现代企业运作的核心,是企业自主创新行为的最高决策者和主要倡导者。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与行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科技创新状况,尤其在企业缺乏对自身利益追求的自主创新动力和有效市场竞争的自主创新压力的情况下,较高素质的企业家阶层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助推器”。一般来说,具有强烈、先进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会使他们的企业也具有强烈、先进的自主创新意识。优秀的企业家勇于探索,富于创造力,风险意识强,对国家、社会、企业、职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企业的自主创新既积极又慎重,善于审时度势,具有谋略思想。凡是自主创新搞得好的企业,都有一个懂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企业家。

企业家不同于其它人才的本质之处在于他们首先必须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即“专家型”、“学者型”企业家。各级政府应重视企业家队伍的建设,采用国际通行的职业管理者的筛选与使用办法,建立企业家的分配机制和约束机制,制定专门制度来提高企业家的素质,从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加以提高和再塑造,对其进行“企业的职能”和“企业家风格”的教育并提出考核要求,使他们始终能够以一种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为企业长期生存着想,为所有者和职工承担长期的责任,为顾客承担长期的义务,使之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不懈动力。

3.提高全员创新意识和科技水平

对于创造性、风险性、艰难性较大的自主创新而言,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固然需要强调企业家精神和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但科技进步是企业连续不断的基本活动,涉及企业工程、技术、管理、经营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离不开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努力。企业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管理核心,加强对员工的各类培训,培养企业员工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能力,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科技进步素质,以改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效果。

自主创新意识是对自主创新的渴望、追求与探寻。现代企业自主创新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敢于承担风险并实行科学决策的态度。无论是启动企业自主创新,还是改变企业自主创新所面临的困境,首先不是取决于企业投入资金多少和占有哪些条件,而是取决于掌握和管理新技术的人及其观念。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能把企业自主创新的目标与顽强进取的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排除和改造来自内外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使技术始终处于创新态势,不断追求高水平的科技进步。正是观念作用于企业行为之中,才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实现,即精神在更高一个层次上对物质起作用。因此, 企业要树立和强化自主创新意识,使其逐渐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形成一种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精神氛围。

五、强化企业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内容,科学管理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法宝。然而,我国企业技术落后,管理更为落后,技术与管理相脱节的状态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企业管理的低水平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最薄弱环节,落后的管理思想、方法、组织、手段已经制约了企业经济的增长及其方式的转变。强化企业管理创新,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能保证已创新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并使企业自主创新各要素始终保持创新势态,不断取得自主创新成果。

1.确立企业发展与自主创新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的经营环境,为追求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思考、谋划活动。确立这种思维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作为企业,要在经营范围、管理体制、竞争优势等方面进行战略定位。一个善于管理创新的企业,应该具有明确的创新战略和有效的创新机制。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是,硬技术不“硬”,软技术更“软”,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普遍缺乏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观念,致使企业经济效率低下。为此,企业短期内应以软技术发展为突破口,促进本企业软硬技术的协调发展。这既符合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现实,而且风险小、投入少、容易实现,还可以在企业各类人员中培植普遍的创新意识,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尽快实现。

2.必须加强产品与市场创新

市场工作是企业经济工作的龙头。没有市场的产品等于没有生命,企业必须重视研究市场,哪怕在很小的空间内也要营造一方自己的市场。企业一要建立面向市场的运行机制和适应市场的应变体系,构建强有力的营销网络,适应市场;二要善于发现潜在市场和激发新的消费需求,建立以开发市场为先导的有效运作方式,创造市场。企业无论是巩固已有市场,还是开拓新市场,都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按照市场需,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保证产品质量在巩固中提高,用优质的产品去赢得更多的市场。

第12篇

[关键词] 展示理念 展示主题 内容框架 科技馆

福建省科技馆新馆(以下简称新馆)建设项目已列入2009年度省预备重点项目,目前前期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新馆建设由建筑和展示两大工程组成,且互为作用。在新馆建筑方案确定前,应首先确定展示内容的框架,并作为建筑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对建筑提出基本要求。本文从展示理念入手对新馆展示内容框架作一探讨。

1 展示理念和主题

展示理念是整个新馆内容建设的基石,而展示主题则是新馆的灵魂,决定着建设什么样的新馆,决定着新馆未来的发展。本文不对如何确定展示理念和主题进行详细阐述,只对新馆的展示理念和主题提出参考意见。

1.1 展示理念

新馆展示理念为“体验科学、启迪创新、促进和谐”[1]。

体验科学――营造从实践中学习科学的情境,使公众在参与、互动过程中体验科技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其对科技的爱好与追求。

启迪创新――展示科技创新历程,让公众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感悟科学、启迪智慧,培养创新意识。

促进和谐――宣传科学发展观,揭示人与科技、自然、社会的关系,传播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2 展示主题

新馆展示主题为“梦想与科技”。该主题旨在通过对人类科技文明的体验,反映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持续进步的意义。它不仅突出了科技特点,更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不仅强调科技进步,也强调以人为本;不仅表现了科技发展的原动力,也寓意着人类社会的命运、前途与科技密切联系,突出了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

2 展示内容框架

新馆可设置“基础篇”、“历史篇”、“方法篇”和“生活篇”等四大主题板块[2]和“福建地理”专题板块来反映展示主题与我省的区域特色。

2.1 基础篇

科技的进步需要基础,在21世纪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里,所谓“基础”已经不限于一条条具体的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而是大众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体认识。因此,应打破以往的模式,大胆创新地将基础篇分为“物质世界”、“能量天地”、“信息时空”三个部分,从具体到抽象来呈现一个现代人应该掌握的科技基础知识。

物质世界――我们生存在一个物质组成的世界里,宏观大到宇宙,微观小到电子,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和形形的运动状态,激发人类无尽的探索。

能量天地――能量从哪里来?会不会消失?人类如何把能源变成自己需要的各种能量?能量是如何转换的?能量天地将一一呈现这些问题的答案。

信息时空――宇宙赋予人类一个物质的时空,人类在其上又创造了一个信息的时空,当两个时空叠加在一起时,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

2.2 历史篇

与人类社会一样,人类科技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年年更替与创新,我们才拥有了今天的世界;正是因为科学思想的代代相承,人类发展的指针才永远指向美好的未来。历史篇将分为“科技回眸”、“华夏生辉”、“行业记忆”三个部分,从宏观到微观、由远及近地展现科技与社会、与人文的历史联系。

科技回眸――作为地球上拥有最发达大脑的物种,从砍凿第一块粗糙的石器起,人类就开始在科技领域孜孜不倦地前进了。对世界科技史的一次回眸,透过如烟往事,看见科技精神与智慧在闪亮。

华夏生辉――中华民族是一个具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进步都有着具有重大影响。对中国科技史的一次回眸,感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

行业记忆――古老行业的消失,经典行业的转变,崭新行业的兴起,在各行各业背后,科技像一只无形的手,移花接木,点石成金。

2.3 方法篇

科学的方法是实现梦想的途径。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获得了探寻科学宝藏的工具。有了工具,梦想触手可及。方法篇将分为“异想天开”、“自然睿智”、“数字疯狂”、“经典实验”四个部分,分别介绍假说与实证、观察与仿生、计算与推演、试验与实验四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异想天开――人类从来不缺乏奇思妙想。是真理,还是荒谬?找到证据,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自然睿智――自然的无穷智慧千百年来启发人类灵感,带着一双慧眼和一颗恒心,人类以实践向自然致敬。

数字疯狂――从写满了公式和数字的纸堆里,诞生了人类最伟大的发现――相对论、量子论……每个人并不一定都能深刻了解这个过程,但每个人都将体会到其间的智慧与艰辛。

经典实验――在著名科学家的带领下,体验或声名显赫、或构思精巧、或经历坎坷、或妙手偶得的经典实验。

2.4 生活篇

科技的目的是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生活篇将分为“人体健康”、“运动科学”、“食品安全”、“数字生存”四个部分,从人类生活的大环境、人体自身的健康到科学、合理、先进的生活方式,层层递进地展开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人体健康――健康,人类近年来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全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全新的健康理念将成为改善生活品质的科学指导。

运动科学――五花八门的运动建议是不是都有科学依据?不同的人需要哪些不同的运动呢?本单元让公众做一个既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的现代运动达人。

食品安全――人类在希望的田野里播种着永不饥饿的梦想,却常常会经历食品安全的梦魇,尤其是近年我国食品安全备受责难时,我们该何去何从?

数字生存――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发现一个数字生存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通过种种神奇的体验,依稀看到未来的轮廓。

2.5 福建地理

我省独特的丘陵生态资源和丰富海洋文化,古代的各种科技和制作工艺,当今的海西科技发展等都应成为展示亮点。“福建地理”专题版块将分为“特色生态”、“富饶资源”、“领先科技”三个部分,从生态、资源等方面展示科技与福建社会进步的关系。

特色生态――绵延的武夷山脉,富庶的闽南风光,宽阔的海洋,在家乡山水间遨游,将更激起爱我家乡的热情。

富饶资源――茂密的森林,百余种的矿产,丰富的海洋资源,养育着八闽儿女,给八闽儿女带来无尽的福祉。

领先科技――水运仪像仪、航运等古代科技在中国科技史留下了浓重一笔,材料、信息、石化、制造、医药、动漫等产业将为海西建设再添辉煌。

3 展示特色

以“基础-历程-方法-生活-福建”的展示主线,打破了当前国内科技馆建设内容框架雷同,科普目标和群体单一的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3.1 主题鲜明

“梦想与科技”的主题突出了人类的梦想与科技进步的关系,突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学发展观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这个主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内涵比较容易掌握,容易发展。

3.2 理念新颖

突出展示科技创新在改变人类生活、创造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功能和作用,让公众了解科技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帮助公众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3.3 富有创造性

打破国内大部分科技馆按学科分类的模式,而是以一个现代人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体认识进行分类,不仅关注了基础,注重历史方法和生活,而且对当前生态环境恶化予以特别的重视。

3.4 内容丰富

展示内容涵盖了生态、生命、能源、环境、材料、信息、工业、农业、健康等现代科技的众多领域,包括人类科技进步的各个方面,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念。

3.5 注重体现福建

突出展示福建的地理、资源、科技等区域特色,树立爱我福建的自豪感,且特色不局限于科技特色,还包括了内容特色、人文特色、展项特色、体验空间特色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