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8 16:12: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小学科学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创新; 技术; 科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77-001
所谓科技,应该是由“科学”和“技术”两大领域组成。而谈到“技术”,就离不开“创新”,因为它是在人们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它是不同于科学这一以认识自然为主要任务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创新性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科学包括基本原理、概念和结构。科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绝大多数的基本科学原理是不断发展的。而我们的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知识通过各种形式传授给学生。
而技术和创新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对从其他学科得到的概念和技能的利用;同时,技术又包括通过利用材料、能源和工具,应用这些知识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或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技术也是一种“求知的方法”和一个探索、实验的过程。技术的研究包括这些方法的运用,即创新过程,还包括对概念和程序的利用,如了解一些需要或问题并选择最佳解决的方案。
如果从他们的目标和任务上来看,二者是不同的:科学活动是为了认识自然,创新性技术活动则是为了改造自然。相应地,科学和创新性技术的结果也不一样:科学活动的结果是获得新的知识,而创新性技术活动的结果则是创造新的产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虽然这二者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具体的科学教学中又应融为一个整体。在科学教育中,应对学生进行科学和创新技术两方面的教育,把科学和技术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创新为特色的技术同以探究为特点的科学相并存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创新和技术领域的现状
1.对创新技术的重视
《科学课程标准》在一些科学探究活动中,从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提出了简单教具、仪器制作、解决实际问题方案制定的建议。例如在五年级“热”单元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个保温杯,引发学生在创新中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了解各种材料的特点,并且在最后通过一个实际解决问题的制作和创新活动来整理概括本单元知识。
2.对创新技术的忽视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创新教育,特别是忽视对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说,固然探究很重要,然而创新也同样必不可少。创新是技术的升华。而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学习科学书本知识的浅表层,没有意识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缺失和遗憾。
三、创新性技术教育的实践探索
创新性技术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高层次的科学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掌握契机,积极引导,着手实践。
1.把握基本方法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的方法和使用,并根据初浅的创新要求,选择合适手段、方法、工具和材料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学会使用简单机械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所学习的简单机械等基本知识,会自己动手试制、操作简单的机械工具,然后去完成某项布置的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为进一步进行创新性技术实践打下能力基础。在六年级“简单机械”单元中,学生除了学习各种简单机械的原理之外,还应该能够利用身边的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认识斜面在生活中的运用,知道升旗的简单装置,认识什么是轮轴等,为能进一步进行创新性技术教育打下基础。
3.综合运用科学知识
创新性技术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就要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和经验。而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开展各类学具的创新制作,以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制作小车、小船和搭建小桥等建筑框架模型,这些小型的科技活动都能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其实,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例子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上有很多,如:五年级“光”单元的《做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沉和浮”单元的《造一艘小船》,“热”单元的《创新制作保温杯》,“时间测量”单元《我的水钟》,《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六年级“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用纸造一座桥》等。教师如能较好地把握好这些教学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技术能力。
4.学会制定创新方案
要害词:小学;科学课程;教师
为了全面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情况,客观分析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师教导观念的变化与小学生学习方式变化情况及实施科学课程资源的完善情况,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学改革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发现和研究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研究和探讨新课程教学中的新特点、新规律,不断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我们对山西省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情况做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了小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南部、中部、北部各取一个市,每一个市随机抽取参与课改的小学科学教师92名(女76名、男16名)。实施调查时,研究者委托当地教研人员亲自将问卷发放给教师,讲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重事项,问卷回答完毕当场收回,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治理和处理。
由于参与科学课程的小学生尚小,此次调查只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从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教师教导观念及行为的转变、教学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编制,采用单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选择题进行呈现,为了深入而广泛地了解课改中的一些经验及问题,还设有部分开放性问答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科学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
1.课程实施环境
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科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整个科学课程的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科学课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是保障科学课程顺利推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性条件。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6.96%的教师称自己非常认识科学课程标准,58.69%的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只做了一般的了解,并没有深入系统地研究过,4.35%的教师根本就不认识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开篇阐述了小学科学课程基本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但在此次的调查过程中,只有53.33%的教师认知到科学课程的这个最基本的理念。
教师素质是科学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他们需要有坚定的科学教导事业心,有较为宽厚而扎实的科学知识并具有必要的教导科学知识。对此我们调查了科学课教师的学科背景,发现:没有科学学科背景的教师竟然占到80.43%。在调查的所有科学课教师中,仅有41.30%的教师认为自己可以胜任科学课程教学,而45.65%的教师同时代着数学、语文等其他课程。在此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的科学教师没有科学知识背景;科学课程只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代着,这些没有科学学科知识背景的教师有近半数的教师感觉并不能胜任科学教学工作。最终导致84.78%的教师感觉此次课程改革中压力比以前大,因而不得不比以前更加努力,4.35%的教师感觉压力比以前大,但无法再做进一步的努力,仅有10.87%的教师感觉基本没有压力。
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是保障顺利教学的必备条件。此次调查发现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并不能满足科学教师的教学要求,其中71.74%的教师反映教具不够,63.04%的教师反映实验条件跟不上,52.17%的教师反映多媒体条件跟不上,17.39%的教师反映其他硬件设施跟不上。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科学探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故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科学、做科学,这样,或许会激活孩子潜意识中学习科学的本能和欲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从而让他们领悟到学习科学的无穷乐趣。但此次调查中,仅6.67%的教师认为科学课程所需实验器材都能与教材要求相配套,51.11%的教师认为大部分实验能配套,37.78%的教师认为只有少部分实验能配套,还有4.44%的教师认为几乎没有实验能配套。从中可以看到,由于学校教具、实验条件等硬件设施的缺乏,教师并不能按照课程设置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课改理念和目标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导成果,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科学课程资源是科学课程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缺乏一定的科学课程资源,科学课程便无法实施。面对学校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情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显得尤为重要。科学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特点可以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丰富课程资源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面对校内资源不足的情况,43.48%的科学教师能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资源,做到物尽其用,36.96%的教师会将这种现象反映给领导,同时自己努力去开发新的资源来解决问题,13.04%的教师采用自己想办法寻找资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仅6.52%的教师采用反映给领导而不采取其他措施的消极等待的方法来应对。从中可以看到,多数教师采用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资源并努力开发新的资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仅有少数教师利用消极等待的方法来解决。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教师面对资源不足时的解决措施,我们调查了当实验器材缺乏时教师的应对措施。结果显示,56.52%的教师在条件答应的情况下,采取让学生看录像并结合教材讲授的方法来弥补,15.22%的教师尽量自己制作实验器材来弥补,15.22%的教师创造条件代换实验,8.70%的教师实行讲解实验的方法来替代实验教学,4.35%的教师采用先对实验做讲解,后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来弥补。从中也可以看到教师没有科学背景的弊端,他们抓不住实验的核心思想,对教材中呈现的实验不能灵活地变通、替代,从而不能很好地掌控教材中的教学思想。
校内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其常常性和便捷性,但对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也是丰富科学课程资源的另一条有效途径。在本次调查中,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带领学生参观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工厂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是必要的,但仍有48.89%的教师认为没有条件进行该活动,4.44%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进行,11.11%的教师偶尔进行该活动,24.44%的教师有时会组织该活动,仅11.11%的教师有条件常常进行该活动。从中可以看到,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理想,更多的时候教师并没有机会来利用这部分资源,同时也可以看出大部分校外资源并没有被开发和利用。
教师在整个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不仅决定了科学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教师自身就是科学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的科学素养决定了科学课程资源的识别能力、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科学教师是最为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事实上,随着基础教导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科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演化,科学教师将成为科学教导改革成败与否的要害性因素,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生命线。为此,学校在进行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抓好科学教师队伍的建造工作是最为要害的环节。加强科学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首要任务。
(二)教师教导观念及行为的改变
教师的教导观念是指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教师对教导以及教导工作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这包括对教导功能、教导对象、教导过程、教导内容、教导评价、教师职业、教导法制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树立现代教导观念是科学教师素质的灵魂,是科学教师立教的根基,是转变其教导行为的先导,是顺利推行科学课程的前提。
1.学生观
随着教导功能的扩展,科学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人。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爱好、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体现了义务教导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科学教导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导面向全体的思想。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科学课堂上只有47.83%的科学教师能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差等生的仅占2.17%,19.57%的教师关注优等生,30.43%的教师关注中等生。从中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完全做到面向全体,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通过培训可以学到最新的教导观念,但对这些教导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的背景下,培养科学家已不是科学教育的目的,而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的,充分利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自身特点可以有效的提高和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研究发现,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存在这很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出现基本都是由于新课改的实施与实际状况不匹配造成的。
1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1.1对小学科学教育认识存在误解:
应试教育一向是我国教育的“目标”,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语数外三科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而对其他科目缺乏一定的重视。正因如此学校在科学教育的课程中就不重视,甚至往往仅仅存在于课程表上面。
1.2小学科学教师队伍配置不合理:
小学科学课程是存在很强的综合性的学科,对执教教师的要求较高。有些学校无法满足对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往往使用一些老龄教师或者很多教师是一兼多职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学方法及观念比较老旧,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在一些边远地区各类抽考或者统考时不考小学科学课,因此小学科学课就被放置在教学的边缘位置。大多数教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无法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快乐,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的下降。
1.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缺乏教学材料:
教学材料仅仅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如果缺乏了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活动那么教程的作用也就不大了。小学科学的教材也应该是自然界中的材料实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课率还是不高,基本还是在黑板上设计实验、口头讲述实验为主,这种原因的出现主要因为虽然配备了实验仪器设备但是缺乏可以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及可用的材料。
2改善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的对策
小学科学教育现在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科学教育的质量,对于教师高效的完成教学工作很不利,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成了新课改实施的瓶颈,因此如何正确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2.1提高对科学教育的认识:
作为学校的领导应该首先正确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小学科学教育。其次,选择适合科学教育的教师担任科学教学工作,严格要求教师按照课程表的安排上课,而不是让其只存在于课程表上面,只有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才能保证科学课程的有效开展。消除主课、副科的思维,把科学课程放到正确的位置上面,让学生也意识到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让他们也加强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在高校的招生工作中扩大对小学科学教师的招生工作,解决目前专业科学教师缺乏的现状,加强对小学科学课程教育的宣传力度,让人们正确的认识科学教育。
2.2加大对科学课程的教育投入:
科学课程的开展不同于其他课程,它需要一定的实验仪器开展一些实验课程,这就需要一定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没有这些实验器材的辅助学习小学科学课程就很难有效的开展,正是由于没有实验设备使得很多老师及学生很少进行科学实验,导致教学的质量严重降低。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大经费的投入,同时加强对经费的监督工作,使这些经费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在配备实验仪器的同时还应该订购一些实验教材。学校在购买实验仪器后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保障科学教学的质量,寻找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管理,保证老师及学生可以随时进行科学实验。
2.3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
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师很难承担新课改的教学工作,就职前教育来看职前与职后的教育工作严重脱节,当前教师培训的效果不佳,很多教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是停留在口头理论理解上,并没有转化为教师的职业经验,因此就要求我们应该加强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科学教师的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挖掘科学教学的资源,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给任课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条件和机会,多于高校合作,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及学者针对性的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是任课教师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把课程的新理念应用到科学课堂当中。
2.4小学科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的教学是多学科的一个集合体,由于科学是一个随时发展的,对科学教师来说要求比较高,对任课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人们常说科学教师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与时俱进的通才,这个形容毫不夸张。因此科学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广泛的学习相关理论和方法,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同时还要加强科学教学的理论研究工作。当今我国的科学教育工作需要科学教育研究的学术理论作为支撑,从而不断地提高科学教育的水平,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林,彭蜀晋.科学教育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9):18—20.
[2]基础教育司.九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段佳.浅谈小学科学教师素养[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1)33—34.
摘 要:环保意识成为21世纪合格公民的重要素质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科学成为渗
>> 诗意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想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 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实施策略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教育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探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渗透 教育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之浅见 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在中小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教学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06-20
[3] 甄月玲.小学科学课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J].陕西教育,2007(3):35.
[4] 任文章.小学科学教育对学生环保教育意识的影响[J].教育革新,2009(8):20.
[5] 杨凤霄.把环保教育渗透于生物教学中[J].现在阅读,2011(9):111.
[6] 梁毅.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J].教育科学,2011(10):57.
[7] 薛菊香,吴江洲.论环保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9):232.
[8] 闵艳林,龙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保教育问题浅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27.6):76-77.
[9] 张勇.物理课堂中的环境保护教育[J].学科大众・科学教育,2011(12):8.
[10] 孙修立.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18-22
[11] 马华,蒋玲玲.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4):147-149.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0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小学课程中开设的科学课,整体水平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适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职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师专业素养普遍不高,其数量也难以满足基本教学任务的需要
当前,许多小学大都重视的是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学习,在师资配备、教学资源上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是对于科学等学科学校层面上普遍是轻视的态度,有的小学甚至没有专任的教师。在有专任科学教师的小学中,其教师不是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多数教师没有基本的教学经验,大都照着教材讲授,不能进行形象的讲解,学生记忆的印象也很不深刻。值得一提的是,小学中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有很多人并不了解科学教育这门课程所要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可见,小学中科学学科的教师的整体水平与国家的新课改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教师在小学的课程中承担着主导型的作用,若是当前这种状况--科学教育学科的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就必然影响教学质量,更加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科学教育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足,教学中所需的教育资源普遍缺乏
科学这门课程是具有实践性特点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操作性。在具体教学上,学生进行亲自观察和自己动手操作可以使效果更加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科学教学就需要在特定的教室--实验室进行,与之配套的还有必须的教学设备。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学校由于对于此学科的不重视,给予科学教育学科的投入的物资方面相对较少。很多科学教师的具备的教学条件只有基本的教材,实验室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在进行教授时,只是单纯性的讲授,并没有与之配套的实验环节,同学往往记忆的不是很深刻。
(三)科学教育课程采取大容量的班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师资力量的有限和实验室的缺乏,小学大都采用较大的班型进行教学活动。这种形式虽然克服了一些硬件上的限制,但是在学生的培养质量上却有着很大的问题。班级学生的数量较多,对于实验环节,很难保证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指导。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控制教学的进度与质量,不能很有效的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实验操作。教师往往投入很多的经历,但是却没有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不能按时的完成课程计划。
二、解决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所涉及问题的途径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科学教育的质量,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很好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一)努力提高小学科学教师自身科学专业知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可以说,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中涉及多方面知识,这样对于科学教师的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在备课阶段就要准确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并针对相应的要求加强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查阅资料,学习科学教育最新的理论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加深自己的理论深度。另外,对于科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其理论研究,为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国家和学校层面要提供必要的政策性的支持,努力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对科学教育加大投入力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扶持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不断适应课程的实际教学需要。
(二)对科学教育学科进行资金上的支持,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
科学教育学科获得的投入较少,就导致了实验室资源相对缺乏,相关的设备也不齐全,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计划,影响科学教育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加大资金上的投入,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和设备上的采购。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上,要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维护设备,进行有效的利用。在具体的科学教育的教学活动中,管理设备的专门人员可以对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在点滴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等。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科学教研室,对科学教学的相关事项进行管理和监督,探究可行性的研究策略,有效的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适时调整授课的班型与主要授课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当前的大班授课的模式,以及口授式的讲课方式以不能满足教学质量的要求,甚至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种现实的情况要求我们适时调整小学科学教育授课的班型和主要的授课形式,进行尝试性的创新与改革。采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这样不仅培养的学生的团队的合作的实践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小学科学教育的专任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科学实验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热情与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扩展科学探究教学活动范围,采用多种方式与手段保证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完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任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结语
小学科学教育要想长久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更多更专业的科学教师,以解决当前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政策和机制上加强对与科学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小学科学教育关注度,共建科学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 内容结构 优化
“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课程是《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教师司[2003] 4号)为初等教育专业(数学与科学方向)设置的一门课程,设课目的是为了培养能胜任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其性质相当于“学科教学论”课程。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内容结构呈现的基本形式,然而该课程目前还没有与其相匹配的教材。受在职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课程内容体系的启发,笔者试图通过优化“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课程内容结构,构建能与教育理论、学科理论、教学技能、学科技能、教育实践、课堂教学研究等诸多层面交叉、对接、沟通与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使师范生能尽快适应小学科学教学要求,以缓解小学科学专业教师队伍匮乏的状况。
一、课程的性质、目标
课程的性质决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决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学科教学论的课程性质及课程目标理解上多有歧义,因而定位不准,一直备受学者的质疑。借鉴目前学者们学科教学论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既不同于以教学理论研究为主要任务的一般教学论,又不是以实践为目标的教学法,对其学科性质的表述,应该既体现对学科教学实践的理论概括,又体现理论指导下积极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还应明确界定学科性质的归属。“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是研究学科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的课程目标是:“从理论和观念上引导师范生‘入门’,从教学技能培养训练上帮助高师生‘上路’、‘上手’,从教育科研思路上使高师生‘开点儿眼界’”。这样界定课程的性质与目标,才更切合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与教学要求。
二、课程优化的基本思想
课程优化的基本思想是系统论思想。系统论认为,“结构是指组成有机整体(即系统)的各要素、各成分、各部分相互结合的内在组织形式,它是由各要素、各成分的特殊本质共同决定的,是按照自身规律逐步形成的内在联系”。“优化是事物的一个发展过程,是指事物的优选、改造和进化。它涉及结构的优化和功能的优化。其中结构的优化是基础,功能的优化是外部表现。”。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是指课程结构在微观层次“合目的性的改造”,其实质是:“第一,结构的优化必须合目的性;第二,课程内容必须是有序性的增强和序变能力的增强”。课程结构优化的标志“是以低的投入(简洁明快的课程体系)获得优化的整体功能(既定课程目标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实现)”。“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就是从小学科学教师教育的全程对课程内容进行优选,在不影响课程内容逻辑结构(即有序性)的前提下,不过于追求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采用“单元、课题”的编排方式,使课程内容形成栏目多样、功能不同、内容上相对独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的“小模块”,使其在内容的重组与实际教学中,能显现较强的序变能力。这样的结构,既有较强的“弹性”和较为宽广的“胸怀”,能及时吸纳当代有关的最新成果,又容易形成具有一定支持意义的学科群,使其内部以及学科群之间能更好地交叉、衔接、沟通与融合,以利于教师教学中挖掘课程潜能,彰显课程自身的功能。
三、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
第一,为了能从理论和理念上引导师范生“入门”,课程在第一单元首先简要介绍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与建构主义理论对科学教育的影响、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等内容,从理念、关键词语源等方面,让师范生了解小学科学课程产生的背景。在此基础上,第二单元再行对《课标》进行解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化小学科学课程的精神实质及基本理念。
第二,教材主干第三单元选择“观察与科学探究”,其目的就是要突出“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中通过观察与科学探究活动案例的分析,并适时地“嵌入”具体活动,使学生逐步习得观察与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本质教学行为”,以从根本上提高师范生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专业素养和基本技能基础。
第三,教材主干第四、五、六单元内容主要从教学技能培养及训练上指导高师生“上路”、“上手”,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单项教学技能的训练。第四单元是“小学《科学》教材研读”,熟悉课程内容结构及前后逻辑关系,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并结合各部分内容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理解“用教材教”思想。第五单元选择“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目的,一是以“教学设计”为操作层面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的技术与方法,指导学生设计教学目标及教学流程,然后就自己的设计,进行模拟教学或顶岗实训,学习写教学反思;二是适时“嵌入”小学科学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第六单元选择“小学科学教学与学习评价”,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堂好课的标准,形成反思中“追求卓越”的意识,并学会小学《科学》学习评价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第四,教材主干第七单元选择了“小学科学教学研究初步”,向学生介绍教学案例分析、教育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使高师生“开点眼界”。
第五,该体系有两支“触角”,一支触及教育前沿及其发展动态,另一支触及科学教育教学实践。帮助学生了解理论前沿及教育实践进展的情况,以利于及时调整“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课程的研究方向和教学策略。前两只“腹足”,立足于有关教育理论和科学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解释有关小学科学现象。中间两只“腹足”立足于教师基本技能与科学探究技能,以促进学生小学科学教学技能的习得。后面两只“腹足”则立足于小学科学教育实践与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以促进学生教学技能及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该课程体系在理论前沿、教学技能、教学实践进行多层面交叉、对接、沟通与融合后,获得了多方面广泛的滋养,为“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课程教材的日趋完善、成熟,提供了思想、方法、资源的保证。
四、“昆虫”式内容结构的特点
1.整体性与发展性相协调
从整体育人的高度把握课程内容,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奠基。首先,师范生要学会整体把握小学科学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是通过课程目标的三维统一、与三大关系的和谐发展来实现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教育。这是小学科学教育的精神实质,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的行动纲领。其次,从研究方法上,通过案例教学、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的介绍,让他们明白,小学科学教学研究就是要反映教学生活和教育实践诉求。该课程内容的优化,要尽可能地让师范生学会将小学生身边及周边环境的科学事件融合起来,以克服师范院校分科体系的不足,提高师范生驾驭小学科学课程的能力,为小学科学教师终身执教服务。
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首先,“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的理论,不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学科理论的简单套用、移植和复制,而是“自下而上”地将一般教学理论与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补充、发展、丰富一般教学理论,其目的是要形成“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自身的理论及话语体系。
其次,“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应加强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同时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方法及其指导技能。科学探究是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首要组成部分,未来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具备科学探究的意识,具有能体现科学本质观的教学行为,方能感染、示范、指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是“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论之所在,也是小学科学教师区别其他教师的之所在,是“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自身话语体系的直接来源。
3.灵活性与开放性相统一
在不违背《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精神、不影响课程内容自身逻辑结构(即有序性)及学生认知顺序的前提下,“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课程采用“单元、课题”的课程内容编排模式,使课程体系模块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课程内容的序变能力,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需要,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与重组,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课程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具备了更为宽广的“胸怀”,既容易吸纳当代有关的最新成果,又容易形成具有一定支持意义的学科群,使学科内部以及学科群之间,能够较好地交叉、对接、沟通与融合,以开发课程潜能,彰显课程自身的功能。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在小学科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尚未成熟的今天,在十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要实现“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课程愿景,课堂教学中就是要选择对师范生将来从事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有直接帮助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短、平、快”特点的内容并加以组合,形成适应能力强、实效性能高的课程内容结构,以尽快满足小学科学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需要。当然,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问题,笔者也正在探究之中,课程内容体系尚未成熟,但是,教学实践中所取得了一定成效,其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参考文献:
[1]王克勤,盖立春,马建峰.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内容重构之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8,(1):74-77.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3]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31.240-241.
摘要:美国十分重视小学科学的教学改革,改革发展至今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新特点,主要体现为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教学理念、以
>> 美国小学科学教材特色及启示 美国SPEM课程的特征及对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美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拼读法的发展及启示 一份英国小学科学纸笔测试卷里的启示 英国小学科学质量监测试题的特点及其启示 小学科学教学特色 韩国小学德育课程设置的特色及启示 美国小学道德教育的艺术及启示 美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特点与启示 美国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对小学科学教学流程启示小议 浅谈美国小学环境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美国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启示 美国《科学启蒙》教材生命科学部分的特色及启示 美国Insights小学科学教育项目及其启示 体验美国小学的科学课 美国小型研究型大学的计算机学科发展启示 美国小学写作教学特点及反思 美国小学的奖励 美国小学中文教学的三大特点 当代美国小学阅读教学的理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A Framework for the New K-12 Science Education[M]. Washington,D.C:US.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11.
[3]高向斌.发生在课堂上的科学故事――美国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研究[J].学科教育,2002(1).
[4]王亚歌.美国小学科学教材特色及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8(10).
[5]姚伟.美国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特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4(4).
[6][13]王淑娟.美国小学科学教育STC课程计划及启示[J].学科教育,2004(4).
[7][8][9]张军霞.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2(11).
[10]朱小雪.细微之处见实情――美国小学科学教育几个细节带给我们的启示[J].科学课,2012(7).
[11][12]万晓萌.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31.32.
[14][15]童海云.美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2(9).
关键词:小学科学;新课改;问题;实;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19-01
引言:新课程理念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落实,给当代小学生提供了完全不同的科学学习体验。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更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更新科学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对于教师教学积极性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发现小学科学教学在新课改中遇到的困难,结合实际情况整改科学教学方式,才能保障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新课改下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问题
1、科学课堂无原则活跃。每一次新的教学思想产生,总是有部分老师会为了创新而创新。在新课改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忽视了自身在课堂活动中引导作用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中过于自由,反而会影响教学的质量。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重新审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同时也要求教师重视自己的教学主导作用。但很多教师只关注了前者,忽视了后者。学生在课堂中过于自主,会使课堂学习活动没有正确学习目标的引导,学习效率反而不如传统课堂。无原则的活跃等同于无价值的活跃,不是新课改所期待的教学状况。
2、科学课堂设计混乱。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信息技术去优化科学课堂设计。这些新的教育手段的引入,无疑丰富了小学科学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每一节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与重点不同,对应的教学形式也应当不同。但很多教师为了实现教学信息化,为了应用科学技术而利用科学技术,忽视了现代化教育手段与科学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没有针对性的科学课堂设计,虽然让科学知识更容易为学生掌握,但却不易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学生无法通过课堂学习建立统一的科学知识体系。
3、科学课堂组织不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很多小学科学教师为了落实这一创新教学理念,会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拿出来给学生做科学实验,让学生通过操作简单的实验提升动手能力。小学生爱好,热爱操作活动,他们乐于在课堂中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只顾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却忽视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这对于小学生思维发散性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时没有考虑全面,长此以往,会让小学科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二、新课改下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方式
1、利用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活跃有效性。活跃的课堂,会给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较难。要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活跃的课堂活动结合在一起,需要教师实施有效的提问。一个科学的问题,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课堂氛围因此变得压抑。也有教师太乐于提问,让课堂成为问题课堂,但答案是单一的,这些问题无法激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
有效的提问,是贴近小学生生活的提问,是能够刺激小学生思维运动的提问。鼓励小学生给出丰富的答案,并肯定小学生不同的看法。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影响植物生长的原因时,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我和小李都很喜欢花,她种得那盆生成得很好,我种得花长出来并不太健康,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背景,教师以求助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能够促进小学生快速思维。一些小学生说“老师,你没有好好给花浇水吧”,一些学生说“老师,你用的土没有营养吧”。在小学生一嘴一舌地表达中,课本学习内容也得以呈现,这对于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2、把握使用频率,促进现代技术的融入。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是对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创新。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未知事物或者先进事物很感兴趣。多媒体技术,是图像信息、文本信息以及声音、视频信息的集大成者,能够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创设出一个形象的情境,促进科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但在应用多媒体实施教学时,教师也把握好度。只有适宜用多媒体技术的内容,才能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有趣。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各种各样的蘑菇知识时,受到地域条件以及自然条件的限制,很多小学生不能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看到多种多样的蘑菇。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各类蘑菇的图片,并引导小学生对图片中的蘑菇进行观察,总结蘑菇的特点,在师生交流中去传递科学知识。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教学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高效小学科学课堂的构建。
3、利用科学设计,加强课堂组织与把握。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提倡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变化,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重视课堂中个人角色的建立,科学组织课堂活跃,把握好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行为,及时给予指导。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制作植物标准的知识时,为了丰富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去掌握知识。教师鼓励小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常见植物拿到课堂中来,与其它同学一起去制作标本。在交流中,一些小学生过于兴奋,一直在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标本。这时,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小学生相互交流,并在交流中动手实践,完成实验学习目标,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行的今天,讲究教学的方式方法,制定全面的教学策略,是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面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教学手段进行更新已经成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必要选择。用现代化的手段呈现小学科学知识,才能促进小学生成小小科学家。
参考文献:
[1] 胡卫平,韩琴,刘建伟.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5:58-63.
摘 要: 当前部分基层小学在科学教学方面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想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二是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三是教学改革成效不够显著,四是教学投入未能满足要求。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突破:提高思想认识,立足学生素质培养重视科学教学工作;强化师资建设,采取多种途径打造优质科学师资队伍;注重教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研促进教学开展;加大教学投入,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以满足教学实际需求。
关键词: 基层小学 科学教学 现状分析 解决措施
在课程改革工作中,强化科学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普遍强化科学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设备、师资安排、教研教改等方面予以倾斜,有力促进了这一学科教学成效的提升。但是在基层小学,还存在不均衡现象,部分学校在科学教学方面陷入困境,本文主要针对部分基层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一、基层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基层小学承担着广大城乡小学教育的重任,但是受制于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对科学教学不够重视,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及教改效果等方面滞后,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与新课程改革目标不吻合。归纳起来,影响当前基层小学科学教学成效提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某些农村小学的教育管理理念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教学工作只重视语数学科,对于科学教学不够重视,虽然在课程表上进行了充足课时的安排,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严格执行,被语数教学工作占用的现象经常出现,尤其在复习阶段,有些语数教师直接将科学教学时间进行瓜分,教学时间无法保障,影响到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及教学成效的提升。
2.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基层小学,师资力量配备问题属于老大难问题,音体美及科学学科的专业师资显得尤为匮乏,科学学科最为明显。许多学校没有科学专业出身的教师,甚至没有专门任教的任课教师,将科学学科分配给语数教师进行兼职教学。不仅如此,学校从事科学教学的教师中,参加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科学教学培训的比例偏小,这样的现状对基层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整体成效提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3.教学改革成效不够显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各学科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教学改革与研究在不同学科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状况,语数学科教学研究次数多、方式活、效果佳,学校在这些学科的教研方面花费较多心血。对于科学学科而言,由于不属于应试科目,部分学校在科学学科教研工作中流于形式,或者浮于表面,没有进行扎扎实实的教研,以及教研活动与实际教学需要相脱节,降低了实效性。
4.教学投入未能满足要求。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门财力向基层的倾斜,基层小学的科学教学实验设施、教学器材等条件得到改善,但是和城市重点学校相比,教学设施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教学用品、器材消耗之后没有能力进行后续补充,教学经费的限制影响到科学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加之受制于教学经费,科学学科教师脱产培训、外出学习等工作机会也受影响,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产生了制约作用。
二、有效解决当前基层小学科学教学困境的措施
针对当前部分基层小学在科学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层应当想方设法地规避困境,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改进,以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1.提高思想认识,立足学生素质培养,重视科学教学工作。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在课程安排与设置上严格遵照课程标准,重视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日常工作中强化教学常规检查,杜绝随意占用科学学科教学时间的现象,并在工作中予以强调。科学教师要牢固树立课程意识,科学学科的教学时间不得随意赠送给其他学科开展教学工作,因为特殊情况需要占用科学学科时间,在之后要给予同等课时的弥补,以保证科学教学时间的充足。
2.强化师资建设,采取多种途径打造优质科学师资队伍。针对基层小学科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短板,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综合优化,一方面在专业师资力量的引进方面下工夫,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本辖区科学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在每年的新教师招考中予以考虑,安排专门的岗位对师范类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聘,以补充新鲜的血液,满足基层学校科学教学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基层小学要强化现有师资力量的培训工作,专业出身的师资要安排在科学教学岗位,兼职教师及中途转教的教师要开展教学业务培训,不仅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还要强化二传手培训工作,发挥以点击面的示范效应,打造高素质的科学师资队伍。
3.注重教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研,促进教学开展。强化科学学科的教研工作,对于提高教学成效具有积极意义。学校首先在教研工作计划安排中统筹考虑,将科学学科的教研工作重视起来,与教学工作同步安排,注重抓落实与抓实效。其次在教研内容与方式方面进行优化,除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科学学科教师进行交流研究之外,还开设观摩课、研讨课等学习推进,组织参加学习的教师进行示范教学,组织教师到科学教学较为成功的学校参观学习,以及通过在线学习、自学研究等方式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教学成效的提升积蓄后劲。
4.增加教学投入,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满足教学实际需求。充足的经费投入是保证基层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基础,学校一方面要制定设备及耗材需求计划表,向上级教育、财政等部门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要积极自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许多学校在勤工俭学、校园商店招标等方面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可以依据科学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安排,满足教学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在基层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学校与教师在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现如今,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仅明确了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时也提出了将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根本宗旨。当前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提升人才的培养力度,如何做好科学人才的创新培养,就其实质性而言,在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而科技竞技活动在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有着一定的重要性。一方面,科技竞技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积极主动地进行,同时借助科技竞技活动,学生将会产生相对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科技竞技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借助竞技活动,对竞争和挑战的氛围加以营造,进而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加以培养。此外,将科技竞技活动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不仅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质以及高尚的情操,也保证了各个学科能力之间的综合运用,对科技活动的成果加以巩固,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更应该适当地融入科技竞技活动,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竞争意识,为我国人才的战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科技竞技活动,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
开展科技竞技活动,进而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就要立足于当前,正确地认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要做好教学的充分准备,对于如何开展科技竞技活动并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做好备课的准备开展科技竞技活动,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科学教师就要做好备课的准备,将本节课的内容贯穿整个学段,并将各个单元的知识重点融入备课的主要目标中,对教学的度加以把握,做好材料的准备,适时对实验进行改进,并对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加以采用,尽可能地做到人人参与的效果。
(2)对探究任务加以明确,并借助任务驱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明确探究任务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同时结合科技竞技活动的任务和内容进行充分的探究,加强同学之间的观察交流,对学生自由探究的欲望加以满足,引领学生对新的任务以及新的活动进行综合性的探究,进而对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加以培养。
(3)将小组学习的作用充分发挥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科技竞技活动,做好对学生的和谐化管理。要想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就要将科技竞技活动进行分组进行,充分发挥小组间的学习作用,保证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坚持长期的小组参与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还能保证科技竞技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效性。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在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定期地开展科技竞技活动,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以及信息收集整理总结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际的科学探究能力。
(5)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科技竞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保证有一定的评价环节。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更要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科学素养、沟通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进行综合性的培养,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科技竞技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次科技竞技活动开展之后,对其活动进行总结,并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三、结语
关键词 四川 小学科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The Study of Research and Strategy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in Sichuan Province
――Take Some Primary Schools in Dazhou City as an example
YUAN Ye, ZHANG Yarong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
Abstract Taking four elementary schools in Dazhou in Sichuan Province for exampl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in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literacy, course resource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etc, meanwhil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carry out scienc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in Dazhou.
Key words Sichuan Province; scienc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urrent status; strategy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原来的小学《自然》更名为《科学》,同时《全日制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①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达州市处于西南四川革命老区,教育教学条件相比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落后,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强对西南地区教育投资的力度,基础教育教学条件得到长足的改善。目前针对四川地区科学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报道还很有限,尤其针对川东革命老区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鉴于此,课题组结合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达州市4所小学(其中3所城市小学,1所城镇小学)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3份,回收率为96.5%,通过问卷的分析初步掌握达州市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区域特色问题,从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②
1 达州市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分析
1.1 科学课程的实施情况
2005年新的课程标准在我省全面开始实施,在国外作为核心课程的科学课,在我市小学教学实践中一直被归为“副课”行列,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课相对,③由于受传统教育价值的影响,学生成绩的好坏往往通过这三门“主课”评价,造成了科学课在实施过程中一直处于瓶颈期,相比之前的自然课很难有所突破,因此,学校虽然在课程表上编排科学课,但实际没人上或者科学课被其他考试课程挤占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调查的数据上来看,高达79%比例的小学科学课曾被挤占,同时个别学校仍然存在着未开放或开放不足的现象,更甚者有些小学科学老师直接把科学课当作活动课和自习课。
1.2 科学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较低
科学课是一门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学科,上好科学课对培养和发展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④作为科学启蒙教师,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学教育的质量。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科学课往往由一些“主课”老师兼任,或是交由年龄较大的老教师来上,具有科学教育背景或理工科背景的专职科学教师很少,他们大多对新教材的理念理解不透,专业知识薄弱,统筹科学教学资源和开展科学教学的能力较差,同时在与这些教师的交谈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80%的小学对科学课程的重视度不够,科学教师无法体会到教学的成就感,直接导致其备课、上课不认真,科学课程计划执行差,课堂效率低下,科学课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3 科学教学资源缺乏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科学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联系多种教学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因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科学教育场所、教学设施等的建设提供较大的资金支持。⑤在调查的4所小学中,普遍反映出以下三个问题:(1)即使学校配备了相应的科学教学设施,但调查结果显示,有一些教学配置但未使用的比例仍占61.3%,教学设施齐全但未使用占25%的比例,整体使用率不高;(2)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乡镇小学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没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配备的少量实验器材和仪器出现陈旧或损坏,但未得到及时的修理或补充,导致科学教学资源严重缺乏;(3)科学教学场地,几乎在教室完成,教学形式单一,任课教师仅凭一支粉笔,以教教材为主要形式,不符合新课改理念。
1.4 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在观摩小学科学课时我们发现,由于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平时上课的时候教师只是拿着一本教材照本宣科,几乎看不到有什么教学设计,更看不到教师提供结构性探究材料带领学生在实验室或是教室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同时涉及到的实验探究活动往往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发挥。另外,由于教室紧张,上科学课的班级人数都在50~70人左右,在城镇学校班额甚至达到90多人,过大的班额导致科学活动无法展开,班级的纪律也难以控制,以至于出现上科学课的时候,80%的学生承认没有认真听课,自己在下面做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影响了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2 改变达州市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的建议
2.1 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由于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提高科学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就显得非常紧迫。目前我市小学科学教师普遍存在科学基本知识不扎实,教学经验不足,科学教育理论匮乏等问题。因此为了改变教师科学素养低下的现状,可结合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地方高校资源,加强与地方高校合作培养教师的环节,聘请高校教师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科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的培训,鼓励一线教师和高校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探讨和教学研究,提高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另外,考虑到基础教育对科学教育师资的需求,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了科学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教学能力,基层学校可以选取优秀的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科学教学工作,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背景。
2.2 结合地方特色开发科学教育资源
科学课程标准(3~6年)指出:“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可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在观察植物时,城市小学的教师可带领学生到翠屏山或凤凰山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在“桥梁结构”这一单元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搜集或是拍摄达州市所有桥梁的照片,并在课堂上师生讨论这些结构桥梁的特点,从而理解桥梁结构对桥梁承受力的影响;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达州市博物馆、工业园区,在实践中拓展科学见习场所。农村小学可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结合农村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让学生边学习、边观察、边实践、边体验,如观察青蛙的生长过程等,加强乡土教育资源和乡土课程的开发。
总之,要加快达州市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进程,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重视科学教育,加大对基层学校科学教育设施的建设力度。作为基层学校,积极进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紧建设科学实验室,配备实验器材和器材,同时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增加科技藏书,学校可定期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周或是组织开展科技节。另外,我们了解到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每学期均会组织赛课活动,一方面督促任课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同时也能借此机会加强不同教师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这一经验可在其他学校组织推广,为科学教育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② 许烨.海南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万宁市部分小学为例[J].学理论,2013(27):267-268.
③ 孟洁然.当前小学科学教师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5):156.
关键词:学案导学 小学教育 科学科目
小学教育作为现代学生教育的基础,一直为教育界以及家长所重视。而什么是真正适合小学生的课堂内容,如何能获得小学教育的高效课堂,皆是现代教育从业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小学不仅有学年长、内容基础且要求循序渐进的特点,也囊括了学生从儿童到少年过渡的阶段。
科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时的特色学科,科学课堂不仅代表着小学生初次接触自然科学的宝贵经历,而且科学学科为学生未来进入初中阶段所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打下了必要的学科基础、知识储备以及兴趣积累。故对于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急需教育从业者的研究与重视,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科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自然科学学科的入门代表,虽然仅是自然科学之中最为浅显、简单、不成系统的部分,但在范围上囊括了自然科学学科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各个部分,对于学生来说,科学课堂教育的成果将与他们的科学学科最终学习效果密切相关。
首先,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能保证学校有适宜的传授内容。小学课堂导学案的制定多是基于大数统计下学生所适宜的内容。小学生在小学中经历了由儿童至少年的过渡,故小学教育必须符合小学生过渡的特性,符合其能力发展的过程以及学习能力演变的趋势。只有在学案导学的指导下小学科学课堂才能更为高效,更适合现代小学生学习的发展以及知识积累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有个更为扎实的知识基础。
其次,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效意味着适应与可学习性的增强。据现代研究表明:高效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吸取更加全面且不易忘。这无疑是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效率的双丰收。故我们必须重视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以应对未来教育进一步人性化、智能化的提升。
二、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现状
现代教育从业者对于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学案导学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重要性的认识,使得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愈来愈为小学教育者所重视并得到实际的运用。
但是在现代教育的压力下,小学学案导学下的小学高效课堂存在各种问题。有些学校过度重视教学内容的快速填鸭无疑会造成学习效率的下降,使小学生进入不理解又进一步学习的恶性循环。除此之外,有些教育从业者忽视了学案导学的重要性,使得学习内容过于艰难、深度过高而不易理解以及过于冷僻,造成学生难以学习以及进一步消化吸收。除此之外,还有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习题练习以及讲解。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是指学生能切实地在老师的教学指导下获得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全面发展,以期获得素质的全面提升。故在小学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育的未来中,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学案导学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在学案导学的指导下小学科学课堂有着很多改进的措施和方法,比如增加实验内容和活用生活案例。
学案导学对小学科学学科的实验有所要求,小学科学学科之中需要包含一定量的实验项目以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和增长兴趣。例如采桑养蚕、饲养小蝌蚪、观察种子发芽之类的小实验既能增长学生对于生活和科学的紧密联系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小生命的关怀,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小学生仍然处于自控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的童年阶段和少年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常常有着旺盛的好奇心,也由于不能理解和认识到危险性,常常会引发身边的安全隐患,带来对自己和其他人的生命健康威胁。有鉴于此,教师在讲解科学特别是组织实验时应该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将安全问题放到首位,从设计实验、组织实验、进行实验、事后整理等各个阶段努力排查实验之中的安全隐患,在实验的过程之中也应全程跟踪监督,力求实验的安全顺利进行。
四、结语
在小学阶段,科学学科不仅是未来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培养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的首次实践。在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之中,学生极大地依赖于教师讲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与教师高效课堂的实践密切相关,因而对小学科学的高效课堂实践投以关注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徐敬标 小学科学教学渗透科学史教育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