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时间:2024-01-18 16:12: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第1篇

摘要:社会信用体系可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基础制度的完善,也是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法治化、精细化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带动社会治

>> 以大数据为支撑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长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以社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析论 财政部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多方努力 浅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简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信用联合奖惩大格局 关于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常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山东稳步推进人社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探讨 浅议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县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步探究 如何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以村民自治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新华网.孟建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EB/OL].http:///politics/2015-11/17/c_128437784.htm.

[3]工商总局信息中心.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概况.[c].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成立25周年大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2008,北京.

[4)]张平 刘梅.略论行业协会是构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力量.[J].云梦学刊,2005,(3):70―72.

[5]吴晶妹.未来中国征信:三大数据体系.[J].征信.2013,(1):4―12.

[6]周俊 郁建兴.社会治理的体制框架与创新路径.[J]浙江社会科学.2015.2.

第2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体系建设;信用环境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人民银行在加快推进征信服务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得得了显著提升。

1.农村信用社信用体系不完善的现状

1.1思想观念陈旧,竞争意识偏弱

多年来,大多数乡镇信用社思想观念仍旧停留在上面怎样要求,下面就怎样做、上面要求完成百分百,决不多完成一个点的被动发展层面上。而且大部分员工尤其是老员工缺少竞争观念、危机意识,偏于一隅,满足现状,造成员工得过且过,服务意识僵化的现状,从而导致出现“员工靠信用社,信用社靠自己”的怪状,这种盲目的满足使信用社乡镇网点市场份额逐渐被瓜分。

1.2对三农的信贷营销意识落后

多年来,信用社尤其是乡镇网点在农村金融市场一直是一家独大,养成了等客上门、守株待兔的错误营销理念。在三农问题上虽然作出了卓越贡献,但随着农行、邮政储蓄逐步进入或返回农村信贷市场,原本竞争的平衡被打破,乡镇信用社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必然会处于劣势。但大部分信用社的乡镇对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仍缺乏充分的认识,无动于衷。尤其是一些网点信贷管理人员不能及时转变观念,缺乏基本的信贷营销意识。营销意识的落后,一方面使乡镇信用条件较好、发展前景明朗、地方政府扶植的优质客户被其他金融机构抢走;另一方面,使农村市场普遍认为信用社信贷门槛依然太高。

1.3信用环境、法律环境较差

多年来的旧习,使很多农村贷户认为债可抗、贷可逃,有贷户在无法还款或还款稍有困难时选择离家出走逃债,甚至有的以逃债成功为荣,形成了一股攀比逃债的不良风气。同时,由于农村实际问题的存在,即便信用社依法,法院也只是形式上的判决,执行起来相当困难,这就使赖贷户更加猖獗,信用环境堪忧。另外,当信用社与贷款户以签订合同方式形成借贷关系,借款人到期不归还贷款只能履行合同相关条款,借款人如违约,应承担法律责任。但农村大部分贷户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不得以还贷只是由于道德的约束。而且,正常贷款违约,不能视同贷款诈骗,即使金额巨大也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信用环境、法律环境建设的孱弱仿佛掉入一个怪圈,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关于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目前已经探索实践了一些工作思路,实现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实施了包括乡(镇)、村、农户三级的“三信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仍然相对滞后。

2.1信息资源渠道分割,征信协调机制建设滞后

目前农户信用数据所需的基础信息资源分布在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这些信息通常都是分割的、垄断的、静止的、不公开的,造成信息共享困难,另外农户存在多种经营,人口临时流动频繁,信用基础信息多变,真伪不易鉴别。这些因素导致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户的效益分析,贷款风险预测无法正常进行。

2.2信用制度本身约束力不强,失信惩戒机制建设滞后

由于信用信息流通体系不完善,导致农户信用体系建设缺少失信惩戒功能。一是社会和法律的惩戒力不强;二是信贷部门的联合惩戒力弱,对失信行为不能有效惩戒,守信者的守信行为也不能得到更好的激励。在农村,由于农户整体信用观念仍然偏低,法律意识不强,许多人注重的是相邻之间亲情、友情,这是造成近年来顶、冒名贷款等诸多违规贷款增高的原因。

2.3失信的受益远远大于其成本,导致整个社会信用缺失

在传统的信用文化中,人们并没有将信用看作是一种商品,而仅仅把信用作为一种观念用道德去约束。一个人不讲信用,只会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经济利益并没有受到太大损失。

2.4广大农村缺乏诚信教育制度和信用观念培养机制

现阶段,广大农村已有的诚信教育和信用观念的培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淳朴民风形成的诚实守信传统;二是人民银行征信管理主体在农村开展的征信知识宣传;三是农村信用社在实施“三信工程”过程中开展的深入乡村,深入农户大张旗鼓地信用宣传。以上三方面的诚信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信用意识,但大部分工作仍局限在表面上,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尚不能称之为完善的农村诚信教育体系。

3.构建良好农村金融信用环境的举措

3.1改善服务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分布广泛,深入农村与各社区,但各网点设施参差不齐,与其他银行相比有一定差距,各信用社应该规范和统一内外部形象。营业大厅里便民设施应齐全,增加人性化服务,如为客户提供座椅、饮水机、老花镜、各种单据填写样本等等,特别是叫号机和自助柜员机的普及。

3.2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服务质量

农村信用社出现人力资源“断层”现象,虽然已经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吸收了大量年轻化、学历高的“新鲜血液”,但普遍缺乏实际业务操作经验,这就要求在员工上岗前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工作过程中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并加强老员工的“传帮带”作用。

业务素质提高了,还要加强员工服务礼仪的培训。农村信用社要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从内而外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大堂经理及柜员、信贷员这些与客户直接接触的人员,首先要做好服务礼仪,尊重信用社的每一位客户,不划分等级,不做区别对待;真诚地为客户着想,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时刻保持微笑,与客户交谈,多用“请、谢谢、您好、再见”等文明礼貌用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3.3优化服务产品,拓展服务品种

现今社会,人们对投资渠道的要求越来越多,所以农信社也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优化服务产品,拓展服务品种。

农村信用社提供了折、卡服务,但网络业务的发展还显滞后,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未全面开办,这就使农信社失去了很多潜在的客户。另外,各大银行都蓬勃发展的银保业务,在农信社的发展也不是很快,所以农信社应加强与保险业的合作,满足客户养老、意外伤害、医疗等方面的保障,拓展中间业务。

农信社的主战场在农村,应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做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农信社可以根据农业生产,农村企业和农民生活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信贷种类和优惠政策,给予多种资金支持模式,使自己的服务品种多样化。

3.4加强宣传,塑造品牌

农信社完成了自身一系列的提高完善后,还应大力开发信息传播最快的网络资源,通过论坛、新闻和搜索引擎等宣传方式把自己展示出去,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形象。

在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农信社能够做到不畏困难、勇于进取、锐意改革,必将迎来出更加辉煌的明天。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当前,虽然在人民银行的积极推动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信用意识薄弱、金融机构缺乏有效手段控制信用风险等问题,因此,继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改善我国农村信用环境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陈前鹏,江山.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知识经济,2011(07).

第3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加强*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必须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和*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认真落实“科教兴区”发展战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弘扬“创新贵如金,诚信重于山”的精神,把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深刻认识到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是打造“财富*、智慧*、绿色*”的重要基础,是把*建设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市民生活放心区和实现*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明确目标,坚持原则,高标准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按照*市《关于加强*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市20*年-20*年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建设,以开展各类社会诚信活动为基础,以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机制为核心,以培育信用服务行业为重点,加快信用信息记录、信用资源整合以及信用需求培育,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20*-20*年,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建设要深入推进,信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完善公务员工作诚信考核制度,促进信用产品在公务员考核、人才招聘、政府采购、公共财力招投标环节中使用;加强政府部门承诺和服务内容的诚信考核,特别是政府重点工作的考核。企业诚信建设:引导企业自主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档案;建立区属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信用管理岗位培训;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等。个人诚信建设:推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库,并逐步扩大个人信用报告的业务范围和个人信用产品与服务种类。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机制和评估机制;开展信用评估,推动信用产品在经济和监管活动中的使用;建立社会信用约束机制,惩戒失信行为,组织诚信宣传和普及教育活动,优化诚信发展环境,逐步把*建设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和市民生活放心区。

20*-2009年,基*形成相应的信用制度,有效地对信用行业进行规范管理,使信息管理和征信活动做到有章可循;扶持和培育规模型信用中介服务行业,既有权威的联合征信服务机构,又有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经济行为提供第三方信用服务的企业群体,信用服务成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环节;基*形成较为活跃的信用市场需求,信用系列产品在政府监管、社会中介和企业交易等各种社会、经济行为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信用交易和信用消费在诚信体系的支撑下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基*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制约机制,对偷逃税款、恶意合同违约、拖欠债务、商业欺诈和假冒伪劣等不良行为,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制约”的局面,使诚实守信成为市场主流和社会规范,“诚信*”框架基*建立。

到2010年,基*建立满足市场经济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社会诚信体系。

加快推进*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确立市场规则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诚信环境,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规范、有序地开展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信用信息的整合、加工和信用产品的开发、服务,必须交由独立、公正的第三方征信机构来实施,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和充分利用。

(二)长远规划,分步推进。要贯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针,借鉴其他地区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的先进经验,结合*区实际,周密制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分阶段稳步推进。

(三)应用先导,社会参与。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与*区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政府部门带头先行,金融行业要重点推进应用。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鼓励应用信用信息,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授权第三方服务机构或行业组织开展信用咨询服务、信用等级评定等,并将有关信息纳合征信数据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协调,紧密配合,共同推进。

三、明确任务,精心组织,确保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

(一)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信用管理制度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保障,信用管理体系是引导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正确开展的必要条件。必须抓紧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法制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和制订公共信用信息归集、记录归档及使用管理规定,企业信用征信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必须加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征信管理部门要做好*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推进工作,协调公共信用信息的依法公开和共享,加强对个人和企业联合征信活动的监督管理,支持联合征信机构和其它信用服务机构依法开展征信业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协调各行政管理部门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行为给予必要惩戒,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被动。各行政管理部门要制订优惠或方便性规定,对拥有及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在政府采购、公共财政项目招投标、中小企业贷款、监督管理等方面给予鼓励。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对拥有及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个人,要在授信额度、还款方式等金融服务和有关社会服务方面给予优惠和便利,促使市场主体的信用行为逐步走向规范。

(二)加强行业信用管理和企业信用管理。行业信息管理和企业信用管理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支撑。各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机构要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统一框架下,加强对*领域、*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建立针对市场主体和经营行为的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积极参与*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促使诚信活动中形成的信用信息和评价信息及时记录到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待共享平善后再逐步纳入市征信服务系统。征信管理和档案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企业信用管理试点工作,研究制订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条例和措施,逐步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联合征信服务机构要开辟信用调查渠道,鼓励各类组织机构向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用信息。各类企业和中介机构和社团组织要增强“信用为*”的意识,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做好信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完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定期查验自身的信用记录。鼓励重点企业和国有企业设立信用主管和信用管理制专职部门。

(三)加强信用信息的归集和管理。经济活动中的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和管理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各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要在行使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或行业服务的过程中,全面、准确、及时地记录企业和个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留下的“痕迹”,实行归档管理,并按照规定,把依法可以公开的与个人和企业信用有关的公共信用信息,向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并做好相关数据的维护和更新工作。联合征信服务机构可向掌握信用信息的司法机关、仲裁机构、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机构采集,也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收集方式,归集个人和企业信息用记录。尤其要将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违法犯罪以及提供虚假信息的记录纳入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记录,也要纳入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要鼓励企业主动提供自身真实的信用状况,并对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四)扩大各类信用产品的使用范围。信用产品的使用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各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要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对信用产品的使用作出必要的制度性安排,先在政府采购、公共财政项目招投标、公务员考核和录用、各类先进评选中使用信用报告,再逐步向登记注册年检、行政事务审批、资质认证管理、小企业贷款担保以及金融、保险中的信用交易、信用消费、信用担保和租赁等领域中延伸。

(五)做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和社会性的工作,要发动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新闻、广播电视、报刊等机构要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大力开展诚实守信知识的教育,广泛开展社会诚信的宣传,加大舆论、社会监督力度,增强社会各阶层的信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营造“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相关培训机构要按照统一规范标准,组织开展面向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信用知识讲座和专业岗位培训,促进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领导,扎实推进,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协调发展

第4篇

“制度比人强”、“一诺千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这些话都说明中华民族有诚信的传统。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正是用制度来保证这种诚信的水平。

作为一种现代信用制度,征信体系建设已经开始涉足农村地区,并成为当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主要内容。从这个背景出发,探索构建一个适应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征信体系,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不断增加对农村经济的有效信贷资金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金融抑制”,农民获得贷款不仅难度远大于城镇居民,而且贷款数量规模也远小于城镇居民,这就使得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资金饥渴症”不可避免,直接导致了农民增收缺乏资金支持。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仍很薄弱,缺乏合理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缺乏明确的制度安排,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储存、加工、使用,以及发展小额信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欠缺,致使各地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参与主体定位不清、责任不明,对应的信息采集内容、采集程序没有统一标准。

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农业,农户的信用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意识范畴,逐渐延伸拓展至社会规范和经济交易层面。我国在实行农村后的很长时间里,农村居民通过自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就可完成田间耕作,解决温饱问题。所能够发生的农村信用行为仅限于小规模农副产品交易、小额的现金借用、人情往来等活动。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绿色生态农业等一系列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转变。特别是农民进城务工、农村招商引资、乡村观光旅游、生态度假项目等新型农村经营方式的兴起,农户的信用状况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的分散性以及农村企业规模小、产品层次低,农村信用信息仍分散在工商、税务、电信、金融机构等部门,大多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2008年,国务院明确人民银行承担“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职责,并牵头建立了由17个部门参加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与措施,牵头成立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机构。在人民银行《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全国各地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根据当地农村地区特色构建了富有成效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通过加强信用知识宣传、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和农户信用评价、扩大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在全国农村地区的应用、推进农村地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发展,提高了农民信用意识。

然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进行。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一方面缺少完整的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无法对广大农户信用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记载和跟踪,无法对农户信用信息进行统一口径的采集、统一指标的评级以及对应变化的监测;另一方面涉农金融机构面对量大分散、情况各异的农户和中小企业,既要对其资信状况进行精准评估,又要对农户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进行适时管理、及时更新、随时监测,很难保证农户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全面性。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人民银行选取部分地区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包括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开展农户信用评价、支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试点内容。以信用户的评定为例,主要做法是积极发动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由政府主导,各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协助人民银行开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首先要组织人员深入各村委会,根据农户的申请情况,对农户进行调查摸底,按照事先制定的“信用户等级评定考察表”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划分AAA、AA或A级农户;然后根据不同的资信等级,对农户核定不同的授信额度,并建立农户档案,实行一户一档、一户一证,每年检查验收评审一次。通过对信用评级高、信誉好的农户在信贷政策上给予优惠,促使广大农户对自身信誉更加关注,借款到期不还、恶意逃废债务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部分欠贷农户为争取评上信用户,开始主动归还拖欠多年的贷款,实现了“要我还贷”到“我要还贷”的根本性转变。

我国农村地区区域广大、地区差异较大、农户数量众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农户、农村经济组织等社会方方面面,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二是各方要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三是人民银行要发挥好牵头作用,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四是大力培育农村企业和农民的良好信用意识,加强金融法律知识和信用知识宣传,培育和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自觉意识和理念。今后需要在强化信用意识、完善信用档案、形成信用导向、健全信用工作机制等方面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业,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减少农户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农户贷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仅有助于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扩大对农村的信贷投入,而且有助于提高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落实相关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手段。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提速,农村信用也必将成为一张信用中国的“新名片”。

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建筑市场失信的表现与原因和建筑市场诚信的标准和关系等几方面。论述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标准及其相关性,具有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本文从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建筑市场失信的表现与原因以及建筑市场诚信的标准和关系等几方面,论述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标准及其相关性,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与基础

建立与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举措,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市[2005]138号)指出,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按照一个指导思想(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二者同步推进(同步推进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守法诚信评价和社会机构开展的综合信用评价),三方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评价机构的作用),实现四个统一(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统一的诚信评价标准、统一的诚信法规体系、统一的诚信奖惩机制)。其中指导思想是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前提。

在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为了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为了能给建筑市场监管提供有力的手段,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也即信用体系建设要有体现德治的道德标准和体现法治的规则标准,这是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

2建筑市场失信的表现与原因

由于我国建筑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市场理性发展相对欠缺,有相当部分的市场行为承诺与实践不符,使得市场信任感匮乏,主要表现:

2.1一些地方政府诚信水平较低一是政出多门、政策易变、政令不畅,导致政策缺乏公信力;二是工作的公开性、透明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够,导致工作缺乏科学性;三是政企不分、行业垄断、行业保护、不公平竞争,导致诚信缺乏监管度。政府诚信水平的高低与社会运行成本成反比,一些地方政府诚信水平较低,造成社会运行成本的高昂。

2.2一些企业诚信水平较低一是市场交易中的失信现象,包括虚假招投标、阴阳合同、拖欠工程款、非法挂靠和越级承接任务等市场交易中不规范行为;二是定价行为中的失信现象,包括恶性压价竞争、偷工减料、降低建设标准、不履行质量责任和不遵守强制性标准等定价行为中不规范行为;三是企业竞争中的失信现象,包括不顾企业形象、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合同履约率低、纠纷处理难度大和组织协调困难多等企业竞争中不规范行为。企业诚信水平的高低与经济运行成本成反比,一些企业诚信水平较低,造成经济运行成本的高昂。

2.3一些个人诚信水平较低一是一些政府官员、办事不公、官僚作风等现象严重,导致政府监管的成本高昂;二是一些企业领导抬高自己、贬低他人、恶性竞争等现象严重,导致企业经营的成本高昂;三是一些企业职工诚信意识低、利益要求高、工作责任低等现象严重,导致企业管理成本高昂。个人诚信水平高低与管理运作成本成反比,一些个人诚信水平较低,造成管理运行成本的高昂。

有资料表明,由于失信行为,我国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每年逃避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l800亿元,累积拖欠的工程资金总额已达6000亿元到l万亿元,这不仅造成市场混乱,更严重的约占国民生产总值l0~20%的巨额低效经营成本,它将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建筑市场失信行为主要原因:

(1)人们缺乏市场经济下的诚信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它包含道德经济与法制经济,缺乏诚信的市场经济,处处是陷阱,无法良眭发展。由于缺乏这些方面的诚信意识,导致建筑市场失信行为时有发生。

(2)人们缺乏市场经济下的诚信标准,人们追逐不当得利,以及追逐不当得利被发现和被惩罚的机会成本小之又小或甚至没有,缺乏市场的诚信标准,市场不规范,无法健康发展。由于缺乏这些方面的诚信标准,导致建筑市场失信行为屡见不止。新晨

3建筑市场诚信的标准与关系

处于转型期我国建筑业,在市场上出现大量的经济失信行为和现象,严重限制了信用交易规模的扩大,使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加大、效率降低。要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得以维系:一要依靠诚信文化教育的工作,提高市场经济下的诚信意识及其诚信交易自觉性;二要依靠社会信用体系的规范,建立市场经济下的诚信标准及其失信惩罚制度化。前者具有诚信道德的原动力,后者具有惩戒失信的鞭策力,二者相辅相成,全面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因此,要减少和消除因失信行为给社会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就必须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机制,特别要建立能支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诚信标准。

建筑市场诚信的标准包括道德标准和规则标准两大方面:

3.1诚信的道德标准

就是要求人们在为人处事中,能够诚实守信,做到行为规范:在市场交易中要讲诚信,在定价行为上要讲规范,在市场竞争中要讲道德;政府官员要遵守官德,企业领导要遵守商德,企业职工要遵守公德。建立诚信的道德标准,就能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及其诚信交易自觉性,这是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

3.2诚信的规则标准

就是要求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诚信原则,必须执行的政策法规:在诚信规则中,有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法律规则等;在规则标准中,有建立诚信信息系统的基础性标准、有建立诚信评价系统的监管性标准、有建立诚信法规体系的保障性标准、有建立诚信奖惩机制的鞭策性标准。建立诚信的规则标准,就能确保市场的诚信交易及其市场秩序规范化,这是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建筑市场诚信的道德标准和规则标准的相关性:诚信的道德标准,是道德准则的诚信;诚信的规则标准,是规则原则的诚信。规则诚信“源”于道德诚信,是道德诚信的规则化;规则诚信“高”于道德诚信,是道德诚信的制度化。道德诚信与规则诚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维系:规则诚信必须有相应的道德诚信作为基础和依托,否则就会成为无根之木;道德诚信必须有相应的规则诚信作为保障和体现,否则就会成为无果之花。

第6篇

(讯)近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纲要》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纲要》强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健全法制,规范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强化应用”的原则有序推进。到2020年,实现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

《纲要》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四大重点领域,明确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34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并提出了三大基础性措施。一是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典型、开展诚信主题活动和重点行业领域诚信问题专项治理,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二是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地区内信用信息整合应用,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三是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守信主体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对失信主体采取行政监管性、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保护信用信息主体权益,强化信用信息安全管理。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纲要》强调,要做好五个方面的支撑保障工作: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二是加大政策支持;三是实施政务信息公开工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和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四是推动地方信用建设综合示范、区域信用建设合作示范、重点领域和行业信用信息应用示范;五是健全组织保障,完善组织协调机制。(来源:简由堂)

第7篇

一、强化信用建设常态化工作基础

(一)建立信用体系工作机制

为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以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区长为召集人,区政府办、区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副召集人,区直部门单位分管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服务群,省市相关文件和通知要求,搭建全区信用工作交流平台。

(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制度

参照市相关规划和制度,结合我区实际,相继出台了《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使用实施意见的通知》、《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相关制度,并拟定了区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制度,推动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下一步工作扎实基础。

(三)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全区25个涉信部门依托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社会信用记录体系建设,加强对社会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截止目前,区共向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报送信用信息数据76973条,其中双公示数据51121条,其他信用信息数据25852条。信用网站也积极发挥作用,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息公示等服务。

二、构建新型信用监管体系

(一)深入实施联合奖惩

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失信被执行人、税务、食品药品、农民工工资、安全生产等44个行业领域建立起联合奖惩机制。依据《市市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立联合奖惩子系统,将“红黑名单”等联合奖惩对象嵌入到“政务+”办件事项中,有效推动了联合奖惩措施的落地实施。

积极开展信用承诺工作

建立《区开展信用承诺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在餐饮、住宿、运输、娱乐、批发零售等行业积极开展信用承诺工作,培育健康市场主体,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在市信用办指导下,为辖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宣讲信用知识、建立信用档案,并将企业签署的信用承诺书通过“信用”网站公开,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在招标投标、项目备案审批、项目政策申报、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中,依法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或服务对象进行信用核查,将信用状况作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税务、企业经营、医疗机构、电梯维保质量、环保等方面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联合区商务局对全区70家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为“差”的市场主体及其负责人进行警示型约谈,要求企业签订信用修复承诺,并要求其在承诺期限内整改失信行为。

三、探索开展“信用+”场景建设

区卫健委开展“信用+医疗”、区教体局开展“信易学”、区文旅局开展“信易游”、“信易住”、区商务局开展“信易购”等场景应用,让守信企业和市民享受更多信用便利,切身体会到诚信让消费更放心,诚信让生活更美好。

四、营造诚信文化宣传氛围

(一)大力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活动

区信用办通过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信用宣传活动,向窗口工作人员、办事群众发放诚信宣传单页,讲解信用知识,弘扬诚信意识。镇、五横乡、罗岭镇、白泽湖乡、杨桥镇各打造1个诚信示范广场,通配建材大市场、南山园菜市场打造诚信示范市场,大桥街道七街商业街打造诚信示范街。新华网、江淮晨报、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效。

(二)扎实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第8篇

关键词:信用缺失; 信用体系建设; 多方联动; 互助发展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我们之所以要进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因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可以这么说,无论对于个人或企业来说,有信用则走遍天下,无信用或不守信用则寸步难行。关于信用建设问题,也是目前中小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若一家中小企业信用优良,那么它将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而信用缺失的企业,则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谈判时,筹码略显单薄。

目前,在人民银行的引导下,全国范围内都在进行征信系统建设、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如湖南省自2005年启动以来通过搭建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依托的信用信息系统,归集省级29个部门信用信息,建立全省200多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9000万自然人信用档案,从而形成了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使信用体系的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湖南省搭建的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依托的信用信息系统,形成了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在全国也形成了“湖南模式”的信用体系建设。虽然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目前的信用体系建设还主要停留在较为单一的信息采集、收集、查询等的功能上,而且主要是银行、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信用体系建设的另外一个主体——企业并没有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

本文在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批复同意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开展湖南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的背景下,对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进行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对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信用体系建设模式进行创新,笔者认为现行信用体系建设应突破原有模式,对原有模式进行创新,应通过市场化机制将企业这一重要市场主体吸纳到信用体系建设中来。

2、湖南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信用建设现状

2.1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情况介绍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1998年1月省政府批准的工业小区,1999年底调整为医药发展方向,更名为浏阳生物医药园,并由浏阳市投资1600万元启动。2006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认定的、以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区为核心区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园区一期规划面积为13.4万平方公里,目前建成面积8万平方公里。全园有在研一类新药18个,专利(商标)数294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已被认定的省著名商标14个,共有工程(技术)中心23家,其中部省级11家。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医药、信息、食品三大特色产业群,并涉及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领域。

园区现已成为国家级科技部火炬计划基地,商务部医药出口基地和团中央青年实践基地,创造了一个县域经济工业小区发展高新科技特色产业的奇迹。2010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同比增长26%;财政总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25% 1。

2.2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企业信用建设现状

(1)信用建设缺乏系统性。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目前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在开展进行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虽然也取了得了一定成绩,收集了一些企业的信用信息,但效果不明显。而且,企业的信息采集、收集等工作并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或机构来承担,而是挂靠在管委会下的部门,如经贸发展局,这些部门没精力,也没有足够人员安排出来从事专门的征信工作,造成信用建设仅仅是该部门的一个“兼职”;其次,由于没有专门负责企业信息收集、采集的部门,一些银行与基地企业发生业务后,企业信用记录并不能及时反馈到基地,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掌握的企业重要信用记录不能及时主动在基地平台上输出,其他机构不能共享该企业信用信息资源,降低融资效率。

(2)企业参与信用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前面提到过,目前的信用体系建设还主要停留在较为单一的信息采集、收集、查询等的功能上,而且主要是银行、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信用体系建设的另外一个主体——企业并没有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由于中小企业对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企业比较注重其生产经营和利润情况,对企业的信用信息、信用不是非常关心,这就阻碍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大大降低信用建设的效果,因为如果企业不积极配合信用建设,即使政府采取行政命令式的手段要求企业提供信用信息,该信息的可靠性也有待查证,这将使信用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3)信用建设奖惩机制不明晰。由于基地信用建设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从有关的调查可以看到,基地较多中小企业失信现象,还没有建立系统的信用联防网络和运行机制,失信者的“黑色记录”得不到合法搜集和有效公示、传播,造成了守信成本高、失信收益高的结果。由于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失信者的气焰抑制不下去,打击了守信者的信心,搅乱了社会信用道德的评价标准。

3、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创新的思路

3.1 信用体系建设应多方合作

(1)政府推动。在基地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合作,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措施,共同推进信用服务中心建设,形成有特色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2)人行指导。在人民银行的具体指导下,结合产业基地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容和模式;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3)金融机构合作。管委会各部门、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机构积极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为企业提供信贷融资、股权融资、管理咨询、信用评级、其他综合服务等服务于一身的全方位信用体系,共同推进产业基地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

(4)企业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应积极吸纳产业基地中小企业的参与,从而形成共赢,企业不再是原先单一、被动地报送企业信用信息资料,而是通过加入到信用体系建设,从而享受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管理咨询、信用评级、信用互助等方面的服务,主动积极地提供自身的信用信息资料,大大提高信用体系建设的效果。

3.2 信用体系建设理念

(1)多方联动:基地管委会牵头以社团法人形式成立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企业信用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企业信用服务中心),动员、引导园区内企业加入成为会员,以企业信用服务中心为载体,吸引外部金融机构、股权投资、管理咨询、信用评级等机构资源的加入,多方联动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

(2)自主建设、互助共建:对现有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的模式进行创新,将信用体系建设链条中的各方真正融入到信用体系建设中来。企业如能通过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较为顺利得获得信贷融资、股权融资等等,那么其参与的热情将大大增加,企业积极配合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信用体系建设能够落到实处的根本。

那么,现在我们就要设计一种新的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下将吸纳基地企业成为基地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成员。且在该模式下,信用体系建设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向企业收集、采集信息,而是通过让企业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用互助,从而得到顺利信贷融资、股权融资、管理咨询、信用评级等于服务,真正体现企业信用“自我建设、互助共建”的理念。

(3)实现信用与资本良性转化:企业通过参与信用体系建设,会不断提升企业的信用意识,让其深刻认识到增信守信的重要性,企业的信用越高,可获得的资源支持越多,从而可实现信用与资本的良性循环。

3.3 信用体系建设架构

3.3.1 基本架构

笔者为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信用体系建设的架构,可以简单地称为“一个中心,五个平台”,具体来说,一个中心:在基地管委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以及人民银行引导下,吸引园区企业及社会相关机构一起组建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企业信用服务中心(简称企业信用服务中心)。见图1

企业信用服务中心是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载体,这个载体以具体的组织形式呈现,专门从事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这就摆脱了之前生物基地想进行信用体系建设而又找不到专一机构来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尴尬。今后,信用体系建设将随着企业信用服务中心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不断深化。

五个平台:在企业信用服务中心下,设立几个相对独立运作的服务平台:征信平台、债权融资平台、股权融资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管理咨询平台。

其中,一个中心、五个平台又以征信平台为基础开展具体业务,见图1。

3.3.2 服务平台功能

企业信用服务中心下设的几个子平台:征信平台、债权融资平台、股权融资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管理咨询平台进行相对独立的运作,全方位为企业提供服务。每个子平台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运营机构。

(1)征信平台

征信平台主要是进行会员企业信息采集、收集;信用监督、信用调查与评级;对接专业评级机构;出具信用评价报告等功能,征信平台是其他几个服务平台的基础。

(2)债权融资平台

企业信用服务中心会员企业可以通过债权融资平台对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为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一条龙融资服务。通过会员企业在债权融资平台业务的发生,会员企业的将逐渐在企业信用服务中心里累计自己的信用,随着企业在企业信用服务中心的信用积分逐步放大,在债权融资平台上享受的融资额度将逐渐提高。

通过企业信用服务中心,将基地企业与其债权融资平台很好地进行对接,由债权融资平台出面对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从而为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一条龙信用服务,并能最大限度地、高效地促进基地企业“抱团增信”、“信用互助”,创新信用增级方式,从而进一步促进基地信用体系的建设。

(3)股权融资平台

股权融资平台的主要服务功能是为园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信用中心下的股权融资平台将与信用中心下的债权融资平台紧密合作,通过债权融资平台,引入信贷资金,可以增强对基地企业的支持,补充其生产经营环节中的流动性需求。股权融资平台将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生物环保、食品和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通过创投基金、信贷资金,给合产业提升,实现技术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有机整合,促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股权资金和信贷资金投入、产业整合运作、增值服务支持,实现技术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有机融合,着力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为长沙生物产业基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促进基地内产业转型升级。

(4)综合服务平台

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如国土局、房产局、工商局、税务局、社会发展局、外汇管理局等,为园区企业提供包括资产抵押、质押、工商登记、产权登记、外汇服务等事务。

(5)管理咨询平台

管理咨询平台的主要服务功能是为园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信用中心将引进业内著名的专业管理咨询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每年为信用中心会员企业提供1-2次免费的管理咨询、法律事务、会计事务咨询和服务,为会员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管理咨询机构将用科学的方法对园区企业进行调研、诊断,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指导方案的推行实施,以达到解决问题、达成企业的经营目标、推动园区企业健康稳健发展的目的。

4、结束语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本文进行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尝试,在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中,通过市场运作机制将信用体系建设的各方牢牢地联系在一起,政府在当中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干预信用体系建设的市场运作机制,政府可通过搭建企业信用服务中心,通过中心下的几个子平台对中心会员企业的服务,企业的信用记录将通过中心的运营机构录入到征信平台,同时,若子服务平台需要会员企业的相关信用信息,也可以通过中心运营机构按市场原则使用。同时,中心会员企业有融资服务需求时,只需找信用服务中心,而外部服务机构要到园区寻找客户资源时,也只需找信用服务中心,这样信用服务中心就成了连接企业与外部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平台。

参考文献:

[1] 曹燕,梁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 体系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征信,2010(01):62-64.

[2] 董卫荣.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师,2010(05):252-253.

[3] 杜铁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吉林金融研究.2010(01):38-39.

第9篇

关键词:信用;征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121-02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重要方针。“郡县治,天下安。”作为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枢纽,县域信用体系的成熟运行,将为建设省域乃至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奠定基础。作为经济强县,荣成一直是山东省县域发展的“领头雁”。但近年来,受不良社会风气和利益多元化的影响,辖区内也出现了一些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信任危机等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制约因素。为此,荣成市把诚信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自2012年起连续四年开展诚信建设活动,2013年底在山东省率先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树立起“守信得激励、失信受惩戒”的社会导向。2016年4月份,荣成市获批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是山东省唯一、全国仅有的3个县级创建示范城市之一。

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荣成市把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自上而下推进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加以遵循,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新生事物,全社会普遍关注。围绕保证工作有序推进,荣成市先后组织召开14次专家论证会、专题研讨会、现场交流会,就建设信用体系进行规划设计,建成了国内最为完备的荣成市社会征信管理系统,创新探索出覆盖全市各个层面的信用管理运作体系。组建了由市长任组长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管理办公室,负责社会性信用信息的征集和管理;出台了市级征信管理规范性文件25件,行业信用监管文件260多件,为荣成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政府带头。为增强信用体系建设的严肃性和影响力,荣成市委、市政府坚持从自身做起,带头运用信用评价。凡是市里出台的奖励性政策文件,全部注明适用的信用等级;凡是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公共资源分配活动,优先考虑诚信度高的企业和个人;凡是岗位招考、评定职称、政府资金补助等社会管理活动,都必须进行信用审查,信用等级为C、D级的个人,取消相应资格。目前,已出具使用信用报告1万多份,提供公务查询7万人次。

三是坚持信息平台共建共享。过去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但仅限于行业内部管理,彼此不连通、不共享。为此,荣成市建立了以“两网四库”为载体的征信管理系统。“两网”,就是利用电子政务网建立“公共征信网”,与142个部门单位进行联网;依托互联网建立“信用荣成网”,对外提供信用查询和信用公示。“四库”,就是以居民身份证号码和社会统一信用代码为基础建立自然人、社会法人、党政机关、村居组织信用信息数据库。党政机关、村居组织数据库属全国首创,是征信管理在党员干部群体中的创新性实践。依托“四库”,将全市80多万社会成员全部纳入征信系统,实现了征信对象全覆盖。目前,共征集基础信息800多万条,各类信用信息40多万条,其中守信信息37万条、失信信息4万多条。

四是坚持兑现信用惩戒与奖励。荣成市在开展经济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强化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先后为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开具信用报告9 500份,向行政执法机关提供信用查询46 086人次,部门共享信用信息超过69.8万条;依托“信用荣成网”、微信公众平台、公众查询机等窗口,公开信息7.8万多条,社会查询量达65万人次。同时,荣成市鼓励金融机构以信用管理为平台,创新诚信贷款产品。荣成农村商业银行推出“个人荣誉贷”业务,对诚信个人放宽授信额度和还款期限,并给予30%的利率优惠,目前已有284名市民申请到个人荣誉贷,授信金额8 600万元。

回顾三年来的探索实践,荣成市首先通过开展诚信建设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氛围、形成共识;然后建立征信体系,搭建管理平台,把诚信建设由道德引导层面提升到制度保障层面;接着又在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上下功夫、做文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果。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减少了22.8%,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了26%,政府公信力和干群互信度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6%以上,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山东省投资环境最佳县市。

荣成市积极作为、不等不靠、以我为主,加快建设信用体系的生动实践,符合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符合推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的实际。同时,荣成的做法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一,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政府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必须以政府重信守诺为重点,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全面推行依法行政、阳光行政,树立“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政府形象,以党政公信增进干群互信、带动社会守信。

第二,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要大力培育诚信文化和法治观念,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风尚。

第10篇

一、政府宏观指导、协调推动

《纲要》确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政府推动,社会共建。政府负责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健全法规和标准,培育和监管信用服务市场。协调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随着党的十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开。建成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开通了“信用中国”网站;推动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将大力推进政务、个人、电子商务三个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改革等。社会信用体系全覆盖的格局已经形成,重视信用、运用信用将给每位公民和每个主体带来机遇;同时也必将引导每位公民和每个主体树立信用思维、研究信用和运用信用,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

二、商会协会行业组织实施信用建设、规范市场

自2005年全国整规办、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整规办发〔2005〕29号)以来,目前已批准100多家国家一级行业商会协会参与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评价企业达数万家。行业商会协会作为联系政府和企业的自律组织,在商务部、国资委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建设是履行自身职责的客观需要,应根据招投标行业的独特性来设计建立符合本行业发展的评价认证体系。通过组织会员企业参与行业信用评价,有利于加强行业管理,增强行业诚信意识,规范行业竞争秩序,维护行业利益和促进行业发展。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在行业信用评价建设做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多次组织专家论证研究,引用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根据招标投标行业特点,制定招标投标信用评价实施方案、指标标准和管理办法,保证信用评价指标标准科学、客观、合理等,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2016年10月,中招协率先在指标机构会员企业中试行开展信用评价。首批信用评价工作得到了4百多家机构会员的积极相应。经过组织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对参评企业进行评价,经过初步确定信用等级,复核、公示公告等,最终418家参评企业获得信用等级。行业协会、商会配合行业管理部门通过建立行业信用记录、共建共享信用信息、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实施联合奖惩等参与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来。招标机构应正确运用和发挥信用体系运行的奖惩机制作用,促进招标投标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

三、第三方机构专业、客观、科学的信用评价

确定信用评价相关指标。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应是依法设立的从事信用评价的中介服务机构或组织,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信用评级服务程序,对企业的规模和经验、人员状况等基本素质,运营状况、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履约状况、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以国际通用符号标明信用等级向社会公示。在评价指标下还设置细化的、条目性的评价指标,丰富指标的评价维度,保障综合指标显示结果的可靠性、可信度。出具《企业信用评价报告》包括企业信用状况综合分析、信用管理量化指标分析、企业债权、债务、履约状况和合同管理水平、公共记录状况等内容。《企业信用评价报告》为社会各界提供科学、公正、及时的信息和商务合作决策参考,有助于在商务活动中防范合作风险,同时也是企业在参与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申请资质中有效的信用证明。信用评价体系评级实行动态化管理,受评企业定期接受审核,并对照评价体系规范标准持续改进,不符合或体系建设不到位,应取消信用认证或降级。

四、提高招投标信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信用管理电子化推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和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推进,以及《电子招标投标办法》、《“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招投标活动组织模式逐步走向全流程电子化,行政监管方式的转变也将通过监督平台实现,这就为将来的信用信息采集,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和技术保障。搭建招标投标信用信息数据库。信用管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工具,逐步建立信息搜集、统计、、共享等招标投标信用信息数据库,是保障招投标机构信用体系长效化、高效化工作的基础;最终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在信用信息征集、评价、归档、查询、反馈等环节建立相应的制度,使信息征集规范、评价依据充分、等级标准科学、资料信息完整;信用查询畅通,质疑反馈及时,促使招投标市场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建构以信用服务为主体和市场运行为基础的信用服务信息系统。加强信用管理、信用监督招投标机构信用管理平台的搭建,通过多个端口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全面的招投标机构信用信息查询、调取服务,帮助招投标利益相关方和政府监管部门从中及时获取所需信用信息,做出科学决策,也倒逼招投标机构改进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

五、信用评价体系会存在的问题

第11篇

一、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建设符合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精神,是推动金融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性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创新金融支付手段、促进农村公共服务的实现,拓展农村金融市场、促进金融业繁荣发展,服务方便群众、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等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从推动科学发展出发,将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推广“寿光模式”,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身不出村存取款、足不出户可缴费”的优质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支付服务整体水平,让现代化金融服务惠及更多农民。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适度竞争。根据支付结算业务量和支付需求情况,科学规划金融支付网络布局,积极推进体系建设。在总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让农民群众自主选择服务好、使用便捷的金融支付工具,以适度竞争促进服务水平提升。

(二)分层实施,稳步推进。根据农村行政村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状况等差异性,分层次配置不同的金融支付工具。2012年选择青州、安丘、诸城3个市实施重点推进,待条件成熟后,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

(三)强化监督,风险可控。强化监督检查,保障金融支付体系安全运行,确保风险可控。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加快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终端布放,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金融支付服务体系一体化发展,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农民取款难问题,确保在2012年底前,金融支付服务范围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

(二)具体目标。

1.到2012年底,涉农金融机构(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开通助农取款服务,在每个行政村至少布放1台金融基础设施(ATM、POS、电话支付终端、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等),提供助农取款服务。对于人口数量多、经济相对发达的行政村,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要全部进驻提供助农取款服务;对于人口数量少、经济相对落后的行政村,选取至少1家金融机构提供助农取款服务。

2.实现全市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量比2011年增长20%,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基本建成完善的内部清算网络,能以电子方式办理跨行支付业务;农村地区人均持卡量不少于1.4张,较2011年底增长20%;ATM、POS机具布放数量较2011年底分别增长10%和20%,分别达到1318台和10868台;国家各项补贴全部通过银行账户和银行卡发放。

四、金融机构工作任务

县域以下所有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要主动承担建设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做好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在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布放力度,增加ATM、POS、电话支付终端和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等金融基础设施在镇街和行政村的布放量,普及推广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有效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推动银行卡的普及应用。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扩大助农取款服务点规模,其中助农取款服务受理终端可使用普通POS机、带硬件加密功能的电话支付终端(即农业银行“转账电话”、邮政储蓄银行“商易通”、农村信用社“电话POS”)或农村信用社“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

(二)明确量化指标。各金融机构要制定针对农村市场的金融支付服务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量化建设工作指标,提供有效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到2012年底,农业银行惠农卡发行达到82万张,农户覆盖面达到60%以上;“三农”服务站达到3000个;

ATM投放量达到500台,自助服务终端达到190台;POS机投放量达到2500台;转账电话投放量达到4.2万部;个人网上银行达到65万户,电话银行达到75万户,手机银行达到45万户。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布放农民自助设备终端1600台,助农取款

POS机2000台,万村千乡工程信息机按照市商务局确定的商户全面布放,农村信用社布放电话POS机6500台、ATM取款机700台,在农村地区布放电子机具总量达到10800台。

邮政储蓄银行以“商易通”为主要支付结算工具,以全市268处网点为依托,在2012年底前完成全市9600个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实现服务网点行政村全覆盖。

(三)做好风险防范。要制定严格的日常管理和风险控制方案,并实施严密跟踪、监督,有效防范和杜绝假币风险、操作风险和资金流动风险,促进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建设安全、顺利进行。

五、扶持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自2012年起,财政部门在3年内对涉农金融机构新发放的5—10万元的农户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地方留成部门给予等额补贴,并按该利息收入的10%计算缴纳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补贴,累计补贴额不超过3年内涉农金融机构电子设备投入、运行维护费用的50%。未完成量化指标的涉农金融机构不享受补贴。补贴资金从涉农金融机构因业务拓展新增加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中解决,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县(市)和市、区财政共同负担。

(二)强化资源配置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引导各类涉农政策性财政补贴和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由布设网点的银行机构,并通过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直接发放。银行机构的选取要重点向服务质量高、设施布放量大和行政村覆盖范围广的银行机构倾斜。

六、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人民银行、银监分局、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委农工办、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农业局、市海渔局、市粮食局、市供销社,以及各金融机构市级管辖行、银联商务分公司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市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民银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工作开展。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有力有效进行。

第12篇

关键词:涉农金融机构;信用体系;征信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2(6)-0087-03

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合力逐渐形成

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是从信贷征信起步的。人民银行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为目标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07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的信用体系。2008年,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人民银行管理征信业,同时牵头由18个部门组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后,一些部门和地方陆续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由点及面逐步推进。部分地方政府建立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牵头部门调整为发展改革委和人民银行,扩充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至33个,明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等更广泛的领域,统一各方力量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涉农金融机构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提高经营效率

金融机构经营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客户,放款对象的合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效地寻找营销对象,二是在资金安全收回前方便、准确地评价借款者。因而,金融机构自成立起即需要一个集中反映营销对象各方信息的资料库,信用体系建设在涉农领域的扩展,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正好迎合这一要求。辅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涉农金融机构将不需耗费大量精力收集营销对象的信息,而是直接使用信贷征信数据库,筛选出相关客户进行信用评价,真正做到便捷和高效。

(二)降低经营费用

从金融机构角度看,基于发达的信用体系,其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各类征信系统数据筛选、评价、监测各类借款者,并大大减少投入。面对广泛的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流转企业,涉农金融机构相比城市需要花费更大的人力、物力去调查他们,即就是放贷之后,贷款管理的调查投入需求依然很高。征信系统可有效满足这方面需求,从而降低涉农金融机构的经营费用支出。

(三)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贷款风险往往来自那些积极寻找贷款的人。对于那些信用不良以及不良贷款者,他们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骗取金融机构的信任,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将贷款投向不良贷款者或者非优质借款者。征信系统数据能使金融机构有效甄别借款者信用风险的大小,有助于改善银行对申请者特征的了解和比较准确地预测还款概率,有利于实现对贷款对象的优化和提高贷款定价的合理性,避免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选择性风险。

(四)避免过度放款提升贷款资金安全性

毋庸置疑,所有借款者都有多贷款的想法,都有从不同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冲动。从申请者的角度看,保持多机构借贷关系,可以降低借贷成本,可以避免任何一家机构突然收回贷款或减少信用贷款最高限额而降低流动性冲击的风险。站在单个金融机构的角度看,一个借款者的风险大小依赖于它对该借款者的债权到期时该借款者的负债总额。如果贷款机构不了解借款人的负债信息,后者就会有过度借贷的机会。征信系统则完全考虑到这种道德风险,将借款者的贷款余额信息在整个金融系统内进行共享,从而避免不合理的贷款发放。从所有金融机构之间来看,各金融机构之间共享借款者记录,可以对借款者产生一种纪律约束,维护自身资金安全。征信系统形成的违约披露机制,在提高借款者还款激励的基础上,有效增加了出借资金的安全性。

(五)引导金融机构合理经营

在缺乏征信系统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相比那些不了解情况的竞争对手能从借款者那里获得基于充分信息的超额利润。对于借款者而言,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很容易产生金融机构可能会收取更高利率、手续费和调查费的想法,乃至产生降低合同履约的倾向,因此更易助长金融机构提高利率的行为。将各家金融机构的信息汇集,保证借款者的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信贷市场,有助于降低各家贷款机构利率定价的随意性,迫使贷款价格更具竞争力,减轻对申请借款者的掠夺,保障申请借款者的权益,引导金融机构公平竞争、合理经营。

三、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主体信用信息收集不足,制约金融机构业务的拓展

占我国人口比重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经营分散,参与金融活动比例小,一直以来对这部分人群的信息收集相对不足。涉农金融机构由于没有现成的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可查,缺乏主动开发农户贷款等经营业务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作为金融企业,这些机构在较大范围内主动收集农户和农业中、小以及微小企业信用信息显然缺乏经济性。涉农领域经营主体信用信息的缺失,一方面弱化了国家对涉农领域产业发展政策的效果,另一方面从经营成本和业务拓展方面制约了涉农金融机构的深入发展。

(二)行业信用信息不完善,制约金融机构对风险的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