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9 14:44: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生物降解 低碳经济 发展前景
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介绍,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北京目前每年废弃23亿个塑料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9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10万吨。目前商场赠送的塑料袋主要是不可降解的,如果用作垃圾袋,将严重危害环境。塑料袋埋在地下会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长期污染环境。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限塑令”的约束范围有限,基本局限在大超市和大商场,但“限塑令”前这两部分塑料袋加起来也只占到塑料袋消费总量的20%左右,而对于原本就是塑料袋主要提供者的小商店、商铺和摊贩基本没有约束,仍然有大量免费的、不符合规格的塑料袋被提供给消费者[1]。这同时也可以理解为“限塑令”对于塑料袋生产商的约束力不足,使得大量不合规格的塑料袋在商场上流通。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理想的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被无机化而成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纸”是一种典型的生物降解材料,而“合成塑料”则是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因此,生物降解塑料是兼有“纸”和“合成塑料”这两种材料性质的高分子材料。
在运用生物降解塑料袋方面,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行动。法国推出协议:使用生物基废塑料袋,法国生态部长Chantal Jonanno推出促进全国生物基可堆肥废塑料袋框架协议,政府2010年将生产含40%蔬菜基材料废塑料袋,2018年比例提高至70%,适用于整个国内消费者[2]。德国超市Aldi S・d于2009年3月起加快推行生物降解塑料袋, 这种购买袋由巴斯夫公司的生物降解塑料Ecovio制成,Ecovio由Ecoflex以及由谷物制取的聚乳酸(PLA)组成。Ecoflex为石油化学基聚酯,但因其分子结构特殊而可被微生物消化,按照欧洲标准EN 13432,它可完全被降解[3]。泰国巴斯夫公司启动一项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的试点计划。这一试点计划于2009年7月一12月在Samut Songkhram府展开,旨在推广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来收集家庭有机废物,并将由此生成的高质量堆肥用作有机肥料来改良土质[4]。目前,全球石油基塑料产量为1165亿t/a。在全球石油资源供给日趋紧张,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塑料所引发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生物塑料市场需求量将迅速增长。
另外,低碳经济的发展也给生物降解塑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两大主题密不可分。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当前低碳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正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科技部、中国社科院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选择,低碳市场的快速发展将对全球产业及金融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低碳经济或将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并形成相应的新游戏规则。因此,各生产商不断扩大产能,积极开发新品,各国著名咨询公司也纷纷对生物塑料的未来作出乐观预测。2008年11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三届欧洲生物塑料会议预测,近年来全球生物塑料市场发展迅速。生物塑料无论在零售还是树脂方面都已经成为一个可观的市场,这一市场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
据专家预测,在今后5~10年内,我国国内将形成一个由淀粉基、PLA、PBS降解塑料为主的销售大市场,年产值达几百亿元。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生物塑料产品尚处于萌芽期和发展期,市场存在巨大增长潜力。其市场需求将由几大因素:国家政策、客户需求、石油涨价等决定,而这些因素和条件正在逐步形成,特别是低碳经济的兴起,更是对全球生物塑料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碳排放交易将取代石油期货交易,这也很可能促进生物塑料市场需求呈爆炸式增长。
生物分解塑料入市前应该做好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和产品质量认证等准备工作。生产者应该全面了解国内外产品生产、应用和销售现状,即应该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到底有多大、各类原料的价格到底有多大的区别、原料的生产能力到底有多大。其次,要根据降解塑料的定义,正确定位生产产品,有效进行宣传。再次,要完善产品质量保证的证书工作。最后,生产企业在入市前还应根据需要做好原料的储备、流动资金的准备工作,对出口型的企业还应该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等。
参考文献:
[1]张文磊,王芳芳,黄文芳.“限塑令”后居民塑料袋消费调查[J].城市问题,2009(9).
[2]法国推出协议:使用生物基废塑料袋[J].塑料科技.2010,38(3).
[3]钱伯章.德国超市流行生物降解塑料袋[J].聚酯工业.2009(3).
[4]泰国启动生物降解塑料袋推广计划[J].国外塑料.2009,9.
关键词:绿色设计;白酒包装;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J5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092-03
白酒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白酒包装也就成为消费者了解白酒最直观的名片。目前,市场上的白酒包装在设计形式方面,呈现出琳琅满目的情况。由于设计理念的不完善,使白酒包装在现实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随着环境、资源等问题的日益凸显,绿色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白酒包装设计也迎来了绿色时代。
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环境意识设计,它源自于人们对环境和生态破坏的反思,其本质是可持续性发展。也就是说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里,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重复利用性、可回收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实现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对白酒包装而言,绿色设计的理念核心就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提高利用价值,从降低白酒类包装产品的非绿色因素的角度去思考、探究白酒包装走向无废弃物设计的可行性方案。
一、当前白酒包装的现状
白酒包装是一个发展迅速、淘汰极高的产业,在我国白酒包装物在一次性使用后就成为废弃物的比例大概占白酒包装产量的7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加,从而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目前,我国白酒的绿色包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绿色包装设计理念模糊,没有深刻地理解绿色设计理念设计元素,没有兼顾实用性原则,使白酒包装的功能单一,没有从包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考虑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将塑料包装置于绿色包装的对立面,甚至提倡全面实行以纸代塑,加剧对林业资源的消耗。
因此,为了寻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设计师们更多地以冷静、理性的思辨来反省白酒包装的劣势。于是绿色设计理念成为设计师们的研究重点,越来越多的白酒包装开始融入绿色设计理念。
二、绿色设计理念下白酒包装的设计方式
1.可变形式。在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原则下包装结构的功用延伸设计成为白酒包装的一大发展趋势。包装功能延伸设计是指,为使包装物在完成流通过程到达消费者手中后,仍能发挥“余热”或继续具有“使用价值”而实施的设计行为,相对传统的“即抛型”包装而言,它的功能在得到延伸和拓展后,可以二次、多次再利用。绿色包装结构设计可应用于功能延伸设计,通过设计可循环重复使用的包装和可拆卸的包装达到时空效应意义上的简约设计目的。
在白酒包装的实际设计中,很多包装物由于材质、结构和造型等限制难以和酒瓶相互结合或配合。可变形式的拆分组合设计就是让包装物具有新的功能,其二次功能和主产品没有任何关系。酒包装设计见图3-1,设计师将木制的酒结构包装盒设计成一个优雅别致的台灯,并在设计包装盒时就将台灯的结构和配件安装考虑周全,方便消费者的二次利用。酒的木质包装在完成包装功能后可组装成雅致的台灯,被继续利用。
酒包装设计见图3-2,设计师将酒包装的包装盒设计成一幅精美的装饰画,并在包装外侧附上拆分说明,丰富了包装的趣味性,使白酒包装有了新的“使用价值”。此类可变形、可拆分的设计需要消费者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能够亲自动手对白酒包装物进行一些组装改变,能够方便、引导消费者。
从绿色设计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看,在新的白酒包装开发设计时,合理地规划出白酒包装废弃物可以发生变化的方式,使用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使用白酒包装,使其功能得到扩展和延伸。经常变换使用功能,可避免单调乏味,保持包装的新鲜感,使白酒包装不会因为功能单一而过早地废弃,在延长白酒包装使用寿命的同时也减轻了因白酒包装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2.绿色节能式。发展绿色包装,包装材料是关键。绿色包装材料就成了首选。所谓绿色包装材料是指在生产、使用、报废及回收处理再利用过程中,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废弃后能够迅速自然降解或再利用,不会破坏生态平衡,而且来源广泛、耗能低,易回收且再生循环利用率高的材料或材料制品。按照绿色包装的定义,常用的绿色包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纸的原料主要是天然植物纤维,它无毒、无味,在自然界中会很快腐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回收重新造纸。在白酒包装设计中如图3-3所示的这款酒瓶便携式包装是2011“世界学生之星”国际包装设计奖获奖作品。其采用“一纸成型”设计法,以图3-3一纸成型包装纸类中的牛皮纸为主要材料,包装整体结构呈“S”型,美观大方,工艺简单,材料耗用量少,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其次选用可降解包装材料,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分子量可以自发地逐渐降低,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塑料。发展可降解塑料是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可降解塑料既具传统塑料的功能与特性,又可降解,可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周转箱、杂货箱、工具包装及部分机电产品的外包装箱。例如某外国公司研制的一种由木屑、谷类以及其他自然作物成分而制成的包装材料,其形成的产品具有木制品的外观,而它多样化的特性可以代替传统的木材或塑料包装,大大降低成本,并且可完全降解。这种材料也可以应用在白酒包装中,达到绿色设计理念中节能环保目标。
无论哪种绿色包装材料,它们在白酒包装的应用方面可以说大部分是共性的基本性能,如保护性强、易操作性、实用性、便捷性和节约资源性等,但作为绿色包装具备的独特性能是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均无害,既可以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又可以自然风化回归自然。
3.便携式。绿色设计的理念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做到白酒包装的可持续性,就需要设计师们在设计之初就将贴近日常生活的、能够提供便利的功能合理地融入到包装中,实现白酒包装的便携式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消费时总是希望产品能够为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哪怕是白酒的包装也不例外,消费者也希望这些盒子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一些便携、实用的功能。因此,绿色设计理念成为实现这一理想的有效途径。这也是绿色设计理念的另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这种方式既能有效地提高白酒包装的利用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又能降低白酒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设计师通过绿色设计将白酒包装完美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利用包装的材质和造型等特征,让包装物成为产品实用功能的一部分。此类包装不仅具有保护物品的功能,同时还兼顾了实用、便捷的绿色设计理念,能够更合理地利用白酒包装物。如图3-4,设计师将纸盒外包装设计为手提袋,白酒的包装盒将会伴随白酒一起使用,一方面它在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能起到保护白酒的作用,另一方面当完成购物时,它又可以成为一个手提袋。从而为顾客减少了一个购物袋,既方便了消费者又兼顾了环保。这种形式应用到白酒包装设计中,就是将白酒包装盒融入到生活中,使其成为一体。这样白酒包装就兼备了双重功能。但在考虑此种设计方式时,必须了解包装材料的一些固有特性,比如:防潮性、耐热性、坚固性等,选择适合的材料或通过一些有效的加工工艺来克服其材料的局限性,以符合产品使用的需要。
总之,便携式的白酒包装设计方法所要表达是一种积极的、环保的生活态度,它需要消费者具有较高的环保自觉性。它的实质是将白酒包装物的实用价值最大化,提高白酒包装的重复使用率,这是实现白酒包装废弃物减量最为有效的方式,是绿色包装的最基本的要求。而且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这种包装形式将蕴含更多价值和机遇,为绿色白酒包装的发展和生态的保护注入新的力量。
三、对绿色设计理念的综合应用
设计师对绿色设计理念在白酒包装中的实用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对白酒包装而言,绿色设计的理念核心就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提高利用价值,从降低白酒类包装产品的非绿色因素的角度去思考、探究白酒包装走向无废弃物设计的可行性方案。
首先在构思的阶段,出发点是将白酒包装设计与绿色设计理念进行适当的结合。
其次在包装的定位上,例如将白酒包装定位为中低档包装类型,那么此款包装产品的受众定位为年龄在35岁以上的男性社会群体,这一人群白酒消费意识较为深刻,且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然后在市场调查研究阶段中发现在北方地区或在寒冷的季节里人们有喜爱喝温酒的习惯,通过进一步探究发现传统的“酒煲子(图4-1)”的设计造型可以和白酒包装进行融合,这一发现成为毕业作品的主要灵感来源,在设计中可以为白酒包装的结构造型做一项功能上的延伸,改变白酒包装盒的单一功能,具体而言就是在白酒包装与酒瓶之间设计一款用于温酒的夹层(图4-2)。
当人们需要温酒时,直接往夹层里注入热水。白酒的外包装为可降解的绿色材料,其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夹层为耐高温的材质,可以重复使用,也可以作为放其他物品容器,从而使两种容器得到合理地融合。
此款白酒的包装运用了绿色设计理念的诸多元素,使作品呈现出了丰富的内涵;从实用角度这个类似碗状的容器要具备密闭性、不易碎、耐高温、易于批量生产等特点,降低白酒包装的废弃物。从便捷角度,这款包装打开后,人们可以直接在夹层里注入热水用来温酒,可以在冬季直接为人们提供温酒容器,提高白酒包装的利用率。从环保角度,选用节能环保的绿色包装材料,使包装的各项指标达到环保要求,从而缓解包装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结语:
“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这对子孙后代,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建设环保型社会,这就为绿色设计理念下的白酒包装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以实用、便捷、环保为核心的绿色白酒包装设计将成为当今时展的主流,这样的设计能够更科学合理地解决白酒包装造成的环境和资源的问题,为白酒包装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203-206.
[2]王绍强.新包装[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6-7.
[3]黄钰岚.色彩效应×平面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14-15.
[4]戴云亭.覃旭瑞.空间与材质[M].第二版.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98-100.
[5]黄志雄.商品包装设计构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8-113.
[6]刘志峰.绿色设计方法、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34-137.
[7]刘光复.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M].机械出版社,2000.
[8]杨京平.生态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4.
[9]朱和平.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7-58.
[10]郁文娟.硬质塑料包装容器的生产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03-04.
[11]吴国强.绿色设计的时代使命与设计指南[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0-62.
[12]詹伟峰.低碳理念下的包装设计[J].莆田学院报,2012,(19):65-70.
[13]孙容芳.绿色包装的发展趋势[J].塑料包装,2011,(21):6-8.
[14]李沛生.发展绿色包装是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J].专家视角,2012,(03):34-39.
【关键词】山西特色农产品;发展
一、山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西在充分利用种植“小杂粮”、红枣、干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得天独厚优势的基础上,规模发展制种业、林果业、蔬菜业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其中一些农特产品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2012年,我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受理出口农产品2700多批次,货值总额达1.68亿美元。
二、山西特色农产品发展优势与劣势分析
(1)山西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分析。第一,地形气候优势。山西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的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基于以上地貌和地域特征,山西省发展农特产品有着非常大的资源优势:山西省土地资源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土地资源中,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有262.9万公顷,其中宜农面积30万公顷,宜林面积97.2万公倾,宜牧面积135.7公顷。第二,品质特色优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饮食的健康要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了要讲究营养以外,对食品的卫生要求也普遍受到了关注,人们十分希望能吃到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激增。(2)山西特色农产品劣势分析。第一,企业规模过小,资本和技术的构成率较低。我省特色农产品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分散性,大规模的生产加工企业特别少,一些地方甚至还存在着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也假借着“山西土特产”的招牌,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农特产品市场秩序。第二,缺乏有效策划。总体来看,目前山西一些传统的农特产品,有口碑但没品牌,多数县市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不到位。因此,山西农产品实现良好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创立高认可度的农特产品品牌,创新销售方式,拓展销售渠道以及要加大农特产品市场开拓力度。
三、山西特色农产品的营销战略选择
(1)“绿色”发展战略。第一,生产绿色产品。省内的特色农产品企业应该比其他企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绿色营销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努力实现在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中尽可能节约资源,只生产不包括任何化学添加剂的纯天然食品,或者是天然植物制成的产品,生产、使用及处理的过程要符合环保要求,生产对环境损害极小,并且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的产品。第二,使用绿色包装。山西的土特产品在选择包装的时候,应尽量使用以下几种包装:一是可降解的塑料包装材料。可降解塑料材料废弃后可自行分解消失,避免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二是使用纸质包装。纸质包装品种多,易回收,具有多种包装功能,包装成本低,是很有发展潜力的绿色包装材料。三是使用玻璃包装材料。玻璃包装可视性强,给人以安全感,易于回收再利用,也是理想的绿色包装材料。(2)品牌营销战略。山西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要实施“大品牌”战略,对于具有山西区域优势的产品,要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对品牌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大品牌,从整体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要增大广告的投入,增强山西农特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的知名度;要立足现有产品优势,开发打造新品牌;要注重山西 “特色品牌”和“原产地品牌”等的建设和保护,着力培育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现代品牌;省农业产业化领导机构要协调配合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做好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审核认定工作;各地要大力支持农特产品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山西省著名商标和国家、省级名牌产品。(3)差异化发展战略。第一,品种差异化发展战略。品种差异化是差异化营销战略的基础,大众化的农特产品市场正在发生逐渐分化,山西可以根据各区域地理条件的差异性来选择农特产品的种植种类,而且,农特产品的品种多样性也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的消费需求。另外,不断发展农特产品新品种的种植,也可以增强农特产品的比较优势,是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二,产品定位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在农特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营销定位并不仅仅包括产品方面,还可选择在渠道、价格、促销等方面的定位。另外,山西农特产品还可在产品的属性、利益以及产品的价值定位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第三,时间错位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时间错位的差异化营销战略,可以运用大棚栽培技术,人工创造出农特产品生长所需的环境。另外,也可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延长农特产品的保鲜和贮藏时间,相应地拉长农特产品的销售期。
参 考 文 献
[1]余明阳.市场营销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9
[关键词]塑料包装材料;安全性;因素;改善意见
中图分类号:TS2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121-01
塑料包装凭借其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加工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质轻、便于储运和销售、利于印刷装潢、成本低等优良特性从包装材料中脱颖而出,在包装行业和塑料工业中保持最为迅猛的发展速度。同时,塑料包装材料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
一、塑料包装材料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1.树脂中有毒物质分析
1.1 聚乙烯(PE)
分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LDPE包装的食物不能用于入微波炉加热,因为LDPE膜在110℃以上高温时会出现热熔现象,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食物中的油脂亦容易将膜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溶解出来。
1.2 聚氯乙烯(PVC)
PVC材料的安全性向来是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氯乙烯单体的毒性非常大,可引起人体四肢血管收缩而产生疼痛感,还可能致癌致畸,另外,PVC塑料在50℃左右的温度下易产生有害物质并随食物进入人体。
1.3 聚偏二氯乙烯(PVDC)
PVDC经美国FDA认证,是可与食品相接触的高阻隔透明材料,常被用于与其他材料制成具备多种优良性能的复合材料或PVDC涂布材料,但PVDC单体有毒性。
1.4 聚酯(PET)
PET常制作成瓶钊萜鞫被广泛用作各种饮料的包装。常用作饮料瓶的PET在70℃左右时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超过10个月使用期的PET瓶可能释放致癌物DEHP,因此它不可循环用于装热水。对PET瓶还要控制其所含乙醛量。
1.5 聚碳酸酯(PC)
双酚A型结构的PC应用最广,有研究认为双酚A是有毒物质,它会影响生殖能力,诱发性成熟;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尤其影响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和免疫力,因此,社会各界纷纷呼吁禁止生产和使用PC型婴幼儿奶瓶和其他含有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
2.塑料中未聚合的单体或低聚物,老化、降解及裂解等产生有毒物质
塑料合成树脂的单体及降解裂解等产物通常是一些具有一定毒性的活性物质,它们会迁移到所包装的食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如单体氯乙烯对人体具有麻醉作用;苯乙烯单体可引起恶心、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胀、指颤等慢性中毒,并且苯乙烯单体易被氧化为可导致有机体突变的环氧乙烷;甲基丙烯酸酯毒性很高,会强烈刺激人体口腔粘膜;高毒的丙烯腈是可疑致癌物,可引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塑料加工助剂含有毒有害物质分析
3.1 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在塑料剂中用量最大,其具有类似于雌激素的功能作用,可能干扰生殖系统、减弱人的生育能力,并会影响内分泌系统,损害肝脏和肾脏,还具有潜在致癌作用。PAEs易从塑料中迁移溶出,对食品造成污染。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EHA)为内分泌干扰物的一种,会扰乱人体激素的平衡,致使男性数量减少,引起先天缺陷、乳腺癌、基因突变等,甚至会引发精神疾病。烷基酚中的组分壬基酚具雌激素活性,其摄入过量可损坏DNA结构并且抑制子宫过氧酶的活性。
3.2 着色剂
塑料着色也是食品塑料包装污染物的来源之一,塑料制品多使用有机着色剂,包括染料和有机颜料,这些物质一般带有不同程度毒性或强致癌性,其中某些偶氮染料会发生裂解,从而释放出如苯胺和联苯类的致癌芳香胺。
3.3 稳定剂
稳定剂中一般含有铅盐、有机锡类化合物及钙等化学物质。众所周知,铅是一种有害重金属元素,主要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和肾脏,甚至损害免疫系统,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尤其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一旦体内出现蓄积不易排出,就会引发血铅中毒。
3.4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中某些苯基取代的亚磷酸酯被认为有一定毒性;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BHT)如果迁移到食品中,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会引发染色体异变、肝脏肥大等病变,也会使人体肾脏受到很严重的伤害。
4.塑料包装所使用的油墨有可能带来的危害
塑料包装对油墨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油墨中含有许多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有害物质,如油墨中的颜料、复合胶黏剂和苯类残留剂。颜料可使塑料包装更精美,但它却含有害物质,误食可致人体内分泌系统、肾脏系统甚至神经系统受到极大影响,引发食物中毒;胶黏剂在高温下可分解出有害物质,造成对食品的污染,人们食用后,身体会感到不适,肠胃系统也将受到干扰;苯类物质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会被挥发掉,但塑料包装总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残留一些苯类物质,苯类物质的毒性很强,可能导致癌症。
二、塑料包装材料卫生安全性的改善意见
(1)加强质量监管和市场准入
针对塑料包装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督管理部门和监督检验部门等有关部门的工作力度,严把塑料包装材料的原材料及生产制造过程质量关,建立严格的生产许可制度,强制产品检验,认真地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2)建立健全食品塑料包装材料的标准法规
我国食品塑料包装材料的卫生标准以及卫生安全法规的建立都比较早,相关的塑料包装测试方法标准也存在滞后现象,其内容不够细化并且缺乏针对性,很多新产品仍然存在没有国家标准的现状,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完善和更新相关的标准法规。
(3)加强科研投入,创新科技进步
以科技进步不断改善现有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功能,降低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成分,加强科技投入,不断开发对食品具有更高保护功能的新型塑料,如采用无菌包装、气调包装、活性包装、纳米包装、新型高阻隔包装、信息化包装、绿色包装、可食性包装膜研发及可降解塑料研发等新型包装技术来不断创新生产卫生安全的包装产品,使塑料包装产业更加迎合市场的需求。
三、结语
塑料包装材料在食品方面的应用不断拓广发展,其卫生安全性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但由于原材料、生产技术、监管控制以及市场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使食品塑料包装材料面临着各种安全性威胁,食品塑料包装材料的创新研发与绿色发展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有关各方应齐心协力,不断改善塑料包装材料的功能,致力于食品塑料包装向绿色包装改革发展,攻坚克难,确保食品塑料包装的安全性,为保障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与社会和谐安定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彭湘莲,李忠海,袁列江等.纸塑食品包装材料中铅的迁移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32(2):127-130.
[2] 杨春瑜,杨春莉,刘海玲等.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迁移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15):13-16.
作者简介
梁秀映,女,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2014级包装工程专业学生。
胡菲,女,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2013级包装工程专业学生。
【关键词】编织袋生产企业;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地位;作用;分析
有效实现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的应用一直都对编织袋生产企业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能够为编织袋生产企业带来丰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对我国编织袋生产企业不断发展产生更加深远影响和意义。在过去传统的编织袋生产企业里面,有些问题也能够得到体现,基于这些问题之上,我们必须要想要某些行之有效办法,这也就使得我国编织袋生产企业的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的应用在现代的编织袋生产企业管理过程中得到更加有效地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对其进行完善,下面,笔者就对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对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的应用进行探讨。
1.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应用的意义
进行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的应用对于我国编织袋生产企业实现自身两个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更加能够使得我国编织袋生产企业逐渐走向整个世界,提升编织袋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里面的竞争力和知名度,这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以及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对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须要也是相当重要的,在我国诸多现代的编织袋生产企业中,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的应用之间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经济得到了不断发展,有效地实施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的应用是十分必须要的。最终能够促使我国的编织袋生产企业所需物质供应能够更快捷和更高效,编织袋生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也更具有保障,从而将采购成本、时间成本以及资金占用成本等诸多成本大大降低,最终使其能够将自身在编织袋生产企业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重要的地位进行突出的显示。我国当前形势下不仅仅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更加能够长远的发展,但是,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的应用这一个新领域又不断面临很多新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伴随着我国不断将改革开放深入,我国也加入到了世贸组织里,类似这样的市场经济又为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的应用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2.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应用的地位
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的应用主要是对范和高效运转进行供应,这一个运转自身就包括对于编织袋生产企业的用料单位进行全程的控制,编织袋生产企业的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的应用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内容: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的应用要求我们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应用的模型,进行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应用主要是对管理方法和思想进行管理,将应用过程中的各个组成的部分都看作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对于应用实施管理关键就是要规范运作和制约行之有效,将市场机制引进,应用环节的运作办法、效能监察、机制以及业务部门等等这些方面共同组成了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应用的模型。还要求我们必须要建立起应用制度管理的模型和体系,对基础应用管理进行强化,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的有序运作能够提高编织袋生产企业的效益,但是,这些都是依靠系统化制度的模型来对其进行保证的。
3.结语
本文中,笔者先分析了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应用的意义,接着又对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应用的地位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意义和地位这两个方面对塑料编织袋生产中纳米碳酸钙填充母料的应用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N.Sombatsompop,R. Dangtungee.Effect of die design on flow visualization and die swell of NR in a capillary rheometer[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2001,20(15).
[2]唐新德,周经纶,王加宁,韩念凤,陆海荣,王寒,陈贯虹,王洪英,冯圣玉.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三卷)[C],2011.
【关键词】环境污染 生物技术 应用 前景
中图分类号:Q933
1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如 “三废”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污染等,造成水资源严重短缺,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率剧减,草场严重退化。生态环境的恶化,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疾病发病率也迅速提高。因此,必须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如现代环保生物技术等,采用防治结合的方式,解决当前的环境危机,维护生态平衡,已迫在眉睫。
2环境生物技术简介
生物技术是建立在生命科学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利用生物或生物有机体的特定部分或某些功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生产工艺或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同时又能生产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染色体工程、生化工程等。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衍生出一门新兴的学科与技术,即我们所说的“环境生物技术”,亦称“环境生物工程”。其特点如下:
2.1 实现对污染物的循环利用
对垃圾废弃物的降解生成的产物或副产物,一般都可重新利用。这样,可把污染降到最小程度,不仅可解决长期污染的问题,还实现了对固废的循环利用。
2.2安全可靠、效果明显
利用发酵工程技术治理,产生的物质基本属于稳定无害的物质,常见的包括CO2、水、氮气、甲烷等。并且,多数都是一步到位,无二次污染。因此,该技术既安全、彻底又高效。
2.3简化流程,节约成本
生物技术是建立在酶促反应基础上的生物化学过程。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实质是一种活性蛋白质。一般在常温常压或近乎中性的条件下即可发生反应。因此,绝大部分生物治理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并可就地实施。
3.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处理中的应用
3.1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废水中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比如,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蛋白质等。废水生化处理经近百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许多新工艺、新技术。通过生物技术治理废水,主要借助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完成。它分为耗氧降解技术与厌氧降解技术两种。耗氧降解技术又分为: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技术,它属于酶工程技术。固定化酶又称为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导致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结合起来,从而使酶不再溶于水。微生物细胞犹如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可采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式。对于污水中的多种污染物,均可通过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进行治理。国内外有很多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3.2在废气净化方面的应用
废气是近年来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如何利用生物技术高效净化废气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采用的方法包括生物过滤、生物洗涤、生物吸附和植物修复法等。常用的生物反应器有生物净气塔、渗滤器和生物滤池等。根据微生物在废气处理过程中的具体形式,分为两大类:生物吸附法与生物过滤法。前者可治理含胺、酚和乙醛等气体,后者可降解恶臭性废气。植物修复技术是把太阳能作为动力,依靠植物的同化作用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它属于一种绿色技术。现在,全球都有很多成功处理废气的案例。美国利用微生物作用来净化工业恶臭气体,效果明显,且还不会出现二次异臭。德国与荷兰利用生物膜过滤技术可除掉超过90%的硫化氢。我国相关学者也在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利用生物膜填料塔处理橡胶再生脱硫过程中产生的低浓度的有机废气,经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若相关条件控制适度,净化效果显著,净化率可超过90%。相比原有的废气处理方法,生物技术法有着很多优势:节约成本、效果好、安全可靠、没有二次污染等。
3.3在处理固废方面的应用
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与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很多固体废弃物。传统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仅浪费资源能源,还会污染环境。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不但可以把这些废弃物变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实现废物的资源化,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卫生填埋、堆肥和发酵制沼气等。
4.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4.1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随着农业的发展,各种化学杀虫剂、农药被大量使用。而这些农药很多都会残留在土壤中,。尤其是那些极难降解的农药给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通过相关生物技术处理,可以把这些污染物质进行有效分解,生成水与CO2。不仅不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还能防止出现二次污染。但是是分解周期较长,不符合农业生产的需求。重金属属于土壤污染中重要的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治理机制是:借助生物作用(酶促反应)导致重金属的化学形态改变,将其固定在土壤中,或减轻其毒性。这样,可有效制约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作用后,会进一步固定重金属或减小其毒性,从而净化土壤。此外,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土壤有机物的数量,调动相关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优化土壤生态结构。同时,还能强化对土壤的固定作用,避免土壤受到风蚀、水蚀的破坏,预防水土流失。
4.2.水体生物自然净化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中通过植物吸收达到净化水体与土壤的方法被称为生物自然净化技术。分为生物塘与人工湿地两种。前者把太阳能作为初始能源,利用塘中植物的同化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吸收掉,从而净化水体。生物塘中可栽植的高效净化植物有水葫芦、芦苇、水莴苣等。同时,还应构建集组合曝气、水生植物、水产养殖一体化复合生态系统,进而提高生物塘的处理能力。后者是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达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由于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出水水质较好,可用于饮用水源的处理,并且所需成本也比常规处理方法要低。
4.3白色污染的治理
采用生物技术治理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筛选具有降解塑料与农用薄膜的微生物,形成高效降解菌。二是分离克隆出带有降解功能的基因,再将其植入到特定的土壤微生物内,如根瘤菌。这样,既能发挥两者各自作用,还有利于加快对塑料垃圾的降解速度。此外,还应重点对预防白色垃圾技术进行攻关与研发。个别微生物可以生成一些高分子化合物,类似于塑料,被称为聚酯。为进一步节约成本、提高产量,人们正致力于通过DNA重组技术,试图改造某些微生物。比如,当前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就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聚-β羟基烷酸(PHAs),相关研究人员正试图形成自溶性PHAs生产菌种。通过把PHAs重组菌发酵后,积累数量众多的PHAs,再添加一些信号物质,从而生成裂解蛋白,然后细胞壁被破坏,PHAs析出。即简化PHAs的提取流程,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4.4降解废水中微量油脂
含油废水属于一种量大面广的污染源。废水中的少量油脂并不能通过原有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掉。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日本日立化成公司合作,从5种活性污泥或土壤中驯化分离出六种菌,分析了它们在低温条件下对低浓度植物类油脂的实际降解能力。不同菌的降解能力都各不相同,其中,发现两种菌的除油效果很好,除油率高达92.80% 和95.49%,相关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5化学农药污染的消除
经统计资料显示,每合成一吨农原药需消耗3-4吨化工原料,多余的原料作为未反应物或中间副产物随水排出,每年数百家农药厂排出的废水上亿吨,危害极大。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解决处理农药(乐果)废水的方法。他们将高效微生物菌种用于SBR设备处理有机农药废水,效果显著,使有机磷转化率达96-99%,其技术指标达到了相关排放标准。一般情况下施用的农药化肥约有80%的残留,特别是难降解的氯代烃类农药,给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滞留危害,必须依赖基因工程构建的高效菌种来进行处理。但要想彻底消除化学农药的污染,还必须全面推广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防治病虫害和除草功能的一大类物质的总称,大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主要有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
5.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生物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监测水质,利用细菌的数量、某些粪便指示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霉伯氏菌)等②检测物质致突变性和致癌性,通常使用鼠伤寒少门氏菌来检验。③通过发光细菌对环境中的毒物进行检测,速度较快。④根据对水中藻类的生长情况测定,对水质进行监测或检测某些物质的毒性。近年来,国际上在这一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包括PCR技术(应用聚合酶式反应技术)、核酸探针、生物传感器等。PCR技术可用于当前还无法培养的微生物检测,一般适用于对土壤、水样、沉积物等环境标本的细胞检测。
随着今后技术的不断完善,对于水质的检测,核酸探针与PCR技术极有可能取代现在的常规微生物检测方式。此外,生物酶法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它适用于快速检测与现场测定。生物传感器具体有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通过酶、微生物、抗原、抗体等生物材料作为分子识别元件,从而把外部对其理化特性的影响转化为电磁信号。它可用于对特定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并且操作简便、结果精确。
5环境生物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
5.1现状
环境生物技术虽有诸多优点,并能有效解决各种污染问题。但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种种局限:
①反应速度较慢,并且需要大型的反应器,需占用过多的土地面积。
②对于原水水质有着十分严格的标准,不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③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一些问题,如污泥膨胀或流失,余下的污泥也不易处理。
④通常的微生物也极难解决人工合成物,尤其是难生物降解的污染物。
⑤实验室有可能泄漏某些活的有害菌体。大规模的微生物应用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潜在的风险。
5.2发展前景
5.2.1各种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
比如,国内有关专家利用高效反应器治理印染废水时,结合三种新技术,以提高生物处理效率。即在厌氧流化床中加入高效的脱色菌,通过聚集-交胶固定法,把脱色菌固定到活性污泥中。再在反应器中加入磁粉以构成稳恒弱磁场,从而对微生物产生正的磁生物效应以加快生化反应速率。此外,还有利用基因工程克隆生物生长基因控制植物生长、构建高效的细菌来治理各种污染问题,以及利用遗传工程处理农业固废中难降解的五碳糖等等新技术。
5.2.2综合利用
为了避免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后形成二次污染,同时,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物治理技术也更趋向综合性利用,如利用降解后形成的微生物菌体、微生物体内酶、有关代谢产物、或其产生的能源。当前,“沼气田”发电是比较成熟的生物技术,投资少、成本低、使用管理方便,正受到很多国家的推崇。英国有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乳酸细菌降解农用工业垃圾生成乳酸。
5.2.3和其它现代科技有效结合
近年来,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IT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生物治理技术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生物处理工艺正实现自动化控制,并且,生物技术方面正积极开展数学模拟研究。据有关报道显示,目前已研制出电子计算机辅助系统。该系统分为分析程序与处理程序,进一步降低了废水处理厂设计方面的难度。随着自控技术的发展,连续性运行的大型氧化沟也随之产生。
5.2.4重点研究极端微生物与超级工程菌
极端微生物是指在一般生物无法生存的条件下能生存的生物。比如在高温、高酸、高碱、高压、高盐、低温等极端条件。这类微生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机制,有很高的环保应用价值。Whyte等经研究了解到,冷微生物菌株可以使石油烃、十二烷、正十六烷、甲苯、萘等发生矿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对现有微生物的有效改造,不断研发出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通过质粒工程技术,把分别降解芳烃、多环芳烃等的质粒接合到降解酯烃的细菌体内,形成一种“超级菌”。这种细菌在治理石油污染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以把60%的烃分解。同时,相比一般菌种,其几小时就能达到一般菌种净化一年左右的效果。
5.2.5转变观念,从治理转向预防
目前,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会从单纯地治理过渡到防治结合,以预防为主,最终实现清洁生产。比如,生产微生物农药、源于微生物体又能生物降解的表面活性剂等。今后还可应用于诸多领域,如洗涤剂制造、油类回收处理、感光乳剂稳定、植物病害防控、细胞破碎、微生物的快速测定等方面。目前,正尝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把PHBV基因植入某些植物体内,实现从植物体内获取塑料,从而解决严重的塑料污染难题。
5.3.展望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剧恶化,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遭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迫使人们进行一场‘环境革命’来振救人类自己。这场环境革命的意义就像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一样重大,而且需要更深入和彻底。在这场革命中,借助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纵然有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与优势,也还存在诸多局限与不足,所以,面对环境危机日益恶化之势,不仅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环境规划、法规、资金投入等生物技术良性应用环境,鼓励、资助研发更新更高效的环境生物技术,并使之得到产业化与商品化发展,还要把生物技术和其它各种相关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有效解决当前困扰世界各国的生存危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涵戈 浅谈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新教师教学 2011,(1)河南省项城市,河南,项城,466200
[2] 谢丹丽1 雷鸣2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科学 2007,33(5)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污水处理中心 长沙 410007; 2.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长沙 410128
[3]张伟锋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综合论坛2011 新密市环境保护局河南郑州452370
[4]郭颜伟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科技传播 2011(11)新郑市环保局,河南新郑 451100
我国农业污染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水、大气、土壤等方面。一般而言,农业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农田渗漏或挥发作用,形成的污染,主要包括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农膜污染、秸秆污染、集约化养殖场污染以及污水灌溉带来的污染。
一、 造成污染的原因
造成污染的原因涉及到社会、经济和技术多个层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由于长期的城乡分割,使得农村人口过多,加剧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流动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但是农村人口的现有比例仍然过大,巨大规模的农村人口不仅在客观上扩大了污染的乘数效应,而且构成了对于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而且,农村中的精英分子竭尽所能地流向城市,从而导致农村中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掌握环境知识的能力较弱,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另外,我国现有近1亿多农民在外务工,很多农民只能自己务工,而把老人、配偶和子女留在了农村,形成了所谓的“留守家庭”。
(二)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很多农村居民无论从绝对意义上还是从相对意义上,都还处于贫困状态,面临着生存和改善生活的压力,从而无力顾及污染控制。研究发现,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中,农民表示最关注村容整洁的仅占5.4%,而最关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四个方面的比例分别为45.0%、37.9%、5.6%、6.2,这些数据显示,农民对村容整洁的关注程度并不高,更关注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时,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这是污染失控的一个重要背景。中国的环保工作从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大城市、大工业和大工程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针对城市环境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政策,如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都是以城市为中心而设计的,而有关农村、的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却很不健全,甚至存在诸多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在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方面,农村也远远落后于城市。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加大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致了污染的加剧。
(三)现代生产方式中对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依赖是我国污染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生产过分依赖化肥和农药,忽视了自然生态的运行规律,因而不仅打破了自然界的生物链,还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在乡的老弱幼不能有效运用有机肥。为了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更加依赖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试剂,不注重对各种生态要素关系的利用,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从而使得污染更加严重。甚至有人说发展就要付出环境代价。
二、我国污染的特点
(一)同一污染行为的污染对象多元化
在污染中,无论是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还是秸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水灌溉带来的污染,任何一种单一的污染行为都会产生两个以上的污染对象,即所谓的“立体污染”.各污染对象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农药施用后,很大一部分降落到土壤中并被土壤吸附造成土壤污染,同时又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形成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土壤中过量施用氮磷肥,大量流失的废氮磷会污染水体,使池塘、河流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而施用的氮肥中又有很多以二氧化氮气体的形态逸失到空气里,造成大气污染;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将粪便随意堆放,不但产生恶臭、蚊蝇滋生,而且在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它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污染,还有很多没有经过发酵的粪便直接进入田地,粪便中的有害细菌污染土壤,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立体污染”日益突出,它不仅会影响到生态安全、人体健康和农产品质量,还会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和整个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控制整个“立体污染”的循环链,阻隔污染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
(二)生产过程的适当控制可大大减轻污染的程度
一、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年初以来,按照省和*市实现经济发展首季开门红的要求,我们坚持以上项目、促投资为工作重心,加大力度,狠抓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截止目前,结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以上的截转及新建项目*个(亿元以上项目*个)、拟建项目*个(亿元以上项目*个)、储备项目*个。
(一)结转及新建项目(结转*个,新开工*个)
1、国电电力发展有限公司*青松风力发电场项目,总投资*2亿元,共33台15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万千瓦。该项目已于去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大部分机组已建成,部分机组已经并网发电,预计今年一季度末全部并网发电,年利税可达*万元。
2、*市汇有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绿色养殖基地及加工基地项目,总投资*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主要是引进国内先进技术,计划饲养良种奶牛*万头,加工液态奶*万吨、纯净水1500吨。该项目于去年6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征用土地*亩,土地平整、围墙建筑已完成,办公大楼正在建设中。计划今年末完成一期工程建设,达产后可实现产值2亿元、利税*万元。
3、*市华龙铁合金厂钼精深加工项目,是去年末启动、今年初开工建设的新项目,总投资*万元,目前已投入*万元,完成了主体厂房建设和*座回转窑安装,还有*座正在安装,预计投产达产后,可新增产值31亿元、利税*亿元。
4、辽宁佳泽食品有限公司海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总投资*万元,占地*亩。*条生产线投产后,年产海鲜酱2600吨、红油白虾1300吨。目前厂房基础已经完成,预计6月份投产,可实现产值300*万元、利税*万元。
5、*中北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新建高科技工业陶瓷生产项目,总投资200*万元,主要建设高科技工业陶瓷生产线,目前正在建设*平方米厂房,预计6月份投产,可实现年值500*万元、利税*万元。
6、*市民用航空器材厂航空器材加工项目,总投资*万元,主要生产飞机使用的上桌板、遮光板等。目前厂房建设已经完成,预计5月份投产,可实现产值200*万元、利税*万元。
7、*市新光实业有限公司新建年产*万只香烟点燃器项目,是今年新开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占地*万平方米,新上真空电热管制造机、铣齿机床、全自绕线机等设备,目前已完成厂区三通一平。
8、金城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年产*万吨粘合剂项目,总投资*万元,主要是回收造纸产生的红液,发展循环经济,目前已开工建设。
9、金城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5台锅炉尾气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万元,主要用于锅炉脱硫及尾气治理,目前已完成2台锅炉治理工程。
10、金城造纸股份有限公司污水深度处理工程项目,总投资*万元,项目竣工后可形成日处理污水*万吨能力,目前已经完成工程总量的*。
11、*市金华冶炼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多晶硅项目,总投资*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主体建筑正在施工,部分设备图纸已经形成。企业已投入2亿多元用于技术引进、土地征用、土建等前期工作,现正多方筹措资金以加快工程进度。
(二)拟建项目
1、大有*创新工业园项目,占地*平方公里,县本级收费以零地价划给乙方,标准厂房由乙方建设,我市积极争取省配套资金予以支持,乙方享受省级部门有关优惠政策。该园区主要以高科技电子产品、小菜加工和赛马饲料生产项目为主。预计3年至5年全部建成,投资回报率在*左右。目前,我们已与广东昭信电子、韦旭鞋业等大企业进行了接触洽谈。
2、*市班吉塔镇年产*万吨水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占地*亩。项目主要利用班吉塔镇石灰石资源,建设年产*万吨干法旋窑水泥熟料和*万吨水泥生产线。2月15日签订了意向协议书,目前正在做可研,3月上旬项目前期工作组进驻,计划在4月份开工建设,2010年4月份可建成投产,预计实现年产值6亿元、税收600*万元。
3、国电电力发展股份公司*曙光风电场,总投资*亿元,新建33台1500千瓦风电机组,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4、*市汇能发电厂*5兆瓦风力发电厂项目,总投资*亿元,占地*亩。共33台15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万千瓦。目前,已完成环评、测风及项目建议书等项工作,预计今年5月份开工、年末投产。
5、*金厦新能源有限公司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万元,一期工程新建14台750千瓦国产风电机组,目前已完成测风及前期所有准备工作。
6、*市展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湿巾项目,总投资*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万元,目前已经完成备案、环评和立项工作,土地正报省里审批。预计3月初开工建设,8月份建成投产,年产值可达600*万元、利税*万元。
7、辽宁兴宇净水剂厂年产*万吨净水剂项目,总投资*万元,占地*亩,目前土地征用、采矿证等手续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环评。
8、大有产业区绝缘板(电池系列)项目,总投资800*万元,生产绝缘板(电池系列),正在做可研。
9、*市危博经贸有限公司玉米仓储加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达产后可形成年仓储加工玉米*万吨能力。
(三)储备项目
1、*市大有塑料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平方公里,建设融生产加工、科技研发、仓储物流、商住办公为一体,东北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塑料加工配套工业园区。主导产品为建设工程塑料及上下游产品。
2、大有产业区环保型汽车刹车片项目,总投资800*万元,新建年产*万套汽车刹车片生产线,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亿元、利税300*万元。
3、*市班吉塔镇年产*万吨超细煅烧高岭土项目,总投资*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年利税500*万元。
4、*市三台子镇葡萄深加工项目,总投资600*万元,主要工艺是引进先进的葡萄深加工(榨汁、罐头)设备,年深加工葡萄1500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万元、利税*万元。
5、*市大业乡*万吨西瓜汁项目,总投资400*万元,新上一条年产10吨西瓜汁加工生产线,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利税*万元。
6、*市谢屯乡玉米秸秆密度板项目,总投资*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新建年产**万立方米秸秆密度板生产线,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800*万元元、利税*万元。
7、*市宇辰造纸有限责任公司芦苇深加工项目,总投资20
0*万元,新建*万吨工艺苇帘生产线,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00*万元、利税*万元。
8、*市温滴楼福利珍珠岩厂年产*万吨机焦生产线项目,总投资*万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利税*万元。
此外还有扬州汇银集团物流仓储、年产*万件汽车零部件、白蚕丝生产、镁碳砖生产、防水卷材与轻体保温材料、高速钢轧辊、胡萝卜深加工、完全生物可降解塑料等3*个储备项目,这些项目我们正在逐个进行招商和洽谈。
二、项目推进保证措施
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支撑点。不管压力有多大、工作有多难,我们都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一是实行领导包扶。无论是在建项目、拟建项目,还是储备项目,都责任到人,四个班子每名领导都要包扶一个重点项目,特别重大的项目由主要领导亲自包,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抓到底,跟踪服务。
二是切实解决问题。面对项目落地难、制约因素多等问题,我们主动出击,深入了解情况,切实帮助投资者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电力等难题,促使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建设。
三是狠抓督促检查。我们坚持督促检查不放松,进行周报告、月调度、季查看。对项目的进展情况随时了解情况、随时汇总分析、随时排榜公布。
四是强化奖惩兑现。重奖重罚是我们加强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年初我们拿出*多万元,对去年新上的大项目进行了重奖,最高奖励达*万元,如东蒙水泥项目。今年我们继续实行项目重奖政策,调动乡镇和部门重视项目、抢上项目的积极性,争取更多的大项目落地。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资金问题。主要是融资渠道不畅,致使有的项目建设工期延长,未能按计划竣工投产。如省市领导高度关注的多晶硅项目,就缺少资金3亿元,极大影响了工程进度。如果还不能及时筹集到资金,这个项目将错过发展良机。另外,我市的大有产业区项目,已投入700*万元,完成了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资金贷款不到位,后续辅路建设、供水管线安装、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项工作无法开展。目前,我们正在申办省开行贷款2亿元,与滨海公路贷款同步推进。
二是土地问题。目前,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按照国家土地政策,必须在确保基本农田数量、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调整,工业建设用地调整空间有限,征用难度越来越大。
关键词:陕北;森林旅游;环境影响;环保措施;可持续发展
1 陕北地区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1.1 国家旅游政策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陕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为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鼓动下,以及人们精神消费意识的提高,使得人们更愿意走出家门去看一下各地的民风和地理特色。陕北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规模和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增加,人均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1.2 旅游交通线路建设
为加强旅游业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陕北地区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增设了许多景点,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在航空方面,开通了许多国际和地区航线,加强了和外界的联系;在铁道建设方面,开通了由西安至北京、郑州、武汉等地的铁路专线;在公路建设方面,建成了西临、西铜、西宝等高速公路与咸阳机场的专用公路线,开通了华山、太白山、乾陵、黄帝陵与黄河壶口等景点的多条旅游专用线。
1.3 旅游景点建设
近年来,陕西省加强了对自然及人文旅游景观的建设和开发,包括对汉阳陵、炎帝陵、秦兵马俑博物馆等地的国家级文物景区的建设,以及自然风景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建设了50多处森林公园,30多处风景名胜区,形成了佛坪自然保护区、黄河壶口瀑布自然风景区、秦岭森林保护区等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建设加强了这一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2 陕北地区森林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陕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活动的展开,导致大量的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涌入到这一地区。在经济效益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如自然风景区的破坏、水源污染、文物古迹的破坏等。以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对旅游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2.1 建设中的破坏
在对华山人行道、公路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导致大量的碎石、石渣堆积在河道中,带来了水土流失的隐患。西峰区就地取材建设时,导致花岗岩山体遭到大面积破坏,大量的碎石堆积在山林之中。
2.2 管理中的破坏
旅游活动中的管理缺陷,导致景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落后的生态环境以及病虫害等导致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风景林木由于景区人员践踏、攀折等导致树木枯死,甚至连片死亡;由于管理不当,过度放牧、樵采焚烧等导致其涵养水分的功能被破坏,造成山地生态严重失衡;野生动物资源被偷猎者捕杀,如豹子、斑羚、金鸡等,导致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破坏。
2.3 景区环境污染
固体垃圾的随意丢放和处理,宾馆、饭店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导致景区水体遭到严重污染,如莲花坪山庄和二十八宿潭水体污染、水帘洞石壁污染等。水中的漂浮物增加,导致水质恶化,水域景观价值下降,也影响了游客生活用水的质量。
2.4 空气质量下降,微生物、昆虫增多
污染物的大量存在和不当处理,导致景区的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影响游客的观赏兴趣,还导致污染物中滋生很多微生物,加剧疾病的传播速度,使景观的可视性严重下降。
3 陕北森林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战略
3.1 转变森林旅游发展观
提升陕北森林旅游理价值的重要途径就是要转变森林旅游发展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发生态环境旅游;深度森林观光旅游;深度山水休闲度假游;山水精神文化游等。在森林旅游建设中,要强调游客的心灵享受和感悟,注意陶冶游客对旅游已经的感知,注意发掘森林生态环境的文化因素,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
3.2 由大到小分层次推进森林旅游建设
在对陕北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重点建设大项目,合力推进各项建设的有效进行。在进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进行科学规划,认真做好建设前后的环境分析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森林旅游洽谈会等形式,推进旅游项目开发的有序进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森林旅游开发的重点放在大的项目工程上,如秦岭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山景区森林公园、南宫山森林公园、天华山森林公园等,将这些旅游项目列为重点开发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森林旅游的带头作用。
3.3 加强森林公园的二次开发和深度挖掘
新形势下要根据旅游市场的新需求,重新对市场定位,开发陕北地区的旅游资源特色。要对森林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突出旅游在精神体验、休闲享受、愉悦游乐方面的功能,促进森林旅游的二次开发。
3.4 进行科学的环境测量
不同地区的地理资源环境不同,要因地制宜的进行环境容量的测量。对于华山、骊山等国家级的森林旅游风景区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对环境容量进行科学测量,并以此作为旅游基础设施和游客容量监管的标尺。尤其是在“五一”、“十一”等法定节假日的旅游高峰期,要对游客数量以及车辆等进行严格限制,并对生态环境和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监制,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3.5 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和水源污染等问题
在发展森林旅游的时候,要加强对景区大气、湖泊、水库、湿地等的水源保护,防止水体污染,此外,还要加强对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景点开发建设过程中,要防止对草地、湿地的破坏、乱砍乱伐、捕杀野生动物等行为的发生。严禁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和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加强对不可降解塑料的处理,建立垃圾回收系统。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要进行达标处理,实现污水和垃圾的达标排放。
3.6 防止随意采挖,保护森林化石景观
在旅游建设、规划过程中要科学采挖,保证石渣、碎石的有效处理,科学堆放,保护景区的化石景观地貌,科学施工,对旅游建设时期的料石场进行恢复性处理。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旅游业的发展问题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陕北地区作为一个特殊的旅游开发区,在近几年的经济建设过程中,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要采用科学发展观对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转变森林旅游发展理念,对森林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对旅游资源进行分层次建设,加强对环境污染和水源破坏的治理工作和矿石的合理开发等措施,着手加强陕北森林旅游建设。
参考文献
1 祝列克.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07(10)
2 陈洪宏.森林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9(4)
3 吴楚材,吴章文.发达国家的森林旅游[J].森林与人类,2010(3)
作者:李小健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度不高,2010年河北省投入农业专业技术人员3.36万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7.0%,农业先进技术普及率连续几年一直为75%。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突出首先,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和农膜的大量使用是造成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2010年其使用量分别为529.36、14.42、10.83kg/hm2,而美国和欧洲各国使用农药大致维持在1.5~2.0kg/hm2。化肥、农药、农膜的不当使用和有害残留,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使农产品质量下降,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其次,水土流失是制约河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09年的水土流失面积由2000年的697.86万hm2增至823.65万hm2,不仅使土壤肥力大大降低,而且淤塞河道、库塘,影响农业正常的排洪灌溉。另外,畜牧业作为河北省农村主导产业之一,大量未处理的畜禽废弃物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同时,当前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模式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又一方面。农村非商品能源生活消费结构,如沼气、秸秆、薪柴消耗量由2000年的4.41、742.85、405.14万t标准煤调整为2009年的71.45、852.74、439.28万t标准煤,显然,秸秆、薪柴能源消费依然是其主体,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最后,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使许多有害、有毒物质进入水、土等生态系统,严重危及农产品安全和人畜健康。农村社会保障基础不强长期以来,河北省财政负担重,农业投入资金严重不足。21世纪初期政府对农林牧渔业投资额绝对量在逐年上升,但是与对城镇投资额相比差距悬殊,只占对城镇投资额的2%左右,还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这直接导致了农业基础薄弱,省内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缺乏维修保养,极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抗旱减灾能力。同时,农民是进行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主体因素,其文化素质总体偏低,使循环农业建设面临巨大压力。2010年农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2.4、2.0,而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2.9、2.4,山东、辽宁、广东和江苏的水平分别为4.8、3.0,3.3、4.1,4.7、3.1,3.2、4.8。可见,河北省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上述省份同期水平相比差距甚远。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低下且产业结构不合理2010年,河北省土地复种指数为1.5,有效灌溉面积所占百分比重为81.0,旱涝保收面积所占百分比重为68.6,农机总动力为10151.3万kwh。尽管农机总动力在全国排第3位,仅次于山东省、河南省。但是,河北省大中型拖拉机所占比重仅为7%,小型拖拉机和农用车占了绝大部分,而国内其他绝大多数地方和省份的农机动力中大中型拖拉机所占比重大体保持在10%~33%。可见,河北省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就农、林、牧、渔各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总产值的百分比来说,2010年为54.00、1.10、36.70和3.00。可见,种植业和林业产值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其中,种植业急剧下调近28%,畜牧业和渔业均有不同幅度上升,其中畜牧业发展迅速,上调了近22.4%。而且,2010年种植业内部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与上年相比也有所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了1.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下调了5.9%,棉花种植面积下降了6.2%。总体来说,农村产业结构还欠合理,特别是林业、渔业急需加强发展。
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评价体系构建与方法
结合河北省具体情况从经济发展、环境支撑、资源承载、科技提升和社会保障5个方面构建较全面的、层次清晰的、数据较易获取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评价标体系(表1),共包含24个评价指标。灰色关联度灰色系统理论是以灰色关联分析为核心、集评估、建模、预测、决策和控制优化等为一体的技术体系。它作为一种新的因素分析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农业、工业和商业以及经济和管理等众多行业和领域。本文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将河北省农业生态经济建设作为一个灰色系统,用灰色关联度方法[6]对农业生态经济建设水平进行评估,可以有效地评价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进度和水平,并及时发现其优势和劣势,朝着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更高水平迈进。指标权重的确定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重系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大致可归为3类[7]: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综合主、客观赋权法的组合赋权法。而组合赋权法又分两类,一类为乘法合成的归一化方法;另一类为线性加权组合法。本文采用线性加权组合法,将Delphi法[8]和变异系数法[8]相结合,计算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设计在与相关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并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9-10],设计“很差、较差、中等、较高、高级”5个等级来描述不同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对应数值分别为0~0.3、0.3~0.45、0.45~0.6、0.6~0.8、0.8~1.0。
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实证分析
设计河北省不同年份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比较序列和参考序列参考《河北农村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河北省科技系统统计数据集》和《中国统计年鉴》等,采用河北省改革开放30年来的典型年份数据,并进行必要加工计算作为比较序列;同时,参考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河北省委关于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及到2020年长远规划目标,也借鉴了目前较具权威性的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全面小康的基本标准,个别指标参照其他发达国家相应标准,并结合相关专家学者的预测和本省省情,设计2020年各项指标数值,并把2020年全面小康标准作为参考序列。结果分析按照上述权重确定方法计算得到的各级指标权重见表1,按照上述评价方法实证分析,可得到河北省改革开放以来典型年份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表略)。关联度越大,则相应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各指标越接近参考序列,其水平越高。从表2可以看出,河北省农业经济发展力和环境支撑力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分别从1985年的0.3625、0.4522增至2010年的0.6220、0.7882,均在2007年出现波动,与2004年比较有所下降,具体为0.5614和0.6762;资源承载力、科技提升力和社会保障力发展良好,从1985年至今一直呈稳定上升态势,特别是资源承载力从1985年到2010年增长近100%。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1985—1995年,循环农业建设综合能力处于0.3~0.45,此时的河北省循环农业发展处于“很差”水平阶段;2000—2007年,循环农业建设综合能力处于0.45~0.60,这一时期河北省循环农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阶段;2010年循环农业建设综合能力处于0.6~0.8,此时的河北省循环农业发展处于“较高”水平阶段,;预计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时即2020年,河北省循环农业建设综合能力将处于0.8~1.0,那时的循环农业发展将处于“高”水平阶段。可见,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综合能力也呈现出稳定、快速、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从1985年到2010年增长了近117%。总体来看,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综合能力发展趋势是健康良好的,但是,其各准则层指标如资源承载力、科技提升力和社会保障力等发展相对薄弱,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将河北省改革开放以来典型年份循环农业建设各准则层及综合能力评价值作为基本变量,结合Matlab[11]绘图验证。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河北省循环农业建设各准则层及综合能力评价值变化趋势,可以得出与表2同样的分析结论。未来20年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预测借助直线趋势法[12]对未来20年河北省循环农业建设水平进行预测发现,未来20年,河北省循环农业建设水平的具体预测数值分别为2015年0.7020、2020年0.7680、2025年0.8500、2030年0.9270。
对策建议
增强经济发展力资金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血液”。为了更好地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河北省必须要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力,努力为循环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首先,政府要设立专项循环农业发展基金。要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通过小额贷款、贴息补助、提供保险服务等形式,消除农民发展循环农业的后顾之忧,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或农户进行循环农业体系建设。其次,遵循典型示范、以补代奖,鼓励农民或村集体对循环农业积极投资。政府要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或村集体对生态效益较好、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沼气和秸秆气化的设施建设等进行投资,必要时政府可以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典型示范;对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的农民和村集体,政府应通过以补代奖的形式,在他们购买和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完善环境支持力总体来看,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既有农业自身的原因,又有来自农业以外的源头。因此,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在全社会范畴内统筹协调,综合治理。一是应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支付”[13]的原则,明确规定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具体补偿标准和严格的管理办法,加大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染源治理力度。二是改变耕作技术和农村能源消费方式,减少农业自身的污染。首先,要利用农业高科技促进种植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无污染产品;促进畜牧业和渔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实施低污染和循环化操作;充分利用自然调控,尽量减少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量。其次,大力宣传和推广沼气池建设,使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同时,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如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农村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利用,加强户用供热设备的技术改造,推广和普及高效节能燃煤炉具和散热器,降低煤烟排放量,改善农村环境和空气质量,为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打好前提。拓展资源承载力循环农业的发展必须以合理利用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坚持走节水、节地等资源节约型技术路线。在耕地资源方面,鉴于河北省耕地的持续减少的实际情况,首先要保障耕地的数量。为此,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盐滩、荒地等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8.92%的未开发土地的使用潜力,另一方面要解决好建设用地与耕地的关系问题。其次,还要重视耕地质量的保持和提高。要减少土壤中的农药和不可降解塑料薄膜的残留量,通过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酸碱化调整等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保持土壤各种养分间的平衡;针对山区、半山区土层浅薄、砾石含量较高的土壤,可以利用周边池塘清淤时的塘泥进行补土培肥。河北省在水资源方面是一个比较缺水的省份。这就要求协调好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关系;同时,要实现城市供水、用水和污水处理与回用的统一规划,进而为促进河北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合格、充足的水资源;另外,要大力推广以喷灌、滴灌为主的节水技术,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效力。加大科技投入力针对河北省资源相对缺乏的状况,必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尽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持生态平衡,以实现循环农业的高水平发展。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尤其要增加高新技术的投入,注重农业技术的改造与创新,把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和消化相结合,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如用高新技术装备农业机械、发展种植技术等。同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多方筹措农业科研资金。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筹资新格局,充分调动企业、金融和社会团体等多种融资主体的积极性,拓宽农业科技筹资途径。此外,在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资金投入的同时,要不断调整其结构。首先,应不断提高基础科研经费所占比重,否则会直接导致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缺乏后劲,最终制约河北循环农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其次,要适时恰当地安排应用研究经费和试验发展研究经费所占比重,这两部分相对来说见效快,对当前循环农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将起到明显地助推作用。提高社会保障力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力,就要求增加政府支农投入,不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并有效控制农村人口数量,重视教育,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庞大的农业产业大军,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可靠主体。首先要增加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基础性投入直接决定农业生产和生产经营性等其他要素的投入规模,会直接影响生产经营性投入要素的效率,关系到循环农业建设的进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大力提高全民素质。要大力普及、开展九年义务教育,并有针对地提高农村人口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机会,培养农业专业高科技人才和农民企业家,营造高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政策环境。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民教育与培训体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造就一代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循环农业健康发展奠定厚实的主体基础。
(一)生物医药
(1)创新药物
以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的生物制药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产学研合作,以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和诊断试剂、抗生素类药物、化学新药、特色非专利药、新型药物制剂和医药用包装材料及制药设备为重点,重点研发预防和治疗重大传染病、心脑血管和肿瘤及地方常见多发病的创新药物,提升药物的原始创新能力,推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种,并加大对处于研发阶段和临床试验阶段药物的扶持力度,为产业化储备一批新药。基因工程药物。依托哈药集团生物工程公司、圣泰制药、仁皇药业、紫杉科技、众生北药、美华生物等骨干企业,加速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2b、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重组抗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CD20单抗、CD52单抗、高糖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高糖化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肿瘤坏死因子(TNF)融合蛋白、人血管内皮抑制肽、纤维蛋白源、NGF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疫苗、转移因子、胸腺肽系列等产品。疫苗和诊断试剂。抓住国家扩大公共免疫计划范围的契机,针对重大传染疾病的快速诊断、预防,建立人用疫苗研发技术中心和诊断试剂研发技术平台,加快推进防控艾滋病、流感、肝炎、肺炎等疾病和治疗肿瘤、乙肝、七价肺炎、子宫癌等疾病的新型人用疫苗,梅毒、衣原体、人瘤病毒(HPV)、肿瘤等诊断试剂和肺癌、胃肠癌、卵巢癌快速检测试剂盒以及生物芯片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打造国内现代化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基地。抗生素类药物。以哈药集团为重点,继续巩固抗生素原料药和头孢类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培育青霉素系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引进膜过滤、7ACA及系列产品项目,进一步提高抗生素深加工品种的竞争能力;开发和仿制一批市场需求量大、工艺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可靠、疗效确切、副作用的化学药品;建成全国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建设原料药出口生产基地,以规模优势赢得市场。化学新药。依托哈药集团总厂、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誉衡制药、博莱制药等骨干企业,开发替代进口药品的治疗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等的化学药物,重点开发和生产三精司乐平、西维来司那抗感染冻干粉针、厄贝沙坦胶囊、盐酸伊托必利片等一批国家级新药。特色非专利药。加快国际认证步伐,紧抓国际市场一大批畅销药物专利集中到期的历史机遇,有选择地发展高附加值的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大力发展药物制剂产品国际化;以国内市场为重点,优先选择发展抗肿瘤、心脑血管等潜在发展前景广阔的老年性、慢性疾病用药。新型药物制剂。依托骨干企业,大力推广新型粉碎技术、薄膜包衣技术、微型包囊等制剂新技术,加快发展控释、靶向给药、透皮吸收剂、速溶制剂、口腔粘膜给药、透皮控释制剂、微囊剂及渗透泵片等新剂型产品,重点开发胰岛素口服制剂项目。医药用包装材料及制药设备。依托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纳诺医药化工、红十字中心血站药业、宏立药用胶囊等一批骨干企业,采用国内外技术和设备,开发生产铝塑包装系列产品、药用丁基橡胶胶塞、机制胶囊及胶囊充填设备等先进包装产品和制药机械,提高医药产品包装档次和水平。
(2)现代中药
紧抓国家振兴和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机遇,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药食两用”,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北药开发为重点,积极开展野生与栽培药材的资源调查、种质保藏、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技术的研究,尽快完善中药种植GAP、生产过程GMP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中药传统剂型向现代剂型转变;加强北药应用开发研究的技术平台建设,利用细胞融合、克隆、组培脱毒、转基因等技术加快改良和选育中药材优良品种,应用缓释、超临界萃取、超微粉碎、膜分离等现代制剂技术重点发展抗肿瘤新药、心脑血管特效药、保健药品等产品;完善中药的技术标准和安全用药保障体系,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北药种植。以33家中药厂为依托,建立起北药规范化种植(GAP)基地,扶持一批市县级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丘陵浅山区如五常、延寿、依兰、木兰、宾县、阿城等地开发建设五味子、刺五加等基地,在依兰、五常、巴彦、通河、延寿等地建立充山参、西洋参等基地,大力推行GAP规范种植。现代中成药。依托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世一堂制药厂、葵花药业、珍宝制药、圣泰制药等骨干企业,努力实现中药产业装备现代化;有重点地培植一批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推动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转基因、膜分离、指纹图谱等现代生物及现代制药技术向中药制造领域渗透,促进传统中药产业升级和现代中药开发;支持企业采用超微(含纳米、微米)粉碎、超声波提取、CO2超临界萃取、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超滤、膜分离、喷雾干燥等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提取中药有效成份和有效部位。加大“中药二类新药注射用金森脑泰”、“中药三类新药圣宝肝泰胶囊”、“护肝滴丸”、“双参乙肝滴丸”等中药新品种的开发力度;紧抓双黄连、刺五加、芩暴红、熊胆等具有资源优势的品种,对“世一堂”、“葵花”、“满山红”等品牌产品进一步深度开发,搞全覆盖的剂型开发,尽力做优、做大、做强,真正形成拳头产品和独家品种;重点开发完成加味血栓通缓释胶囊、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用骨瓜提取物等并推进产业化。中药饮片加工。以市中药优势企业为依托,加强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规范研究,鼓励中药原料、饮片、提取物、中成药等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质量检测与质量控制(如利用指纹图谱、生物芯片技术鉴定药材及相关产品)技术研究,建立符合GMP标准中药饮片生产基地,推进中药饮片生产向标准化、可控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强配方颗粒、单味超微速溶饮片等新型品种的开发与应用。OTC及保健药品。依托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哈药六厂等骨干企业,巩固和发挥原有品牌效应,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中药制取技术,开发生产促进人体增强免疫力、调整神经、调理胃肠功能以及抗衰老、抗疲劳等独家、特色、系列化的保健药品,重点发展维生素类、蜂产品类、人参类、鹿类等大众健康产品。
(3)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着眼于满足全民基本医疗保健的需求,加强产学研联合,重点发展生物医学材料制品、生物人工器官、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和监护装置、现代医学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等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积极发展包括睡眠医学工程系统和装置、便携式微型生命体征监测和小型生化检测装置(快速微型血压、血糖、血氧、尿液、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以及中风等疾病早期预警等装置)、按摩及中医保健器械等在内的康复医疗器械。进一步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依托市的医药研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合同研究组织。生物医学工程。引进一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骨干企业,鼓励采用智能化、数字化、光电一体化技术,扩大国内市场紧缺的常规普及型医疗器械的生产规模,重点发展生物医学材料制品、医学电子仪器和监护装置、现代医学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和装置、组织工程等领域,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生物医药服务外包。发挥市实验室管理系统、仪器分析、技术服务、项目信息、人才培训等各领域优势,依托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生物医药服务外包公司落户,整合和完善各类服务资源,搭建生物医药信息、活动和技术平台,初步形成涵盖新药研发各阶段的“外包”服务链,为创新企业提供实验场所、实验设备、实验室服务、新药申报、临床研究等一系列技术外包服务,重点发展包括分子优化,先导化合物筛选、动物试验等临床前研究和包括临床文件、政策法规咨询、生产包装及药品推广、市场销售、药物经济学、商业咨询及药效追踪等药品上市辅助工作在内的生物医药服务外包。
(二)生物农业
(1)生物良种
积极发展优质超级水稻、专用大豆、专用玉米,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加速农林业新品种的升级换代,扩大优质品种覆盖面积;加强优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扩展和延长产业链;支持重点科研机构和大型种业公司,提高市生物种业竞争力;逐步形成集资源保护、良种选育繁育和经营推广为一体的现代种业体系。优良品种的规模化种植。重点支持优质超级稻、高产专用玉米、高产(超高产)专用大豆,推进优良品种的自主选育。重点建设双城、呼兰、阿城、宾县的优质玉米基地,五常、尚志、延寿、方正、木兰、通河的优质水稻基地,巴彦、宾县、依兰的优质大豆基地。动物新品种及特色农产品。重点培育奶牛核心群、肉牛优良杂交组合、生猪新品种、转基因鱼等,促进其实现产业化。推进依兰锦灯果、延寿万寿菊、宾县双孢菇、香坊巴西菇等10余项特色产业开发试验示范项目建设,推广“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林木新品种。进行林木育种区区划,建立林木良种科研、推广和生产体系,实现林木基因工程优良新品种、工业用材林良种、能源林新品种等产业化,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以及加强食用菌深加工和菌种选育建设及产业化。
(2)绿色农用制品业
抓住绿色食品市场迅速壮大的良机,重点发展枯草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产品及其复配制剂、生物降解高效活性吸水剂、肥料控释剂、酵素有机肥等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产品;并以哈兽研为核心,重点建设包括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在内的、达到国际标准的国家动物医学研究中心,利用其工艺规程和工程化技术数据加速向生产企业进行技术转移,建立和扩大生产能力,形成兽用生物制品的开发、中试和工程化技术研究、规模化生产的产业化体系;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生产企业进入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形成1-3个大型龙头企业,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且规模最大的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研发生产中心、动物疫苗专业化生产基地、动物疫苗兽用生物制品高新示范产业化基地。生物肥料。依托益农生化公司、恒华生物肥料公司、白石生物有机肥料等科技型企业,利用麦秸、玉米秆、高粱秆等农业废弃物生产肥料,重点开发微生物肥料菌种剂、生物复合菌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绿色农用制品;支持农用水资源清洁、高效、安全利用技术和农田灌溉制品研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开发生态饲料、功能饲料,积极推进动物源性蛋白饲料和秸秆生物颗粒蛋白饲料研发,加强配套技术及生产设备的研究,促进新型饲料产业化;在推广使用大豆、玉米、水稻等专用肥料控释剂产品的基础上,支持建设控释肥料生产基地,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农药。依托强尔生化、科润生物等科技型企业,重点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等绿色生物农药,支持高效、经济、安全农药的产业化;重点支持宁南霉素、淡紫拟青霉和枯草芽孢杆菌项目。加强与全俄罗斯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全俄罗斯生防所的合作,研制以食虫病原真菌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制剂用于防治蝗虫,对全俄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的治农作物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的生物制剂、防治蔬菜、果树和观赏作物的有害线虫的生物制剂、防治节肢动物门和致病线虫、蚜虫、红蜘蛛、螨类的生物制剂在我国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力争研制出适合我国的新型生物农药制剂。动物疫苗。依托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等骨干企业,在禽用常规疫苗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禽流感等特种疫苗,同时大力发展牛、猪、羊等大动物疫苗,大力发展兽用抗生素及抗病毒系列产品。研究流行毒株鉴定、基因工程疫苗株分离技术和中草药抗病毒药物筛选、提取技术,开发禽流感系列疫苗、猪流感新型疫苗、猪繁殖障碍病疫苗、牛乳腺炎透皮制剂、兽用长效缓释注射液等产品,并尽快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动物用诊断技术及试剂。依托哈兽研大力开发多种诊断技术及试剂,尽可能扩大病毒亚型鉴定技术、ELISA诊断技术、Dot-ELISA诊断技术等标准在全国推广应用,力争实现重组和蛋白抗原琼扩诊断试剂盒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使用。
(三)生物制造
生物基材料。利用丰富的生物质原料,以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化石资源的生物替代为目标,以降低成本为重点,加快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规模化发展,努力提升大宗发酵产品的生产水平及产品质量,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示范,加快相关产品衍生产物的开发应用,重点建设一批生物基材料的中试工程技术平台和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基材料制造中心。以辰能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为支撑,大力发展通过发酵生产1,3-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等生物基材料;以工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为支撑,支持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大力发展丁二酸及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氨基酸、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L-乳酸、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等一批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制造(酶制剂)。以促进节能减排为目标,以新型生物反应过程为核心,加快微生物和酶制剂对传统化学制造过程的改造,对现有的重要酶种、生产菌种及发酵工艺,进行重点改造。以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乐能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美佳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开发动物肠道益生菌、果蔬微生物活菌防腐保鲜剂、凝乳酶、大豆肽、大豆苷元粉、工能蛋白等生物酶制剂,加快产业化步伐;以工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为核心进行技术研发,开发研制高产细菌纤维素菌株、亚油酸异构酶、高温酸性淀粉酶、高温糖化酶、碱性蛋白酶、碱性脂肪酶、碱性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等重要酶制剂产品,重点突破工业酶规模化表达体系技术;建立工业酶制剂工程技术研究平台,开发新型酶制剂,提高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产量;建立一批微生物制造示范企业,发展壮大一批专业化的工业酶制剂生产骨干企业,促进酶制剂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功能添加剂。通过利用先进的基因工程及代谢工程技术,加强对传统发酵产业的技术改造,开发新的玉米综合利用产业链,以哈工大集团、华冠科技、大成玉米等企业为依托,以高产γ-聚谷氨酸的菌株发酵制造γ-聚谷氨酸;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发酵生产黄原胶、环状糊精、普鲁兰胶、透明质酸、结冷胶等微生物多糖类产品;以玉米为原料精深加工生产玉米玉淀粉、玉米蛋白粉、玉米胚芽粕和玉米化工醇等产品。糖工程产品。支持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低聚木糖、木糖、糠醛、低聚木糖醇、木糖醇等糖工程产品,不断完善聚葡萄糖、香菇多糖、海藻糖、壳寡糖、异麦芽酮糖醇、赤藓糖醇、甘露醇等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实现产品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建立“农林废弃物资源利用—功能糖产品生产—无公害养殖业—安全食品生产”的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大豆深加工。发挥本地产非转基因绿色大豆的资源优势,以哈高科、三乐源生物、惠康食品、禹王植物蛋白、吉庆豆业等为依托,以大豆为原料,生产优质低温豆粕、蛋白、蛋白纤维、大豆皂苷、高纯磷脂、改性磷脂等产品,重点发展大豆蛋白系列、大豆医用保健产品系列等深加工产品。
(四)生物能源
农村沼气建设。依托国家大力推动农村沼气建设的契机,积极推进“一池三改”(改圈、改厕、改厨)、“四位一体”(沼气池与塑料大棚、改圈、改厕相结合)和“八个一工程”(沼气池、太阳能、省柴节煤炉灶与卫生厕所、畜厩、水窖、青贮氨化池、经济林或生态林建设相结合),逐步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菜”农村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形成较为完整的良性循环生物能源发展链。依托龙能燃气投资公司等龙头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农业畜牧养殖废弃物和城市有机垃圾,加快规模化沼气技术开发力度,大力发展集约化专业养殖场沼气工程,以满足广大农户需要的新型、高效小型户用沼气池。针对冬天气候寒冷,沼气发酵系统产气能力低的特点,力争采用高效、连续规模化沼气装置及低温菌应用集成技术,加快解决沼气池不能正常产气的技术难题,实现高寒地区沼气的常年生产。燃料乙醇。采用国际先进的酶裂解和微波技术,以各种谷物秸秆、蒙古栎种子等农林业残余物及非粮作物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乙醇。加大利用纤维质原料制取燃料乙醇的科研攻关力度,努力建成万吨级纤维乙醇产业化示范项目,形成秸秆采集、储存、调运、纤维素酶生产制取和配送、纤维乙醇生产与集中脱水加工等较为完备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实现纤维乙醇的规模化生产。同时,研究开发纤维素基的丁醇生产技术。生物柴油。研究以地沟油、煎炸油、废动植物油、工业废油等废弃油和大豆油油脚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工业化实验装置和生产工艺,加强清洁生产工艺开发,提高转化效率,提高产业化规模。同时,测试和确定生物柴油燃烧和排放特性等指标,制定生物柴油产品和技术标准。生物质发电和供热。按照积极稳妥、合理有序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直燃做大、气化做小”的不同生物质发电技术的产业发展路径。不断完善以木屑、工业废渣等工农业生产废弃物为原料的发电技术,提高节能效果和环保效益,建立高效、高产的生物质发电、发热工程。充分利用工农业生产废水,大力发展利用有机废弃物的大型工业沼气工程,建设一批高技术、高水平的沼气热电示范工程。
(五)生物环保
水污染治理。依托工业大学、工业大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华化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深深蓝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研制具有化学絮凝剂同样性能或性能更好的高性能、高稳定性、无毒性生物水处理絮凝剂;研制强化生物降解无毒化的各种高级氧化/生物过滤耦合水质净化技术与装备;研究提高稳定性有机污染物可生物降解性的预处理技术;开发高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去除饮用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等关键组合生物技术与装备;开发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复合式高效水解酸化、厌氧发酵和好氧生物处理设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依托工业大学、高维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通过生物工程、再生回收的综合处理方法有效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使之无害化、资源化,实现节能减排;对城市生活垃圾易堆腐物进行生物炼制,最大限度发挥使用价值,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农业生产过程中污染治理。采取生物工程处理技术,对牛粪、猪粪、鸡粪进行高效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筛选出2种至4种长残留性除草剂生物降解产品,建立长残留性除草剂生物降解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标准并进行试验示范;采用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将生产淀粉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转化为无害无毒、营养丰富的高品质动物饲料。
(六)创新体系建设
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吸引国际、国内医药研究的一流人才和机构,构建专业化的研究机构和优秀的人才队伍,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库;加快组建生物医药、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工程、医学病原学等重点实验室,协同医科大学、省中医药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及医药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形成企业与院校、企业与科研机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国家动物医学研究中心。以兽医研究所为依托,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动物医学研究中心,包括知识创新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和后勤保障系统三部分;其中,知识创新基地包括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科研综合楼、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技术创新基地由达到GMP标准的现代化实验生产检验设施组成;力争将兽医研究所打造成我国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制研究的最重要基地。SPF商品代种鸡群和育种保种中心。依托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暨省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检验站,扩大SPF鸡种群的饲养保种规模。加强在SPF鸡的环境监控、遗传育种、营养调控、饲养管理、微生物监测等方面的工作,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自身提供品种优良的京白鸡SPF种鸡,建立生产规模达年存栏17000只的SPF商品代种鸡群和育种保种中心,保证新型禽流感疫苗生产的需要。生物医药技术孵化平台。构建新药开发专业技术服务模式,以提高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为目标,为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打造专业孵化器的生物医药特色品牌。以高科技创业中心为主体,组建一批医药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如生物工程医药科技创业中心、北药开发创业服务中心、医疗器械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建设服务于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专家库,为企业提供项目论证、技术咨询、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服务;建立公共实验技术平台,为已有开发项目的企业提供配套的实验支持和研发支持;建立新药开发中试基地,为孵化项目提供场地、设施、人才、资金、政策等便利条件,推进成果的商品化进程;开展GCP培训,培养熟悉《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及现行管理法规,熟悉试验用药品临床前和临床方面信息的专业人员。生物产业网络信息服务系统。依托亚太传统医药技术与产业网、中医药文献信息中心和孵化器与科技信息网、医药科技产业园共建的生物医药信息网,推动医药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并尽快投入使用。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创建生物产业资讯技术平台,把握生物产业发展最新动态,使之成为一个国内外信息交流的窗口。建立医药电子商务中心和物流送配中心,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解决商品流通堵塞造成的产销脱节、供需不符、积压短缺、资源浪费等问题,调剂库存,使市场资源有效配置。
发展空间布局和项目筹划
(一)空间布局依据
统筹协调原则。产业布局要与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行动方案(-)》、《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发展规划》以及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有机衔接,对各产业功能区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明确定位,协调发展。比较优势原则。从市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开发区、呼兰区利民经济开发区、阿城市新华新区以及五常市、双城市经济开发区和科技园区各自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依据比较优势,有选择地培育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经济,建立合理的地域分工体系,实现特色产业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推动市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突出重点原则。充分利用市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的产业基础优势,进一步发挥本地资源、区位条件、生产要素供应优势,促进资金、技术、科教资源、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构建完善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培育区域增长极,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相对集中布局的产业基地。立足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延伸产业链,构建服务平台,增强对上下游产业的吸引力和带动效应,形成良性互动、由点及面的发展态势。可持续发展原则。产业布局要与全市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根据生物产业原料、市场、资源依赖程度错落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产业。
(二)总体布局
根据市经济发展态势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的项目地域分布情况,从构建产业链群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生物产业核心区和扩展区的产业布局。核心区、扩展区的布局要充分体现集聚发展、集中投入、以点带面的原则。特色产业链条的打造要以现有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和资源优势为依托,人力、物力、财力和配套设施为保障,相对集中连片布局,形成以生物医药为主导、生物农业为辅助、逐步培育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的生物产业体系架构和以点带面、点状辐射与点面结合的区域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即:以建设“一极三园”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为战略支点,发挥哈药集团、开发区、呼兰区利民医药科技园、新华新区生物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宾县、双城、五常等为拓展,逐步形成“‘一极三园’带动(核心区),扩展推进(扩展区),辐射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等毗邻城市(辐射区)”的协调发展布局,促进区域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发展。核心区:发挥“一极三园”(哈药集团、开发区、利民医药科技园、新华生物产业园)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依托其龙头企业、资金、设施、人才、技术、信息较为集中的先发优势和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形成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研发、人才和技术成果聚集、国际信息的交流中心。重点加强创新公共服务条件和平台建设,搭建产业化示范基地,发展生物医药为主、生物制造、生物农业和生物环保为辅的配套服务支撑体系,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一极三园”作为市生物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以松北科技创新城为中心,以大学、大所和重点生物企业为依托,建设生物产业研发、检验、信息、科技成果评估、中试、孵化、人才培训等产学研平台。“一极”中污染严重的企业,在具备条件时,应考虑向园区搬迁,以减少市区污染,增强生物产业集聚。扩展区:以核心区相邻三市(县),宾县、五常市、双城市为扩展区。发挥相邻拓展区的产业延伸功能,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吸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龙头企业入驻,打造、延长生物产业链条。发展与核心区互补定位的生物制造、生物农业。在五常市设立市生物制造产业基地,突出自身特点,重点开发微生物制造、酶制剂有关技术、产品,依托五常市“稻米之乡”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生物农业。建设双城市农用育种公共研发平台和实验室,设立现代农业生产示范中心。辐射区:以市其它县(市)、大庆、佳木斯、牡丹江市等毗邻城市为市生物产业辐射发展区,拓展市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扩大产品研发试验、试生产、示范消费半径。
(三)重点产业布局
1.生物医药。主要布局在哈药集团所在中心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利民产业园、新华生物产业园。依托哈药集团、富尔斯特、济仁药业、仁皇药业、完达山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和诊断试剂、抗生素类药物、化学新药、特色非专利药、新型药物制剂等创新药物,现代中成药、中药饮片加工、OTC及保健药品等现代中药和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服务外包。2.生物农业。主要布局在南岗区、五常市和双城市。依托省农科院的技术优势,发挥育龙种业、松粳科技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稻米、大豆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种植、畜牧、水产等农用良种,生物农药,动物疫苗和诊断试剂有关产品。3.生物制造。主要布局在南岗区、五常市。以大学的先进技术成果为基础,重点开发生物质基高分子新材料、木质纤维素原料生物高效转化等技术和产品,开发微生物资源、传统啤酒类制造等关键技术。4.生物能源。重点布局在南岗区、五常市、双城市和尚志市等其它辐射县区。依托哈工大生物工程研究所、大学、省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重点开发微生物基因工程菌株转化木质纤维素等物质生产能源乙醇、秸秆原料生物高效转化生产乙醇、高能源植物优选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5.生物环保。重点布局在南岗区,五常市。重点引进、开发生物环保装备与技术,构建生物环保产业链条,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四)重大项目筹划以项目为载体,促进市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促进已建设完成的项目尽快投入运营;二是“十二五”期间,在项目规划建设上加大向生物产业领域的倾斜力度。
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市生物产业基地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市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协调等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负责市生物产业的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管理服务和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统筹服务基地产、学、研、开发等事宜。2.完善咨询论证。聘请包括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医学、生物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企业界等领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成立市生物产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就生物产业政策、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定向、项目筛选、园区建设等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3.推进行业管理。由核心企业牵头成立市生物产业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负责上下游企业的协作,促进会员间交流,协调会员间利益,为会员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对外合作、职业培训等方面服务,推动生物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4.强化责任落实。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市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落实和完善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实现《市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各区县要按照《市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市发展和改革委。建立奖励机制,对生物产业发展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二)加大政策扶持
1.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快省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结合生物产业发展具体情况,制定进一步加快市生物产业发展的有关投融资、土地、财税和金融、科技和人才等政策的实施细则,加快生物产业发展步伐。2.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积极推荐我市生物技术企业申报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对获得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项目,市政府给予50万元至200万元的配套资金。3.加大对重点生物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对重点生物企业投资扩能、重大技改等项目在现有流动资金、技改贷款贴息政策基础上,提高贴息比例、延长贴息年限;支持利民医药园区、开发区医药工业园区等重点生物医药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在现有贷款贴息政策基础上,提高贴息比例;开发区、利民开发区管委会、松北区、呼兰区、五常市、阿城市等重点区域要在土地、规划、财政等方面制定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4.加大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投入。整合政府项目计划,逐年加大在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方面的投入,支持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各类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优先扶持生物企业产品研发、产业化示范、公共创新平台等项目。5.落实国家关于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自主创新生物产品制度。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优先购买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生物产品。6.加强生物产业的国际合作。鼓励大型生物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并购,努力培育几个技术创新能力强大型龙头企业。加强对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招商,积极吸引一批跨国生物企业到投资建厂或将其生物科技成果放到进行产业化。
(三)强化招商引资
1.确定生物产业引资重点。全面、深入分析现有生物产业链,寻找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优势环节,确定重点支持的本地企业和重点引进的外地企业,增强招商引资的计划性和科学性。锁定重点目标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对生物产业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和能源供应,按照项目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一次性资金补助;采取由政府性投资公司出资、跟进投资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促进项目落户。2.提高招商服务水平。借鉴合肥缺席默认制、上海全程服务制等先进地区的各类招商引资经验,多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服务,加快和提高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和水平,使落地项目尽快开工投产见效。建立对政府具体办事人员的业务素质考评奖励制度,被企业投诉的工作人员应施行待岗学习或辞退制,以切实提高政府办事效率。3.简化、加快项目审批。对于在同一地点,扩建相同规模、相同工艺、相同产品的同质生物产业项目,项目核准、环评、安评批复手续可以并联办理,部门内部的审查环节可以合并办理,提高审批时效。开发区管委会、利民开发区管委会等特定区域按照市总体规划,行使市级审批权限,对项目进行独立审批。4.组织对相关招商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努力提高招商人员对外招商的能力,尽快建立起一支懂政策、会谈判、善公关的复合型招商引资队伍,为市招好商、引好资提供保证。要使招商人员在熟练掌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同时,学习和掌握一些企业和生物产业的政策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并努力学习谈判知识,熟练掌握谈判技巧。
(四)拓宽融资渠道
1.鼓励商业性金融加大对生物产业的信贷支持。扩大银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定期组织市重点生物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洽谈交流会、项目对接会,及时沟通信贷政策、项目信息,努力解决企业从银行融资难的问题,力争实现银企间的长期合作。建立和完善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多层次结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将市生物产业中骨干企业作为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试点企业,如在企业资产抵押的基础上推行知识产权质押、土地使用权抵押、家庭财产抵押贷款业务。2.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生物产业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对生物企业的扶持,在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积极探索利用低息、小额贷款等方式支持中小型生物企业发展。国家开发银行加大对生物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和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加大对生物产品出口的信贷支持。3.支持生物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支持有条件的生物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销售能力突出、业绩优秀的生物骨干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推进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主板上市。4.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物产业。设立“生物产业种子基金”,引导创业投资资金发展,支持有实力的金融投资机构和企业设立风险投资机构,加强与国际创业资金的嫁接合作,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加大市生物技术企业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