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0 11:02: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遵纪守法的感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思品学科承担着知识传授与思想引导的双重功能。面对青春期的初中生这一活泼群体,思品教师更要紧扣学生的思想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思品教学,强化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更好地发挥思品教学的引领作用。笔者多年从事初中思品教学工作,在这一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给予学生自信,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初中生活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学生要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如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学习内容以及新的目标任务。在这样的角色转换中,部分学生或因自己学习基础薄弱,或因自己来自农村,或因自己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而出现了自卑心理。这样的消极心态长久发展下去,不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教师在思品教学中要充分开展思想引导与疏导,让学生充满自信,积极地面对初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例如在《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向学生灌输这样一种理念:每个人都是一块金子,只是闪光的地方不同而已。全班学生中有学习成绩好的,有具备唱歌舞蹈才能的,有拥有强健体魄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优点。笔者引导学生不仅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在与人交往中不要胆怯或自卑。在这样的引导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有效激发,尤其是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为了深化这一教育成果,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许多做出卓越贡献和创造显著业绩的典型人物。选取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在学生时代并不突出,甚至学习成绩还很糟糕。通过这样的事例可以帮助成绩处于班级中后位置的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更好地面对学习与生活。
二、教会学生宽容,融入集体生活之中
当前,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过多关爱中,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与处事风格。针对初中生这样的特点,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宽容成为学生的品质。例如在《让人三尺又何妨》一课教学中,笔者向学生介绍了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一方面是友好待人、宽容相处的正面案例,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各地发生的青少年打架斗殴、故意伤害的反面案例。许多反面的典型案例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都起源于一些小事,如因不小心碰撞、排队插队等小事而引发的纠纷,最终因为当事人没有能相互宽容,导致冲突升级,酿成大祸。在这样的正反案例对比中,引导学生明白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对宽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己生活中哪些事情没有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去处理,甚至因此与同学产生矛盾。在这样的自我反省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学生也能够更加和谐地融入集体生活之中。
三、珍爱宝贵生命,学会自我保护
近年来,花季少男少女自杀事件频频见诸报端、网络。在青少年教育中,强化珍爱生命教育显得势在必行、尤为重要。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容易在思想与行为上走入极端,教师要引导、教育他们珍惜宝贵的生命,并学会自我保护的措施。一方面,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勇敢和病魔做斗争以及身残志坚的许多典型人物,让他们深切地感悟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宝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诉说自己的感想,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宝贵的生命值得珍惜。同时,笔者还针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不良诱惑进行了深刻剖析,引导学生对有可能危及自己成长甚至生命的这些因素做到清醒认识,远离危险。这样的教育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以实际行动做到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健康成长。
四、强化法制意识,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思想
青春期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层出不穷,这对全社会都敲响了警钟。强化法制意识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中筑起遵纪守法的红线,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针对青少年法制意识淡漠,行为举止约束自控力较差的状况,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典型案例、现身说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例如在《筑起“防火墙”》一课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我们面临着哪些方面的不良诱惑?我们自身存在哪些问题?自己具有哪些违纪甚至违法倾向的思想与行为?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反省,提高自我反思效果。与此同时,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四个典型案例,包括偷窃财物、致人伤残、犯罪等,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对于遵纪守法有更深刻的理解。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了这些少年犯痛哭流涕的反省场景,让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之后学生纷纷表示:自己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要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思想,并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守法的好公民。
综上所述,广大思品教师要将教学工作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思品教学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学辅导员在"八荣八耻"学习座谈会上的发言本文来自
当前的青年学生是具有典型的独生子女特征的一代,依赖性较强,个人独立意识和奋斗精神缺失;同时他们的成长又处于社会快速转型阶段,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明显存在着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个别甚至无视道德规范等情况。因此如何切合青年学生的实际,将“八荣八耻”精神内化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成败。
首先,唱响主旋律是基础。通过旗帜鲜明地推进“八荣八耻”的舆论宣传,给学生产生更大影响、留下更为深刻印象。对于高校德育的全局而言本文来自,一方面学校要在人文类课程和专业课学习中体现“八荣八耻”精神内涵。人文类课程要在中国文化传承、现代道德规范、哲学思考引导等诸多方面激发学生讨论“八荣八耻”精神内涵的兴趣,使他们逐步认同和接受。而专业课程中,通过知名专家学者辛勤劳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他们崇尚科学、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在严格学术论文的要求和学术道德规范中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格;还可以通过挖掘学生身边的专家学者学成回国、奉献人民的经历让学生感受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真情。另一方面要调动好高校的学生辅导员的积极性,注重引导优秀的学生党员干部,配合第一课堂,围绕“八荣八耻”开展唱响主旋律活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最强音。例如,借助各个红色网站(包括学校主页、党建网、宣传部网站、邓研会网站、生活园区网站等)、各种宣传媒体(学生报纸、学院杂志等)、不同宣传手段(组建宣讲团、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广泛发动,将“八荣八耻”深入学生生活。
其次,润物无声是关键。以“八荣八耻”纲要,开展特色活动,潜移默化地推进荣辱观教育。
实际上,“八荣八耻”精神内涵应该更多体现在第二课堂中。譬如,以时政讨论激发爱国热情,以公益服务增强服务人民意识,以创新实践激发科学探索兴趣,以生产实习感悟辛勤劳动价值,以体验式活动渗透团结互助精神,以诚信档案引导诚实守信态度,以法律常识普及推进遵纪守法意识,以名家成才论证艰苦奋斗精神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一定要高举“八荣八耻”旗帜或是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学生辅导员要有意识地围绕其中的一点或是几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领悟的空间,在增长技能的同时体会到“八荣八耻”现实的价值。
以加强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评选表彰未成年人身边的典型,鼓励更多的未成年人增强道德意识,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养成良好品格,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为塑造新一代合格接班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评选范围:
4-6年级在校学生
三、推选标准
“美德少年”推选的基本标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遵纪守法,遵守《中小学生守则》,热心公益、遵守公德、诚实守信、自尊自强、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类活动,在家中做文明尊老尽孝心的好孩子,在学校做文明勤学送关心的好学生,在社会做文明诚信献爱心的好公民。
“美德少年”根据其事迹分为尊师孝亲、自强自立、诚信守礼、勤学创新、热心公益等五个类型,具体标准是:
1.“尊师孝亲”美德少年: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分担家务。
2.“自强自立”美德少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锻炼,独立自主,勇担责任,自强不息。
3.“诚信守礼”美德少年:为人诚实,信守承诺,遵纪守法,恪守公德,举止得当,文明礼貌。
4.“勤学创新”美德少年:热爱学习,成绩优良,勤于思考,特长鲜明,勇于实践,善于创新。
5.“热心公益”美德少年: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热心公益,关爱他人志愿服务,言行文明。
四、评选办法
第一步:宣传发动:学校公布、班内张贴公示评选方案,并告知家长,让每一个学生、家长了解并支持本项活动。
第二步:评选
1.认星。每学期开学初,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对照“星级标准”,自愿提出自己的争星目标,并在班级公开承诺。
2.创星。学生根据自己认定的星级内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努力践行。学生有认星争优记录本,并及时做好活动记录。
3.争优。采取班会、少先队会等形式,每学期对创星情况进行交流,主要是认星学生的成果交流、感悟体会和努力方向,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可给予适当点评和鼓励。
学校根据学生认星和创星情况,每学期表彰一次星级美德少年。表彰结果作为逐级推荐参加市和省级美德少年评选的基本依据。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保证质量。评选表彰美德少年是落实市委文明办精神的具体措施,全校各年级、各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真正选出我校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等在养成教育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使美德少年成为全校学生的楷模。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班要充分运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各种载体,学习美德少年的先进事迹;学校将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各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努力在学校形成学习美德少年、争当美德少年的良好道德风尚。
六、推荐人材料准备
推报人选必须提供以下材料:
1.申报表一式2份(见附件);
2.被推荐的学生需准备1500字以内的事迹材料和500字事迹简介各3份;材料一律用A4纸张打印,所有文字材料均须附Word格式的电子文档;
3.1寸近期正面免冠彩照3张;
在一起的时光,我会把它当作最美好的回忆
时光老人总是匆匆地把时间带走,而带走了的时光就不会再回来。留下的只有那模糊而清晰的回忆,在某个时刻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到那时候我们的心会不会起一点涟漪呢?
回想昨日,我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跨入了学校,如今我就要和这个呆了6年的学校挥手告别了,心中的不舍之情不禁涌上心头。
刚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很单纯的小女孩对一切的事物总是很好奇,接触时却是胆怯。那时的启蒙老师十分严格,妈妈也管我管得很严。我那时刻是百分百的乖乖女,在学校,老师们公认我是一个文静又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呵呵,我时常想为什么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呢?不禁我长高了,体重增加了。稚气的脸也变得成熟起来了,就连性格也变了,变得开朗 但带有点叛逆……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死离别。在时光流逝的同时,一些事、一些人也会伴随时光一起而逝,永远离我们而去。但留下的还是只有那深深的记忆吧!在我成长的同时一些事都需要我去经历、去感悟。
在小学生涯结束时,我只想为他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上课时班里的某某捣乱、班主任的严厉责斥或是谆谆教导、因为下雨而不能上体育课时同学们的抱怨、同桌的欺负、走廊上与几个好友在聊聊天……这一切的一切是似乎还历历在目啊! 也许以后我们看着毕业照是会笑着回想起来,他(她)那时是怎样怎样的。
这段回忆就让我们一起把他珍藏在我们心中最深处的地方,这段我们相处的时光就把它当作最美好的回忆吧!!!
【教学内容】
粤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增强法制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2.能力目标:能结合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认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生活中提高辨别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社会问题。
3.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的特点及区别,懂得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懂得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做到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
(一)漫画评析,导入新课
问题:同学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们是否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你如何评价这些人的行为?
学生活动:联系自己实际,评析这幅漫画及其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入手,联系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中国式过马路”,自然贴切,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讲,而且可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二)联系生活,各抒己见
现场调查:同学们,你们平时过斑马线有没有按指示灯行走?
学生活动:以举手方式表示。
教师:根据举手情况对学生过马路有无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随机进行评价。
问题:请大家说一说这种“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有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可从生命健康、交通安全、社会秩序等角度分析其危害。
教师:近年来“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不仅使自己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交通事故,给他人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2012年,温州市区因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等发生交通事故,导致65人死亡,129人受伤。温州市交警部门从2013年4月1日开始已经对这种“中国式过马路”采取处罚措施。
材料:2013年4月1日开始,温州市交警部门对市区行人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等行为正式开罚:对行人横穿马路者罚款5元,跨栏横穿马路者罚款10元,骑车横穿马路者罚款20元……
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温州交警部门的这种处罚有没有法律依据?
学生活动:从教师课前所发的“法律链接”中找出其相关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2条、第89条)。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法律链接”我们知道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已经是一种违法行为。
问题: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呢?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教师:温州交警部门的这种处罚说明“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则案例——
材料:“2012年4月24日晚上11点多,温州财政局副局长吴某驾车,行经温州市区汤家桥路与香源路交叉路口时,被设卡例行检查的交警拦下。民警对其进行了呼气酒精测试,发现他涉嫌醉酒驾驶被警方刑事拘留。”
问题:(1)个人思考:你认为这种醉驾行为会有什么危害性?
(2)小组讨论:这种行为与“中国式过马路”有何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学生谈醉驾的危害,小组代表初步归纳这两种行为的异同。
教师(评价、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醉驾会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失去思考和判断力,从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甚至经常出现人员伤亡的社会悲剧,比“中国式过马路”在情节和危害性方面都要严重得多。下面我们来看一则醉驾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
出示新闻图片:2013年5月12日零时,温州滨海大道发生交通事故。一司机超载并醉酒导致奥迪os车追尾一辆大货车,使得奥迪车瞬间变成一堆废铁,并造成7死一伤的特大交通事故。
教师:同学们,醉驾严重威胁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那么这些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要对醉驾行为采取怎样的措施?对此法律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学生活动:从教师课前所发的“法律链接”中找出其相关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刑法》第133条)。
教师:法律是严厉的,也是公正的。我们来看看等待刚才这位醉酒驾驶的吴副局长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出示后续相关报道:“5月3日,温州市财政局副局长吴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拘役2个月15日,并处罚金2500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公务员醉驾还将被开除公职。这位吴副局长事后非常痛悔,但为时已晚!这是多么深刻而沉痛的教训!
教师:同学们,你们的父母是否晚上也经常开车出去应酬?那么请你给父母一句温馨的提示语吧!
学生活动:如“别忘了家人都在等你平安回家”、“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等。
出示材料:“中国式过马路”和“醉酒驾驶”的不同处罚规定及其法律依据。
问题: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国法律对这两种行为的法律规定和处罚结果不一样呢?
学生活动:利用书本知识结合刚才这两种违法行为进行分析归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板书。
教师(小结):同学们,违法行为从性质上可分为一般违法与犯罪(严重违法)两类,由于二者危害社会的情节轻重不同、违反的具体法律不同,因此受到的法律处罚也不同。通过刚才的分析和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我们知道:“中国式过马路”(闯红灯)情节较轻,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可通过罚款等行政手段进行处罚。而醉酒驾驶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触犯的是我国最严厉的法律《刑法》,而触犯了刑法就要受到包括死刑在内的刑罚处罚,因此这种行为就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现场调查,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法规情况,以便结合学情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通过对“中国式过马路”和“醉酒驾驶”两种违法行为的对比,引导学生自主利用相关法律条文对一般违法和犯罪两种行为进行比较。由于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学生感受比较深刻,并通过讨论分析和阅读文本,以列表形式对这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此外在同学们看了醉驾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之后,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对自己父母开车出行说一句温馨提示语,以达到教育延伸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案例探究
教师(过渡):同学们,从刚才的两个违法行为分析中,我们知道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并不能准确地判断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哪些行为是犯罪?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合作探究活动,根据老师所提供的生活中四个真实的法律案例,结合事先所发的有关“法律链接”的条文(见附件1“法律链接”),大家当一回“小法官”。
这个环节大概需要7-8分钟左右(整个活动过程,教师要进行巡视和有效的指导)。
然后4个小组代表(即小法官)发言,阐述本组对此案件的分析和评判。同时第五小组(即律师团成员)对四个小组的小法官评判进行评价,指出其法律运用是否正确,并提出必要的质疑,各组小法官做必要的解释和补充。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案例分析,相信同学们对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区别有了一个更明确的认识。其实,我们判断一种违法行为是否犯罪,主要是看这种行为是否具备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这也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学生活动:看书归纳犯罪的三大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
教师(小结):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而刑罚当罚性则是犯罪的必然结果。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问题: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虽然两者的违法情节、触犯的法律和受到的法律处罚不一样,但两者有没有共同点?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共同点(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我国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设计意图:中学生学法关键在于用法。本环节教师提供一些生活中真实的法律案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法律链接”,自行找出相关的法律条文,来判断这些违法行为的性质,懂得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从而让学生学法懂法,真正学会用法律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同时通过“小法官”、“律师团”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及思辨与表达的能力。
(四)课堂提升,畅谈体会
教师:这节课让我们知道了“中国式过马路”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但长期以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熟视无睹,经常闯红灯呢?
学生:从不同角度剖析“中国式过马路”的人的心态。
教师:请结合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联系下面这组漫画,谈谈它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这组漫画所带来的启示。
教师(评价、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知道大家或许都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勿以恶小而为之”。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一个人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制止,便会经常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久而久之就有可能走入犯罪的深渊。所以说,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它告诫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做到“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学生活动:自由畅谈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违法行为,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合作探究,知道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懂得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为了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从小学法懂法,增强法制观念,在生活中做到防微杜渐,自觉纠正不良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对四联漫画的讨论分析,提升了本节课的教学内涵,让学生明白“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虽有区别,但两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然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学法懂法,更要做到知行统一,防微杜渐,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从而很好地落实了本节法律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请大家今后多关注中国法制网( legal-daily. com. cn)和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多了解和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并学会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在生活中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设计意图:法律课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学法守法。通过这个拓展性的作业设计,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关注社会。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的平台,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以践行,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专家点评】(姜根华,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省特级教师)
邓老师的这节课“法律味”非常浓,整个设计围绕着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展开。从漫画“中国式过马路”到现实生活中醉驾案及其社会危害的新闻报道,从四个法律案例的探究到课外普法作业的拓展,无不凸显这节课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在生活中提高辨别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三维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基于生活的案例选择。新课标指出: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本节课首先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中国式过马路”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接着通过与温州市财政局副局长吴某醉驾案的对比,从法律层面理性分析“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然后又选择了生活中四个真实的法律案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坚持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又将其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可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
二是基于探究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案例探究”,践行“学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它突破了一般法律课教师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学生被动接受法律知识的传统课堂,而是设计了“我当小法官”的探究活动环节。通过提供真实的法律案例和补充相关的法律链接,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深度探究“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活动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又能让学生学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与判断,真正达到了“学法、守法、用法”的目的。
如今,社会不断开展各种法治实践活动,法治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位置。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法治实践活动的个人心得体会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法治实践活动个人心得体会1近段时间,学校开展了学法知法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重要理论,通过教师法制教育学习,我受益匪浅,使我坚定了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学生的信念。
在教师法制教育学习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职业道德
真正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关爱和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涵,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每位教师应在教书育人,完成崇高使命的愉悦中升华道德,积极做高尚师德的践行者。
二、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学法用法的重要性
作为人民教师,要做到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必须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贯彻法律知识。当然,前提是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知法、懂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认真履行职责,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坚持做到“为人师表”,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三、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屡增不减,是法制观念淡薄的结果,作为人民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常识是必要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时,生理和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反抗性的矛盾,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而且他们的人生阅历浅,社会环境却又非常复杂,社会上对青少年诱惑的东西太多,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也发生着重要的影响。如一些非主流文化,网络上负面消极的东西,虚拟的网络世界,扭曲的价值观等。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让我们与法同行,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法治实践活动个人心得体会2我院积极组织全院同志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人响应院里号召,认真学习,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省的具体实践。建设法治社会,必须不断推进依法治省,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贯穿于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工作。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实践中,要把公平正义作为制定法律和进行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防止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出现与扩大,并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坚持合理合法、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则,建立保障公平正义的防线;把公平正义作为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把公平正义贯穿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之中,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所有权利的享有都建立在履行义务的基础之上,使遵纪守法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使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各项措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我国是一个法制统一的国家,建设法治社会要在国家统一的法制框架下加以推进,保证国家宪法和法律在浙江的严格实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浙江的贯彻落实,确保我省的法治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法治建设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从理念上更好地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通过改善党的领导来更有效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来更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法治社会,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把党依法执政的过程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过程,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过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把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贯穿于法治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法治实践活动个人心得体会3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警钟常鸣、常抓不懈,是我校师生始终坚持不变的工作态度。我们本学期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了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守护平安”为主题活动,利用晨会、班会、教师会、学生集会、假前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对师生进行了一系列安全教育,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讲安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我们本着教育为先,宣传为重,预防为本的原则,全校上下一条心,共走一盘棋,做到人人增强安全意识,时时加强安全防范,重点抓过程管理,重视每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责任分解到人,真抓实干,使学校的安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现就对此项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校长直接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学校教导处、政教处、法制处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二、制度保证措施到位
1、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由学校校长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责任书。
学校与处室和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
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三、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我们积极与公安、卫生、综合治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法治实践活动个人心得体会4法制教育一直以来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展观的重要体现。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以对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认真抓好大学生法制教育素质,切实做好高校安全工作,是高校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我切身感受到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级符合型人才的需要;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合作的需要;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文化合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使大学生法制教育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降低大学生犯罪率,使大学生认识守法的必要性和犯法的危害性。
法制教育不仅向我们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效武器。法制教育给我们了这样一个信息,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生活的学校,家庭,社会有一个强大的保护网,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只有自觉遵纪守法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并有一个良性发展。
社会,它的含义是先进发达,而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却存在违法犯罪的污点。在这其中,大学生的犯罪率也在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一次又一次的犯罪事实让人们痛心,在依法治国不断深入的纪念,这些高素质且高智商的特殊群体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走进犯罪的深渊,这让同样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我们不禁扪心自问。
人生会面临多次选择,当我们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时,我们将作出如何的抉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面对那些选择了不归路的人们来说,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他们用自己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告诉我们应该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学法、懂法、守法。这次法制教育课,我学到了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也提高了法律意识,更明白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用智慧的头脑武装自己。总之,法律教育深入人心,深得人心。
社会发展到今天,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要求我们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为教育本事是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全面素质,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素质,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生活又要有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
通过这次法制教育课程,不仅让我对于法律知识和犯罪影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更使我心灵上得到了法律的洗礼。教育和引导我们面对纷纭的社会,应保持法律,不可逾越之心;权益,务必维护之理。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家园。
法治实践活动个人心得体会520__年3月25日,我参加了曙光乡教育管理中心举办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习,本次培训是由教育管理中心参加二级培训的王云主任主讲,他从不同的角度向全体听课人员讲述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本次培训,本人有一点粗浅的感悟,现写出来让同行共免。
一: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当今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明白了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的道理。在培训中我了解什么叫“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那就是以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教学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有意识、有计划而又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二:如何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方法:
初中数学教材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处处可以渗透法制教育。认真挖掘数学教材的内容,把教材与现实结合。例如,在教学《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时,情境设计就出现了一与交通有关的图,从而引出五边形内角和的探索。就可以利用这幅图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若我们的生活中缺少法律,也会出现混乱状况。在教学科学计数法时,由我国每年新生婴儿数据可渗透计划生育法等。归结起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法制素养,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
2、精心备教,舍得花时间、精力准备拟渗透的法制内容,认真研究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
3、尊重教材教、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
4、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渗透点,所渗透的法律知识不能过深,频率不要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五分钟;
银行业务部经理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你们好!我曾在座右铭中这样写到:我不能选择出生的时代,但可以用生命的灿烂为时代增光添彩;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用加倍的奉献拓展生命的宽度。此刻,我怀着这份对人生价值感悟的执着与信念,带着对农行事业的梦想与追求,走上这个舞台,接受大家的评判和组织的挑选。在此,我愿敞开心扉,对大家说说我要竞争某某业务部经理这个岗位的理由,能挑起这付重担的原因以及干好这份工作的思路。这个岗位,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参与竞争的自信,来源于对部门工作的驾驭力、锐意进取的创新力和以德服人的凝聚力。
我竞聘的理由及优势是:
第一,工作与管理经验丰富。我,35岁,毕业于广西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经济师。于99年参加农行工作,分别从事过会计员、出纳员、统计员、电脑管理员、会计监管员、系统软件程序设计员、前台客户经理、机构业务部经理助理和副经理等岗位工作。
第二,工作业绩突出。在某某业务部任经理助理和副经理的18个月里,积极主动配合经理的工作,并取得很好的成绩:一是机构类存款净增14亿元,在对公存款中的占比迅速提升到42.25%;二是机构类贷款大幅增长,贷款业务基本上覆盖。
第三,荣誉颇丰。我曾荣获总行2006-2007年度保险业务“创利名星”称号、区分行20XX年度第三方存管业务营销先进个人、二级分行 20XX年度“营销之星”称号、银商通业务创新奖、计价考核办法创新奖,20XX年又喜获某某大学商业新锐奖。
第四,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通过多年的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团结同志、任劳任怨、服从安排。
第五、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及业务策划、拓展、营销能力。一是能协调好上下级之间、机关与基层一线之间、农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二是协调好系统业务或系统客户与支行一线的关系;三是协调好系统业务或系统客户推广、培训及维护与深挖掘的关系。
第六、有吃苦耐劳、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一是可以利用银行与信托公司的合作关系,来创新应收账款融资理财产品,努力盘活某某企业、某某企业等企业近80亿元应付账款;二是利用银行与租赁公司的业务合作关系,拓展银赁通业务,预计将可发放贷款近40亿元。如此多的创新项目,是他们推动着我一如继往地向前进。
金无足迹,人无完人,我对银行知识掌握得还不够,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金融知识,并于今年7月份考取了某某大学金融财务MBA,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的今天,特别重视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在学科教学在注重创新艺术培养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尤其是小学生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转型期间,身心发展还不健全,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形形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因此,学科教学中增强法制教育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它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的同时就必须从小培养学生懂规则、守礼仪,具有初步的法律意识。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使得让法制教育运用于数学课堂之中呢?
一、以课堂为平台,寻找教学中“法”的踪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用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处于一种思索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形式,我们可以在所要讲授的数学内容中努力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或渗透点,在向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育的同时,将法律知识自然地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课过程中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讲授计算器的作用时,让学生动手把身边的数学问题加以解决,“四年级45名学生去遵义参加小学生体艺活动,有两辆限乘21人的中巴车,应该怎么办?”在这里,可以对学生渗透有关车辆超载所造成的危害,并且可以提到关于今年比较热门“酒驾、醉驾、超载、超速”的话题,以此让孩子不仅知道关于超载等违法严重性,也多点实事常识。于此同时,在教师制作教学统计表知识时,可以联系情境图和统计表,给学生讲动物保护知识或是环境保护知识,让孩子们懂得不违法的前提下,我们还可以以身作则,懂法护法。
这样有目的的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不但让教学毫无枯燥之感,反而更让整个课堂中像是在寻“法”的探宝之旅,学习过程有趣、学习结果有效。
二、走进生活,在学知乐趣里感受“法”之魅力
《课标》明确:数学要树立学生大数学观念,走进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效的利用某些教育手段,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些社会生活引入班级,让学生充当进入不同角色,身临其境,去感受、去体验、去鉴别和评议各种社会角色的善恶丑美,以培养学生的真实感受,为其形成未来公民的现代道德素质与良好行为打下基础。当前教师上课时少而内容精的素质教育时代,把内容讲到点子上、重点上,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去讨论,去游戏,变被动为主动。“角色体验”效果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雨细无声”,法制教育渗透如春风细雨滋润学生。
基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年龄特点,形式多样的游戏让他们喜闻乐见. 在数学游戏教学时,让学生在所设的情境中有所感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从而懂得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小数”这一课中,导入环节让学生们玩“团团抱”游戏。每个学生都有一牌子,牌上分别是0-9数字或“.”符号,号令一发“团队抱”组成数字最大组获胜。游戏前两局,我发现孩子们为了最大数都不愿身为小数点的同学加入。针对这些现象,我告诉孩子们,遵守游戏规则大家做的很好,但是抛弃小数点同伴力求大数,会不会让我们小数点小伙伴伤心呢?如果我们“团团抱’点前数大点后数小,是不是还有机会获胜呢?就这样,根据小数点的话题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身边的法律,我们已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大人,大家在游戏时必须遵守规,负责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如果在遵法同时,懂得变通,既不触犯法律,又不伤害他人,还能在法律规则中有丰富收获,何乐为不为?我们不是死读书,也不是死学法,而是让它为我们所用,为我们生活创造便利。
三、动手实践,利用数学揪出不“法”
皮亚杰认为,一切知识起源于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只有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适应,形成多项交流,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才可以取得好结果。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如果教师恰当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到位,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过第三章的简便计算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统计学校图书馆里残破书籍的数量,并结合统计表知识,列出破损程度图,最后结合图书损坏的情况,谈谈自己对此情况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增加他们多关注图书的意识同时普及对公共财产保护教育知识,可谓是“一石三鸟”。
四、正确引领,言教不如身教师生共遵“法”
“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少”,这是叶圣陶告诫教师的名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来诱导学生。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时时刻刻与教师相伴,往往“度法而师之”,对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模仿、照学,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最直接、最快捷的教育途径。鉴于此,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尤其是遵纪守法,严守校规上;从小事做起,不用粗暴训斥学生、体罚学生,教学中使用术语、文明用语,不用方言、粗言,学生犯错说服教育为主,指出不足,启发自觉;教师要勇于承担错误,一旦发现出现疏忽和失误,及时在学生当中诚意解释和反省,避免给学生留下任何消极的榜样形象;教师应该自觉不断学习法律,提高自身思想素质,严守教风管理、教师考情制度,以此以身作则,彰显榜样力量,促进学生法制现实版学习。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法制教育
有人说:“道德使人不愿犯罪,法律使人不敢犯罪。”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是法制健全的社会,应该是公民遵纪守法的社会。而公民良好的法制意识要靠完整的教育才能达到,公民良好的法制意识需要从小培养,而学校教育时期是最好的阶段,学校教育是进行法制教育最有效、最完整的形式。
综观我们的学校教育,仔细研究一下学校的课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有关法制教育的任务主要落到了思想品德课的身上。但是,仔细研究一下现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其内容大致分为道德、法律和社会生活三个部分,但从中发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法律部分的内容最少、最简单。法制内容的缺失对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是个硬伤。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的相关知识,补充法律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结合多年来我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实际,我是这样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
一、充分利用、挖掘教材现有知识,强化法制教育
以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例,教材中出现的法律知识大体上有这些:初一有“未成年人保护”“保护生命健康”“自我保护”“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四部分;初二有“法律一般知识”“宪法”“消费者权利”“保护隐私”四部分;初三有“法治和德治简单知识”、有部分“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知识。如果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关课文中的法律知识再适当进行补充,是能传递给学生相应的法律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制水平的。
如,初一教材第20课“法律护我成长”这一课中,课文主要讲述四大保护,在课文中提到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两部专门的法律,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根据教学要求,这一课需要两个课时来完成,因为课文很简单,于是我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这两部法律补充了大量的内容,制作了内容极为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不仅有完整的两部法律的全部条文,更有大量的在现实生活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图片、视听材料,让学生在强烈的图片、视听材料中感悟到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共同的责任,也让学生感悟到在这样的保护下,健康成长成为现实。同时,在这里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有这样的保护,未成年人就一定能健康成长?这个问题的提出,为后面课文“自我保护”埋下了伏笔,也为学生进行思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保证了足够的时间。
在初一教材第21课“筑起‘防火墙’”即“自我保护”这一课中,课文主要讲了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保护,课文中提到了“权利与义务”,但并没有展开说明。于是我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题目:“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但我们究竟有什么权利呢?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权利,那么怎么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非法侵害呢?在维护自己权利的过程中,是不是什么都可以做呢?是不是应该遵守些什么呢?”这个题目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这一课后作为一个研究性问题,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来回答,资料的范围我作了具体的规定,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在后来学生上交的探究作业中,发现很多学生根据《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整理出了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以及应该履行的义务,教育教学达到了可喜的效果:不仅使学生的法制意识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法制专题讲座
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有选择性地开展辅导,强化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一是利用课外兴趣小组;二是进行专题讲座;三是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等进行。在对学生实际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后,把《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包括道路交通法)《刑法》等作为重点。
强化这些法律知识的做法,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通过课外兴趣小组,以点带面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育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可能通过课堂这种大范围的方式进行教育,所以,我根据学校设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总体要求,开设了课外法制兴趣小组,选择各班级中学习比较自主、文字和宣传能力较强、又比较热心公益的学生参加。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选择一个案例,配于一定量的图片、视频,并作比较详细的讲解,然后要求这些学生把学到的内容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形成板报的方式张贴到班级的法制宣传栏中,让班级学生能有比较直观的了解。
2.与班主任协商,利用班会课的一部分时间进行法制教育
由于班会课每周都有,所以尽管每次利用一部分的时间,但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量,这样就可以比较系统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3.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来进行法制教育
每周一的升国旗和国旗下的讲话是全体学生、老师都要参加的很隆重的群体活动,利用这样的机会,一是可以根据法制宣传的内容进行强化辅导;二是可以根据近一段时间来的社会、家庭、学校中发生的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三是在全体学生面前表彰先进以带动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法制宣传教育,并不拘泥于某个特定时间或是某种特定形式,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开展,也不一定要系统地把所有的法律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通过这样的强化教育,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文明社会需要文明公民,文明公民不仅仅需要拥有一定的知识能力,也需要良好的道德素质,更需要有较高的法制意识。
三、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法制教育、开展模拟法庭实练、旁听法庭审判等,让学生走向社会生活实际
在很多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有着先天不足的缺陷,但如果能聘请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模拟法庭实练、去法院旁听法庭审判等,往往能更直观地、更客观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1.根据学区情况和现实条件,聘请派出所的所长、指导员作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聘请警员、司法工作人员、律师等作为教员,定期作法制报告。我们基本上确定了每个月两次,如果需要的话适当增加场次
由于聘请的专业人员都在司法实践的第一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案例,由他们作法制报告,教育的效果更直接,也更有效。
2.旁听法庭审判
我与法院进行了联系,商定在法院进行开庭审理案件时,选择相关的适合学生的案件,请学生代表参加旁听,这些学生代表一方面把旁听的审理情况整理成文后张贴在班级、学校相关的宣传栏中,让全校师生学习,另一方面,通过旁听,了解法庭审判的基本方法,为日后开展模拟法庭实练作准备。
3.开展模拟法庭实练,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关键词:践行;小学;语文教学;法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74-01
新世纪,面对社会发展的要求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责无旁贷,除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和语言组织能力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包括他们的个性、道德观念及法律意识。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如何在教学中既不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同时也不会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需要教师能够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为基础,将法制常识有机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中,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增强学生法制意识,使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相融合统一,从而达到预想的效果。现在我就结合一些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贴近生活,构建简易的教学情境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面对一群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法制教育的氛围,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得到切身的感受。对于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老师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及了解它的危害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建立一个模拟法庭,让不同的学生来扮演原告人、法官、被告人、辩护律师等,再现生活中的某些情境。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会意识到作为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不能,损公肥私,必须要学会公平、公正的去对待每一件事,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制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制素质。其次,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安排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生动的法制教育。例如,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交警叔叔和行人,通过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了解许多的交通法规的同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增强了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从而让他们受益终身。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法制教育的主题演讲比赛。如“远离”、“远离网吧”等,通过一系列的演讲比赛,为学生法制道德的形成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精心备课,强化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语文课的法律教育来说,很多的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都需要老师有效设计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主要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了对整个教学内容要有整体把握外,还应该注重探究在这课内容中哪些是能够对学生法律教育形成有效刺激的知识,哪些地方又是对学生产生影响的知识,进而对这些相关内容进行筛选,并作出有效的设计和预测。同时教师还要学会避重就轻,适当的进行取舍,不要满堂灌,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从而促使他们对学习知识能够主动参与和理解。在现在很对新课程教学课堂上,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老师讲的并不多,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却很好。这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的结果。通过有效的设计,教师可以恰到好处的控制知识量,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同时还为学生留有大量的自我探索时间,在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深挖教材,广泛开展主题教育
就小学语文教材而言,其中有许多优秀的,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古今中外的名篇。同时,其中也不乏可用作法制教育的好素材,对于这些素材就需要教师适时挖掘,同时将教材内容和法制教育相联系,在对学生进行法制知识的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对此,教师抓住可以这样做如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教学如:“赡养”这一个词语,教师在键鼠这个词时就可以与“抚养”联系起来,同时指出“抚养”是指父母或长辈养育后代,而“赡养”则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或长辈的养老行为。同时让学生自己发挥,用这两个词造句,进而进一步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这是老师要有效的把学生引进到法律的世界,让学生知道一些关于《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知识,理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赡养与抚养的关系,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尊敬父母的意识,让他们明白将来自己是有法律责任来赡养父母的,这样就培养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其次,还可以利用文章重的个别句子进行引导。同时,开展社会规则的教育,对于规定,不该做的绝对不做,要求做的必须去做,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四、开阔视野,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后,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意识、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感悟。对此,教师可进行法律知识的拓展作业,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制度,如《凡卡》一文中就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在课后去了解身边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然后回到课堂师生之间进行探讨,并从中初步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又如定期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如在每次班会课上,或者是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均可以一次作为为学生传达法律知识的机会。特别是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末成年人保护法》、《小学生守则》等,让学生在学习这些法律知识的同时,一方面为学生自己遵纪守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又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外活动;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构建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可以说,思想品德学科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其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大部分的知识都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传授的。然而,思想品德并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知识,它是一门讲求实践的综合性学科,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门学科,真正地汲取这门学科的营养。因此,课外活动就成为了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的青春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喜欢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具有很强的求知欲,而活动课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能满足学生对多彩生活的追求,又能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利用课外活动有利于践行教材知识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一系列的理论知识,然而,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目的都是要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思想品德学科知识当然也不例外。那么,我们通过什么途径来把这些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呢?事实上,课外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有机会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并在这些复杂的关系中来实践课本上所学到的各种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法律规范等,在这些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获得直观的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可以反过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教材中的知识。例如,笔者在给学生上到《遵纪守法》这个单元的内容时,就带领学生来到了学校附近的一个红绿灯交叉口做了一次义务宣传员,让学生对于横穿马路、乱闯红灯等违反交通规则的人进行宣传。为了保证宣传的效果,笔者让学生在开展活动之前先做一些准备工作,通过翻阅学校图书馆资料、上网查询一些详细的交通法规、寻找一些因为违规而造成的交通惨剧实例等,来作为宣传的材料。就这样,在准备充足以后,教师带领学生走向了街头。刚开始,面对一些违法交通规则的人,很多学生不好意思上前劝阻,但是在教师的鼓励和几个胆子大一点的学生的带头下,大家纷纷放开了胆子,大胆地走到人前进行宣传。就这样,在宣传的过程中,学生把课本上学习到的有关交通法规的知识以及违反交通法规可能造成的一些危害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表述,在影响他人的同时也对自己进行了一次自我教育。经过这次活动以后,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得到了有效加强,而这就是我们进行学习活动最根本的目的。
二、利用课外活动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材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最为重要的依据,然而,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比,教材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无法真正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适当突破教材,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所涉及的知识面必然非常广泛。很多时候,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之前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而学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会自觉地通过多种途径去寻找解决的措施,这样,就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利用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
现如今,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忙于工作,很多学生在业余时间往往不是看书就是做作业,休闲活动基本上就是以上网为主。可以说,如今的孩子业余生活既枯燥又贫乏,这既影响了学生的生活质量,又影响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够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地机会参与到各类实践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充实的业余生活,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在社区开展一些安全知识小讲座等,这样,在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中,学生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获得了心灵洗礼。
开展有效的课外活动既是思想品德本身学科特点的要求,又是学生自身发素质发展的需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更好地实现自身素质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劲秋.活动课——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新亮点[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陈永东.思想品德课如何开展实践活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年02期.
一、领会精神,形成共识
文件下发后,我们在书记室的组织下迅速分层进行学习,通过文件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反腐倡廉为主题,以多种廉政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为载体,贴近教师和学生实际,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坚持虚实结合,以虚促实,做到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统一。要做到与学校原有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条件密切结合,适当调整内容,不增加学生负担。同时,通过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深化校务公开工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尊师爱教爱生意识,努力净化校园风气,在学校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
二、正确定位,找准工作思路。
深入进行廉政文化教育,我们把教育活动分为三个层次,达到三个目的:
1、在学校干部、党员教师中开展“廉洁从教,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促使全体学校干部以身作则,奋发有为,勤俭办学,原创:成为师生的楷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对全体教职员工提倡,“廉洁,从我做起”,要求做到“遵纪守法,廉洁从教,以廉育人”。促进全体教师依法执教,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3、对全体学生倡导,“廉洁,从小做起”,做到“知廉、守廉、扬廉”。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三、落实措施,重在有条不紊。
1、营造氛围,使敬廉崇洁成为一种大气候,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自上而下逐级发动,首先成立“廉洁清风进校园”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精心策划、设计载体、制订详实的教育活动方案,落实分工,明确职责。随后在全体教职员工大会上学习文件,发放倡议书,签订责任书。并举行“坚决反对有偿家教、参与传销、收受家长馈赠”签字仪式。
以教研组为单位探讨如何在自己的学科内容中渗透“敬廉崇洁”。结合校本教研模式,自己培养自己的教师,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渗透、实践和感悟,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监督、有案例、有总结。年末评比最佳。学生则以班为单位,学习“廉洁清风进校园”的活动计划。期末进行家长、学生评教师活动。
2、创设载体,做好三结合的文章。
1)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
积极开展“廉洁,从严做起”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上级规定的有关文件,进一步落实本单位的党风廉政责任制,做到严守党纪、廉洁从政、正确用权,使廉政文化入心入脑,为“廉洁从教”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具体落实五项要求。
①作廉政承诺
②知廉政制度
③读廉政故事
④树廉政榜样
⑤写廉政心得
2)与行风建设相结合
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廉洁,从我做起”的“五个一”主题教育活动
①召开一次动员大会,组织学习行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发放告全校师生及家长的倡议书。
②签订一份“廉洁从教”责任书
③提炼一句“廉洁从教”格言
④举办一次“郑培民先进事迹”文章、图片展示会
⑤开好一次廉政文化的主题班会,要求结合班团队活动,分层次设计,组织开展各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主题教育活动。
3)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相结合
在全校学生中,喊响“廉洁,从小做起”的口号,做到知廉、守廉、扬廉。
①梳理整个初中语文、思品、社会、政治等教材中蕴涵着的丰富的廉洁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廉政文化,通过感受,交流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清正廉洁品质的感受与体验,利用班队课、思政课、国旗下讲话(集会)等渗透反腐倡廉教育内容。
②认真学习教育局编写的“敬廉崇洁”为主题的教育读本,我们分年段特点,举办了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敬廉崇洁”格言征集、廉政漫画征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感知、体悟、探究、思考和积累,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③创设宣传阵地
充分利用校报、校刊、黑板报、校园广播电视系统、网络等载体,开辟“廉洁清风进校园”教育活动专栏,营造良好的学习宣传氛围。我们还正在加紧制作一批以廉政格言警句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牌,做到廉政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4)我们还深入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在建设节约型校园系列活动中,我们已经相继开展了“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签名活动、“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演讲比赛、制订各班节约公约等活动,并向全校学生征集了校园十大浪费行为,并针对这些浪费行为征求了十个金点子,这一“双十”活动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参与热情高涨,制作而成的“校园十大浪费行为及‘反对浪费,从我做起’”宣传短片,在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当务之急是要在余温未消退之前,继续创新载体,继续做深做实“勤俭节约”文章,要让“勤俭节约”思想植根于每位学生心中。
5)“三星工程”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弘扬校园正气、挽救迷途少年的重要举措,也是“廉洁清风进校园”与学校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也很好地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以“三星工程”促进活动的开展,用“廉洁清风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赋予“三星工程”以新的文化内涵。们于开学初就充分发动全校教师与学校贫困生结对,让更多的人参与“爱心工程”,让爱心洒满滨江校园,到目前为止,学校朱海涛、陈伟霞等多名教师与本校贫困生结成了对子;在“明星工程”的评选中,我们又新增了“节约之星”等明星荣誉;在“交心”对象的选择上,我们也加上了在“节约”、“廉洁”等方面的标准等等,这些途径的实施,使本次活动深入到了学校每个个体,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