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30 15:25: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考改革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考网免费陕西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更多陕西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日前,《甘肃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教育部备案。该方案指出,综合考虑省情、教情,甘肃将于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记者从甘肃省教育厅了解到,此次高考综合改革的具体方案将于2019年6月底前向社会公布。这意味着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将进入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制度学习评价阶段,2022年的高三毕业生将采用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制度考试、录取。
据悉,甘肃省将与广西、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6省区共同于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甘肃将加大改革的投入保障力度,加强普通高中设施设备、师资配备和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加快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作好充分准备。
根据此前贵州省教育局公布的消息,贵州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消息已经公布了,具体的方案是如何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贵州新高考改革方案最新,欢迎阅读!
贵州新高考改革方案解读《实施方案》明确自2024年起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总成绩由3门全国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其中全国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各为150分,总分4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2选1)每科满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选2)每科满分100分,总分200分,以等级转换分计入总分;自2024年起,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一本二本批次。考生志愿由“专业(类)+院校”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多元录取”。
《实施方案》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本科教育考试招生相对分开。将针对学业水平考试、招生录取、新课程改革、生涯规划指导、选课走班等工作出台配套政策,确保高考综合改革顺利实施。
新高考选科要考虑哪些因素新高考改革,打破了以往“文是文、理是理、文理不相往来”的格局,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突出德育时代性。
但是不管高考怎么改革,这次高考仍然是学生走向未来的一个重要步骤。
因此,对今年的考生来说,选科是高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无论选择哪一个科,都至少要考虑下列因素(例如物理和历史):
(1)学业成绩:
要看自己在某一学科中的学习成绩与是否胜于另一学科中的成绩。
如果你在这个学科上取得的成绩远远超过了其他学科,那么你应该首先选择这个学科。
学业成绩至少要看三、四次主要考试的位次对比,再做决定,选择哪一科。(注:不要看分数,而是看排名。
(2)兴趣爱好:
要看自己是不是特别喜欢该科目。
如果你特别喜欢这个科目,那么一般应该先选这个科目。(注:不是说你自己特别喜欢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而是你自己特别喜欢该科目)
(3)职业倾向:
要从自身职业倾向出发,正确处理好选科与大学专业、职业等方面的关系。
在大学里,如果你特别喜欢某一专业或某一职业,就要注意选择与其相关的专业。例如喜欢读工科农医之类的专业,那就最好是物理学;如果喜欢读文史,那就最好是艺术类或是历史学。有些专业有限制,如果有心仪的专业在选科时一定要看好了,以免选错科目无法报考。具体的专业科目要求,您可以先在网上查询一下,然后再决定到底该选哪科。
贵州新高考3+1+2何时开始?目前还没有明确公布会用哪一种新高考的模式。
目前贵州省还没有告知会使用哪一种新高考的模式,只是在工作内容中强调了要在2021年实行高考改革。而目前已经实行了新高考的省市有:北京、上海、山东、海南、浙江、天津、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苏、辽宁、河北、重庆。
其中新加入了八个省份广东、福建、江苏、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实行的3+1+2的新高考模式。
北京、上海、山东、海南、浙江、天津实行的均是3+3的高考模式。
“3+1+2”的高考模式
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外语包含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任选)
首选科目:物理/历史(每门满分100分,卷面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再选科目: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历史任选两门(每门满分100分,成绩以卷面成绩排名后赋分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注意:等级赋分起始分只有30分,分为了A\B\C\D\E5个等级
“3+3”的高考模式
统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每门满分150分,其中英语一科变为一年两考,听力考试(30分)与笔试分离,一年考两次,哪次分高取哪次的成绩。)
选考科目: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学六门中自选三门作为选考科目。(每门100分,成绩以卷面成绩排名后赋分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一)适应*市高等教育普及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有利于各类高等学校选拔、选择各类人才;
(二)适应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引导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三)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殷切期待,充分考虑社会的认可度与承受力,坚持科学、公正、高效,稳步推进改革,维护社会稳定。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和学生综合评价的统筹,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的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等学校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三、总体思路
坚持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坚持国家统一考试改革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坚持考试改革与高校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按照“引导方向、系统设计、分类定位、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思路,实行综合改革。
(一)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在稳定国家统一考试科目设置的基础上,重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按照选拔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特殊潜质人才的需要,深化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按照选拔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探索以“高考成绩加会考成绩”为主要方式和以多元评价为特征的多种招生办法并存的高职招生改革;按照“阳光工程”的要求,继续推进录取方式改革。
(二)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深化以制定会考标准、规则并建立会考评价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高中会考改革。会考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查内容为必修模块和部分选修模块,逐步增加选修模块考查范围,供学生选考;进一步完善会考作为水平考试的评价功能与导向功能。招生录取时,高中会考的成绩将提供给高等学校作为录取的参考或依据,促进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
(三)按照统一规则、统一标准、客观公正的原则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采用写实性评价的方式,全面、真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并为普通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提供参考依据。
四、统一考试
(一)考试科目设置、时间长度与卷面分值
继续实行“3+文科/理科综合”的科目设置。
“3”是指语文、数学和外语,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是指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语文科目考试时间长度为150分钟,卷面分值为150分;数学科目和外语科目考试时间长度分别为120分钟,卷面分值均为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时间长度为150分钟,卷面分值为300分。四科卷面总分值为750分。
(二)考试日期
考试日期以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日期为准。
(三)考试范围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语文等科课程标准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结合*市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际,确定高考各科目的考试范围。
为保证新课程实施后高考的平稳过渡,2010年高考考试内容原则上限定在《*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规定的必修课程与部分选修课程范围内。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等,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卷考试说明》中做出规定。
2010年以后高考的内容范围,将根据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逐步调整。
(四)命题原则
坚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贯彻课程标准的原则,以各学科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卷考试说明为依据,以科学、公平、准确、规范为目标,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既要使试卷整体上具有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也要符合*市教学和考生的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内容改革。
五、本科院校招生录取
(一)高水平大学的自主选拔录取
1.积极支持在京高水平大学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主动配合高等学校进行自主选拔录取的政策宣传;努力协调高等学校与中学的沟通工作;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保证自主选拔录取的透明与公平;进一步探索高校自主自律、政府服务指导、社会有效监督的新机制。
2.充分发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和会考成绩在自主选拔录取中的作用。向试点高校提供体现学生高中阶段成长过程的写实性记录,尤其是在创新实践、学科专业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相关信息,作为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参考依据。
(二)统一招生录取
1.招生专业类别
普通本科高校招生分为文史类、理工类,报考各类别的考生均需考语文、数学、外语,同时文史类考生要考文科综合,理工类考生要考理科综合。
报考文史类、理工类的考生可兼报体育专业、艺术专业,除按要求参加以上统考科目考试外,还须参加体育或艺术术科考试。
2.会考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使用
会考成绩以等级形式,综合素质评价以统一表格形式记入考生电子档案,提供给高等学校作为参考依据。高等学校在以高考成绩为录取主要依据的前提下,结合学生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六、高职招生改革
高职招生主要采取三种形式:高会统招、单考单招、自主招生,高中会考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会统招、自主招生的招生方式中将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
(一)高会统招
高会统招是采用高考成绩和会考成绩为录取主要依据的招生方式,招生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
1.科目组合
高考统考科目:语文、数学(文/理)、外语
会考备选科目为: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共8门。
进行高职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分别确定文理两类的招生计划,同时从会考备选科目中选定2或3门提出成绩等级要求,并提前公布。
2.志愿设计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志愿设计以“专业+学校”为志愿单位,即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为一个志愿单位,体现考生的专业选择(职业性向)与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要求的紧密结合。
3.录取方式
录取时按照文理两类分别进行,在考生会考成绩满足学校要求的基础上,按考生语、数、外三科的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逐一顺序投档。
(二)单考单招
单考单招以全市统一组织的公共文化课考试成绩与学校进行的专业课考试成绩为录取主要依据,招生对象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生。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专业课。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市统一组织的公共文化课,考试日期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相同;专业课由招生学校根据不同专业需要设置,各招生学校自行组织考试;录取时,以公共文化课与学校专业课考试成绩为依据,统一进行录取。
(三)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为高等学校自主进行的高职考试招生,招生对象为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毕业生,招生专业主要为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突出的专业。
自主招生采取招生学校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实施招生录取的方式。入学标准中,综合素质评价、高中会考成绩与学生高中阶段成绩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考试方式上突出面试环节,注重考查学生的职业性向与潜质;对专业技能表现突出的考生可优先录取。
我市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高职自主招生试点范围,增加试点院校数量。
七、保障措施
(一)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高考招生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由教育行政部门、考试部门、高校等相关部门组成。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组织管理、协同保障工作。
(二)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高中会考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诚信机制,确保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可信。
基本形式根据新大纲命题,综合科目试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计分比例大体为5:5。“综合能力测试”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2001年天津市高考实行“3+X”科目改革的基本形式为“3+综合科目”。
报考文史、艺术(文)、体育(文)的考生选报“3+文科综合”科目组;报考理工、艺术(理)、体育(理)的考生选报“3+理科综合”科目组。数学实行文理科分卷考试。
“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为每个考生的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实行文、理科分卷考试,英语听力考查成绩记入总分。语文、数学、外语的原始分满分(每科满分为150分)和考试时间(语文为150分钟,数学、外语为120分钟)保持不变。
“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
“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原始分满分均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综合科目试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计分比例大体为5:5。
综合科目将依据相关学科新课程大纲进行命题(包括限定性选修的内容)。鉴于目前普通高中教学的现状,同时又需积极推进高考内容的改革,“综合能力测试”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跨学科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加大。
“3+X”科目记分办法:以各科考试的原始分相加形成文化总分,录取时以文化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按志愿向院校投档,供院校择优录取。艺术(文)中的数学成绩在录取时作为参考。
命题原则总体上将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命题范围遵循高中相关各科《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增加能力型和应用性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外语考试英语语种考生均须参加听力考查,日、俄语种试卷不含听力。超级秘书网
今年英语语种考生均须参加听力考查,听力考查在该科笔试前进行;听力部分分值为20分,占英语试卷总分数(150分)的13%,成绩计入总分。日语、俄语语种考生在全市将集中编排考场,使用不含听力的试卷(试卷结构与2000年相同)。
2002年,英语语种考生均须参加听力考查,听力部分分值为30分,占英语试卷总分数(150分)的20%,成绩计入总分。从2002年起,日语、俄语语种考生增加听力部分考查,成绩占外语总分的30分。
高考不分文理对现在的中小学生有何影响?下面采访省教育厅权威解读
14门科目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2019 年入学高一学生实行新方案
东莞时间网讯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就全面推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3日,记者就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采访了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
1、改革亮点
体现广东特色,分项目分步骤推进改革
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何亮点和特点?
省教育厅:《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高考改革的五大任务和23条具体措施。我省改革方案体现了广东特色,如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和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等都是我省的改革特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分类考试制度等,有效地引导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增加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我省改革方案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分项目、分步骤稳步推进我省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如2019年的高考加分政策调整,2019年的调整和优化二本招生录取批次,2019年增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2019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等改革内容,既有已启动的单项考试招生改革,也有未来改革的任务和路线图。
2、中小学招生
实行学区制度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问:如何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
省教育厅:《实施意见》对中小学招生制度进行了总体设计、统筹推进,对改革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破解中小学择校难题。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录取高中阶段学校新生;全省统一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招生办法,逐步扩大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比例。
具体改革办法由各地市制定。
3、学业水平考试
14门科目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次数是多少?
省教育厅: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均列入学考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等14门。学考分散安排在各学期进行,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同时计最好成绩为最终结果。
从2019年开始,我省学考就已提供1年2次考试;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学考考试管理与高考一样,全部在标准化考点和考场进行,考试全程监控录像。省教育厅将于2019年制定完善学考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实施学考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
4、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制定方案实行631录取模式
问:怎样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基于高考基础上综合评价录取是指什么?
省教育厅: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我省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一是规范评价内容,确保全面真实。如实记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活动和表现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充分反映学生高中阶段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注重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有据可查。二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和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情况及突出表现。三是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记录和评价程序,建立公示、申诉和诚信责任追究制度,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要进行公示,确保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准确。
省教育厅将于2019年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
2019年,我省在南方科技大学试点进行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生改革,即在学校录取的标准中,高考成绩占60%,学校测试占30%,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占10%,简称631录取模式。
5、改革衔接
今明两年入学高中生仍执行现方案
问:我省高考综合改革什么时候启动?从现在到实行新的高考方案期间,我省高考实行什么方案?
省教育厅:《实施意见》明确我省2019年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021年高考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高考综合改革具体方案将在2019年制定并公布。
我省2019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即2019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实行新的高考方案,现在在读的高中学生以及2019年、2019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仍执行目前的高考方案,考试科目、内容和方式不变,从2019年起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卷。
在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前,这几年过渡期,各中学和考生要按照目前的高考方案要求安排好教学和备考工作。
6、考试科目
不分文理科,学业水平、外语可考两次
问:新一轮高考改革是否分文理科?考试科目如何组成?哪些科目提供一年多考?
省教育厅:考试科目设置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意见》对此已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即实行3+3考试模式,也就是普通本科院校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考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科目成绩组成。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组合上不分文、理科。
为减轻考生集中应考的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统一高考的外语科目,将创造条件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由考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参加考试,并选择最好的成绩使用。
7、高考录取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就全面推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近日,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对广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答。
1、问:我省《实施意见》是如何制订的?
答:2019年9月,国家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要求。我省现行的高考方案在维护教育公平,多元选拔人才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特别是评价标准、选拔方式、入学通道等相对单一的问题,难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省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和要求,并认真制定好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稿听取了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中学、省内高校以及有关教育专家、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在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酝酿、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实施意见》,并在2019年上半年先后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教育部今年2月同意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2、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考试招生制度的正确导向作用,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育人导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科目设置、考试组织、录取实施等环节着力完善规则,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坚持科学选才。注重人才评价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满足学校多元化的人才选拔要求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提高选拔水平,促进科学选才,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安全高效、有序实施。四是坚持有序推进。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要求,统筹推进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积极有序推进各项改革,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稳妥进行、不断深化。
3、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按照国家部署,积极有序推进选拔方式、制度设计、保障机制、管理办法的改革,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促进考试招生公平公正,提高各类人才选拔水平,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4、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何亮点和特点?
答:《实施意见》按照国家顶层设计的要求,结合我省教育工作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工作实际,对全面深化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明确了改革的五大任务和23条具体措施。主要的亮点和特点:一是坚持正确方向,体现广东特色。我省改革方案把国家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顶层设计要求贯穿于全过程,既落实了国家顶层设计的改革方向、思路和重大决策,又总结了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经验,体现了广东特色,如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和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等都是我省的改革特色。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促进科学选才。我省改革方案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通过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机制和改革监督管理机制,改变单一评价标准、评价方式,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现了人才选拔培养规律,较好地满足了高校多元化的人才选拔要求。三是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分类考试制度等,有效地引导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增加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四是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改革。我省改革方案在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分项目、分步骤稳步推进我省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如2019年的高考加分政策调整,2019年的调整和优化二本招生录取批次,2019年增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2019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等改革内容,既有已启动的单项考试招生改革,也有未来改革的任务和路线图。五是坚持公平底线,深化阳光招生。我省改革方案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推动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完善考试招生诚信体系等改革,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大力促进机会公平,大力促进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5、问:我省改革方案提出积极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教育基本制度,必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自上而下,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审慎操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要求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教育部鼓励各省积极启动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待上海、浙江试点一个周期,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后再整体推进。因此,全国大部分省(区、市)高考综合改革整体推后一年。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和要求,我省明确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从2019年、2019年陆续展开,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高考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分年度、分项目、分步骤,稳步有序推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各项改革工作。
6、问:如何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
答:《实施意见》对中小学招生制度进行了总体设计、统筹推进,对改革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破解中小学择校难题。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录取高中阶段学校新生;全省统一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招生办法,逐步扩大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比例。具体改革办法由各地市制定。
7、问:为什么要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的科目和次数是多少?
答: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是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学考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均列入学考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等14门。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学考分散安排在各学期进行,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同时计最好成绩为最终结果,可以减轻学生集中备考和一次考试所产生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同时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高中学校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更多地实施因人施教。
8、问:怎样增强学考权威性,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可用?
答:学考由省、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这就保证了它的规范性、安全性、科学性、公信力和权威性。一是大部分科目由省级专业命题机构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统一组织命题,确保试题的科学性。二是大部分科目考试在标准化高考考场里进行,确保考试的安全。三是统一阅卷程序、统一标准和方式,确保评分准确。在这方面,我省已经有了实践经验。从2019年开始,我省学考就已向考生提供1年2次考试机会;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目前,我省标准化考点考场建设已有了确保考试安全的技术支撑。学考考试管理与高考一样,全部在标准化考点和考场进行,考试全程监控录像。省教育厅将于2019年制定完善学考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实施学考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
9、问:为什么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答:一是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二是人的发展和人才选拔标准应具有全面性;而考试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结合起来评价和选拔人才,方式更加科学,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促使人才评价和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实现知行统一。
10、问:怎样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保证综合素质评价规范有序、真实可信?
答:一是规范评价内容,确保全面真实。如实记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活动和表现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充分反映学生高中阶段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注重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有据可查。二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和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情况及突出表现。三是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记录和评价程序,建立公示、申诉和诚信责任追究制度,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要进行公示,确保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准确。通过这些制度的设计,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靠。省教育厅将于2019年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
11、问:基于高考基础上综合评价录取是指什么?
答:2019年,我省在南方科技大学试点进行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生改革,即在学校录取的标准中,高考成绩占60%,学校测试占30%,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占10%,简称631录取模式。近几年,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西交利物浦大学、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高校先后参与了这项改革。从改革试点的情况看,631录取模式在人才选拔、促进学生成长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将继续深化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发挥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
12、问:对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有何考虑?
答:我省是全国进城务工人员第一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2019年底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确定了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的条件,要求积极稳妥、分步有序地解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按照省政府文件精神,改革方案把促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作为维护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措施,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公平享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
13、问:我省高考综合改革什么时候启动?
答:《实施意见》明确我省2019年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021年高考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高考综合改革具体方案将在2019年制定并公布。
14、问:从现在到实行新的高考方案期间,我省高考实行什么方案?
答:我省2019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即2019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实行新的高考方案,现在在读的高中学生以及2019年、2019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仍执行目前的高考方案,考试科目、内容和方式不变,从2019年起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卷。在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前,这几年过渡期,各中学和考生要按照目前的高考方案要求安排好教学和备考工作。
15、问:新一轮高考改革是否分文理科?考试科目如何组成?
答:考试科目设置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意见》对此已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即实行3+3考试模式,也就是普通本科院校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考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科目成绩组成。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组合上不分文、理科。
16、问:哪些科目提供一年多考?
答:为减轻考生集中应考的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统一高考的外语科目,将创造条件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由考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参加考试,并选择最好的成绩使用。
17、问: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包括哪些形式?考生如何报考?
答: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是指从统一高考中分离出来的实行单独招生的考试方式,目前主要包括:3+技能证书考试、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三二分段、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等考试招生形式。
《实施意见》明确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逐步实现考试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和录取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2019年我省将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语文、数学、英语3门考试科目,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自愿选择报考,并以此成绩作为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的成绩;2019年启动新的高考方案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改革。高职院分类考试方案由省教育厅制定,考生报考办法将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专项改革配套文件中予以明确。
18、问: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有何变化?下一步如何考虑?
答:《实施意见》明确2019年起将创造条件逐步淡化和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根据我省招生工作的实际,我省从2019年起,将原第二批本科A类及B类两个招生录取批次调整合并为第二批本科批次。今后,我省将创造条件逐步减少和淡化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让学生有更多选择院校和专业志愿的空间。
据甘肃省高考招生部门了解,2016年甘肃省高考报名当中,加大了对所有考生报名资格的审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报名资格实行双公示,残疾考生报名信息还将经残联确认。如此层层资格审查,只为确保全省考生都能公正公平高考。
2016年高考报名资格审查规定,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要严格按照甘肃省五部门联合下发的《报名工作规定》执行,其中,公安部门负责审查考生的户籍和民族成分;主管学籍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查考生的学籍;民族事务部门负责考生民族成分更改的管理及审批;县级招生办公室根据考生和相关部门提供的材料负责审查各类考生的报名资格;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检查教育、公安、招生考试机构等部门对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及执行政策和纪律的情况。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有甘肃省高中连续三年完整学籍并实际就读的,可以在省内报名参加普通高考。那么,如何在保证随迁子女高考的同时防范高考移民7对此,甘肃省的规定是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报名资格的公示制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经审核通过后,各地要将此类考生的审查结果在考生报名地县区招生办及就读中学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对于残疾考生报名资格的审查方面,残疾考生报名信息汇总后,由招生部门负责提供给残联,并配合残联对残疾考生进行身份确认和信息验证。
高考是人生的大事,对于高考报名时未能及时提供报名所需相关证明材料的考生,招生部门也不“绝情”,允许县区招生办根据实际情况让考生先报名,再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以免错过报名时限;对于审查过程中不能确定考生资格的,县区招生办可要求考生进一步提供规定以外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以确保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教育部:29省份形成高招改革方案
日前,教育部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5年来高等教育发展中期评估报告,包括北京在内的29个省份已形成高考改革方案,预计2017年,大部分省市将正式开启高考改革之路,而备受关注的高考加分项目也缩减到35项。
目前,除上海、浙江两个试点地区外,全国29个省份均已形成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2015年,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减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从2014年的95个减少到2018年的35个,减幅63%。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王辉介绍,从总体情况看,一些原来受制于高考制度的基础教育改革开始“破冰”,如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推进选课走班、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等;一些更加多样化的科学选材举措开始“破土”,如高校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提出科目要求、更多的高校招生录取探索使用综合素质档案等。
共同点之一:统一考试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
由于高中新课程各科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所以各省份新高考的统一考试内容也都包括必修模块与部分选修模块,且以必修模块为主。尽管各地选修课程开设情况不完全一致,但目前被纳入高考范围的选修模块都属于选修Ⅰ课程系列。除了*省2009年高考暂时对选修课程指定必考外,其他省份基本上都采取了选修、选考的命题方式。
共同点之二:统一考试科目的设置都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主体。
“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是近年来我国各省份高考统考科目设置的主流模式。由于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本着积极、稳妥的改革方针,20*年*、*,2009年*、*、*、*与*的高考改革方案都保持了原有高考模式的延续性,即将统考基本科目都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省的文史类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也是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基础,只不过把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所含的学科分开考试而已。*省20*年~2009年高考方案中的文科基础(政治、历史、地理占70%,物理、化学、生物占30%)与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占70%,政治、历史、地理占30%)则是对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的拓展,但2010年*省又将回归到“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
共同点之三: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标准,逐步构建高校招生录取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体现多元评价的特点,*、*、*、*与*等省(市、区)的高考改革方案都无一例外地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了高校招生录取综合评价体系,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依据。如*省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评价,以学生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及其实证材料进入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2: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的不同点
不同点之一:*省、*省、*省的考试科目有自己的特点
省自20*年高考开始,增加了一项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卷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题考查必修内容,选做题考查选修内容。
*省20*年高考采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与其他省份相比较为复杂。其中的“3”指语文、数学、外语统考科目(语文、数学每科160分,外语120分,总分440分。包括语文、数学各设附加题40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选修测试科目两科与必修测试科目5科。
*省2009年高考则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第一层次招生院校、专业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高校等),统考科目在“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基础上,加试自选模块;第二层次为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统考科目维持了传统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第三层次为高职高专院校,统考科目只测试“语文+数学+外语+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考生自主选择报名和参加考试的相应类别,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
不同点之二: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对其成绩的运用方式不同
*、*、*等省市实施全部科目考试,考试科目覆盖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11个科目,基本上都采用A、B、C、D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的成绩;其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依据。其中,*省2009年高考还明确要求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C等级或补测合格,方能被二本及以上院校录取。大多数省份都鼓励高校在高考分数相同的考生中,优先录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A等级多的考生,而*、*等省的学业水平考试则实施部分科目测试。
*省的学业水平考试称之为基础会考,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实行文理科“反向考试”。文史类、艺术类的考生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理工类、体育类的考生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其成绩折算为10%的分数(满分40分)计入高考总分。
*省20*年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科,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科(文科必测历史、理科必测物理,再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一科),剩余的5科为必修测试科目。不同类别的高校在录取时对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设置不同的等级要求,且7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6A且技术合格的考生增加10分投档。
不同点之三:各地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各有特色
除了*省20*年高考针对不同类别的院校设置不同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门槛、*省2009年高考实行分类测试与分批选拔之外,*省2009年高考积极探索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在将高中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结果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的同时,还积极开展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经批准试点的高校,可划出一定招生比例,试行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的选拔办法;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可确定适当招生比例,依据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与院校测试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招生选拔模式的改革。
*市2009年高考方案规定:“本市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试行自主招生,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试行自主招生学校(专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校以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实施录取工作;被试行自主招生学校(专业)录取的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
教育部指导意见为高考改革明确方向
20*年1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是各省份制定与调整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依据。
该指导意见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任务界定为:“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促进国家统一考试改革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促进考试改革与高校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的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等学校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
具体地说,该指导意见将本轮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明确为以下三项:
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
各地要加快建设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份组织实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且切实做到可信可用,逐步发挥其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对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以及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
其次是进一步深化统一考试内容改革。
考试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再其次是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选拔录取模式和方式改革。
1、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按照国家部署,积极有序推进选拔方式、制度设计、保障机制、管理办法的改革,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促进考试招生公平公正,提高各类人才选拔水平,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2、问:我省《实施意见》是如何制订的?
答:2019年9月,国家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要求。我省现行的高考方案在维护教育公平,多元选拔人才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特别是评价标准、选拔方式、入学通道等相对单一的问题,难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省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和要求,并认真制定好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稿听取了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中学、省内高校以及有关教育专家、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在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酝酿、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实施意见》,并在2019年上半年先后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教育部今年2月同意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3、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考试招生制度的正确导向作用,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育人导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科目设置、考试组织、录取实施等环节着力完善规则,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坚持科学选才。注重人才评价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满足学校多元化的人才选拔要求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提高选拔水平,促进科学选才,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安全高效、有序实施。四是坚持有序推进。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要求,统筹推进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积极有序推进各项改革,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稳妥进行、不断深化。
4、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何亮点和特点?
答:《实施意见》按照国家顶层设计的要求,结合我省教育工作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工作实际,对全面深化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明确了改革的五大任务和23条具体措施。
主要的亮点和特点: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体现广东特色。我省改革方案把国家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顶层设计要求贯穿于全过程,既落实了国家顶层设计的改革方向、思路和重大决策,又总结了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经验,体现了广东特色,如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和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等都是我省的改革特色。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促进科学选才。我省改革方案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通过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机制和改革监督管理机制,改变单一评价标准、评价方式,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现了人才选拔培养规律,较好地满足了高校多元化的人才选拔要求。
三是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分类考试制度等,有效地引导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增加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祝国强
摘 要:至2014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全面、全员实施《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各个学科包括思想政治学科都将按照《深化课程改革方案》运作。思想政治学科改革的“深化”主要表现在那里?如何引导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和教师尽快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首先从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两个方面介绍了思想政治学科改革“深化”的表现;然后从学科层面对《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举措及其成效进行了总结和提炼。
关键词:课程改革 思想政治课 主要举措 成效
作者简介:祝国强,男,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从2012年下半年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实施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遵循多样化、选择性、可持续发展、循序渐进等原则,全面深化了从2006年开始的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至2014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全面、全员实施《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浙江省普通高中各个学科包括思想政治学科都将按照《深化课程改革方案》运作。本文试图对两年来思想政治学科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情况做一介绍,以求教于同行。
一、深化课改的主要思路
深化课程改革是相对于2006年浙江省课程改革而言的。与2006年课程改革相比,思想政治学科本次课程改革的“深化”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方面,这是本着《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关于“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的精神而作出的调整。
1.课程体系方面的变化。2006年浙江省课程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框架大致如下:
2006年浙江课程改革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体系框架与全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相比既有共同之点,又有不同之处。共同之点是:整个学科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构成,其中必修课程包括全国统一的四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选修I(国家课程)和选修Ⅱ(地方课程)。不同之处是:浙江省课改把选修课程I划分为选修IA、选修IB和选修IC,其中,选修IA是列入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命题范围的内容,选修I B是列入高考“自选模块”命题范围的内容,选修工C则是由各普通高中学校视具体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的内容。
2012年深化课程改革后的学科课程体系框架大致如下:
深化课程改革方案下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有较大的变化,变化主要集中在选修课程的体系结构上。《深化课程改革方案》一改2006年课程改革方案把选修课程分为选修I(国家课程)和选修Ⅱ(地方课程)的框架,把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每一类又细分为若干部分。其中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关系最为紧密的是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这类课程又分为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和学科研究性学习四个部分。在这四个部分课程中与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关系最为紧密的则是必修拓展课程,必修拓展课程又进一步分为国家选修课程和自主开发选修课程,国家选修课程再分为全省统一要求(包括选修3、选修5、选修2三个模块,由省统一提供教学意见)和不作统一要求(其余模块,不提供统一的教学指导意见)模块,在全省统一要求的选修模块中又有进入高考“自选模块”的命题范围(选修3、选修5两个模块)和不进入高考范围之分。
2.课程设置方面的变化。2006年浙江省课程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设置和开设情况大致如下:
必修课程: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4个模块8个学分,每学期开设1个模块,每周2学时,每个模块的开设学段全省统一。
选修课程:浙江省课程改革实施意见把选修1分为选修IA、选修IB、选修ic,思想政治学科对侧文、侧理的学生分别提出如下选修课程开设与学分安排要求:
侧文的学生,选修课程分设选修IA、选修IB和选修Ic,具体开设安排如下:①选修IA:共设置1个模块,即选修3。凡要进行文科综合高考的学生都必须选学选修IA这一模块,统一在高二第二学期开设。②选修IB:共设置2个选修模块,即选修2、选修5。对于选修IB的模块,学生可以选修其中的1个模块或2个模块,也可以不选修。统一在高三第一学期开设。③选修Ic:共设置3个选修模块,即选修6、选修4和选修1。
侧理的学生,选修课程分设选修IB和选修Ic,具体开设安排如下:①选修IB:共设置2个选修模块,即选修2和选修5。对于选修IB的模块,学生可以选修其中的1个模块或2个模块,也可以不选修。统一在高三第一学期开设。②选修Ic:共设置3个选修模块,即选修6、选修4和选修1。
2012年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设置和开设情况大致如下:
必修课程:与2006年浙江省课程改革方案相比,必修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稳中有变:一方面,开设的要求与2006年基本相同,《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学校每学期必须按规定要求开设必修课程,这里的“规定要求”就是《课程标准》中的“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规定,即要求4个模块在高一、高二每学期各开设一个模块,每周2课时,每学期2学分。另一方面,具体开设顺序的规定不同于2006年课程改革方案,4个模块开设的具体顺序和学段安排不再全省统一,而是由各学校自主确定。
选修课程:与2006年浙江省课程改革方案相比,选修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取消了选修IA、选修IB和选修ic的划分,而是把原来的选修IA、选修IB模块归人至“必修知识拓展”全省统一要求的选修课程,选修ic模块划入至“必修知识拓展”不作统一要求的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具体开设学段全省不作统一规定,而是由学校自主确定。其次,其他各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实施,一方面《深化课程改革方案》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各学校必须切实遵照执行,另一方面具体的安排、实施则由学校自主确定。
二、深化课改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从《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全省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和教研人员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1.培训。为顺利实施和推进深化课程改革,思想政治学科在省级层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培训:
(1)教研员培训。按照统一部署,于2012年暑假组织全省各市、县(市、区)全体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进行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培训围绕深化课程改革主题,安排了深化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学科调整方案解读及选修课程开发、选修课程建设典型案例介绍、国家选修课程相关模块深度解读以及学科前沿专题等五个部分内容。
(2)骨干教师培训。从2012年暑假开始,用3年时间,组织全省各市、县骨干教师(培训者、业务领头人)进行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三次培训围绕深化课程改革主题,先后安排了深化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学科深化课程改革调整方案解读及选修课程开发、选修课程开发实施典型案例介绍、国家选修课程相关模块深度解读、学科前沿专题、浙江省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基地培育学校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构建方案介绍、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必修课程走班制实施典型介绍、微课程与微课制作等内容。
(3)学科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与深化课程改革相配套,从2013年开始,省教研室举行3年一轮的学科疑难问题解决培训。在已经举行的2013年培训中,围绕深化课程改革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发开设这一疑难问题,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了4所学校交流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构建方案、选修课程开发开设规划;二是安排了两位教师现场开设了由自己开发、设计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并对所开设的课进行了现场说课;三是请浙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姜根华的团队现场开设了由他们自己开发、设计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并由姜根华教授结合这节课,就思想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问题作了专题报告;四是请一位教师结合由他开发、开设的省精品课程,作了专题介绍,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优秀案例。培训期间,还介绍、学习和讨论了浙江省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指导纲要。
通过各类培训,统一了教研员和教师们对深化课程改革的认识,掌握了深化课程改革的理念、政策和方案,弄清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和要求,明确了深化课程改革中教研工作和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增强了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
2.课程开发。为推动选修课程开发和实施,《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多方面配套措施,如开展普通高色示范学校评比,改进、完善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普通高中学校的考核内容,增加普通高中教师评优、评职称的相关条件等。从学科角度讲,在课程开发方面主要组织或参与了以下几项工作:
(1)编制《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省教研室组织省普通高中专业指导委员会各学科组编制各学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为学校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课程开设提供方向性意见。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类型及目标”、“各类课程的内容”、“课程开设建议”和“课程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其中“课程类型及目标”如下表:
“各类课程的内容”部分,分类列举了一些课程的主题或专题,供学校和教师们开发课程时参考。如“I类:必修课程知识拓展”列举的主题或专题有“就业与创业”、“投资理财”、“消费知识基础”、“产业知识基础”、“财政税务常识”、“经济全球化现状和趋势”、“我国国家机构概况”、“我国派概况”、“我国和世界民族概况”、“我国和世界宗教概况”、“中国文化简介”、“外国文化简介”、“趣味哲学”、“哲学故事”、“著名哲学家简介”、“著名哲学命题趣谈”等等。
(2)省级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开发建设。为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提供范例,省级层面开展了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的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评选活动。
一是省级网络课程开发建设。省网络课程评比由省教育技术中心具体组织、省教研室参与,参加课程评审的有学科教研员、高校专家和普通高中著名教师。参加评比的每一门课程必须提供“课程简介”、“开发教师简介”、“课程纲要”、“教材”、“课件”、“作业题”以及“上课录像”等材料,被评上的课程统一放到省教育资源网上,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和教师都可以免费浏览和选用。从2012年开始至今已经进行了五批网络课程评选,共评选出了977门网络课程。
二是省级精品课程评选。省教研室组织开展了省级精品课程评选,参加该项评选的课程经过层层推选,最后由省教研室组织各方面专家按照“课程定位与价值”、“课程纲要与内容”和“课程实施与评价”三个方面标准、12个主要指标进行评审。从2012年开始,至今已进行了两批评选,第一批评出了100门,第二批评出了近150门。
以上两类课程负责评审的部门不同,各有特色和侧重点,如果说网络课程侧重于课程的文本,强调课程文本的规范性和完整性,那么精品课程则侧重于课程的实施,强调课程实施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建立学科培育基地。为顺利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尤其是在选修课程开发方面取得预期成效,普通高中各学科开展学科基地建设活动。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思想政治学科基地培育学校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第一,促进了各基地培育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完善,形成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建设方案。第二,开发、开设了一定数量、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学科选修课程。第三,在省级培训中多次介绍了各基地学校的想法和经验,使其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第四,影响了所在学校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并且影响了所在地区其他学校的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建设。与比同时,还加快了所在学校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基地学校普遍开展了思想政治学科专用教室建设。
3.教研活动。从2013年开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研活动把侧重点转向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上,通过一系列活动配合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尤其是在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方面有较深入的改革。
(1)课堂教学评比。《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实施后的第一次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比,就是紧紧围绕选修课程开发、开设展开的。本次评比活动所确定的主题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变革”——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评比活动采取“录像课十录像课展示与自述”的封闭式方式。录像课的课题为知识拓展类课程——“我国的农业”,参评教师可在这一主题范围内选择、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所选内容自主确定上课的具体课题、自编教材、自主进行教学设计、自己实施并完成课堂教学和录像。面试的内容和环节包括参赛选手结合录像课展示进行自述、评委提问、对话交流等。本次活动录像与面试相结合、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相结合、评比与研究相结合取得了多方面成果:首先,展示了一线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创造力。其次,推动了课程开发方面的思考和讨论。再次,一些地方和学校直接开发出了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最后,锻炼了参赛教师从开发课程、课程实施到反思教学的全方位能力。
(2)学科调研指导。《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后,思想政治学科参加或组织了多种类型和形式的调研,包括参加由教育厅组织的对各市进行的深化课程改革综合调研,参加由几个学科联合举行的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专题调研,由本学科组织的思想政治选修课程开发开设情况调研,还有对省思想政治学科基地培育学校的调研,更多的则是结合日常教研活动进行的微调研。通过各种调研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和问题,对成功经验和典型通过一定途径予以推广,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现场研讨寻找对策予以解决,对存在的困难通则过一定途径反映给相关部门。
3.评价考试。深化课程改革如果没有评价考试的配合,其实施和推进将会举步维艰。
(1)明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与考试评价的关系。为了便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更好地安排和把握教学的进度、难度和要求,通过培训和途径让教师们明确不同类型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相关考试的关系。
①必修、选修课程与相关考试的关系:
(2)学业水平考试。与《深化课程改革方案》相配套,同时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其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范围为必修课程中的基本要求和不作拓展两个部分,卷面总分为100分,基本题型为选择题和综合题,考试时间为80分钟;学生最多可以参加2次考试,以最好成绩记人档案,允许学生再参加一次未及格学科的考试,作为学业水平考试补考。
2014年4月,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安徽省普通高中技术素养学业水平测试上机培训会在黄山举行,此次培训会分两批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教师和教研员参加了培训会。
安徽省于2008年将通用技术课程纳入学业水平测试范围,考核形式为笔试,从2011年改为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合卷上机考核形式,通用技术分值由原来的20分增至今年的50分。
此次培训会由安徽省教科院通用技术课程教研员梅小景老师主持。在会议开幕式上梅老师对技术课程过去五年的考核工作做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在安徽省即将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将对技术课程上机测试标准化、规范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技术课程专家对2013年安徽省技术课程学业水平测试做评价分析,最后由上机考试系统技术人员对上机考务流程、上机测试纪律及安全管理规范、上机测试考场编排系统的升级与使用方法、测试系统Windos7系统环境下的升级要点和使用方法等做了详细的介绍与说明。
通过培训,参会的技术教师、教研员深受鼓舞,对安徽省即将出台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技术课程的影响有了更多的期待。
(潘登)
近日,多地密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有不少省市拿英语开刀。比如,北京的新方案规定,2016年起高考语文从150分上调到180分,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不幸的是,数学躺着中枪,网友们“让数学滚出高考”的呼声颇高。
两年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一本科生给校长“根叔”写信,呼吁取消文科生数学课程,一时间网络上兴起了关于“文科生要不要学数学”的大讨论。
但我以为,用不上就取消,这看似合理,却是一种典型的功利化思维。数学作为理科的基础学科,乃是属于通识教育的内容,其锻炼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在科学界,往往会因为一个数学问题的突破带来整个科学的变革,回顾科学发展史即可佐证这一观点。
笔者认为,持这一观点的网友很大一部分对数学是怀着一种厌恶的心态,于是借着高考英语改革的“东风”开始呼吁高考取消数学,这一心态可以理解,但绝不可行。
数学改革应符合教育规律
胡乐乐
继北京高考英语降分、语文加分引发热议后,三大科目之一的数学又引发了网友的集体吐槽,认为数学难度太大,与日常生活严重脱节,建议不再列入高考科目。
人气爆旺的新浪微博顺势推出的“数学滚出高考”民意调查显示,目前有超17万网友参与投票讨论,13万多网友支持“数学滚出高考”——占到75%以上。大家还纷纷吐槽自己被数学虐待的种种悲惨经历,许多人看后或者感同身受,或者连连同情。
一些反对高考数学改革的人强烈主张数学有助于包括文科生在内的思维训练。诚然,数学自有其不可替代与或缺的独特价值,但客观而言,这样的价值究竟有多少人——特别是文科生能用得上多少?这样说,并非贬义的实用主义,而是要考虑学生的时间、精力和生命很有限。既然绝大多数文科生压根儿用不着那么难的数学,学校仍然要教,高考仍然要考,那么这岂不是既非常不符合教育学原理,又很不人道吗? (责编:萧茵)
背景链接
北京、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日前相继传来酝酿高考改革的消息。在各省市透露的方案中都将英语考试作为改革的重点。江苏英语将“退出”高考;从明年起,山东将取消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北京英语高考分值将降低。于是,据报道,继北京高考英语降分、语文加分引发热议后,三大科目之一的数学又引发了网友的集体吐槽,认为数学难度太大,与日常生活严重脱节,建议不再列入文科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