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2 15:42: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251一03
秦巴山区2002年开始进行新课标试点,三年来,学校体育状况虽有一些改观,但并无实质性变化。面对经费紧张,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和开发秦巴山区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秦巴山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对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秦巴山区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盆地的北缘、甘肃省的东南角以及豫西南及鄂西北接壤,在行政区域上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区和宝鸡市的太白、凤县,共29个县(市),总面积72 487 km2,其中山地916万亩。
1.2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有关学校方面的书籍、论文和文件,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发放学校调查问卷300份,有效问卷回收23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7.3%;发放学生问卷120份,有效问卷回收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1.7%;发放教师问卷16份,有效问卷回收1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8%。
2 结果与分析
2.1秦巴山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所谓体育课程资源,韦颂的硕士论文研究认为:“广义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体育课程资源仅指形成体育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体育课程资源分为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和体育信息资源等几方面。本文研究的是秦巴山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调查表明,秦巴山区学校体育课程在开发利用自然地理资源上存在严重不足(表1)。
除越野跑有40%学校开展外,其余项目开展均较少.没有一所学校开展野营和河湖游泳。这里除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校管理者和体育教师的课程观念和课程资源意识不强。造成一方面由于经济落后致使体育课程资源(主要指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却又使大量的体育课程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许多有价值的体育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在秦巴山区调查中发现,由于怕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体育课基本取消了危险性项目,课外活动基本是自由活动,体育课程走出校门困难重重,安全问题几乎使秦巴山区所有的中学体育课程被囿于校园围墙之内。
2.2秦巴山区自然地理资源特征 秦巴山区主要是由秦岭和巴山以及附属的高山、中山和丘陵构成。区域内水系众多,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森林覆盖率达26.1%~46.7%,植被发育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基因库之一。秦巴山区丰富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在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映衬下更显熠熠生辉。清澈纯净的褒河边有横亘在悬崖绝壁的褒斜栈道,苍翠秀美的紫柏山上有张良庙,当同学们体验着登上定军山的喜悦时,不仅可以欣赏到定军山的秀美风光,还可以游览定军山古战场,下得山来,顺道瞻仰定军山脚下的武侯祠墓,缅怀一代名相的丰功伟绩。一路走来,既游览了湖光山色美景,又走读阅历了年代久远威武雄壮的历史画卷;既锻炼了身体、放松了身心,又增长了见识、受到了教育。秦巴山区的这一大片独特秀美的自然地理资源是开展登山、郊游、野外生存、游泳、攀岩、森林探险、安全自救、洪灾逃生训练及结合体育进行环境保护、科学考察、生态探究等综合实践课程的天然场所,是难得的体育课程佳品。
根据秦巴山区自然地理资源特征,可开发的自然地理资源如表2所示。
2.3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2.3.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开发的自然地理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必须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易发生意外事故的。目前,影响秦巴山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障碍是安全问题。教育部三令五申,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笔者通过调查和历年意外伤害事故统计,认为秦巴山区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可根据项目的安全系数分为低危资源、中危资源和高危资源三个层次进行分层开发。如郊游、定向越野等相对安全的项目属低危资源,可重点开发;登山、穿越森林等稍有危险性的项目属中危资源,可根据情况开发;河湖游泳、野外生存、攀岩、野营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属高危资源,可选择开发。
2.3.2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指在开发自然地理资源过程中应本着从地方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地理的客观现实和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开发。秦巴山区经济落后,地形复杂,学校情况差异较大,在开发与利用中应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区别对待,城镇和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水平不同,体育经费差异大,开发与利用资源的水平和层次就不同;平川与山区学校,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周围环境不同,可以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和项目就不同。因此,秦巴山区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不能一个模式,一刀切。
2.3.3 环保性原则 环保性原则是指在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应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不破坏环境,不污染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意识。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自然地理资源保护得好才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而开发利用又能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秦巴山区经济落后,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结合体育教学,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意识,可以起到既锻炼又育人的作用。
2.3.4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原则 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原则是指在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过程中,不能单纯为开发而开发,要注意开发与实际利用相结合,使开发的自然地理资源通过课程实施进入体育课堂。以前,对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开发重视不够。如今,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已经引起关注,但这又可能导致另一个极端,即肆意开发各种资源,而忽视实际的利用。因此,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应从实际需要出发,用多少开发多少,既要注意开发的数量,也要注意开发的质量,使之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2.4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程序 从体育课程资源
开发案例的调查来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一般含有调查、制定方案、实施和总结四个主要环节。因此,本文将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的基本程序划分为四个阶段:调查研究、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和总结评价(图1)。
2.4.1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资源开发的准备阶段,决定着开发的质量和效果,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调查研究包括对学生兴趣、爱好、基础的调查;自然地理状况调查;询问有关专家和有经验教师;查阅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等。通过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2.4.2制定方案制定方案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开发方案。方案中应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行程路线、方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进行详细阐述。方案应具体、详尽、可操作。方案制定好后,应广泛征求意见,并取得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2.4.3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阶段是制定的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它是整个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过程的核心。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的实施不仅需要考虑如何配备人员以及协调人员之间的关系,而且需要考虑有可能影响实施过程的外部因素,如季节、天气、时间等,因为每个影响因素都有可能最终导致整个开发过程的流产和失败。在实施阶段,可能会暴露出一些出乎意料的棘手问题,这些都需要进行果断处理和及时解决。实施阶段包括课前考察地形,计算时间,预计行程、危险地段安全处理与标注、设置意外伤害处理、安全预案演习、学生组织、课程实施等。
2.4.4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阶段是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的结束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回顾和评价。总结是对实施过程中经验教训的回顾与反思,包括教师心得体会、学生反映、其他反馈和书面总结材料等;评价是对实施效果的总结与分析,包括主要收获、开发与利用的效率、开发与利用过程所存在的问题等。
课题组于2005年3月-5月对秦巴山区5所中学进行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表3),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制定详细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认真组织实施和课后总结评价,学生满意和非常满意率达94.9%;教师满意和非常满意率达93.3%。可见,秦巴山区利用自然地理资源进行体育教学是完全可行的。但对于教师多付出的工作量应予以适当补偿。
2.5秦巴山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2.5.1分层开发,逐步深入秦巴山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先开发利用低危资源和部分中危资源,等条件相对成熟后,再选择一些锻炼价值高的中危资源和高危资源。小学生危险意识和自救能力较差,应限制在低危资源之内。当然,高危与低危也是相对的,教师、学生安全意识强,训练有素,高危项目也可以转化为中危或低危项目;相反,如果教师、学生安全意识差,纪律松散、混乱,低危项目也可能发生事故。因此,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以加强教师、学生安全意识为前提,本着先低危后高危,进行分层开发与利用。
2.5.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秦巴山区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其周边环境也不同。有些学校近山;有些学校近河;有些学校离森林较近;有些学校附近有名胜古迹;有些学校旁边有奇峰险洞;有些学校身处风景名胜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应因地、因时制宜,突出校本特色和学生特点。春天,可以开展登山、郊游、远足、骑自行车;可以进行主题活动,如:参观城固桔子园、西乡樱桃沟、勉县武侯庙会、留坝张良祭祀。夏天,可以开展远足、野营、游泳、定向越野;可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考察秦巴山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探究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地质环境等。
2.5.3加强管理、重在利用 秦巴山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还存在许多障碍。因此,地方教育部门应加强管理,创造条件,既要重视开发,更要重视利用,使其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秦巴山区体育课程教学。如:各区县教育局可以以文件的形式要求各学校积极组织学生野外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生越野赛或进行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评比、经验交流等。
2.5.4 以生为本、身心结合体育课程教学应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积极锻炼身体,培养在野外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新课程主张将体育课的空间扩展到校外、大自然中,体育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野外、大自然中,学生既可以吸收清新空气、沐浴阳光雨露,又能放松身心、陶冶情操。
3 结 论
1.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体育课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偏重运动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体育最本质的健身功能。(2)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进行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参与,使得学生的潜能不能更好的发挥,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抵触和厌恶体育,扼杀了学生的体育兴趣。(3)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偏重基础知识的口头论述,对课外体育活动不够重视,使得学生缺乏动手和实践能力。
2.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支点
(1)体育课程的内容要落实“减负”措施。1)为教师“减负”。①由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转变,使得教师很难适应。②老师既要上课、辅
导,又要改作业等,对于多方面的工作,在时间上老师很难进行控制。③家长、教师、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现代家长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2)为学生“减负”。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为学生减去心理负担,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2)体育课程内容要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只强调课程内容的学习,忽略了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意志、价值观念、习惯、兴趣的培养。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在体育教育中应不断完善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意志,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素养,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体育课程改革的措施
1.体育观念的改革
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实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现代体育课程的改革是为顺应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而提出来的,要使课程改革付诸于实践,必须提高体育的观念,把理论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2.教育规章制度、体育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应该具有一套完善的教育规章制度,把学校的一些体育法规文件落实到位,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和公益劳动中,由于学生发生事故后,家长向法院提出控诉,体育规章制度和法规可以有效保护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3.确立完善的评价标准(1)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水平进行评价,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把学术知识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对学生所学知识和实践内容进行评价,使得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的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自觉锻炼习惯,促进自己身心健康。
(2)在教育评价标注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进行评级定分后,应对学生进行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制定更好地办法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国外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相比,在我国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缺乏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详细的教学规范要求,制定的课程主体地位不明确,因此,加大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中国体育课程已不能满足当前体育课程教学的要求,必须开展体育课程的改革,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1.适应课程发展趋势,改革单一课程模式(1)综合性原则: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中,对原有学校课程中的分科课程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调整,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的综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运动形式,重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生活技能和人际间交往的能力。(2)均衡性原则:依照全面发展的理论和相应的规范要求,使课程类型和内容保持一定的均衡性,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根据体育课程的标准规范,将学习内容有效的划分,有利于打破传统的课程理念,使体育课程在注重知识与技术培养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和享受运动,学会相互协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3)选择性原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差异、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提出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建议,规定详细的学习内容选取原则和范围,选择相应的课程类型和结构,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和文化特色,体现课程开发的思想;合理的增设选修课程,正确处理选修和必修的关系,合理正确的选择对体育课程的改革有着推动作用
2.加强体育活动课程教学实验,探索多种体育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目前我们的理解是学科类课程多侧重于对学生共性发展的要求,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中是学校课程的主体;活动类课程多侧重于对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中是学校课程的辅助形态。从课程的共性与个性关系看,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课程的主辅形态来看,两者也是互补的;从课程的优劣来看,两类课程又都有可以相互借鉴、吸收的长处。因此,只有实现两类体育课程的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当然,为了对活动课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在看到它与学科课程的联系时,也要看到活动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还有它相对独立的方面。认清两类课程的区别与联系,是搞好体育活动课教学的关键,体育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在实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与此同时,应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对体育活动课程内容进行评价与分析,探索出适合学生的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总结语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课程;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从中让我明白要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一、幼儿园体育课程设置与执行情况开展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自己的孩子能从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一些幼儿园一周内只有1―2节体育课程,我觉得教育是对每个领域的课程都要平均安排。幼儿园也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在课程执行中也存在很多重要因素,比如场地的环境布置、体育课器材的准备、保育员的保育工作安排、还有设备的安全使用等。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去发现并解决问题,改善幼儿园体育课程中所存在的弊端,使体育课程更完善、安全,让幼儿能在快乐中轻松完成体育活动。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是对温州地区的幼儿园的在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来更好的发现问题,努力完善和改进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注重在组织执行时的安全问题,让幼儿可以在身心愉悦、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体育活动。本次调查围绕以下几点进行:
1.实施体育活动课程的原因分析
2.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活动器材准备
3.关于体育活动在执行中的安全问题
(三)调查的目的
本次研究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幼儿园体育课程在幼儿园的设置与执行情况,经过本次调查能更好的改善调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很好的去解决。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玩中乐、玩中学”的良好环境。
二、幼儿园体育课程设置与执行情况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
为了更好的了解幼儿园体育课程设置与执行情况活动开展的情况,我特地选取了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幼儿园、乐清市贝多芬音乐幼儿园等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在职教师进行简单的访谈,并发放教师问卷33份,收回的有33份,收回率是100%。
调查内容包括:体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体育活动课程的形式、技能、场地及活动设备的安排等在开展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一)实施体育活动课程的原因分析
幼儿体育活动目标就是幼儿园体育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他揭示了体育活动影响幼儿发展的预知变化,是幼儿发展的努力方向,也是幼儿园实施体育活动应当完成的任务。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幼儿园、乐清市贝多芬音乐幼儿园。
从表1可以看出,在幼儿园里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及安排体育课程的意义。从数据看来,绝大部分的幼儿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喜欢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所以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课程激发了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幼儿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把体育当成是一门重要的领域,这是个好的现象。
(二)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活动器材准备
1.开展体育活动的活动器材准备
在调查中了解到,上体育课中体育器材的准备很重要的。选择的体育器材绝对不能带有盲目性,要根据目标选择器材,根据材料特征选择。在调查中,绝大部分的老师都表示选择体育器材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利用器材,让幼儿通过使用器材达到身体素质的锻炼,同时完成教学目标。
2.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准备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要重视幼儿的安全、创设适宜的户外活动场地、愉快氛围,牢牢吸引孩子的心;在这次调查中,对几位老师进行了谈话调查,其中有老师举例说明,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前,要根据教材将场地进行游戏场地平整清洁,事先把场地布置好,所画界线要清晰鲜明,可以用白宽布带、塑料布条、皮筋的感作为起点线或者终点线,既方便又实用,还可以根据需要移动。
从表2可以看出,有部分老师不需要准备场地和器材,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的老师是需要的。我觉得从这次调查中发现,老师对场地和器材的利用观念不强,有时候准备一些好玩的器材对体育活动课来说也是一种辅助,能使这堂课更生动、更有趣味性,这样更能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积极的参与其中。
(三)关于体育活动在执行中的安全问题
此次调查中还设计了一个简答题形式来调查体育活动在执行中的安全问题。老师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等。基本上老师都提到了执行中该如何做好安全问题、达到幼儿的运动量、提高幼旱男巳さ任侍猓都做出了一些详细的分析。我就简单的对他们的分析做个总结:首先,在场地的选择上对不同的活动安排不同的场地,以免幼儿受到伤害;在课程的执行中,活动开始前要仔细的讲解示范,尽量不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在活动目标中,教师都设计出具体要求,还要确定活动目标、服装问题、保育问题等等都要提前做好准备“防范于未然”。还要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这些都是在执行体育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
三、对温州地区调查的幼儿园进行总结
这次调查主要是对龙湾区第二幼儿园、乐清市贝多芬音乐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这2所幼儿园一所是公办、一所是私立,在师资上、幼儿园设备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开展体育活动中,会有一些局限性差异性,本次调查结果真实、可信。而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并且对其幼儿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使他们的体育活动开展的更好、更安全、更丰富。也希望这次的调查能让幼儿园对体育活动起到一个重视的作用,在今后能更好的去编排体育活动课程,和改善在执行中出现的利与弊,让幼儿在轻松、愉悦、安全的环境中参与体育活动。让他们有更好的心态去学习、去接受这门课程的知识、运用所学到知识,也要从中得到身体的锻炼,让幼儿们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这才是我们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
最后希望我的这次调查能对幼儿园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慧和,顾荣芳,薛菁华著.《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健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存在的现状
余洪权等学者在《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现状及改革初探》中总结到:“教学观念与方法陈旧;教学内容‘大而杂’、‘广而粗’;教学的旨趣不明;教学手段与目的颠倒[1]。”
刘逵学者在《重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总结到:“教师指导思想不明,教学目标不清,重技术教学思想‘顽固’;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低,知识面狭窄,继续学习力度不够;课程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前瞻性,缺乏体育课的魅力;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呆板,缺乏灵活、多变的有效的健身方法[2]。”
王海鹰学者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研究》中总结到:“体育课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现实锻炼,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的培养;体育课教学评价注重了对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等行为结果方面的评价,忽视了态度、过程等形成性的评价,评价体系不够合理;体育师资结构方面,教师年轻化,以本科学历、初级职称教师为主,学历、职称结构偏低[3]。”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1.体育教师指导思想不明确,目标混乱;2.体育教材内容陈旧,教学内容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没兴趣;3.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呆板,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4.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课堂枯燥,没活力,导致学生积极性很低。
二、导致高校体育课教学问题的原因
张良玉学者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研究》中总结出导致教学问题的因素有:“1.扩招引起的需求膨胀,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在制度、管理、师资、设施等方面普遍面临较大压力,这对高校的影响是深入而持久的。面对庞大的学生规模,高校在解决学生的运动锻炼空间与本科生公共体育课的上课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2.体育教学管理欠佳,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与时俱,能满足学生多样化体育学习需求,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考核缺乏科学标准,不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不同。3.高水平体育教师相对不足,由于种种原因,大多高校高水平体育教师引进不足,教师整体素质的欠缺,影响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动机”
叶金平学者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中总结出导致教学问题的原因有:“1.学校因素,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教育思想观念滞后、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方法没有创意、教学评价绝对化、场地设施不完备。2.教师因素,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教师的技能水平较低。3.学生的自身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学生觉得自己的身体素质比较好,体育课对他来说就是多余的课程。4.教材的因素,教材的内容比较单一且枯燥无味,教材的程序几乎上都是讲解――示范――讲解――练习。”
综上所述,导致高校体育课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教育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思想上;2.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水平欠缺;3.体育教材内容单一,与现代体育活动内容脱轨;4.由于高校连续扩招学生,再加上体育场地设施数量没有跟上,导致学生得不到充足的场地设施进行体育;5.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不愿运动,上体育课都是来混一下,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体育教学效果根本不能达到要求。
三、高校体育教学对策研究
肖宇翔学者在《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提出了:“1.提高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2.改善体育课的教学条件;3.加大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4.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5.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李学锋学者在《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和花玲云等学者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中都提出了:“1.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2.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3.完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育设施。”
综上所述,根据大多数学者对改善体育教学质量所提出的对策归纳出以下主要的对策:1.学校领导应加强对体育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老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个人素养;3.教学目标要明确、有效;4.教学内容应紧贴学生的兴趣、需求;5.教学方法要丰富多样,老师要灵活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灵活应运,使课堂生动有趣;6.要加强对学校师资力量、场地设施的经费投入,尽量让学生不因师资、场地设施缺乏而得不到充足的体育锻炼需求。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学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91
虽然新课改已经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当前高中教学的现状依旧没有得到改变。高中各学科老师依旧以升学作为教学目标,因此给学生施加了很大的学习压力,使得很多学生不堪重负,学习成绩反而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应当得到大家的重视。很多高中学生忙于学习,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差,所以体育课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锻炼身体的机会。对于部分学生而言,高中阶段的学业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科学研究表明,运动是释放压力的最好的办法。但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可能只有体育课才能给他们释放压力的机会。当前高中教育的“学习第一”的教学态度要随之改变,变成“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获得好的成绩。高中体育课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当前高中体育课的教W现状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将分析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缺乏主体地位
高中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有所区别,在其他课程当中,老师作为课程的主导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体育课,老师只是具有引导作用和监督作用,但在当前高中体育课教学中,很多老师缺乏对这方面考虑,在教学中学生完全没有独立自主的机会。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老师对学生进行教授,学生通过老师来学习。因此无论如何,学生在教学中都处于主置。体育课中,一般不会涉及一些高难度的体育项目或相关动作,一般的体育项目,学生都知道缺乏的就是练习的机会。举个例子,某节体育课老师将之安排成乒乓球课,即教学生学习乒乓球。但乒乓球运动很简单,最主要的是练习,结果老师在整节课都在讲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缺乏练习。
(二)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学生缺乏兴趣
体育课在高中各课程当中,对学生最具吸引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生在课堂学习又过于沉闷,因此就需要到体育场进行放松。但当前体育课教学当中,很多老师选择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除了跑步就是做操。基本上体育课是以跑步热身开始,以跑步锻炼结束。如果学生上体育课仅仅是为了跑步,那大可以在每天课后自行跑步锻炼,而不必在体育课上进行。老师不懂得变通,不知道在教学中寻求改变,这就使得体育课也变得乏味,学生缺乏兴趣,也就不愿意再上体育课,更喜欢趴在教室睡觉。
(三)缺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
当前社会很多人都用“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来调侃对方,这句话在很多人眼中是对体育老师的嘲讽。但对于个别体育老师而言,事实也的确如此。个别体育老师自己在学习期间成绩就较差,只能考了体校,从体校毕业后做了体育老师。对于这部分老师而言,他们的文化素质并不高,从而在教学中经常出现念错学生名字、说错话的现象,正是因此,才会有人去调侃体育老师。除此之外,少数体育老师不仅文化素质教差,在训学生时更是口不择言,出口就是脏话。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已经快成年了,训这样的学生用了脏话,学生会很难接受,甚至会引发矛盾。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对策
(一)教学中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
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在成长、学习方面都与小学、初中不同,高中阶段的部分学生已经成年,其余学生也大部分在十六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主见,并且也希望老师能够听取他们的建议。既然如此,老师就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在教学中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比如老师不知道体育课的内容应该如何创新,那么就向学生询问,大家集思广益,学生就能想出他们喜欢的体育项目,这样也就可以确定了体育课的内容。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停的更新。因此每堂课快结束的时候,老师可以用五分钟的时间和学生交流,询问学生关于体育课的建议,从而确定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要做到寓教于乐
体育课的教学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而是应该充满朝气,学生活泼、愉快,从而实现锻炼身体、释放压力的目的。当前高中体育课教学中,教学气氛沉闷的现象十分常见,因此要及时改变教学现状。举个例子,体育游戏的运用就可以取到较好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体育课开始之前都会有热身运动,而体育课的热身,很多老师都是选择体操或是慢跑,当然这两种方式取得的效果也较好,但却比较沉闷。所以在课前准备环节就选择用体育游戏,笔者将介绍两种效果较好的方法。第一种是“双人版木头人”,“木头人”的游戏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双人版即是将学生两两分组,两个学生用手搭住对方的肩膀不能放下,他们相邻的脚用绳子绑起来。他们在走动过程中极不协调,再进行木头人游戏,可以提升乐趣,练习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二种是“跳跃传球”,即学生围成一个或两个圈进行传球,手持篮球的学生和与该学生相邻的两个学生必须要进行原地跳跃,在跳的过程中进行传球。
(三)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当前很多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不高,从而导致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无法提升。因此必须要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体育老师要掌握尽可能多的体育项目的要点,在教学中才能更全面的讲解各个体育项目,学生学到的内容也才更多。第二是体育老师虽然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但也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因此鼓励老师主动学习文化知识。第三是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文明礼貌,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做学生看,如果老师出口就是脏话,学生自然也会学习。
尊敬的领导、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研究》课题,是东莞市“十一五”期间普教系统教育科研第五批的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规760)。经领导批准,今天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批评、指导。
一、选题依据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研究》课题是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提出的。目前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小学体育教学都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本国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把其作为重要的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上海、浙江等地区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研究比较多,也很全面,但是对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专门研究还有不够。当前我市各中小学教师对这一领域的应用和研究严重不足,虽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渗透,但是普遍缺乏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将为我校体育课堂教学带来实质性的指导,为深化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提供经验借鉴。
2、当前我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市的深化实施,“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有效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权交给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没做硬性要求,教师可自主选择能达成教学目标的、健康向上的内容进行授课。因此,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花样尽出,各式各样的、新颖的优质课和公开课层出不穷,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活动的情绪高涨,确实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但是在达成效果的背后,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长,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们通常是绞尽脑汁,各显神通。甚至部分男性教师和上了年纪的体育教师就有点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对此,我们想通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引进既受孩子们喜爱、又能锻炼身心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发挥其教育和课程功能,丰富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为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服务。
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教材改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还应该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豪感”。因此,我们应该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搜集和拓展一些适合小学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到体育课堂,发挥其教育和课程功能,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4、少年儿童身体与心理发展的特点
民间体育游戏大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娱乐性强,简单易学,不受时间、空间、地点、器材、人数的限制,适合孩子们天生好动,善于模仿,喜欢结伴的生理特点。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规则灵活变通,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孩子们玩起来不仅能锻炼身心,培养日常生活中交往、竞争、合作、创新的能力,而且具有健身、健心、健智的功能。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挖掘和拓展民间体育游戏,对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基于以上论述,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选或置换体育教学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体育课程改革彻底放弃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硬性规定,只是规定了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和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的原则和范围,且这个范围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具体学习内容的确定,则要由各地、各校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水平目标要求以及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这些规定和要求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政策条件。
基础条件:近三年来,我校加大对各项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投入配备,达到市一级学校以上要求。在体育教育教学方面,我校坚持开展体育课程改革,效果明显。同时响应上级要求,坚持开展大课间、第二课堂和组织体育竞赛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员上:本课题的参与成员都具有扎实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撰写的论文和优秀课例都曾在市镇级发表。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和理论学习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必须首先着力解决组员要有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要树立培养学生健康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实践中创新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和学校体育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2、民间体育游戏的收集、实施和评价问题: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要任务是收集和改编一些符合小学生特点的,适合小学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把其引进到课堂教学内容中,逐步进行各水平的体育课堂教学实验,总结,再实验。其次是制定适合的、完善的民间体育游戏教学的评价制度。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目标:建立一个以民间体育游戏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符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的,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新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内容
1)民间体育游戏的搜集、筛选、改编、拓展和整理。
2)小学体育课堂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研究。
3)民间体育游戏的运用与现有体育教材的整合和优化策略。
4)小学体育课堂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效果评价研究。
3、本课题研究创新之处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课题基于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渐渐深得人心时期,传统体育教学与新型课堂教学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创新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课题研究中,大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民间体育游戏与常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突出教法与学法创新。
3)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创新。在体育课堂中挖掘和改编大量民间体育游戏充当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在实施中制定民间体育游戏进课题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身体机能数据中对民间体育游戏进课堂的实施进行全面的评价。
五、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1)通过实验研究,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体育课堂教学体系,促进教师在执行新课标教学的具体行动上能真正体现以生为主、育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2)通过实验,编制我校民间体育游戏课堂教学的校本教材,推进民间体育游戏教学在我校实施的规范化和常态化,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3)通过实施,获得家长和社区对民间体育游戏进课堂的普遍认可和大力支持。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以相关理论知识和政策为理论指导,以研究中生成的过程资料为本课题的进程和方向,加强学习和总结分析,推进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准备阶段,向家长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学生上课的兴趣及喜爱程度进行调查实地调查,为本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和研究的开展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开展研究实施的过程中,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边实践,边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4)实验研究法:根据我校情况和研究需要,我们在每个年级中选取两个班做为实验班,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实验和实施前后的身体素质指数数据收集,做出阶段性的数据对比。
七、本课题的研究进度
1、研究周期
三年半,即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
2、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A、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
1)通过网络,对民间体育游戏在全国各中小校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学习、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学以致用。
2)搜集、筛选和确定适合我校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项目,按水平要求进行归类。
3)收集和制作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教学所需的器材设施。
B、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1)通过实践,逐步改编和拓展民间体育游戏,使其具备体育课程教学功能。
2)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实验班加强民间体育游戏引进课堂的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的实施和研究。
3)加强民间体育游戏进课堂的评价方法研究,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机能数据测试和统计,分析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C、结题验收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1)结合现有教材,编制民间体育游戏教学的校本课程,发挥其教育和课程功能。
2)撰写结题报告,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
八、本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黄 森
【关键词】户外体验式培训 高校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
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通常选择封闭式且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应试教育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的学生确实缺乏主动性、对社会认识能力弱。学生在传统应试教育下,知识的储备虽然很高,但是具体的实践技能确实非常低。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户外体验式培训引入到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些研究人员,针对 “户外体验式活动”作为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开展了系列的实验研究,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这为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
一、高校体育课开展户外体验式培训的依据和保证
(一)体育教学与户外体验式培训的特点相似
因为体育课程教学和户外体验式培训都是注重身体的活动。其中,户外体验式培训是在户外进行的身体活动。该培训充分考虑学员个体的具体情况,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培训内容和课程。体育课程教学则是由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指导,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侵入的宗旨。体育课程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使身体机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提高心理素质的一种教育过程。
(二)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与户外体验式培训的目标一致
在教学目标上,两者都是通过身体活动来完成任务的,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个体的展现和团队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心理素质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学形式上都采取了集中讲解,分组练习,最后展示或分享。户外体验式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所以两者的目标相同。
(三)高校体育教师是户外体验式培训实施的重要保证
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他们大多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例如对教育学,心理学,组织学等方面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理解力。因此,他们只要通过简单的培训和学习,就完全有能力胜任户外体验式培训的教学工作,教学的第一重要因素就是教师严格依照程序指导,监控全过程,合理安排,以专业的手段保证每一细节的绝对安全可靠。户外体验式培训中有些项目看起来非常惊险,但只要合理进行正确的保护是绝对可以保证学生安全的。杜绝不安全行为,及时消除周边环境存在的不安全隐患,经常检修器械,这些是户外体验式培训顺利、安全实施的保证。
二、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户外体验式培训对学生的作用
户外体验式培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现代的大学生大多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任性、孤立、自私、缺乏爱心等等。将户外体验式培训引入高校体育课程,可以建立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让大学生真正融入到培训中,体会参与的重要性,感受团队的力量。户外体验式培训的一些内容注重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在一个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会努力为团队的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低落。学生们既能够享受到快乐,也会在过程中感受到心酸。户外体验式培训能够提供一种特殊的氛围,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并且能够在培训中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帮助自己的道理。作为体育教师,只需在课前把活动内容及注意事项与学生表述清晰。避免在活动中进行解释。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展开分享,并且从中得出结论,最终实现自我教育,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我调控能力的目标。学生通过培训,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并且敢于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二)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高等学校实际就是一个人际互动的大社区、小社会。由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学生间的竞争问题等,让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出现了重大的阻碍。而户外体验式培训结合了高挑战及低挑战的元素,让大学生可以处于个人和团队的两个层面,都可通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教你如何通过逆境和从而得到提升。户外体验式培训强调学生去感受学习,而不仅仅在课堂上听讲。以体验,分享为教学形式的户外体验式培训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它并不灌输你某种知识或训练某种技巧,而是设定一个特殊的环境,让你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吸收了国外先进的经验,在参与和训练中,学生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与思想性的运动,逐渐培养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团队合作的精神。体育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融入到每个项目中,通过应对各种不同的环境及挑战,学生能够学习如何解决问题。通过看、听、行动、体验、分享交流与总结相结合的“立体式”课程,以小组讨论、角色的模仿、团体互动、脑力激荡等方式让学生切身的感受、体会、领悟。这是“户外体验式培训”给我们的心理震撼,也是“户外体验式培训”的意义所在。通过户外体验式培训,整合团队,发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这就是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结束语
在我国,一直以来的体育教育模式都是重视“刺激——反应”,仅仅将学生视为对外部刺激做出被动反应的对象。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但让学生长期受到抑制,导致无法发挥其能动性,而且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此外,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差异化的意识导致学生由于个体差异而无法发挥个体的优势。因此,经过理论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得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户外体验式培训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将对我国大学体育选项课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户外体验式培训不仅能够进一步开发体育选项课资源,同时让体育课的空间更为广阔,实现了体育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将对大学生增强体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自我、增强社会适应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金项目:1.2012年“本科教学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XGC2012D08;2.2013年宁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资助课题,课题编号:YB201331。
我国大多数体育专业院校对体育教师的培养都是依据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于课程设置来制定的,可以说都是采取“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就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哪些课程,学校就上哪些课程,甚至对国家规定性的课程还不能完完全全贯彻好,执行好,更谈不上依据学校和学生特点设置一些校本课程了;广大体育院校只重视理论课程的传授,不能把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很难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在这种情况下,所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只懂得一些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很差。大多数体育院校缺乏对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有组织与有计划的培养,很少学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大多数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培养是片面的,不系统的,很多体育教师在职前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只能说明他们具备作为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但怎么样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来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加以教学技能方面的培养,不断进行体育课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来提高教学技能与教学能力。
2教育实习环节存在缺陷
教育实际是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技能的重要环节,但是不是形成教学技能的唯一手段,大多数体育专业院校把教育实习作为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形成和教学能力提高的唯一途径,而且他们的教育实习所采取的方法单一,内容俗套,缺乏系统性的组织训练,他们认为教育实习就是让体育教师跟着知道教师简单的上上课,听听课而已,他们对通过什么样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缺乏考虑,指导教师有时候把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给实习生以后,让实习生根据这些独立进行上课,而指导教师本人并不随堂指导,对实习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这样实习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很难获得提高,实习生很难把一堂体育课中复杂的教学过程进行逐一的剖析,逐一的学习与探索,教育实习只能变成一种形式,对实习生的教育能力提高和教学风格的形成效果甚微,教育实习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教学技能的培训内容不合理,手段不科学
大多数体育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完全依赖于体育教师职前培训和在职进修,在职前培训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理论知识,很少选择实践技能方面的知识,因为教学技能的获得与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多懂得一些理论知识就能实现的,要靠不断的教学实践,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和专业实践来获得,而且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是选择自己擅长的知识来授课,对于自己不熟悉的知识是不可能教授的,而这些知识很多都是很老的知识结构,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有些理论知识都是过时的,这些知识再传授给体育专业培训教师,造成了恶性循环。这些对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与提高帮助很小。大多数学校都通过集体备课、观摩和听课的形式来培养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但是在这些教研活动中,虽然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获得提高,但是由于考核和评估的因素较多,缺乏教学技能基础性和实质性的训练与演练。在教学观摩中,虽然体育教师通过观摩以后能学到很多新的内容,但是体育教师由于缺乏亲身的实践经历,不能进行互动,所形成的认识都是感性的认识,他们的记忆也是短时间的记忆,当观摩结束以后,他们可能只对个别精彩的场景有所记忆,但无法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全过程的回忆,体育教师就不能掌握课程的精彩部分,对课程的实质性也难以把握,理解不了整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的意义所在,对优秀示范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能无法掌握,观摩起不到示范的作用,在观摩过程中优秀教学行为瞬间即逝,课后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只能靠回忆而获得的一些片面性的信息,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难把握,也难以解决,达不到提高授课教师教学技能的目标,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不会认真钻研教材,他们的备课只停留在教师人人都熟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取上,不可能选取自己不熟悉的教材进行授课,这样集体备课的效果就很小,对教学技能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4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片面单一
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教学的教育学的过程及其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1]。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单一、片面,评价者往往只看一堂体育课中组织是否合理,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教师讲授是否面面俱到,学生在本堂体育课中是否掌握了大量理论知识和许多的运动技能,往往忽视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过程,忽略了学生的联系密度,不把学生在课堂的运动量和锻炼效果作为评价体育课的一个标准之一,即只重视结果评价而忽略了过程性评价。在体育课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既要有在每堂课后再教学日志活教案上做简要评述的方式进行日常性的评价,也要在每学期进行若干次的阶段性自我评价。
5过度依赖经验主义
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主义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在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方面,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至关重要,对实习生教学技能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需要科学方法进行指导的过程,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有些是科学的,但是有很多是不合理的东西,因为经验的总结是带有个人感彩的,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的,指导教师的经验成果有时候是不可能进行理论升华、在教育界进行推广使用的。因此,教学经验只是一种带着局限性的经验传递和交流的方法,而体育课是一种瞬间消失的过程。要明晰体育教师的侥幸意图,靠经验是不可能多获得的。
【关键词】我国 高校 体育课程 改革 问题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21-02
我们高校体育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课程,我们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提出了要以全面发展为培养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现阶段的体育课程的设置上进行一些列的改革,使之能够适应现阶段社会和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要。在我国高校中体育课程设置上进行相应的创新,是符合当代体育教学理念,只有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使得体育教学不断地完善。体育课程的本质就是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来学到锻炼身体的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身体质。但是,我们实施了体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大学生的体质素质还是逐渐下降,这是我们高校工作者应该进行研究的课题。对其开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对策来,对以往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偏差进行改正,使得高校体育课程健康发展。
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片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求课程设置上,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由于这一要求,导致现阶段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上过于偏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很多体育课程设置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而设置的,有些新开设的体育课程并没有进行实际操作,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教学评估,对高校的教学师资、教学资源等没有进行相关调查。所开设的课程就是为了完成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过于看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盲目的追求课程改革,最终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上没有学到真正的体育锻炼内容,只是学到一些形式内容,导致学生走向社会没有一项体育锻炼项目精通,使得逐渐失去兴趣。
2.教学方法手段滞后
教学方法是高校体育课程实施的手段,以及完成高质量教学效果的方法。这一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相互组合的。但是,受到体育成绩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实施有一定偏差,教学方法上过于偏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传授,导致现阶段大学体育课程还是以体育技能传授为主。课堂上主要是以体育教师的讲解为主要的,学生还是被动的听课程。
3.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机制尚未确立
在高校中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只靠体育课程是不够的,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大学生多参加课外的体育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应的锻炼。但是,通过我们对辽宁省几所高校体育课外活动调查发现,大一、大二的学生还能保证每周两次以上的课外体育锻炼,大三、大四每周保证不了两次以上的体育锻炼。主要原因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过程中没有人进行相关指导,学生多是一个人方式进行锻炼,取得锻炼效果差。学校所举办的体育活动也多是过于偏重形式内容,对于学生锻炼过程并没有进行检验,使得课外体育课程开展的较差。
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与措施
1.拓展课程内容,突出内容的实效性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就是要做到改掉以往的体育课程的单一性教学内容,对体育课程进行多元化的设置,体育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出来健身性、娱乐化、文化价值等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尽量减少与中小学体育课程相互重复的内容,课程设置上尽量做到符合实际要求,增加学生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来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主要是集中在一些运动强度小、持续时间长、参与性高的体育项目上。
2.加强课外体育组织与管理,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模式
我们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总结,学校要定期的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组织与管理,做到派专人进行组织与管理,做到有计划的开展体育活动,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体育社团组织,组织学校体育社团进行相应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参与体育轰动的积极性。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中学校组织者要设置一些女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女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做到让大学生全员都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
3.建立师资队伍培训机制,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是改革的主要实施者,要想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正确的、有效的改革,必须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指导工作。让高校的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的教学问题,能够及时的更正和补充。高校主管部门要多为高校体育教师举办培训,通过多种渠道为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在体育教学中对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技能要求的同时,要求体育教师要多投入一定精力对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做到多从事科研活动,多聘请体育名家来给体育教师进行课程、科研理论指导,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做出一定努力。
参考文献:
[1]董俊,刘雪冰.高校体育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12-l15.
[2]刘艳霞.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J].龙岩师专学报,2004,22(3):105-108.
[3]王晓刚.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128-131.
[4]段健芝.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剖析[J].体育学刊,2006,13(2):8-10.
情境一:
××学校的体育教师办公室,一位体育教师正在做各项课前准备。下课铃一响,四(2)班的体育委员就带领着几名同学出现在体育办公室,向老师询问体育课的课前准备内容。询问好后,体育委员回到班级准备带队,剩下的学生跟随体育教师来到操场,帮助老师一起布置场地、器材,预备铃响后,体育委员将队伍带领到上课地点,整好队、点好名、安排好见习生等,等待上课铃响。
体育委员整队、点名、安排见习生等这些最基本的体育课课堂常规,通常情况下都是安排在上课铃响后教师组织进行。新课改后,体育课上课时的整队集合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有的教师上课干脆就不让学生集中,上课时学生只要围着教师就行,这些常规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得更近了,看似是一种创新,但却违背了体育课最基本的常规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备铃响后自己做好准备,改变了在课堂上进行常规准备的习惯做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集合整队是确保有序、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正如毛振明教授所说,“要使我们的体育课首先做到像体育课”。要做到课前常规不摒弃,又不占用课堂上太多时间,如何化解好这一矛盾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
1.明确新要求。接手新班级后,利用开学第一课对全班学生明确体育课着装要求、课堂常规、安全防护以及身体健康常识、相关纪律等各项注意点。对第二天有体育课的班级,体育教师要提前一天通知体育委员做相应的准备求。
2.培养好助手。教师必须培养好得力的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让他们知晓体育课的流程、基本模式和注意点,让他们懂得自己要配合教师所做事项。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让学生形成提前整队集合等待的行为习惯,上课铃一响立刻进入课堂的准备状态。
情境二:
××学校的操场上,三(1)班的学生们小脸通红,满头大汗,认真练习着肩上屈肘投掷羽毛球的动作技术,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听到教师口哨声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集合到教师两侧。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完毕,在口令下学生又迅速分别到各自的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新课改理念引领下,体育课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放的体育教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和习惯。“小眼放光、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口常开”是特级教师孙双金评价一节好语文课的标准,这个标准在体育课堂中同样适用。情境二中的体育课堂就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养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和习惯,关键在于努力提升体育课的魅力。
1.编出好教材。体育课程有其自身特点,国家层面出台了体育课程标准,但各地对于每堂课到底教什么内容,并没有硬性的要求,只要符合课程标准即可。这给体育老师充分发挥才智、自主编排课堂教学教材提供了舞台。体育教师可根据课标编排好本校各W段、各年级、各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科学合理,富有针对性。同时,还可根据地区实际、学校场地现状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编出适合实施的体育校本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备好优质课。备好课是高效自主课堂的关键环节,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以高效优质课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体育学科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紧密结合,杜绝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怪象。备课既要独立思考,又要集思广益,要通过听课、评课、议课、教学问题研讨、同课异构、教学沙龙、现场指导、集体案例分析、主题研究等教研活动,认真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摘 要:以往对体育课程成绩的评价方法,突出甄别与选拔,忽视激励与发展。随着新课程目标的变化,急需构建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基于定积分学思想,探讨了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的构建思想和构建方法,提出了以学习变化率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依据的新的体育课程成绩评定方法,此方法能更好地体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定积分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2―0234―03
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部重新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不仅对体育课程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而且强调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纲要》的制定与施实,表明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随之而相伴的对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也应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因此,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成绩评价方案已刻不容缓。
1 对原有评价方法的分析
1.1 原评价的积极作用 教育思想传承与发展是根植于当时所处时代要求的背景下。旧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适应当时形势的体育教学指导纲领性文件,它主要强调了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强化的是竞技化体育教育,因此,旧的体育课程成绩评价是以运动技术技能的考核为中心的评定体系,突出强调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术、技能以及体育知识程度。无须置疑的是,这种成绩评定机制,尤其是贯穿四年的达标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强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发展,增强了体质,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培养了一定的锻炼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提高丁大学生群体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健康人才基础。
1.2 原评价的局限性 学习效果(成绩)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尽管原评价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运动技术、技能,增强了学生体质,但是,由于评价方法过于突出选拔性、技能性、绝对性、定量性,所以,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反应出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性、教育性、促进性。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2.1 过于突出甄别与选拔,忽视激励与发展 由于原有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是对体育课程所计划的教学内容进行某一技术技评、技能达标测定,所以,有些测评数据按一定权重所反映出来的考试结果,自然更大程度上代表了被测试者先天的身体素质状况,而忽视了被测试者努力锻炼后的提高程度。必然造成先天身体素质优秀的学生体育成绩好,先天素质差的学生体育成绩差,以至于出现体育考试对身体素质优秀者构不成压力和激励,轻松过关;而对于身体素质差者又会导致信心丧失,望洋兴叹,挫伤其锻炼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适用于运动员选材的评价方法,在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中往往出现对身体素质强者起不到刺激作用,对身体素质弱者又限制其积极性发挥的双重不利影响。
1.2.2 过于突出技术、技能的评定,忽视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测评 由于原有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主要集中于考察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其考评结果也主要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和运动能力,而体育教学效果所包含的心理健康促进和体育适应能力增强有所忽视。这一评价方法所完成的评价任务更多的是评价运动训练效果,而忽视了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其“质”的不同,也必然忽视其体育教学“育体”的功能,因此,也势必造成反映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指标得不到综合测评。
1.2.3 过于突出绝对评价,忽视相对评价 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作为一对互为前提的评价方法,其实质区别在于评价标准来自于被评价者的“内”与“外”。原有的评价方法,由于过于重视将被测试者与全国统一标准相比较,所以,突出了学习效果的绝对评价,而忽视了学习者的“进步幅度”认可。如果将体现学习者“进步幅度”的相对评价方法运用于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之中,或许更能体现评价的激励与发展作用。
1.2.4 过于突出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 系统科学认为:任何系统都具有定性特性和定量特性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表现。只有定性描述,对系统行为特性的把握难以深入和准确,但定性描述是定量描述的基础,定性认识不正确,定量描述会将认识引向歧途;定量描述是为定性认识服务的,可以使定性认识深刻化和精确化。原有的评价方法,过于重视对被测试者的“高度”、“远度”、“速度”等,进行量的考核与评价,而对反映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体育态度、心理倾向性、竞争意识、沟通行为等因素,考虑较少。尽管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定性认识不正确,也不会将一名身体素质、运动机能优秀的学生引入“歧途”。但是,如果不强调对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定性评价,一方面难于使学习者形成牢固的运动参与意识,另一方面也会人为的削弱体育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和促进学习者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的影响力。
正是原有评价方法存在以上诸多方面的局限性,如何制定适应新课程需要的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法,成为围绕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完善而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以寻找适合新颁《纲要)课程目标实现的评价方法为目的,在分析原有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探究了以下基于定积分学思想的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法。
2 基于定积分学思想的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定方法
2.1 以学习变化率作为体育课程成绩评定的依据 新《纲要》的制定与施实,表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新课程强调体育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课程目标的转变,与之相配套的课程成绩评定办法也应进行相应的改变,正是基于此,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应该重新审视成绩评价的本体,也就是说,成绩评定应该“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成绩评价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发展性评价。换言之,新的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应以个体学习前后的变化情况――学习变化率为依据。学习成绩须依据新《纲要》提出的五个目标,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注:关于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另有论述,这里不将赘述)来进行判定。
为什么采用学习变化率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呢?1)因为运动成绩与人的遗传因素具有相当高的相关性,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如果简单、直接采用统一的运动成绩作为体育课程的成绩,那么这种成绩评定实质是对遗传因素
的甄别,势必挫伤那些运动遗传素质相对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厌恶情绪及至敌对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体育课程成绩评定的功能不能达到,也不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2)对运动能力、运动水平等综合评分须建立在对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的分析判定的基础上。由于学习变化率在多数情况下与多项指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所以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这些方面的表现。3)更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新{纲要》精神,学习变化率首先是个体前后学习情况的变化,以它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因素对外显成绩的影响作用,使每个学生都站在同等级的起跑线上展开竞争,适应学生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这样既公平又合理,能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成绩评价的功能。其四,学习变化率不仅是学生反映了学生学习目的、态度、方法、兴趣、意志品质以及体质方面的直接反映,而且也是教师教学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的客观体现,因此,学习效能为教学双方提供了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既有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总结学习和锻炼方法,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和进取精神,不断提高学习和锻炼效果;又有利教师强化教学目标意识,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搞好“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2 基于定积分学思想的评分方法
2.2.1 定积分学思想方法 定积分学是人们在不断探索如何计算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过程中诞生的,顾名思义,“积”就是累加,是解决“整体”性问题的方法。一般来说,设γ=f(x)(f(x)≥0)在[a,b]上定义,则函数曲线下的面积,即由曲线γ=f(x),x轴与直线所围图形的面积称为函数γ=f(x)在区间[a,b)上积分,如图1所示。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增强体质 思想教育
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中小学的不断推广和施行,每一位体育教师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上好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是每一个体育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上好体育与健康课谈一下个人的见解: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充分显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强调要将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因此,在上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师应该谈化竞技意识,不要过分地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善,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只要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就可以了。
一、教师积极完善自身综合素养
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偶像性心理逐渐增强,这就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和示范,积极完善自身,教师除了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努力做到博学多才。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做到,声音洪亮,讲解精炼,抑扬顿挫,突出重点。动作示范要优美、准确、有力度,能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和控制要松紧得当,对学生要求严肃而不缺乏温和。在对待扰乱课堂纪律和犯错误的学生时,要采取合理、巧妙、有效的方法对其批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要准确处理同学生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和交流,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以及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与烦恼,获取学生的信任,做学生的好朋友。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是从。而现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趣味化
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比较高,要看体育教师上课的能力与水平。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四、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的体育活动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逐步推广落实体育课程整体教学改革。根据这一文件精神,我校在高中年级开始实行了体育课选项课程整体改革。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比例做了较大程度的调整。有三分之一的课程改为“体育活动课”。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是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总之,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五、采用分层教学法关注个体差异
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要多采用分层教学法,以不同的投掷起点来挑战相同的终点,给素质好的学生给予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挑战自我;给相对素质差的学生给予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总体来说,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在练习时都能处于亢奋状态,既能让优秀生“吃得饱”,又能让希望生“吃得好”,还能让中等生再提高,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乐趣。浓缩了许多新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既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有助于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作为第一线体育老师的我,还将继续努力。
六、及时总结,弥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