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3 15:44: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智能时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次会同时亮相的新品阵容多达十余款,包括全球首款1080p专业智能家用投影机i700、全高清全3D高端商用投影机SH915、反射式超短焦互动教学投影机MW853UST+,以及双灯高亮专业工程投影机PU9730。
跳脱规格竞赛
明基中国投影机事业部总监黄振宇指出,投影机产业经过十多年快速发展,逐渐步入成熟阶段。一方面,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很多厂商仍在拼规格、拼成本。作为全球投影机行业领头羊,明基投影机近年来持续精耕细分市场,在与广大客户和消费者的深入接触中,越来越感受到应用体验的重要性。为此,明基将跳脱硬规格竞赛的束缚,以更智慧、更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以解决用户实际问题、照顾情感需求为前提,透过软硬件优势资源整合,最大程度实现未来投影产品的智能化。
在这样一条充满挑战的征途上,自然少不了最重要的战略伙伴。本次会上,美国德州仪器(TI)DLP企业及影院显示部门市场营销经理潘冠妤,与天猫数码事业部总监李好、天猫游戏及网络办公事业部总监胡明辉同时到场助阵。据潘冠妤表示,创新智慧应用是未来投影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很高兴看到明基能够继续走在产业变革的最前沿,不但推出一代又一代创新产品,更深入了解各个细分市场与广大用户的真实需求,不断为各行业带来更好的应用、更棒的体验。作为明基投影机长期技术合作战略伙伴,TI将一如既往提供最坚实的技术支持。
在接下来的会中,明基中国投影机事业部总监黄振宇向与会人士详细介绍了2013~2014年度明基投影机全球业务开拓的亮丽表现,更精心展示了下阶段针对家用、商用、教育和工程四大主要细分市场,明基投影机即将全面推出的一系列创新智慧应用解决方案。其中,“新极客i700”专业智能家用投影机,或许是有史以来性能最强、功能最丰富、操作最简单的全方位一体化智能家庭娱乐中心,真正将好看、好听、好玩、好学、好买等各种精彩大屏体验融合于一身,让全家人都可轻松享受智能化数字生活。
提升效率与品质
除此以外,以SH915领衔的明基智慧商用投影新品在搭载SmartEco智慧省电科技、支持局域网智能管理等强大功能基础上,创新整合独家开发的QCast智慧控制应用,让商务用户得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无线连接并全镜像输出画面至大屏幕,大大提升日常商务投影的灵活性与便捷性。此外,明基针对教学应用开发的MW853UST+等多款超短焦互动投影机,可通过PointWrite智能科技进一步增强互动教学的快乐体验。还有明基PU9730专业工程投影机,也堪称为高画质高稳定、易安装易维护的新典范。
当投影机产业日益步入成熟期,市场竞争主要围绕规格与价格而展开时,明基BenQ身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领导力的投影机品牌,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优化应用体验为出发点,积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面向各个细分市场持续推出“创新智慧应用”解决方案,既为投影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思路,更为帮助用户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或进一步优化生活品质带来了新的力量。一个前所未有的“投影智时代”就此开启。
近日加盟Informatica担任大中国区总裁的王群,言谈举止凸显着干练和豁达,游刃于商界多年却如此平易近人,接触中强烈感受到,作为中国最早投身于IT行业职业经理人之一的他所散发出的工作激情极具感染力,或许正是这种不断的自我挑战和工作激情,让他虽然经历了20多年IT圈风云变幻却依旧事业长青。
他说,多年来,跨国公司无不对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寄予厚望,给中国业务增长带来压力。IT行业工作压力很大,很多朋友都相继离开,或创业成为企业家或转行到更具空间的其他行业,也许是不愿承受IT行业巨大的工作压力。 另一方面这个行业毕竟是年轻人的世界,要不断学习跟上迅速更新的产品技术。事实上,在外企IT行业50岁以上的人越来越少。
他也问过自己,为什么还喜欢做这种高压的工作?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具备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他更愿意把自己当成一名运动员,希望的是不断地超越自己,像运动员一样拿了一块金牌,还想拿第二块,不断追求卓越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坦言,主动按自己兴趣工作而不是为生存被动工作,不仅做执行者更要做决策者,在帮助客户、合作伙伴及他人的成功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在他看来,就是这样不断地挑战,才可以保持激情和动力,才能推动自己不断地创新,才可以给整个组织和企业带来活力。
享受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
《新智囊》:你以前一直都在比较大的跨国公司工作,那么,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加入了Informatica这个相对来说小的企业?
王群: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在今天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公司不论大小,重要的是企业的地位和竞争能力。我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20多年了,应该算得上IT行业的一员老兵。在我看来,IT行业有几个特点:一是高速发展;二是竞争激烈;三是技术不断创新。我从业以来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去关注那些在业界占有全球领先地位的企业,我很希望把世界上No.1的技术带到中国来,Informatica正是我的选择。
我选择一家公司的时候,首先看的是这家公司的方向与成长性,其次是领导团队。我在过去二十几年里也有专门挽救那些处于困境的企业,那是很艰苦的一件事,也有经历选择类似Informatica这种处在快速上升初期的企业。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加盟,作为开拓者,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享受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我曾经作为唯一本地雇员加入到当时在中国只有5个人的著名IT跨国公司,直到后来发展到超过100多个本地员工,经历了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过程。 Informatica 是全球领先的数据集成软件公司,过去几年里保持着很高的复合增长率,市场空间极大,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司有杰出的领导团队,我们力求创新,不断推出行业领先的新产品技术。正确的方向,优秀的团队,良好的运营管理,引导每个员工发挥自身潜能去沿着正确的方向做正确的事,就会做出业绩。
让智能数据驱动企业
《新智囊》:对于某些客户来说,Informatica可能是一家陌生的公司。如果客户第一次与他们接触,想了解这家公司,你会怎么介绍?
王群: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都要依赖于数据进行生产运营、决策、管理和风险控制。有数据的企业就需要Informatica。高效信息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今天世界经济环境下,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并及时获得洞察力,以便快速使用应用程序和流程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最大化财务和运营绩效。Informatica 帮助企业能及时、准确地使用可信赖的数据,让智能数据驱动企业,实现高效信息管理,从而在当今全球信息经济中获得竞争优势。
过去企业信息建设很多投资是在做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计算机设备、办公系统等等,在其之上是不同的应用系统,比如 ERP、CRM、HR系统、财务系统、供应链等等,这些是过去企业重点投资的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快速深入,大中型企业和机构纷纷建立起庞大而复杂的IT系统,现实的问题是这些系统之间很难有效地共享数据,企业对数据整合的需求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重视应用集成的同时,越发地重视企业的数据集成、治理。
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变,无论是从工业时代转为信息时代,还是目前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大环境的挑战,都已经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因此,我们越来越多地要求智能数据来推动企业的行动或决策。通过数据整合、治理,能及时、准确地使用可信赖的数据去了解、揭示数据内部包含的信息,使企业真正了解自己、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合作伙伴等重要业务因素。这正是Informatica的专长。
我们帮助中国的企业从运营、交互、社交网络等各种海量数据中得到智能数据。比如:一个企业里有自己的生产系统、销售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可能还包含网络服务、电话服务系统等等这些不同的渠道,这些渠道里都分散地记录着客户积累的产品、合作伙伴、客户信息等等相关的数据碎片,这些数据都散落在不同系统里,是一个一个碎片。怎样把他们找到一起,形成一个涵盖企业信息的360度整体的全貌视图,帮助企业掌握数据、全面认识客户、自己以及社会关联,提升工作效率,使得利润实现增长。
《新智囊》:中国企业在信息管理和数据挖掘的认知方面,包括对技术的市场理解、技术的应用现在是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王群:我的感受是,中国的IT设备恐怕是全世界最好的。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竞争上占据更多优势,这就是问题。我们过去在企业数据集成与治理方面,花的时间、精力、投资相对很弱。甚至很多企业还没有部门去管理数据和制定数据规范。但是,每一个企业都急需借助数据实现智能管理,创造利润,提升效率,降低风险和成本。
《新智囊》:中国企业与国际相比,在数据集成方面有什么特点?
王群:中国企业数据集成环境比美国企业更加复杂。中国企业在数据集成方面有几个特点:第一,中国企业信息化从零起步,经过将近20年的不断摸索和经验积累,目前已进入深化应用的阶段。特别是在最近10年,通过升级原有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中国企业飞速发展的业务需求,于是大量的新建系统出现在中国企业中。而美国企业更多地通过原有系统改造、升级或整合来实现业务需求,新建软件系统的比例则相对较小。中国企业众多的新建系统会导致数据源分散、异构数据库难以访问、数据接口复杂度增加等问题,从而产生比美国企业更加复杂的数据集成环境。第二,中国企业的数据量更大,性能压力更明显。第三,长期地重应用,轻数据,无人问津数据治理,使得中国企业的数据质量问题可能更严峻。
经理人不光是“执行者”,更要做“决策者”
《新智囊》:既然IT是一个高速发展、竞争激烈、不断创新的行业,那么你如何培育团队的能力适应这一特点?
王群:我觉得Informatica作为一个快速增长型的龙头企业,优势就是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可以快速捕捉市场的机会,这依赖我们优秀的团队和敏捷、协作型的组织,我们的团队成员能高效、快速地工作。
作为全球领先的龙头企业,不仅有世界领先的产品,而且拥有业界最优秀的团队,他们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和精通的技术,而且大家热衷于自己的工作,团队的每个人都了解公司的方向和策略,了解他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都很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对团队成员给予适当的授权和激励,协调资源协作,让他们能最大化发挥自己的能力。我们不用太繁琐的汇报和请示,我们能对市场快速反应以及对内部快速协调。我认为如果每件事情都要不断地请示、汇报,没有授权,那仅仅是个执行者,但不是Decision Maker(决策者)。
《新智囊》:对外企来说,职业经理人的“天花板”问题一直成为热议的焦点,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并对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和规划有何心得、建议?
王群:职业天花板的问题是一个工作目的与人生价值观的问题。工作意义不仅仅是满足对于生活和物质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得到超越自我的工作体验。
作为一位职业经理人,或者说是打工者,我谈一些我个人理解和感悟,首先,是你自己的定位,如果把自己定在比较低调,不要去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可能你会觉得压力或者各方面的东西会轻松一些。其实最重要的是,我觉得一个人要去做你有兴趣的工作,更要主动工作而不是被动地工作。想想你所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你的能力是不是适应这个岗位,或者说你在这个岗位上是否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你给这个组织带来什么价值,这个组织又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你可能会得到满意的打工体验。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首先要做好定位,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并且能对企业有价值的位置。其次是以诚信立事、诚信待人,这是我的基本观点。有了这点,就很容易跟大家融洽地沟通和成为可信赖的伙伴。第三,做事的时候多为其他人着想。我在IT行业多年,养成一个习惯,当我做一个决定的时候,首先想的是这个决定对客户有什么利益,对合作伙伴有什么利益,对本身的企业有什么利益,对我的雇员有什么利益,我不会只想我自己,这样我就会过得比较轻松,我会觉得每一件事情的决定我做得对。如果对客户有利,对合作伙伴有利,对你的企业有利,你的事业就有发展和成就,这样才可以保持你的基业长青。
3月16日,聚焦“智能时代・数字经济”这一主题,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17中国IT市场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年会全方位解读了业界的关注焦点――如何把握IT创新驱动产业融合,敏锐洞察产业新趋势;如何依托新模式构建产业新生态,准确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如何借助智能技术拓展平台型应用,全面提升服务新能力。
智能时代来临
数字经济创新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莅临大会并致辞,明确指出基于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智能时代全面来临,以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技术成为新的引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从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效率的辅助角色,快速演变为基础创新和创造的使能者,推动社会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不但对既有经济模式形成颠覆重塑,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催生了一系列活力四射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数字经济2030:
产业跃升的中国战略
会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发表了题为《数字经济2030――产业跃升的中国战略》的主题演讲。他指出,2016年G20峰会提出的“数字经济”,为IT产业未来10至20年的演进提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基于未来世界所具备感知、智慧、行动和进化的特征,生态进化的数字经济2030将呈现全新智能设施――万物互联、全新驱动要素――数据核爆和全新交互模式――业态新生三个层面的变化;并产生产业融合、秩序重构和角色转化三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催生接入、数据和新生三个方向的机会,接入的机会在于海量的“端”、丰富的形态和巨大的市场,数据的机会在于海量的“端”引发数据核爆、改变产业结构和未来业态。
汇聚权威专家
热议时代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沈昌祥,美国硅谷排名第一孵化器创始人史蒂夫・霍夫曼和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陈刚,分别深入阐述了ICT演进与创新、可信计算、未来黑科技与硅谷独角兽以及新兴产业投资。IBM、甲骨文、英伟达、华为、浪潮、阿里巴巴、360、用友、东软、紫光西部数据、山东易华录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以及宿州高新区、杭州萧山区等重点园区领导等共聚一堂,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智能园区建设、共享数字经济等领域,通过主题演讲和高峰对话,密切关注智能时代的技术机遇,深度解读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模式创新,共同探讨中国IT市场新价值。
【关键词】智能手机 iOS Android 增量创新 操作系统
中图分类号:F6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07-0082-04
1 智能手机产业正步入繁荣期
无论从产业发展还是市场规模看,2012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业已进入了发展繁荣期。
从产业发展看,目前全球主要IT业者都已不同程度地加入到智能手机研发、制造、销售、应用开发等环节中;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也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并引发了传统信息产业格局的巨变,如诺基亚等传统手机巨头衰落、Apple和三星成为新的市场主导者,高通则凭借在智能手机处理器市场的领先地位,取代英特尔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等。
从市场规模看,近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持续高速增长,在部分发达国家,智能手机用户已超过功能手机用户。例如根据尼尔森公司的调查,2012年2月美国智能手机渗透率首次超过50%,而在同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已占美国市场当季度全部手机销量的2/3,美国手机市场由此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在国内,2011年以来智能手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根据赛诺公司的统计数据,2010年智能手机销量仅占当年全部手机销量的7.8%,但这个数字快速上升到2011年的24.3%和2012年的62.1%,目前在700元以上市场,消费者基本上都选择了购买智能手机。
虽然跟传统功能手机相比,智能手机属于创新和升级,但其作为快速电子消费产品的属性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智能手机的发展也会经历导入-成长-成熟-衰退的周期。目前智能手机市场高速增长并进入繁荣/成熟期的现实,也就意味着该产业正面临着市场增长将持续放缓、产品创新力下降及同质化日益严重等挑战。下面将分析现阶段智能手机产业的特点,并对其后续发展做出展望。
2 现阶段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2.1 产品硬件竞争硝烟弥漫
随着全球PC业进入饱和阶段以及英特尔取得压倒性竞争优势,近年PC处理器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而在市场高速增长以及ARM架构竞争较开放的推动下,目前以ARM架构为主的智能手机处理器实现了略超摩尔定律的快速发展。过去手机处理器的性能跟PC处理器曾存在的差距,例如,2000年首个1GHz频率的PC处理器面市,而1GHz频率的手机处理器则在2009年才量产。然而,2007年成为两者发展速度对比上的拐点,从2008年的第一个单核528MHz产品到如今的8核1.5GHz,智能手机处理器性能的进化用5年时间就完成了PC处理器近10年的历程,如果按照每瓦功耗性能计算,目前前者甚至可以超过基于相同制造工艺的PC处理器。
然而,智能手机处理器达到4核后,阶段性发展瓶颈显现,从目前的操作系统及应用需求看,处理器超过2核后,对操作和应用体验的改善作用已经不明显,而4核以上的功耗在目前28纳米制造工艺情况下会陡然增加。因此,目前的8核处理器方案都是采取4大核+4小核架构(低速应用时用4小核,高速应用是转为4大核)而非真正的全8核同时工作的方式,以平衡功耗问题。预计在新的操作系统、应用及制造工艺就绪前,真正8核及以上的智能手机处理器难以大规模商用,智能手机处理器的竞争也将从之前主要围绕增加内核数转到提升功率效率和集成度、软件功能固化、自建架构等方向。
在处理器发展渐趋理性的同时,硬件领域的竞争焦点正转向显示屏、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摄像头等领域。经历了2010/2011年以3.5~4.3英寸为主的相对平静的阶段后,在竞争者发力、制造工艺升级、新技术发展等推动下,2012年以来智能手机显示屏竞争骤然升温,日本和台湾厂商都加大了相关研发和制造领域的投入,并凭借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低温多晶硅技术)、SoLux LCD等技术率先实现鹰眼级分辨率(每英寸像素值PPI达450以上),打破了原来由三星垄断高端Android智能手机显示屏市场的旧格局。随着高端手机的显示屏朝5英寸以上人单手握的尺英寸极限接近,以及鹰眼级分辨率已超过人肉眼能力,预计未来相关领域竞争将聚焦于显示品质、功耗和新材质(如柔性屏)等。
在GPU发展方面,随着手机分辨率的不断提升以及3D应用的日益丰富,智能手机对GPU处理器的性能需求仍然处于饥渴阶段,未来一段时期内GPU将成为智能手机性能竞争的新焦点。
在摄像头发展方面,目前高端手机配置的1400W像素级别摄像头已具备入门DC的拍摄素质,但与微单电和单反相机的拍摄素质尚存较大差距。在智能手机不断融合其它电子产品的大背景下,预计相关领域会持续吸引产业力量升级研发和制造资源投入。
2.2 双寡头垄断的生态链格局初步建立
目前,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处于由智能操作系统主导的发展阶段,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重要子领域,其生态链格局也高度受智能操作系统发展的主导。随着WebOS、Bada等操作系统衰落并退出市场,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已形成iOS和Android两大阵营处于垄断、RIM苦苦挣扎、Symbian持续衰落、WP及其它新进入者跃跃欲试的相对稳定的格局。
iOS和Android两大阵营分别代表垂直封闭和开放两种类型,前者主要依靠iPhone的产品吸引力,后者主要依靠众多终端厂商的加入及近年手机硬件的快速发展,而两者都已建立起来的丰富应用及平台体系则构成对其它竞争者的重要门槛。跟iOS和Android相比,WP属于一种半开放模式,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由微软掌控,终端研发与制造环节有限开放竞争。与iOS模式相比,WP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终端厂商加入;而与Android模式相比,WP更有利于降低操作系统及平台的分裂性从而提升体验的一致性。然而,由于系统演进路径激进(WP8完全不兼容WP7应用,而且没有留给产业链充足的准备时间)、系统功能升级速度较慢(如浏览器到目前仍无法支持HTML5)以及专利授权费较高等因素,WP市场份额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根据IDC公司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统计数据,2009年基于iOS的iPhone和Android手机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6%和3.9%,而到了2012年第三季度,两者的市场份额已经持续提升到14.9%和75%,合计约90%,而WP仅为2%,详细数据可参考表1。
2.3 产品创新步伐渐趋平稳
与传统功能手机及以Symbian手机为代表的传统智能手机相比,以iPhone为代表的新智能手机的及发展曾为市场带来一股颠覆性的创新效应。这种效应主要基于其令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时尚卓越的产品外观、包括支持3D的强大处理能力、融合了音乐播放器与手持游戏机等其它电子产品功能、首次引入多点触控技术、超宽而且效果一流的显示屏以及不断丰富的新应用等,并一举打破了传统的彩屏+轻薄+时尚外观即为高端手机的“标准”,由此带来了智能手机销量的高速增长,从而不仅颠覆了功能手机时代的市场格局,也通过智能手机对音乐播放器、手持游戏机和电子书等产品的替代效应而改变了整个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版图。
然而,任何重大创新都需经历一定周期,在下一轮颠覆性创新到来前,上一轮重大创新所产生的效应会不断递减,智能手机的发展也不例外。虽然近年来智能手机在产品规格、功能、应用等方面仍不断取得发展和创新,但跟当初iPhone刚进入市场时相比,智能手机创新步伐正呈放缓趋势,要取得能够产生大规模市场效应的创新正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2012年以来曾经作为市场创新领先者的iPhone也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沦为了市场追赶者。例如,在中高端Android手机显示屏都超过4.5英寸的情况下,iPhone才被动地将显示屏尺寸增加到4英寸,并可能在后续产品上进一步增大显示屏以顺应市场需求。随着产品创新性的下降,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同质化竞争从原来的Android手机领域蔓延到全行业,iPhone在市场上不再是一枝独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从iPhone转向Android及WP等操作系统的产品,而RIM、WP等市场挑战者的新手机也缺乏足够的新颖性和亮点。
2.4 小结
跟许多IT产品/业务曾经历的一样,智能手机正步入市场规模繁荣、创新效应递减、产业格局相对稳定的成熟阶段。但从市场需求、产业资源投入及技术研发看,智能手机在此轮发展周期中尚存在相当的发展空间,产业格局也仍可能出现新的调整。
3 智能手机后续发展展望
3.1 产品创新将以增量创新为主
随着智能手机处理器达到4核以及显示屏超过5英寸,之前主要围绕产品规格升级的模式已遇到阶段性瓶颈。未来一段时间内,与智能手机紧耦合的产品、技术及应用创新和发展有望成为热点领域,例如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
智能手表是目前Apple和Google等公司都在加紧研发的新产品,而今年2月一款名叫“I’m Watch”的产品已经上市,为智能手表概念勾勒了初步的模型。该产品支持GSM制式,可以自主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并完成通话、短信等功能,也可通过蓝牙连接智能手机,在手表上显示智能手机的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整体来看,由于体积和电池容量等的限制,该产品自身的处理能力和功能较弱,现阶段可以定位为智能手机的增量创新产品;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升级,智能手表也有可能发展成相对独立的产品。
跟智能手表相比,智能眼镜现阶段更明显定位于智能手机的延伸。以Google公布的智能眼镜“Google Glass”为例,其上装有摄像头和投影显示器,将它连接智能手机后,不仅可以更方便地捕捉影像,也能够把原来需要在智能手机显示屏上显示的信息更直接地呈现在眼镜的显示屏上,因此许多应用能够产生更佳的使用体验。例如比较商品价格的扫码应用,在传统智能手机上,用户要先点开应用软件图标,用摄像头对准一个二维码或者条码,点击搜寻,得到商品的销售渠道和价格,再通过一系列的点击和输入完成购买;而使用“Google Glass”后,用户只需要把眼睛聚焦到商品的条码上,就会看到一个半透明的浮层,里面显示该商品的各渠道价格比较,用户说一声“买下来”,就可以完成下单购买了。当然,未来智能眼镜也有可能发展为相对独立的产品。
除了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外,未来智能手机还会在3D显示屏和3D浏览技术、生物体征识别安全系统、智能共享技术等领域继续改进并创新,智能手机也将日益从目前的个人通信和掌上娱乐中心,进化为能够覆盖个人、家庭等广泛领域的通信、娱乐、商务中心。
3.2 新操作系统加入成为重要的制衡力量
未来一段时期内智能操作系统仍将继续主导智能手机生态链格局,因此产业巨头会为争取生态链主导权而继续围绕操作系统展开竞争。另外,Android的全球份额已超过70%,短期内维持强势的可能性较大,Gartner就预测2013年Android的市场份额将超过75%。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强势,Android将从目前的免费开放改为授权收费的传闻不时在业界中出现,产业链多方也希望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出现更强的制衡力量,以降低Android收费甚至走向封闭的风险和压力。在这一系列背景下,Tizen、Firefox OS、Ubuntu这三个新操作系统近两年得到一定发展,值得关注。
Tizen是三星联合英特尔、DoCoMo等开发的新智能操作系统,其发展优势是三星和英特尔不仅实力雄厚,也分别有研发智能操作系统的经验(三星研发过Bada,英特尔则联合诺基亚等研发过Meego);而且Tizen将向电信运营商开放应用平台,从而对电信运营商产生比iOS和Android更大的吸引力。Tizen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吸引用户选择一个初期应用相对匮乏的系统;另外,其它终端厂商尤其是跟三星竞争地位接近的厂商会出于同业竞争的考虑而抵制Tizen。
Firefox OS是一个完全以Web技术标准及执行环境为基础(即一切都在浏览器内执行、呈现)的移动操作系统,其优势是对手机硬件要求低和免授权费。Firefox OS近期的目标主要是发展50~100美元价位的智能手机。另外,Firefox OS对应的线上应用程序商店Mozilla Marketplace采取开放策略,允许程序开发者、软件商、电信运营商自行发展线上商店,同时程序上架规则、订价规则、拆账规则都不设限,以此挑战现有偏垄断性的App Store和Google Play。Firefox OS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避免WebOS(同样是基于Web技术)曾碰到的失败结局;另外,由于缺乏深度的软硬件优化,Firefox OS在现有低端智能手机平台上的运行效率还有待提升,这将影响实际的市场推广。
毫无疑问,市场已经从多个方面发出了积极信号。
上海交易所在半夜十一点钟说自己的股票被低估,这样罕见的表态在这样的时间发出,说明心情之迫切,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上交所要半夜发这样的消息呢?是不是在更高层面的有这方面的要求呢?。还有各大报纸头版头条都讲稳定市场的意愿这种情况非常罕见,新华社今天头版头条写中国股市新观察也是不多见的。 上交所和深交所近日分别召开上市公司座谈会,听取上市公司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健运行等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积极信号请大家要积极关注,都说行情在绝望中发生,犹豫中展开,乐观中灭亡,现在谁先乐观,谁先受益,这个时候要在阴线的时候敢于大胆重仓低吸,在大阳的次日的小阴小阳敢于高出。
其它:雷鸣科华、国泰集团重组获批;华塑控股变更重组标的;汤臣倍健拟逾35亿收购LSG100%股权;中金黄金拟逾9亿元收购中原冶炼厂剩余股份;御家汇拟斥资8亿元建设全球面膜智能生产基地;科大智能实控人6.18亿元转让5%股份给宿迁京东;海伦哲拟1.4亿元现金收购股权,发力3C制造领域;志邦股份拟收购澳大利亚厨柜制造商47%股权;盛洋科技拟收购鸿辉光通控股权;东旭蓝天增资入股能源区块链公司融链科技;乔治白实控人转让13.54%股权;东方电气与光大集团战略合作;王府井拟与塔博曼合作打造奥莱综合体;金智科技与国网江苏综合能源合作,推广储能业务;浙江世宝与驭势科技在智能驾驶方面开展合作;中国联通将在部分地区提供IPv6网络服务;华意压缩更名为长虹华意;民盛金科拟更名为仁东控股;北部湾旅拟更名为新智认知;雷鸣科华、云南能投、华塑控股、*ST海投复牌。
限售股解禁:岷江水电、晶方科技、金智科技、超图软件、冠昊生物、富临精工、荣科科技、强力新材、同益股份、精测电子、佩蒂股份。
近端次新方面昨天板了四只,两只是次新里贵的一组,分别是最高价的锐科激光和盘子最大的宁德时代;两只是次新里最便宜的一组,券商南京证券和中信建投。而开盘一字的绿动力猛烈被砸,这还是反应之前说的问题,板块的高度下降,板块的人气活跃,但高位接力意愿不强,这四只近端次新涨停,反应市场的高位风险偏好低,流通市值偏好大的特点。因为盘子大必然导致资金分流严重,所以市场主流就采取了高低位之间切换的策略。依最近指数来看近端次新的小盘股已经完成了带节奏的使命,目前氛围回暖,成交量暴增,反而可能资金更看重大流通盘的次新的流动性。近端次新应该是走一个轮动的策略。
10月20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计算机报社、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承办的“第一届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大会暨人工智能60周年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宾酒店隆重举办。大会围绕“创新驱动,应用引领,服务制造强国建设”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我国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500余位企业代表、业内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同时揭晓了2016人工智能60周年奖项评选活动获奖榜单,并为获奖企业、个人和产品颁奖。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乌宝贵参加了本次大会并代表主办方致辞。乌宝贵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历史,肯定了人工智能60年来的发展成绩,并指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中国在深度学习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从龙头企业发展角度来看,阿里等国内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具备和国际巨头抗衡的实力;从创新创业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内“双创”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从应用创新角度来看,制造、交通、家居、教育、金融、大健康等众多领域的应用正全面展开;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从智能芯片到IT基础设施,从底层架构到模型算法,从大数据到云平台,从智能终端到智能应用,国内在各个层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表示,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下阶段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的新焦点,是市场发展的新热点,也是我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发表演讲。王飞跃以《迈向人机混合虚实互动的平行智能》为主题,追溯了智能的本源,探讨了平行时代的智能基础设施X5.0,并展望了智能产业和智能社会。王飞跃认为,阳为智能,阴为情报,相辅相成,智能是开放的情报,情报是封闭的智能,智能的本质是利用已知解决未知,从已知到未知只能依靠想象。王飞跃提出,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人工世界共同构成平行世界,平行世界需要平行智能。开放智能算法,开发人工世界,最终消除“智力的不对称”是新智能时代的历史任务。人机混合、虚实互动的平行智能,是“激活”的人工智能,是未来人、组织、各种类的智能机器、装置、过程、系统所必备的“生存”形式,是智能产业的基础设施。X5.0 时代的智能体系包括:一个核心――平行,两个支撑――ACP 和CPSS,三个主题――智能系统、智慧管理和社会智能。平行智能各种各类的虚实互动X5.0 系统是智能社会的基础设施,不久的将来,一个个体的实力,很大程度上可能并不取决于其本身,而取决于与其伴生的软件定义的人工映像。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所副所长温晓君参加了本次大会,并以《电子信息产业新兴热点及趋势――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为主题发表演讲。温晓君指出,泛在、互联、融合、智能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技术创新是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量之一,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温晓君重点解读了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温晓君分享了智能感知、人脑芯片、深度学习、大数据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移动社交、智能搜索、机器人、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前沿应用,指出“基础资源+技术+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逐步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需构建开放生态体系、合作搭建基础资源、促进产业链深度合作、开拓可持续应用需求 。在虚拟现实方面,温晓君判断,消费端市场早期一定爆发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国内市场短期内以产业链布局蓄力和消费者提升消费认知为主;行业应用一定从高附加值行业或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兴起,应用成本与效率提升必须首先得到权衡。他指出,虚拟现实的趋势为:消费市场的普及化、行业需求的明晰化、投资热潮的全球化、基础平台的开放化、技术创新的协同化。他建议,强化顶层设计,面向行业需求规划应用路径;加强重点攻关,尽快突破行业应用技术瓶颈;制定标准规范,开展行业应用联合测试验证;推进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扩大行业应用范围和影响力。
搜狗、英特尔、陌上花(衣+)等企业代表分别从各自的领域出发,分享了人工智能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搜狗科技有限公司CTO杨洪涛分享了关于互联网产品自然交互的经验。他指出,人机之间交互的学习成本在不断降低,变得越来越接近人的自然能力,语音正在成为最自然的交互形式。在他看来,自然交互= 技术 + 计算力 + 数据 + 产品。技术是扩散的,计算力稳步增长, 只有数据和产品才是私有财产,将成为竞争的壁垒。要想做好自然交互,需要充分利用“产品+数据”。会上,杨洪涛还分享了搜狗输入法即将推出的智能回复功能。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博士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交互,推进个人机器人产业化》发表演讲。他说,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推动科技进步,人工智能应用的终极平台是自主系统。他分析,个人自主服务机器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于智能组合的实现难度,其中运动不易,认知更难。人工智能联手智能交互,通过商业化成功带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成本下降。宋继强分享了几种人工智能驱动智能交互的应用模式,并提出了个人机器人的智能度分级建议,展望了个人机器人的商业化迭代 ,即在用户需求推动下,由能力达标到价格达标,再到可靠性达标。
北京陌上花科技(衣+)创始人张默探讨了人工智能视觉搜索的场景革命。她说,AI无处不在,视觉语音将成为主流人机交互方式。人工智能将连接并应用于大量万亿级市场,在市场和消费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计算机视觉技术是AI前沿领域和核心基础,将在多场景、多品类、多计算平台上应用,成为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视觉搜索引擎。张默分享了“衣+”边看边买搜索及推荐引擎、图片视频智能分析引擎、人脸属性分析引擎三个产品,展示了基于图像/视频识别技术的消费与广告场景革新。
大会还揭晓了2016人工智能60周年评选活动获奖榜单。英特尔、百度、阿里巴巴、搜狗等企业分别在本次活动中荣获企业类、产品类等奖项。大会现场,主办方领导为获奖企业颁发了奖牌。
现在,所有业界的朋友们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整个互联网后的下一个风口是物联网。很多行业的伙伴都抱着巨大的兴趣和热忱,准备迎接下一个风口的到来。阿里巴巴一向面向未来,我们站在未来的视角看现在,物联网会让生产制造企业性质发生根本性转变,所有的产品都会从一个单纯的产品变成一个智能终端,可以和用户产生化学反应。
用大生态思维推动物联网
从阿里的传统基因来讲,从做电子商务开始到后来的淘宝、支付宝再到阿里云,我们整个的思路就是建立生态的思路,我们非常有信心积极地推动面向物联网崭新的生态的形成。在这个生态当中多种多样的角色会形成一个崭新的价值链,这个价值链在今天是属于萌芽的状态。阿里坚持用大生态的思路推动物联网生态的繁荣,所以我们不会做智能硬件。
当然,未来的智能硬件也都变成了互联网的端,阿里能够提供的服务更重要是在这个背后的计算。我们也愿意跟现在非常强大的电商市场形成对接,能够通过电商这样一个最高效率的平台接触到消费者、接触到最终用户。在这样的体系里面,阿里要让所有的合作伙伴的新产品、新智能硬件、各种各样的创新面对消费者,能够直接获得消费者的反馈和洞察,进而对产品的全面商业化进行布局。阿里在整个体系当中希望用到云计算和操作系统的长项,同时能够把真正的对于整个智能工业的创新、工业设计的创新、产品的创新等机遇留给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面向物联网崭新的合作机会。
虽然物联网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但是暴风雨即将来临,能不能超越物理上的功能链接,走向基于实时数据计算,基于消费者洞察和理解,来为消费者产生更大价值。这是未来各方要一起探索的。
在物联网战略规划中,阿里巴巴将坚持一贯的开放和赋能的生态打法,目前已经布局标准、软件和云端三大战略制高点:在共建标准方面,与国家相关部门、行业伙伴共同制定并物联协议标准Alink;在软件驱动方面,阿里自行研发的YunOS操作系统已经走出手机,覆盖了从手表到汽车大大小小智能终端,为各终端提供软硬件一体的物联网应用服务开发框架和平台;在云端赋能方面,阿里云已经做好准备,向各个垂直行业提供智能化的物联网云服务,包括计算、存储和平台建设。
无缝智能生活体验
物联网不应该是“智能孤岛”。为了解决日益碎片化的问题,Alink是目前中国覆盖最广的物联基础协议,可以实现不同品类,不同厂商之间设备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体验。
如同智能手机的崛起一样,物联网的每一个终端都必须由可定制、高安全性以及有卓越用户体验的操作系统作为驱动。阿里自主研发的YunOS操作系统已经不仅局限于手机,驱动从手表到电视盒子再到汽车的各种智能终端,覆盖到厨房、客厅和出行等多个场景。
从数据采集到计算、加工、应用、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阿里云将帮助客户打通数据生产全链条,让企业从缺少数据到拥有数据,然后走向分析数据,改造生产,真正把互联网的威力延伸到工业物联网,释放生产力。
经过2015年三位数的高增长,阿里云平台目前已经是中国排名第一、全球领先云计算服务平台。面临物联网时代,阿里云正在筹备垂直行业,提供计算、存储和数据分析等基础设施,特别是针对工业制造的云服务。不仅让智能设备连上云,更致力于打造一台工业4.0的云计算引擎。
在2016年开始的时候,阿里巴巴集团发起这样一个峰会,希望能够把我们的业务能力变成一种基础的服务,无论是我们的操作系统,还是我们的云计算以及我们这几年发展的通信能力,更好地集成在我们的生态平台上让我们的合作伙伴使用,形成一种生态合作的局面。
目前,PC依然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核心工具――我们用PC处理文档、存储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U盘与他人分享信息。
如果PC硬盘坏了,我们会因为资料丢失而束手无策。而在“云计算”时代,“云”会替我们做存储和计算的工作。“云”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云”的好处还在于,其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保证“云”长生不老。在未来,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部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
智能关联:云覆盖的设备开机后,会自动无线关联,内容相互共享,不受数据线影响。
集中存储:可以将Pad、Phone中的各种文件无线存储、备份到云中心的存储空间里,并且随时无线调用!
内容共享:云覆盖的设备内容,可以多向共享,在床上可以用pad浏览书房电脑的文件,在卫生间可以用手机看刚刚在电脑上没看完的电影。
流媒体实时播放:云覆盖的设备可以一云多屏,在手机上看视频不够爽,可以直接推送到大屏幕电视上。
远程控制:云覆盖的设备可以实现互相控制。躺在床上用电视看电脑中的电影,换片时可以直接用手机控制电脑,同时同步到电视,进程、音量均可以由手机远程控制。
电脑内容电视看
海尔“一键联”台式电脑
价格:4999元
这是全球首台无线互联“一键联”电脑,一键即可实现“电脑内容电视看”。作为当前第一款支持无线上网的台式电脑,一键联电脑首创“一键客厅TV”无线互联技术,通过无线Wi-Fi设备和电视相连。你只需轻轻拨动电脑机箱顶部的“一键快捷应用”按键,就能迅速将电脑内容在电视上显示,完成小屏(显示器)到大屏(电视)的无缝切换。这样,家里的电视变成了一台大屏接收终端,而主机箱可以放在家中任何位置,通过无线网络实现电脑对电视的数据传输,你使用电视遥控器就可以在电视上对电脑进行操作啦!海尔一键联电脑的“一键云应用”(U-Store)功能专为现代数字家庭的“云生活”量身打造,将“一键快捷应用”键拨动到“云应用”上,就能立刻进入海尔独家提供的“U-Store应用宝库”。一键联电脑同时也能摇身一变,成为提供海量应用的家庭服务器。
打造家庭云中心
联想一体机AIO
价格:店洽
联想的这款一体机,可以成为家庭云的中心。它能做什么呢?如果家庭聚会上用乐Phone拍了一段温馨欢乐的视频,手机屏幕太小看不过瘾?视频一键存储到AIO,同步无线分享到TV上播放,大屏幕畅看!你想看步步惊心,可老公想用电脑玩游戏,怎么办?有了家庭云中心,你用Pad/Phone随时调出AIO上存储的影片,想怎么看就怎么看!联系人、日程表、视频、照片、音乐,还有各种文件,想怎么存取,就怎么存取。
个人的“云时代”什么样?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听说过“云计算”,那就真的Out了!在所有的“云计算”应用中,最“平易近人”的就是个人云。个人云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让每个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个人云,英文为Personal Cloud,是指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和PC,通过互联网无缝存储、同步、获取并分享数据的一组在线服务。与传统PC相比,基于“个人云”的电脑没有硬盘、风扇、光驱、处理器,甚至操作系统。整个云电脑外形时尚,只有一个巴掌大小,但具备甚至超过传统PC的功能。通过个人云,你以前存储在PC上的资料可以存储到网络上,只要网络良好,就可以不限时间和地点地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电脑来调取使用,方便和朋友分享。有分析人士称,未来2~3年,个人云将取代PC现在的核心地位,成为数字时代从各方面改善人类工作和生活的核心载体。
戴尔智能云手机
Streak Pro D43
价格:2999元
这是首款基于“百度・易”移动终端软件平台的智能云手机,其百度智能框搜索、百度宝盒、百度Ting等百度众多特色服务能分别满足你在信息搜索、信息储存、音乐、娱乐下载几方面的高品质需求。百度宝盒拥有100G的超大个人云端存储空间,支持电脑、手机等多终端数据同步浏览,并能轻松与朋友分享。
与手机电脑互联互通
AOC Smart
系列显示器
价格:店洽
能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直连,实现“云应用”下的互连互通。系列包括智能型显示器“超-Pad”,MHL直连Android智能手机的“智锋” i2757FM、e2357FM,可插接iPhone 4/4S手机的“慧锋”e2343Fi,支持USB直连的“睿捷”e2251Fwu,以及可直插U盘播放的T2699M/T2399M超薄IT TV“创彩”。
贝尔金Belkin Screencast4
价格:店恰
不再需要用线连接,这个小玩意儿能把高清电视机顶盒、蓝光播放机、HTPC、游戏机统统连接到电视上。主机提供了4个HDMI接口,可以将高清信号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配套的接收器上。接收器通过HDIM线缆与电视连接,由于体积小巧,你可以将接收器随意放置在电视周围。由于采用了无线传输数据,你也不必苛求高清播放设备必须放置在电视旁边,你甚至可以通过Screencast4,让其他房间的电视也能播放客厅里蓝光播放机上的影片!
随时下载电脑资料
摩托罗拉智能手机
Motorola RAZR XT910
价格:店洽
预置了摩托罗拉独有的MotoCast摩传输智能私有云应用,它是由摩托罗拉自主研发的智能手机云端解决方案。如果你是经常出门在外的商务人士,一定想把公司文件和客户资料随身携带,随时调用。摩传输让你可以把最重要的机密信息保存在最放心的个人电脑中。只要你的个人电脑可以联网,便可以用手机通过摩传输读取、下载电脑里的资料,而且不会多占用手机的内存。
超轻薄云端体验
华硕超便携笔记本
EeePC X101H
价格:1950 元
机身最厚处仅为22mm,重量仅为1kg,为你带来超乎寻常的轻薄体验,助你轻松享受到“云”端世界的精彩纷呈。华硕EeePC X101H,采用了Intel® N435/N455/N570处理器,以更快的处理速度,解决娱乐与工作需求。在提供1GB DDR3内存和250GB HDD硬盘的同时,更搭载云端储存,为你带来安全高效的云存储空间。它还内置了华硕云处理中心asus @vibe,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音乐、电影、游戏等多媒体盛宴。
支持Wi-Fi功能
三星长焦相机系列
物联网覆盖了智能产品和服务,它们彼此之间、或者与消费者之间能够进行互动、交流。作为一个市场,物联网已经到来。现在,这个产业将要在全球最大的高科技展会上再出风头。
高科技设备种类数量在不断增加,而它们的连接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这一切将在CES展上被见证。我们希望能够在这次盛会上看到,这类设备和服务能够在全新、新型和传统产业领域成为一种标准。实际上,在物联网背后,有一些背后的驱动力,这些驱动力也将是2015年CES展上出现的“重头戏”:
1.平板手机增长“挤压”平板电脑
物联网网络中核心产品之一就是智能手机。从历史来看,CES一直都是诸多更小、更薄、更轻智能手机登台亮相的展会。但是,2015年CES将逆潮流,出现一些更多大尺寸智能手机,这也将是证明平板手机快速发展的有力证据。
平板手机融入了传统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基因”,拥有5英寸及以上的尺寸,尺寸介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间。
这类大尺寸智能手机在CES将抢尽风头,因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偏爱于使用大尺寸智能手机来浏览照片,观看视频和电影、玩视频游戏。生产商为了能够满足用户对富媒体内容的消费,预期将把重心放在平板手机显示屏分辨率和质量方面。
2.电视产业进入4K电视时代
过去几年时间,4K电视已经成为一种“视觉焦点”,这类电视相比传统电视,画面质量是后者的四倍。但是“高价”和有限的4K内容是4K电视产业发展的障碍,限制了消费者的需求。不过,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今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电视产业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来加速4K电视的普及。电视制造商已经正在改变他们的生产能力,来押宝4K电视产业。这种市场环境有助于降低4K电视产业成本。我们期望能够在CES上看到更多能够提供有吸引力价格的4K电视。
不过,在电视生产商押宝4K电视市场同时,4K内容却仍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期望能够看到企业如何使用软件平台来管理,传输和货币化数字视频服务。我们期望听到更多企业制定的通过新硬件和流媒体内容来满足4K内容需求的策略。
3.数字医疗应用增长
在健康医疗领域,最关键的发展就是更多针对医疗应用新产品的出现。这类产品包括了能够收集血糖含量、心率和体温等数据的产品。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实际上也反映出了消费者的一种愿望:通过健康医疗设备来帮助他们管理更多医疗方面的需求。去年,当新型可穿戴运动设备大量涌现时,健康医疗产品市场迎来自己命运“转折点”。
运动检测器刺激了消费者管理其他健康数据的需求。现在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企业如何在创新速度和监管要求方面做出平衡。
4.个人隐私数据安全
“安全”从来都不是CES展会上关注的事情。但是今年这一情况将发生变化。最近高科技领域出现的产品或服务都强调了消费者对数字设备上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的担忧。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物联网市场的持续发展,更多消费电子产品正在提供一种能够产生海量数据服务。这一潮流发展趋势将为安全产品和服务带来更多需求
在本次CES展会上,将近有70家公司身上贴着个人隐私产品、服务,数字安全和信任参展商标签。此外,在本次上会上,预期将出现更多能够提升个人数据安全的产品、应用软件和服务。
5.联网汽车,无缝体验
一个世纪后,计算机将人类的活动范围从物理世界延伸到了虚拟世界。信息革命带来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在虚拟世界中的体验日益丰富,更加逼真。其中,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成熟进一步改写了物理距离对人类活动的限制。足不出户,我们便可以完成很多日常活动。
尽管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物理距离的限制被迅速减少,但那时候人们只能通过办公室或家里的电脑实现联网。后来,物理位置的限制终于也伴随着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和3G/4G网络的兴起而得以跨越。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热潮将人类带入了“随时随地”的在线模式。
如果说工业革命是向人们开启了包罗万象的工具库大门的话,那么互联网便是让人们可以快速获得问题的相关信息,并从远程加以处理,而移动互联网则是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当“随时随地”收集和处理信息成为可能,人类的物理世界便能够与虚拟世界实现叠加,从而产生出丰富的新需求。当你下班离开办公室,你的车会在你走近的时候便会自动开始预热,并根据你当天的待办事项列表为你生成导航路线,还可以通知家里的电饭煲开始煮饭,当然,家里的空调也会在你快到家的时候自动启动,并将温度调节到你习惯的温度……如今,许许多多的企业正在积极投身移动互联网,这一幕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这意味着在我们身边,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智能”工具。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硬件向智能硬件的转变,正是“新硬件主义”的核心所在。
“新硬件”:软硬件之间的完美融合
“新硬件主义”是跨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生物科技等学科领域,以软件为内核、硬件为表现形式,软硬件高度结合的新经济业态。
2007年,当乔布斯在苹果大会上向世人展示第一代iPhone手机的时候,我们将其视为手机产业的一次颠覆。iPhone的用户体验很出色,无论是硬件设计还是软件界面,都处于业界领先地位。但是,它依然只是一部手机,一部更好用的手机。而“新硬件主义”为我们呈现的,是我们只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向往过,却不曾在现实中拥有过的全新产品。
谷歌公司仍在研发中的无人驾驶汽车通过安装在车身上的摄像机、雷达和激光测距仪来监测汽车四周的交通状况,并结合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确定具置,同时,车载电脑可同时分析数百个目标的运动信息,迅速做出反应,保证汽车行驶安全。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测试行驶数十万公里,距离正式上市可能并不遥远了。未来我们不再需要驾照,想去哪个地方,只需要按下一个按钮,把目的地告诉我们的汽车就可以了。
位于广东深圳的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无人机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曾经以服务企业客户为主的大疆科技也积极投身到“新硬件主义”的浪潮中。2014年,大疆无人机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年度十大科技产品之一。同样,具有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的科大讯飞开始推动“从手控到声控”的智能家居变革,成立移动互联事业部,面向消费市场开发能够搭载在各种智能终端上的语音产品。
事实上,由于“新硬件主义”下的产品开发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过于复杂,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还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在各自行业中所积累的经验都不足以让它们独力承担智能新硬件的产品化过程。
因此,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向硬件领域渗透,而像大疆、科大讯飞这样的传统企业则积极向互联网转型。只有实现软硬件之间的完美融合,“新硬件”才有可能创造出新体验,才可能实现其价值。
“新硬件”:颠覆生活和体验
“新硬件主义”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新硬件”必须颠覆生活。它所追求的不是如何让传统硬件产品变得更优质,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廉,而是为人类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突破。“新硬件主义”借用传统硬件的壳,加入突破性的创新,让“新硬件”具备新功能,帮助人类实现新目的。
例如,谷歌公司的“新硬件”汽车不是跑得更快更远的车,而是无需人工驾驶的车。Jawbone公司的Up手环不仅能记录用户的活动数据,还能够记录用户的睡眠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用户的睡眠质量,并能在用户设定的起床时间附近选择用户处于浅睡眠的最佳时期叫醒用户。
其次,“新硬件”必须颠覆体验。它的智能不是表现为更复杂的功能,而是更丰富的数据,更全面的数据分析,以及更有效的行为,通过新智能为用户提供不曾感受过的新体验。更多科技开发的MO智能秤打破传统的体重测量概念,可以为孕妇称量所怀婴孩的体重。这样的体验是我们在传统的体重秤上所无法获得的。
为了具备类似的智能,“新硬件”需要包含不少传感器,借助对各类传感器数据的综合分析为用户打造全新的体验。比如很多公司都在开发的智能眼镜,其核心功能之一便是提供增强版现实体验,让用户可以通过眼镜“看”到更多与视野内物体相关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与物理世界进行互动。
“新硬件”的第三个特点是制造的难度大幅增加。具有“新智能”的“新硬件”必须具备充足的计算能力。因此,在设计上不仅要考虑传统意义上的外观设计,还需要考虑电路与输入输出装置的设计。此外,还要进行软件部分的设计与开发。“新硬件”的设计及开发复杂性都明显高于传统的硬件产品,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和产线质量控制的难度更是远超传统的硬件产品。
对于围绕“新硬件”进行产品开发的许多创业企业而言,克服制造上的难度有时比设计体验上的突破更为困难。近年出现的3D打印技术为“新硬件”的快速试错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途径,也加速了“新硬件”的发展。
“新硬件”:是机遇,更是挑战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一个显著改变便是用户的使用习惯从电脑向移动设备转移,越来越多的连接是来自用户的移动终端。而不论是什么形式的“新硬件”,都是用户连接互联网的一个入口,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终端。
传统制造业的模式是售卖硬件产品获利,但“新硬件”的商业模式将更多地转向服务。硬件本身不会具有很高的利润率,甚至可能会以零利润的方式进行销售。用户在使用新硬件的过程中,通过购买附加服务获取完整的功能与体验。这就要求企业不能只着眼于硬件的制造和销售,而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生态链的建设和管理。
传统制造业在探索“新硬件”的努力中最容易找到的切入点是智能家居。我们每天要用到的家电,从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到电饭煲、榨汁机、饮水机,到电灯、电吹风、牙刷……都可以通过智能化完成简单的升级。但智能化并不等同于“新硬件”,仍然需要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实现颠覆性的体验。海尔、长虹、美的、TCL等老牌家电企业都已经在智能家居方向上展开探索,但目前仍然处于以简单智能化升级为主的阶段。
【关键词】智能化;室内装饰;装饰设计
一、室内装饰设计要素
1、陈设要素
实用和装饰二者应互相协调,它们的功能和形式统一而有变化,使室内空间舒适得体,富有个性。生活必需品的陈设也起着装饰作用。
2、色彩要求
室内色彩不仅影响视觉环境,对人们的情绪、心理影响也很大。如果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所以,科学的用色很重要,它还有助于健康。
3、光影要求
为了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人类常常喜爱把大自然的阳光直接引入室内,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特别是柔和的散射光。
4、绿化要素
室内设计中绿化以成为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室内移花栽木,利用绿化和小品以沟通室内外环境、扩大室内空间感及美化空间均起着积极作用。
二、智能家居的含义
智能化高科技含量增加,使得人类的生存更加智能化,建立在强大的科技支撑之上的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简单地说,智能化家居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统,是以居民住宅为平台,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主要包括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音视频技术等,将室内环境的硬件设施进行集成设置,从而提高家居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和艺术性,实现舒适节能的环境。因此,智能化生存就意味着智能化拥有高科技含量,其必然伴随着新科技、新智能化的发明和创造,这是智能化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室内装修设计的智能化正在慢慢朝着成熟的方向发展。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不再单单是靠电脑这种数字化的模式机械出图,而是要考虑在智能化的条件下,室内装饰设计更加的个性化和人性化。应使住宅具有超前功能如适用性和智能化等,以满足社会发的发展。
三、智能化设计和室内装饰创新设计的关系
在智能化条件下,既要遵循科技的程序化又要有设计方案的创新。这是一种新的挑战。一方面,智能化生存的关键就是科技创新,通过科技的发展和科技的力量来实现生活方式的智能化和便捷化,因此,这种生活和方式需求就需要设计师的方案创新,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实现和推动室内装饰设计的智能化。另一方面,室内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既然智能化的家居设计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实际需求,设计师就要体现在推动智能化生存的智能化生产实践中。因此,智能化的室内空间的装饰设计既是室内装饰设计的动力,也是室内装饰设计的目的。所以,推动室内装饰设计尤其是在智能化生存需求背景下的室内装饰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智能化生存的特征以及所伴随的伦理风险,进而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室内的装饰设计。
四、智能化的室内装饰设计
在智能化条件下,如何进行室内空间的装饰设计?如何处理“硬装”和“软装”的关系?智能化的室内装饰设计的特点:“硬装”部分,比如空间设计,界面设计,物理环境的设计是基础。“软装”即后期配饰是变数。智能化的室内装饰设计中最大要点的是装饰的个性化。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在对比变化中求统一是常用的设计手法。如“硬装”和“软装”的地位也可相互间穿梭互换,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仅如此,在智能化前提下,风格各异的室内装饰设计住宅室内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都可以打破传统僵化的设计思维模式,为业主提供出各种新异奇特的设计创意组合的可能性来。
1、室内空间设计
室内装饰的立面设计要遵循形式美学的一般规律,着重自身性格的刻划,显示本身的自然美,例如,比例尺寸、节奏韵律、均衡稳定、虚实对比、色彩色调等等;在住宅自身的顶面、墙面、门头、阳台、窗户、线条、花饰、色彩等都应认真推敲。要充分体现室内空间的性格特点,它应该是质朴而不粗俗,亮丽而不娇媚,宁静淡雅、装修得体,有文化内涵,经得起时间考验。空间组织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整个内部环境设计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空间组织的失败是很难用其他办法弥补的,即便是有办法弥补,也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过来说,空间组织合理,内部环境设计的其他工作就有了可靠的依托,即使
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容易改正和解决。因此,在室内设计中,使用者的定位是决定我们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也就是“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使用者的需求。
2、设计手法
众多国外设计,由于每家户型的具体情况不一,不同的户型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布局,所以在室内空间的装饰风格表现形式各不一样,如何利用每寸空间,在户空间的设计手法上,既要本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计,但同时也以“按需分配空间”为原则。组织和划分平面与空间,这是室内设计的一个主要手法。利用设计手法,巧妙地布置平面和利用空间,有时可以突破原有的建筑平面、空间的限制,满足室内需要。在另一种情况下,设计又能使室内空间流通、平面灵活多变。智能化的空间装饰就更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上学会变化。只有灵活运用装饰设计的效果才会更出色。因此在装修设计时,一定要在有限的空间里把基本生活功能分出来,使空间显得井井有条。在划分功能区域对于智能空间来说,可以利用安装简易的家具,能大大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在隔挡或畅通间灵活选择,同时使整体空间具有通透感。同时应谨慎运用隔断,如确实需要,可以考虑用玻璃材质,因其对光线与视线无阻碍,又能突出空间的完整性。总之,智能化的设计就是要让空间不再狭窄,各个房间不再有严格的界线,装饰简洁美观,又经济实用。室内装饰不仅是品味、时尚、个性的直接表现形式
各种表现形式的细节,如装饰画,陶器,花卉,布艺,甚至抱枕等,既能够代表主人的个性和品位,又可以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收藏,增添情趣。智能化装饰的空间似乎把室内空间的所有内容都包干殆尽,只等住户的“拎包入住”,但这仅仅只是完成了室内的躯体改造,缺少细节的点缀,室内就犹如一个盛装的女子失去了一双的眼睛。就拿陶器来说,要将各具风格的陶器品组合在一起,使它成为空间视觉焦点的一部份。
【关键词】移动通讯技术 汽车信息化 影响探究
远程信息处理的特征是由GPS卫星定位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和蜂窝通讯技术(2G/3G/LTE)与短程通讯窄带技术以及数字广播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体现出来的。这些技术给车辆提供了实时导航、位置、信息等服务以及远程信息的服务与交通管理及网络通讯与远程车辆安防、诊断、控制、紧急呼叫服务。远程信息的处理实现了实质性的汽车智能信息化技术,同时也让汽车驾驶者有了全新的驾车感觉,对于车厂与4S店甚至相关行业来说是造成了很深远影响的。笔者对车厂处理远程信息的系统进行分析,对远程信息这一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乘用商用车车主对远程信息的需求进行研究。
1 车联网产业的机遇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逐渐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变得十分普遍。在我们感叹汽车为我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我们也要深思汽车带来的一些实际性问题,例如:交通拥堵、汽车废气污染、车位难找等。在这样的形势下,政府已经越来越关注老百姓的交通和出行的智慧性以及驾驶的绿色性等这些方面的问题,人们把这种希望寄托在车联网上,车联网是国家物联网的战略部署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规划更是明确指出物联网要最先部署智能电网和智能交通和智能物流以及金融和服务行业,这项政策是对车联网的有效扶持。然而目前各车厂的车联网项目都还在研究之中,该政策对车联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3G网络不断地稳定发展以及逐渐普及,汽车智能化与信息化以及智能导航以及关于位置的信息服务与车辆的安防服务以及人机交互服务发生了很大变革,这样便使目前仍处在发展前夕的车联网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而车联网技术及标准的不断推出也是车联网发展的扎实基础,我们坚信车联网的爆发会给人来带来全新智慧的乘车体验,每个人都将会在车联网身上获得益处。
我国的车联网的潜能与机遇还有市场是十分庞大的,就对2011年而言我国汽车的销售量就达到了1800万余辆,而我国汽车保有量有1亿余辆,是机动车总保有量的45.88%。另外从2001年开始,汽车信息服务业开始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其每年的增长率都达到了20%到40%。虽然的汽车信息行业起步较晚,经过相关政府三年的努力依旧只有7%的渗透率,然而很多商家却依旧被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所吸引。
2 车联网行业面临的挑战
然而,机遇往往总是与挑战并存的。虽然车联网拥有巨大的潜力,但是仍需要突破很多瓶颈,在车联网快速发展的局势下,车联网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我们相关从业人员只有逐步对这些瓶颈采取突破措施,才能是车联网真正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才能提升汽车信息服务的质量以此满足广大群众提出的要求。
首先,目前标准化规范与体系还没有建立出来,然而车联网行业为了达到自成一派,进行高成本开发,使得资源严重浪费,这样对产业链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各产业需要对各产业链环节进行管理,才能使车联网产业力往一处使,有力地推进车联网的前进。
再者,要将通迅、互联网技术结合,吸取前沿科技的经验,尽快有效地掌握核心自主技术。即使中国汽车技术落后于国外汽车技术,然而仍然有不少专家断定我国的车联网可以追上国外车厂,乃至超过国外的车厂。而车厂与车联网方案的关键都是自主核心技术。
3 车联网在汽车信息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移动通讯技术的繁荣发展推动了汽车信息化发展。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的车联网就是世界第三大信息改革的浪潮,它的发展代表了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我国通讯技术在全球领先,互联网资源也十分的丰富,在移动通讯以及网络技术方面也很有实力,而且汽车销量在全球名列前茅,汽车保有量同样也是遥遥领先,这些都成为了我国车联网发展的扎实基础和突出优势。
车联网对汽车信息化有很大影响。首先,车联网让车主的驾驶体验更加舒适便利,同时也完善了汽车安全出行和轻松操控与便捷维修以及车辆管理等方面。车联网能够联系孤立的车辆,实现了信息共享以及人车之间以及车车之间以及车路之间的流畅通讯目标,有力地对安全驾驶、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行了推动。
4 结束语
在移动通讯技术以及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实现汽车信息化已是现代汽车市场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在已有的基础上对车联网技术不断地进行改进并加以创新,同众多行业进行合作,将各环节链接性加强,将互惠互赢局面打开,从而推动各行业发展,因为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优质服务,创造出更多商业机会。我们还要突破车联网技术面临的瓶颈,客服种种困难,顶着压力迈开扎实的脚步才能满足市场与人们对汽车行业提出的新需求。车联网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各大车联网企业与商家在各个方面做出最大努力,才能让车联网造福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迈向信息化的新时代,享受优质的信息服务生活,推动我们经济、生活、人格、素养等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燕来荣.汽车步入3G时代信息平台驱动未来[J].信息化建设,2010(1).
[2]李小伟,王知学,张晓鹏等.车联网技术在校车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2013,34(10).
[3]汪成亮,张晨,黄文龙等.面向车联网的高速路OD矩阵估计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48(6).
[4]刘小洋,伍民友.车联网:物联网在城市交通网络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2,32(4).
作者简介
刘博(1979-),男,陕西省丹凤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专业技术民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