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4 14:49: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移动支付的现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036
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金融支付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移动支付顺势而生,并逐步渗透传统支付方式的市场,成为互联网支付的主流发展方向。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证明了其在互联网经济中的重要性,所以分析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方式的一种,就是允许消费者使用其移动终端(手机、PDA、移动PC等)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消费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移动支付的优势在于其能跨越时间空间的约束,比如在家即可缴纳水电费等。同时极大的节省了成本包括去缴费的路程和时间成本,也免去了找零的繁琐,更加方便、快捷,操作也简单,所以吸引了许多消费者使用。
1.1 国外移动支付现状
移动支付市场在全球呈现井喷式增长,在全球各个主要国家发展迅速,市场份额占比日渐提高。而韩国和日本正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稳步发展紧随其后。
(1)日本的移动服务是世界最好的,市民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出门,即可满足其日常大部分的需要。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第一,日本是全球移动支付发展最早的国家,日本交通IC卡、商户储值卡促进了移动支付的诞生,小额支付IC卡如Edy卡以及东日本铁路公司发行的Suica卡均诞生于2001年,并迅速覆盖日本的小额支付的场景。这类预付费卡为移动支付的电子钱包业务奠定了基础。第二,日本的手机制造业发达,国民手机普及程度高,信息化程度高。第三,日本的移动支付产业,产业链完善并牢固,运营商垄断并主导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持和相对宽松的管制促使其快速发展。
(2)韩国的移动支付情况与日本相似,韩国手机产业发达、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为韩国的移动支付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运营商和金融业互相扶持,齐头并进是其特殊的产业发展模式。加之政府出台鼓励性政策,如手机近场支付退税2%等,大大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3)美国移动支付发展缓慢但创新产品繁多,持续发展的势头十分充足。美国以自驾出行为主的出行方式影响了其近场支付的发展,延缓了美国移动支付的起步,但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各大大型企业都根据各自的优势创新发展了移动支付,如Google的NFC谷歌钱包和Facebook基于海量用户群的线上线下模式,还有专门为移动支付成立的Isis公司加速了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1.2 我国移动支付现状
在我国,移动支付起步慢但发展迅速,目前国内主要是支付宝与财付通领导着移动支付平台。阿里巴巴和腾讯是国内两个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腾讯CEO马化腾在2016下半年初相关数据表明微信支付和QQ钱包的移动支付日均交易额度超过5亿笔,并且根据腾讯公开数据显示,微信支付在除夕参与红包人数达到4.2亿,除夕当天红包收发总量达到80.8亿次,QQ钱包在除夕当天刷一刷抢红包人数达到3.08亿,互动量达到1894亿次。
《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6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2016年第1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9703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5.34%。2016年10月9日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第二季度》有关数据表明,2016年第二季度,摆脱春节的影响,我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增幅回暖,交易规模达75037亿元,环比增长25.68%.行业上半年整体交易规模达134776亿元。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占据市场交易份额前三位,支付宝一市占率55.40%位列第一。在移动支付比重方面,2014年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金额占网络支付总业务金额的比重分别为67%和33.3%,到了2015年则分别为53%和47.1%,直至2016年前两个季度则分别为40.07%和59.92%,移动支付业务比重逐年提高并且超过互联网支付,逐渐成为第三方支付的主流。此外,数据研究公司IDC的发表报告指出2017年环球移动支付市值将有望冲破一万亿美元。
现如今,大至大型商品交易,小至超市饭店,都可以使用移动支付的方式进行消费,移动支付已经有取代现金、银行卡支付的趋势。种种迹象表明,移动支付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1.3 国外移动支付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1)放低移动业务准入门槛,放宽限制。(2)产业链各方积极合作是国外移动支付能够推广的重要原因,运营商和金融业双方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移动支付产业快速发展。(3)鼓励移动支付产品创新,多样化发展移动支付。
2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限制条件
2.1 安全性问题
消费者不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理由有许多,其中最重要原因就是安全性问题,消费者是否选择移动支付,安全因素的考虑占极大的比重。安全性问题不仅是密码、个人信息、通信安全等实际的安全,更有心理上的安全性顾虑。移动支付是把双刃剑,在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同时,也有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消费者往往会因为担心网络黑客窃取信息,而拒绝使用移动支付。
国内的移动支付存在两个关键的安全问题:其一,手机短信验证,方式单一。目前国内大部分移动支付使用的都是手机短信校验,这种方式缺乏动态风险管理系y,有较高的风险漏洞。其二,风险赔偿机制不完善,出现安全性问题的时候,消费者显得格外无助。因此,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2.2 产业链协调问题
移动支付的环境复杂,产业链横跨多个行业,其中有银行等金融行业,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等通讯行业,而其涉及的移动支付使用者遍布餐饮、娱乐等行业,在各个参与者中,并没有一个可以持续发展,各方利益共赢以及权责分担明确的机制。由此引发的跨行业的利益分配,权利义务责任分配问题都需要平衡与协调。只有靠各方积极亲密合作,协调和整合产业链,移动支付才能健康发展。
2.3 消费习惯问题
由于国人的传统意识较强,有根深蒂固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消费习惯,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货币,人们更倾向使用现实货币,这一现象在老年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人的消费习惯问题,急需政府鼓励支持,潜移默化的去改变。
2.4 法律政策问题
目前,我国在电子支付方面已有一些相关法规,但移动支付方面的监管政策和法规有许多空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对电子支付的各方主体进行保护。国内关于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有《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电子支付指引》,2015年年底出台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等,但是其中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太广,细节规定模糊,实际操作性不强,现实指导性弱。
2.5 行业规范与监管问题
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缺乏监管主体,多头监管现象较严重,容易出现监管盲区和重复监管。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式,监管部门的建设仍处于萌芽阶段,监管漏洞和问题明显。目前,国内对于移动支付进行监管的部门有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工商总局等部门,但是部门之间无法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存在交叉监管和监管缺失的现象。移动支付行业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相关的法律规范,由于移动支付涉及的行业繁多,其中制定法律和行业规范就有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多个政府部门参与,每个部门的侧重和标准都各执己见,未能统一。
3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安全保障,重视安全性建设
在手机供应商运营商方面,应当实行实名制,SIM卡实名制,购机实名制,保证每个支付终端都能找到对应的消费者;在信息保密方面,应加强防火墙建设,修补网络漏洞,研发安全技术防止手机病毒入侵,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止客户信息泄露;在支付手段上,加强对加密技术的研发,普及指纹支付或更安全的瞳孔扫描技术等。另外,应当加强用户群的安全意识,开展移动支付安全性教育,普及相关知识,让消费者先知而后行,从而减少安全性问题。
3.2 整合产业链,增强行业合作
银行、运营商、第三方的餐饮娱乐等使用者是移动支付产业链的核心参与者。三者在市场上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所以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应当兼顾其他两者的利益。参与者应当商议协调,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互帮互助,增强行业间的合作,做到“共进退,齐承担”的行业合作发展模式,真正的利用各自的优势,填补各自的缺陷,让移动支付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3.3 培养消费习惯,多样化发展移动支付
面对传统的消费方式,要明确消费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对症下药”很关键,这就迫使移动支付也需要有多样化的发展来满足各种需求。譬如通过移动支付充值话费、积分、购物、游戏虚拟货币的方式来吸引年轻人;通过移动支付买卖证券,买卖期货,手机银行服务的方式来吸引金融行业的消费者;通过移动支付在菜市场支付、买卖日用品、管理养老金的方式吸引中老年人等等。
3.4 完善法律法规,立法守法
相关部门应建立一个统一完善的行业标准,稳定的法律环境有利于保证支付环境的安全,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也有益于处理移动支付过程中的纠纷问题。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可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借鉴发达国家的移动支付相关法律,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创新、改变、完善相应的法律,重视安全性要求,应当明确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加强责任判断,明确定责任归属问题和承担问题。
3.5 制定行业规范,完善行业监管制度
政府各个监管部门之间应该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建立完整的监管结构,解决好监管主体缺失和多头管理的问题,避免交叉监管和监管缺失。在移动支付发展的监管方面提高约束力,让移动支付市场规范运行发展。
目前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迅速,前景明亮,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受到许多限制条件的约束,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正视并重视这些不足与问题,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和支持移动支付方式的创新,确保移动支付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博.国际移动支付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发展建议[J].中国新通信,2014,(18):2-3.
[2]张雨辰,杨坚争,王林.移动支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J].电子商务,2015,(6):47-48,53.
[3]王美艳.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和策略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4,(20):1.
关键词:用户黏性;影响因素;移动支付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移动支付用户黏性影响因素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9日
一、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以“物联网”概念为代表的人类社会与物理设备的整合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而“物联网”的关键环节就在移动手机支付。广义上,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物品或者业务通过移动设备(手机、PDA、移动POS机等)进行商业交易的支付方式。狭义上,移动支付仅仅指用户以手机为媒介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方式。本文的移动支付是指狭义移动支付,即手机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被看作是第一个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相互融合而成熟的商业模式。
自移动支付业务在中国开展以来,就备受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设备提供商和商家等的青睐,智能机渗透率的提升和3G业务的推广也为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和应用环境。根据易观智库的《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趋势预测2011-2014》数据显示,2011年移动支付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用户数达到1.87亿,预计到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3,850亿元,用户规模也将达到3.87亿。移动支付的发展势头迅猛,伴随“物联网”概念的提出,更加需要移动支付来完成各个交易环节,以便实现物联网、互联网、移动支付网络的相互融合。
尽管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但相比日本、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国内的移动支付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中国市场规模和容量较大,整个金融产业的监管体系仍不完全成熟,难免出现少数利用“漏洞”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现象。对安全性的质疑成为用户选择移动支付的最大障碍,而糟糕的用户体验也是许多用户放弃使用移动支付的重要原因。艾瑞咨询2011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在所有被调研的手机用户中,使用过手机支付的用户比例仍然较小,其中40.2%的用户使用过手机端网上支付,31.7%的用户使用过手机短信支付,仅有15.4%的用户使用过手机近端支付。
二、移动支付用户黏性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享受移动支付的便利,企业应该考虑如何聚集人气、黏住客户,形成一定的用户规模和黏性(或称用户忠诚度),再在这个已经形成的用户空间里开发商业价值。因此,本文将移动支付的用户黏性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
不少学者对用户黏性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其中Bush提出,黏性是指消费者长时间、频繁的访问。本文根据移动支付的特点,将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归纳为感知价值、信任、满意、转换成本和社会规范等五个主要因素。
Crosby等人于1990年提出关系质量模型,指出关系质量的衡量维度为顾客满意和顾客信任,并实证分析了满意和信任对顾客未来的互动和销售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本文以关系质量模型为基础,将顾客感知价值作为关系质量的核心驱动因素,同时研究分析了转换成本和社会规范对用户黏性的影响作用,最终构建出移动支付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模型,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图1)
1、感知价值。Blackwell认为,感知价值是一种顾客的主观感受,其主要由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之间的差额决定。而移动支付最为吸引用户的就是它可以使得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其服务,这种便利性是其他支付方式所不具备的,尤其是当用户需要临时购买或者感觉时间紧迫时,用户的感知价值达到最大。另外,许多研究已经论证实体环境下的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满意与信任的前因变量。因此,感知价值越高,其用户满意度和用户信任也就越高。
2、信任。在移动支付中,由于买卖双方时空隔离,且涉及金钱和隐私方面的信息,信任的作用十分重要。根据Forrester Research公司调查,40%的用户对移动支付缺乏信任,而完全信任移动支付的还不到15%,且有65%的用户拒绝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自己的信用卡资料。可见,研究信任对用户黏性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如果顾客信任卖方就会与其继续合作,如果顾客对卖方缺乏信任,顾客关系就无法向更高水平发展,更无法形成顾客忠诚。
3、满意。在Mohamed Khalifa等的研究中,总体满意、互动性和习惯是影响用户黏性的三个主要因素,而总体满意包括产品满意、销售过程满意以及售后服务满意三个方面。除此之外,Harvir S.Bansal等也证明了总体满意对消费者黏性的影响效果,但总体网站满意仅解释了5%的网站黏性方差,这意味着其他因素对网站黏性的影响更大。另外,多数学者认为顾客满意决定顾客的后续行为,也就是说,顾客满意为顾客信任的前因变量。
4、转换成本。Anderson的研究表明,转换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顾客忠诚,产品或服务的可替代性将大大降低顾客重复购买行为。转换成本除了货币成本外,还包括消费者面对新产品或新服务所引起的时间成本、心理成本和学习成本。Gremler和Brown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服务的转换成本要比产品的转换成本高。Fornell指出,由于不同行业之间的转换成本存在巨大差异,顾客满意对顾客重复使用行为的影响方式也就随不同行业而变化。对于移动支付而言,如果用户认为使用移动支付的成本较低或转换为其他支付方式的成本较高,则用户将更倾向于移动支付。
5、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累积形成的行为准则、风俗习惯、规章制度、价值标准和道德法律等。在人类社会这种动态环境中,他人的行为模式为个体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和行为标准。Taylor and Todd的研究表明,为了加强与他人的关系或与其重要的人保持一致,即便个体不喜欢,也会进行某种行为。另外,除了来自亲朋好友或领导等人的因素外,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宣传以及关于移动支付的营销等也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意向、使用态度和使用行为。
三、推动移动支付发展相关建议
要促进移动支付方式在我国的广泛使用,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各大主体必须共同合作。比如,对移动设备生产商而言,需要不断提高设备处理数据的性能,确保移动支付能够达到快速准确地传输和处理数据;对移动运营商而言,要提供稳定普及、经济实惠的无线网络;对支付服务提供者而言,一方面要提高支付安全保障;另一方面要设置合理便捷的支付界面,还应加大对移动支付的宣传等;同时,有关政府部门应该规范管理移动支付市场,确保其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重点突出移动支付的高效性和便利性。由上述分析可知,感知价值是用户满意的前因变量,也就是说,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感知价值越高,对移动支付的满意度也越高,其持续使用移动支付行为的意愿也越强。而移动支付最大的优势在于,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随身、随地、随时地使用移动支付完成交易。因此,支付服务提供者应该充分突出移动支付的这种便利性,在宣传时列举移动支付带给用户的一系列好处,例如避免排队、不用找零钱、节省时间等等,以加强用户对其高效性和便利性的认识。
第二,采取多种措施打消移动支付用户的疑虑。由于当前用户对移动支付缺乏足够的信任,虽然这其中部分原因是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曝光,但更多的是消费者对移动支付了解得太少。事实上在我国,网上银行支付方式已经普及,但是大部分人对移动支付方式的接受却相去甚远。根据光大证券的研究报告,手机支付和银行支付的安全性是差不多的,甚至由于网络信号差异等因素,手机支付的安全性还要高于网上银行支付。而且即使手机遗失,用户在挂失银行卡时也会同时删除手机内的相关信息。因此,为了打消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的疑虑,有关部门或媒体应该采取加大宣传、免费试用等多种方式建立用户信任,从而促使用户自愿并放心使用移动支付。
第三,改进移动支付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良好的移动设备性能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基础,因为移动设备传输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越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网络的时间就越短,这样既能节约时间和成本,让用户觉得方便快捷,又能增强用户的信任,使用户觉得短时间的交易过程可以降低风险。除此之外,屏幕尺寸较大、操作界面便捷可以让用户觉得移动支付容易使用,从而愿意继续使用下去。另外,稳定迅速、覆盖面广的无线网络对移动支付用户信任具有重要影响,其安全可靠的数据加密技术能够确保用户在短时间内完成交易,从而增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信心。因此,加快改进移动支付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也是间接促进用户持续使用移动支付的有效途径。
第四,充分利用移动支付用户所处环境的重要影响。由于社会规范会对用户黏性产生影响,而任何个体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都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如果个体周边的群体成员认为移动支付方式是有益行为,则个体也会对移动支付持肯定态度;反之,如果周边群体对移动支付持消极态度,则个体很容易放弃使用移动支付。而且如果个体对移动支付不太了解而又产生初步兴趣时,他们就会吸取周围人的意见来决定是否使用。因此,支付服务提供者可以采取送积分、返现等措施促使他们与周边已使用移动支付的群体保持一致,从而提高用户黏性。
主要参考文献:
[1]Bush.Accompany to Expand Strategic Alliance in Key Vertical Markets by Helping Partners Increase Portal Stickiness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J].Business Wire,March 23,1999.
[2]Crosby,L.A.,Evans,K.R.& Cowles,D.Relationship quality in services selling:an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perspective[J].1990.2.
[3]Blackwell,Szeinbach,Barnes,Garner,Bush.The Antecedents of Customer Loyalty[J].1999.5.
[4]崔媛媛.手机数字签名: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保障[J].电信网技术,2010.2.
线下支付宝
支付宝作为第四方支付中介平台,连结商家、消费者和金融机构,超越了传统金融机构成为线上电子支付的领跑者。如今,支付宝将目光移至线下,积极开拓线下支付市场,出租车行业成为支付宝下线初试牛刀的场域。
杭州引全国风气之先,率先使用支付宝开展的费付、收业务。杭州很多出租车内提供WiFi上网,供乘客免费使用,只要乘客手机有支付宝客户端,到达目的地后只需打开软件进行支付便可,到账后会有短信提醒。杭州的哥袁师傅是杭城第一个用支付宝收到车费的的哥,灵感和实践触出于一次偶然经历。一次他送一位IT界的熟客去杭州机场,攀谈中聊到付款的事情,客人对支付宝付款很支持,袁师傅便告诉他支付宝账号,他进入“我要付款”页面,到达目的地后,他输入金额,确认,付款成功。“不到3秒钟,我的手机就接到钱到账的短信了。这比他给我200元、我再找零钱给他的时间快多了。”袁师傅说。事出偶然,但也是必然,杭州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袁师傅告诉记者:“在工作中经常碰见找不到零钱、乘客忘带钱、收到假币等担忧,于是萌生了用支付宝收费的想法。支付宝实时到账、实时转信息,中间环节少,工作效率高。”
杭州的示范带来了模仿效应,这种新应用在许多城市推广开来。目前,成都、青岛、郑州等地的出租车司机已经使用支付宝收款,还有不少城市的司机正在积极联系,希望尽快实现。支付宝该项目负责人慕容翰告诉记者,支付宝正在和各地叫车软件公司合作,未来乘客可通过支付宝直接将车费付给司机,也可以手机叫车App内置收费的方式,通过支付宝支付打的费用。对乘客而言,支付宝支付灵活便捷,省去了忘带现金、携带大量现金和无法找零的烦恼。
支付宝正积极配合为司机师傅们的账户定制“二维码”。支付宝已正式了首批专属“二维码”,每位司机都将拥有一个与自己的支付宝账号绑定的二维码,乘客打开支付宝手机客户端,将手机摄像头对准二维码进行“扫码”,随后手机上会出现司机的账户信息,乘客只需输入金额,点击“确定”即可完成支付。
除出租车领域外,支付宝无线事业部负责人许吉表示,希望更多的线下商户尝试支付宝,包括卖早餐的包子铺和报刊亭,支付宝希望成为大家的“智能钱包”。长期研究电子商务的中国科学院教授吕本富也看好“支付宝”的线下应用前景。
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布局
据支付宝统计,2012年移动支付比前年增长超过 5倍,有430万支付宝用户的手机支付超过电脑支付。线上支付发端的支付宝,近年来一直对移动支付市场跃跃欲试。1月17日,支付宝了酝酿已久的App“支付宝钱包”。新年伊始,支付宝欲借电子钱包加速移动支付的卡位布局。支付宝钱包旨在提供在手机上获得类似钱包一般的功能与体验,把手机变为钱包。支付宝钱包的“声波付款”功能正式亮相,同时还提供转账、二维码支付、条码支付等支付方式,还新增了收集和管理优惠券的功能。
在尝试了条形码和二维码支付后,支付宝再次对移动支付进行创新。此次,支付宝首次了声波支付,其服务在“支付宝钱包”上被命名为“付钱”。此种付款方式需要收、付款双方均安装支付宝钱包,收款人需点开该应用内自身头像显示个人名片,而付款人要点击客户端上的“付钱”按钮,随后,付款人的手机会发出一段声波,此后便可识别收款人账号,再经过支付宝平成转账。这个功能很适合在交易双方面对面的时候使用。
但仍有不少人对使用支付宝进行移动支付心存顾虑,现在很多人还没有支付宝,也有时很匆忙赶时间,用支付宝支付有点儿麻烦。在公共网络上用自己的银行卡支付,还有很多人总觉得有些不安全。支付宝要想在移动支付上走得更远,这些都是必须考虑和解决的。
移动支付生态粗构
日前,HTC联合招商银行推出“手机电子钱包”,正式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用户持有嵌入信用卡芯片的手机,只需在具有“闪付QuickPass”标识的银联POS机上便可完成支付。HTC中国区总裁任伟光表示,移动支付将成为智能手机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与招商银行进行跨领域战略合作,是HTC在产业链跨界融合方面的重要举措。
对于手机厂商的出击,第三方支付企业也作好了进攻的准备。腾讯旗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财付通宣布,将与微信展开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各种支付方式,实现线上支付与线下商务的整合。
目前,移动支付市场云集了运营商、商业银行、支付企业、手机厂商。行业大鳄竞相涌入,预示着移动支付市场即将迎来激烈的拼杀。在这场豪强把控的游戏中,谁能获得先机?
新进入者的心态
HTC和招商银行是加入移动支付市场的新人。它们的进入,预示着一场新的竞争即将开始。
HTC和招商银行的合作,目的非常简单——希望在移动支付这个方兴未艾的“黄金”市场上能分到一块蛋糕,在即将而来的移动支付时代站稳脚跟。
在9月18日举行的会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告诉《IT时代周刊》,招商银行对移动支付的前景非常看好。“未来几年内我们将消灭信用卡,力求在变革传统信用卡形式的基础上,将信用卡功能全面移植到移动终端设备中。”马蔚华说:“通过和手机厂商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移动互联时代用户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需求。”
任伟光则表示,和招商银行的合作,是HTC将国内移动支付标准进行商业化的首次尝试。他希望这种移动支付功能成为HTC的标配,能凸显HTC与其他Android手机的差异性。
事实上,招商银行和HTC在移动支付上的尝试,是为了这个市场的巨大利润而来。据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1715亿美元,较2011年的1059亿美元增长61.9%;同时,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将达到2.1亿人,同比增长31.3%。
充满诱惑的市场前景,是让招商银行和HTC心动的原因。对于后者来说,它更需要这样的利好消息来提振员工士气。目前,HTC面临的局面略显尴尬,它在苹果和三星的冲击下,市场份额处于下滑态势。今年第二季度,HTC全球市场份额大跌,由去年同期的8.9%跌至4.8%。为走出困境,HTC已放弃机海战略,改走“精品路线”。
任伟光说,移动支付将成为智能手机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此次与招商银行进行跨领域战略合作,也是HTC在产业链跨界融合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
在任伟光看来,虽然目前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概念手机还处于导入期,现在卖这种手机不赚钱,但未来前景非常好。HTC提前布局,可以先于竞争对手累积到经验,为以后占领全球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避不开的激战
HTC要想在这一市场上站稳脚跟,首先得面对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展开的反击。
据了解,央行一共发放出19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按照业务划分,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型为网络支付,包括了互联网支付、电话支付和手机支付;第二个类型为银行卡收单,主要指传统POS机上面刷银行卡的收单方式;第三种业务类型就是预付卡业务。七成获牌企业集中在预付卡业务上。
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是网络支付。在这一领域,云集了财付通、支付宝、运营商等强势企业。新进入者要想在这一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付出不菲的代价。为在移动支付领域抢得话语权,三大运营商获得支付牌照后,目前正在进行布局。
《IT时代周刊》获悉,今年9月举行的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一些芯片厂商便推出了一系列基于NFC标准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和产品。最让人感兴趣的是,三大运营商均表示,将在今年年底之前推出NFC手机。其中,中移动已完成首个支持NFC手机终端的研发。在业界看来,运营商从终端层面的强势介入,将会对整个NFC市场产生强大的号召力,也会带来更大的竞争。
除了不甘寂寞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未停下进攻的脚步。对HTC和运营商来说,腾讯是它们必须面对的庞然大物。
日前,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告诉本刊记者,财付通将推出5大策略推动财付通多元化发展,为生活提供更多创新的支付应用。据了解,财付通经过7年的发展,目前服务的商户已超过40万,覆盖了游戏、航旅、电商、保险、电信、物流、钢铁、基金等多个行业,2011年实现在线交易量突破4500亿元。
赖智明介绍说,微信现在是最受欢迎的手机应用之一,它与财付通的组合,将创造出一个新的微生活支付理念,消费者手拿一部手机便可走遍天下。现在,财付通已经推出基于安卓、iOS、塞班等不同平台的移动支付产品,下载安装量超过2000万。未来,用户将可以通过手机在买衣服、就餐、居家、购物、出行、娱乐、旅游等众多生活领域使用财付通享受便利的支付。
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除了财付通外,支付宝以及汇付天下等第三方企业也悄然完成布局。8月底,支付宝便携手百货连锁品牌上品折扣达成战略合作,两者共同开发并将推出一项新颖的商场O2O购物服务,支持消费者以手机支付宝拍摄商品二维码的方式在商场购物。
支付企业的增多,预示着这一市场上的竞争趋于激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习惯,同时,也给整个零售消费市场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艾瑞咨询分析师谢春认为,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演变与推进,用户未来支付环节上将变得更加智能化与个性化,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联合才是王道
移动支付未来将成为中国市场上的主流支付手段。德勤日前的《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报告显示,尽管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目前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已吸引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企业纷纷布局。预计在2015年,移动支付将成为用户最喜欢的支付方式。
德勤的判断来自央行的数据。央行披露,2011年年底,国内移动支付客户数已达1.45亿户,比2010年增加近六成。而德勤对移动支付产业链中逾百家机构调研发现,有2/3的公司已经制定了移动支付战略并提供移动支付服务,还有逾二成的公司制定了战略但尚未提供服务。
而来自易观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87亿。预计到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3850亿元,用户规模也将达3.87亿。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移动支付从此一帆风顺。德勤中国金融服务行业主管合伙人王鹏程认为,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整体普及率较低,多数移动支付业务与产品还处于试用阶段,产业链各方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面临的问题还很多。
招商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副总裁刘建军坦言:“在市场培育期,可能只有1%的人群会使用,而有100万台POS机还处于闲置状态。”
在业界看来,移动支付市场上暂时不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因为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运营商或第三方支付企业,都很难把控整个产业链。
知情者透露,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主要推力来自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其中,金融机构对现有的金融网络、清算系统、客户及商户资源拥有优势,但对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控制力弱。而电信运营商虽然对终端用户和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控制能力较强,但缺乏商户资源。第三方支付在用户和线上商户资源上具有优势,但线下商户资源不足,对终端设备制造的影响力也有限。
1.1利用物联网处理电子商务中的支付问题
电子商务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支付程序繁琐且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符合用户进行电子商务的更新要求。电子商务中移动支付的发展是必要而正确的举措,而移动支付正是物联网思维和技术的具体化体现和应用。移动支付指的是消费者通过移动手持设备,利用无线网来进行虚拟或实体物品的购买和其他服务的新型的支付方法。移动商务的关键组成之一是移动支付,和传统化的网络支付比较,移动支付的优点是易使用,消费者能在任何地点和时间来进行支付业务,所以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移动支付能使得电子商务中用户的支付步骤大大方便和简化。手机支付是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中最常用的方式,手机支付主要有近距支付和远程支付。近距支付是利用手机通过蓝牙、红外和射频等来与POS机、自动售货机等终端形成本地通讯;远程支付指的是消费者利用手机来进行银行页面的登录并完成账户操作和支付等业务。电子商务的运用上应该将其和电信运营商互相间的联系合作加强,研究出合理科学的商业模式,从而使得手机支付实现多样化,使得支付的便捷性不断提高,从而促进电子商务更大范围的进步。
1.2利用物联网处理电子商务的退货问题
在电子商务中,用户在网站浏览,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商品时,通过RFID编码可以全面深刻的了解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用户按照自己对商品的期望与要求来决定是否购买,用户对所购买的产品都是在对其全部信息完全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用户能够防止由于商品信息的不符合而买到不满意的产品,可以有效避免了消费者角度的商品退货问题。电子商务运营中发生的退货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商家、运营商、消费者以及其他参与组织的问题。对于这些多样化的退货原因,由于缺乏有效及时的数据分析和统计,退货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也往往难以发现,而物联网可以利用RFID编码具有强大的信息储存作用,并能采集和感知传感网络技术和传感器的快递信息,能对电子商务运营中的退货信息进行汇总和统计,从而产生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应对方法,使得退货服务的质量有效提高。
1.3利用物联网处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
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和物联网技术关系密切,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利用物联网的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等,能使得电子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商品的全部配送过程进行掌控。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RFID技术,电子商务运营商和消费者能对商品实施及时的监控和跟踪,防止产品被盗或者丢失等情况的出现,也能防止商品无人接收、乱投和错投等现象的出现。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的信息采集和感知作用,可以将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的传达给电子运营商和消费者,例如在配送商品的过程中,商品的相关安全信息能够通过敏感性传感器及时的传递,如果商品的运输中出现异常情况或者发生损坏时,系统能够及时的接收到反馈信息,电子商务的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及时的措施,来防止事故发生并且将相关不良影响有效控制。
1.4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管理方法的制定
物联网可以促进电子商务运营中各环节的管理质量的提高。首先,在信用问题解决上,物联网能够帮助树立网络用户的购物信心,为电子商务与用户之间良好的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也为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前提条件。其次,在退货问题解决上,物联网可以分析汇总多种退货问题,可以预先控制退货现象并在发生时进行协调解决。再次,电子商务支付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使得电子商务中的财务管理方便快捷化和信息化,用户也能方便的参与到电子商务活动中去。最后,电子商务中的线下物流配送和线上作业可以被物联网整合起来,电子商务能直接对物流配送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2结束语
【关键词】移动支付;身份认证;信息安全
一、前言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强劲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也逐渐凭借技术和应用上的优越性,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而影响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安全性。相对于有线网络的连接方式,无线网络没有特定的界限,窃听者无需进行搭线就可以轻易获得无线网络信号。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更加薄弱。如何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不受侵犯,除了需要加密措施外,还需要强有力的身份认证,使得窃听者无从盗用用户权限。
二、身份认证的概念
身份认证系统是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三个系统相结合的产物。认证是指检测用户或设备所声称身份是否有效的过程;授权是赋予用户、用户组对于特定系统访问权限的过程;访问控制指把来自系统资源的信息流限制到网络中被授权的人或系统。授权和访问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成功的认证之后进行的。
因此,身份认证技术主要基于以下要素:
(1)“What you know”,如密码和身份证号码等;
(2)“What you have”,如一个动态口令卡、一个IC卡或USBKey等;
(3)“Who are you”,根据被认证对象身上所具有的特征,如指纹、瞳孔等;
(4)“Where are you”,根据被认证方所在的位置如地理位置、IP地址等
三、移动支付中安全问题的现状
(一)信息的泄露。用户在使用手机进行支付时,加密等安全措施保护力度不高,黑客们就可以通过钓鱼网站、木马程序等手段窃取用户信息,将被移动支付功能进行非法复制,从而造成用户的损失。
(二)商家和消费者合法身份的确认。移动支付将银行、商家、消费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涉及大量的现金往来,如何解决合法身份认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用户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通常一些小额支付业务可以通过扣除手机话费的方式进行付费交易,于是就可能产生手机话费透支、恶意拖欠等现象。同时,由于我国手机号管理不够完善,许多手机号购买时尚未采取实名制管理,由此可能造成恶意透支现象发生。
(四)移动终端丢失给移动支付用户带来的损失。移动支付通常是手机卡与银行卡、信用卡相关联,由此可能存在用户在丢失手机后自己的移动支付帐户被他人冒用的风险。
四、常用身份认证技术
(一)静态口令认证技术
静态口令认证是指用户设置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电子商务系统通过验证用户名和密码来确认用户的身份。这种认证机制方法表面看来比较简单,开销小,但实际上,由于许多用户为了防止忘记密码,经常采用诸如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被猜测的字符串作为密码,或者把密码抄写在某个自认为安全的地方,这样很容易造成密码泄漏。
为提高静态口令的安全性,通常会控制口令的内容。例如,对口令长度和内容的限制(如要求口令长度达到一定长度,要多种符号混合输入等)、要求定期更换口令、不同系统功能采用不同的口令等。采用这些方法可以从口令的复杂程度上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同时也造成用户使用的不方便。但对于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的领域,静态口令认证仍然是一种可取的方式。
(二)动态口令认证技术
以一次性动态口令登录,每次登录的认证信息都不相同。由于每个正确的动态口令只能使用一次,即使非法用户截获了己经通过验证的正确口令,再次提交到认证服务器也不能通过验证,因此不必担心口令在传输认证期间被第三方监听到,从而提高登录过程的安全性。
(三)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技术
数字证书包含用户身份信息、用户公钥以及证书发行机构对该证书的数字签名信息。证书发行机构的数字签名可以确保证书信息的真实性,用户公钥信息可以保证数字信息的完整性,用户的数字签名可以保证数字信息的不可抵赖性。
基于X.509证书的认证技术适用于开放式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该技术已被广泛接受,许多网络安全程序都可以使用X.509证书,如IPsec、SSL、SET、S/MIME等)。但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缺陷,如:在最初的证书时,CA如何验证一个远程用户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问题;用户私有密钥保存的安全问题;用户用于取出私钥的通行字的质量问题等等。此类问题在理论上虽不难解决,但在具体实施中却很困难。
(四)基于智能卡认证技术
智能卡(Smart Card)是一种集成的带有智能的电路卡,它不仅具有读写和存储数据的功能,而且能对数据进行处理。智能卡由于其硬件软件的多种措施的保护,保证了卡内的个人信息不会轻易的被第三方窃取,且其内部自带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使得对于关键信息的操作在卡内完成,而不必读取卡中的内容,从而防止了信息在读取过程中泄露的可能性。此外,智能卡可以提供唯一的ID号,系统通过此ID号可以识别使用系统的用户身份。
因此,智能卡认证技术被认为是最安全可靠的认证技术之一。智能卡一般是形状与信用卡类似的矩形塑料片,但也有许多其它的形式。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将智能卡与身份认证相结合的技术,其中,基于USBKey的身份认证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智能卡身份认证方式。USBKey结合了现代密码学技术、智能卡技术和USB技术,是新一代身份认证技术。
(五)基于生物识别的认证技术
生物识别这种认证方式是将人体固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收集并用电脑进行处理,由此用于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没有复杂的密码口令,不易遗忘或丢失;②利用了个人特征的独特性,不易伪造或被盗;③利用了人体本身,无需增加复杂的装置,方便实用。
目前,己有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有指纹识别、掌纹识别、手形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声音识别和签名识别等。其中,指纹识别是最早研究并利用的,由于人类指纹的唯一性,指纹识别是最方便、最可靠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此外,声音、虹膜、视网膜、脸部特征识别,都是非接触方式进行,易于被用户接受。但目前多数识别技术仍处于研究实验或小范围应用阶段,由于识别设备成本高、对识别正确率没有确切结论、采取的特征会由于某些因素呈现不稳定性等原因,目前还很难真正推广到应用中。
参考文献:
[1]王秦、支芬和. 移动商务身份认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N] 技术管理与经济研究 2012.04
[2]崔媛媛. 手机数字签名_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保障[N] 电信网技术 2010.02(2)
[3]赵艳. 动态口令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N] 2012.08(8)
【关键词】WiFi;APP;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潜力
一、背景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络技术,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交易、支付和认证的电子商务活动,彻底克服了现代商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与商务主体更为贴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移动电子商务=“手机”+“APP”+“网民”。APP 是移动电子商务的载体,智能手机是硬件,网民通过“手机”和“APP”进行的活动就叫移动电子商务,它们三者的发展关乎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潜力。
二、移动电子商务现状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8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 1~8月,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4G用户占比已超过一半,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数再创历史新高,总数达到10.04亿户,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近800M,手机上网流量占比近九成。手机用户数量和用手机上网用户数量的攀升,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普及,上网速度的提升,无线宽带资费的下调,传统电子商务的转型,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在给消费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技术上的安全问题和管理上的安全问题。
(一)移动电子商务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电子商务领域,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还缺乏可执行的法律法规,这使得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处于“裸奔”状态,为影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种行为提供可乘之机,不利于移动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
(二)移动电子商务受限于目前的速度瓶颈
我国4G网络商发展已经将近3年时间,但是4G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且随着4G用户的爆发式增长,目前的4G网络网速仍然较慢,网络质量不够稳定,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移动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方式,具有支付快捷、方便,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等优点,因此,移动支付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吸引了国际大量实力资本的青睐,但是正是由于其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各方为各自利益互相较力,导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支付标准。另外,移动支付由于涉及方面较多,造成监管部门不明确,出现九龙治水的怪异现象。移动支付发展情况成为制约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四)消息缺少监管
对于微信营销而言,公众平台品牌信息、个人微店营销、微商城,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百花齐放的品牌营销策略。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使得微信营销产生了信息过剩的效应。进入消费者视野的信息过多,消费者无从筛选。这是微信营销发展的一个瓶颈与弊端,对微信上消息的,与公共平台建立进行合理监管,是微商进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环节。
四、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一)更加智能化
随着未来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巩固。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刺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商开发出更多的APP,基于APP的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承担传统的电子商务销售功能,还可以促进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精确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促进企业的品牌推广和传播。
(二)和线下实体商店高度融合发展
运I商4G网络的广覆盖和高带宽,促使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得到了长足发展,很多线下实体商店选择支持移动线上支付,同时为减轻线下实体商店的租赁成本和更好地拓展业务,更多的线下实体商店选择开设线上分店。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营商将提供更广覆盖、更高网速和更优质的无线接入服务,这使得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支付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促使更多的线下实体店选择移动支付,促使移动电子商务和线下实体店高度融合发展。
(三)移动电子商务趋向个性化服务发展
移动电子商务较其他形式的电子商务有一个巨大优势是基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以下优势:(1)移动终端可以使用户时时在线,随时可以产生交易机会;(2)基于移动终端可以精确定位用户所属地理位置信息,有利于发掘用户需求,同时向用户推送附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3)移动终端可以借助社交软件,比如微信、QQ、微博、百度搜索等收集和整理用户的社交和搜索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挖掘可以帮助判断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根据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为用户推送相应的产品。通过对移动终端带来的优势分析可以发现,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将是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四)粉丝化
显然,未来的时代属于移动终端和小频时代,一方面传统的基于货品的分流、搜索模式在小频时代不再适用,另一方面很多移动用户往往被内容和社交引导,比如微商,很多微商通过优质的内容资源吸引和聚集消费者,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然后通过口碑相传,进而培养更多的粉丝,通过互粉等社交方式帮电商推送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通过丰富优质的内容资源,逐步培养忠实的粉丝,将是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五)碎片化
得益于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无线接入网络的质量提升,移动支付更加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购物。数据显示,碎片化购物在移动电子商务中所占比例已经过半,并且高速增长,未来碎片化的购物方式将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五、结束语
移动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模式,通过分析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会更好地促进移动电子商务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书利 .4G 环境下的移动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和创新 . 山东师范大学 ,2014.6.
[2]刘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甘肃科技.2008,(11):13-23
【关键字】打车,App,移动支付,用户,020
2014年春节后,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通过大量烧钱的方式,拉开了一场两大打车应用软件之间的激战。对消费者和司机进行返利补贴、有了打车软件反而打车更难等成为一时热议的话题。打车App大战的背后,是腾讯(Tencent)、阿里(Alibaba)两家互联网巨头对移动支付市场的争夺。
1、打车软件的“前世今生”
1.1打车软件的出现
国内第一款手机打车软件――摇摇招车上线APP Store。在2012年3月嘀嘀打车是在2012年9月9日在北京上线的,上线第一天全北京只有16个司机在线。快的打车第一版APP于2012年6月15日推出,8月正式在杭州上线。获得阿里巴巴的投资之后,快的发展也非常快。
用户在网上下载打车软件后,输入起点和目的地,自愿选择“是否支付小费”,出租车司机则可根据线路、是否有小费等选择接受订单。2013年Android平台主要打车类App客户端下载量前五名分别为:滴滴打车(36.8%)、摇摇招车(21.0%)、易打车(14.9%)、打车小(13.3%)和快的打车(10.1%)。截止到2013年5月7日,安卓平台上11家主流应用商店的打车类软件客户端总体下载量已超过百万,用户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由于出租车司机与打车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非高峰时段出租车空载、高峰期和恶劣天气下司机拒载等现象频发,而手机打车软件通过加价等手段,提高了打车成功几率,实现了司机和打车者双赢,因而在大城市日益走俏。
1.2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的返利争夺战
来自第三方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三季度,“快的”打车的市场份额为41.8%,“嘀嘀”打车39.1%,它们之间仅差两个百分点。2013年11月,快的打车宣布收购大黄蜂打车,收购完成后,快的打车在上海、广州两个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超过80%,全国市场份额超过50%;宣布收购的同时,作为投资方的阿里巴巴宣布,将连同其它财务投资人一起注资近亿美元支持快的打车的发展。2013年12月,为了加速微信从社交向本地生活的转移,进而拉动微信移动支付,腾讯再次向“嘀嘀打车”注资1亿美元。
2014年春节前后1至2月,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通过大量烧钱的方式,拉开了一场两大打车应用的激战。2014年1月1日,快的宣布北京首次使用快的打车的新用户将获得30元花费返还,针对这项总投入预计超过1亿元人民币;甚至快的雇佣了大量临时工,在北京各个主要地铁站和街道路口,发放现金兑换券,一度临时工堵在了腾讯在北京的办公地点之一,希格玛大厦楼下发券。1月10日,嘀嘀接入微信,对乘客司机发起10元补贴活动;21日,快的跟进补贴乘客10元,司机15元。到了2月10日,嘀嘀补贴降至5元;12日,快的将司机补贴下降至5元,乘客补贴不变。2月17日上午,嘀嘀恢复对乘客的10元补贴,宣称总投入将达10亿元人民币;当天下午,快的补贴乘客11元,并称永远比同行高1元。2月18日上午,嘀嘀将补贴调至12―20元不等,赠送微信游戏道具(打飞机);当天下午,快的提高补贴至13元,赠送淘宝天猫退货包邮。
烧钱激战到了2月20日左右,滴滴打车多名用户出现微信支付不成功,消息通过微博、微信很快传播开来。2月23日,嘀嘀承诺对用滴滴打车成功但支付不成功的用户执行每单12元的补偿,24日有宣布10亿元补贴没有时间期限,用完为止;27日,嘀嘀再次宣称资金储备充分、补贴短期不会停止的时候,快的宣布近日数据会迁移到阿里云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截止到2月9日,嘀嘀打车在第一轮促销中补贴高达4亿元。按照估算,快的打车也应该投入了接近的费用。加上嘀嘀启动的第三轮10亿元补贴和快的高调的跟进,从2014年1月开始的3个月内,双方可能会投入30亿元。
通过百度指数关键词监测,将嘀嘀打车(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的全网搜索指数进行对比。整体来看,二者步步逼近,旗鼓相当,赢得了用户以及投资者的关注,成为关注的最大焦点。在用户高值搜索指数的情况下,打车软件也霸占了各大互联网网站以及报纸刊例的头条和要闻区。
2、打车软件盈利模式
手机打车软件在国外已经运营多年。国外打车软件盈利一般采用扣点方式,软件公司会根据出租车供求状况,向司机端收取10%左右的服务费或向乘客收取约5%的服务费。美国的Uber在2012年获得了亚马逊CEO贝索斯和高盛的投资。Uber的服务很简单,用户在手机上通过Uber客户端叫车,司机接到订单后提供服务,费用从关联信用卡中直接扣除。
就商业模式而言,目前的打车软件是免费提供司机和乘客使用的,未来并不缺乏盈利模式。除了广告等传统方式外,基于位置的服务(LBS)也可以考虑用来获得收入。
在政策监管和巨大资本投入的双重压力下,打车软件厂商都在加紧探索盈利模式,2013年第4季度,盈利模式的探索主要体现在跨界合作以及新领域延伸,例如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已与携程合作,在携程旅行新版本中加入打车服务,这种跨界合作大大增加了打车软件受众市场。同时,4季度,快的打车收购大黄蜂,成为打车领域的首例并购事件,双方合作联手正规大型汽车租赁公司切入汽车租赁市场,用户付费须在线通过支付宝和银行卡付款,大黄蜂按一定比例向每笔交易收取佣金,汽车租赁服务作为打车软件的拓展产品盈利模式清晰,可弥补打车市场因烧钱而带来的收入缺口。
国内打车应用激战的时候,国外的打车App也开始进入中国。Uber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试水的海外打车App公司,上海是目前Uber唯一向外透露的中国试运营城市。区别本土打车App热潮,Uber清晰定位在中国高端市场,Uber在上海目前只有两类车型供服务选择,分别为奔驰S350和奔驰e300,车不是自有,而是通过租赁获得,而上海的四个繁华地段成为Uber起始的四个接客集中地,分别是外滩、新天地、静安及徐家汇。
3.打车软件大战背后的移动支付之争
在分别获得阿里和腾讯投资后,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竞争愈演愈烈,快的打车与支付宝钱包合作推广线下出租车市场,支持支付宝付车费,嘀嘀打车入驻微信,无需下载客户端即可用微信支付打车款,这种打车软件与移动支付相结合的方式,其最终目的在于用户扩张和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并且,从O2O的角度来讲,打车行业覆盖用户范围广,是打通线上线下流程实现O2O的典型应用场景,打车软件已成为服务行业O2O和移动支付最好的试验田。
首先是大数据的采集和信息的价值利用。在使用打车软件的同时,软件会记录用户的打车起点和终点,然后汇总每一个人的信息,分析数据。有了这些数据,腾讯和阿里就可以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以及常用出行路线。这些覆盖全中国数亿人口的数据,也是阿里巴巴和腾讯不惜花上数十亿元人民币来烧钱的原因。
其次,是支付方式的改变和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纸币替代金属货币用了好长时间,支付宝、微信支付加速了电子支付替代纸币的速度。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197.4亿,同比增速707.0%。其对2014年的预测是,这一市场规模还将同比增长141.1%。打车APP作为生活服务的细分领域,目前已广泛接入到如手机地图、支付宝、微信等超级APP平台,这些平台为打车软件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用户。在面对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时,支付宝、微信支付在教育、引导用户绑定银行卡之后,势必在提高用户活跃度上推出更多的功能。
4.结论
打车模式背后存在的O2O应用服务入口,基于庞大的用户规模。大佬们看中的并不是打车软件本身,而是以打车软件为入口将集体产品进一步对接后形成的闭环,以及用户对软件产生黏性后的无限“想象空间”。O2O是互联网行业的大势所趋,打车O2O模型今后将大范围地应用于其他领域。
参考文献:
[1]速途研究院,2013~2014年打车软件市场分析报告.2014
[2]蓝齐, 打车软件近身肉搏:阿里腾讯的O2O隐形火拼,IT时代周刊,2014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现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升级更新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正在飞速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影响,改变甚至颠覆了传统的消费行为。本文通过介绍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1移动电子商务
1.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进行的一种商务活动,区别于传统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买卖双方无需谋面,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网上购物、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商务活动[1]。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由五个方面组成: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第三方交易平台租用者、安全可靠的在线支付系统和快速可靠的第三方物流系统。
1.2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是借助于各种移动智能终端和无线接入技术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它是移动智能终端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有机统一体。移动电子商务是传统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传统电子商务技术相比,它具有交易快捷、实时,移动支付便捷等优点。移动电子商务是传统电子商务模式的一个重要补充,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技术不断创新和提升,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由传统的移动支付扩展到掌上银行、掌上医疗等新型业态领域,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趋势。
2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1移动终端用户不断扩大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止到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比提升至90.1%,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相较2014年底提升2.4个百分点[2]。移动终端远超过其他终端成为最主要的上网方式,进而使得移动电子商务得到更广范围的普及,逐渐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要发展趋势。
2.1.2移动电子商务成交额不断提升
据统计,2015年有超一半的手机网民曾在移动端购物。移动电商成交额首超PC端,移动端将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要交易渠道。近年来,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额稳定增长,占整体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的比例不断上升。预计到2018年,移动端交易额在网络零售市场中交易占比将超过75%[3]。
2.2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2.2.1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在给消费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关系到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前途。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技术上的安全问题和管理上的安全问题[4]。技术上的安全问题主要有无线接入网、电商网站、APP等平台的安全问题和恶意的病毒、黑客攻击安全问题。管理上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电商网站、APP等平台管理漏洞带来的安全问题、个人移动终端带来的安全问题以及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等。
2.2.2移动电子商务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电子商务领域,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还缺乏可执行的法律法规,这使得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处于“裸奔”状态,为影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种行为提供可乘之机,不利于移动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
2.2.3移动电子商务受限于目前的速度瓶颈
我国4G网络商发展已经将近3年时间,但是4G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且随着4G用户的爆发式增长,目前的4G网络网速仍然较慢,网络质量不够稳定,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2.4移动支付发展瓶颈过多
移动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方式,具有支付快捷、方便,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等优点,因此,移动支付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吸引了国际大量实力资本的青睐,但是正是由于其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各方为各自利益互相较力,导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支付标准。另外,移动支付由于涉及方面较多,造成监管部门不明确,出现九龙治水的怪异现象。移动支付发展情况成为制约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3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3.1更加智能化
随着未来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巩固。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刺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商开发出更多的APP,基于APP的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承担传统的电子商务销售功能,还可以促进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精确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促进企业的品牌推广和传播。
3.2和线下实体商店高度融合发展
运营商4G网络的广覆盖和高带宽,促使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得到了长足发展,很多线下实体商店选择支持移动线上支付,同时为减轻线下实体商店的租赁成本和更好地拓展业务,更多的线下实体商店选择开设线上分店。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营商将提供更广覆盖、更高网速和更优质的无线接入服务,这使得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支付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促使更多的线下实体店选择移动支付,促使移动电子商务和线下实体店高度融合发展。
3.3移动电子商务趋向个性化服务发展
移动电子商务较其他形式的电子商务有一个巨大优势是基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以下优势:(1)移动终端可以使用户时时在线,随时可以产生交易机会;(2)基于移动终端可以精确定位用户所属地理位置信息,有利于发掘用户需求,同时向用户推送附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3)移动终端可以借助社交软件,比如微信、QQ、微博、百度搜索等收集和整理用户的社交和搜索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挖掘可以帮助判断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根据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为用户推送相应的产品。通过对移动终端带来的优势分析可以发现,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将是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4粉丝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传统的电子商务主要根据电商销售的货品进行区分,比如当当网最初主打图书类的产品,京东主要经营电子类产品,在此思维下,各个电商的网站也是根据货品进行分类、搜索、导航来进行分流,这些传统的模式在PC时代、大屏时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显然,未来的时代属于移动终端和小频时代,一方面传统的基于货品的分流、搜索模式在小频时代不再适用,另一方面很多移动用户往往被内容和社交引导,比如微商,很多微商通过优质的内容资源吸引和聚集消费者,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然后通过口碑相传,进而培养更多的粉丝,通过互粉等社交方式帮电商推送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通过丰富优质的内容资源,逐步培养忠实的粉丝,将是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5碎片化
得益于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无线接入网络的质量提升,移动支付更加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购物,数据显示,碎片化购物在移动电子商务中所占比例已经过半,并且高速增长,未来碎片化的购物方式将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4结语
移动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模式,同时通过分析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才能更好地促进移动电子商务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李滨涵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袁毅.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6.
有业内人士曾戏称“2008年将是移动商务的乱局年”。移动商务产业链的相关主体悉数出场,表现出对移动商务的巨大兴趣。在传统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纷纷涉足的同时,用友等传统软件公司也开始其移动商街计划;更有运营商开始提出其准备已久的移动商务攻略。
“香饽饽”?
在互联网领域,淘宝网打败了易趣,占据了互联网上超过了70%的市场份额。在这种独大的情况下,淘宝依然看到未来的竞争危机,宣布开通WAP.TAO.COM,大规模公开测试手机版淘宝网,进军无线零售领域,支付宝亦推出手机支付业务。
中研博峰咨询分析师指出,移动商务以其商务泛在性、服务个性化、支付方便快捷等独有优势将成为未来移动增值应用的“黑马”。
移动商务的一个最大优势是用户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并能随时随地进行商务活动。而且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定制移动商务的子类服务和信息。移动商务基于移动通信网,能获取和提供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这种情况下与位置相关的商务应用将成为移动商务的一大亮点。
然而,这种向手机终端的延伸是否能够让淘宝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有所建树呢?艾瑞市场咨询认为,移动商务的移动迎合即时性是吸引用户的主要因素,但现在手机上淘宝网,除了网页与互联网的不同外,其余的模式还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手机只是让淘宝用户多了一个进入淘宝网,使用支付宝平台的途径。
而且种种迹象表明,移动运营商也开始了移动商务的布局,以争夺电子商务这块未来重要市场。
不甘于沦为“通道”
纵观运营商的移动商务布局,更多的是局部地方市场的反应,上海、重庆等很多地方移动运营商都开展了以移动支付为基础的移动商务应用。
其中,重庆移动的移动商务布局较早,而且相关业务的用户已经初具规模。重庆移动总经理沈长富说,从2003年起,重庆移动陆续推出基于USSD的饮料机、小商品机、自动售药机等,并不断发展完善。如今应用手机支付方式的自动售货机,由于交易方便、安全,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移动电话自动售货机已遍布重庆市区和郊县各主要移动营业厅及主要广场、街道、高档住宅小区、商业大厦,数量已达300台,2007年年底达到了1000台左右,预计2008年将达到10000台。
沈长富指出,基于RFID手机钱包小额支付的应用环境还可以扩展到停车场、住宅小区等领域。以前在重庆移动,员工进小区有门禁卡,进停车场有停车卡,进公司大门有员工卡,在公司食堂就餐有饭卡,现在这些功能全部集成在手机之中,十分方便。可以说,重庆手机支付的发展代表了趋势,也代表了中国移动在移动商务发展的策略重点。
针对这一现象,认为,移动商务本身的价值正逐渐被基础运营商广泛认同、重视。因此,运营商已经不愿仅仅沦为通信“管道”的提供者,而在越来越多地涉足该产业本身。
移动商务在路上
除了产业链主体企业的“主动”出击,今年2月份,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授予湖南“国际移动商务试点示范省”称号,这标志着国家移动商务的试点工程正式启动。显示出,移动商务有了更有力的政策推动。
但德瑞电信咨询首席顾问宋永军认为,尽管移动商务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但发展起步阶段,要想快速发展,必须要解决三大问题:其一,诚信问题。诚信问题是移动商务发展的最大障碍。移动商务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鉴传统电子商务,比如通过电子认证手段对商家和用户进行身份的认证,但是移动商务相比传统电子商务更有优势,因为终端号码的唯一性并且号码能对应真实的身份,通过对终端的有效管理,就可以降低诚信风险。今年,在政策层面,即将出台的《电子商务监管意见》目的就在于规范解决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
其二,移动支付机制问题。要构建安全高效的移动支付机制,各电信运营商以及银行之间必须加强联系和合作,消除支付障碍,在提供高速网络服务的同时不断增强客户终端的功能。电信运营商和银行还要降低移动支付的手续费,从而使移动用户能够更方便地购物和支付。其次,可将原有的各个不同支付服务、支付方式进行系统化整合。
其三,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移动商务前期市场培育是艰难的。但是移动商务要想长期健康发展,对用户习惯的培养就势在必行。
总而言之,我国已形成5.6亿的庞大移动用户数基础,移动商务已经进入发展的导入期,只要解决相关发展问题,移动商务的路将越来越宽。
而随着我国3G的大规模商用以及上述问题的解决,移动商务爆发的临界点也会随之到来。
链接移动商务也需聚集效应
纵观全球移动商务发展历程,日本NTTDoCoMo公司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最初的移动商务中,语音和壁纸等移动内容的销售占有很大的比例,但2005年移动互联网站传统货物的销售首次超过了移动内容。日本移动商务之所以能迅速发展,是因为日本的电信运营商加强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在NTTDoCoMo的周围聚集了大量的CP,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商务应用。
今年5月,Luyah刚到杭州,就在朋友的邀约下去感受了一趟西湖音乐节。“现场真的High爆了,音效极好,玩得特别开心。”而且,从购票到进场、体验的整个过程都颇具科技范儿。
听说支付宝钱包可以买票,Luyah是钱包的老用户了,于是就体验了下扫码,令她惊喜的是,刚刚扫码就收到了消息提醒,一点开原来票已经在支付宝钱包里了。
到现场那天,Luyah看到,原来还有专属通道,手机打开,“滴”一下就进场,感觉整个过程特别顺利。
事后她总结,电子票节省了很多成本,包括纸质票的快递费、保管票据的成本等,她是一个大老粗,以前票据经常弄丢的情况也不用担心了。
更令Luyah激动的是,下午3点时她和朋友逛到餐饮区,看到现场广告牌上写着:支付宝钱包付款8.8折。她心想:西湖的美食品牌都挺不错,都是银泰的商家,所以做的东西自然很好吃,更何况还能支付宝付款打折呢。
虽然当时的网络有点不好,但最后她还是很顺畅地支付成功了。听旁边工作人员说还可以离线支付。“因为付款的金额比较小,觉得离线支付这东西挺好的,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Luyah说,下次她要尝试一下。
西湖音乐节已经开了8届,这是最为酷炫的一次。
当然,移动支付的体验过程中,还有些不足之处。Luyah感慨,朋友在餐饮区买单的时候,网络并不畅通,界面打不开。还好店员提示有Wi-Fi,连上后付款成功了。“支付宝钱包还要继续努力,网络拥挤的情况也要改善。” Luyah说。
在Luyah看来,科技的便捷性妙不可言。对于以后的音乐节,她有更多的期待,比如在选明星上,科技范儿可以更足。
记观者察
当移动支付遇上音乐节,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神奇的化学反应。据悉,除了买电子门票,支付宝钱包在西湖音乐上还有很多用处,乐队签售、创意市集以及到美食广场吃喝玩乐,都可以一扫搞定。
这是支付宝首次介入大型演出,来自服务窗的购票数为3326张,约占整体售票数据的20%,整体营收也在20%左右。 餐饮区支付宝支付3263笔,支付成功率95%。其中, 售货机声波支付笔数1634笔,支付成功率93%,可以离线支付解决了在这种场合无网络信号的问题。
主办方反馈,历届音乐节单日人次均在七八千,今年日峰值破万,创历史新高,这得益于支付宝钱包的合作及推广。据统计,这一次新增的用户基本都是通过支付宝钱包转化过来的。
西湖音乐节创办人朱建告诉记者,从活动的运转来说,支付宝大大简化了购票、送票、结款的程序,方便了主办方和观众。从活动推广角度来看,西湖音乐节的客户群体和支付宝的客户非常吻合,支付宝钱包为用户提供多种体验,为主办方提供了多样化的推广途径。
最让他们意外的是现场商户的支付宝收款得到了观众和商户的好评,因为这解决了现金交易的安全问题和小钞的使用不便问题。
因此,银行对银联的感情比较复杂,银行是银联的股东方,双方在业务上拥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但在银行卡收单市场,双方竞争已趋白热化,互相指责对方,打价格战,甚至陷入恶性竞争的局面。
在银行眼里,银联的角色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银行希望银联只做卡组织;银联则从“大局”出发,试图和银行建立强大的同盟关系,一起对付正在兴起的第三方支付企业。
收单市场与银行争利
银联本是一个银行卡组织,却在线下收单市场与银行展开激烈竞争,而且价格战不断,银行实际上越来越不信任银联。
银行卡业务分为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在发卡市场,双方是合作关系,发卡行向银联支付名目繁多、细之又细的各种非交易类和交易类费用,例如入网费、测试费、BIN费用、品牌服务费等。
收单业务一直被认为是整个银行卡业务的基础。但在收单市场上,存在银联旗下专业收单机构银联商务、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机构等多方竞争者。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线下收单市场交易总规模达到21.7万亿元,同比增长42.9%,其中POS占据中国线下收单市场绝对优势,交易规模为21.3万亿元。
“作为收单机构,银联绝对是银行的竞争对手。”某国有银行信用卡中心主管王琴告诉《新财经》记者。
随着刷卡消费的普及,商家为迎合消费者的支付习惯,会普遍安装POS机,POS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了银联、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争抢的地盘。艾瑞咨询分析师王维东告诉记者:“第三方支付是最近几年才逐渐拓展线下业务,所以目前在POS支付市场的占有率和交易量并不是很大。”
记者曾去龙德广场的商家走访,很多商家用的还是银行的POS,而第三方支付由于扣点比银行稍低,他们也在考虑接受。
而银联作为国内发行的人民币支付卡唯一交易清算供应商,它已经从跨行收单手续费中赚得盆满钵满。近年来,银联又以第三方支付“国家队”的身份,占有POS支付市场。这引起了银行和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不满。
为了跑马圈地,银联某些地区下属分公司甚至违规操作。
银联不仅自己设置一个定价机制,各个地方分公司的定价还不一样。银联在一些城市和省份与一些银行商议,自己来定一个价格形成垄断。在北京地区,银联把一些商户列入“白名单”,给一些优惠,不执行国家标准。
王琴说:“据我所知,市场上的计费、分润的方式达到上百种,银联是默许的,甚至一些地方商户做收单要经过银联的批准,银联居然做起了定价和审批。”
某国有银行分行信用卡部负责人吴睿向记者透露:“银联为了竞争,在铺POS的过程中有套用MCC码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MCC码就是商户类别码,由四位数字代码组成,是由收单机构为特约商户设置的,用于标明银联卡交易环境、所在商户的主营业务范围和行业属性。不同的MCC码代表不同的行业,同时刷卡手续费率也不同。例如,央行2013年2月25日新调整的刷卡手续费率规定,“5812”代表餐馆,手续费率1.25%;“5511”代表新旧汽车销售,手续费率1.25%,80元封顶;“5311”代表百货商店,手续费率0.78%;“5411”代表超级市场,手续费率0.38%。
吴睿告诉记者:“由于餐馆等餐饮娱乐类场所手续费率比较高,很多商户都不愿意安装POS,银联为了抢占市场,就会用套用MCC码的方式为商户安装POS。比如将百货商店的‘5311’码安装在餐馆,餐馆就可以套用百货商店的MCC码,享受百货商店0.78%的手续费率,这样餐馆就可以在1.25%的费率上少交0.47%。”
吴睿还透露:“像房地产、汽车及批发类的商户,手续费是可以封顶的。但银联在铺POS的过程中,会把一些不够封顶条件的商户,套用封顶商户的MCC码。”
银联的这些做法,最后损害的是银行的利益,而银联在收单和清算两个市场都分得了一杯羹。银联的营业收入主要分四块:境内ATM收入、境内POS交易转接收入、国际业务收入、创新业务收入,境内POS收入大约占到银联营业收入的一半。
公开报道显示,2007?2009年,银联合并报表收入由33.1亿元激增至51.4亿元,增幅约为61%,而同期POS跨行转接服务收入则由15.8亿元增至30.3亿元,增幅约为92%。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POS业务发展对银联营业收入增长的巨大贡献。
布局创新支付业务
进入中国银联的官方网站,各种银联卡让人眼花缭乱,有高端卡、福农卡、IC卡、旅游卡等。而银联的每一个创新支付产品,更是需要用户好好研究一番才能弄明白其功能和操作流程。显然,银联已不是10年前那个单纯的清算转接机构,俨然成为一个综合支付服务平台。
随着支付宝等在线支付的大行其道,银联尽管有些后知后觉,但也不甘示弱。2011年6月,银联建成了无卡支付交易处理平台,联合铁路、航空、电商及商业银行等机构,推出了“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业务。“银联在线支付”直接绕开了传统的网银平台,用户无需开通网上银行即可支付。
王维东告诉《新财经》记者:“银联推出的这两款产品,主要是与企业和商户合作,银联向它们收取费用,不同的行业费率也不一样。”
而早在2010年12月,支付宝就推出了“快捷支付”,当时被业界认为是支付领域的最新举措。没想到半年后,银联就有了“银联在线支付”,直接PK支付宝的“快捷支付”。
记者就两家产品各自优势采访支付宝方面,支付宝公关部负责人表示:“两个产品都是帮助用户在无需开通网银的情况下完成网上支付,当然细节上有一些区别,大家支持的应用场景不完全一样,所以很难说谁更有优势。”
但从市场反应来看,银联还是凭借“过硬”的背景和强大的影响力,在产品推出初期从支付宝手中抢了一些客户。
“银联在线支付”总算让落伍互联网领域的银联有了自己的线上业务,而在移动支付领域,银联开始先下手为强。在一些城市的小型超市或快餐店,消费者拿着手机或银行卡,在终端机上轻轻一拍就完成了支付,这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就是银联推出的“闪付”。
王维东告诉记者:“‘闪付’更多是一个POS的类型,银联通过‘闪付’来替换原来的POS,主要是适应移动支付的需要。”记者从中国银联官网了解到,“闪付”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推广,目前主要集中在南方大部分城市的便利店、快餐店、超市等地方。
而移动终端刷卡支付只是银联布局移动支付的一部分,今年6月9日,中国银联与中移动共同打造的移动支付平台上线。据了解,移动支付平台可在支持NFC(近距离无线通讯)功能的手机SIM卡上下载银行卡,实现电子现金充值、远程消费和商户现场小额快速交易。
此前,银联与中移动共同推出了三星GALAXY S4“手机钱包”,可在全国超过120万台银联“闪付”终端上快捷支付。而中兴通讯按照银联标准研发的具备近场支付功能的NFC手机也有望在今年推出。
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大力投入,也是看到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它凭借庞大的POS支付通道,在移动终端刷卡支付领域占有绝对优势。
财付通相关负责人对《新财经》记者表示:“在移动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企业与电信运营商、银联将通过对细分市场的资源整合,逐步取得差异化的领先地位。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成熟的互联网支付经验、海量的互联网支付习惯用户,将成为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主要优势。”
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财付通在第三方移动支付自有渠道的交易规模已达30亿元。财付通相关负责人认为:“在移动互联网创新上,第三方支付更有经验,财付通也拥有基于WAP、HTML5和支持苹果、安卓、塞班等不同终端的移动支付产品。”
王维东认为:“银联现在做的‘闪付’也好,近场支付也好,核心的挖掘点不是这些产品,而是搭建一个平台,未来,移动支付的主要账户来源还是银行卡,银联可以从每一笔交易中获得更高比例、更稳定的收益,这才是银联想做的事情。”
向第三方支付开战
POS收单的接入模式分两种,一种是直连模式,也就是POS终端直接与银联系统相连接;另一种是间联模式,POS终端连接到提供机具的商业银行主机系统。当发生跨行银行消费交易时,消费交易信息先送到这家提供机具的商业银行主机系统,判断为跨行信息后送到银联主机系统,由银联系统分选判断后再送到相关的发卡银行,然后信息再沿路返回。
收单市场上,直联与间联并存,收单业务收入来自商户手续费和服务费。从POS终端数量分布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自营POS保有量占据44.8%的市场份额;其次是银联商务POS终端数量占比为39.4%;其他第三方收单机构发展缓慢,终端市场份额占比仅为15.9%。
目前,大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是通过银联的平台合作,因为这种方式的成本会低一些,不需要一家一家银行去拓展。而像支付宝这种实力派的机构,就没有走银联的通道。支付宝公关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的线上业务都是跟银行直接合作的,支付宝跟银行的合作包括很多方面,有网银合作、快捷支付的合作,还有信用卡还款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合作,基本上我们的服务背后都离不开银行的支持。”
“银联一开始不带第三方支付玩,想限制它的发展,其实很浅薄。现在情况完全逆转。”王琴表示,支付宝自己就是一个“小银联”,它一家一家银行去谈,绕过了银联。
王维东告诉记者:“支付宝不走银联渠道,是因为它们存在竞争,支付宝本身的数据管控要求比较高,它希望能掌握自己的核心数据,不跟别人分享。而且银联在互联网方面的业务发展稍弱于支付宝。”
互联网支付市场的竞争格局将更加复杂,马云做支付宝,马化腾做财付通,平安的马明哲也正式杀入第三方支付,已低调收购了某第三方公司,控股旗下子公司深圳壹卡,名字已确定为“平安付”。线上支付的爆炸式增长,移动支付的发展和创新支付产品的应用,都对线下收单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在此之前,POS交易转接收入,银联主要与各家商业银行分利,而第三方支付从线上转到线下后,明显触及了银联的利益。近期有媒体报道,银联曾发内部文件号召各成员银行切断与第三方支付的接口,让第三方支付转投银联旗下。
《新财经》记者也就银联相关业务发展情况等一系列问题联系银联品牌营销部相关负责人,但经过几轮协商,最后还是未得到银联的官方回应。
记者就第三方支付与银联业务往来等问题采访第三方支付机构,但个别机构因怕得罪银联而不愿意接受采访。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看来,银联更像是一个监管者。
线下收单市场按照发卡、转接、收单三方,规定了刷卡手续费7∶1∶2分润比例。银联北京一位高层内部人士杜宇对记者表示,在银联和银行、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银联和第三方支付企业这些关系中,银联和银行是天然的同盟关系,天然不会有太多矛盾与冲突,互利性更强,这种关系与第三方机构完全不一样。
数据显示,目前有223家非金融支付机构已获第三方支付牌照,包括支付宝在内的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在加足马力往线下渗透。银联长期作为线下市场的“老大”,说一不二,而线上支付却得以绕道银联,并开始向线下发展,这当然让银联不满。
“各家银行还有存贷款等业务方式和第三方公司合作,银联不可能完全通过银行让非金融机构接入银联进行清算,银联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采取多种方式去实现目的。”王琴表示。
王琴认为,无论早晚,最后所有非金融支付机构都会接入银联清算系统,这是大势所趋。
6月下旬,有消息传出,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向会员单位发送了《关于非金融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呼吁监管机构进一步明确银联作为“发卡清算组织”的地位,在此前提下,仅允许非金融支付机构接入银联进行清算,以便对收单业务规则遵守情况进行后续监督。
该报告还建议监管部门对银行卡收单机构、线上线下收单业务采取统一监管标准,明确收单业务范围,防止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收单领域打球等。
艾瑞咨询分析师谢春对媒体表示,《报告》的最终目的是要保护银联在银行卡收单市场上的既有利益,我国线下银行卡收单市场监管相对完善,而线上银行卡收单市场还属于新兴行业,监管层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一位业内人士6月中旬对记者透露,前不久银监会组织座谈会,也邀请了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面对面交流。该士表示,现在银联正在和银行商量接下来怎么规范第三方接入银联清算系统的问题。这位人士建议:“我觉得直接接入总行,让总行再接入银联,这样规范得多,出了问题也容易处理,也可以让银行根据相关规定集体切入系统平台。”
事实上,央行考虑到了在银行卡产业链中,银联所扮演的角色应进行清晰的定位。继去年6月份向业界首度征求收单管理办法意见之后,央行今年4月再度下发新的征求意见稿,其中,银行卡组织与银行卡清算机构被单独列出。而在去年6月公布的版本中,只有“银行卡清算组织”的表述,银行卡组织与清算机构实际上被合并在一起。
业内人士解读认为,长期来相对封闭的跨行转接清算市场将迎来更多的竞争者。未来如VISA、MASTER等品牌也将有可能进入到境内跨行转接清算市场中来。
“银联也应该想清楚自己的定位,未来再有一个卡组织发展起来,如果VISA有一天能受理人民币清算,那么,各个收单行会选择谁?”王琴认为,银联应该做一个真正的卡组织,现在就是因为没有竞争,银联一家说了算。
银联的“大局观”和野心
“现在银联在线下收单市场一家说了算,银联商务就是中国银联的子公司。银联就不应该参与收单,国际发卡组织没有像银联这么干的,在业务上和银行竞争。”王琴说,银联总部对子公司考核“直联交易额”,这种考核对下面公司会形成畸形的引导。
据了解,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年底,是中国银联旗下、当前国内最大的银行卡收单专业化服务机构。2011年5月3日,银联商务有限公司首批获得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涵盖了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受理等支付业务类型。
银联商务作为第三方受央行监管,银行不仅受央行监管,还受银监会监管。当两者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时,监管环境是不公平的;银联作为转接方,子公司又做收单方,在其定位上,是混乱的;而在参与竞争时,银联利用自身在央行的影响力,在制定一些规则和市场策略的时候,自然会去考虑子公司的利益,银行对此也怨气冲天。
而银联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上述银联北京高层人士杜宇向记者解释了银联内部对银联与银行关系的定位:“从2007年开始,领导从大局着想,一直都坚持与银行组成战略合作关系。”
而对于银联“裁判员”兼“运动员”的双重角色,杜宇感到有些委屈。杜宇认为,银行在收单市场也存在很多问题,银联希望去规范行业,使相关参与方形成比较满意的合作模式。
杜宇表示,个别银行并没有把银行卡收单业务当作根本目的,只是以此争取商户来存款和贷款,因此这些银行可以牺牲收单收益,而用后期商户的存贷款还有其他相关业务来往作为补偿。而套用MCC码这种现象,银行也存在。
“这种恶性竞争导致整个市场没有办法做,最后肯定往零扣率走,损害整个市场。这就涉及规范的问题。”杜宇说,银联毕竟只是一个银行卡组织,没有人民银行和工商总局的硬性手段。目前,银联和银行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和市场发展委员会,这样无论是银行还是银联商务,如果违规操作,都会被处罚。
王琴说:“到了2008年,银行开始意识到收单业务的重要性,要自己掌握一定的收单市场份额,因为一旦阵地丧失,银行发卡业务反过来被制约,就很被动。但银联反对收回,双方矛盾公开化。”
银联商务方面的观点是,通过直联POS机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压价的恶性竞争。银行自己去铺POS,进行线路维护以及签购单的更换,包括其他一些定期巡视,这些银行自己做起来真的成本很大,应该交给包括银联商务在内的第三方去做。
艾瑞咨询判断,短期来看,银行自营POS仍然是商业银行提升中间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未来,收单业务将逐步转移至专业第三方收单机构,而银行将更专注于核心金融业务拓展。
王维东认为:“银联的第三方支付属性与同行竞争是必然的,银联又是这个市场的核心参与者,是实现跨行支付结算很重要的渠道。但这个渠道可能有些单一,银联的角色既是裁判员,又是游戏参与者,这对整个市场竞争会有不利影响。”
现在来看,银联无论是在线上、线下还是移动支付领域,覆盖面越来越大,人们似乎快忘记了银联跨行转接的核心业务。银联总裁许罗德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银联未来要打造的是线上、线下、移动的立体式支付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