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时间:2024-01-25 14:35: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第1篇

足球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由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和灵敏等因素组成,这些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在

诸多素质中尤以速度,耐力素质更为重要。

1、速度

速度在足球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个速度并不指身体移动的快慢,它由队员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做出快速爆发式动作和身体保持移动的能力组成。其中加速度是非常重要的,足球运动员不会像百米赛跑运动员那样冲刺100米的距离,他们最多冲刺几十米的距离就得减慢速度或者躲闪、急停、变向跑动。有时突然启动十几米甩掉对手,控球、传球、射门一气呵成,也就达到了目的和要求。

在训练中足球速度训练和田径速度训练不同。足球的速度是不规则、无节奏的运动,足球的刺激为视觉信号,而田径是声音信号。

从某种程度上讲,速度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所以通过后天训练来提高速度相对较困难。速度快的队员必须具备强劲的腿部肌肉力量,并且体重相对较轻。速度依赖于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如力量和灵活性。

2、力量

力量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在足球比赛中,队员身体必须强壮,这样在身体接触的瞬间或者在一般跑动及完成单个技术动作时――如踢球和掷界外球时就占有优势。在比赛中队员很少出现使用最大力量或纯粹依靠力量的情况,但是,良好而全面的力量素质对队员的比赛成绩无疑是非常有益的,良好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将有助于防止身体受伤,特别是腿部接触和膝关节碰撞时导致的伤害。

在现代足球比赛中,球队已经利用掷界外球作为定位球进攻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掷界外球的远近完全取决于上肢力量和协调性。另外,守门员也必须进行专门性力量训练。

纵跳和直接跳跃是测量运动员爆发力的简单方法,爆发力的练习不仅应注意下肢力量,上肢和躯干等相关各部位的力量也都应全面发展。

3、耐力

耐力在足球比赛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一场足球比赛的正常时间为90分钟,跑动距离一般在8000―12000米左右,由于运动强度大,本来对循环机能的要求就高。随着足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这一要求就越来越高。从供能特点的角度分类,足球运动的耐力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两种。有氧耐力是一种时间长且强度小的承受能力,无氧耐力则是强度大且时间较短的承受能力。足球比赛虽然从运动时间看是一种典型的有氧供能,但由于比赛中穿插大量的射、顶、传、冲刺跑等短时间的高强度活动,所以足球比赛中无氧代谢供能仍是其主要的耐力特点。

根据以上情况,为了专门提高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能力,我们应该根据本队队员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如间歇训练法,连续耐力训练法等。而且这些方法必须根据足球运动员的自身特点,进行有球训练方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请注意: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不需要田径跑道,这种单调的形式对他们来说只是枯燥无味的负担,它会扼杀运动员的足球天赋,降低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和训练乐趣。

4、灵敏与柔韧

现代足球比赛中争夺异常激烈,技战术动作运用的时空越来越小。因此,足球运动员身体的灵敏与柔韧性――特别是灵敏素质,往往也成了决定技战术行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许一个运动员有着高度娴熟的技巧,但他也必须具备良好的灵敏及柔韧素质。运动员在高速中鱼跃冲顶射门,在快速追抢中能突然地完成迅速倒地铲球等动作,这些都是运动员良好的灵敏、柔韧素质的一种表现。所以,灵敏及柔韧素质同是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敏素质可以通过多种练习方法解决,如垫上翻滚,钻绕各种栏杆跑,专项灵敏体操等。

为了提高灵敏素质,应保持运动员,特别是女运动员的适当体重,特别防止脂肪过多。

柔韧素质训练主要通过爆发式的方法(急剧拉长)和慢张力方法(静力拉长)。

第2篇

摘 要 目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严重影响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而且会导致国民素质下降,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忽视。高职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也面临这一问题,而学校体育教育无疑是在高职学生走向社会前提高其身体素质的最后教育机会。本文通过浅析现行体育教育对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提出通过体育教育提高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想法,以期对此有所助益。

关键词 体育教育 高职学生 身体素质

学生长期以来的生活学习方式使得他们体育锻炼意识淡薄,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甚至不愿上体育课。据大学体质及锻炼报告统计,23%的学生经常锻炼身体,66%的学生很少锻炼,11%的学生几乎不锻炼。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专业知识外,要努力考取各种技能证书,每天挣扎在学习和考证之间,忽视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生病人数较往年明显上升。因此,提高高职学生身体素质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学校体育教育无疑是在高职学生走向社会前提高其身体素质的最后教育机会。

一、体育教育对于提高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必要性

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素质教学课程之一,体育教育不单指体育课堂上的体育项目教学,还指在校期间的各种体育教育活动,包括各类体育竞技项目的比赛、趣味体育活动和身体素质拓展训练等。

(一)体育教育是强化高职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终身体育理念的重要途径

高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相对成熟,这个时期对其进行科学的体育教育,可以提高其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强化体育意识,从而形成自主体育锻炼,养成相对稳定的体育锻炼习惯,逐步发现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以此建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二)体育教育是高职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最佳机会之一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诸多素质的物质基础,健康的体魄对其适应未来快速多变的社会具有积极作用。体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成为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最佳机会之一。

(三)体育教育是对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全方位的培养

不同的体育项目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不同的培养。比如长跑可以训练学生的耐力素质、健美操可以训练学生的柔韧性等,体育教育的这一特质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现行体育教育对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一)体育教育观念落后

大多数高职院校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就能成为合格人才,忽略体育教育在育人中的重要性。如果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没有好的身体,将难以适应岗位的劳动强度和社会压力,更无从展现专业技能。

(二)体育教育培养理念缺失

体育教育与学生自身身体特点、专业技能特点相脱节,缺少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在群体运动项目中忽视对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磨练,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完整的培养,失去了体育运动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正确影响。

(三)体育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体育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地位较低,得不到重视,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动力、兴趣研究新的、更加适应当代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仍然采用简单的讲解、示范教学法。老套的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材使用受限

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设专人开放、管理、维护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材,大多只在学生上体育课时开放使用,其他时间不对学生进行开放,致使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材闲置。

三、如何通过体育教育提高高职学生身体素质

(一)重视体育教育,创建校园体育文化

高职院校应认识到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健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重视体育教育。充分利用校园现有条件加强体育宣传,营造科学锻炼身体的氛围和环境,创建校园体育文化。

(二)设置合理的体育教学计划

将体育课程开设调整为2学年,每教学周4学时。第一学年开设体育基础课,如跑、跳、投,三大球类运动等,提升学生基础运动能力。第二学年开设体育选修课,学生根据自身身体特点及喜好选择所修项目,掌握该项目基本技能,对该项目产生长期参与的积极性。

(三)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

体育运动是实践运动,不能纸上谈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运动项目制定相应教学方法,除简单的讲解示范外,还应运用多媒体、视频回放、榜样教学、学生互教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掌握所学项目的特征、技术要领和辅助练习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四)提高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材使用率

高职院校应设专人开放、管理、维护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材,尽可能多的时间对学生开放,提高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材使用率。

(五)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实现终身体育目的

仅靠体育课堂上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比赛、趣味运动比赛及身体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在竞技项目、趣味项目、拓展训练中体验比赛的艰辛和运动的快乐,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磨练意志品质。使学生走出校门后仍能坚持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成为自己实现终身体育的源源动力。

总之,高职体育教育必须明确教育目标,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为体育教育之本,终身体育教育作为体育教育之魂。

参考文献:

[1] 方永亮.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

第3篇

摘 要 基层羽毛球训练的有效性,尤其是针对少年儿童所开展的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训练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到学员未来在羽毛球运动专项上的发展水平和我国竞技羽毛球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注意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科学开展、重视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基本功训练、重视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等三点有助于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训练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借此为我国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训练的科学、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羽毛球训练 少年儿童 有效训练 训练策略

一、注意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科学开展

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正处于身心各方面素质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良好身体素质是羽毛球运动员形成和掌握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所以,在开展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时,一定要重视身体素质训练的科学开展。要确保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科学性,应注意关注如下两点问题:一是,少儿阶段是神经系统和平衡系统发育的关键阶段,进行灵敏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的效果比较好。因此,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灵敏素质训练和协调性能力训练;二是,对于女性来说,力量素质和爆发力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是在16-18岁之间,对于男性来说是在18-22岁之间。所以,在针对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进行力量和爆发力的极限训练。但是这并不是说力量训练和爆发力训练不可进行,而要注意在少年儿童运动员现有的基础之上,根据人体力量素质和爆发力素质的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以促进其力量素质和爆发力素质的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另外,在开展少年儿童羽毛球身体训练活动时还要注意,由于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年龄偏小,所以普遍对于身体素质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认为身体素质训练与羽毛球运动关系不大又枯燥乏味而抱有消极抵触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练员就要注意在开展教学训练实践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采用感知训练法,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来对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进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并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训练活动之中。例如:可以讲述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小故事、分析点评“多球拉锯战”中胜利一方在身体素质方面的优势等等,以此来逐步的加深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对于身体素质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二、重视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基本功训练

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后期发展。只有在少儿阶段的训练过程中,让运动员全面、准确、熟练的掌握了羽毛球的基本技术,具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在后续运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运动潜力,达到较高的水平。否则,在后期发展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止步不前的问题。因此,抓好少年儿童羽毛球的基本技术训练,是确保其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运动潜力,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并在长时间内保持自身运动优势的关键。

为了确保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活动的有效开展,一是要注意结合少年儿童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来组织和安排训练内容,确保所组织的内容符合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和技能发展规律;二是要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应用游戏、竞赛等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感兴趣的训练形式,以尽可能的将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变得生动有趣;三是在开展基本技术训练时,一定要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注意强化运动员对基本技术动作要领的准确理解和基本技术动作的灵活运用;四是在开展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初步培养。对羽毛球战术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也是一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基本功。虽然少儿羽毛球运动训练中受训的对象都是少年儿童,但是,仍然要从启蒙阶段就将羽毛球的战术意识传递他们,并在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启发他们进行运用,以初步的培养他们的战术意识,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奠定必备的基础。

三、重视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随着现代羽毛球运动的迅速发展,羽毛球赛事的竞争性和激烈程度开始越来越高。而在紧张激烈的现代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要想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水平和技战术水平,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来做保障。所以,在开展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不屈不挠、敢于拼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但是,由于少年儿童的心智特点决定了,其在这一阶段仍然是无意注意占优势的,所以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这无疑是不利于其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的。因此,针对少年儿童的这一心智特点,教练员就要注意有针对性的进行注意力集中训练,通过注意力训练让少儿羽毛球运动员学会将注意力全神贯注的集中到当前的学习和训练任务上,从而提高他们的注意能力,加强其意志的努力程度,促进其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少年儿童阶段是羽毛球运动员学习基本技术、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阶段,教练员只有结合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科学、合理的身体素质训练、基本功训练以及意志品质训练,才能够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教育初中生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方式之一,与此同时,终身体育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在一生之中持续接受体育教育,并在一生之中持续进行体育锻炼,将体育活动当作自己人生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就是探索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开展初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学校开展终身体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初中终身体育教学不仅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基本观念,将终身体育的理念引入学生的心中。每一个学生都梦想着可以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初中开展终身体育教学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首先,在初中学校开展终身体育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一般情况下,学生所拥有的体育课的时间也就是一周两个小时左右,这些时间是远远达不到正常身体锻炼的需要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将体育锻炼的意识深深地烙印进入学生的意识之中,帮助学生在课余生活之中形成自觉身体锻炼的观念,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此同时,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也是打好一个人身体基础的黄金阶段,这就更需要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其次,在初中学习之中开展终身体育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发展。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行,我国的体育课课堂的教学模式也正在不断的优化与更新,所采用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也能够更加的贴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也比传统的体育课堂更能够吸引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现行的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培养,也注重对学生独立的锻炼的思想意识的培养,以学生的实际的身体锻炼的需要为根本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并用健康的身体素质去迎接学习的挑战,除此之外,体育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的具体教学方式

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进行终身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一定要高度地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教学思想意识的培养工作,只有帮助学生形成了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才能够帮助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达到体育课的中心教学目的。具体的来说,就是要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这就要求在体育课课堂上充分的激发出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自觉的投入进体育课的教学氛围之中来,帮助学生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其次,要循序渐进地加深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之中获取强健的体魄。

2.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在进行终身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不要仅仅把锻炼身体的时间放在非常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之上,而是要督促学生形成自觉锻炼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充分地利用好课余时间,将体育锻炼的范围广泛的扩散出去,尽可能多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参与进课余体育活动之中来,从而达到提升他们身体素质的目的。具体的来说,学校可以定期在课余时间(例如周六周日、傍晚时间等)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比赛活动,也可以在学校之中设立一些体育爱好者协会等。这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锻炼的意识,并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理念。

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为了有效地发挥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在初中校园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帮助终身体育教学意识在全校范围之内推广,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截至目前为止,很多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比较重,导致其身体健康素质并不是很过关,这就要求将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融入进学校的体育文化之中去,向学生展示体育的魅力,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4.创新体育课教学形式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就要立足于初中体育的教学课程设置,并不断地改进现有的体育教学形式。具体的来说,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强化学生的体育基础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思想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终身体育教学是保证初中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开展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水平也是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大事。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教学,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郭科伟.终身体育模式初步探讨[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1):76-77.

[2]林尚宇.浅谈终身体育模式[J].赤峰学院学报,2014,(1):30-31.

[3]孙随平.探索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05).

第5篇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应从一般身体素质抓起,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地向专项素质过渡,当运动员具有良好的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之后,即可向专项耐力训练过渡。杠上动作和连接动作的难度发展以及创新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运动员想拥有高水平的高低杠技术,需要重视身体素质训练。

关键词 高低杠 专项素质

2006年新的国际体操规则打破了沿用100多年的10分制评分法,提出了A分和B分相加为最后得分,A分即成套动作的难度分,不封顶;B分即是成套动作的完成分,从10分开始扣分,十分明显新规则对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熟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难度上更要求运动员挖掘自身潜力,并且鼓励运动员飞行动作和C组以上的换杠动作连接,促使高低杠向着更加流畅更加惊险的方向发展。2009年国际体联女子体操新规则出台,高低杠两杠距离加宽为1.80m,这样的距离,使运动员在完成动作难度时将不再受低杠约束,最终使高难动作更加多样化,更有利于创新。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女子不同等级的高低杠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选取25名优秀青少年高低杠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运动健将15名,一级7名、二级2名,平均年龄为15.3岁,对专项身体素质进行研究,找出专项素质对高低杠水平发展的影响。发放25份,回收25份。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知,对女子体操运动员素质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子四个项目的力量训练居多,在宏观上对体操专项训练的身体素质训练研究较少。对各个年龄段的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研究更少。在身体素质方面研究者一致认为体操运动员必须具备:1.良好的肌肉力量;2.良好的柔韧性;3.优秀的本体感觉能力。总之,这些研究说明专项素质的发展水平对女子体操运动员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低杠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在高低杠项目中的重要性

高低杠的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增强上肢力量和增强腰腹力量的训练,如引体向上,推倒立、肋木举腿、两头起等,而高低杠专项素质是指屈伸上、大回环、连续N次摆倒立等。高低杠专项耐力包括了成套完成后马上进行后半套或前半套的叠加,以增强运动员的专项耐力。

无论是少年儿童体操运动员,还是青年体操运动员,为了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项身体素质,才能适应高低杠动作技术向更高、更难、更完美的方向发展。

(三)女子不同等级高低杠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对比分析

1.不同等级高低杠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分析

25名不同等级的高低杠运动员的上肢力量训练均有引体向上、爬绳和倒立训练,在腰腹力量训练中均采用肋木举腿、两头起,还有与个人特点相应的腰腹力量训练。

2.不同等级高低杠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成绩对比分析

不同等级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成绩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对同级别运动员来说,身体素质整体上差别不大,一般来说,身体素质成绩好,所有成绩基本领先,素质成绩差的,成绩也基本落后。

可以看出,高水平运动员,具有高水平身体素质,想要拥有高低杠的高水平技术,需要重视身体素质训练。通过提高一般的身体素质水平,逐步提高专项素质水平,从而达到提高高低杠技术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不同等级的高低杠运动员力量训练有相似之处,也有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安排的内容。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应先从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抓起,尤其是少年儿童年龄段,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向专项素质训练过渡,当运动员具备了良好的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之后,需要通过增加专项耐力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从而适应高强度的比赛。

(二)同等级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差别不大,健将级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明显高于一级和二级运动员,运动员想要拥有高水平高低杠技术,必须重视身体素质训练,身体素质是掌握高低杠技术的物质基础。

(三)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对高低杠技术的掌握,上、下法的选摆,杠上动作以及连接,创新难度都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莹,郭静.女子高低杠动作编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教文化.2007(3):237.

第6篇

关键词:足球守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某地区普通高校体育学院足球专选学生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问法,调查法,比较法

2.守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2.1某地区高校学生守门员身体素质状况

相关机构对高校足球专业守门员特殊位置的学生运动员进行调查,接受调查的学生中除了一名身体素质和守门员技术两项都愿意参加的运动员外,其余都只愿意参加守门员技术训练。60%的学生愿意参加专项素质训练,40%的愿意参加身体素质训练,这两种情况说明我国高校守门员不愿意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尤其是专项身体素质,因此呈现守门员身体素质一代劣于一代的现象,我国足球守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缺乏科学化、系统化。

2.2守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守门员身体素质不仅与先天身体条件息息相关,教练员的正确指导也至关重要,经过调查某地区高校守门员专选班训练,守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呈现训多问题:

第一,教练员在训练中没有将守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同一般身体素质区分开来,守门员专项训练都同其他队员一起进行训练,然而守门员在比赛中的特殊职责,决定了守门员在比赛中需要特殊的身体素质,这种特殊性集中表现在极短的时间内发挥出身体的最高效能,这种特殊效能需要有特殊的训练方式。

第二,教练员不重视与运动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发挥运动员的训练的主动性,运动员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导致很多运动员敷衍性应对教练员的指挥和训练,由于长期缺乏信息交流,教练员墨守陈规式训练,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厌恶和不服从,降低了训练效果,影响运动员身体素质提高。

3.如何提高守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效果

3.1从教练员角度如何提高守门员身体素质训练效果

说,制定训练计划是整个训练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训练计划的制定应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出发点,应有助于达到预期目标。预定目的、训练中行为、训练中安全和内心满足感对制定训练计划具有关键,以上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近期目标,而且应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守门员训练中,为巩固技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需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其次教练员采用适当的训练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守门员的技能、体能,实施因材施教,教练员应了解运动员的各方面情况,为不同的运动员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训练中教练员要确保练习设备、练习环境和练习要求等要合理化。第三教练员需要随观察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而改变训练计划,因材施教。教练员在执行训练计划的时候要增加一定的趣味性,空洞、乏味的训练易降低运动员兴趣,而降低训练效果。

3.2从守门员角度教练员如何提高训练效果

要加强守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首先需加强守门员自身的训练意识,让守门员了解身体素质的训练让守门员更好的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和战术,培养一定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守门员在训练过程中期应主动与教练员进行信息交流,明确训练的目标,运动员目标完成时的成就感易引起完成下一次目标的主动心理。最后训练结束后还应注重队员的放松恢复,积极的放松恢复练习有助于缓解运动员身体逐步由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有助于消除机体内的代谢产物、减少训练后的肌肉疼痛感以至达到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以最佳状态投入下次的训练。

4.总结

守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对守门员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守门员不仅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技战术的发挥,还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既可以提高守门员在比赛的自信心,也可以提高守门员在比赛的稳定发挥,保证全队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守门员的发挥失常,易导致其他队员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比赛,而失去战斗力,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队友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守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守住球门的基础,加强对守门员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是足球训练中的重要举措,是球赛获得胜利的关键。(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韦建明.浅谈我国足球守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04)

[2] (英)阿莱克斯·沃什著.足球守门员训练[J].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 赵红斌.男子足球守门员训练法[J].少年体育训练,2009

[4] 杨一民.现代足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 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 陈成达.足球科学训练[M]安徽科技技术出版社,1990

[7] 王家宏.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第7篇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另外一些数字让人惊心,从1985年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2009年公布的结果显示,20多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学生肥胖、近视等问题相当严重。但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这就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面前的新的问题。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笔者认为体育课是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前沿阵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体育课所要解决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素质练习是体育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整个体育教学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但因素质练习单调枯燥,趣味性不浓,学生一般都有逃避和偷懒的现象。因此,如何合理地处理好其与课的各部分关系,发现其中的规律特点,以提高素质练习质量,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所要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两年对两个班的实验掌握了一些素质练习的特有规律,总结出了一套较有效的方法,发现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

2.研究的对象

高一(1)、高一(2)全部63名男生[其中高一(1)32人、高一(2)31人]

3.研究的方法

3.1 对两班学生分学期、分项目进行有差别的素质练习

3.2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基本的、有针对性的素质练习(如蛙跳、俯卧撑、跑坡、越野跑、收腹举腿等练习)及在此基础上加大难度的各种练习。每次课用10到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练习。

3.3 做这些素质练习不改变教学项目和计划学时

3.4 对学生的各项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和对比

4.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4.1 素质练习对素质的影响

本校是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中考的压力及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平时的锻炼意识淡薄。通过调查,发现初中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不足30分钟导致学生进入高中时素质差、体质差、体育技能差,并对体育课抱有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有的学生甚至讨厌体育课。身体素质作为一种基础的素质,笔者始终把它放在教学的第一位。

4.2 素质练习对技术的影响

技术的掌握是建立在良好的素质基础之上的。对于初学者,不能过分强调他们的技术,而应为技术的掌握创造必要的素质条件,即以提高素质为主。技术的学习对素质固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侧重点不同,所以收效也不同。良好的素质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特别是对那些对素质依赖性大的项目显得更为突出,若坚持素质练习,愈到后来上体育课时不管是素质练习或技术练习,就会愈轻松,而且教学效果也更好。

4.3 素质练习对体质的影响

体质的好坏对素质练习完成的质量有很大影响,素质的不断提高会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

4.4 素质练习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素质练习是枯燥而艰苦的,学生也最怕练素质,可素质练习对体质提高的作用意义重大,对技能的提高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素质是体育技能提高的基础,可学生往往不理解,经常叫苦,所以刚开始要有一定的强制性,当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有一定提高后,就会自觉地去完成教师所安排的练习时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成绩提高的乐趣,激发出学生更好的进行素质练习。

4.5 练习要求的不同对学生素质的提高的影响

在两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严格的程度不同,学生素质练习的结果也不相同。

4.6 素质练习对学生掌握身体锻炼方法的作用

开始素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告诉学生该练习所发展的部位和作用,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素质练习后酸痛肌肉的部位来确定锻炼的部位,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该练习内容的锻炼部位、作用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该练习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掌握一套有效的锻炼身体的基本的方法,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有针对的选择一些适合自身情况的锻炼方法。

5.结论

5.1坚持不懈的、科学合理的素质练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5.2身体素质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效果更好,教师对学生学习技术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

5.3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后,教师上课时可以安排一些密度大、负荷较大的练习,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第8篇

一、体育素养的内涵

所谓体育素养,就是指以个人先天遗传的身体素质为基础,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能力的培养所形成的关于体育行为和能力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是人们正确认识体育并开展体育活动的思想指导。

体育素养的培养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一是健康意识的培养。以健康锻炼为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健康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

二是体育文化的培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两个方面。体育知识主要有人体的生理卫生常识、体育的人文知识以及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则包括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以及体育评价的技能等。

三是身体素质的培养。主要有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两个内容。健康素质不仅包括身体状态的健康,还有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健康,它是运动素质的基础保证,在健康素质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更好的适应体育锻炼。

四是体育意识的培养。强烈的体育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意识受到文化水平、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五是体育品德的培养。体育品德反映的是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与倾向,是关于体育的道德规范。体育品德的养成可以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健康的体育运动。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不重视,认为体育教育的发展会牺牲掉智育教育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很多学校普遍缺乏体育意识,而且学生的体育素质也比较低,生理卫生知识、锻炼常识等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弱,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意识也比较缺乏。

同时,虽然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普遍较好,但是在体育活动中,一些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与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不符。

另外,很多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或者娱乐等,没有从自身的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出发,而且也没有形成持久、稳定的动机和习惯,往往目的达到就停止进行体育锻炼。

三、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方法和措施

(一)转变体育教学的理念,加强体育素养的培养

教学理念是教育活动的指导,在提高中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中,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增强对体育素质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以学生健康锻炼为指导,立足于学生体质增强的长远目标,加强体育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以及坚定的意志,从而促使他们可以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可以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强烈的运动动机,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首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环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这样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现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其次,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特征来制定,选择符合中学生特点的、适应他们身心成长的体育活动与项目,同时,也要考虑到趣味性和娱乐性,贴近中学生的实际,更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再次,在体育教学的方法和锻炼的手段上,应该丰富多样化,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不符合体育教育的特征,也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体育素养

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应该加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提高他们体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同时,注重他们自身体育素养的培养,使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和品德,做好学生的引导作用。另外,也应该适时对他们进行培训,更新他们的体育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体育素质培养的技能和水平。

第9篇

关键词 排球运动 营养补充 供能特点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排球是一项具有强烈集体性和对抗性特点的运动,对排球队员的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排球运动训练过程的营养补充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合理的膳食营养加上科学的训练才是今后提高排球运动成绩的关键。本文从运动训练时的营养补充,比赛前期的营养补充及运动疲劳的营养恢复等三个方面来研究排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一、排球运动的特点及其供能特点

排球是有氧、无氧相结合,有强烈的集体性和配合的一项间歇式运动[1]。排球运动员弹跳高而快,制空时间长,击球速度快等特点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对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也有较高要求。排球运动是中底程度、高爆发性的,在较长时间和不断的在短时间内大肌肉群爆发力强的高强度的体育运动[2]。排球运动是根据运动时的运动轨迹来决定其强度大小,可以是小强度的有氧运动,也可是大强度的无氧运动,如快速扣球、拦网时主要依靠磷酸原系统供能,基本上属于无氧供能。我们要了解排球运动员的身体代谢特征,从本质上了解运动员的需要,在科学、合理补充营养的同时加强身体素质和技能的练习。

二、排球运动员训练时的营养补充

(一)糖的补充

糖是人体最重要、经济和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人体在做大量运动时候,身体的供能系统首先是血液里的糖原直接供给机体细胞能量,及时补充糖分可缓解由于运动造成体内糖分的不足,使体内细胞及时吸收糖分,以供给机体的需要。

(二)蛋白质的补充

蛋白质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可调节生理功能,提供能量,是人体肌肉的重要组成物质。运动员比平常人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要高,排球运动员需要补充充足的蛋白质,最好摄取的是完全蛋白质。蛋白质的供应不仅要有植物性蛋白,还要有动物性蛋白,如精肉,鸡蛋等。

(三)脂肪的补充

脂肪是排球运动员的必须营养物质,运动中脂肪在糖耗竭后提供能量。排球运动员每天补充脂肪量占总能量的20%,摄入量不能低于15%,太低的脂肪摄入也许会对血脂造成不利影响。

(四)水的补充

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人体保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营养素。排球训练或竞赛中要及时补水,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运动员过多出汗后如不及时补水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影响运动员体能及运动水平的发挥[3]。

(五)维生素及无机盐的补充

维生素和无机盐是维持身体生命活动的必须有机化合物,人体都不能自动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来补充。运动过程中,物质代谢能力加强,维生素利用率提高、需求增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来保证维生素及无机盐的补充。

三、排球运动员赛前营养补充

赛前调整可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恢复到最佳状态,提高运动能力。依照排球项目的特点,及比赛前的营养补充的特殊要求,本研究认为,调整期排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应遵循以下原则: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注意运动前和运动中补糖,科学补液,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如钾离子、钠离子等。运动前要按照平常习惯的膳食种类,保证含糖量高的食物的供给,多吃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来增加体内碱储备,保持适宜的体重和体脂。

四、排球运动员运动疲劳的营养恢复

营养恢复是运动疲劳恢复的重要方法之一,优秀的身体素质和营养补充是分不开的,只有营养跟的上才能保证运动成绩的提升。

(一)运动后补糖

糖是运动中重要的能源物质,它的能量供给更省时间,更快。运动后及时的补糖可缓解由于运动造成体内糖分的不足,有助于缓解疲劳与体能的快速恢复。

(二)运动后补液

科学的补液可使运动员快速的恢复体力,运动员补液应按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补液采用含电解质的饮料,比赛结束即可给排球运动员补充100---150ml的葡萄糖液,及时补充运动员的身体能量消耗,促进肝糖原的贮存[4]。

五、结语

在运动训练中,人们总是很注重技能与身体素质的训练却忽视了排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5]。运动员和教练员应该重视对排球营养补充重要性的认识,排球运动中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是发育和生长的基本保证,也是保持健康、维护和提高良好的竞技能力所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运动成绩,发挥出正常运动水平,还可以保证排球运动员的运动后的能量恢复,促进运动竞技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宝仁.排球比赛的供能特点及提高供能能力的训练[J].中国体育科技.1997(3).

[2] 周红律.排球运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6).

[3] 高瑞玲.体育运动与营养补充[J].天水师范学报.2000(3).

第10篇

【关键词】青少年;中长跑;身体素质;训练

1.前言

在田径训练中,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打基础阶段。青少年中长跑的训练是以速度为中心,有氧耐力为基础,灵敏、协调、柔韧性为辅的多机能全面身体训练。

2、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实施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运动训练学指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制约其运动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中长跑运动员要达到世界水平,仅仅依靠某一种特别强的能力是不够的,必须具备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田径运动的竞技实践表明:要使运动员获得最佳竞技能力,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3、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实施身体素质训练的理论依据

3.1 青少年运动员生理发展的特征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此时肌肉的发展落后于骨骼的发展,肌肉向长度的增长快;体内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含量少,无氧代谢能量储备不足;呼吸肌弱,呼吸表浅,频率快,呼吸调节机能差;骨骼肌含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较少,富有弹性和韧性,坚固不足。3.2 青少年运动员身心发展的特征

青少年运动员的求知欲旺盛,兴奋和抑制转换较快,可塑性大,接受能力强;科学膳食、保健,营养状况提高,身体发育成熟提前;参与众多的田径赛事增加经验,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发育成熟提前。

3.3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特征

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不平衡,在某一阶段某项身体素质发展效果优于其他身体素质。从自然增长速度看,随着身体的不断发育,其中力量最大,耐力次之,速度最小,而素质增长的顺序正好相反,表现为速度最先,耐力次之,力量最后。

4、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及注意问题

4.1青少年中长跑速度“敏感期”训练特点及训练方法

身体的各项素质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而青春期是这种自然增长趋势最快的阶段。一般男孩在15岁左右,女孩在12岁左右。少年运动员训练的基础阶段正处于速度素质的敏感期,因此科学系统地进行少儿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过了这个阶段再训练,速度素质就很不容易提高了。

4.1.1 青少年中长跑速度 “敏感期” 的训练特点

众所周知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频和步长,无论提高哪一方面,都可以提高速度。但步长和步频又是互相矛盾的,强调了一方面的因素就会影响到另一方面因素。

4.1.2 速度训练的手段和方法

速度耐力是中长跑训练的基础和保证,速度能力是核心,只有抓住项目的基础和核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代世界中长跑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提高我国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速度训练要贯穿于少儿时期训练的全过程,基础训练要在发展一般耐力的基础上,以“速度为中心”。

4.2. 速度训练应注意问题

在发展一般耐力的基础上以“速度为中心”;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耍注意速度耐力的发展,二者应同步进行;在以提高频率为主的动作练习时,练习时间短,练习的强度大,并且练习的方法多样,使中枢神经系统始终处于较兴奋的状态;遵循身体素质自然增长规律,抓住速度发展敏感期。

5、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训练及注意问题

5.1. 青少年中长跑耐力“敏感期”训练特点及训练方法

青少年时期由于生理特点所决定,由有氧、无氧供能系统所决定的耐力素质的发展比其它素质的发展要复杂得多,并且随年龄的增长呈自然增长的特点。

5.1.1青少年中长跑耐力“敏感期”的训练特点

青少年时期,要系统地,有所侧重地,形式多样地进行内脏器官的训练,提高心脏机能。耐力素质训练要从有氧代谢入手,遵循以“增强心肺系统的功能为主,努力提高最大耗氧能力,达到耐力素质发展和提高”的指导思想。

5.1.2 耐力训练的手段和方法

耐力素质是内脏功能以及速度、力量、灵敏等素质在跑动中的综合体现;是中长跑运动员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改善和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主要训练内容。在训练中,无氧供能的训练,要在有氧供能的基础上进行。

发展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耐力跑要有一定的速度来约束(恢复跑除外)。虽然中长跑项目的基础是耐力,但用什么速度来跑是关键。训练手段方法符合青少年特点,多样化,带有游戏兴趣的练习方法,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以及个人差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手段。5.2耐力训练应注意问题

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和无氧代谢供能能力配合恰当。二者比例要因人、因项、因时势不同而定。一般耐力的练习从有氧代谢入手;依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结合其它素质进行,巩固和提高训练的兴趣和爱好;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过平江.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浙江大学出版社

[3]王大峰. 浅谈少儿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J】,中国体育教练员

[4]王孝德.中长跑运动员应在少儿时期打好基础【J】,田径指南

[5]康光军.青少年长跑运动员的训练【J】,山东体育科技

第11篇

关键词:摔跤;柔韧;重要性;方法

1 前言

自由式摔跤是两人徒手直接接触对抗的运动项目,短时间内和对方斗志斗勇,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这些素质在自由式摔跤中缺一不可。教练员除了考虑专项运动技术训练外,还要考虑其它影响成绩的因素。本文着重阐述柔韧性练习在在漯河市体校自由式摔跤队中的重要性及练习方法。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漯河市体校自由式摔跤队员,男10人、女10人,共20人;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柔韧性在摔跤中的重要性

3.1.1 生理基础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关节在不同方向运动幅度的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柔是指肌肉、韧带拉长的范围,韧是指肌肉韧带发挥的力量,控制关节不受损伤的最大活动幅度.

3.1.2 柔韧素质与其他身体素质

柔韧素质训练无论是在基础阶段、提高阶段、高水平阶段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身体素质训练不可忽视的内容,力量、灵敏协调、速度、耐力等其他相关身体素质同样在摔跤运动中起着不能替代的作用。

3.1.3 柔韧性对摔跤运动员技战术作用

柔韧性的好与坏,涉及其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即除与关节本身的结构有关以外,与跨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有很大关系。由于骨的结构基本是固定的,并且人与人的差别也不大,所以,柔韧素质直接涉及到摔跤中的各种动作,如运动员上肢柔韧性较差, 手法就不能灵活多变;下肢柔韧性不好,就影响步法的灵活、多变。

3.2 拉伸练习的注意事项

3.2.1 拉伸的身体姿势

拉伸练习有很多种姿势,一般分为三种:站姿、坐姿、卧姿。

3.2.2 拉伸动作的持续时间

拉伸持续的最佳平均时间为10~30s,一般不超过60s,如果持续超过60s可能会阻碍肌肉中血液的循环,且有可能会因为过度拉伸而造成损伤。进行静态拉伸至少要持续10s,如果能达到20~30s则会更加有效。

3.2.3 拉伸动作的重复次数

放松活动中的拉伸练习应重复2~3次,尤其针对训练较多的肌肉,应多重复几次,以缓解肌肉的紧张。弹动式拉伸练习同样也需要重复几组,每组大约10~20次,甚至更多。

3.3 摔跤运动员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

3.3.1 静力性拉伸法:是通过缓慢动作将肌肉软组织拉开, 并在拉到一定程度时保持一定时间( 8~10s ) 。

( 1) 膝关节的训练。跪在地上,脚掌伸直,上体后仰,使膝关节韧带充分拉伸;

( 2) 腿部的训练。a .正压腿,通过一定高度的物体,并步站立,左腿提起, 腿跟放在肋木上,脚尖勾起,踝关节屈紧,两手扶按膝上,两腿伸直,立腰收髋,上体前屈, 并向前、向下做压振动作。练习时,左右替进行。b .竖叉,两手左右扶地或两臂侧平举,两腿前后分开呈直线,左腿后侧着地 ,脚尖勾起,右腿的内侧或前侧着地。c.横叉。两手在体前扶地 ,两腿左右分开呈直线, 脚内侧着地。

( 3) 腰部的静力性训练。a .前俯腰,并步站立,两手手指交叉,直臂上举,手心朝上,上体前俯,两手尽量贴地,然后两手松开,依托两脚跟逐渐使胸部贴近腿部, 持续一定的时间再起立。还可以向左或向右侧转体 ,两手在脚外侧贴触地面。b .下腰。两脚开立, 与肩同宽, 两手伸直并举腰向后弯,抬头挺腰,两手撑地成桥形。 3.3.2 动力拉伸法:动力拉伸法是有节奏地重复同一动作的拉伸练习,每个练习重复次数、每次练习数量及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

(1) 膝关节的训练 ,蹲起,双手扶膝,先做下蹲动作,然后站起,如此反复几次。

(2)腿部的训练 ,如采用正踢、斜踢、侧踢、外摆、里合、后踢等踢法。a .正踢。两脚并立 ,两臂侧平举。大腿向前上半步, 左腿支撑, 右脚脚尖勾起向前额处猛踢 ,练习时左右交替进行。b .斜踢。右脚向前上半步, 右腿支撑, 左脚勾紧脚尖向异侧耳际猛踢 ,练习时左右替进行。c .侧踢。右脚向前上半步 ,脚尖外展, 左脚脚跟提起 ,身体略右转, 大臂前伸,右臂后举 ,随即左脚脚尖勾紧,向左耳侧踢起, 同时右臂屈肘上举亮掌, 大臂屈时立掌于右肩前或垂于裆前 ,眼向前平视。

(3)腰部训练。a.前俯后仰,两脚分开略比肩宽,两手上举,上体先做前俯,两手尽量贴地,再做后仰,使上体向后最大幅度倾斜,依次重复。b.涮腰,双脚直立与肩同宽,双手上举过头顶,上体随着腰部扭动而旋转,幅度逐渐加大。c.过桥翻,身体后仰手/头着地成桥状,双脚蹬地腰部用力,使双脚从身体上方翻过,依次连续。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柔韧素质是摔跤运动员不可忽视的身体素质之一,柔韧素质的好坏对摔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比赛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4.1.2 摔跤运动是身体直接接触,互相对抗的项目。比赛或训练中运动员使用技术动作进攻、防守均需要韧带参与,如肌肉韧带的伸展性不够会导致技术动作不能顺利完成、肌肉损伤等。因此,柔韧素质的练习对摔跤运动。

4.1.3 摔跤运动员正确练习柔韧性是十分重要的。

4.2 建议

4.2.1 柔韧性练习是摔跤训练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身体素质,柔韧性好与差, 不但直接关系到动作的技术质量问题,同时还能有效防止运动创伤。漯河市体校自由式摔跤队员肌肉、肌腱、韧带损伤情况较为严重,所以在今后的训练中能够多加重视和练习。

4.2.2 在进行柔韧性训练时,要注意按照运动规律进行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切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三个结合 ,即:主动形式与被动形式相结合,动力练习与静力练习相结合,协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4.2.3 要提高柔韧性的训练效果,在练习时内容要多样化,另外适当结合身体素质的其它内容,这样既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又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兆林.国际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7月第25卷,第4期。

[2] 马特·布赖基(美),摔跤运动的柔韧训练计划,青海体育科技,1985年第2期,15~16。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学现状;途径;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模式的不断改进,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身体锻炼和身体素质的提升,而更多的是通过高效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体育精神,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从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缺乏对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探究等等。

(一)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中,学校与教师不够重视体育教学。认为小学体育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体育锻炼,没有深度认识体育教学的意义。因为这种认识,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只是让学生简单的做些活动来锻炼身体,没有在体育教学中增加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

兴趣在很大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影响到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想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很多学校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却忽略了这点。教师的教学内容出现单调枯燥的现象。例如,在小学体育课上,教师只是带学生做了简单的准备活动后便解散,让学生自由活动。而这样的课堂,没有内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不到知识,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自然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不了。(三)缺乏对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探究虽然有的学校意识到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想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但却缺少对小学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深入探究。学校强调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却不开展对小学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究,如此也不能打造高效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

二、探究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加强

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便能得到有效锻炼。探究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才能够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就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积极开展对小学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究,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加强,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首要目标,而拥有高质量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却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课堂中,通过团队的互相协助,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学生开始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所以,探究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有很大的帮助。

三、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和策略

高效的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为祖国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需要对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和策略进行探究。

(一)创新教学内容,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个人想法不敢表达,或者教师很难理解学生真实想法,学生对于课堂效率的反馈难以体现。而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现象,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多走到学生的生活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通过询问和换位思考的方式,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改动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更加贴合学生生活。这样学生就能够融入课堂,对于课堂的反馈,也会更加明显,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抓住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投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就能够自己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提高,所以教师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平时和学生相处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爱好,把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知识放到课堂上,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平日观察教师就会发现,小学生大多喜欢跳绳项目,而跳绳项目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所以把跳绳项目带到课堂上。在教学生基本跳绳技巧和注意事项后,告诉学生团队的协调合作,才能将跳绳跳好,只有摇绳子的同学协调一致,跳绳的同学把握好节奏,才能取得成功。这样把学生的爱好带到课堂上,学生在喜欢课堂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如此,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有提高。

(三)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实践培养学生

“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够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意识到这点,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创设情境教学。创设情境教学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加入具体场景,这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他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多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组织接力跑教学时,如果只是在教室讲解技巧,学生恐怕很难理解。这时将学生带到跑道,让学生先自己试着接力跑,在跑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错误和优点,然后指出错误,讲解接力跑的技术技巧。这样学生就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会更好地掌握接力技巧。这样,原本抽象的技术,就可以轻松的让学生掌握。所以通过实践,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高效的小学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和提升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积极健康的运动精神。所以,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通过创新课堂,吸引学生兴趣,在实践中教学,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郭连武 单位:唐山市丰润区小张各庄镇大坎小学

参考文献:

[1]张红.如何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学周刊.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