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

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

时间:2024-01-25 15:55: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

第1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 风险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F8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64-02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的技术方法,也可以指经济主体用以降低风险负面影响的动态连续过程,其目的是直接有效地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将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

一、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

按照风险影响的范围不同,可将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分为以下三类。

(一)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指除了影响保险公司经营外,也影响其他行业的企业经营的风险,主要包括:

1.政治因素风险。是指由于战争、以及其他政治动荡而带来的损失的不确定性。它主要影响保险市场需求量、需求类型、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决策及运用绩效与损益。而战争险的需求量将增加,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的绩效也将由于变现压力增大及资本市场低迷而受影响。

2.政策因素风险。是指财政及货币政策的变革、政府法规、价格控制等可能由于未能顾及保险业的行业利益或与保险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有一定差距而带来的风险。它将影响保险行业的竞争程度、成本结构以及资金运用绩效。保险公司的经营必须在特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下进行,这就使得保险公司必须注意研究国家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司经营策略和方针,合理规避政策风险。

3.宏观经济政策风险。来源于通货膨胀、利率、汇率、房地产景气等。它将影响保险市场需求量、需求类型、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决策及运用绩效。其中,利率风险对我国保险公司的影响尤其突出。所谓利率风险,是指一个金融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在期限或利率差价匹配不当时,或当浮动利率的金融债务对于以后的现金流动不稳定时产生的风险,由于保险产品的费率厘订是建立在预定利率的基础上,利率的变化势必直接影响到公司盈利和偿付能力。

近年来我国连续8次降息是导致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巨额利差损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利率下降同时还迫使寿险产品价格上升,影响行业整体市场扩张速度;而当市场利率走高时,一般消费者可能减少对于固定预定利率相对较低的保险产品的需求,这也将对保险公司的销售产生影响。

4.自然因素风险。是指由于地震、台风、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公司损失的不确定性。其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保险给付将影响保险公司收益,另一方面由于灾害的发生将激发个人与企业对于应用保险来转移各种风险的意识,因此也可能会影响保障型产品的需求量。

(二)行业环境的风险

行业环境的风险指保险行业所特有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

1.市场风险。来源于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客户偏好改变、各年龄段人口的比例、替代产品、产品多样性等。它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保险市场需求量、需求类型、产品类型、保险公司培训课程的设计及营销方式等。

目前,个人理财是我国中、低消费阶层的一个极大需求领域,个人理财一般分为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两种。生活理财是指设计如何把自己的未来妥善安排,即使到年老体弱时也能保持现有的生活水平;投资理财则是指不断调整存款、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组合以取得最好的回报。保险在这两个方面都具有先天的优势,虽然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保险公司还无法全面地进行代客理财,但全面的个人理财知识却是当前保险营销极好的一个切入点。

2.竞争风险。来源于现有竞争者竞争、新加入者、策略联盟、异业竞争、营销手段,它将影响保险公司的新业务来源、业务成本、业务稳定程序。竞争风险是保险公司面临的最严峻的风险之一,除了外资保险公司即将进入带来的压力以外,现有竞争者之间由于抢占市场的急迫性,也隐含了极大的风险,突出表现在:(1)同业间价格竞争的不合理性:通过低费率、高返还、高手续费、高保障范围、协议承保等方式争夺市场;(2)利用外来力量竞争的不公平性:在业务经营中渗透包括行政权力、私人关系在内的外来力量,并通过这种力量争夺市场。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无限制地承揽风险而忽视对风险的管理。

3.财务风险。主要指资金运用限制等给保险公司带来的损失的不确定性。它可能使得保险公司难以建立理论上的最佳投资组合。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承保利润往往很低,甚至为负,投资利润在利润总额中占很大比重,因此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非常重要。我国2000年的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为3373.9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存款约占总资产的70%,导致保险公司受银行存款利率影响非常明显。因此,管理机构也正在积极研究放松资金运用限制。

(三)企业环境的风险

1.营销风险。来源于与营销人员有关的素质和人员流动等问题、营销成本、营销方式方法与市场的配合度、电子商务及银行保险。它将影响个别保险公司的新业务来源、业务成本、业务稳定程度及业务成长等。营销风险目前在我国保险市场上表现极为尖锐,寿险公司招聘的个人人来自不同行业,只经过短期培训,大多对金融知识知之甚少,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在展业过程中又比较急功近利,不可避免地对保险公司的形象与信誉造成一定的损毁,而通过营销员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来的中资保险公司的形象却正是其能否在开放后仍然拥有一定市场的关键。

第2篇

关键词:EVA;绩效评价;保险公司

1 EVA的概念和原理

EVA是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中文翻译为经济增加值或经济利润,EVA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

EVA的计算公式为:

EVA=投入资本×(投入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或者:EVA=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EVA计算关系式看似很简单,但其组成要素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调整过程才能达到EVA计算的要求,以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济价值。EVA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而且把市场价值的管理、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预算管理、战略规划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股东、管理者、员工的意志和行为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

2 EVA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相比的优势

2.1 EVA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避免高估企业利润,能够真实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只有企业的收益超过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能说明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如果企业的收益低于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则说明企业实质发生亏损,企业股东的财富受到侵蚀。EVA与基于利润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权益资本成本也计入了成本,反映了企业在每个会计年度所创造或损失的股东财富数量,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经营绩效。

2.2 EVA能有效协调经营者与股东的关系,使两者利益最大化趋同。EVA由于将股东投入资本成本作为考核经营者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使得经营者必须站在股东的角度去衡量重大项目投资,必须使每一项重要经营决策符合股东利益,必须以股东的思考方式去行动。比如,公司需要新建一栋办公楼,在原有以利润为导向的评价系统下,公司经营层决策时肯定会倾向于使用“免费”的股东投入资金,而不会去负债投资。而采用EVA考核后,股东投入资金的成本要考虑在经营者的绩效评定中,不再“免费”。

这就迫使经营者要在负债资金成本与股东资金成本间进行比较,选择成本较低方案。这不仅保证了股东资金的最低回报,进而保证了股东权益,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公司经营者的盲目投资冲动。

2.3 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的计算过程中对部分会计报表科目的处理方法进行调整,把费用化的科目进行了资本化的调整,避免企业管理人员采取短期化行为,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在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中应用EVA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培养价值至上的公司文化和经营理念。国内保险行业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大部分公司已习惯于将市场份额、保费规模等传统目标作为公司经营的重点,但随着粗放经营所带来的风险扩大以及保险公司公开上市后面临股东对公司价值增长的关注,调整业务结构、增加公司效益正成为整个保险行业的共识。这就为公司采取EVA绩效考核,进而真实客观的反映经营成果和公司价值变化等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也同时对保险公司内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要在公司中实施有效的宣导培训计划,使价值创造的观念深入每个员工的内心,并努力形成一种价值导向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3.2 计算EVA时调整的项目需要结合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由于各企业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不同,以及某项会计事项所表现的重要程度不同,所以每个企业在实际调整时可能涉及的项目是不同的。一般需要进行调整的项目为:研发费用、市场营销费用、培训支出等资本化费用,坏帐准备和投资风险准备等会计准备,营业外支出,经营租赁费、战略性投资(投资项目、在建工程、收购)等等。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产品和系统的研究开发费用、趸交产品的首期销售费用以及培训费用等重要费用开支项目在EVA计算时,要由费用化调整为资本化处理,一方面有效避免了会计利润考核指标中的缺陷,合理反映经营者的经营绩效,另一方面,从制度上、考核上鼓励保险公司经营者采取长期稳健的经营举措。

3.3 EVA评价体系要和其他业绩评价指标相结合。EVA虽然弥补了单纯利润考核的缺陷,但作为财务考核指标,其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无法对对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商誉、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等非财务因素予以充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也无法兼顾到有助于培植企业长期核心竞争能力的非财务指标。在技术、市场和竞争环境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公司为了能够了解那些会对公司产生影响的因素,更应该倾向于采用多样化的指标,而非采用单一的评价机制。尤其对于保险公司,其经营业务的长期性、内部流程优化的关键性以及客户服务水平的重要性等都要求EVA评价指标和其他绩效评价指标结合在一起,尽可能从多方位、更加完善地考核保险公司业绩。

总之,在保险公司实施基于EVA的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我国保险业将价值创造作为首要目标,有利于保险公司加强经营绩效管理,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有利于对经营者正确激励,真正提高股东利益。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保险公司的特点,并且要和其他非财务指标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红,麦勇.论保险公司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

第3篇

    一、保险资金运用与偿付能力的关系

    保险公司实际偿付能力的大小实际反映了公司的资本实力以及经营效益情况。从根本上看,保险公司一切经营活动的绩效都将最终影响其偿付能力。

    (一)保险资金运用对保险经营效益的影响

    保险投资对保险公司经营效益具有决定意义。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承保利润都有下降趋势,保险公司的效益主要靠投资收益来弥补。

    高效的保险资金运用收益,还可以促使保险费率的下降,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孤立地看,保险费率下降,似乎会削弱保险责任准备金的积累,进而不利于保险补偿或给付的实现。但系统地看,在保险费率下降,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保险需求的兴旺、投保人数的增加,促进了经营的规模化,从而在整体和总量上,较之于费率高时的情形更有利,大数法则的作用发挥更出色,更加强了经营的稳定性。从保险基金的规模看,随着投保人群的增加,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保险可运用资金更有保证,使保险资金运用进入新的循环,相应地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这一良性过程,使保险资金对保险公司财务的稳定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良好的保险资金运用收益,还可以壮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这是因为,随着资金收益的增加、利润基数的扩大,税后利润固定比例的公积金计提也会不断扩大,所以资金运用收益是保险公积金积累的间接的重要来源,这也就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壮大提供了资金准备。

    (二)保险资金运用对资本金的影响

    在公司发展的前期,资本金是公司偿付能力高低的体现,是公司开设分公司拓展业务、开发新产品的资金保障。我们在谈论偿付能力时,往往注意的是偿付能力充足率是否大于100%,而对于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合适比率缺少分析。显然,该比例并非越高越好,任何资金都有成本,保费收入可以用其产品预定利率来估计其资金成本,资本金的资金成本则是股东要求的投资回报率。资本金超出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部分为自由资产,这部分资本可以承担更多的风险,要求投资收益率更高的资产来满足实现利润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的。如果不能解决这部分自由资本的投资问题,资本的增长会给保险业务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回顾

    我国在1987年以前,保险资金基本用于银行存款。在1987~1995年间,由于几乎对保险资金运用无任何限制,因此保险公司多进行股市投资、借贷等业务,造成大量的投资损失与坏帐。1995年《保险法》颁布实施以后,遵循安全性原则,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方式属于严格型监管,投资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近年来,为了适应保险市场的迅速发展,在以上投资渠道的基础上,允许保险资金可以通过购买部分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同时,允许保险公司进入全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从事债券买卖业务。《保险法》修改后,尽管放松了保险资金对企业的投资,并且在其他资金运用方面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但总体而言,其开放程度远没有达到令业界满意的地步。

    (二)当前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保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差损问题,而这给保险业的资金运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经过连续7次降息后,我国的银行存款年利率水平已从原来的10.8%下降到现在的1.98%,保险公司以高利率8.5%~8.8%承保的大量保单所带来的利差损极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加大。在巨大的利差损压力下,各保险公司必然要想尽办法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一方面减少利差损,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保费收入,用费差益来弥补利差损。

    然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受市场宏观环境的影响。根据无套利理论,风险和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由于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风险小,对应的收益率也小。尽管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存在较高的风险,但是相比于债券市场和银行存款市场,自1996年至2000年其收益率明显偏高,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保险公司一般都用足15%的额度。但这样,无形中也加大了投资的风险。由于2002年资本市场走势很差,也使保险公司在证券投资基金上损失惨重。总体而言,2002年国债收益率维持在2.35%~3.5%之间,短期资金回报率下跌到1.9%左右,长期协议存款也会受到影响,估计收益水平在3.50%~4%之间波动。这样的收益水平,显然无法起到弥补利差损的作用。

    三、资产负债管理与保险资金运用

    在上述情况下,开放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成为业内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兼顾投保人利益和保险公司利益的前提下,有条件地开放保险投资渠道,已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一)从产品的角度看投资问题

    根据业务来源的不同,寿险资金的性质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1)由寿险公司担保投资回报的资金;(2)寿险公司和客户共担风险的资金;(3)完全由客户承担风险的资金;(4)客户利益与金融指数或物价指数挂钩的资金。以上四类资金分别对应着传统不分红产品、传统分红产品、投资连结产品和指数连结等不同类型的产品。相应地,其投资的渠道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1.传统产品的全部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产品经营的全部盈余也由保险公司享有。但是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预定利率过高可能导致保险公司蒙受利差损风险,而预定利率过低则导致客户在通胀环境下解约,因此不能适应未来市场利率的波动。这部分资金应投资于风险小的资产,如国债、信用高的中央企业债、金融债。

    2.投资连结产品是在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不超过2.5%的背景下推出的,目的在于实现寿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双赢。然而投连产品一投入市场就遇到了股市的剧烈波动,特别是2002年延续一年的熊市。从实际效果上看,并没有起到预期的由保单持有人独立承担风险的效果。这里既有我国资本市场、投资客户不成熟的原因,也有保险公司销售和管理风险的实际控制能力不足的原因。

    3.分红产品则介于传统产品和投资连结产品之间,保险公司在承担保底利率风险的基础上,与保单持有人按一定比例分享产品经营的盈余。它与其它金融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通过对资产份额进行一定程度的平滑处理,保证保单持有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所得到的保险利益不会因为市场和公司经营情况的波动而遭受损失,对投资风险具有调剂作用。好的分红产品既要让客户从资本市场长期增长中获利,又要避免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对保单持有人带来的损害。分红产品具有非常明显的保单持有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特征,同时由于保险公司在红利来源、红利分配方式和比例、分红保险资产组合选择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灵活度,因此,比较适应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调整。对于分红产品担保利率部分所对应的法定准备金,与传统保险类似,其准备金的投资运用方式必须稳健、保守,一般以存款和债券为主,因此,预期的投资收益率较低。相反,终了红利来自红利风险准备金(即未分配盈余),而红利风险准备金不是法定准备金的组成部分。与传统保险不同,红利风险准备金的投资运用方式可以偏向激进,一般以证券基金等权益性资产为主,因此,预期的投资收益率较高。所以,红利分配政策选择实际上形成了分红保险资金投资策略的基础框架,对红利最重要的来源——利差损益具有决定性的约束。不同的分红策略所对应的投资策略也有所不同,如美国分红保险受股权投资的限制一般采用现金分红方式,一般账户下的主要资产为债权而非股权;而英国采用增加保额的分红方式,寿险资金可以在债权和股权之间灵活配置。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引出

    “资产负债管理”主要起源于利率自由化之后利率波动所引发利率风险的问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如美、日等保险业发达国家,均发生数家大型保险公司因为没有适当的管理利率风险而导致破产的情况。为了反映承保利率所产生的风险,监管机关开始要求保险公司提供基本的年度分析,以检验其利率风险管理。同时保险产、学界也意识到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发展利率风险管理的工具成了相当重要的议题,其发展也远超过当初保险监管部门所要求的标准。保险业开始整合利率风险以外的问题,包括承保问题、市场风险问题等等。最后,资产负债管理作为衡量产品相关风险与公司整体风险的一种重要管理工具,也渐渐地被一般保险公司所采用。因此,资产负债管理的引出实际上是保险业与监管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过去,寿险公司分别对资产面配置管理追求高报酬率,对负债面作规划安排以降低成本。而资产负债管理所要处理的问题,主要是从“公司整体”的观点来决定公司的财务目标,通过同时整合资产面与负债面的风险特性,决定适当的经营策略。换句话说,资产面的资产配置,必须与其负债面的商品策略相关且一致。对投资的评定也不再是简单地将投资收益率作为单一的标准。对不同性质(指公司承担风险的大小)的负债资金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策略加以区别,这些区别包括资产的配置、再保险的安排、税务等方面。

    (三)资产负债管理对我

第4篇

上周贵金属、白酒、航空、有色金属、葡萄酒、人寿保险、煤炭、建筑与农用机械、生物技术、环保服务排名位居行业排行前10名,表明这些板块个股市场表现处于相对强势。其中,人寿保险、煤炭、建筑与农用机械排名大幅上升而成为上周跻身前10名的新晋者。

一个月来人寿保险和煤炭排名的上升速度最为突出,分别从第71名和第73名一路攀升至上周第6名和第7名,成为强势排行榜中上升速度最快的两个行业。

10月份以来,煤炭板块呈现一轮快速修复上涨,目前其相对估值水平回到历史均值水平。在需求预期向好及弱势美元的背景下,煤炭股的估值水平有望继续提升。当前投资者最关心此次加息对煤价及煤炭股走势有何影响。对此,国泰君安表示,在加息初期商品的牛市并不会受到影响。本轮真实需求的驱动力远不如2007年,但同时货币的超发力度却远超过2007年。他们倾向于认为加息初期不改变商品牛市。同时指出,经济周期中过热与通胀阶段是投资煤炭股的最佳阶段。从行业基本面来看,煤价上涨趋势已经启动,继续看多煤价和煤炭股,加息如果引发调整是增持机会。

加息对保险板块是个重大利好因素。由于保险资金80%左右配置在固定收益类资产,当利率进入上升周期,投资回报率提升增加公司价值;反之,利率进入下降周期,投资回报率下降拉低公司价值。因此保险受益于温和的加息周期。中金公司表示,根据利率周期对保险公司影响的理论,保险公司股价通常在降息周期最后阶段和升息周期前半段有很好的表现(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会上升)。相信本次加息将提升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幅度有可能在50-100个基点,且投资收益率上升的速度会快过保单资金成本上升的速度。

长期以来,航天与国防排名一直位居前列,上周排名第11名。今年前三季度行业指数远超大盘,9月份军工行业表现依然强劲,目前行业整体估值约70倍。军工行业内的上市公司多数具有市值小、收入及资产规模不大的特点,而军工行业是我国具有战略地位和核心技术的行业,具有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的趋势,因此得到市场资金的长期关注。中投证券表示,四季度行业主要催化剂有:低空领域政策的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航空航天“十二五”规划等产业政策因素,行业内上市公司重组事件、年底的航空航天展、周边局势等事件性因素。长期关注受益于行业变革的航空动力、哈飞股份、航天电子、中国卫星等;具有业务增长点和产业发展空间的哈飞股份、航空动力、四创电子等。

房地产经营与开发排名下跌至第85名。上周二开始(10月19日),之前一路上行的房地产股随加息应声而下。加息将增加贷款购房者和开发商的成本,对实际房屋销售心理层面的影响大于实际影响,对房地产股票影响中性偏负面。海通证券指出,首次加息一般不会改变行业指数的运行趋势,但是后期行业是否能跑赢大盘则要依赖于行业基本面的配合。如果房价能在“限购”、“限贷”和“加息”的三重影响下有所松动并带动成交,那么行业后期仍有望跑赢指数。短期内继续维持对行业的“中性”评级。但板块出现非理性下跌后可以对具备明显估值优势的绩优股进行战略性配置。

一个月来排名持续上涨的行业还包括:其它石油设备与服务、家用工具、汽车制造、铁路运输、电力、建筑工程、化肥农药、银行等;下跌的行业包括:系统软件、医疗设备、旅馆与旅游服务、家具及装饰、休闲用品、计算机存储和设备、信息技术与服务、出版、无线电讯服务等。

第5篇

保险投资是保险公司在组织经济补偿和给付过程中,将积聚的闲散资金合理运用,使资金增值的活动。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由资本金和保费收入构成,其中可用于保险投资的基本上是资本金、准备金〔按比例从保费收入计提〕和承保盈余三部分。由于保费收支所存在的时间差和数量差,使保险公司积累了大量暂时闲置资金,为保险资金投资创造了可能;保险公司的生存发展及自身职能的履行,使保险资金投资成为必然。

(一)保险投资发展的内在动因

1.保险投资可以减少保险市场因竞争加剧,而导致保险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下降的程度。

保险公司的业务大致分为两部分:承保、投资。从发达国家成熟保险业的情况看,承保利润为基本持平或亏损,主要作用是吸纳资金;而投资利润决定了保险业的生存和发展。在1975~1992年间,除日本和德国以外,其余几国平均承保利润均为负数,保险公司主要利润来自投资收益。

2.保险投资可以加快保险资金积累,提高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由资本金和公积金构成。保险投资获得的利润,一方面可以按比例计提公积金,成为保险公积金积累的间接源泉,提高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做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在保险公司认许资产和负债之差不满足保监会要求的数额时,保险投资利润的一定余额可以转为扩充资本金,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壮大提供了资金准备。

3.有效的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可以降低保险费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现阶段市场经济环境下过高的费率,无疑会影响投保人的投保积极性。通过保险投资活动,可以增强保险企业的赢利能力,为降低保险费率提供物质条件。这样既能发展壮大保险企业自身经济实力,提高其收益,也能降低保费,提高保险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保险投资发展的外在动因——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得各种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以及股票发行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使保险投资有了更多可选择的客体;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占有率也稳步上升,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不仅了扩大的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还降低了资本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

二、我国保险投资现存的问题

我国保险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保持了平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保险业资产总额为9122.84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8739亿元,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隐忧亦存。投资收益率下降是保险投资中最突出的问题。

我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下降的表现:

第一,保险可用资金的快速增长和资金运用渠道狭窄的矛盾突出。

从国际保险市场看,保险投资采用了多种保险投资方式,具体包括:银行存款、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不动产投资等。安全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使得不同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投资方式,按照收益性、流动性的要求和原则对基金进行投资组合。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买卖金融债,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同业拆借和保监会同意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虽然保险基金能进入国债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但受到交易品种、交易额、交易环节及市场本身发展程度的制约,难以进行现券交易,缺乏流动性,也制约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运作。

第二,保险资金利用率低且主要用于银行存款,投资结构不合理。

在发达国家,保险投资率一般位于80%以上,寿险的投资率可达到97%。以美国为例(见表2),而我国保险投资还不到50%,有限的保险资金主要限于银行存款,资金投资运用率很低,结构单一

资料来源:中国保监会网站经整理得到1.从表2中可以看出,1993-1997年这5年间,美国寿险公司的投资中,证券投资所占比重达70%。其中,政府债券在投资比例中呈减少趋势,股票和公司债券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抵押贷款比例下降,保单贷款和不动产保持稳定。1997年,资产结构比重依次为:公司债券、股票、政府债券、抵押贷款、保单贷款和不动产。

2.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保险资金主要用于银行存款,保险投资所占比重不到50%。在保险投资中,国债投资的比重较大,在投资比例中呈逐年减少趋势;证券投资基金比重较小,基本保持稳定,其他形式的投资在逐渐增加。

3.两表对比分析可见,美国寿险公司以证券投资为主;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仍以银行存款为主,占其资金运用的一半以上。这种保险投资结构使我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与国外产生很大差距:美国、英国等西方保险公司1975—1992年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在8%—12%之间;而2002年我国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仅为2.97%,投资收益率很低。

由于资金无法充分利用,巨大的资金余额正处于低效益的空转状态。同时,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的比例过大,证券投资基金的比重过小的投资结构,也不利于保险资金分散投资风险和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

第三,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严重不匹配。

资产与负债的匹配一般是指投资资产与对投保人负债之间期限结构的配比关系,包括资产与负债期限不匹配、预期资金运用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不匹配等。资产匹配的最基本要求是构造一种资产结构,保证在任何时候资产的现金流入与负债的现金流出相对应。如果这种对应不能实现,就会产生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的风险,导致保单偿付发生困难或资产预期收益受到影响。

寿险资金一般具有保险期限长、安全性高等特点,因而在我国现今这部分资金比较适于投资长期储蓄、国债、房地产等。财险资金期限相对较短,流动性要求较强,比较适于同业拆借、股票投资等流动性强、收益高的投资品种。目前,由于我国比较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使得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第四,保险公司资金受到银行利率影响,存在较大的系统风险。

由于我国保险投资中利率产品的比例过大,利率变化对保险投资收益影响很大。尤其是近几年来,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低银行存款利率,使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高于存款利率。目前5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88%,而保险资金平均成本高达6.5%,保险资金大量存于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利差损。这使得我国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

三、充分利用外在动因,使保险投资与资本市场互动结合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保险投资,从各国保险业的投资结构来看,证券投资在保险投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资本市场成为保险投资的重要场所,保险投资也成为联系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重要纽带。

(一)我国已从宏观层面把资本市场作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领域

保险投资的渠道狭窄,限制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运作,也影响了保险投资的收益率。从各国保险监管机构对资金运用渠道的规定来看,一般对保险资金入市的限制比较宽松。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践看,我国也正在开始把资本市场作为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领域。1999年10月,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间接入市。根据当前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规模,确定保险资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规模为5%。新《保险法》将原法第104条第三款,修改为第105条第三款“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公司以外的企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留下了空间。2004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表明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方向和趋势已非常明确。

(二)资本市场提供多种信用形式,为保险投资结构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础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由于投资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风险。而资本市场上多种投资工具的选择,使保险投资可用空间增大。保险投资在资本市场上可选择不同期限、不同性质、不同风险和收益的证券组合。既能满足不同性质和期限保险资金的需要,达到资产负债匹配;又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形成一个合理的投资结构,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三)保险投资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保险业务的特性使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长期稳定的投资基金,成为资本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业通过吸收长期性的储蓄资金,并按照资产匹配的原理直接投资与资本市场,实行集中使用,专家管理,组合投资,可以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即增加了资本市场资金供给,又刺激了资本市场筹资主体的资金需求,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规模。

保险公司通过承购、包销、购买参与一级市场的发行和做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二级市场的流通,以其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经常性的调整投资资产组合,实现受益最大化。这不仅有利于稳定资本市场,削弱投资者操纵市场的能力,降低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且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市场主体的发育成熟和市场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资本市场发展和保险投资收益提高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总之,中国保险业要发展,不仅要发挥好保险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还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好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把保险资金运用与保险业务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加大保险业参与资本市场的力度。资本市场要利用保险投资的有利条件,盘活资金,产生效益。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最终达到保险业与资本市场“双赢”的目的。

参考书目:

《新形势下的保险资金运用:开放与投资安全》作者:张洪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3年6月第1版

《现代保险企业管理》作者:董昭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作者:魏巧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

第6篇

在投资收益率仍持续下滑的背景下,降息很难真正解决寿险公司面临的困境,可预期的低利率环境将导致寿险公司很难获得合理的利润空间。

为应对经济下滑,国家近期采取了一系列降息政策活动,预计未来~段时间中国的低利率环境还将持续并进一步深入。为此,国内保险业又将面临低利率的挑战,其中寿险业尤为明显。因为,在上世纪末,由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低于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而产生的利差损,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影响寿险业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寿险行业中,保证利率寿险产品客观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当前热销的分红产品,也存在一个最低保证利率。通过销售保证利率长期寿险保单形成了保险公司的长期负债,这些未来的负债需要通过投资资产的增值来确保偿付,由于寿险公司负债的期限很长,期限越长,则负债对利率的敏感性越高,市场利率的一个微小变动均可能导致负债现金流贴现值的大幅度变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率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随之下降,但是客户的保单收益率不会随之改变,于是保险公司就出现了利差损。目前我国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是2.5%,而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达2.25%,未来出现利差损几乎已成定局。

寿险公司的赢利来源主要有三方面:死差益、费差益和利差益。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死差益和费差益比较稳定,而利差益受利率变动的影响较大。在当前市场利率水平整体很低的情况下,寿险公司的投资渠道受到严格的限制。目前,寿险公司通常只会持有一定限度的股权类投资,政府债券以及具有准政府债券性质的政策性金融债、大额银行协议存款,而这些多为固定利率收益,因而更加大了寿险公司投资的利率波动风险。

利率下降会对寿险市场产生双重效应,分别为替代效应与价格效应。当利率下调时,储蓄、证券等其他金融产品的收益水平也一起下降,消费者会更多地购买寿险商品来替代其他金融产品,寿险需求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利率波动直接导致寿险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因此,从保险市场的供给角度看,降息对寿险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投资收益率下滑、寿险公司利差益低位徘徊、保费收入增长产生双重影响、寿险公司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将出现下降的情况。

在降息预期和不断走低的CPI走势驱动下,中长期债券收益率持续走低将进一步拖累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在股权投资收益亦难以被寄予厚望的情况下,预计备公司投资收益率将随着旧债到期和新增投资的增加而日趋低迷。降息为寿险公司资金成本的下调进一步提供了空间,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保持保费收入增长的压力导致其调整速度相对缓慢,幅度也有限。

从公司经营层面看,在利差益将可能于低位持续徘徊的情形下,保费收入增长对于寿险公司无疑具有双重含义。因投资收益率不断下挫,较低的保费收入增长将会减缓新增投资对寿险公司总体投资收益的稀释,从而保证公司获得相对稳健的经营业绩和利润率:但另一方面,保费收入增速的大幅放缓将成为显著影响投资者信心的负面因素。

寿险产品具有双重作用:保障与储蓄。然而在中国目前保险意识匮乏的情况下,保险客户普遍存在着重储蓄轻保障的现象。在利率下降的情况下,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寿险产品的优势大幅提高,保险公司的业务也会随之扩张。很多运用资金进行储蓄的客户会选择投保,寿险产品以其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得到客户的追捧,我国寿险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正是上一个降息周期。但如果消费者更看中保险产品的保障性和经济补偿功能,不论降息与否,未必导致保险消费需求因此出现明显变化。

为解决利率下降给我国寿险市场带来的冲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相应的改革。首先,在产品开发方面,应该大力发展纯保障型险种和浮动利率寿险产品;其次,进一步放宽寿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渠道和限制,通过保险投资运用来消除利率波动的影响;再次,加强对寿险公司产品结构的改革,应减少短期业务和趸缴保费业务的比例,提高长期业务和期缴业务的比重;最后,降低寿险公司经营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积极调整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

第7篇

业内人士分析,大震对保险行业有负面影响;但就基本面的整体评估来看,影响都并不大,不会改变行业长期的运行趋势,目前保险市值下降已经过度反应了比较有限的赔付对公司损益的影响。

寿险承压

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县遭受8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资阳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目前所受损失尚无法完全统计。由于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不利情况都将使得保险公司面临巨额赔付的可能,相关公司的盈利将因此下降,保险股的股价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平安证券分析师分析,由于地震的涉及面和赔偿金额超过保险公司的理赔能力,并且缺乏充分的经验数据,作为不可抗力因素,保险公司一般将其列为“除外责任”,即因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予理赔。因此地震对产险业务影响有限。

其次在寿险赔偿范围内,大部分人身保险都未将地震列入除外责任条款,一般需要赔偿。目前寿险合同的除外责任条款一般包括:战争、军事行动、内乱或武装暴乱、核爆炸、核辐射或核污染以及被保险人的故意因素等。地震导致人员的严重伤亡会致使寿险赔付的一次性和局部区域性激增。将导致寿险公司赔付额增加。

数据显示,阿坝州(辖区包括汶川、理县、茂县等重灾区)、都江堰市和北川县等地2006年这些地方的保费收入合计2.44亿元,估计其企业财产保险收入为1300万元,风险敞口约130亿元。

2007年四川产险市场分额人保、平安和太保的分别为44.8%、8.7%和6.4%,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的赔付预估为4.4和3.2亿元。而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的总损失和赔付金额看,保险覆盖率约3%。

申银万国保险分析师余斌分析,预计中国人寿赔付在10亿元以内,平安和太保约为中国人寿的1/3到1/4。

未来保险业

数据显示,2008年1~4月,中国人寿累计原保费收入为1280亿元;中国平安寿险累计原保费收入为351亿元,财险累计原保费收入为98.79亿元,健康险累计原保费收入为483万元,养老险累计原保费收入为5.56亿元;中国太保寿险累计原保费收入为228 亿元,产险累计原保费收入为78 亿元。

中金公司分析员周光认为,除中国人寿外,其它公司的寿险和财险的保费增速均呈缓慢下降趋势。由于资金成本(返还给投保人的收益率)上升和自身投资收益率下降,寿险公司普遍面临盈利空间受到挤压的问题;而财险行业受价格竞争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今年面临亏损风险。

今年以来,中国人保的保费收入也呈现缓慢下降态势。今年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保费增速的快慢,而是赔款的多少。由于规模小基数低,太平人寿前4个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1.5%,但公司业务中低利润率的投连险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盈利能力并不强。

平安证券分析师分析,巨灾赔付应该被视为一次性影响,并不影响保险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对企业价值影响也较小。此外,国际上通常巨灾过后,保险公司都会提高费率建立更为充足的偿付能力,这将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第8篇

在政府鼓励民间资本注入电力、铁路等大型企业的形势下,2012年,当时的铁道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的实施细则,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依法合规进入铁路领域。由此,铁路进入以拓宽多种融资渠道、形成多样融资方式取代过往以建设基金和银行贷款为主的持续发展的新时期。

一、铁路融资原则

基于以上所提到的高资产负债率与银行贷款逐渐谨慎的客观情况,今后铁路融资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融资手段应具有可持续操作性,对未来持续融资不会产生制约和给铁路未来的经营造成困难,铁路行业不会产生整体亏损。

(二)低成本原则

在满足规模的前提下,寻求尽可能低的资金成本,使融资总体成本与铁路行业的盈利能力相匹配。

(三)市场化和多元化融资原则

坚持市场化和多元化的融资体制改革方向,大力推进股权融资和其他融资方式的开展,与铁路总体改革的方向相一致。

(四)时间原则

债务融资与项目资金需求匹配,尽可能延长还款周期,资金期限中长期为主。

二、铁路融资方式分析

(一)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是铁路主要融资方式之一,主要包括国内银行借款和铁路债券。相对于铁路的盈利能力,资金成本过高将限制铁路的盈利能力,随着还本付息压力的逐渐增大,债务融资应有一个限度。

(1)债务融资规模的确定。负债规模的指标为资产负债率。铁路负债的适度规模,可以通过分析铁路的总资产报酬率水平和资金成本来判断:1)如果铁路总资产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能够通过举债获得避税优惠。2)铁路总资产报酬率小于负债率但大于负债利率与资产负债率的乘积,股东利益开始受到侵蚀,逐渐落入债务陷阱。3)铁路总资本报酬率小于负债利率与资产负债率的乘积,铁路处于亏损状态。

(2)各种债务融资工具的特点。1)国内银行贷款。银行借款是此前铁道部主要的筹资方式,基于彼时铁道部独特的信用资质和国内银行充裕的资金状况,国家开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对铁道部放款的态度十分积极。银行借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债务结构单一,间接融资比重过大;债务成本偏高,负债空间有限,对经营构成一定的压力,信用优势没有在融资成本上体现;存量借款的还款期限较为集中,增量借款的期限不够灵活。2)铁路债券。债券市场正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几年内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铁道部是目前惟一以政府名义发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产品的发行主体,该类债券具备政府信用特征。债券融资可以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公募债券投资者众多,融资成本低于银行借款,铁路债券融资空间很大,但受额度限制。私募债券投资者一般为特定机构投资者,资金市场上集中了大量以保险公司为代表的专业投资人,资金非常庞大,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3)债务融资策略。债务融资的总的策略是:以银行贷款和债券为重点,控制总量规模,积极争取大额铁路债券。1)积极争取铁路债券等成本较低的资金来源。2)用较低利率的新债去替换利率较高的老债,降低融资成本。3)争取各种优惠贷款政策。4)积极争取财政贴息,在以往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从而不断摊薄贷款融资成本。5)灵活安排每一笔合同,考虑建设投入期的回报情况,应尽量推后利息偿还的时间,降低附息频率。

(二)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包括公募和私募两类。公募股权融资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私募股权融资主要是铁道部和地方政府、企业集团的合资铁路。尽管目前铁路股权融资数额较小,尚没有成为铁路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在工业化时期,股权融资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铁路建设的主要融资方式,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铁路建设的主要融资方式。

考虑到铁路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等产业特性,铁路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规模大、时间紧以及股票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预期,铁路公募股权融资应采用“存量换增量”的滚动开发方式,即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收购成熟的铁路资产,铁道部实现资产套现,进行自主增量投资。

项目选择的原则:一是与总体改革方向不发生重大冲突。二是坚持运输集中统一调度指挥。三是国铁保持对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和相应收益权。四是国铁新一轮上市融资的公司应形象良好,规模要大。五是上市公司应具备持续增长的规划和现实可行性。

(三)内源性融资

自有资金为所有资金来源中铁道部最可控、运用最灵活的部分,资金成本主要体现为机会成本。努力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是铁道部一直以来坚持尝试、探索的重要工作。加大自有资金在未来线路建设所需资金中的比重,不但可有效缓解集中筹资的压力,而且对于降低线路建设成本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未来几年内,随着铁路运力的增长,自有资金的总量会随之扩大,全路沉淀资金用于线路建设的自有资金潜力有较大的扩张空间。

(四)其他融资方式

(1)信托。理论上目前铁道部可以通过信托计划获得大规模的资金,但由于信托市场刚刚培育,铁道部目前运用信托计划进行融资可能面临以下不确定性因素:1)主管机关由人民银行变更为银监会,若发行大规模的信托计划,无法把握是否会得到主管机关同意。2)若保险公司等大型机构投资人成为信托计划的主要委托人,由于规模较大,可能需要得到其主管机关的认可。3)如果发行期限较长的信托计划,其实际资金成本可能没有明显优势。铁路信托计划的发展可能要经历一个逐步扩张的过程。

(2)产业基金。在未来几年内也都存在较大突破的可能。在分析资金来源时,需客观、动态的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多种影响因素。对于铁道部而言,一旦政策环境得到改善,筹资容量巨大,即使当前无法大规模地、正式地推出这种筹资方案,也可以先进行局部的、变通的市场尝试。

(3)项目融资。在不改变现有运营模式下,铁道部可依靠其自身特殊信用条件,参照市政类项目建设案例,新线建设中以承诺在一定期限内每年对投资方补贴率的方式(与具体线路经营状况无关,投资方获得固定回报)进行项目融资。

(4)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区别于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方式,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新型融资方式,具体的融资方案具有适合个案特点的多样性。国内关于中国方式的资产证券化尝试正在积极推进,在可见的未来,资产证券化将成为国内最具活力的成熟融资方式。

虽然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很快,但是成为国内成熟的融资途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未来将成为主流融资工具之一。而铁路拥有大量的存量资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符合资产证券化的条件。

三、融资方式评价

(一)形成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内源性融资三足鼎立的局面

目前铁路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大规模集中建设,在快速完成规模建设、提高规模竞争能力的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完成对铁路线路的结构性布局,努力提高铁路的规模效益并实现结构合理,最终促使铁路整体、长远效益的提高。在未来几年里中国铁路将形成以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铁路建设基金为主,政府直接投资、外资、合资铁路为辅的融资结构。

(二)债务融资中,银行借款的主导地位不变

推出准国家信用级的“铁路建设债”,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增加债券融资的比例,在条件成熟时,积极探索信托、产业基金等融资方式。

(三)股权融资中,公募与私募并举

在客货专线等方面重点发展私募,而公募则着力打造绩优蓝筹上市公司,实现存量换增量、资产套现的目标。

(四)内源性融资是成本最低、成效最为显著的融资方式

自有资金为所有资金来源中铁道部最可控、运用最灵活的部分,加大自有资金在未来线路建设所需资金中的比重,不但可有效缓解集中筹资的压力,而且对于降低线路建设成本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实施建议

(一)发挥铁路建设投资机构的作用

根据《公司法》和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路构造符合法律规范的投资主体,是推进多元化、多渠道融资的必要条件。中国铁路构筑投资主体――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代表铁道部行使出资人代表职能,以市场主体的身份,负责铁路的投资、控股、参股等符合法律规范的经营行为。

铁路在培育股权融资平台时,作为国家铁路的代表,授权投资机构行使股东的权利,依法推荐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既符合资本市场要求的规范,也适应了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二)遵循铁路建设的国际惯例,争取国家政策,控制投资成本

控制铁路的建设成本,既是社会资源有效运用的需要,也是推进市场化融资的必然要求。铁路的建设成本,以债务利息、折旧、资本金规模等途径,影响铁路的经营效益,与净资产收益率关联度很高。

鉴于铁路的基础产业特征和建设成本巨大,各国在大规模发展铁路时期,都创造条件控制成本。中央政府和地方通常给予铁路建设者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无偿赠予土地、减免税收等。这些优惠政策能够刺激私人投资的热情,保证私人投资的安全,加快铁路网络的建设速度。对于公益性运输,政府的资助尤为重要。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国有企业,一个“国”字在铁路头顶上,是压力更是一份责任。长期以来,铁路除了要让几十万铁路职工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还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随叫随到。电煤运输关系到国计民生,还有国防、科技等建设物资的运输以及一些特殊时期的特殊运输任务,铁路都得放开一切,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排除万难,完成国家下达的运输任务。因此,铁路可以通过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补偿等方式,争取可能的优惠,控制铁路建设成本,为持续滚动开发、提升运输竞争力创造条件。

(三)尽快构造融资平台,启动股权融资

通过存量换增量的股权融资方式,铁路将打造多家上市公司作为股权融资平台。选择高运输密度的线路、客货运专线以及专业化公司相对完整、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存量资产率先改制上市,并进行规范经营,树立铁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良好形象,保证铁路公司的再融资能力。

公募股权融资,需要经历法定的时间周期和程序,必须加快步伐,尽快制定出股权融资的方案。

(四)争取设立铁路金融机构

积极争取设立铁路金融机构,如财务公司、产业银行,专业运作,培养专业人才,加大融资和资金管理的力度。

的确,铁路部门目前面临一些困境,但并不是说这困境就成了漫漫长路永无尽头。相信通过运用多种融资工具,实现多元化融资,铁路就将渐渐走出困境,那时也将实现国家铁路建设和投资者的双赢与利益共享,铁路将继续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为济南铁路局济南西站)

参考文献

[1] 孔文涛.浅议当前铁路建设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8(11).

[2] 熊湘江.我国铁路建设项目投融资渠道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0).

第9篇

被视为稳定资本市场重要基石的保险资金,正在面临一场规模空前的审视。近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公开怒斥和保监会对多路险资的进驻调查,令市场对险资质疑声起。其中表现较为活跃的七路保险资金,引发了新华社等官方媒体的特别关注。

12月7日,保监会对在资本市场上表现相对激进的两大险资――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展开进驻调查。此前不久,保监会下发监管函,对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

12月9日,保监会决定暂停恒大人寿委托股票投资业务并责令公司整改。

“昨日,保监会的一队人马表情严肃地进驻恒大人寿深圳分公司,并与董事会召开了临时会议。”12月8日,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该人士所指的深圳分公司即是恒大人寿位于深圳罗湖区的办公地点。据悉,该分公司为恒大人寿精算、风控等核心部门办公场所。

保监会12月初在官网发文称,对其他在万能险经营中存在类似问题的公司,保监会正密切关注其整改进展,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的监管举措。

至此,一场因险资频繁举牌及收购而引发的监管风暴正式拉开序幕。

2016年以来,险资举牌之风日盛,举牌背后的杠杆收购,也令资本市场上一些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战战兢兢。其典型案例有万科股权之争、南玻A(000012.SZ)管理层集体出走等。

历经多年发展,险资的力量已不容小觑。根据保监会数据,截至2016年10月底,国内险资保费规模为14.8万亿元。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日的世界第三大保险市场,并有望在2016年底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市场。

目前,国内保险资金在股票和基金上的投资规模已超万亿元。部分险资激进的资本操作手法颠覆了外界对险资稳健投资的保守印象,前海人寿的收购和恒大的短炒已引起监管层高度关注。

多位权威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险资举牌是出于资产配置的需求,但近年来偏重理财功能的寿险、万能险等产品热销,这些产品因资金成本较高,给资产端的投资带来了一定压力,并推动险资资产端风险偏好提升。部分保险公司通过对短年期时点不收取退保费、高预计利率等设置,实质上将万能险变成了一种短期理财产品,资产负债错配给公司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

《财经》统计发现,此次被保监会调查的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比重均在80%以上,且这两家公司万能险产品的平均年化结算利率高居七大险资前列,均在5.5%以上。这为保监会选取上述两家公司展开进驻调查提供了注脚。

“如果说刘士余担心的是保险资金带来的市场风险,那高层更为关注的则是险资对优秀企业的侵蚀,并由此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恶劣影响。”一位券商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对于入市资金来路问题的追查仍是难题。有专家建议,监管层可不断强化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精细化监管,对期限错配、成本收益错配情形较为突出或偿付能力监测重点关注的保险公司,应加强资产配置压力测试。 万亿险资入市

2016年在资本市场不断掀起举牌潮的险资,近日被推上风口浪尖。其中七大保险系举牌最为活跃,分别为恒大系、宝能系、安邦系、生命系、阳光保险系、国华人寿系和华夏人寿系。

截至2016年6月底,保险公司总投资资产12.56万亿元,其中持有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共1.70万亿元。

过去十年间,保险资金对权益类产品的投资比例大幅上升,而配置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比例大幅下降。2005年末的保险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占比31%,债券占比61.3%,股权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仅7.61%。至2015年末,险资配置中,银行存款占比减少至21.8%,债券占比减少至33.39%,股权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则增加至15.18%,另类投资占比更是高达23.3%。

与海外市场险资配置状况对比,国内保险资金对股票和基金等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偏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助理教授邓颖璐的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保险公司持有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3.50%。参考成熟市场险企的股票资产配置情况,2014年美国寿险(一般账户)、日本寿险和台湾寿险股票资产的配置比例分别为2.3%、6.7%和7.5%,均低于国内;另一方面,美国和日本对债券的配置比例分别为82.4%、68.3%,而国内保险2014年该比例仅为46.9%,远低于美国和日本。

国内保险公司对权益类资产的高配置蕴含了高风险。邓颖璐认为,相对而言,权益类资产价格波动风险较大,对于持续经营为目的的保险公司而言并非最佳资产类别。海外成熟保险公司主要配置资产为债券资产。

针对保险资金在权益类投资上的投资比例,监管机构在过去十年不断改进。2014年,保监会建立了大类资产比例监管新体系,将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占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比例放宽至30%。2015年7月股灾期间,保监会又将这一条件放宽,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

保险资金规模攀升和政策的鼓励,推动保险资金更为积极入市,险资举牌也频频发生。

数据显示,自2014年初至今,A股共发生262次举牌,涉及150家上市公司,举牌方耗资近3000亿元。在各路举牌方中,保险机构、私募基金、PE成为主要力量。其中,保险机构举牌48家,占比三分之一,耗资超过1700亿元。

业内多位专家分析了险资频繁举牌的一大动因,即在“偿二代”标准下,长期股权投资消耗的监管资本远低于普通股票持仓。如果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超过20%(或5%并获得董事会席位)则保险公司可获得额外优势:一是按照权益法记账,将上市公司净利润确认为保险的投资收益,账面投资回报率大幅提升;二是进入董事会可影响上市公司的分红/转增计划;三是可以降低偿付能力资本要求。

数据显示,险资已成为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力量,如果其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上升到30%,按照2016年6月底的保费规模计算,保险资金在权益类资产上的投资金额将达到3.8万亿元,这意味着,其投资额可能在现有基础上翻倍。伴随着保险资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一投资规模也将被放大。 前海、恒大模式

此次保监会进驻调查的两家保险公司,因它们在资本市场上不同寻常的操作手法而被诟病,恒大人寿“快进快出”的短炒模式和前海人寿的强势收购,均给市场带来震动。

多位业界人士提醒,从全球来看,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具有资产配置的合理性。11月26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与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联合的《规范杠杆收购,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下称“《报告》”)显示,总体而言,被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以蓝筹股为主,是各个行业的优质公司,这些公司通常业绩优良、基本面扎实,相对估值水平不高,具有长期价值;多数分布在银行、房地产、商贸零售、制造业、电力等行业,集中度较高;部分行业的目标公司可以与保险公司的主业产生协同效应,如拓宽客户渠道、实现产品交叉销售、扩大客户群体等。

但是与上述报告中所统计的险资举牌的共性特点不同,前海、恒大的模式颇显另类。

《财经》研究员对两家公司买入股票的特征梳理后发现,这两家公司的投资存在某些相似之处,比如其所投资的行业均比较分散,对各个行业的投资呈现“蜻蜓点水”的特点,且其投资的公司除少数几家行业龙头企业,大多股本较小、股权分散、业绩表现一般。有证券业人士分析认为,宝能系和恒大系此举有“囤壳”嫌疑。

对此,一家举牌险企的内部人士回应《财经》称,公司本身并不缺乏融资平台,无意通过巨额资金收购,通过买壳而获取新的融资平台。

被市场关注的七大险资系中,另外五家的投资风格相对收敛:安邦系和生命系举牌偏好地产、银行;阳光系举牌偏向食品饮料和医药股;国华人寿举牌偏向地产、商贸和化工股;华夏人寿系则偏向银行、非银金融、食品饮料等领域。不过安邦此前在入股民生银行(600016.SH)的过程中,亦曾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

对于前海人寿与恒大人寿在投资上的相似之处,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恒大人寿的操盘手部分来自于前海人寿,深圳等地投资公司之间互相挖墙脚司空见惯。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恒大人寿的投资总监兼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陆海,转战恒大前曾在前海人寿资管中心担任副总经理之职。在此之前,陆曾历任中金公司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安信证券投资部总经理等职。

这两家公司的投资模式,也成为监管层关注的重点目标。

前海人寿及其所属的宝能系频繁对上市公司举牌,其与地产公司万科的股权之争即是典型案例。2016年下半年,前海人寿入驻南玻A,引发公司管理层集体离职,也令业界开始重新审视险资的举牌行为。

与万科遭遇相似,近期A股市场另一白马股格力电器(000651.SZ)也被宝能系投资,前海人寿持股逼近5%举牌线。外界关注,格力电器会否重蹈此前万科的覆辙。

在刘士余重磅发声后,前海人寿于12月4日紧急回复深交所问询函,其表示,截至12月2日,公司持有格力电器股份未达到或超过5%。至于进一步的增减持计划,前海人寿表示将根据市场整体情况、结合格力电器业务发展综合考虑。12月9日,前海人寿进一步公告称,未来将逐步择机退出格力电器。

另据《财经》记者统计,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宝能系通过旗下两大投资平台前海人寿和钜盛华驻扎在4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并对万科A(000002.SZ)在内的7家公司实现举牌。

在前海人寿大举收购的同时,恒大系的举动也引发资本市场关注。恒大系所到之处,相关股票呈现凌厉走势,其“快进快出”的投资风格颠覆了险资低调保守的形象。

据《财经》记者统计,2015年底尚在A股市场相对低调的恒大系,2016年以来至少进入35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且其短炒路径明显。

在2015年四季度末,近3000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没有一家恒大系的身影。至2016年一季度末,恒大系仅进驻到7家上市公司中。

转折发生在二季度,当季恒大进驻到23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中,这也是其全年买进上市公司股票数量最多的时点。但到2016年三季度末,恒大系已从前述20家上市公司股东名单中消失。与减持同步,恒大系在2016年三季度还成为另外12家上市公司的新晋大股东。其短炒路径由此可窥一斑。

恒大集团内部人士对此则持有异议,其对《财经》记者表示,恒大人寿2016年买入了100多只股票,其中大部分为蓝筹股。不过,在公开资料中,恒大人寿尚未出现在当前大盘蓝筹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也未见其举牌蓝筹股的公告。

恒大系的短炒行为引发市场质疑和监管关注。针对恒大人寿在股票投资中的“快进快出”行为,保监会约谈了恒大人寿主要负责人,明确表态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而恒大人寿有关人员表示,将切实落实监管要求,着力杜绝类似行为发生。

最典型的案例来自恒大对梅雁吉祥(600868.SH)的操作。某证券公司高管对《财经》表示,梅雁吉祥是没有任何投资价值的空壳,这么高风险的投资品种,险资举牌做第一大股东,这是从业者没有职业道德的表现,完全把保险公司当成达到自己目的、冒巨大风险追求超额利润的通道。

华南某公募基金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与这些险资的举牌不同,该公司也参与到上市公司的举牌潮中,但公司大多是在去年跌停板举牌的,公司也举牌一些有问题的上市公司,但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他表示,监管层鼓励的是安邦系的举牌模式,可以做上市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者,而非宝能系和恒大系的模式。

一位证券界资深人士对《财经》建议,从稳定市场的角度考虑,应该限制险资的投资,只能买蓝筹股,不能参与小盘股的举牌等。 幕后推手万能险?

支撑险资举牌的资金来自哪里?《财经》记者统计发现,险企一系列准举牌背后的资金多来自于万能险。

部分保险公司不顾风险利用高结算利率扩大保费规模。根据《财经》记者统计,在七大险资中,按照11月结算利率计算,以宝能系最为激进,其万能险的平均年结算利率高达5.75%;其次为恒大人寿,公司旗下64款万能险的年化结算利率均值为5.5%,部分产品年化结算利率甚至高达8%。生命人寿位列第三,其相关数据为5.07%。

激进投资背后,部分公司账面亏损不断扩大。如今年三季度,恒大人寿亏损9.65亿元,亏损幅度仅小于富德生命人寿的21.5亿元,亏损金额位居行业第二位。今年前三季度恒大人寿累计亏损11.93亿元。

自2000年引入国内以来,万能险呈快速增长态势,市场占比不断提升,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寿险公司都开办了这一险种。前述《报告》显示,目前,万能险保费收入占整个人身险份额约35%左右,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约为40%。

万能险因灵活性等多重优点,受到部分中小寿险公司青睐,一些公司甚至力图借此实现“弯道超车”。

一些公司在万能险上的经营策略,给其带来了风险隐患。如部分中小公司试图集中发展中短期存续产品,通过高结算利率吸引客户,迅速扩大保费规模;还有一些公司采取“资产驱动负债”的战略,通过高收益保险产品获得大量现金流,做大资产端,运用保险杠杆博取收益。为了实现盈利,这些公司常常以相对激进的权益类投资和另类投资为主,甚至通过万能险“短钱长投”,使资产错配问题凸显。

一位证券界资深人士表示,如果有的险资唯利是图,把长期资金用作短期用途,把资金不是做成向投资者负责的回报,而是拿去做二级市场的风险投资,就违背了险资的基本原则,在市场上也起到了一个很坏的作用。

万能险的另一风险则体现在,该险种在部分保险公司中占比极高。按照保监会的统计方法,如果用“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来近似替代万能险的销售额,2016年1月-10月,万能险销售最多的两家公司是安邦人寿和华夏人寿,销售额分别为2068.6亿元和1269.9亿元,华夏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人寿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3%、80.2%和67.4%,恒大人寿该比例为91%,同期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的万能险的销售占比仅为25%左右。

监管层也意识到了万能险的潜在风险,2016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落实“保险姓保”的政策理念,保监会密集出台了业内俗称的“22号文”和“76号文”,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的两家公司下发监管函,采取了停止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监管措施;累计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的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所谓万能险,是包含投资和保障两大功能的人身险产品,投保人将保费交到保险公司后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其中保障额度和投资额度的设置主动权在投保人手中,可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进行调节,投资账户的资金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投资利益上不封顶,下设最低保障利率。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何大勇向《财经》记者表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万能险还会有很大的需求,保险公司也会参与财富管理。保险公司应加强保障型产品,这是本源,主要是防止很多东西变成单纯的理财产品。 引导规范投资

险资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有其必然性。一位深度参与其中的保险界资深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保险系买入A股是出于资产配置的需求。在其看来,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治理不善,险资举牌甚至进驻管理层,客观上也有助于这些上市公司更好地完善公司治理。

目前,市场争议较大的是,刘士余在讲话中指出的部分资产管理人“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究竟哪些杠杆收购属于“来路不当”,《财经》记者接触的多位接近监管和市场的权威人士看法不尽一致,他们提醒,这还需待监管层详查后才有定论,因为对资金违规的界定,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和多部法规,并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多位证券权威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对于举牌资金来源是否违规的界定并不容易。新华社在文章中也提及,刘士余愤怒的背后,其实更体现出资本市场监管的无奈与无力。

一个重要原因是,保险公司主要接受保监会监管,在保险资金运用上,则根据不同投资标的,而涉及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以及发改委、商务部等多个部门的监管,其中有一些监管权责有交叉,同时又有一些模糊地带甚至监管空白,加上种类繁多的各种资管计划,完整核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位证券界资深人士分析,“中央决策层担心的是,这些野蛮人可能会破坏中国制造业,比如格力。”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12月3日表示,投资者应该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获益,不希望举牌方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否则他们将是“罪人”。

邓颖璐表示,从保险业发生的风险案件看,许多问题都是风险管理不完善或不落实造成。从整体上大幅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成为保险公司治理监管的重要目标。

还有专家建议,监管机构需要打破行业藩篱,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或有效的联席监管协调运作机制,以消除监管盲区。

第10篇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面临着如何利用信息化推动保险业的转型和发展,利用信息管理的平台实现集中化管理模式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很多地方保监局如浙江省保监局和湖南省保监局已经要求保险公司做到省级集中管理。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监管力度的加强,保险公司向信息化集中管理已经迈开了步伐。大多数保险公司缺乏系统的、规范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目前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核心业务系统等各个信息系统是以视图驱动的体系结果来建设的,也就是说为每个职能部门的需求建立各个信息系统,用来解决各个部门的多样性需要,其结果常常造成各部门自成体系,同时存在若干职能彼此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文件,这种方式使保险公司陷入相同数据信息冗长、信息化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化管理成本高的代价,却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高效,并且缺乏足够的信息安全性。其结果必然造成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孤岛”状态,缺乏信息资源;与业务系统不能实现对接,系统管理割据,信息化系统的子集之间无法形成集成;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慢、可靠性差。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是全面信息化集中管理,对于保险公司集中管理发展而言,所要求的目标是集成的系统所完成的效益是每个子系统单独工作所无法完成,是1+1≥2。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方向必然是财务信息集中化管理。保险公司必须寻找以财务信息化为中心的各种信息的高度集成,达到财务系统不只是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更应该成为一个与其他信息系统全面融合的集成系统。信息化集中管理模式是保险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财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信息系统好比整个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不断接受新信息进行处理,再输出各类相关有用信息,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必将成为保险行业财务发展的里程碑。

二、保险公司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模式

集成管理是为实现整体目标或企业战略而对不同领域的专项管理所进行的规范、协同和融合的过程,是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充分利用管理资源的有效途径,是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保险公司实现财务集中化管理的基础必须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集中管理的平台上,这样才能使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由分散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迈进,达到会计核算集中化、财务管理专业化、财务和业务一体化,实现现代企业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以长安保险公司为例,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完善信息化集成系统 对于长安保险公司而言,建设一个集成的信息化平台应该包括业务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单证系统、通赔系统、报案系统、核保核赔系统等)、统计系统、收付系统、财务系统(包括会计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费用报销系统、预算系统、财务报表系统等)、资金管理系统等。

首先,长安公司目前使用的业务系统、统计系统、收付系统是软件开发公司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的,但是随着公司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其系统必然需要不断开发完善,以达到全面信息化集中管理发展的要求,因此平台的可拓展性必须要加强。其次,随着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的需要,选择一个性能优良的财务系统至关重要,一个适用的财务系统不仅应该包括会计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费用报销系统、预算系统、财务报表等这些基础模块,还需要有良好的财务管理功能,能够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通过软件中已设计的或是自定义的取数路径,较为容易的获得财务管理所需要的数据、表格和图示,系统的功能组合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第三,选择一个合适的资金管理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通过人民银行授权的可以面对多个银行进行结算和资金管理的软件并不多,选择一个可以面对多个银行的资金管理系统,打通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屏障,避免银联向保险公司收取大额的手续费,可以大大降低保险公司的结算成本。第四,打通所有系统的接口,实现系统间真正的无缝对接,针对多个不同开发商的软件做对接,为避免接口开发的重复,减少工作量、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可以将收付系统作为所有系统对接的纽带,这样通过收付系统这个桥梁,实现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以及资金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系统无缝对接后,使得数据在各个系统中的流转通畅,加快信息的获取速度,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信息化集中核算基础上,依据业务驱动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则,使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同步进行,充分体现了最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并可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财务管理流程。

(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集中化主要表现在:

(1)实现各项经营支付的集中核算。目前长安公司各个层级机构资金支付均由总公司逐级下拨,由各个分支机构分别支付、核算,这种模式的弊端一方面资金很难在最短时间到达基层机构,为保证基层机构资金支付和核算的及时,需在资金拨付的环节上做好提前量,势必使资金在途时间过长,汇划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逐级下拨使得中间的环节截留资金的现象普遍存在,分支账户中均有资金存量,不利于资金集中使用。

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后,各种经营支出均通过总公司集中支付。纳入集中支付的款项包括赔款、理赔查勘支出、手续费及佣金、员工报销、借款及工资等各项经营性支出。分支机构除保留必须由地方支付的税收、公积金、社保以及委托收款的电话费等支付权限外,其他款项均由总公司集中支付,实现以总公司为中心的账务集中处理方式。款项支付的合法合规性审核和初级审批权限仍在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审核和审批后须将原始单据的影像资料上传至总公司,由总公司进行复核和批复,符合支付条件的立即由总公司的账户支付至终端收款方。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资金支付的时效性,也降低资金逐级下拨再支付终端收款方的资金成本,同时避免中间环节截留资金,大大提高对分支机构的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例如:赔款支付至经营者个人银行账户;中介机构的中介费用根据发票及“业务结算表”支付到中介机构账户中;员工发生的费用报销支付至报销人账户;员工的工资性收入支付至员工账户。

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各种款项的支付不需要再登录网上银行或资金管理系统进行支付,而是在收付系统和财务系统直接录入收款人名称、账号、开户行等要件,经审核无误后,点击“确认支付”进行支付,数据通过接口转入资金管理系统的后台,进行数据处理。以支付赔款为例:

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前,赔款支付的核算流程如图1所示:

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后,赔款支付的核算流程如图2所示:

(2)实现保费收入的集中核算。目前长安公司保费收入的归集方式是由三、四级机构汇划至分公司,分公司再汇划至总公司。其弊端是资金在途时间长,划拨成本高,各个账户有余额,影响总公司资金的统一管理,不能发挥资金周转对创造价值最大化的作用。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后,各个分支机构仍可保留保费收入户,总公司通过资金管理系统,将分支机构的资金自主归集,自动生成内部往来单据和保费归集凭证,这样不仅缩短逐级上划的资金在途时间,减少分支机构资金沉淀,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另外,通过系统间数据的流转,减少财务人员手工操作的工作量,可以加强财务分析工作,为公司经营提供更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以保费收入归集流程为例:

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前保费归集流程如图3所示:

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后,保费收入归集流程如图4所示:

(3)加强财务管理。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使财务管理制度及会计核算要求落实到每个细节。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前,所有制度规章及工作要求均需要逐级下发,总公司只能通过工作检查和稽核才能掌握分支机构落实的情况,而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后,财务工作重心由分支机构转到总公司,财务规章制度可在第一时间贯彻到位,避免制度在下发流转中缩水。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可跟踪管理各机构的账户,掌握账户余额、资金收支情况,便于控制款项支付和保费归集的频率。另外可随时了解各机构的预算和实际的对比情况,将事前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触角延伸到延伸到各个职能部门的最末端,提高财务信息的利用率、使预算和实际经营切实结合起来。

(三)财务人员集中管理 首先根据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的要求明确各级财务机构的设置、编制、明确岗位职责,适当精简分支机构的财务人员,增加总公司财务人员;核定财务人员的资质,调整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按照定岗定编情况,建立统一薪酬体系,确定统一标准进行财务人员的考核、任免等工作,实现财务人员的人事集中管理。然后,建立一套与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相适应的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最后,调整财务人员培训的方向,随着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财务人员培训侧重于信息系统的使用、信息化安全、财务集中管理流程等方面。

三、保险公司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建议

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是全面系统的信息化集中管理,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业务信息化集中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集中管理等是相辅相成,共同实现的,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不可能抛开其他部分单独实现。综上所述,对长安公司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建议如下:

(一)成立信息化集中管理小组,统一部署和推进信息化建设 公司应以领导牵头,抽调各部门人员组成信息化集中小组,共同制定信息化集中管理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信息化集成平台的建设由工作小组统一部署和推进,以减少系统间对接的次数和开发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每个部门根据本部门业务推进的进度实施具体的信息化集中工作,部门间相互配合,分步骤、分阶段的共同推进信息化集中管理模式。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财务部门应加强与信息技术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使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作为公司信息化集中管理的核心作用得以体现,并通过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促使各个业务系统的整合。

(二)建立信息容灾系统,提高电子数据存储能力,保证信息数据的稳定 建立一个能提供防止各种灾难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出现不可抗拒的灾难和意外时,可以及时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在信息化集中管理中尤为重要。目前长安公司规模逐渐扩大,应建立数据中心,通过异地数据备份提高信息容灾性;另外,为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和可靠,建议财务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服务器或数据中心分散风险;第三,必须提高备份的频率,完善电子档案的建设,以提高信息容灾系统的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是长安公司财务管理的里程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须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如资金审批制度,财务会签制度,资产购置制度,财务授权制度,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管理由逐级管理到分区管理的转变等。总之建立和完善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的内控制度是实现公司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的制度保证,其实质是对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进行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第11篇

1.历史沿革。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0~1987年,为无投资或忽视投资阶段,保险公司的资金基本上进入了银行,形成银行存款。

第二阶段从1987~1995年,为无序投资阶段,房地产、有价证券、信托,甚至借贷,无所不及,从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第三阶段始于1995年10月,为逐步规范阶段。1995年以来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有关金融法律法规。

2.存在问题。(1)资金运用渠道偏于狭窄。西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法定渠道则较为广泛,比如美国、日本就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放款、不动产、保单放贷等业务。1998年以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有4个方面的法定渠道: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近两年我国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有了新规定,如认购定向国债、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等,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的局面仍然存在。(2)资金运用回报率过低,存在较大的支付风险。由于缺乏其他投资渠道,国内保险业的投资基本上都依法转入存款和国债等固定性投资工具上,因此银行存款、债券的利率以及国债的发行量决定着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近年来,伴随着多次银行利率下调,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每况愈下,规模收益持续递减。如果不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益,我国保险将会出现未来支付缺口较大的潜在风险。(3)投资环境不成熟,资产负债不匹配。保险公司的投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市场的发育程度。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工具的不成熟、不完善严重地影响了保险公司选择各种投资工具,参与投资市场的运作。另外,保险资金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行为严重。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4)专业投资管理人才匮乏。保险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保险企业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这种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保险投资的决策和经营管理,也加剧了监管部门对放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担忧。(5)不公平竞争问题。在资金运用上外资保险公司有明显优势,如《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外资保险资金除可以人民币和外币存款、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外,还可购买企业债券、境内外汇委托放款以及股权投资。显然,外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明显比内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广,导致不公平竞争,不利于国内保险业的发展。

二、保险资金运用现有渠道分析

根据我国《保险法》及有关规定,保险资金运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是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存款具有安全性好,流通性强的特点,但其收益较差。特别是我国在经历了1996年以来连续8次降息后,银行存款利率已低于保单预定利率,距离寿险公司的实际平均资金成本则有较大差距。

2.国债。国债作为安全性最好的债券,具有流通性强,收益稳定的特点,是保险公司投资的主渠道。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逐渐扩大,尤其是近几年,更呈几何级数增长。在发行规模明显增加的同时,我国国债的发行品种也逐渐丰富,期限设计日趋合理。

3.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是指银行或其他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机构一般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信用度较高,其发行的债券票面利率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发行后可上市转让。目前金融债券主要有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发行的债券。企业债券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借债凭证。2003年6月,新的《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我国保险业投资范围,由原来只允许投资铁路、电力、三峡、电信、广东核电、中信等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扩大到自主选择购买经监管部门批准发行,且经监管部门认可的信用等级在AA以上的企业债券,投资比例也由原来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0%提高到20%。

4.证券投资基金。1999年10月,中国保监会批准保险公司向证券投资基金投资,投资比例上限为上年末总资产的15%,具体比例由保监会核定。与其他投资者不同,保险公司购买单只封闭式基金的比例可以占到该基金总规模的10%。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其他资金运用方式主要有股票投资、公司债券、不动产投资、抵押贷款、资金拆出、境外投资等,对这部分项目的投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目前,除国务院批准个别保险公司个别不动产项目投资外,尚未批准保险公司向这些方面投资。

三、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

1.完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即保险资金运用的政治经济环境的总称。证券、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构成了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环境。一些保险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其保险资金的运用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具有适宜的保险投资环境。因此,首先,我国急需完善涉及保险投资的法规。投资法规的完善,在于建立保证投资市场公平、有效交易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例如不动产交易法、证券交易法等,保证市场交易有据可依;其次,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国债市场应努力发展中长期国债或向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发行特种国债,扩大和增加中央企业债券品种、数量,要使债券成为保险资金的最主要的投资工具;再次,规范股票市场,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培养机构投资者;最后,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模式、投资渠道的创新。

2.控制投资比例。保险投资必须绝对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这不仅关系到保险企业经营成果,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稳定乃至政治稳定。所以,既要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又要防范各种外部市场风险,世界各国在保险法中根据本国实际,在规定投资方式的同时,严格规定投资比例。针对我国保险投资结构的现状,建议今后应重点投资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投资比例由目前的不到30%,增加到50%左右;证券投资基金控制在10%以内(目前为5%左右);基础设施等不动产投资比例在10%左右;保持20%~30%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备赔款或给付。

3.对产险、寿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区别对待。产险公司通常都是短期的保险业务,保险基金在运用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基于这一特点,产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应主要坚持回避风险型的风险选择,主要选择那些短期性的投资项目,以保证其对流动性的要求。同时,产险公司应坚持投资分散的原则,投资分散的重点在投资项目时间的分散上。需要强调,在保持投资项目整体流动性基础上,也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流动性相对较弱,即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以获取较高的收益。

寿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期限一般都比较长,这部分资金对流动性的要求就较低,而对盈利性要求则比较高。同时,由于风险与投资收益、时间与风险一般呈正相关关系,要获取较高的收益,就必须冒较大的风险或选择期限较长的投资项目。同时,寿险公司在投资风险管理中也应坚持投资的分散性原则。另外,在保持投资项目整体具有一定盈利性的时提下,也应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期限短,风险小、收益低的投资项目,以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4.建立内部风险投资监控体系。建立科学投资决策制度,一方面是使投资决策程序化和规范化,投资决策一般应由投资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按程序进行;另一方面是投资决策的工作范围,投资决策应当建立在专家和专业机构确定的投资风险评估和现金流量的基础之上,同时对资金调度、投资策略、资产分配、资产管理采取专业化管理。比如,对投保保单,可分为一般帐户和特别帐户分类管理。根据保险给付情况决定的投资期限长短、公司偿付能力和风险的承受力的不同,安排相应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并根据市场状况适时调整资本结构。

5.加强保险投资行为监管。外部风险管理主要是行业监管部门,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管制度,加强对保险投资行为的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保监会最重要的监管目标。从国外情况来看,保险监管层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的监管也主要从定期检查其偿付能力来间接控制,通常不具体规定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因此,根据险种偿付风险大小的不同,科学规定不同的偿付能力标准,增强监管标准的可操作性,是风险控制最基础的工作。

除实施保监会定期和临时性检查制度外,英国保险业实施的指定精算师监管方式,发挥精算师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作用,对风险控制也很有意义。另外还可通过独立的保险公司资产评估机构,对保险公司的资产状况给出评价。这一方面能够使信息更加公开化,便于监管层精简职能,更公正地监管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也方便消费者对保险公司进行选择,客观上对保险公司形成方面的第三方约束。

第12篇

关键词: 京沪 筹融资 资金管理

一、创新股权融资模式

创新投融资模式,成功引入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三家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投资资金达312亿元,创造了我国合资铁路引资的新纪录,为铁道部在合资铁路融资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1.科学设计融资工作组织和融资方案。科学合理的设计融资方案,对降低高速铁路建设成本,保证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以及完善项目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铁道部和京沪铁路客运专线公司筹备组(以下简称"公司筹备组")结合以往研究,借鉴已组建合资公司的融资经验,成功设计了现实可行的融资方案和融资工作组织,首先,成立了由铁道部财务司牵头,铁道部各司局配合,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公司筹备组全力配合的融资工作组,对相关工作集体研究、加强沟通协调;其次,根据京沪高速铁路投资及收益特点,有选择地与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战略投资接触,力促其投资高铁;第三,由公司筹备组与沿线各省市政府签订征地拆迁协议,明确由地方承担征地拆迁工作和费用,各省市出资者代表作为股东以土地拆迁费用作价入股;第四,以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沪公司")为融资主体,继续引入其他投资者和筹集各种债务资金,保证项目建设;第五,在项目如期建成后,京沪公司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在适当的时期进行资本市场融资,优化京沪公司股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保障公司未来健康长远发展。

2.合理选择战略投资者,大力宣传京沪高铁的前景。在股权融资方面,公司筹备组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方式,吸纳民间资本、法人资本和国外资本,构建多元投资主体,拓展多种投资渠道,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准确定位潜在投资者,是整个股权融资的关键。合理选择战略投资者,有针对地进行融资推介,提高了融资效率,对整个股权融资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公司结合高速铁路项目股权融资资金需要量大、投资收益稳定、投资回收期较长等几个主要特征,选择符合项目资金特性的社会投资资金进行市场筛选,最终确定国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内商业银行在海外的投资平台、境内外财务投资者、境内外其他行业大型企业等作为引资重点。在准确定位潜在投资者后,公司筹备组编制详尽的项目引资备忘录,在引资备忘录中,针对潜在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吸引投资者做足了功课。公司筹备组分别与保监会牵头的多家保险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印尼泛印(PANIN)集团、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中海油、中煤集团、神华集团等国内外潜在投资者进行了广泛接触和洽谈,提供引资材料,召开了多次项目推介会。公司筹备组将京沪高速铁路项目的前景和效益预期向战略投资者进行了全面介绍,引起了战略投资者极大的投资兴趣,有意向的投资者与公司筹备组签订了投资意向书。

3.高效融资谈判确保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融资谈判是整个股权融资工作的核心,各战略投资方都派出了高级别高规格的谈判团队,与铁路方进行日常对接,查阅资料,提出问题,提出诸多谈判条件。铁道部和公司筹备组特别重视本项工作,专门成立的铁路方融资组针对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提供资料,及时研究政策,给予明确答复,消除投资者的疑虑。经过多轮次高效谈判,铁道方与各战略投资者就锁定投资、建设期收益安排、融资结构、技术与工期风险、退出机制、行车铺画权、票价政策、清算政策、运营成本、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达成了共识,签订了发起人协议,确定了公司章程,注册成立了京沪公司。在京沪公司发起设立阶段,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分别认购股份160亿股和100亿股。京沪公司成立后,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2010年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以60亿元购买了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持有的京沪公司52.17亿股股份。

二、保障工程建设、降低资金成本,合理筹措债务性资金

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阶段,为控制投资,节约财务费用,京沪公司遵循先使用资本金后使用债务资金的思路安排建设资金,并严格按照"保障工程建设、降低资金成本"的原则积极筹措债务性资金,保障了工程建设的提前完成和运营管理的顺利进行,大量地节约了建设期债务资金利息,概算中批复建设期利息144.6亿元,实际发生20.05亿元,节约124.55亿元。

1.细化资金预算管理,合理安排资金筹措规模,减少资金冗余。按照"全面性、分级分工负责、综合平衡、积极沟通"的原则编制资金预算。公司首先依据铁道部下达的投资计划,细化施工组织,编制月度投资实施计划和月度甲供材料采购安排,结合年末资金余额、年度预付工程款及料款、每月工程进度款及材料采购、季度结算款,考虑质保金等各方面因素,分析编制资金预算,并报请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批准资金预算。公司在预算资金的管理上,按照批准的资金预算严格执行,在年度资金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各季度、月份实际编制季度、月份滚动资金预算,每月合理安排资金筹措规模,减少资金冗余,保证工程建设的需要。

2.充分发挥铁道部筹集债务性资金的整体优势,努力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资金风险。铁道部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指导京沪公司债务性资金筹集工作,京沪公司利用铁道部集中筹资优势为京沪高速铁路累计提供低成本统借统还资金2170658万元,其中150000万元的利率仅为2.6%,1150000万元的利率为基准利率下浮20%,130000万元利率为4.5%,都远远低于当时京沪公司从市场筹集资金的利率,大大降低了公司建设期的利息支出。

3.准确把握时机,签订大额长期锁定资金成本的固定资产贷款合同,大大降低了建设期利息。在项目建设期间,国家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变化较大,京沪公司在铁道部指导下及时作出了调整和变化,准确判断资金市场的趋势,京沪公司在2009年末和2010年初签订了高达268亿元的长期锁定资金成本的固定资产贷款合同,合同利率为签订时期基准利率(当时仅为5.94%,建设期最高时为7.05%)下浮10%,前10年固定,后10年浮动。

4.合理安排债务资金结构,保障资金需要和降低未来公司还款压力。京沪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调整,紧密结合资金市场变化,积极筹措银行贷款及其他资金,在银行贷款安排时,一是考虑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相结合,适当保持一定数量的低成本短期借款,并落实好接续资金,降低资金成本,优化债务结构;二是采取企业信用融资,降低财务风险;三是资金成本争取同期同档次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浮。

5.选择合适融资工具。京沪公司充分利用各商业银行在金融信息、产品、渠道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选择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几个规模较大的银行作为合作行,在融资工具的选择上公司也充分考虑了建设期和未来公司运营还贷的各种因素。使用了国开行的政策性贷款,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信托资金,债务保理,委托借款等。

6.细化合同条款,尽最大能力减少建设期利息支出。京沪公司积极主动与银行沟通,在合同条款针对计息方式和偿还方式做了最大能力争取,在计息方式上,尽力要求按年付息,降低了资金时间成本,在日利率计算上,打破了银行的固化方式,由日利率为年利率除以360天调整为年利率除以365天,在算息上,要求计息满年按年,满月按月,不满月按天计算。在还本安排上要求各行允许公司可以提前还款,不收取费用,为公司资金调度和使用增加了灵活性。

7.使用运输结余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减少债务资金筹集规模。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运营有一定的结余资金,京沪公司从整体资金面考虑,也从合资公司的利益出发,在工程概算清理阶段,减少债务资金筹集规模,使用了运输结余资金,盘活资金,减少利息支出。

三、强化资金管理,建立资金预警机制,防范财务风险

一是严格执行铁道部"三重一大"制度规定,对建设资金支付实施计划财务部主任、总会计师、总经理联签制度,确保资金支付依据充分、依法合规。二是加强对施工单位资金的支付管理。京沪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和工程进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资金到位时间,每年初,按照全年施工计划(扣除甲供材料)的20%支付年度预付款;每月初,按照月度投资计划不少于50%,支付一次月度进度款;每月末,根据现场统计的施工单位实际完成情况,考虑一定的扣除比例,补充拨付一次月度进度款;每季末,根据验工计价结果,扣留质量保证金后,将工程结算款及时拨付施工单位,做到不多拨、不欠拨。这样,资金的拨付和现场资金的实际需求基本匹配,工程资金得到了保障,加快了工程进度。三是强化对施工单位的建设资金监管。根据施工、监理合同规定,京沪公司选择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土建一、二、三、五、六标段和站房1、2、3、5、6、7标的施工、监理资金监管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土建四标段和站房4标段施工、监理资金的监管银行,通过京沪公司、施工企业、银行三方充分沟通和协商,签订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资金监管协议》,规定每月施工、监理单位向公司各建设指挥部报送资金使用预算,经指挥部审批后交由各银行营业机构按预算实施监管。同时,京沪公司可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资金流向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了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防范了资金风险。四是严格控制甲供物资资金拨付程序。钢材按照合同约定需支付各大钢厂预付款的,严格按月度需求计划计算支付,并随时关注需求计划的完成程度,做到实事求是,不超出实际供应而占用资金。其他材料按合同约定,每月根据实际收到材料进行结算后支付资金。对设计、监理、其他费用的拨付,除有的合同规定的少量预付款外,必须先验工计价,后拨款,所有资金支付必须有充分依据,做到投资与进度相符,资金拨付与验工计价匹配。五是加强建设管理费管理,严格会议预算制度。针对公司业务会议较多的情况,京沪公司加强了会议费用管理,规定会议主办部门必须在会议召开前,根据会议人数、规模、时间等因素,提出会议预算,经总会计师签字后,按预算指标控制执行,超预算支出不予报销。六是为避免大额现金支出,防缺补漏。京沪公司严格执行银行结算制度,超过支票结算起点的经济事项一律使用支票支付;公司财务实施集中管理,沿线各指挥部路途较远,公司与有关银行协商,办理公务报销卡,在指挥部指定专人负责,将报销款项通过公司总卡支付;对职工个人发放工资、奖金等,一律通过银行转账结算。七是加强招标费用管理,严格执行铁道部规定,所有标书收入和支出通过"招投标费"科目核算,招标支出实施预算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建国.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融资问题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1

[2]游经元.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4(10)

[3]关于印发《铁路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J].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