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外阅读理论依据

课外阅读理论依据

时间:2024-01-25 15:55: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外阅读理论依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外阅读理论依据

第1篇

一、理论依据

1.新课标理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要求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明确提出了小学各年段阅读交流的要求:小学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小学3―4年级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小学5―6年级: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能与人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课外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关注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成就感的生成。其次要构建课外阅读环境,组织多种活动,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等形式让学生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

二、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的目的

1.通过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外化学生阅读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改进自己的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课外阅读交流课模式示意

四、课外阅读交流课模式环节说明

1.激趣导入(3分钟)

教师激趣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交流的内容,并根据学段特点提出课外阅读交流的要求。

2.互动交流(15分钟)

教师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编组。所谓“组内异质”是指根据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 面的差异建立相对稳定的交流小组(一般4―6人一组),以保证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所谓“组间同质”是指各交流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使交流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本环节先由学生在小组内人人参与交流,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交流内容可以是课外阅读的所感所得,可以是“课外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 、“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到各小组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17分钟)

各小组推荐在组内交流得好的同学到台上向全班同学交流,交流内容与小组交流的内容基本相同。教师根据交流情况适时点拨引导。

4.总结延伸(5分钟)

教师对本次交流情况进行总结,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提出努力的方向,对本次做德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鼓励。并布置下一次课外阅读交流的时间、内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

五、课外阅读交流课的相关说明

1.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2.课外阅读交流课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只是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3.教师要能熟练驾驭课堂,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参与,不能把交流课变成少数人的舞台多数人的看台。

4.为确保交流时学生有话可说,交流前要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并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5.课外阅读交流课不是单一解决阅读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口语交际能力、团结合作精神等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从容应对课堂。

6.课外阅读交流课不能过于频繁,一般以4―6周一次为宜。

六、模式评价

1.课外阅读交流课的课堂教学不是“老师讲学生听”,也不是“学生说老师听”。课堂是对话的课堂,首先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与学习伙伴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在对话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2.该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喜人。如:我校学生参加教育部关工委组织的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获“集体优秀奖”,在教育部关工委组织的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我是90后”读书征文活动中多人获奖。

3.该模式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也让教师享受到教学活动的快乐。

七、问题与讨论

1.在大面积推进课外阅读的同时,语文教师的工作量相对增加,工作更具挑战性,要求教师的付出更多,如何激发教师的热情,使所有教师都能主动适应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在学生养成了初步的阅读习惯,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如何真正把阅读变成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3.怎样才能给学生开出适合其年段特点的书单,不同年段的学生一学期精读几本书为宜。

参考文献:

第2篇

阅读理解是中高考的重头戏,题量大。人们常说“得阅读者得天下”,确实是有道理的。今年高考英语试卷的阅读文章(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短文填词)不管在选材上、设题上还是词汇覆盖面上,都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在高考中的导向作用,要求考生加强课外阅读,扩大词汇量,提高对语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所以中学英语教学要主抓阅读,扩大词汇量。

二、阅读教学及其理论依据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组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人类习得语言的最基本途径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所谓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者读到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而从目前的条件看,在我国现有的缺乏自然的社会和家庭语言环境的条件下,阅读能带给学生的可理解语言输入量远大于听。阅读体现了语境化输入的特点,较好地做到了语言形式和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语言知识得到扩展,语感也不断增强,因此阅读在发挥学生的语言潜能、生成语言规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大量的阅读是学生扩大语言输入量的最主要途径,是语言输出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从研究学生的阅读障碍入手,探讨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三、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方面的突出问题归根到底是“三量”不足,即词汇量、阅读量和阅读质量不足。

1. 词汇量不足

对阅读失误的分析表明,即使是考纲的词汇(考纲词汇总量不足2000),相当部分的学生也掌握不好,特别是常用词、结构句型和多义词的用法,一旦考试中文章的生词较多或出现熟词新意的情况,学生就失去阅读的兴趣和信心,成绩自然不好。如今年的高考题,词汇覆盖面广,既有涉及新课程出现的日常生活中常见考纲要求掌握的词汇,也有考纲里列出的只需理解的词汇,如financial, sympathizes, addicted, associate, overweight等。所以靠考纲有限的英语词汇,阅读是举步维艰。

2. 阅读量不够

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三要达到五级,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5万词以上;高三毕业时,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3万词以上。但学生由于课时、师资、组织上的种种原因,根本没有保证每天2—3篇阅读量的完成。没有量变也就没有质变,没有阅读量的保证,阅读的广度、深度也就没有落实。

3. 阅读质量不足

(1)阅读材料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广泛性、层次性,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难以通过接触大量的有效的阅读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中学的课堂教学,老师为了完成进度讲得多,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少,在阅读中充当“收音机”的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听课效率不高。

四、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1. 增加词汇量

词汇学习贵在坚持。每天早读时,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单词听写,熟练掌握考纲的单词、固定搭配、结构句型。同时让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将新学的词汇详细记录,随身携带,有空就看,保证背诵的完成;摘录好句到笔记本上,日积月累最终在知识输出时会感到游刃有余。

2. 选好课外读物

《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的课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按年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因此,作为课文教学的补充,应适当增加课外读物。而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像《新概念英语》系列和国家教育部的《阅读空间 新课标 英语分级读物》都是不错的课外阅读材料。除此之外,提倡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英语报纸,多看英语电视节目。

3. 建立课外阅读档案,完善监督系统,保证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每周保证一定时间的限时阅读训练,有利于提高注意力和阅读效率。限时阅读记录表如下:

通过记录表,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一目了然,学生也会不断督促自己扩大课外阅读量。

4. 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讲评时,改变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一味听的状态,因为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最容易走神,课堂效率反而不高。评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找出问题所在,让他们找出语言点、重点、难点,鼓励提问和讨论,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从而取得真正的学习效果。

5. 重视阅读教学和课文教学相结合,精读和泛读结合

(1)教材处理。先把教材作阅读泛读处理,设置练习题,采用提问式教学,教师提出要求,学生阅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主旨,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弄清学生的薄弱环节,这样阅读就能有的放矢。

(2)加强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阅读能力提高。常见的阅读策略及活动如下:

a. 生词处理策略。第一,词义猜测。根据上下文构词法、同现复现信息等猜测词义。第二,生词跳跃。阅读中遇到生词跳过去,而不是停下来猜词。

b. 本文阅读。阅读课本时,弄懂课文的每个句子与段落,当弄不懂句子的意思时分析句子的句法结构。

c. 选择注意力。通过问题提示和阅读控制表帮助学习者在阅读中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信息,忽略无关内容。

d. 策略调控。不同文体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略读、导读、速读、跳读。

e. 本文利用。根据短文的特点设计推理问题,学生完成任务后介绍自己是利用什么上下文信息推理问题的。

f. 整体阅读。为学习者提供可以采用整体阅读方式的文章,提示学习者要采用整体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阅读后谈论自己阅读的感受。

g. 信息分析。让学习者对不同信息进行分类。

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课外阅读;效果;兴趣

一、序言

小学生的社会接触面相对较少,他们的基本生活圈都是围绕校园和家庭来进行的,因此课外读物成为学生们除了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之外的第三种生活方式,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们可以了解外部世界,延伸自己的知识层面,同时课外阅读还能够辅助课堂学习,小学语文课程内内容的学习有限,学生们只有通过广泛的进行课外阅读,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文学营养,丰富自己的语文学习思路,语文本身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而如果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那么语言学习失去了其应用环境,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新课程改革更是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详细的要求,详细的字数限定,践行着教育家们的实践经验,教师应该敢于让学生们突破学校的阅读教学目标限制,让他们在阅读当中探索更广阔的未知世界。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知识以及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仅仅依靠课堂的短暂阅读时间,他们无法获得阅读中的知识营养,而课外阅读则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加宽松的阅读环境以及自由的阅读时间,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在兴趣的支持之下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阅读当中形成的自律性间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课外阅读是一种鼓励学生们主动和积极的参阅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课外阅读学生们逐步建立阅读兴趣,良好的利用自己的阅读时间帮助学生们了解和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在信息时代,拥有和掌握高速解码和编码信息的能力就等于站在了信息的高度掌握了主动权,对于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们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获得大量的间接经验,在书籍的理解和认知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知识,例如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中华灿烂文明,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状况,宇宙之内的思想和知识的精华都通过书籍进行传递,因此阅读是个人知识和经验的无限延伸。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分析

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逐步深入,学生们的作业量大幅减少,学生们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但是大部分的学生不懂的如何安排自己的课外阅读时间,他们没有对自己的课外阅读内容以及具体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规划,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阅读,一般的阅读内容与课堂学习相距较远。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处在自我管理的状态,家长以及教师很少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大多数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以及爱好来进行课外阅读。

2.小学生的阅读内容结构不合理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监督,导致学生们的阅读结构存在较大的问题,在课外阅读时间当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花在了没有营养价值的漫画以及小说类的书籍上面,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会进行名著类书籍的阅读,还学生为了辅助课堂学习而购买和阅读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延伸性书籍,而学生们自主购买的书籍也多以文学书籍为主,科普类书籍占据的比例较少。

3.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冲突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机动性较强,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学习任务紧张的情况下,学生们一般选择放弃课外阅读时间而集中时间进行课堂学习,这样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之间会存在时间上的矛盾和冲突。另外家长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仍然以学生们的课堂知识学习为目的,学生们自己选择的漫画、笑话类的书籍与知识的获取相距较远,这两类书籍在学生们的知识范围当中一种是完全的重叠关系,一种可以说是相关度较少,这样导致课外阅读仅仅成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而没有从实质上丰富学生们的知识,提升学生们的多元知识意识。

4.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

家长、教师以及学生们当前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仍然将课外阅读看作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而实质上课外阅读的作用不单纯让学生们获得知识价值,更重要的是应当让学生们从阅读当中获得美的感受,获得道德的提升以及思维的拓展,而在当前认识和利用阅读的多元作用的非常少。

四、强化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1.小学生阅读环境的塑造

小学语文情景式教育要求教师应该从环境出发来强化学生们的阅读意识,通过建立班级内的小型图书馆,形成浓厚的课外知识阅读以及分享氛围,让学生们在有阅读意识的时候随时都能够在手边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另外家庭配合学校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通过减少作业量,让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通过课外自主阅读以及课堂上的阅读知识分享,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2.阅读与实践相结合

阅读的目的不仅为了获取知识开拓思路,同时还能够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但是阅读的过程并不只是浏览书籍上面的内容,阅读的整个过程包括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以及阅读之后知识的实践与运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通过课堂讲故事,学生们自己排练小舞台剧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阅读到的内容和知识拥有实践的地方,这样形成学生们的阅读动力以及较强的知识转化能力。

3.丰富阅读内容,合理调整阅读结构

小学生是一个对未知世界充满着爱好和兴趣的年龄,但是在阅读内容选择上面他们没有很好的自主性,因此小学生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只关注部分阅读内容,导致阅读面太窄,阅读内容没有营养,层次感不强等等,因此教师通过知识的引导,带领学生们走入不同的知识空间,让学生们了解多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们阅读各种书籍,在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之下,学生们基于对知识的好奇而选择多种学科门类的知识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阅读层面。

4.引导学生们的阅读价值

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的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知识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们在课外阅读当中发现美,获得道德美的感受,了解自然美的情怀,在阅读当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阅读获得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思想,以课堂阅读为基础,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关于道德的教育,从而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挖掘阅读的多种价值。

五、结论

当前小学阅读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学生们的阅读时间安排不合理,阅读内容选择没有目标和方向性,而且学校和家庭没有形成强化学生阅读的良好环境。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是因为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力关系到学生们未来的学习甚至生活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通过课堂引导以及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学会科学的选择阅读内容,在阅读当中获得知识价值获得美和道德的熏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21-526

[2]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导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11

[3]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78

[4]高惠莹.高惠莹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50

第4篇

《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课堂教学是语文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宽领域,借助语文课外活动。使课堂知识得以延伸,课堂不足得以弥补,素质教育得以提高。然而,现实农村初中的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又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往往形同虚设。语文课外活动课有第一课堂教学所不及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实用能力和爱好特长方面。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性,笔者有如下几点浅见。

一、语文课外活动设计必须切实有效

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而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忽略切实、有效、扎实的语文学习,且木可热闹有余而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二、活动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以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知识与生活的真谛。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语能力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了。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即在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

三、重视对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

对于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主要是推荐有益读物。提示阅读方法。推荐读物的范围,一般是:①结合节选课文的原著。如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即推荐施耐庵写的《水浒》,从中了解北宋末年社会危机四伏和的黑暗背景。②结合课文的内容、体裁推荐读物。如讲,《老杨同志》,即推荐著名语言大师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让学生了解时期革命根据地在中日民族矛盾中除了占主导地位之外,还存在着严重的剥削阶级向人民争夺根据地领导权的斗争;讲《梅岭三章》,推荐学生借。阅《诗选》,让学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其艰苦的环境中与敌人机智斗争求生存求发展,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豪迈气概。③推荐可资比较的读物。如:讲高尔基的《海燕》,即推荐郑振铎的《燕子》;讲老舍的《小麻雀》,即推荐屠格涅夫的《麻雀》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比较,学到几位作者写作同类型文章的不同立意与写作技巧。教师要把握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品的主导权,对学生现阶段的进步没有帮助的作品。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启发他们尽可能避开。阅读方法的提示。应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不同方法。通过这些措施,一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他们领悟作家的写作技巧。并受到作品中真善美的熏陶;二是有效地遏制了学生中一部分只知读琼瑶、席慕蓉、古龙、金庸等人的言情武侠小说的现象。

四、写课外笔记。强化课外阅读

课外笔记的写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对提高学生其他方面诸如文化艺术素质、意志毅力等心理品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课外写作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为校园广播站写报导稿,办黑板报、班级小报、影评、短评等,特别是班级小报,能密切结合本班本校实际,对教学产生巨大的辅助作用。

例如:学到课本中的写景散文,就布置学生课外读一些写景散文,摘抄好的写景散文,写些写景散文。这样既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学习的针对性。为了使学生有物可读,有文可抄,笔者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订一份语文方面的报纸或杂志,并尽量做到不重复。此外,笔者还要求学生每日进一趟阅览室或图书室。

此外,对于课外听说的指导,主要是:①指导学生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举行演讲会、辩论会、主题班会、座谈会。或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从中进行听说训练。②指导学生以文娱活动的形式开展课外语文活动。如:看电影、戏剧;举行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举行诗歌朗诵会、故事会;出对联、猜灯迷等节目游艺活动;联词、联句等游戏活动。这样的形式,寓教于乐,是生动活泼的听说训练的好形式。

第5篇

(1)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实用最广泛的语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2)从现行的初中英语牛津教材来看,体现了理念新,内容好,方法活的特点。但新教材词汇量剧增,信息获取量多,各种语法现象出现的时间较老教材早,且语法的密度很大,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素质要求比较高,学生学习英语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

(3)近几年中考试题对阅读要求逐步提高,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技巧是试题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学生仅仅读懂教材,不扩大语言输入量,将难以持续发展。它要求教师强调应用、注重能力、训练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泛读,拓宽视野。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2)探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等)。

(3)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调查、个案分析和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尝试操作,结合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分析归纳总结,按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实施课题研究。

(1)调查法:通过初中生对英语阅读往往产生畏难情绪的调查,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加以取证,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阅读。

(2)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文献资料,及时掌握最新研究成果,探索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

(3)个案法:针对性的研究学生个体,建立个体档案。通过观察,谈话,统计等方法了解学生阅读时的一系列问题:阅读时最大困难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最喜欢的阅读材料是什么?需不需要老师辅导?你是怎么进行课外阅读的?

(4)经验总结法:对整个研究过程或阶段性过程进行系统总结、分析、了解研究状况,总结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和内容

1、加强理论学习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理论,《课标》,转变思想观念,使教师具有自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上精品课的开拓创新意识。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技术,及时捕捉教学信息,使教师具有课堂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能力。

(3)充分发挥了教研组与备课组的作用,利用集体科研成果,发挥团队精神,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2、加强校本教研促课题研究

为了扎实有效开展研究,课题组教师经常学习有关英语阅读教学理论,借鉴国内外有关专家成功经验用于研究。我们经常围绕“如何开展阅读训练、如何指导方法、如何评讲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话题多次开展阅读专题校本教研,通过智慧的交流,激情的碰撞,相互的影响,课题研究促进了全组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我们为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要求在口语中反复运用如下词汇、句子。

词汇有:reading comprehension,pragraph, line, topic,passsage, text, writer,title,etc.

句子有: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ly tell us?

Which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does this word mean in this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not right)?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passage?

三个备课组教师定期开设阅读专题讲座,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1、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经过三年来的研究,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从一些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速度变快了,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上升了,英语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很多学生在心得体会中说阅读给他们带来快乐,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掌握阅读技巧好处多多,阅读并不是负担。

2、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

本项课题研究促使教师们学习,思考,研究,实践,提升。尤其在课题组典型阅读教学模式带动下,教师普遍掌握了一些教学方法,能够较好的设计阅读教学,使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科研意识增强,初步掌握了一些研究的方法。一批青年教师得以成长并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2]《英语新课程标准》

第6篇

关键词:农村高中 英语阅读能力 现状调查

一、引言

阅读是语言技能的基础,可与其他技能交互作用,能带动其他语言技能的发展,同时也为更高的语言成就铺平了道路。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入下:

六级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 能根据上下文线索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要的信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

七级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一般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的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

八级目标要求学生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多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重庆市是最后步入新课改的省份之一,自2010年9月以来,进入课改已有一年多。在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背景下,农村的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了吗?笔者带着这一问题走访了酉阳、秀山、黔江、彭水、丰都、石柱、武隆、南川等广大的农村高中,对这些学校的高二年级102人(总计81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二、调查过程

1.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是调查高中生英语阅读的现状以及影响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力求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分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两种形式,以便全面的反映实际情况。共设置了24道题,其中选择题23题,问答题1题。内容涉及学生对待英语课阅读内容、阅读目的、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阅读策略、阅读方式以及阻碍学生主动进行阅读的因素六个方面。

3. 调查方式及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8个学校的高二两个班102名学生,总计816人。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事前曾告知学生,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与个人学成绩评定无关,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情况;改进教学策略,问卷采取不记分、不记名的形式。要求学生按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地点独立完成。实际发放问卷816份,收回有效问卷816份,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4. 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根据调查研究的需要,笔者对第一部分的 23个选择题分别进行统计,并计算其占所有被试者的比例。接着笔者对第二部分的问答题进行逐项统计,并计算出各选项在参测人数中所占比例。

三、数据的分析

从表一可以看出: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整体性动机不是很明确。57.26%的同学认为英语学习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提高英语成绩,应付考试,这说明学生的工具性动机比较强,缺乏阅读的自觉性以及阅读的兴趣。仅17%的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兴趣,能自觉地按时阅读一些课外资料,以此来积累大量的词汇、习语、结构和句型,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事实上,学习动机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动机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种。影响内在动机的因素包括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等。外在动机包括教师的表扬鼓励,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往往不止一种,两者兼而有之的情况更为普遍,但必有一种动机占主导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仅凭学生的行为来推断学生的动机往往是困难的,因为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动机影响学生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直接兴趣,即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从表二可以看出:35%的学生觉得广告、故事、新闻类文章易懂。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种文章具有明确的故事情节,比较容易理解。而58.2%的学生觉得科普议、论类文章难懂。因此英语教学中,材料的选择就显得很重要。材料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效果。故事型文章有趣,比较容易理解,而说明文和议论文晦涩难懂,把握这类文章的主旨大意难度较大。

有的老师一开始就选择一些生词量大的阅读材料;有的则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这两种做法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容易引起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厌倦。所以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要讲求“时”和“机”,也就是在不同学习阶段,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先易后难并且将有声读物与无声读物相结合。同时阅读材料的选择不要局限于某一题材,还要接触更多其他的领域,如科学、自然、地理等。循序渐进地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表三可以看出:仅29.3%的同学能通过上下文进行文章阅读。很多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总是逐词逐句,仔仔细细地阅读。如一个句子中,出现一个新单词,心里就有些慌;如出现两三个新单词,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如正确猜词等。仅7.1%的学生在阅读时能够通过语法分析对难句进行分析和理解。此外,46.8%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了略读这一阅读技巧,这令人感到欣慰,但与新课标的学习策略要求还有差距。另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教授一些构词法(如前缀、后摄),并利用同义词、反义词等揣摩某些生词的意思。当然,有不少生词(特别是一些抽象名词)的意思是很难猜出来的。如果它们对理解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影响,我们完全可以跳过它,不要把精力过多地放在猜词义上。

从表四可以看出: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词汇”成为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最大因素 (62.3%),学生普遍反映英语词汇学习最大的障碍是没有效率,记过的单词很容易就忘了。阅读时,看不懂是最大的问题。学生普遍认为如果生词不多,他们可以较好的理解文章大意,把握主旨。在学生心目中,居第二位的是“教学方法”(49. 76%)成为与“词汇”同等重要的因素。的确,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掌握同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教学的状况是教师对课文句子的语法直接分析不多,只是从句子中抽出句型,然后示例,不少教师仍采用“语法翻译”式教学,对语篇结构分析不足。对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的重视度也不够高。另外,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占33.95%。

从表五可以看出:仅3.19%的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状况非常满意,选择“一般”者占36.15%,不满意”的高达46.32%。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的内心还是渴望阅读的,希望能在老师的指点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满意度。

四、调查的结论与启示

1. 深研课标

认真学习《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制定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阅读目标、策略、情感培养等方面的细则和实施方案,并结合其所附的词汇表,功能意念表等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有序地安排学生的阅读材料。

2. 注重选材

选择与课文内容难度相当或略高于课文语言材料的短文,材料的篇幅不宜太长,开始时应注意让学生有成就感,培养他们的兴趣。新闻和娱乐性的报刊具有时事性、涉及面广等特点,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有关的文章。英语小说的简写本既能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又可让他们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写作风格,并能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丰富他们其英语表达的方式。

3. 重视词汇教学

在阅读活动中加强词汇的掌握和运用。新课标明确要求高考的词汇量是3500,这大大地提高了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运用目标词汇,并找出他们词汇学习的难点,总结规律。

4.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和预测情节的发展,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提取、筛选和重新组织文章中的信息,能借助工具书或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

5. 今后的教学策略

对学生进行多方位阅读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记录每天的英语学习情况,目的是了解他们课外的英语学习情况。内容包括:

①课外做的与学习英语有关的事;②每项活动所花的时间;③进行每项活动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即是否精力充沛,是否思想集中);④进行每项活动时所采取的策略。

接着,根据研究对象提供的英语学习日记,设计访谈提纲,对日记中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询问,主要是了解研究对象的英语课外阅读的情况。同时,观察研究对象课堂的阅读行为,并于每节课后进行记录,主要用于分析研究对象课内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2. 黄丽燕. “从阅读的心理过程谈中学英语阅读三阶段教学模式”[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0).

3. 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 Jeremy. Harmer, 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Longman Inc,New York.

5.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第7篇

本课题为河北传媒学院科研课题,课题编号为201408

引言:

基于多媒体网络下的外语教学与传统的外语教学相比有着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是信息社会所要求的培养具有高水平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为高校英语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学的特点

英语阅读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必修的专业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能力及问题的思辨能力。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知识。而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阅读课程教学新模式正合乎这一要求,不仅使课堂知识丰富,融入鲜活的动力,还可以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添姿加彩,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

1. 英语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及共享性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及学生手中的资料只是一本阅读教程而已。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源于所使用的教材,其知识面是非常狭窄、有限的。教材得不到及时更换,其内容存在着陈旧、过时性。比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英语阅读教材有关美国政治经济的措施还停留在克林顿时期,如果没有现代的网络资源是很难凭靠教师所掌握的有限资料去更新为现代奥巴马执政时期的相关内容的。

如今,正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及共享性不仅为教师授课提供了广泛的语言与文化素材,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开辟了新的途径。

2.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显示出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多彩性

传统的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教师课堂上所所授的知识及学生课后的作业完成都离不开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有限内容;而现代化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尽管大体上也可分为三个部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网络相结合,课后巩固、拓展练习,但其所涉及的语言知识与素材却不可同日而语。

1) 课前预习

阅读课前,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3-5人为一组,给他们设定不同的阅读

任务,要求他们从网上搜寻与即将所学主题相关的资料,并把其做成PPT,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帮助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得阅读过程更有趣味,阅读效果更好。

2) 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扩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

把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例如,A Hand to Hold 这篇文章中出现了美国总统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的一句话:“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教师把和这句话相关的网站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本文会涉及到这句话,其意义是什么。这样以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课外知识,提高了阅读效果。

3)课后巩固、拓展练习

在阅读教学后,让学生自主找寻感兴趣的英语文章进行拓展式阅读。通过在线网络阅读,要求学生写出文章摘要、个人观点、所学到的语言文化或知识点。使得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某个问题的理解,积极建构话题或评论,形成自已的见解,从而拓宽个人的视野。

同时,借助多媒体网络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将书面知识转化为视频教学、听力教学与网络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在授课过程中既有足够的语言知识的输入,也有师生间、生生间互动性的练习,不仅仅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兴趣,还有助于其思辨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 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是一个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认知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阅读教学方法又有了新的变化。新的阅读教学充分利用了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这既有利于教师批注学生的阅读练习,又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设计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指导学生利用英语图书资料和英语网站获取有用信息与资料

英语课外阅读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还可以涉猎题材广泛的各类读物,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并增强对文章的鉴赏力。

教师可以把“新闻阅读”、“文化背景”、“名言谚语”、“微英语”、“有趣单词卡片”“双语阅读”等信息资料通过QQ这一平台传输给学生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语言教学充分融于文化教学中。

2)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和课外网络自主学习结合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和课外网络自主学习结合模式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教师把小视频、图片、音频等制作于课件中,等同于将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实用、前沿的语言文化知识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及时更新阅读材料,通过互动平台直接输送给学生,让学生直接触摸到原汁原味的地地道道的英语。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形象性与立体性,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发地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训练。

第8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职 语文 实施 推进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不足

通过多年的高职语文教学工作经验,分析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得知,虽然高职语文教学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实施了多次改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有一定的不足。

第一,重视语言课文,忽视思想文化。高职语文教与学都对具体的语言和文章内容过于重视,对语文学科的思想文化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了解`。

第二,重视智育开发,忽视美育教育。高职语文教学中强调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探究,忽视了教学中的美育培养。

第三,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很多高职教师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书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对其能力发展,实际运用加以重视。这样使得很多学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不高,影响个人发展。

第四,重视课上教学,忽视课外活动。很多高职语文教师认为充分完成课堂教育就算是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课外活动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和促进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不能组织学生参与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也就不能实现能力的提升。

第五,重视管理学生,忽视激发兴趣。一般教师都重视对学生行为、学习的管理,不能采取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能依靠兴趣支撑的学习自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这些方面都是现在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语文学科本是重要的文化传承的工具和载体,但是现在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其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以及人文文化教育,就会使得本来重视的智育教育也不能实现预想的教育效果。最终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思想认识模糊,知识面狭窄,文化水平浅薄,心理健康水平不达标,甚至,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不复存在。所以要在高职语文教育教学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摒弃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的诟病,要改革教学体制,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研究。高职语文教师要从语文学科入手,结合一切方法和思想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推进。

二、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高职学生的审美赏析水平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硬件设备都比较先进,教学中能够用到的视听媒体应有尽有,但是很多高职语文教师却不能充分运用这些设备,实际上,这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语文素质教育的推进。比如教师在讲授某篇有插图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这些图片制作成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利用放映机将形象生动的连续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同时还可以结合文章录音为学生渲染学习的气氛,最后让学生发表学习的感想,提出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在学习一些戏剧类的文章的时候,教师除了要事先在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以及影像资料以外,还要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播放这些戏剧文章的影像资料,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够加深其学习印象。另外让其根据观看内容总结课前问题并回答,教师可以适时给予点评,总结。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趣味,能够使学生陶醉在学习当中,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赏析水平。

(二)组织学生扩展阅读,延伸传统语文教材

扩展阅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假期课外阅读,另一种是日常课外阅读。在假期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名著,古文作品,唐诗宋词等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泛读名著,但是古文和诗词要精读,在开学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检查。

另外日常课外阅读部分,教师可以选定一些课外教材,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一般课外阅读教材的篇目都是自读篇或者教读篇。前者只要求学生依靠兴趣阅读,凭借自己的思想感悟领会文章的思想。后者要按照要求阅读,教师要加以一定的引导和指导。这部分文章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名篇名句,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文言文阅读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独立研究完成;现代文阅读内容,教师可以将其融合到教材当中,实施练习和讲解。高职语文素质教学选读名篇名句能够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能够丰富学生写作中的理论依据;加强文言文训练能够强化学生课本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其古文语感;选读现代文训练能够提高练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课外阅读文章丰富的素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资料,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想要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时间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素质,可以通过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得以实现。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提前寻找本地区的社会环境下的语文资源,主动和文化单位联系,组织学生开展访问,报道等形式的社会活动;另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再有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文学相关活动。

多样化的课余活动能够塑造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提升,强化其个人表达素质。

(四)重视创新作文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直以来,传统的高职语文教育都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迪;一直采取模仿复制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意识的融合。这些教育弊端都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影响,会限制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作文训练入手。

求异思维作文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开拓创新的素质,求异思维的关键是独创,是实现思想的独特,关键是要不拘一格,另辟蹊径,以奇求胜。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辩证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要避免让学生步入人云亦云的误区。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人们已经习惯的成语,俗语或者名言警句,说出其反意引发学生探讨。比如 “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杞人忧天不多于”等观点,组织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分析,最终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对 “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有的时候一个小的错误,就会影响整个事件后续的发展,就像“一招走错,满盘皆输”的道理一样;也有同学认为,即使在事情发展过程中出现错误,但是经过及时的纠正和修改是不会影响到后面事情的发展的。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也能够强化学生对具体内容的理解,最关键的是通过讨论辩论,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素材,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提炼出新的观点,写出标新立异的好文章。

在长时间坚持这类的引导训练之后,学生的思维一定会变得灵活开阔,会习惯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一旦发现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肯定其新思维下的思想认识,这样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职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语文文化素质,要强化教学理念的更新,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对现今高职语文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各位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为进一步推进高职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月玲. 浅谈创新素质教育[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1).

第9篇

下文是教学论文的三种类型及其写作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一、方法型教学论文

1.阐述运用方法的依据

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方法?依据是什么?任何一种新颖方法的运用,不可能凭空捏造,总会有一定的背景。背景通常有两种: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现实背景是指当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理论背景是指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方法介绍之前,应该把它扼要地写清楚。写清楚背景,有助于增强论文的现实针对性,有助于增强方法的实用性。如果这种方法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冷僻,还有必要对概念作些诠释,

以便让读者一读开头就能明白。

2.介绍方法的实施过程

这是教学论文的重点部分,必须对方法作详细的叙述。介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方法是渐进式的,有逻辑顺序,这就应该按逻辑顺序一步一步地介绍;有的方法是并列式的,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可以根据先主后次的顺序来介绍。在介绍时,小标题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词语,也不要用表示结果的话来代替操作,要尽量用操作性的语言,直接写明怎么做。比“如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三篇时文美文”,如果换成“用时文美文陶冶学生情操”,那操作性就大大削弱了。介绍过程时,最好用小标题,分条列项。如果操作步骤较多,在小标题下还可以再分几个方面来说。总之,方法的介绍要有层次性,力求让读者读起来方便。

3.陈述方法实施的效果

一种科学而新颖的方法实施后,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作为方法型的教学论文,有必要把效果陈述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效果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对显性的效果,能够用数据说明的,尽量用数据;对有些无法用数据说明的,可举例说明,选择一两个典型事例。陈述效果时,最忌讳的是光说些大而空的话,比如“提高了积极性,激发了兴趣”。用事实说话,让人心服口服,是这一部分的关键。当然,陈述的效果必须与实施的方法相关,不要把与本方法毫不相干的效果也统统扯上去。

4.陈述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某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比如本来以为某个环节很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或者本来以为学生很感兴趣,可实际上兴趣不大;有些方法在实施时,必须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而这些,对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可能不会注意。总之,某种方法在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要特别注意些什么,都要交代清楚,以免读者走弯路。这部分可简单些。

对于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最喜欢看的就是方法型的教师教学论文,因为它最实用,学了马上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运用;最容易写的也是方法型教学论文,因为它来自自己的实践,都是自己曾经做过的和想过的,写起来比较顺手。如何使方法型教学论文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如何使介绍的方法更有普遍的指导性,这是写作方法型教学论文的关键所在。

二、观点型教学论文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观点和想法,不吐不快;一旦有了新的观点和想法,又觉得它会对现实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 就总想把它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观点型教学论文。观点型教学论文是直接阐明作者观点的,常常用这样的句子形式作为标题《要……》《……是……》《应该(必须)……》等。例如《低年级学生要特别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应该简单扼要》。观点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根据现状提出观点

观点总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先罗列一些现象,陈述一二个具体事实,然后从现象和事实中概括出自己的观点来。这里的现象和事实必须具有典型性,不是个别的偶然的;观点必须是旗帜鲜明的,不要含糊其辞,当然也不能绝对化或极端化。例如浙江有位教师最近通过尚在使用的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和将要使用的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教材进行比较后,写了篇教学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建立于两种教材的比较,由于马上要使用新的教材了,因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吸引人,用耸人听闻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这是不可取的。

2.摆出依据分析观点

光有观点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有通过具体的论证,才会使观点站立起来,才能为读者接受。这一部分就是论证观点。论证通常有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理论依据就是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演绎或概括,常常要引用一些名人的观点作为佐证;事实依据就是摆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一般而言,依据越充分,就越有说服力。例如上文说的“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作者就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论证的:

A.课内分量明显增加;B.课外阅读要求提高;C.课文理解难度加大;文本内涵丰富多元;E.知识分布松散无序。对这些依据,作者自然都作了详细分析,或举例说明,或用统计数字,或运用对比等。这一部分是此类文章的重点,它的篇幅应该占全文的三分之二以上。

3.得出结论指出对策

第10篇

一、投身教学过程管理,踏实进行教学指导

通过视导,我发现我县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有三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全体学生写字水平不尽人意;二是课外阅读名存实亡比较严重;三是习作教学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在与各校领导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针对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了下一步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首先,为了提升全县小学生的写字能力,我要求各校一方面要切实用好每天十五分钟的写字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指导学生写字。为此,我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30+10” 模式,即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堂都要拿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或是练习写作,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其次,我通过交流让全体教干教师明确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课外应该做的事,它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并号召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力度,创新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着力打造“人人爱读书,人人有书读”的书香校园。再次,针对学生习作出现的问题,我要求各校要不断改变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方式,坚决杜绝学生作文以书写定质量的误区,要务实评价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努力把教师的注意力引领到关注习作的内涵上来。同时,我还提出了学生习作评改三部曲,及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教师评改,积极拓宽习作评价的途径,把老师的主要精力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创新习作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 2 3 4 5二、密切关注教研课题,指导教师深入开展研究

12月份,根据县教研室的统一要求,我们小学组几位教研员分别对县第八期小学教学研究课题进行了结题工作,其中我参与了68项小学语文课题结题论证工作,在活动中,通过听汇报、提问答辩、互动交流、专项指导,我努力让每个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严肃性,而且为老师下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指引了方向,明确了道路。

在课题结题过程中,我发现我县教学研究课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结题报告撰写不规范、研究成果主题不集中、结题材料杂乱无章等等。针对这一情况,每到一校,我一边对课题进行鉴定,一边认真做好课题研究辅导讲座,帮助广大教师明确结题报告一般包括九个部分: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步骤、研究成果及分析、研究结论与思考,其中“研究成果与分析”是结题报告的主干部分,应该作为重点来写,决不能将其变成发表或获奖论文的叠加;让广大教师明晰结题材料一般包括主件和附件两个部分,主件指结题报告、结题论证书、研究成果,附件指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调查报告、实施手册、案例分析、阶段总结。另外,我还告诫老师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定要做真课题、真做课题,积极围绕课题撰写博客和论文,用心留下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并借助课题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

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一大批学科教师积极科研的积极性,尤其是提高了青年教师以研促教、研教并举的认识,为下一步小学语文课改向纵深推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1 2 3 4 5三、关注课堂教学研究,务实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首先,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参考》和《综合性学案》的编写和修改工作

为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有效实施,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全面搭建学科教学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切实提高一线教师的整体备课质量,我积极配合刘主任组织召开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参考》和《综合性学案》编写与修改工作会议,根据一线教师在平时使用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了剖析,同时结合“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提出了下一步具体的修改建议,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过全体编写人员的共同努力,按时完成了初稿、互审、定稿工作,目前已经校对完毕,交给出版社和印刷厂印刷出版。

其次,率先垂范,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在我心里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教研员不能仅仅是一个教练,更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水手,一个优秀教研员的办公场所不应该仅仅在教育局办公室,更应该在一线的课堂,一个优秀教研员不应该只是纸上谈兵,更应该投入实践写下水文、上下水课。本学期,为了切实了解“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曾深入青口小学和实验小学上下水课,设身处地去感受老师研究中的困难,及时提出整改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丝丝忧虑——一方面“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将导致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让学生先进行预习,注重让学生教学生,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辅导能力毕竟有限,往往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并不能让学困生充分掌握知识,这样大多都是优秀学生在“表演”,老师很难发现学困生的问题,难以找到点拨的关键之处,从而使得学困生以前昏昏,以后也昏昏。其次,“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应该因学科而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多少留有尝试教学法的影子。这样的教学理念比较适合理科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有诸多不适合的地方。语文是一门情感性、情意味比较浓的学科,如果一节语文仅仅定位于学会了几个生字、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了几个知识点,那么语文就失去了本性。因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应该注意情境的创设、力求言意兼得。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要努力做到“六要”,即自学质疑要指导、交流展示要训练、互动探究要深入、精讲点拨要得法、矫正反馈要及时、迁移运用要有度。

1 2 3 4 5再次,依托学科基地,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四、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全面开展教师业务培训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行到”要求,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县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巩固与推广小学语文教研成果,真正发挥以研代训、以研促训的作用,本学期我和刘主任一起切实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各类活动对教师进行思想引领、专业引领。

第一,认真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培训

1 2 3 4 5第二,扎实开展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讨活动

第三,组织成立了赣榆县小学语文教师博客团队

在我心中,一直认为语文老师不写文章是语文教育最大的悲哀。所以,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讨活动中,我们特地邀请了欢墩小学李大市老师为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学精英介绍什么是博客以及怎样撰写博客,在活动的最后,我表达出自己的愿望:依托凤凰语文组织建立赣榆县小学语文教师博客团队。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努力,已经拥有成员66位,发表博文和回帖近千篇,教师博客点击率超过了三万次,如今我们的团队已经成为凤凰语文网上最受欢迎的团队之一。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育定位,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理解与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它指导学生从大量作品中吸取精华,感悟出语言规则,然后运用这些语言规则去指导说话和写作,以创造生成新的语言作品。语文教学过程,始于对已有作品的感悟,终于对新的语言作品的创造,自始至终都有深沉而强烈的人文精神灌注其中。近两年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陆续升格为了高职学院,与之成反比的是,生源质量却下降不少。许多高职学校文化基础课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学生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老师不得已只好唱“独角戏”,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更毋庸谈创新。语文在文化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却越来越得不到重视,越来越被“边缘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

(1)从教育形式来说,我国目前尚未对高职语文教育提出很明确的方向及具体要求,高职语文教材是鱼龙混杂,全凭各学校或教师的喜好决定,这不利于高职语文教育的整体发展。

(2)从就业环境来说,严峻的现实也助长了人们忽略大学语文的思想。如,很多用人单位都会对应聘者英语和计算机等级提出硬性、具体的要求,而对语文能力提出具体要求的单位偏少。这使得有些人认为,与其费心继续学语文,不如多学点英语和计算机,好为将来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而有些学校为适应潮流,也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这方面的教育要求。

(3)从社会观念来说,有些人把语文教育当作了简单的说、写训练,认为这种训练可以随着高中毕业而结束,根本没有延续到大学的必要。

(4)从社会心态来说,由于经济浪潮的冲击,社会心态很浮躁,人的功利性很强,盛行快餐文化,当代经典作品少而又少,纯消遣作品却越来越多。人们在这样的心态下,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和阅读经典,尤其是古代经典作品。

面对高职语文教育的这种越来越严重的边缘化现象,我们不仅要思考,高职语文教育到底该如何定位?更要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操作,概而言之则是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的问题。

1.高职语文教育应打破传统观念,重新定位

对高职语文课程的定位,有以下两种最典型的观点:

1.1 视之为通识课程,即工具类基础课程,实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西方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传统,是关注受教育者作为一个“负责的人和公民”的生活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三大领域。高职语文以其文学性、思想性、文化性、情感性兼备的特点,在通识教育中具有核心课程的地位。

1.2 视之为专业文化课程。其理论依据是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语文作为一门专业文化课程,是否开设要按专业学习的需求而定。这种观念下的语文,成为一门单纯的文化课程。视高职语文为一门专业文化课程的院校,存在着明显的“两极性”,即极端重视和极端忽视,并且人文素质意识淡薄。大多数这类学校的课程中,语文课已经消失或将要消失,有的也只是形式而已,边缘化现象突出。

职业技能的传授学习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基本特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力之预备”。

高职语文的定位,应该联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将语文教育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高职技能人才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2.高职语文教育模式应突出其功能性和人文性

高职语文教育的关键是将学科教学纳入到职业教育的系统之中,明确了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塑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笔者建议从语言的功能性和学科的人文性出发。

2.1 激活学生主动性,拓展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尝试权,第一感受(学习者自主消化和感悟)机会均被精心配制的教案剥夺了。学生被迫“热情奔放”、“感受美好”。“教师现在的职责应是少传递知识,多激励思考;除了讲授以外,他将逐渐成为一位顾问、换意见的参加者、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而,教师应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其兴趣,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困难。教师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试讲、复讲、讨论。留给学生任务和时间,让学生找资料、查阅工具书、写读书笔记等,因为“只有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直接体验的知识,才能对个人的发展产生意义”。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如果学生仅靠语文课内学的一些知识,而缺少甚至没有课外阅读,那么学生的语言资料和思想会近于枯竭,自学和表达能力会低下。相反,兴趣广、阅读多的学生,一般接受能力和思维逻辑性强,反应敏锐,作文时会有感而发,写出有思想、有新意的文章来。教师应该对课外阅读提出一些建议,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体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原则。因人而异地给学生的兴趣留出余地,要求不可太精细。教师可要求学生把阅读过程中的感受、领悟经由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介绍给同学们分享,展开讨论。同时,教师自己也要有广泛的阅读情趣,先于学生一步,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学生推荐各类好的作品。

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呈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变化景象,不同学科、专业的新词汇层出不穷,语言的传媒交互手段有电子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语文教学应充分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变化因素,引进和利用新的知识和方法手段,增强语言教学的功能意识、环境意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2 突出人文性,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实文化需求。

高职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①以能力训练为主,注重文化熏陶,着眼于高职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②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③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适时地安排、组织讨论课,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文化思想和人格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此,高职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中除了传统能力的培养外,还应突出培养科学精神,凸显人文教育。要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言修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敏于发现学生某方面的语文能力优势,自觉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近年来,在整体文化观影响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为轴心,合理、巧妙地与其他学科联系、渗透,这是人才培养目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实文化需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讲解时侧重点也应不同。综上所述,高职语文是高职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的功能性决定着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从这一点上,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模式中应凸显语言的功能性和学科的人文性。高职语文教学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才能培养出优质高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社会。转贴于

参考文献

[1] 袁昌仁.试论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建构[J].陕西教育,2002,(8).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06:108.

第12篇

一、阅读实践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最好途径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更是发展学生独立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首要渠道。阅读实践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欣赏与评论。课内的阅读实践活动主要是阅读欣赏。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富有文采和意境丰富的课文和诗篇,配上优美的切合内容的音乐和图片、幻灯、投影等,创设合宜的声画结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去领悟诗文的意思。如《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可以配上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斯等系列经典名曲,播放维也纳城市的街道、公园、剧院等建筑图片,让学生一边欣赏着美妙的音乐,一边徜徉在迷人的音乐之都。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又让学生领略了异国的美景,从而增长了见识。课外的阅读实践活动更多的是阅读欣赏与评论相结合,有更大的自主性,或教师选定篇目,或只选定范围,或仅定类型,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通过自主阅读,对阅读材料作出一定的价值判断。

2、阅读与交流。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内课外阅读课文与读物,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内阅读是我们进行阅读实践的最主要的途径,尤其是在通过一定方法指导后的阅读实践,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所采用的最常见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实践能力的最主要的手段。比如在学习《半截蜡烛》时,首先学习伯诺德夫人与德国军官的第一次周旋,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注意抓住人物的心理来体会人物的品质,从而感受人物的语言所散发的人格力量。然后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实践,在通过交流,合作学习后,了解了杰克、杰奎琳在母亲影响下的爱国精神以及表现出来的机智与镇定、勇敢。在课外,更是如此。

3、读写训练

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方法是阅读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文中所采用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作文实践中去,以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如课文中好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作者的构思和布局等等,都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如《小镇的早晨》的总分结构,让学生先熟悉事物的特点,然后再具体地描写,把这应用到作文中,让学生仿写。如让学生练习写写《美丽的校园》,让他们抓住校园的特点,再把这些特点扩展、具体化,把自己对校园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二、口语交际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场所

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比能听、会说要求更高,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形式非常丰富,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讲演。讲演主要是指由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内容或范围,按照已学习过的言语组织方法而进行的独立表述活动。比如以《我的卧室》《我的学校》《夸夸我的妈妈》等主题讲演。

2、讨论。讨论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可以以同桌、小组为单位,也可以在班级或更大范围内进行。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讨论几乎是贯串课堂的,在引导弄清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在学《大江保卫战》时,让学生讨论看到人民子弟兵浴血奋战时有什么感受,学生有的表示要插上双翅,飞到他们身边,给他们带去诚挚的问候;有的表示要好好学习,练好本领,将来像他们那样保家卫国;更有人表示要做一名水利专家,逐步完善防洪措施,把洪水这个恶魔镇住,让它永不泛滥,这样就不用作出这么大的牺牲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在回答中得以闪现。一个有效果的讨论,关键取决于教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程度和组织实施过程中师生、生生心理融洽的程度。

三、写作实践是学生自主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

1、听说与复述。听说是听教师或别人说一段故事或一个内容,然后再把它说出来的一种训练形式,它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小学低年级的写作训练是以听说为主,然后进行写话训练。一般来说,有较强说话能力的人,写作能力肯定不会差。复述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实质上是对课文的一次再认识、再创造。

2、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低年级练习写话,中高年级的写作要求逐步提高。写作训练主要是写简单的记叙文,学生要根据日常需要练习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

在写作训练中,教师要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发挥创造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写作兴趣的培养,真正落实由喜欢写到自由写最后到能写的训练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