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6 14:34: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专项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 训练
一、身体素质
在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的通用教材中,运动素质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下,机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从运动生理学角度讲,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体育科学词典》中是这样解释身体素质的: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基本状态和功能能力,是人体的各种与运动相关的综合功能状态,同时也包括运动员在其特殊运动项目中的运动能力。《体育词典》的身体素质释义是指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是指人体在运动、劳动所表现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能力。在刘爱杰博士论文《耐力性竞速项群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中提出身体素质和能力在体育运动中可以看成是运动素质。运动素质是指人体为适应体育运动需要所储备的专项身体素质要素,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协调等运动素质和能力。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发现身体素质(或称运动素质)目前虽无统一定义,但对其内涵的认识已经较为一致,即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素质。
二、专项身体素质
在《体育科学词典》中解释身体素质的表现及评价是多方面的,可分为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两大类:一般身体素质是指人体的基本能力,包括身体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几方面。专项身体素质与运动员的特殊运动相关的基本素质。迪·马丁指出专项运动素质是指身体素质和能力在运动中的表现。专项素质与专项有密切关系,是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对专项身体素质概念和内容的认识目前虽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但也有着许多基本的共识。即专项身体素质是指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
三、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在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田径》中指出身体素质训练包括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促进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为进行专项素质训练、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奠定基础。专项素质训练是指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和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素质训练。
司虎克、赵丙军等(2003年)在对田径运动训练中专项技术与身体素质关系的再认识中提出身体素质的训练是为了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运动素质,它又可分为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协调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为专项训练奠定基础。
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主要是发展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在体育学院函授教材中指出: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在训练中,采用多种多样非专项的身体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以改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提高运动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全面发展其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素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根据专项特点采用与专项有密切关系的专门性身体训练手段和方法,充分发展和改善与专项运动有直接关系的专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素质,以保证运动员在训练中更好地掌握专项技术与战术,并在比赛中有效地应用。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身体素质
一、身体素质的含义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真的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这其中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尤为严重。传统上,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正因为身体素质如此重要,所以提高身体素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提高身体素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对于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来说, 身体素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户外锻炼水平,更多的是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自信心、外观体型等方面。
(一)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拥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外观体型,这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许多锻炼不仅对其身体有着考验、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考验锻炼着心理素质。想要达到自己满意的健身效果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通过器械健身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从而使其在学习生活中有一个健康强劲的心理。
(二)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好强心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参与到户外锻炼中来,并且从中获得乐趣。户外锻炼对于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抗挫折能力等有着非常良好的提升作用,可以培养高校大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在问题和困难面前不会懦弱畏惧,退缩不前。
(三)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了学生的好胜心
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良好的身体素质也会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大学生们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课业压力时,有着良好身体素质的同学会拥有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不会被学习、生活的压力击倒,这就是户外锻炼中身体素质的提升赋予大学生们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
三、网络时代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途径
在如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足不出户已经成为许多当代大学生的标签,购物、订餐、交流与沟通这些所谓的小事都能在网络上得到满足,一定程度上,互联网非但没有增强学生们的健康意识,反而成为了让学生成了网络的蛀虫。这时,如何正确并高效的激发每天宅在寝室里的学生消失已久的运动兴趣就至关重要了。因为过于依赖网络,现实生活中又缺少积极运动的鞭策,所以出现萎靡不振的景象也实属正常。
(一)转变观念,全员发动
高校应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走到户外,走进阳光,增强校园户外活动。高校可建立学校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制定活动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到其中,强健身体。学生们也可开展校园户外锻炼社团,团结和凝聚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激发和引领同学们参与到户外锻炼中来,使课内课外相结合,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灵活多样的户外活动形式
通过在大学中营造一种浓厚的户外锻炼氛围来影响学生积极参与到户外锻炼活动中来。浓厚的户外锻炼氛围可以从真正意义上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中来,活动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如定期举办运动会、体育节,举办各种各样的球类比赛,竞技类比赛,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大家的户外锻炼爱好和兴趣。通过这些比赛,能提供给大学生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升同学们在户外锻炼上的热情和信心,同时还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高校中还应针对不同项目开展相应的俱乐部或社团组织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给想要运动的同学提供便捷的通道。
(三)掌握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方法
并非所有活动都是户外活动, 也不是任何户外活动都能达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要运用合理的户外活动方法。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有氧运动,包括:游泳、健美操、慢跑、登山、跳绳和各种球类运动等。大学生们可以在校园里选择慢跑、快步走、骑单车等有氧运动。其次,大学生们也可以通过比赛法或游戏法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来,比赛法可以使人情绪高涨,容易表现出最大速度;游戏法则可以激发人的情绪,能在游戏中产生各种动作的变化,从而防止因为枯燥的重复锻炼而产生的烦躁情绪。最后,大学生们可以在学习劳累之余做一些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运动,还可以选择跳台阶、蹲起、高抬腿等项目,使自身得以放松,但切记不要过量,在自己身体承受范围内进行户外活动。
综上,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们身体素质的提高不能靠强制性的规定,要通过多元化的锻炼方法,合理人性化的制度体系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质特征和兴趣爱好,自觉地养成良好、健康的户外锻炼方法及生活习惯,大学生们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大学生们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走进充实健康的户外环境是对大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最有利的帮助,养成一个良好的户外锻炼习惯将是大学生们一生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贺晓明,林威力.浅谈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途径[C].北京: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会议论文集,2014:23-25
[2]康宏伟.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J].科技视界,2015(11):92
[3]贾春旭.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6):35
[4]洪肖肖.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4:77
关键词 大学生 身体素质 方法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LU Zhixing, SUN Wenmin
(School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data,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visit the survey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improv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or the educators to provide feasible frame of reference.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method
2007年5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同时还强调了高等学校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为了贯彻中央精神,就必须对大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自身运动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标准。通过研究我校学生近三年学生体质现状,分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学生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对我校的800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大量有关身体素质的文献资料,并参考了多篇相关科研论文和学术论文。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2)走访调查法。走访调查了我校的部分学生,并向他们及家长咨询了目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状况。(3)数理统计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抽样调查结果
对我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及家长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表明了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全面下降,各项指标分别平均下降:50米跑0.76秒, 坐位体前屈4.5cm,立定跳远8.5cm, 握力(女生)4.35次,引体向上(男生)3.96次,仰卧起坐4.85次,800米跑(女生)23.17秒,1000米跑(男生)22.12秒,我校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状况令人担忧。
2.2 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
2.2.1 主观因素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学生摄入食物热量超高且营养充分,一半以上的学生喜欢肉类、快餐、甜食油炸类、膨化食品等高热量食物。这是导致学生体重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影响学生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有部分学生不吃或不及时吃早餐,造成学生上午体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晚餐吃得过饱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量过多,造成学生不易消化,影响夜晚睡眠质量,同时导致体重增加。
2.2.2 客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学校连续扩招,人数在急速增加的同时,运动场地拥挤不堪,每周锻炼时间势必会受影响,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所以运动场地、器材也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因素之一。其次,体育教学改革注重形式忽视了结果,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要位置。
3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机能。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练习中,让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训练。
3.1 力量素质的训练
发展力量素质,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使身体更加结实,还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和技能,减少运动损伤。力量素质的练习,可以根据锻炼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力量练习方法。锻炼上肢力量可选择引体向上、俯卧撑等运动,也可借助哑铃、握力器等器械;锻炼腰腹力量可选择仰卧起坐、团身跳等运动。锻炼下肢可选择蹲起、单足跳、跨步跳、蛙跳、跳台阶、侧跨跳等运动。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还应注意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
3.2 速度素质的训练
发展速度素质,能提高机体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做动作更加迅速。发展速度素质,一般采用大强度、时间持续短的练习,并且要在学生精力充沛的情况下交替进行各种练习。同时要注重与其他素质训练结合起来,注意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发展速度的方法有很多,如原地单足跳,听哨声快速做加速跑;背对起跑方向做原地高抬腿,听信号快速转身做加速跑,几人一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60米、100米、变速跑(直道加速弯道慢跑,弯道加速直道慢跑)等练习。
3.3 耐力素质的训练
发展耐力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人体新陈代谢水平,还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耐力锻炼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应以进行有氧训练为主,耐力素质训练方法:12分钟计时跑,长跑 800米、1000米等,逐渐过渡到更长距离的跑,这些运动对于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提高心血管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氧耐力运动还有游泳、登山、有氧健身操等。
3.4 柔韧素质的训练
发展柔韧素质,能增加学生关节的灵活性,避免运动时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动力性和静力性拉伸;动力性练习:行进间各种踢腿练习(正踢、斜踢、侧踢、外摆、里合、后踢)、直腿并腿连续纵跳、直腿单腿连续纵等;静力性练习:肋木上各种压腿练习(正压、测压、背屈压腿等)、横竖叉、压肩、坐位体前屈、前俯腰等,将肌肉软组织拉开后,并在拉到一定程度时保持一定时间(8~10s),重复练习,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练习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3.5 灵敏素质的训练
发展灵敏素质,能提高人体大脑皮层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变化的情况下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促进各项素质的协调发展。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在跑中迅速做改变方向的各种跑、急停急起以及迅速转体练习;专门设计的各种练习的组合;如用“之字跑”、“躲闪跑”、“穿梭跑”和“立卧撑”四项组成的综合性练习;做各种变换方向的追逐性游戏和对各种信号作出应答反应的游戏。
4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4.1 在学校建立各种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
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团组织,利用课余特定时间在教师及体育骨干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和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并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在学习和锻炼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自主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加强学生与社会的交往能力,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需要。
4.2 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有机结合
学校应把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放在首位,然后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家庭环境也影响着学生体育思想的树立,家长也要重视孩子平时的体育锻炼。使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校和家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氛围,使学生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5 结论
目前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水平令人担忧,另外学生自身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学校对对于体育场馆建设与器材投入的不足,学校对于学生体育锻炼、体育课、课外活动的监督与管理的不合理,都影响了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的提高。要全面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总体水平,必须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对策。首先,采取有效的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并合理地有计划的安排身体素质锻炼;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合理地安排学生膳食。切实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状况,促进学生体质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跃进,王珊.学生身体素质连续下降的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07(12).
[2] 金婕,应芳娟.中学生身体素质令人忧[J].好家长,2007(19).
[3] 孟建云.中学生身体素质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3).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是以速度、耐力和力量为中心,有氧耐力为基础,灵敏、协调、柔韧性为辅的多机能全面身体训练。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年龄均在17岁以下,是运动技能形成的较好年龄阶段,也是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用多种手段来发展青少年运动员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使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内脏器官和各肌肉群联合做功能力全面提高,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将来创造优异成绩必须具备的身体条件。
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实施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1)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制约其运动水平的主要因素。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要达到理想的竞技水平,仅仅依靠耐力素质是不够的,必须具备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过去人们只注重对训练方法、强度、密度及手段组合的研究,忽视了身体素质训练,尤其忽视了篮球运动员青少年时期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2)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从少年儿童抓起。
要使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获得最佳竞技能力,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对人体生物能力的塑造,需要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逐步完成,在运动员身心趋于成熟时才能达到高峰。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高峰,一般要经过5~8年的系统训练。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力量发展的最快阶段是13~17岁;速度素质快速增长期为11~15岁;协调能力发展最佳期为9~11岁;有氧能力最快增长期为14~17岁;无氧能力增长较快的时期为17岁以后;在14~17岁,耐力所需要的素质都有较快的增长。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要采用更加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身体素质训练。
二、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
1.速度素质训练
(1)速度“敏感期”训练: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的各项素质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青春期是这种自然增长趋势最快的阶段。一般男孩在15岁左右,女孩在12岁左右。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的基础阶段正处于速度素质的敏感期,因此科学系统地进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速度训练注意事项:在训练中突出发展速度的同时,也要注重耐力的发展,两者应同步进行;在以提高频率为主的动作练习时,练习时间短,练习强度大,并且练习方法多样,使中枢神经系统始终处于较兴奋的状态;遵循身体素质自然增长规律,抓住速度发展敏感期。
2.耐力素质训练
(1)耐力“敏感期”训练:青少年时期由于生理特点,由有氧、无氧供能系统所决定的耐力素质的发展比其他素质的发展要复杂得多,并随年龄的增长呈自然增长的特点。
(2)耐力训练应注意问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和无氧代谢供能能力配合恰当,两者比例要因人、因项、因时势不同而定,一般耐力的练习从有氧代谢入手;依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巩固和提高训练的兴趣和爱好;在训练中要有意识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和良好作风。
3.力量素质训练
(1)力量“敏感期”训练:①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应符合青少年生理特征,才有利于身心健康。快速力量训练应结合技术特点抓好基础训练,训练方法一般采用短距离冲刺跑、下坡跑、跳阶梯和轻重量次数少的负重练习等。②发展力量素质的手段方法常见的是以能量代谢为依据的循环练习和其他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如长距离跑的专门性练习。
(2)力量训练应注意问题:
根据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训练特点,一般会选择徒手克服自重的方法,训练水平一步步提高,在不使用大力量负重方法的同时可以适当结合轻器械练习。在发展大肌肉力量的同时也要注重小肌肉群力量的发展。实现力量和速度发展的平衡,避免“速度障碍”。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素质的培养,多种训练方法并用,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田麦元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排球运动技能 身体素质
Research on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enior volleyball skill teaching with the physical diathesis practice
Zhang Juping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and the school PE option class, students’ interest has been developed, but at the same time, some new problems also appear. At the time when many teachers teach students the professional skill, the practice on the physical diathesis has been ignored, so students’ physical diathesis does not go up but go down.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has made an expatiation on the necessity and method of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 volleyball teaching skill in the professional volleyball teaching with the effective practice on students’ physical diathesis practice. In addition, some consideration and summarization on that is given after the expatiation.
【Keywords】Senior PE teaching Skill of volleyball Physical diathesis
目前,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实行了分模块分项目教学,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学习目标,并强调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把学习运动技能作为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排球运动作为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对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相对于其它项目,排球这个运动项目对于运动技能水平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更高。
在实际的高中排球项目教学中,很多学生从农村学校上来,从未学习过排球技能。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为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教师更多的是进行纯粹的排球技能的教学,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活动量就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必然下降。因而在排球运动教学中,我们要以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为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寻找其它辅线,从而处理好专项学习与全面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使排球模块教学更好地为学生身心体质健康服务。那么,如何在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中有效地结合素质练习,促使学生排球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能力同步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1.排球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的概念和内涵。在排球模块教学中,运动技能的概念运用《运动生理学》中对它的描述可能更为准确些,即“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是在后天获得性基础上建立的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身体素质的内涵较广,在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的解释为:人体机能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等机能能力。取决于身体形态结构特点和内脏器官、神经系统机能的调节状况。它是人们劳动、生活的物质基础,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的前提条件。
由概念可知,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是由身体素质决定的,而同样运动技能得到掌握后,就会进行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又促进了身体素质的发展。
2.排球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练习之间的关系。在体育运动中要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包含技术和身体素质这两种因素,也就是说,要掌握任何一个技术动作,必须具备相应得身体素质。当一个技术动作不能很好的完成时,其原因可能是技术练习不够,没有掌握好技巧,也可能是限于身体素质,达不到掌握技术的要求所造成的。因此,技术与素质的关系,即使是相互适应、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掌握更高层次的技术,必须同时增强与此技术相应的身体素质,两者均居同等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期初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测验和经过一年的排球教学之后对学生技能的考核,作了如下统计: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排球教学学习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人。
2.1 身体素质是排球运动技能提高的基础。排球运动的特点,是要求队员对场上各种变化情况具有精细的感受能力,在场上完成许多复杂的运动时,动作要十分准确,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人体运动分析器对肌肉感觉作精确分析才能做到。因而,在排球教学中可以发现,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在学习排球技能时的掌握程度明显强于其他学生。例如,在新授排球垫球技术时,同样的授课方法,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一节课就能掌握,而身体素质弱的学生则需三节课才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水平。
当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了,学习排球运动技能的速度也加快了,动作精确度将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学习排球的兴趣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2.2 排球运动技能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排球运动技术动作有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战术机动灵活,姿势变化多端,每个运动员要掌握全面的和多样性的动作技巧,使身体的各部分得到充分的锻炼。特别是手臂、手腕、腰部、腿部的肌肉得到均匀地发展,力量逐渐增强,身体更加机动灵活。
排球运动对神经系统的锻炼作用也很显著,尤其在比赛时,场上情况千变万化,队员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以便根据场上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打排球时,队员多次根据对方的情况,从相对安静的较低位置,突然做出剧烈的动作,这不仅锻炼了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心脏、肺脏的生理功能,使其跳动加快,呼吸加深,更好地供应肌肉必需的氧气和养料,使肌肉爆发力得以提高。久而久之,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的功能,便显著增强了。
排球技能提高了,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也会增加,在比赛中运动的强度也会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3.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有效结合的几种方法。在高中排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把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进行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得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1 结合准备活动进行专项性辅助练习。一个好的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课的基本部分,使学生能更加愉悦地参加课的学习当中。如排球课准备活动中可以安排学生脚步移动练习,这样便可以发展学生跑以及身体协调能力,也可以安排一些游戏类的闪避、跑动、抓球等活动,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灵敏反应能力。
3.2 结合专项技能教学进行游戏类素质练习。游戏类的素质练习趣味性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好,在排球教学中可结合专项技能教学所需要的素质进行结合练习。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训练,使学生在情绪高、兴趣浓、兴奋性强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从而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猎人打兔子”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在排球专项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学中运动量特别少的情况下,增加这些游戏类的素质练习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整堂课的运动量。
3.3 结合技能学习进行补充性辅助练习。排球运动技术动作有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在学习这些运动技能的时候,要结合技术学习的特点,进行一些补充性练习。这样,不仅能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还进一步提高了身体素质。
如在学习排球传球垫球时,在技术学习的同时缺少跑动,我们可以安排往返跑,让学生在跑动中急停传垫球,可以两人配合也可单人进行练习。这样就提高了学生传垫球的能力及跑的能力。
又如在学习扣球技术的时候,为了使学生体会手臂伸高的感觉,采用排球扣球的步伐进行打树叶、摸高练习。在学习发球技术的时候,为了体会发球的感觉,采用打墙练习,并运用反弹球的远近高低来确定自己发球的方法是否正确,由自己接住反弹回的球进行持续练习,利用接球的跑动来提高反应速度能力。
3.4 结合专项技能进行诱导性练习。在排球模块教学的实战中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而要解决这个意外就必须要有一个较好的应对方法,教师可利用这点对学生进行诱导,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素质练习,从而有效地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比如排球中经常出现摔倒的现象,教师可以诱导学生加强自我保护,从而加入一些技巧方面的素质,如鱼跃前滚翻等,同时也诱导学生在接低球时可采用这些方法进行。又如在发球中经常出现无法过网以及手臂酸痛的现象,可以诱导学生加强手臂力量,从而加入一些力量方面的练习,如俯卧撑、单杠、双杠等。这样,通过一些力量练习,增强学生的肌肉感觉,并提高了抗击打能力,更有效地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
3.5 结合专项技能开展拓展性练习。在排球模块教学中扣球、拦网都需要较好的弹跳力,扣球、拦网动作的练习也的确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弹跳力,但单纯的练习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排球模块中拓展一点田径模块中的跳远、跳高的练习。通过在排球模块教学中穿插跳远、跳高的练习,使学生不仅提高跳跃能力,又能学会跳远、跳高的基本技能。同样发球、扣球需要较强的手臂力量,扣球也需要较强的腹肌力量,可以在排球模块中拓展实心球的练习。当然,在进行这样的拓展性练习时,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堂设计中要把排球专项技能教学与之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完成目标。
4.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有效结合的作用与意义。
4.1 有利于排球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技能运用和实践的能力。排球运动的技术动作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完成技术动作的时间要短促,并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学生要较好地掌握这项运动必须具备突出的弹跳和移动速度、灵敏反应素质。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有效结合,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更记住了正确的知识与技能,并在身体素质练习中学会了实践运用能力。
4.2 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技能学习与身体素质练习的有效结合,学生能更快地学会排球运动技能,体会到了排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排球运动,更进一步提高了身体素质,并通过一些拓展性的身体素质练习,从而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落实了新课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4.3 提高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通过结合专项技能进行的一些诱导性练习,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在比赛中不受到伤害。同时由于各项身体素质的提高,改善了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机能,使学生能承受较大的运动量,有效防止了伤害事故的发生。
4.4 培养和提高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教学与健康知识的传播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基础。在排球模块教学中,教师采用合理、科学的手段把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练习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科学的指导下,形成了较好的体育意识。同时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排球技能的掌握程度的加深,学生对排球运动的了解程度也得到了加深,提高了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逐渐培养了终身体育意识。
5.小结。在排球模块教学中把排球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练习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同时也促进了排球运动技能的发展,促进了素质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在排球比赛中自我防护意识得到了提高,肌肉的感觉更好,更不易受伤。同时,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更加热爱上了排球这项运动,增强了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并能把它作为一项终身的运动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高等师范院校教材.《运动生理学》
2 《排球运动的健身意义》.绥中排球网.省略
3 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球类活动《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张久喜、张静静、阿英嘎.《当前中学体育教学问题的透视》.paper.省略
所谓互补理论,是指均衡发展理论和非衡结构补偿理论两种理论的融合[1]。根据均衡发展理论的原理,在体育教学中依据身体素质指标,均衡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基本原理;非衡结构补偿理论表现为学生身体素质中某种素质的欠缺,但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或代偿,使其总体身体素质维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上好体育课,进行体育活动,形成一定运动技能的基础。但是什么样的内容安排什么样的“配套”课课练习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呢?笔者根据互补理论,就课课练内容与所教内容的补偿性尝试了一些想法。
二、运用互补理论来诠释“课课练”的身体素质构成因素
“课课练”是在体育课中用来发展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一种良好手段。它由一个或几个对发展身体素质有效的简单易行的动作练习所组成[2]。课课练研究的内容很多,如时机的安排、方法的设计、内容的组合、运动量的施加等等。本文仅针对内容的组合与主教材的“互补性”进行理论阐述。互补理论可针对课课练内容的安排与主教材进行相互弥补和综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课练内容,追求课课练效果的最优化可进行一定的诠释。互补理论的两个方面――平衡补偿和非衡补偿,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是共性与个案的关系,最终结果却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补偿原理,安排合适的课课练内容,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得到提高。
(一)平衡补偿原理在课课练中的运用
均衡发展理论是通过与教学内容主要发展的身体素质相比较,研究弱势因素,进而针对性的安排课课练,调节和控制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体育教学中,“平衡补偿原理”的运用是通过提高弱势素质、加强身体素质的方式。这是实践中常见的一种补偿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发展与主教材相异的身体素质内容。基于“双子模型”的“扬长”与“补短”原理,通过对课课练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和优化来达到最佳,从整体上把握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综合作用和效应,确立适宜学生发展,“平衡”教学内容所要传授的运动能力的“课课练”结构。所以在安排课课练内容时,要考虑到单项素质发展和身体全面锻炼的关系,因为“课课练”是以发展某项身体素质为主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安排时须与主教材很好地结合起来。例如跨越式跳高课,为了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可以适当的进行负重练习,以增强肌肉的力量达到增强学生弹跳力的目的。但是一般负重练习缺乏一定的速率,所以安排课课练的时候就不能单纯的只考虑腿部力量的发展,而应结合主教材内容――跨越式跳高,要兼顾发展力量速度素质,即可以将单纯的负重练习改为轻量的负重快速练习,来保证动作的幅度和频率。平衡补偿原理要求课课练练习方法的组合要适合主教材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主教材的“缺陷”,弥补学生完成动作技能所需的身体素质要求,从而“以点带面”,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二)非衡补偿原理在课课练教学中的运用
非衡结构补偿理论是通过对教学内容中主要发展的身体素质的优势因素研究,重点安排与之相适应的优势因素,从而达到对弱势因素进行弥补和补偿,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非衡补偿,是指优势能力弥补某些能力发展不足的方式。例如跨越式跳高的教学内容,基于弹跳好,腿部力量较强等身体素质对学习此动作有高效的弥补和补偿的结果,这种补偿得益于身体素质对于教学内容的放大和辐射的效果,即使某些学生身高不高,或者动作掌握不是很精细,也可通过高度发展的优势因素补偿相对欠缺的因素,而掌握主要教学内容,从而促进身体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安排课课练内容时,可以考虑安排发展学生弹跳力和腿部力量的练习,为主教材―跨越式跳高的学习奠定身体素质基础,弥补学生在其他素质方面的不足。
三、课课练内容与动作技能形成的互补性的运用
从增强体质出发,身体素质“课课练”除在课的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后段安排外,有的还安排在主教材练习的同时进行。这样的组织教学,虽然学生的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量增大了,但于学生对新授教材技术的掌握,却是一个很大的干扰。因为学生学习新动作的初期,神经联系尚处于泛化阶段,与此同时,强加进一些强度很大的身体素质练习,会使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的兴奋一纵即逝[3]。课课练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而身体素质水平是更好的掌握动作技能、形成运动技能的基础,两者环环相扣,共同发展,这一点符合均衡发展理论。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追求身体素质目标,而忽视了技能教学的发展。在考虑到身体素质与教学内容的互补性的同时,也要兼顾课课练与动作技能形成的互补性。仍以跨越式跳高为例,如果是新授课,在主教材前过多的进行腿部力量或弹跳性的素质练习,势必会干扰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基于均衡发展原理,辅助练习的课课练安排可进行一些柔韧素质练习,小运动量的跳跃练习,“补偿”将要学习的技术动作需要的准备活动;如果是复习课,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了技术动作的前提下,课课练的内容可以适当加大,补偿“拔高”阶段需要的热身活动。
四、结论
根据互补理论,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互补性的课课练,以达到相应的补偿,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互补理论把非横理论和均衡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安排课课练内容以提高身体素质水平、掌握动作技能提供了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大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J].体育科学.2000.20(1):43-46.
关键词: 羽毛球运动 身体素质 身体训练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针对身体素质各方面要求较高的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协调性、速度、爆发力量和耐力,还要求运动员具有超前意识,在场上的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强。要达到这些标准和要求,运动员除了要具备基本技术和球感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只有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并运用一定的技战术水平,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1.身体训练的概念
身体训练对运动员来讲是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肌肉工作的能力,以适应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对羽毛球运动员来讲,则是指除羽毛球技战术以外的身体训练。有些素质训练,也可以结合场上多球训练的综合素质练习,主要目的是使运动员更有效、更迅速地掌握和提高羽毛球运动技术水平。这种为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能,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的训练,称为身体训练。
2.身体训练的意义
2.1提高羽毛球技战术水平的物质基础。
实践证明,在羽毛球运动中,只管练球,不重视全面身体训练,是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现代羽毛球运动更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掌握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和完成复杂的战术配合。而高度发展的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能力的不断增强和提高,主要是通过身体训练来获得的,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很多优秀选手的成长发展过程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有计划、系统的身体训练在羽毛球运动训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2承担大运动量训练和激烈比赛的必要条件。
有量变才有质变,大运动量的训练是提高技术水平的保证。大运动量训练的基础依靠运动员的身体情况而定,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直接影响运动员技术的掌握和承受大运动量的训练的能力。比赛的日益激烈,更需要运动员有相应的身体素质作为保证,越到比赛的关键时刻越能体现出身体素质的价值。
2.3防止运动创伤是延长运动寿命的积极措施。
当运动员的技战术达到了一定水平,只有提高身体素质才有可能提高技术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创伤是致命的要害,只有提高身体素质才能得到预防、减少创伤。
3.身体训练的内容
3.1训练内容多种多样。
第一种:把身体训练分为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一般身体训练反映在动力学和结构上,专项训练的一些其他运动的方法。如羽毛球运动员进行各项球类活动、体操活动,进行跑、跳、负重等训练,任务是发展素质和器官功能。专项身体训练时根据羽毛球动作结构的特点,利用辅助器械和徒手做模拟动作的训练,也可以结合球在基本技术训练中加上身体训练的成分,任务是按技术动作规格的要求,强化某部分肌肉、韧带的训练,以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或改进技术动作。第二种:分为爆发力、速度、灵敏、柔韧、协调、反应等各项素质在身体训练中分别发展。第三种:分为反应移动、挥拍速度、场上灵活性等。
3.2羽毛球运动员需要的重要身体素质。
根据羽毛球运动员的特点,重要的素质分为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性,这是羽毛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另外,柔韧协调训练也十分重要。在身体训练的比例的安排上,更应侧重速度、力量的训练,因为这两种素质是影响羽毛球运动员及其战术发挥的最主要因素。
4.身体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4.1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羽毛球运动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订训练内容,科学地选择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
从生理角度分析,人体的各器官系统与各种身体素质都是统一的整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若没有全面的训练和发展,只想发展某一项素质是不可能的。因此,运动员必须全面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性、耐力、协调和柔韧等素质。根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教练员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讲究实效。如发展速度的训练,既要有中长距离跑的练习,又要结合基本技术进行场上实战、由定点到不固定点的综合速度练习,如发展耐力。
4.2注意各项素质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训练手段。
在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中,由于机体形态、生化、神经、体液的生理机制的变化,各素质之间已经形成了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关系。如,在主要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后,再进行速度练习是不合适的,因为,大量的力量训练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无法引起肌肉强度冲动,不仅不能收到发展速度的效果,反而容易造成伤病。而在力量练习之后,适当做些耐力练习则是可行的(如10分钟以上的慢跑或中速跑,能使机体工作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又如在速度练习之后,最好安排跳跃训练(如立定跳远、蛙跳、单脚跳等),因为强度大、次数少的小跳练习,能提高和改善神经兴奋的强度。
4.3注意训练方法的多样性和训练手段的灵活性。
有些运动员对身体训练感到枯燥,兴趣不浓,其原因有三:怕苦;缺乏对身体训练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训练方法单一(单一的刺激容易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所以训练方法的多样化很重要。可以采用竞赛型、游戏性、奖励性、指标性等训练方法,也可以进行测验和评比,刺激运动员的训练欲望,调动积极性,使运动员在良性兴奋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如速度训练的方法比较单一,容易产生“速度障碍”,若采用接力竞赛、变速跑、追逐跑的方法,运动员就会情绪好、兴趣浓、注意力集中,其效果必然就好。
训练手段的安排要根据不同个体的特点,不同训练周期的要求和素质之间的关系灵活安排。客观条件的变化(天气、器材、地点),如外出比赛、习惯使用的器材不具备,训练手段就要随之变化,使力量训练不至于消退。
4.4长年训练,持之以恒。
身体训练必须坚持长年训练和不间断的原则,而且计划安排要周密。其原因一是素质的发展巩固和提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而这一积累是有计划地长期训练而获得的。二是素质的消退比技术的消退来得更快,而技术的恢复相对来说要快一点,各素质中力量消退得较快(腰腹力量尤甚),因此,运动员要长期和连贯训练。三是保持和发展素质,坚持长年身体训练及战术发展的需要。四是可以预防和减轻劳损性伤痛的症状。
5.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
5.1力量素质。
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要求十分高。这种力量不同于其他项目的力量要求,主要是小肌肉群的力量发展,因此在发展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时应有特殊的要求。羽毛球运动员握拍手臂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在练习中要加强这部分肌肉群的力量。如持哑铃或杠铃的屈臂伸、侧平举、上举,要求上体直立,屈臂时速度快。下肢则多采用如蹬转、蹬跨步、负重的提踵练习、跑跳台阶等;同时腰、腹部的力量也非常重要,在训练时要有所偏重。
5.2耐力素质。
羽毛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要求相当严格。一个出色的羽毛球运动员必须具备优良的耐力素质。这种耐力素质是多方面的,不仅受限于体力,而且包含着意志品质的因素。这种素质的培养是长期和严格的通过一定的训练手段来达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在发展耐力素质过程中,运动员除与专项技术相结合来进行必要的越野跑、田径场上的计时跑(4000米以上)等练习以外,更主要的是进行专项耐力练习,如有针对性的多球训练、30分钟至90分钟的场上练习、各种组合练习等,效果非常明显。
5.3速度素质。
这里所指的速度是指肌肉收缩的速度,即爆发力。羽毛球运动员的爆发力要求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在击球的一刹那,要有良好的肌肉爆发力作保证。在一定力量的基础上训练收缩的速度是关键问题。在基础力量练习的同时,要注意爆发力的训练要求。例如在上肢力量训练中,持器械手臂的屈要快,而伸则完全放松;在负重半蹲起练习中,同样要做到这一点。总之,力量训练必须在发挥最快的前提下进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爆发力,才能形成快速有力的肌肉感觉。短距离(30米、50米或90米)全力冲刺的短跑训练,对提高下肢肌肉收缩速度是很有效的。在训练中运动员不仅要跑平地,而且要跑斜坡,如有条件可跑软地(锯末道、沙道跑、跳练习)。
5.4灵敏素质。
关键词: 分层教学 教学效果 体育课
1.引言
由于各种因素,个体在身体发育过程中存在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别。这种差别体现在:不同学生在同一运动项目中的身体素质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身体素质和运动项目中表现出的能力各不相同;不同学生在不同身体素质和运动项目中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这些差别造成身体能力发展不平衡,导致个体在活动中的价值取向存在显著差异。
在体育活动中,身体活动能带来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进步,缩小个体间的差异。加强身体活动和运动技能训练,就成了缩小个体差异的主要途径。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对能力上有差异的学生进行分组,设置不同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考核标准,并对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实施“因能编组,因组定标,因材施教,因需指导,因组测试”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身体素质及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分层教学是在素质教育中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将不同教学对象按相关因素分成若干不同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以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昆山国际学校初一年级共140人,其中初一(1)班、初一(4)班为实验班,初一(2)班、初一(3)班为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随机抽样产生。
2.2方法
2.2.1实验法:初一(1)班、初一(4)班采取分层教学法。初一(2)班、初一(3)班采取传统教学方法。
2.2.2问卷调查法:实验前后两次发出调查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和140份,有效率为100%。
2.2.3统计法:对实验前后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步骤
分析结果,结合具体教材及教师的观察,合理分组。
3.1分组
随机分组,对实验班、对照班同学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将测得的数据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换算成百分制。在进行相关项目教学时,85分以上为强组、70分以上为中间组、70分以下为弱组。同时,针对不同教材及学生健康的不断变化,在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再次调整。
3.2实施课堂教学
对照班按传统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实验班采取分层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确定各层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教学手段,调整各层的考核标准。(见表1)
表1 各组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考核标准
3.3综合素质的测定
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学生身体素质个体间的差异在减小
由表2我们可以发现,实验后,实验班的各项身体素质标准差S均较实验前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班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标准差S较实验前变动不大。说明分层教学缩小了个体间的差异,分层教学对缩小个体间的差异效果明显。
表3 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标准差S对照表
4.2身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由表3可看出,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身体素质均值提高程度差异明显。同时均值经T检验P
表3 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身体素质均值对照表
4.3绝大多数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对体育课较喜欢的占92%,较实验前提高了28个百分点;而对照班则基本不变。说明经过分层教学,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明显上升,这充分体现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弱组同学不甘落后,希望能到强组中;强组同学要确保自己的地位。他们都通过积极的锻炼达到各自目的。
表4 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对体育课的喜爱的程度
5.结论和建议
5.1合理的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缩小学生间的差异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铅球;少年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影响
1.前言
我国田径事业尤其是投掷项目较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后备力量不足,身体素质差的4因素制约了投掷项目的发展。就铅球运动员的培养而言,其中技术训练和身体训练的效果是决定其成长的最主要的两大一因素,而身体训练的效果对提高铅球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除力量素质占主导地位外,还有速度,灵敏 ,柔韧和耐力等基本因素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正式这些基本因素有机结合,才构成了决定铅球成绩的主要因素,所谓身体素质是指机体能力在运动中的具体表现,它取决于集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能力。所表现的身体素质水平就高。少年运动员集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各器官系统功能都在发展和完善之中骨骼的密度较差,富于弹性而坚固不足,肌肉耐力差,易疲劳,不宜单一大力量大强度练习。这是进行全面型体型能力训练,不仅可促进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集体的能力,而且也是最适当的时候。在许多训练方法上都提出要“重技术,轻素质”的理论,虽然技术训练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身体素质则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尤其在青少年训练中,身体素质训练更是重中之重,这不仅体现在训练中,更体现在其生理技能及生长发育中。笔者想通过对二十名少年铅球运动员是以不同训练方法前后成绩的对照,经统计方法分析来证明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的相互联系及对提高成绩的重要的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天津市河北区体育学校的二十名少年铅球运动员(年龄,身体,成绩,训练年限等因素相似)。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各种资料,找到对于提高投掷项目成绩所应具备的身体素质项目及其各项对提高成绩所起到的作用。
2.2.2实验法:通过冬训(11月5日―1月中旬)这段时间对天津河北区体育学校十名少年铅球运动员(年龄,运动年限,身体形态,成绩的因素相似)进行身体素质及专项成绩测试,作为原始资料,然后进行分组(10人一组,分为两组)并实施不同训练方法,最后在试验时间结束后再进行身体素质及成绩测试,与第一次测试的原始资料进行对照,得出结论。
3.研究过程
3.1用实验法来验证身体素质训练对成绩的影响
在冬训期间(11月15日―来年1月中旬)来到天津市河北区体育学校挑出二十个年龄,训练年限,成绩,身体形态相当的少年铅球运动员,对他们进行身体素质测验及专项成绩测把这些数据作为原始数据,然后对二十名运动员进行分组(一组10人,分两组)编排为A组(实验组)对两组实施不同的训练法。
3.1.1 A组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是:以专项技术结合各项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全面训练的方法
3.1.2B组运动运员的训练计划是:以专项技术结合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
3.2从这两种训练计划看来,A组运动员才有的是技术训练位核心,大大提高素质训练的比重(以力量为中心,突出柔韧,速度,灵活性)的练习,而对B组运动员采取的是只注重技术力量训练为主的训练方法,到底结果会怎么样呢?看看下面的图标吧:
3.2.1素质及专项对照表(较冬训前):A组.9
姓名 30米冲刺跑 卧推(kg) 立定跳远(m) 立定三级跳(m) 后抛(m) 专项成绩(m)
郝莹 -0.3 +10 +0.2 +0.6 +1 +0.5
张宁 -0.5 +10 +0.15 +0.2 +1.5 +0.8
冯钰 -0.4 +10 +0.25 +0.4 +1.5 +0.15
徐洋 -0.3 +5 +0.04 +0.5 +1.5 +1.1
李嘉琳 -0.4 +10 +0.1 +0.5 +0.8 +1.3
张云辉 -0.4 +10 +0.15 +0.4 +1.7 +1.5
田勇 -0.5 +5 +0.15 +0.6 +1.8 +1.3
勒鹏 -0.2 +7.5 +0.05 +0.4 +1.8 +1.5
陈晨 -0.3 +7.5 +0.1 +0.4 +1.3 +1.5
丁叮 -03 +7.5 +0.1 +0.3 +1.3 +0.6
3.2.2素质及专项对照表(较冬训前):B组
姓名 30米冲刺跑 卧推(kg) 立定跳远(m) 立定三级跳(m) 后抛(m) 专项成绩(m)
崔琳 -0.1 +12.5 +0.03 +0.2 +0.4 +0.4
杨悦 -0.2 +10 +0.01 +0.05 +1 +1
杜斌 0 +7.5 +0.07 +0.03 +0.5 +0.2
王志勇 -0.4 +12.5 +0.05 +0.05 +0.6 +0.5
王军 -0.2 +7.5 0 -0.1 +0.8 +0.5
吕民 -0.1 +12.5 +0.03 +0.2 +0.7 +0.6
陆晶晶 -0.2 +10 +0.02 0 -0.8 +1.2
李云鹏 -0.2 +7.5 0. -0.1 +1.1 +1.5
刘君 -0.1 +10 +0.07 +0.1 +0.8 +0.9
刘刚 -0.1 +10 +0.1 -0.1 +0.6 +1.2
虽然还没有具体的统计,但结果也很明显了,好马上就会有结果了。
4.研究结果
以上数据分析(平均增加)(详见下表)
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得出了图表中的结果,对照可以看出,虽然A,B两族的素质及专项成绩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但A组不仅专项成绩提高比B组要明显,而且其他指标较B组也有很显著的增长,增幅很大,例如立定跳远A组比B组提高了0.1米(平均增加),30米冲刺跑A组比B组快了0.2(平均增加)等等。虽然只是个简单的试验,但足以表明实施注重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计划比实施侧重某欧诺个方面的训练计划更合适于少年铅球运动员这个特定时期的人群,由此说明了身体素质训练在培养少年铅球运动员专项成绩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30米冲刺跑 卧推(kg) 立定跳远(m) 立定三级跳(m) 后抛(m) 专项成绩(m)
A组 -0.36 +7.35 +0.129 +0.4 +1.47 +1.16
B组 0.16 +10 +0.029 +0.73 +0.73 +0.8
5.结果分析
在铅球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训练是最主要的两大训练内容,同时,由于这两大内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规律,铅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竞技能力必然同时反映出其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水平,铅球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直接反映出其专项技术训练水平,它是铅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直接表现,而对保障和提高专项技术训练水平起辅助作用的身体训练水平是竞技能力的间接表现, 由于这因素的相互配合,才使少年铅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逐步的提高也从而导致其专项成绩的大幅,稳步的提高,我们可以看到A,B两组实施不同训练计划后的几个指标及专项成绩变化,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数据,但是足以表明身体对提高少年铅球运动员的专项成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虽然A,B连坐的专项成绩较以前都有提高,但是A组不仅专项成绩提高比B组显著而且其他几个重要的身体素质指标也有了大幅度增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不仅是由于以上几个身体素质指标对专项成绩的重要作用,也在于少年铅球运动员的生长发育及生理条件的制约,所以说,专项技术训练和身体训练是投掷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紧密结合的两大训练内容,专项成绩取决于运动员充分发挥身体训练审评和专项水平的高低正因为如此,以上A,B两组差异就自然地出现了。
参考文献:
[1]《投掷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技术训练水平匹配发展的理论》作者:王卫国,李志华,许以诚 上海体育学报 27卷 第一期 2003年2月.
[2]《青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训练指标及检测系统》作者:王卫国,李志华,许以诚 上海体育学报 27卷 第二期 2003年5月.
[关键词] 少年排球运动员 身体素质 现状分析
1 前言
本文结合齐齐哈尔市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现状,以现代排球运动对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需要为依据,以了解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现状和专项身体素质现状为切入点,全面了解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以及发展情况,掌握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现状与特点,以期为促进我国少年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整体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第五十一中学的男子排球运动员。曾多次参加全国少年男排锦标赛。基本情况见下表。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网络资源和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相关书籍以及国内外学术论文。
2.2.2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2.0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3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2009年9月~12月,访问有关排球方面的专家和教练员,进行走访,征求和询问有关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意见。
2.2.4测试法
对运动员的身高、手高和六项身体素质(助跑摸高、6*6m移动、三级蛙跳、30m跑、仰卧两头起、实心球掷远)进行实地测试。
3 齐齐哈尔市少年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条件现状
3.1齐齐哈尔市少年排球运动员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排球运动员其平均年龄16.31岁、平均身高188.01cm,结合运动员的身高和手高(手足间距)情况分析,平均手足间距达249.77cm,结合年龄来看身高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这方面来分析,在所调查的排球运动员中身材高度是令人乐观的。
3.2齐齐哈尔市少年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现状
在本次所调查的专项身体素质测验时,依据新《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中对身体素质测试的原则,测试指标分别从弹跳类、移动类、挥臂类三大类专项身体素质中选取了三级跳远、助跑摸高、30m跑、6*6m跑、实心球掷远、仰卧两头起共6项测试项目。
结合新《大纲》中的评分表,从表2中可见,三级蛙跳远和助跑摸高的测试成绩都比较理想,30米跑和6*6m移动的测试成绩存在差异,表现为30米跑成绩一般,6*6m移动成绩较好。实心球掷远和仰卧两头起两项测试成绩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心球掷远优秀率在59.5%以上;而仰卧两头起的测试成绩结果为52.4%的很差,总体来看,队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发展很不均衡,以新《大纲》的评分标准,现阶段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处在比较低的水平。
3.3测试结果与分析
3.3.1移动类测试项目成绩分析
由表3可知,30米跑成绩总体水平不高;6*6m上,队员个体差异较大,这暴露了运动员移动素质的不全面性。此次测验的排球运动员大多身高、臂长,在整个30米跑和6*6m移动过程中可以借助四肢长的优势;但步频慢、身体变向能力差,这也是我国高大队员普遍存在的问题。
3.3.2上肢力量类测试项目成绩分析
表3显示,仰卧两头起的成绩普遍不理想。这说明运动员腹部肌群的收缩力量普遍较差,实心球掷远的整体成绩较高,但个体差异明显。实心球掷远主要反映运动员上、下肢与躯干协调配合。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运动员收腹带臂动作连贯、协调,分析运动员个体成绩,发现高个子运动员成绩普遍较好,从力学角度分析这与出手高度有直接关系,同时我们的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扣球动作的练习较多,技能迁移较好也是这项成绩突出的原因之一。
3.3.3弹跳素质测试成绩分析
表3显示,此次测验助跑摸高平均成绩3.15m,三级蛙跳平均成绩8.98m,间接反映出少年排球运动员整体表现为原地起跳能力和助跑弹跳能力较好,说明少年阶段运动员下肢的爆发力较好,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都比较重视对弹跳高度和弹跳速度的训练,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5岁左右的年龄正处在身体的生长发育期,骨骼和肌肉的发育还未成熟,在弹跳素质的训练中必须依据运动员的个体特征和专项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训练,16岁以后逐渐增大力量训练的比重和安排。
4 小结
少年排球运动员身材高度和发展潜力令人乐观。但专项身体素质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发展不均衡且差异较大。少年排球运动员基本上还都处在青春期,身体各部分器官和肌肉尚未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身高、体重、肌肉力量和神经敏感程度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少年排球运动员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针对性的早期专位训练。应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使运动员的技战术和身体素质水平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赵文娟.中国国家男子排球运动员训练致伤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8):42-43.
一、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体育的教学课程上,书本知识也占初中教学课堂上学习的一部分。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对课本的内容就会以陈述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单纯的课本知识和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相对困难的,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体育涉及的内容。再就是在室外上体育课时,教师自己对于体育课程的不重视,一上课就只是简单的热身运动,然后就解散队伍,这样的状态一直下去,不利于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积累。这对于初中教育的教学实践来说是无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
二、初中体育教学的应用实践
1.教师在课堂上身体力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体育的教学课堂上,相关的体育动作需要在室外进行,
在此过程中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向学生做示范,指导学生学习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动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时间真正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从而实现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但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实践没有真正身体力行,只是简单地指导和陈述,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身体素质的提高都不会有成效。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育课堂上依据课本的相关内容用肢体行动来向学生展现,并让学生自己实践和学习,教师通过教授体育动作,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育课堂获得课本上的内容。教师在讲授体育器材的名称及相关的使用意义时,可以带领学生到体育场地,真正的认识和了解体育课程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及演示,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切身了解体育器材的应用,从而带动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和身心的全面进步。
2.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落实到体育实践
初中体育教育课堂上一贯遵循“以教为主”的教学思想,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真正主体,这就不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和身体及身心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转换教育教学方法,使其与初中学生的学习及身体现状为首要基础和条件,以教育学生学习为目标,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上,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体育知识,同时得到身体和心理全面、综合的提高,从而实现体育教学实践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授体操的过程中,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和练习。在练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到队伍前面做示范,并给予加分。这样在体育课堂上教育实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带动学生参与和学习及锻炼为目的,用学生教育学生的教育实践方式带动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和身体素质的综合性提高。
一、选材
选拔运动员是每一个教练在进行运动训练之前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最困难的一个问题,它的成与否,与将来运动员的成绩有直接联系。中长跑虽然是一个耐力项目,但是从目前运动成绩发展来看,中长跑的比赛竞争十分激烈,跑速越来越快。中长跑的实践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全面发展的运动素质。因此教练员在选材中首先重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员特有的动作协调性。其次要看运动员的提醒特点,如身高、体重和身体的比例。
二、身体素质训练
所谓身体素质即:速度、力量、耐力、灵活性及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掌握好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训练成绩的基础。中长跑的训练,要在任何时期也不能忽视身体素质的训练。在训练中,每个运动员具体情况不同,必须因人而异,分别提出不同的素质训练指标,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达标考核。
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和其他项目的训练一样也要求全面性。根据现代中长跑运动成绩的发展,尤其突出的是速度、力量、柔韧性三方面。
近几年来,我对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着重抓了运动素质的练习。根据我县中小学比赛时间,安排了三年训练计划,前一年的训练运动员的专项成绩提高幅度不大,但是,4名队员的身体素质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在最后一年时间里逐渐进入专项训提高,使每个队员的专项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抓好技术这一重要环节
在技术训练方面,由于队员的力量和灵活性都比较差,跑起来动作比较僵硬而不够灵活,显得很吃力。这是训练水平低的表现,也是学习新动作时出现的必然现象,是符合运动技术形成的一般规律的,根据这种情况,我们首先把一般技术训练与表象训练相结合起来进行。考察队员自动化情况,使他们改进技术,加强技术训练中的反馈过程。尽快地从泛化阶段过渡到自动过程。
为了把一般表象训练同技术训练结合起来,加强队员的视觉表象,并逐渐加强其肌肉感,在训练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教练员简练的讲解和正确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