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6 14:34: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意产业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化创意产业对很多投资人来说,是一个经常听到但却又很陌生的概念,那到底文化创意产业是什么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创意产业(Culture Industry)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传媒、动漫、娱乐、教育、游戏、旅游、网络及信息服务、音乐、绘画、舞蹈、戏剧、艺术品都是文化创意产业大家庭中的一员,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最近在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特别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
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目前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其实已经有不少是属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公司,例如:
出版传媒:北方传媒(601999)
动漫玩具:奥飞动漫(002292)
电视网络:歌华有线(600037)
影视传媒:中视传媒(600088)
旅游地产:华侨城(000069)
而在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股中,最引人关注的可说是在创业板上市的以“电影产业”为主的“华谊兄弟”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华谊兄弟”的大股东中有多位影视圈中的名人,例如名导演冯小刚、制作人张纪中、明星李冰冰、黄晓明、任泉及张涵予等。在这些影视名人的光环下,“华谊兄弟”立时成为了中国知名的上市公司,也成了投资人目光的焦点。
那到底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股票是否值得投资呢?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目前国家所全力支持及扶植的重要产业,所以国家在资源分配上、政策上均会给予保护及优惠,这将有助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而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只是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发展阶段而已,其可成长空间非常辽阔,如果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将在5年内翻上两倍甚至五倍,那也是不足以为奇的事情。
不过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高增长的特点,属于资金密集、科技密集、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型的产业。所以投资人如想在这一产业中投资获利并不容易,如果是“稳健型”的投资人,其实并不大适合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股。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所以目前对此产业有所研究的学者及专家相当缺乏,既懂文化创意产业又懂金融投资的人才在国内可说是少之又少。这增加了一般投资人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股的困难及风险,这是投资人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创意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的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有时又称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已成为近年来各国经济中一个炙手可热的新概念。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有不同的说法,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给出的定义是“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2006年12月,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制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经历了以生产要素为动力和以投资为动力的经济发展阶段后,人类社会正在走向以创意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依靠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了本国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进步,以英国为例,在经历了传统制造业持续衰退的打击之后,1998年,布莱尔政府成立创意产业工作组并制定《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指导和推动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美国,创意产业更被认为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与动力,成为美国保持和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发达国家的成功加深了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认识,从21世纪开始,国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呼声日高,措施迭出,成果可喜。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已初露锋芒,业界热情高涨,政府积极支持。
创意与创新、创造的区分
创意与创新、创造语义相近,容易混淆。一般而言,三个概念都是指通过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事物或思想。然而,三个概念在外延上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创造常常与发明联系在一起,指人们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见《辞海》),虽然创造一词也常被引申到其他领域,但其核心含义仍是指在科学技术上取得新成果。至于创意,应理解为在社会文化领域的新观念、新思想、新设计,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相联系。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创意也会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表达出来,例如新颖的服装设计,独特的产品造型等,但其满足的仍然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的仍是一种文化体验。创新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包括:引进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创新并不等于发明,一种发明只有应用于经济活动并成功时才能算是创新。不难看出,创新更多的是指经济商务层面的创造性活动。
事实上,在不十分严格的语境下,上述三个概念常常被混淆,例如,单纯的技术发明有时也称为创新,而有助于一种技术发明的新设想、新观点也被称为创意等。于是一部分学者主张将任何形式的具有创造性和创新特征的产业统统归结为创意产业,并据此认为在称谓上应以“创意产业”代替“文化创意产业”。笔者认为,这种泛化创意概念的做法对正确认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特征是十分不利的。至少在现阶段,将创意界定于社会文化领域,将其与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和经济商务领域的创新区别开来,这对于发现和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价值、推动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应保留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以突出创意的文化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界定
突出创意的文化特征,并不是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混为一谈,事实上,当代的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倍受关注,其根本原因在于创意本身,正是创意的巨大潜在经济价值吸引了人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各国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列举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例如英国定义的文化创意产业就包括广告业、设计业、电影、表演艺术、出版业等10余种产业。北京市统计局划定的北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等9大类。从传统的产业分类视角看,文化创意产业与通常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有着很大程度的重合,这导致许多人把文化创意产业误认为是文化产业的一种新的表述。笔者不同意这种混淆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观点。文化创意产业不是传统国民经济统计意义上的产业概念,文化创意产业产生于新技术条件之下,是对产业链的分解重组,渗透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关键是创意,只是因为文化产业中的创意性活动更为直接、更为密集,才使得各国在沿用传统的产业分类概念来界定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时,将许多属于文化产业范围的完整产业包含其中。
从总体上看,文化创意产业所生产的产品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消费性文化创意产品,即直接满足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例如电影电视作品、电子游戏、文学作品、音乐及表演艺术等,提供此类产品的产业类似于传统产业分类中的文化产业;另一类则是生产性文化创意产品,即为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各产业提供中间产品,如剧本、服装设计、工业品外观设计、广告方案、软件等,这些属于相关产业的文化创意,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乃至关键环节,但本身却不能用文化产业加以概括。
文化创意产业与产业的文化创意二者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业超越了一般的产业概念,打破了传统的产业界限,是对产业链中文化创意环节的提炼、分解与重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渗透到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文化产业到一般产业的所有产业之中,任何产业都会因成功的文化创意而获得价值的提升。那种试图沿用传统观点,将文化创意产业限定在某种成型的、完整的产业范围之内的做法,无助于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巨大价值的认识。
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无所不在,并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产品设计、建筑设计、手工产品的制作、艺术品设计与制作、广告创意等等,创意活动与几乎所有的产业相关。发掘每一个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以文化创意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培育只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题中应有之意,更成为体现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关键。意大利的成功就是对这一观点最好的诠释。当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因规模化生产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行销全球时,意大利制造业却利用自身优势,摒弃规模化的工业生产老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基础,在汽车、时装、工艺品等工业设计、时尚创新及手工制作等方面闯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不仅使本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也使着眼于精细生产、个和高附加值的“意大利制造”在世界市场独树一帜。“中国制造”由于附加值较低,给中国的经济带来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历来存在较大的争论,与此不同的是,“意大利制造”无可辩驳地推动了该国的经济复兴。
毫无疑问,产业中的文化创意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认识到这一点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在文化创意产业大行其道的今天,仍有很多人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存在疑问,其根源就在于没有重视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仅仅把那些能够提供成熟文化产品的产业(例如影视产业、出版业等)看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部。以北京为例,对于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与有利条件,人们所持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但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能否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则有很多异议,部分学者或政府官员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不可能象制造业,如汽车、钢铁等行业那样,在解决就业和贡献税收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笔者认为,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主要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忽视了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应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具有高渗透性的产业,可以与其他产业部门相互融合,促进产业的升级。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对接,可以有效地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作为国家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产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则为北京走出目前的产业发展困局,创造首都经济新的辉煌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路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城市文化;知识产权;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的关联性
文化产业,是文化可以作为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产业,是通过技术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见于1998年英国的《创意产业路径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虽然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和发展,并且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是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名称和定义,其在美国叫版权产业,在西班牙叫文化消闲产业,英国重视“创意产业”的提法,日本一些国家却强调“内容产业”的内涵。
为此,英国经济学家John Howkins于2005年12月在上海举办的“上海知识产权论坛”上发言时说,所谓创意产业,就是一切利用人脑的创造力创造财富和就业的产业。他的这一观点,在于强调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文化”、“创意”成果,都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和体现。
目前,我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应该说是学术界在原有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展和完善的一个显著进步,是对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也为政府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制定产业政策,实施市场营销战略、人才培养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以及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推崇创新,是文化创造性与先进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并体现高附加值的过程,是艺术的创造性成果与市场开发完美结合以实现价值的最高取向的活动。文化、创意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国际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本能。尽管如此,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这种“核心”,也只能是“创意”的本身,甚至不会由“文化”、“创意”衍生出产品,或发展为产业。
关于知识产权的概念,是源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第(8)款的规定。随后又被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第一部分第1条所引用。上述两个国际法律文件对知识产权划定的范围,是当今世界各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立法基础和普遍通例,迄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法学著作、法律规范,乃至国际条约,都是从以上两个公约和协议所划定的范围出发,来明确知识产权概念和定义的。据此,知识产权是指:发明、发现、作品、商标、商号、反不正当竞争等一切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
文化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应该是文化创意产业行业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关系。因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法律授权许可范围的保护,是在法律授权保护行业标准规范下的保护,因此,这种保护的程度必然受行业标准的规范和约束。
从知识产权法律的角度说,知识产权法只保护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人类创造特征的智力成果,其法律制度涉及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的产生、获得、使用和维护。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背景与经济学理
(一)城市创意产生发展的文化内升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而言,是城市化进入中后期出现的一种新产业形态。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或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初期过渡的阶段,不少城市甚至同时具备两个过渡期的显著特征。这个阶段正是由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经济、知识经济主导转变的关键时期,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特征明显,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突出,矛盾尖锐,尤其是出现的以特大城市为代表的“巨型城市”、“都市圈”、“城市带”后,城市面临环境退化、资源短缺、设施紧张、传统文化缺失、道德败坏等诸多“城市病”。正是因为城市乃至整个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创意产业才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甚至成为某些代表性城市的支柱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功能、城市人的行为和城市文化业开始发生改变,向创意型发展。
(二)城市文化经济提升的产业经济特征
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由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两部分组成的,在概念上不可笼统称之。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是创意产业兴起的初始动力,而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源头和推手。文化产业主要服务于消费领域,而创意产业则服务于消费和生产两个领域,即生产过程本身也是可以当做一种创意商品出售,如动漫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就可以让消费者付费参与和观摩。在产业属性上,文化产业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和广泛性,而创意产业具有明显的逐利性,是针对明确的生产和消费群体的。在生产特征上,文化产业是规模化生产,注重标准化,而创意产业是小批量生产,注重差异化。文化产业强调国家和族群的普适价值和意义,创意产业是世界不同文化的杂糅融合。大量见诸媒体的创意园、各级各地政府目前正力推的文化项目和创意经济,应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结合,两者在实践中是密不可分的,从政策、操作规范等角度出发,明确一个项目是属于文化产业还是属于创意产业没有实际意义,本文也因此合称文化创意产业。 所以,如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有效保护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良性、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白庆祥,李宇红.文化创意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蒋三庚.创意经济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3]石杰.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4]尹宏.现代城市创意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李季.创意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选择[J].创意世界,2011(9).
创意产业在世界上已经发展得相当快,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关注焦点。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未来学家就在他的著作里指出,21世纪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两个趋势,一个是文化产业化,还有一个是产业文化。这实际上就是创意产业的发展。
著名的经济学家霍金斯在他的《创意经济》这本书里面指出,全世界的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这是上个世纪90年的,并且以每年5%的速度在递增。现在美国增长是14%,英国增长是12%。我们根据联合国贸发委的统计,2004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总量的11%,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也是逆势高速增长,所以发展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潮流,许多国家在经济转型当中都把此作为战略选择。
城市也面临着转型。过去可能是生产加工,然后逐步发展成为服务,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和创新。这样就要塑造一个环境,为这些产业的孵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也就是提供土壤,为发展壮大提供资金和环境支持。
在世界上,很多城市建立创意城市,以后是文化之都还是创意城市,都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的形势下,城市转型要采取的战略和模式。这个战略和模式最主要的,过去依赖自然客体资源的发展专项着重开发人类主体资源,就是人的创造力,解放文化生产力,提高竞争软实力,从而实现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型。
比如,最早实现工业化的欧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文化之都”概念,每年评选出一个欧洲“文化之都”,金融危机期间还是不断地评选。如2008年英国第二大海港城市利物浦经十年申请转型成为欧洲“文化之都”。2009年奥地利第三城市重工业中心林茨经二十多年的转型也被评为“文化之都”。到了2010年,中国的文化首都是德国最重要的煤炭和钢
铁工业基地鲁尔区,因为煤炭挖光了,钢铁逐步、逐步衰退,在这个情况下,鲁尔区逐步成为“文化之都”。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是英国提出来的。因为英国也是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他们也是最先提出发展创意产业和建设创意城市的国家。到现在世界大城市都是发达的创意城市,无论是伦敦、纽约、巴黎、东京都是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建立世界创意城市网络,为各个国家的城市转型发展助力,这是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组织的。
现在我们全国有三个城市加入了这个网络,有深圳、上海是两个设计之都,成都是美食之都。所以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世界上是由于人们的需求升级了,我们知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阶段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也就是越过温饱阶段之后对文化需求增加了,产品需求需要个性化、多样化和丰富、多样的形式,这样创意产业发展有了社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为什么对这一块有需求呢?我们知道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在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消费都和创意产业密切相关。所以创意产业在这一块上,如果我们经过了温饱阶段进入小康社会以后,我们就要开始发展这一块,因为可以增加、扩大我们的内需消费。而转型当中,中国的方式转变很重要一块是扩大内需,我们只有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享受型、发展型的消费,这样就可以扩大内需了。如果同样的服装、同样的皮包,享受型消费就要有一定的品牌了。
另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得到科技进步的支持,那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崭新的艺术形式,掌上的数码对传统产业就带来一定的冲击。它还开拓了新型领域,比如说过去的出版业是纸质出版,现在是网络出版、电子书大量的出现。所以科技进步也支持了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这里就可以说明一下,我们从文化产业说到创意产业,
其实这当中的转变在于我们讲创意产业,更强调它和科技的结合,和其他产业的结合。在讲文化产业的时候,可能开始的时候比较局限在文化领域,现在大家也明白这一点,要真正做成支柱性产业,必须和高科技结合,必须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这样就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因为我们知道创意产业就是要特别强调创新这一块。
科技进步使得创意产业的产品能够更适合在网络或者移动通信工具上进行生产、流通、销售、消费,这是科技进步领域对创意产业带来的支持。它不仅提供新的形式、新的传播渠道,而且它也带来很多新的消费形式。
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文化创意产业;体验经济;美学经济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27-8122(2012)04-0071-03
一、引 言
2009年底,詹姆斯•卡梅隆再次以《阿凡达》骄人的票房,突破自己曾以《泰坦尼克号》创下且保持了12年之久全球票房第一的纪录。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阿凡达》获得三项大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该片提供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中国国内,不仅出现了连夜排队抢票的景象,在一些没有IMAX-3D制式影院的城市,甚至出现了组团去附近城市只为看到效果最佳的《阿凡达》的“壮举”。这样的疯狂和痴迷,从现实的角度,展现了新媒体艺术的绝佳魅力。
新媒体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状态,二是增强了信息传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三是实现了高科技、多技术、多媒介的融合。
而新媒体艺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载体,以现代艺术为内容,以大众传播科学理论为纲领,将信息通过媒介的传播技术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并且,以此对文化艺术本身和文化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媒体艺术元素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生成主要来自以英国为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文件,因此带上了浓重的地方色彩,各自的概念界定往往与其国家本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认知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全球普遍认同意义的概念目前还未产生。我国近年来的官方文件,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仍未采纳“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说法,而是保留了过去的称谓“文化产业”。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创意与创新重点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和项目主管、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学者约翰•哈特利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描述一方面在于创意艺术,这主要表现在个人才能上,另一方面在于文化产业即质量因数,这两方面的结合。它是近些年来在新知识经济范围内的信息通讯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技术的语境下,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城市消费者交互式运用的概念[1]。
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以新媒体传播方式为主导,以艺术文化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传播为支撑,以文化经济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国家、行业、技术领域交叉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2]。以上二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区别文化产业的认识中,都强调了新媒体技术和网络等新传播方式这类要素的创意地位。
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也不尽相同。英国将其分为13类,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交易、工艺品、时装设计、电子出版、时尚、互动休闲软件、影视、音乐、表演、电视广播。 美国依旧版权分为4类: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联合国则分为传媒、卡通、电影、娱乐、网络游戏、旅游、文化、网络信息、音乐、戏剧艺术、艺术博物馆等。
(二)新媒体艺术的概念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认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为新媒体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它的表现形式包括:影像及互动装置、虚拟装置、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动画动漫、影视广告、网络游戏、数码艺术设计、数字插画、CG静帧、数字特效、DV、数码摄影等。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多,但共通点就是被大众所接受的途径以及作品的直接互动,通过人的触摸、空间移动、声、光、电等的效果,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联系、融入、互动、转化、展现这五个阶段。首先必须有人与装置之间的联系,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通过与系统和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艺术作品与人的意识之间的转化,最后展现出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效果。
将当代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发展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它已不再仅仅依赖个体艺术家的才华和灵感,而是依赖整个艺术创作体系、艺术传播过程及方式、艺术媒介手法与参与方式等的全面创新。图像时代、消费时代以及“数字化生存”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现实语境。
首先,图像成为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资源,对许多人来讲,甚至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科技时代的图像主要集中于用声、光、电为载体的多媒体种,而不再集中于平面中的图像、文字等这类静态印刷物中。“当代艺术及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听觉的感官艺术文化,而不再是平面的印刷文化,这已经是不容小觑的事实。”[3]
其次,当今世界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商品的价值已不只是其使用价值,人们消费商品,也可能是为了满足内心需要的符号消费、仪式消费等,消费也成为艺术活动的基本方式。艺术经纪人出现后,处于艺术家和群众之间,他们了解并熟悉艺术家,懂得艺术欣赏,自身又赋有很强的营销能力,清楚明白市场需求,最重要的是他们富有经验,可以通过消费的方式把艺术推向大众。
再次,MIT著名教授尼葛洛庞帝笔下的“数字化生存”时代已经日渐成熟,科技的发展引起传媒形式的变化,艺术的多媒体化以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新颖的大众文化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标志。通过媒介,文化艺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率更高。而且,媒介融入了艺术的创作的整个过程,真正可以成为艺术中的一部分。艺术传播与媒介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带来的语境的分离和重构,也让人们从根本上重新认识了艺术创作对生活的传统观念的反应。
(三)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现象
当今,数字媒体就像是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动机,它以IT 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极大地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影视、动漫动画游戏研发、广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开发与信息产业、建筑、工业、服装等一系列的艺术设计、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装置等领域,并涉及到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领域[4]。
首先,分解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分解为三组概念,即文化、创意和产业。第一,文化(包括艺术)传播借新技术革命下的新形态媒介,提高了传播效率,又增加了受众的审美感受,并通过“点击”、“复制”等形式,扩大了传播的接受范围和接受频次,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从而,产生了新媒体艺术的最重要传播特点――交互性。第二,新媒体的使用使创作者的“创意”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因而,提高了作品“创意”的表现力。第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带来了受众的数量激增,创造了更多的文化消费需求,使文化具备成为一个产业,并保持盈利性的必要条件。
其次,考察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仍然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电影电视广告是新媒体艺术介入较快较多,也是进入大众视野最多的领域;动漫和软件开发业运用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和交互性更多,并且发展主要依赖新媒体技术的个性;随着人们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增多、闲暇时间的减少以及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日益增加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而旅游会展业,在近年来更加注重新媒体艺术要素的融入,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中,新媒体、声光电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了大量的美感体验。
三、新媒体艺术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复兴文化产业,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文化商品的附加值
首先,与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诞生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加强调创意的重要性,创意是其核心,并表现出多样性而非同质化、分众消费等诸多特点。新媒体艺术开放、自由、复制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充分考虑到受众个体喜好以及内心需要的相异,在提高其自主选择权的同时,有利规避了文化产业过去成本高、风险大这一缺点,并通过技术含量和知识产权的技术保护,保障了文化商品的使用价值。
其次,文化遗产作为地区人群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数量丰富。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共4项,另外,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1175项。物质文化遗产易被破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易保留的特点决定了这两者都需要借助科学技术,而在继续承担文化艺术传播功能的过程中,同时使自身被保护和保留。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功能以及数字化保存方式可以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贡献巨大力量,从而促进了文化的流传。
再次,新媒体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文化商品,它将过去一味依赖创作者才华和名气或者物品历史的文化商品的价值,转嫁到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中,以可感互动的体验增加艺术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含金量,可以更加有力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新媒体是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提高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因此,融合新媒体技术与文化艺术要素的新媒体艺术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
(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推广体验经济与美学经济的载体
首先,新媒体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一种叫“体验经济”的重要载体。“体验经济”即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平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从而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行为。众所周知,商品是客观存在即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会给人留下记忆的。与以往不同的是,商品、服务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外在的,但体验是主观存在,即内在的,存在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身体、感情、意识上参与所获得的。没有两个人的体验感受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体验是来自每个人的感受与商品之间的互动所得的感情[5]。在这里,大致总结了5种体验,娱乐体验、教育体验、情绪体验、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等。新媒体艺术交互、虚拟的特点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例如在四维影院中我们亲身体验到虚拟现实技术借助声音、音乐、光线、电子影像、机械互动装置、遥控器等多种媒体相结合,打造出幻真的虚拟世界。新媒体艺术带来的体验是借助数字技术,通过虚拟现实,使消费者得到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
其次,新媒体艺术的低门槛对于美学经济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美学经济指“立足于美学价值,通过向潜在消费群体提供审美服务产品(或将审美要素大量渗透到商品中),以提升商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使消费者获得审美愉悦为目的而获得利润的经济形态”[6]。美学经济的题中之义是强调艺术生活化,通过将美附着在能够更多接触到人们生活中的实用物品或商业服务,来推广美的体验,实现审美教育和审美享受的普及,从而达到文化艺术的“平民主义”,即平民美学。新媒体艺术使艺术生活化,艺术生活化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以商业形态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文化语境的构建契机,就是在这样一种转向中将高雅,高端文化推向边缘、消解它的光环的同时,也将它们的泛化促使形成更加公平的艺术文化共享空间,以便大众容易接受、理解这些艺术文化层面的享受,这无疑可以使社会文化更快更好地整体进步。
四、结 语
新媒体艺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多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可以尽快步入世界前列的产业类型[7]。我国在推动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对新媒体艺术予以了多方面的支持和重视。2005年国务院出台《推进试点单位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若干意见(试行)》,有力地推动了电视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定,我国每个电视台每天必须播出超过10 分钟的动画片(省台要求30 分钟以上) ,其中60 %必须是国产片。国家火炬计划批复的全国唯一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专业集聚区,成立于2005年12月31日,这是北京市首批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该基地还在2006年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光荣地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创意基地”。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加强对新媒体艺术的研究投入以及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寻找实现新媒体艺术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更多可能模式。
参考文献:
[1] 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电影艺术,2006(3).
[2]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92.
[3] 肖永亮.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J].现代传播,2005(5).
[4] 田忠利,付琳,龚小凡.关于数字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10).
[5] 金元浦.文化产业与体验经济[J].21世纪商业评论,2006(1).
[6] 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融合[J].中关村,2010(11).
[7] 金元浦.新技术革命与文化产业[N].膝望新闻周刊,2004-05-24.
关键词:知识产权;侵权;创意保护
中图分类号:G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5-0031-02
随着科技进步的速度,加之庞大的文化创意产业范围,以及今年来文创产业的迅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内容仍然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对于广大的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创意变成作品之后已经有法可依,能够得以保护。但问题的关键是,当他们的创意还只是创意,或者这创意还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概念、一个方案的时候,究竟依靠什么来保护?
一、文化创意产业链分析
目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并无统一的定义,但通观国内外概念的界定和阐释,普遍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从通识的概念里不难看出,文化创意产业中“创意、技术”是其区别于传统产业的核心,也是其产生经济价值的关键因素,当使用“创意”或“理念”进行创作并使之成为作品时,作品及其衍生品才可以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人们为其消费的主要诉求点在于“创意”。这种特点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体现最完善也最直接的,就是广告、建筑景观设计、电视电影三个领域,因而本文的聚焦也集中在此三个领域。
如何来有效评估文化创意产业上述三个领域中“创意”的重要性,本文姑且将文化创意产业以产业链的形式呈现。在产业链的最初端,通常是创意人员根据需求(市场需求)通过个人(或团队)的梳理、构思、整合、凝练,使之形成创意点,也即通常我们所说的灵感或概念,随后根据此创意点展开创作,创作形式可以是文案、设计稿、台本等,也即转化为依附于相应载体得以表现的创意作品,随后就将此创意作品交付需求方进行审核并调整,最终根据此作品进行完善实施,在市场上传播或交换,为消费者体验或使用。可以通过图1具体体现。
从图1五个阶段可以看出,阶段1和阶段2最为重要,理念或创意点是否符合并满足市场的需求,决定着后面三个阶段能够继续并最终实现,可以说,阶段1和阶段2是整条文化创意产业链的灵魂,也是是否产生经济价值的关键。
二、我国知识产权法与文化创意产业链的结合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一般包括著作权法,专利证书专利权法,版权法;商标权法;商号权法;产地标记权法;商业秘密权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五条规定:“著作权与版权系同义语”,一般而言,知识产权界也将版权和著作权等同看待。结合文化创意产业链的五个阶段,不难看出,在阶段1和阶段2的过程中,也即创意作品并未完全形成时,可以对其创意概念或方案进行有效法律保护的只有著作权法(版权法),而商业秘密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贯穿整个产业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著作权从作品完成时就自动产生,无需取得。也即在阶段2完成时,著作权就已形成。但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商业运作的阶段2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甲方邀约2~3家(或者更多)的广告公司、建筑设计公司进行比稿,在比稿过程中各自进行方案阐述。当甲方和3家以上乙方共享商业秘密时,存在甲方将其方案或创意剽窃、抄袭、擅自使用的可能,从而形成了不正当竞争,而这种现象在我国屡见不鲜。由于创意作品存在无形性、不易控制性、交易使用的一次性以及容易复制性等特点,因而在此过程中,创意人员无法有效保护创意,且无法拿出著作权归属性的证据,导致在运用商业秘密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时,存在证据不足而无法胜诉的情况。在很多创意侵权案件中,即使能够拿到侵权的证据,侵权事实存在,法院也判定侵权,很多创意从业人员仍然在面对创意剽窃的情况时,很少主动选择诉讼的。这是因为在赔偿金额上,实际判赔金额与请求的判赔金额相差甚远,法院并不支持将创意价值与产生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从而使我国创意产业人员面临诸多恶意竞争的无奈,产生创作懈怠、创作激情锐减的情况。究竟为什么在创意产业链的第1、2阶段,知识产权法没有给予明确的保护?在我国学术界对知识产权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在相关立法问题上,有相当数量的学者,致力于如何强化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而另有一部分学者,致力于反对知识产权立法的非理性扩张[1]。还有学者认为,在第1、2阶段该的版权保护应该采用弱化策略[2]。此外,美国知识产权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在对创造者的权利和留存公众的权利之间找到平衡[3],也就是说在鼓励权利人创作激情的同时,能找到其创意传播于公众并使公众受益的平衡点。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我国知识产权法在设立之初,就恰当的考虑到了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均衡,不能应为立法过严保护过严而使公众无法享受到创意的火花。这也就是知识产权法在立法之处存在“疏漏”的原因。
三、美国知识产权侵权法与我国知识产权侵犯法差异分析
事实上,在美国法令中,知识产权法和侵权法是两种不同概念的立法,前者属于财产法,后者属于救济法[3]。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知识产权法属于民商法,侵权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利罪侵犯财产罪)属于刑法,这就意味着知识产权法是公民享有的权利范畴,而侵权法是公民在保障自身权利时所使用的法律工具。而我国大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差异性,当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会从知识产权法中寻求保护方式,忽略侵权法。
此外,我国知识产权法在经过多次修改和调整之后,其内容相对规范与完整,但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的侵权法中,却没有明确针对知识产权这个特殊的权利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即依然按照普通意义的侵权法来进行处理,如伤害人身权利、民族权利和财产权利来进行侵权的界定与处罚,同时还存在归责原则的差异。我国的民事侵权责任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过错责任为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以无过错责任为(须有法律明确规定的)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但是在知识产权特别法中没有明确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知识产权侵权归责问题上,是适用过错归责原则抑或是无过错归责原则抑或是两者皆适用,何者为主?难以统一适用,存在严重分歧[4]。这种分歧使知识产权侵权案在受理时,出现被告人以“无过错责任”为由,减免其刑事责任,减轻刑事处罚。对于“创意”的价值评定,在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中并没有相应的标准,而在侵权法中也没有明确规定。“创意”是一种无形的财产,它的价值并不等同于有形物件,可以用统一标准和价格来衡量,“创意”的价值无法预估,这样就导致当创意人员诉讼时,没有恒定的标准衡量创意价值。
而对于知识产权大国,美国来说,关于信息基础设施与知识产权的1994年6月《绿皮书》与1995年9月《白皮书》明确申明了知识产权侵权归责适用严格责任原则,美国学者及法院在理论及实务中也无一例外地适用严格责任原则[4]。这就意味着,当判定是否侵权的时候适用无过错原则,无论故意侵权还是无意侵权,都要承担赔偿责任时,即使行为人没有主观过错也须承担赔偿责任。美国版权法第504条第3款关于法定赔偿数额的规定。充分体现了过错在确定赔偿数额中的重要作用。该条规定:“当版权所有人举证证明,并且法院也判定,侵权人是故意侵权,法院可以依据其自由裁量权将法定赔偿金增至不高于10万美元:当侵权者举证证明,并且法庭也判定,该侵权人没有意识到,而且也没有理由知道他或她的行为构成了侵犯著作权,法庭可依据自由裁量权,将法定赔偿金降低至不低于200美元。[5]”
四、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保护策略分析
1.需要我国在著作权法和相关侵权法修订的过程中进行立法的完善。尤其是侵权法中涉及到知识产权案例的,要将其区别开,不能等同于普通的民事侵权案。且要将侵权判定原则统一,笔者建议以“责任原则”为主,即无论故意还是无意侵权,都承担责任,判定其侵权罪。2.要将处罚原则尽可能细化。故意侵权和无意侵权要区别对待,但对处罚要有上限和下限的明确规定。3.执法完备。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提上国家建设的日程中,执法人员应对文化创意产业有了解,以便公正、合理执法,是知识产权案件的判定更加利于社会公共利益平衡,激发创意人员创作热情。4.从事文创产业的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法律部,或聘请法律顾问,提高法律意识,最大程度保 护自己的权益。5.在进行商业谈判时,应与甲方和同时比稿的公司签订商业秘密协议,并在提案过程中选择录像或录音等手段与方式,留存证据。6.与合作方联系时,保存好回函。同时要密切注视客户方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以便及时发现侵权现象,及时维护自身权益。
总之,知识产权的保护任重而道远,但不能因为任重而放弃其建设和完善的过程,随着文化产业被提上日程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产权的保护就变得日益重要。如果在此过程中放松警惕与保护,就会影响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人员的创作激情,从而导致文化产业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更多的则是“人才创作”激情减退而导致的“无创意”问题。为此,殷切的希望,中国在加快文化产业大国建设的步伐中,尽快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至于从“文化大国”演变成“山寨大国”。
参考文献:
[1] 王宏军.中美两国知识产权扩张的立法路径差异分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2(5).
[2] 彭辉,姚颉静.版权保护与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
[3] 欧蓉蓉.论知识产权侵权法的美国范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6).
集聚区是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之后必然会出现的形态,从最早的大工业基地到早些的工业园区、高新区,再到最近几年出现的创意产业园区,无不如此。集聚区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并利用同行业的聚集而降低经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竞争意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张鹏为代表的国内学者提出了“总部经济”的概念。
张鹏是我国研究宏观经济的学者,他和总部经济课题研究组的其他专家在2006年成功预测了两年后的金融危机。张鹏在2003年就写出了《总部经济潮起中国》一书,并在2006年出版了《总部经济时代》。2011年,作者修订了《总部经济时代》,并重新出版。本书全面论述了总部经济的概念,厘清了很多人对总部经济的误解,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文字十分流畅、充满激情,完全没有一般学术著作的晦涩难懂。
说起总部经济,相信很多人的脑子里都会浮现出本文开篇的那些关键词:集聚区、园区、高新区……总部经济真的如此吗?作者在本书一开始便指出了,这是—个误区。作者认为,总部经济通常的状态是把企业的生产基地、销售与服务基地、物流与配送基地等产业链上运作的低端环节,配置在远离指挥中心的地球上的任何地方;而把聚合人类高端智能活动的企业总部都聚集在+固定的城市或者地点。
作者张鹏在《总部经济时代》的再版序言中说到,总部经济虽然是一个好概念,但在中国却有被滥用之嫌。在这个概念被提出十年来,中国到处充斥着以总部经济为噱头的地产项目。作者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总部聚集”就是总部经济;而总部经济说的就是“总部聚集”。如果以多数来推断科学逻辑的话,那么我们就该被淘汰了。
真正的总部经济应该是人的经济,是以人的智力为基础的经济形态。正因为人的智力的存在,才能达到以+总部控制遍布全球的生产车间,才能形成智能的总部城市。在《总部经济时代》里面,“总部经济有灵魂吗?”一章给笔者很深印象。作者在这章中以大量笔墨论证艺术、感情等因素与总部经济的关系,最能体现作者散文诗一般的行文风格。而且,这一章以“灵魂”这个概念赋予总部经济更深的内涵。当然,更重要的是,灵魂、文化价值观等概念,是总部经济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理论支持。
作者在后面的“总部经济十大关系”中,为总部经济的各种形态进行了更深刻的论述,这其中包括与文化艺术、生态环境等的关系。
仔细读来不难发现,《总部经济时代》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因为创意产业集聚区从各方面来看都符合总部经济的特征,因为创意产业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总部经济可以为当前创意产业过于分散的局面带来一些思考和帮助。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古都文化;人才需求
The ancient capital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demand for talent
Yue Wei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commerce, Beijing, 101101, China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to analyse the development patte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two ancient cities respectively, and the demands of qualified people according to its own development situation. Meanwhile, it also make some suggestions on this issue.
Key words: creative and cultural industry; demand of qualified people in ancient cities; demands of talent people
历史和时尚如何在现代社会的创意产业中和谐发展,是我们艺术设计工作者的研究课题,如何把和谐的创意设计教育融入首都高职教育中,是教育工作者思想转变的挑战。
1 古都文化与国际化都市创意产业的和谐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文化创意经济。现在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了全世界最热门的经济焦点,是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其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然而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体会到了其中的精妙,真是叹为观止。
可以想象在盛唐时期,我们有无比繁华的都市,街道和集市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丝绸,不时有商贩的叫卖声;舞榭歌台,带有异域风格的胡旋舞使人们如痴如醉。人们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着大唐的文化。这与现在的经济社会颇为相似: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繁荣和谐。西安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地区主要围绕着古都文化展开,这同北京又有很多相似之处,给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让我们跟随一千年前遣唐使的足迹,来个学习考察吧。
2011年8月西安:
花博会、兵马俑、剪纸、名吃……贯穿了古都西安的文化氛围。
秦时明月汉时关,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城墙记录着历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站在古老的大雁塔下,笔者不禁联想,这不就是我们现在寻找的文化创意产业吗?
西安这座美丽的城市,古典又不失现代、繁华又不失文化,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奇妙效应。
1.1 西安文化创意产业遵循悠久历史
西安很多艺术作品已经转化为产品。西安文化创意产业有很多著名的品牌,如花博会吉祥物、兵马俑、铜车马等系列产业。从北京目前情况来看,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蓬勃发展但是还没有自己的品牌,舶来品和外地开发的产品居多。全聚德、内联升等老字号,虽然在国内反响很大,但衍生产品研发工作还处在初始阶段。所以很多北京固有的老字号、老品牌应该树立国际形象,便于更好地传播。
1.2 品牌效应完美结合
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形成产业链。产业聚集的目的是把产业的上游研究开发、中游的生产制造、下游的市场营销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汇聚在一个比较集中的区域,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发挥产业聚集的溢出效应,使整个行业都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以西安为例,西安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品牌策划迎合古都风范服务古都媒体宣传制作衍生产品。目前,西安已具备文化创意产业的完整性,而且政府大力支持行业的协调,从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进行规划和整合,建立了具有明显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1.3 有需求就有岗位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就城市而言,能否为创意人才提供适合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是决定一个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活力大小的重要标志。数据统计表明,西安开设文化创意学科的高校有90多所;各类专业齐全,服务人才众多,而且着重培养高职高专人才。以某美院为例,2006年高职专业只有1个,招生人数30人,而到了2010年专业扩至涵盖美术、设计、动画、影视、戏剧、音乐等多个方面,人数达到170人。对文化创意产业教育的重视可见一斑。
2 创意产业以国际化和历史的融合为核心
2011年10月北京“798”:
带领学生参观“798”创意产业园,置身其中,只觉得眼花缭乱,对于初接触艺术的人来说,有的清新典雅,有的潇洒飘逸,有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总之都是格局风格,也许这就是艺术吧!学生欣喜若狂,在“798”,看到了这个世界不同人不同思想的构成,受其感染,学生想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的冲动,开拓出自己的天地。
2011年11月首都博物馆:
学生在参观中都觉得非常震撼,汲取了历史的营养,得到了思想的升华。
2011年12月北京南锣鼓巷:
学生解散后立刻奔进自己喜欢的铺子,就像进了自己家一样。熟悉而又新奇。熟悉的是首都的氛围,新奇的是每家店铺里有创意的产品。
2.1 北京的创意产业硬件环境凸显
一个企业对创意人才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深受其所在城市对创意人才诱惑力的影响。作为首都,要构筑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高地”,既要提供良好的硬环境,也要打造舒适的软环境。目前,我院艺术教育产业硬件环境处于领先地位,与其他城市的艺术院校相比也毫不逊色,因此,未来应在营造诱发创意教育环境方面不断努力。
2.2 对教师的要求尤为重要
城市的创意意识和创意文化需要人文环境的培养。所谓人文环境可以说是打上文化烙印、渗透人文精神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纵观国际上创意产业发达的大都市,无一不是用自身独特的城市人文精神将各路创意人才网罗其中。伴随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我们需要有重点地创造新型的创意人才,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所以我们的教师很多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笔者认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还应在城市的文化氛围、市场环境、教育制度等方面不断与时俱进,更多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空间,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创意魅力。
3 结束语
之所以叫文化创意产业,因为它集合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我们教师应该多走入社会,感受其中的氛围、增加自身修为,融入到新概念之中。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意产业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着千年文明历史的北京,应该弥补文化概念的不足。这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之所以能够存在和流行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摘要]由于文化引导的城市再生普遍被认为具有多种功能,文化产业空间集群策略在西方国家许多城市被积极鼓励,建立文化产业园区也就成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措施。鉴于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国城市中的日益兴起,而相关的基础理论却显滞后,本论文从概念、特征、类型几方面对文化产业园区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一、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
(一)国外关于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界定
随着文化产业园区在西方城市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进行的探讨有德瑞克·韦恩提出的文化园区概念,HilaryAnneFrost-Kumpf提出的文化区概念。在德瑞克·韦恩看来,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区位,其特色是将一城市的文化与娱乐设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地理区位内,文化园区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结合,是多项使用功能(工作、休闲、居住)的结合[1]。HilaryAnneFrost-Kumpf认为文化园区指的是一个在都市中具备完善组织、明确标示、供综合使用的地区,它提供夜间活动且延长地区的使用时间,让地区更具有吸引力;提供艺术活动与艺术组织所需的条件,给居民与游客相关的艺术活动;提供当地艺术家更多就业或居住的机会,让艺术与社区发展更紧密结合。
另外,NolapotPumhiran和Wansborough&Mageean均将文化产业园区定义为一个空间有限和具有明显地理区域,文化产业和设施高度集中的地方。这些集群由文化企业和一些自己经营或自由创作的创意个体组成。园区内特殊活动可包括儿童玩乐的场所、图书馆、开放和非正式的娱乐场地。在这些园区中鼓励文化运用和一定程度的生产和消费的集中[2][3]。
(二)国内关于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与文化产业园区相关的概念有艺术园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出现较晚,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研究也显滞后,主要有一些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界定:祁述裕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由具有相关性的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向勇、康小明认为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通常以传媒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将文化产业集群划分为核心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等[4];欧阳友权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相互关联的多个文化企业或机构共处一个文化区域,形成产业组合、互补与合作,以产生孵化效应和整体辐射力的文化企业群落[5]。
国内至今尚无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统一界定。在以上国内外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诠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情,在此尝试将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界定为:文化产业园区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内形成了一个包括生产——发行——消费产供销一体的文化产业链。
二、文化产业园区的特征
在这方面,John.Montgomery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他通过对文献的归纳,并以Temple酒吧,Sheffield文化园区,HindleyStreet,Manchester北部园区等为例,分析、总结出成功文化园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活动、形式、意义三方面[6]:
(一)活动
文化园区基本的前提是文化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呈现,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是创意,而创意灵感的获得往往来自于与其他同行相互接触的刺激,在众多的活动别是多样化文化聚会地点的出现,通常能充分提供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以获取灵感。因此,集聚地点的设置通常被考虑到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策略中。
(二)建筑形式
John.Montgomery认为最适合一个文化园区活动空间的城市环境应倾向于有一个半径为400米,建筑平均5-8层,在10米范围有非常少的街道(包括人行道)。
文化园区应该有非常多功能的公共领地。它提供人们聚会交流的空间,也为园区内的交易提供场所,这样一个区域将具有渗透性。
成功的文化园区倾向于有几个具有活跃、渗透性强、临街地带的街道,或至少有一些活动的结点,便于人们在其间很容易走动。
(三)意义
文化园区要像物质一样能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也就是说人们参观之后能形成和保留园区的印象,而这些印象的形成取决于文化园区的活动、风格、形象。
成功的文化园区应是革新和创意的地方,在设计和欣赏方面经常是超时代的,并且这些超时念被带入园区的建筑设计、内部装饰、甚至重要街道和空间的照明等方面。
文化园区应刺激新的理念,成为新产品和新机会能得以开拓、努力尝试的地方。因此,文化园区意义方面的特征体现在具有历史和发展意义、园区身份和形象及知识性、环境意识等方面。
三、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
(一)国外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划分
从不同的角度,文化产业园区有不同的划分方法。Hans.Mommaas在分析荷兰5个文化产业园区时提出,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区分有7个核心尺度可以参考:园区内活动的横向组合及其协作和一体化水平;园区内文化功能的垂直组合—设计、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具体的混合,以及与此相关的园区内融合水平;涉及到园区管理的不同参与者的园区组织框架;金融制度和相关的公私部门的参与种类;空间和文化节目开放或封闭的程度;园区具体的发展途径;园区的位置[7]。
WalterSantagata根据功能将文化产业园区分为四种类型:产业型、机构型、博物馆型、都市型[8]。
1.产业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积极的外形、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基础而建立的。此类园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工作室效应”和“创意产品的差异”。
2.机构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产权转让和象征价值为基础而建立。其基本特征是有正规机构,并将产权和商标分配给受限制的生产地区。
3.博物馆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网络外形和最佳尺寸搜寻为基础而建立。园区通常是围绕博物馆网络而建,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市区。其本身的密度能造成系统性效应,吸引旅游观光者。
4.都市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信息技术、表演艺术、休闲产业和电子商务为基础而建立。通过使用艺术和文化服务,赋予社区新生命以吸引市民,抵抗工业经济的衰落,并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
(二)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划分
由于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胚胎期,因而对其的分类很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区位依附、园区性质等方面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进行划分。
1.按区位依附划分为4种类型:
(1)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城市中被废弃的旧厂房和仓库,因其宽敞明亮的空间及廉价的租金,或面临闲置空间再改造的境遇,往往成为文化产业园区的又一滋生之地。国外许多成功的文化园区就是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的。我国较早出现的大山子艺术区依托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798工厂的老厂房。上海近些年成长起来的创意产业园区绝大部分也是由旧厂房和仓库改造而成。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最典型的弄堂工厂群;建国中路10号的“八号桥”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的老厂房。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利用现有建筑创造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又保护了历史文化财产,是文化产业与工业历史建筑保护、文化旅游相结合,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良好典范[9][10]。
(2)以大学为区位依托。大学作为技术的发生器,可以不断开发新的科技;同时它又是各类人才的聚集地,不但培养人才也吸引着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大学也是一个开放的社区,是一个提供多元文化的场所,大学往往成为创意的中心[11]。因此,依托大学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如上海的杨浦区赤峰路建筑设计一条街依托的就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同济大学,上海长宁区天山路时尚产业园依托的是东华大学和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园及TCL(广州)文化产业基地都是以大学为区位依托的。
(3)以开发区为区位依附。这类文化产业园区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区位依附。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达,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聚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智力型人才众多,最适宜发展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区都有着大量的信息产业,这些产业跟文化产业能够实现很好的融合。属于此类型的有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内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位于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等等[12][13]。
(4)以传统特色文化社区、艺术家村为区位依附。属于这种类型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托一些传统的文化区域,在这些区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利于开发特色文化产业产业园区。如四川德阳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园区等等。第二种是依托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些艺术家村,有些是属于创作型的园区,如北京的几个画家村;有的则已形成产业化运作,如位于深圳特区郊边龙岗区布吉镇的大芬油画村等。
2.按园区性质划分为5种类型[14]:
(1)产业型。一是独立型的。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有很强的原创能力,产业链相对完整,形成了规模效应。如深圳大芬村,以绘画艺术为主,也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及规模效应,但原创能力不强,而且这是我国此类文化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是依托型的。依托高校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如上海虹漕南路创意产业园,同济大学周边的现代设计产业园区等等。
(2)混合型。这种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往往依托科技园区,并结合园区内的优势产业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但园区内并未形成文化产业链条。如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香港数码港等。
(3)艺术型。这种类型的园区也是创作型园区,原创能力强,但艺术产业化程度还较弱。目前国内最有名的艺术园区有北京大山子艺术园区、青岛达尼画家村等。
(4)休闲娱乐性。这类文化园区主要满足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的新天地、北京长安街文化演艺集聚区等。
关键词:创意产业 包装设计教育 创新型人才
随着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已逐步落后于文化产业日益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包装设计人才的进步,只有更新教育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才能将包装设计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层面。
一、方兴未艾的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所谓创意产业指以创新理念、思维和技巧以及智力密集为核心,通过创意行为引起文化生产和消费环节中价值的增长,为社会创造更大财富和广阔业机会的产业形态。创意产业覆盖面很广,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和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位于现代产业的前沿,属于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朝阳产业。这一概念最早在英国产生,英国首相布莱尔当政时期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首次对创意产业做了定义,将其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及开发,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当前,创意产业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已超过传统文化产业的层面,进入创意创新和循环经济的阶段,譬如美国、德国、日本及新加坡等国家都采取了高层综合推进的发展机制,纷纷将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途径,以适应时代和社会新的发展,进入21世纪创意产业已逐步成为这些国家的经济支柱和引擎,全球每天能创造出数百亿美元的创意产业财富。在我国,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了“文化创意”属于文化产业中的一个属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重点推进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艺术设计、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动漫等产业形态,创意产业开始进入国家产业发展宏观视野。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的创意产业能够持续逆势上扬,令人感到欣喜,如2011年我国的电影年产量继美国、印度之后位居世界第三,票房收入超过百亿元大关,而新闻出版业总产值则突破万亿元规模,同比增长20%,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500亿,这些数字背后能够看到中国创意产业的勃勃生机。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已大大高于GDP的增速,而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等许多中心城市纷纷把创意产业的发展列入“十二五”规划,将其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给以重点的扶持和促进。
二、创意产业大发展背景下包装设计教育的提升和创新
(一)科学定位培养目标,为创意产业发展服务
创意产业是人才辈出和激烈竞争的产业,当今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和社会的第一资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之中。现阶段我国的设计教育应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向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方向上转变,即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新型人才,是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具体到包装设计教育,应注重培养善于设计开发、创新包装技术创新型的设计人才,既能掌握高超的设计实践能力,又能够在创意、材料、结构及工艺等方面有新的创见,促进包装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改变目前包装设计教学的定式,理清包装设计的本质,树立包装设计的创意产业观,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加入具有前瞻性的概念性项目作为教学主题,教师从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发挥,大胆创新,为将来更好的融入创意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现代包装设计课程体系不仅需要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统一,更应强调时代性、人文性、创造性和产业性的综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先进的专业知识,集多种学科和能力于一炉,并能够融会贯通。因此,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应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多面性,改变长期以来偏重技能传授的模式,促进课程间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推进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现代化进程,突出其科学性、时代性、人文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更新包装设计专业知识,拓宽课程口径,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和融汇,明确基础课程与包装设计主干专业课程之间的比例和延伸关系,分阶段、分步骤的逐步实施,以形成最佳的课程构架。整合相关专业资源,努力充实教学内容,打破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固有界限,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节奏和关注市场需求变化,确保授课内容的先进性和针对性。
(三)探讨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并重的学科,这个专业的学生富有个性与才情,感情丰富且具有创造性潜能,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他们的思想和天赋,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式的教学。首先以创造性思维为指引,耐心对待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勇于打破常规、敢于质疑求新的精神,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设计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的包装设计学习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其次,鼓励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和发掘自身潜能,反对模仿或抄袭,将创造性和新颖性作为教学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同时加强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之间的沟通与结合,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精髓与内涵,结合创意产业背景下现代包装设计的新理念,不断进行分析和引导,处理好多元文化与艺术设计的关系。通过文化性、概念性以及创造性的专题教学,鼓励学生在设计方法、制作工艺、内在结构等方面的进行探索,寻找到新时代包装设计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全面提高包装设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规格。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人才
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概念界定
(一)文化创意产业
目前我国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还较为相近,文化产业是指与文化相关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并且将为提供这样的产品和服务的相关派生产业也定义为文化产业,如动漫游戏、广告、报刊、旅游业等相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以知识经济作为主要动力,并依托于传统产业最具活力的部分,能很大程度地增加传统产业文化附加值的一种产业,其以创造力为核心,强调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和营销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传媒、视觉艺术、工艺与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创意群体。
(二)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
在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后不久,大卫李嘉图就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一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比较占优势的商品,然后去交换自己生产较少的商品。各国的比较优势和商品价格差异就是国家之间产生贸易的基础。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决定各国产业国际地位的必要因素。产业竞争时就需要竞争优势,而从各国分工来看则是比较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产业发展的能力来看是创意出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和报酬的一种能力。而从持续发展能力看,虽然其风险较大,但其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渗透性的特点。
二、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取得了喜人成就。第一,新闻出版业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黑龙江省共有图书出版单位13家,印刷企业4647家,从业人员72573人,年收入达59亿元。第二,广播影视事业稳步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广播电台14座,电视台15座,广播电视节目113套,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干线总长16152431公里。第三,旅游业竞争力显著提高。目前,黑龙江省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个,旅行社457家,星级酒店280家,国家A级景区151家,S级滑雪场27家,旅游业有望打造成为黑龙江省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第四,动漫产业发展迅速。自2006年黑龙江省下大力气打造动漫产业基地以来,到2010年动漫企业已经由8家增至243家,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生产动画片约8000分钟。第五,会展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黑龙江省会展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展览规模逐渐扩大,档次逐步提高,哈洽会已成为东北亚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综合展会。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观念落后,创新性不足。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地域条件的制约,黑龙江省的文化信息相对比较闭塞,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观念相对落后,创新性不足,不能紧随时展脉搏,从而失去了很多商机。其次,文化事业管理不规范。文化资源管理上存在很多体制性弊端,如监管不到位,监管效率低下等。第三,企业规模偏小。目前,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企业多为小微企业,受资金、人才、经验等条件制约,尚未形成规模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助推力较小。
四、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一)打造自主文化创意品牌
对一个产业的发展来说,品牌价值至关重要,如好莱坞等家喻户晓的品牌也是历经多年树立和培育起来的。黑龙江省应着力打造自主文化创意品牌,出台相关奖励措施鼓励创新,对有创意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奖励,以提高其创新力和品牌意识。特别要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
(二)加大监管力度
黑龙江省很多文化创意企业都是国有企业,行业垄断现象比较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政府应成立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部门,加大文化监管力度,完善制度法规,健全监督体系,聚合多种渠道补足文化管理资金。同事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共同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不断地创新和创意出新的产品。但这些创意会容易被人模仿,一旦被模仿,不具备知识产权的原创者将遭受巨大损失。所以要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企业创新能力培养
目前,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缺乏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强、专业知识精通的专业人才,因此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同时应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发展,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信息咨询等方面服务。
基金项目:黑河学院2014年校课题:地域经济文化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编号:RWY201432。
作者简介:祝志春,男,1976.5,黑河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
参考文献:
[1]孔艳梅, 祝志春. 解读赫塔・缪勒的文学维度[J]. 时代文学月刊, 2011(8):114-115.
关键词:工业设计;发展;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产业
文化创意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概念的范畴,最初这一概念是由英国人提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同时与创意经济等密切相关,又能解释为创造性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主要强调个人创造才华,通过一种技术、知识的开发与运用,形成一种具有财富价值和潜在知识产权营销的行业。文化创意主要依托的是个人发挥的技能与天赋,通过一种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应用知识产权的开发,产生一种独具创造力的高附加值产业,文化创意推崇创新能力和个人创造力,是一种具备新兴理念和思潮的经济实践活动。设计文化艺术、电影、电视传媒以及各种新闻出版物的休闲娱乐了和辅助服务,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的新兴力量。这种新型的独具特色的产业是创新型城市坚实的强大推动力量。在开拓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新闻出版媒体“整体上市”,形成了以文化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技术创新型文化发展产业,所有这些文化产业的发展成型都与这行业密切相关。
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工业设计应潜移默化受到了影响,由于工业设计的理念就是服务于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所以无论涉及的内涵和领域如何拓展,都能从各方面解决新的消费需求。很多设计公司都将人文元素添加到商业用途中去,这就形成了新的设计理念即情感设计理念,向人们表达了文化元素下的工业设计的独特魅力。工业设计创新产业与制造业的有效结合是提高自身附加值的最好融合,目前来看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创意服务于生活,人本的思想不断扩大但设计出来的产品有“形式单纯追随情感”的风格,没有更多的创新与有价值元素。人们也意识到就商业工程而言,寻找一个最佳切合点的必要性,这也就需要大力传播创意文化时代背景下的新型设计理念和方法,是自己的设计作品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规律,更好地涉及商业化产品。
1 工业设计发展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工业设计与经济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一定数额时,人们普遍关注设计的价值,而国内生产总值提升一倍时,设计将占据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比上年增长了7.7%,工业设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处于“设计化生存”的时代,工业转型离不开创新意识,创新设计才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同时也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工业设计产品不仅要使人身心得到解放更应该使人心理上得到享受,推动中国设计发展的前进步伐才可以使中国产生越来越多的认同感的产品。
2 文化产业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
做为不断创新产品理念的苹果公司,在2008年就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受美国欢迎的企业,苹果公司总能使用硅片和软件“不断制造奇迹”,乔布斯深知那时苹果公司不具备在基础技术和商业模式上进行颠覆的能力,所以选择了比较快速的以工业设计为创新点的iMac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苹果公司的发展史表明,工业设计产业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看出工业创新将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工业设计创新产业作为集艺术文化为一体的创新性产业,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人文元素增添产品的附加值,也可以通过常以产业的发展,挖掘现在工业的发展规律,找出设计导向情感的交叉模式,开拓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发展空间,推动文化与设计的整体上市。
3 文化产业背景下工业设计的未来趋势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知识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工业发展对解决人类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就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所处的环境,需要中国多种文化元素融合到本质创新中去,不仅仅外显为中国创造更应该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以民族文化来弥补诸多设计不足,以工业创新历年来创新表现民族底蕴。 如今设计行业已成为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身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我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新产业,推动文化科技创新,以文化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文化与科学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以科技文化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科技平台,以工业产品设计作为涵盖科技、文化、设计、多媒体等相关行业的多类平台。
4 文化产业下工业设计的发展策略
文化设计创意的产业作为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于一体的集成创新型产业,在我国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工业设计得发展必须结合文化产业产业,使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工业设计得资源和平台支持,将文化创意的理念从理论中提取出来应用到工业设计中去,不仅仅要在理论上得到应用,更需要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传播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形成多元文化发展与创意的服务产业链,将创意文化产业都应用到新的创造力发展商,拓展工业发展的空间,转化并凝聚成新的创造力的产生 。随着我国更加注重创意文化产业的步伐,各种设计活动将创意活力站在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产业链条慢慢形成,品牌效应得到彰显,将会使文化创意背景下的工业设计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加强设计人才的培养,将各种特色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都集中在一个特色区域,通过彰显文化创意下的工业设计,将创新发展和多媒体载体有效融合。形成独具魅力的产业服务发展链条。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制约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因素及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2010(06):76-79.
[2]李浩鸣,朱菁兰,肖 慧.科技竞争力新要素:工业设计创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03):50.
[3]邱晨.创意工业的中国逃生之路[N].北京现代商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