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6 15:54: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综合能源运营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智能电网 建设 运营管理
1背景介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进行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度融合,我国经济正在朝向健康、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依托于稳定、安全的电网系统,因此智能电网的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智能电网是将分布式能源系统、信息化家电和蓄能式混合动力交通工具有机结合的高效电力网络,其建设与良好运营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智能电网的建设与运营具有多方面的意义:(1)能够保障各级电网的协调发展和灵活配置;(2)实现太阳能、风能发电等多种新能源电力的灵活并网;(3)向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清洁的电力能源;(4)迎合复杂用户侧的用电需求。因此,智能电网建设受到了广泛关注与重视。但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前期规划、施工建设、后期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深入了解将十分有利于对智能电网的全面认知。
2智能电网的规划建设
智能电网的规划建设是一个具有多目标性、不确定性和多阶段性等特点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也引进了大量的技术方法,如计算机技术、数学优化方法等。以下从智能电网规划建设的宏观要求、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
2.1智能电网规划建设的宏观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年5月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要求我国智能电网的规划建设,应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目标,同时还要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供应的需求,注重提高电网建设的智能化、信息化及交互化水平。从变电环节、配电环节、用电环节及通信信息环节运用先进理论与多N技术科学规划,建成安全防御、经济优化、高效管理三位一体的资源节约型、环境有好型智能电网。
2.2智能电网规划建设的技术要求
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智能电网的规划建设应以技术为关键。具体包括集成的通信技术、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电网设备、先进的控制技术及决策支持和可视化的人机接口技术等。其中先进的传感与测量技术又包含了智能仪表、广域测量系统、电网设备的在线监测等。
2.3智能电网规划建设的注意事项
智能电网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智能电网是一个长远目标,建设智能电网一定要注意实效,从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予以实施,且应先试点再推广;(2)应当优先发展坚强的输电网架,形成良好的一次系统,注意加强一次系统运行可靠性和操作控制的灵活性;(3)在发展优良的一次系统同时,大力加强新技术在二次保护和控制系统中的综合与集成应用;(4)在条件许可的地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5)在智能输电网建设同时,应积极对智能配电网建设进行规划,对关键新技术(如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分布式发电、微网技术等)进行重点研发和试点应用;(6)要建设好智能电网,不仅需要智能技术,还必须有产、学、研相结合的优秀的智能电网建设团队,并积极促进和大力开展国际合作。
3智能电网的运营管理
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是智能电网的主要运营模式。其形成需要电力公司与用户建立双向了解基础,电力公司为用户提供电力,满足用户需求并不损害用户利益,才能让用户用得放心,树立良好的信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省电力资源。优化智能电网的运营管理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3.1加强配网可靠性管理
配网可靠性管理是保证供电质量,实现电力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和改善电力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行智能电网建设和改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安全可靠的电网是智能电网高效运营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与客户双向互动的要求。加强智能化配网管理可从实时监控、动态评估、滚动改进等多方面着手。
3.2培养专业的智能电网管理人才
智能电网管理水平的提高,除了设备革新换代外,还应加强电网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人员自身的提高在电网管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应该建立健全管理人员的自我学习机制和培训机制,使电网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只有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智能电网的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智能电网给用户带来的便利。
3.3加大智能电网科普宣传力度
为使智能电网能够高效的运营,同时也为了使用户更加深入的了解智能电网的运营特点,适当加强有关智能电网知识的宣传力度十分必要。宣传方式可以采用海报宣传、活动宣传、实地宣传等多种方式,但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宣传讲解的方式,深化用户对智能电网技术优势的了解,消除用户心中的疑虑。
4结语
智能电网是输配电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其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多种方法和技术的运用。目前,各个国家都在根据自己国家的资源分布、能源布局、电网结构、用户需求等进行智能电网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笔者对智能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解析,将加深人们对智能电网的深入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
[1] 杨继红.智能电网建设的规划与评估研究[J].甘肃科技,2011,27(20): 76-77.
[2] 李乃湖,倪以信,孙舒捷,等.智能电网及其关键技术综述[J].南方电网技术, 2010,4(3):1-7.
关键词:中船重工;运营管理;提升;策略;研究综述
一、研究意义
新能源发电单位的运行特点是机组地域分布广、数量庞大、机型繁多,加上项目的快速扩张,使得生产运营管理工作复杂,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开展运行分析及故障处理的难度逐步增加。目前,运维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现场人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查找故障、排除故障,运维人员的经验与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数据分析能力、故障快速诊断和排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生产单位大多地处偏远,气候环境较为恶劣,信息沟通受到限制,现场人员的运维工作受到相对孤立的工作环境的制约,缺少深入的数据分析支持和及时的技术支持。
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生产运行管理中潜在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首先,是运营管理的问题。生产单位的建设较为分散,不同生产单位的设备配置和所处环境不同,因此,当管理人员需要随时掌握各生产单位的运行情况,并对不同生产单位的运行情况作相互比较,以便掌握全局时,现有的各生产单位当地的监视与控制系统就难以满足此项要求。其次,是运行维护的问题。因为各生产单位相距较远,而每个生产单位内设备数量很多,各种设备供应商也不尽相同,给维护检修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如果生产管理部门不能提前分析到设备的劣化状况,或及时发现到设备异常、故障,就无法统筹安排、督促检修人员快速修复故障设备,从而降低人员利用效率,延长故障的时间,影响发电量,造成经济损失。再次,是人员管理的问题。风电场比较偏僻,地理环境一般都比较恶劣,工作人员长期驻守现场,其工作、生活都很不方便,因此,很难吸引人才和稳定人员。
中船重工海为(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提升运营管理的目的是为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区域检修”的科学管理模式,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升个生产单位综合管理水平。
本研究针对公司下属生产单位规模小、数量多、场址分散的特点,为了能在乌鲁木齐市公司本部对个生产单位实现集中监视控制、综合数据分析和统一运维管理,为开展区域规模化检修维护、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提供科学化管理平台,逐步将当前分散式、扁平化的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为区域化、集约化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解决管理主体过多、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偏低、经济效益增长受限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当前,许多新能源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在管控模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以风力发电场为例,总体来说管控模式形成了多元化,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对于集中开发且装机规模较大的风场,实行运检分开的管控模式;对于风场规模一般且位置偏远的风场采用运检合一的管控模式;对于位置比较偏远同时装机规模较小,则采用整体委托经营的管控模式。风电场的管控模式虽然很多,但在管控模式的选用上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采用哪种管控模式要根据风场规模、变电所及风场岗位定员、外委队伍素质、当地工资收入水平、风场人员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等条件综合考虑。
目前,我国风电企业整体管控水平较低,无论采用那种管控模式,在运营管控方面均要着重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重视生产指标统计与分析,总结经验,形成结论,超前控制。细化“两票三制”等基础管理工作,推行标准化作业。深入践行“三讲一落实”工作,做细做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安装生产管理软件和信息平台,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风电的快速发展,生产、经营规模将日益扩大,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信息越来越庞大和繁杂,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在各风场应实现网络通畅,通过网络实现生产现场的可控和再控,同时也提高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按照分级管理、闭环控制、专业归口的管理模式落实技术监控制度,做好技术监控日常工作。探索“集中管控”新模式,优化人员结构,合理调配运行方式,做到经济运行。
许多企业在同一区域建立多个风场,形成“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人力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为此成立风电场集控和调度中心,将多个风厂运行工况和生产信息统一接入一个控制室实现集中控制,做到了风电场的少人值守或无人值守运行。合理调整各输电设备潮流分布,做到经济运行。推行风力发电场“定期工作标准”和“岗位工作标准”,加强运维人员队伍建设。
(二)国内研究综述
华为集团在光伏发电领域提出了“智能运维管理系统”,“智能光伏电站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监测与远程监测技术、通信技术和相关的专业技术,建立起的一套高效、稳定的光伏专业监测、分析、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测光伏电站生产运行情况、统计分析电站历史运行数据、实现电站日常工作和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为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并且能够将集团下属的分散在各个区域的电站统一接入到集团智能营维云中心。
山路集团电站分布在全国各地,集团总部需要实时了解各个电站的运行状况,以评估集团电站整体经营状况。为了进一步提高集团下属电站的运维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让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更好的掌握光伏电站信息,并能够快速、方便了解各光伏电站生产运营情况,并对生产运营进行分析优化,持续提升电站收益,迫切需要一套智能光伏电站管理系统。
集中运维云中心设在山路公司总部,集中监测中心能够对下辖管理的所有光伏电站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实现光伏设备运行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等功能。光伏设备本地站级管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光伏设备的运行数据,并能够将所有获得的数据传送到集团运维云中心。运维云中心的建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企业效益,同时也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
参考文献:
因此,这里不仅成为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的落户地,同时,也吸引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及华为云数据中心项目总部、中国(高通)总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
依托大数据资源,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积极探索建立绿色数据中心,着力打造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和全国领先的绿色数据中心基地,目前已建设成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国家大数据发展集聚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国家南方示范中心数据基地和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走出了一条绿色、节能、生态、高效的发展之路。
贵安速度,缔造“第一”
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坐落于贵安新区南部科技新城的青山绿水之间,规划面积约42平方公里。南部科技新城与贵安新区生态新城区、花溪大学城三足鼎立,共同支撑着贵安新区核心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产业布局上,园区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按照“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互动发展”的理念,重点布局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服务、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先进制造等产业,逐渐构建起电子商务、数据中心、端产品及配套、智慧城市、软件及服务外包、北斗导航、大数据研发及培训7大产业集群,实现了产业聚集的裂变式发展。
这种裂变式发展,不仅体现在产业集聚规模上,更体现在发展速度上。
在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一个可视化平台已经建立起来。通过这一平台,人们可以随时了解贵安新区城市应急、环境资源、产业项目、经济发展、智能资源、政务大数据、发展愿景等7个方面的实时数据和分析结果。
这个占地1815平方米的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已经缔造了无数“贵州第一”――
这里,是贵州省第一个完全基于云架构平台的市州级政府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第一个全方位接入“云上贵州”省级数据平台的市州级智慧城市云平台;
第一个实现政务数据全汇聚、兼具数据综合处理与成果展示功能的国家级新区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心;
第一个提供“呼叫云”服务的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而让人惊叹的是,这个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从建设到建成只用了短短30天。“这样的项目建设速度,在电子信息产业园是家常便饭。”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经济发展部部长吴勇介绍。
中国智慧园,生态科技城
近年来,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坚持国际化、生态化、产业高端化原则,按照“新兴产业示范区、IT产业引领区、开放创新前沿区、科技成果孵化区、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绿色环保居住区”的战略目标,结合“基础构建、集群集聚、创新突破”的思路,科学规划引入新区的大数据项目及相关产业,同步带动大学城区域内的教育培训、研发及大数据关联产业发展。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运营管理;开放式运营管理
一、引言
石油与天然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源,是现代文明的基础。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暖的战略高度,国家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在中国其产业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快速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战略性基础产业,对促进与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简称中油集团)所属的长庆油田公司的勘探与开发一直是积极的创新先行的代表。油气田勘探开发在技术攻关的同时,坚持紧抓管理创新,在低成本管理体系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多个特色油气田开发管理模式。长庆油田公司在这些创新成果基础上完成了一次突破式创新:苏里格“5+1”开发模式。
二、开放式运营管理概述
开放式运营管理是对开放式创新的必要补充。如果企业只是与外部合作者进行内包或外包彼此的知识产权行为,那样核心创新企业是不可以从开放式创新中获利的,它们必须建立与管理组织间网络,不仅要开发新技术,还要利用新技术取得商机。当开放式创新不只局限在双方内包或外包彼此技术层面时,外部网络管理则非常关键。组织间关系与组织间网络是开放式创新的关键维度。企业在开放式创新机制下将外部创意引入企业内部并创造出价值,或内部的创意通过外部的渠道以不同的商业模式创造出商业价值。Chesbrough和Rosenbloom 在相关著作中明确指出,某一企业的商业模式的成功不只依赖于它所拥有知识产权和价值主张,更加潜在地依赖于整个价值网络中对其响应的供应商、用户、竞争者与互补者的商业模式。由这些供应商、用户、竞争者和互补者共同协作形成的协作网络,怎么对其进行组织管理已成为开放式创新的核心。
三、苏里格气田开放式运营管理的必要性
从苏里格气田特殊的地质条件以及勘探开发规模等一系列外部条件来看,中油集团单靠以前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模式是肯定不能满足低成本的有效开发的,所以只有打破过去封闭的藩篱,充分调动和配置外部各种相关互补资源,甚至是将原来的行业竞争对手引入,组成一个新的团队或独立的组织网络。然而苏里格该如何对这种组织网络进行管理是以往运营管理中从未遇到的全新问题。
1.苏里格气田勘探开发面临困境。(1)“低渗、低压、低丰度”,是低品位储量气田,开发难度世界罕见。苏里格气田自发现以来,勘探与开发过程一路坎坷。问题的关键就是“低渗、低压、低丰度”,储层非均质性强,埋藏较深,单井控制储量少、累积产量低,开发难度较大。(2)不但开发建设成本太高、而且经济效益还不容乐观。苏里格气田气层在地下大约3500m处,气层在横向范围内连通是有限的,每个气井控制储量也很低,钻井周期跨度很长,单井建设所需综合成本大概要1500万,如果按照以往常规开发方式和管理模式,是难以取得经济效益的。(3)在产能建设方面,工作量庞大、任务比较繁重。该气田的气层面积非常大,但是储量丰度低,而且横向延伸范围也小,要实现“规模、有效经济开发”必须采用小井距、密井网,这样工作量必然加大,勘探开发任务也较繁重。
2.开放式运营管理化解其危机(“5+1”开发模式)。苏里格气田的“5+1”的开发模式,是苏里格气田创新过程中最大的亮点。通过“5+1”模式的机制创新,苏里格的开发运营与技术创新过程从此走向了网络集成时代,创新协作企业彼此之间的组织结构更加具有柔性。创新与技术攻关活动跨越了企业的边界,链网协作平台中的各种资源能够被最大限度地共享。如图1所示。苏里格气田“5+1”开发模式是一种颠覆性创新,它构建的这种新型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苏里格气田的开发建设;也充分发挥了中油集团的整体优势,打破了地域和内部体制的限制,实现了优势资源整合,为苏里格气田的有效经济开发创造了条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在苏里格气田掀起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热潮;充分利用了市场配置资源,搭建了很好的竞争平台,降低了开发成本。
正是因为突破了过去单个油田公司开发的“5+1”生产模式的横空出世,才使得苏里格气田焕发出了巨大的生机活力。在可预见的未来,油气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将逐渐由拥有静态自然资源的多寡转变为动态组织资源的能力。
四、苏里格气田开放式运营管理形成机理
1.苏里格气田开放式运营管理内部需求。长庆油田公司将2015年前实现5000万吨油气产量作为其使命性的战略目标,而苏里格气田作为其主力部分,它的成功有效开发成了实现油田公司战略目标最重要的依托与保证。但长庆油田公司现拥有的各类资源与能力,要想满足企业的战略目标,仅依靠以往传统的增长模式与管理经验是不可能达成的。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资源积累、技术积累,封闭起来靠自身的力量解决不了这样的难题。只有颠覆了传统的企业运营模式,依靠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跨越企业边界,重新构建新型的开放式链网协作组织结构,才能实现目标。此时开放式创新应运而生,只有“开放式创新”才是解决苏里格气田勘探开发的有效途径。开放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就是公司必须提高其获得、吸收和使用知识技术的“新陈代谢”速度。成功主要来源于对企业内外部知识技术的充分、及时的利用与吸收,并以一种全新的、特别的方式创造性地将各种知识技术整合起来,创造出新产品和新服务。通过突破传统运营管理束缚对各种互补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整合过程,就是开放式运营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2.苏里格气田开放式运营管理外部动因。中油集团是我国战略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其发展的规模与范围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它的传统管理模式,虽然已经历多次管理变革,仍然无法全面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多种挑战以及内部开发条件的全新要求。因此在制度、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大力开展管理创新活动,是油气企业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最佳途径。西方石油跨国巨头们在油气企业的运营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已形成了稳定的管理模式。然而,我国油气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条件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西方同行们在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走出去”的战略要求,因此大力开展管理创新,改造现有滞后的运营管理模式,成了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开放式运营管理的产生不是企业的偶然事件,而是企业的文化、组织结构与流程等要素相互作用及演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要求企业必须形成良好的开放式创新机制从而保证充分利用外部创新资源促进创新的整体性、连续性和高效性,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与持续竞争力。
五、我国油气资源勘探成功开发的展望之路
油气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它的百年产业发展史已经证明一个事实:技术在它的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将来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科学技术还将起着巨大的作用,并且这种优势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将更为突出。经过几十年的勘探,我国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我们以前很少涉足的前陆盆地、低渗透储层、碳酸盐岩与滩海及海域中,这些领域油气资源赋存是非常复杂的、而且目前技术在这些勘探领域还不成熟。只有这些领域里的勘探理论和技术进步了,才能带动储量增长和产量上升。然而企业仅仅依靠内部的资源来组织高成本的创新活动,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更加不能满足技术创新的要求。如果企业内部科技资源不能与外部丰富的创新资源相结合,单靠自身分散的研发力量,是难以形成攻关合力,最后创新效率必然是低下的。这向我国油气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油气企业只有通过与其他企业技术合作,使企业自身取得互补性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从而形成技术组合优势与协同效应,不同知识领域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结合经常可以产生全新的技术,最后获得技术上的突破。组织网络中企业把各自拥有的互补性资源整合在一起,促进信息的沟通与共享,加快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创造与有效转移,从而提高企业应付复杂情况的能力,企业间将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共同分担,则可以缩短创新的周期,也能提高创新的效率。
六、结论与展望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开发的成功,对中国石油天然气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具有极大的里程碑意义。中油集团成功地运用了开放式创新模式,通过技术与管理双重创新,探索出了“5+1”合作开发模式,且通过对协作网络平台中的组织网络的管理,全面推行“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克服了开发苏里格“三低”气田诸多世界级的难题。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成功开发,为国内类似油气田的开发运营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 考 文 献
[1]胡文瑞.天然气业务快速发展中要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J].天然气工业.2008,28(1)
[2]亨利·切萨布鲁夫.开放创新的新范式[M].科学出版社,2010,6:
214
[3]胡文瑞.苏里格气田建设中的管理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J].科学进步与对策.2008(10)
[4]陈钰芬,陈劲.开放式创新:机理与模式[M].科学出版社,2008,6:
180
[5]杨嵘等.石油产业经济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2:239
[6]陈钰芬,陈劲.开放式创新:机理与模式[M].科学出版社,2008,6:
176
备:1.多个特色油气田开发管理模式包括安塞开发模式、靖安开发模式、靖边开发模式、延长开发模式、西峰开发模式、长北开发模式等经典开发模式。
【关键词】电动汽车 充电 电力需求响应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政府和电网公司鼓励用户在能够满足同样用电功能的情况下,减少电力消耗和电力负荷需求,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在电力市场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受到了极大的重视,用户通过控制自己的负荷以降低用电成本,售电公司通过电力需求侧响应提高负荷预测精度,电网公司通过需求侧响应调峰调频。
随着我国近年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爆发性增长,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不容忽视,电动汽车充电具有功率大、负荷柔性、易于控制的特点,只要控制得当,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可以在促进电力安全经济运行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
1 电动汽车充电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系统架构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普遍采用“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模式,充电桩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将用电信息和结算信息上传至运营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亦可以给充电桩发送启动、停止、远程功率控制等控制命令。电动汽车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系统仅需要将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运营系统进行连接,当电力需求侧响应需要进行负荷控制时,只需将“请求需求侧响应”发送至运营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根据对应需要进行需求侧响应的区域进行充电桩功率控制。
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与电动汽车充电站站级综合管理系统进行通信,由站级综合管理系统具体控制站内充电桩功率分配的策略,也可以将远程功率控制命令直接发给分散充电桩,进行精细功率控制,如图1所示。
2 电动汽车充电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通讯规约
由于电动汽车充桩的分散性,充电桩和运营系统之间通常采用无线网络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目前国内主流电动汽车运营商电动汽车充电桩与运营系统之间的通信规约通常采用能源行业标准《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通信规约》,通信接口支持TCP/IP方式,数据帧格式采用电力行业远动设备标准DL/T 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和DL/T 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帧格式进行,在电力信息系统中具有很强的移植性。
电动汽车充电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通信应包含心跳帧、身份识别帧、密钥分配帧、遥信遥测帧、远程功率控制帧。其中最重要的是远程功率控制帧,为满足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控制的要求,远程功率控制帧分为4个信息段:充电设备编号,接口标识、功率控制参数、限定截止时间。
其中充电设备编号和接口标识是单个充电枪的身份信息,可以将远程功率控制命令具体下达到每个充电功率输出枪口;功率控制参数信息指需要限制充电桩功率的等级,采用百分制表示,可以控制充电桩的最大功率输出从0%-100%;限制截止时间只远程功率控制失效时间,到该时间后,远程功率控制失效,充电桩最大功率输出重新回到默认状态100%,如图2所示。
3 系统安全设计
充电桩作为一种可以远程控制的电力设备,基于设备安全考虑,必须对身份识别、远程功率控制这些涉及到设备私密信息的通信帧进行加密,否则设备一旦受到黑客攻击,可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可通过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安全措施,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要保障所传输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远程功率控制通信内容除充电设备编号字段外应进行加密,目前业内普遍采用ESAM硬加密模式,也适用于采用SM4软加密算法。
密钥的管理至关重要。密钥的产生幻觉应具备随机产生的特性,并应检查密钥的有效性;密钥的分发目前普遍采用联机报文或数字信封的方式进行。
4 系统响应速度
电力需求侧响应对实时性要求很高,这是因为只有保证各分散负荷需求侧响应的同步性,才能有效形成合力。目前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下,系统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运营管理系统与充电桩之间的通信网络环境,当采用有线通信方式或者采用4G无线通信方式的模式下,充电桩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速度可以控制在1s以内,能在电网负荷裕度不足或者频率失稳的状态下通过降低电动汽充电方式的方式使系统回到安全运行状态,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5 结论
将分散的电力负荷进行实时调控能够起到“虚拟电厂”的作用,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详述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的系统架构、通讯规约、系统安全设计,可以在快速精准控制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促进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旭冉,郭庆来,孙宏斌,等.计及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的分布式电压稳定监控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16):43-49.
[2]闫光华,陈宋宋,钟鸣,等.电力需求侧能效管理与需求侧响应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网技术,2015,39(01):42-47.
[3]吴海红.基于可中断智能需求响应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J].信息系统工程,2014(03):60.
[4]刘东旗.智能电网自动需求响应技术系统的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3,34(11):76-79.
作者简介
邓凯(1989-),湖北省仙桃市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技术。
1组织措施方面
1.1强化组织统筹协调
建立健全了以工程运营管理部总经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相关方的工作职责与节能减排的目标。通过精心组织和协调,确保各项节能减排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1.2完善制度、规范程序
自工程运营管理部成立以来,根据集团公司相关制度、规范等要求,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编写完成并了《能源资源管理及考核制度》、《关于加强X工程节能工作的通知》、《关于下达节能管理方针目标及考核意见的通知》、《关于规范X工程设备能源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管理文件,包括各系统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共计150余项,从制度方面规定了本工程运营管理部各级部门,在设备能源管理方面的职责、工作程序,以及管理、操作维护的内容与要求,切实提高能源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3加强宣传积极动员
大力宣传有关节能低碳和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产生活知识,强化全员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加强节能低碳文化建设,落实节能责任。每年凭借低碳节能宣传活动形式,在全运营管理部范围内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节能氛围。在控制室大厅前的LED屏上滚动播放“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等影像资料,并悬挂“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等主题标语,向各单位发放《节能减排知识读本》、《节约用电三字经》、《能源管理基础知识》等资料,张贴宣传画及节能减排标识牌等进行节能减排宣传。宣讲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节能知识,教导员工科学使用各类电器,尽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布置节能减排主要工作措施,来强化工程建设、调试、试运行、运行期间的用能过程监督和控制。
2管理措施
2.1技术方案措施
(1)在工程调试前,由调试组技术人员编制调试大纲、施工组织设计、调试方案和调试规程。绘制各系统平面布置图,全面掌握各系统资源能源消耗情况,定期统计工程用水、用电、用氮情况。管理人员密切和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与协调,不断优化系统运行方案。根据工艺要求合理整定空调温度、湿度、管网压力等。通过技术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有效确保了主工艺系统的安全、稳定、连续、优质与高效运行。(2)各项工作开工前,对作业活动中涉及节能降耗影响较大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重点部位、重要材料等,都要进行技术交底。对节能降耗措施、节能减排方法、规范操作等,也都进行了详细规定。
2.2人员能力保证措施
(1)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要求。电工、起重工、电瓶车司机、液氮充装作业人员等,必须按照国家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有关规定定期地进行体检和培训,并取得相应工种的专业资格证后,方能上岗。避免因操作人员资格不符或能力不强造成的质量、安全与环境事故,以及产生损失或形成浪费。(2)加强全员培训。对全员进行节能降耗、安全、质量、操作技能、设备能源管理、环境知识培训等,快速提高其节能降耗意识和操作技能,避免违章操作、维护保养不当等现象,以及设备带“病”或过负荷运行而处于的高耗能状态。(3)在新上岗、转岗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时,特别是工程运营管理部成立之初,要对相关人员岗位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目的是使其尽快掌握新岗位和新设备、新工艺的节能降耗要领,以及其他方面工作要求,防止因不会操作或者操作不当造成质量、安全、环境事故或者事件,而产生损失或形成浪费。
2.3节材措施
(1)工程管理部积极响应电子化、无纸化等绿色办公理念,除打印需归档和上报的必要资料用新纸外,其他需传阅的资料、文件、方案打印时,尽可能采取双面打印或利用废旧纸张反面打印。(2)液氮充装完毕后,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岗位操作人员利用液氮反蒸发技术,充分减小连接管道中的压力。不仅能有效确保充装作业安全,还减少了液氮消耗量,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生产成本。(3)针对主工艺系统电伴加热带在调试、运行期间存在损耗率较高的情况,工程运营管理部组织相关人员展开了质量改进与技术攻关,应用替代技术原理,改为国产电伴加热带,将电伴加热带损耗率由以前32.6%,降到18.4%,共节省资金10万余元。
2.4节电措施
(1)制定用电管理制度,工作现场用电设备不使用时要及时关闭,防止长明灯,设备无负荷空转,以及长时间待机现象发生。夏季空调设置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不得高于20℃,以减小电能消耗。(2)将空调和照明灯采用分时集中控制的方式,例如,生活及办公区使用的空调等电器设备,均改为节能型环保型设备;环厂区道路路灯均采用节能灯,并采用经纬度时间控制器控制方式适时开启或关闭。(3)严禁各运行岗位使用大功率取暖器或烧水器等,企业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消防等综合大检查,发现有违章使用电器的情况,就要严格查处。(4)工程中的供配电系统采用集中无功补偿用电,在各变电所及工艺系统也采取了集中或者就地自动补偿等方式。根据当地供电局用电管理规定(用户的功率因数不能低于0.9,否则将进行罚款处理,用户功率因数超过0.92,供电局将进行奖励),采用了集中或就地无功补偿用电,减少了无功功率,不仅增强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还得到了当地供电局奖励。自工程建设完工以来,已获得当地供电局的功率因数奖励105万余元,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设中的施工与运行成本。(5)大功率水泵电机、空调机组风机,以及空压机电机等均采用了变频控制,电源运行频率一般调整为30~35Hz。在满足工艺需要的前提下,既大幅度减小了运行电流,也极大降低了功耗。与额定频率工况运行比较,其能耗可降低约15%。
2.5节水措施
(1)水辅助系统岗位运行人员每班每隔2h就要对供水管网进行巡查,按照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定期维护和修理。对于检查发现的故障,项目部及时安排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彻底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2)在水池、厕所、浴室等主要用水点的醒目位置张贴节约用水标语,以增强员工的节水意识。
2.6环境保护措施
(1)沾污和生活垃圾要分类存放和处理,生活垃圾每天有专人负责清理和清扫,沾污垃圾由专门的压缩减容装置进行处理和存放,以减少废弃物所占用的空间,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2)压空站、空调机房、水处理系统值班室,均采用隔音、隔噪房间,既为减少噪声污染,改善值班环境,也为强化员工的职业健康管理。(3)厂区道路全部采取沥青硬化处理,厂房周围种植景观树木及花草,不仅美化了厂区环境,形成园林式新型现代化工厂,也减少了工程施工车辆过路产生的扬尘现象。(4)工程建设之初,项目部就购置10余台不同吨位的电瓶车,分别用于物料运输、应急处理及巡视检查,有效减少了内燃机车产生的碳排放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
3技术措施
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安装与调试进度,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尽快使各系统投入使用等,这是最有效的利用和节约资本。本工程因企业发展需要,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紧,为使工程尽早投产和达产,在集团公司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方案,如改进工作流程措施等,极大地加快了安装与调试进度。(1)工程中采用的工艺技术,较传统工艺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工程建设、调试与运行期间,设计并优化了各批次机器启动方案、各产品运行方案29项,科研项目8项,论文交流25篇。在方案实施前展开了方案论证、研讨、评审、技术交底、设备状态检查等准备工作,在新方案实施及产品在线控制期间密切监测和控制主、辅工艺系统参数,以有效保障工程启动节点和投运后各系统的安全、稳定与连续运行。各批次产品合格率均为100%,单位产品耗电量较设计值下降了17%,刷新了国内同行业记录。(2)广泛采用系统控制理论,实行统筹协调。①取消了员工淋浴用的热水锅炉,改用预热回收技术。采用螺杆式小功率热泵,工艺冷冻水回水经过蒸发器放热后变为较低温度的冷却水,冷凝器吸收这部分回水释放的热量,将自来水加热至50~55℃的热水,以满足员工的洗澡需要。②将空压机后冷却器出水引入冷冻水补水给水系统,动态控制吸水井补水阀门,每月可节水约500t。③主工艺系统拆装工作需要开启局排系统,通过统筹协调各岗位操作时间,评估作业情况等,在必要时才开启局排装置。不仅降低了电耗,减少了局排装置过滤器的更换频次和局排系统的排风量,还有效控制了气载流出物的排放量,从而达到更加环保的目的。④厂房屋顶采用自动循环通风机,既减少了离心排风机在通、排风系统的数量,也大大降低了电耗。类似上述的例子还有很多,自工程运营管理部成立以来,申报合理化建议103项,开展劳动竞赛57项,QC改进课题研究22项。在确保工程如期投产、达产,产品生产、分装过程受控,产品质量100%合格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优势挖掘工程节能减排潜能,利用价值工程原理,为建设工程起到了保值增值的作用。
4结语
在对建筑项目进行评价时,评价人员严格按照评价手册上的规定,给出建筑各项指标的相应得分,根据各方面指标累计得分,得到相应评价等级,在满足相应等级对某些指标的强制要求后,得出该建筑的BREEAM等级。BREEAM工业建筑体系从管理、废弃物、舒适与健康、污染、能源、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材料、水资源、创新10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BREEAM工业建筑评价体系更侧重于对能源、舒适与健康、材料等方面的评估,而对水资源、废弃物、交通运输等方面指标赋予权重较小。BREEAM工业建筑评价体系中,对应于不同类型项目,各方面指标所占权重会有所差异。如仅进行装修项目不考虑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方面指标的影响,从而其他各项指标所占权重相应增大。在具体的评价条款中,新建、扩建、翻修项目与装修项目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在建筑材料方面,前者更多地关注建筑护结构材料,而后者侧重建筑内墙、地板涂料与覆盖物等建筑内部构造的材料。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共分11章和3个附录,核心内容分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外环境、室内环境和运行管理7大类。标准采用权重计分法进行绿色工业建筑的评级,与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保持一致;并规定了各行业工业建筑的能耗、水资源利用指标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可看出,《标准》将一级指标分为7个大类。民用建筑评价标准中将室外环境与节地部分同划在一章,而工业建筑因部分行业排放物质的特殊性,将室外环境单独划为一类,可见室外环境表现对于绿色工业建筑的重要性。总体而言,节能部分占最大比重,节水、节地、室外环境均赋以较大权重,而运行管理部分权重相对较小。
权重体系对比分析
由于BREEAM工业建筑与《标准》在指标大类的设置上有所差异,现将BREEAM按照《标准》中指标类进行合并由此对两者进行权重分配对比,从图2中可看出,《标准》更关注工业建筑在节地、节能、节水方面的表现,而BREEAM对于节水部分赋予的权值极小,而在室外环境、室内环境与运营管理方面赋以较大的权重。对于创新部分的体现,BREEAM和《标准》均采用额外附加的方式。但BREEAM采用额外附加分值将得分算入综合得分中,而国内体系中一般通过优选项、重大突破最终评级升一级的方式予以体现。
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权重体系的差异
BREEAM体系在BREEAM体系中,工业建筑与办公建筑各指标所占权重较为相近,与住宅差别较大。相对于BREEAM办公建筑,BREEAM工业建筑更多地关注能源方面的指标,而办公建筑更多地关注交通运输方面指标。除此之外,其他各方面指标所占权重在工业建筑与办公建筑之间并无差异,均更侧重于管理、舒适与健康、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污染4个方面的指标,而水资源方面相应权重较小。BREEAM住宅建筑指标权重则明显不同于工业建筑,对能源、水资源与材料的关注明显较高。绿标体系国内绿标体系中,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比民用建筑多出一个章节———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在民用建筑中,室外环境与节地部分同属一章。从整体权重分配来看,工业建筑权重体系与住宅建筑更为接近,与BREEAM截然不同。在各个指标类的权重分配上,总体而言3类建筑基本保持一致。公共建筑在运营管理部分赋以较大权值,在节地上相应弱化,这与公共建筑运营阶段能耗巨大相符合。
结论
1)《标准》更关注工业建筑在节地、节能、节水方面的表现;BREEAM在室外环境、室内环境与运营管理方面赋以较大的权重,对于节水部分赋予的权值极小。2)BREEAM工业建筑与办公建筑的权重体系极为相近,与住宅相差较大;绿标体系中工业建筑与住宅建筑更为接近,与公共建筑差异较大。3)《标准》中对运营阶段赋予的权值较小,考虑到工业建筑在运营过程中巨大能耗以及参考BREEAM中对运营阶段赋以的权值,可考虑加大运营阶段权重比例。目前,我国绿色工业建筑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践经验。英国BREEAM作为发展较为成熟的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对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提供借鉴。随着评价体系的建立,我国绿色工业建筑发展迎来大好时机。发展绿色工业建筑的同时,应结合实践经验,逐步充实、完善评价体系,使之成为一套成熟、权威的工业建筑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作者:钟田力 刘猛 单位: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工程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高速公路;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目的是向用户提供安全畅通的行车条件,我国高速公路大多是通过贷款建设的,因此更多的体现其政府特许经营的商品属性。高速公路在向使用者收取通行费的同时,有义务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提供服务便渗透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特别在管理意识、管理方式、管理制度上要充分体现出来。在全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是高速公路管理决策的关键。采用卓越绩效的管理模式,可以超出简单的经济评价准则,基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本身的特点来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进而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高速公路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方面比较多,诸如高速公路的养护、通行费用的收取、沿线的服务设施的提供问题等,需要从整体上进行宏观的把握,这样才能逐步提高高速公路绩效管理水平。现阶段,高速公路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是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力度不够。“重建设轻养护”或预防性养护重视不足,有些已经出现病害的路面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导致病害的范围进一步地扩大,导致每隔几年都要进行大修,浪费了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此外在进行道路维修过程中,没有注重将施工组织与保证道路畅通有机结合,人为造成道路不畅,不利于保障高速公路使用者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为了追求利益,超载车辆屡禁不止,高速公路运营部门实施监管的阻力也比较大,切缺乏有效的制度作为保证,超载现象加快路面损坏。
第二点是在高速公路的管理运营方面,对沿线的经营开发关注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市场的需求,只有对市场的信息了如指掌,才能最大限度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规划,不断优化管理的结构,也才能减少对资源的浪费。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当然是偿还贷款及维持运营管理的主要支柱,如果充分利用沿线的土地边角和现有的服务区设施,从事广告、仓库储存、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等多种经营,多管齐下,更好的吸引客流,可促进运营效益提高。
第三点是高速公路运营信息化建设迟缓,难以满足道路使用者日益增高的需求。高速公路在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养护、路政、供电管理为代表的道路通行保证系统和以监控、通信、收费管理为代表的路上信息跟踪系统,这些系统包括硬件环境,也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决定了管理的规模,软件环境体现了管理的力度。现阶段,主要暴露的就是两者没有很好的结合,形成有机整体。主要表现在收费站、服务区、道路通行状况及时有效、提醒、诱导上。
二、高速公路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途径
针对上述的种种问题,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使之能够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提供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的依据。采用卓越绩效管理的方式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卓越绩效管理的基础是科学的健全的评分系统,也即运用分值的高低对组织的管理系统做出一定的评价,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方式来让企业对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这种模式的应用范围也十分广阔,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可以应用该种管理模式。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在管理的内部,要让每一部门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使得整个企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在平时的管理中,加强对相关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可以从中得到科学管理的依据。卓越绩效管理的内容包括前瞻性的领导,客户驱动的卓越,组织和个人的学习,员工之间的团结合作,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创造价值的长远眼光等。注重管理的战略的宏观性和管理落实的细节化。
卓越绩效管理方式应用于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营绩效管理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出其价值:
首先要树立系统化的管理目标,注重对未来成效的分析,从全局的角度去进行战略的分析与策划。通常情况下,高速公路的运营不仅要关注现实的条件,更要从比较长远的眼光来分析,全面地考察对高速公路运营情况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人力资源的分配问题,高速公路的整体规划情况,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利益能否得到必要的保证等,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只有从整体上去考虑,才能够实现科学化的管理,保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其次要加强相关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这样才能为高速公路运营的具体决策提供最为精确的依据。在对高速公路绩效的管理中,要运用与事实相符合的测量结果来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进行合理地分析与规划,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依据现在的事实估计未来的发展情况,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提前的准备,这样绩效的测量结果就更加具有科学性,保证各方面绩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包括高速公路运营绩效、扩大市场需求的绩效,道路使用效益的绩效等。在管理的过程中同时要做好风险评估系统的建设工作,以便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再次要充分发挥核心绩效管理价值观的作用,将顾客与市场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高速公路的运营过程中要重视对市场和使用者的管理,了解市场的基本需求,对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要加以重视,在此基础上不断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高速公路信息数据管理系统,不断改善供需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效率。核心绩效管理的价值观要求在设计阶段就要充分重视各个环节的投资情况,要在重视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出组织的优势,降低对资源能源的消耗。
最后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营造高速公路组织良好的工作氛围,建设和谐的团队文化,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由于结构组织的规模比较大,员工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必定会出现一些管理不公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要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突出员工各自的特点,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优势。同时还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对其进行适当的岗位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建立科学的员工评价机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开阔员工的视野,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效率,同时可以为高速公路服务的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先树立一种长远发展的目标,要关注每一部门的发展运营情况,同时要充分考虑高速公路使用者的利益,满足其要求才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雪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2]封子政.创建战略导向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经济与管理,2004(2).
[3]张世德.湖北京珠高速公路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研究[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8(5).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风险分析的EMC运作模式比较与选择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5日
一、概述
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是20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目前欧美国家广泛采用的、基于市场的、以赢利为目的的节能新机制,并于1997年引入中国。节能服务公司(EMCo)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运行维护、节能量确认等一系列综合,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实现滚动式发展。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是合同能源管理运作的三种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又出现了改造工程施工模式、能源管理服务模式,以及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节能量保证型相结合、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能源费用托管型相结合、租赁业务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型相结合等复合型模式。
二、EMC项目的风险
作为发展历史短暂的新生事物,EMC项目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众多风险,尤其在体制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中,这种风险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一般情况下,一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无论节能服务公司采用何种EMC运作模式,可能具有的风险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客户风险和项目自身风险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客户信用风险和客户经营风险,后者主要包括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运行管理风险、节能效果风险。
(一)客户的信用风险。我国目前的信用机制尚不完善,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常见的信用风险有:客户是否会按合同如期付款;客户从一开始就存在恶意隐瞒行为,目的是诱使EMCo对其投资;合同执行过程中,客户通过各种手段来转移项目的节能收益;投资市场竞争加剧,其他节能公司给予更优惠的条件,客户违约而与其他节能公司合作;客户单位改制或更换领导班子,新一届领导不愿履行合同等。
(二)客户的经营风险。一旦客户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若无其他更好的措施,势必会压缩生产规模,这样节能改造后的设备就达不到预定负荷,能耗就会减少,预计的节能量及效益就会下降,从而导致EMCo的利润下降。另外,客户还有可能由于卷入法律纠纷而发生风险。如客户由于从事非法经营、或其他重大问题而导致停业或关闭,致使EMCo遭受损失。
(三)设计及技术风险。节能技术是整个EMC项目的核心价值,可以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经营成本和节能效果,主要包括:技术选择、技术购买、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成熟度。
(四)公司财务风险。由于EMC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投资数额较大,加之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财务风险将是EMCo无法避免的重要风险,主要包括项目融资风险;合同期内的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金融风险;设备原材料的采购价格风险。
(五)运营管理风险。这里主要是指EMC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风险和改造完工后的业务正常经营管理风险。
(六)节能效果风险。在整个EMC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从技术方案的设计、采购、施工到后期的经营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控制好坏都将影响到最后节能效果的实现。这里的节能效果风险主要是专指能源价格风险和节能量评估产生纠纷的风险。
三、EMC各种运作模式风险分析
目前,EMC各种运作模式是根据客户与EMC公司的资金投入方式或收益分享方式来划分的,而资金的投入方式或收益分享方式是可以影响风险分配的。下面,站在EMCo立场的角度,并假设其他条件都是稳定不变的,仅考虑模式选择这一单一因素的影响,对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三种EMC运作模式进行具体的风险分析。
(一)节能量保证模式。在项目合同期内,客户分期提供节能项目资金,并配合项目实施。EMCo提供全过程服务并在合同中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量,且节能量效益能够弥补所有项目还款额和一切为EMCo提供的检测、检验、运行与维修服务费用。如果项目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按照合同约定,由EMCo承担相应的责任和经济损失。如果实现的节能量效益超过项目还款额,客户和EMCo可以共享超额收益。项目合同结束后,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客户企业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客户企业享受。
在该模式中:首先,客户会分期提供节能改造项目的资金,节能服务公司无需承担项目的资金筹措工作,所以能大大降低EMCo的财务风险,减轻节能服务公司的现金流压力,有助于节能服务公司投资于更多的其他项目;其次,由于客户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对客户自身形成了压力和约束,会使客户更加专注于自身公司的经营,更加看重节能效果的实现,这时,对于EMCo来说,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能得到大幅度地降低。但该模式也存在缺点,首先是由于客户控制资金的投入,容易造成客户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过多干预,比如其通过资金的投入时间来控制项目进展,甚至对项目的配合出现不积极的状况;其次,由于EMCo需要承诺一定节能量,因此对其节能技术、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和生产运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承担的技术风险、运营管理风险也较大。另外,由于该模式中存在一个界限的节能量水平,当双方监测实际节能量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即EMCo公司监测的效果略大于承诺节能量,而客户自身监测的节能效果稍小于承诺节能量,因为涉及到EMCo赔偿责任,发生纠纷的可能性很大,此时的节能效果风险就会大大加大。但在实际项目中,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不会太大。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高、节能意识一般的企业。
(二)节能效益分享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由节能公司提供资金和全过程服务,在客户配合下实施节能项目,在合同期间与客户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收益;合同期满后,项目节能效益和节能项目所有权归客户所有。
在这种模式中,因为客户无需投入资金,只需要配合项目实施并按节能效果来给EMCo支付收益,几乎是承担了节能改造项目的“零风险、零投资”,是各大耗能企业比较热衷的模式,比较适用于诚信度很高、节能欲望较强但资金压力较大的企业。
在风险表方面:首先,因为对客户几乎没有任何压力,客户发生信用违约风险较大,其自身的经营风险也不会得到任何进一步的削弱;其次,在该模式中,由于全部的投资和服务均由节能公司提供,EMCo要提供初期的启动资金,因为资金一般数额巨大,回收期较长,存在着较大的融资风险。后期随着项目的节能效益开始显现,客户定期付给EMCo一定收益,资金压力有所缓解;再次,节能技术的选择和后期的运营管理会直接影响项目的节能效果,而节能效果的大小又决定着节能服务公司能够收回的收益,如果节能效果不明显,则会导致项目的亏损,并且这种亏损是由节能服务公司自己负担的;最后,由于双方是按节能效果来共享节能效益的,因此在节能效果量的大小上,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产生纠纷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此时的节能效果风险较低。
此外,由于客户只是参与最后的节能效益的分享,对实现的节能量大小对其产生的边际效用是很低的,因此对于EMCo如何进行节能项目的实施并不是很关心,如此一来,客户的干预程度可以大大减小,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能源费用托管模式。客户委托EMCo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能源托管费用;EMCo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费用(扣除新增的管理费用),并按照合同约定拥有全部或者部分节省的能源费。项目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企业享有。
在该模式中,与节能量保证型类似,由客户提供合同约定数额的能源托管费用(一般会小于预计的能源费用)。如果在项目中的节能效果不明显,实际发生的能源费用和项目费用之和大于客户托管的费用,则EMCo就出现了亏损,反之则能获得收益。
在风险表现上,因为客户提供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使客户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在信用违约和经营风险上均会得到降低,但降低程度没有节能量保证模式大。与节能量保证模式和节能效益分享模式一样,节能技术和经营管理都会直接影响项目的节能效果,进而直接决定着EMCo能否收回项目投资和实现盈利,所以这两种风险不会得到削弱。在财务风险上,因为客户会支付一笔能源托管费用,减轻EMCo的资金压力,减少了融资风险。最后,采用能源费用托管的方式是比模式的最大亮点,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客户无需承担能源费用上涨的风险,而是转到了EMCo公司身上。当能源费用上涨时,必定会抵消一部分的实际节能效果(节能效率没有变,但是节能费用会减少),影响EMCo的盈利。这种模式中,在合同期间客户不参与节能效益的分享,并不会关心节能量的大小,所以几乎不存在节能量评估上的纠纷风险。
此外,与节能量保证模式一样,由于客户投入了费用,会比较关心项目的进展,干预程度可能会比较大,但对比节能量保证模式,其干预的欲望会稍小一些。
(四)小结。目前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仍是主流,节能量保证型项目迅猛增长,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纷纷涌现。而在分布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主要分布在建筑领域;节能量保证型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主要出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宾馆饭店和商业卖场。在时间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的分享期限有延长的趋势,平均超过4.5年,最长超过10年;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的托管期普遍较长,平均超过10年,最长为15年。(表1)
四、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来看,不同的EMC模式中,存在的风险大小也不同。首先,对于客户风险,仅考虑模式选择对风险影响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客户风险的大小与客户是否投入节能改造资金有很大关系,所以对于市场信用较差的企业应选择节能量保证型模式为最佳。其次,无论选择何种模式,技术风险和运营管理风险始终都是较大的,因为节能技术和EMCo都是最直接关系到节能效果的,决定着EMCo能否盈利的,节能服务公司应一直将其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加以提高。再次,EMC项目具有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对于规模不大的EMCo而言,融资问题无疑是其最大的压力。节能量保证型和能源费用托管型两种模式都是有客户资金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EMCo的财务风险,适用于融资能力较弱、节能服务水平过硬的EMCo。至于节能效果风险,除节能量保证型较大外,其余两种模式风险均较小,适用于处在节能量评估工作发展欠成熟的市场中的节能服务公司。
在实际EMC项目的运作过程中,EMCo应根据项目和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作模式,采取适当的风险分担和风险回避手段,实现项目的成功盈利。
主要参考文献:
[1]彭涛.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与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0.8.
[2]王腾宁,周靖.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和EMC[J].山东机械,2001.5.
[3]杨振宇等.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及待解决的问题[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4.6.6.
关键词:寿命周期;建筑节能;节能措施
引言:
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建设高峰期,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促使建筑业、建材业飞速发展,由此造成的能源消耗已占到我国总的商品能耗的20%~30%。而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运行过程中,占其总的能源消耗的80%左右。我国2003年建筑耗能占当年社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27.47%,接近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l/3左右的水平。随着人们对热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类家用电器的普及,这个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而且我国综合一次能源效率低、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转化带来的环境负荷大。综上所述,通过研究,找出正确的方法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促进建筑节能的进行势在必行。
一、全寿命周期理论
全生命周期分析(LCA)是一种用于评价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即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的生产、使用直至产品使用后的处置过程,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技术和方法
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建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涵盖原材料开采、建材加工、构配件制造、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行使用、护保养、拆除报废和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就是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能源资源消耗以及废弃物排放的环境负荷影响的综合评估。这种评估不但要考虑建筑建设、使用阶段的建材消耗和能源消耗,还要考虑到建材生产、运输、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甚至还要考虑到建筑拆除时的材料可回收性、垃圾管理等全过程
全生命周期内建筑能耗及环境影响分析:
在建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始终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可以用建筑生命周期能耗(LCE)来统计这些能耗LCE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M = Em + Et十Ec十Eo+Ed
其中 , LCE 为建筑的生命周期能耗;
Em 为建筑材料耗能及加工耗能;
Et为建筑材料运输能耗;
Ec为建筑施工能耗;
Eo为建筑使用及维护能耗;
Ed为建筑物拆除能耗。
对普通住宅建筑而言,Em和Eo是主要部分,这两项在建筑生命周期能耗中占到80%左右,Et占2%-5%,Ec约占10%。
二、建筑的不同生命时期节能措施
1、建设阶段
围护结构是一栋建筑物构成的主体,由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两部分组成。其中,护结构包括了外墙、外门窗、屋面和地面四个部分,其作用是使室内受到遮护,以不受室外气候变化的影响;内围护结构包括了内墙、楼面、内门窗三部分,其作用主要是为了构件和分配室内空间,以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对建筑节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外墙的节能措施
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可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从而减少各主要设备的容量,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与复合墙体围护结构。在进行经济性、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在墙体内外侧敷设保温隔热的新材料。
隔离太阳辐射热:对垂直墙面可采用外廓、阳台、挑檐阳等遮阳设施和浅色墙面、反射幕墙、植物覆盖绿化等。
1.2门窗的节能技术措施
尽量减少门窗的面积:门窗是建筑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面积约占建筑外维护结构面积的 30%,其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 2/3,其中传热损失为 1/3。所以门窗是外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条件下,尽量减少外门窗洞口的面积。
设置遮阳设施:设置遮阳设施,考虑空调设备的位置。减少阳光直接辐射屋顶、墙、窗及透过窗户进入室内,可采用外廊、阳台、挑檐、遮阳板、热反射窗帘等遮阳措施。门窗的遮阳设施可选用特种玻璃、双层玻璃、窗帘或遮阳板等。
提高门窗的气密性:有资料表明,房间换气次数由0.8h-1降到 0.5h-1。建筑物的耗冷可降低 8%左右,因此设计中应采用密闭性良好的门窗。通过改进门窗产品结构(如加装密封条),提高门窗气密性。防止空气对流传热。加设密闭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尽量使用新型保温节能门窗: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塑钢门窗)可大大提高热工性能。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玻璃的选材。玻璃窗的主要用途是采光,但由于玻璃窗的耗冷量占制冷机最大负荷的20%~30%,冬季单层玻璃窗的耗热量占锅炉负荷的10%~20%,因而控制窗墙比在30%~50%范围内时,窗玻璃尽量选特性玻璃,如吸热玻璃,反射玻璃,隔热遮光薄膜。
合理控制窗墙比:窗墙比是窗洞口与墙的面积比值,增大这两个比值不利于空调建筑节能,应尽量减少空调房间两侧温差大的外墙面积及窗的面积。控制窗墙比、对外墙及屋顶的导热系数等提出具体要求。通过外窗的耗热量占建筑物总耗热量的 35%~45%。故在进行前期建筑设计时,在保证室内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比是很重要的,一般北向不大于25%;南向不大于35%;东西向不大于30%。
1.3 屋顶的节能技术措施
隔离太阳辐射热:隔热太阳辐射热,减少阳光直射,对屋顶可采用架空屋面,浅色屋面,种植屋面等。对屋面进行绿色覆盖,既可遮阳,又能隔热,而且通过光合作用,可消耗或转化部分能量,也起到美化环境作用。因此植物覆盖法是空调节能的较好的方法。还有设计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节能措施。
“冷屋顶”节能:国外很多专家对“冷屋顶”(cool roofs)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节能效果很显著。所谓“冷屋顶”(cool roofs)是指日射反射率高的屋顶,它通过对普通屋顶涂上高反射率的涂料,提高屋顶的日射反射率,减少太阳热量的吸收,从而达到减少空调冷负荷和空调节能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冷屋顶”节能可使空调负荷减少约 10%~50%。
2、建筑使用及维护阶段
2.1地热、太阳能等自然能源利用
地源热泵系统包括3 种不同的系统:1) 土壤源热泵;2) 地下水热泵系统;3) 地表水热泵系统。以上3 种系统,实际上是指通过将传统的空调器的冷凝器或蒸发器延伸至地下,使其与浅层岩土或地下水进行热交换,或是通过中间介质作为热载体,并使中间介质在封闭环路中通过在浅层岩土中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对建筑物内供暖或制冷的一种节能、环保型的新能源利用技术。虽然在这3 种系统中,采用地下水、地表水的热泵系统的换热性能好,能耗低,性能系数高于土壤源热泵。然而,由于前两种系统受到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的环境限制,并非处处存在,因此土壤源热泵系统应用更加广泛。地热资源是可以再生的绿色能源,而地源热泵技术对地热资源的要求不高,可以在各个区域广泛应用,是建筑设计中使建筑物达到“节能、环保”的有效手段之一。
太阳能总能量大,能量密度低,是建筑节能的最大潜力所在,同时建筑又是太阳能利用的最佳载体,不仅能就地采集、就地使用,而且由于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高达1/3,而且随着城市化加速,建筑能耗仍在剧增。因此太阳能建筑节能总量巨大,且技术可操作性强。
2.2 优化物业管理提高能源节约
相对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各阶段而言,运营管理阶段经历的时间最为漫长。物业管理服务活动属于建筑的运营管理阶段范畴,意味着绿色建筑指标体系21 个分项指标中的17 个分项指标涉及物业管理服务活动。另外,就一般住宅来说,运营和维护成本要占到其生命周期成本的60%-80%,在其漫长生命周期中,对于物业项目本身的运营管理,节能降耗服务应该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在推进建筑节能降耗的进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另外,物业管理企业实施节能降耗管理服务不仅仅有益于社会,还有利于本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和提升品牌形象。优化物业管理提高能源节约措施主要如下:1、积极参与工程的前期规划设计,制订并实施节能降耗计划和工作方案;2、实施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技术力量;3、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倡导建设节约型社区,推广节能文化。最终能在建筑物的后期使用物业管理的过程中,推进节能降耗向高端化发展。
三、结论
建筑进行经济评价时,不但要考虑一次性投资,更要注重的是全寿命周期的总费用,要对一次性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权衡考虑。而且建筑节能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能源利用问题。本文主要对在建筑寿命周期影响较大的建设阶段和使用阶段进行了讨论,事实上建筑的施工阶段管理同样对建筑节能有较大的影响,为能得到更好的节能方案还需要更多的试验检验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郎四维. 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现况与进展[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2,(03)
[2] 张卫.建筑节能与广西节能省地住在初探[J].广西节能.2005,(02)
[3]龚明启,冀兆良.夏热冬暖地区城乡规划中的建筑隔热问题分析研究[J].制冷.2005,(04).
[4] 丘建明.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设计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06,(03).
[5] 赵士怀,黄夏东.福建省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现状和展望[J].福建建设科技.2002,(04)
[6]冯雅.成都地区节能建筑示范工程技术对策IJ].建筑节能,2005,(4):3-5
[7] 赵晓艳,田稳苓,王敏.浅析建筑节能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建筑节能,2008,210(36):73-75
[8] 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德国能源署.中国建筑节能手册.德国:德国能源署建筑节能部门,2007,1.60
在电力行业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是:业务人员不知道大数据平台里到底有什么?如何便捷使用?技术人员虽然知道有哪些数据,但却不知道这些数据有什么价值,应该如何使用?而双方达成一致又需要消耗许多无谓的时间,造成业务人员的不满。
自服务不仅能把资源中心转移到业务上,更能快速发挥业务的前沿视角,是一举两得的事。大数据作为一项企业的“准资产”,自服务大数据资产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提升。Gartner预测,到2019年,数据自服务的市场需求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6%。而对电力行业来说,建立自服务大数据资产管理中心,是行业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前提准备。
自服务解决核电大数据“用、管”难题
如今,智慧核电建设已然是大势所趋。众所周知,2017年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将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智慧核电运营系统研究及示范项目”建设内容纳入了《能源技术创新 “十三五”规划》,为我国智慧核电建设加快了建设步调。智慧核电建设作为“国家政策指导”和“行业发展战略”的共同要求,是核电产业传统运作模式拥抱大数据时代的大势所趋。2015年初,中核核电提出“数字核工业”战略和要求,并写入十三五规划;2014年,中广核启动“智能核电”建设,包括协同设计、智能建造、智慧运营和智能管理。美国部分核电站已经进行数字化改造。在全球范围内,目前美国Exelon公司建立了核电人类工程学设计控制中心,用于资源安排、优化调度和现场监测;法国、英国的核电站也正在逐步进行数字化改造,法国电力旗下58个机组中有4个机组完全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其他机组部分环节实现了数字化。
在拥有超过十年的电力、石油、燃气等能源行业平台产品与解决方案规划与设计经验的普元公司电力事业部副总经理王程志看来,智慧核电建设与运营的关键支撑之一就是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他介绍,随着项目实践对大数据分析应用的深入,发现核电大数据在“管”和“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比如数据资产目录的自助化管理、数据自助查询分析、数的运营管理监控等等。包括设计、建造、运营全过程多维度的核电数据“管不准”和“用不畅”成为制约智慧核电大数据分析应用的瓶颈,并最终导致业务技术之间的严重壁垒,数据应用不畅。
针对智慧核电大数据应用中的痛点问题,“自服务大数据资产管理中心”能够一站式解决上述“管和用”方面的诸多挑战,在大数据平台之上实现“管”和“用”方面的提升。首先,“自助化”体现在自助化的数据资产目录管理、检索查找资产,自助化的数据查询分析、数据探索挖掘,自助化的数据质量管控与应用监控;其次,实现自助化的关键支撑之一是“自动化”的数据资产元数据采集、数据内容获取、数据质量检核等;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应用,实现系统自进化,建成智慧核电。
自服务加速发电数据资产化进程
“智慧的XX”是很多行业改革风潮中惯用的词汇。近年来,发电企业掀起数字化转型浪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IT 技术一方面催生出各种各样的创新经济和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也正在与发电行业深度融合。各发电企业身处其中,均进行了“智能发电”、“智慧发电”的战略规划与实践探索,信息化创新也面临着新的趋势和挑战。
目前,发电集团与电厂仍面临着诸多困惑:虽然积累了海量数据,但利用不足;信息孤岛,厂与厂之间、部门之间、专业之间不能互通共享;资源融合不够,共享不足、深度开发和分析利用不够;信息资源在生产、经营的综合分析和,没有为节能增效的决策支持提供辅助。当前发电企业面临市场红海化、竞争白热化的局面,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理需求的行业现状。
电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面对的诸多挑战,利用“自服务大数据资产管理中心”,深入挖掘数据价值,通过数据建模预测设备故障、分析机组运行效率,能够为提高提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和精细化生产运营水平提供数据支撑。
结合“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需求,建立电力生产大数据平台,打通OT/IT,实现两化融合;通过挖掘数据价值,海量数据建模,分析并预测设备的健康状况,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实现智能制造;促进集团精细化管理,搭建全厂最优运行工况,对机组经济运行提出指导方法,提高运行效率、创造效益、增强竞争力。
具体而言,在管理在线方面,能够实现测点大盘、技术监督在线管理、检修管理、实时在线报警;在精细化运营方面,能够对长期超限数据统计监督整改以及考核管理一步到位;在智能寻优方面,能够建立故障原因知识库逐渐实现智能化故障诊断,并且对设备劣化情况建模预测并进行报警,最后基于数据挖掘的预测性维护;在数据资产管理方面,能够做到数据目录管理、数据标准模型管理,实现数据便捷探索使用、数据统一共享,及时监控数据质量管控与数据应用情况。
关键词:新能源;公交车;推广背景;挑战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060
1 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运营的实施背景
1.1 贯彻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要求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是应对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的有效手段,既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需要,也是减排的需要,亦是汽车技术革命的必然趋势。中国以自主创新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实现节能减排和石油安全的目标,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及系列引导政策。2010年 10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2012年4月,国务院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未来几年发展的技术路线和目标。发展新能源汽车,实施中国汽车产业的“绿色变革”,已成为国家战略。
1.2 河南省从政策和资金领域引导新能源汽车
河南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举措,培育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在河南率先发展低碳经济。嵩县作为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示范县市之一,明确到2015年推广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计划累计达到10万辆,并先后出台了购置补贴、技术标准、场站规划等配套政策。在此历史机遇下,嵩县公交公司围绕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科学发展这条主线,把发展新能源公交纳入到公司“一五一”战略规划,致力于为乘客提供低碳公交服务,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1.3 公交行业特点适合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目前,嵩县公交公司在新能源车辆的使用和管理已走在国内行业前列。运营规模已经处于国内同行的前列;服务范围覆盖在市内18条公交线路上;以现有公交场站为依托,已建成9处充电服务场站,初步形成规模一体化的新能源车充维服务网络。
2 推广新能源公交车面临诸多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在国内外已有较长时间,但量产化和规模推广却始终举步维艰。深圳巴士集团推广新能源公交车辆的初期同样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第一、新能源车辆运营成本高,公交企业难承重负。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应用初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新能源车辆购置价格高,综合成本较高。二是新能源公交车辆政策性补贴不明确、维保成本不确定。如何破解新能源公交使用的高成本难题,成为城市公交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电池续航能力仍然是瓶颈,是一个重要课题。大部分受访的新能源公交车车主都有相同的观点,从买前的质疑再到使用后好过预期,促使他们成为推广新能源车的主力军。在试驾现场,公交车驾驶员李某认真地比较各种车型的优劣。他最为关切的是,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桩站点铺设问题。李某就有过一次跨城经历,险些遭遇没电的尴尬:近期去过一趟郑州,等到了郑州后原本以为充电桩站点很好找,因为我装了很多搜充电桩的APP,结果去的第一个充电车位被传统汽车占了,第二个点导航到了是一片绿地。当时,电池电量就剩百分之十几,心里特别慌。因此,新能源车辆的充电续航问题是一个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第三、新能源车辆安全技术保障问题。新能源车辆在技术可靠性方面与传统燃油车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表现为故障率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辆,续航里程普遍不高,充电时间较长,营运效率相对较低。总而言之,新能源车辆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整车技术、动力电池技术、电控电机技术等新能源车辆技术性能表现的关键。目前,以动力电池为主的关键零部件技术还难以达到新能源车辆安全运行的要求。因此,缩短新能源车辆技术成熟周期,提高新能源车辆技术稳定性,保障新能源车辆运营安全,迫在眉睫。
3 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应用与运营管理的措施
3.1 从政策层面支持新能源公交车
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家未来综合竞争力休戚相关,产业的发展必将经历规划、示范性发展、成熟性推广等阶段。在成熟推广前,国家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税费补惠等方面给予大力补贴,作为一种产业,成熟发展与规模化应用必将以市场为主导,以商业运作为基础。基于这点,嵩县公交公司在示范推广新能源过程中,依托示范阶段的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商业运作模式,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多方合作体系,摸索出一套适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具推广价值的商业模式,破解新能源汽车推广面临的难题,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产业链合作共赢。
3.2 从规划层面支持新能源客车
洛阳市对未来新能源车的应用作了规划,在公交领域,2016年到2019年,洛阳市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重应达到55%、65%、75%和85%。计划到2020年,所有城区公交车更换成新能源汽车。在更新报废出租车或提供整车租赁服务时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在公车方面,要求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50%。相关部门还正在研究实施分时租赁新能源车的可行性,初步考虑以市本级三区为试点,规划建设60个分时租赁点和800辆租赁用车。
3.3 从建设座充电桩等技术方面支持
作为支撑新能源汽车推广重要一环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洛阳市采取了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方式,引进专业化运营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按照政策规定,在台州市区注册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主体,投资建设市区公交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财政部门将按照实际投资额给予20%的补助。在多方利好下,洛阳市充电桩建设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市累计建设充电站21座,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的233%。其中,高速公路服务区集中式公共充电站10座。此外,还建成分散充电桩573个。按照布局,在2020年前,洛阳市将打造出布点均衡、覆盖全面、功能完善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目前新建的住宅配建停车位要求100%预留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条件,新建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商场、宾馆、医院、办公楼等大型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和社会公共停车场,具有充电设施的停车位应达到总停车位的10%以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