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6 15:54: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未来农学专业就业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新疆高校 农学类 一本专业 班级管理
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对农业的认识一直过于偏见。认为农业就是从土里刨食,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辛苦、落后、没钱和没前途也就成了农学专业学生的代名词,由此产生的农学专业招生的生源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农学类专业的特殊性,一本专业的学生教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西部高校,尤其是新疆高校,农科类本科第一批次的招生及招生后的培养教育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以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批一本招生学生为例,对农科类一本专业学生的管理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一本专业农科类学生存在的问题
首先,专业认识不足。该专业首次第一批次招生50人,其中90%以上入学半年仍然不了解本专业。他们对专业认识浅薄,多数人认为种子科学与工程就是生产种子和买种子。对专业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了学习迷茫,产生极大落差。第二,专业信心不足。导致对专业没有信心的直接原因也是对专业的认识不足,以传统的眼光看待农学专业相关学科。第三,心理压力偏大。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其中半数来自内地。除此之外,有些学生来自农村,从小就接触农事劳动,也吃够了苦。本来希望考上大学后可以能够脱离农口,没想到还是学了农学。尤其是一本专业的学生,很多考生高考成绩很高,本来能够学习自己理想的专业,由于一些原因从事农学学习,从而心理存在很大的落差。因此,心理问题无疑成为西部高校农科专业一本学生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解决措施
(一)加强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
在新生入校后可以通过讲座或展板的形式开展专业介绍。请本学科的教授专家根据培养目的、培养方案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是就业方向,所需技能及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结合本专业的前沿研究及国内外的人才需求形式进行介绍,使学生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及发展空间。不仅如此,通过介绍本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联系,体现本专业所学知识的深入与广博,进而使学生知道学成之后就业前景非常不错,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
(二)加强师生交流,排除学生心理忧虑
由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价值取向的改变,很多同学思想会产生波动。有些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能够确定明确的目标,获得进取的动力,这是好现象;有些同学由于专业认识不够、学习生活不顺利可能变得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从而会失去奋斗目标和上进心。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中指出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 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经常深入宿舍与同学交谈,包括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及未来的计划。不断地鼓励学生,关心他们,让他们感觉自己并不孤独,前途一片光明;通过介绍一些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学生动态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而不被社会淘汰,进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建立严格规章制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单位和国家都有它自己的规章制度,并以此来维持其内部的正常秩序。结合学生管理手册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意在引导学生在遵纪守法的同时如何去更好地适应和享受大学生活,培养利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人才。规章制度要全面,应涉及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社交等多方面。但制定规章制度要切合实际,不能盲目的说大话和空话,否则不能起到指导学生行为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有合理的奖励及评优制度。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一种人人争相学习,进步,并通过不断努力获得奖励的学习氛围。如奖励文明宿舍;奖励先进个人;公平公正的评选各类奖学金及优秀学生。
(四)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对农科类毕业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本专业农科类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所以专业学习之外要更加注重素质培养。让学生从现在就开始思考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确定目标,找出缺点和不足,在将来的大学生活中有目的地学习。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如何培养适合学生自身和国家需要的农学专业人才是每个农科类院校关注的问题。新疆高校农学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而且招生后的教育面临着严重的经验不足问题,因此需要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首批入校的学生。对于入校学生的教育不仅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管理方法及资源投入上的差异,更要体现在考核标准上的不同,使他们感受到他们不同于本科二批次招收的学生。总之,对于农学类第一批次招收的学生教育要以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力求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的良好势头。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培养;职前培训
Abstract:Taking students majored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from three universities,i.e.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respondents,and adopting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this paper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system of training before career f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ed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and demand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ree problems exist among the students majored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i.e.more difficulties in hunting prospective jobs comparing to those majored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ak learning and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cities;and the main demands focus on three aspects,i.省略prehensive knowledge,career planning and practical skills.Therefore,universities should change principl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ajored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d build a system of training before career for college students integrated of career planning,career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ies,including the reformation of current curricula system to invite entrepreneurs,scholars and official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rehensive training bases by uniting enterprises to provide more practical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system to give different guidance to different students in the whole process.
Keywords:major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raining before career
一、引言
2007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大学生面临空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2011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71万,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学生,还有农民工、高职高专学生、技校生、城市下岗职工、转业军人,这些待业人群都集中在城市里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调查发现,近90%以上的应届大学生都缺乏“职业发展”的概念,同时也缺乏基本的求职技巧和企业所需的实际工作能力,尤其对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国际贸易、信息管理等经管类专业大学生而言,一是就业前景、方向和目标不具体,二是专业技能弹性较大,三是不清楚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岗位需求。
职前培训指大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的综合训练,简称TBC(Training Before Career),内容主要包括:(1)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即根据大学生专业特点、性格特征性,为其提供职业生涯规划,传授面试技巧,增加求职经验;(2)职业技能培训,即与科研院所、企业、技校等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培养专业技能,提供工作机会;(3)职业素养培训,即通过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的报告讲座,提升大学生专业素质和从业修养。本文以洛阳市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的经管类专业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随机调查、走访等方式,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其中以即将毕业找工作的大三、大四为重点,调查内容包括:(1)当前所处的状态以及对自身现状的评价;(2)对未来的思考以及希望学到的东西;(3)对职前培训的态度和方式。三所高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35份,有效率达到97%,结果基本反映经管类专业大学生职前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经管类专业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三所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调查发现,只有22%对当前生活状态满意,34%比较满意,37%感觉一般,7%感觉不满意,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预期找工作难于理工科专业
对当前的经管类专业大学生来说,38%的人认为预期找工作难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但大多学生在择业面前比较盲目。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与理工科专业相比,知识、技能弹性较大,缺乏可展示的具有一定优势的硬件;二是没有择业目标和职业规划。对所学专业的未来择业范围和方向不明确,找工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目标比较单一,或只关注工作环境的优劣,或只关注工资的高低,或只关注工作的劳累清闲,缺乏接受一份工作的适合度和满足感,以及对完成工作职责与个人成长之间关联度的认知;三是没有做好接受一个岗位职责的心理准备。找工作不是为了找个人发展的平台,不满意能得到的工作,但又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也不清楚单位对岗位的专业与技能要求,对具有挑战性或需要努力适应的工作又没有信心,缺乏求成长谋发展的心态[1]。
2.学习能力弱
调查发现,36%的经管类专业大学生面临学习能力弱问题,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认为课堂上学不到东西,简单东西不想学,难东西又学不会,不知道自己该学习什么,找不到未来发展方向。进入大学后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希望出人头地,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但难以找到现实通往理想之间的路径。一方面经管类专业除了经济、管理两个学科外,还涉及政治、社会、法律、环境、生态及林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学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又紧密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感到自身学习能力弱,知识面窄,做事能力有差距和缺陷,与未来期望不相匹配,难以适应要求。但实际学习过程中,常下决心要努力学习,多读书,认真上课,又难以抵制校园外的诱惑与刺激,在网络和游戏中消磨很多时光,很多理想难以付出真实行动。
3.情感沟通能力差
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经管类专业大学生也同样处在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老乡关系等各种关系之中,扮演多种社会角色,承担多种社会责任。调查发现,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情感沟通障碍[2]。究其原因,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经历长达10多年的分数导向、高考导向教育评价模式之后,家长除学习以外基本都是“包办”或“代办”,在进入大学以前大多学生是一帆风顺,很少经历挫折,情感沟通能力差,不清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成为很多大学生遭遇的较为尴尬和困惑的问题。离开父母、家庭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大学生的“自我、张扬、独特、好逸恶劳、纪律性差”等个性特征开始突显,由于找不到沟通话题和内容,缺乏必要的基本的沟通能力,和家庭、亲友开始逐渐疏离,平时很少和家里联系,信息不畅通,似乎只有缺钱时才会与父母联系;由于做事较为自我,不顾及别人感受,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闹矛盾,同室、同班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平时不关注与专业或课程有关的信息,上课时难以与老师交流,很多课程内容不理解不熟悉,课余时间又很少与老师沟通,导致厌学、逃课成为习惯。
三、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主要需求
在调查经管类专业大学生认为自己那些方面存在不足时,29%感觉社会经验少,不知道如何处理身边的事;27%感觉知识范围过窄,很专业前景缺乏了解;25感觉工作技能差,难以适应需求;19%认为交际能力差,不清楚如何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的关系。在需求上主要表现为三大类:
1.综合知识需求
当前,在农民工、高职高专学生、技校生、城市下岗职工、人员等共同竞争下,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普遍感觉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每年的招聘会上用人单位众口一词的“要求相关工作经验”,让很多学生感觉不知所措。经管类专业在课程设计上过于偏重文科类内容,以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为主,专业课也多限于相关实务操作层面。但在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管类专业问题往往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很多社会现象、问题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复杂性和交叉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还要具备综合性经济知识、较宽知识面、多学科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产业趋势、社会变革等内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分析经济、管理相关领域综合性问题能力。因此,应增加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知识或经验,以适应现实和未来经济管理类工作岗位需要。
2.职业规划需求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设计与规划的过程,包含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部分。调查中发现,仅有37%的大学生大概了解将来所能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54%的大学生对专业就业前景不了解,没有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在未来发展上比较盲目,9%的大学生对职业规划基本没有认识。因此,应增加经管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类课程,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明确将来的择业范围和方向,确定就业目标。同时,根据经管类专业特点,为学生进行多重职业通道设计,一是走专业技术通道,即在一个系统内走专业职称路线发展,二是普通管理通道,即按部就班随工作时间增加而职位上升,三是依据专业内部分类,走细化专业技术通道,即将专业发展进行深化。
3.实践技能需求
当前,经管类专业大学生技能实践训练多集中在学校实验室里操作相关软件,真正在公司、企业、事务所的实践机会较少。以河南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在大学四年的培养中,除微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营销学、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主干课程外,仅有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等技能训练,及认识实习(两周)、业务实习(两周)毕业实习(四周),且技能训练集中安排在计算机上操作外贸软件,认知实习以参观或浏览生产企业、海关为主,业务实习、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学生已进入找工作阶段,这些技能训练、实践环节难以适应外贸类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因此,应强化学生技能实践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同时掌握经济、管理的现代分析方法、基本技能和专业应用技能,以拓展未来就业范围,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综合性需求。
四、经管类专业大学生职前培训体系的构建
经管类专业应创新大学生培养理念,推进三个转变:一是由单纯学知识向学知识、学方法、培养能力并重转变,随着接触学科范围的扩大,学生会感觉不懂的学科越来越多,知识是学不完的,不可能在讲一门的仅30-60课时有限内学完这个40-50岁老师所拥有的全部知识,他们更应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面对一个全新的学科或事物;二是由单独学生身份向承担多重社会角色转变,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之前的关键一站,他们不仅要做好学生,更应做好儿子(好女儿)、好同学、好老乡等角色,承担相应责任,处理好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老乡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三是由单一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学生必须经历社会化过程,才能使得学校、社会、国家外在的岗位职责、行为标准和社会准则内化为自己的标准,从内心上认同、遵从和坚守,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和规则,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实现。
调查经管类大学生学习锻炼途径时发现,66%通过学校,28%通过兼职,只有6%通过企业或其他途径。同时,85%的大学生明确表示愿意参加职前培训,只有4%表示不愿意,11%表示暂时没有考虑。在调查具体培训内容需求时,37%选择企业家讲座,28%选择技能操作训练,18%选择专家学者报告,17%选择政府官员报告。因此,针对经管类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综合需求,应构建集课堂学习、单位实习、专业指导为一体的职前培训体系。
1.改革现有课程体系,让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参与教学
现有经管类专业在设计培养方案时,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过于侧重经济学、管理学等文科类课程,授课内容多侧重于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普及完善基础理论为主。因此,应改革现有课程体系,采取多样化形式和渠道,以报告、讲座、座谈会、茶话会、沙龙等方式,让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参与教学,使学生了解对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产业运行特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进程,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学术进展与动态,熟悉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等现代经济社会调查方法,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应用报告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2.联合企业建立综合训练基地,增加学生实习实践机会
当前,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践多集中在校内,以河南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综合训练、认知实习、阶段论文、业务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认知实习(一周,安排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初)以参观、浏览为主,缺少从事具体业务、接触具体岗位的机会,直到业务实习(四周,安排在第七学期末)、毕业实习(四周,安排在第八学期初)才进入实习单位从事有关具体业务操作。因此,应与企业联合建立综合训练基地[3],理论课程学习、学校实验室操作的同时,让学生以实习生身份进入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机构进行综合训练,增加学生从事具体业务的实践机会,构建单位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和平台,让单位通过基地了解学校、清楚专业、认识学生,让学生熟悉单位业务、认知岗位职责,也为学生提供未来工作机会。
3.建设综合培训体系,对学生实行全程分类指导
在文科类专业大学生发展上,学校应建设综合培训体系,坚持全程指导、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特点、不同学习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大一建立专业发展指导平台,开展专业形势教育,让学生了解主要课程、重点学习领域、未来就业方向,通过与往届校友、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的沟通交流,对学生未来发展进行引导,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大三构建跟进课程指导平台,开展专业学习教育,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同时,举办求职技巧讲座,开展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导,鼓励学生提早选定发展方向,完成相关能力储备、知识储备、技巧经验储备;大四建设就业指导平台和网路,“团体辅导”与“个性化咨询”相结合[4],设立职业咨询室,举办“职业导航”、“就业指导月”、“就业助推月”、“公考直通车”、“考研直通车”、“企业家面对面”等活动,进行求职训练、面试情景模拟、知名企业参观等培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五、主要结论
本文以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三所驻洛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存在的预期找工作难于理工科专业、学习能力弱、情感沟通能力差三大问题进行的剖析,分析了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知识、职业规划、技能实践三大需求。因此,高校在经管类大学生培养理念上应推进三个转变,即由单纯学知识向学知识、学方法、培养能力并重转变,由单独学生身份向承担多重社会角色转变,由单一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从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三方面入手,构建大学生职前培训体系:改革现有课程体系,让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参与教学;联合企业建立综合训练基地,增加学生实习实践机会;构建综合培训体系,对学生实行全程指导、分类指导。
参考文献:
[1]张号全.80后遭遇现实的“三重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4):14-17.
[2]万辉.让诚信求职成为一种常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8):10-11.
[3]张宗欣.告别形式主义的大学实习[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8):21-23.
[4]王琴琴,翁祥栋.就业指导可因人制宜、量体裁衣-访山东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杜言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24):6-9.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博士后 定位 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博士及博士后人员的数量可以作为衡量该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在澳大利亚,博士后研究员是国家未来科学家的主体,在科学研究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研究工作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能够为研究工作带来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技术。对于那些希望扩展经验的年轻博士毕业生来讲,申请做博士后是为了寻求一定的工作经验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一、澳大利亚博士后的定位
在澳大利亚,博士后是一个相对正式的职务,通常为期三年,经费大都来自项目经费与资助。澳大利亚的管理者和指导者选拔博士后研究者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他们提供一个集中研究的机会,这种机会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是难以获得的;其二是提供另一种机会,即在获得博士后学位之后使他们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研究技能和形象”。[1]澳大利亚博士后的培养没有固定的制度规定,每个大学都有自己不同的申请条件与录取方式。澳大利亚博士后的申请区别于其他级别学位的申请,它采用广告的形式招收博士后研究员,这种形式与工作职位的招聘类似。因此,在澳大利亚从事博士后研究也可以成为任职,通常从事博士后的过程也就是完成项目的过程,澳大利亚博士后既不是学生,又不是正式的教研人员,可以概括为介于学生与独立研究人员之间。
博士后岗位对于博士后研究者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科研时期。博士后们可以在这一时期集中全部精力进行研究和写作,干涉和限制很少,这在今后有固定职位的时候是不会有的。其次,博士后岗位对于博士后是一个发展机会。在这段时间,新入门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可以增强自己独立研究的能力并树立学术声誉,还可以凭自己的实力获取科研经费,这也是一个表现能力,为以后进入学术界或取得研究性职位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博士后们对研究产业的贡献在高等教育部门是众所周知的,但他们对教学与监督行业作出了更加重要的贡献也是公认的。博士后的存在对实验室小组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提供科研操作所需要的专门技术;充当实验室日常的管理者;对科研提供日常和科技方面的技能督导;使用技术仪器和收集测量数据进行实地研究。博士后所承担的职责的广泛性,以及他们在这些工作上花费的时间都表明他们对所在学术机构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第一,大多数博士后都认同他们从事的博士后研究岗位是进入学术生涯的“垫脚石”。在博士后就业问题出现之前,博士后们普遍认为博士后研究岗位只是在博士毕业后与获得固定工作岗位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只是暂时的岗位,它不稳定,不能满足博士后们家庭和事业的需要。但是这一过渡阶段又是十分重要的,它对博士期间的学习技能进行扩展,是他们成长成为独立的研究人员的一个必经阶段。
第二,在医学或者农学领域将博士后研究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因为他们有大量的研究经费,这在其他领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些经费主要来自国家健康和医疗研究委员会的专项拨款,还有来自政府和工业的资金。因此这些专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只要能继续获得资金,就不需要像其他专业的博士后们一样变换研究岗位。虽然他们的工作也不稳定,但一旦拨款申请得到同意他们就不会转岗,所以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博士后来讲,他们具有很大的稳定性。所以,这些领域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认为博士后研究工作是一项“事业”。
第三,大多博士后否认自己处于培训阶段,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独立的研究者。博士后已经可以独立地进行试验操作,他们可以独立地设计研究方案并且用自己的工资作担保来申请科研基金。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在训练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只有很少的时间用于自身发展。他们表示:“实际上,没有时间培训与训练,因为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在实验室做研究。”[2]这也许同博士后的学习位置有些矛盾,但是根据2001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育发展和学术方法中心开展的针对博士后的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1011名博士后中,大多数博士后认为他们已经是独立的研究者而不是进行培训的学习者。
二、澳大利亚博士后的申请条件、薪酬待遇与培养
澳大利亚的博士后大部分为大学导师或研究机构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进行聘请,合同期一般为三年或三年以下。但如果合同超过一年的话,招收的时候就必须在正式媒体上打广告公开招聘。不仅如此,合同为三年并且工资在一定数额以上的聘任者还可以获得由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的永久居民迁证。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育发展与学术方法中心就博士后培养与就业问题所进行的调查分析:“在2000年,这些博士后研究者大多数是澳大利亚公民并在本国接受教育,他们的年龄多在35―40岁之间”。[3]
通过各大学与机构对博士后申请条件的要求,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条澳大利亚博士后申请的基本条件。首先,获得与研究项目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是申请博士后职位的首要条件,并且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大学或机构对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其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及数据分析能力是重要条件,对计算机操作精通将是一项优势。再次,期刊、书籍等高质量的出版数量是申请的一项必要条件。最后,对研究的热情、良好的沟通能力及人际关系是考虑的重点,因为通常博士后研究都是在一个研究小组中进行,与组员的协作关系是完成项目的重要条件。
在薪酬待遇方面,澳大利亚博士后较北美、加拿大等博士后的待遇高,但是鉴于澳大利亚的博士后是一项固定职位,相比之下,在澳大利亚,博士后的薪酬待遇并不高。澳大利亚博士后级别A与级别B的待遇有一定差别,由表1可以看出,A级别博士后的薪酬大概每年60000―80000美元,B级别的博士后薪酬在每年70000―100000美元,外加一定数量的退休款和其他补贴,有的机构还为海外聘任者提供路程和搬迁的费用。
“调查显示,在目前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中,关于如何培养博士后似乎没有明确统一的观念,也没有正规的制度结构,现有的做法主要依赖于博士后研究者及其指导导师的主动性”。[4]博士后研究者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包括“接受直接指导并通过工作实践提高技能,出席相关研讨会和听课,定期获得有关奖学金和待聘职位的信息,导师给予正式及非正式的指导,支持出席学术会议和建立学术关系网络”。[5]
国内学者对于澳大利亚博士后培养的研究是,“一般而言,负责管理与指导博士后的人认为博士后培养意味着通过这样一些手段为他们提供机会和支持:提供新的职位和研究资助,为他们联系工作;提供掌握更多技能的机会(比如如何指导研究生);提供总体的建议与支持;鼓励他们在大会上发言、在适宜出版物上将他们列为第一作者,从而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与学者形象。然而这些机会与帮助大多是非系统的,而且常常是暂时性的。”[6]
总的来讲,对博士后的培养及指导主要还是依赖导师个人支持,需要导师对博士后研究者提供一些帮助,包括一些正式及非正式的指导。首先,导师对博士后的指导一般包括对寻找新的职位提供信息,为博士后提供掌握更多技能的机会,比如如何指导研究生等。其次,一小部分导师为博士后学习者提供更为系统的支持,其中包括为博士后研究者提供机会,给学校的大学生讲课或者进行辅导,或者帮助他们争取到通过教学得到学校提供的“教学奖学金”(Teaching Fellowship)的机会。最后,博士后本人和博士后导师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成果的发表,通过导师的帮助而取得较高的成果出版率是决定未来事业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三、澳大利亚博士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借鉴
博士后研究者一般都需要根据研究所需的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还需要对研究实验室进行日常管理、为其他学生提供日常指导等。在其他领域,博士后研究者的独立研究程度可能会有所增加,他们对扩大所在研究单位的专业知识范围,引进新的观念,提高相关的生产力都有所帮助。除了进行研究工作外,博士后研究者还承担着诸如正式和非正式的指导、讲课、辅导、示范、会议组织、咨询、申请资助、审核等额外的职责。
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育发展和学术方法中心开展研究过程中,当博士后被问及在其部门所发挥的作用时,博士后们的回答是“丰富部门的知识活动”。他们表示除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外,还要起到非正式指导作用,包括指导学生研究和更初级的博士后。调查发现博士后的非研究性工作包括四方面职责:监督,授课,指导、演示与组织会议。研究结果显示超过50%的被调查博士后参与了监管,大概有40%参与了授课,25%参与了指导/演示与组织会议,只有13%的博士后表示没有被授予非研究任务。这些额外工作的存在占据了博士后大部分的时间。
因此,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育发展与学术方法中心的调查小组就博士后的培养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不要给博士后研究者安排过多的任务,以免妨碍他们获得更广泛、更深入的经验及专业知识,应使他们确立自己作为独立研究者的事业途径;如果一个研究领域的中、长期就业前景黯淡,就不应该鼓励博士后在这样的研究领域工作;不应将博士后作为类似于研究助手、技术官员或仪器管理员来看待,以免影响他们的事业发展。此外,有一些额外的职责是应该得到重视的,例如让博士后从事某些高层次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任命他们作为博士指导小组或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并确保博士后研究者作为所在学术单位的成员能够参与到决策的讨论中去。”[7]
参考文献:
[1][3][4][5][6][7]庄子健,潘晨光.中国博士后[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61-63.
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韩国人崇尚文化,历来十分重视教育。19世纪80年代,韩国首次引进了现代化的学校体系,到了1945年,政府制定义务教育制度,韩国公民能够免费受到为期6年的初等教育。众所周知,过去30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基于韩国人的很高的文化素质。如今,在世界上韩国的文盲率是最低的。韩国政府深信,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人力资源和个人的竞争力,要进一步重视教育而彻底做好挑战未来的准备。
尽管韩语的学习及应用领域相对比较狭窄,但韩国放宽了对中国的留学政策,不仅降低了学历,经济担保等方面的要求。而且韩国教育水准优秀,留学费用低廉,打工机会多,申请手续简便,签证有保证。由于具有这些优势,韩国将成为中国留学生选择的留学热点国家之一。
第一大优势: 政府大力支持,放开留学政策
韩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放开留学生政策,比如为留学生提供宿舍、奖学金,允许留学生课余时间打工等等政策都已经颁布执行,其目的是为了推行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大学里要有10%的外国留学生,而现在还差的很远,因而大量吸收外国留学生入学。同时,韩国政府也加强国际教育方面的合作,主要国际合作内容包括:根据经过双边协定制定的国家之间合作项目,推动教育及文化国际交流,参加与国际机构的交流活动;将韩国学生派到海外教育机构,让他们学习外国文化、科学、技术,回国后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支援愿意研究韩国学的外国学者和希望来韩留学的学生;通过学生互换,增进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并扩大合作;为共享信息、经验、科学发展,制定学术交流项目。
第二大优势: “韩流”的巨浪下、将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韩国于1992年同中国建交,是中国的友好邻邦。韩国是中国技术引进的主要国家之一,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韩国正致力于开阔中国的巨大市场,来华投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公司需要有韩国留学经历和精通韩国语的高素质人才。
目前在中国刮起“韩流”的同时,在韩国也正在掀起“汉流”的巨浪,这对于到韩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时机。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汉语学习机构需要大量的中文教师,中文教师已成供不应求的趋势。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韩国已深深地认识到,韩国如想进一步的发展,必须抓住机遇与中国紧密联系,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中韩两国在经济、文化领域的交往日益密切,企业间相互在对方国家投资建厂,设办事处的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正是在这种市场需求的背景下,许多公司大量需要懂韩语、有海外留学背景、熟悉国内市场运作的人才,为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体现自我价值的广阔空间。
第三大优势: 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体系
韩国大学的教学设施和教育水准与发达国家持平,教员都是硕士以上,且多有海外留学背景。韩国大学宽进严出,是择生制,不需考试,本科4年,硕士生2年,博士生3年, 对于中国留学生相对容易读取相应学位。韩国所有高等教育机构都在教育人力资源部的管理之下。高等教育机构的建设宗旨在于教授各种学问的基础理论和推动世界发展所需的应用理论,培养能够担任领导者的人才。
韩国的学期采用6-3-3-4的阶梯式的学制,即小学6年,初中、高中各为3年,高等学校分为专科大学和一般大学。
专科大学 专科大学的修业年限为2-3年。全国共有158所专科大学,学生总数为913273名。其中,国立、公立16所,私立142所。随着产业化加速,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增,各类专科大学应运而生。
专科大学的办学宗旨在于培养出理论和实用技术双全的中间级技术人员。专科大学的教育课程有工学、农学、水产业、护理学、家庭经济学、社会福利工作学、艺能、体能等。按照专业,修业年限分为2―3年,护理学系、临床病理学系、物理治疗系、作业疗法系、牙科卫生系、放射线系、水产学系、工学系等修业年限为3年,其余的为2年。
一般大学 修业年限为4年的一般大学总共有184所。医学、中医学、牙科大学的修业年限为6年。大部分大学规定一个学期最多修业学分为24分,毕业时所需要的最少学分为140分。各个大学按照自己的内部情况,规定修业学分、毕业时所需的最少学分、每个学期基本要修业的学分或最少学分、特殊学分的修业方法及限制条件、修业预科所需的学分等。教育课程分为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两种科目再分为选修科目和必修科目。
韩国教育兴旺的原因之一是多方筹资办学。据统计,韩国各类学校中私立学校占有不小的比例。其中在小学占2%,在初中占3%,在高中占50%,在大学占80%。在115所大学中,国立、公立的大学只有24所,而私立的大学却达91所。尽管私立学校收费高于国立、公立,但是送子女上私立学校在韩国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学费因国立、私立大学而有所不同,也因所学的学位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国立和公立大学,本科生为120万韩元(7300人民币)-170万韩元(10300人民币)左右,研究生为165万(10000人民币)-200万韩元(12100人民币)左右;私立大学,本科生为250万韩元(15100人民币)-300万韩元(18200人民币)左右,研究生为300万(18200人民币)左右。
第四大优势: 通过韩语3级,即可申请相应学校
韩国政府给予认证的韩国语考试叫做KPT(Korean Proficiency Test)。每一年的9月或 10月进行。考试内容有四项,读(100分)、写(100分)、听(100分)、词语和语法(100分),共计400分。时间是4个小时,有6个等级,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报名参加相应一级的考试。 初级(一、二级) 总分 60%以上。中级(三、四级) 总分 60%以上,单项 30%以上。高级(五、六级) 总分 60%以上,单项 30%以上。通过韩语3级考试可以申请韩国大学本科以上专业。国内北京大学是定点考试单位。
没有达到韩语3级可先选择在韩国大学内进行语言研修。语言班一年4次招生,如庆熙大学语言班入学时间分别为:3月5日、7月16日、 9月3日、 2002年1月7日。专业是 3月、9月开学,一年两个学期。语言研修后,可根据国内学历申请大学本科、续本、研究生、博士生专业课程。一些大学设有全英语授课的博硕专业招收优秀的留学生。
第五大优势: 申请入学程序简便
留学生入学审批,入学审批对象是自费或享受奖学金资助,并希望在韩国大学(或研究所)学习或研究的外国人或外籍侨胞。评审入学批准:1.各大学按照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初审修学能力和经济能力,并决定合格或者不合格。2.各大学可按照本校的实际需要判定修学能力,但经济能力审查,要严格掌握,以避免发生非法滞留。
入学资格审查的内容是申请人的修学能力和经济能力。
修学能力证明文件包括:
申请书、最后学历证明、最后学校毕业成绩单、推荐信两份(包括导师的推荐信)、韩语能力(或托福成绩)证明、授课计划书、自我介绍书、作品或奖赏(艺术/体育系)。
经济能力证明包括:
一般留学生需提供经济担保1万美元以上银行存款证明(1个月以上的存款)或者1万美元以上的国内汇款证明、换钱证明。经济担保人还需提供以下3种材料:1.在职证明或事业者登记证(工商执照); 2.财产课税证明书;3.留学经费担保书(附于入学申请书里)。各种奖学金留学生需提供奖学金支付预定证明书,大学之间互换奖学金留学生需提供校长或系主任的邀请信及学费免除证明书。
经韩国大学入学审批通过后,将发放韩国教育部的入学通知书和法务部的认定书(或称法务部邀请函)。
第六大优势: 签证有保障
获得韩国教育部的入学通知书和法务部的认定书,就可以去韩国大使馆或领事馆申请签证。学生签证(D-2),一般3-4天就能发放签证。在90日以内的短期访问时可申请一般短期签证,但在韩国国内不能延长期限。需准备的文件:为了在韩国90天以上长期滞留, 需要韩国法务部认可的签证颁发许可证;2张申请表;2张照片;护照;身份证。
提交签证申请文件时应注意的事项:
1. 函、签证颁发许可书等签证申请文件的有效期为3个月,务必携原本申请。
2. 上述内容没有明确,审查时间将拖延或者领事可以要求具体访问日程及在韩住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