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9 15:37: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设计策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城市规划设计, 设计策略, 公共利益
Abstract: As urban planning, urban design also belongs to an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intervention and management,whose concern is the public value field of urban form and landscape.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urban design control has a long history. The most famous modern successful examples are the city designs in the New York and Philadelphia city in the 1960s and in San Francisco in 1970s. The city design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As the strategy fields of urban form pattern, natural and historical protection, large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there should separately formulate urban design goal and basic principle and the necessary implementation. Later, these urban design results according to law, and translating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became the rules of zoning regulation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tools of urban design.
Keywords: th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design strategy, public interests
中图分类号: TU98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三次产业大转移的背景下,我国迎来了城市化进程的高峰时期, 现代城市建筑的新概念、 交通方式及生活理念的变化, 造成传统城市空间的消失, 原有维持建筑在城市中角色的有机制约力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渐消失,规划师不能用传统的手法对待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 必须寻找一种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能够适应各个阶段和层面规划的设计方法, “城市设计”就是一种有效的设计工具。
城市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在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上,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都能够处理城市空间等问题, 两者关联较高, 但两个领域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能也有一定的差异。
当代城市设计的主要处理对象是 “城市”或是 “城市” 的一部分。通常情形, 城市设计工作可以镶嵌在更大范围、 更长期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当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区域中的各种主要功能区域 (商业区、 住宅区、 文教区、自然或历史保存区...等) 以及其它问题予以确定之时, 城市设计便已在各个特定模块之间建立其空间属性, 合理深入组织其相关的特性, 并随之考虑与其所属物质群体的整体和空间形构。
举例而言,在处理城市交通系统时, 城市总体规划不仅考虑大众运输路线所延伸服务的周边其他城市、 郊区或乡村, 以及这些地区透过大众运输路线与城市所串连而产生的整体社会现象,还要考虑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等问题。同时, 城市设计需要考虑: 公交车站或轨道与社区的关系,例如社区居民如何便利安全地往返于住家与公交车站、 公交车站在社区生活中的服务功能与其他社会意涵,轨道、公交车辆行驶与社区景观如何和谐共构、对社区生活的妨碍与防范...等等。此时,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相互交融。另外,两者的差异在于: 市总体规划所处理的空间范围较城市设计为大。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空间尺度, 不仅超越城市中的分区,还涉及整个城市的整体构成、 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 镇、 乡村的关联。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经常需要考虑城市在更大范围中的定位,此处所指更大范围,可以指涉及都市群、 “区域”(以区域规划专业角度所认定的区域) 、 省, 甚至经济协作发展网络等, 而这些往往是城市设计较少着墨的问题。
城市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还在其他几个方面有所差异计不需要在互为关联的城市机能之间决定城市内各分区的土地使用问题, 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工作。其次,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城市设计比城市总体规划较少涉入城市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
凡从事规划工作的都很清楚, 法定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是确定城市发展的重大原则和目标,城市性质、 规模、 发展方向、 总体布局等;分区规划主要编制分区土地使用性质、人口分布、建筑开发强度等级控制, 目前嘉兴市在制定分区规划时按照六级控制
开发强度,并建立强度开发控制预测模型,综合各地块的开发条件,对全市可开发土地进行强度控制;而到控制性编制单元这一层面,只是进一步细化各地块的控制强度,将强度等级分配到各个地块,并结合各种专业规划进行适当调整; 而具有指导意义的最后一个规划控制层面为各社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这个层面着重制定控制每个开发地块的使用性质、 建筑容量、 建筑密度、 高度、 退界等一系列的强制性控制指标,即通常我们所说的 “项” 硬指标。按照嘉兴市目前的规划审批程序要求,到这一层面就直接指导项目审批和管理了,控制
性详细规划一经市规划局批准生效后就作为项目审批的法定依据。很显然, “项”指标仅仅是在符合法定规划管理条例下开展城市建设项目最基本的要求,除去这些硬性指标,还有很多包括建筑风格、色彩、 体量、 公共开放空间等方面的内容根本没有指导性的依据,仅
仅根据这些强制性控制指标来管理城市建设,明显是有缺陷的,因为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优美的城市景观,舒适的公共空间,优秀的建筑品味,良好的文化氛围,具有活力的社区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按照嘉兴目前的规划管理控制层面来看,缺少了这一环节的控制和引导, 没有指导具体的城市形态和空间景观等领域的并具有法定效力的有力依据。从文章一开始谈到的国外的城市设计经验告诉我们, 城市设计可以弥补目前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的这一不足,城市设计也就在指导城市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城市设计的内容非常广阔,涵盖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态、空间、景观、环境、人文、社会活动、经济活力策划等等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具体如形象品位的打造,区域名片的塑造;建筑形态、风格、色彩、天际轮廓线;街道空间、家具小品;绿化景观;夜景、灯光照明;文化氛围塑
造、 场景活动营造、活力策划等等。一个好的城市设计不一定面面俱到,而是重点突出,个性鲜明,有着明确的主体和自身的特色,这也是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于控制性规划层面的另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城市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它自身有别于其它城市的鲜明特征和历史文化底蕴。而对于一个城市中不同的特定的区域和地段也是有自身的特色和发展轨迹的, 因此“因地制宜”, “量体裁衣”的开发建设和控制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城市设计也正是由于自身这方面的优势,根据不同的地区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的设计要求和控制引导方向, 由此可见城市设计也就在指导城市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综合目前所作的城市设计成果来看, 任何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城市在城市设计导则总体的指导原则上基本都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活力。一个好的城市环境的空间形态所能提供的保持群体、 个体以及其他物体具有非凡活力的存在的能力,包括三个特性:可持续性;安全性;和谐性。
2、可识别性。感知城市环境的空间形态要通过人与场所的相互活动获得, 是人的主动行为。对于空间形态中构成元素组合方式即“空间结构” 的认知是把握环境的基础;同时,对时间和空间的精神感受与对物质形态的感知是交融在一起的。“一个地方的场所感和归属感” 是良好城市空间形态被感知后所留下的独特印象,是 “独此一家,别无它有” 的可识别特性。
3、适宜性。 指空间形态与人的活动相符,它不仅包括物质功能,还更多地涉及文化习惯。由于城市人群背景、 习惯的复杂性,单一功能的城市空间或者设施在飞速发展的城市中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的活动要求。因此,为各种潜在的城市行为提供弹性的甚至偶然的使用功能是设计者的应有的策略。
4、可达性。 一个城市居民接触他人、 各种活动以及资源、 信息、 服务和到达其他地方的能力非常重要,这是活动发生的前提。
5、控制管理。城市环境的空间和其中人的行为是要进行规范和引导控制的,对空间的占有和使用必须经过有效管理才能达到高效。
6、 社会公平。 应尽可能地依据需求、 平等、 权利和能力等原则和实际情况将环境益处和城市公共资源分配到每个可能使用的群体或个人。
7、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自然生态环境的,还包括城市的文化、 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进步。
【关键词】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居住区正在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需要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使得人们对住宅的功能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促使我们一方面要关注生活,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居住区规划中城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创造出更富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
一、将城市设计引入住区规划的重要作用
随着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住区建设逐步由重量向重质的方向转化,开始注重人本身在社会、文化、物质、心理、生活等方面对于环境空间的需求,重视住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规划手法上亦开始寻求以城市形态为依托的空间环境的多样化模式。因此有必要将相应层次的城市设计(即详细城市设计)内容引入住区的详细规划与管理,并发挥如下作用:
1、详细城市设计可以为住区规划提供一个日趋完善的理论框架
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有机构成和深化手段,住区的总体布局和空间结构、交通组织、环境景观、建筑组合等均属于城市设计的对象,而日趋完善的城市设计理论亦可以为住区的详细规划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后盾,有助于良好空间环境的形成。
2、详细城市设计是沟通建筑设计与详细规划的“中间承启环节”
同基于城市整体系统的详细规划和注重局部形象(包括空间、功能、技术等细节)推敲的建筑设计相比,城市设计作为一种空间环境的政策框架,可以通过对构成住区实体的各个要素的具体设计和细化表达,更好地在兼顾“系统”与“形象”的前提下,承载起具象化方面的“转译”职能,完成对前两者的有力补偿,从而为规划成果的深化与具体化提供控制依据,为单体建筑由外而内的设计提供约束条件。
3、详细城市设计可以为住区规划的项目管理提供明确依据
住区通过详细规划虽可基本锁定土地的功能性质、建设容量、开发强度、环境质量以及空间形态等相关技术经济指标,却难以明确项目管理的具体策略;而城市设计可以面向土地和项目的经营策略、开发模式、组织操作方式等提供研究、策划及建议。一旦控制效果产生,住区规划将在有实施可能的基础上,更好地兼顾社会利益、环境利益和既定技术指标下的经济效益。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城市设计本身并不能替代规划设计,也不可能替代建筑设计;但它作为城市规划的有机构成,却往往可以在规划深化、实施管理等环节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住区的详细规划同样如此,与之相对应的详细城市设计则主要从空间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住区设计的外在条件与内在需求。
二、住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用关键
1、规划布局
居住区规划布局、空间结构是城市设计的基础。通过住宅建筑群体、道路系统、绿化景观系统的组织来实现。比较典型的为大家广为使用的布局方式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态:
(1)集中绿化型。住宅建筑群体共同围合一个较大的绿化开敞空间,为居住区服务的商业、物业集中布局于小区入口。这种布局方式的特点是在小区中部布置集中景观绿化空间,视觉效果比较好。如湖州的“东白鱼潭小区”、上海的“名都城”。
(2)轴线对称型。在用地较为狭长的情况下往往采取轴线对称形式,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局,轴线可直可曲、可松可紧,中轴线上则建造绿化、步道、休闲小广场、喷泉、小品景观等,该布局特点是将城市步行街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居住区规划中,通过轴线的变化和延伸使人产生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居民到中心绿化的可达性也比较强。如上海的“春申苑”、“嘉茵苑”、重庆的“竞地花园” 。
(3)自由布局型。这类居住区往往是结合地形山水,因地制宜。强调道路线型的柔和流畅和建筑布局的自由活泼,将人行活动路线和绿化景观有机地揉和在一起,使规划平面生动自然,建筑布置高低错落,环境景观富于变化。
2、交通停车
居住区交通设计要更新观念,着重解决道路和停车两方面的问题。
(1)道路。居住区道路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按组织交通的方式可分为人车分流型和人车混流型,人车分流型道路剖面一般为“机动车道+人行道”,有的道路为“两块板”中间以绿化隔离带对称布置,还有的道路人行道单侧布置;人车混流型道路则无人行道,也可以绿化带隔离对称布置。按道路性质可分为居住区干路、小区干路、区间路,这种分类主要是为了构造居住区布局框架和限制机动车的行驶。按道路材质可分为混凝土道路、沥青路、卵石块石汀步等,有的居住区将人行交通与休闲广场结合。在道路设计上,很多设计师在道路线型、铺装、路灯上做文章。使得道路本身也成为居住区的景观,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停车。居住区停车设施按停车方式可分为几种形式。住宅底层停车是较常见的方法,将住宅底层南面的大开间用以停放小汽车,北面小开间则用以停放自行车和摩托车。露天停车即在道路旁或边角地辟出一块停车场,主要用于机动车短时停放。为了不妨碍观瞻,停车场往往使用植草砖或石材拼花进行铺装。集中停车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居住区,采用地下停车或多层停车方式。居住区道路及停车设施应尽量做到人车分流,并保证居民能较为方便地停取车辆。
3、景观环境
居住区规划中环境设计的引入使居住区的空间富于变化和特色,提升了整个居住区的品质,营造富有特色的景观环境成了开发商的共识,也成了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点。居住区环境设计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同整个居住区风格协调原则。居住区建筑风格奠定了全区环境风格的基础,西方造园手法同中国造园手法有很大不同,西式园林追求恢宏的气势,构图工整。装饰小品多为西洋古典柱式以及喷泉雕塑;中式园林追求自然朴实。构图自由、装饰小品多为假山石以及亭台楼榭。目前居住区规划中纯西式或中式园林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以一种风格为主综合运用两种造园方法。但是在特定的小区如苏州古城街坊中则不宜建造西式园林。居住区环境还须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倾向。
(2)充分利用自然的原则。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居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如昆山“香樟园”小区保留了基地中原有的数十棵香樟树,营造了小区绿化环境的主题。
(3)整体和精细设计的原则。居住区环境要有整体设计的理念,既要有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结构,又要有不断变化的空间序列。同时对居住区环境细部要有精细设计,现代景观环境不但可以借鉴传统的一些东西,更可以将现代社会才有的声、光、电、喷泉、不锈钢材质、玻璃、彩色涂料等综合运用在环境设计中,对环境中的细部如河道驳岸、桥梁、扶手、踏步、花坛、儿童游戏场、灯具、坐椅、指示牌、信报箱、垃圾桶等都要有整体的设计策划,以求创造富有现代设计感的居住区环境。
4、建筑风格
住宅建筑是居住区环境的主体,不同于写字楼、商场等其他建筑,造型的难度较大,风格容易流于单调、机械。居住区整体环境中的建筑设计要树立如下几方面思想:
(1)形式服务于功能。住宅是给人居住的建筑,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住宅设计中当以户型和为人服务的功能设计为首要考虑因素,住宅外观立面要力争和户型完美地结合。
(2)住宅风格多元化。对世界上各种优秀的住宅模式都可以加以借鉴,关键的是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创作出具有我国多元化文化地域风格的住宅样式。其次,居住区住宅建筑必须处理好与周边街区建筑的关系,新老建筑风格、色彩、韵律等要对比协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米兰;创意产业;设计密码
二次大战后,创意设计与时尚美学从米兰最重要的活力元素与新生细胞逐步演变为城市强大的系统器官;时尚名店街,设计创意区,设计博物馆,设计活动呈区域性集群生长,与米兰传统历史古迹如多莫大教堂、斯卡拉歌剧院、斯福扎古堡、达芬奇名画一起重新构成了一个焕发创意活力的设计名城。
创意设计与时尚美学改变了城市肌理和版图。而设计策展人,设计批评家,设计学者与教授,主流设计媒体,著名设计品牌,设计高校,行业协会,是米兰创意设计产业的幕后推手。本文从一位女士、一个团队、一本杂志、一座设计博物馆入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探究米兰创意设计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米兰国际家具展的“灵魂人物”――玛瓦
玛瓦(Marva Griffin) 虽然出生于委内瑞拉,但是在意大利米兰已经生活工作了近半个世纪。她从小热爱室内设计与装饰艺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玛瓦来到二战后的“设计王国”――意大利米兰留学,研究意大利设计。她米兰设计职业生涯的开始是为著名的意大利家具品牌C&B公司 (现在为B&B Italia) 工作,担任C&B公司创始人与总裁布斯纳利(Piero Ambrogio Busnelli)的秘书与翻译,随后负责品牌与公关工作。在此期间,她与许多意大利著名家具公司、设计大师、设计组织与设计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频繁穿梭于国际设计文化的交流活动中,扩大了设计视野与审美眼光,奠定了今后在意大利从事设计事业的基础。
后来,玛瓦被聘任为米兰国际家具展主办单位Cosmit公司的高级顾问,对米兰国际家具展览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家具设计展起了重要的幕后推动作用。她在1997年开始策划筹备米兰国际卫星沙龙展(SalonSatellite),从1998年第一届卫星沙龙展至今,该展览已经成功举办了14届,成为全世界年青设计新秀展示设计新作与实现梦想的大舞台。当今,许多活跃于国际设计舞台的设计大师,都是当年在卫星沙龙展上成名,从而被业界“发现”的优秀毕业生。
2001年以后,玛瓦成为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与设计委员会成员、国际权威设计大赛的评委,在美国、澳洲、日本、英国、巴西、塞尔维亚、德国、俄罗斯、以色列和委内瑞拉等国家策划了许多设计活动与展览。
玛瓦现为米兰国际家具展览会新闻媒体与公共关系负责人,被称为米兰国际家具展的“灵魂人物”。她在全世界年轻设计师中享有崇高地位,甚至有人深信,正是她,掌握着年轻设计师踏入设计界的专属通行证;也因为如此,作为米兰卫星沙龙展策展人与馆长的她,在专业领域具有特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创造非凡神话的托尔托纳创意区操盘手
――DesignPartners(设计伙伴)
DesignPartners(设计伙伴)是创办于意大利米兰的第一家专攻整合设计策略与创新商业服务行销模式的学术研究群体,致力于有创造力的沟通和非传统的媒体传播,特别是开发与整合米兰设计与制造资源,使米兰创意设计产业进入更加国际化的设计策略和资产营运层面。
DesignPartners(设计伙伴)合伙人分别是瓦莱里奥(Valerio Castelli)(董事会成员)、卢卡(Luca Fois)总裁、毛里齐奥(Maurizio Ribotti)首席执行官,他们都是具有设计大学与设计机构资深学术职业背景的教授与设计顾问。创始人瓦莱里奥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是米兰设计图书馆的创办人、执行总裁和文化顾问,先后担任意大利著名品牌Olivetti 公司的艺术指导、著名的Domus设计学院的创办人与营运总监。卢卡是著名的设计史学者与教授,同时是Zona Tortona商标的拥有者和总裁。毛里齐奥目前是托尔托纳(Zona Tortona)创意园展览机构的总经理和主要策展人。
新世纪之初,他们敏锐地看到了米兰在21世纪创意设计产业发展领域的新机遇。由于米兰国际家具展览场地资源紧缺,应一些企业的要求,他们开始在米兰展馆之外做一些场外展活动。因为有一些公司想用一种与米兰国际家具博览会不同的方式来展示他们的产品和生活方式,DesignPartners(设计伙伴)就在托尔托纳这个4平方公里的旧工业区开始创造这个后来被证明是最重要的场外展。通过10年发展,最终构形成米兰设计周的两个灵魂板块,那就是会内展(Rho-Fiera)米兰国际家具展以及会外展托尔托纳(Zona Tortona)创意园。
DesignPartners(设计伙伴)创造的奇迹,是创意设计产业链中由策展人为主的学术群体在设计策略与商业模式方面创新的成功案例。正是他们,成功地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米兰家具展览的家具延伸到了其他产品,从产品延伸到了传播的创新,并且达到国际化效果。现在,他们每年要组织90多个不同场地的展览,参与其中的有小公司、大公司,小设计师、大品牌;来自5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机构与设计师参展,近20万访问者、1300多名专业媒体的记者参与其中。在托尔托纳区域的四条主干道上,进出展览的巨大人流早上、中午、晚上甚至深夜涌动不息,这里所有的酒吧、咖啡馆、旅馆都24小时开放,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氛围。200多个设计展外,还有超过200个娱乐活动,DesignPartners(设计伙伴)创造了将娱乐和设计展相连接的最佳方式。
2008年10月,DesignPartners(设计伙伴)又在米兰策划了一个名为Design in the city(城市中的设计)的设计展,这是一个云集了众多独特构思和设计理念的城市设计展会,策划组织者DesignPartners在米兰市政府的帮助下,将米兰的设计酒店、设计名店、时尚街区、画廊、SPA、酒吧等一系列与设计相连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展览由米兰中心城区60个展位和展厅组成,精心设计了设计地图和设计网站(),所有的展览都可以便捷的步行或公共交通到达,将设计活动与旅游、购物、娱乐、考察、游学紧密联系在一起,Design in the city已经成功举办3届,成为继每年4月米兰设计周后在金秋10月米兰的又一张设计“名片”。
2009年6月,DesignPartners(设计伙伴)走出意大利,策划了伊斯坦布尔设计周,设计周的主题为“地中海设计的现在与未来”。在这短短的四天中,土耳其首都举办各种与设计相关的活动,城市中的各个角落特别是中心街区设计店面内,各种装置艺术与设计展览也同时亮相。值得一提的是,由DesignPartners所创办的设计图书馆(DesignLibrary)也于6月17日对公众开放,这也是继米兰和上海之后开出的全球第三家设计图书馆。
《INTERNI》
――一本专业杂志所代表的国家设计力
《INTERNI》是创办于米兰的权威意大利室内设计月刊,创立于1954年;它精选意大利和国际设计界里最新潮流作品,每期含40多页最新的室内建筑(家居,办公室,商店)以及与设计相类似的个性化作品介绍。《INTERNI》是学习设计或是生产领域专业人士的最佳资源。创立50多年以来,《INTERNI》叙述、图释、评论、推广、传播意大利设计,给意大利设计以发言的机会。
在一年一度的米兰设计周,全世界设计人群蜂拥至米兰“朝圣”。未进米兰,在马尔本萨(Malpensa)机场前往市区的高速路上,就可以撇见白色出租车车身上的《INTERNI》广告;到地下铁转车,墙上也是《INTERNI》与《Domus》的海报。至于飘扬在米兰大街与小巷《INTERNI》的彩色旗帜,更是米兰设计周期间全城设计“寻宝”的设计展标识。除了看旗帜,所有来米兰设计周的访客也绝对不会错过拿一本《INTERNI》的米兰设计指南(Guida Fuori Salone)小册子:全米兰的设计地图、设计活动与地点详尽列出,“会内展”另一本大开本的彩色画册,更是将最新出现在米兰设计周的新作品与设计新秀“一网打尽”。
但《INTERNI》的重要性,要到在创办于16世纪的米兰大学老校区内举办的创意概念装置艺术设计展才能真正见出。在这座美丽的古老建筑里,由这本杂志策划的展览「DecodeElements占据着建筑内的巨大场域,全球顶尖建筑师与设计师被邀来制作大型装置设计,周遭廊道是更多赞助品牌展示。最新的设计椅款与古典风格的柱头摆在一起,展场的一楼是《INTERNI》接待处,名牌上写着“International Press”,这就是米兰国际设计周最重要的设计媒体和主要策展机构。
米兰三年展中心
――全世界最重要的设计博物馆
位于米兰古城堡旁的米兰三年展中心为意大利最重要的当代设计博物馆,也是米兰展期间全球设计专业人士关注的学术聚焦高地和设计展演平台。米兰三年展中心对当代意大利设计的推广与传播有着无可取代的影响与地位,是二战以后意大利设计师被产业界发现,意大利设计得到全世界认可的最大功臣。
米兰三年展中心是由政府资助并组织,通过成立Triennale Design基金会来运营的官方设计博物馆。由意大利设计经典收藏作品与现代设计历史的常年陈列、专题设计展览区、设计图书馆、设计咖啡厅和户外Sampione公园组成。米兰三年展中心博物馆由Triennale Design 基金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资建立,Triennale Design 基金会早在1960年代就开始举办各类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所引发的变化的展览,并逐步扩展到时尚、艺术领域。历时3年落成的米兰三年展博物馆Triennale Design Museum,包括图书馆、历史档案馆和文献中心,不仅展示当代涌现出的各种流行趋势,还折射出意大利艺术和设计的方方面面。
米兰三年展中心在创始之初的确是一个设计展,始于1923年在米兰近郊Monza市的一个理想化的设计学校“ISIA”(Istituto Superiore di Industrie Artistiche)。那是一个为抵抗国外市场威胁,鼓舞当时意大利人对本国设计的信心而举办的学生作品展。这个学校被称为意大利的包豪斯,以让穷人有机会提升社会地位为初衷,给予他们美术工艺训练,而晚上则有文化课程与音乐会以熏陶他们的品味素养。很多意大利战后第一代设计及艺术大师都与“ISIA”相关;在1923年的展览中,未来的设计大师Gio Ponti在此初试啼声并踏上成名之路。
展览于1933年迁移到米兰的“艺术宫”( Il Palazzo dell’Arte),至此“米兰三年展中心”正式成立,以连结设计师、生产者、销售商为首要目标,让设计能藉由商业途径传播给更多人。20世纪50年代,米兰三年展中心洞烛先机,开始介绍国外新崛起的设计势力,策划了日本及北欧设计专题展览。到20世纪60年代,米兰三年展中心观察国际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专题策展发声讨论:设计革命运动、工作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变迁与未来的展望等等,在艺术与设计之余,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至此,米兰三年中心在设计界的坚定地位已经确立,而由三年展中心所评选的“金圆规奖”(Compasso d'Oro),至今仍是全球设计业界的最高荣誉,获奖者都会不负期望地成为世界设计名角。
经由米兰三年展中心的传播推广,意大利设计师与产业界发展出一种“设计引导生产”的绝佳合作模式。设计者在业界具有绝对的重要性,这种模式正是意大利设计遥遥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三年展中心进一步与纽约的“Material Connexion”公司合作成立米兰分部。材料是一切设计的基础,新材料新科技犹如设计师的新武器,有此强援,三年展中心如虎添翼。
米兰三年展中心继续拓展新方向,开始与更多设计领域结合,服装设计、多媒体设计、装置艺术等都成为展览的主题内容。2006年底,米兰Bovisa区的“Triennale Bovisa”分馆成立,比邻意大利建筑师与设计师的摇篮米兰理工大学。Bovis分馆以年轻的新时代艺术为主要内容,不但有两千五百平方米的户外表演空间,还设置了一道六公尺长的涂鸦艺术墙。2007年,米兰三年展中心又特别增设了“Design Museum”,这个独立出来的设计博物馆完全以“意大利设计”为主,馆藏尤如一部意大利现代设计史,其策展主题之巧思独具,使展品呈现出更多不为人知的深层理念。
然而,如果我们把米兰三年展中心当作一个纯博物馆式的教育文化研究机构,又未免太过浪漫天真。三年展中心在米兰土生土长,有着与众不同的创意头脑和存活方式。虽说米兰到处都是设计师咖啡厅,但是谁能比得过2008年四月重新整修开幕的设计咖啡厅(Triennale Design Café),椅子全都是2007年“New Italian Design”特展中的大师名作,每个月都会邀请世界级知名文化界人士,选出五件本月焦点家具在咖啡厅内做特别介绍。花一杯咖啡的钱就可以享受大师的经典作品,这样阔气的民众参与方式才是米兰的真奢华。中心的户外区有Sampione公园的美景,餐点也毫不马虎地以“food design”闻名。米兰三年展中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营业项目――对外出借场地,各种设计、新品借势,盛大晚宴还有专人解说当期展览……看似三年展中心委身下海,实则是其多元化公关技巧的巧妙运用。
米兰三年展中心已经是全球设计师的先锋平台与圣殿。她并非被动馆藏历史,而是主动率领设计界创造未来,并藉由意大利设计影响全世界。
参考文献与专业网站:
1、2010意大利米兰国际家具展会刊(英文)[M].米兰:Fieramilano,2010
2、cosmit.it(米兰国际家具展网站)
3、/eng/(意大利设计网站米兰设计周专集)
4、/CSIL(米兰家具产业研究中心)
5、/eng/(欧洲著名设计网站)
6、卜昱文,《米兰狩猎日记》,[M]. 麦浩斯出版社,台北,2008
7、internimagazine.it/(米兰著名设计杂志网站)
8、/(米兰托尔托纳创意设计园区网站)
9、designpartners.it/(米兰设计策划组织“设计伙伴”网站)
10、triennaledesignmuseum.it/(米兰三年展设计博物馆网站)
11、 (米兰托尔托纳设计周网站)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历史旧城区遭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破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地产商逐利的本能而以各种正规非正规的方法取得了历史旧城区的用地开发权,从而在不符合历史旧城区保护的原则下进行大肆开发,破坏了历史旧城区的风貌和历史建筑的原真性;另一方面,历史旧城区由于人口的置换和产业的更替使土地闲置,房屋人为的衰败,从而使旧城区逐渐的衰落,治安与交通混乱,致使历史旧城区成为犯罪,藏污纳垢之,恶化了历史旧城区的居住环境。[ 吴良镛 菊儿胡同实验后的新探索[J]华中建筑 2000年3月]
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和危机之下,吴良镛先生在深厚的理论背景下于1988年开始,上世纪90年代初完成的菊儿胡同的改造设计工作,通过“有机更新理论”和“类四合院”的概念,有效的守护了旧城的肌理,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再现了四合院的空间体验,创造了完美的人居环境,同时还解决了高密度的居住要求,并维持了人性化的空间尺度。
吴先生在进行菊儿胡同的改造设计时正是著名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酝酿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探索的问题: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酝酿期下,吴先生是如何进行菊儿胡同的改造设计的?菊儿胡同的改造设计如何体现了还在发展期和襁褓中的人居环境科学理念?在形成完善人居环境科学理念之前,菊儿胡同还有哪些在人居环境科学理念衡量下做的不好的地方?本问即以这三个发问为出发点,讨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菊儿胡同改造设计的关系问题。
塑造人性场所: “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其含义即为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的居住需要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再深入的处理与人类,与自然相互关联的其他系统:居住系统,社会系统和支撑系统。就人居环境以人为核心的理念来看,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中就要时刻的围绕人,满足使用者的物质和心理需求。菊儿胡同的设计即满足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中的这一核心理念,其具体的回应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虽然在设计伊始并没有强制的日照规范,菊儿胡同现在的采光也未达到现在的日照标准,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对菊儿胡同改造设计的采光和日照等物质基础性的要素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并在最后的设计中合理的利用了东西向的房间和建筑,将不合理的朝向减小到最小程度,将对人的关怀这一理念发挥到极致。
2. 随着旧城的破坏,新城的大规模兴建,人们逐渐丧失了对于旧城的记忆,致使地域性场所普遍的失落。吴先生率领其团队在城市肌理与城市历史这两大要点上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最终采用了类四合院这一措施,满足了人们对于旧城生活环境的思念和对于旧城的记忆。
3. 除了进行类四合院的整体类型学应用以外,菊儿胡同的设计还通过近人的尺度把握和精致的外部空间设计来进一步满足人们的身体需要并最大可能的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质。
4. 在进行物质设计的同时,菊儿胡同的设计还进行了空间使用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探讨。通过合院的类型学应用,细致的平面推敲,将各家各户的入户通道相连通,并将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组团布局,改善了邻里关系,加强了整个菊儿胡同改造片区的社区感。、
菊儿胡同在人与环境的互动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将常见的横列式布局改成合院式,在入户通道的设计上,保证即不相对,也不分流的原则,将人们进出自家的路径汇合到一起,创造一定的必要性活动,在必要性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合院的院落,院落之间联系的通道进行合理的院落设计,精致的景观植栽设计,来吸引使用者在闲暇时候进行一定的社会性活动,并以这两种活动为依托,吸引进一步的自发性活动,从而改善日渐衰落的旧城人气。
建成环境的意义: “人—环境—城市—自然”体系。
“人—环境—城市—自然”体系。“人—环境—城市—自然”体系就是指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以人为核心的指导下,将城市设计,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整合起来,恰当的综合处理城市关系,建筑和环境的融合,以及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建筑中,并设置宜人的外部环境的一个设计和规划体系。这个体系的三个端点围绕着人为核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一个基本理论模型,并以这个模型为基础,吸收其他学科进而扩大学科范围形成一个庞大的学科群。
有机更新理论和类四合院的概念。吴先生在菊儿胡同中应用的有机更新理论和类四合院概念即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中“人—环境—城市—自然”体系的集中体现。有机更新理论即为:“城市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居住区内的住房更是如此,城市的细胞总量要更新,保留完好的,逐步剔除不适宜的,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应肌理,用插入法以新替旧,只在特殊情况下进行手术。”[ 吴良镛 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M[ 昆仑出版社 北京 2009.1]有机更新理论和类四合院概念在菊儿胡同的改造中具体作法为,“1.保留四合院;2.拆除更新最破旧的四合院;3. 修缮改造一般的旧房。4.探索有利于更新破旧危房的类四合院体系,既适应当前现代化生活,又能基本适应旧城环境及肌理,并有较高的容积率。4.在建设上采用住房合作社的形式。”[ 吴良镛 从有机更新走向新的有机秩序 北京旧城居住区整治途径之二[J] 建筑学报 1991.2]在这些具体的策略中,保留四合院这一方法以一种类型学的方式保留了旧城的风貌和尺度,在城市关系和街道关系层面上将改造与原有的城市历史发生联系,并对人产生记忆的刺激,激发人的场所感。而拆除、改造以及肌理的策略则有效的营造了适合居民居住的环境,改善了居民的生存空间,在营造了良好的景观环境同时又达到较高的居住密度从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发挥各地区建筑文化独创性,科学追求和艺术创造相结合。”人居环境科学理论认为,文化环境建设是人居环境建设的最基本内容,对一个城市和建筑来说,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在满足面积,户型,造价等经济技术指标以及邻里关系,街道活力等环境行为学要求之外,还应该关注建筑和城市的文化属性的要求。
菊儿胡同的改造设计在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上充分挖掘并发挥了四合院这种中国传统的居住形制的美学特征,完美展现了它所具有的中国特有魅力。通过植物和建筑的围合形成了宜人的庭院空间,并与坡屋顶的檐下空间相结合形成了室内外过渡的灰空间。此外,坡屋顶和平屋顶相结合不仅有效的解决了采光和顶层空间利用的问题,还在美学上形成美妙绝伦的韵律感。
方法论的革新:以问题为导向的建筑设计策略。
以问题为导向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吴先生在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中总结出的,曾运用于菊儿胡同,北京旧城区保护研究,危旧房改造问题,新四合院设计类型学问题,住房制度改革问题,和北京旧城基础设施改善问题的研究方法。具体的作法即是在经过详尽科学的调研后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确立合适的目标,细分各项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细分,将抽象的问题和目标落实到可操作可衡量可检验的实际工作中,分析综合并举,进行融贯的研究,最终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对于菊儿胡同的改造工作,吴良镛先生曾经提过这些问题:1.关于历史文化名称的保护工作,尚未深入到居住区研究方面来,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称,这些年来的保护工作的不足之处在于着眼点多在宫殿、坛庙、寺庙、园林及一些大型建筑群上,对居住区的研究未落到实处。2.现有居住区的研究很少从中国传统的居住区结构和形态做出有益的探索,但是单元式的公寓板楼一经插入传统的合院体系的街坊中,即对旧城的形态和完整性造成严重的破坏。3.过去的旧城改造总是大规模的拆除和重建,而不是采取经常的,逐步整治的战略。4.住房管理不合理,对住房的维护和修缮不足,致使住房迅速的衰败。[]
针对以上问题,菊儿胡同的改造打破了一般意义上旧城改造或者建筑规划设计的方法,以学术研究的姿态探索解决上面的一系列问题。在设计思想上,从城市的各个层次,寻找城市的内在肌理,尝试以肌理切入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建筑的设计,并通过新四合院住宅体系的探索挖掘四合院形式在当代居住建筑设计中的潜力,并针对旧城风貌问题,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制定导则,并将导则落实到建筑设计的具体操作上。
系统论:一个融贯的综合研究
“我们被迫在知识的一切领域中运用整体或者系统来处理复杂性问题,这将是科学思维的一个根本改造。”[ 贝塔朗菲 一般系统论[M] 林京义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 1987]系统论思想是人居环境科学理念的中心方法论,系统,即为“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或简称“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2]人居环境科学理论通过运用系统论,将整个的学科群组织起来,使人居环境学科群下的诸多学科保持整体,并统一起来,相互协作,相互联系,从而为改善人居环境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效。
具体的改造实践上,菊儿胡同强调“多种效益综合追求”的目标,提出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的要求,并与文化效益一起形成了菊儿胡同系统中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以改善居住环境作为总目标,在社会效益上,维持适度的回迁率,是一定数量的居民回迁,具体就是让一部分居民买得起房,使一部分商品房住宅取得经济利益来补贴危房改造和提供优惠住房的支出;在经济效益上,改进建筑设计布局,有效的利用空间,设定适当的统计率,并发掘用地潜力,综合开发,分摊就去改造的费用;环境效益上,不仅仅满足居民的居住要求,还要在邻里交往,公共文化,人与自然关系上进行改善,并要能在人工环境上显现自然。
结语
众所周知的是,菊儿胡同的最开始实践早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最终形成,时间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酝酿期重合,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严格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检验下做的并不完美。首先,住房合作社以及融资策划的过程仅仅具有实验效应,在缺乏政策的强有力的扶持下,仅仅依靠规划师的个人呼吁和社会活动难以推广住房合作社并对抗地产商的蚕食。其次,设计虽然仔细研究了采光、日照和通风的问题,符合了当时的要求,但却远远达不到当前的标准,因而其实验性的实践不具备超前效应,削弱了作为建筑和城市设计的先锋性特征。此外,原有的设计停车位数量远远达不到当前的需求,造成了车辆拥堵人性通道的现象发生。最后对于旧城风貌的探讨值得商榷,简单的模仿坡屋顶的造型和合院的形式远远不能说实现了旧城复兴,在建筑层面上的历史回应应该从物质层面上研究老建筑的材料、构造,构建连接方式和空间组合方式。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过去单一功能的商业建筑无法满足城市日渐多元化的生活要求,以商业作为基本功能,与娱乐、居住、文体、交通、办公、餐饮等有机综合的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商业综合体整合了原有城市商业中心的种种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其出现和发展也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空间形态。商业综合体项目往往规模较大,功能较多,因此项目所服务人群的定位很重要,其次其功能分区,交通组织,以及城市形象也是这类建筑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成功的规划设计,甚至影响着整个区域的环境和交通。
1.城市商业综合体相关概念
城市综合体是将多种生活功能空间进行高效的组合,形成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随着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质量日益提高,城市综合体也需要融人更多的发展理念,使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多样化的生活能够相互适应、相互依存。它将商业策划思想融入城市综合体的设计规划思想中,要求设计者不仅要有丰富的设计理念和经验,更需要正确把握市场行情。
处于发展中的当代商业综合体体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2.1 功能复合化
多元综合是当今建筑空间发展的一大趋势,综合体内部多种功能间相互协调平衡、相互激发,使得建筑更加能动地发挥其职能和功效,因此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现代商业综合体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购物”场所,而更加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消费”中心。零售业只是商业综合体的一个功能组成部分,而餐饮、娱乐、文化等多种城市功能则占有更大的比重。通过这样的配置,使各功能之间产生互补性而构成统一整体,形成完整的商业群落,发挥地区商业中心的功能,能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要。功能上的高度复合化,使之相比其他类型的商业设施具有更加完善的城市属性,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现代消费中心。
2.2 规模集约化
商业综合体的出现符合商业经济对于规模效应的追求。这种规模效应来源于空间经济学的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是指企业本身规模扩大越过一个门槛时,可带来生产集中的经济效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带来一种乘数效应。商业集聚是不同业种、业态的商业设施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为消费者提供综合购物和消费机会的区域。现代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形态来源于街道和广场——一种典型的体现规模效应的产物,其通过统一的开发建设,创造出具有集聚效应的空间载体,从而实现规模上的集约化。广泛的业种、业态为消费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选择,大规模的主力店、小型租赁店聚集于一处,给购物者提供了莫大方便,发挥出巨大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
2.3 空间城市化
商业综合体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街,却又保持着商业活动所必需的空间环境特征,融合了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优势,因此受到公众的欢迎。街道、广场、水系等城市元素被引入到建筑内部;区域、路径、节点、地标、界面这些城市设计要素,也充分地体现在商业设施内部的空间上。在功能复合化和规模集约化的共同作用下,各部分彼此之间紧密协作,共同发挥出系统的整体作用,从而使消费者在购物、娱乐、游玩等活动中与环境产生互动,构成充满活力的城市有机体。
2.4建筑形态多样化
通过采用单体式或组群式的处理方式,商业综合体展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单体式如南京大观天地Mall采取独立单体式,周围三面为城市街道,内部自成一体。这是我国大多商业综合体一般采用的形态。而组群式是以线性内街式、点式内广场式或复合式等形成商业综合体的形式。
2.5运营一体化
产生集聚效应的传统城市商业空间,城市商业中心区一般是通过自然的集聚发展产生的。而现代商业综合体的类型和规模,则是通过市场调研和人为设计确定的,两者有本质的不同。具体来说,商业综合体是一种经过整合的商业设施,通过充分的市场分析,有计划地确定集聚的规模和构成。在其后规划、设计、开发、租赁及管理等一系列过程中,都进行着统一的运作。
3.商业综合体设计方法
商业综合体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总结一套科学的实用的有效设计模式,以及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综合体设计策略的科学发展观。
3.1合理的总体设计
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综合性强,导致人流和车流多且杂,在总图规划阶段要布置好商业综合体的各功能分区,使交通关系清晰。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的核心就是合理的将各种功能空间有效、高效、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综合体的功能空间几乎包括了所有常见城市公共建筑功能,最有代表性和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功能空间有:办公功能、居住功能、酒店功能、零售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功能、公共设施、会议功能、休闲功能、以及停车设施。商业综合体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功能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它们协同组织在一起,创造出各种类型的系统组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互补型:不同功能区间之间的功能互补构成整体。2)系列型:将功能上具有延续性和互通性的区间进行组合形成的整体。3 )主从型:确定一个或一组功能区间,另一些功能区间附属于这些主功能区间。4)比较竞争型:功能相同的区间并置,通过服务的多样性和顾客的选择性产生集聚化效应。实际存在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往往是将上述几种类型灵活地综合运用,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3.2商业综合体空间组织
商业综合体空间的构成较为复杂,一般包括了展示、娱乐、休闲等不同功能空间。通过一定秩序和关系的整合,使这些不同的功能空间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功能单元空间、交通空间、公共空间以及室外过渡空间是商业综合体的四个主要基本空间结构。如果按照空间性质功能进行划分,商业综合体空间可以分成商业空间、辅助空间以及交通空间。商业空间就是进行消费活动的空间,是商业综合体内消费者进行直接消费活动的空间,,其是商业综合体的核心空间。辅助空间就是商业综合体的次要空间,是相关工作人员活动的空间,其不是商业综合体的重点空间,却不可或缺。交通空间起着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过渡的作用,通过交通空间引导消费者的流向。
在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中,应当遵循一定的人性化设计原则。首先,开放性原则。开放性的空间能够扩大消费者的活动选择范围,从而使得消费者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空间体验和感受;开放性的空间能够强化环境意向,为不同人群提供相互融合的客观条件。建筑在功能空间设计上更加开放与灵活,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其次,多样性原则。不同背景的人群对建筑空间有着不同的使用需求,商业综合体的内部空间元素和类型必须多元化,呈现多样性,才能有效地发挥空间功能作用。现代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功能不再只是购物,还需要具有餐饮、娱乐、休憩等相关功能。第三,可识别性原则。可识别性是指消费者通过对环境和事物的感知,认识到某一空间的独有特征。在商业综合体空间中,消费者通过接触建筑空间的功能、形式等特征,认识相应的功能分区,并将其与其他功能分区相区别。
3.3交通设计
1)停车组织。停车组织影响到整体的形象和运作效率,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关键组成部分,停车组织的规划就是停车方式的选择。停车方式的选择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有关土地利用率、经济性等方面。在地面空间严重不满足停车要求和土地昂贵的情况下,常常选用建筑内部结构停车,但是其造价高于地面停车。合理的规划设计,增加不同功能的共用停车空间可以大大减少停车空间。
2)交通系统。交通系统组织形式的选用应该根据周围环境的交通状况和地势特征确定,主要有平面和立体两种。平面交通组织形式适用于交通密度不大、基地空间比较开阔且流线简单的地区。以人流和车流为基础,分为人车混行和人车分流两种方式:①人车混行具有一定灵活性,但是由于空间上的干扰性强,不安全因素多。为了限制车行速度,设计中常利用曲折的边界和粗糙质感的铺地材料;②人车分流是指和人流和车流通过相对独立的人口和流线进入基地。其优点是流线十分清晰,交通相对干扰少。缺点是流线比较长,为了保证人流的方便而不利于车流的通行。
立体交通组织将人流和车流分配在不同的空间高度,大幅度地减少了不同交通之间的干扰,形成了富有活力并且安全的城市空间。立体交通组织充分利用了不同高度的空间,解决了城市发展的空间问题,在我国城市已有较多应用。
4.当代商业综合体建筑发展趋势
4.1注重建筑的文化表达
不少商业综合体往往过分注重其时代性、商业性的表达,而忽视了地域文脉的传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借鉴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强调区域历史与环境,追求建筑的文化表达成为必然的趋势。对地域性的表达不仅要体现在建筑造型处理上,也包括室内外空间的处理上。例如对传统建筑空间原型、历史元素和符号等的现代演绎,使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塑造“城市精神空间”,突出了建筑的个性与地域性。
4.2个性造型、空间丰富
每个场所都应该是个性的,虽然“个性”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有个性的场所都会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形成归属感。当代的商业综合体有化零为整的趋势,让人们在空间装换时的步行或休憩其中感受到愉悦,从而缓和其压力并增加逗留时间。甚至有些独特的商业会晤等需求,它们本身被当做空间艺术品设计,大大有别于其他空间和消费氛围。许多商业综合体建筑顺应当代建筑潮流,在简洁的形体内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其造型以基本几何体块进行组合、结合立面表皮化处理,使得整体生动有趣,增强了商业综合体建筑形象的可识别性。
4.3公众参与化
这里的公众参与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在我国已处于起步阶段,但尚未完全落到实处的公众参与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法。公众参与是在公众需求多样化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协调措施。以往建筑师往往进行主观控制,公众市民参与未得到真正的贯彻,或只是象征性或实验性的参与。目前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公众座谈会、公示设计成果等公众参与的方式正逐步得到实行。另一方面,随着网上购物的逐渐普及,商业综合体作为功能性购物场所受到挤压,因而对购物场所的娱乐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公众参与的另一方面指公众参与的内部空间娱乐体验化,即消费者的主动参与,他们自身成为创造体验的主体。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概念,论述了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思想和要点。城市土地需求大,通过合理的整合设计,集中各种功能空间,配以合理的停车和交通系统,确定好商业综合体的规模、形态和开放空间是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的主要思想。
参考文献
[l]韩冬青,冯金龙.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桢栋.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