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9 16:39: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药教育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利用地缘优势扩大学历教育招生覆盖面
从2008年开始国家就指出要在2020年前实现农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加速农村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在全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是近年来省内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学历层次依旧偏低,专业素质仍然不高,很多医疗从业人员仍然需要提高学历并且一大批乡村“赤脚”医生还没有获取学历证书,随着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与现有农村中医药人员的低素质这一矛盾日益突出,作为成教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现状,将招生的区域扩展到乡镇村屯,满足农村中医药人员获取学历的夙愿,提高农村中医药队伍整体的素质。此外,由于一级城市医疗从业人员的学历普遍在专科以上,需要考取或提高学历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就要求我们把办学的重心放在二级或以下的市县当中,尤其是村屯多的市县,在当地寻求合作伙伴就地办学,比如与当地的卫生局、最大的医院、中专卫生学校等合作,这样既可以解决因为当地离主办学校过远而导致学员无法脱产学习的问题,扩大了生源,又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最终使学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通过增设新专业提升办学活力
新专业的设置必须要考虑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就是要突出地域性特色,将其优势充分的展现出来,设立的专业具有其他省份无法拷贝的绝对条件。其次新专业的设立要立足于学生就业,出口决定人口,这是高校办学的生命基础。近年来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要求越来越精确。市场及用人单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考核越来越严格,成人教育的毕业生如果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上脱颖而出就必须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和岗位针对性强的专业知识,根据这一情况就要求我们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设身处地的为成教毕业生的出路谋良策。就必须增设新的能够提高成教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专业。我们只有把握住新专业开设的宗旨,我们才能通过新专业来提升办学的活力,吸引到更多的生源。
三、争取并利用政策开展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培训
成教事业的发展还有另外一条不可忽视的路就是争取承担地方政府对当地基层医疗卫生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进入21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中医药继续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1)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覆盖率逐步扩大;(2)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3)中医药人员索质不断提升。20多年来,虽然中医药继续教育事业硕果累累,可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有:(1)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仍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健康的需要;(2)继续教育的形式不能满足部分基层中医药人的需要;(3)继续教育的支撑条件亟待改善和加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进一步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要研究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利用好国家对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有的放矢、力争承担更多的政府委托继续教育项目,初步建立起省、市县、乡、村四级人才培养教育网络,以中医药大学为龙头,以市县级医院机构为支撑、乡镇卫生院为依托、村卫生室为基础,构建起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比如某省市开展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和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等,通过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获得政府培训项目资金补贴,在保证办学经费充足的条件下,推动继续教育长远发展。
四、根据社会职业需要开展各类短期技能培训
随着近年社会重学历、轻动手力的思想逐步蔓延,以劳动力输出获取劳动报酬的技能职业越来越不受人们推崇、可社会现在真正缺乏的就是这种动手技能型人才,并且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城市,农民进城打工需有工作技能,我们成人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看到这种机遇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大力开展各类短期技能培训,如康复保健按摩班、针灸适用技术班、中药调剂员等这类短期技能培训,利用自己学校的人才与专业优势,从社会招收并培训学员,培训合格后发国家承认的技术等级资格认证书和上岗证,扩展多渠道办学同时发挥高校服务社会本色。
五、大力开发网络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147-02
“十五”期间,我省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在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扩大培训规模,拓展培训领域,创新培训模式,加强科学管理,提前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十五”计划》和《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十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实现了我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
1 扩大培训规模,拓展培训领域
扩大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覆盖率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受教率是发展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主要标志之一。“十五”期间,我们取得了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和受教率4个100%和3个95%的好成绩。全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的市、县(区)覆盖率,按登计制度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市、县(区)医疗机构的比率,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市、县(区)医疗机构,举办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学科覆盖率均达到100%;省、市、县(区)医疗机构中的中医药人员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受教率,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人员获得规定学分的比率,省、市、县(区)医疗机构中接受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比率均达到95%。同时,根据国家对农村卫生工作、社区卫生工作的政策调整拓展了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培训领域。
1.1 扩大培训规模
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培训是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不断增加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数量是扩大培训规模的主要方法。“十五”期间,我省共开展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43项,培训3 867人次,举办的继续教育项目数和培训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2001~2005年分别为140人次、428人次、666人次、1 260人次和1 373人次);开展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380项,培训22 470人次(2001~2005年分别为2 962人次、3 526人次、4 232人次、4 518人次和7 232人次)。中医住院医师接受规范化培训和参加理论课考试的10 269人次(2001~2005年分别为1 011人次、1 668人次、2 307人次、2 382人次、2 901人次)。
1.2 拓展培训领域
为提高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贡献率,建立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培养中医药人才,我们将拓宽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领域作为发展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一项战略举措。经考核合格者均授予相应的中医药继续教育Ⅰ类学分。
自2003年启动了“浙江省农村中医骨干培训计划”,将中医药继续教育向农村延伸,培训期2年。考核合格者由省卫生厅颁发“浙江省农村中医骨干证书”。目前,已有87人获得证书,在培人员416人。
自2005年实施了“浙江省乡村医生中医大专学历教育项目”。招生对象为本省已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具有中专学历或医士证书的乡村医生。
开展了具有中医背景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将中医药继续教育向社区卫生服务延伸。培训对象为具有执业(助理)中医师资格的成人高校本、专科学生。毕业前由省卫生厅统一组织全科医学综合水平测试,成绩合格者,由浙江省卫生厅统一核发“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2003年以来,共培养具有中医背景的全科医师419名。同时,《全科医师中医药诊疗技术培训》作为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面向基层开展培训。
2 建设特色项目,创新培训模式
创新中医药继续教育就必须及时引入中医药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新成果,充实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还必须根据中医药的学术特点和中医人才的成长规律,充分吸收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建设目标明确、特点鲜明、管理规范,经费保证、注重实效的特色项目。这既是我们“九五”期间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的体会,也是“十五”时期的工作重点。
2.1 注重建设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培训项目
“十五”期间,我省共有1 103名中、高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技人才列入各类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共承担各级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456项,其中国家“十五”攻关计划5项,国家“863”计划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省部级课题33项。近两年来共获得各级政府科技进步奖项136项,其中2项获中华中医药奖,2项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2005年级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们十分注重将这些中医药科技新成果转化为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促进我省中医药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2.2 实施“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培养项目”
为加快我省中青年临床高级人才培养,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2005年在省级医院选拔了27名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医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读经典、搞临床、跟名师,3年培训期满,终结评审优秀者,由省卫生厅授予“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称号。
2.3 实施“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培养项目”
2005年,在全省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中选拔了107名在当地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一定中医专业理论水平、临床经验丰富、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从事临床工作满20年的基层中医业务骨干。培养方式与途径主要是读典经、搞临床、跟名师,培养周期3年。培养目标是造就一批具有中医学术渊源、有较高学术造诣、有特色诊疗方法的基层名中医。
2.4 坚持以特色项目建设为依托的多种中医药继续教育模式
我省具有特色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模式有:第三批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二批省级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我省的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的培训和管理,15名优秀中青年临床中医师与邓铁涛先生等享誉全国的中医临床大家的师承教育,337名青年中医师研究生课程班教育,759名西医师参加的西医学习中医班教育等,这些模式推动我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稳步地向前推进。
3 完善运行机制,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把中医药继续教育全面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建立并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是我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康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
3.1 完善规章制度
2002年初,我们协助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十五”计划》《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试行)》《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和《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授予办法》5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加强了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规范管理。中医药继续教育登记制度、统计制度、评估制度、考核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中医药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我省还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纳入各中医药机构目标责任制管理,作为单位和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等级中医医院评审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卫生行政部门要把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经费列入预算,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各中医药单位要落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必要经费。把接受和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作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聘任、晋升、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这些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机制,保证了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正常运行。
3.2 创新管理模式
【关键词】中医药 人才培养 “互联网+” 中医教育
本文为2013年度陕西省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13BZ47)。
前 言
2016年,国务院下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1],明确未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也加快了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建设的步伐,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掀开了新篇章。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活动的最终体现,是制订教育宗旨、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决定性因素。陕西作为中医药资源大省,在中医药发展新形势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围绕培养合格中医药人才和做好基层健康服务两个方面,逐步建立起“各级师承教育贯穿,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联动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有鉴于此,课题组对陕西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陕西省中医药人才基本状态、培养路径进行了人力资源和组织管理诊断,了解基层中医药卫生从业人员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状态以及发展需求。根据调研情况,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符合陕西省省情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路径,以期推动相关工作开展。
陕西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中医药人才队伍发展呈现“四不”状态
笔者根据《陕西省2015年卫生计生事业统计公报》和《2014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有关数据,结合课题组对全省19所县级以上中医医院的调研情况,陕西省中医药人才队伍发展现状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总量不足。截至2015年底,陕西省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27,467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7,764人,每万人口拥有中医执业(助理)人数不足2人。二是质量不高。全省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15%,在(区)县级中医医院里,大专及以下学历者依然是主力军,占到全部人数的55.10%,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的效果。三是人才分布不合理。总的趋势是城市多、农村少;关中多,陕南、陕北少,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县级中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人才匮乏,影响了中医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四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省市一级医院高端领军人才缺乏,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和(区)县级医院人才队伍较为年轻,学历程度不高;个人发展需求强烈,但流动性强,这给我省培养、发展和留住中医药人才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2.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不能满足中医药人才日益增长的自我发展需求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对完成中医药专业基础教育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的以继承、增新、补充、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育,是继承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举措和中医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2]。
近年来,陕西省开展了一系列以“传承临床经验”为主,“巩固中医基础理论”为辅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提高我省中医药人才整体素质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本次调查仍然发现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应的制度和保障措施不完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接近69.3%的人对本单位中医药继续教育相关管理制度不了解;35.5%的人对中医药继续教育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这大大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效果。二是现有的继续教育形式、内容和途径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到各类中医药人才的不同发展需求,有些培训甚至流于形式。三是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整体增加,但机会分布不均,本次调查中发现,近三年,在(区)县级医院有20.7%的人没有机会参加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这与基层中医药人才强烈的进修、深造的需求相距甚远。四是中医药继续教育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结合程度不高,没有对继续教育的过程和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和应用。
中医药发展纲要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1.深化医教协同,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继续优化卓越中医人才培养路径
师承教育是中医药教育最传统、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环节。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我国大部分中医药院校都在“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有机结合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4年《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颁布实施,对“5+3”培养模式进行新的定义,初步解决了我国医学教育既无统一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又没有与院校教育衔接的制度缺陷。2016年《纲要》又明确提出“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这就为下一步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在解决好院校教育与职业化教育衔接问题的同时,全方位地融合师承教育。
2.拓宽培养路径,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继续探索基层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尽管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已取得较大突破,但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仍不相适应,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就必须要改革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全面提高。随着分诊制度的实施,基层医卫生需求逐渐增大,因此,探索基层中医人才培养路径刻不容缓。
陕西省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1.建立和完善师承教育相关制度,实现师承教育三阶段联动
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师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障。在对现有制度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出台新的政策。总结中医药师承教育,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制订师承教育标准,对导师资格进行重新界定,对跟师年限、方式、过程和结果进行规定,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
(1)实行名、老中医“一带三、徒徒相传”的师承教育新机制。结合陕西省省情和中医药大省的优势,在现在师承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启动省、市、县(乡、村)三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采取一位老中医带三个来自不同层次机构的徒弟,徒弟出师后五年内再带一名学徒的方法,丰富师承教育的培养方式,扩大师承教育的影响范围,创新中医“薪传”机制,推动我省中医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2)制订师承教育培养方案,明确每个阶段的目的和任务。根据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结合各学科的实际情况,按照“在校重基础、毕业后重临床、继续教育重综合能力”的基本原则,联合中医药管理部门、陕西中医药大学和各级中医医院,制订师承教育培养方案,对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考核方式进行规定,实现中医理论知识、中医临床实践能力、中医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
(3)妥善解决师承人员学位授予、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等问题。对全省师承教育情况进行调研,摸清师承人员在学习和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制订相关政策,为各级师承人员学位的取得、职称的评定和岗位聘用提供制度保障,一定程度上向基层师承人员倾斜。
2.推进“互联网+”中医教育,改革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实现中医人才培养过程三阶段的有机衔接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学科门类齐全,但学科间发展很不平衡。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高等院校仅有陕西中医药大学一所。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时展,充分利用“互联网+”中医教育的模式,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做到对中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关注。
(1)充分利用陕西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培养中医药教师人才梯队。陕西中医药大学是我省医药学科专业设置最全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拥有两位国医大师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是我省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主力军。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大力扶持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采用集体讨论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学科交叉学习研讨班,共同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法。注重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和教学基本功的培养,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团队。
(2)充分发挥高水平医院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中医药临床人员。医院是培养医生的重要场所。应该对部分医院的医生进行教学能力的集中培训,提高高水平医院开展临床教学工作的能力。除了加强对现有3个中医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的建设外,应该根据我省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实际,分批次挑选不同规模的中医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重点支持其发展。
(3)充分挖掘“互联网+”中医药教育开展方式,实现中医药教育资源全覆盖。由中医药管理部门牵头,西中医药大学负责,在全省各级中医医院成立中医药教学点,建立中医药教育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点与中医药大学学生“异地同堂”上课,共享优质资源,既能满足基层中医药技术人员提升专业能力的需求,又能实现在校学生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步学习的愿望。
3.继续做好农村订单定向中医生培养工作,搭建学校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培养的桥梁
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是国家贯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具体举措,是立国、惠民、关注民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也是面向基层医疗人才培养,深化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一次契机。[3]
陕西省农村订单定向学生培养即将进入第5年,在培养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中医免费生综合素质和服务基层意识还应进一步加强,应该“提高人文服务意识及人文服务技能”[4];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应该更加贴近农村基层需求,在现有五年制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精简中医经典课程,优化和整合临床课程,增设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常见病症处理、社区中医适宜技术、社区基本诊查技能、预防医学、推拿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保健学、精神病学、急救医学、中医急救学及护理学概论等课程,保证毕业生能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从事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工作,提升我省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除了推行自主加集中见习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应该更注重急救、急诊和健康咨询服务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2016年2月22日。
[2]洪净、张欣霞、曾兴水:《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中医药继续教育新论》,2013。
[3]陆超、田家远、彭正员:《毕业年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研究――以贵州省为例》,《学理论》2015年第12期,第165-167页。
一、
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学员为中心,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引领,发掘中草药文化资源,深化启蒙精神内涵研究,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教育普及,讲好朱家楼子故事,推动传统旅游与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相结合,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丰富研学旅游产品体系,提高研学旅游服务质量,实现研学旅游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
二、
精心组织实施
各部门按照《管理方案》责任分工与组织实施相关要求,结合朱家楼子情况,制定中医药文化研学旅游工作实施办法,开发中医药研学线路、产品,开展研学主题活动,培育中医药研学活动相关的旅游大项目,定期做好汇总,建立长效机制。
三、
基本原则
(一)突出中医药药理知识文化,强化教育功能。坚持把研学旅游与传统教育等相结合,充分展现朱家楼子特色文化内涵,把朱家楼子研学旅游打造成为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
(二)突出统筹规划,推进融合发展。强化“旅游+”理念,推动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研学旅行、传统文化旅游等相融合,提升朱家楼子研学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突出改革创新,统筹区域联动。充分整合全市研学旅游资源,建立研学旅游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的多赢发展格局。
(四)突出以学员中心,强化政策惠民。不断创新中医药文化研学旅游产品体系,丰富产品业态,制定惠民政策措施,突出中医药研学旅游的公益性,让人民群众在中医药研学旅游中享有更多的获得感。
四、主要内容
(一)打造新时代山水朱家楼子赛华佗中医药文化旅游目的地。深挖启蒙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充分整合宜昌市乃至湖北省研学旅游文化和资源,打造具有宜昌特色的红色文化研学目的地体系。
(二)完善中医药文化研学旅游产品体系。坚持市场导向,针对不同客源群体,整合旅游资源,突出产品特色,打造中医药文化研学旅游产品。进一步细分中医药教育客源市场,针对中小学生、社会青年、企业员工、民兵预备役等社会公民群体,重点推出能满足中小学生自然体验教育、青少年传统教育实践、社会青年企业员工拓展教育的研学旅游产品体系。推出具有朱家楼子特色的系列研学游中医药旅游精品线路。
(三)构建中医药活动体系。结合重要节假日,借助研学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中医药研学系列活动。策划举办中医药教育进景区、研学夏(冬)令营、启蒙精神中医药研学主题展览、启蒙精神主题药学征文等研学旅游系列活动。
五、主要措施
(一)
加强营销推广。配合全省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围绕打造“赛华佗”中医药旅游线路,策划提升中医药文化研学旅游产品体系,丰富产品内容。制定中医药文化研学旅游团队奖励政策,协调对接旅行社、中医药旅游景区和在线网络销售商,把中医药旅游景区与其他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做好中医药旅游线路产品的设计与落地工作。充分利用中央、省、市等多级宣传平台,形成系列中医药文化研学旅游精品栏目。
(二)建立体制机制。健全中医药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支持涉旅部门强化中医药旅游融合发展职能。促进中医药旅游与乡村旅游、温泉旅游、森林旅游、冰雪旅游、垂钓等新业态融合发展,丰富中医药研学旅游内容,增强中医药研学旅游吸引力。完善各市联合推进机制,探索推动中医药研学工作发展的有效思路和方法,加强部门会商,推动区域协作,形成常态化资源整合机制,推动中医药研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政策联合。积极探索其他研学基地合作机制,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共同开发中医药研学品牌,打造中医药红色研学产品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互动、客源互流的多赢发展格局。
(四)完善品牌体系。以中医药旅游为统领,以“赛华佗”中医药旅游产品体系为支撑,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医药研学品牌体系,编制中医药研学导游词。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丰富提升旅游景区产品内涵,开发中医药研学线路,打造出符合“赛华佗”品牌的红色研学产品体系。深入研究启蒙精神,培育启蒙性教育品牌。依托基地,打造享誉省内外、彰显中医药文化永恒魅力的研学旅游圣地、教育培训基地和文化创意高地。
(五)推动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紧紧抓住全域旅游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契机,以中医药旅游景区和党性教育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中医药景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中医药研学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中国传统文化游、历史古迹游、爱国主义教育游等有机结合,争取将更多的旅游景区发展成能开展中医药研学活动的教学点,推动中医药研学实现跨界融合发展。
(六)发挥市场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中医药研学旅游,积极开发中医药研学的产品和体系,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和旅游酒店的优势,为中医药研学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坚实保障。
六、组织实施
(一)
准备阶段
2018年5月—6月,印发《中医药文化研学旅游实施方案》,各部门制定具体中医药研学线路、产品,编制研学课程,全面启动中医药研学旅游试点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
2018年7月—11月,基地选择1-2所学校开展试点工作。组织开展红色研学主题活动,做好中医药研学旅游的资料汇总和经验总结,为进一步全面推广中医药研学旅游工作做科学指导。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中医药界同仁们期盼的一年一度的迎春茶话会召开了。在今天的茶话会上,有多年来一直支持关心我们中医事业发展的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省科协、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的领导,有中医药兄弟单位和兄弟学会的同仁和朋友,有我省德高望重的名中医,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一代中医传人,有三个学会的专业委员会的骨干,有三个学会的理事以上专家、教授,在今天的茶话会上群贤毕至、精英聚首、宾朋满座、欢声笑语。请允许我代表云南省中医药学会、针灸学会以及中西医结合学会,向在座的诸君及其亲属,向奋斗在云南省卫生战线上的中医药界同仁,道一声辛苦了!对前来参加这次茶话会的领导、专家教授、后学骨干、各位理事说一声感谢了!祝各位来宾、同道、朋友万事胜意,新春快乐!并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
中医药学是五千年中华医药科技文化的璀璨结晶,是人类文明和健康的共同财富。它集中华古代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医药科学的精华于一身,充分展示出独具东方魅力、特色与优势的人文观、健康观、疾病观、预防观、养生观、诊疗观与康复观。历史上它不仅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过巨大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与人类健康产生过积极影响。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医药学的伟大与影响完全可与中华四大发明相媲美。
无论从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还是从以人为本、尊重传统、回归自然的明天来看,中医药学必将继续对人类文明和健康发挥无可取代的重大作用,并为世人瞩目。特别令中医药界同仁高兴的是,主席最近发出“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号召;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今年全国中医药会议上,吴仪副总理代表国务院亲临会议,并特别强调:“推进继承创新,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再次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中医药的又一个春天来了,我们没有理由不把云南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好!
过去的一年,我们中医药三个学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学会组团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2006’美中(旧金山)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产生了巨大反响,加深了和国外学术团体的了解和交流;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云南省针灸学会、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经省卫生厅、省科协批准圆满完成了换届改选的任务,一大批学有专长的老中青专家教授被选入学会的理事会;2006年,我省中医药界三大学会再次被云南省科协分别评为优秀学会一、三等奖,我们要紧紧抓住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这个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根本,发挥学会的作用,把今后的中医药工作做好。
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更应斗志昂扬!
新的一年里,我们云南省中医药界的同道们一定要增强信心,加强团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云南省发展中医条例》的贯彻来捍卫我们的发展新环境,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团结各方面的力量,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当今中医药随着人类的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进一步为广大民众所信任,同时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第一,中医药发展从国内转向国外,从封闭式发展转向开放式发展。第二,中医药教育与科研从探索式开发转向专业式和尊重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方式发展。第三,从一味强调现代方法,以中医药向其他学科接轨为主转向既现代又传统的方向发展。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念好“三自经”,即自信、自尊、自强。自信源于中医药学自身,源自对中医学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发展前景的深刻认识,源自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自尊就是要维护好中医药形象,严以律己,严格要求,珍惜自身形象。自强就是要发奋攻读,多临床多实践,坚持科学精神探求中医药学的未知奥秘,提高疗疾治病的效验,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我们中医药界同仁要配合政府,促进中医与中药协调发展,为发展云药产业多做工作,继续宣传和实施“名院、名科、名医”三名战略,推动学术和人才培养工作。
在中医药学术交流、搭建新的学术平台、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反映中医药界同道的呼声、在业内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增强了凝聚力,让我们中医药界能感到中医药事业前进的脚步声,并为中医药的发展与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最后,祝愿全省中医药界同仁在新的一年里,夺取新的更大胜利,取得更多的成绩!
顺祝全省的中医药界同仁及各位嘉宾2007猪年大吉大利、阖家幸福、身体安健、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市场前景到底如何
北京中医协会介绍,近几年国内已经掀起了中医养生的消费热潮,其表现在:一是,全国各地的卫视节目几乎都有关于中医养生的节目,而且收视率位居前列;二是,部分省市的药店开展了中医坐堂听诊业务,很多人都要提前一两周去挂号;三是,诸如中里巴人等中医专家出的书也屡创销售新高。
之所以中医养生市场会火爆,主要还和其可以起到预防疾病、保健作用有关,而且整体医疗、保健费用偏低。预估这个市场至少会持续火爆10―15年。
政策支持力度有多大
国务院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启动“治未病”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0年提出推进中医药服务“三进工程”(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推出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中医刮痧师和养生保健师,明确表明没有医学背景的社会大众也可以从事中医养生服务;国务院(2010)5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要求: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有一技之长人员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1年度工作报告中强调:进一步完善职业医生和职业技能人员相结合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体系;国家卫生部规划用5―7年的时间,将抗生素的使用量从现在的87%降至5%,现有的医生将转攻预防保健,医疗机构将大力培训中医养生职业技能人员。
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表明了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巨大。
项目方资质如何
鄂州市中医医院1997年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998年又被列为湖北省示范中医医院。医院始建于1975年,目前占地面积32亩,建筑总面积达3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已具备中等城市一流水平的中医医院规模。
培训内容严格按照《养生保健师》教学大纲内容培训,有专业的培训场地和设备,技术和信誉绝对优于普通的培训机构。认证方式为全国统一考试,经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颁发全国唯一含金量最高的《养生保健师》岗位能力证书,全国通用。
同时培训后的学员,鄂州市中医医院实行终身远程技术指导,包括医疗技术,客户服务,产品营销等免费服务,确保学员能100%开店成功。
注:全国通用的《养生保健师》涵盖刮痧师、针灸师、按摩师、美容师、营养师、足疗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八位一体。
学费高不高,学不会怎么办
据了解,目前鄂州市中医医院收取的培训费用约5800元(含教材费、报名费、培训费、考证费、住宿费等),学期一个月,考试合格发劳动部证书。本期未学会者,下期免费再学,培训学员终身免费远程跟踪技术指导。
投资到底有多大,风险高不高
据本刊记者调查了解,开一家小型中医养生馆,投资并不大,初始投资约2万元。以最小投资为例,开一家50平方米的中医理疗养生馆,设备投入包括购买理疗床、针灸治疗仪、刮痧、拔罐、艾灸用具等8000元。技师培训费用约1.2万元/2人。总体累计投资约2万元。
一、项目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困扰现代人的各种慢性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风湿关节炎、失眠头痛、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上楼不快心跳快;收入不高血压高;政绩不突出,业绩不突出,腰椎盘突出;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前列腺发炎”是当代人健康状况的写照。亚健康状态单靠药物治疗已无法根治。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在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亚健康的方法和途径,中医养生已成为社会热点,社会正在呼唤有良好的中医养生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人员出现,这就是中医养生馆的发展前景。
中医养生馆,就是针对亚健康人群,各种慢性病人,用刮痧、拔罐、针灸、按摩、食疗等简、便、验、廉的传统中医药适宜技术,达到预防,保健,康复的效果。不打针,不吃药,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比开药店更赚钱,比吃药更有效,比打针更安全,比医师更尊贵。
二、项目优势
1、广阔的市场空间。权威资料显示,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达10%,糖尿病人7000多万,血脂异常人达2亿,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达2.8%,各种慢性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病单靠药物是不能根治的,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往往一个病治成了多个病。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其简单,方便,灵验,廉价的优势,能防治几十种常见病和慢性病,必将迅速走红市场。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养生市场份额将近10000亿元,进入养生行业,永远不会淘汰,没有投资风险。
2、强大的政策支持力度。国务院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启动“治未病”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0年提出推进中医药服务“三进工程”(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推出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中医刮痧师和养生指导师;国务院(2010)5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要求: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有一技之长人员举办中医医疗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执业医生和职业技能人员相结合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这个服务提供体系中的职业技能人员,有可能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普通人通过中医药行业培训也能成为职业技能人员,这就为社会大众进入中医养生行业铺平了道路。
3、真实可靠的技能培训。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的养生馆,足疗店,美容院,按摩店,虽然也打着中医养生的牌子,但真正通过正规中医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寥寥无几,得不到正统中医技术支持,只能在休闲娱乐行业开展业务。而经我们中医院培训的学员就不一样,培训内容严格按照《养生指导师》教学大纲内容培训,并邀请北京市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养生嘉宾为执教专家组,有专业的培训场地和设备,技术和实力绝对优于普通的培训机构。培训后的学员,我们实行终身技术指导,能100%开店成功。
4、投资少,收益快,零风险。开店初期,有1-2名员工参加《养生指导师》考证班学习,拿到证书即可开业,设备投资就是几张理疗床,刮痧板,拔罐器,再购置一台医用针灸治疗仪,设备投资加员工培训总投入2-3万元。有了技术和设备,对亚健康和疼痛性疾病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开业当月就可盈利,年收入至少十万以上,而且十年之内生意会越来越红火。
由于店长通过中医专业培训,购置医用设备,有养生行业全国通用证书,采用中医外治疗法,无毒副作用,没有医疗风险,加之有中医院终身技术指导作后盾,这是目前社会上所有的养生馆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投资分析
开一家50平米的中医理疗养生馆,房租1.5万元/年,装修1.5万,购买理疗床,针灸治疗仪,刮痧,拔罐,艾灸用具等共2万元,2名员工技能培训费1万元,共计投资6万元。
四、效益分析
养生馆的服务对象是亚健康人群,需要按疗程长期调理,销售模式以会员卡为主,单次消费68元,会员月卡800元,季卡2000元,年卡6000元,若在1年内累计有100个会员,年收入60万元,消耗材料,员工工资,水电房租占65%,年纯利20万元左右。
养生馆的另一大收入来自保健品的营销,经营药食两用产品,雇佣5-10名店外销售人员,按销售提成发工资,进行店外销售,每人每年销售6万元,年销量60万,纯利12万元。
理疗服务加产品销售,年收入30万元左右。
五、经营建议
选择项目成功的制胜法本文由收集整理宝必须有专业技能,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培训才有保障。这是国家政策为我们普通老百姓提供了生财之道,在国家政策没有出台前,中医药适宜技术只是医院的专利,是不会对社会大众公开传授的。
其次,项目要有可操作性,目前社会上纸上谈兵的所谓创业项目成千上万,那只是你想象中的收入,有些根本无法实施。实践已经证明我们的开店计划100%成功可靠,我们的培训学员已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自由创业当老板。
再则,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制订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学员开店创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和经营方面的问题,我们长期免费为您跟踪服务,与您一路相伴,直到成功!
中医养生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行业,是一座挖不完的金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用5-7年的时间,将抗生素的使用量从现在的87%降低到5%,今后大部分医生将转攻中医预防保健。医疗行业将重新洗牌,也就是社会财富重新再分配。
下一轮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将在养生行业中产生。不管你是大学生,创业青年,下岗失业人员,还是企业家,如果你有眼光,有悟性,先知先觉抓住机会,你的选择将彻底改变你的人生。
六、培训方案
为解决社会就业,更好引导读者智慧创业,《金点子生意》杂志社特联合国家公立中医院常年开展中医养生馆创业项目培训。
师资特点: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国家资深专家为执教专家团;市级中医院养生行业资深专家、企业家、职业规划和营销专业讲师执教。
教学内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望诊、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九种体质养生,情志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饮食养生(营养学,饮食药膳),中医技能(刮痧,拔罐,针灸,足疗,按摩、火疗),健康管理学等。
认证方式:全国统一考试,经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颁发国家《养生指导师》岗位证书和《中医养生培训》证书,全国通用。
培训方式:养生知识精华讲解,技能实际操作。
收费标准:5800元/人(含教材费,报名费,培训费,考试测评费,岗位证书费,住宿费等),学期一个月。
报名须知:填写养生指导师考核申请表,身份证、学历复印件,蓝底两寸照片2张,一寸4张。
培训地点:湖北省鄂州市(凭本刊介绍信前往培训学习)
报名热线:029-33170439
13509365088 15091063182
13314923686
汇款方式:培训费可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注:未按指定方式汇款责任自负)
①邮局汇款:712023 陕西省咸阳市1100号信箱《金点子生意》杂志社 收款人:谢鹤伦
②银行汇款:
关键词: 中医药 南非 传播策略
1.中医药在南非的传播历史及发展现状
南非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面积约122万平方公里,人口5398万(2014年),为非洲第二大经济体。中医药随着我国东南沿海的华人移民南非而逐渐传入当地,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历经缓慢发展的过程。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医在南非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长期处于“非法”地位。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医在南非发展很快,越来越深入南非主流社会。鉴于中医药卓越的疗效,良好的口碑及受惠于中医中药的广大白人、黑人患者日渐高涨的呼声,在多位华人中医和一些感受过中医的国会议员的推动下,2000年10月南非政府通过法令,确认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补充医疗的合法地位,中医师可以在南非申请注册领取执照。2005南非举行了历史上首次中医师永久注册考试,百余名华人通过考试获得南非卫生部颁发的终身中医师行医执照,此后南非卫生部每年都举行中医师永久注册考试。
南非成为除中国以外,世界上第一个以明确的立法形式对中医针灸进行管理的国家。南非卫生部下设卫生专业委员会和综合卫生专业委员会,前者负责西医的管理工作,后者负责包括中医、印度医学、欧洲草药等11个医学专业在内的相关管理工作。中医的具体工作由该委员会下设的“中医药与印度医学部”负责。
南非著名大学西开普大学自然医学院设立了中医及针灸系,开设有中医专业,与国内的一些中医药研究机构及中医院校开展了合作,进一步促进了中医人才培养,使中医药高级人才本土化,对中医药融入南非本土医疗保健体系有深远的影响。
2.中医药在南非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地位
2.1中医药在南非医疗系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据统计,南非目前共有包括中医师在内的20多万传统治疗师(healer),这些传统治疗师都具有合法的营业资格,在南非的传统医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有超过60%的南非人求治于传统治疗师,南非注册的中医师逐年增加。中医药医药在南非的整个医疗体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即使在世界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由于本土知识传统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原因,传统医药在其卫生体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2.2较低的经济发展使得南非人民对简便验廉的中药有巨大需求。
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冲击下,虽然南非的医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但是许多疾病治疗的高昂费用让许多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人们望而却步,尽管他们知道有些疾病必须用非传统的医药才能治疗,但因无力承担费用而不得不退求其次。在医药费用日益高涨的情况下,传统医药便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简便验廉的中药在南非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2.3中医药获得了合法地位。
南非从1965年开始制定一系列与传统医药有关或直接针对传统医药的法规,2000年更是直接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中医的合法地位。这些政策和法规都直接或间接涉及传统药物,对传统医药的有关问题,如传统医药的种类、药材界定、销售、注册、医师资格等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在这些法规政策中,中医药被明确地列为传统医药,为中医药在南非的应用提供法律保障。中医师执照获得者在按要求参加在职训练后,可加入意外保险,发生医疗纠纷时可以获得保障;患者接受中医治疗所发生的费用将涵盖在医疗保险之内。
2.4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南非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这是传统医药文化得以延续的物质基础,据有关资料,南非是世界上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约3000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其中130余种植物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领域。南非地广人稀,大量肥沃土地未被开发利用。复杂的地形、多样的生态环境为栽培中草药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种植的药材经加工后,除满足南非市场外,还可向其他国家出口。
3.中医药在南非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3.1发挥中医药的理论与经验优势,加强与本地传统医药的结合。
中医药完备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中医药走向非洲的主要优势。近年来,南非政府强调“本土知识”的创新,其中传统医药是主要内容之一,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借鉴中医药的理论、实践经验及丰富的科研资源,开发其传统医药,这给中医药在南非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南非中医药研发力量较弱,国内中医药有关科研机构、公司、高校等可以联合南非当地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取得双方政府的支持,建立联合实验室,合作研究传统医药标准,以国际合作方式,形成所在国以中医药特点为基础的传统医药注册管理标准。另外,我们在利用中医药的这些优势的同时,也可对其传统医疗体系加以利用,借鸡下蛋,优势互补,实现双赢,推动国内中医药与南非传统医药的融合。南非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国内中药企业应加强和当地知名机构或社会人士的合作,增加南非当地对中药的研究、种植和培训,这有助于推动南非人民对中药的认同。
3.2加大中医药的宣传力度,增进南非对中医药的了解。
一是利用政府渠道,增进双方行业之间的了解。例如,可利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和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宣传,商讨中医药进入非洲的方式、方法等。二是加强对本地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利用我国中医药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主动为南非培训更多的中医药人才,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使更多的南非人民了解中医药,从而推动中医药及文化更好地在南非传播。
3.3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架起合作桥梁。
国内中医药企业要想在南非开拓市场,离不开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天津天士力公司为例,天士力进入南非后,曾多次到政府机关讲授中医药文化,让患病人员尝试体验其产品,邀请南非政府、约翰内斯堡市政府及有关机构的要员到天士力集团参观,他们通过服药体验、社会反响和实地考察,对中医药文化和与天士力合作充满了信心。除此之外,天士力还与南非医疗保险公司合作,成为非洲大陆第一家被列入医保目录的中国中药企业。
3.4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非盟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合作。
通过与世界卫生组织、非盟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合作,加强与南非在传统医学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共同举办传统医学方面的研讨会;加大对非中医药文化宣的传,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外交大局,举办中医药展览等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中医药机构与南非开展医疗、科研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支持国内大型中医药企业开拓南非市场,提高中国药品在南非的声誉,杜绝假冒伪劣药品,加强宣传,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
4.结语
南非是非洲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在医学领域具有较高水平,传统医药在医疗卫生领域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传统医药的应用方面南非仍然发挥着非洲领头羊的作用。传统医药在南非医疗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状况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将继续下去,近年来,随着中医在南非的合法化,中医在南非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目前南非已有中医和针灸从业人员300多人,西开普大学医学院还设立了中医专业。国内某些药企将中药出口到南非,开设中医诊所,中医药在南非的发展已经进入合法化、制度化的快车道。无论是南非本土中医的发展,还是国内中医药企业在南非开拓市场都将大有可为。同时国内中医药企业应抓住机遇,以南非为桥头堡,积极开展与南非的合作,对与非洲其他国家特别是南部非洲国家的合作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有利于中医药通过南非走向整个非洲,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方廷钰.南非传统医学执业管理情况简介[J].世界中医药,2007(11):372-373.
[2]黄建银.中医在非洲的机遇与挑战[N].中国医药报,2012-5-7.(第8版).
[3]侯建春,鲍燕.中医药在南非[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259.
[4]郭剑华.中医在南非的发展概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0):55-56.
[5]刘保延,邓良月.世界针灸[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
[6]王尚勇,孔丹妹.中医药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现状(上)[J].亚太传统医药,2006(08).
关键词:中医学本科;专业培养;专业核心能力;教学新体系
中医学本科专业开展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之久,中医本科教育依然是向临床输送中医人才的主要渠道,其对稳定中医队伍、持续开展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1]。虽说中医专业的教育体系建立已相当成熟,但是围绕中医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以下简称教改)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014年2月,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工作会议召开,这标志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正式启动,实现了与国际医学教育培训模式的接轨。其中涉及中医学本科专业的培训模式为“5+3”,即5年在校本科专业教育后,进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实践、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医疗政策法规等。新医改将对中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然而中医界一直存在“中医青年人才培养成熟太慢,青年中医改行较多,在校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学生信心不足”等问题。如何提高应届毕业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更多卓越的中医师致力于祖国医学的发展,一直是我校教改工作探索与实践的重点。笔者拟通过分析近年来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本科教学环节的现状以及所做的改革,旨在寻求更好的教与学新思路,以期为中医本科专业教育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1中医学本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本身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中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长期以来一直强调“教”的改革,而忽略了学习层面的改革。即便教改开展了很多年,但是效果总是达不到理想期望值。所以,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会学习为核心的教改才是新的教学改革观[2]。中医学本科专业属于国家级特色专业,发展至今已有较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依旧存在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医本科生普遍存在临床基础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科研意识薄弱、创新能力差等问题[3]。扩招人数的增加引起教学资源的不足,生师比远远达不到教育部要求;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机会的相对减少,又促成了近年来的考研热;教学形势的单一、学生疲于“题海战术”,真正的临床实践技能没有得到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被带动,又导致学生的专业信心、医学信仰未能得到树立;培养模式上仿造西医院校,课程分配未能突出中医特色;而中医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思维和技能必须通过临床实践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但临床见、实习时间有限,学校学到的中医知识在初期临床中很少有用武之地,短暂的临床实践反而被熟悉电脑操作系统、办理出入院、书写病程等医疗文书占据大量时间。所以,现有的教学体系未能与现代医学相适应发展。中医学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4],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真正理解中医[5]。但上世纪初兴起的,使传统文化日渐衰微,学生从小就接受现代文化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只不过是几篇古文而已。所以,以上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中医本科毕业生出现了中医学术思想传承能力不足、临床思辨能力不强、中医思维功底欠缺和临床操作技能不扎实等问题。
2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教学改革不单是制度上的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也同样重要。中、西医学虽理论体系不相同,但不能对立看待,应该相互借力,不避中西医之嫌。例如:随着医学的进步,儿科学上的重要内容已由祖国医学的四大证“痧、痘、惊、疳”逐渐变化为现代儿科的四大重点防治疾病“腹泻病、小儿肺炎、贫血、佝偻病”。是故中医专业的教改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西并重,发扬优势,突出(中医)特色(改革图示见图1)。2.1创建培养传承能力的实践教学新体系2.1.1以历代名医大家为引领,培养学生中医学术思想传承能力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这些抽象的思维模式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体体现于中医经典著作之中[6]。经典著作是中医学术思想的重中之重。第一课堂改革中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四大“经典”课程并丰富《中医各家学说》内容,专题阐明经典著作成书背景,作者简介,学术渊源与成就,以及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联系,帮助学生不断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医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传承历代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开展丰富多彩第二课堂活动,创建“岐黄学堂”学生学术社团,开展晨读四大经典、观看中医经典视频和养生保健运动等社团活动方式,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传承中医的兴趣,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中医学素养。2.1.2以省、市级名中医为典范,培养学生中医临床经验传承能力坚持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创新师承教育新模式,开展夜间和周末跟师见习,学生利用夜间与周末到病房和门诊,跟随高年资临床医师见习;创立“名医堂”门诊,让学生在临床跟随省、市级名中医坐诊;创立“名师堂讲坛”,让学生接受名师专家的现场指导和提供面对面交流机会。通过上述方式,不仅发扬了中医传统“跟师学徒”的特有教学模式,还培养了学生对现代名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能力。2.1.3以中医古籍图书数据库为载体,创建中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平台依托2010年国家教育部课题“巴蜀特色中医药古籍抢救、数据挖掘及利用模式研究与实践”和2007年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巴蜀中医药学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研究”等课题支撑,逐步建立了中医典籍图书数据库和名医数据库等,以移动式图书馆的创新形式,利用网络平台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传承中医文化和名家思想提供便利途径,帮助学生融通文、史、哲、医,构建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自身知识结构。2.2创建培养思辨能力的实践教学新体系2.2.1以“经典”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辨能力学校温病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三门临床经典课程均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学校从2006年开始“经典”思辨的全面改革创新,依托2006年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在《金匮要略》教学中提高学生辨证思维的改革方案”等系列课题研究,明确了“经典”课程为临床提高课的定位,在教学中追本溯源,帮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医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内涵实质基础下,训练临床思辨能力。中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中除“经典”课程外,增设实验课程中医经典著作与临床1.5学分,探索“经典”理论与临床的“本源”关系,培养学生基于“经典”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图1实践教学创新体系2.2.2以“中医思维原理”为核心,建立中医思维训练实验教学新体系依托2009年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中医思维训练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创立了以“中医思维原理”为核心的中医思维训练实验教学新体系。通过中医思维原理互动式讲解,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中医基础各类课程的知识,有机地串联、疏理和整合,将孤立的课程知识融为一体,成为一套完整的诊疗思维程序和模式,并能自觉合理地运用这套思维模式来指导具体的临床实践活动。2.2.3以《中医学与辨证法》为平台,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与交流《中医学与辨证法》是学生自创的学校内部刊物,由学校高年资的教授、副教授统一审稿、编辑,从源头上保证了学术交流的质量与品质。其专门收载中医学及中医相关专业学生中医辩证思维方面的文章,为学生思想交流提供平台,帮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提升辩证能力。2.3创建培养临床技能的实践教学新体系2.3.1创新实验课程体系,优化技能培训方案中医临床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使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技能教育相辅相成,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理论密切结合实践【7】。首先创新了课程设置,增设“中医四诊技能训练”1.5学分和“中医内科能力训练”2学分,编写出版专著《中医基本功手册》和《中医望诊彩色图谱》。其次,坚持培养中医学生具有运用西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临床诊治的主张,在教学计划中设置“诊断学实验”1学分、“临床基本技能训练”2学分、“内科病案讨论与临床诊治思维训练”1学分和“外科常用技术实验”1学分,强调中医重思维,西医强技能的“中医融合”教学模式。2.3.2强化实验课程平台,更新实验教学理念依据我校中医学科优势,结合实验教学特点,培养熟练掌握中医诊疗技能、正确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中医临床人才为目标,建立了“中医学基础”、“中医学临床”和“针灸推拿”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泛引入先进医学模拟教学,建立了模拟医院,成为“四川省中医临床技能示范基地”,使临床技能实验设备的内涵和实验水平发生了根本变化。要求任课老师更新实验教学理念,积极参与到学生“开放性实验项目”中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第2课堂,还提高了学生基本的诊疗技能。2.3.3开展“国医之星”系列竞赛,搭建学生技能展示平台“国医之星”系列竞赛是学校的大型学术类竞赛,旨在加强医学生理论联系临床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和技能展示平台。其内容涉及中医经典、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西医诊断、学术交流、科研创新等方面,活动涵盖了中医药学术,中医药科技,西医基础知识3个板块,分为8个单项,增强了学术竞赛活动的系统性和品牌性,在竞赛中提升了学生的临床技能与思维方式。2.3.4创立暑期临床见习,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中医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前3学年暑期开展见习活动,通过临床应用,巩固既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依托2007年和2010年学校教改课题“高等中医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研究与实践”和“‘三点一线、两位一体’,中医特色型见习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建设完善了临床见习基地,构建了中医特色型见习体系,并编制了《暑期临床见纲》。2.4创新临床考核模式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医学生的临床实习阶段在整个医学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医学教育的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8]。依托2009年四川省教改项目“‘一载体、两优化、三强化’的岗前培训模式再改革研究与实践”,并以2006年四川省教改项目“中医院校临床教学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和2009年重点项目“中医本科临床技能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课题研究为支撑,创建了实习技能监控体系,内容包括:严把入口关-创建了中医特色毕业实习岗前培训新体系和实习准入考试机制;严控过程关-创建了中医临床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和动态技能评估体系;严守出口关-创建了模拟中医执业医师考核的毕业技能多站考核和综合理论考试体系。此外,中医本科毕业技能多站考核和综合理论考试体系充分发挥了“以考代训”的作用,让学生熟悉并提前预演了执业医师考试,帮助明确了规范化培训阶段的学习目标;也让教师充分掌握了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和规范教改计划。我校还坚持学生评教、校领导听课、专项评估、教学检查等监督体系,充分保障了教学质量的过程与目标管理的协调发展。
3改革的结果与结论
3.12007~2010级实习准入考试成绩分析见图2。图2显示,在我校教改过程中,中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在实习前绝大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符合学校的实习生标准,并有逐年提高的趋势。3.22006~2009级毕业技能多站考核和综合理论考试成绩分析见图3。图3显示,2006级~2009级中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在毕业考核中(第1站辨证论治30分,第2站基本技能40分,第3站病史采集、临床答辩与临床判读30分,综合理论考试100分),在辨证论治、病史采集和基本技能方面达标率较满意,在临床答辩与判读、综合理论方面较薄弱。3.32006~2010级各学年中医类别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比较见表1。表1显示,2006~2010级中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各学年的中医类别课程的学习成绩大一、大二处于一般水平,大四处于中等水平,大三处于较好水平,可能与课程设置协调性有关,可做更深层次统计学研究与分析。3.42010~2013年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平均分、过关率比较见表2。表2显示,2010~2013年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中,我校考生在平均分、过关率方面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学校教学体系的改革工作有效,教学质量处于全国中医院校领先水平。3.5结论中医学本科学生在毕业时理论知识水平基本符合国家执业医师要求,在临床实践技能及综合知识应用方面存在薄弱,后期教学改革工作应围绕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强化综合理论知识应用等方面进行。初步建成的教学新体系提高了我校考生的执业医师通过率,说明教学改革工作有效,应坚持并深化改革以求再提高。
4改革的不足与展望
研究生教育信息化水平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也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1],因而开展专业化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以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在当前我国中医药院校势在必行,理由如下:
1、形势发展需要
2003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开始大规模扩招,以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发展趋势。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近年来研究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超过4,000人),培养类型复杂多样(全日制、兼读制、七年制、非医攻博、同等学历、中医师承、来华留学生多类型并存;学历教育博士、博士专业学位、学历教育硕士、硕士专业学位多层次兼容)。同时,近年来国家研究生教育整体趋势逐步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实行战略性转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环节更加细致、流程更加繁琐、要求更加严格。不仅是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管理稍不到位,就容易出现失误。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学历即时注册、学位网上认证等),学生维权意识普遍增强的大环境下,对于学校和研究生管理相关部门而言,可谓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因而,原有的管理模式和办公手段已不能充分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参考国内外院校的成功经验,大胆地走“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之路,实行计算机化教育管理是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2、管理流程需要
研究生管理是研究生院的主要日常工作之一,涉及到校、院、系(所、中心、基地)、师、生等不同层级,因此,理想状态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应该是一整套细致、严谨、衔接的规范流程。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中涉及招生办、培养办、学位办、思政科、管理科、就业中心、二级单位、财务处、科技处、外事处(境外生)、后勤集团等各级管理部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用先进手段,借以保障各部门之间信息流通、数据共享、增进效率,是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必须解决的问题。
3、业务实际需要
研究生教务教学管理工作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整个研究生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面对纷繁复杂,种类繁多的数据和报表(如招生录取数据,学籍注册数据,学历电子注册、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就业去向登记、高基报表统计等等),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很难跟上现代化管理的步伐,稍有不慎,就可能使学生权益蒙受损失,给学校声誉带来损害。这已不单是人手短缺、任务量大的问题,而是工作质量、办公效率和事业安全的问题。随着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方面都对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摆在整个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二、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实行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
调研结果表明,全国大部分中医院校已采用计算机系统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后在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部门间共享数据、降低数据错漏率、实现校院分层管理、研究生分类指导、紧跟国家变化、即时信息等诸多方面均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原有管理模式和办公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具体表现在:规范化管理,流程更加科学。研究生管理工作包括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全过程,包括招收录取、学籍注册、缴费登记、导师选择、培养计划制定、课程选择和考试、成绩录入与、论文评阅与答辩申请、学位审核与评定、学位授予、就业去向登记、学历电子注册、学位授予信息年报等十多个管理流程和模块。管理流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于学校研究生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产生重大影响。多部门信息共享,数据上报准确度提高。管理系统依照国家、地方省市数据上报要求内置报表模板,根据需要选择上报数据内容,采取学生自主填报,分级管理审批,定期维护升级等工作管理模式,实现信息部门间共享,提高上报数据准确度,降低人工失误几率。实现校院两级化管理。校院两级化管理是研究生培养的发展趋势,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专业结构逐渐细化的要求,学校势必需要将研究生培养的工作逐步下放给系部和导师。同时,系统平台提供的导师(管理部门)与学生互动配合,对话操作的形式,有助于学生了解研究生教育流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紧跟国家变化,及时调整应对。近年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发展迅速,改革积极、变化较多,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妥善应对,是各大高校均应思考并寻求解决的课题。开发软件系统的专业公司,为保证自己产品获得长期稳定的认可,会充分发挥其专业团队和资源技术优势,早于高校做出反应,设计研发与国家变化要求对接的新功能、新模块(比如数据报表的格式更新和替换),以满足新老客户的需要(管理系统提供免费升级和更新服务)。不同类型研究生分类指导。目前我国研究生类型多种多样,从入学模式来分,除国家统招外,还有委培生、代培生、进修生;从学位类型来分,有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层次来分,有硕士生和博士生;从考试形式来分,有统考生、单考生,还有免试生;从教学模式来分,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等。不同的研究生类型由于培养方式不同将给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挑战。计算机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类型构建个性化培养模块,制定培养计划,通过网络终端在线对不同类型研究生进行分类指导。盯紧关键环节,严格管控过程。论文和答辩作为研究生培养中费时最长的一个环节,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也不容质疑。但是受限于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数的限制,单纯依靠人力监督,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流程管控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及时性。计算机系统的启用可以实现全方位监控,针对关键环节实施跟踪定位,从而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质量。
三、关于加强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领导加强重视,全员提高认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涉及整个学校层面上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协调教务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培养,招标审计、财务设备等方面力量,如果没有学校高层的重视、支持以及各级部门的通力配合将是难以实现的。而且,高层做好顶层设计,有助于防止出现过度分散化开发倾向[2],多部门协同参与建设,有利于解决高校信息化建设不够规范、共享程度低的问题[1]。因此,领导层面需加强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时代性的科学认识,各级部门要形成信息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的先进理念。只有学校上下加强重视、统一认识,才能保障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有序发展。
2、继续教育培训,提升业务素质
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需要一支素质高、懂得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富有开拓精神的管理队伍[3]。而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中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老师并不具备专门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知识背景,因此为更好地操作网络系统、应用信息平台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服务,最大限度利用电脑将人脑从机械性、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让人脑有时间去思考和解决需要创造性的问题[4]。邀请专业人员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地培训,使其全面了解和及时掌握管理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是非常必要的。建设拥有先进管理意识和掌握信息化技术的管理人员队伍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实现信息化目标的重要保证[1]。
3、保障经费投入,科技带动生产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5]。中医药院校领导和各级部门要明确在招生规模扩大、学科专业增加和改革积极深化的新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若要跟上形势变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意识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完善的信息化手段代替手工管理模式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工作成本。做好经费预算,落实资金投入,逐步建立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从而确保建设工作优质长效。
4、选择专业公司,注重维护售后
许多企业在面试的时候都要求应聘者提供一份简历,即便没有这个要求,准备一份简历可以使你更加了解自己,从而更清楚下一步该如何走,使自己在人才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临床医学简历模板,以供大家参考。
临床医学简历模板一:基本简历
姓名:国籍:中国无照片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揭阳身材:170 cm 62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4 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医药代表:医药代表 工作年限:3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月薪要求:2000--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个人工作经历:2003.7-2004.5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各大科室做实习医生;
2004.6-2005.9在山西傅山药业有限公司(广州办事处)就职OTC代表:
公司主要陈李济药厂生产的《舒筋健腰丸》,负责东山区、天河区药店开发、维护。
2005.10至今在广州前茂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就职业务专员:
前茂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医疗器械产品销售公司,产品主要涉及麻醉科、ICU、抢救室、心导管室、神经内外科等,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独家美国ARROW公司重症医学导管及心导管系列、英国PORTEX气道导管系列和Pulsion容量监测仪、美国ARROW公司主动脉球囊反搏泵等产品。
在职期间主要负责ARROW重症医学导管及心导管系列、PORTEX气道导管系列等产品在医院的开发和维护;负责的区域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广州市肿瘤医院、清远、潮汕等地区,2007年转至医疗器械组,主要负责公司的器械及佛山勤联公司生产的《腹部牵开器》在全省的临床推广及销售工作。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湛江卫生学校最高学历:中专毕业-2004-07-01所学专业一:临床医学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2000年9月至2004年7月 湛江卫校 社区医学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有一年的医院实践工作,三年的一线销售经验和广泛的医院客户网络,有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能独立完成医院的开发与维护工作;性格随和、乐观、慎重,待人诚恳,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对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有较高的团队合作精神;充满激情,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勇于接受挑战。 详细个人自传 临床医学简历模板二:姓
名:孔××
性
别:女
民
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7年
身
高:155cm
体
重:48kg
户
籍:贵州贵阳现
所在地:贵阳市
毕业学校:贵阳中医学院
学
历:本科
专业名称: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毕业年份:2011年
求职意向:与医学、卫生事业相关工作
职位性质:全职
职位类别:医院/医疗/医疗器械
职位名称:不限;
工作地区:贵阳、黔西南州
待遇要求:可面议
到职时间: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普通话:标准
英语:四级
电脑水平:熟悉基本操作
教育培训
教育背景:
时间2006年9月-2011年6月所在学校贵阳中医学院学历本科
工作经历
所在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
时间范围:2010年1月-2011年1月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医疗、保健、卫生服务
担任职位:实习生
工作描述:在实习期间,努力学习,刻苦勤奋,实事求是,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独立完成简单的各种操作,对人和蔼,友善,容易与人沟通,表现良好.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能吃苦耐劳,做事比较认真负责.能把事情做得完美!
临床医学简历模板三:姓名: XXX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86-09-07
民族: 汉族
身高: 175
体重: 70
籍贯: 北京市
目前所在地: 北京市
学历: 本科
政治面貌: 团员
毕业院校: 河北医科大学白求恩校区
毕业时间: 2007年6月
所学专业类别: 医药类
专业名称: 临床医学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教育背景/培训经历
2004年——2007年 河北医科大学白求恩校区
2006年7月 参加医药营销购销员的培训
专业情况及特长:
外语语种: 英语 外语水平: 无
计算机能力: 良好 普通话程度: 标准
专业介绍及其他专长
为人热情、稳重、性格外向,亲和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善于与他人沟通交往,团队工作能力强。有较强的应变及自学能力,敢于面对挑战,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做事踏实、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个人实践、工作经验
2007年5月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实习医师
2007年11月 振华医药有限公司 业务代表
主要职责:1.负责所在区域的市场开发和维护。2.完成个人的销售目标和任务。3.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和分析。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 全职 月薪要求: 月薪[3000]RMB
希望应聘的岗位: 业务员/业务代表 应聘的其它岗位: 业务员/业务代表
希望工作地点: 北京市 其它工作地点:
自我评价
1.培训目标和具体培训计划不明确
在目前的教育培训中,往往缺乏正确的培训理念,只有在教学内容有所需要的时候,才会组织开展集中的培训,十分功利,重理论知识培训,轻技能实践培训,重业务培训,轻政治素质培训。这种不明确的培训目标和不明确的培训计划,使得培训产生了较大随意性。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缺乏教师编制
目前大部分高校投入到师资培训的经费不够充足,并没有将这一项经费作为单独的项目提出,使得经费的使不够规范,严重抑制了师资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没有足够的教师编制,使得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是没有那个意愿去参加更多的培训,影响了师资队伍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3.培训内容单一,缺乏个性
在已经开展的教师培训工作中,往往长培训模式较为固化和单一,这种根据统一要求,统一开展的培训虽然比较完整,比较规范,但是缺乏个性,忽视了教师个性化的基本需求,压抑了教师的主动性,不能够具体到不同专业的不同培训需求。
二、高校师资教育培训创新的具体措施
1.明确师资教育培训的目标和计划
没有明确的师资培训目标,整个师资队伍建设就缺乏一个大的发展方向,缺乏评定师资培训工作实效的基本指标。我们可以说,明确的培训目标关系到整体的培训价值取向,关系到各项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在开展师资教育培训之初,首先需要对不同高校、不同专业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任职专业、岗位职责、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真正了解到教师所在的岗位对其提出哪些具体需求,围绕这个需求点设计培训形式及培训内容,以期通过培训课程的设定,来提升培训质量和水平。
2.创新培训模式,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创新研究的重中之重,从一个方面讲,需要把参训教师作为整体培训的根本,从另一方面讲,还应充分满足教师自身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满足不同专业教师对于不同专业知识技能和技能实践能力的需求。以此为出发点,各个高校在进行师资教育培训时,要科学设计培训方式和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确保师资培训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一方面,要深化理论学习,同时理论要紧密结合技能实践,需要培训教师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深入教育生活的细节部分,以教学实践为培训的基础,将实践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加强理论知识与科技研究相结合。科技研究是不能放弃学术部分,是代表高校教育质量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所在高校的整体师资水平。因此,在教育培训中,要注重将优质的教育培训内容升级为科研成果,以此来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也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典型示范。
3.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