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物流的发展前景

智能物流的发展前景

时间:2024-01-30 14:56: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物流的发展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物流的发展前景

第1篇

从下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及深入的了解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1.当前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普及情况分析,如下所示:A:有信息系统39%B:无信息系统69%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到当前在我国,信息化在物流业中普及率并不高,人工作业方式还是在多数物流企业中占主要地位。

2.就当前信息系统在物流企业的应用情况分析,数据下所示:A:仓储工作管理38%B:库存管理31%C:运输管理27%D:财务管理38%E:其它30%就当前信息系统在物流企业的应用情况来说,在物流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各个环节都有存在,这就说明了物流企业在信息发展中的需求多样化的特点。

3.从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数据图如下所示:A:远程通信功能26%B:业务管理37%C:查询功能34%D:决策分析17%从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功能简单、功能层次低是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大部分信息系统是只有简单的纪录、查询和管理却缺少决策、分析、互动这些功能。

二、信息技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当前必须承认的事实是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对比起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这其中的原因有物流发展历史的长短,也有受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另外在经济体制方面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等一些技术条件问题也是主要的约束,这就造成了如组织形式、市场规模、竞争方式、设施条件等一系列难题和困扰着我国的物流产业的发展。另外由于市场规模受限难以扩大,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形成较大的市场约束。手段单一的物流企业服务,而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增值服务难以发展。使物流自动化水平受到各方面的制约,难以提高。物流活动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协调困难,使企业对市场的反映能力和竞争力都受到影响。流程优化技术如ERP、SCM等和信息共享技术如EDI、互联网等在我国的企业中并没有广泛的应用,这就造成很多上下游企业间的物流活动得不到协调,这直接造成这些企业在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优化和物流功能的整合上并无法开展,同时也造成这些企业间出现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低等物流活动问题难以解决,进一步的造成低效的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使物流的资源占用和成本开支难以缩减,这就是我国企业库存水平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方面,一般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基本缺少建立快速、及时和透明的信息传递和机制,这使得他们在对市场需求变化中显得反应迟钝,这不但使企业竞争能力削弱,更是扩展到上下游企业甚至在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都受到影响。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智能化、标准化和全球化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自动化、信息化的在高层次应用中体现在智能化。大量的运筹和决策体现在物流作业过程中,例如设计与优化物流网络、选择运输(搬运)路径、选择运输的装载量,优化货物的拼装、排程和调度运输工具、确定库存水平、选择补货策略、调配有限资源、选择配送策略上都必须考虑优化处理,这些都要求管理者要懂得运用优化的智能工具和大量的现代物流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而同时在国际上,由于近年来出现的相关技术如: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运筹学、仿真学、数据挖掘、智能商务和机器人都已经具备着比较完善的研究成果,且能够在实践中的物流作业中得以运用。所以,物流的智能化趋势将是物流行业物流发展的方向。另外现代物流技术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是标准化技术,这同时也是现代物流技术得以实现的基础。标准化技术体现在物流活动的环节如:运输配送、存储保管、装卸搬运、分类包装、流通加工等方面的信息技术都要求要有一套准确科学的标准。如在物流设施、商品包装及设备上的标准化等,实现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必须在实现了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前提下才能够保证。这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表现中尤为明显,在国际间还没有形成物流作业的标准化的时候,全球化的物流运作根本不能开展,所以说这些都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中图分类号:F724.6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的基础上实现物物相连的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有着很长远的发展前景以及研究价值。物联网技术是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集成与综合后产生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形式,是未来推动世界发展的动力,因此被称为信息产业在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发展浪潮。

1 电子商务中的物联网技术

1.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这个词在我国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下了这样的定义:物联网是通过一系列的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任何物品连接到互联网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与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言之,就是通过无线射频(RFID)等网络通信技术将家电、货物、设备等物品与其他的一些技术在网络上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物品进行远程的监控与管理。

物联网主要由包括二维码标签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对物体进行识别与信息采集的信息读取设备所组成的感知层、网络治理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等网络通讯中心所组成的网络层以及结合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实现行业智能化需求的应用层三个层面组成。其中应用层是物联网发展的重点层面。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为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带来了非常多的机遇,是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组成整个体系的人、商家、资金、商品等都可以成为物联网当中的“物”,在商务平台上建立起一个电子网络系统,将电子商务体系中的“物”进行连接,使整个体系中各个“物”之间可以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递与共享,将商务信息在电子平台上进行透明化数据共享,实现产业链的无缝衔接。

1.2 电子商务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购物正逐步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购物手段。网上购物是人们身边的电子商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电子商务中,顾客与商家在网络上完成了所有交易而不用互相见面,网店当中的商品与顾客之间存在着较远的距离,消费者在网络上看到的商品照片往往与实物有很大出入,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均等导致电子商务的发展收到了严重的制约。若在电子商务中引入物联网技术,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产品生产出厂时,在商品上贴上“RFID芯片”,在芯片中写入商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商、产品特性等产品的相关信息,消费者与商家可以通过RFID芯片信息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共享,使消费者可以对产品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消除了虚假广告等对消费者的误导以及对产品质量的担忧,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另外,在物流方面也可以进行物联网的应用。网上购物往往出现物流送货延迟、货物丢失等事件,这些都是阻碍消费者放心进行网上购物的因素。通过物联网,消费者可以对快递包裹上附带的RFID芯片对商品的物流进行实时追踪监控,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的效率与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网上购物安全性的信任。

2 目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 没有先进的技术基础

在电子商务中引入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建立起透明化自动化的电子商务交易过程,可以帮助消费者实时了解商品的信息以及其他内容,对人力与时间都有很大程度的节约。但是目前物联网平台在技术上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芯片、设备、平台等软硬件方面都有着很多不足,而且目前无法实现IPv6与IPv4之间的信息交换沟通,云计算还没有完善的数据处理模式。在这样的技术条件背景下,物联网的发展还需要诸多努力。

因此,目前电子商务在物联网上的重点任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对物联网的智能处理能力进行强化,将云计算作为物联网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云计算将物联网与互联网进行智能的融合。

2.2 客户消费能力不足

现在我国电子商务消费仍然以大众消费品作为主要内容,网上购物面向所有收入阶层的客户,有着相当低的门槛,价格低廉是吸引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竞争力。但是当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中“智能感应芯片”有着很高的价格,并且在各个技术环节上都有较高的开发成本,导致物联网平台上的产品价格与市场价格有着很大的差距。在在软硬件成本上进行优化,降低产品的价格是提高客户数量的唯一途径。

因此,电子商务厂商应针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对物联网技术进行优化,以便降低商品的价格,将用户的网上购物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要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重点研究与突破,并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电子商务的智能服务。

2.3 缺乏成形的运营方案

由于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可以根据产品进行定制,并且对人力与技术的要求较低,目前网络商务有着很大的盈利空间。但是物联网电子商务并没有成熟的运营方案,无法有效地进行标准化与模块化,在成本上缺乏竞争力。产品中芯片的嵌入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物联网如何对芯片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以及智能管理,对强大服务器的建设以及其他种种问题都无形中提高了物联网电子商务产业链中产品的价格,这使得大多数的消费者没有能力进行消费。

因此目前对物联网的运营模式解决方案便是加快进行互联网、电信网以及电视网“三网融合”,这个举措可以打通不同的网络,在其间进行数据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对物联网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摘 要:物联网是指通过网络将物与物连接到一起,是在计算机、因特网之后又一信息产业的重大突破。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活以及经济贸易中有着非常长远的发展前景,对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技术方面以运营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对物联网的概念、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问题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中图分类号:F724.6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的基础上实现物物相连的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有着很长远的发展前景以及研究价值。物联网技术是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集成与综合后产生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形式,是未来推动世界发展的动力,因此被称为信息产业在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发展浪潮。

1 电子商务中的物联网技术

1.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这个词在我国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下了这样的定义:物联网是通过一系列的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任何物品连接到互联网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与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言之,就是通过无线射频(RFID)等网络通信技术将家电、货物、设备等物品与其他的一些技术在网络上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物品进行远程的监控与管理。

物联网主要由包括二维码标签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对物体进行识别与信息采集的信息读取设备所组成的感知层、网络治理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等网络通讯中心所组成的网络层以及结合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实现行业智能化需求的应用层三个层面组成。其中应用层是物联网发展的重点层面。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为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带来了非常多的机遇,是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组成整个体系的人、商家、资金、商品等都可以成为物联网当中的“物”,在商务平台上建立起一个电子网络系统,将电子商务体系中的“物”进行连接,使整个体系中各个“物”之间可以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递与共享,将商务信息在电子平台上进行透明化数据共享,实现产业链的无缝衔接。

1.2 电子商务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购物正逐步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购物手段。网上购物是人们身边的电子商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电子商务中,顾客与商家在网络上完成了所有交易而不用互相见面,网店当中的商品与顾客之间存在着较远的距离,消费者在网络上看到的商品照片往往与实物有很大出入,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均等导致电子商务的发展收到了严重的制约。若在电子商务中引入物联网技术,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产品生产出厂时,在商品上贴上“RFID芯片”,在芯片中写入商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商、产品特性等产品的相关信息,消费者与商家可以通过RFID芯片信息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共享,使消费者可以对产品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消除了虚假广告等对消费者的误导以及对产品质量的担忧,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另外,在物流方面也可以进行物联网的应用。网上购物往往出现物流送货延迟、货物丢失等事件,这些都是阻碍消费者放心进行网上购物的因素。通过物联网,消费者可以对快递包裹上附带的RFID芯片对商品的物流进行实时追踪监控,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的效率与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网上购物安全性的信任。

2 目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 没有先进的技术基础

在电子商务中引入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建立起透明化自动化的电子商务交易过程,可以帮助消费者实时了解商品的信息以及其他内容,对人力与时间都有很大程度的节约。但是目前物联网平台在技术上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芯片、设备、平台等软硬件方面都有着很多不足,而且目前无法实现IPv6与IPv4之间的信息交换沟通,云计算还没有完善的数据处理模式。在这样的技术条件背景下,物联网的发展还需要诸多努力。

因此,目前电子商务在物联网上的重点任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对物联网的智能处理能力进行强化,将云计算作为物联网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云计算将物联网与互联网进行智能的融合。

2.2 客户消费能力不足

现在我国电子商务消费仍然以大众消费品作为主要内容,网上购物面向所有收入阶层的客户,有着相当低的门槛,价格低廉是吸引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竞争力。但是当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中“智能感应芯片”有着很高的价格,并且在各个技术环节上都有较高的开发成本,导致物联网平台上的产品价格与市场价格有着很大的差距。在在软硬件成本上进行优化,降低产品的价格是提高客户数量的唯一途径。

因此,电子商务厂商应针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对物联网技术进行优化,以便降低商品的价格,将用户的网上购物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要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重点研究与突破,并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电子商务的智能服务。

2.3 缺乏成形的运营方案

第3篇

关键词:商业智能 中小企业 物流 应用

1 概述

物流过程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现代物流提高服务质量、取得经济效益的核心手段。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不同物流环节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业务衔接、任务调度与资源平衡等问题,现在一般的物流企业多多少少都有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有的还不止一套。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地会为企业积累一笔财富――大量的即时业务数据,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挖掘财富,利用它们为物流决策提供支持,把企业信息管理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自然成为物流企业对信息管理进一步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高端的物流企业,尤其是供应链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用上了以数据仓库为代表的商业智能工具,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少数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还在探讨把部分BI技术与传统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依据物流行业的特性实现智能仓储、智能交通等。

可以看出,BI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目前能把BI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只是部分大中型物流企业。广大中小物流企业目前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积累数据的再利用方式一般是从有限的报表和查询功能中提取原始数据,用EXCEL等办公自动化工具做简单的加工,为决策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远远达不到分析历史数据以发现规律、获得知识、充分发掘历史数据价值的水平。在少数大企业应用BI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示范效应下,中小企业对BI技术的应用同样非常渴望,但受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他们只能对这种“高端”的、暂时不会决定企业生死的技术望洋兴叹。所以BI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潜力远远没有被发掘出来。

基于此,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性的小项目,把传统BI软件BO(BusinessObjects)与进销存软件管家婆对接,利用BO对管家婆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实验比较成功,表明这条路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技术上可行并不表示市场就一定可行,本文就是基于笔者在这个实验中的工作,对BI软件在中小物流企业中普及应用的瓶颈及市场发展前景做一些探讨。

2 BI软件的功能

BI的概念由美国传入,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指的是对企业中已有的数据进行再加工,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一类工具,它的类型十分广泛,传统信息管理系统中都包含的报表生成、业务数据查询等功能,也在BI的范围内,所以BI并不是多神奇或高深莫测的东西,中小物流企业完全能用。

BO是市场领先的BI专业企业BusinessObjects(目前归属SAP旗下)的起家产品,是由语义层定义、数据库连接、数据分析、Excel嵌入分析等多个工具组成的套件。与BO类似,目前自称为BI系统的软件一般都是由多种工具组合成的套件,其中包含了查询、报表、数据分析、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允许用户查询和分析特定的数据库或数据仓库,得出影响商业活动的关键因素,帮助用户做出更好、更合理的决策。不同的BI系统所包含的组合成分是不一样的,同样的组合成分其中的工具也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使系统的类型、功能、使用的难易程度、对数据分析的深度、所得结果的价值等等差别也非常大。

BI系统的使用也与其他类型的软件有很大的不同。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业务类型、管理模式、信息管理的深度有很强的针对性,软件应用的效果与软件的选型,即所选软件是否适合企业的应用有很强的关联性,而软件本身的适应性是比较弱的,所以如果选对了类型,越是专业性强的软件越适用,效果越好,这也造成了应用软件市场的细分。但BI不同,除了少数专门针对特殊行业需求开发的专用分析工具外,绝大多数的BI软件都是由一些适应性很强的数据分析工具组成的。正因为它们适应性广泛,所以针对性不强。这些工具应用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的过程,所以BI软件的实施应用不是简单的软件安装与培训,而是在理解行业与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再开发的过程。

3 BI软件应用的关键

把BI软件应用到物流行业,必须先设计系统模型。软件本身虽然有很大的灵活性,但这种灵活性多半是提供给专业人员,而不是提供给普通用户的。所以系统模型一旦确定,BI软件的具体应用方式、领域、功能就基本确定了,再要改动、扩充,不是普通用户能做到的。

物流企业BI系统模型的设计与普通信息系统模型的设计一样,必须考虑企业高层管理者、部门主管、信息管理人员及具体业务人员等各方在信息分析方面的需求。我国物流企业目前信息化层次不高,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的功能在解决日常的业务管理与协调,只有极少数企业有对历史数据、海量信息进行分析的平台,一般业务人员不了解数据分析软件,纵有数据分析方面的需求,但能表述贴切、有效的不多。所以物流企业BI系统模型的设计需要有熟悉BI软件的功能与用法和理解物流企业业务管理,尤其是熟悉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两方面人才的配合,才能成功。换句话说,BI软件在物流企业的成功应用,需要的是行业经验。

第4篇

更好地顺应新时期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结合新常态下物流业发展特点分析了物流业发展变化趋势,然后提出新常态下“互联网+”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思维和路径。

【关键词】物流业;新常态;“互联网+”;发展;转型

一、新常态下物流业的特点

目前,我国经济新常态重点体现在产业结构方面,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维持温和增长;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电子商务新增消费比例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的道路将会持续。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不确定性金融风险日益明显化,电商消费的需求对物流服务的规模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物流业投资依靠强大的资本和技术驱动力迅猛增加,物流业企业不断进行上市融资与并购重组,物流业与金融业等“多业联动”。在这种大环境下,各种创新组织模式与平台相继出现,形成日起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近年来,中国物流业将进入转型升级发展的新阶段,逐渐向效益型集约方向过渡。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应全方位调动要素、投资与创新驱动,对物流业的增量进行深度调整,逐步释放长久的发展潜力。

二、互联网经济下物流业的发展变化

2014年移动互联4G信息的开通推动了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全面革新,开辟了电子商务高速发展道路,我国物流业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互联网给物流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快递数量剧增,投射出物流前端商业的变化。需求方式引导着电子商务的接受模式,给B2C与C2B 发展带来了客观的前景,物流企业都在速度捕捉物流需求的新价值与新服务点;物流载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高速路货车向飞机过渡,快递企业的流量剧增;新型的商业模式日益展现出个性化消费,实现了020到C2B转型的专项服务,用丰富的物流服务需求取代库存的限制,互联网的时效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互联网+”的形势下,物流市场格局调整加速,原始的物流运作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经济环境,全面推行信息化,实现智慧与个性化物流是未来经济下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三、新常态下“互联网+”物流业转型分析与对策

1.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精准营销

传统物流信息化系统格局受限,物流业应借助云联网思维逐渐向智能物流的方向发展。

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进步,大数据的应用促进了信息交换,企业都热衷与精准营销,直接接触产品的目标群体,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与互动性,提高了网络推销的效率。物流业可以利用云联网、大数据等进行接单预测,针对分析的结果进行策略优化,制定出最合适的物流路径与方案,加强对商家的对接,指导商家进行经营策略的优化与调整。日益丰富的电子商务平台为物流企业增加了无形价值,企业可获得目标用户的各种数据与需求信息,设置更加人性化的物流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2.促进客户体验转型,实现主动服务

近年来,020的体验与C2B个性化定制消费成为互联网商业的新途径。而物流与020体验的关系密不可分,物流作为渠道下沉和用户体验关键,对电商的线上线下融合与协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020,物流公司的服务更加多样化,逐渐向移动端以及社交媒体等渠道过渡,通过便捷、优质的服务提高用户体验,有利于优化物流的品牌服务质量。物流业应利用信息化的网络途径促进产业的主动支持,建立并优化物流信息数据库,保证信息的实时性与高效性。比如:京东在如京东推出主动式物流服务,优化最后一公里,让消费者对商品的送达时间把握得更清楚,为用户带来贴心体验。物流企业应站在用户角度上进行考虑,秉承以用户体验为先的服务态度,重视对服务价值与品牌的塑造。

3.强化资源整合,促进产业融合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革新,物流产业融合拥有了巨大的内在驱动力。近年来,我国对运输业放宽了政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合理配置。物流业必须要和制造业、金融业进行有效对接,实现联动发展。目前,产业融合已具备了成熟时机,物流相关产业的信息扩散不断深化,关联性的行业间的技术与资金不断交融,技术与产品也在不断融合。不同企业通过交流与合作,拓展了业务边界和市场空间,加速了信息、物流、资金的流动,对产业合作层次有着极大的丰富作用,因此很多增值业务也在不断的推广中,为物流服务创新奠定了基础。对此,我们应不断健全物流行业发展政策体系,规范场竞争秩序,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物流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物流业展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前景。未来物流业发展将具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逐渐向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新常态的关键在于经济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取决于不稳定均衡的特点。物流业是我国重要的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稳步提升,对促进总额稳定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时期内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我国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应正确把握互联网经济下物流业“新常态”的特征,积极分析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建立智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真正实现物流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蒋跃进,朱训伟. 推动市场营销向市场经营转型 实现安徽烟草商业新常态下新成长[A]. 中国烟草学会2015年度优秀论文汇编[C].2015.8.

第5篇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物流信息化系并不是一个“花架子”,尤其对于正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蜕变的公司而言,物流信息化建设更是当务之急,但对于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仍缺乏政策的引导和规范。

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2010-2015)》(以下简称规划)已编制完成。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关于开展物流信息化典型发现和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目前已开展第一批典型发现和试点示范项目的申报工作。

“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的信息化,就是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整合、优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从长远来看,还要解决诸如物流与生态环境、物流与国家安全等战略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信息系统的支持非常重要。物流信息化的战略发展规划就是从科技角度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规划。”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阐明了物流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定位以及发展规划。

三大因素引发五大问题

当前,我国的物流信息化以完成信息的采集、传输、共享、提供决策依据以及优化流程两种应用为主。据有关统计,第一种应用占80%左右,第二种占15%左右,剩下的5%的应用已经属于供应链物流范畴。三个部分的应用说明了我国物流信息化市场三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而这三种需求所占比例的悬殊,则说明了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分析我国近年来影响物流信息化的因素可归结为三个方面:技术的普及、企业的需求、行业的发展。戴定一认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其次,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一方面巩固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规范其贯彻执行,另一方面给流程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 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另外,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管理已经提升到供应链管理的层面,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旋律。戴定一把物流信息系统比喻为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协同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供应商与采购商,是供应链互利机制的技术保证方案。

在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物流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戴定一将这些问题总结为五个方面,分别为: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混乱,彼此难以互通互联,实现信息共享,影响了物流市场的整合;开发商难以盈利;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服务的公共平台进展缓慢,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缺乏发展战略的外部显现。由于国家战略规划的空白,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商长期处于“跟着现状走”阶段,缺乏对市场长期的战略性考察和布局。国家出台的“规划”就是对物流信息化作出的布局。

方向勾勒信息化蓝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对物流信息化典型发现和试点示范工作的支持方向有八个方面:

方向一:主制造商供应链信息化提升工程:这个方向的重点在于选择有影响力的主制造商,以点带面,联动产业链上下游,提升供应链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优化产品从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分销配送、售后服务、再制造直至报废回收整个周期的管理水平,缩短物流相应时间,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降低平均库存水平和物流总成本,提高客户满意率和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主要聚焦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和国防工业等行业。

方向二: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工程:推动电子口岸、道路运输危险品监管平台和邮政业监管信息平台等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仓储等行业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动面向全国各经济区域、物流节点城市或交通枢纽的区域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有实际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方向三:重点领域物流信息化提升工程:该方向的重点领域包括石化、钢铁、煤炭、矿产品、汽车及零部件、重大装备、农资和农产品、粮食、棉花、食盐、烟草等。在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开展物流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一方面能提高其采购、生产、营销和质量保障水平,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能提高政府部门应急信息处理和资源调度能力,促进重点生产、运输和流通行业与政府应急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达到“双赢”的效果。

方向四: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集成建设工程:该方向为不同行业量身打造了一个方案,在煤炭、钢铁、粮食等行业,推进其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信息化集成的健康发展;在服装、出版物、小家电等一般消费品领域,开展网络购物与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建设试点;在农业种养殖和农产品营销,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集成试点。

方向五:军民结合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工程:该方向的重点是“军为民用”,将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用到行业中,达到技术共享的目标。选择基础较好的地区、城市和行业,开展应急物流平台和物流监管平台的军民共建试点。

方向六: 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化工程:推行“一票到底” 、“无缝衔接”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全程信息服务,促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连接,并推进多式联运管理的可视化和智能化,提高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第6篇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降低 物流成本

现代物流是生产营销的重要支持系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计算机网络收集、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决策,并控制现实物流运行。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降低物流成本,适应现代社会对物流高速、安全、可靠,特别是低费用的需求,这也是未来物流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物流业现状

近20年以来, 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物流业也同国民经济一样有了较大发展。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6年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3%,比2005年下降0.2个百分点。物流管理费用增幅回落,占总费用比重略有下降。2006年管理费用为5066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幅比2005年回落1.9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13.2%,比2005年下降0.4个百分点。据专家预测,2007年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会比2006年下降。

二、存在的问题

1.我国企业在物流方面的信息化、集成化管理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水平普遍较低。基础设施能力不足,技术装备落后。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2.物流管理、服务水平低。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加上市场发育滞后,全国物流企业大多数处于小、多、散、弱的状况,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

3.物流人才和信息化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物流行业人才培训和物流管理亟待加强。

4.相关领导对物流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以上原因导致(1)物流费用过大。如果从物流业总体费用考虑,有关资料显示,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从账面反映已超过40%。(2)物流时间过长。据有关资料介绍,工业生产中物流所占用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在货物运输中,我国现行运输管理体制也制约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物流速度。(3)货物受损,投递差错时有发生。

三、前景

1.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高效率的配送将降低物流成本。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和途径,从而降低配送成本。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先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在我国的物流业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从而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如:计算机系统提供的正确、及时的采购、销售信息,提供适时、适量、适价的采购、销售信息,及时了解供应商和销售商的绩效,帮助物流管理者制定科学的策略和行之有效的方案。

2.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最优控制,降低物流成本。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例如,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再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好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这个过程,就可使用计算机,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数据交换技术,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也可以自动完成。

3.物流管理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生产、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工具、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任何一种物流设备都必须接受物流系统计算机的管理控制,接受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完成其规定的动作,反馈动作执行的情况或当前所处的状况。智能程度较高的物流设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更好地识别路径和环境,本身带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功能。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这为降低物流费用创造条件。

四、结论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物流管理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物流存在的成本过高、时间过长、不易掌握物流车辆的具体方位等问题,不断简化物流操作流程,努力降低物流成本,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明秀娴:试论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与发展[J].广州: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07

第7篇

关键词:车辆调度;物流;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F5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36-0076-02

Research and Accomplishment of Haulage Vehicle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Jiang Hua1 Yi Zhengjiang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Jiaozuo University;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ozuo University)

Abstract: Through the mathematical analysis for the vehicle scheduling problem, this paper made simple and practicalvehicle scheduling algorithm. To achie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smart scheduling tasks, we designed the program ofvehicle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This program realizes distribution scheduling with computer to the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enterprise, reduce costs and improve logistics management level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Key Words: vehicle scheduling; logistics; optimization program

一、前言

电子商务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连锁商业的迅速发展为物流配送提供了发展契机,以往采取的手工作业或简单的计算机作业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业务要求。随着物流网络规模的扩大,物流量的急剧增加,企业在进行物流配送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综合人和计算机两方面优势的配送调度系统能有效地辅助处理配送过程中大量的决策问题,因此,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良好方案。

本文以对整车物流配送的企业提供智能化、决策化支持为目标,提出以整车调度优化为目的的数学分析模型;然后讨论了基于J2EE的轻量级Web软件系统框架;最后对建立计算机实现整车调度优化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

二、车辆物流的技术环境

车辆物流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组织和管理。车辆整车及其零部件的物流是各个环节必须高度有效衔接的高技术行业,主要包括车辆滚装物流技术、整车物流信息技术、采购与JIT、生产供应技术等方面。

(1)滚装物流技术。滚装物流实际上是一种和车辆运输紧密相关的物流技术,利用车辆自身具有移动作业能力的特点,结合其他的运输方式组合而成的运输方式。目前常见的有:车辆-车辆模式、集装箱-车辆模式、轮船-车辆模式、火车-车辆模式等。这些运输模式形式多样,特点各异。

(2)整车物流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所支撑的集成化体系。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及专业化是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广泛采用GPS和GIS技术,可以优化驳运车运输体系,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包括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了解驳运车的最新状况,就近调度,赢得更多时间;充分利用回程运力资源,实时跟踪调度单、订单及商品车的状态等。

(3)采购与J I T生产供应物流技术。主要包括相应的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在运输工具配备上,使用专用的巷道式堆垛机和拣选叉车结合作业,在信息系统方面,仓储管理系统采用中央控制、计算机网络化和仓储自动识别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将可以通过网络与车辆生产厂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接收生产计划和J I T配送订单,进行J I T生产供应,并及时反馈配送执行情况。

三、调度优化模型的数学描述

1.需求描述

车辆调度优化模型属于实时决策范畴,其系统运行模式通常是:

(1)调度系统通过各种方式(E D I,手工生成,系统自生成……)不断获得新的客户运输调度指令。

(2)每隔一个时间段,系统被触发运行一次优化模型,完成一个波次的预调度,把调度指令根据模型设置的若干规则分解成可实际操作的调度计划。

(3)最后,系统调度人员确认预调度计划,调度计划得到真正执行,进入实体运作阶段,直至计划成功实施或者失败系统重新生成调度指令,进入上面的循环。

2.模型数学描述

模型符号说明:

(1)Xi变量,表示是/否选择第i个Column(1/0);

(2)Rij(或Pij ) ,表示第i个Col u m n,行集合R(或P)中第j行的值;

(3)Si(或Fi),表示第i个Column,行S(或F);

(4)Gj,j=1~np,表示需要完成的每种运输需求的数量,数据排列顺序和装载方式中P集合内的数据排列顺序相同;

目标和约束

[目标函数]

其中, 为各项权重。

运输量:

优先级程度:

[约束条件]

每辆真实运输工具都有相应的装载计划。

运输工具完成总的运输任务+虚拟运输工具完成总的运输任务=需求

四、系统总体结构

以某物流运输有限公司的整车运输调度业务需求为例,设计和实现整车调度优化系统。整车调度优化系统属于该物流公司整车调度业务系统的一部分,对原来系统中的若干人工处理业务进行规范和优化,并最终替代手工调度作业,由于该模型系统囊括了调度业务中的核心作业,优化模型系统逐渐变为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

1.车辆调度系统的总体结构

在物流业务中的位置,核心整车调度系统可以简单的看做:物流系统(T M S)从客户处获得整车订单,合理安排分供方的运输工具把商品车运送到指定的仓库或经销商。在TMS内部,系统包括若干功能子模块,如图1所示。核心业务模块主要是订单管理子系统和调度单管理子系统(图中核心位置表示);支持子系统主要包括系统基础数据信息采集,人员权限信息设置,系统安全管理等功能;B I子系统包含所有业务报表的描述;系统还包括若干其他子系统,来完成业务数据转换,定时数据同步,系统监控等工 作。

2.系统实现框架原理

系统实现采用当前比较流行的框架体系,如图2所示,前端表现层采用Turbine+Velocity实现Web MVC访问模式,主体采用S p r i n g框架做业务层的整合,分为AO(Application Object)和Manager两个逻辑访问层,AO层主要为整合各业务对象提供的服务,向前台M VC层提供事务级的应答请求,M a n a g e层则负责各个业务对象本身的业务功能实现,并向数据访问层提交或请求数据;数据访问层基于ORM产品IBatis来实现O/R Mapping和数据库访问,向业务层提供细粒度的数据读写实现接口。三层间的对象访问通过Spring IOC容器实现依赖的解耦,容器在对象生成时提供该对象所需要的依赖对象或资源。

图2 系统结构图

五、结束语

当前,全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物流企业必须合理地优化货物的调度方案,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可用资源,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质量,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整车物流企业计划调度技术的研究,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

姜 桦 焦作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易正江 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国宁,蒋新松.大型过程工业自动化全过程体系结构[J].信息与控制,1994,23(2):60-78.

第8篇

关键词 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063-02

21世纪高新技术不断的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进而使得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本文主要论述了机械自动化的应用以及其发展的前景。

1 机械自动化的应用

在生产活动中运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人工的劳动程度,节省劳动力,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同时机械自动化的运用还能够推动产品相关技术的改革创新,促进新型产品的研发,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总体上来讲,机械自动化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检测的自动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生产加工设备被应用在机械制造行业中,这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产品检测的难度。以前由工人进行检测的方式已经不能够达到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检测的工作中运用自动化技术,实现检测的自动化,进行智能的诊断,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检测的质量。

建立自动化的装配系统

自动化装配系统就是将各形状的零部件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加工组合成一件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装配的环节,以确保加工出来的成品的质量。通过自动化装配系统的运用,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高技术的要求,很多需要一定操作技巧和操作性非常复杂的工序交给系统来实施,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够保障产品的质量。自动化装配系统在机械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3)实现自动化的加工系统

自动化的加工系统就是由系统自动的进行循环不断的加工生产代替以往的劳动者的人工加工生产。通过自动化加工系统的运用能够减少机器操作时的失误,进而对产品质量和生产加工的效率有一个很好的保障。

4)物流供输的自动化

单机自动装置和自动输送系统是实现物流供输自动化的两种重要的设备。通过对这两种设备的组合应用,能够将成品和原来自动输送到要求的地方,这是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5)信息流的自动化

实现信息流的自动化,主要是对数据库管理西永以及计算机辅助工作的运用。通过信息流的自动化,能够提高优化工艺流程,确保标准化的生产。

2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在21世纪的今天,机械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之中,关于机械自动化主要发展的方向有笔者总结了下主要有3个方面,具体如下:

1)加工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配套发展自动化技术

要做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必须抓好最基本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引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研发或引入大量高技术、性能优良的自动化机械设备和系统,不断的引进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理念,对以往的设备进行一定的更替或改造。同时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更加适应新模式的生产方式,提高工作的效率,包装工作的质量。

2)注重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实用性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目的,就是在于它对劳动力的节省,以及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作用,因此先进技术产生和运用的目的是在于它的实用效果。机械自动化技术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结合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以生产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来发展,结合实际的情况,合理的应用自动化技术,进而提高生产的效率,使得生产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能够给生产商带来更多的效益。

3)发展低成本、见效快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低成本、见效比较快的自动化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在有限的资金投入内更快更好的得到收益,能够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因此,低成本见效快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的中小企业中是非常必要的存在,有着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同时也能够很好的贴合我国企业现阶段的基本情况,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4)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成的,它需要一个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是需要一步步不断的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的。目前来看,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的技术相比还有这一定的差距。根据我国发展的现状来看,应当着重的发展哪些成熟度比较高,已经非常完善的大批量的自动化生产技术。因为大批量生产技术的产品是比较单一的,而且产量数据是比较大的,因此更加适合流水线的作业。能够有效的保障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的效率。

3 结论

总体上来看,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必须要紧跟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借鉴引入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上做到技术的良好的推广,增强它的普及性,进而促使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自动化水平有更高的发展,缩小我国与其他多家机械自动化的差距,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抓住时下良好的机会,深入的了解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结合实际的现状,加强对现代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生产的水平,争取早日达到国际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的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永伏,刘晓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J]. 硅谷,2013(20).

[2]阿布别克・乌拉孜.浅谈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新疆有色金属,2011(3).

[3]柯争先.浅谈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J].河北企业,2011(2).

第9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系统 国际化 网络化 智能化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实现管理与决策的依据。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在不断扩大,企业管理需要在不断深入,企业对财务管理工具——财务管理系统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谓财务管理系统(简称F-MIS),又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实现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对财务活动进行事前预测,事中监控和事后分析在内的全过程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部门子系统交换传递信息,以适应于企业的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

1 财务管理系统的现状

目前,我国约70%左右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信息系统运用电脑处理财务业务,提高了准确性和时效性。现有的系统可以利用对经济数学模型的运算,把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模拟经费运行及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优选投资分配决策方案,为财务管理宏观决策服务。电脑利用磁性介质作为数据资料的储存手段,保证了账簿、表格内容的统一,为财务数据资料的加工储存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保证;网络连接使得下级报表可以直接从网上传到上级,避免了中间繁琐手段,也避免了口径、方式、编号等的差异,从而促进了财务正规化建设。财务管理系统在结构上完全不同于单项核算软件,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使得财务与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得到了有效控制;它也不同于部门财务软件,增强了财务管理功能,实现了对物流过程各种业务的管理。同时,财务管理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国际与国内的财务体系不同、财务管理功能不完整、适应网络的经营方式能力弱、安全管理不能令人满意、注重预先给定,忽略随即扩充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2 财务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增加,会计的规范领域已经超过国界,形成国际化趋势。国际化就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差异,通过一定的途径寻求大家认可的一致内容,增加信息的国际化可比性。财务会计制度必将与国际接轨,财务管理系统需适应企业管理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要求,财务管理系统的国际化是势在必行的发展方向。

在信息时代,企业的生存空间和行为空间都不能脱离网络而存在。跨国企业需要实时监控外地各分支机构、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状况,甚至需要对其数据进行动态汇总分析等等,它使得企业使用的国际财务管理系统不再是某一分公司的财务部门单独使用,而是跨国企业各子公司协同使用。因此,国际财务管理系统从设计开发到实际应用都应定位在网络环境的基础上。网络化最强大的功能在于实现了实时跟踪性能。即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能够立刻反映为经过处理的会计信息,能同步反映企业物流动态,为物流监控提供迅捷及时的信息,同时据以更新自有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互动管理,全面支持电子商务。

跨国企业所要处理的业务纷繁复杂,管理人员所要做出的决策多种多样,海量的业务信息是人工处理所难以胜任的,因此,财务管理系统中必须加入一定的智能化处理功能,才能协助决策人员有效的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智能化的财务管理系统是时展的必然产物。

3 健全我国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

3.1 投资管理功能

投资是当前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国际化财务管理系统的投资管理应支持对整个企业集团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包括从策划到结算的整个投资过程。它应从企业预算管理、拨款申请管理、投资工具管理、自动结算固定资本管理、折旧预测管理这五个方面设计功能模块。完善投资管理功能,使得财务管理系统能够支持整个企业的投资计划和预算,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3.2 企业监控能力

企业监控可以在不断实现内部增长和投资目标的同时来优化股东价值。目前财务管理系统的企业监控是不完备的,国际化系统应包括决策信息系统,经营策划模块,合并和利润中心会计等功能模块。通过完备企业监控能力,使得股东价值最大化,更好的为财务管理系统满足于国际化发展服务。

3.3 企业理财能力

企业理财是目前财务管理系统不具备的概念,但是它可使企业获得重大的竞争优势,且可通过有效管理短、中、长期付款流来减少经营风险。实际运营中,会大量涉及各种资金作业,如短期为银行账户余额的监控和集中,中期为应收和应付款计划和预测,以及长期对采购和销售业务的观察等,所有这些都强调不同分部信息的集成性。因此,它包括现金管理功能、企业理财管理功能、贷款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增加企业理财功能,可使得企业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而且通过有效管理减少经营风险。通过增加企业理财功能,会使财务管理系统更适合国际化的发展。

3.4 适应网络化、智能化的功能

数字经济时代,网络财务是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方向。适应网络化发展的功能应包括远程处理、动态核算、集成化管理、安全机制四个方面。而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财务管理系统中加入一定的智能化处理功能,使得决策人员更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那么,财务管理系统的智能功能应包括智能化业务过滤和处理功能、智能化计划优化功能以及智能化数据分析功能三个方面。

4 结语

随着企业新管理时代的来临,企业的生存环境、经营和管理模型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着眼于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使决策者更加方便、迅速地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做出反映,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顺应当代经济发展的大潮流。

参考文献:

[1]陈宏明.财务管理系统国际化研究.会计研究,2003(3).

第10篇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物流产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创新的、更加广阔的空间。当前物流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行业具有很多不同以往的特点。本本就这些特点和对物流产业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物流产业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这种趋势。

【关键词】

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经营策略;网络营销

1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的特点

1.1 实体性和虚拟性结合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行业不仅仅运输的是实体性物品还需要加强信息的传递和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管理水平。信息的传递和计算机对物流的虚拟化管理使得物流业的发展进入崭新的篇章。

1.2 实时性和预测性结合

实时性是指管理者对物流运作各个流程和环节实行实时控制,随时随地掌握每个运输物品的当前情况,对内部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的情况。实时性是对物流企业服务的要求,而预测性则是对其管理水平的要求。管理者应该通过各个方面的因素的预算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物流情况,以便及时调整企业内部各个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

1.3 合作和竞争结合

电子商务大大扩大了物流企业发展的空间和范围,不断要求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和速度的加快。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应该从全社会的角度去统筹整个物流活动,建立覆盖面更加广的基础设施建设。而物流企业间的合作是这种趋势下的必然结果。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关系中谋求共同发展,从而达到共赢。

1.4 开放性和安全性结合

互联网的应用让信息流通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开放性可以让客户通过网络更便捷的查询商品的物流信息。这种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更好的提高服务水平,但是也同时带来了安全性的问题。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一直是个问题,网络信息一旦被非法利用或盗窃将会严重危害客户的利益,导致商业机密泄露。

1.5 信用的重要性上升

网络的开放性导致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客户通过商品评价可以很方便的将用户体验发送到网上。在客户准备进行交易的时候不用浪费过多时间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因此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物流企业的信用变得尤为重用。他是企业形象的标志,直接影响潜在客户的商业决策。

2 电子商务对物流产业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物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改变了物流行业传统的观念和运作模式。在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为物流行业创造了一个更加开放、创新和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物流行业的发展进程带来了广阔的篇章。

第一、电子商务让物流的各项职能可以通过网络的便捷性和虚拟化得到重新的组合、优化。电子商务使得各个商业活动的效率和速度大大增加,推动了物流行业尽快重新整合资源,重组制度流程来适应快速发展的变化。

第二、电子商务改变传统物流封闭式的流动模式,让客户实现实时监控,随时随地的了解产品的情况。网络化、信息化的普及让这种智能化、实时控制的物流模式成为可能。

第三、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物流行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运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是物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对物流行业的人才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仅仅要熟悉物流行业的整个流程和程序,还要学会运用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实现更有效的物流管理和配送管理制度。这就需要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长期人才管理制度。

第四、电子商务让物流的范围和空间大大增加。原来传统的依据本企业的优质服务和物流速度进行竞争的环境打破了。这并不是说现在物流企业不需要优质服务,只是说这种服务的作用权重变小了。电子商务是的物流企业建立起一个全球化的物流体系来适应这种变化,满足商品流动的要求。这样原本单个企业的竞争模式已经不适用了,整个物流企业应该形成一种在竞争中协同竞争的新模式。

第五、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物流企业对技术设施的改善。电子商务大大扩大了商品交流的范围,物流的空间也变大。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改善交通运输网络、通讯网络、区域化合作模式,从而促进本企业的发展。

3 物流产业经营策略的对策

3.1 建立新型物管理体系,完善物流配送制度

我国物流业的体系建设发展还不完善,整个制度体系比较僵化,严重限制了其发展速度。首先就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规模化经营模式来扩大物流配送区域。汽车充分合理的运用社会的各项资源和物流设施,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方式争取最低的物流成本和最快速的物流配送速度。这样还可以避免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第三:企业领导者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多和国际大公司进行合作,提高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2 实现物流配送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网络的普及,正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大扩展了物流业的发展空间。可以说物流是应电子商务的时运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只有将物流和网络结合起来,实现物流配送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满足客户随时关注产品动态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

3.3 加强与商流的合作

电子商务的发展导致物流行业和商业的结合更加紧密。物流企业应该加强和商流的合作,扩展企业的客户渠道,同时还可以借鉴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促进本企业的发展。

3.4 加强对物流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根本。目前我国专业从事物流的高素质人才还有很大缺口。首先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应该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相应的物流管理专业,为物流行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在进行培养的时候应该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懂得计算机技术,又要精通物流配送制度。其次就是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有系统有目的有成效的培训,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第三:物流企业不仅可以吸引国外具有经验的专业化人才,还可以让本企业员工去国外进修,促进本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邹永红,苏兆斌.电子商务视角下的物流仓储与配送.企业管理,2009(6)

[2]李陶,何婧.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物流科技,2009(5)

[3]陈雪芬.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特区经济,2009(3)

[4]方美琪:电子商务盖伦.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王槐,刘明菲.物流管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第11篇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智能交通;无线通信

0引言

智能交通是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各种关于智能交通如何开展的讨论层出不穷。交通大数据分析可提供决策支持,成为议题的核心内容。围绕分析和解决交通问题,运用大数据技术,采用智能交通的思路,研发智能交通无线通信技术,对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大数据发展现状

由于大数据的特点是快速、数据量大,因此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必须紧密配合,以极快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有效处理数据流后,要精密分析,计算机技术面临巨大挑战。大数据处理具有一定难度,当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进行视频、音频、图片等多样化数据处理。在格式上,计算机处理工作改变了传统的方法,如先收集再统计分析。当前新技术可以采集不同领域和空间的数据,整合和分析数据资料[1]。经运行,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形成了一种具备“三高三低三精”(高可靠、高速率、高容量、低时延、低功耗、低成本、精准定位、精细计算和精密控制)特点的无线通信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的核心特点是实时、准确、高效。EUHT系统通过车辆车载终端与路侧基站无缝连接,实现高速、可靠接入。EUHT系统通过采集、分析、处理数据,实现智慧级管理和服务。

2大数据背景下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大数据时代,交通运输领域的主要特征是数据量巨大,无法想象的高速处理速度,带来了通信技术中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和更新,造成了数据存储和分析速度的变化。多样性是大数据的另一类别。数据化的结构性包括非结构下的文本图片视频、网络日志、社交媒体、互联网、手机通话等,都被传感器传送到网络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真实准确分析。简单说来,大数据是一种高速发展、体量庞大的数据类型。结合当前交通大数据发展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信息化已成为现实。交通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一方面属于自动化数据采集;另一方面是半自动化业务记录。前者主要是由各业务单位建立业务系统,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采集的各种数据录入系统,包括公路交通量、签证业务等数据。后者是联网观察省公路客运情况,采集数据,并运用到运政管理系统[2]。

3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基于可见光通信(LiFi)的智能交通系统,即采用可见光取代传统无线电协议,实现车与车之间(V2V)、车与基础设施、互联网之间(V2I)的通信连接。V2V系统主要保障安全应用。V2I系统包括个人通信、移动办公、远程信息处理、基于位置的信息、与汽车相关的移动服务、视频直播和互联网接入。V2V与V2I统称为V2X。V2X应用能够改善安全性、车辆通行和能耗情况。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的系统有很多,包括专用无线调度、乘客信息系统(PassengerInformationSystem,PIS)、车地无线、信号系统车地通信、警用无线系统、消防无线系统、民用无线系统、车辆信息及检测信息上传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无线政务网和无线数据通信需求系统等。对智能交通数据进行通信式处理,系统在前台操作和数据库管理上运用数据分析。在分析方式上,主要运用数据库管理自查系统等和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挖掘分析数据库。整个数据挖掘分析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数据库中分析相关业务数据,设置方案,利用数据库分析和挖掘管理系统,在数据库系统中进行前台操作,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自带查询和分析,运用相关工具实现第三方工具的运行。第二阶段是解决业务系统中报表填报和系统数据填报。在系统分析功能上,满通运输管理部门对行业调查和运行的掌控需求,采用动态监控和质量管控方式,实现共享服务和公共服务的综合分析。在数据通信技术应用上,为了应对不同的通信需求,通过不同的技术深度和信息广度,结合不同的时间和不同层级的需求,展现和应用相应数据。形式多种多样,如阅读报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运输量和交通运输情况等[3]。智能交通实现了智能化、信息智能化、现代科技智能化与交通运输相结合的全方位智慧化交通运输发展。在智能交通和智能化管理方面,实现了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的统一。通过比对交通领域建设内容关键技术和各个方面,最终产生了智能交通市场、信息化交通和信息服务化相结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融入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采用IT技术,汇集交通信息,统一大量数据模型,采集实时交通数据,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强调系统的实时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等,并体现服务的广泛性。

4智能交通无线通信发展趋势

4.1客户需求层次识别

第一,基本型需求,收费快捷、态度友好、路面平整、无事故隐患、排障迅速、施救合规、保障畅通;第二,期望型需求,信息服务周全、收费站咨询路况熟练、排障施救价格公道;第三,魅力型需求,信息平台提供精准的路况咨询服务,一站式排忧解难服务体系(高速管家、全程无忧)。

4.2服务出行大数据应用

第一,“两客一危”车辆监控,实现运输企业、高速公路、交警多方合作,全程可视化远程管控“两客一危”等特殊车辆;第二,配套设施增值服务,比如服务区优惠、油品信息、车位信息、预点餐服务、服务终端体验店和车辆状态检修;第三,多元化服务,多种支付方式并存,差异性收费,比如旅游景点推送、重大活动推送、旅游时间预测和物流车辆管控。物流企业通过服务平台,可视化远程管控物流车队,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4.3文明交通标杆路段

车路协同:通过车与路、车与车之间的可靠通信,为车辆提供高速路变道预警、盲区预警等超视距辅助驾驶功能,实现交通效率与出行体验双赢,达到通行服务的新高度。变道、盲区、匝道等出现其他汽车,系统进行提示,避免车主做出不安全驾驶行为。大流量情况下,通过EUHT实现通行车辆严管引导,规范行车秩序,改变传统高速公路服务模式,提高通行效率,为高速公路发展做出方向性探索。高速前瞻性的信息化建设,为未来智慧交通的发展打开关键突破口,为万物互联、工业互联时代的智慧高速提供重要的实践案例。目前,智能交通建立在电子控制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的基础上,有效集成运用道路港口机场、通信类的各种信息技术以及基础设施,在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建立大范围全方位实时综合运输和管理平台。此平台一般利用新一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采用可交互和可感知的方式促进交通管理,实现一体化、精细化管理和物流生产的产业化。通过体验智能化,实现相应环境协调发展,真正实现管理和智慧的统一协调发展。

4.4感知互联应用服务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当前智能交通和智慧交通在概念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但最终结论是智能交通和智慧交通在基础上彼此相通。为了发展更高级别的交通模式,需运用大数据技术,在大数据最终目标的推动下,实现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这需要研究机构不断描述大数据,更新处理模式,当使用者需要更专业的数据分析时,能够提供数据分析报告,有效利用大数据的特征,将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4]。

第12篇

关键词:微课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微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5

一、微课程教学理念

随着网络信息化、数字化的普及,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微课程便是其中之一。[1]微课程主要是以主流媒体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教育形式,其教学教材主要是以视频、图片作为载体,依据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标准的需要,精心设计的信息化教学课程。[2]微课程能够呈现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难点、疑点、重点等学习内容,在一定时间内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对某个教学环节、知识点进行全面讲解。对此,想要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微课堂教学质量,首要任务便是加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提升收集教学资料的全面性、实用性。

二、微课程在高职物流管理中的优势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因材施教

微课程相对于常规课程而言,其移动化、碎片化、参与度高、信息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有效破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因为时间、空间而形成的限制,从而使学生更加顺畅、随时随地地学习。在高职物流管理中实际应用微课程时,课程时间普遍较短,所需要使用到的教学材料较少,教学灵活性非常强。此外,高职教师还能够在课余的碎片时间中教导一些愿意学习的学生。与此同时,微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需求喜好,挑选一些自己所需要、愿意接受的微课程。微课程的实际课程非常多,例如情景模拟、Flash演示、实战案例以及理论解析等,通过多样化的素材课堂,满足学生的各类需求,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在实际的物流管理中,微课程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物流的产生、发展等基本概念以及物流管理的各项重要因素的掌握能力,并且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寻找对应的课程。例如,有些学生是刚开始学习物流管理,便可以寻找一些有关物流的产生、发展、行业组成等基本概念教育的课程,从而帮助自己初步认识物流管理。此外,对于一些已经对物流管理有初步认识的高职学生而言,则可以寻找一些有关物流管理运输管理、仓库储存管理、物流流通加工环节管理等的课程,从而使能力得到升华。由此可见,微课程在高职物流管理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使高职课程全面实现因材施教。

2.微课程具备非常高的实用性

微课程最典型的一大特点便是教学移动化,移动化教学的出现能够满足远程教学的自由行,能够使教学随处可见,随处可行。微课程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环境,有着非常长远的发展前景。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当前高职学生中,有近98%的学生至少拥有一部智能移动设备,这些智能移动设备也是实现微课程的重要设备,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智能移动设备观看、学习微课程。因此,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中,微课程具备非常高的实用性。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微课程教育平台中呈现丰富多彩并且与课程相符的实用性课程,学生可以在寝室、在课余时间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登录微课程教育平台,然后选取自己感兴趣、有需求的课程进行学习,巩固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教育目的。

3.微课程能够提供全面教学资料库

上面已经提到,微课程能够通过微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当前的教育行业中,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也需要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就能够脱离教师独自学习。在实际的高职微课程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扮演的是课程提供者、教学帮助者以及教学结构设计者等角色,教师在教育中,通过设计微课程的方式帮助学生寻找教学内容、实际案例,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框架。微课程主要是以教学课程为核心内容,课程资源主要通过多媒体来展现,而多媒体的内容则通过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声音、图片以及文字展现,是一种非常生动、能够提升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实际的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微课程平台能够提供给学生如“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供应链运营与构件”“通用管理技能综合运用”等教学资源,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资源学习各个环节的内容,从而使自己的物流管理教育知识更加全面。

三、物流管理专业中微课程的应用开发方式

1.设计统一的教学计划

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课程而言,其对教学内容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教学质量与教学内容的有序性以及规划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想要将微课程合理应用到物流管理专业中,首要任务便是合理规划、设计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环节,并利用微课程展现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达到分解教学内容、教育教学内容的目的。与此同时,设计统一的教学计划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

例如,在物流管理微课程“物流的功能要素”设计中,教师可以事先按照物流的各项功能收集对应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然后将这些图片、视频按照PPT、Flash等方式制作成微课程,从而设计成为统一的教学微课程,形成统一、跨时空的教学资源。

2.微课程的研发

微课程内容开发是一项步骤多、内容杂的工程。为了保障微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性与资源质量,微课程内容普遍需要包括技术培训、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宣传、选题设计、审核、在线报送、评价反馈等多个环节。其中,建设模式主要分为项目开发式与征集评审式两个大类,前者对象是教育机构或学校,而后者是教师。

3.网络平台的建立

微课程的有效实施必然需要一个稳定、便利的网络平台,同时网络平台也是微课程的必要硬件设备,这需要教学部门或学校统一实施,共同建立一个公共的教育网络平台。网络平台应当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能够只针对一个学校、一个课程而建立,而应当是针对教育部门、一个省的教育事业的网络平台。这样的网络平台不仅能够给高职物流管理课程提供教育资源,还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集中化。

4.微课程常规管理

微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是教师的努力形成的结果,是非常珍贵的教学资源,这一教学资源需要进行常规的日常维护,并适当加大维护力度。日常维护不仅保证平台的正常化运行,还需要不断完善平台中教学资源,从而使高职物流管理教育更好地实施。

四、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将微课程应用到高职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录制视频的软件,这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并不困难,但是对于资历与年龄均较高的教师而言,这是一个难题。对此,就需要高职教育者提升自身的能力,弥补教学经验上的不足,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