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植物学的特点

植物学的特点

时间:2024-01-30 14:56: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植物学的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植物学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民族植物学;知识背景;植物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280-03

植物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提奥夫拉斯图斯被视为植物学的创始人。公元前300年他在哲学原理基础上对植物进行分类和描绘[1]。19世纪中叶,李善兰与外人合译的《植物学》传播了近代植物学的基本理论,以后,我国才开始有了植物学的专门研究机构,大学也开设了植物学方面的课程。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的渗透,促使植物学各分科的不断发展和更新[2],并形成了不少的交叉科学。美国植物学家哈什伯杰于1895年最早提出民族植物学的概念,即Ethno-botany,定义为“研究土著民族利用的植物”。美国民族植物学家福特(R.I.Ford)发展了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人与植物的直接交互作用”这一核心[3]。在没受到科学教育等外界因素影响的前提下,人们已有的零散的对人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的认识,即民族植物学知识,与人们在生活中同植物之间的关联程度有密切关系。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若能在植物学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民族植物学知识背景,可为提高植物学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服务。

一、植物学教学的特点

植物学是生物类专业一门经典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结构、分类、起源演化及与人类关系等[4-5]。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它是大学低年级首先接触的直观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6-7]。植物学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组织培养、植物资源学等)的基础,对于师范生而言,也是未来中学生物教学中可以运用的重要内容[4]。因此,应该充分认识植物学教学的鲜明特点,以求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源泉,植物学教学的过程,需要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自然实际,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进而整理、概括,得到有关植物的本质的认识。故植物学教学中应着重强调观察、比较和分析的学习方法;瑞士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植物学教学需要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着重培养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中学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中学生物教学活动中的课堂实验、课外实践、科技活动等都有赖于带队老师的生物学专业素养和知识功底。故植物学教学应契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升实际运用能力。

二、民族植物学知识背景的利用对于植物学教学的启发

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把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我国高等教育按专业培养人才,地方高师院校中生物科学专业旨在为基础教育输送更多有用人才。但要注意到,植物学具有名词术语繁多、概念抽象、实践性强、实验材料的季节性强等特点。如何使之与时代需求和发展相适应是目前植物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7]。合理、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民族植物学知识背景,对促进植物学教学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民族植物学知识背景可增强植物学教学效果。植物学的教学对象具有生物学的基本常识,对于生活环境中的各种植物,尤其是有花植物具备不同层次、水平的认识。在将这些认识系统化,传授和强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民族植物学内容是最“接地气”,最能增强教学效果的。在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的教学中,许多知识点的讲授、课堂互动的形成中,均可见一斑。例如,桔子、花生、桃、玉米、苹果等均是常见可食植物的果实。学生成长过程中接触上述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植物种子所形成的感性形象,无疑对于理解它们千变万化的外表背后共有的或极相似的内部构造很有利。再如,许多植物的变态营养器官是人类利用的主要部位或有用成分的主要来源。餐桌上见到的萝卜、胡萝卜都是变态根;马铃薯、洋姜则均为块茎;以洋葱、大蒜调味是利用了它们的鳞茎或鳞叶间的腋芽。运用这些贴近生活的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植物器官各部的形态和结构。

另外,孢子植物及种子植物分类部分的教学中,可将民族植物学知识,即关于“人与植物的直接交互作用”的知识,紧密地结合至各个植物类群的教学内容中去。被子植物种类众多、规模庞大,了解和掌握代表类群的重点特征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单纯、机械的文字描述的堆砌,有碍于学生对植物类群的形态特征的认知和植物进化演化规律的把握。结合民族植物学知识,将教材中平面化的“植物”立体化,是优化植物学教学的一种良好尝试。例如,被子植物分类的不同科中,禾本科包含了人类的粮食作物中的绝大部分种类,如小麦、水稻、玉米、高粱等;十字花科中有多种植物为常见蔬菜,花椰菜、大白菜、小白菜等为极佳的代表;同时常见于餐食的还有茄科的辣椒、茄子、西红柿、马铃薯;葫芦科的丝瓜、冬瓜、黄瓜、苦瓜等;另外,极大地丰盈了水果世界的蔷薇科,囊括了梨、苹果、桃、杏、李、樱桃、枇杷、覆盆子等很多种类。在药用植物的宝库中,五加科、伞形科涵盖了很多药源植物,诸如,人参、三七、五加、当归、柴胡等。学生的民族植物学知识(关于“人与植物的直接交互作用”的知识)背景为植物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运用民族植物学知识背景可创设良好植物学教学氛围。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植物学教学开始之前,学生所具备的民族植物学认识是零散的、模糊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但合理利用他们的民族植物学知识背景却可为良好的植物学教学铺平道路。比如,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针对蔷薇科植物金樱子,很多学生难以陈述它的营养器官的特征,但可以欣然讲述应于何时采集它多刺的果实,如何处理,之后熬糖、酿酒。巧妙、合宜地将民族植物学知识与植物学教学结合,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再如,很多学生自小喜欢吃山上的板栗,对于野外环境中与板栗果序外形相像的锥栗、茅栗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因此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归纳讲述壳斗科(含物种板栗、锥栗、茅栗)的重点形态特征及常见种类的简单区分;另外,针对某些出现在同一小生境中的藤本植物,像何首乌、绞股蓝、乌蔹莓等,可以将各种类的识别特征、经济利用进行对比,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目标植物有好奇心(如何食用、药用等),从而对相关专业知识保有深刻记忆。

3.借助民族植物学知识背景可提升师范生植物学知识应用能力。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培养对象很大一部分将来会成为初、高中生物教学的新生力量,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应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阶段,通过植物学教学对学生已有的民族植物学知识补充和丰盈后,将显著地提升其植物学专业素养。中学生物课程要求初任教师快速、高效地将教材内容与鲜活实例相结合,这使得植物学知识的就地利用能够展现最大的魅力。例如,编写中学生物校本教材。就植物在国民经济、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而言,地方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别、利用、采收、种植等即为较好的校本教材素材。再如,中学生科技活动的实验设计。有针对性地选择地方经济植物、环保植物等作为实验对象,可以有效发挥植物资源优势,甚至为长远的开发应用提供创意。另外,中学生物实践教学。地方中学的生物教学天然地易于与植物学知识相融合,中学生的户外实践、夏令营活动等,均会对带队生物科任教师给出最直接、最真实的检验,因此,对未来中学生物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植物学教学对其已有的民族植物学知识进行完善和提升,对于巩固其已有的植物学专业知识,促进其理论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提升,实现专业素养的扎实积累,均是意义重大的。

三、关于植物学教学中有效利用民族植物学知识背景的几点建议

植物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习者了解掌握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研究中比较成熟的结果,但同时,植物学教学也是将学生既有的零散、模糊的一些植物学常识进行抽提和升华的重要途径。在植物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民族植物学知识,既是植物学教学的需要,也是展现民族植物学的社会及文化价值的重要方式,对植物学发展进程中的文化传播有着积极的意义。

1.在植物学理论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民族植物学知识背景。植物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可将民族植物学知识结合到植物形态解剖部分、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分类部分内容中。形式不必拘泥,如讲授植物的根这一营养器官时,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预先收集所熟知的相关民族植物学信息(如对植物根的利用方式),整理汇总后,由任课教师在植物学教学中对结果评析、校正错误(如将变态茎看作根);再如,以个人为单位,将学生熟知的当地观花植物或蜜源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知识集结,在课堂上形成口头报告,可为花部结构变化及与传粉昆虫关系的教学提供优质素材,同时也为锻炼、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做准备。

2.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民族植物学知识背景。植物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可在当地的不同生物群落中、不同小生境里,借助学生的民族植物学知识,加深教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达到传统教学无法匹敌的教学效果。如在带队野外实习过程中,若要介绍不同植物用途、形态、内部构造和进化演化方式,可以从民族植物学的视角,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以科学知识补充和完善已有的普通植物学知识。“人与植物的直接交互作用”要求人类的理性回归,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应传播建立和谐的人类与植物、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正确理念。

3.借学生的民族植物学知识背景赋予植物学教学文化韵味。传统的理科专业课程教学中,文化气息往往较为稀薄,应着力注入更多的人文血液。植物学教学中,孤立地关注植物本身,而忽略人类在与植物相互作用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文化积淀,势必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植物学教学应借民族植物学知识获得更多的文化韵味。人类文明史上几千年来传承的民间药物对传统医药文化的极大丰富;通过乡规民俗、禁忌等,运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崇拜和保护的某些植物、大片原始森林;热带地区经济植物蕴含的传统农业文化与当下社会发展的冲突等。植物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掘学生的民族植物学知识背景中的潜能,满足教学目标的眼前需要,助力文化气息的长远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国芳,冯志坚,马炜梁,周秀佳,朗奎昌,胡人亮,王策箴,李茹光.植物学(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陆时万,徐祥生,沈敏健.植物学(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斐盛基.民族植物学[J].科学杂志,1985,37(2):23-32.

[4]周建良,刘炳荣,严岳鸿,何祖霞.论植物学课程建设[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03.

[5]陈东红,黄勇,阮颖.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36.

第2篇

摘要:本文在分析传统植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解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了本人的教学实践,根据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能力培养需求及对植物学的知识结构需求,对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从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风景园林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13-02

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的要素,掌握植物鉴赏和植物配置的知识是风景园林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植物学也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但因与农林类专业不同,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讲授内容应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应更强调植物的观赏性和应用性[1],而这一特点在传统的植物学教学中通常被忽视。因此,本文从风景园林专业角度入手,对植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对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力求使植物学课程符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的要求。

一、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现状

植物学授课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模块。教学内容十分地全面、具体。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的授课内容基本上沿袭了传统植物学的授课内容。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手段多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自主学习的极积性高[2]。例如,利用植物检索表、植物志、图鉴、网络鉴定植物,野外识别植物等。在野外实习中,大量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配备手提电脑和数码相机,现场利用摄影摄像,在实习基地利用电脑进行学习与交流,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等。

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继承了传统植物学教学中的优点,值得发扬光大。但是,在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也存在下列些许不足之处:

1.课时缩短以及学生专业体验缺乏。一般的现行高校植物学分类和系统课程总学时约为30或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30学时,实践学时10―20学时[3]。实践课程相对较少,与理论课程不能相适应,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脱离实际。

2.教学内容与行业脱节。目前,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虽然全面,但主要偏重于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系y分类这两大块知识体系,与风景园林相关行业严重脱节。为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在学习园林植物学后,掌握风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园林植物材料的主要美学特性和生物学习性,以便在设计中能够自如和正确地运用这些植物材料。

二、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改革探讨

植物学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如《园林树木与花卉》、《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以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为对象的岗位,所以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重点研究对象应是种子植物。此外,通过植物学课程学习,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应明确植物学课程的实际需求,一是应满足对课程学习的需求,二是应满足对未来职业的岗位需求。

1.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改革。根据调研,结合风景园林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向,在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建设中将对以下方面进行改革:(1)减少植物细胞、组织、植物根茎叶等内容,增加实用性实验内容;(2)将显微镜结构与原理内容并入相关微观观察的实验中;(3)增加植物形态教学内容;(4)增加植物结构与环境适应性内容;(5)在植物分类学知识讲解中,重点讲述高等植物,尤其增加被子植物的教学学时;(6)相应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课时分配(表1)。

2.加大教学中实际感受环节。传统植物学教学中PPT图片形象演示环节虽然不缺,但如果完全依赖PPT,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需增大植物学实践的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能非常近距离的感受实物,教学效果也会培增。这就要求开辟合适的实践教学场地,来增强学生对植物的感性认识。此外,在教学中应结合专业特点,增加植物应用性实例,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体验。

3.教学理念改进。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应并重,即在传授植物学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坚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引导、实用技能指导、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此外,还应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研态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许昌学院的一员,应牢记“崇德砺志,博学敬业”八个大字,笔者正是将其作为自己植物学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坚持把事物的制约、适应、联系、变化、发展等辩证方法作为思维训练、思想教育的关键,以使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内涵更加丰富[4]。

三、结语

课程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也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质量,而后者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5]。许昌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倡课程建设和转型发展。植物学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风景园林专业建设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不断改革创新,植物学课程才能适应专业与学科的发展。在经历了三轮教学改革实践后,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继续以学生为本,不断改革与创新,以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应君,张一奇,黄滢.基于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5):26-28.

[2]李Z琦.《植物学》课程特色及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247-1249.

[3]宋东杰,李朝晖,陈全战,等.《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微农业科学,2009,37(30):14635-14636.

[4]王兵.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广东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27(2):27-33,39.

[5]于杰,王壮.《植物学》课程实习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1):240-244.

第3篇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铁岭 112000)

摘 要:主要阐述了利用简易温室在植物学教学当中开展特色实验教学,实现资源自供,温室的建设方法和作为植物学教学与科研重要实践基地的意义以及日常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植物学;温室;实验;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Q9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5.027

收稿日期:2015-05-16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职高专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而《植物学》是生物专业的专业骨干基础课,实验教学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除利用多媒体、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学手段以外,一些生理验证等实验则要求学生人人动手会做,这就需要大量活的植物体和新鲜标本。实验教学的安排应与教学进度相吻合,而由于北方气候原因的限制,实验材料的收集比较困难,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在实践中通过探索总结出提高采光保温性能而建设的简易日光温室采用不加温或少加温培植出成本较低的各种花卉,从而解决、掌握了这一方法,在生物教学及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建设植物学实验简易日光温室的意义

以普通实验为主的传统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要求了,生物活动中,实验、观察和思维之间是密切相连的,最好是从实地、实物的观察入手,为保证植物学实验教学、研究需要,提出建设植物学实验教学简易日光温室的构想,针对植物学实验课所需实验材料的性质,利用简易植物日光温室为植物学实验教学、考察、测试、研究、科研服务,并为之提供实验材料和实践基地,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达到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完成植物学实验课,并对温室建设这一领域的发展、创新展开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植物学实验课中把理论与动手操作方面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植物学知识、探索植物学的奥秘、掌握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走进绚丽多彩的自然界并了解植物成长过程,是植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简易日光温室建设是完善植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对于学好植物学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实地观察、实验、分析、动手、研究,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部分、新方法,从而巩固基础知识使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结合学习的实地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学这门课程。

2 日光温室建设方法

(1)实验简易温室是根据温室结构原理设计的,以尽量满足教学所需植物(多为花卉)培植为主的日光温室,以半封闭、单斜面这一基本结构样式。

(2)场地选择是以温室所需和学校条件而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它具有良好的采光屋面;能最大限度地透过自然光;具有优良的保温和蓄热构造;具有抵抗较大风雪的强度,做到坚固、耐用;具备通风、降温的功能。其温室总的方位是朝南,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处在北纬41°~43°之间的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所以应选光线充足、空气对流、排水良好、无空气和无烟尘、避免遮阴、避开风口,在它的南侧不能有高大的建筑物、树木和一些遮挡物温室,这样有利于保证栽培植物获得尽量充足的生长。

(3)日光温室的建材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成本、注重实效的原则。①骨架。日光温室以竹木骨架为材料(木料应直、坚实而富弹性)。结构是主要利用竹木搭起的有柱式结构,骨架用圆木立柱、中柱、拱杆、横梁、木头条、8号铁丝等构成。温室室内一般纵向3m一根立柱,横向3排,顶部、前坡用5~6cm宽竹片、木条与后墙相接。②墙体。温室墙体除了起承重作用外,最主要起到保温、蓄热作用。墙体外还可以剧末、稻草等做填充物。

3 日光温室管理措施

(1)温室内一是增加室内的自然光照;二是在光照强的季节避光;三是在寒冷的冬季进行人工加温(白炽灯、荧光灯、气体放电灯)。而主要利用阳光作为能量来源。对花卉种植的土壤避免过湿,应进行疏松、施肥(腐叶土、稻壳等)释放二氧化碳、消毒(及时通风)、防虫。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避免各种污染。

(2)严格制止用手长时间触摸花叶;禁止在温室内吃食物,并根据不同植物不同类型编号配制营养土,以基本满足各种植物不同要求,根据日光温室特点对植物进行合理的日常管理。

4 日光温室具体应用实例

实验课中带领同学了解不同植物喜光和喜阴的特点,掌握花的主要结构和果实、种子之间的形成关系,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课中用八宝叶制作了气孔临时装片,利用显微镜(低倍转换高倍)观察植物叶片气孔保卫细胞、表皮细胞。花叶天竺葵和牵牛花的叶是验证光合作用的理想材料,温室花卉培植是植物学实验教学和科研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研究。例如:《植物原色浸制标本制作》(适应于叶、花、根、茎)、《花朵保存标本》(适应于白色花朵)、《植物干制标本制作》所学实验课程都充分利用了简易温室培植的花卉。在《叶脉标本制作》中,采用天竺葵叶、绿萝叶、吊兰叶等,使用NAOH、毛刷、方盘、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火柴、镊子等制作。将10%NAOH加热,放入叶片(花的叶质过嫩或老都不宜选用)在煮20min左右,使叶表皮、叶肉组织分离后再用水洗30min左右,用10%过氧化氢溶液浸泡10h后用毛刷扫去叶表皮和叶肉组织。最后将它拖住、展平、吸干水分。

综上所述,作为高校的植物实验简易温室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由于用料少、结构简单、占地少、易管理,既可建在空地也可建在室内,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在北方寒冷地区推广。由于植物学实验简易温室的建设正处在发展阶段,还有很多有待完善之处,在今后的实践还应不断改进,旨在更好地为实验教学与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 滕崇德.植物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余树勋,吴应祥[M].花卉词典,农业出版社,1989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园林植物学;教学;存在问题;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030-02

ProblemsandReformCountermeasureinGardenBotanyTeaching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

ZHAO Xia 1PENG Yong-bo 2 *

(1 Hubei Urban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Wuhan Hubei 430205;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y)

AbstractBasing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Garden Botany course and teaching targe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practice were discussion,an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strategies were also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garden botany;teaching;problems;reform countermeasures

《园林植物学》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植物的分类、习性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是高职高专院校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是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这就要求园林植物学的教学必须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1]。如何改进《园林植物学》的教学、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2]。笔者针对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该课程的特点以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实践前人的经验,并尝试对高职《园林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积极的探索。

1存在的问题

1.1师资队伍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偏少;相关新教师主要来自于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他们大多缺乏专业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很多学校师资短缺,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难度大,专业培训机会较少,导致现任教师对《园林植物学》课程的新理论、新技能难以做到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此外,部分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合理,使其在教学内容上也有所取舍,如对北方植物不了解的教师,在课堂讲述上会侧重于南方植物,导致学生的择业地域范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1.2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同类型院校应根据该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目前,高职《园林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的结合相对不够紧密。使用教材的内容偏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相关的内容比较欠缺。实践教学的环节通常只安排了验证性实验,让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基本理论予以验证,而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相对不足。这对毕业后就业于行业生产第一线的学生来讲,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服务。

1.3学时安排不尽合理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比例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学时所占比例太小。《园林植物学》这门课程对直观认识要求相对较强,现场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践教学有着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安排基本上集中于一个学期,有些植物的开花结果期并不在教学期间,而花果是识别植物的主要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对植物的认知程度。

1.4教学条件有待改善,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园林植物学是一门直观性、感官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直观的图片来辅助课堂教学[3]。由于学校硬件设施条件有限,部分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很多内容不能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传递给学生。教学内容抽象化,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原本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更加乏味,学生接受知识变得极为被动[4],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学实践基地资源的匮乏导致理论知识与应用脱节;以至学生很少有机会在实践中将所学的专业理论进行检验和应用,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

2改革对策

2.1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园林植物更新较快,应用性较强,针对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可有针对性地通过校企合作,定期派教师到企业锻炼,以培养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5]。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

2.2重构教学内容,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都就业于生产第一线。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学校应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更适合自身教学特点和为更好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所服务的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园林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应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为提高学生对园林植物应用技能的综合性训练打基础。就理论课程而言,应侧重讲述,如: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园林植物的配置等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在实训教学中,应注重把园林植物识别放在园林应用场景中,突出用园林植物与生长环境、园林植物与造景等,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园林植物的识别与应用;在植物种类和数量上,应强调对不同地域现有园林植物种类和常用种类熟悉,对不常用种类以了解为原则等。

2.3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单纯的讲授使学生很难掌握大量植物的形态特征,必须积极改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更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可利用幻灯片(PPT)展示美丽奇特的园林植物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结合花木现场进行教学,让学生实地观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由教师拟定题目、要求以及预期效果,而整个流程交给学生来设计,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使学生从被动的走过场改为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式比较受学生欢迎,也很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扎实、实用。

3结语

总之,只有通过对《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才能使课程内容更接近实际需要,使教学方法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6]。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全过程,既增强了感性认识,又增加了实际操作的经验,从而增强了其就业的竞争力。

4参考文献

[1] 张伏龙,金葆金.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0(15):69-70.

[2] 仲艳丽.提高《园林植物学》教学效果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1):48-49,51.

[3] 杨德威.园林工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07(5):70-72.

[4] 拉琼.谈直观教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学报:汉文版,2007(S1):76-78,81.

第5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植物学;教学

1植物学课程特点

“植物学”是一门历史悠久、教学内容丰富的课程,不但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而且有一定的季节性、地域性。延边大学农学院“植物学”课程在每年度的第二学期开课,也是新生入学后首次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授课专业包括农学、园艺、园林和环境专业,共计200多名学生参加学习。学习植物学课程可为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与育种学、植物组织培养、园林规划与设计、花卉学等奠定坚实的基础。“植物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形态解剖学和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课时由20世纪90年代的156学时(理论96学时,实验60学时,为期一年)缩减到现在的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为期半年),此外,还包含1周的野外实习。植物学课程学时数逐年减少,而教学目标没有变化,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完成教学目标是植物学教学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植物学网络资源,为解决植物学的现时困境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2网络资源特点

自2015年“互联网”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国各地高校也纷纷采用互联网思维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信息化推动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核心业务,从而提升效率、共享资源、简化管理、优化服务[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技术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网络资源也为高校的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植物学”课程教学也不例外。但是网络资源具有繁杂、开放、易变化等特点,如何快速获得有效的网络资源,并与实践性强的植物学学科巧妙融合,成为植物学课程网络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以延边大学植物学教学实践为例,探讨网络资源的“用武之地”。

3植物学课程与网络资源结合的策略

3.1植物形态解剖

这部分主要讲授植物体6个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的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结构及发育。植物体的外部形态直观可见,易于理解,但是内部解剖部分则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学生学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哪门课,最关键的是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因此,在讲授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时,首先要讲清楚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再举例子。举例子时并不是单纯地为举例而举例,随意举例,而是举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即举例要恰当、有吸引力、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这就要老师提前做好准备,“绞尽脑汁”,搜集大量网络资源,下载清晰度高的图片或者教师科研中积累的图片,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或科研经历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尤其是教师在科研中积累的图片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正所谓教学服务科研,科研促进教学,两者密不可分[3]。如讲授花的结构时,先讲授完全花的基本结构,举例则采用本地特色植物,且在校园内容易观察得到,如苹果梨、桔梗、金达莱等植物的花。新生入学后不久便是苹果梨成熟的季节,其果大肉多、口味鲜美香甜、质地脆而汁多,授课时会引导大家在食用的同时联想一下果实是从什么器官发育而成,再把漫山遍野的苹果梨花的图片让学生观赏,之后讲授苹果梨花的形态解剖结构,使同学们更能接受该知识点。此外,桔梗也极具民族特色,可药用或食用,校园内栽植了不同品种的桔梗,以此为例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听民谣“桔梗谣”“金达莱民谣”,再进行知识的讲解。其他类型的花如黄芪、杨树或柳树、蒲公英等植物的花解剖结构,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所学理论知识,理解这些植物花的结构以及各部位的名称,并制作2~4张PPT,要求图文并茂,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不同类型花朵的解剖结构。讲授果实类型时,也可采用上述方法,重点介绍本地或果树学教师的科研成果,如苹果梨、蓝莓、树莓、猕猴桃、葡萄、蓝靛果、樱桃等。学生听起来既不陌生,也容易消化。其他类型的果实,教师可安排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相互交流,对课堂理论知识加以理解。

3.2植物系统分类

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讲授分类基础知识与植物各大类群(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授课之前先给学生推荐相关网站,如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中国植物志电子版(FRPS)、中国植物图像库(BBPC)。众所周知,《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全书5000多万字,记载了我国3万多种植物,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是一个快捷获取植物志内记载的植物标本的电子网络平台;此外,中国植物图像库成立于2008年,收录有27000多种植物。这几个平台蕴含了超大的信息量,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网站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讲授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式。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查阅和总结被子植物不同科的识别要点、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及其分布和用途特点(如菊科、百合科、豆科、蔷薇科、禾本科等)。通过分组项目实施法,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再被动、机械式接受知识输入。

第6篇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药学专业 教学改革

Exploration into teaching reform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for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Wang Qi Li Peng Tan Yong Zhang Chenlong Wang Xiangfei Zhu Yun

【Abstract】Pharmaceutical botany is one of basic courses in pharmacology specialty. The writer has made a discussion on pharmaceutical botany teaching reform from teachers’ business qualit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Keywords】Pharmaceutical botany Pharmacology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药用植物学是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在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药学专业后续其他课程提供扎实的植物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因此,在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授课中,应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后续药学相关课程,将药学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植物学基础理论与药学课程中的新药开发、临床应用等知识点融为一体,克服枯燥单调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厌烦心理,提高学生对药学专业学习的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如何搞好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工作,使药用植物学的教与学变得轻松有趣,提高教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素质,还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此如何改革药用植物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药学教育工作者探索的。

1.加强业务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为了联系药学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讲好药用植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一方面要求每位授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药学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以及掌握实验技术,也只有在熟悉了这些后续课程的基础上,才能使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的讲授做到主次分明、选例有据、演示生动,收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同时,也促使每位授课教师必须不断地去追踪相应药学专业学科的科研最新进展,捕捉科研信息,提高科研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于日常教学中。近几年来,我们学科组在加强教师自身学习的同时,非常重视教师定期进行教学法交流,共同潜心钻研教材,讨论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在明确教学内容主次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灵活地处理、裁剪教材,讲述带有普遍性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重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2.根据学科要求,注重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我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目前设立的是大药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学科门类多而各科的教学课时少。药用植物学共54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24学时。要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学好药用植物学,教与学都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根据学科教学要求,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就要做到淡化植物学科意识,强化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意识,这样优化教学内容就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认为药用植物学核心知识就是植物的显微结构和分类学特征,授课中就要突出药学专业的特点,要让学生明确,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是为今后药材的真伪鉴定打基础,掌握分类知识不仅在于对药材的识别,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药用植物亲缘关系、特征性化学成分及显著功效或生理活性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

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区分布的植物种类或多或少都有差异,而统编教材难以体现这一特点。因此,应结合本地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对统编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打破原有教材编写的传统模式,少讲或不讲本地区分布少的植物类群,重点介绍本地分布广、种类多、用途广的植物类群,补充本地具代表性的植物,突出地方药用植物特色。在整体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教材的知识结构,使其得到进一步完善。

3.联系药学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与药学专业相联系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将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融合”到药学中去,为将来从事药学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学中可经常列举一些与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和药物分离提纯有关的实例。例如,在讲授分生组织时,可以列举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外植体的选择主要针对这一部分;在讲授裸子植物麻黄时,可以列举麻黄地上部分由于主要含有麻黄碱具有发汗,升血压作用,而麻黄根由于主要含麻黄根碱具有止汗,降血压作用,临床上应区别使用,以此说明识别药用部位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实例的列举,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学好药用植物学,才能学好专业知识。

4.结合我国的中医药发展史,进行科学素质教育。我国对中医中药的研究和应用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通过对我国现存也是世界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新修本草》,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本草纲目》等的介绍,提高了学生对我国医药发展的认识,增强了为民族医药事业努力学习并做出贡献的责任和义务。

5.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我们对部分内容实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室和实验室合一,在保证每生一台显微镜的同时,还购置了数码显微成像仪,在讲授某一药用植物结构特征时,让学生马上制片观察,还可选择好的装片直接显示在大屏幕上。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压缩了验证性实验学时,从而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学时。药用植物分类学内容琐碎、枯燥,对植物类群的特征描写及代表植物的介绍较为抽象。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把植物类群的一些典型特征及代表植物通过图片进行展示,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直观性强,效果也会更好。我校开设药学专业已有20多年历史,在教学硬件上已形成规模。我们充分利用药用植物园、生药陈列室、植物标本馆等,将其纳入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体系,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第7篇

关键词:植物学;野外实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104-02

Primary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Botany Field Practice

Jin Shanghui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109,China)

Abstract:Field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otany teach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field practice is explored by reforming and innovat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The interest of exploring the nature is inspired through integrating of resources and enriching the field practice contents. Which combined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will improve the scientific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The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nhanc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 of field practice.

Key words:Botany;Field practice;Practice

植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我国许多农业、林业和师范类院校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一直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1]。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长发育与生殖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研究植物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物资源。植物学的整个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部分[2],三者相辅相成。而加强实践教学对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3]。植物学的实践性教学―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实际经验和技能,经过采集解剖观察实物,复习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使课堂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

本教学团队成员在多年野外实习经验的基础上,对野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维护和实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1 确定与维护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的选择是成功开展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要前提。通过预查和实践,本着植物资源丰富和就近安全管理、交通便利等原则[4],目前我院与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达成长期合作的共识,并与青岛崂山二龙山生态旅游区也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我们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

1.1 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栖霞市东南22.5km处。牙山主峰海拔806m,是胶东半岛的著名高山之一,因其主峰3个,分别称为大牙、二牙、三牙,形如锯齿,故称“锯齿牙山”。牙山森林面积6 000多hm2,其中心游览区586.5hm2,森林覆盖率93.2%。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18科,443属,910种(含65变种、6变型),分别占山东省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64.5%、49.4%、39.2%;其中包括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8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植物7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植物5种,“山东省稀有濒危植物”40种,含山东特有植物8种、中国特有植物7种。牙山气候宜人,空气含氧量高,负离子多,湿度大,空气质量优,为天然氧吧。牙山还有省内面积最大的天然藤本林,更有罕见的大面积、高密度的“三花”(映山红、锦带花、山樱桃)混交群落,非常适合作为植物实习基地。

1.2 二龙山生态旅游区 二龙山生态旅游区位于崂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属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资源充足,降水量较多,湿润温和,四季分明。景区内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基础设施完备,地理位置优越,有晓望水库、塘子观水库2座,是优质崂山水发源地。滨仰公路横穿其中,交通、通讯条件十分便利。规划景区内古树参天,奇石林立,流水潺潺、终年云雾渺渺,山体绿化率9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崂山的维管植物资源隶属160科,734属,1 504种(含114变种,5变型),分别占山东省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87.4%、81.9%、64.8%;包括非常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同时也包括丰富的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山东省稀有濒危植物”[5]。二龙山属于崂山山系的一部分,自然具备了崂山山系的特质,同时距离我校比较近,是非常好的实习场所。

2 校园植物识别融入理论教学

我国是植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家,大约有35 000种高等植物,其中山东省约有高等植物2 000多种[6]。这么多的植物种类并不是无规律可循,通过归纳统计、观察识别常见植物的特点,掌握重点科、属、种的特征。而校园植物的识别是学生走向自然、了解植物、学好植物分类的第一步。我校占地130多hm2,校内植物种类非常多,其殊物种也不少,而校园植物就存在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因此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知植物。比如讲到固定的知识点时,可直接采集校园标本引导学生思考,并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应的科所必需具备的形态特征,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同时,熟悉周围的校园植物,并开始了解相关科属特征。有时还可以讲解相关植物的应用性以及其有趣的特点,加深学生的印象。不但可以增强理论课的授课效果,而且以理论课的讲解为基础,在实习时就会使学生尽快熟悉认知植物。

3 野外实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植物学实习是我校生物、农学、烟草、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园林园艺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植物学野外实习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掌握植物标本制作方法,掌握识别与鉴定植物的方法。这个过程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个过程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掌握基础的科研方法及科研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拉出样方,整理出区域内植物的种类,特点,归类,同时编制检索表;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简单的具有启发性的小课题,比如野外观察时指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掐断、触感、手揉、鼻嗅等),进行自主观察这种植物有什么样的触感、什么样的味道、是否具有乳汁,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总结归纳,以报告形式提交观察结果,并将其作为实习成绩的一部分。很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反馈出对植物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4 植物野外实习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

在植物野外实习的过程中一直存在带队实习教师比较少的现象,通常情况下,1位教师需要带1个教学班进行指导,而1个班平均30~40个学生。老师边走边讲这种传统的实习方法,往往在野外实习结束后,老师已经筋疲力尽,而学生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7]。针对这一现象,打破传统的实习模式势在必行,我们植物学教学团队积极探索实践,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实习开始前,首先制作好以往实习过程中和预查过程中拍摄的常见植物照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放映并且讲解,加深学生对科特征的了解及对常见植物的认知甚至是中文学名的书写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在后期带领学生认识常见植物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组,以实习小组为单位采集标本拍摄照片,回到住处组织学生一起整理、讲解答疑,并带领学生分组压制标本。后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考查,形成一个很好的竞争并交流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及时了解到每位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让每位学生掉队,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多,教师少”的难题。

5 结语

通过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初探与实践,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植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既完成调查研究任务,又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通过专题研究,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植物世界,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主动探索植物界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增进师生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冯富娟.植物学课程建设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2):68-69.

[2]龙茹,王子华,史凤玉,等.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7-68.

[3]杨友才,刘目前,王水莲.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3(4):81-83.

[4]周越,段玉清.植物学野外实习特色教学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0(2):85-86.

[5]樊守金,胡泽绪.崂山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第8篇

关键词:植物学实验教学;问题;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42-02

植物学是高等农业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植物学实验作为生物大类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必修实验课程,在这门实验课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培养良好的科研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示范意义。近年来,许多学者就植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通过分析植物学实验课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授课效果的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的后果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实验效果不佳。

(1)课堂纪律差。植物学实验课上最常见的“开小差”行为就是“玩手机”。随着电子信息业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必备的工具。高校学生几乎100%都有手机。学生在上课时收发短信、打游戏、看电子书、入网浏览网页已成为普遍现象。学生一旦迷恋“玩手机”,根本无心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永久制片,从而导致学习自主性低,学习效果差。

植物学课堂纪律差的第一个体现是“逃课”现象的存在。目前,本校植物学实验不单独计成绩,实验报告成绩以20%的比例计入理论课总评成绩。因此,学生从思想上并不重视实验课。若授课教师对学生平日考勤抓得不紧,学生便无所顾忌地逃课,课后照抄一份其他同学的实验报告交给老师,便应付了事。若授课教师考勤严格,学生便会找其他班甚至其他学院的学生来滥竽充数,顶替自己上课。授课教师如果对本班学生不熟悉,也会使学生蒙混过关。

(2)学生学习自主性低。由于植物学实验不单独进行考试,学生从意识上不重视实验课,再加上植物学后半部分实验基本都是观察永久制片,然后通过绘图完成实验报告。因此,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常常只观察要求做报告的制片,照着绘完报告就不观察其他制片了。更有甚者,课堂时间根本连显微镜都不开,而是照着课本上的示意图绘实验报告,来上实验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实验报告,获得一个实验报告成绩。

学生课堂纪律差及学习自主性低导致的直接后果就体现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在课程安排上,植物学实验课比理论课晚一周开课。因此,实验课是对理论课上已学内容的一个很好的复习、验证及加深理解的机会,而缺席的同学或消极应付实验课的学生,必然导致丧失了这个机会。并且实验课与理论课是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学生消极对待实验课,必然也不会全心投入理论课的学习。而植物学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繁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且很多内容较为抽象。因此,消极应付实验课的学生,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一般都较差。

(3)学生动手能力差。正如前面所述,学生消极对待实验课的态度,必然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近年来,本校植物学研究生入学复试的实验操作为最基本的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而连本校的毕业生在操作上都是问题多多。在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用手直接抓盖玻片去封载玻片上的材料,而不使用镊子。使用显微镜的错误有:转换物镜,不手握物镜转换器,而直接用手抓握物镜;在观察标本过程中,不是将载物台上升到最高点,在下降的过程中慢慢寻找物像,而是随便从一个高度开始寻找;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换高倍镜观察时,当物镜与载物台靠近时,便下降载物台。如此差的动手能力,必然影响到研究生复试的成绩。

2.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教学效果不佳。目前,本校沿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教师课前准备实验材料和试剂,授课教师上课时介绍实验目的、材料、内容、方法和步骤,然后学生按教师的讲解进行实验,绘出实验报告。若教师在实验课上只是给学生讲解清楚实验内容后,便忙于其他,对学生不严格要求,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不良习气和习惯的养成。如前面提到的不观察制片,只照书本绘图以及逃课和迟到早退等现象。许多学生绘完实验报告后,便认为上完实验课了,有的“玩手机”,有的甚至一个半小时的课,上一个小时就放任自己下课了。

若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除了教学效果保证不了,还会引起一些后续问题。比如,由于缺乏指导和管理,许多学生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导致显微镜的损坏,不能满足后续实验教学的需要。再比如,植物学实验课每次都需要准备大量的永久制片,由于学生急于下课或提前离开教室,就会导致课后永久制片的数量不够。为了不影响后续的实验教学,于是实验课后常见的现象是,值日生同学把每台显微镜外面的罩子取下,逐台检查是否有同学未把永久制片从载物台上取下。有时有的同学甚至把制片误夹在课本中,离开教室,情况会变得更加混乱。

二、提高植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改进对策

1.强调上课纪律,严格请假制度。针对学生逃课现象,第一次实验课教师就应该强调上课纪律。若不参加实验课,本次实验成绩记零分。若一学期实验课旷课超过半数,则取消该生参加期末理论课考试的机会。第一次实验开始前,教师要求学生按教师授课日志表上的顺序进行就坐,固定每人位置。这样教师每次上课一看位置,便知哪位同学缺席,也可以按照点名册很快熟悉每位同学的基本情况。若学生有事需请假,可事先与教师进行沟通,可以在其他时间教师给其他班级上此次实验课的时候,补做此次实验。通过这两种方式,一边严格要求,一边人性化地理解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验课,从而从行动上避免逃课。

2.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第一次实验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第一次实验课开始之前,老师不妨先拿出一点时间,把相关问题强调好,再进入课堂授课时间,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要求学生将手机放入书包后,将书包放在教室指定位置,从而避免“玩手机”现象;因避免桌面凌乱,打碎永久制片,并更好地有效利用课桌面积,每次使用显微镜时,将显微镜外面的罩子取下叠放整齐,并放在适当的位置;讲究室内卫生,不要向实验桌的抽屉内削铅笔以及扔各种废纸;每组设小组长,小组长课前、课后负责清点本组制片数量,避免课代表工作量过大,并保证后续实验教学的需要。

3.教师尽职尽责,及时解决问题。授课教师除了讲解完实验内容外,应尽量在教室中不断走动,对不认真观察装片的同学及时给予批评;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及指导;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及时进行排除;对学生实验报告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会增加,实验效果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4.改革考核模式,提高学习积极性。植物学实验课的单独开设是高校制度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缩影之一,可在制度上敦促学生重视并正视植物学实验,深刻认识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考核的具体办法如下:学生成绩由考勤、实验报告及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各占总成绩的10%、40%和50%。期末考试包含显微镜操作和笔试部分,两部分各占50%。显微镜操作共50分,包含10个扣分点,由监考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打分。笔试部分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使用显微镜观察永久制片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作答。这种考核方式可避免最终只以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考核评价的唯一依据,也会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可以促使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和热情得以极大程度的提高。

三、结语

植物学实验对于培养我国新一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植物学实验课的教学与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需要植物学教师无私的奉献和长期的严格要求,也需要学生的努力认真、全力配合。只有这样,植物学实验课的授课效果才能提高,授课质量才能得以保证,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所提升,才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凤娥,吴珍,祝社民,等.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商洛学院学报,2009,23(4):66-69.

[2]张秀玲,李妍,郑世英.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156-158,170.

[3]黄瑾.我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11(3):88-90.

[4]李孙文,赵昶灵,刘勇,等.农业院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4):69-74.

[5]张学东,黄晓林,杨华.由管理学生课堂“玩手机”而引发的思考[J].剑南文学,2011,(11):353.

第9篇

关键词:课程建设;多媒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2-0104-02

植物学是本科农学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被子植物形态结构和植物界系统演化的基本规律,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1]。

一、教学内容

《植物学》课程是通过讲授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教学挂图、教学模型和实物进行教学。但挂图与实际结构相差很远,模型又太少,实物不容易采到,因此学生不容易掌握。现为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增加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直观教学。

1.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相关的知识与农林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在讲课过程中要多举实例使学生加强理解,举例应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或是与其专业有关的植物。在理论教学方面,针对植物学课程直观性强的特点,要结合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求学生以教材和教师讲授内容为主线,参考有关文献资料,既掌握重点内容、理解疑难点问题,又可扩大知识面,系统获得本课程基本理论。

2.内容更新,激发学生兴趣。针对《植物学》课程的不断改革,本着精讲多练的原则,要形成课堂讲授、投影、幻灯、挂图与学生实验有机的结合。在植物分类课中播放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的录象教学片,使野外生长的植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摆脱了生长季节和分布地区的局限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植物分类学部分选择重点科属,由于科学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理论成为当今最重要的生物学思想,着力调整植物的举例,增加园艺植物、遗传研究中重要的植物、植物的品种等内容非常必要。由于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环境植物也要引起关注。不只强调对植物的利用,要更多地培养学生保护自然、保护植物,合理利用植物的思想,以及植物的有害性方面如由植物引起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由于新的技术和方法特别是遗传引入分类,产生了一些新的分类系统和对植物起源和进化有新的认识和理论,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对系统和类群的演化关系的进行调整等。我们要利用显微摄影系统和数码照相机,制作大量真实清晰植物显微照片和植物外形数码照片,有助于学生对植物体结构的理解和加深印象,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植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效率。基础知识和新增知识综合在一起提供了大信息量,给植物学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所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整合,形象生动地展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使死板的过程叙述生灵活现,化解难点,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应鼓励师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探讨,变“一言堂”为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投入的讨论会,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寻求有关知识[2]。如植物的形态,南北方差异很大,名称也各异,很多学生只知道家乡的土名,通过学习,能把家乡野生植物及其在生产上的意义与课本对应起来,从而激发了解当地植物资源进而保护植物资源的兴趣。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植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具有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概念抽象、理论知识难记忆而又极赋实践性等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电化教学手段,实现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学目的。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重点讲授,讲深讲透、一丝不苟。同时,坚持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穿行、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各种直观教辅材料,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独立观察研究,既验证课堂理论知识,又培养操作技能,拓展知识,最终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对主要科、属、种的代表植物和常见植物进行实地生长状态拍照,并对照片加注说明,附在每份标本上,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全面地掌握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状态和生存环境。我们还要建电子标本室,这样也可摆脱了生长季节和分布地区的局限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实验内容的设计。植物学实验内容还是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因为植物学本身的描述性,决定了我们在实验设计上应以形态和结构来展示和再现,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概念为基本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做临时装片,一方面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亲手做装片观察,可增强兴趣。好的装片可作示范,激励学生。但是,也应适当考虑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种子和幼苗实验中,可让学生自备种子进行播种,观察发芽过程,将自己的种子及幼苗带到实验课上进一步解剖,用这些植物进行根、茎、叶的结构观察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如叶的解剖结构的观察,可比较旱生植物、水生植物;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叶的角质膜厚度、气孔的形态和数量、栅栏组织细胞的层数等,并将结果进行分析。

2.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教学在使学生理解书本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植物学基本技能以及解决与植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热带植物的观察(热带植物观光园内);校园植物多样性观察;植物的鉴定技术;蜡叶标本的制作等。要求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教师指导。这些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独立工作的能力、团队精神。如学生在鉴定植物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有的学生学会了使用植物检索表和解剖镜等工具独立鉴定植物;有的学生学会了研究植物结构的方法;有的学生学会了野外调查植物的方法等。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不同专业和个人的爱好,学生可按不同分类单元如蔷薇科、豆科、十字花科、茄科、禾本科、百合科等,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并提出合理利用、配置等建议。促使学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植物分类工具书,这锻炼了学生鉴定植物、调查研究植物多样性和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的能力,也密切了与他们学习后续相关课程的衔接。与此同时,为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还规定学生制作一定数量的标本,好的标本又成为下届学生教学的实验材料。要对校园植物的多样性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编写植物名录,制作植物标牌,提出学校绿化建议等。这样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校园的素养。

参考文献:

[1]袁颖.高等学校农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149.

第10篇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药用植物学

[中图分类号] R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70-01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与生药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等学科密切相关。药用植物学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和药用植物分类学两大部分,知识点较多且分散。又因为很多药用植物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学习体会常常是:平时学习时感觉容易,考试时想得高分却难。老师在分析学生试卷时发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往往是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的,分散的知识点之间没有结合成有机的整体,那些需要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试题得分会较低。

目标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本学科特点,提出具体的细化的教学目标,再按照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以启发为主,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起一个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和结束后进行学习考查,根据考查情况形成综合评价,其中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它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求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以植物的细胞这部分内容为例,说说目标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 方法

目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讲授新课前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这里不仅仅指的是教学大纲上的教学目标,而是一些更具体的、细化的目标。

1.1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目标是: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掌握植物细胞主要后含物种类及其类型。熟悉细胞壁特化的显微化学反应。了解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的增殖。

1.2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比较笼统,因此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点:①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是什么?②质体有哪几种类型?③植物细胞主要后含物有哪几种类型?④怎样鉴别细胞内的后含物?⑤细胞壁分为哪几个层次?⑥细胞壁的特化有几种类型?⑦怎样鉴别细胞壁特化的类型?⑧植物细胞的增殖方式有几种?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得出答案,达到基本目标,再提出新的问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3 讨论与总结

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易混淆的概念,先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推出一个人做总结,最后教师分析,评判,将整个教学内容梳理一遍,做一概括小结,以达到更高层次目标。

1.4 目标测试

教师在间隔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抽出前10~15 分钟,针对上一次课的目标要求进行简单的测试,测试结果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另外,在相应的实验课上,实验老师会穿插一些提问以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结果

目标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反馈与矫正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次上课时进行的目标测试能明显反映出学生对上次课目标的掌握情况,这就使教师能及时纠正错误,以达到教学目标。

实验课一般都滞后于理论课,在实验要求的讲解中,带教老师会重复强调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指明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此过程中,老师们普遍反映实验课时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较传统教学法时好,此外学生在实验课中提出的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开放性问题明显增多。

学期末统计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进行试卷分析(两个专业方向的生源、教师、教材、测试题与评分标准等基本条件相同),并结合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发现学生在试卷中回答应用型题目时,得分率有所提高,相应的,整体平均分也有所增加。而调查中,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喜欢此教学方法的占73%。

3 讨论

笔者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主要责任是给学生以指导、建议和鼓励,而不是包办代替学生思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并表达体会和见解。

目标教学法以教学大纲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教师细化学习目标为为调控,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合理地解决了药用植物学知识点多与散的矛盾。

目标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进行自主学习,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仅仅是从书本上找答案,他们常常会上网搜索或自发讨论,这样往往能接触新的知识和发现新的问题,这一点常反映到药用植物学的实验课程中,实验课中老师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学生也会抓紧实验的机会要求老师答疑解惑。另外,目标教学对实验课的介入使实验设计中每一个小项目的操作、原理、注意事项都具体化,学生做实验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同时开展实验课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知识考核,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11篇

一、更新教育理念,药用植物学教学工作应以实践为中心

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都是先通过课堂上对教材的讲解,然后再在实验课上联系实践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这样不但效率不高,而且还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效果欠佳。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工作应该以实践为中心,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边观察药用植物边掌握有关概念,在学习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训练得到加强。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讲药用植物叶子的时候可以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们课下收集不同类型的叶子带到课堂上来,然后再由老师进行鉴别讲解,这样学生从身边较熟悉的植物开始进入学习药用植物知识的大门,易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技能,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尽量做到将实验室、标本馆、药用植物园变成学生们学习药用植物的课堂,这样不但避免了理论课与实验课程内容的重复,还减少时间、资源上的浪费,同时也能培养出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能实用,就业途径宽泛,适应社会需求的可用之才。

二、完善实验室建设,以提供先进实验条件

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引导他们正确的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2]。所以提供先进的实验条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药用植物园、实验室设备、标本室这三个方面应具备的条件作简要的概述。

(一)完善实验室设备,加强实验课改革

药用植物实验室是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药用植物实验室实验条件应该不断加以完善。购置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如切片机、光照培养箱、电子显微镜等。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做制片,观察药用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特征,组织形态,并进行区别比较,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及纠错;使学生掌握粉末制片、徒手切片等制片、染色、装片和生物绘画等方法和技术;实验室除了固定的实验课时间外还应该做到对学生定期开放,使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锻炼,通过平时反复练习,加强实践能力,以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更外也应该多做一些设计性综合实验,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3]。

(二)扩大药用植物园规模

2009年开始,药用植物教研室在校园内建了一个小型的药用植物园,目前已采集并成功栽培了甘草、薄荷、桔梗、防风等20种药用植物,使学生从种到收都可以亲身体验,而且可以随时观察各种药用植物的生长状况,熟悉它们的生长习性,为药用植物实践教学创造了条件,但是药用植物园规模较小,我们计划扩大其规模,引进新品种,使其达到容纳100种药用植物,更好的为药用植物实践教学服务。

(三)加强标本室建设

加强标本室建设,尽可能多的采集样品,制成标本,全天对学生开放,这样学生就能在最便利的条件下学习很多的药用植物的知识,与此同时也能够多次使用检索表从而提高鉴别植物的能力。

三、积极开辟野外实习基地,以提高实习效果

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在野外实习教学中,应用GPS定位仪和数码相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所观察植物定位,实现地标化和数字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并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来查找科属间的特点,药材特征,写出调查报告,充分带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性优点,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运用能力。

四、改进考试考核,培养:“高分高能型”专业人才

传统的考试考核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的发生,具体的原因很多,主要之一就是旧的考核办法有缺陷,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学生们只能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容易误导学生只注重对课本的死记硬背,不重视课程实践环节。因此应该致力于建立客观、公平的综合评价体系,使学生教育真正走向“以能力为中心、以素质为导向”的轨道,打破单一考卷模式,逐步向多元化职业素质模式转变。对学生的考核不应全部集中于期末的考试成绩,而是应该合理安排更偏重于实践的应用上。如药用植物特征描述占25%,显微特征占25%,植物检索表的使用占10%,野外实习对植物的鉴别10%,期末理论考试占30%。

以上是我对药用植物学课程改革的一些体会,但仍存在许多亟待探索和解决的课题,对于改革经费不足、野外实习基地路线的不成熟,药用植物园植物种类较少,本课程内容及与相关专业课合并的改革等问题也许会使改革在较长时间之后才能够进行。

[参考文献]

[1]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

[2]李昌勤,袁王俊,丛悦,王金梅.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探.科技资讯.2011,20:176-178.

第12篇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教学;有效性方法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实施一定的教学投入而带来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1]。有效教学既要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即“教”,更要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学”;既要关注课堂教学,也要关注课外答疑、指导;既要关注师者的授业,更要关注授业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内在动机的激励和学习环境的营造;既要关注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也要关注教学对学生思想、行为、态度、感觉方式等是否产生持久的实质性的影响。概而言之,有效教学的理念核心和实质是要关注学生的需求、进步、成长与发展,要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使学生最终不单是知识的吸收者,更是问题的解决者。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药用植物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阐明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和分类特点。笔者根据课程的特点,并结合近年来的教学教改实践,总结出以下提高大学药用植物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方法。

一、把积极的情感融于整个教学之中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好学、乐学,使课堂气氛积极、活泼,它是大学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2]。因此,笔者把积极的情感融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先“亲其师”,再通过灵活生动的讲课艺术,使学生“乐其教,爱其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教师的形象应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3]。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畅所欲言,释放心中所想、所思,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实现由对教师“怯怯然”到“当仁不让于师”的思想转变。总之,教学中教师感情的投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隐性教学手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资源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当你机械地无意识地在你的面部呈现出一种神态,你就会随即产生一种与此相适应的情绪反应。”换句话说,如果教师总把微笑挂在脸上,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教师的教学也会充满激情。

二、教学中渗入歌诀及深厚的植物文化

在生活中,人们编制了许多歌诀和歌谣,把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句子或口诀,目的是把易混淆的材料及零碎分散的知识简单化,把不易记诵的知识变成容易记诵的。歌诀顺口,语句简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教学实践证明,积极采用歌诀识记法,可减轻学习的负担,提高记忆的效率,使学生在愉快欢乐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讲授“药用植物学科的特征”时,笔者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把每一科植物的特征借助口诀和歌诀的形式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长期的熏陶下,一些学生能够自觉地编写适合个人记忆的口诀,而不是机械枯燥的死记硬背,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一种学习的欣。

一些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在认识利用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的过程中,形成了植物文化。在文学、宗教、民俗、传说中有大量关于植物的描述。教师在授课之前,应查阅相关植物的文化内涵及其民间利用情况,把难以记忆的植物名称及其药用功能转变为生动的文学描述和故事传说,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植物文化及其价值的认识。

三、建立多样化的平时考核机制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除了平时的考勤和作业以外,笔者还从以下两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每三周进行一次形成性测验,测验的目的是为了诊断和改进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测试题根据教学计划和目标编写,学生必须达到规定的考核标准的要求。考核题型、题量需要教师灵活把握,不要单一呆板,最好把药用植物的文化因素渗入其中,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感受到植物文化的熏陶。二是建立定期水平考核。平时,很多大学生重视参与课外活动,却忽略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到期末考试前几天往往采取“突击”的做法应付考试。因此,建立平时的水平考核机制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形式多样、考题生动的水平性考核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识记知识的效率和持久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适时总结,使知识系统化

药用植物学课程的编排本身具有系统性,在教学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它先以总论概述细胞、组织、器官等基础结构植物学知识,为之后分论药用植物识别鉴定奠定基础。在分论科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植物引导学生充分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如花序类型、果实类型、胎座类型等;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如含有乳汁的植物科属、具有卷须的植物科属、具单被花的科等,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建立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变枯燥、零散、机械的“硬背”为系统条理化的理解记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对学习内容进行适时的横向或纵向比较和总结,需要教师寻求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从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在知识的交叉点建立联系,并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抢答、“接力”、积分制等。在临近期末考试时,很多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适合自己的知识总结方式(如口诀,联想、图表等)进行灵活归纳,只需要花很少的时间“温故知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有的学生甚至把复习药用植物学的时间留给了其他课程的复习。

五、构建多样化的答疑、交流平台

传统的答疑往往是学生把问题留到下一次教师上课的时候,或到办公室询问教师解决。相对于传统的答疑方式而言,网上答疑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直接向教师提问或者回答教师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之间经常性的互问互答成为可能。因此,以网络为媒介的答疑活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也衍生出多种答疑方式,如电子邮件、QQ聊天软件或者BBS校园论坛等。

药用植物学教学的难点在于对药用植物的鉴别识记,教师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课外主动去识别所遇到的植物。而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集体教学活动毕竟很少,所以,学生平时如果碰到不认识的植物,因找不到教师或手头无工具书一时无法及时解决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手机或相机的拍照功能,引导他们给不认识或不能确认的植物拍照,然后上传到网络班级共享群里,让大家共同参与鉴定、学习,或鼓励大家加入与植物相关的群,借助这种“畅所欲言”式的网络课外学习方式,活跃班级群的学习氛围,增强“人气”,调动班里学生学习、认识植物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与解答,学生也应及时上网学习,获取答案。实践证明,这种答疑交流方式已成为学生系统学习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