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时间:2024-01-30 14:56: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第1篇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同心聚力,合力推进,我县乡村振兴有了良好开局。我县顺利通过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验收,被认定为首批省乡村振兴示范县,获批创建“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全省年度市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一等”考核等次,乡村产业振兴重点项目观摩在全市排名第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三农”,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潜力和后劲在“三农”,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基础和支撑依然在“三农”。今年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开新局,谋变局,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暨乡村振兴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县农业农村局作为乡村振兴的牵头部门,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列为重大任务,集全智举全力加快推进。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全面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确保粮食增产稳产能,达到16亿斤水平。一是优化粮食核心区、主产区、功能区布局,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和政策支持,确保年内新建高标准农田9万亩、发展节水灌溉9万亩。二是认真搞好种业工程,加强田间管理、农业科技服务和水利保障,确保实现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三是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快丝路东方工厂化生猪育肥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生猪产能恢复到38万头、生态肉鸭出栏量达到2亿只。四是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好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确保畜牧生产安全。

2、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引领,打好“特色”品牌,做大做强中药材、鲁西黄牛、中国斗鸡、青山羊、黄河鲤鱼、毛木耳等特色产业;同时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创响一批“老字号”“土字号”“乡字号”“特字号”产品品牌,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镇,实现错位竞争、差异发展。

3、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一是加大农业领域“双招双引”力度,积极对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力争每年引进一批农业“新六产”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农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二是加快推进丝路东方田园综合体等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内达到25家以上,并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大上下游关联项目的招引力度,持续培育农业“新六产”产业集群。三是继续实施农副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重点支持中药材、畜禽产品加工、林木板材、粮油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强化中禾健元、花王粮油、舜生堂等规模企业的扶持力度,拉长产业链条,实现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把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县域。

4、全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年内全县规模流转土地46万亩、托管12万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力争年内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65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430家,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全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5、科技创建美丽家园。重点创建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努力打造冯庄生态园建设,力争使之成为全县乃至全市乡村振兴示范点,全力推进“省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创建工作。

6、狠抓工作督导落实。对五大振兴,创新督导考核机制,随时跟踪问效,强化结果运用;定期组织观摩评比,年终进行全面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力促各项工作任务目标落实落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暨乡村振兴奋斗目标中见到成效。

第2篇

在汶川特大地震3周年之际,国家发改委原则同意《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规划提出,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振兴。

3年恢复重建刚刚完成,灾区发展振兴又提上重要议程。在最近召开的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工作现场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从5个方面强调灾区发展振兴工作:一是把产业发展作为灾区发展振兴的根本举措;二是积极促进灾区群众就业创业;三是扎实做好灾区扶贫帮困工作;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五是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及社会建设。

3年灾后重建,使地震灾区从废墟走上新生,从重生迈向跨越,创造了中国式的伟大奇迹。灾区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加快推进灾区全面发展振兴,必须继续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用好灾后重建的成果。

以地震灾区农村为例,在灾后重建中,很多地方农民的住房都采取统规统建方式,实现了农民的集中居住,少则几十户、多则几百户集中居住在一起,形成了新型农村小区。农民集中居住了,就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与现代农业创造了前提条件。灾区的农业发展振兴就要以现代农业为重点,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推进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推进林业经济突破性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灾后重建中,山东、江苏等省在对口援建中,把他们的现代农业、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带到了四川,为灾区建起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输入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为灾区农业树立了样板,带动四川传统农业大步向现代农业迈进。

山东援建北川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使用上了无土栽培、墙体栽培、液体栽培、立体农业等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通过对温度、湿度、营养的精确控制,不仅使蔬菜有了最佳的生长环境,而且生产的蔬菜比普通蔬菜营养价值更高、更绿色环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不仅把农业种植水平推上了新的台阶,而且示范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带动周边100多个村的近两万名农民实现了就业。

江苏援建绵竹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其初衷就是凭借江苏先进的现代农业理念和技术,帮助绵竹农民实现高效农业,“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示范园内种植的葡萄、梨子、桃子、草莓、蔬菜等作物,都是从江苏引进的优良品种,每亩收益高达万元以上。特别是生态发酵床养猪、发酵床养鸡等养殖技术,使整个饲养过程对外达到零排放、无臭味、无污染,既让当地农民大开了眼界,又示范带动了大批农民流转土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在地震中,农民几十年辛勤劳动的果实和积累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在农房重建中,很多家庭又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在他们住上好房子后,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这是灾区基层党委、政府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在地震极重灾区――彭州市小鱼洞镇,就制定了一个“万亩竹海”规划,发展反季节优质竹笋和生态乡村旅游:成立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或农民带地入股,大种特种从江苏引进的细叶乌头雷竹,大部分村已经种植雷竹几百亩,种植最多的大楠村已达2520多亩。竹笋产业为灾区农民打开了致富之门,开启了灾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加快推进灾区发展振兴,是灾区的发展所决定的,也是灾区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需的。让我们继续发扬重建中的那种顽强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经过5年的努力奋斗,再写灾区发展振兴的精彩篇章,再创灾区发展的新奇迹!

第3篇

各位领导:

直播卫星户户通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工程,更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全面发展,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这项惠民工程,不仅有助于乡村与时俱进、实现第一时间资讯共享,更有助于推进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2019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下,乌嘴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深入宣传,为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在我乡的有效覆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加强“户户通”作为“三农”服务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截至目前,全乡广播电视“户户通”共308户,有效解决了多数群众尤其是贫困户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为构建和谐幸福乌嘴、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工程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村社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直播卫星公共服务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乌嘴乡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户户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坚实保障。

二、加强安排部署。面对任务重、涉及面广、安装户数多的实际,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研究工作会议工作并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确保户户通工程“长期通”、“优质通”。

三、促进宣传发动。着力开展微信群、广播等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党政关心、社会关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的工作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让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深入民心。

四、督促安装检查。为确保“户户通”安装工程的质量和工作进度,我乡主要采取厂家直销直装、政府监管监控的方式,在确保公益性的同时严把质量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并先后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群众家中调研,实地查看工程进度、设备质量等,确保全乡“户户通”有序高效进行。

户户通工作作为离群众最近、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的民生问题,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下半年党委、政府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宣传,切实将直播卫星户户通这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微服务做细做实!

第4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农村建设;普者黑;乡村旅游;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9-0076-03

目前,关于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已经成熟,但大多数的研究都从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与模式、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及实现途径等层面展开,从金融危机角度谈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成果甚少,在金融危机下新农村建设将遇到什么阻力,依托旅游业又如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这是危机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对此问题以普者黑乡村旅游为例,详细分析了普者黑乡村旅游在危机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望能为业界关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乡村旅游能够持续发展,以此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乡村旅游在国内外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的乡村旅游源于法国,然后在欧洲兴起并繁荣起来。德国、意大利、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乡村旅游活动,且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应。

我国的乡村旅游在20世纪就有了发展。2006年9月5日,由国家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和贵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贵州省旅游局承办的“2006年乡村旅游国际论坛”在贵州贵阳花溪开幕。许多国内外著名专家都参加了此次论坛,展开了以“乡村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为主题的论坛,旨在探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剖析政府为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政策支持等。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农村经济组织结构创新等前沿理论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就要求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发展乡村旅游就是途径之一。

二、危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众所周知,2008年末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那么我国经济和企业都将受到挑战。

旅游业依托性、关联性、综合性强,遭受各种挑战性影响在所难免。普者黑景区就是乡村旅游的一种,位于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境内,发展到现在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然而在危机到来之际,普者黑乡村旅游也将迎来发展困境。

(一)基础设施在危机背景下更加难以完善,融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以旅促农战略受阻

经济危机的到来使经济放缓,经营者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聚集相应的资金,改善普者黑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笔者在2009年1月进行了为期5天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食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防尘防蝇、消毒保洁设施不健全,农家乐从业人员大都没有办理《健康证》。鉴于普者黑景区淡旺季分明,所以淡季娱乐设施闲置不用,参与程度较高的普者黑村和仙人洞村,没有质量稍好的医疗机构,没有网络等。上述问题的出现,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融资的概率相对比较高,然而,在危机背景下投资者信心大减,融资问题更是举步维艰。原因有三:

1.普者黑景区知名度不高,缺乏品牌优势,淡旺季分明,游客接待量不稳定,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较大弹性消费等问题的存在,使投资者感觉到投资回报在危机背景下显得遥不可及,严重挫伤投资者的投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经济危机的到来使中国股市陷入严重熊市,首先打倒的就是中产阶级,这一阶层的投资者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景区农村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特别是缺乏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农村金融网络不完善,农民融资渠道较少。普者黑乡村旅游发展受到限制,直接影响到当地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生活富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二)景区经营资金短缺,运营代价大

在危机背景下,人们对国家经济缺乏足够的信心,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市场也显得疲软不堪。刚刚结束的两会为了刺激旅游经济的发展,关于恢复“五一”长假和《中国公民休闲纲要》都在整理讨论阶段,具体实施方案还没有定性,暂且不考虑其结果如何,既然有这种提法,就说明旅游消费市场前景不容乐观,旅游景区的经营收入主要来自旅游消费。缺乏足够的旅游收入,旅游景区的经营陷入困境,立志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繁荣农村经济的普者黑景区,由于危机的影响,对员工的培训进度放缓,对仙人洞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的实施可能化为泡影。一年一度的环境评估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苦于缺乏资金而不能开工。

(三)危机的到来加剧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不和谐

在普者黑旅游区,只有仙人洞村位于景区内,从中受益匪浅,而普者黑村离景区较远,为了开发景区,占用了普者黑村大量农田,但是村民从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普者黑村没有从中受益的村民抱怨颇多。据统计,普者黑村现有农户901户,农家乐开办户占总户数的2%,仙人洞村现有农户183户,农家乐开办户占总户数的27%。这说明普者黑旅游景区的开发范围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对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生产不能发展,生活不能富裕加剧了不和谐因素的存在。

危机的到来使经营者面临巨大的阻力,为了振兴景区的旅游经济,他们会不择手段迎合旅游者的需求,千方百计设计出让旅游者满足的旅游体验,在已经损害了部分村民利益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侵犯他们的生存空间,加剧了不和谐因素的存在,这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极不一致,所以,如何在景区开发中合理安排农民利益,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民参与旅游经济的结构,成为旅游开发必须加强研究并推广有益经验的重要领域。

三、危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和谐是灵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有要有支柱产业的带动[7]。普者黑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一部分农村居民率先富裕起来,然而在农村经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同时,普者黑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关心和帮助。危机的到来像一把双刃剑,既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挑战,又给带来了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普者黑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有坚实的基础

从开办者来看,据调查截至2008年1月,普者黑景区农家乐已经发展的奥72户,其中:普者黑村22户,仙人洞村50户;从服务方式来看,以经营无公害蔬菜为主,同时经营清汤鱼、“腊猪脚”“老八碗”等特色饮食,附带提供麻将、扑克等娱乐工具,大部分农户还开办了住宿服务;从经营收益来讲,农家乐开办户年收入在5000~30000元不等;从接待能力来看,各项数据均呈上升趋势。如下图所示:

注:以上数据资料均来自丘北县旅游局,其中总投资、总收入、纯收入和所缴税金单位为万元。

(二)普者黑旅游景区社区居民都对发展旅游充满了信心,为“以旅促农”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思想保证

普者黑旅游景区位于文山州丘北县境内,距离昆明287公里,远离昆明市区,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比较小,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周边县城区域,所以在危机背景下该景区的客流量相对比较稳定,笔者通过几天的田野调查发现,景区社区居民都很乐意旅游者的到来,也很有信心去接待旅游者。刚刚结束的两会,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贯穿始终的就是要坚定信心,信心是生产力,信心是思想动力,信心是精神支柱,信心蕴含着奋进的力量。有了战胜挑战的坚定信心,就能够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地拿出对策,就能够凝聚力量、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就能够战胜金融危机带来的暂时困难,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所以,纯朴的草根思想在危机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为普者黑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危机中的思想法宝。

(三)危机也是转机

魏小安说,即便遭遇经济危机,中国中等收入的家庭依然有足够金钱外出旅游,也正是由于经济放缓,人们通过旅游缓解压力、享受闲暇的愿望将更加强烈。所以旅游经济在危急中仍然有繁荣复兴的可能。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主动、迅速、全面的。加上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基础条件明显好于以往,有利于产生应对金融危机的明显成效。如正在修订的《公民休闲纲要》就说明政策方面因素会促使人们为了缓解压力而外出旅游休闲。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认为,就我国而言,政府已明确投资几十亿资金发展旅游业的策略,加之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内旅游企业和景区的融资建设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因此这一时期可成为产业调整升级的良好契机。

所以,在危机到来的时候,各方面都在群策群力,为应付危机做好了各种准备,在危机中寻找希望,谋求形势的好转。如果普者黑乡村旅游在政策带动下能够蓬勃发展,那么也就意味着该区域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四、结语

总之,危机的到来给普者黑乡村旅游的发展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为了普者黑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及早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在危机中必须树立信心,经营部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环保部门做好环境影响评估,建设部门做好规划,卫生防疫部门做好监管,税务部门和公安部门做好缴税和安全工作,在政府协助下完成融资问题和环保问题,争取在危机中寻找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孙冬玲,张黎,舒伯阳.乡村旅游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报,2007,8(4).

[2]罗明义.发展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经济问题探索,2006,(10).

[3]李庆雷,马继刚,杨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及实现途径[J].农村展望,2007,(10).

[4]张飞,郁玉冰.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3).

[5]王飞.西部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

[6]丘北县旅游局.普者黑景区农家乐经营情况调查报告[R].2008-01-18.

第5篇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农村社区治理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强调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点突出生态文明理念,美丽中国观念逐渐深入每一位中国人心中。而农村社区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才是真正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刻内涵。

一、美丽中国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关系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报告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也是向全世界正式表明了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立场。党的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同时也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在中国面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严重污染的情况下,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建设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发展环境。美丽中国指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协调,需要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中充分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的过程中,农村社区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必须从理念和发展模式上来推动乡村治理的改变,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协同治理、简约治理、为民服务的合作治理等多种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这些理念为新时代下我国农村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启发。而农村社区治理并不是仅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生态保护方面,农村社区治理不能牺牲农村经济发展机遇,而是要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建设的全面发展,以此来确保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真正有效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

二、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农村治理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人口规模的扩大,农村经济、乡镇工业也随之兴起,导致资源出现过度利用。而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本身比较脆弱,资源相对比较紧缺,在这种形势下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而极低的资源利用率也加剧了环境污染。例如土地过度利用使得农业用地急剧缩减,土质变差,农村用地出现了严重退化。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化逐渐转移向农村地区,农村用地被大量占用,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各种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使得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另外,我国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工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程度也日益严峻;而农业经济本身发展也会因为农药、化肥、地膜等的大量使用造成自然环境污染。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都处在低点,这也是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村民参与程度低。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农村社区治理需要农民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能够发挥出自身的力量为农村社区建设提出更加有意义的建议,同时还要对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监督,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社区34农村•农业•农民2021.4BShehuizhili社会治理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当前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来看,村民在参与深度和广度方面都相对较低,这直接会影响农村社区治理成效。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制度层面的缺失,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对于村民参与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利益表达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比较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村的参与;二是作为农村治理主体的农民,本身文化素质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其参与到农村治理中。(三)专业治理人才缺乏。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农村社会治理需要各专业领域专业人才发挥出带头作用,但农村社区相对比较复杂。近年来,我国大力鼓励毕业大学生参与到农村建设中,可新毕业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且很多大学生将农村工作作为日后发展跳板,并不能真正扎根农村来作出贡献。这就导致了农村社区治理缺乏人才的支撑。

三、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农村社区治理路径

(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农村社区治理来说全面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收入是其核心问题所在。首先,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应该因地制宜,全面推动符合市场需求发展的经济作物。充分发挥出资源优势以及农业技术优势,强化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科技投入,让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其次,农村各地全面推出特色农业经济产业,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主,推出农产品深加工、旅游农业、绿色餐饮等产业发展模式。最后,要彻底扭转农村传统模式下粗放式的生产方式,逐步向着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链方向发展。(二)健全法律法规。农村社区治理必须不断健全法律法规。首先,需要结合农村治理中凸显出的关键问题针对农村社区治理中所需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进行逐步完善。其次,要保障法律法规建设的有效性以及法律法规的执行。最后,政府职能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农村建设治理监管,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行严格落实,对村民的环保行为进行积极引导,最大限度避免工业生产对农业用地以及农村水资源造成污染,彻底扭转传统农村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脏乱差现象,同时也要对工业化城镇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进行严格控制。另外,相关法律法规在保障农村发展的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三)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仍然是农民,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起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农村生活和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部门应该将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导角色逐步转变为引导,通过不断强化农村日常管理工作来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并通过强化宣传来积极培育农民的参与主体意识;同时还要通过充分确保农民的参与权、监督权以及表达权来进一步拓展村民的民主参与渠道。(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难留住人才的问题。因此,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逐步强化农村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逐步强化高效培养,可以在各大高校设置相关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地区输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二是针对农村地区加强实践性人才培养。在农村地区除设置村干部和基层管理人员选拔制度外,还应该进一步增设相关管理服务岗位,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政府部门也应该逐步加大财政方面补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农村地区人才发展建立起更加公平的发展机制,这样才能为农村吸引更多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农村社区治理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逐步强化,以此来促进农村社区治理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亚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J].文化产业,2021(03):95-98.

[2]顾宇琦,韩芳.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治理现状调查分析——以新疆克拉玛依小拐村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1,41(02):145-150.

[3]傅李玲.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服务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1):198-199.

[4]丁红玲,张境芳.农村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价值逻辑与策略构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4):10-17.

第6篇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和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紧紧围绕“14810”总体工作部署,创新工作机制,在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基础上,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的工作格局,确保“两手硬”、“两战赢”,稳步推进各项事业有序发展。现将2020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是常态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生活加快恢复。面对肺炎疫情,我镇根据上级安排部署,迅速响应,成立常态化疫情防控指挥小组,多次召开专项推进会,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实行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镇配备网格员956名,准确上报每日疫情防控数据,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强化舆论宣传,全镇共张贴宣传海报2000余张,移动宣传车次5008次,发动志愿者参与宣传5326人次,各村(居)及镇电子显示屏24小时重复滚动标语;深入企业开展复工复产政策措施宣传,积极指导辖区内中小学复学工作,确保安全复工复产复学;推进安康码申领、核验工作,全镇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态势不断巩固,实现全镇肺炎“零疫情”。

二是实现重点项目新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项目建设工作,持续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活动,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抓手,全年各类重点项目累计总投资达2亿元。年制造350栋生态树屋项目、年产300万吨山泉水项目、栗坑神塘田园综合体开发项目、神湾农旅项目等均按建设进度建设之中。全年完成财税收入1600万元,同比增加12.5%,完成规模以上固投2亿元、同比增加30%,规模工业产值6500余万元,同比增加20%。全年计划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个,到位资金实现3亿元。

三是夯实镇域经济基础,全域旅游发展落地生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融入—九华山—石台旅游圈中心。2019年,我镇聘请专业团队,编制完成《镇全域旅游规划(2019—2030)》。对照规划,编制了15个旅游招商项目。经过多方多次探讨我镇确定了全域旅游宣传口号——“九华深处 茶香”。为进一步营造了发展全域旅游的浓厚氛围,2020年我镇举办了首届霄坑村茶叶开园节、首届黄田村消费扶贫采摘节和第三届区农民丰收节,扩大了对外知名度。为丰富业态,抓好结合,做足“旅游+”,我镇主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旅游+茶业:以盛产绿茶闻名,现有茶园面积2.29万余亩,年产春茶300吨左右。今年我镇积极利用霄坑茶叶资源,做大做强霄坑品牌,为更好推动旅游业与茶产业的深度融合,目前正准备成立霄坑茶叶研究所,利用了闲置校舍并流转校舍周边的茶园,开发以茶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实现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良性循环。二是旅游+农业:坚持“农旅结合 以旅兴农”的思路,盘活现有资产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合作。目前必胜村正与过湾农业合作开发板栗园采摘项目发展旅游产业。十字村今年全村种植黑木耳菌棒预计在130万棒左右,目前正改善提升相关基础设施,为打造黑木耳研学基地奠定良好的招商基础。三是旅游+文化:一是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积极推进霄坑黄西工委纪念馆项目建设,与霄坑绿色生态旅游相融合,打造红色+绿色的旅游发展模式。二是发展长寿文化旅游,积极打造长生文旅康养小镇、神塘田园综合体等项目,营造镇宜居宜养宣传氛围。三是发展怀旧文化旅游,对高坦老街进行整体开发,融合区风俗特色,打造民俗一条街。

四是聚力脱贫攻坚收官战,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对照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清单,全镇共梳理问题31个,落实整改措施74条。紧盯“三户一体”,建立预警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光伏扶贫等重点扶贫工作。派出专班,发起“百日行动”,围绕“三落实”“三保障”“三精准”及“七个不落一个不少”,排查解决问题68个。实施“三业”工程,实施抱团发展项目24个,受益贫困户298户。实现10户19人脱贫、高坦社区和十字村的边缘村退出。免费开放1个综合文化站,新建2个文化活动中心。完成医保凭证激活率80%以上、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6.97%。完成敬老院适老化改造工程、养老服务中心、3个卫生室建设,3个养老服务站全面竣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五是坚持完善基础设施,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开展企业违法排污、秸秆禁烧等专项整治行动,2020年,清理沟塘、农村污水坑、臭水体181个、农业生产废弃物66.4吨。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完成乡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5.426公里、危桥改造5座。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完成“五清”村民组153个,清理渠塘206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2183处,清理无功能建筑566处、废旧厕所(旱厕)178处、废旧房屋63处。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村居级“美丽庭院”示范户550户、镇级“美丽庭院”示范户200户、区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7户、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户。实施对2个自来水厂及41个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完成400口改厕任务。有效结合“双提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重促”专项行动,实施 “四下基层”、“四最”试点工作,营造平安法治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六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纪律作风进一步严明。强化纪律作风建设,深入推进“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学习贯彻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机关干部职工会等进行专门研学,同时10月还邀请省委宣讲团给全镇干群开展深入宣讲。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强化服务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科学管理,提高决策水平,用制度管人,规范行为。继续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设廉洁政府,助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我镇将继续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全域旅游,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升级。

一是积极做好全域旅游推进工作。成立镇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及旅游专班;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美化、标识牌建设;完成国省道、重点河流沿线村以及集镇、重点村(高坦、长山、新村)国土空间详细规划。重点启动旅游智能化建设和标识牌规范化工程。积极扩大平台,将纳入全区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开展文旅游招商和推介。

二是重点推进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年产300万吨山泉水项目、神湾农旅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发挥我镇的生态及旅游资源优势,努力完成镇全域旅游规划编制中15个招商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壮大霄坑茶叶、十字黑木耳等集体经济,规划整合农产品加工作坊,创建品牌,逐步打造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

三是继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一步扩大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范围,提升档次。积极争取实施高标农田改造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奠定基础。全面推进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长效,做好“五清一改”工作。逐年新建旅游公厕和小型停车场。积极申报秋浦河治理、龙舒河治理及其他河流山塘水库治理等水利项目。建设S221、桃栗路风景道(沿路驿站、彩色骑行道等),沿线建造黄田、栗坑、新村、杨棚以及十字等五个交通服务驿站。

三、存在的不足

第7篇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要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特别是要

实现农业发展观的与时俱进,着力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措施,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在实际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六个坚持”。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民是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就是要一心一意为农民谋利益,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之分享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努力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是以人为本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最根本的体现。要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广开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求出路,又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开辟新的增收途径;既要立足当前采取尽快见效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动力。

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要使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体现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过程。尊重农民的创造和选择,维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维护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权和管理参与权。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管,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来管理农业、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农。当前特别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培育农民依法维权的意识。

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提升农业、振兴农村的希望所在,是减少农民、使农民富裕起来的关键所在。要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围绕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加强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统筹协调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关键。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完善支农政策体系,强化农业发展基础,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深刻领会“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着力消除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建立城乡之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形成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体制,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断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要为农民提供平等的教育、医疗机会和待遇。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公平化。引导各类资源与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完善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要全面落实“多予、少娶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断增强农业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调整和优化支持“三农”发展的财政支出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扩大农业补贴规模。探索建立农业投入的补贴机制,积极推动农业的政策性保险试点,尽快形成完整的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

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在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要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村生活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改水改厕和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六小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搞好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完善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体系。按照项目构建工程、工程支撑体系、体系保障发展的原则,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等重点工程,着力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可持

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探索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实现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有机结合。

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各地

第8篇

学习洋思的心得体会

目前,在教育战线上掀起了学习洋思的热潮,我校也被卷入这股热潮中。这是因为洋思人的经验是成功的典范,洋思人的做法具有前瞻性,是教育战线上的排头兵,领路人。我认为学习洋思不能只从表面上学起,而要抓住洋思经验的关键所在。我通过认真阅读“洋思”教学经验的资料以后,深有感触:一所地处偏僻的乡村初中,建校短短20年,却成为全国素质教育的典型,这是因为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的教学方法。“洋思”的“先学后教”,渗透着自主精神,不仅预习在先,上课时往往经教师数语点拨,学生们就很快地

“通过引桥,上了自学快车道”,而且所谓“后教”之“教”也不是教师教,依然主要是引导学生们自己教自己,学会的教尚未学会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的就是让每个未来的公民学会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核心就在于人人都能学好,人人都能学会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怎么能叫不中看呢?

通过学习洋思的经验材料,相互交流学习体会,使我明确了学习洋思首先要学习洋思人坚持发展,永不满足的信念。洋思中学之所以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学习楷模,是因为洋思人对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负责,自觉克服各种困难,不断追求、提高和发展,永不自满。其次,要学习洋思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洋思人为了振兴教育,他们竟然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生源基础,创造出一流的教学业绩,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全体洋思人不断探索、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现在学习洋思,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像洋思教师那样,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孜孜追求,诲人不倦,永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再次,要学习洋思着眼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理念。洋思人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先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新生来校开始,以最后一名学生抓起,针对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洋思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对事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静下心来学习,满怀信心地追求进步,追求成功。确实如此,世界上的路是那些踏踏实实的人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认真研读“洋思经验”后,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其中学会认知占有首要地位,我认为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的课就是好课。以上是我学习“洋思”经验的一点体会,同为农村学校,有着同样条件,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学生,我相信:如果我们也有着“洋思”的精神, 我们同样也会取得卓越的成绩。而且我还相信:学习“洋思”经验是能够有效地推动我们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

第9篇

关键字:农民工子女;英语教育;原因;对策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务工的农民日益增多。他们的子女也跟随父母一起入城求学。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以及整个社会的密切关注。

1.农民工子女择校的难点

受到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民工子女想要进入城里公办学校是非常困难的。他们不仅要申请一系列的程序,而且还要上缴很多的费用,这给家庭条件本身不太好的农民工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并且,农民工进城务工不是永久固定的,随时会搬迁至另一地方,因而流动性相对比较大,这就使得他们的子女也不能在同一学校长期学习。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从小在乡村生活,英语基础薄弱,性格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与城市孩子有一定的差别,这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学习成绩。

2.农民工子女学校的难题

在各个城市虽然有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办的学校,但这类学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学校的办学条件比较简陋,教学设施也不太不完善,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其次,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许多老师的专业知识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农村孩子英语学习起步晚,与城市孩子在英语基础上就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三,有些学校的收费相对较高,收费项目不明确,给广大农民工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3.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问题

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家庭条件较差,从小在偏远的地方长大,接受教育的条件有限,在英语学科上更是不能及时的跟上老师的思维。其次,农民工子女参加英语有关活动的机会少,性格比较内向,容易产生自卑胆怯心理,遇到困难不知所措,这也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一定的负担。

二.农民工子女英语教育差异的原因

1.户籍制度的影响

城乡户籍的差异,使得两地的孩子在英语教育方面受到不同的待遇。城市孩子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就开始接触英语,并且在城里还有更多的机会和外国友人交流。但是,大多数来自乡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和知识水平本身不高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所以,他们在英语教育的起跑线上就落后了。

2.农民工自身的原因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工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社会地位不高。他们进城从事的行业也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收入不高。并且,农民工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对教育尤其是对英语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是浪费金钱和时间。由于他们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在家里以及生活中就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学习英语的氛围。这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业的完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3.个别学校及老师对农民工子女态度的差异

城市和农村的孩子无论在知识水平上还是精神生活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市孩子胆大,更早接受好的教育,善于沟通。而大多数农村孩子害羞胆怯,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英语上课过程中也难免会跟不上进度。有部分学校会根据这些差异来进行分班分组等等。可能部分老师会更愿意抽城市孩子回答问题,任命他们为班委干部,这给农村孩子的心理上也造成一定的阴影。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英语教育的对策

1.改革户籍制度

城市和农村户籍的人无论在求学还是工作上都有一定的区别对待。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由于户口限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不仅不能优先考虑,还得多缴纳相应的费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也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将会给农村户籍的人增加很多的经济负担。

2.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对贫困地区的学校加大扶持力度。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作为城乡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要优化教育配置,对非常困难的农民工进行补助,以此来帮助他们的子女顺利完成学业。社会可以放宽农民工子女上学条件,降低门槛,对他们给予扶持和帮助,为城乡孩子的学习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学校和老师要客观看待每位学生

学校在选择学生方面要给予每位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这样才能使他们处于平等地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应该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他们英语基础差而产生偏见。分班分组以及任命班委时都应做到农村和城市孩子平均分配。对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农村孩子更要细心照顾,多关心多鼓励,消除他们的自卑胆怯心理,教会全班同学互帮互助,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总结:

教育问题始终是一个国家应该非常重视的话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求学各方面都存在不公平现象,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一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尽快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磊.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解决途径探析[J].天津教育,2005,(8)

[2]刘淑萍.赖以柱.蒋常香.农民工子女的心里健康问题探析[J].农业考古,2007,(8)

第10篇

人民群众对教育是否满意,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是否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否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希望大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想人民对教育满意,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坚持以民为本、以师为本、以生为本。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以民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因此,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坚持以民为本。一要满足民生需求。办教育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和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公正的最大化,满足人民群众子女“有学上”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实现人民群众子女“有好学上”的强烈愿望。二要增强为民意识。教育是公益性和普惠性极强的社会事业,人民群众对其寄予了厚望。就我县而言,就要把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要突出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建设两个重点,抓住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扶弱助学四个关键环节,促进教育资源向乡村、薄弱学校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要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依法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真正做到人民教育为人民。三要共享教育成果。要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扎实开展教育惠民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学生、残疾儿童要厚爱一层,加大对他们受教育的扶持力度,让他们都能上得起学、上得好学,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让教育发展的成果与民共享。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以师为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的教师队伍。因此,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坚持以师为本。一要为教师排忧解难。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政策,继续完善教师队伍交流机制,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鼓励教师到农村、边远山区建功立业。要千方百计为教师减负释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热情关心教师的生活,尽力解决教师的困难,为教师排忧解难。二要人性化管理教师。要积极创建温馨、和谐、快乐的工作环境,创新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维护教师的尊严和合法权益,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精神,培养大批学识魅力、人格魅力较强的教师。要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使教师心情舒畅,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三要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要积极为广大教师创造继续学习的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提高活动,提升业务水平和个人素养;要推广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加大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以生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己任,要求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方式方法等,要求我们要以是否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发展作为衡量教育改革和发展成败的标准,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追求。因此,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一要牢固树立教育是为了学生生存发展需要的观念。满足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是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要切实做到关心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要把对学生的教育与人的幸福、尊严、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教育成为以现代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满足学生生存发展的需求。二要牢固树立教育是学生可持续发展最大动力的观念。要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要牢固树立教育是学生成人成才关键途径的观念。要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努力营造健康安全的环境,让青少年健康地成长、成人、成才。

二、教师要争做名师,成为教育事业的有心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全县教育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人人争做名师,成为教育事业的有心人,成为教师中的佼佼者。具体讲,就是争做“四个有心人”。

一要争做“志存高远、爱国爱教”的有心人。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这是广大教师的使命。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有见贤思齐、扬长避短的自我认识能力,有胸襟博大、团结奋进的思想作风,有知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坚韧毅力,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境界。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要争做“满腔赤诚、勇于创新”的有心人。教师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在开放的教育中培养现代人,在民主的教育中培养自主人,在和谐的教育中培养健康人。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只有自己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要争做“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有心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道德水平上应高于社会的其他群体。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广大教师要以德立教,甘为人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当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党的政策的模范执行者和推行者。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敬的人。

四要争做“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的有心人。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今天,要成为合格的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从学习中获取前进的动力。要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乐趣;要把学习当作完善自我、提升境界的必由之路;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为未来而学,为发展而学,为创造而学。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努力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

三、校长要争当好校长,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一校之魂。这个“魂”就必须一心一意地坚守在学校的阵地上,就必须全心全意附着在学校的发展上,否则将会是“魂”不守舍,“魂”不附体,学校的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希望在座的各位校长不要做“魂”不守舍的校长,不要做“魂”不附体的校长,要争做优秀的管理者,不断的自省者,终身的学习者,科学的决策者,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

一要敢于改革创新谋路子。学校要发展,改革是前提,创新是动力,不改革就谈不上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办学思路不创新,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展出路。好校长就要敢于改革创新,为学校的发展出好点子,谋好出路。要为学校准确定位,善于打造自己的特色、亮出自己的品牌,走适合自己发展的好路子。好校长不能畏首畏尾、墨守陈规,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要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观念;不能老想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要树立无功就是过的观念。我们可以容忍改革的失败,但绝不能容忍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各位校长要解放思想,要逐步打破这种局面,通过改革创新把学校的潜力挖掘出来,把教师的活力调动起来,走出一条符合江华教育实际的好路子来。

二要乐于坐镇学校抓发展。好校长要摆正好自己的位置,要乐于坐镇学校,靠前指挥,突出管理,抓好教学,提升质量。当前,一个普遍的不良现象要坚决克服,那就是少数校长在校时间少,常常“跑通学”,只喜欢做“社会活动家”,不乐意当“教育家”,这就犯了当好校长的最大忌讳。希望各位校长要一心一意抓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业务的行家和行政管理的专家。

第11篇

一、做好上下沟通协作

妇幼健康事业是基础的民生事业,关系到妇女儿童的健康,更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升,相关项目也是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为此,全区妇幼健康工作者要有大局意识,讲担当、尽义务。区乡村三级要协调一致,数出一处,遵章守制,扭转提升工作。卫健局妇幼科要发挥行政监督指导全区妇幼健康工作的作用,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和监督,要及时准确的向卫健局和上级业务指导机构上报工作信息和进度,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遵守工作纪律,学习业务知识,及时准确完成工作任务和要求。

二、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

落实肺炎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院感防控工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妇幼保健机构进行随机抽查,加强对孕产妇合并肺炎等危急重症救治指导力度,做好对重点病例的救治工作指导。开展儿童肺炎疫情监测。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宣传,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的妇幼健康管理工作。

三、统筹推进妇幼健康事业发展

做好“两纲”、“十三五”、妇幼健康扶贫终期评估和经验总结,按照“十四五”、新“两纲”要求,部署落实妇幼健康重点工作任务,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衔接。坚持“大健康、大妇幼”理念,推进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加强部门协同,争取社会支持,共同推进妇幼健康事业协调、开放发展。

四、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继续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巩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密切监测母婴安全形势,推行巡回指导,切实将母婴安全工作责任落实落细落到人头,强化孕产妇的健康闭环式管理,全力避免孕产妇死亡。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能力建设,开展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技能培训和竞赛演练,积极推进多学科协作诊疗,提高妇幼健康服务人员能力素质,坚持强化风险意识不放松,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推动孕产妇危重症评审。组织开展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加强新生儿复苏和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等适宜技术的推广。加强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危儿管理,降低婴儿死亡率。加强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及孕期随访,降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启动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提高梅毒孕产妇治疗率和梅毒产妇所生新生儿的预防性治疗率,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五、创新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推进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全面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通报考核结果。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探索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推广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落实妇幼健康统计调查制度(2021版),加强妇幼健康信息质量控制,反馈、通报质控结果,妇幼卫生信息年报表每季度上报前需由妇幼保健机构主管领导签字确认后上报。推广先进地区“云上妇幼”典型经验做法。推进母子健康手册使用。

六、强力推动妇幼健康信息化进程

落实《省妇幼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管理要求(试行)》,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全市妇幼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积极推动助产机构完成系统对接。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分娩信息24小时内准确无误录入妇幼健康信息系统,确保及时导入出生医学证明系统,达到信息及时共享。注重防范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事件发生。

七、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落实《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抓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开展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宣传和公益活动。推进婚前孕前保健服务,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和增补叶酸项目工作管理,优质高效完成工作任务。落实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标准规范,强化服务质量监管,规范全市听力筛查中心建设,明确转诊流程,按要求及时录入妇幼信息系统,提高全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率。推动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落实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做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工作。

八、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继续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加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强化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等保健服务和儿童营养喂养咨询指导。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和婴幼儿养育照护科学专业指导。加强爱婴医院管理和母乳喂养社会宣传,巩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成效。

九、推进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推进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加强青少年保健、更年期保健服务适宜模式推广。推动落实基本避孕服务,促进生殖健康服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全过程。继续开展“两癌”筛查项目,免费为城镇低保、特困供养家庭有意愿的适龄妇女提供宫颈癌、乳腺癌检查服务,加强质量控制,提高筛查质量和效率。

十、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属地整改措施

卫健局要落实属地妇幼健康服务行政管理的主体责任,针对本地“十三五”期间母婴安全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妇幼健康项目、重点信息监测等各方面工作上的短板弱项、研究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推动执行落实,为“十四五”开好局。区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落实好区域妇幼健康服务业务监管和指导责任,认真总结分析具体工作的薄弱环节,研究落实改进办法,加强对各级相关医疗机构的业务监督与指导,切实提升全区妇幼健康整体服务水平。要强化卫生行政部门与属地妇幼保健机构间的协调配合,上下联动机制,促进行政与业务有机融合,更有力的推动妇幼健康事业更快更稳发展。

十一、加强妇幼健康行业监管与行风建设

强化妇幼健康行业重点技术、重点领域、新业态的风险排查和防范,严防系统性风险。推进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技术综合监管,禁止助产机构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开展产前筛查相关项目(血清学、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指导各地开展孕产妇住院分娩实人实名认证工作。加强妇幼健康行风建设,塑造行业良好形象。

第12篇

为帮助苏区人民快速脱贫致富,2013年10月11日,省政府副省长李贻煌率领省中小企业局、省核工业地质局、省机场集团公司等相关单位,专程来到龙南县开展扶贫挂点调研工作,从此开启了苏区扶贫开发的新征程。

当时,李贻煌就表示要让苏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如今,时间已过去了四个月,在省领导的高位推动下,在省直挂点单位的倾力支持下,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以及职能部门的对口帮扶,享有“世界重稀土之乡、中国围屋之乡”美誉的龙南,城乡面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深入调研探清“路”

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李贻煌副省长先后三次率领相关部门到龙南调研走访,在南昌、龙南数次召开扶贫开发工作协调会,大到龙南的经济发展方向,小到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现状,李贻煌副省长都了然于胸。针对龙南存在的困难,李贻煌副省长亲自把关印发了《省领导定点联系龙南县帮扶工作方案(2013―2015年)》,除了明确三家省直挂点单位的帮扶任务外,还要求分管的省工口系统部门给予龙南倾斜帮助与支持。

基础建设打好“底”

李贻煌指出,要大力改善农村居住生活环境,加大扶贫帮扶力度,为龙南扶贫开发事业尽心尽力,在政策和职责范围内给予全力支持。主要是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定点帮扶单位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帮助挂点村实施水、电、路、危旧房改造以及环境改善等工程,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在实际工作措施中,李贻煌副省长帮助协调省交通厅对龙南县农村通组公路建设补助资金参照罗霄山脉特困片区县标准,从原来的每公里补助8万元提高到每公里补助10万元。另外省直挂点单位投入了真金白银,真心实意为苏区发展打好“底子”。省核工业地质局每年投入资金30万元,主要用于大坝村的村级组织场所、地灾移民点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省机场集团公司整合资金和项目,加大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支持产业基地的道路、水源、灌渠等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并加快推进土坯房改造,优化人居环境,沿105国道建设禾树岭、红星、豹虎头、角车尾、坪山、新民等新村,以点带面带动全村面貌改变,实现整村推进,打造和谐秀美新农村。

省中小企业局则准备实施鸡公坑水库、珠聚岗山塘的维修加固,以及修建盐田坝水陂、石陂子至上田心防洪堤和续建石陂河堤等工程,并完善圩镇主街道、水口桥、水口盐前坝道路等路桥设施。此外,省中小企业局迅速启动过路排征地,加快临塘乡公办幼儿园和水口小学建设,高标准规划水口农民文化广场并加快启动实施,推动水口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完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同时加大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力度,抓好远水、博雅新村两个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精品示范点建设。其中,远水示范点的建设,将在年内实施完道路、水沟、亮化绿化、土方、挡土墙等工程。

扶持产业助民“富”

李贻煌指出,要大力引进特色农林产业,通过农林产业扶持帮助群众自主脱贫。主要是立足挂点村土地、矿产等资源优势,通过培植扶贫支柱产业,实施矿产品深加工、农业产业规模化、乡村生态旅游三大产业提升工程,重点扶持南亨乡铁矿、采石场、石灰厂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扶持紫心红薯、仙草等特色农业产业试点,以及花卉苗木、脐橙、生猪、水蜜桃等产业规模化经营;扶持武当镇现代农业观光园等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建设。

由省中小企业局帮扶争取的“仙草种植产业扶贫”项目,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计划在龙南临塘、里仁、东坑、南亨等乡镇,首期试点种植。目前,龙南已有67户农户表达了种植意愿,并成立了仙草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打造龙南仙草种植基地。12月11日,龙南县临塘乡大学生村官林健等人,与江西瀚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一期种植仙草面积80亩,这是龙南“仙草种植产业扶贫”项目启动以来签订的首份合同。当天,该公司还与另一种植大户达成合作意向,计划2014年首期试点种植1000亩仙草。

这是省中小企业局扶持当地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生动事例。省中小企业局还在挂点村水口村实施产业发展扶贫工程,主要是先期租赁200-300亩土地,集中连片规划种植花卉苗木。并聘请有经验的种菜能手到该村种植蔬菜,辐射带动当地村民发展蔬菜产业。还引导农民利用近1.3万亩山地,种植脐橙、桃李以及油桐树、杉树等。

针对挂点村南亨乡三星村的资源优势,省机场集团公司则提出了做强工矿业的发展思路。主要是兴办铁矿精选厂,并鼓励采石场、石灰厂等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向轻质钙等高附加值的产品方向发展。通过发展工矿业,进而带动运输、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真正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省机场集团公司积极调优三星村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农业。在巩固原有的脐橙、生猪产业的基础上,在新民排上新开发一块果业基地,以中村桃种植为主,并在李子坑及105国道沿线,安排东江乡等地的花卉苗木经营户搬迁,带动周边农户参与花卉苗木种植,形成龙南新的花卉苗木基地。

稀土作为龙南的支柱产业,备受李贻煌副省长关心和支持,为此李省长安排了省工信委组织专家团队,帮助龙南制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推介,科学确定稀土产业发展目标、路径,还要求省工信委在稀土分离指标等方面给予龙南倾斜支持,并帮助龙南向上申报工业技术改造、产业振兴、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稀土产业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等项目扶持,安排项目和资金支持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建设。

走访慰问暖民“心”

带着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1月13日,省政府副省长李贻煌一行轻车简从,深入龙南县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敬老院老人和困难企业,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李贻煌一行先后来到龙南镇和渡江镇,走访慰问了低保户廖立群和重点优抚对象蔡志亮等8户困难群众。每到一处,李贻煌都嘘寒问暖,关切地询问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鼓励他们树立战胜困难、度过难关的信心。同时,要求地方党委政府为困难群众解决最迫切的问题,确保他们过一个幸福安康的新年。在渡江镇中心敬老院,李贻煌认真察看了老人们的宿舍和厨房,并走到老人们中间,与他们促膝交谈,亲切询问老人们在敬老院的生活起居、饮食情况。看到老人们在干净整洁的敬老院生活,李贻煌非常高兴,希望敬老院工作人员照顾好老人们的生活,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安享晚年。李贻煌一行还来到福大鑫钢铁有限公司,详细询问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与企业负责人一起商议克服困难的办法和措施。李贻煌说,目前的经济形势越来越明朗,政府将和企业一起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同时,鼓励企业坚定信心,通过转型创新,早日走出困境。

此外,在李贻煌副省长的支持下,龙南县正在筹划设立“扶贫爱心基金”,专项用于爱心助学、扶贫济困等民生事业。

对口帮扶成效“显”

李贻煌指出,省中小企业局、省核工业地质局、省机场集团公司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资金、技术、政策上优先支持龙南县,推动当地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在具体帮扶中,李贻煌积极推动省工口系统部门加强与龙南的沟通、对接,从政策规划、资金安排、业务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重点帮助龙南解决片区交通、园区建设、工业用地、其他优势矿业等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加快龙南苏区振兴发展。同时还实施了金融扶贫试点计划,主要是加强中小企业工业园区中间人信用十大体系建设,扶持龙南列为工业园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免抵押贷款试点县,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帮助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到龙南开展金融扶贫试点,培育壮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微型金融机构发展,扩大小额信贷资金规模和覆盖面,为贫困乡村、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