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0 15:31: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智能化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现代建筑;智能化技术;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20世纪中期,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筑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建筑物单体的高度与体量急骤增加,到处都在兴建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与单体超过10万m2的大型建筑。建筑工程的技术难度不仅体现在高度与面积上,还体现在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同一幢建筑物内可分层区,具有办公、酒店、商场、公寓、娱乐等使用功能)、使用者对建筑物服务要求的日趋多样化和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日趋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舒适性、与社会和人际沟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间的安全性、设施服务的完善性、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使建筑物内部的建筑设备与电气设备的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也给设计人员带来了大量的难题。市场的需求与大量的技术难题刺激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电气技术也因此获得了飞跃式的进步。
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曾经十分简单,50年前的建筑电气工程有过“一只灯头、一只开关、两根线”的戏谑说法,就是电气化远景也不过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已。但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建筑物中的电气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使用功能与众多服务的要求,必须在建筑物中设置空调、冷热源、通风、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变配电、应急供电、照明、电梯、电动扶梯、安全防范、信息通信等建筑设备。这些建筑设备数量庞大(一幢楼中可有数千台甚至数万台各类设备),分布区域广,不仅需要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源,更需要对成千上万个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由此可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建筑物中电气设备的应用内容越来越多,关联的学科领域不仅门类众多,而且逐步衍生成一门与应用对象(建筑物)紧密结合、具有学科交叉特征的技术——现代建筑电气技术。
早在1982年,中国的设计工程界就意识到建筑电气已不再是一个依附于土建工程的简单配套工作,而是应有其特殊地位的独立工种。当时的国家建设局核准成立了建筑电气专业组织。1992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1992)。2002年,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颁布了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1992年以后,国际电工组织IEc陆续了《建筑物电气装置》(IEc60364)的第1~7部分标准。
1985年,上海同济大学分校的“建筑电气工程”专业开始招生。之后,国内建工类院校相继开办了“建筑电气”专业。1997年,同济大学开始招收“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方向的研究生。2005年,中国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开始。鉴于全国的建筑电气行业仅设计从业人员就有近7万人,专门分类设置了建筑电气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考试内容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负责)。通过建筑电气专业组织建立、建筑电气人才培养、建筑电气标准与建筑电气执业资格考试等历史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现代建筑电气不仅在技术进步中完成了它的成长历程,而且已得到了行业、教育界及政府的认可。
三、 现代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内涵
现代建筑电气技术虽然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但是它具有电气工程的鲜明特征与内涵,在沿着电气工程应用的道路上,综合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在一些电气设备的应用中是如此,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智能建筑中更是如此。如今的建筑电气设备,已经无法简单地将其划为电工类、电子类、控制类或信息类设备了。
以建筑物的供电为例,在变电站高、低压开关柜中的智能断路器里设有微处理器,以测控供电回路状态。同时,整个供电系统中的断路器及测控电路又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以形成数字化的能源控制系统,对整个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负荷调控以及综合管理。因此,建筑物的供电系统已不再是单纯的强电设备,而是综合了电工、电子、控制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系统。
建筑物中有70%的负荷是以电动机拖动的动力设备,其中风机、水泵、电梯与冷冻机组等设备往往需调节转速以取得最佳的工作状态与实现节能,故配电与动力控制中采用的变频器约占电动机负荷的25%~35%。由于大多数建筑设备是多台设备构成的系统,如冷冻水系统由多台水泵、冷冻机组、调节阀等组成,其中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都影响着系统的工作,而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又受到系统中其他设备工作参数的干扰,因此这些设备采用的变频器不仅要能实现反馈控制,而且需要有通信接口提供变频器全部的运行数据,受到上级管理系统的监控与协调。就此而言,亦是电工、电子、控制与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才能满足建筑物对电气设备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通信与信息服务的需要,建筑物中设置了电话、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数字化设备。这些设备与系统往往受到如雷电、电火花、电网瞬变、高次谐波等各种电磁脉冲的干扰。故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更要精心处理防雷、接地、浪涌电压吸收、静电泄放、屏蔽、滤波及布线等技术措施。虽然通信与信息系统均为数字化弱电设备,但工程中的问题仍需要用电气工程中最基础的电磁兼容技术来解决。
由于照明在社会活动与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电气照明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因照明能耗日益增大,提高照明系统的效率也成为电气工程界的热点。因此,大量的新型、高效光源(如节能型气体放电光源、场致发光器等)不断问世,并得到普遍应用。智能照明控制器、光纤照明等技术正广泛地用于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与住宅建筑,电气照明技术已是现代建筑电气技术中最活跃的部分。
为了满足各类机构与使用人员的信息化运作与管理、智能化控制与服务等需求,建筑物中设置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布线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广播与背景音响系统、电子会议系统、公共信息系统、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资产定位管理系统、智能家居系统、一卡通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大量的应用系统。每一应用系统都是综合运用电子信息与控制技术来实现其特定的功能,这些系统在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通常称为弱电系统。目前,弱电系统已成为所有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总之,现代建筑电气技术是以电工学科、材料学科、电子学科、控制学科与信息学科为基础的综合应用技术,学科交叉与融合是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重要特征。
四、 建筑智能化行业的产业链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清楚地说明,国民经济状态上升,建筑业必然兴旺,建筑业发达了,国民经济形势也必然趋好。中国近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中就有1~2个百分点来自建筑业的贡献。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基本建设的规模不断增大。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与2010年上海的世博会刺激着建筑业的发展,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更成为建筑业的精品。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军事建筑与市政建筑中的电气设备投资已从20世纪80年代总投资的6%~7%,增长到总投资的10%一18%,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市场中的各类建筑电气设备(如供配电设备、照明设备、控制设备、火灾自动报警设备、通信设备、广播设备、电视设备、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全防范设备、防雷设备等),不仅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也推出了一定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五、现代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与相应的标准也逐步提升。建筑电气技术作为现代建设技术的核心,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年来,城市建设与管理行业提出了许多重大课题,对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美国“9·11”事件之后,建筑物的防灾、减灾及反恐安全问题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建筑物中的消防、安防、防灾等电子设备及应急供电设备已成为不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系统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智能化工程
建筑智能化工程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十个子分部工程。
1、通信网络系统
通信网络系统是指:用户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用户接入网(xDSL、HFC和FTTx 等)、VSAT 卫星通信系统、微蜂窝数字无绳电话系统、无线信号覆盖系统、光纤传输系统、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会议电视系统、公共及紧急广播系统等。对于建筑工程中的通信系统不同于电信级的主干通信系统。但他们确是构成信息社会的基本单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通信手段已是建筑工程的必需。
2、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集成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将各独立用户终端计算机连接起来,达到资源共享。主要有以太网、ATM交换网、令牌环网络。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由现场数据采集/控制设备(DDC)、传输网络、和中心主控制设备组成,主要功能是完成对各类机电设备进行检测、控制及自动化管理,实现安全、可靠、节能和集中管理的要求。主要实现:
1)对冷热源系统的控制管理功能
2)对空调与通风系统的控制功能
3)对变配电系统的监视功能
4)对照明系统的检测控制
5)对给排水系统的监视控制功能
6)对电梯与电动扶梯系统的监视功能
7)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主要设备间的数据通信
4、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由前端报警探测器、传输线路、相应联动模块及设备、区域控制器或集中控制器组成。主要功能是利用现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在早期发生火情时提前预警,当火警确认后,通过联动功能启动相应的灭火系统,将火灾损失减到最小。
5、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主要通过利用科技手段、综合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对所保护的对象采取技术防范措施的手段。包括:入侵报警系统、音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等。
6、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是所有通讯系统的基础,是网络系统的物理媒质层,它主要为通讯提供物理链路,分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等。目前主流为主干采用光纤,水平及接插件主要采用超五类和六类非屏蔽系统。
7、住宅(小区)智能化
通过各种控制技术、通信技术、报警技术、多媒体处理技术实现居住环境的极大改善,目前主要是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为住户提供使用上的便利及安全保证。
住宅(小区)通信网络系统包括有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快带接入网、家庭网和控制网。
物业管理系统包括有建筑设备监控装置、物业管理系统、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和自动抄表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有周界防越报警装置、电视监控装置、电子巡更装置、访客对讲及电控锁装置、家庭安全防范系统、求助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
8、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
随着智能化系统的发展,促进了防雷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生产,包括:信号防雷、电源防雷。接地系统对电子产品尤其通信系统尤为重要,接地系统直接影响到智能化系统及产品的正常安全运转。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要点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程序
建筑智能化设备需求调研智能化方案设计与评审招标文件的制定设备供应商与工程承包确定施工图深化设计工程的实施与质量控制工程检测管理人员培训工程验收开通投入运行。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实施要点
智能化系统的深化设计应具有开放结构,协议和接口都应标准化和模块化。可从招标文件中了解建筑的基本情况、建筑设备的位置、控制方式和技术要求等资料,然后针对智能化产品进行工程生化设计。
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工序交接工作,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例如:在室内墙壁和吊顶上安装消防及保安的各类探测器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施工协调定位。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划分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确定贯彻于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工程施工、检测验收的全过程。在工程合同中应明确各系统供应商的设备、材料的供应范围、接口软件及其费用,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扯皮现象,影响工程进度。
设备、材料的供应界面的划分
设备、材料的采购供应中要明确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商和被监控的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界面划分。主要是明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机电工程的设备、材料、接口和软件的供应范围。
例如:空调空调工程承包商提供的设备有变风量空气处理机,新风机及其控制系统等设备,各种阀门、风门等,电动调节阀、执行器和风门驱动器等(也可由监控系统工程承包商提供);监控系统工程承包商应提供的设备有温度、流量、压差与压力传感器、压差开关等设备及相应的软件等。
系统设备接口界面的确定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变配电设备、发电机组、冷水机组、热泵机组、锅炉和电梯等大型建筑设备实现接口方式的通信,必须预先约定所遵循的通讯协议。当设备控制器对外采用非标准通讯协议时,则需要供应商提供数据格式,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商进行转换。
例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通过TCP/IP通讯协议或RS232接口方式等共享其它系统的部分数据,实现各系统的交互与联动;冷水机组、热泵机组
、锅炉设备也可以提供设备的通信接口卡、通信协议和接口软件,以通信方式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相连。
智能化系统施工界面的协调
主要是确定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涉及的机电设备和各系统之间的设备安装,管槽敷设及穿线和接线,设备调试及相互配合的问题。
例如:在智能化工程施工中需要确定控制阀门的安装位置与线路敷设,传感器的开孔与安装,调试过程中相关方投入的人力、设备以及责任,需要在施工前予以明确,一免出现监控工程施工问题时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
参考文献:
陈春梅.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陈渝光,李太福,赵明富,雷建军.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集成的相关问题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技术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人们对于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智能化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就整个建筑工程而言,电气化施工是其中的一个特殊的施工环节,同时也是核心的施工部分之一。该施工环节主要是对建筑物内部的电气设备以及装置进行安装调试,是提升电气工程运行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对于提升建筑智能化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的科技技术,智能化技术融入了多种高端技术,通过对精密传感技术、地理信息定位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来实现运行的高效化,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保障了质量,该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应用日益广泛,对于提升电气工程质量和运行效率及工程检修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概述
电气工程在建筑的使用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是办公建筑,民用建筑的电气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简单而言,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主要包括以下环节:①成套电气设备的安装及控制设备的调试,这为整个建筑电气控制奠定了基础;②对电缆线及电线进行安装,并对电线分布于光缆位置进行优化布局,提升线路质量;③安装所需的变压器及相应的动力装置,并根据建筑情况进行调试,以保障施工后的正常运行;④对接地设置及母线、导管等配套环节进行安装,并在施工完毕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智能化技术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精密传感技术等,尤其在智能化控制方面运用广泛,这是该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成为现实,这是电气工程与智能技术的融合,对于提升建筑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为充分满足现实需求,一些学者立足于生活实际需求研究综合自动化以及智能控制语言,将一些实用功能融入其中,从而更加凸显了建筑的科技应用性。
2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优势
依赖于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不断应用,现代建筑在现场控制方面实现了实时监测与控制,尤其是在配电、中央空调、排水、照明以及电梯等系统方面作用明显,对于提升建筑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奠定了基础。
2.1开展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
现代建筑功能较多,用户使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为满足用户需求,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电气工程施工,这就会导致建筑内部结构复杂、功能多样,诸多的电气工程组件易给施工带来难度,同时容易导致运行故障,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智能化的电气设备进行电气工程建设,利用“采集-处理-反馈”的建设模式,将各系统进行融合,在进行全楼层多系统全面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监测的同时,提升电气设备管理效率,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监测信息及时反馈到控制中心,并通过数据分析下达实时指令至各个子系统,子系统根据相应控制指令执行相应操作,从而实现了全天候实时监控和管理。
2.2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控制指令输出
电气智能化技术的使用,能够将控制中心的指令快速准确的传输到终端操作和执行系统中去,执行系统和终端根据收到的指令开展相应的动作操作,这样控制中心能够快速的进行各个系统的控制,实现电气工程管理的高效化。对建筑工程设计前就要充分论证智能电气工程的可行性,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电气工程,合理配置相应的电气工程控制系统,利用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系统,与电气设备进行有效连接,充分实现设备与系统的协调工作。
2.3增强联动性能
电气工程智能化实现了对多种设备的控制能力,通过综合控制指令促进各设备的协同工作,促进设备间的联动性,尤其是安防、消防以及通风照明等自动化系统能够较好的融合为一个综合控制管理系统,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提升设备联动性。
2.4安全性能得以增强
现代建筑对于安全控制要求日益提高,一方面是建筑内诸如电梯、消防等安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门禁等要求,这些是可调节的建筑安全性和实用性。电气设备作为一种工程设备本身就具有自身的潜在危险性,随着电气设备的不断增多其安全性备受关注,通过智能化电气设备的使用,能够减少设备故障并对电气设备进行实时的在线运行状态控制,以求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通过全天候全方位的在线监测能够及时收到建筑故障的信息并作出反映,提高了监控的强度和范围,并能够采取遥控模式来对险情做出及时的报告和反馈,从而对风险进行降低。
3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分析
3.1电气系统控制管理
电气设备结构复杂,为了提升操作便捷性能必须提升电气工程的精细度,但这对于传统工程建设来说难度很大,且容易出现故障,但智能化电气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控制来加强电气系统控制,通过综合控制中心进行电气系统精细化控制,实现控制指令在各个系统中的快速传输与执行,并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协调运作能力,在降低电气设备故障率的同时提升控制水平。电气工程线路控制可以采取智能传感技术进行系统控制管理,一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就能够及时发现并且有效的进行分析,为故障的解决奠定基础。
3.2加强故障检测管理
建筑电气工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能够通过智能化遥感定位技术并结合传感技术快速准确检测设备故障,并进行准确定位,从而进行快速检修,保障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对于电气设备故障检测通常使用模糊网络技术、神经网络技术,通过这些智能化技术应用可以有效找寻电气发电机以及变压器等方面的故障,通过控制系统运行信息监测能够快速判断故障点,从而通过故障检修解决电气设备运行问题,可以说智能化电气设备能够帮助设备维护人员发现故障、缩短设备检修时间,进而提升了运行效率。
3.3电气设备优化管理
智能化电气管理能够通过智能化控制提升电气设备的运行优化,通过智能化的专家系统能够对电气工程加强控制管理,在实际的电气工程建设时,一般会在传统遗传算法的基础上融入电气智能化专家系统,以提升电气设备的控制能力,达到更理想的使用效果。另外,为了实现电气设备的智能化管理,通常利用神经网络以及模糊逻辑来实现对设备的优化,首先检查设备的控制主机,对主机进行甄别和扩展,进而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速度,最终为电气设备运行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虽然智能化技术因其诸多优点而使用越来越广,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一些细节问题,防止对技术先进的过分追求而导致使用不当。①要考虑经济成本,智能化技术因其先进的传感系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自然在成本方面较高,在实际建筑工程电气设计过程中要根据相应的成本投入进行智能化技术使用范围和程度的选择。②注重电气工程设计,从建筑的实际使用需求出发,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在实用性强的电气设备中去,切忌盲目追求先进而脱离实际使用需求,造成成本过高、人为加大施工难度和运行成本。
4结语
随着人们对于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智能化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就整个建筑工程而言,电气化施工是其中的一个特殊的施工环节,同时也是核心的施工部分之一。本文对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其优势,对电气设备系统控制管理、故障检测管理及设备优化进行了阐述,可以说智能化电气工程的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技术水平和运行质量,有利于建筑电气工程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振军.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探究[J].科技传播,2016(9):198~199.
[2]韩松.关于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15(21):149.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当前社会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下,怎样的把科技转变运用到关系广泛群众的民生工程的建设中来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作为和广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业,就在不断的根据科技的发展来进行自身设计建造的不断革新。让步智能科技和传统的建筑设计进行完美的结合,使人们的生活和办公工作更加的迅速和便捷。这就要求建筑的只能建设就必须要根据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的原则来进行,那么如何才能让智能建筑符合人们的使用要求,这就对建设智能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关于智能建筑的构成和概念
什么是智能建筑,随着现在高新技术快速的发展产出变化,它现在还是―个发展中的概念。再国际上还没有无统一的定义。但在我国,根据GBT/50314―2012这一智能建的筑设计标准里列车了对智能建筑的一些定义:智能建筑,“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他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现在,构成智能建筑标准有,通信的网络系统、办公的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的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的系统、综合的布线系统及建筑物的管理系。
二、建筑的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在住宅平面的布局中要突出“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不能使人屈就建筑,需要符合人们生活的基本活动的规律,要具有很好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方便性。(一)、以人为本,要美观性与实用性结合
1.住宅动静功能的分区
把餐厅、厨房和公用卫生间进行集中的布置,和静区的卧室、化妆间、书房,及半静区的客厅形成干扰较小的分区布局,来显得合理、适用。
主卧室的设计已经从过去只考虑睡眠这一功能,延伸到了休息、看书、核妆的多功能。普通的主卧面积已经加大到了十二平方米以上,而豪华型的住宅更是超过了二十平方米;舒适和多功能的卫生间及化妆间和主卧的阳台;便于工作和学习。
客厅是家人的聚会、娱乐及会客的地方,不能够采用狭长的形状和异形,大多数是以方正、宽敞、明亮为好。最总要的是如何处理好厅内的交通,要防止出现交通的面积过大和房门过多,从而减少使用功能的弊端。
2.充分的考虑住宅次空间这一功能。
厨房和餐厅相邻,构成一体的餐饮空间。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的厨房,让餐饮的空间更加的宽敞。
卫生间的设备一般由3大件:洗面设备、便器设备、沐浴设备。所以卫生间的设计首先是解决盟洗、浴室、厕所的多功能要求。便器、洗衣机、便盆、浴缸等设备的位置,以及人体活动的空间要求,都必须作周密的考虑。功能齐全的卫生间,以面积空间较大为前提。这种卫生间除洗漱、洗浴、排便空间外,还巧妙地组合贮存柜、衣帽架、浴巾毛巾架、梳妆台、坐倚等。
阳台在一般的房屋中面积相对于其他面积小,但是对于设计来说却相当重要与不可忽视,阳台是人们喜欢的小天地,不仅是居住者接受光照、吸收新鲜空气、进行户外锻炼、观赏、纳凉、晾晒衣物的场所。如果设计得好,阳台可以变成美丽的小花园,人在家中依然可以享受大自然的风景,呼吸到清新且带着花香的空气。成为人们心中最美好的一景。户型的设计、室内的布局都要尽量的满足住户对景观的需要,将室的内景观在向室外延伸,可以使住户更好的亲近自然。所以,窗户需要加大(有的住宅把窗的横向尺寸加到八九十厘米宽),窗台需要降低,还可以设计出弧形窗、转角窗、落地窗、宽角度窗这些方法使住户能对室外景观一览无遗。
(二)、以人为本,要把创新的理念和人们能动性的需求相结合
1.住宅的设计对科技的应用和信息化的改变。新科技的发展和推广的应用已经从由单一性逐渐向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住宅的设计也要适应这样的趋势。应该适应在经济浪潮中的发展,更多的掌握技术信息,包括设计理论、设计科技、市场信息。
2.居住空间的设计多样化。现在的设计已经从平面的空间设计转向三维空间的设计发展,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当的设计复式、跃式、错层和跃复式合体、三层错层式这些住宅的模式,适应不同的消费对象。
3.住宅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及弹性。普通的住宅要参照国家的小康型示范小区的设计导原则来进行设计,并在套型、环境、功能、配套设施这些方面有一定的超前,并预留出可以调整和改造的余地,要做到二三十年后也不落后,四五十年也可改造。住宅是由于居住者的年龄、家庭的成员来变化的,以及由于变换居住人员,应改在需要时可以对室内的布局、分隔的灵活性进行调整;也要能有两套合一套,三套变两套。
4.居住功能的多元化。现在,住宅已经从过去主要的强调生存的功能向现在重视发展的功能、享受的功能过渡。住宅不在只是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的空间、享受的空间。住宅除了一定要具备的基本的生存条件外,还要能设计出供住户和其子女进行读书学习、作心写书、艺术培养、文化娱乐、健身锻炼等空问以及能使住户得到舒适享受、感觉享受、视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
5.住宅的建筑应追求造型的完美、色彩的协调,和环境的配合相宜。各地近年所建成的优秀的小区都是十分重视住宅的立面造型及色彩。外立面也可以说是建筑的时装和城市的面容。建筑的立面造型及色调的采用可以多式多样,但应该依据特定的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应重视协调性、耐看性、和谐性。外立面需要防止出现单调沉闷,要尽量的做到流畅大方、明朗、简洁虚实有度和刚柔相济,有节奏的韵律感和时代的特征,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三)、以人为本,要求设计有把人性化和技术的经济性相结合
设计的方案既要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又要尽量减少业主们投资的成本。技术的经济性应该是优化设计的第一要考虑的问题。系统的集成商需要对建筑物的功能本身要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做出符合建筑情况的具体的实施优化的方案。系统的集成商在投标时及中标后,必须依据总体的设计方所提供系统的设计施工图及招标文件,在满足一定的要求下,结合技术发展及自身的产品的特点,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得出符合标书要求的既先进又最经济的方案,在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的前提下按“低价者得”的原则评价。中标后的系统集成商应在总体设计方的指导下,根据系统设计施工图和具体的产品自行或委托设计方再进行优化设计 ,并经总体设计方同意后批准实施。
结束语:
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为人们更好的生活提供便利,所有新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对事依据这一最根本的要求来进行的。所以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社会生活工作中新的科技是无处不在的。怎样将科技转变成为生产力和更好的为人们所用,就成为了现在社会的重要课题,而建筑作为人们生活最基础民生建设,如何做到对科技在以人为本这一前提下的合理正确的运用和融合就成为当下建筑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它不仅只是对人们的生活做出改善的作用,还具有为推动科技发展提供正确方向的重要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发展智能是大步向前,是不可阻挡的。会成为未来科技应用的重要的载体。
参考文献:
[1]杨苗.浅谈智能建筑设计.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j].2014,(1).
【摘 要】智能化建筑在未来建筑行业中必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目前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应用现状,其次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中的具体问题,最后对全文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应用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应用现状
(1)智能化建筑概念。目前有关建设部门将智能化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结合了传统建筑工程与高新技术等多学科,内容涵盖多个学科领域,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及巨大的市场潜力。(2)智能化建筑发展现状。由于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点和尚待完善之处。首先,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水平低。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功能短缺,导致有些工程无法如期完成,从而拖延了建筑整体的完成,难以保证效率;另外,国内一些厂家生产电子产品的质量较差,故障率很高,而国外进口产品价格偏高,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使智能建筑并不为一些业主青睐。其次,我国智能化发展十分迅速。从1990年开始,智能化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工程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中,我国的智能建筑已经大有普及之势,实际应用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需求量明显增大。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人们的脑力劳动急剧增加。对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方便快捷的办公场所以及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理念的需求都将智能建筑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五位一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强,也将为智能建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问题
(1)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问题。尽管建筑智能化工程在今年来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其发展历程短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建筑智能化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系统规划理念。由于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的理解深度还不够,因此,常常片面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规划理念的缺乏,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少,造成经常是外行管内行,最后导致仅仅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进而使整个工程的有效性降低。第二,设计院设计过程脱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单位主要是建筑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无论是设计院还是集成商,在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均存在各自的弱点;设计者的知识更新、知识储备、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快速发展的工程建设要求不相互匹配,设计人员不熟悉当期主流产品的技术性能、技术要求,进而造成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和设计院的规划出现不一致现象,以致由于设计问题影响到工程质量。(2)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促进智能化行业健康发展。首先,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依然是目前行业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科研人员,在技术开发,科研设计等方面深入探讨,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组织更多由多方参与的研讨会,听取包括建筑商,施工单位,业主,集成商等众多意见,共同磋商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出现的问题。建立行业专项研究基金和奖励基金,不断推动科研水平的提升,以此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其次,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要定义清楚用户所需的智能化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为用户做出详细的系统规划书,并在详细设计阶段做好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设计和职责问题,合理安排布置,统筹兼顾,有的放矢。在具体实施中,纠正总体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再次,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控制工序活动质量,检查工序活动的结果,掌握质量动态,完善施工检查与验收过程。抓好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做到施工有序进行。加强后期服务维修工作的力度,对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采用竞争上岗的方法,对技术不过关人员进行淘汰,为智能建筑赢得良好的口碑。
总体来说,智能化建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的建筑业中,智能化的水平将会不断提高,智能化也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只有不断建立健全智能化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水平,提供周到良好的服务,才能使智能化建筑工程在建筑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需要智能建筑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参 考 文 献
[1]李熙明.试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J].才智.2011(24)
[2]庄贤才.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J].智能建筑.2009(2)
[3]王学光.浅谈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5)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弱电方案;多样性;综合性;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在的智能化系统是一种整体化系统,功能和性能的保证需要各组成部分的配合,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性能才是最关键的要素。例如,无线局域网技术已经极大改变了网络通信的框架,综合布线的信息点布置和无线接入点的布置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单从布线或网络层面进行设计,都无法得到最佳方案。笔者认为应结合安防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系统等综合考虑,才能确定综合布线系统的架构方式,实现系统最优化。
1.研究所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基本思路
首先分析一下研究所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架构的定义分类。
研究所布线系统架构定义,外网:外网布线不涉及保密内容,主要的应用为与国际互联网相连,与外界INTERNEET相联系的窗口或者主要为企业日常办公提供平台,包括收发外部电子邮件、网站信息。设备网:各个系统的设备终端,如数字摄像机、门禁点、广播点等等,对网络带宽和安全性要求均较高,可组成独立智能化设备网。网: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按照BMB17-2006标准设计;运行处理、加工、存储、传输秘密级或机密信息及内部信息的信息系统。
其次分析一下研究所研究所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实施原则。
(一)逻辑性:依据网络结构逻辑可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结构,可针对网络的核心的环网结构以及汇聚交换的环网结构,设置与之相应的综合布线系统。(二)多样性: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需建设各类环境的多种布线系统。(三)先进性:随着数据传输即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综合布线系统为隐蔽工程,所以布线系统的配置需要满足今后15~20年网络发展的需要。(四)模块化:在布线系统中,无论是网络还是语音的终端模块均按照568A/568B制式生产,属于标准件,方便维护人员的管理和使用。《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和《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要求》等国家强制性规范规定,研究所用于生产、科研的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必须符合电磁防辐射要求。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考虑安全保密要求。因此我们规划用于科研、生产的重要型网络系统采用10G(万兆)主干链路,1G(千兆)到桌面的总体配置,对于用于智能化系统建设及有INTERNET需求的区域,采用千兆主干链路,百兆到桌面的配置。
2. 研究所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选型
2.1信息点建模
在研究所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工作区中,重点为信息点的建模,对于单体建筑的常见功能区,如对办公楼分析,领导办公室、行政办公区、会议室、机密室、复印室等进行建模,形成统一的规则,布线系统根据模型进行需求分析。考虑到未来信息系统的发展,整个布线系统需预留20%冗余。布线系统布点原则上在行政办公区域每4平方米应配置一个数据点、一个语音点、一个秘密点,一些特殊区域可设置成接见室模型、讨论室模型、库房模型、休息室模型、上网阅览室模型、专家办模型、工厂调试区模型、数字化资料室模型,根据模型不同,适量增减点位的布置数量。
一般网水平子系统的数据、图像等电子信息交换服务将采用六类四对屏蔽双绞线(FTP)布线。六类FTP线设计最大传输距离为100米,线从配线架至最远端工作区端口的距离不超过90米。外网为满足终端信息插座的电话/电脑的互换性要求,从水平主干子系统配架到工作区子系统的每个信息点终端插座,设计中对数据与语音传输可均采用超五类、六类8芯非屏蔽双绞线,可以不采用传统的2芯或4芯双绞电话线。
2.2 管理间灵活性端接
管理子系统一般设在每层的楼层弱电间内,其组成包括双绞线缆配线架和光缆配线,其中双绞线缆配线架包括数据配线架及110式语音配线架。管理子系统为垂直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提供端接点。当终端设备位置或局域网的结构发生变化时,例如,增加网络点,减少语音点,只要改变跳线方式即可解决,不需要重新布线。
2.3设备区主要产品
设备区子系统主要指计算机系统,网络交换设备,程控交换机、监控系统交换机等,即主要指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中为各类信息提供信息管理传输服务的各种设备及设备的连接线所组成。在设备区光纤部分采用12/24口光纤配线架,25/50/100对大对数电缆线采用110配线架,线路中可用六类双绞线做数据备份线缆,其与千兆单模光缆具有同等能力。设备间子系统一般放置计算机主机服务器和程控交换机PBX。针对研究所建筑智能化项目,设备间子系统分为网设备间与外网设备间,要求它们之间必须进行物理隔离。
2.4建筑群设备防护
建筑群子系统是将一个建筑物中的通信电缆或光缆延伸到建筑群中另外一些建筑物内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它包括沿地下线缆、管道(或直埋)敷设的线缆、架空线缆。结合研究所网络系统对布线系统的要求,采用双链路,光纤环网方式进行布线。另外室外松套管层绞式铠装光缆,需要注意防腐蚀、防鼠害,及注意与其他专业管线的安全距离,过交通轨道等需要加设保护或警示套管。
3研究所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实施细节
3.1网布线实施
整个研究所网采用三级主干的模式,第一级主干架构的光纤环网,对应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数据中心,三个网络数据中心分别为生产区、科研区、行政办公区。
二级主干采用全光纤的光纤环网模式,对应网络拓扑结构中的各楼设备间子系统交换设备。所有网络汇聚点都通过双链路上连至不同的网络数据中心,当任何一条链路断掉或数据中心遇到灾害不能启动时,相应其他数据中心立即接管此数据中心的所有业务及负载。
三级主干采用全光纤的光纤模式,对应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楼内接入层交换设备。所有建筑内部的楼层交换点都通过室内光纤上连到汇聚交换点。
3.2外网布线实施
外网主要提供配套服务区用户上网和行政办公区员工上网和收发外部电子邮件、网站信息。外网采用星型结构,为两套布线系统,一套为行政办公区(行政办公区、科研区、生产区)上网使用,一套为配套服务区上网使用,两套系统在物理线路上和网络设备上不同,但共用核心机房。
3.3设备网主干架构
依据智能化系统需求,智能化监控点、门禁点、广播点等在研究所各楼均有分布,且点位较多,要求通信流量较大,因此,设备网采用星型布线结构,在研究所每栋楼内设置设备间子系统,通过设备间子系统向下至各楼层配线间,向上至各网络分中心。
4.结束语
建成后研究所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应当是一个有效的通讯系统链路,以提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用户的满意度。管理的手段应当采用综合的布线管理系统,使得设计人员、使用人员、维护人员、网络工程师等都能够面对同一个资源-布线系统图纸、图表和其他参数。采用网络化的布线管理系统软件集成到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中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新房.图说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3.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规范建设;完善体制
中图分类号: TP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建筑的智能化发展在最近几年非常迅速,产生出巨大的市场价值和潜力,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建筑智能化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信息化感受。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它也在不断更新、补充内容。在笔者看来,建筑智能化应能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激发高效的个人创造力,高度支持办公事务、商务的需要与文化交流,保证安全的生活空间,具有适应建筑功能变化的灵活性。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含义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际上就是指利用现代化数字系统、网络技术等来实现建筑楼宇的智能控制。具体而言就是以建筑为平台,利用建筑设备、通信网络系统来实现系统、管理、结构和服务之间的优化组合.并通过建筑、暖通、结构、变配电、照明、空调、电梯、给排水、电视监控、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等多个系统来形成整体上的有机整体。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高效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其后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建筑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涉及到的管理部门和学科众多。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以外,还需要许多相关的管理和设计给予一定的支撑。我国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上。虽然智能化发展较快,但是在相关的管理和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现状及问题
建筑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技术更新周期愈来愈快,并且涉及多个学
科和多个管理部门,相对于智能技术的发展相应的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已远远落
后。由于国家管理标准的相对滞后,全国各地方建设部门对智能建筑的标准也千
差万别,因此大多数地区对其发展还是处于随意发展的状态。根据笔者多年来专
职从事这个行业的实践和体会,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设计问题
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和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由于涉及到系统多,工程专业技
术复杂,综合性强,所以至今尚未形成对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和设计全面把握和
控制的方法和程序,使得现阶段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存在着“设计不讲科
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方案设计可实现性与合理性较差、系统或设备选型有缺
陷、施工图纸设计深度不够,可用性差等。
2、施工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单位是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商在智能化系统工程质
量方面具有重大责任。系统集成商承担深化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安装调试试运
行,并要负责质保期内维护、业主管理人员培训等,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影响施工质量的原因也很多。主要表现在招标过程的对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比重
失衡.在施工过程中对"人、机、物、法、环"的管理和控制不严格。
四、建筑智能化的对策研究
1、提高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水平
建筑智能化设计定位不明确,建筑智能化设计市场混乱,设计阶段对投资控制缺乏有效控制,设计阶段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智能化的推广和普及,国家行业管理机构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规范,促进智能设计水平的提高;其次,应把智能设计纳入有形建筑市场统一管理,使得智能设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改变其混乱的市场竞争格局;再次,广大开发商应提高自身对智能设计的理解深度,建立起企业对智能设计的管理体系、管理方法,特别是在项目的设计阶段要予以重点控制。
2、加强建筑智能化建设阶段的管理
建筑智能化的建设阶段,由于建筑智能化在我国正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而且系统集成商自身的素质也不高;建筑智能化施工处于一种“上无政策、下无能力”的混乱状态。国家必须尽快完善智能设计在施工管理规程和监理办法,并加强对施工企业智能设计施工能力的培训,保证智能设计能在建造过程中得以良好的设计实现。
3、全面提高对建筑智能化在运营期的管理
智能设计这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引入到房产产品中以后,其在使用阶段的有效管理是建筑智能化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有效保障.我国目前能全面负责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施工以及物业管理的综合性企业还很少,严重制约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亟待提高的一个核心问题。但是,这也是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在业务能力拓展方面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以上3个方面的改进和提高,建筑智能化在设计阶段有设计规范、建造过程有施工规程、运营阶段有技术保障,这对于建筑智能化这个高科技融入的新型建筑产品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建筑智能化建设未来发展的展望
建筑智能化建设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比如,传统的电议系统应用具有严重的局限性,现在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加强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并促使其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未来建筑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
势 。在新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信息网络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将会更加的广泛和深入,人们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探索和创新将会使智能化各子系统更加的统一和开放,而对这一趋势造成阻碍的技术、人为因素等问题也将会不攻自破,我们可以乐观地预见,未来建筑智能化建设将会朝着更加人性化和更高程度的集成化的方向快速健康发展。
在新的信息技术将会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也会
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将体现如下显著特征:
1、多学科、多技术相互渗透。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电子工程、仿生学、生态学等新技术,使智能建筑有新的功能。
2、多个系统的相互交叉融合。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久就可以结合一个系统。
3、建筑智能化系统群体化;未来将发展智能化建筑群。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城市和国家。
4、建筑智能化系统使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其内涵:高功能建筑、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生态建筑。这都将进一步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
六、结语
多年来,建筑智能化建设由于种种原因施工质量偏低,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建筑智能化建设方面,行业主管部门、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都有责任。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到建筑智能化建设方面,与此同时,建筑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也是将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的健康发展不断地推进。因此,建筑行业内的专业人士的共同任务应该是对行业的技术状况和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深入思考,同时积极主动地为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
贡献。
建筑智能化开发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
付出极大努力的过程。政府及各相关相关部门要有紧迫感,更要通力合作,尽快培育和完善建筑智能化开发和管理市场,不但使企业受益,而且使社会和国家受益。相信,随着法律环境的改善、建设体制的改善及市场运行机制的完善,我国建筑智能化开发和管理最终走向进步和成熟。
参考文献:
[1]卢庆新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现状与对策.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04(1)
[2]王彤方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与问题科技风2010年4月
[3]铁锐 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科学之友 2010 年03月(09)
【关键词】项目保密管理 建筑智能化 应用
自从一九八四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以来,智能建筑的潮流在很多国家中都兴起了,我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建筑智能化项目。目前对于建筑智能化项目在世界范围以内并没有统一的定义,这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智能化项目的形式与内涵也在发生快速变化。在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建筑智能化项目定义内涵为:具有安全、舒适、便利特点,以建筑物为平台,包含办公自动化与通信信息网络,能够实现系统、服务、管理最优化组合的建筑环境。
一、建筑智能化项目的本质
建筑智能化项目的核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第二部分,通信自动化系统;第三部分,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三个核心组成了建筑智能化项目的神经中枢系统与信号收集处理系统,而建筑物作为项目存在的平台,为三个核心系统的存在提供了物理平台。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又被称作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通常由三个子系统所构成,分别是楼宇设备集成管理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及配套的安保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环境管理设备,可以将建筑的居住与工作环境调整在一个令人舒适的状况,并大大减少建筑智能化项目的运营成本。
通信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载建筑智能化项目的通讯与信号传递,主要由计算机网络、数字程控技术、无线信号传递、卫星通讯技术、各类网络接入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所构成。通信自动化系统基于以上通讯技术与设备为建筑智能化项目提供了数字信号交换、电子邮件、视频信号传递、多媒体通信、智能门禁管理等功能。可以说,通信自动化系统帮助建筑智能化项目具有了视觉与听觉功能。
办公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基于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不同输入输出终端设备,有效地提高了建筑智能化项目的办公效率与办公质量。为在建筑智能化项目中工作与生活的人提供了便利的工作条件,大幅降低了其劳动强度,更加有利于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的展开,并对人为的工作失误进行了有效的限制。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建筑智能化项目提供了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信息的处理与存储、信息的修改与保存、信息的复制与信息的安全保密等必要功能。
二、项目保密管理方法在建筑智能化项目中的应用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知识与信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作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带来持续性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建筑智能化项目为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建筑智能化项目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建筑技术相互结合的高科技产物,对于建筑业、信息产业、通信、消防、电力、传媒等行业的改变是非常最大的,很多行业在建筑智能化项目中找到了发展的新方向。目前,建筑智能化项目已经显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市场商机。
建筑智能化项目面临着保密管理链条过长,保密管理难度与复杂度高度增加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智能化项目中广泛使用的情况下,对于相关项目信息的窃取方法与途径在不断地增加,项目信息保密面临严重的危险。事实上,在建筑智能化项目实施的全生命周期中,将系统的集成与协同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项目保密的内容在不断地增加,其空间范围、时间跨度与管理对象之间也存在一个复杂的对应关系。
三、项目保密管理方法在建筑智能化项目中的应用
面向建筑智能化项目的保密管理办法拥有信息保密框架,在这一框架中将建筑智能化项目的保密管理工作划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项目应用系统的基础管理以及项目信息的保密管理,这两个层次通过系统内容实现。面向建筑智能化项目的保密管理应该拥有以下保密管理的关键技术。
基于项目保密管理的信息追踪技术。这一技术是实现项目信息保密管理的前提,通过项目信息的追踪,获取系统边界信息操作的动态信息,为系统边界信息保密控制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为系统的信息保密集成管理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基于项目保密管理的信息追踪技术是将项目信息与相关业务过程相关联,并在此基础之上的产品信息定位与关系搜索。
面向系统边界的项目保密控制技术。面向系统边界的项目保密控制技术是实现项目信息保密管理的关键,这一技术从系统边界管理处罚,采用逆向思维方式,将复杂的项目信息的过程控制与技术保密方法简化为对于项目保密系统边界控制,从而实现对项目的动态保密管理。面向系统边界的项目保密控制技术的重点在于如何科学合理的将项目保密系统的边界描述出来。
面向过程控制的项目授权管理技术。建筑智能化项目中的授权管理技术是实现项目信息保密管理的基础。这一技术利用项目的信息模型,将项目实施的各个过程作为基础,分析不同过程的授权管理,将任务与角色联系在一起,构建基于项目实施与角色访问的控制模型,从而实现对各个过程的证书、任务以及授权过程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甘楠.项目保密管理方法在军工通信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 (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智能建筑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现状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概述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际上就是指利用现代化数字系统、网络技术等来实现建筑楼宇的智能控制。具体而言就是以建筑为平台,利用建筑设备、通信网络系统来实现系统、管理、结构和服务之间的优化组合,并通过建筑、暖通、结构、变配电、照明、空调、电梯、给排水、电视监控、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等多个系统来形成整体上的有机整体,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高效的建筑环境。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其后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建筑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涉及到的管理部门和学科众多,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以外,还需要许多相关的管理和设计给予一定的支撑。我国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上,虽然智能化发展较快,但是在相关的管理和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建筑工程中轻视管理
管理是建筑智能系统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实际管理中的优劣不但可以影响到建筑智能化行业能否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也会对业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虽然自身发展较快,但是在管理上也存在不少的漏洞和问题,而这里问题最严重的就是施工单位对管理不够重视;业主投资过于盲目;智能化管理由于设计上原因而造成的功能缺陷以及不完善;智能建筑市场队伍中的竞争比较无序等。
(二)计划和设计相脱离
在实际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业主和开发商对智能化施工的计划都做的比较全面,同时目标也比较明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种在计划中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到了实际阶段就开始出现偏差,具体表现在不根据投入或者是实际需求去选择智能系统方案,而是对先进设备盲目追求,最后完全没法实现计划中所要达到的效果。此外,由于智能化建筑设计本身发展较快,再加上技术一直都智能产品研发和生产中被严格保密的部分,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运用也较为困难。
(三)对软件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不仅仅需要依靠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同时由于智能化的自身发展特点,还要重视对多学科应用软件的开发,通过技术人员对软件开发以及后期管理来最终实现人与机器智能之间的完美结合。但是目前我国的智能化系统施工中,往往只是重视硬件上的建设,对于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存在过于轻视的问题。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领导和统一协调
政府和行业协会应遵循智能化产业链运作的基本规律,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行规,来规范和引导这个市场,使市场朝良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个产业链中有以下几个问题急需解决。
1.统一规范行业术语,加速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智能建筑也存在与国际接轨问题,统一规范行业术语,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是当务之急。在建筑智能化过程中,应该规范、制定一套智能建筑行业术语,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标准、规程、规范等,尽快做到有章可循。
2.加强资质动态管理,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为规范市场行为,应该对从事智能建筑方面的设计单位、系统集成工程承包商、监理公司等,进行资质认定、明确规定相应等级应达到的各项标准和允许从事的工程范围类别,杜绝无资质等级者从事此类业务,并对具备资质等级的单位加强监督动态管理,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二)提升优化设计水平
1.制定正确的智能化系统工作流程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流程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必经的过程和步骤,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每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系统工程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再利用,它不仅规定了工作的次序和各步骤的内容,也是进行阶段检查的质量控制的手段。值得说明的是智能建筑的系统工程建筑流程与建筑工程的建设流程是有区别的,前者多了一个系统详细设计和评审的环节,体现了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起来的特征。
2.设计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首先要定义清楚用户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智能化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要根据用户需求书做出系统规划书。系统规划书主要是交待清楚系统的总的要求,如系统的总目标和主要指标,配置的子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要求、指标要求、使用和运行维护目标,整个经费概算、工程进度要求。
3.引入第三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业主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正是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且愈来愈专业化,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引入第三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主要是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规划、设计、调试以及弱电管道、线槽预留预埋施工过程进行监理,很好地弥补土建监理单位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王维平,曾杰,虞金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若干典型问题的解析[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01).
关键词:公共建筑 智能化 工程管理 优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公用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综述
1.智能化建筑的市场广阔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在社会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越来越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节能环保理念,政府在升级社会公用基础建筑的方面也在不断努力,应用更多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公共建筑的智能化,最终实现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的实现。因此智能化建筑的市场广阔,且有一定的需求量,因此智能产业要不断发展,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智能化起步较晚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不仅涉及建筑行业,而且还有应用信息技术、电气工程的相关技术要点,因此对于整体的工程管理模式要求较高。我国的智能化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在建筑智能化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误差,将影响整体的智能化应用有效性,同时我国一些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导致我国的公共建筑的智能化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工程管理的模式也不够成熟。
3. 公共建筑智能化整体水平低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起点比较低,而且没有形成成熟完整的发展体系,目前,尽管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但是整体水平还是相对较低,在公共建筑智能化方面,很多细节都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管理模式比较传统,导致项目的工程期较长,发展缓慢,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致使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的整体水平偏低。
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包含了诸多的高新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都比较复杂,在管理上需要科学的统筹安排,以及技术的协调一致。除此之外,技术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影响到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公共建筑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要承受较多的人口以及较为密集的活动,因此对于技术的要求更为严格,尤其在管理模式上是一项严峻挑战。
1.涉及到的技术错综复杂
我国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工程,与电气工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都联系紧密(如下图所示)。错综复杂的技术只有配合一致并统筹协调,才能最终实现智能化。由此这些技术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满足公共建筑智能化的社会需求。
2.各个行业协调一致比较复杂
在智能化的领域中,不仅是技术错综复杂,而且跨越的领域比较多,如何实现这些技术领域的协调配合,并顺利解决其中的矛盾冲突问题,是在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中的关键。因此,在工程过程中,对于设计的相关部门要协调安排好项目实践,并保证在每个环节的技术应用能顺利实现,在时间上没有断档的现象。同时,对于各个承包单位的总体规划,要从宏观出发,注意整体的管理。
3.重点把握后期检验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进程中,不仅要重点把握项目进行中的管理,而且还包括在工程后期的相关验收程序。这一程序中,要对于公共建筑的整体功能进行明确,并在验收过程中,及时发现相关的技术漏洞,并在技术上予以支持,使后期验收发展为一套规范化的体制。
完善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途径
1.公共建筑智能化的技术领域划分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因此很难讲其划分到一项某一行业领域内。在完善我国工程管理模式的时候,首先要将建筑工程智能化的技术领域明确清晰,对于任何一个环节设计的技术应用都要明确,无论是自动化工程,还是信息网络,还是通讯技术,只有将各个领域统筹综合应用,才能不断优化工程管理。
2.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体制
管理模式上,要积极引进现代的管理模式,根据公共建筑的基本特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智能化工程进行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发展,因此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从前期的规划到后期的监督检验,都有完整的体系,不断促进智能化的发展。
3.拉动其他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也能带动其他产业的进步,尤其是当今一些新兴产业,以及相关的高新科学技术产业,例如信息工程、信息网络、软件工程等等,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对于建筑智能化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技术趋于成熟,智能化才能实现,并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结束语: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尽管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并与其他相关的产业有机结合,统筹一致,在管理上积极采用现代的管理模式,是建筑的智能化与其他行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海.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08)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施工组织设计
前言:1984年,在经过众多专业人员的不断努力下,美国终于建设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自此之后,世界各国对智能化建筑的关注度也变得越来越高,有关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在西方国家及世界范围内的发达国家的发展十分迅速。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实用性、舒适性、便利性及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而智能化建筑又是信息时代中必然的产物,智能化建筑将高科技技术和现代建筑的一些优势进行了完美地融合。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在进行工程施工方面的指导思想,工程质量管理是成功完成一项工程的重要保证,是达到智能化工程设计目标的必要手段。
1、智能建筑的概念和建筑智能化系统,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最优化的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现代高速发展的各种科技是密不可分的。智能建筑将要实现的目标是在现代人们居住、办公、购物等的各种环境中,运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将更优质、更快速的服务提供给人们,当然在体验过之后,人们对其所给予的回报也是十分高的,并且系统的变通性高和适应能力强。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以建筑物为背景,同时具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三大系统,以高水平的建筑方式和高科技的管理方式给人们的居住和生活带来高质量的体验,为人们提供便利和舒适,通过系统集成进行综合配置和综合管理,形成一个安全、高效的综合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给用户带来全新的、别样的体验,是一种科技水平较高的系统。
准确来讲,智能建筑也是当下各种建筑物当中的一种,但是由于其安装了建筑智能化系统,能提供安全、快速、舒适性高、方便的综合服务环境,且相对来讲投资较合理,所以被称为智能建筑。
2、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智能化施工的组织设计指的是是在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指导下,以一个单位工程为对象,在施工设计图确定后形成的对工程项目施工在书面上的要求,有关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遵守。
2.1、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总体布局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步骤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并开始采购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料,准备好施工时所需要使用的机器和工具;第二阶段,进行智能化建筑内部各层的配管工作和各层内部的穿线工作;第三阶段,对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技术设备进行逐一的安装,最后一个阶段,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到设备的各系统进行相互间的配合和设备调试工作。
2.2、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方案的实施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安装一般上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方面:对系统设备的安装、对系统设备的传感器的安装、对施工系统探测器的安装。根据工程不同的承包方式,对各项作业的施工责任人提出明确的施工要求。
2.3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对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组织、技术设备的供应及弱电工程与土建工程和装修工程的配合时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必须要通过建立工程进度表的方式来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检查和管理,在组织确定了施工顺序的基础上编制建筑智能化施工的进度表。
因为建筑智能化和机电设备及独立于系统外的接口界面有很多,在进行施工的工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不协调的地方,所以,就应该对施工中的单薄环节进行控制和调节,对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协调现象也要及时地进行解决。对于上述问题,通常进行管理采用每旬或者每月的工程调度会的方式,并且建立文件报告制度,全部问题采用书面的方式进行记录、修改、协调和解决。
在进行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中,要对整个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期间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安装人员、调试工程师的人数和技术人员进厂的时间进行合理地安排,要尽量避免无关的劳动力浪费和人工成本的增加。要将施工组织管理和施工进度管理的关系协调好,做到二者之间的密切配合,要组建一支施工效率高,施工安全性高的施工队伍,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又快又好地完成。
3、智能化工程的工程质量监控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质量监测与控制是智能化工程成功开展的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实现智能化建筑设计目标的必要方法。对智能化建筑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现代生产发展的必要结果,同时也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实际要求。如果一项工程缺乏一个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系统,其工程的任何一个系统和项目都难以正常运行,对整个项目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智能化工程的质量监控系统具有全方位的特点,这里着重说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设计、在工程施工、设备调试各环节的质量监控。
3.1、智能化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检测并确定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系统设计、技术设计、功能描述、设备选型等方面都一定要达到合同、业主和功能需求分析的要求;依据确定好的工程界面的要求,检查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各子系统之间相互的技术交接资料是否达到要求,对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的审查核对,确保设备清单的万无一失、监控点表与施工图三者的完全一致。
3.2智能化工程施工工程的控制
按照施工技术和对相关的施工和验收规范分层次地进行智能化施工质量控制,依据施工过程的规范进行施工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及时做到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的及时验收,严格做好每一天的施工记录工作;按照相关技术的要求做好对所应用的单体设备进行及时检测和设备调试工作。
3.3智能化工程施工的系统调试
智能化工程的施工应按照施工前图纸设计的要求,经过有关部门的审定合格之后方可进行实施,记录、检查、确认按照上述要求的各项测试数据,如果发现系统问题应该立即进行汇报和处理,并将这些问题立即解决,经过有关部门的确认审核之后,应严格按照规范和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智能化工程系统检测。
结束语: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建筑在建筑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们对智能建筑的关注和期盼也与日俱增,这就对对智能建筑的施工设计与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的深化是首要条件,体现了智能建筑的水平高低和建筑功能;智能化工程的工程管理组织的水平高低以及能否对工程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测验收是保证智能化建筑施工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良成,梁志勇.谈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要点[J].山西建筑,2015,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建筑智能系统得到广泛地运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其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比较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要做深入的探究,以便不断改进管理方案,提高施工水平。
1 建筑智能化系统和项目管理概述
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也随之发展起来了,成为提升人民居住水平的重要手段。而要建设好建筑智能化系统,就要不断加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
1.1 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述
说到建筑智能化系统,就要先说一说智能建筑。所谓的智能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的平台基础上,利用集成技术将通讯、办公等服务和管理进行最优化组合,给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建筑环境,让人们享受到高效、舒适、便利的服务。可以说,智能建筑就是由这些自动化的集成技术系统和建筑环境共同构成的。建筑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形成集成化的特点,最终形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实现了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了极大的便利。
1.2 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工程项目进行有针对性地管理,即对整个项目进行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即对项目从开始到结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以便取得项目的成功。二是具有一次性、明确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因为项目的一次性,就要求项目管理要科学有序,正确全面地进行管理,而且主要是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
2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项目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由建筑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集成技术和建筑环境共同构成的,因此,有着不同于一般建筑的项目特点:
2.1 投资大
建筑智能化系统因为功能强大,因此,它比一般的建筑投入的资金要多很多,但是,智能化系统在总投资额中所占的比重也并不一样,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比如一些20世纪90年代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大约为20%~30%,这个比重在当时是一个很高的数字。现在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这一比重还在上升,在一些智能化标准要求较高的建筑中,智能化系统的投资和结构工程的投资几乎持平。虽然,智能化系统的投资与总投资额、功能需求、建设标准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智能化系统投资大是不争的事实。
2.2 施工工期长
因为智能化系统技术要求较高、施工工艺比较复杂、繁琐,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施工工期较长,甚至比结构工程的施工工期还要长。
2.3 施工内容繁杂
智能化系统包括很多子系统,需要施工人员一一完成。其中,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智能化系统施工的主要内容。这当中就包括了暗转给设备、布置架线、各个子系统的竣工调试等多方面的内容。然后,还要进行中央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等重要工作,施工内容比较多。
3 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要求比较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3.1 设计上常出现不匹配的情况
从设计图纸方面来看,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不匹配,也就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和土建设计不匹配,两者之间没有通盘考虑,导致设计出现纰漏。这其中最突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通道预留上不合理。比如,土建设计时,给智能化系统的设备构件预留的尺寸不是过大,就是过小,导致无法安装。或是安装的消防监控不符合国家要求,或是设备构件虽能够安装,但是间距误差大,这些都是因为设计不匹配导致的问题。还有平面图上设备的终端设计数量和系统图要求的不符,等等。
3.2 承包单位的资质不够或技术不达标
智能化系统也是有人来施工的,因此,承包单位的资质非常重要,对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承包单位出现的问题有三种:一是资质不够。施工单位根本没有进行智能化系统安装的资质,超出了经营范围的施工,只能留下安全隐患。二是技术不达标。承包单位虽然具备施工资质,但是对整个系统的集成技术了解不全面,一部分技术不达标,对子系统的兼容性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运行。三是施工人员不合格。建筑智能化系统对技术要求较高,但是一些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过关,不能按照科学程序安装;还有一些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都不合格,这些都能影响到工程质量。
3.3 设备材料的质量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备与材料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施工过程中,设备材料的采购和安装都容易出现纰漏,或是进口的设备材料缺乏相关的证明、说明资料;或是盲目追求经济而是用过期的设备材料,或是安装质量不过关,等等,都能对施工造成不良的影响。
3.4 施工组织不科学
施工组织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没有标准程序,没有整体计划,反而是想一出是一出,或是重复,或是遗漏,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片面的,对于各个子系统的施工工作,造成的影响是严重且不利的。
3.5 系统试验不合格
工程施工完成后,要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进行试验,这也是整个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工程正常使用的重要保障。但是,很多系统试验出现走过场、应付、不严格等问题,并没有按照职能部门的规定进行严格试验。这种情况使我们不能真正了解智能化系统工程,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留下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4 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项目管理的有效策略
针对施工工程中市场出现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4.1 对施工单位严格审查,确认其资质和技术能力
施工前,对承包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对其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深入了解,确保其有能力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4.2 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做好工作界面的协调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整个系统的施工计划和子系统的施工计划要通盘考虑,全面了解,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可以结合实际对施工计划进行小幅度地调整。同时,要做好工作界面的协调,也就是明确施工各方的职责和分工,让参与工程的各方能够协同合作,互相配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4.3 精心设计图纸
图纸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前提和基础,对整个施工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及时发现施工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4 施工后的系统试验要严格完成
要想保证智能化系统的安全使用,就要在施工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严格的试验,确认其各个部分的质量达到标准,符合设计规范,保证建筑智能化系统能够健康运行,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在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和项目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才能看清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对此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提高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楼.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7).
[2]李光伟.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下旬刊,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