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教学案例研究

语文教学案例研究

时间:2024-01-30 15:31: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学案例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教学案例研究

第1篇

一、教学目标要明晰

案例教学法首先要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案例的选择要符合预设的教学目标,包含丰富的知识,教学中设置的问题点和教学流程能有效体现语文教学的要求,对于学生内化相关知识和提升能力很有帮助。在案例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有效设置非常关键,如果没有设置有效的教学目标,很可能致使案例教学的过程缺乏控制,进而影响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挑选案例

案例教学需要考虑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基础知识背景,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因此,搜集和选择案例应该遵循知识性、典型性、完整性、时代性、可塑性等原则。

知识性是指“案例要包含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公开课中,某位教师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丰富和建构了头脑中关于南海的知识体系,对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有了更深的了解。

典型性的案例选择要有普遍性,具有广泛适用性。在某种程度上能代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或可深刻揭示社会生活中的代表问题。

案例要有完整性。案例应该有开头、过渡、讲解、训练、结尾等内容,要成体系,而不是零散成块。

案例要有时代性。案例应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反映当前主流的社会价值观,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可塑性是指案例本身并非是完美的,有瑕疵的、不完美的教学案例会给教学带来一种更贴近现实的感受。

三、深入评估案例

对精心选择的教学案例深入研究,并加以评析,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给学生呈现事先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前,教师应该仔细研读相关案例,并从学生角度考虑究竟对哪部分会有兴趣,有可能会对哪部分提问。

一个成功的老师,研读案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必须尽快进入案例情境。(2)可发现案例中因果关系的线索。(3)注意提前区分案例中抽象问题和即时性问题。抽象问题往往与事实背后的概念、原理和规则等存在关联。

即时性问题是指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对的突发性的、随机出现的、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那些问题。

在区分问题之后,应该根据问题类型,有针对性地准备相应的材料,满足学生的需求。当给学生呈现教学案例后,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仔细阅读,并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案例中的具体内容,深入思考案例中有价值的命题。

四、案例的继承、改革和创新

案例的继承、改革、创新,就是在对案例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和中学生的需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用补充完善和异构等手段创新案例。

补充完善是在保持原有案例的主干的情况下,对案例的局部进行修订、完善。

第2篇

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指导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语文教学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和充实,从而更好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传统优秀文化中涵盖了多种知识,包括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渊源留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即为繁荣,为后人的学习和鉴赏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要求应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培养目标,这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所以当前很多小学均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一部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了解古人流传下来的礼仪。

虽然很多院校开展了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相整合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常以阅读古诗、鉴赏古诗文的方式来讲解传统文化,而鉴赏和阅读的只是古诗的一部分或几段话,存在传统文化教育过于片面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相对固定,也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运用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1 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本教材,对教材中古诗词和文章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并达到陶冶情操和提升个人品位的效果。例如:李绅的《锄禾》一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久别故乡的深切怀念;王安石的《泊般瓜洲》一诗中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以及客居异乡的无奈与痛楚;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谊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等等。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过少或过多,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增强学生情操和思想品质而服务。

2.2 合理的选取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结合案例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通常应用的都是古诗词,对小学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师应对古诗词的内容、意象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让小学生获取语文课本外的知识,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非常有利。

2.3 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的设置和运用也同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的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合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非常枯燥、乏味。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学情境下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并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4 借助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在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本,要考虑小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解析传统文化的礼仪、思想,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点鲜明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教师应以此为入手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以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等传统的节日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源、发展和庆祝方式,并让学生讨论自己在这些节日中学到的知识,利用作文的方式总结对这些节日的学习结果。这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均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增强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乐趣。

第3篇

封面学校介绍

(1)封面学校介绍 无

教改前沿

(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自身学习理论的重新解读 姚建忠

(6)生态课堂:演绎教育的和谐 薄方林

(8)语文课堂学习策略 徐静佩 陈奇斌

教育感言录

(9)善意的谎言 陆国杰 李金洋

教改前沿

(10)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刘萍

(12)以人为本,开辟作文创新之路 王青

(14)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顾晓红

教育感言录

(15)在张扬个性的心灵对话中充满活力 史小芳

教改前沿

(16)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探索 钱维娜 陈卫东

(17)新理念 新课堂 新评价——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 李增强

(19)“全程式”美术课堂教学评价 沈小花

科研指津

(20)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校本教科研能力的培养策略 彭丽君 孙闯 孙雪昭

科研经纬

(22)巧借“节日、纪念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魏仁飞 宋飞

(23)低学段数学教学中情境设计与运用研究 林金江 朱春明 朱玉勤

(24)激发学生数学课堂的“主角意识” 张燕

(26)数学教学的“有疑——无疑——疑中出新” 晁林

(27)引导学生 走近数感 屠莉琴

(28)对数学符号教学的思考 良

(30)品德与生活课程育人功能的有效落实 宗引囡

(32)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王建凤

(33)小学舞蹈创编和教学的艺术特点 刘静洁

案例与分析

(35)两种教法 折射不同的教育思想——语文课堂教学案例与分析 顾桂荣

(37)关注个性差异 尊重个性体验——一年级《家》的教学及评析 朱健琳

(38)《两只小狮子》教学片段及反思 王洪汝

(39)在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学会做客》口语交际教学案例与评析 许嫣

(41)多媒体进课堂教学尝试——《比尾巴》教学有感 陆玉芳

(42)学会真正的阅读——《雨点》教学片段及反思 刘芳

(43)一个文本 多种感情 几多回味——《去年的树》教学与反思 方利

(45)以玩为主:一年级语文教学示例

及简析 陶友云

(46)在游戏中学数学——一年级“数的组成”的教学 张荣森

(47)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园地 唐晓红

教学衔接研究

(48)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濮荷英

(50)牛津初中英语教学探索 周惠琴

专题研讨

(52)语文教学的“关系” 张菊荣

争鸣之页

(54)网络时代的语文教学 李明霞

(55)营造互动的数学课堂教学 周敏

热门话题

(56)阅读:回归自然,还“本”求“真” 庄蓉琴

(58)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理性思考 吴刚

(60)运用开放性策略 追求可持续发展 任建华

名校专版

(62)抓教学三项常规工作 促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陶建良

(64)语文教师角色的多元化 陶沁

(66)着力探索 倾情“对话”——语文课堂精彩的“生成” 俞培菊

(68)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 杨春蕾

(70)注重情感教育 塑造健全人格 蔡秀华

(72)小学体育应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教学 沈伟华

名师教学研究

(73)教师——“富有个性的读者”——特级教师薛法根《卧薪尝胆》教学片段及分析 虞岳明

青年沙龙

(75)家校合作共同推进新课程改革 谭敦舫

教育感言录

(76)执手相看泪眼,竟成无语凝噎! 时守礼 熊苏芹

海外传真

(77)美国全方位浸润式的价值观教育 朱芳仪

治校方略

(78)校园管理中的文化建设 韩培珍

(79)本刊理事会名单 无

第4篇

职校生的流失原因及对策张华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应突出适应性王晓露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职教学改革的影响伍子川

终身教育背景下成人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河南教育(下旬) 魏艳,于海燕

浅议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白爱学

变式教学应用于排列的教学案例李庆芳

逆向思维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李晓丽,田坤云

高职商科管理学课程教学要点浅谈李黎

"有效"教师和"有效"教学法门雅范

浅谈影响日语听力理解的因素及对策王燕

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郭浩然

职高文秘教学浅议李义锋

科学合理利用分组教学法赵炜

谈历史课堂上的和谐互动郭寸花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张辉

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构建和谐校园王洪洲

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张清民

对音乐欣赏教学的改进意见宋晓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成本会计课教学河南教育(下旬) 高锐

开展教学创新提升乡医培训质量赵杰荣

倡导"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法"牛九相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谢晓莉

精彩预设追求生成樊利霞

科学设计素描训练课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周子英

计算机教师的职业能力提高之我见刘学雷

中专语文教学应突出职业特色任文梅

家畜繁殖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权凯,张长兴

优化教学方法的途径李红霞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研究常冬梅

外科护理学中新课堂教育实验的实施辛长海

搜商教育在服装教学中的作用刘娟

VBASIC课堂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求趣、求新、求广、求活弓胜华

中职数学课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研究薛小明

中职学校种植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居海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赵继红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中职教学模式的改革侯国文

职业学校如何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模式石全玉

中职教师工作倦怠的调查与分析黄梅

中职教师急需提升理论素养张明新

关于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思考罗晓燕

分层合作学习法的构建与实践苏锋

"111.6"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赵河生

浅谈财政与金融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于萌

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河南教育(下旬) 铁俊娜

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的教法探索赵建伟

观摩教学的实践探讨徐素玲

利用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服装设计能力韩晓霞

如何在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许炎芳

运用多种手段激活计算机教学柴燕丽

职业教育中会展营销人才的培养陈春阳

"任务驱动法"在EXCEL教学中的应用古春杰

中等职业学校眼视光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定位思考田慧丽,邓伊苓HtTp://

浅谈水粉画教学李俊奇

高职学生英语听力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辛燕

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王奎英,李明

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刘恒义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河南省新闻出版职业教育的思路与对策王连琴

农村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三部曲"卢国涛

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活用学案教学赵喜来,张明新

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调研及对策探讨李奇珍

以技能竞赛引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吴承霞,马哲

音乐欣赏课在中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陈蓉

软实力的影响力——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办学特色解读赵河,陈颖

高职学生是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陈尤丽

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索河南教育(下旬) 赵忠民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郭蓉霞

中职语文教学应体现职业教育特色郭海英

做好"三个突出"谱写职校语文教学新篇章曲秋霞

报刊阅读在农村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傅文静

"三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高新

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李延朝

图画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刘恒义

体育教学中示范动作的重要性姜丽亚

如何提高机械加工课程的教学质量马洪勋

机械基础课对口单招复习中的『四巧钱如敏,王小华

中等师范学校钢琴教学的定位思考韩姼姼

高职财务会计教学的授课技巧张霖

『角色扮演式教学案例分析何琨

活用"阶梯式"班级管理法房海霞

加强班干部意识培养推进班级建设河南教育(下旬) 李红霞

乡镇成人学校服务形式的选择张书华

当前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思路探析徐本伟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七个重点李连庆

中职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娄慧轩

创新就业模式打造星级就业服务福建建材工业学校

钳工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探讨钱文广

第5篇

【关键词】《促织》 教学案例 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在目前倡导个性化、多元化解读文本的趋势下,有的教师放弃了对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归纳。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得多,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却没有得到发展,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把握不深刻。因此笔者借鉴传统教法,让学生拟小标题,将学生置于“通过写……,表达了……”认知图式中,加深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提高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本功。

《促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节曲折,教学设计上宜以情节梳理带动文意理解及文言知识积累。

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已经让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梳理,作了批注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案例描述

该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情节的理解带动对文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整节课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能在书上作批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小说的序幕、开端、发展、、结局、尾声共六个部分分别属于哪几段,并且板书于黑板。

环节二:小组合作探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给每段拟一个小标题,要求:1.尽量含“虫”字;2.尽量在原文中找相关信息;3.最好每段的小标题字数一致,结构大致相同,以七字为佳。

环节三:展示学习成果,每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书写本组所拟的小标题。每段尽量多写,以比较优劣。学生的答案尽管有的用词不是很恰当,概括性不强,但也有拟得比较精当的,如第一段有写“尚促织导致民不聊生”(“导致”删去更好)、“官摊派‘名’不聊生”(“名”即成名)、“宫尚促织岁征民间”。学生踊跃上台表演。

环节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各小标题的优劣来带动学生理解文意并且积累文言知识,重要句子让学生当堂翻译。教师展示所拟标题。板书:1.虫劳民伤财;2.官征虫成名遭杖;3.求解脱成妻卜虫;4.得神助执图捕虫;5.窃发盆虫死儿悲;6.怒转喜成名得虫;7.博一笑小虫显能;8.虫卓异化祸成福;9.刺贪虐一虫关命。

三、案例分析及反思

总体来看,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标题用词欠精当,概括性差,但部分标题概括性强,能覆盖段落内容,有出彩部分。下面结合教学具体谈谈:

1.“归纳概括”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侧重多元化解读而忽视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从认知心理学上说,“通过写……,表达了……”是重要的认知图式,只有当我们弄清楚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即写了什么之后,才能对这篇文章有初步的整体的感知,才能进一步思考“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等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概括主要内容和归纳中心思想是重要内容。如果一味强调个性化、多元化解读而忽视了根本的东西,那么学生对文本势必浮于浅层次的理解,不能形成深刻的记忆。本人借鉴中国国文传统教法,让学生拟小标题,归纳段落内容,这样既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又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促进阅读教学,实现“以写促读”的目的。《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学生有了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就能独立地读书看报,因此,归纳概括能力是中小学生的基本能力,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2.“文言结合”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目前有的语文老师在教授文言文时有两种倾向:古汉语倾向和现代散文倾向。前一种倾向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整堂课只有古汉语知识积累,没有课文鉴赏,学生感觉枯燥;后一种倾向把文言文当现代散文来教,整堂课进行内容鉴赏,但是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没有得到落实。两种倾向都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很多语文教师对此作了积极探索,将落实基础知识和内容鉴赏结合起来,以文意的理解带动文言知识的积累,这样可避免教学过程的枯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以“文”为主还是以“言”为主,要视文章而定。一般说来,文采斐然、情节生动、感情充沛的文章宜以“文”为主,史传文学、说理文章宜以“言”为主。《促织》情节曲折生动,是学生的兴趣点,因此我定下了以情节带文言基础知识积累的策略。

3.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王尚文教授指出:“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语感教学流派代表人物洪镇涛指出语感的培养需要对语言进行“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在《促织》的教学中,让学生拟小标题,这是运用语言的过程,然后对各组答案进行比较,领悟语言。学生在比较小标题过程中提高了语言感受力。

第6篇

在新的学期里,我县中学语文教研工作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本年度工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好校本教研工作,一是抓好课题研究工作,并且将二者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一、树立较强的校本研究意识

在新的一年里,要把握好校本教研的特征:校本教研必须立足课堂;校本教研必须立足学生;校本教研必须珍视经验,注重反思。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去研究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发展广度和深度。总之,从学生出发,又回归到学生,这是校本教研的本质要求。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提升教研组活动的质量,很好地利用教研组资源,发挥语文组集体的智慧,形成老、中、青全方位能量的互补,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具体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学校语文组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本年度中学语文活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来开展:一是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问题,二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的问题。为了减轻负担,可将“创新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一并归入到“三维目标”的课题研究中来。

1.三月初各校教研组上报校本培训方案,执行计划和全年的学习内容安排,促进学校认真开展校本教研。

2.各校教研组要认真组织若干节研讨示范课,选好上课老师,针对教学实际确立研讨课的内容和目的,精心备课,保证公开课质量,抓好听课出勤率,加强评课活动并有详细记载,充分发挥公开课的研讨示范作用,各校教研组也应在校内各年级组织好同类研究课。

3.各校教研组要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开发校内教研资源,要及时发现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加以推广。适当安排校际之间的观摩、考察、学习、交流活动,将校本教研活动推广到全县各学校。

二、围绕课题研究开展工作

我县有两所学校参与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实验研究,有一所(自治区申报的教育部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置与实施》的实验基地学校,本年度围绕课题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思想和教学素养。

1.各校教研组要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语文学科教学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将这些正确的思想理念转化为积极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

2.各校教研组要鼓励并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教育教学素养。各校教研组要进一步组织全体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一、两本教育教学论著,每位教师要认真通读一、两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从而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二)加强课改交流研讨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继续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语文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继续组织骨干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实验教材进行专题性研讨,并引导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围绕课改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开展研讨,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

3.进一步抓好以“教材教法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备课活动,开展积极有效的“教材教法”研究活动,全面推动语文学科教研氛围,确保资源共享。

4.继续做好课改系列调研工作,从内涵上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让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化为语文教师们的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适应课改形势的需要。

(三)加强课题研究,抓好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工作,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我县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理论水平。

1.认真落实课题实施计划,各校教研组继续组织实验教师全面、深入地进行课题实验工作。

2.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各实验校课题组成员要经常交流、探讨,按照课题方案要求,开展实验与研究。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及时做好成果汇总和研究备案工作,认真撰写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3.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活跃教研气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开展优质课评选和交流活动,教学案例、论文评选活动,各教研组每周要安排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要围绕课题组织一次大型的教研活动。

4.课题组要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要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行为跟进”环节的反复,来让更多的语文教师受益。收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优秀论文和案例以及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

5.“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课题本年度要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

学校自选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如学段中的五个板块,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可以取其一进行横向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联系起来,结合学情,按年级进行纵向研究。

6.组织参加四月初州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讨课活动。实验学校要有阶段计划和总结,要有作文方面的专题总结报告。“十一五”期间的实验学校将于2011年全部结题,要认真收集过程资料。

(四)抓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三月初学校将达标计划和活动安排上报教研室,开始校级达标活动,四月份必须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达县级标。达标计划要有步骤、有安排,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以年初申报为准。

2.组织全县中学语文教师参加县级创新写作研讨课选拔赛暨新教材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3.征集关于“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截稿时间为3月20日,并将征稿中的优秀篇章编辑成册。

4.为及时掌握中考方面的信息,有效地抓好中考复习工作,参加四月份州中考研讨会。

5.四月份举办奇台县第四届“春蕾杯”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大赛活动。

6.继续实施优质课工程。

7.认真组织期末考试、抽测的评卷、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8.组织好自治区第四届现场作文竞赛的组织工作。

9.各校编辑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集”和教师“创新写作优秀论文集”。

10.参与县教研室《奇台教研》的编辑工作。

2011年奇台县中学语文教研活动安排表

时间

活动安排

一月份

1.期末考试及评卷、质量分析。

2.制定2011年度学科工作计划。

3.召开教研工作年终总结会。

二月份

1.参加“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征文及评选活动。

2.全面展开“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这两个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工作。跟踪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情况。

3.教研组长工作例会。上报各中学语文教研组的教研计划、达标计划以及校本培训方案、执行计划和全年的学习内容安排。(截止3月14日)

三月份

1. 初中课改经验交流,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县级“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讨课赛活动。

2.组织参加州“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初、高中研讨课赛活动及中考、高考研讨会。(下旬)

3.准备第四届“春蕾杯”竞赛。

4.参与《古城教研》第一期的编辑工作。

四月份

1.各校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县级达标。

2.第四届“春蕾杯”大赛。

3.参加学校“综合性学习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课题研讨课活动。(二中、四中、天和、老奇台、西北湾、东湾)

五月份

1.各校教研组征集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教师优秀论文。

2.准备期末考试。

3.参加学校校本教研活动。

4.教研组长工作例会。(督促检查课题开展情况)

5.视导评价。(学校待定)

六月份

1.征集教师优秀论文、教学案例、课堂实录。

2.认真组织期末考试、评卷、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3.参与《奇台教研》第二期的编辑工作。

七、八月份

1.本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抽样分析。

2.对县级第三届“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考评。

九月份

1.教研组长工作例会。

2.各校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达县级标。

3.参加学校校本教研活动。

第7篇

关键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问题 改革

从2001年至今,我国小学和初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也正在逐步推开。在基础教育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对高校的师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最能体现师范性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面临着全新的巨大挑战。其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非常突出的实践课程。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相比,它更具有培养学生语文教育能力、训练学生语文教学技能的意义。因而,这门课程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具有更加关键的作用。为了积极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我们必须解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探索。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不少高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被公认为枯燥、乏味的课程,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门没有用处的课程。学生对它的喜欢程度也往往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这门课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不当,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应用理论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并举是它的特点。这门学科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其他理论不同,它是直接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教师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才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才是有用的理论。

然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与文学类课程相比,其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本来就差之甚远,也就不太容易吸引学生。再加上有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变革,一味地满堂灌。一味地用讲授法单纯地讲授抽象、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很少联系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实际,很少运用案例教学、观摩教学、学生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这就极易导致这门课的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使学生对它产生空洞、抽象、无味、无用的认识,因而没有多少兴趣听讲,更不可能有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各种新理念、新理论、新变化缺乏深刻、充分的认识甚至是最基本的了解。那么,还何谈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呢?还何谈培养学生必备的语文新课程教学能力呢?又何谈这门课程的价值呢?

2.忽视实践教学,学生缺乏充分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人们习惯的一种错误观念是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单纯定位为一门理论课程。而且,在高校教学中,所谓的“理论性”往往被过于强调且达到了一个极端的境地。因而,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才会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而轻技能训练、重教师讲授而轻学生实践的现象。因而,不可避免的,整个实践教学往往处于被严重忽视的境地。

因为对实践教学的忽视,大多数高校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一直存在着“理论讲授多,实践训练少”的问题。这门课的理论授课时间一般占3/4以上,实践训练时间不到1/4。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每周的课内教学技能训练时间常常只有甚至不足1课时。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大部分项目不能正常开展,仓促进行的一些训练如设计教案、模拟试讲等也只是走走形式,收效甚微。缺乏充分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学生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呢?学生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能力又从何而来呢?也就难怪不少学生在教育实习时甚至毕业后仍连最基本的口语表达、导入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等能力都严重缺乏。

3.实践教学科学性不强,教学技能训练不够系统、细致、扎实。

近年来,有部分高校开始重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教学,专门安排每周1-2课时来进行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但是,因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至今只有理论教材,没有规范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材,所以,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项目、组织形式、程序、重点、评价等完全靠任课老师来设计、操作。这就很难保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实践教学的科学性。一些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来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细致、扎实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比如,不让学生站上讲台进行朗读、自由演讲、讲导入语、设计板书、提问等基础训练就直接开展说课训练、试讲课文训练;不让学生观看语文新课程教学录像、讨论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就让学生设计教案;训练中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点评及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应付训练而教师不作严格要求,等等。显然,即使实践教学有较充裕的时间,如果组织、实施不够科学、扎实、严密,也会导致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使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针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积极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做可以一举两得:首先,能够使抽象的理论显得更加具体、生动、易懂、有用,使学生乐于学习,促进学生学好理论:其次,因为课程与教学理论对中小学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引作用,搞好理论教学又能够为学生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奠定必要的基础,所以,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也恰恰是搞好其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前提。我们在理论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改革策略。

1.让学生先感受、体会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实际,再学习课程与教学理论。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没有经历小学、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他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模糊记忆中。在他们对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实际没有任何具体感受和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就直接让他们去学习语文新课程方方面面抽象的新理念、新理论,理论就会显得枯燥、空洞而难以消化,从而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先让学生对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实际有一定的具体感受、体会,再开始学习理论,是最好的做法。而各高校传统的做法都是在学期中段或末段理论学习过半时才安排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或到中小学课堂现场观摩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改革理论课的教学计划,在第1至3周先安排学生观摩语文新课程教学录像或者到附近的小学、中学现场观摩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第4周才开始启动理论教学。当然,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一定要认真、投入地观看,写出比较详尽 的课堂实录并保存好,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要求学生以后随时把这些课堂实录带到理论课的课堂上。带着观看课堂教学实况的感受和经验开始后面的理论学习,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动力。而且,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举出那些观摩教学中的实例来阐述抽象的理论,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讨论一些实例,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体会。这样,理论将不再空洞、抽象,不再枯燥无味。

当然,根据理论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学期中段或末段,教师还可以再安排一定的观摩教学录像或观摩现场教学的活动,并把观摩和理论讲授、探讨紧密结合在一起。

2.突出理论重点,强调其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教学要突出两大重点。一是语文新课程中最重要的一些新理论、新变化,例如,反映语文新课程总体指导思想的四点课程基本理念,全新的语文课程性质观,全新的语文课程目标观,语文教学对话理念,个性化写作理念,综合性学习理论,语文新教材的巨大变化,等等。二是操作性较强的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因为前者对于学生从事语文新课程教学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不掌握这些新理论,了解这些新变化,无论学生具备多么优秀的教学基本功,他们都无法成长为合格的新课程语文教师;而后者具备突出的实用价值,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以及一些教学环节的具体设计如教学导入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等)能力至关重要,而较强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正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教学能力之一。所以,教师要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这两大重点方面来精讲细讲,对其它内容则可以少讲或略讲。

3.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一词,英文中称“case”,也叫个案、事例、事件,是指与教学有关的列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描述,它不能用“摇椅上杜撰的事实”来代替,也不能用“从抽象的、概括化理论中演义出的事实”来代替,它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者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为相互脱节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利用案例教学,能给学生提供真实、具体、生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并能帮助他们用理性思维去解决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或者认识课堂教学的一些规律。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学会提取案例中的理论成分来对照自己学到的相关的教学理论,有助于深化他们的理论修养,而且能让他们学会在设计教学过程的同时思考其合理性。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培养他们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广义的案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用文字记述的反映教学中一些具体情况包括经验、疑惑、感悟、反思等的教学案例,如方智范、赵志伟主编的《新课程语文教学案例评析》中的许多案例,文字记述的详细的教学实录,教学录像,现场教学,教案,教师所了解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例,等等。这几种案例都可以具体运用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案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常见策略有:(1)呈现案例,解剖麻雀,内化理论(主要用于系统理论讲授中);(2)呈现案例,展开讨论,把握理论(主要用于个别理论探讨中);(3)案例观察,做听课记录,写评课报告(主要用于观摩教学中);(4)案例开路,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设计(主要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中);(5)案例呈现,系统学习(主要用于学生试讲前)。

我们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不仅非常适合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而且能够为这门课的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真正把这门课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最好的纽带。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

为改革学生总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学习,教师可从这门课的理论中精选出一些重点专题,如“语文素养”观、语文课程三维度目标、语文课程性质观、对话教学理念等。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按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地去研究、探讨,最后在理论课的课堂上分小组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且展开小组间的交流、讨论。教师只做一个引导者、旁听者、评点者。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是相互合作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也是实践者。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那些重点理论,又有利于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教学理论研究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等多种优良品质。这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为了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引导。而且,理论教学中要保证至少开展两次这样的活动,所占的理论课课时应在6课时左右。

三、转变观念,大力改革,强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

为了解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还必须转变观念,大力改革,强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措施如下。

1.重视实践教学,安排充足的教学技能训练课时。

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充分重视实践教学,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充足的课时。只有课时充足,学生才有时间进行多个项目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多次登上讲台。反复进行训练。教学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才有保证。要专门安排每周至少两课时一共不少于36课时的实践教学课时。同时在理论课的54个课时中,还要抽出约18个课时安排教学观摩、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学习汇报和讨论等活动,使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践。

2,加强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

要改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现在只有单本理论性教材的现状,各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一套实践教学教材,可将其定名为“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程”。当然也可以组织多所高校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家联合编写。两套教材在内容上互补,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如理论性教材阐述的课程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学设计、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知识,训练操作教程就可以有相对应的具体案例分析或技能操作训练内容。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就会较易理解。在进行技能训练时也会因有案可依而就较易上手,既能保证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能够促进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顺利实施。

3.制定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科学安排教学技能训练项目和程序。

在实践教学没有教材无所凭依的情况下,教师自己要制定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明确其地位、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特别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科学地安排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和程序。训练项目要全面、充分,包含各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单项教学技能训练及综 合性的模拟试讲训练;训练程序安排要合理,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例如,我们近几年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和程序是这样安排的:(1)学生课外练习普通话、粉笔字等教学基本功;(2)课文朗读技能训练;(3)自由演讲训练;(4)教学观摩及评课;(5)语文课导人技能训练;(6)语文课板书技能训练;(7)语文课提问技能训练;(8)语文课讲解技能训练;(9)学生课外进行教学设计训练(编写教案);(10)说课技能训练;(11)模拟试讲课文训练(即教学实践技能综合训练,最好采用微格训练的形式)。其中的第二、三、五、六、七、八、十、十一项都是学生必须单独登上讲台训练的。这样,学生在最后模拟试讲时已经经历过多次包含读、写、说、讲的公开训练,语文教学综合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就会水到渠成了。

4.扎实、严谨地组织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将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教师不仅要系统、科学地安排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和程序。而且要扎实、严谨地组织每一次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把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证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做好学生训练前的指导工作。每一项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师都要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课前准备、练习时间。并且,在布置训练项目及任务的同时,教师要认真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指导,让学生练习时有路可循,有法可依。例如,语文课导入技能训练前,教师就要把导入设计的内涵、作用、要求与方法等要点进行指导,最好结合一定数量的优秀导入案例使学生加深体会与理解。这样。学生才可能设计出有吸引力、有创造力的导人语,导入训练才可能有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其次,要做好学生训练的课堂组织工作。在训练课上,要求每一位训练的学生要真正进入角色,认真投入地训练。教师自己也要做一个全神贯注的观众,认真观看每个学生的训练。而且,教师还要组织好整个课堂,让所有学生认真观摩台上学生的训练,不能出现一人登台认真训练而其他学生在台下漫不经心、各行其是的现象。教师要严格要求和认真组织,使教学技能训练课堂成为一个气氛庄重、热烈、活跃的学生充分锻炼自我、表演自我的舞台。

再次,做好学生训练后的点拨与评价工作。每名学生训练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训练的得失。教师一定要首先肯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鼓励、称赞学生训练中的优点,然后中肯地指出学生训练中的不足。教师不能以过高的要求对待还未正式踏入讲坛的学生,只有充分地肯定,才能让每个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充满信心,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才会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训练体会,并组织其他学生参与评价。每个学生训练完之后。自己的体会是最深刻的,如果能让他们及时对自己的训练进行评价。效果是真实、贴切的。而同学的评价往往更能从旁观者的角度准确地指出一些亮点、优点或缺点、问题,使训练者容易接受。教师如果营造出这种积极的氛围,用学生训练的范例去引导所有学生,就会对所有学生产生更好的教育实效。

第8篇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小学语文 策略研究

前言: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天性的发展阶段,而要想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可以适当的采取“游戏化教学”。游戏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对老师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有效举措

(一)注重游戏精神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应该注重在实施游戏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思想。当前的许多语文老师对游戏教学的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使游戏教学的最终目的没能得以实现。因此,需要老师将游戏精神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渗透,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事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析,再将一些合适的游戏内容有机的融入课堂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1]。

(二) 丰富游戏教学的形式与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天性比较喜欢新奇的事物,对于新鲜的人或事的好奇心比较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要合理选择游戏的形式以及游戏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地激发。另外,对于游戏形式与内容的选择也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针对一些比较枯燥的教学环节可进行有趣、活泼的游戏设计。例如在识字教学上,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偏旁部首以及文字的划分,通过“找朋友”的游戏使学生能够在玩乐中认识许多的文字。再有,老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教具,将活灵活现的动画片等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取有益的知识。

(三) 对老师游戏教学能力的提升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师中存在着大量不会正确运用游戏教学法的现象,一些老师尽管能够意识到游戏教学的重要意义,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对于游戏的准备与实施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必须将提升老师游戏教学能力放到重要位置。例如,可以定期参加语文教学能力的培训工作,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电视中选听优秀老师的经典的游戏教学案例,从他们的身上吸取优秀的游戏教学经验,并且自己也要积极的主动学习游戏教学的思想,并将其积极的融入到教学中,从具体的实践中掌握游戏教学的真谛[2]。

结论:综上,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将游戏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游戏教学的方式进行合理的探讨分析,从而使其积极地为小学语文教学做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策略;创新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校各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出现了新的变化,小学语文教师为适应新时期变化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要通过语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的能力,由此,开展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受传统校本教研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教研形式化严重,方法因循守旧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特点提出了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策略,希望能够真正帮助语文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对教研活动不重视

许多小学都比较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而且在每个学期初期都针对教研活动作出了详细的时间安排。但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重视教研活动,认为教研活动的过程就是听听领导和其他老师讲讲心得,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当教学时间多了经验也就丰富了,没有从观念上注重教研的重要性。

(二)校本教研缺乏创新

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这需要教育工作者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学习和研究。但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课程较多,教学时间比较长,教学负担比较重,这使他们难以有较多的时间研究校本教研的创新方法。所以,在许多小学语文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只是记录笔记,走个过场就完事,整个校本教研工作只流于形式而已。

(三)校本教研的信息化落后

互联网的兴起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某些学校教育的基础条件比较落后,不具备开展互联网教育教学的条件,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加上交通不便,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学校语文校本教研中信息的闭塞,不能及时了解教育信息的发展变化。

二、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策略

(一)创新校本教研形式

1.通过课例进行研究分析

各学校应加大对常规课例研究的重视程度,将小学语文教师分成小组进行单元备课、评课和听课,每个小组选择负责人对小学语文的教材进行分析和教学设计,共同找出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并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案例的研究中,让同级语文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不足之处,然后让教师共同进行探讨,展开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案例分析,让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应该如何应对困难,从而引导语文教师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顺利开展教学。

2.开展师生参与的校本教研新模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小学语文校本教研也应该大胆地尝试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教研模式。由于教研的目的在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作为教学中具有主体性的学生,也需要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研活动中,结合他们的需求,这样研究出来的课程才能更适合学生的特点。

(二)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

校本教研的对象是围绕本校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教研仍然需要专业人员对教师的引领,需要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对语文教学规律进行专题分析,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和教学示范等形式,为各教师在教研讨论中明确方向。

(三)借助互联网优势,开展同行教研互动

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同样也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小学语文校本教研也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优势。比如,建立小学语文校本教研QQ群,教师在群里可以针对常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发表看法和征求大家的意见,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互动性。另外,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网站,开设各学科的校本教研专栏,将成功的校本教研案例发表在学校网络平台上,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校本教研经验交流,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

不仅如此,各学校之间也需要加强互动,实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教研交流探讨,这样的教研活动大家的参与和互动积极性会更高,教研活动也会更加富有活力。

校本教研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学工作者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小学语文校本教研需要正视现阶段工作中的不足,加强教研形式的创新,利用现代互联网科技的优势,提高教研活动参与者的互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10篇

针对学科及其各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经过不断摸索,我尝试设计了理论研讨课、观摩课、操作课、综合课等课堂教学模式。

一、理论研讨课

以“聋校语文教学原则”为例,在新课教学环节,我设计了学路引导、讨论助学和独立自学三个教学步骤。第一条原则,语言文字训练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明确该原则的基本含义;再展示聋校语文教学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在观察案例的同时体会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同思想品德教育二者关系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效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针对“此案例中,教者如何贯彻此原则”的问题展开讨论,归纳出贯彻此项原则的几条要求。第二条原则,“语言文字训练同发展智力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系列化的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按照第一条原则的学习思路,让学生逐步通过回顾和分析在聋校见习的案例,归纳出该原则的基本要点。第三条原则,传授语文知识同培养语文能力相结合,我要求学生遵循上述学习思路自读教材,提出问题,并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聋校教学案例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小结过程中,除了复习本课所学内容外,提示学生回顾教育学课上学过的教学原则,并分析它们同本课所学的原则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教法课同教育基础理论课有效的接轨。

二、观摩课

这种课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见习活动和聋校语文教学法中“教材教法”部分设计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教材的基本特征、教学任务、教学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听课记录若变换一下角度,就可以改写成这堂课的一份好的教案。根据听课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征,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听(看)、记录和评述两个教学环节。在听记环节,侧重于观察教学过程和书写听课记录方法的指导,力求使学生明确听课过程中的观察对象和记录对象,明确记录的一般形式。课后布置学生将听课记录改写成教案,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听课兴趣;评述环节,我侧重于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中教者所贯彻的教学原则、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贯彻原则、采用方法、手段的过程。通过此类课型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为操作训练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增进学生研究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操作课

操作课的设计主要针对聋校语文教学法中“教材教法”部分的各个章节,技能结构由备课、讲课和说课三部分构成。其中备课和说课是课堂训练的侧重点。前者意在培养学生研究教材、了解学生、选用教法和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而后者则意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操作课中,讲课技能的训练也是教学重点,然而从客观角度讲,一是在特师课堂上所进行的模拟讲课训练,由于情境的真实性方面较实习课堂差异较大,而且这个差异要远远超过普师课堂与普小课堂,因而训练 效果很难保证;二是大纲所规定的学科教学时数也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讲课训练的机会,如若硬性安排,还可能冲淡正常的理论的课教学,因此,这类课型的比率不宜过大。

四、综合课

这种课型是将上述三类课型或其中的两类综合而成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整个聋校语文教法课教学中,此类课型占了最大的比重。以聋校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一章中的“讲读课文教学步骤与方法”的课堂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讲读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操作方法,难点是“初读”、“讲读”两个环节的设计与操作指导。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我基于以下教学思想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1、从课题切入,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起始阶段,我抓住课题中“步骤”、“方法”两个要素,通过“两者分别回答什么”这一问题的快速讨论和新知识的直接交代,为本课学习确定了方向。同时,通过具体案例(教材)的展示,也为本课学习思路(观察案例明确任务――操作训练――提炼教法)定下了基调。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备课

随着减负呼声的日益高涨,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教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大量数据显示,造成课堂实效性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教师备课不认真,而是他们对备课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把握备课的有效方法。只有抓住备课的根本,有的放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备好课呢,下面让我们为自己的备课好好把把关吧。

一、小学教师当前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象一,许多教师看重教参,因为教参还提供教学案例,可以直接用来教学;有的老师重考纲分析,考试指挥棒的功能体现更为明显。其实不然,我们教师最应该依据的是课标、教材。他们才是进行备课才是基本点。对教学内容分析不到位,对教学过程只是做出简单的知识罗列,这就导致了教师的备课流于形式。

现象二,背课代替备课,有些课堂上,教师讲的滔滔不绝,似乎功底很深,其实这种课堂教师成了演讲者,学生成了被动的听众,这反映出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不是备课而是背课,完全曲解了备课的含义。

现象三,学案代替教案。有些教师不注重写教案,而把重点放在了学案上,学案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的学习方案,而教案包括教与学两方面,既要有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活动的设计,又要分析学生,设计学生活动。备课的结果是形成教案而不能用学案代替。

现象四,重预设,轻生成。有些教师的教案过于详细,甚至把上课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了出来,然后照本宣科的去表演,这样的课堂太过于僵化,它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复杂性,忽视了课堂动态的生成。教案应多角度预设应对方案,简单地说,备课应该具有充分的应变意识和策略。

现象五,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同一化教案。集体备课已经成为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其效果也常常不尽如人意。最主要的表现是,资源共享导致统一化的教案,教师忽略了教学对象的不同,这种备课不备人的做法当然会导致教学设计的模式化。起不到实际的作用。

现象六,重课前备课,轻课后备课。备课就是做好课前的准备,这是许多老师普遍想法,其实,针对一节课的研究应该延伸到课后,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课后反思,我们称之为反思备课,它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有一个著名的结论是教师的实践加上反思等于教育名家。在这个方面教育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题目叫“咂摸教学”。即“反思式”教研。把反思做好,把反思三年的老师称作入格,再反思三年,就可能成为合格,再反思三年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要想培养教师要注意“三格”----入格、合格、风格。最后培养学习型的教师。

二、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新特点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基础牢靠,剔除不必要的环节,才能由此生成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语文教师要备好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通读教材,全册整体备课

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思路安排,针对不同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依三维目标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备课前应通读教材,整体备课。

整体备课就是新学期拿到新书以后,教师要结合语文课标、教材说明及时阅读全册教材,目的是对学段三维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有一个准确的方向,对全册教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全册教材安排的内容及训练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整体安排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个环节可以是粗线条的,但它是必不可少的,用最少的时间,追求最大的效果。

2、钻研教材,集体单元备课

新教材面广量大,增加了备课难度,特别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不确定性更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备课不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同伴互助,导致思维空间狭窄,对教材的特点认识不够,把握不准。因此,过去那种个人独立备课的形式已经适应不了课改的继续深入,集中教师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当取而代之。集体备课可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教师的思维空间和视野,集中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备课的深度,取得良好的效果。

课改前教师备课多采用以课文为单位逐篇进行,导致教师缺乏对整本教材和各单元的整体了解,费时低效。课改后的语文教材按专题单元编排,每单元课文无论从人文的角度和知识的角度都有共性,这是编者遵循学习的规律、知识内在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精心编排的。同时,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等各部分板块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抓住教材编排特点,实施单元备课、整组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品读教材,感悟文本备课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提出了很高要求,要落实这一维度的目标,就需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细细品读教材,感悟文本。

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需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走近文本”。教师自己要先有对文本充分的感悟与体验。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教师同文本的对话,首先要“聆听”文本的声音,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积累和感受,“披文以入情”,让文本感动自己。第二要“走进文本”。在自己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理性思考,理清自己感悟文本的过程、方法、体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彻大悟。第三要“走出文本”。在明确感悟经历的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条件,基础,设计出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思路、方法。因此,只有教师品读教材,感悟文本,经历“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备课历程,才能得到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真经。

4、深挖教材,整合资源备课

语文教师应具有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教师备课时不要局限于教材,要注重深挖教材,整合资源备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是要挖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搜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资料,补充学生学习的资源。二是要挖掘教材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布置搜集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的信息补充、完善、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激励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三是要挖掘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让学生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职业素质教育;教学手段

职业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良好的职业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面对职场,满足各个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语文作为中职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改变学生的各种观点和理念,因此,教师在确定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就业与从业问题,在教学中不断的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一、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关系

职业素质是一种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指的是劳动者在一定心理和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自我修养和劳动时间等不同途径形成和发展而来的一种品质。在实际工作中职业素质又被称为职业能力,但是事实上职业素质的内涵并不仅仅如此,除了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以外还包含着劳动者的文化素养、团队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其他的综合素质,因此职业素质就是职业能力的观念是错误的,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语文作为文化课教学过程中一门比较基础的课程,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工具性,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运用语言和文字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有着一定的联系,而语文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的关系更是不可忽视的,在当今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是必然的趋势。

二、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机构,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调整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让学生在就业和从业竞争中有较大的优势。在中职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是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可以让学生在拥有专业和熟练的技能之外拥有较好的职业素质,让其可以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满足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需求。同时,中职学校学生的生源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学习的能力和各项素质普遍不是很高。因此,如果中职教育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那么学生进入社会后就失去了竞争能力,降低了其就业和从业的可能。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中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的方法

1.在语文教学中寻找渗透职业素质的契机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时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类学生在进入到中职学校以后对自己的学习和以后职业上的发展会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出不自信的感觉,并不认真学习。而口头的说教对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而且目的性太强的说教会让学生反感。因此中职教师可以在语文授课的过程中抓住契机渗透职业素质,让学生感觉不到目的性,这样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有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特别的有用,以后就业的范围和可能性均较小。教师在讲解《石缝间的生命》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引导,渗透职业素质教育,这一课程讲的是“石缝间的生命”具有在艰苦和恶劣环境不失生命的尊严,依然可以顽强拼搏、创造属于自己辉煌的精神,教师在讲解这一中心时就可以深入说明每一个职业和专业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一个人的发展看的不仅是专业,而是能力和素质,通过这样的方法达到渗透职业素质的目的。

2.在语文学习中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部分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文章与学生的生活离得有些久远了,学生不能很好的从这样的教学案例中获取精神上的鼓励或者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是语文课本中的教学案例是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课文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例如,教师在讲解《迎接挑战》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知识点之后拓展知识,以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为例对学生进行抓住机会、迎接挑战的教育,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很多人的成功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努力打拼而来的。而在成功的道路上最为重要的就是爱岗敬业的精神,只有做到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工作,并且为之不断努力才能获取成功。

3.让语文教学体现出职业素质的人文内涵

学生职业素养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的技术上,与学生对专业技术的理解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在将来从事相应职业时对劳动成果的态度上,这些的实现仅仅靠技术的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语文素养的不断滋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不同的专业均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其所学习的专业,进而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供一定的外力作用,让语文教学体现出职业素质的人文内涵。

例如,教师在对《邓稼先》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在讲解文章之后用邓稼先的职业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对比。学生观念里有职业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会认为两种职业没有任何的可比性。这时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介绍文章主人公的工作的基本情况,让学生知道邓稼先工资不高,工作条件非常不好,但是其将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进而提高学生的工作责任感,让其有更好的职业素质。

4.将职业道德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职业道德是学生职业素质较为直接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是学生成就事业的基石。学生在以后的就业和从业过程中想要有一个不凡的成就,就需要有正直、诚信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同时,也要让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好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对《我的母亲》进行讲解时,就可以将职业道德融入授课过程中,这一文章从母亲对我、对家人和对自己的态度来展现了母亲在我内心中的形象,树立了一个严师慈母、温和谦让和刚气的母亲形象,表达出了自己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敬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深入的讲述:从本文可以看出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素质和性格体现,我们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按照公司的规章行事,不能随心所欲,更要正直和诚实,像文章中的母亲一样,做一个值得敬佩和学习的人。

总而言之,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职业素质教育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与学生以后的就业与从业均有着一定的关系和影响。而在中职学校各个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与职业素质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就是语文。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和社会的必然要求,应该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发展和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和方法,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贺岩.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J].高考:综合版,2015(1):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