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概论

食品科学与工程概论

时间:2024-01-31 14:37: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食品科学与工程概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食品科学与工程概论

第1篇

关键词:食品科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铜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12年新增本科专业,在学校走应用转型的背景之下,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业导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的原则[1-2],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人才

根据相关市场调研、市场需求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结合学校、本专业定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进行了调整,引入了创业教育理念和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更加体现本专业“重能力、重实践、重应用”的特色,侧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具体调整情况:人才培养目标由培养“具备食品科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加工与保藏、食品企业管理、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的领域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分析检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质量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向培养“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及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转变,最后形成了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食品学科专业基础坚实、实践能力较强、人格品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相结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3”为3年基础学习阶段以学校培养为主,“1”为累计1年在企事业单位学习和各类实习、实训等,着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优化课程体系,删减了“茶学、食品发酵工艺学、现代生物技术概论、食品免疫学、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保留“食品企业管理”课程,只是教学形式由校内教师讲解改变为邀请企业专家做讲座的形式进行,增加了“专业劳动课、食品加工与贮藏实习实训、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工厂设计、生产实习、学术讲座”,其中部分为必修课,部分为选修课,缩减了部分课程的学时,实践课程体系更加侧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形成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课内环节和课外环节相结合、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合理的课程体系将有力地支持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逐步形成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并重,抓住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两个环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锻炼学生多种能力[3]。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显著提高,表现为学习成绩提高、考证率提高、就业效果较好,另一方面,教师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表现为课堂授课效果趋于更好、教学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增多。

2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课程建设

根据该专业的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升课程建设。该专业首先及时了解地方食品产业的技术需求及取得的新成果,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剔除无用知识,使教学内容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其次,注重改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在应用性、工程性以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积极推进“项目驱动型”和“任务型驱动”的实施[4]。在专业课中,以项目实践作为整个课程主线,通过项目实践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还提高应用能力。“任务驱动型”让学生带着任务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并通过汇报总结作为任务的考核,以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5]。再次,在课程体系的优化过程中,该专业团队有效利用地方资源,把企业案例带到课堂上来,把课堂放到企业中去,将产教结合落到实处,有效搭建课程体系的外部环境。该专业团队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深入企业、基地学习锻炼,形成系统的实践锻炼体系,有效地完善了理论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巩固专业课程内部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建立以《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工厂设计》为主干的课程体系。此外,在设置合理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校内工程实训,通过两个人合作完成产品生产线设计,从前期调研到生产线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等知识的掌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从2013年开始,该专业以结合学校实施的学生科研课题为契机,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重点以课外教学环节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学生课外实践教育专项活动,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将大学生创业活动作为课外专业实践的延伸,逐步渗透创业教育理念,探索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最佳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效果显著。2013年以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级学生科研课题数由2项增加至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并结题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学生参与数累计不少于80人次。此外,积极参与教师课题,提升实践能力。截至2016年7月,学生参加科研课题、创新创业活动,目前已开发出10多种新产品,如灰豆腐、刺葡萄酒、薇菜干、即食薇菜、天麻片等,学生发表科研论文达7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发明专利公开10项。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文笔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是锻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4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度

为响应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号召,展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魅力,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和展示学生综合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人际沟通技巧和处事应变能力等职业素养,将专业知识与校园文化活动融为一体。2014年5月和2015年9月,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活动期间分发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法规500册,野生香菇有关知识600册,安全饮食注意事项500册,新食品安全法宣传300册,进行啤酒品鉴和营养配餐大赛等活动、展示了家乡特色食品以及在实验室制作的面包、葡萄酒、饼干、蛋糕、灰豆腐、酸奶等产品,活动影响覆盖铜仁学院、铜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铜仁市工业园区的碧美园食品有限公司等。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展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通过开展一年一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不断完善活动内容,以自主开发的产品为特色,不断激发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和参与活动,产生“需求学习”及“需求能力锻炼”的动力,提高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被动锻炼的状态。近几年,学生参与一年一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的热情十分高涨,学生参与率达应届人数的95%以上。一年一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的举办,为学生成果展示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平台,让学生通过活动的筹备与开展,全程参与其中,将所学的专业应用于活动中,充分展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所在。

5密切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内外结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

为紧密对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业链建设及其需求,建立校企合作、内外结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该专业与铜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农夫山泉(贵州)武陵山饮料有限公司、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等开展产学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专业性人才和专业技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针对食品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创新课题和学生岗位需求,为学生见习实习提供保障。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需要开展的研发项目与所要开发新产品的案例,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传统的教学实践环节改革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实践与基本教学环节无缝结合[6]。企业参与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讨论,企业负责人提出要增设“食品营销学”“食品加工企业管理”“公文写作”等课程,从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发展现状等方面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制定提供了建议。

6实施实习质量监控模式,积极推动学生就业

结合该专业“3+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四即将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企事业单位实习。为了更好的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确保学生更好就业,本专业实施了实习质量监控模式。学生的实习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首先要了解实习单位情况、实习目的意义以及实习的目标[7]。此外,学生每周需要定期向校内导师以实习周志的形式从实习部门、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收获与体会、下一周计划等方面汇报实习情况。校内导师通过学生的实习周志,根据实习的具体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给学生进一步实习提建议与方向,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习岗位的要求,更好地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以期提升学生就业实力。通过实施学生实习质量监督制度,首先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指导下进行生产实习等,学生实习效果显著。例如,学生在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实习,通过与企业导师、学校导师沟通,对方便面出厂指标的测定方法的确定、生产管理、产品配方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等多次反映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扎实,特别愿意接收本专业学生成为他们企业的员工;其次,在贵州龙膳食坊食品有限公司实习的学生,连夜加班制作拟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月饼,任劳任怨,肯吃苦,甚至有的学生连续两天没有休息,通过不断努力,和公司其他成员一起完成了公司任务,并获得了“企业特别贡献奖”;再次,在六盘水美味园食品有限公司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得到连续3次加薪,现已成为该企业的技术骨干。

7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创业实践、专业特色活动、校企合作、实习质量监控模式等方面探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期寻求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牛广财,杨宏志,王宪青,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食品与机械,2013(5):270-272.

[2]雷颂,王伯华,贺江,等.转型发展期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9):265-266.

[3]辛志宏,董洋,徐幸莲,等.“复合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6(4):30-35.

[4]李刚凤,闫莉莉,朱苗,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5(6):73-75.

[5]冯雪莲.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师,2016(17):28-31.

[6]李刚凤,谭沙,朱苗,等.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见习改革与实践—以铜仁学院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6,18(4):32-34.

第2篇

关键词 食品营养 必要性 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国民的营养健康水平始终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21世纪的今天,由于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观念的改变,营养与健康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焦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营养、食品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在公众营养的教育和管理方面相对比较滞后,而人们对食品安全、营养的需求和对食品的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明显增强;且随着世界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后国际食品与营养产业呈加速发展趋势。这一切都亟需一批又一批的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食品营养”学科领域的人才来加强对食品与营养的科学引导、管理和监督,以加快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和营养工作,从而跟上社会发展乃至世界发展的步伐。

1 食品营养专业的介绍

食品营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食品营养学、食品科学、生物学、人体生理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流通学、食品标准与法规和食品质量管理的理论和知识,从事食品研发、加工及流通领域的营养管理、分析检测、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营养教育、公众营养等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通过专业教育,主要学习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营养学评价、食品分析、食品毒理学、营养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及公共营养领域等从事营养管理、分析检测、营养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2 增设食品营养专业的必要性

2.1 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社会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国民的营养状况并没有随之提高,而是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食品营养问题日益突出。①美国学者Popkin提出了膳食和营养状况变迁的阶段,分“饥饿减少”、“慢性疾病”、“行为改变”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膳食结构变迁的关键时期,从第一时期过渡到第二时期,进入“慢性疾病”时期。其特点是脂肪、能量摄入增多,体力活动减少,其结果会增加与膳食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年龄日趋年轻化。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纲要(2001-2010年)》指出 “加快食物发展,改善食物结构,提高全民营养水平,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是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由此表明国家重视食品营养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反映出国民对食品营养的关注。②要改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的现状,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国民素质,就需要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和传播,因此在高校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非常必要的。

2.2 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营养学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食品卫生与营养专门人才不足万人,主要集中在三级和二级医院的营养科室,为特殊需要(疾人)人群服务。面向公众的食品卫生与营养专门人才屈指可数,我国在该领域至少需要2000万名专门人才。在食品加工生产领域,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1735家,以每个企业需求按2名计算,需要6万多名营养食品开发、生产管理、卫生与营养品管的技术人员。在餐饮管理领域,300人以上就餐的食堂、餐饮单位必须配备营养管理师,全国现有宾馆、餐饮业从业厨师800万人,以30名厨师构成一个网点,以每个网点配备1名计算,需要26万名;再加上机关、学校、厂矿的餐厅或食堂,以每个单位1名计算,至少将有4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旅游管理领域,进行旅游饮食文化与旅游饮食营养、卫生管理,至少需要40万人。在医疗保健营养、运动营养、营养咨询、公众营养、健康管理、HSE管理体系等领域也有着巨大的人才需求。因此,预期总计需要2000万名食品卫生与营养专门人才,且需求迫切。

美国及发达国家100~300人即有1名营养人才,人数是临床医师的2.5倍;战后的日本非常重视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如今40岁以上的日本人比中国人矮,而40岁以下的日本人平均身高比中国人高,这不能不与日本平均300人就有1名营养师以及拥有200多所专门培养营养人才的学校有着极大关系。可见,我国对食品营养类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其培养量,食品营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将成为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人才保障。增设食品营养专业也是时展的必然产物,这不仅对促进教育和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会改善学生的就业前景。

2.3 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发展营养专业、规范营养教育培训的需要

如今,营养与健康越来越受到我国国民的关注,公众需要更多专业的营养师来指导和教育。公共营养师是我国的新兴职业,许多培训机构纷纷开设营养师培训课程。③各机构培训的营养师,对社会上普及和提高公众营养知识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培训机构的资质良莠不齐,教学水平无法保证质量,门槛设置较低,导致培训出来的营养师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无法真正为大众服务。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和规范食品营养教育,打破国内营养专业人才培训市场的混乱局面,就亟需在国内本科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才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营养人才。

2.4 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缩小我国与国外高等食品营养教育差距的需要

相比于国外的高等食品营养教育,我国的营养教育尽管起步较早,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持续的发展。发达国家重视国民食品营养战略,拥有较完善的营养法律。营养教育发达是发达国家的一个特点,国家有较成熟的营养教育和营养普及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不仅早在许多大学设食品营养专业,而且营养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④我国也在积极地制订和推行食品营养方面的法规,普及营养教育,但还是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全国通过学历教育明确设置“营养学”专业,向社会输出本科营养学专业人才的大学,也只有上海交大医学院(原上海二医大)一个高等学校,因此有必要在农业类院校增设食品营养专业,增设本科专业是缩小我国与国外高等食品营养差距的需要,也是食品营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5 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农业类院校的学科进一步延伸发展的需要

农业院校是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源头,为食品加工提供原材料,大多数农业类院校设有食品专业,为解决农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提供服务。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的食品消费观不再是对量的追求,而是更注重对质的追求,向着营养、质量、安全的目标转变。⑤不仅希望食品美味且具有营养价值,还期望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农业类院校增设食品营养专业,研究和发展现代食品营养理论、进一步研究食品中的天然活性成分或物质、解析食品中重要生理活性因子结构与功效,开发新型功能食品,为农产品的深加工提供服务,进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6 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需要

目前,食品营养学专业在全国高校的食品相关学院开设较少,主要在医学院开设的较多。随着国家对食品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的加强,加之国家对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倍加关注,食品科学专业科研及教学工作者对食品营养学的认识逐渐提高。⑥与食品营养专业相关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检验”等主干课程,已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开设多年。但是更为深入的,从分子角度阐明食品的营养,将食品的营养用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涉及到例如分子营养学,医用营养学,免疫学,卫生统计学等较为专业的课程教学。⑦因此,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上,设立食品营养学专业势在必行。

3 开设食品营养专业的构思

3.1 高等院校开办此专业情况及专业定位

目前有少数高校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营养方向,如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等。我国与营养专业相关的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及研究所共46所,其中医学院校占82.6%,农业院校占8.7%,食品院校占4.3%,生命科学院校占4.3%。与营养专业相关的本科高校共6所,即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医学院、蚌埠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其中医学院占83.3%;食品院校占16.7%。⑧⑨

区别于医学营养专业,该专业毕业后服务对象主要是90%的健康与亚健康的人群。对于专业定位方面,食品营养学专业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等学科门类,可根据农业类院校的优势设立修业四年的本科专业,授予的学位门类为理学。

3.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食品营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食品及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中营养的提升与保存的知识和技能,对人群的饮食、营养进行指导与管理的能力,对人类饮食链中的食品原料及食品的营养与成分的分析、检测与管理及营养评价的基本技能,具有营养、保健食品及新营养食品原料研究、开发的能力,掌握国际食品营养学知识和技术并能消化和应用的能力。具有食品营养学、食品科学、生物学、人体生理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流通学、食品标准与法规和食品质量管理知识的高级复合型、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3.3 人才就业方面

目前营养专门人才需求迫切,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该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主要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营养管理、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营养教育,机场、海关、餐厅、餐饮业、宾馆、幼儿园、小、中、大学餐厅饮食与配餐指导与管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营养的指导和管理等。

3.4 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

培养食品营养专业人才,应重视基础知识教育,拓宽专业知识,增加选修课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自由的发展空间,加强学生的动手和科研能力,培养出现代复合型人才。⑩在农业类院校增设食品营养专业,应突出本校的强势学科,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可以包括:

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化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食品化学、营养学基础、食品毒理学、分子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等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临床营养学、食品工艺卫生学、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卫生统计学、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公共营养学(包括营养宣传教育)等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食品分子生物学、食品分析学、营养学综合实验、食品科学概论、功能性食品、食品卫生与营养讨论课、食品加工原理、食品质量控制等课程。

4 结束语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营养健康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应尽早在我国本科高校设立食品营养专业,规范科学营养教育,培养高级人才,加速大众营养知识的推广应用,发扬中国优良的饮食健康文化,促进我国国民健康发展。

注释

① 肖贵平.开设食品营养本科专业的思考[J].福建轻纺,2010.3:38-42.

② 黄鹭强,陈必链,黄建忠.师范院校开设食品营养公共选修课初探[J].福建轻纺,2011.11:51-54.

③ 何宏.公共营养师培训现状与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51-53.

④ 李里特.国外营养教育与管理[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2-5.

⑤ 潘蓓蕾.提高食品工业发展水平 促进食物消费与营养改善[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4-7.

⑥ 杨新泉,江正强,杜生明,等.我国食品科学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食品学报,2010.5:5-13.

⑦ 刘永峰,李建科.新形势下分子营养学对食品科学专业的重要性分析[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3:149-151.

⑧ 张立实,吕晓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9.4:296-298.

第3篇

关键词: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教育;工程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65-02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食品工业正处于历史性的战略转型期,食品产业发展正迎来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然而,食品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在质量安全、食品优质化、品牌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和差距。行业发展,教育先行。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高校具备其他社会机构所不具有的教育资源、条件、方式等优势。世界上许多著名高校借其在学科、人才、信息、学术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充实当地的智慧库,高校的人才溢出比技术成果的产出更为重要。遗憾的是,当前科研成果脱离生产实际,大多处于“沉睡”状态,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传统的“专才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形成了“断层”,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育厚基础、宽口径、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目前国内有二百多所大学开设食品专业,每年招收学生数以十万计。食品是一个广义的产业领域,并非狭义的技术领域,然而,很多食品专业院校误将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同于技术人才的培养。食品产业领域涵盖农业科学、化学工业、工程设计、仓储物流等十余个领域,但是食品院系所设置的课程忽视了上游的农业和下游的流通业,仅局限于工业领域,将食品科学的概念局限于工厂车间。食品质量与安全是食品行业头上的一把利剑,众多高校教育将食品质量与安全狭义的理解为食品检测分析,忽视了其背后深层次的商业伦理、法律法规、政府管理等议题。再如,食品价格的涨跌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关系、农产品期货贸易、产业整合之类的社会焦点问题,在食品院系科研领域几乎是盲区。目前的教育体系重科学轻工程,重科研轻实践,这种滞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技术无思想,许多学生临近毕业时都对食品产业缺乏基本的了解:国内外食品产业的发展历程、问题与对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食品行业著名企业有哪些?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其实,茫然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教师,因为教师也缺少食品产业的实践经历。

一、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策略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当前,促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改进教学方式,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素质,重视实践教学,加强产学研结合,等等。

1.推进教学改革。朝气蓬勃、志向远大的青年学生们普遍具备创新的潜质,关键是教师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才智,引导他们把握好机会。我国食品高校急需从陈旧的教学内容、灌输性的教学风格、死记硬背的考试形式等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切实转变到以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主的教学理念。就学科专业布局而言,拓宽专业口径,构建学科综合的大平台。高校应重视科技创新项目,除了组织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学院和国家SRDP项目、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内专业相关大赛活动,或全面的生产实践训练,为满足学生个性化专业发展的需求,学校应积极为学生提供独立开展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的条件。开设“食品产业概论”类的课程,聘请食品集团高级经理、优秀校友做专题演讲、论坛等。

2.完善激励机制。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人们产生不同的行为激励,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制度的保障。遗憾的是,受限于“一流大学”、科研经费和SCI文章等考核指标,老师们埋头于科研的基础研究,出访进修基本局限于学术圈,教师们获取晋升机会的主要指标是学术能力而非实践能力。甚至包括对实验实习起到关键作用的实验技术人员,学校的考评机制不仅没能调动实验员对实验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促使很多实验员转为教师系列,极其不利于实验队伍建设。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选派老师去食品企业“挂职锻炼”,这种在实践中的学习收获不亚于到国外大学做访问学者,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颇有现实意义。

3.优化教育管理。实施弹性学习制度有助于人才培养,如适当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中途校外实习等。笔者所在的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构建了一系列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多导师制等培养模式,本科生导师制包括德育导师、学业咨询导师、专业训练导师和毕业论文导师相结合的制度,便于学生与教师密切交流与沟通。这些创新的尝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科研、生产、管理)的需要,而且能充分发挥全院老师的优势和资源。

二、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的实践

高校要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创业人才,仅仅依靠高校内的教学手段和环境是远远不够的,教学难免欠缺技术创新的环境和实践训练的过程,这需要通过加强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来推动人才培养。一些中小型食品厂家自动化水平不高,仪器设备较为落后,而大型食品企业,由于食品行业卫生要求等方面的原因,不便接受学生的实习实践。实习实践实际上仍停留于“走马观花”的阶段,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解决这一难题,我院在2005年启动建设了一个适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的食品加工综合中试车间(中试基地)。2011年,经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批准该基地扩建为山东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工程中心依托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运行,是面向山东省及全国海洋食品与功能食品领域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省级高新技术研发实体。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工程中心现拥有占地3000m2的中试车间,各种中试设备近40台(套),包括冷冻鱼糜中试生产成套设备,啤酒中试发酵生产设备等,并建有GMP车间,现已经成为食品学院实效性极强的、独具特色的校内实习基地。工程中心的实质目的不在于产业化发展所获得的高额经济收益,而在于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吸纳平台。工程中心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既可以承担单项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也可以进行综合性及开放性实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实验工作,还可进行科研的小试和中试,培训学生提高工艺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在建中的工程中心正在试探更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食品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建学生食品专业协会、兴趣研究小组,开放工程中心较先进生产线,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解更直观深入,通过对创新气氛和过程的亲身感受,更切实地体会并领悟创新精神,切身体会创新创业的艰苦,学会做人、做事,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另外,工程中心可以帮助各类企业进行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产品中试、技术咨询和服务、人才的培训等,成为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输送的重要“辐射源”。这一平台能带动广大师生积极投入科学研究及新产品研发的工作中,促进学生们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从而推动高水平、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健康快速地发展,同时通过将科研成果更有效、更快速的转化为经济资源,使其成为促进产学研联合体壮大的孵化器,为我省海洋食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支撑。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构筑的综合系统工程,中国食品产业的繁荣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高校的育才模式直接影响着食品行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期待高校打造更多食品工程领域技术革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为全面提高我国食品加工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敬敦,蒋丹平,陈昆松.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35-36.

[2]张海生,张宝善,李小平.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水产品加工学刊,2011,(5):108-109.

[3]姜登岭,倪国葳,王兴国,等.基于市场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35-38.

第4篇

文类

英语(01) 公共课:大学语文 专业课:综合英语

英语听力口语统考地点:云南师范大学呈贡主校区(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768号)

0102保山学院 英语

0103文山学院 英语

0104普洱学院 英语

0105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英语

0107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英语

0108昆明学院 英语(师范类)

汉语言文学(02)公共课:文学概论、公共英语 专业课:现代汉语

0202保山学院 汉语言文学

0203普洱学院 汉语言文学

0204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汉语言文学

0205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汉语言文学

0206昆明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0207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秘书学

0208云南师范大学 小学教育(职教)

旅游管理(03)公共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课:旅游学概论

0301大理学院 旅游管理

0302昆明学院 旅游管理

0303玉溪师范学院 旅游管理

0304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旅游管理 0305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旅游管理

0306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职教)

0307云南民族大学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经济管理(04)公共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课:基础会计

0401昆明学院 财务管理

0402保山学院 财务管理

0403玉溪师范学院 财务管理

0404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财务管理

0405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财务管理

0407云南民族大学 财务会计教育

0408云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

0409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工商管理

0410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工商管理

0411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工商管理

0412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0413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0414昆明理工大学 会计学

0415西南林业大学 会计学

0416曲靖师范学院 会计学

0417云南工商学院 会计学

0418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会计学

0419玉溪师范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

0420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政教(05)公共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课:哲学原理

0501文山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0502昆明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

中医(06)公共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课:中医综合

0601云南中医学院 中医学

地理(07)公共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课:地理学概论

0701玉溪师范学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历史(08)公共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课:历史(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0801普洱学院 历史学

0802昆明学院 历史学(师范类)

学前教育(09)公共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课: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

0901云南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职教)

0902玉溪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

0903云南工商学院 学前教育

0904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学前教育

0905昆明学院 学前教育(师范类)

针灸推拿(10)公共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课:针灸推拿学综合

1001云南中医学院 针灸推拿学

泰语(11)公共课:语言学概论、公共英语 专业课:基础泰语

艺术类

1.专业统考地点:云南艺术学院呈贡校区

美术学(41)文化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统考:(素描、色彩)

4101云南艺术学院 美术学

4102保山学院 美术学

4103文山学院 美术学

4104普洱学院 美术学

4105云南师范大学 艺术教育(师范)

艺术设计(42)文化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统考:(设计基础、专业设计)

4201昆明学院 产品设计

4202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设计

4203云南师范大学 环境设计(非师范)

4204昆明学院 环境设计

4205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环境设计

4206云南师范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非师范)

4207云南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4208云南工商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4209昆明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数字媒体方向)

4210曲靖师范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音乐学(43)文化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统考:(1、歌曲演唱或钢琴演奏2、听音能力测试)

4301云南师范大学 艺术教育(师范)

4302云南艺术学院 音乐学

4303保山学院 音乐学

4304文山学院 音乐学

4305昆明学院 音乐学(师范类)

音乐表演(44)文化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统考:(1、歌曲演唱或钢琴演奏2、听音记谱)

4401云南师范大学 音乐表演(非师范)

4402云南艺术学院 音乐表演

舞蹈学(45)文化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统考:(舞蹈素质测试、舞蹈自选片断、舞蹈即兴模仿)

4501云南师范大学 舞蹈表演(非师范)

4502云南师范大学 艺术教育(师范)

艺术教育(46)文化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统考:(专业主修 、基本素质测试)

4601云南艺术学院 艺术教育

2. 专业统考地点:云南师范大学呈贡主校区(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768号)

广播电视编导(47)文化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统考:(1、广播电视编导综合考试、2、命题创作—短片剪辑)

4701云南师范大学 广播电视编导(非师范)

体育类 专业统考地点:云南师范大学呈贡主校区(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768号)

体育(51) 文化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 专业统考:(基本素质测试、专项)

5101昆明理工大学 市场营销(文体营销方向)

5102西南林业大学 体育教育

5103云南民族大学 体育教育

5104文山学院 体育教育

5105普洱学院 体育教育

5106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教育

5107昆明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类)

理类

计算机(61)公共课:高等数学、公共英语 专业课:数据结构

6101昆明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

6102文山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103云南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

6104云南财经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105云南民族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106大理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107云南工商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108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气(62)公共课:高等数学、公共英语 专业课:电路

6201云南农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6202大理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6203昆明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6204云南工商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6205云南师范大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师范)

农学(64)公共课:公共英语、公共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 专业课:植物学

6401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

6402云南农业大学 农学

6403昆明学院 生物科学

6404普洱学院 生物科学

6405文山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6406云南农业大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6407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

6408普洱学院 园林

6409云南农业大学 园艺

6410昆明学院 园艺

6411云南农业大学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动物(65)公共课:公共英语、公共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 专业课:动物学

6501云南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

医学(66)公共课:高等数学、公共英语 专业课:医学综合

6601昆明医科大学 护理学

6602大理学院 护理学

6603昆明学院 护理学

6604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护理学

6605昆明医科大学 康复治疗学

6607昆明医科大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

6608昆明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6609大理学院 临床医学

6610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临床医学

6611昆明医科大学 市场营销

6612昆明医科大学 卫生检验

6613昆明医科大学 药物制剂

6614昆明医科大学 药学

6615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药学

6616昆明医科大学 医学检验技术

6619昆明医科大学 医学影像技术

数学(67)公共课:高等代数、公共英语 专业课:数学分析

6701保山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6702普洱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6703昆明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化学(68)公共课:高等数学、公共英语 专业课:专业化学(无机及有机化学)

6801昆明学院 化学

6802普洱学院 化学

物理(69)公共课:高等数学、公共英语 专业课:物理

6901昆明学院 物理

6902普洱学院 物理学

机械(70)公共课:高等数学、公共英语 专业课:机械设计基础

7001昆明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7002云南农业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7003昆明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7004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汽车服务工程

土木工程(71)公共课:高等数学、公共英语 专业课:结构力学

7101昆明理工大学 工程管理

7103云南农业大学 工程造价

7105昆明学院 土木工程

7106云南工商学院 土木工程

7107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土木工程

0708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

0709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

地质(72)公共课:高等数学、公共英语 专业课:地质学概论

7201昆明理工大学 资源勘查工程

第5篇

关键词: 专业导论课 机械电子工程 教学改革

一、背景分析

大学是美好的,特别是对于刚刚经历过残酷高考竞争而迈入大学校门的高中学子,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和应试教育,进入大学感到了放松,突然学业上轻松许多,无具体的升学目标。但是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是我们职业生涯学习的起步阶段。每一个新入学的大学生都必须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开始新的学习征程。

高中阶段学生基本都是在家长的监护下成长,不用担心生活上的问题,学习上也是家长或老师规划好,不用自己操心,而在大学要独立完成生活和学习的规划,很多学生比较茫然。大一新生入校后,学校的现实与学生的理想总会有些差距,导致学生情绪失落。

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来,普遍有“解放”的感觉,这种感觉极易导致上进心的松懈和学习意识的淡漠,不少学生在几年的大学生涯中学习目标不明确,“60分万岁”,整天沉迷于虚拟的游戏和网络聊天中,抑或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最后降级退学,甚至个别同学直到临近毕业时才幡然悔悟,但悔之晚矣。

初入大学校门,许多新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高中填报志愿的时候,可能大多数都是参考家长或教师的意见。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及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只有少部分新生对自己的专业做过一些调查研究,学生缺乏对专业和课程的了解,不知道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学了有什么用。他们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既充满了好奇又感到迷茫,对所学专业缺乏认识,造成学习的盲目和专业思想的不稳定。此时,学生初入校门的那种新鲜、好奇、兴奋,往往会被无聊、郁闷和迷茫所取代。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沈阳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面向新生增设了机电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取代了原先由辅导员和系领导主办的入学教育讲座,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系统地认识和学习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概述知识。

在课程中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性质、学科概况、课程设置、学习方法、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进行了介绍,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从事的工作岗位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培养了专业兴趣,使学生对自己未来四年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形成了一个较详细的规划。

二、内容规划

机电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导向性、概述性、前沿性、趣味性”,课程是学生职业人生学习的向导,趣味性概述机电技术专业前沿知识内容。在专业导论课程的规划过程中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和电子技术应用等复合型的专业知识,以机床数控系统的应用与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调试和管理等能力为特色的机械电子工程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让学生了解培养要求、毕业要求、学分制培养方案特点、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结构、课外培养体系等。重点让学生了解历年的就业情况,了解就业企业客户群和学校行业办学状况,了解企业的岗位,了解职业名称、工程职业能力需求、职业道德要求、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和可以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等。

结合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团队的特点,专业导论课程设计成在大学的第1学期开设,课程性质为必修课,周2学时,共计26学时。课程由5位专业建设骨干成员讲授,每人结合自己的专业建设和科研学术方向,讲授擅长的学科方向知识,具体的教学计划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计划内容安排

三、教学实施

由专业带头人负责机电专业导论课程的总体规划和考试考核工作,课程讲述以大讲座的形式进行,每上一学年的第2学期结束前,相关主讲教师集体集中备课布置下一学年的第1学期授课计划和内容,暑假各主讲教师分别准备课程内容。新生入学第1学期开学前讨论具体的内容,大家共同备课,对主讲内容和课件审查定稿。

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为培养机电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专业申请时为目录外专业。虽然2012年已经成为正式招生专业,但无成形的专业导论教材可供选用,现采取无教材讲授方法,中间根据课程的性质和需要,教师发放活页资料。教师自编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的编写注重选用典型企业的实例、图片、场景、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反映工程职业能力和标准,紧靠体现机电学科的发展和专业的前沿。

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布置专题课后问题,课后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寻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结果,最后可以要求写出报告上交,也可以采取课堂提问的方法,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记录。

改革传统的考试形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课程最终考核成绩采用出勤、开卷考试、课程作业、课程文献查找等方式相结合而形成,其中出勤占10%,课程作业占20%、开卷考试占70%。

四、结论与展望

机电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加深了学生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和大学职业课程学习的理解,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目前我校专业导论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应该进一步着手进行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姜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的构建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09(8):84-87.

[2]鄢泰宁.为新生开设专业概论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J].中国地质教育,2008(2):76-77.

[3]杨景常.成功的专业导论课将影响学生的一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1):38-41.

[4]杨晓东,崔亚新,刘贵富.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5(7):147-149.

[5]杨晓敏,李全意.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2-63.

第6篇

关键词 沭阳县 花卉生态 系统反馈 调控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沭阳县,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隶属江苏省,地处中国华东,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是全省人口最多、陆域面积最大的县。根据苏发201139号省委文件,沭阳为省直管县。该县属于温暖季风气候,全境气温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区位独特,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位于苏、鲁、皖三省和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市大小三角中心,处在徐连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和沿运河经济带的中心地段,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县城距南京只有260公里,距宿迁只有55公里,距临沂只有140公里,沭阳交通发达,新长铁路、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和324、245省道穿境而过。京沪高速公路向北6小时可直达北京,向南4小时可直达上海。

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交通资源,该县近几年狠抓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做大做强花卉文章,转好花卉种植规模扩张和标准化生产,强化系列化服务,实施市场多元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花木总面积40万亩,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称名扬天下。县内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2006年新河镇周圈村入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部分乡镇甚至成为所有土地种植花卉的“无粮镇”。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用地不合理,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合理结构遭到破坏,使花卉生态经济系统失去稳定平衡,系统单元间的物质能量循环受阻,总体功能日趋下降,致使各业生产水平低下,加大地限制着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恢复和建立良性循环的花卉生态经济系统已成为该地区越来越迫切的问题。

一、区域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特征

花卉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具体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有机结合,花卉自然再生产的自然要素与花卉经济再生产的经济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便构成了花卉生态经济系统。花卉生态经济系统是花卉生态系统与花卉经济系统相互结合、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沭阳地区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使该地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独具特色。

(一)系统稳定性不高,自我调节能力差。

该区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物理过程与生物过程不相适应。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7、8、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1 .8%,加之农民盲目发展花卉种植业,造成食物链简单,物质循环规模小,从而使系统功能低弱,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较低,花卉生态经济系统失去稳定平衡。

(二)系统结构不合理、不协调,整体功能差。

系统结构是指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数量上的比列和空间或时间上的联系方式。系统结构决定功能,一旦结构破坏,层次的拟序关系打乱,系统整体功能也就逐渐减退 。该地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现有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颠倒了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系统应有的层次结构关系,过分地夸大了花卉业的作用,打乱了系统内部各单元的生物链关系,系统的整体功能也随之下降。

(三)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恶性循环。

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肥力下降;其次由于花卉的大面积种植需要大量肥料,许多花农不得不烧畜粪和秸秆来弥补,这又势必导致植被破坏。如此循环,无以复加。

二、区域花卉生态经济系统反馈结构模式

人(花农)在花卉生态经济系统中居双重地位,就其花卉生态系统而言,人作为一个自然因子,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构成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参与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而就其花卉经济系统又作为它的超脱,为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人们开发、利用、调控、改变乃至破坏花卉生态系统,成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中最活跃的积极因素和最强烈的破坏因素,在系统中足有主宰作用,作为根本的动力推动着整个系统的运行。可见人(花农)兼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人,以其特有智慧合理开发利用花卉生态系统,使系统功能以正反馈为特征持续上升;另一方面,人又是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一个组分,不能违背生态经济规律,并受到系统负反馈的约束和调节。

系统反馈结构模式是通过系统的因果关系环来研究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引起问题的原因。首先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建立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将每个问题放在整个系统进行整体性分析;然后从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分析系统内部的控制激励,建立反馈结构模式 。

(一)系统正反馈结构模式。

正反馈是具有自我强化效果的因果环,在正反馈中任一变量变化会使该变量同方向变动的趋势加强 。

如图1所示,A变量的变化会影响B变量,B变量再影响C变量,通过各变量间依次作用,最后H变量又影响A变量而构成闭合的因果关系环。就整体系统而言,可发现,A变量如果增加A,B变量就同向增加B;当B变量增加B之后,C变量也要增加C;同样D、E、F、G、H变量也要相应的增加D、E、F、G、H;最后当H变量增加H之后,又使A变量再增加A′。可见,当A变量增加A之后,通过整个因果反馈环的邮箱,最后竟使A变量的增加变成A+A′;如果A变量减少A,结果使A变量又减少A′,使总减量为A+A′。

这说明该地区由于产量压力加大,势必导致毁坏田地以扩大花卉种植面积。然而土地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土地的毁坏你然造成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的投到断裂,使系统的正常结构被打乱,花卉产量低而不稳,从而造成产量压力进一步加大。因此,人类社会的社会经济活动如果违背自然规律,经过一定的积累扩大过程,破坏范围逐渐扩展,达到一定程度,通过各反馈环节的作用,就会产生明显的整体效应和长远效应,并通过网络结构的连锁反应造成难以挽回的全局损失。

(二)系统负反馈结构模式。

相对正反馈结构模式,负反馈的行为时,当环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后,通过环中各要素间的依次作用,最后使该要素减少其变化,从而导致系统变化趋于稳定,具有自我调节的特性。花卉生态经济系统主要通过负反馈环节的自我调节作用而达到稳定态。

(三)系统多重反馈结构模式。

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反馈机制比较复杂,常常是几个正、负反馈环相联而构成的复杂结构。由于正负反馈环的自我强化作用和负反馈的自我调节作用并非完全相等,就系统整体而言,必然产生“稳定”与“增长”之间的相互变化行为。当负反馈环的自我调节作用强于正反馈环的自我强化作用时,系统则呈现出无限“增长”或“衰退”的行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中的波动、震荡、稳定、发展现象,是正、负反馈环相互矛盾额体现。

在由多个正、负反馈环构成的沭阳地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中,巧妙地利用正、负反馈环结合的效应,是协调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保持花卉生态经济稳定与平衡额客观要求。

三、系统良性循环模式的建立于系统调控的途径

根据该地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反馈结构模式及其特点,建立了系统良性循环模式,如图2。图中表明,该地区要发展以花卉为主、多种种植方式并存的农业发展模式。首先要建立花卉生态系统,建设人工生态系统、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其次是要发展多种农业产业,也可以考虑健身保护性自然生态基地;在提高花卉产量的同时降低产量经济压力。由此使花卉生态经济系统对空间、时间、物质、能量、信息的利用率最高、最优地满足人们的要求。

为确保系统良性循环模式的实现,需要对系统施加各种适当的作用,相应地提出如下调控途径。

(一)从结构上进行调控。

系统结构调控是确定组成系统的诸要素在数量上的最优比例和相互联系的最优方式 。系统结构是完成系统功能的基础,不同的结构产生不同的功能和功能效率。需要在分析实际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确定组成系统各部分在数量上的最优比例和在时间、空间上的最优联系方式。

(二)从输入输出上进行调控。

输出通过反馈机制影响环境和输入,从而影响系统本身;输入的改变也影响到环境和输出,符合系统运行规律的输入输出能改善环境质量,增强系统的功能;输入的物质能量若正是系统缺少的,系统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获得更高的效率。由于该地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规模较小,收支平衡失调,循环基本呈“自给型”。为此应积极增加花卉生态系统的无能投入,减少有害输出。

(三)从花卉培植技术上进行调控。

同一个花卉生态系统,同样的输入,技术措施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该地区应改善栽培措施,合理密植和间作套种,发展有机花卉技术,建立生态花卉农业,同时又要增加智力投资,提高花卉培植技术水平。

(四)从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反馈环节上进行动态反馈调控。

应用“长链利用”和“大回路反馈”原理,增加或调整一些环节,强化整体功能,使之形成一个合理转移物质能量的网络结构。此外,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重视乡镇能源建设,改善交通运输业,开展多种经营等也是该地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调控的重要途径 。

四、结语

总之,沭阳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是整个沭阳地区经济发展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沭阳花卉生态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整个沭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沭阳花卉只要采取正确的系统调控手段,合理利用自然、人工资源,走节约型农业发展道路,就可缓解日趋严重的资源问题,进而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沭阳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

(作者:宋梦吟,南京农业大学2011级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伦理;宋欣,兰州理工大学20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食品安全)

注释:

刘撤汉. 自然资源学概论.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汪应洛等. 系统工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