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的房屋设计

农村的房屋设计

时间:2024-01-31 16:37: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的房屋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的房屋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建筑;建筑设计;农村的居住环境

我国农村的发展较慢,但农村的占地面积则是较大的。我国是土地大国,建筑用地的面积也非常大,农村房屋的建筑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但农村的建筑却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也没有系统的管理模式。农村的房屋建设受传统的建筑影响,建筑物相对比较落后,而农村的房屋基本大同小异,所以对房屋建筑中所存在的问题就很难发现。

一、建筑的功能与形式

农村的建筑受传统的建筑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农村建筑有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使人们在对房屋设计时没有自己的主管设计,随波逐流,丢失了自己的审美观点。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一部分人们对时尚与潮流进行盲目的追求,而忽视了房屋的实用性,对城市化的盲从,忽视了农村房屋建设应具备的特点与农村环境所决定的布局。例如,人们在追求城市化的情况下,不考虑农村的固有特点,对城市的建筑设计进行照搬照抄,可是城市化的设计并不适合农村的环境布局,造成外表不美观,也不适用的后果。也有一部分农民为了追求屋子的空间结构高大、宽敞,而占用了其他的应用空间。在对农村的房屋建设制定方案时,应注重农村与城镇的差异,并结合农村固有的特点进行设计,此外,在对农村的房屋进行设计时应结合农村的生活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在其适用的基础上在追求个性化。

二、农村居住建筑设计的问题

(一)建筑的耐久性

由于农村的房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其地基的处理方式,一般都是由自己或者农村的瓦匠按照其经验进行的操作,这种简单的作法对房屋的安全以及稳定都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地基简单的原因可能会造成地基不稳的现象,这不仅仅会影响到房屋的使用寿命,严重的造成安全问题。此外,由于农村的房屋结构相对比较传统,简而言之,结构就是相对简单,房梁的跨度相对较大,而梁的界面却相对较小,这一样减少了房屋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屋的要求越来越大,而农村的房结构有相对简单,这无疑给农民的居住埋藏这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抗震能力差

农村的房屋建设相对于城市的楼房建设而言,没有进行设计,也就相对缺乏抗震的效果。经济条件相对不错的农民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参照城市建筑的模式,使用一些先进的方法进行建造,但由于专业知识水平低,其所作的并不规范也不完整,更没有明确的设计,很多都达不到抗震的效果。由于农村的条件有限,尤其是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大部分的农民对房屋的抗震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这也就导致地震来袭的时候,房屋很容易受到损害,即便没有发生坍塌现象,也会出现裂缝,导致房屋失去安全性,严重的威胁人身的安全。这就要求农民对房屋建设做好抗震措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三)日常生活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对房屋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对建筑持有的有地方住就行的态度,加之农村的建筑有其固定的模式,并且农民对建筑的相关知识匮乏,也就对建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相对认识不到位。我们从来到这个世界到终老都应该离不开房屋的问题,房屋是我们一生中的必需品,所以应对其加以重视。在农村房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如常生活的便利性,没有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况对其考虑。例如,农村的格局分布就是不合理的,在农村的建筑当中,部分家庭的卫生间是在户外的,与居住的房屋是分开的,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方便;还有部分居民未来追求房屋的面积宽敞,明亮,以其他实用的面积为代价;还有的建筑在建设的时候舍不得投资,为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没有上下水管的设计以及浴室的设计,虽然节约了成本,但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也有一部分农村的为了建筑装饰的美观,而在装饰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虽然看起来很美,但是没有使用的价值。综上所诉,在进行农村建筑的设计时应结合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并加上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进行设计,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

(四)建筑的美观性

农村建筑的装饰过程中,往往不能理性的对待,盲目的对城市的设计进行跟从,把城里的东西都当做是时尚、潮流的代表。例如有的农民喜欢城市建筑的天窗,就把其引用到自家的房屋建设当中,结果并不美观也不适用,同时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农村的城市的盲目崇拜以及追随很严重,有的甚至把城市已经过时或者淘汰的东西当做时尚。例如几年前,在城市的装饰中流行一种贴墙的马赛克,其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质量并不是很好,容易脱落,不容易补救,而其脱落后及其不美观,所以时间一久就被城市所淘汰了,但有部分农村的建筑开始跟风,并极其盛行。

(五)建筑的节能问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农民对我国能源的认识比较模糊。很多农民认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是能源大国,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错误的认识很大程度影响到了农民的生活态度。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温饱问题的以节约,农民开始对物质生活开始重视,开始享受生活。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为我们日后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安全威胁。

1.我国的农民对能源的认识不到位,节能的意识也就相对比较淡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对我国的了解仅局限于地大物博,资源强国,但我国也是人口大国,在我国众多人口的基数下,人均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建筑方面我们更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加强建筑的实用性。此外我国虽然是资源强国,但是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也是,这就要求农民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现状进行了解。

2.农民的建筑大部分都是由传统的模式传下来的,所以没有节能的技术,农民也就不懂的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进行能源节约。例如平房的建筑面积以及形态都比城市的多层建筑面积大的多,在同样的情况下做外墙的保温措施,农村的平房比城市的多层建筑消耗的资源多10%—30%之间,并且由于农村建筑的围护结构相对比较薄弱,外墙相当部分是24cm厚,而在房顶位置几乎没有任何的保暖措施。这也就使农村的建筑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实用性还不是很好。

三、解决农村居住建筑设计的主要途径

我国的农村规模相对较大,而农村的居住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一)政府的宣传

我国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农民进行建筑设计的宣传,加强农民的建筑知识、设计知识、装修知识、节能环保理念等等,定期的展开讲座,加强农民对房屋建筑的认识,普及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能源知识,进而加强农民的环保与节能认识。

(二)国家的扶持

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对农村的建设问题给予重视,对新农村的建设制定规划方案。同时,也要求国家对新农村的建设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促使我国的新农村建筑走上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结语: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特点,创造出具有乡土文化特色并使用与当地居民居住的农村住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从根本上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万方.中国新农村规划建设简明实用教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07)

[2]李永芳.我国乡村居民居住方式的历史变迁[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04)

[3]安艳华,杜志文.村镇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房材与应用,2001(02)

作者简介:

第2篇

第二条  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以下简称城镇)有正式户口的居民和职工,住房确有困难的,都可以申请建造住宅。夫妇一方户口在农村的,不得申请在城镇建造住宅。

农民进入建制镇(不含县城)务工、经商、办服务业和长期在乡镇企事业单位务工,已落常住户口并领取《自理口粮户口簿》的,可参照本细则申请建造住宅。

第三条  城镇个人建造住宅,由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按照市、镇规划统一管理。

第四条  本细则所称的城镇个人建造住宅,包括下列形式:

一、自筹自建:城镇居民或职工自己投资、投料、投工新建、扩建或改建住宅;

二、互助自建:城镇居民或职工互相帮助,共同投资、投料、投工新建、扩建或改建住宅;

三、所在地人民政府同意的其它形式。

第五条  城镇个人新建、扩建、改建住宅,必须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房人须持所在单位或所在居民委员会的证明,向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签发建 房证明;

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依据建房证明和城镇规划,经审查批准,确定建房地点、面积和四至,发给《建筑许可证》;

三、动工前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会同房地产管理部门派员到现场,按照《建筑许可证》和房屋设计图纸审查无误,定点放线后,方可施工;

四、住宅竣工一个月内,由建房人持《建筑许可证》和房屋设计图纸,向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验收,经房地产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部门审查合格后,发给《房屋所有权证》。

第六条  《建筑许可证》有效期为六个月,逾期建造的,须按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程序,重新申请。

第七条  城镇个人建造住房,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交通、消防、市容、环境卫生和毗邻建筑的采光通风,新建区毗邻建筑的日照间距,不得小于建筑物高度的一点二倍。旧城区内一般不得建造平房。

第八条  城镇个人建造住房应与改造旧城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和空闲地、荒废地。禁止侵占良田、菜地、道路、通道、城市绿地和其它公用土地。禁止在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和游览区建造住宅。确需征用土地的,应严格按照《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和《河南省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实施办法》的规定办理征地手续。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占地建造住宅。

第九条  城镇个人建造住房的建筑面积,按正式户口人数每人平均不得超过二十平方米(包括同一城市的异地住宅)。占地面积的标准为:二至三人户不得超过五十五平方;四至五人户不得超过六十五平方米;六人户以上的不得超过七十五平方米。

第十条  城镇个人建造住宅,属于本细则第四条第一、二款的,所有权归个人;属于本细则第四条第三款的,按照具体情况确定所有权。

第十一条  原来住有公房又新建住宅的,新房建成后应交出原住公房。拒不交出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为所建新房发放《房屋所有权证》。

第十二条  城镇个人建造住房所用的土地、资金、材料、施工力量等,来源必须正当,禁止利用职权侵占国家、集体的土地、资财或平调劳动力、运输力。

第十三条  违反本细则第五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应视情节轻重,由房地产管理部门会同建房人所在单位或居民委员会分别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制裁。违法建造的住宅,要予以拆除或没收。有关人员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敲诈勒索的,要从严处理。造成经济损失的,要责令赔偿。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3篇

关键词:三亚;新农村;完善;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01603

1 引言

新农村建设,是在2005年提出的,主要方针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的是为了“统筹城乡发展、以乡村特色旅游、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的需求”、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然而在现代的社会发展形式中,农村已经不再是城市的附属品,也可以拥有自身的发展优势[2]。三亚的新农村建设,同样也是现代新农村发展的方向。为此对三亚的中廖村、槟榔村、海螺村、水南村、南山村和龙海村等新农村的代表村落的建设现状展开调查,从而对三亚的新农村的建设现状有了新的认识,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供参考和借鉴。

2 三亚市新农村规划设计的现状调研

2.1 中廖村

三亚市中廖村位于三亚市的北部,村庄西接G224国道,南邻三亚绕城高速和东线高速,距离三亚市区半小时车程,距亚龙湾动车站仅有9 min,地理位置越,海南省5个5A级景区中的4个分布在其50 km范围内,全村总面积6810亩,812户,3350人。

中廖村是目前三亚生态环境最好的村庄之一,绿树成荫,房屋规划有序,高大的灌木在道路两旁罗列。在村庄的中心位置,有一棵大榕树,高大挺拔,方便人们休闲,纳凉。中廖村拥有健全的基础设施,不仅有玫瑰花园和秋葵花园,还有供儿童游玩的场所。中廖村的植物非常丰富,有槟榔、芒果、旅人蕉、椰子树、小叶榄仁、凤凰木、青皮竹、鹅掌楸等,各种不同植物的搭配,使中廖村变得生机勃勃与众不同。但是中廖村的道路未形成回路,游人需要走回头路。配套的产业比较薄弱,如小卖部、厕所、形成规模的农家乐较少,也没有民宿。一般情况,游客游玩时间较短,未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2 槟榔村

槟榔村位于三亚市凤凰镇,临海靠山,是一个纯黎族的自然村庄,人口约6800人,因周围遍布槟榔树,且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称之为“槟榔村”,曾在2014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当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获特色居民的称号。

在槟榔村,最有特色的应该就是这里黎族风貌,村民为了彰显民族特色,对其村庄的大门、宣传栏、指示牌以及墙体等进行了不同的设计。槟榔村是挨着槟榔河两侧建起来的村庄,两侧的建筑都是居民住宅,墙漆都用不同的颜色绘画出了黎族图案,村庄统一规划。在槟榔河的一侧,村民为了纪念和宣传黎族的文化,专门建设了一个小型的博物馆,详细的介绍了黎族的房屋特色、穿着服饰的特点、符号所代表的含义以及他们身上纹身含义等。

在槟榔村内部,人们还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分区,有集市区,居住区生活,健身活动休息区等。村庄内部还有不同形状的雕塑,宣传牌等。道路两旁的绿化,有小叶榄仁、椰子树、大叶揽仁、槟榔、三角梅、灰莉、高山榕、小叶榕、旅人焦、芭蕉等,枝叶茂密的大树把整条小路全部遮挡,感觉不到烈日,虽然整体植物群落比较单调,且没有色叶或开花植物相搭配,但并不影响整体美观。

2.3 海螺村

海螺村位于三亚市市区的东北部,海螺村三面环山,一面向三亚河,西南侧有三亚市交通性主干道迎宾路和凤凰路,分别与市中心和凤凰机场相连,迎宾路直通三亚湾,连接三亚老城区。

整个区域拥有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城市配套和良好的自然景观等资源。由于在城市中,整个村中没有了乡村的气息,逐步走向城市化,二层的洋楼,一层的小商店,排列在街道的两侧,井然有序。村中有些房子正在被拆重建,现在的海螺村正逐步迈向城市化。

2.4 水南村

水南村是位于三亚市崖城区的一个村庄,居民大多以农村产品批发出售为主要收入来源,沿街的植物较少,没有可以遮阴的树木。整个村子规划混乱,基础设施差,大部分的道路还是泥土路,另外,在水南村还能看到一些古老的房屋。

2.5 南山村

南山村是位于三亚市南山下的一个村庄。南山寺位于三亚市以西40 km南山文化旅游区内的“佛教文化公园”中,南山寺占地400亩,仿唐风格,庄严肃穆,清静幽雅。

南山村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有10个大队。村庄内的规划比较好,不仅每家每户的房子比较新,而且每户都有一个小庭院,村民可以在自家小院里种植一些水果蔬菜等,同时也为村庄内部的绿化增加了一份颜色。同时,村庄内部的基础设施区域相对完善。

2.6 龙海村

龙海村是位于三亚市海棠湾的一个村落,因为地处高速路口的交界处,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又距离免税店比较近,是一个人口聚集的好地方。村落靠近大海,周边的环境优美。在龙海村中,也有丰富的植被,如椰子树、凤凰木、酸豆树、柚子、芒果、菠萝蜜等,只是道路的铺装有点差强人意,稍加修饰,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供在海棠湾免税店的游人游览,观赏,另外,附近还有酒店,当人们饭后休息的时候,来这里游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三亚代表村落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通过调查与研究,发现三亚很多村庄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大多数村庄本身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所缺乏的只是科学的规划、管理、资源的整合和适度的宣传,为此,结合自身专业,以中廖村、槟榔村和南山村为代表,在村子的规划布局、植物营造、特色民居、景观环境、文化内涵5个方面,对三亚的农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3.1 中廖村――生态的完善和修复,建立可持续发展村落

中廖村的生态是最值得三亚市其他村庄学习的,中廖村的布局不足之处是在道路方面,人们在过去游玩的时候,道路未形成回路,游人走过去还要再原路返回。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使中廖村的道路能够形成闭合的回路,使游玩的人们能够边看风景边走回去,在不知不觉中能够浏览整个路线。另外在浏览过程中,要增设一些让人能够休息的地方,也可以增加公共洗手间等基础设施。

中廖村的中心景观有一棵大榕树,也是中廖村的主要景色之一。当游览的人们走到大榕树下,可以坐在榕树下歇息。不光如此,中廖村的植物物种本身就很丰富,像芒果树、槟榔树,这些都可以做观赏的树种,还可以为村民增添收益,每户居民自家小院种植一些蔬菜,水果,更显得生机勃勃。

中寥村是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村庄,为了彰显村庄的特色,每户人家的房屋建设都应表现为生态园的小景,景色不宜太过张扬,可供游客在游览的路途中感受的自然的美,恢复原生态,保留自然纯真的一面,尽量少用一些规则式的硬质铺装,选择不同款式的鹅卵石、砂石等。

在植物的景观方面,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种植玫瑰和秋葵的田地,可以将玫瑰园和秋葵园设计成人们观赏的一大特色,使村庄的景观效果变得丰富多彩。另外,在中寥村的莲花栈道的两侧,通过种植一些大的乔木,像火焰木、印度紫檀等,树冠较大,为来往游玩的人遮荫,还能丰富栈道附近的景观效果。

中寥村作为知名生态村落,还有一定的黎族文化底蕴,在发展生态园特色的时候,也可以创新将黎族文化与生态相结合,丰富村落的文化[3]。

3.2 槟榔村――宣传民族文化,发扬黎族特色

槟榔村是典型的黎族村落,在整体规划布局方面,要在弘扬黎族文化的基础上,对村落的布局进行设计,在调研中发现,槟榔村村民的房屋建设坐落于槟榔河的两侧,可以多增添一些有关于黎族元素的东西放在游览的路线当中。

槟榔村是在门口走进村庄的路途中,有些许草莓园和蔬菜园,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开发旅游项目,比如采摘游等,然后再由当地的居民提供饮食服务。这样,不仅促进了人们的消费,还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再加上一些黎族的景观设计,让人们耳目一新,有了更新鲜的感觉。还可以借槟榔发挥,设计专门供游客们活动的项目来增添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乐趣,如采槟榔比赛。

弘扬黎族特色,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黎族民族文化的建设。槟榔村居委会、三亚市政府等相关部门应提高重视。加强文化宣传组织领导,转变观念,充分的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的问题结合起来,克服“安于现状”的意识,努力宣传黎族特色。其次,提高全村居民的素质,做到和谐统一,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够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并使其能够阐述给外来游客们,使来访的每一位游客都能够了解黎族文化,使每一位走出去的村民都能够传播文化。再次,要团结起全体居民,积极宣传黎族文化,努力发展自己村庄的特色,并为之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黎族的文化能够步入社会的主流[4]。

3.3 南山村――的发展和体现建设佛教特色,展示

南山村是位于南山脚下的一个村庄,可以将村庄分为10个部分,每个个体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独立是他们都有自己的风格特色,相互联系是都属于一个居委会管理,因为在整体规划的方面,可以保持原有的习性,对10个部分分别设计,每个部分在主题上都是依赖于佛教文化,分别设计农家乐、小吃街、商品展等多个方面,打造一个以佛教为主题的村落。南山村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在基础设施上我们必须要重视,每个分队都需要设计公共洗手间及公共休息区域。如果有必要可以建立专门的停车场以便来往的游客有地方停车,为了增添游览乐趣而不使游人疲惫,可以建立公共自行车站点,人们可以骑着自行车进行游览。

在植物的营造方面,既依赖于佛教文化,植物的种植也要符合佛教文化的特点,又因为地处热带,可以种植一些菩提、暴马丁香、无忧树、茉莉等,在水中可以种植一些莲花等,这样既符合了佛教文化的特点,又乔灌木相结合,美观大气。

在房屋的特色方面,佛教多以寺庙为主,人们可以自家的房屋设计外观的方面多设计一些与寺庙相关联的图腾或者雕塑,从而能够更好地展示佛教文化。

文化的传播依赖于对文化的了解,在宣传的最初,需要村民了解佛教文化,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村民进行一系列的培养或者发放一些有关佛教文化的书籍,让人们了解佛教,再专门培养几位专业的人士,结合村落的特色,能够对来游玩的人进行介绍,从而达到较好的展示。

4 结语

一个特色村庄的打造,需要强有力的地理优势的支撑,一个特色村庄的持久永恒,就需要不断地修复,不断地创新,不断的完善。三亚市的中廖村,本身就有极好的环境特色,而且拥有大量的客流,则需要不断地完善生态环境,并加以创新,打造完美的“世外桃源”,槟榔村拥有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将其不断地完善修复,并加以宣传,就能够再次为众人所知。南山村虽然大,没有极致的景观,没有丰富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但是仰仗南山景区,可以打造一个具有宗教特色的景观村庄,再加上拥有极大的空间和资源,一定也可以成为三亚市的一个特色村庄。

结合整个村庄的特色,在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村庄的整体布局,景观环境进行一系列的改造,然而在改造的基础上,都也应该遵循村庄本身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征[5],从而才能够促进一个符合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 明,覃志豪.我国新农村建设类型划分与研究模式[J].城市规划,2006,30(12).

[2] 哲,夏南凯.以增强“造血功能”为主导的新农村规划设计探案[J].城市规划,2008,32(4).

[3]骆世明.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建设;住宅;参考依据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进程非常迅速,导致耕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也发展到很尖锐的程度,增减挂钩政策的提出和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就是这一矛盾的产物。采取这一政策旨在通过以集中居住的方式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化利用,将农村长期浪费闲置的宅基地指标挤出,用在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同时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1.西安地区村镇建设现状

近年来,西安地区因快速发展,用地矛盾加剧,也开始推动增加挂钩试点工作。在对西安周边增减挂钩试点的实地调研以及对相关资料的学习研究中,了解到在增减挂钩试点过程中,由于设计布局方式大多简单套用城市社区设计布局的经验做法,设计的主要关注点在住宅环境的改善、节地和节约造价等方面,缺乏对农村的生产生活、文化习俗、空间特征及社会经济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研究,导致试点农村新型社区在传统生活习惯维护、传统乡村空间特征延续、交往空间营造、服务设施配套等方面与村庄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存在很多不适应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从总体布局、住宅设计、空间营造等方面入手,着重对住宅空间、街巷空间、村庄入口、村庄中心等重要的节点进行设计研究,同时在住宅布局方式、道路交通组织、绿化景观布局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以求找到具体的设计思路和对策,解决或者缓解农村新型社区设计和建设中产生的问题,使住宅功能更为合理,过渡空间和交往空间更能符合农民的传统文化和交往习惯,街巷空间更为丰富多彩,社区公共服务更为完善,环境更为优美,促进农村新型社区物质生活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全面改善。让农民在农村新型社区中不但能安居,也能适居、乐居。

2.村民住宅从村庄整体布局到家庭单体住宅建造类型的现状

格网式布局是中国目前的最常见的村落布局形式之一.该布局在村庄内部设置横平竖直、间距相近的道路,将空间剖分为格网,宅院在网格中成排成列布置.这种村庄布局形式结构简练,用地均衡,空间通畅性强,设计和实现都比较简单、经济.由于空间布局呈等间距格网状,村庄空间中没有明显的中心,所有网格的空间地位基本对等,能满足空间占用者追求平等和平均主义的价值取向.这些特点适合农村经济尚不发达、土地集体所有的基本社会、经济特征,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从总体上讲,这种空间布局会从根源上诱使人们对村落空间进行过度改造,并导致空间布局的机械化和空间景观的单调乏味.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火柴盒式建筑所形成的局部空间模式和格网式的整体空间模式,一起诱发了农村环境品质和建设品味的低层次与世俗化。以上是村庄整体布局特点,就农民的个体住宅模式大致可分以下几类:①就像古老的传统建筑,住宅单元围绕大型多功能厅布置.每个单元将有一个私人的菜园.庭院的主轴线从东到西,为所有住宅提供向南的朝向.庭院的宽度由日照决定,而长度取决于住宅的数量. ②四个位于角落的单元围绕一个庭院形成较小的住宅群体.这种类型适合填入非常密集的基地.每个住宅都是从庭院进入。

3.村民住宅从整体到个体建设上存在问题

从实际来看,农村住宅的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从村庄整体建设上,村子为了便于集中利用基础设施和外观上的整齐划一,基本上都是兵营式行列布置,“千村一面”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很好地体现村子原有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特点,更有甚者村子中一些住宅为了便于与道路相衔接,有人按己意随意改变房屋朝向,造成整个村子外部环境不和谐。其次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绿化面积少,没能达到一种居住很舒适的整体外部环境。

3.2从农民个体房屋建设上,由于受意识限制,不要求房屋设计科学合理,建筑质量达到上乘。主要还由于一部分建房的农民收入还不高,建房时受经济因素影响,他们为了省钱,只照搬一些已建成的结构简单的住宅来建,建筑材料的选用上也只图便宜,质量上欠考虑。其次在施工上,找一些流动的包工队,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能严格按施工程序施工。

在建筑节能上更是乏善可陈。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房屋一味追求体型大,窗户大,显得房子建的气派,而且屋里通畅明亮。势必会造成过多采暖能耗的产生。另外由于经济生产模式的演变,农村住宅独立性日益加强,大开窗的建筑模式很大影响了房屋的保温性能。其次是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使用烧结粘土砖作为住宅建筑材料。尽管烧结粘土砖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及隔热、隔声、价格低廉、原料广泛及工艺简单等优点,但其也具有如下缺点:生产大量毁坏良田,自重大、能耗高、尺寸小,施工效率低,抗震性能差等。

4.面对国家政策的要求及形势发展的需要,村民住宅在今后需要做哪方面的改变

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以及解决困难农民的住房问题,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同时也给与了很大的资金扶持。例如,新农村建设资金补助、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等。在这这大好的历史机遇下,村镇建设的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加强管理,修编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村庄规划,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编制质量并有效实施这些规划。村庄的规划、建设、整治应避免大拆大建和整齐划一的“兵营式布局”,在规划中尽可能地保留乡村原有的资源、地貌、自然的形态,生物的多样性及人与自然、生物之间的紧密不可分离的共生共存关系。村庄规划应传承乡土文化。村庄的规划、建设、整治应该保留和传承村民熟悉的传统文化场景 ;村庄的规划和建设要尽可能地向历史学习,尊重与保护村庄的文化遗产、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与自然特征的混合布局相吻合的文化脉络,做到“一村一品”。 西安地区民居富有特色,无论是空间布局中的院落,还是建筑形式上的细部处理,地域性极强。因此在新住宅设计中不应照搬城市对土地和建筑空间的利用方式,要保证宅基地,保证院落,尊重西安地区的实际特点和原有模式,综合考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改善等各方面因素,实现多赢目标。以科技联合攻关、科研项目招标等形式,支持具有良好节能、抗震减灾功能的轻型结构建材研发生产,特别是开发小麦、玉米秸秆纤维水泥基材新型建材技术,鼓励新技术、新设计在乡村民居建设中的应用。

其次,加强对村民住宅建设的引导。一方面在地方经济发展下,促进农民的收入有大幅提升,从而使农民在建房时能更多考虑到房子的质量、节能以及居住环境的合理性及舒适性。另一方面,针对农民建房出现的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增加人力物力,尤其是办公硬件的配置。其次建构一种农村住宅自建引导机制,形成一套面向农村现代化转型及解决农村住宅建设现状问题的农村住宅建设的可实施性策略。

5.结束语

总之,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及资金扶持下,在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下,西安村镇建设事业尤其是农村住宅的规划与建设将会步入一个更高阶段。一些基础设施健全,村内环境优美整洁的新农村将会不断出现。一座座设计合理,外形美观、室内温暖舒适的农家别墅也会陆续拔地而起,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

参考文献:

[1] 范冬英,陈燕明,陈生香. 新农村住宅设计策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8)

[2] 周宁,王晓椰,胡文荟. 传统农村住宅对新农村住宅设计的启示[J]. 山西建筑. 2010(12)

作者简介:

第5篇

[关键词] 农村居民 边际消费倾向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力量,正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努力扩大国内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无疑是一个大市场,农村居民的消费在我国居民的总体消费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当前这个市场确不能有效启动。因此,调查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的特征,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性和内生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ELES计算我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研究,一般采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计量经济模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该模型的经济涵义为一定时期内,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者首先满足其基本需求支出,扣除基本需求支出之后则按比例在各消费支出和储蓄之间分配。该方法具有科学合理、全面、方便实用的特点。其具体模型如下:

式中,为居民用于第i类商品的支出,为基本消费支出,为居民可支配收入。

整理得简化式:

式中,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满足 ,可以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和的估计值

根据ELES模型,运用SPSS FOR WINDOWS13.0软件,农村居民的收入使用的是《中国统计年鉴》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消费支出采用的是《中国统计年鉴》中分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的数据,计算出1994年~2006年的我国农村居民各年的各类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见表。

二、我国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分析

1.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随时间呈现出先降后升再下降的波浪式趋势

从1994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总体边际消费倾向在0.6―0.8之间徘徊: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边际消费倾向波浪式递减,由1994年的0.719下降到1999年的0.675。从2000年到2004年,边际消费倾向却略有回升,五年上升了0.082。 从2004后,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又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06年下降到了0.73。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波浪式变动趋势,一方面反映了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通过诸如取消农业税、发放良种、种粮补贴、减轻农民过重的教育负担等多种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农民扩大消费创造了条件。但同时,我国农民对未来又面临医疗、教育、养老等多重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其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即期消费受到抑制。

2.农村居民的“衣食”的边际消费倾向随时间先降后略有回升

从各类消费支出来看,食品是边际消费倾向中数值最大的。2006年,新增的消费支出中约有32%用于食品消费。即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他们会首先提高“吃”的方面的生活水平。从1994年到2003年,农民的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逐步降低,食品的降幅在所有的消费支出类别中最大,由1994年0.319下降到2003年的0.224,下降了0.095。2003年后又略有上升,从2004年的0.219上升到0.235。其原因是:一方面,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的饮食结构开始升级。从《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显示农民对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的肉禽蛋奶、水产品和蔬菜等消费支出明显增加。说明农民在食品消费中更加讲究营养搭配。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服务性支出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这反映了农民在“吃”的方面也像城市居民一样,追求饮食口味和就餐氛围,饮食消费档次进一步提高。在衣着消费方面,绝大多数居民以购买成品服装为主,且部分收入较高的农村居民也开始注重品牌和服装档次。

3.农村居民的居住、文教娱乐和交通通信边际消费倾向却明显以2004年为界,先升后降

居住的边际消费倾向总体上呈增长态势,2004年略有回落,但幅度不是很大。表明广大农村居民在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愿望得到基本满足后,新一轮改善居住质量的投资开始成为农户生活投资的重点。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2004年以前的边际消费倾向一直呈上升之势。这说明农村居民的出行也开始呈现便利和舒适的特征。一方面是农户的消费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家对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使越来越多的农户享受到现代交通通讯的方便与快捷。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不断增加。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使得教育成本不断增加,农村居民负担的教育费用逐年递增,这无疑会增加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另一方面就是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学技术、学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尤其在子女教育方面,舍得投资。2004年以后二者呈现出回落的态势,一方面反映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一费制”成效突出,教育费用不断下降,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是农民的收入增加幅度并不是很大,缺乏增加收入的新亮点,从而也抑制了这方面的消费。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不断下降,医疗保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断增加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不断下降,这似乎与我国农村的家用电器的普及率非常低存在矛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一是对于较高收入的农村居民家庭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本身存在递减规律。二是农村居民家庭目前教育、医疗、住房等支出比重过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农民其他消费,包括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消费。三是农村的消费环境差,一些地区供水、用电、道路、信号等基本硬件欠缺,使农村居民缺乏消费条件,农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普及受到限制。医疗保健方面的边际消费倾向不断增加。两个主要因素将推动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重继续上升。一是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二是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步推广。

三、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

1.继续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尤其是中等及以下收入阶层的收入

当前,要坚持和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努力增加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合理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和就业。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加大对中等及以下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力度,通过税收、社会帮扶、就业培训、低收入户子女上学费用减免等多种手段,提高其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为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奠定基础。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教育体系,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靠天吃饭”,形成了“常将有日思无日”的消费思维方式。并且,在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等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它的意义是无可争辩的,但是与这些改革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却不完善与健全,这是导致农村居民预期心理落差和即期消费支出减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切实晚上你社会保障体系和教育体系,使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大的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减少其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他们即期消费的安全感。同时,要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这将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让他们不再担心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免除其后顾之忧,农民才能真正敢于适度释放其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

3.工商企业应该适应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开发产品和组织货源

在现代经济系统中,供给与需求具有同一性,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克莱因曾直言,当今的需求本身就含有供给的成分。可见工商企业应该根据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偏好的变化进行全面市场调查研究,例如在食品方面,更加讲究营养搭配和安全。衣着方面更加重视质量,开始注重品牌。居住方面重视房屋设计和装修。提高生活质量的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医疗等方面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明显提高。据此调整农村市场商品结构,增加农村市场有效供给,发现和培育农村新的消费需求点。同时,也要对农村居民中各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货源,开发市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4.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的软硬环境

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农村居民面临的消费环境也制约着消费。因此改善其消费的软硬环境成为当务之急。首先加强硬环境建设,通过改善农村的用水、供电、交通和通讯条件以及售后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居民家用设备及服务方面的消费奠定环境基础。同时,加强软环境建设,要保证农村市场物流、商流、信息流的“大进大出”,畅通无阻,必须加快改革农村商品流通体制。加大对生产生活两用型消费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合理消费,对农民用于交通通讯等生产生活两用型消费给予利率优惠、优先安排等方面的支持,将有助于引导农民合理消费,为农民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秦顺乔周永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05(11):20-21

第6篇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我镇客观实际,我认为当前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用建设措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思路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具体为:

1、大力加强集镇、村寨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搭建基础平台。

一是按照2010年镇区人口达到1万人以上,建成XX东部中心城镇的总体发展思路,在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前提下,完善镇域总体规划和镇区详细建设规划,依托大项目的支撑,抓住桃花电站、明英电站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构建人流、物流、资金流中心,逐步将XX建成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环境整洁、具有辐射能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近两年应抓好的重点工作是:继续做好项目库汇编,积极向上申请项目经费,同时采取盘活、置换等方式多渠道融资,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2-3年内,力争完成XX镇汽车场建设和民族广场的扩建,规划建设XX风情一条街。扩建改造镇自来水厂和管网供水系统,满足城镇居民用水和二、三产业发展用水需求;城镇道路硬化率100%,完成镇行政办公大楼的改造扩建工作;

二是按照“总体规划、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积极抓好各具特色的重点村寨建设。重点抓好坡脚寨的民族旅游村寨建设和马头寨以茶园为主的民族生态旅游村寨建设。在村寨建设中,要做到规划先行、因地制宜。设计建成一批造型美观,格调鲜明,具有XX民俗风格、反映地方文化底蕴的民宅,使特色民宅建设与生态旅游产业开发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从而使其成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是加强道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方面主要抓好各村村级道路的改造和维护、维修,提高公路等级和通车能力;加强村级公路网络建设,争取用五年时间实现100%村民小组通路通车,实施“村村寨寨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村寨路面硬化达90%以上。继续加大对各村的水利沟渠、小水窖建设,以及山塘、水库的维修维护,全面提高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完成早楼水库、高寨水库、白岩水库的险坝改造工程,提高蓄水、灌溉及防洪能力,新建甲双水坝,解决农业缺水问题;力争向上对接项目,加大希望工程的投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大力发展生态能源沼气池建设,努力在2010年前建成2500口沼气池及配套的农村改厩改厕;依托国家扶贫政策,争取项目引进,使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实现重点突破,建成甲登电站、团渔浪电站,形成梯级电站发电网络。整村推进,确保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四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调整教育校点布局、培育农贸市场,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以及电力供应、电视覆盖、电信服务等配套设施。

2、抓好“五朵金花”,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后续支柱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使农民真正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一是立足优势,围绕特色抓调整。在现有基础上,实施北烟南移战略,巩固老烟区,发展新烟区,到2010年,力争烤烟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重点抓好田烟生产,提高中上等烟比例,促进农民增收。用好用活退耕还林(茶)政策,依托都匀毛尖品牌优势和建设“西部茶都”机遇,在现有茶园的基础上,继续发动鼓励农民发展茶叶种植,扶持各村茶叶协会,到2010年,力争建成优质高产茶园10000亩,把我镇建设成为“西部茶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

二是立足市场,按照供需抓调整,发展订单农业。在坡脚、样畦、坪洋等公路沿线发展订单蔬菜生产,通过企业的介入,实现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直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用2-3年的时间,将XX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镇订单蔬菜种植突破3000亩,西瓜、红枣、辣椒、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规模化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实效。利用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增值,拓宽销售市场,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养殖产业。结合州市畜牧行动计划,引导农民用好用足养殖信贷贴息政策,以贴息政策和政府支持增强农户养殖信心,激活部分群众手中资金,壮大畜牧产业,同时抓好项目带动,能人带动。大力支持和培育养殖专业户、养殖场,形成养殖规模,带动地方养殖业发展。大力推广坪洋“支部+协会”模式,全力打造养猪、养牛、养禽专业村,为养殖户提供必要的资金、物资和技术支持,使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加强畜禽品种改良,提高畜禽品质,强化畜禽疫病防治,推广种草养畜,全面推进科学饲养,提高养殖效益。创新服务机制,以优质的服务和过硬的技术推动畜牧业发展。把XX建成都匀市畜牧大镇乃至强镇。

四是抓好工业生产。在继续抓好铅锌矿采选业的同时,引进一批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企业入驻XX,增加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全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是培育好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创新旅游载体,大力培植一批旅游以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为主体的“农家乐”,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开发旅游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发财致富的当家产业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3、加强农技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培育新型农民。

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通过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和“人才工程”,使全镇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同时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体系,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4、创建农村新组织。

一方面深入扎实地开展以实践“三个代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建效机制,继续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为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三力”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活力,使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培育壮大农村新经济组织,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发展茶叶、烤烟等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等各类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完善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及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为产业化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塑造良好新风貌。要以“一建四改治五乱五化十星三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小康村”创建工作为突破口,以创建省级文明乡镇为动力,整体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所有村寨开展“治五乱”活动,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同时,按照“一建四改”标准要求,逐步实现能源生态化(沼气)、村寨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二是以“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为载体,认真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新型邻里关系,组织农民群众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抓住开展“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契机,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抓好特困农民群众救助和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解决农民就医、上学等困难和问题,使全镇广大农村社会风尚良好、三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四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XX”创建活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为主”工作,建立立体的群防群治网络,打击非法、维护合法,构建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和道德认知。

二、建设措施

1、科学规划。镇党委、政府要加强村镇规划的建设管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严格规划管理,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他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力求美观大方,富有地方特色,形成生态庄园式,使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为旅游产业发展创建有利条件。

2、齐抓共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镇党委、政府要协调、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使之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形成合力。协调规划建设部门抓好村镇规划建设,及时做好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提供尽量多的村寨规划、房屋设计图纸供各村寨参考;协调国土部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协调交通部门抓好村镇公路勘察设计,协助搞好中心村主干道的规划设计;协调卫生、城建、农口部门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所和沼气池建设;协调供电、电信、广播电视部门的配合,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协调金融部门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3、村民自治。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通过村级自治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寨”、“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4、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要通过深入宣传,广泛动员,精心部署,层层发动,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和动员广大民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