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线上自主学习

线上自主学习

时间:2024-02-02 14:5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线上自主学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线上自主学习

第1篇

关键词:PAD;SPOC;混合教学;教育史

伴随着高校新一轮教学改革,MOOC、OBE、SPOC以及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其中,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和对分课堂分别作为线上线下教学的代表而备受关注。对分课堂,即教学过程由传授、吸收和讨论三环节组成,简称PAD[1]。对分课堂整合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两大理念形成的中国本土化课堂教学,自2014年张学新教授创设至今,其教学成效已获得普遍认可。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即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简称SPOC,2013年由加州大学ArmandoFox教授提出,旨在将MOOC资源与课堂面授相结合,Small和Private对应MOOC的Massive和Open,需要设置人数和课程准入条件,很适合高校教学。为突破高校理论课灌输色彩浓厚的讲授法,积极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构建了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在PAD教学过程中嵌入SPOC,无论线上学习还是线下教学都将师生职责对分,使线上线下师生活动交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双主体的教学理念。

一、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教育史课程中的构建

教育史是师范类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在培养师范生树立辨证的唯物史观,增进自身人文素养以及养成以史鉴今的能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培养方案,中外教育史两门课程分别在大二上下两个学期开设,每学期16周,每周4课时。改革之前,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沉闷枯燥。为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将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结合该课程重新进行设计,具体包括五个步骤。

(一)线上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在课程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依托超星平台,建设教育史“校本化”课程资源。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体系划分为不同专题并碎片化为94个微视频,包括《中国教育史》11个专题41个视频,《外国教育史》12个专题53个视频,每个视频5~30min。录课视频与其他辅助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案、PPT、讨论题、章节作业以及相关的音像视频、学术论文等一同在平台。

(二)线上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任务点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学习结束后,完成章节作业并提交,形成对学习内容初步的认知。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记笔记,对不理解地方要在笔记中标注,然后将学习笔记拍照上传,为教师线下讲授提供依据。

(三)线下教师讲授

线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师根据课程学习要求和学生自学笔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具体讲授。既要照顾到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充分而不过分的引导作用,通过穿插提问、调查等方式对学生前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查,以巩固内化学习内容。

(四)线下讨论交流

线下课堂教师还有两个教学任务:一是针对学生线上自学和线下听讲中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汇报分享成果,并据此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帮助所有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二是结合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其学术视野。线下互动学习结束后,在线上给学生布置有深度的问题,学生根据一个完整教学过程中的所学所思进行回帖。(五)线上线下综合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将学习过程中的线上SPOC学习任务完成度、章节作业、论坛活跃度、单元测试成绩和线下课堂表现,分组任务完成度,期末考试成绩等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其中,平时成绩合计占比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力求从多维度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学业成绩。

二、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教学对象

以L学院教育学专业2017、2018、2019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学生在年龄、学业成绩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进行后续分组教学实践对比分析。

(二)教学实施

在中外教育史教学中,选取2018级、2019级教育学专业学生为实验组,采用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将实施传统讲授法的2017级教育学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以王炳照主编的《简明中国教育史》和吴式颖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作为授课教材,授课教师、授课学期、学时均一致。课程结束后,通过期末考试进行学业成绩评价,题型、题量和难易度相当;同时,分别向两组学生发放学习效果和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通过比较两组学生学业成绩、学习效果和教学满意度来验证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教学结果

1.学业成绩将实验组学生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换算成综合成绩,与对照组学生进行比较,见图1所示。图1 《教育史》期末综合成绩由数据可知,采用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组综合成绩高于对照组。其中,中国教育史:采用混合教学法的2019级与对照组总评成绩差异显著(t=-2.594,P<0.05);外国教育史:实施混合教学法的2018级(t=-8.4048,P<0.001)、2019级(t=-5.963,P<0.001)学生的总评成绩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2.学习效果和满意度课程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程学习效果和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与表2所示。(1)学习效果在学习效果总体方面,采用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t=-5.272,p<0.001),实验组学习效果得分(M=4.08)高于对照组(M=3.58)。在各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且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教学满意度表2数据显示:实验组教学满意度总体得分(M=4.36)中等偏上,说明学生对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应用于教育史的教学满意度总体感知水平较高,其下属六个维度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教师素养在实验组(M=4.54)和对照组(M=4.11)得分相差最少且改革前后均在各维度中得分最高,反映学生对该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认可度较高。学生关于学习平台满意度分值相差最大,说明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后,学习平台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其他维度相比得分最低,说明在学习平台的设计、维护运行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基于PAD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总结与思考

(一)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成效

第一,联通式学习和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学和谐开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将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教育史的教学,以超星平台为线上外部支持,深度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方式进行连通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平台学习任务、布置作业更加便捷,学生可在网络平台上随时随地与教师交流,使整个教与学能够和谐地展开[2],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由于该教学模式更侧重过程性评价,无形中强化了学生平时的学习动机,改变了过去考试前突击复习的现象,综合成绩显著提高。第二,师生双边活动推进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大大提升教学满意度。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用理性和温和的方式将在线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自主学习。研究表明,该教学较好地融合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教学的优点,既方便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安排线上学习,又保障了学生线下互动式参与的机会,进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满意度。第三,教、导、学、思共同助力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增强学习效果。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将教师的“讲”“导”和学生的“学”“思”相联系,改变了理论课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式教学结构,形成“教师带头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难点点拨,学生思考领悟”的教学过程,既缓解了单一自主学习导致的学生负担过重,也避免了纯粹课堂教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问题。由于有了线上自学的基础,学生在线下学习时,参与课堂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改善。实践证实,这一教学模式不仅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有目的性听讲、小组讨论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通过分组任务、小组讨论等形式,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学生应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既有利于丰富自身的信息素养,也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3]。

(二)不足与努力方向

尽管这一混合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缺乏线上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及时完成SPOC任务,影响了线下教学效果;线上教学资源相对贫乏,难以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需要;教师平台操作不够熟练,许多功能尚未被充分利用。因此,如何建设适于大学生在线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等都将直接关系到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体系,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进一步检验混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不断探索,积极总结教学规律,将该教学模式在高校理论课进行逐渐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月.“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系统思考——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0):7-8.

[2]张丹丹.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1):137-138.

第2篇

关键词:英语;混合式教学;SPOC;课堂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各国间的交流也日渐增多,使得资源共享成为一大趋势。尤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跨国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发挥出重要作用。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必须要学会英语。毋庸置疑,要学好英语,一方面是学,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而SPOC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基于SPOC的英语混合式教学就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二、SPOC概述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结合成为了一种大的趋势。信息化介入其中使基础教育呈现出全民化、优质化、个性化的特点。SPOC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英文缩写,可将其翻译为“小规模私密在线课程”是哈佛大学继MOOC后又提出的一个在线学习的新概念。SPOC兴起也是有原因的,SPOC中的S对应的是Small,而MOOC的M恰恰是代表Massive的意思,而第二个英文字符Private对应的是Open。说明SPOC严格的限制学习课程的规模,并且SPOC也对课程学员的要求方面设定了准入条件,其做法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根据MOOC自身特点来改进,使得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教师在SPOC中是整合和学习课程资源者,而不必是视频的主角。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基础对各种实体资源及线上资源进行整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发挥出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不再是主讲者,应积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研讨,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个别指导,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要求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大学英语课堂亟须新的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仍在采用传统的教育理念,缺少对语言学习特点及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这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致命威胁。此外,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学的效果都不太理想,也没有被多数学生认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学方式单一,很难满足当代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采用“一本书”“一只笔”“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违背了语言的交际本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手段及方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使英语课程教学必须要摆脱传统的单一模式,因此网络化、信息化就成为必然趋势,使课堂授课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光盘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中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从大学英语课的现状来看,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及英语成绩,就必须要利用时间效率,基于SPOC,将大学英语融入基础的教学方式已迫在眉睫[2]。

2高校对英语教学的投入较少,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高校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导致英语师资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校,严重缺乏外教资源,这种现状就使大学英语教师的门槛越来越低,大多数新教师一毕业就开始授课,导致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此外,这几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在明显扩大,长期下去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学英语师资不足的状况,教师每周的授课任务比较繁重,有几十个学时,所以就很难有时间在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上下功夫。但是,作为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较深厚的语言功底,更要知识渊博。此外,英语教师还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有较高的素质。由此可见,对教师采取“快餐”式的培养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还必须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数量的同时提高质量,要理性改变以往大学英语依赖自学的观点。

3高校英语教学目的受限于四六级,有较强的功利性

目前,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学习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四六级也限制了高校英语教学目的,使得英语学习有了很强的功利性,不利于高校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

(二)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

根据大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市场需求,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

四、SPOC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

(一)充实丰富教学内容

SPOC教学模式的出现解决了传统英语教学中书本无特色、教材陈旧、语言文化环境弱等问题。由于SPOC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英语教师在大数据背景下,根据课程的需要收集网络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整合,使课程更丰富,这样就能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学习效果

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有着明显区别,因其限制了特定的准入条件,所以使学生对课程本身就充满了学习热情,兴趣爱好也与普通学生有所区别。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线下任务进行布置,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因教师面授时间过长而缩短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问题。SPOC的教学模式能赋予学生完整、深刻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主动,并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基于SPOC的英语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线下认真地阅读、准备材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缺点。SPOC的出现,使在线学习要远远超出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及课堂效率,使得学习效果也更为有效[3]。

(三)对教师的作用重新定义,教学模式得以创新

一般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更依赖于课本所固有的内容,教学模式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在课本内容基础上进行扩展,上课时学生是课堂的聆听者却不是参与者。教师在SPOC的教学模式下能真正成为课堂的掌控者,可以完全不拘泥于课本,以线上优势来整合资源。此外,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来收集资源,同时充分利用线下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资料。在课堂教学上,将传统的授课方式转变为个性化辅导方式,与学生一起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基于SPOC的新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英语知识,利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综合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五、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内容及课程设计

(一)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内容

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容核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SPOC线上学习、线上加线下辅导、即时课程评价等。其中,SPOC在线学习包括四大部分,主要有:课件资源、微课视频、知识拓展、练习测验。教师将枯燥的传统教学内容设计录制成内容明确、突出重点、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不仅讲解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时也介绍英语文化,并培养文学素养。学生可以独立完成SPOC学习内容,同时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为学生及时有效地提供多种形式的辅导,主要的辅导形式是线上讨论群和线下辅导课。线上讨论群是由授课教师利用手机APP平台建立由教师、助教、学生组成的班课群,为学生随时解答他们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线下辅导课主要是定期为授课班级辅导答疑,教师可以面对面地为学生SPOC学习以及课堂任务项目中遇到的困难、疑问进行辅导。监督与评价SPOC线上学习主要是从主观和客观两部分着手,充分利用学习平台软件可以记录和统计学生准确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并由助教和教师对学生所提交的练习进行评价,最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质量效果真实地反映出来。SPOC的线上学习是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实现的根本前提,为微课堂线下展示以及线下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课堂活动设计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是基于SPOC的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领、辅助作用,并且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合作完成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二)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就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而不是由教师传授所得到的。适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环境的新教学模式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中心,教师发挥了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作用,并充分利用协作、情境、会话等几个要素,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首创精神发挥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模式中,其核心是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以此来构建知识、技能,以此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对学习进程做自主安排。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相互协作。只有进行有效的交流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需要学习者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通过SPOC课程资源的利用,能使学习者通过个人或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帮助其从被动的知识灌输者向学习活动主体转变[4]。

2目标及需求

目前,大学英语将其教学目标设定为: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尤其是培养听说能力,能在今后的相关业务中用英语交流,包括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英语教师应该在新生入学时,先对他们的英语需求做全面了解。通过座谈的方式,使英语教师了解到当前大学生对学习英语所设定的目标,并归纳如下: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能用英文进行一般交流;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自主学习时间多一些;由教师或同学及时对所遇到问题进行辅导和答疑。

3设计思路

第一,项目驱动原则。可为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八个项目:公司简介、商务宴请、行程安排、产品介绍、产品销售、货物运输、顾客满意度调查、面试求职。确保在线课程上传项目作品视频,进而创建出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课后由小组协作共同来完成项目作业。之后在课堂面授时安排小组将这些项目作品展示出来,并由教师和同学一起对其做点评。第二,团队合作原则。教师间应进行合作分工,无论是资源建设、平台设计、制作微视频,还是项目案例和考核评价,都需要大家一起创建、共同探讨。当学生把每个项目作业都完成时,就该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从编写脚本、台词合练、分配角色到拍摄视频和后期制作,整个过程都要由小组成员共同承担、合作完成。第三,输入输出相结合原则。网络课程能为学生提供混合式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语言输入,学生就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自主学习。每个项目报告中的脚本都将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作为其目标,课堂项目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每个单元以项目为载体,从语言的输入到输出,使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能顺利地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构建。

第3篇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

0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在全球流行开来。加拿大拉瓦勒大学教育学院教授Michael Power首创了“混合在线学习设计”理论,开展了高等教育同步和异步学习技术的研究。混合式学习集传统学习方式与E-Learning的优势,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是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

在国内,何克抗教授于2003年首先倡导“混合式学习”。刘艺(2010)等开发了大学英语教学平台多元化互动功能,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与平台、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周晓玲(2010)等以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广西师范大学自主研发和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王懿(2011)研究发F混合式学习模式对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有促进作用。虽然中外学者对于基于网络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视角有所不同,基于网络的数字多媒体交互式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己初具规模。

1研究设计

1.1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笔者所教授的2016级广告学1-2班,2016级国贸+法学双专业1班,三个自然班共计80人。本研究旨在探讨:(1)利用移动网络学习平台创造的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下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是否得到提升;(2)通过探究式、合作式学习网络课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提高。

1.2研究设计

以我校使用的朗文交互学习平台为依托,将《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中2016-2017学年第1学期教学大纲规定的4个单元的授课内容整合后上传至该平台。具体方案如下:

(1)线上网络自主学习。授课前,教师将每个单元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等内容以“任务清单”的形式到朗文交互平台上。任务的形式多样,根据每单元的教学主题既有个人任务也有小组任务;既有书面任务也有口头或视频、音频制作任务。学生在课前登录平台查看教师提供的课程信息、教学课件、微课、作业、在线测试等网络课堂自主学习任务。在学习网络课程的过程,需在讨论区、聊天区就教师引导的话题展开讨论,可以在答疑区或班级QQ学习群得到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在各小组内部交换意见。预习以教师提供的课本内容为主,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效率高的学生在完成规定预习任务的基础上,可能通过网络对教师推荐的补充资源进行更广泛的自主学习。

(2)线下传统课堂面授。每周的课堂面授教学,主要进行检查、反馈、交流与总结。首先,教师向学生反馈平台提供的本单元学习记录,并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各小组就课前准备的讨论内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时提供引导、帮助,并对有共性的问题进行解惑答疑。然后,设置与单元主题或课前上传的课件、教学视频等材料相关的输出活动。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与小组的讨论进行总结评价,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及写作内容。其中,写作作业在批改网上,使用系统的自动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教师进行手动批改检查,共享优秀作文,在课堂上师生一起点评。整个面授通过对重、难点知识的互动交流、小组协商讨论、小组成果展示等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断巩固并内化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评价是保障学习效果的有利工具。本研究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包括线上学习时间、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在线讨论、在线口语、作文同伴互评;线下包括学生随堂听写、测试及课堂表现。终结性评价指期末考试。这种多元评价机制重视学生的平时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

1.3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教学日志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学期初的第一次课上,笔者详细向学生介绍了“混合式学习”,并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告知学生。随后,笔者就学生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态度进行了投票调查。投票结果显示,15%的学生(12人)认为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会促进英语学习,愿意尝试”;62.5%的学生(50人)认为这一教学模式“麻烦,压力大,不愿尝试”;22.5%的学生(18人)“无所谓”。可见,对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认可度并不高。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通过教学日志观察及个人访谈,笔者了解到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看法有了改变。“网络学习资源更丰富,PPT、微课等形式的教学内容趣味性更强”;“这种教学模式使自己逐步摆脱了高中完全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认识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很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了与同学的沟通、分工与合作”。当然,仍有一部分学生表达了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不满。他们认为“本学期同时要学习3门混合式课程,再加上传统的非混合式课程,课程多压力大,明显精力不足”;“新生没配备电脑,采用手机学习经常出现技术故障影响了学习效率”;“网络诱惑力太多,会有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

学生对于这一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仍然是褒贬不一,但学期末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8%的学生表示这一教学模式让自己认识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表示“愿意继续尝试”,这与之前的62.5%的学生对这一模式有抵触情绪相比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值得注意的是,仍然不少比例的学生(32.5%)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压力大,精力不足,不愿继续尝试”。学生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负面评价,笔者认为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作为大一刚入校的新生,这一“线上+线下”、“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与他们在中学时期的传统学习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比如,在课堂小组讨论中有学生完全不参与小组讨论,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必要,是在浪费时间。针对这种看法,笔者甚至需要花很多时间与学生沟通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二个原因是学生课程作业确实繁重,精力不济。由于学校正在推行教学改革,很多课程都集中在一个学季(八周)开设,短时期内学生同时面临3门混合式课程,同时还要应付4-5门传统的非混合式课程,学业的压力可想而知,学生想回归到简单单一的传统学习模式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此外,网络学习平台时常发生故障、稳定性差、功能不健全等因素造成学生学习体验不佳,时间成本增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对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由于是刚迈入大学,学生表示与之前的评价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觉得这种评价方式更注重平时的学习效果,提高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是一种好的评价方式。

2结论

本研究对传统面授与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线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这一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均有提高。既然仍有部分学生对这混合式教学模式持反对意见,笔者认为恰恰说明这一教学模式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网络学习平台稳定性的提高、学生课业负担的适当减轻、学习任务设计趣味性的提高等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在线学习”这一环节投入更多精力:提前上传各种教学资料、检查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在线讨论、在线解答学生有关学习的、技术的问题等,这种课上课上随时处于工作的状态,对教师的精力、责任心与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

第4篇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98-03

Explor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in Course of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CHEN Ni, YUAN ChengLin, LIANG Ni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our university is poor in the course of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blended learning mode of on-line and off-line is used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blended learning under the new teaching mode. The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are analyzed.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micro class

1 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广西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疗仪器方向)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单片机开发的基本流程及内部资源的使用,进一步具备单片机系统的综合研发能力。

目前,该门课程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是[1-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通过项目、任务、产品、工序等方式来设计教学情境,将课程学习的主要知识点融入相应的学习情境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熟练掌握单片机内部资源的使用。然而,一旦进入综合性实践环节或实际项目开发环节,需要自主独立完成时,往往觉得难度大,不知从何处着手。大部分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之后还是处于单片机入门阶段,单片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仍然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长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形成学生学习过程的依赖心理。“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践能力,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仍习惯于求助教或他人,而不是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主动性的欠缺严重抑制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

2)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不足,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便捷的协同交流为在线学习提供了便利。尤其是近年来慕课教育理念开始风靡全球,它所提供的大规模、开放的课程资源,使得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但现有慕课课程资源仍不完善,网络上虽有很多单片机学习的相关资源,但是这些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目的性不强。一些资源可用于解决某些特定问题,一些具有教学性的资源不一定适合学生的基础且缺乏系统性。而且大部分学生还缺乏对信息的筛选能力,难以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选取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内容。

3)学生的学习过程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量的课余时间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对单片机这类实践性强的课程而言,需要开展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获得开发技能、调试经验,进而具备相应的实践创新能力,仅靠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

由此可见,依赖性的学习方式、课后教学资源的欠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因此,需要转变学生当前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

2 混合式教学的含义

教育变革要能跟上时代步伐,关键是加快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3]。教学模式的设计以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学习理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环境下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混合式教学(B-Learning)作为传统教学(Face to Face)与网络化教学(E-Learning)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三种学习理论相融合的趋势,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4]。

混合式教学的含义可理解为[5]:

1)采用面对面教学与网络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2)基于网络平台的,以音频、视频、文本、图形、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展现的教学资源;

3)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教学手段;

4)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5)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评价。

3 混合式教学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实施

单片机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基于本课程的特点,选取实践性强的知识单元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根据实验项目的内容来划分知识单元,并设计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打破原有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独立授课的模式,以更好地形成“理论有效指导实验,实验加深理论理解”的教学效果。基于网络环境的混合式教学将教学过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 课程教学资源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基础,包括内容呈现和讲解型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学评价的试题资源等。单片机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视频、题库、程序库、开发软件、PPT等。课程资源开发一般有引进、自建、改造三种模式[6],即:引进网络上优质的课程资源,对现有的课程资源按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造或自制新的资源。

结合广西医科大学的实际情况,以自建和改造为教学资源的开发模式。将单片机课程中各知识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录制成教学视频,以微课的形式呈现;设计每章的自测题和期末模拟试题作为题库;把单片机课程实验中用到的小程序模块、本专业学生在项目开发中积累的程序模块整合为程序库;设计新教学模式下的单片机课程教学课件;最后,与单片机开发相关软件(Keil C编译软件、51单片机下载软件、Proteus仿真软件)一起作为教学资源,上传到第三方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上。

每节微n会有与之对应的微实验,如表1所示。微实验的内容为要求学生通过编写小程序或观察现有程序的实验结果来理解微课中的知识点。单片机课程的实验环境容易搭建,只需配备最小系统板,安装开发软件即可实现。而且单片机最小系统板价格便宜,体积小,便于携带,每个学生都可自行搭建实验平台,在课后其他场所随时开展相应的实验。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1)总体的实施思路。对课程进行知识单元的整理归类,划分出两大类:未涉及实验环节的和有实验环节的。对未涉及实验环节的知识单元,采用传统的面授方式,对于实践性强的知识单元则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即: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利用课外时间线上自学;线下教学以实验教学为主,教师在实验课上对学生线上自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讲解重点和难点,与实验内容相结合,并通过实验的开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知识单元的设计要合理,最好能在每次课(3~4学时)完成一个知识单元的学习。最后,安排一次综合性实验,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以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整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的实施过程。混合式教学还没有统一标准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的课程,其教学过程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正式授课前,需要对授课的流程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做专门介绍,让学生熟悉教学方式、清楚评价方法、明确学习要求。对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内容,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开展,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课前导学。教师在课前下发线上学习任务单,学生利用视频和任务单导学,在课前完成视频学习及微实验的内容,思考任务单上列出的问题。

第二阶段为课中研学。教师在授课开始以研讨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如以小组为单位回答任务单的问题,演示微实验的结果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出知识单元的重点、难点,安排本次课的实验内容;最后,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下发下次课的学习任务单。

第三阶段为课后练学。要求学生按学习任务单完成课后的练习任务,同时鼓励学生到学习论坛中分享经验、回答问题、贡献学习资源等。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实验情况、纪律等)和学习论坛中的表现均作为线上学习成绩的重要考量依据。

3)课程教学评价。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学习过程包括观看视频、完成相应的微实验、回答论坛问题、线下实验等方面。线上的学习成绩包括每个知识单元的自测、线下回答教师的问题及在论坛回答问题的积分;实验成绩包括每次实验课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的成绩及综合实验的成绩。最后,结合期末考试的成绩得到期评成绩,计算公式为:

期评成绩=线上学习成绩*20%+实验成绩*30%+期末成绩*50%

4)实施过程需注意的问题。

①新的教学模式下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单纯充当知识传授的角色,重点是在知识点的梳理、对课堂的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学习方法的传授等方面。可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授课比赛、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等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技能、创新实践能力等。

②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学生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形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还要提高自学过程中诚信素养等。在开课前需对学生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校内实施的班级导师制,将课改的教育理念作为班级导师授课的主题内容,在专业引导课中进行宣传,让学生理解并认可新的授课方式。

③需要根据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中成绩的评定方式和在期评中所占的比例,形成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4 结语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讲授的教学模式,从而将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机结合,促进理论有效指导实验、实验加深理论理解的教学效果的形成。经过初步探索实践,验证了课改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利军,张小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135-137.

[2]周秀明,程烨,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27(2):86-88.

[3]陈琳.高校课程立体学习资源建设研究: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95-97.

[4]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6.

第5篇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并极大的推动了外语教学理念的外延发展与丰富内涵。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了以“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为代表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特别是建立网络化的外语自主学习新模式;2007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新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强调了发展教育生态学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中明确强调:“要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面对这种大趋势、大发展和大变革,理论学术界有必要采用一种基于生态学理论视阈中的学习环境构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英语学习,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失衡问题,以求构建和优化计算机网络背景下英语学习者的生态环境,使之和谐、动态、灵活、良性地发展,重新形成新的生态平衡。

1.教育生态学理论

教育生态学兴起于70年代中期,是基于生态学相关理论在教育学中的应用,属于教育学分支学科。生态学关注于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教育学则关注于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生态学基于两者基本原理的交叉融汇,关注研究教学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规律和原理,分析各种教学行为及其成因关系,最终指导教育发展。教育的生态结构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探究。宏观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所涉及到的各种环境系统,分析其功能和与教育主体的关联作用,制定各种有利于教育方式、方法和策略。教育的微观生态则主要将研究视阈集中在教育“软硬件”环境,既包括学校、教室、设备等具体环境布局对于教学的影响,也涵盖课程目标、方式方法、绩效评价等微观系统,甚至要考虑教学主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状态对于教育的影响。

2.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中生态失衡的因素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英语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进入英语课程后,必然对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目标、方法、手段、教材、课程体系等产生一系列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传统英语学习生态环境的失衡,进而导致教学过程中许多失调现象的发生。本文中笔者主要关注于在教学过程中物质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情感环境四个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中生态失衡的因素。

(1)物质环境失衡

笔者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发现教学硬件环境是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语音教室、自修室、图书馆的实施布局会对学生的相互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计算机设备与互联网资源由于各种现实因素无法推广;图书馆电子自主学习室等自主学习平台的维护能力欠缺;学校网络配置难以适应日益提升的教学改革要求;校园网服务器运算能力和带宽有限,同时在线人数受到限制;自主学习中心的机器和教学平台维护,缺乏专门的技术管理人才,教辅工作没有跟上教改进程。诸如此类教学过程中的物质环境失衡,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改模式的推进形成了很多必须重视的干扰和阻碍。

(2)资源环境失衡

调查发现,很多在线教学平台上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广泛使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还是更多的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造成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多媒体资料和优质教材资源的浪费、闲置与损耗;学生还是无法实现教材与技术相融合的素材利用最大化。同时,大量的互联网信息也很容易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良莠不齐的资源信息会让学生选择性迷失。教学平台在使用上也常出现智能化不足,很多教学软件过于“程序化和技术化”,无法满足各式教学需要,不利于培养和引导同学们进行多元化学习和社会认知。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由于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无法完全自动化,导致对于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管理和监督效果有限,教师很难精准进行个性化教学指导,无法实施因材施教。

(3)技术环境失衡

对于技术环境失衡方面的研究,笔者主要是通过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在“您所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方面知识的程度”这个问题选项上,有26.7%的教师选择了“完全掌握”,45.3%的教师则是“非常熟练的操作文字、图像处理软件”,28%的教师表示能“非常熟练地制作视频、音频的剪辑合成”。但在随堂听课过程中笔者却发现有超过68%的外语教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却多表现出“傻瓜式操作”,很多造价昂贵的智能化教学设备仅仅被当成录音机和播放机,相关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价值被严重压缩。这说明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4)情感环境失衡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笔者发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焦虑,很多时候都是源于教学环境、教学技术和学习方式的特殊性导致的主体情感波动。很多同学没有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和策略,很容易生成学习“挫折感”。由教师的人工讲授变为教学文本演示,学习的思考变为机械的阅读,种种教学环境的转变很容易导致人文环境的缺失。由于体会不到教师的情感激励,学生的学习观念、动机严重影响学习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导致了师生的信息交流互动频率日益减少,言传身教式的情感交流受到了阻断,也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3.优化研究

在实际的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精读PPT面授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只是局限在多媒体、PPT课件以及光盘的使用,教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只不过是基于计算机环境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面对这样的教学现实,有必要采用一种学习环境构建的视角,从生态学视角审视英语学习,依据生态学的原理,解决存在的失衡问题,以求构建和优化计算机网络背景下英语学习者的生态环境,使之和谐、动态、灵活、良性地发展,重新形成新的生态平衡。

本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探究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计算机网络生态环境:

第6篇

[关键词]MOOC;教学模式;OTO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133-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62[本刊网址]http://

一、MOOC的起源与发展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rs)又译作“慕课”,起源于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在线课程开发和学习模式,主要是通过主讲教师负责的方式,可以支持大规模的人群参与进来,通过授课的视频、作业练习、讨论模式、互动方式等网络化交织的教学及学习过程。

当前,国内的MOOC建设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2013年被称之为“中国MOOC元年”,中国与世界的MOOC发展近乎同步,以MOOC为代表的新教育时代已经来临,2013年5月,被喻为“MOOC三驾马车”之一的edX宣布增加包括北大和清华等六所亚洲名校在内的十五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2013年7月,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分别与Coursera签约。短期内中国名校与MOOC公司的互动频频,证明MOOC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二、MOOC模式下高职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一)高职英语学生学习现状

1.学生基本上能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英语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而大多数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进而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学习方法单一、学习策略滞后。目前,很多高校都采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较为优越,然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利用多媒体、图书馆等各种硬件设施条件。

3.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大多还是属于传统的讲授型,教师很难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有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计划,因而造成了部分学生没有听懂课程内容,而部分学生觉得过于简单乏味,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MOOC模式下高职英语学习现状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以我校会计学院2014级3个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并利用OTO教学平台,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作业,也让学生们利用该平台上传的教学课件,媒体素材,教学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们的学习呈现出以下特点:

1.学习环境大为改观,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支配度高。在该模式下,那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支配学习时间,反复排练生疏的内容,进而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力和兴趣。

2.学习目的明确而且量力而行,侧重解决问题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在该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水平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自己的努力量力而行地达到学习目的,进而提高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

3.学习内容更新速度快,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该模式下,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

4.学习方法多样化,学习策略更加与时俱进。在该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学和小组学习为主,课上则是师生共同探讨、答疑以及讨论。

三、MOOC视阈下高职英语OTO教学平台构建

目前国内基于MOOC的OTO(Onhne T0 Ottline从线上到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较为罕见,本文试图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职英语OTO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1.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建构与内化

高职英语OTO教学模式,通过MOOC平台,将英语知识传递放在课前完成,课内主要开展师生互动和生生协作等教学活动。英语教师把课堂的舞台交予学生,承担指导者和协调者的任务,力求更好地体现高职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的活力,促使高职生能更好地完成知识建构和内化。

2.有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

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在传统的英语课堂内,教学内容都是一样的,继而教学组织等活动也是相同的,从而,导致优等生认知负荷过低,浪费教学时间,但差生却因认知负荷过高从而阻碍了学习。因此在高职英语OTO教学模式中,要为高职生提供层次不同的MOOC视频和学习资源,学生则依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及兴趣,选择更为适当的学习资源,调整计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无须担心是否影响他人的学习进程,并可反复观摩课程视频。

3.有利于学习者对学习的掌控

在高职英语OTO教学模式中,要为高职生营造一个较为舒适的自主学习的信息化环境,从而,学生们不必像在传统英语课堂上那样拘谨,进而摆脱了群体教学模式中教学进度的困扰,英语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的轻松。

(二)MOOC视阈下高职英语OTO教学平台构建

基于MOOC的高职英语OTO教学平台将是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获取训练反馈、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平台。该平台必须设计成为一个封闭可循环提升的自主训练执行系统平台,必须具备教学、提供资源、监控和评价功能。它包含自主学习系统、资源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评价反馈系统和等级认证系统,这五个系统形成一个闭合循环的高职英语教学平台,以克服单纯MOOC模式坚持率低以及传统课堂教学自主性差的不足。本研究也利用各种公众交互平台促使师生互动,在确保学生高职英语A、B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的同时,也能提高高职生的英语技能实际应用水平。

四、MOOC视阈下高职英语OTO教学模式建构

按照高职英语OTO教学过程设计,每个星期,教师面授1个学时,并就课程单元内容进行1个学时的讨论,其余时间为高职生自行观看视频教学。每门英语课程均由学生自主选课组班,每班大约25人,按要求定期参加课堂讨论。而在对高职生的考核中,课堂讨论和成果展示的质量是重要参考,这意味着高职生不仅得认真地在高职英语OTO平台自主学习,还得用心准备线下的课堂讨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知识传授(在线自主学习)

1.英语教师应制作或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

在选择课程资源之前,英语教师要先行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特征,而后分解知识点,制作或选择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最为相符的MOOC课程。课程应为5-15分钟的微视频。在简短的时间内,学生能保持学习的注意力。在作业及测试题的设计方面,难度不能太高,以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太容易,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2.学习者自主观看MOOC视频

高职英语OTO教学平台提供的是MOOC短视频,同时在视频中融人了小的测试作为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关卡,这样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通过反复地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高职生可自主选择在线学习的地点,在宿舍或者在学校机房观看,同时,在观看MOOC视频过程中随时将不理解之处记录下来。

3.学习者自主完成随堂测试

高职生在高职英语OTO教学平台上看完MOOC视频后,要完成英语教师设计好的作业与测试题以巩固所学知识。测试以客观题为主,由高职英语OTO课程系统完成评价。对于做错的题目,学生可以反复地观看视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作业主以主观题为主,同时系统随机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按组互相评价对方的作业。学生在评价同学作业的过程中将会对之前所学的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4.互动交流

高职生通过高职英语OTO教学平台所提供的社交媒体可与本校的教师及同学互动交流,还可以与来自外界的学习者进行交流,得以拓宽眼界,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高职生通过平台与教师及同学分享自身的学习心得,从而对所学知识达到更好的理解。

(二)课堂知识内化(英语教师面授)

该教学环节设计的英语课堂学习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任务驱动法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者为主体。

1.教师补充讲授。英语教师可以针对MOOC视频中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符之处进行相应的补充授课,使线上和线下的两种教学内容相互整合。

2.确定任务。英语教师综合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平台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设计出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任务。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学习基础,将全班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组人数4-6人。各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决定要探究的任务,若有不同的小组选择了同一任务,则小组之间通过互相协商来分配各自要完成的任务。

3.任务探究。各学习小组内部合理分工,针对任务进行讨论分析。如果任务整体牵涉面较广,就将其分解为若干任务,每个组员负责一部分进行独立探究。如果任务不易划分,那么每个组员都对任务整体进行独立探究。这样既体现了高职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探究之后,可以通过商议、辩论等形式进行协作式地探究。协作探究活动有益于开拓高职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对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的增强都有显著的作用。

4.成果展示。经过课前的高职英语OTO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和课内的任务探究,高职生要在课堂上进行成果汇报和展示。各小组成员可以轮流地做汇报,或者推选出一位学生作为代表集中汇报。

5.评价反馈。高职英语OTO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由英语教师和高职生共同完成。评价内容包括课前OTO平台自主学习情况、在课堂任务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小组的探究成果等方面。在评价的过程中,高职生与英语教师和同学不断地进行交流碰撞,逐步完成个体知识内化过程。课堂评价结果与高职英语OTO自主学习平台评价结果互相结合,构成该门课程的总结性评价。

(三)课后知识巩固与拓展(在线自主学习)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高职生基本掌握了知识要点,完成了课程目标的学习。若能进一步在高职英语OTO教学平台上完成技能测试和过关测试,即可获得该门课程自主学习部分的学分。英语教师根据高职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后,可把优秀的学习作品以视频或者PPT的形式放在教学平台上进行展示;还可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以设置拓展任务。

第7篇

[关键词] 教师;信息技术;O2O;培训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O2O模式的构建

在浙江省教科规课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O2O模式研究”背景下,笔者构建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O2O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包括培训组织者、培训师、参训学员、线下学习、线上学习等要素,培训师主要指高等院校和教育部门具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学者,培训组织者指教师培训机构专职人员,参训学员指参加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中小学教师,线下学习是指在教室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线上学习是指在互联网上进行的长期个性化学习。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融合的。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O2O模式的优势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更新快,操作性强,存在“难学易忘”的特点。传统的信息技术培训经常是“炒冷饭”,重复且低效,这是由于传统的培训模式无法很好解决两个难题。第一是培训时间短,不可持续。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继续教育的工作学习时间问题矛盾突出。传统的集中培训时间短,往往是参训教师刚入门培训就结束了。教师在应用所学技能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具体的问题无法解决。学难以致用导致教师产生挫败感,丧失信心和兴趣。第二是听课多操作少,难满足个性化需要。培训师课时有限,为加快进度,课堂上以讲为主,学员缺少足够的操作训练。无法满足个性化需要是集中面对面教学的通病,在教师培训中尤为突出,另一个问题是参训学员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差异明显。

O2O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指的是线上线下结合(Online to Offline)的混合培训模式。在这种模式里,学员的学习包括线下集中培训和线上个性化学习两部分。学员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借助于在慕课平台上的微课视频来学习,通过平台上的论坛、群组或即时通讯工具IM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完成任务,并通过线上线下的考试。O2O模式既可克服传统集中培训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也可解决在线学习缺少支持、引导、和监控的问题。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培训活动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联系实际的任务,以任务驱动培训;二是培训活动强调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相结合,既重视集中面对面的学习,又注重线上分散的学习和交流,可以理解为传统培训与互联网培训的有机融合;三是培训活动可以是中长期可持续的学习活动,特别是线上部分,学员可以用于预习、学习、复习,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这是传统的集中学习无法做到的;四是培训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对培训的整个过程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O2O模式的实践

为验证培训模式的实效性,我们选取浙江省金华市一所中学、一所小学的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学科除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的线下集中培训以及借助朗朗课堂慕课平台的线上自主学习,开展了O2O模式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在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线上的培训指导、答疑解惑、互动交流等活动都起到了很好地辅助学习的作用。我们通过线下的交流访谈、在线的论谈、问卷调查、学习数据分析,来评估培训实效性。以下是具体的实践过程:

1.培训需求调研

课题组设计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需求调查问卷,并在问卷星网站上,以获取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的信息,两所目标学校共有183名教师填写了在线问卷。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好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应用能力尚停留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阶段;教师有较高的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需求,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能力有待提高;已有的培训尚不能完全满足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参训者对培训的满意度不高。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比较弱,特别是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能力相对较弱。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低下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瓶颈。

2.培训内容设计

在调研基础上,课题组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为基础能力、通用能力和学科能力。信息技术基础能力是指教师为满足日常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如教室多媒体设备的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简单维护,常用小软件的使用,简单PPT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等等。信息技术通识能力是指教师在备课、授课、总结反思过程中,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如多媒体素材资源的查找、下载、处理、整合、应用等能力。信息技术的学科能力是指与专门学科紧密结合的信息技术能力,如数学课常用的几何画板、物理化学课常用的虚拟实验室、美术课用到的金山画王、Photoshop等。

3.课程资源建设

O2O培训模式中的线下学习课程安排比较传统,以讲座、观摩、实践、论坛研讨等形式开展集中培训。O2O培训模式中的线上学习课程是利用慕课平台,培训组织者通过互联网为参训者提供培训项目信息、培训内容清单、学习任务书、培训课件等资料,提供培训的一系列微课程及配套练习,提供具有问题解答、交流探讨等功能的论坛和即时通讯群,提供在线测试、考核评价,提供学员学习过程记录、个人学习数据统计和分析、学习问题诊断和建议。这种互联网学习环境能促使每个参训者融入进来,形成学习共同体,对线下短期集中培训起到有力的支持,和线下培训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可以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成为长期的、可持续的培训,满足教师终身学习的需求。

慕课平台上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结构包括“学习资料模块”“微课程模块”“交流讨论模块”“考核评价模块”“学习管理模块”五个部分,为线下线上的培训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和内容支撑,如图2所示。

笔者以培训课程中的“多媒体资源整合”部分为例,介绍在线课程的建设过程:在“学习资料模块”里提供学案、学习任务单、课件、参考文献等;在“微课程模块”里提供精心设计、短小精练、为不同层次学习者而分层分类的一系列微课;参训学员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微课程,通过观看微课来开展预习、学习、复习等活动,结合线下的集中培训,掌握多媒体资源整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各微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能合为一体。学员利用平台资源更有效地学习,养成多元化学习视角。多媒体资源整合课程微课内容如图3所示。

4.教学过程安排

多媒体资源整合能力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文本、图像、动画、音视频的技术手段,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将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改编成适合网络自主学习,以多媒体教案、学案、课件和微课的形式展现。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然后,任务驱动,引领学习者自主学习:培训师一开始就设置一个微课任务,让参训学员在解决实际任务的驱动下,紧扣既定目标,有目的地学习和综合运用多媒体的知识与技能,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掌握知识脉络;这样参训学员从做中学,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熟练掌握技能和方法。任务流程如图4所示。最后,借助慕课平台的丰富资源和活动,扩充学习内容,巩固培训效果;利用论坛和讨论区,安排学员与培训师、学员与学员进行交流沟通,让学习者提交阶段作品做展示,提交心得体会报告,记录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

5.培训项目实施

由培训组织者事先通知学员时间地点,在培训教室以面对面的形式展开第一次线下(Offline)培训。培训为期三天,包括O2O培训的流程介绍、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课题组根据训前的调研结果和事先的设计安排培训内容,采用专家讲座、优质课例展示、边学边练等培训方法,激发兴趣和热情。

由于信息技术是实践为主的课程,学员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在集中培训后即开展在线(Online)学习。学员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通过观看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当完成一个内容模块学习后,学员需要完成阶段性的任务。课程还设有相应的课后作业、讨论互动、作品展示、评价等,用来强化和巩固培训效果。

开展在线学习半个月后安排为期三天的第二次线下集中培训。这次培训主要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要求学员事先按微课大赛的要求在线完成各种实用小工具的学习,带着学习中的问题、带着多媒体习作来到培训教室。在面授的过程中完成选题、微教案、微学案、微课件的制作,完成教学过程的录制,完成微课的后期合成工作,并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由专家学者对学员作品进行点评打分,并评选出优秀作品。

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应以学员为主体,以学员的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为目的。为了有效评价培训的实效性,应充分发挥慕课平台的功能,根据登录平台的次数、学习时间长短、论坛发贴跟贴的数量和质量、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微课作品的等级等情况,对学员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四、结语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能有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实效性,是教师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是“互联网+培训”的一种实践,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搭建了一个长期、有效、专业的教师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安晓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王长丰.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2007,(7).

[3]李涛.整合学科课程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开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3).

第8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等数学;研究

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阶段

(1)明确目标

翻转课堂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阶段,让学生通过微视频资源,了解自主学习的目标和重点,使自主学习高效、有序的开展。例如,在学习“函数最值”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个2-3分钟的微视频,向学生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函数最值的概念及形式;2.掌握函数最值的求解方法;3.函数最值的实际应用。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2)提供资源

微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载体。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内容充实、讲解精辟、形式新颖、长度适中的微视资源,供学生进行观看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教学、启发与引导。例如,在“函数最值”的微视频中,教师进行了如下内容分配:1-3分钟,从高中的知识入手,介绍“最值”的概念及形式;4-9分钟,介绍“最值”的几大求解方法;最后一分钟,提出问题:“最值”还有哪些求解方法?“最值”与“极值”有哪些区别与联系?通过讲解知识、介绍方法和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

(3)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微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和随时暂停等优势,给自己创造独立思考、抄写笔记、查阅资料、集体讨论等空间,做到对于知识的消化理解与深层掌握,充分体现自身在高数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实现高数课堂的彻底翻转。

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翻转课堂的课中实施过程

“翻转课堂”并不意味着“放弃课堂”,“自主学习”也不意味着“自己学习”。教师仍然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上时间,进行更有意义和更有效率的教学。

(1)集体探究

为了解决学生在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中遗留的问题或存在的误解,教师应该积极开展集体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师生问答、集体合作等方式,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学习高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实践能力。例如,针对“‘最值’与‘极值’有哪些区别与联系?”这一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虽然各有心得体会,但难免存在疏漏或误区,教师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在再现旧知、巩固新知、引发思考的同时,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去伪存真,达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巩固训练

数学教学讲究“讲练结合”,高职教育强调“知行合一”。因此,在高职院校的高数翻转课堂中,必须加强巩固训练,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最值”的翻转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布置跟“最值”有关的配套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最值”的概念,掌握“最值”的求解方法。

(3)答疑解惑

在进行了自主学习、集体探究和巩固训练之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探究成果、训练结果等进行总结点评,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三、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翻转课堂的课后总结反思

为了翻转课堂的顺利开展与高效进行,高数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总结反思,对教学进行调整与改革:

(1)改革评价方式

为了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数教师应该改革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提升,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使之适应教学需求。

(2)加强资源建设

为了满足翻转课堂的教学需求,高数教师应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搭建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微视频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学生的线上自学、师生间的网络互动和班级成员的实时对话,为翻转课堂的顺利开展奠定物质基础。

(3)调整教学流程

第9篇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英语教学 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37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bile Internet,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micro class is widely accepted and applied, and it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his paper, the mode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Tourism English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odel and focuses o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of the problem, the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 are proposed.

Keywords micro course; flipped classroom; English teaching; process management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微课为表现形式,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碎片化学习需求,重新安排课程的各个环节(即课前、课内、课后),通过对知识学习环节(即知识传授、吸收、巩固)的重新安排,对传统课堂中师生角色的进行翻转,达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革新的教学方法。①②然而,由于该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管理难、监控不及时等现实因素,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日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③④本文以该模式在高职旅游英语中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在翻转教学过程的管理问题存在哪些问题,并给出解决策略。

1 微课环境下高职旅游英语翻转教学过程管理现状

本文通过对我校2012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80人)在旅游英语课程中实施微课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并针对教学过程管理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教学管理教师、授课教师、学生进行调查反馈,分析反馈结果并总结,发现该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管理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1 微课资源有限,内容固化,软件管理平台缺乏

总体来说,我校开发的及网络上关于旅游英语的微课资源还不多,造成了微课资源库的匮乏。其次,现阶段大部分微课内容一次制作一次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对教师及学生的反馈无法给出动态的调整,造成内容固化。最后,专门与课程配套的微课资源库软件管理平台缺乏,微课资源以零散的方式发给学生,没有统一的软件微课资源库管理平台供教师及学生使用,无法提高教师及学生的使用兴趣。

1.2 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监督的能力低

翻转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下问}。第一,缺乏自我评估能力,学生无法对当前布置的微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不能得到完成情况的反馈,从而无法改进自我的学习行为。第二,主动学习意识不足,只有部分同学能够在平时按照老师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按时完成所学内容。第三,学习方法单一化,多数学生只关心最终成绩,而没有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认真的深入的学习扩展。

1.3 管理评估手段单一

教学过程的管理评估和监控措施多是学校内部常规考核和教学考勤等教学评估方式,传统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来自学校单一方面的监控管理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许多缺陷得不到及时的反馈,更重要的是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评估方式与传统的管理评估方式也不同,缺少行业和企业参与的监督方式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和保障实践教学,也无法全方位地考核和监控教学质量。

2 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注重自主学习管理和考核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不同,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内容、环境、方式及师生关系、考核方式等方面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有较大差异,因此,采用的教学管理方式也要与之匹配。我们从上述实证中发现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解决方案。

2.1 不断更新和优化微课资源库

受客观条件限制,现阶段微课资源总体量较少且内容较为单调匮乏,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同时要建立统一的微课资源管理及自主学习平台,该平台应该可以动态更新的,其内容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学生也可以对学习的微课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供教师参考。设计开发简洁的应用界面和学生易用的检索功能,并链接相关英语词典和网络翻译工具,使平台具有便捷的语言习得辅助功能。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将平台与学生的智能设备链接,自动推送任务通知给学生,提高系统平台与师生的互动。

2.2 深入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以学生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任务决定了教师不仅需要掌握英语专业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掌握微课制作等信息科学的知识。而微课制作方式方法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同样,有关教学知识点在理论和实践技能层面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要进行教学方式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将最新的教学技术和教育理论用于教学实践,并及时交流和反馈,取长补短。

2.3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教师逐步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讲座、布置学习任务、检查学习效果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估。再者,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微课学习平台,做好学生学习记录的跟踪监督。

2.4 线上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指导监督作用

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学生可以时时刻刻进行自主学习,而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师生互动,针对学生线上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进度,教师可以在线解答,也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自主学习目标和阶段性学习计划。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堂, 组织学生集体在网上进行学习。

2.5 建立完善考核评估系统

作为对传统的试卷评估考核的补充,我们需要加强对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及阶段性学习实施的有效评估。可以建立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记录,通过对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进行评分,有效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分发微课学习任务及阶段性学习任务,学生可以进行单元自测及阶段性自测,学生了解自己的掌握的及未掌握的知识点,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我们也可以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构建过程评估标准如下:第一,学生方面。主要由知识点的掌握、职业技能的掌握、学习过程的个人表现。第二,教师方面。主要由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落实指标构成。我们可以通过量化打分进行评估,教师对学生进行量化评测,教学督导员对教师进行量化评测,详见表1、表2。

3 结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氖奔洹⒖占渖狭礁龇矫胬淞丝翁醚习,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我们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进一步加强平台的建设,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得该教学模式的过程管理更加有效规范。

本文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2015-2016 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 高职《旅游英语》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XH-DY2015051)的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② 应筱艳,吴星阳.信息技术助力英语“翻转课堂”[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0):26-28.

第10篇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支持移动终端学习的超星学习通给师生的教学提供了便利。简述了混合式教学与超星学习通的基础上,提出应用超星学习通在计算机基础实训中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探索模式,并探讨了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为校园WIFI等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超星学习通;计算机基础实训一

一、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学习是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混合,是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的混合,是真实的教室环境与虚拟的网络环境的混合,是师生之间线下交流与线上交流的混合。目前,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流。

二、超星学习通

超星学习通是国内一款基于神经系统原理打造的知识传播与管理分享平台。它利用超星20余年来积累的海量的图书、期刊、报纸、视频、原创等资源,集知识管理、课程学习、专题创作为一体,为读者提供一站式学习与工作环境。截至目前全国500多所职业院校引进超星移动教学平台,各高校利用该平台凭借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等先进技术手段和教育理念,在推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实现职业教育的生态化发展。

三、应用超星学习通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

笔者选用计算机基础实训这门公共课程作为应用超星学习通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院校定位为通识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个人的信息素养,该课程以学生实操为主,主要通过实训教学来完成,组织实训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应该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本课程特点,我们主要进行了如下流程的设计。1.使用超星学习通作为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的建设。(1)课程章节按照所使用计算机基础教材课程章节在超星学习通电脑版中建立课程章节。明确各章节中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课程章节中有相关课前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线上学习。(2)课程资料根据学生反馈,在课程资料中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基础学习参考书籍清单文档,计算机基础在线学习资源参考(如课课家网站等),以及其它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各种案例,完成案例所需素材,步骤文档,演示讲解视频等),用来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3)考试试题库教师可建立课程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库,考试通知能到学生手机端,教师能设置在电脑端口或手机端口进行考试,设置具体的考试时间,设置学生试卷题目顺序不同,选项顺序不一样等;学生在线完成考试并提交试卷后,超星学习通平台能自动改卷,并记录分数,老师可根据平台提供的学生考试成绩数据,以及学生考卷答题情况等,动态跟踪学生掌握知识情况,适时的进行试卷的讲评,并决定是否允许学生重考等。(4)主题讨论超星学习通平台的主题讨论提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助学习或者针对某一主题有组织的讨论,加强了老师和学生的联系,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5)问卷调查利用超星学习通的问卷调查功能,设置问卷调查发放到学习通中的教学班级,收集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体验等数据,根据相关教学反馈来进行新一轮课程教学设计,让教学更人性化,接地气,更能符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而提升教学效果。2.课程班级群聊。师生登陆超星学习通本课程即可进入到课程班级群聊,进行线上交流讨论。教师设置课前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设置课前测试检验学生预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在课程班级群聊中留下待解决问题,并寻求同学或老师帮助。3.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老师布置好课堂任务,并给学生发放任务文档及所需素材后,学生即可自行通过学习通观看示范讲解(可以通过手机端,也可以通过电脑端),边观看演示边自行完成操作任务,每个学生都能够自己控制观看老师操作示范的进度,避免了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间过长,造成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白白浪费时间却一无所获,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软件的使用操作技能。4.严格把控实训质量。实训前一个班级要按座位分布情况建立几个学习小组,选定把控实训质量的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检查本组成员的作业完成质量,在组长检查作业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已经通过作业检查的成员须变身为质检员,协助组长检查其它成员的作业。建立实训日志作为实训档案材料,小组长每天要在实训日志本上记录本组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本组成员的出勤情况等。实行了这些措施以后,几个学习小组长成为了带队实训教师的得力助手,既能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又能加强了学生实训作业的检查力度及检查到位情况,使得一些原本想偷懒做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的学生也不敢怠慢,认真对待实训任务,认真完成实训作业,认真应用实训检查,认真做出实训成果,改变了做南郭先生的不良思想,自己通过踏实的努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5.实训总结的创新。实训期间,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写一张100字以上的PPT心得体会,每天都要把心得体会PPT作为附件发到自己的邮箱保存,待到实训结束,再从邮箱取下来汇总,别外加上三张有关“信息素养”感想的PPT(每张也是100字以上),还要把第一张PPT设置成实训总结的封面,贴上自己的照片(要求不戴帽子,不戴面具,一眼就能认出是学生本人的,学生可以从QQ空间将自己备好的照片截图等方式获取)。按这样的方式做实训总结,既锻炼了学生学会保存和获取信息的技能,熟练使用电子邮箱和百度等搜索引擎,又能让学生有意识地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争当信息时代的排头兵,为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添彩。6.文件提交规范化。实训期间要求学生先将每天完成的作业打包保存到自己的邮箱,待到实训结束时,再分别从邮箱取下来,按每天一个文件夹的形式将所有作业存放到一个自己姓名加学号后两位命名的文件夹提交,提交之将必须经小组长或本组其它成员审核,确认全部完成作业才能提交到教师机。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学会养成整理自己文件的良好习惯,也能培养了部分学生(如学习小组长等)做老师助手,做同学们辅导员的能力,从而提升了班级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结语

计算机基础实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园WIFI等网络环境支持下,学生利用自带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就可自主进行对学习的进度进行掌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符合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规划的要求;将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教学资源与传统课堂的优势结合起来,让师生能充分体验到信息化时代教学的乐趣,增强时代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第11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以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导向,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为目标,以建设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数字化环境为主要任务,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此浙江省针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对教育信息化从设施覆盖到应用整合的阶段过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引入的世界大学城云平台,在推动常态的教学变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信息化技术的介入使得传统课堂变得灵动、丰富。

一 基本概念

1世界大学城云平台

世界大学城云平台运用Web2.0、云计算理念和技术,融合SNS、KNS、WNS架构的优点,提供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管理。学校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学生可在电脑、手机、平板上使用Wi-Fi或3G无线网络的接入到其中央服务器。它提供的云平台空间聚集各类应用:视频直播互动同步课堂、仿真实训、备课授课系统、课程资源库、作业管理、数字图书馆、在线考试、学习评价、博客、威客、播客、微博等数百项,此外另有可自由拓展的个性化应用功能。

2智慧课堂

“智慧”一词随着“智慧城市”的推广,陡然流行起来,“智慧商务”“智慧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不一而足。教学过程是建构知识、启迪思维、发展智慧、完善人格的过程。智慧教育基于知识教育,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智慧教育的载体。而人格的完善则更需要教师课堂上引导与课堂外学生的自我认识与反思。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

二 智慧课堂与大学城云平台的融合

“智慧”是需要高瞻远瞩的,是有创新基因的。“智慧课堂”在玩转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具有先天优势。如何有的放矢地提供最精准的教育服务,体现高职类酒店服务礼仪双语课堂的课程特色,是智慧课堂与大学城云平台融合研究的要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结合,不是被动地融入,而是高层次地主动适应。有效的整合可以建构一种理想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

1 生成条件

大学城云平台提供的“智慧终端”是智慧课堂得以实现的基础。它搭建的空间完成“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信息化功能,一方面它满足了传统教育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同时也满足了智慧课堂要求的动态教学模式改革。

智慧课堂以“智慧终端”——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为保障,得以在酒店服务礼仪双语课程进行开展。通过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鼓励学生积极自学,进入不同的学习进程,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任务出课堂,周而复始地循环构建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而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数字化的资源进行虚拟与现实的,也实现学生在课堂外的兴趣培养。强调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

(1)礼仪类课程素质拓展延伸的需求

酒店服务礼仪是一门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课程,由于其重视素质拓展,强调礼仪是终身养成教育,因而需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将自我完善的礼仪素质教育延伸到课堂以外的生活、学习。要控制学生的礼仪习惯养成素养积累,就需要有大学城云平台这样的个性化空间来为学生提供额外的素材,鼓励愿意学的学生多学一点。而云平台的多样化功能恰恰为素质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场地。

(2)双语类课程的查漏补缺的保障

目前双语类课程教学的瓶颈主要在于学生英语能力较弱。因而在酒店服务礼仪双语课程的授课面上就有两大局限,第一,需要兼顾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的需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的深度与广度上有局限。第二,因为学生英语能力普遍较弱,在教授的密度和适度上有局限。如若对上述问题一一回应解决,那么课堂有限的时间将远远无法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因而像世界大学城云平台这样的可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空间就变得极其重要,是双语课程查漏补缺的保障。

2 升华机制

以学生“学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有了什么变化”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着眼点,纳入课程的考核和学生的成绩评定中去。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构建的过程,因此,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引导机制的考核与课堂教学规范的设置、教授内容的引导有机结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1)完成教学一改——学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式是:明确布置任务——问题探究与准备——课堂交流展示——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自我反思。这一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来掌握知识、学习方法、发展能力。引入大学城云平台为主要阵地,将这一公式明确化:浏览他人任务成果——小组线上讨论、留言——上传小组任务成果并课堂展示——教师现场评价、其他同学线上点评——教师更新线上拓展资料——学生线上自我反思评价。

(2)重视教学一得——教学检测管理(Portfolio)的建立

Portfolio教学检测管理指的是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学生学习反思及自评,包括学习过程+最佳作品记录。具体通过课堂对学生表现的记录结合学生自己的作业及他评与自评,从而加强学生学习及自我管理意识。包括:各项平时任务记录;平时课堂纪律与学生态度;书面作业;同学问评价;自我评价。云平台实名的认证及准确的学习记录、线上作业等是完成这一个人资料库分析的基础。Portfolio教学检测管理的建立将学生同时纳入到考核主体与客体中,有利于学生自我的实现。

(3)感受教学一享——营造四维空间的双语氛围

这指的是课堂上教师的英语用语引领、鼓励学生对英语的使用、培训学生助教对英语的正确使用等。做好引导工作强调学生对英语的应用上尽量避免去抠语法,多鼓励学生培养好的语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说、多听、多读、多背。而重视英语环境的营造的问题上,纯粹依赖45分钟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提供课下良好的英语环境。世界大学城评台的引入,不仅打破课程45分的局限,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在线上课程网站上设计英语加油站、英文歌曲赏析、课堂专业英语解读等板块。

3 生成价值

(1)动态课堂的生成

动态课堂的生成主要是教师层面,注重教学一得,提升教师的预设能力。让反思成为每一天的工作和习惯,每堂课的反思不泛泛而谈,不面面俱到,而是就某一个感触最深的细节谈感触,谈体会,写教学一得。如教师们就关注学情、巧设情境、引导探究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写反思,写心得。这样的行为必将使教师们从中得到进一步的积累和提升而终身受用。实践反思,完善教学设计。一节课结束后,对于学生的课堂反应与意见反映,作业的质量等都需要认真收集、整理、分析、反思,从而为下一次的教学设计积累经验。通过“教后思教”,有所发现,有所改进,不断进步和完善。更让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教学质量改革的核心动力。

(2)课堂创造力的提升

在当前的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的互动,推动教学动态的生成,往往需要教师从原先的封闭式以及控制式的教学模式向当前互动式的教学转变。从其实质上来看开放式教学其根本的核心就是通过利用对“人的极大关注”来进行课堂教学。基于新课程教学标准,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重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思辨的时间与机会:但凡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教师绝不代替;只要学生能够自己寻求和探索的,教师也绝不担心,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以及机会,并采取相关措施和手段,从全方位对其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以及实践练习。

(3)学生自我构建的实现

学生自我构建的实现是鼓励学生养成持续自学的好习惯与鼓励学生享受学习的不同阶段。通过课堂引导与云平台中个性化空间的建设,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按同一进度施教,很难照顾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但在信息化的课堂上,教师则可以为学生建构多途径、多层次的自主学习环境,以引导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也鼓励“学有余”与“力不足”的学生在线上多学一些。

(4)师生、生生关系的重构

在云平台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课堂作业展示区、学生小助教交流区、礼仪文化分享区、习题库、英文小憩站、礼仪英语加油站、留言板、微博等模块的设置,丰富师生间的沟通。同时这种双向的交流更是带动了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比如学生小助教交流区就引起学生间互相学习、评价的良好反应。特别是通过这样的线上交流,教师将平等化地与学生对话,消除在讲台上的距离感,在重构师生关系上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技术中心课题组.浙江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J].中国电化,2011(43).

[2]朱松林,徐小琪,潘杰.基于Web2.0、云计算的中国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公共支撑技术[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85).

第12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以及各种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层出不穷,高校教师纷纷采取网络教学模式开展远距离教学,以解决当前高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高校多校区办学催生教师“走教”形式导致的师生在空间上分离、高校教师外出研习和出差的频率较高造成的课程无法按时开展等。采用网络教学模式可以超越校园围墙的限制,充分迎合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性格特征,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巨大潜力。但在?W络教学实践中却出现网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教学视频冗长无趣、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齐全等问题,导致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交流匮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归属感薄弱,严重制约着网络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教师迫切需要探索新型的网络教学途径。

近年来风靡全球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方式,将其课前在线自主学习+课中师生讨论互动的新理念移植到高校网络教学当中,能为解决网络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教学内容枯燥冗杂、师生缺乏交流等难题提供良好契机。此外,随着“互联网+”时代下跨界融合与连接一切的时代特征日趋显著,基于Web2.0技术的SNS发展潮流十分迅猛,为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构建提供了便利的支持,尤其在高校中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为高校开展网络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支撑。

笔者将网络教学、翻转课堂以及SNS进行有机结合,借助SNS的优势并融合翻转课堂的理念创新当前高校网络教学模式,尝试提出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研究如何利用SNS搭建网络平台并开展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当前高校是布满新技术新应用的领地,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不仅有利于全方位提升网络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创新翻转课堂在高校中的应用与实践,对于促进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研究评述

1.SNS教育应用分析

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会化网络服务是近几年随着Web2.0技术的蓬勃发展而兴起的事物,其定义为:一种网络服务或应用,用于在互联网上建立人与人的社交关系网络,并能够基于这种社交关系为人与人、人与机器的沟通和互动提供支持,从而为网络用户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有效的帮助[1]。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学习者与他人、环境等要素进行对话与交互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和“协作”对学习的积极影响,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发生分布于个体内部、群体之间、社会文化以及媒体当中。上述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分布、交互、协作和探索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为以“构建人际关系网络”为核心的SNS在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许多学者正探索SNS与教育良性融合的途径,SNS教育应用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利用SNS的真实性、开放式的特点,构建具有某一主题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平等的学习平台[2];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利用SNS手段引导大学生了解并正确看待热点事件,进行日常化、诱导式思政教育[3];③利用SNS开展混合式教学,构建网络学习社区,开展网络协作学习、自主学习,从而弥补单一学习模式的不足。由此可见,SNS可以搭建虚拟学习社区、提供网络学习与在线交互工具、构建个人学习空间等,在教育应用中具有巨大潜能。

2.基于SNS的翻转课堂研究

随着SNS的普及与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其自身独特的社会性、网络化等特点,为翻转课堂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目前已有相关学者开始研究利用SNS开展翻转课堂。张新明等[4]依据在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模型的基础上,将QQ群和平板电脑作为海量支架式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设计出基于QQ群+Tablet PC的翻转课堂模型,具体包括课程开发、课前知识传授和课堂知识内化三个阶段。王琦等[5]探索社会化媒体情境下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出蛛网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微信的社会化媒体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并开展“商务咨询”课程教学以检验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张战胜等[6]分析了社交网络应用于翻转课堂的优势和可行性,并以腾讯微博为例提出了社交网络应用于翻转课堂的实施策略,具体包括:①优质教学资源的选取;②自主协作学习的选取;③监督与激励的选取;④任务驱动式教学;⑤适当干预引导;⑥课堂形式多样;⑦多形式评价和反馈;⑧课前课堂课后紧密联系。

三、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型构建

1.高校远程翻转课堂理念

目前高校的网络教学存在的网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教学视频冗长无趣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甚乐观,网络教学模式亟待转型和创新。近年来兴起的翻转课堂颠倒传统教学流程,采用以学定教的模式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因此笔者尝试将翻转课堂课前传授知识课中内化知识的理念移植到网络教学中,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提出远程翻转课堂的理念。远程翻转课堂是指翻转课堂的课前在线自学、课中在线互动、课后在线巩固等环节均在线上完成,与常态化翻转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将面对面的真实课堂互动这一过程转移到了线上,是一种蕴涵翻转课堂理念的网络教学模式。

相比中小学及中职学校学生,高校学生身心发展更趋完善,其认知风格和认知特征具有较大转变,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呈现以下特点:①学习自主性和自控力较强,能够在自我内驱力的推动下主动学习并持续进行自我调控;②学习途径多样化,不再拘泥于课堂学习中,更倾向于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跨越时空界限的学习;③学习表达诉求增强,善于与同伴分享自己创造性的想法,渴望获得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远程翻转课堂灵活性高,借助创新理念颠覆网络教学的常规流程,与高校网络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征高度契合,因此笔者把研究焦点聚集于高校远程翻转课堂。

2.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型

活动理论强调活动在知识技能内化中的桥梁性作用,突出学习是在活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同时还强调人类活动是需要借助工具中介完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认为教育应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成效的基础。泛在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身边可以方便获取的设备和工具进行学习活动。基于上述理论,在构建远程翻转课堂模式中,必须注重搭建平台工具的选择,并充分关注网络环境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建立,为师生随时随地跨越时空的限制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奠定基础,近年来不断兴起的Web2.0时代衍生物――SNS与远程翻转课堂不谋而合。SNS强调以人为中心,倡导“分享、互?雍托?作”的人际交往理念,每个人不仅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而且能通过与他人之间进行互动和协作,创造并分享大量的有效资源,以此来扩张社会化网络关系,最终形成一种具有共同特性和目标的群体。将SNS作为搭建远程翻转课堂的工具,可以为高校师生在网络环境下建立真实平等的关系奠定基础,同时保证师生交流以及网络教学活动的时效性,促进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笔者进一步提出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

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是指以社会化网络服务为技术支撑,在高校中开展跨越时空限制的远程翻转课堂,即将翻转课堂颠倒教学流程的理念应用到网络教学中,整个教学与学习过程均在线上完成。在“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式模式”下,SNS是开展远程翻转课堂的核心技术支撑,教学对象是具备一定学习自主性的高校学生,虽然与典型的融合课前在线学习和课中实体课堂教学的线上线下结合的翻转课堂不同,但翻转课堂模式的三大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依然适用,因此笔者构建了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型(见图1)。

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利用各种SNS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教师的主要活动包括统筹资源、互动答疑和组织开展,学生的主要活动是自主学习、分享讨论和协作学习,具体分为三个环节: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以及课后知识巩固。其中,在课前环节,教师主要负责录共享资源和收集反馈,学生则学习微课和记录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在课中环节,教师开展互动答疑、组织探究活动和总结归纳,学生提出疑惑、开展协作学习以及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强化巩固知识;在课后环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并将学习成果归档,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总结并分享观点提升自我。不同SNS的特征差异以及特定教学内容会使得每个环节的具体活动有所差异,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让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充分发挥效用。

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最大的特征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翻转课堂的全部环节,突出线上师生及时交互的特点,解决传统网络教学中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齐全、缺乏及时有效的交互工具等问题,提高网络学习的参与度,提升网络活动的体验性和灵活性,让学生拥有更多学习自主权和发言权,从而有利于实现差异化教学。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的一种创新型网络教学模式,身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或宿舍等地方的师生均能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开展轻松多样的学习活动,为师生跨时空教学与学习提供了便利。

四、基于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设计

当前我国主流的SNS包括微博、博客、人人网、微信、豆瓣、百度百科等,通过对各种工具进行对比分析之后,笔者发现腾讯综合服务平台是构建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的一个最佳选择,该工具支持交流讨论、个人展示、协作共享,具有以下优势:①用户基数大,腾讯综合服务平台是目前广受国内学生青睐的网上交流工具,高校学生基本上每人都拥有一个QQ账号,且日常使用频率较高;②软件功能强大,集即时通信、文字交流、语音聊天、视频面谈、邮件互传、游戏娱乐于一体,单点登录,操作简易;③费用低廉,应用端下载、账号申请以及基础功能均免费,减免了服务器建立与维护带来的高昂费用。

笔者以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型为指导,在充分考虑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笔者将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型中提出的三大环节进行扩展,并对教学活动进行细化,构建了基于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见图2),丰富了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的理论模型。

1.课程开发与准备

(1)搭建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的搭建是顺利开展高校远程翻转课堂的基础,建立一个以腾讯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的个性化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实现跨越时空限制的网络教学提供实施基础,为开展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提供环境保障。笔者在充分考虑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相关功能教育适应性的基础上,搭建了以“连通、开放、灵活、智能”为特点的、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网络教学平台。

1)基于QQ群课程教学平台

QQ群是指由一定数量的QQ用户围绕某个主题或兴趣好爱组建成的聊天室,群成员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即时会话,为教师开展在线实时教学提供了平台。教师可以创建家校师生群来搭建课程教学平台,师生群除了具备普通QQ群的功能之外,还具有群签到、群作业等功能,更加贴合开展网络教学的实际需求。利用QQ师生群创建学习共同体,为师生对话、共享和获取学习资源、开展小组协作等提供实施途径,师生均以真实姓名为标识加入该群,共同打造使用和维护的学习环境。基于QQ群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具体教学功能如表1所示。

2)基于QQ空间的资源共享平台

QQ空间以其强大的互动性与共享性深受用户的青睐,具有主页、说说、日志、相册、留言板等部分模块,可以实现非实时交互、资源共享等功能。QQ空间提供了多元化的资源存放与分享的方式,本研究选取日志的方式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日志包括我的日志、私密日志、生活记录、记事本与好友日志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章节将资源分门别类地在日志中,学生可以充分的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进入教师空间浏览、下载和转载相关资源,开展个性化的线上自主学习。

3)基于QQ群论坛的交流互动平台

QQ群论坛是为同一群组中的成员提供发帖回帖的交流讨论平台,群成员可以针对某一话题来开展非实时的讨论。本研究选取QQ群论坛作为非实时交流互动平台,不定时与课程学习相关的话题,鼓励学生在论坛中各抒己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中,在协作互动交流中不断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自身的观点表达和阐述能力,升华与群内其它学习成员间的友谊和感情,充分彰显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突破传统在线学习缺乏会话合作的优势。

(2)网络教学资源设计

基于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是线上实施翻转课堂的一种模式,网络教学资源的好坏是决定该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要素,网络教学资源的类型包括微视频、课件、课程安排、学习指南、参考书籍、相关案例、答疑记录、专家讲座、参考文献、学生作品、测试练习、学习网站等。其中,微视频是颠倒传统教?W流程、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核心驱动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制作微视频,并将这些资源存放在资源共享平台中,让学生随时随地访问和获取。

2.课前知识传授

在课前知识传授环节,教师需要标准备网络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上传到QQ空间,通过群公告或群消息某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并布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观看微视频,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并到QQ群论坛上,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为了能有效地开展远程翻转课堂,营造良好的网络课堂学习氛围,教师需要事先跟学生协商,确定每周课程上课时间安排,方便师生跨越空间限制进行实时的课堂交流,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学生课前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习教师共享的学习资源,观看微视频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等。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及时记录产生的疑难问题,并将学习疑惑进行整理,通过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解决问题,不能自主解答的疑惑以及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到QQ群论坛与师生进行讨论或在课堂中向教师提问。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是一个在学习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受限的矛盾中激发问题、定义问题并探究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3.课中知识内化

在课中环节师生同时登录QQ,教师首先依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反馈情况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点,接着学生中向教师提问,教师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见解,围绕问题共同研讨、相互学习。QQ群能够记录课堂开展的完整过程,所有的课堂师生互动话语都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便于学生课后查找课堂相关记录。随后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小组协作活动或研讨活动,学生应用QQ讨论组结成学习伙伴,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源并进行共享,通过互动协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小组协作任务。最后,每个小组将小组成果上传到群共享,并在QQ群中汇报或展示作品,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点评,在交流讨论中促进相互学习,汇聚群体智慧,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内化。

4.课后知识巩固

课后,教师可以在群作业中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并将课堂中学生提问的典型问题和解答整理成课程答疑记录、课堂反思、相关主题的拓展资料、小组协作成果等资源分门别类地共享在QQ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资源来巩固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小组任务,进一步加强学习共同体的归属感。师生在课后借助腾讯综合服务平台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总结,以发表日志和博客的形式进行教学和学习反思,为下一次网络教学活动的调整与完善奠定基础。

除了上述四个环节涵盖的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贯穿翻转课堂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基于QQ群论坛非实时交互活动。非实时小组协作互动是指教师或学生在QQ群论坛中与课程相关讨论主题,师生围绕主题开展非实时的讨论,打破课堂时空界线,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形成融汇大量个体意见的集体智慧,彰显群体协作互动的优势。基于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充分发挥网络环境和技术的优势,所有的教学环节均在线上完成,真正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体现高校教学自主灵活、跨越界限、形式多样的特点,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