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

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

时间:2024-02-02 17:15: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

第1篇

关键词: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装配式混凝土,BIM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英语翻译是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英文简称PC。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称之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剪力墙结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一种类型,其定义是主要受力构件剪力墙、梁、板部分或全部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墙板、叠合梁、叠合板)组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施工现场拼装后,采用墙板间竖向连接缝现浇、上下墙板间主要竖向受力钢筋浆锚连接以及楼面梁板叠合现浇形成整体的一种结构形式。

1结构设计要点

1、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良好的延性;2、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应避免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以及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或采用隔振、减震措施;3、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4、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6。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高度按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确定相应的抗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预制构件间连接设计应满足传力明确和构造可靠的要求。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尚应满足抗震要求。

预制构件间连接钢筋应不低于预制构件该部位不连续钢筋强度等级及直径

2结构布置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1]的相关规定。

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横向墙体布置时,两侧端部山墙宜布置预制承重墙板;内墙可根据结构横向抗侧力需要设置预制承重墙板或预制轻质填充墙板。

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纵向墙体布置时,纵向内、外剪力墙的承重墙板布置可根据纵向抗侧力的需要设置;阳台及门窗部位周边部位可根据需要设置非承重的预制轻质填充墙板。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通过现浇连接带、竖向主承力钢筋浆锚连接等形成整体,抗震设计时,需加强连接构造和必要的设计验算,保证其受力整体性和连续性。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房屋的顶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在抗震等级为三级时不宜大于0.6。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构件宜按房间的开间、进深以及门窗、楼梯、电梯井洞口位置分块,同时必须考虑构件形状、构件重量、拼缝位置、吊装机具起吊能力等因素,楼板、屋面板考虑起吊运输及施工方便宜设计成单向板。

预制墙板、楼板的分块大小划分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垂直运输吊装机械的起重载荷、起升高度和工作幅度的能力。预制墙板高度可按单个楼层高度或两个楼层高度划分。墙板的竖向拼缝宜避开暗柱位置,预制墙板、叠合板的分块划分应尽量减少构件的种类和型号。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构件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尚应进行施工阶段受力和变形验算。

阳台、空调板、挑檐等悬挑构件当施工方便并安全可靠时可与楼板、屋面板合并设计成大型构件;当限于模板、起吊能力需分开预制后现场连接时,应通过可靠的插筋叠合现浇或浆锚连接实现悬挑构件与主体结构形成刚接、连成整体。对于层数大于10层的高层建筑,对该部分连接进行设计及构造时,尚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全预制构件和叠合式构件,均应合理地设计配筋;应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

3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的步骤及流程

首先要做好技术策划,通过技术策划实现提效和减负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对已有工程项目的梳理。

其次建筑设计要结合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特点,装配式剪力墙住宅作为一种“工业化住宅”,应该是技术理性的工程杰作并以“工程师的艺术”为美。不是所有的工程项目都适合于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来建设,需要在前期策划定位和规划设计时加以重视。

第三在设计阶段要积极进行专业之间和全产业链内部的积极沟通、互动及配合,并加入相应的步骤及内容。

方案阶段,根据技术要点的要求做好户型设计和立面设计。平面设计在保证使用功能和户型好用、适应性强的基础上,通过全体系的模数协调,围绕提高模板使用效率和体系集成度的目标进行设计;立面设计要考虑拆板设计,并依据装配式建造方式的特点实现立面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通过建筑设计的模数化、标准化、系列化,进而实现预制构件的“少规格、多组合”。

初设阶段,结合各专业的工作进一步优化和深化,拆板设计也要结合需要调整变化,在预制墙板上开始考虑强电箱、弱电箱、预留预埋管线和开关点位的设计。根据我们的经验,在此阶段要求装修设计提供详细的“点位布置图”。同时要提供专项的“经济性评估”,分析成本因素对最终实施的“装配式剪力墙住宅”技术方案的影响,确定最终的技术路线

施工图阶段按照初设确定的技术路线深化设计,各专业与建筑部品、装饰装修、构建厂等上下游厂商加强配合,做好构件拆分深化设计,提供能够实现的预制构件大样图;做好大样图上的预留预埋和连接节点设计;尤其是做好节点的防水、防火、隔音设计和系统集成设计,解决好连接节点之间和部品之间的“错漏碰缺”。

第四要做好预制构件加工图的设计。当前,预制构件加工图大多由预制构件厂依据设计院提供的大样图深化设计,建筑师的工作主要是配合和把关,确保预制构件实现设计意图。下一步,可以通过BIM设计,实现基于BIM平台的预制构件设计。BIM设计实践案例表明,可以将预制构件作为建筑信息系统的基本单元,整合预制构件的所有必要信息,实现设计直接向相关产业链提供BIM模型平台服务的目标。

4 结语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以连续地按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绿色施工提供保障。

第2篇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1引言

现阶段,人们所说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是由工厂对梁柱、楼板、墙材等与建筑相关的构成部分进行生产,然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施工人员的现场拼装以及装配来对建筑个体进行施工建设,进而实现设计多样化、功能智能化、制造工厂化以及施工装配化的施工建设。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不仅可以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率的整体提升,还可以促使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向绿色、节约方向发展,对于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整体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2.1BIM模型与图纸绘制的应用

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是建立BIM模型以及设计图纸的绘制。在装配式建筑BIM模型建立过程中,其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设计标准制定、模型建立以及模型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单位应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具体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结构类型、材质以及尺寸大小等参数进行设计,并使用相关技术实现对于设计过程中所有参数进行管控,不但如此,一旦相关某个数据发生变化,与之相关的一些数据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设计图纸错误问题的发生率,对于提高设计的整体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2协同设计与碰撞的检查

由于BIM技术最为主要的应用价值为实现了建筑设计相关信息管理的信息化以及协调管理,因此,通过BIM技术可以搭建一个信息交互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可以实现各种不同设计模型的交互以及合并,对于提升协同设计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将BIM技术应用到设计过程中,还可以通过BIM碰撞软件分析系统,来对已经建成的BIM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模拟技术来对装配方案进行碰撞检查,可以有效地降低设计错误发生率[1],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设计方案的合理化水平,对于保证后期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整体质量以及效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3工程量以及工程造价管控应用

而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由于其建设施工与传统建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其设计过程中,工程量统计以及造价管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相关建筑资料数据的分析,来对整个建设工程的工程量进行快速计算,并以此为基础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算,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工程造价的准确度,对于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生产制造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生产制造阶段的应用主要包括2个方面:构件制作和构件管理。首先是构件制作方面的应用。在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中,很多厂家或者因为对建筑工程的了解不多,或者是因为实际生产因素,使得很多构件的尺寸、大小及规格等并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生产,对后期施工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而将BIM技术应用于实际构件生产过程中,生产厂家可以通过BIM信息平台来对构件相关信息进行充分了解,并通过BIM信息平台来实现生产进度相关信息的上传及展示,对于提升施工方案制定的整体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其次是BIM技术在构件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无论是传统建筑的预制构件还是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对预制构件造成一定的破坏。将BIM技术应用到实际的运输与管理过程当中,通过在运输车辆上装置相应的芯片,实现对于运输车辆的准确定位以及信息收集。不仅如此,BIM技术还可以对运输路线以及运输工具进行合理选择,并结合施工顺序对预制构件的运输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

4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阶段,将BIM技术应用其中,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率以及工程质量,对于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以及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BIM技术的积极作用更多体现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1)预制构件的管理。由于装配式建筑所应用到的预制构件种类以及数量较多,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预制构件丢失或者使用错误的现象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应用BIM技术,通过对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于预制构件的使用进行追踪以及管控。在构件进入现场时,在门禁软件系统中设置RPID阅读器,并以此来对构件入场时间进行准确的记录,待构件进入现场后,现场施工人员应对构件数量以及质量进行检验,待检验无误后,使用BIM技术将运送车辆引至指定位置,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管理水平,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整个施工工作的整体效率。2)BIM模拟技术的应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对于整个施工流程的仿真模拟,按照施工设计的相关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流程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模拟。而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而言,由于在其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机械化水平、施工工艺以及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浪费、施工工艺选择错误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可以使用BIM技术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并以此为基础及时发现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的不足之处,最终结合设计方案,对施工方案以及相关的材料管理制度进行合理优化,对于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以及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5BIM技术在装饰建筑运行维护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运行过程中,其面临的最大的安全威胁就是火灾。而将BIM技术应用其中,通过对相关技术的应用,一旦发现火灾,BIM技术就可以通过其相关技术对火灾具置进行定位,对于提高人员疏散效率以及对灾情的及时处理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装配式建筑维护过程中,相关维护人员可以从BIM数据库中对预制构件信息进行查看,并以此为基础准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提升维护工作效率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1]。除此之外,在建筑运行维护过程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BIM技术还可以对各个环节的所有信息进行获取,将其应用到实际装配式建筑运维过程中,不但可以对责任进行明确,而且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建筑运维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对于建筑节能降耗水平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6结语

第3篇

关键词:中小跨径桥梁;桥梁工程;桥梁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中国公路建设的大发展,山区高速公路项目越来越多,由于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往往桥梁隧道总长度占路线长度的比例很大,有的山区高速公路桥隧比例高达80%,那么要设计一条方案合理、经济可行的山区高速公路,桥梁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总体原则

一般而言,桥梁结构形式的选择应遵照“安全、适用、美观、经济”的原则,结合路线线形及桥址地形、地貌、地质、河流形态、构造物、被交线、材料状况、自然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而言,还应着重考虑施工难易程度、山区地质病害及环境保护等影响因素。归纳总体原则如下:

1、特大、大桥桥位在服从路线总体走向的前提下,应作为路线的控制点,与路线综合考虑;应主动从桥梁专业角度出发,提出合理的路线方案优化建议。

2、桥梁跨径选择应注重高跨比的协调,合理选择经济、美观的高跨组合形式,尊重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3、力求形式统一,采用标准化、装配化、工厂化生产程度较高的结构形式,以方便施工、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4、应根据地形、地貌、地质合理布设桥跨,避免由于跨径选择不合理、墩台位置不当而造成墩台位置大开挖,诱发山体新的工程地质病害。

5、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少布设斜交桥梁,特别是斜45°桥梁,可采用两幅错孔布置、加大跨径、改移水沟、机耕道等方法处理。但当桥梁与河流斜交时,为减少桥墩阻水,桥梁可采用斜桥斜做、顺弯设置。

二、中小跨径桥梁设计的思考

1、设计总结

(1)设计标准。在桥梁设计中,首先应对桥梁的荷载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桥梁的最大荷载需求。桥梁设计荷载主要包括偶然荷载、可变荷载和永久荷载三种,其中,对桥梁荷载影响最大的是可变荷载,汽车荷载是可变荷载中最重要的一种。在桥梁设计中,我国对桥梁荷载的实际情况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导致荷载不匹配、不对应问题,造成实际需求荷载超过了桥梁设计荷载的标准,桥梁的超负荷运行,对桥梁质量造成损伤。与国际相比,我国桥梁设计中,车辆荷载的安全系数较低,而与此同时,我国在计算桥梁构件的实际承载力时,材料设计强度的规定偏高,导致我国桥梁设计的承载能力偏低。

(2)设计理念。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桥梁结构应按照桥梁的实际承载力进行施工作业,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从承载极限出发,对结构抗力情况没有进行考虑,影响了桥梁结构的整体性能。因此,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应从结构的承载极限出发,分析结构的使用性能,增强桥梁结构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3)设计方法。首先,在桥梁设计时,由于过分依赖于计算机软件,设计细节计算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设计过分相信标准图,即使发现标准图有问题时,也没能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其次,过分遵从设计规范,在设计中以满足规范为主要目标。桥梁结构设计只是桥梁结构的在建状态,并非桥梁寿命周期的整体设计,因此,在结构设计中,虽然符合设计标准及受力要求,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再次,设计的整体理念不强,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由于受力路线及结构计算的不明确,导致桥梁结构的局部受力偏大。加之设计构件的单图绘制,钢筋冲突的情况经常发生,增加了施工难度,也导致钢筋错位、混凝土浇筑及密实不足等问题。最后,在桥梁设计中,没有考虑后期养护维修问题。如支座的垫石太低,为支座检查及更换增加了难度。

2、设计建议

(1)对设计标准的新认识。在设计标准上,应从国家和行业规定出发,严格执行工程设计标准。由于规定的设计标准一般为最低标准,因此,在桥梁设计中,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最低标准。然后根据工程的特点,明确指定各项指标应达到的设计标准。同时,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设计标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工程设计人员应及时掌握最新设计标准的相关规范,保证桥梁设计的合理性。(2)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桥梁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桥梁的整体性出发,考虑桥梁结构的受力情况,在标准图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的特点,对桥梁结构进行整体性设计。同时,应根据工程实践的反馈信息,发现设计标准图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新和改进设计标准图,最大限度地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3)对常见结构类型的中小跨径桥梁的建议。首先,装配式空心板的设计。由于装配式空心板桥梁结构自身的缺陷,难以发挥铰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时应特别重视深铰缝的设计,以减小预制板铰缝的剥落和开裂,采用整体性能好的钢筋网以增强桥面的整体性,保证铰结构的整体性能。其次,装配式T梁和箱梁的设计。应加强T梁的横向整体性,由于扁锚负弯矩的预应力存在问题,导致该桥梁结构存在问题。因此,应以钢筋来弥补预应力不足,以圆锚体系代替扁锚体系,以保证桥梁所需的预应力。

三、中小跨径桥梁设计的应用

1、装配式空心板桥

装配式板桥的结构非常简单,且经济性较好。在桥梁建造中,可以采用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做成空心和实心板桥,以就地现浇的方式来适应弯、斜、坡等各种形状,在建造高度有限的中小跨径桥梁时非常适用。从目前公路桥梁来看,高度低于20m的中小跨径桥梁一般为空心板结构。但在公路桥梁维护中,由于空心板铰缝混凝土的体积较小,混凝土质量参差不齐,加之施工条件较差,导致桥梁质量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板底裂缝、桥面开裂、混凝土剥落、铰缝开裂等。在计算过程中,空心板的计算结构模式是成立的,但随着铰缝混凝土脱落,计算结构的模式逐渐失效,单板受力状态出现,从而导致空心板中线薄弱处开裂,影响了桥梁的质量。

2、装配式T桥梁

该桥梁结构主要有简支结构和连续结构。简支结构以桥面的连续解决桥梁伸缩缝问题,但简支结构有很大的不足,桥梁的横向联系弱、整体刚度较小、伸缩缝较多、抗震能力弱、支座容易的受损等。因此,在现代桥梁设计中,一般采用连续结构,连续结构由于受力好、分布均匀,因而抗震性及耐久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连续结构的伸缩缝较少,车辆行驶的路况较好,减少了桥梁维护的工程量,连续结构的T桥梁造型的美观性也较好。

在装配式T桥梁设计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支座设置为例,支座有双支座、单支座两种,在现行的规范中,规定在纵桥向应设置一个支座,因而导致了施工中的很多问题。如桥梁结构的整体转换中,纵向整体工序的湿接头的体积较小,钢筋连接及混凝土的质量难以保证,导致桥梁质量存在问题。支座设置转换的繁琐,增加了施工工序,施工环节的质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3、装配式小箱梁

该桥梁结构由于安装工艺及施工工艺简单、抗震性好及工程造价低等特点,在中小跨径桥梁中被广泛使用。该桥梁结构有以下特点:桥梁高度比跨径相同的T梁低,能降低填土高度,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其横向整体性较好,跨越能力较强,行车舒适且后期的养护费用较低,结构稳定。该桥梁结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墩顶扁锚的预应力体系不足,导致负弯矩的预应力效应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从而使该桥梁结构成为一种特殊的准连续结构,但负弯矩预应力没有达到要求时,增加了主梁正弯矩值,降低桥梁结构的整体安全度,影响了桥梁的质量。

四、结束语

山区高速公路通过区域往往地质复杂、地形多变,桥梁设计应本着“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进行。中小跨径预制装配式桥梁的广泛采用,能较好地适应山区地形复杂、施工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加之此类桥梁上下部构造造型简洁,运用得当则能与地形协调一致,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尤文刚.中小跨径桥梁的应用分析[J].北方交通,2011.

第4篇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 检查井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市政行业不断引进国际新技术、 新工艺,传统的市政行业技术得到了不断更新和迅猛发展。本文从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探析检查井的工程优化设计及应用问题,致力于推进装配式检查井在国内更好的应用。

在当今这个时代,传统砖砌检查井在施工周期、结构强度、快捷拼装、受施工人员专 业技术水平影响等方面的缺点比较明显,而新式的钢筋混凝土检查井能够避免传统砖砌检查井的这些缺点,并且在这些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须符合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及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现如今,我国开发出的预制检查井主要通过拼装模块的设计思路进行,进一步实现检查井制作的模式化、标准化、工业化,从而达成促进国内市政工程技术的良好发展进步。

目前国内工程设计的方法与应用现状

在地下管道中检查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构筑物,它对城市功能的发挥、环境保护及人民生活都 有着重要影响。而现如今我国的地下管道检查井的用材及施工工艺还比较落后,主要采用黏土砖砌筑,已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快速发展。

现在,主要是日本在应用预制装配检查井较多,而他们所采用的机构方式主要是圆形屉式结构。可能有些读者不太明白这一术语,其实圆形屉式结构,就是说井型主要是圆形的,由一层层预制环圈叠落而成。而为何要采用这一结构,其实主要在于这个结构的优点,因圆形井筒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用配钢筋或者采用相对而言较少的钢筋就可以承受周边土体的侧压力和井室竖向压力,同时有利于模具制作及装配式产品的生产。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设计一般原则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按其形状分为圆形、矩形,其与管道的连接方式为刚性接口,但在与检查井相接的第一节管道上应设柔性接口。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雨、污水检查井为同一井型。雨、污水井井身高度可通过多节井室组合调节。接入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管道为管顶平接,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主管、支管接入预留孔由生产厂家根据设计的管线高程和方向要求在厂内制作。设计应复核现场下游管道流水标高至地面高度须大于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雨水、污水检查井井体最小高度。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底按需要接入管道的行业规范进行设置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预留接管的孔径,需在井壁内侧、井壁外侧预留足够空间接驳。 排水检查井主管管径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可分为6部分预制:底板、底座、井室、支管接入段、收口、井盖,由现浇井环和不同高度的井室搭配,以满足不同覆土厚度要求。圆形井、矩形井的井身组合相同。

检查井由混凝土构件组合搭配而成,混凝土构件在工厂预先制作,然后运到施工现场按照规定方法组装:

止水橡胶圈 。为了保证井身节段接口的密封性和加快施工的速度,安放在构件接口凹槽位里的可压缩柔性橡胶圈。 底板底板底板底板 按照要求处置好地基垫层后,安放在垫层上部,承受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体重量、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底座 。按照要求安放在底板上,接入主管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构件。

井室。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体结构中用于调节井体高度的构件,其按照一定模数制造,与其它构件搭配安装。

支管接入段。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为接入支管,在井室构件上依据设计开设管口的构件。

收口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室与井环间过渡的锥体钢筋混凝土构件。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之安全措施与环保措施

安全措施

检查井机械驾驶员必须持证上岗,机械定期保养护使用之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吊装强度必须达到强度的70%才可吊装。

吊装须使用吊钩、吊环进行,严禁使用其他的吊装方式。

吊装过程中,吊装路线范围内严禁站人。

环保措施

散堆材料随用随收堆,用后的器材及时清场,将剩余材料回收到指定地点堆放好。

建筑材料、构件、料具等材料堆放应按总平面图布置,堆放整齐并进行标识,做到工完场地清。

施工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明显划分并派专人进行清扫,宿舍周围环境卫生、安全。

采取防粉尘、防噪音措施,把粉尘、噪音和振动降到最低程度。

养护要点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养护时需要注意检查井体构件是否开裂,如开裂,应视严重程度采用封闭、补强,必要时更换构件等措施。

养护时注意检查井环与井筒结合是否牢固,有松动现象时应及时更换井环。应注意构件接头位置是否有漏水现象,因为安装橡胶条时没有完全将其压入凹槽内,易造成渗漏。

在养护更换构件时,必须清理干净接口位置的杂物。

养护维修接入新管时,先根据设计或现场要求,确定接入管位置、标高、管径,再由预制厂根据要求预制相应构件,最后运到现场安装。如现场条件限制,确有必要直接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壁上开口,应提出具体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在取得较多经验后才能逐步推广采用。

工程验收

预制钢筋混凝土井体构件应对所用模板、钢筋、混凝土进行检验;对制作成型的单块预制构件进行抗渗测试和拼装检验。井身结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制钢筋混凝土井体结构抗压强度,抗渗压力应符合设计规定;

结构表面应无渗漏裂缝,无缺棱、掉角,构件接缝严密;

井身闭水试验必须满足《给水排水满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相关要求。

工程竣工验收提供下列资料:

①原材料等成品、半成品质量合格证;②各种试验报告和质量评定记录;③隐蔽工程验收记录;④工程测量定点⑤轴线高程、平面偏移值;⑥渗漏水量检测值;⑦图纸会审记录、变更设计成洽商记录;⑧沉降观测记录;⑨开竣工报告;⑩竣工验收。

五、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技术关键与主要内容分析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技术关键

强度高:专业的预制生产厂制作,采用C40P6高标号钢筋混凝土预制,达到强度后由专业队伍现场安装,提高效率的同时保障了施工质量。

整体稳定性好:自重较大,企口承插连接,整体性能高。安装后可即时对沟槽进行回填,检查井不会位移更不会变形、破损。

闭水性理想:预制时采用防渗混凝土,振捣密实。安装时仅在 井筒与管道连接处用防水砂浆找平,相对砖砌检查井有较好闭水性。

上部设臵不同高度调节环,能较好的满足新建和改建的通用井体结构形式和模数系列。

配备专用吊具,便于运输、吊装。

6. 可靠易行的井室、井筒和接入管之间防水和密封处理 。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分析

1.定型,根据设计各种管线的管径及支管位臵确定检查井型式。 

2.根据检查井的型式,制作钢模板。 

3.生产制作,预制厂负责生产制作。 

4.安装使用,管线施工单位负责安装使用。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能够适用于快速拼装、工程 抢险、 结构强度要求高要求等市政任务。但是随着工艺技术的提高及工程设计不断优化,其经济效益也能够显著提高。它所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也表明了随着社会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将来能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结语现如今经济的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带来了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飞速前行,新的技术也成为潮流的风向标及当今社会的热门议题。它将应用于市政行业以及拓宽到各个领域当中去。就像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引进使用一样,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其已经形成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现状的系列产品。虽然工程的使用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各相关领域都做出了很好的总结及提高,不难看出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技术的飞快提升和巨大进步。

【参考文献】

[1] 余涛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优化设计研究》— 期刊论文2010年6月

第5篇

关键词:绿色施工;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

1 绿色施工的概念、原则

1.1 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以保持生态环境和节能资源为目标,在施工过程中控制能源消耗,控制用能效率,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1.2 绿色施工的原则

首先要有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理念,全面推行建筑的绿色发展,执行绿色建筑的标准和法规,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其次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营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使用绿色建筑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推行应用示范工程。再次做好绿色施工的整体规划工作,加强整个施工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做到每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出台整体方案,细化实施步骤,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2 绿色施工要点

2.1 环境保护技术要点

(1)建筑材料准备阶段。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和要求,在运送建筑材料和相关的物品的过程中,要保持场内外道路不被污染。使用封闭严密的车辆运送,及时对车辆进行清洁和维护。(2)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这一阶段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所要采取的各项措施较多,同时也很繁琐。有需要采用覆盖措施的、封闭存放的、洒水降尘的等。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3)噪音与振动的控制。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施工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规定,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4)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问题。尽量避免或减少在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作业时,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5)施工现场污水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在施工现场要有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对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要及时进行处理。一些建筑性的垃圾、各类池内沉淀物、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有毒有害物质,会污染土壤和水源,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6)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施工现场设立垃圾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及时分拣、回收和清运现场垃圾。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垃圾清运应按照批准路线和时间到指定的消纳场所倾倒。高层或者多层建筑清理施工垃圾,应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道或者采用容器吊运。(7)施工前期做好调查。为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前期要做好周边环境的调查。制定相关的保护计划,排查施工地点的各类设施是否存在隐患,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要立即上报及与相关部门联系,妥善做好保护工作。

2.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

(1)认真会审图纸。在审核图纸时,要结合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原则,使材料损耗率和定额损耗率降低。在库存方面更要下功夫,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2)材料堆放有序。a.环境适宜。施工场地的材料种类繁多,存储上要讲究方法:b.制度健全。建立健全保管人员岗位责任制谁出问题谁负责,责任到人,奖罚分明:c.运输得法。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材料的用途,合理安排,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3)科学高效管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建筑工具的使用次数,在材料选购上,根据施工速度、供应频率等做好材料预算,在材料运用上实行动态控制,确保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减少资源消耗。(4)选用耐用机具。施工前本着节约原则,对废料进行二次选用,达到使用条件的要充分利用。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加强施工过程材料可利用率。(5)现场办公用房。每一个施工工程的工期都比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生活和住宿都与活动板房离不开,在建造活动板房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2.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1)建筑工地是用水大户,施工现场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尽量采用非传统水源,不使用自来水。严格控制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施工现场根据用水量合理设计供水管网,管径合理、管路简捷,所使用水器具和管网要进行封闭。(2)根据国家规定施工现场用水定额指标,对大型工程进行用水计量管理,针对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实行计量用水法,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2.4 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1)能耗指标制订合理。在施工设备和工具使用上按照国家要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力争做到节能、高效、环保。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2)控制用电指标合理。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计量、核算、对比分析,控制各项施工中的用电标准,及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不合理用电,减少或不使用违规用电设备,避免大功率、超过额定功率设备的使用,实行耗电小、耗能少的施工设备,优化施工工艺,做到从根源上节能降耗。(3)设备管理制度合理。针对施工工程中存在浪费的因素和节约因素,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合理选择施工设备,保证施工设备高效低耗,发挥最大功效。对各种设备进行及时保养、维修、维护,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4)自然条件、场地利用合理。根据施工场地和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临时设施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各类空调和取暖设备的用电时间和耗能量,做好临时电路设计和布置,并选择就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

2.5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

(1)合理规划施工场地。按照现场条件和可利用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使平面布置合理、紧凑。(2)施工总平面布局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设备要紧靠已有的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3)合理安排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以经济美观为前提,以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为依托,以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为框架的标准化装配式结构。做好施工现场的设施分隔,把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布置,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从而优化施工质量。

第6篇

关键词:装配铸钢节点;接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1-0182-02

随着空间结构的不断发展,结构的跨度愈来愈大,形式日趋多样。结构中构件与构件之间节点的连接方式和力学性能都日趋复杂,传统的焊接球节点、钢管相贯节点等多种节点形式难以在构造及制作工艺上满足复杂的受力体系。节点构造的好坏,对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工艺、工程造价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具有良好适用性的铸钢节点形式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青睐。

中国航海博物馆建筑的中央帆体结构体系可分为主、从结构体系,主结构体系包括:边箱梁和三铰拱;从结构体系包括侧幕墙立柱、屋面两向正交月牙形桁架体系和单层索网体系。其中三铰拱顶部、边箱梁底部柱脚位置汇交杆件较多,节点受力十分复杂,设计中采用铸钢节点,如图1所示。铸钢节点种类共计四种,如图2所示。由于这些节点是关乎结构安全性的关键部位,而且是由几个部分装配而成,因此有必要采用模型试验以及进一步的计算分析进行其受力性能研究。本文主要对b节点进行研究。

一、试验概况

(一)试验目的

1.模拟铸钢节点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加载,研究节点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同时了解节点达到破坏时的破坏模式及形态。

2.对比试验结果和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验证数值分析的适用性和设计计算的可靠性。

(二)试件准备

铸钢节点试验采用缩尺模型进行试验,根据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用铸钢节点技术规程》(送审稿)4.4.4条规定,选用1/2缩尺模型进行试验。本试验主要针对结构中的B节点进行缩尺模型试验。

(三)试验方法

1.加载方式。由于铸钢节点连接杆件较多,受力复杂,无法简化为单向加载方案,考虑到节点的实际情况,本试验需要专门设计配套的反力加载装置,如图3所示:

2.加载方案。根据设计院提供的计算文件“节点设计内力”,根据应力一致的相似比(节点和加载位置的长度尺寸缩小为1/2,力缩小为原来的1/4),缩尺后B、C节点的受力模式如图4所示。根据设计院要求,试验荷载按照设计荷载的2.5倍进行考虑,试验加载过程中分25步进行加载。

3.测点布置。根据技术路线的思路,应该首先进行节点的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分析结果指导测点布置,如图5所示:

二、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AUTOCAD进行实体建模,导入ANSYS后进行有限元建模。有限元模型图见图6。材料采用考虑强化的多线性本构关系。由于该节点存在铸钢件与销轴,中轴之间的接触,因此相对与以往的铸钢节点较为复杂些。本文考虑了共计6个接触面,摩擦系数为0.3。

对于试验结果,本文选取了几个Mises应力较大的点对试验和ANSYS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具体见图7。其中T43点的试验曲线中有卸载部分。由图中可见:

1.曲线基本走势一致,只是在数量上有些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试验时的模型和ANSYS中的模型有些差别造成,主要是试验时的各个加载端不但是加载,而且还对试件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相比ANSYS中的模型则在加载端只有荷载作用,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2.其中T43点误差较大,达到63%;T45点的误差为15%。

3.由T45点的卸载曲线看出,当该点处于弹性时,它的卸载和加载时的弹模是一致的。

整个试件的Mises应力如图8所示。最大的位移达到了139毫米,而在试验时只有30毫米的位移。位移如图8所示:

部分接触单元的应力状态如图9所示:

三、 结论

通过本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1.日益复杂的铸钢节点已经不再单单是一个个体,而是许多个体的装配。因此就要求考虑各个体之间的接触,以实现真实状态的模拟。从本文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这种状态是可以成功模拟的。

2.对于试验的目的我们已经非常明确,但是试验和有限元模型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例如本文中加载端的荷载可以很好的模拟,但是位移的约束模拟却是难以实现的,这也导致了计算结果大于试验结果。因此,我们以后试验时的模型、反力架的设计都要考虑这些情况。

通过ANSYS等通用有限元软件的分析,能够很快的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一个参考。本着充分利用材料的原则,对于屈服部位需要加强,一些部位可以减小厚度等在保证结构可靠度的前提下以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刘锡良,林彦.铸钢节点的工程应用与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4,6(1).

[2]建筑用铸钢节点技术规程(送审稿)[S].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3]卢立香.铸钢节点在大跨度管桁架建筑钢结构中应用探讨[J].钢结构,2003,18(5).

[4]钱若军,王建.铸钢节点设计概述[C].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工业建筑)增刊,2003,(8).

[5]林彦,刘锡良.铸钢节点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的运用[C].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工业建筑)增刊,2003,(8).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桥梁 设计 标准 依据

1、概述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农村公路沿线众多跨河、跨沟桥梁按怎样的标准设计、怎样的型式设计等重要问题逐渐突显。笔者总结自已近年来的农村桥梁建设管理经验,并结合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总结。

2、农村桥梁设计标准

(1)一般原则。农村桥梁设计应本着经济、合理、安全的原则,尽量减小桥梁长度和跨径。

(2)设计荷载。新建桥梁设计的汽车荷载等级原则上采用公路-Ⅱ级(相当于汽车-20级)标准,重型车辆多的具有干线功能的二级公路可采用公路-Ⅰ级(相当于汽车-超20级)汽车荷载。重型车辆少的单车道四级公路新建桥涵设计可采用公路—Ⅱ级车道荷载效应的0.8倍(折后相当于老规范汽车-10级),车辆荷载效应可采用0.7倍。

人群荷载:农村公路桥梁计算跨径一般小于50m,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人群荷载标准值为3.0kN/m2。专用人行桥梁,人群荷载标准值为3.5kN/m2。

(3)桥面净空.桥面净空应符合农村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一条路线宜采用同一净高,二级公路为5.00m,三、四级公路为4.50m,经技术经济论证也可适当降低,但应满足当地农村公路的运输需求。中、小桥宜与路基同宽,对于单车道四级公路,考虑到桥梁是永久性建筑,可将桥面宽度适当增加。

桥面净宽一般不宜小于5m,单车道路段桥面净宽不宜小于4.5m;当桥梁宽度小于路基宽度时,桥头引道应设置渐变路段,单侧渐变长度不小于20m。村镇行人密集区桥梁应设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0.75m。

桥下净空应根据计算水位加安全高确定,河流中有漂浮物或有淤塞时,桥下净空应适当加大。在通航的河流上,桥下净空应符合通航标准。

3、常用桥型设计

(1)简支梁桥。简支梁桥是梁桥中应用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桥型,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设计成各种标准跨径的装配式结构;施工工序少,架设方便;在多孔简支梁中,由于各跨构造和尺寸均一,可简化施工管理工作,降低施工费用;简支梁属静定结构,结构内力不受地基变形、温度荷载等影响,因而能在地基较差的桥位上建桥。在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中,经济合理的常用跨径在20m以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合理跨径在40m以下。常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标准跨有5m、6m、8m、10m、13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有13m、16m、20m。板宽有1m、1.25m两种,目前板宽有加大的趋势,如140cm、150cm。T梁也是常用简支结构之一,20m以下可用钢筋混凝土,20m以上要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但当桥下净空受限时,不宜采用T梁结构。为使桥面行车舒适,常设置桥面连续。

(2)悬臂板桥。悬臂板桥一般做成双悬臂式结构,中间跨径为8~10m,两端伸出的悬臂长度为中间跨径的0.3倍,板在跨中的厚度约为跨径的1/14~1/18,在支点处的板厚要比跨中的加厚30%~40%。悬臂端可以直接伸到路堤上,不用设置桥台。为了使行车平稳顺畅,两悬臂端部应设置搭板与路堤相衔接。这种桥型对于车行量较少,重车不多,可节省两侧桥台。

(3)连续板桥。连续板桥的特点是板不间断地跨越几个桥孔而形成一个超静定结构体系。一般是做成不等跨的,边跨与中跨之比约为0.7~0.8,这样可以使各跨中弯矩接近相等。常用的有两种:整体式连续板桥和装配式连续板桥。

(4)刚架拱。刚架拱是在双曲拱桥、桁架拱桥、和斜腿刚构桥等基础上,结合我国拱桥特点及无支架施工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新桥型。刚架拱的合理跨径是25~70m,矢跨比一般为1/7~1/10为宜,最小不宜小于1/12,最大不宜大于1/6。矢跨比增大,有利于减小抗推刚度,对下部构造的刚度要求相应降低。刚架拱桥的横向刚度较小,不能承受急流和漂流物的冲击,因此在通航或漂流物较多的河流上建桥,应尽量提高拱脚标高,必要时拱腿应予以加宽或加强横向连系。

(5)肋拱。用两条或多条分离式的平行拱肋来代替拱圈,即为肋拱,由于肋拱更多的减轻了拱体重量,拱肋恒载内力减小,相应活载内力的比重增大,钢筋可以较好的承受拉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肋拱常常用于一些矢跨比较大的高桥中,其跨越能力较大。

4、桥面构造设计

(1)桥面铺装、防水及排水设施。行车道铺装要求有一定的强度,防止开裂,并保证耐磨。行车道铺常用的有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表面处治和泥结碎石。常用的是6~8cm防水混凝土,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C30,并在桥面铺装中铺设直径4~6mm的钢筋网,沥青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5cm,并设防水层。桥面排水设计可以采用铸铁排水管或PVC排水管,当纵坡较小的桥面每平方米桥面宜设300mm2排水管,排水管直径不宜小于8cm。

(2)桥面伸缩缝。对于中小跨径的桥梁,当变形量在2~4cm以内时,常采用以锌铁皮为跨缝材料的伸缩装置;当变形量较大(4~6cm以上),可采用钢板伸缩缝、橡胶伸缩缝、仿毛勒伸缩缝。

(3)人行道、栏杆与防撞墙。位于城镇和近郊的桥梁均应设置人行道,人行道一般高出行车道0.25~0.35m;大桥及50m以上(包括50m)中桥应设置防撞墙(或护栏),对于不设人行道的中、小桥两侧应设宽度不少于0.25m,高为0.25~0.35m的安全带。栏杆要求坚固,一般高度为80~120cm,栏杆间距为160~270cm。钢筋混凝土防撞墙尺寸通常采用高80cm,顶宽15(20)cm,底宽50cm。

5、结语

农村公路桥梁的建设是一个新课题,它源于公路桥梁,但与之又有诸多不同之处,我们只有坚持深入探讨和研究其理论方法,巩固和发扬在已取得的一些成绩,克服在建设实施过程的不足,并结合农村的实际交通情况,本着“高则高,低则低”的原则,同时兼顾长远展考虑,切切实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第8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预埋;布置

在现代化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电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气管线的预埋以及布置的方式是施工中的重点问题,应该充分体现出其所具有的应用价值。在预埋与布置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明铺,一种是暗铺,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是将两种方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两种铺设方式各有优劣,本文将对相关的问题以及其在建筑电气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论述,希望对今后的施工建设提供必要的帮助。

1 合理进行预埋与布置施工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施工建设中,例如宾馆、酒店等建筑物对于建筑电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建筑物在进行施工建设的最初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让施工更加顺利的进行。但是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然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并且还会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在施工时,投资人对电气工程有了新的想法,需要对设计进行重新的修改,那么就会对预埋以及布置管线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管线的应用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又需要重新进行铺设,造成施工的困难,在资金投入上,也会出现很大的浪费。

从我国当前电气施工的发展现状上分析,建筑企业大多都采用暗铺的方式,而暗铺中使用预埋以及布置技术的情况很多,因为暗铺可以保证整体的美观性,对于房间的整体性也具有十分优越的性能,但是在进行暗铺前,需要对施工进行系统的规划,并且需要较大的施工量,在操作上也十分困难,需要很多的专业人士进行系统化的使用,例如建筑物要进行打孔操作,就需要专业人士参与,如果是非专业人士来进行,那么对于建筑物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对建筑的整体质量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2 在建筑电气管线的预埋与布置技术主要的表现形式

建筑电气在进行预埋以及布置施工的过程中,都应该满足严格的规定。电气施工中的首要工作任务是进行预埋盒的布置,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明铺与暗铺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各自具有其特点,因此应该从实际的电气施工环境进行考量,保证能够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建筑电气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2.1 水平预埋管线在结构板楼中的铺设

一般情况下,结构楼板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现浇混凝土,还有预制装配式两种类型,在进行管线铺设的过程中,应该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建筑的结构形式大多是以板状的形状为主,这一形式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在抗震性以及抗压性方面也具有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进行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碳钢丝预埋的相关内容加以关注,重视起不同钢丝的处理具有不同的方式。

在结构楼板中,钢筋是板状截面的主要构造形式,在进行楼板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从专业人士的角度入手进行安装,这样才能确保其质量,为后续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起顶的过程中,设计操作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要专门留下一个小孔进行装修布线,这些小孔与房顶的受力板要相互隔离使用,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在施工人员进行预埋与布线时,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以敷设钢筋混凝土中的电线管为例,其最大的外径应该小于现浇楼板厚度的三分之一。

2.2 垂直预埋管线在结构墙体中的铺设

在垂直预埋管线的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混凝土的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加以规划,找出铺设管线的具置。在一般情况下,管线都预埋在剪力墙中,因为这样做可以便于施工,但是需要对施工的路线进行转化,将其转化为钢筋铁管的方式,并且将其固定牢固,保证钢管处在平稳的状态中,这样才不会出现裂缝的现象,对建筑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在预埋电气管线时,要始终保持一种灵活的特性,这主要是由于电气管线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电气管线轻巧,而建筑自身的体积情况比较大所决定的。当对管线进行处置预埋工作的时候,应该采用正确的预埋方式,只有正确的工作方式才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错误的预埋方式将导致后期工作的难以进行,并且对建筑的安全性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结构墙体的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按照相关的要求,制度,对管线进行合理的铺设和安装,应该保证管线整体的完整性,不要出现局部松散的现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半砖墙这样结构的墙面是不应该进行电气管道铺设工作的。而对于混凝土墙面来说,在进行铺设管道工作之后,还应该对墙面进行抗裂纹处理,诸如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结构布局。

3 提高建筑电气工程预埋与布置施工质量的措施

3.1 做好设计以及施工方案

在进行预埋与布置前,需要组织专业的设计人员对于各暗铺隐藏电气系统进行详细规划设计。设计人员需要对设计图纸和平面图纸进行分析、规划,使之可以同实际的情况相符合,对于未来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预判,让其消失在萌芽中,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将问题解决掉。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排水系统和采暖或空调的排风系统都是进行暗铺的,这个时候就不要使管线重合,如果发现有矛盾的现象,那么要及时和施工人员进行协议,避免或处理掉争相漏洞。

3.2 线管的连接方面

由于在进行建筑电气的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需要使用钢管进行连接,在用钢管进行连接的时候,不仅可以使用管箍或者是采用套管熔焊连接方式连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进行连接的时候应该确保钢管内壁的光滑,便于穿线,并且在连接处应该涂抹专业的胶剂,保证接口处的密封。

3.3 穿线

在进行穿线布置之前应该把预埋和布置的线管做好清理工作,把线管里面的杂乱物质清理干净,并且应该把管口的毛刺清理掉,要注意线管的内部穿线不应该有接头,还要做好建筑电气施工中的绝缘工作。切记,不一样的回路和电压等级导线不应该布置在一起,应该做好梳理工作。

结束语

在我国的建筑电气施工中,建筑安全和美观是人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而预埋和布置技术则是影响建筑安全性和美观性的最直接关键所在,对建筑电气设备进行实地设计研究,根据建筑电气自身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保证整体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强提高预埋和布置技术,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对电气管线进行预埋和处理,才能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清亮.建筑电气与建筑结构在设计施工中的协调作用[J].职业,2011(20).

第9篇

关键词: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分析

随着科学发展,经济进步,人们对于建筑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随着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的增多,确保建筑质量也成为了研究人员关注重点。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出现,为建筑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满足了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在确保建筑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建筑强度。但是在现有的劲性钢筋混凝土施工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研究人员不断地对施工工艺进行改进,以满足建筑业发展需求。

1 劲性钢筋混凝土

随着建筑业对于建筑材料的需求日渐增长,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也是在不断变换,如何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加强材料抗压、抗震性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关注重点。劲性钢筋混凝土的出现,缓解了建筑施工的压力,其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代建筑业的需求,是一个成本经济、质量良好的新型混凝土结构。

1.1 劲性钢筋混凝土概述

劲性钢筋混凝土主要引用于建筑施工中,是以钢筋作为结构骨架,以混凝土作为填充的结构,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保留了传统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延展性以及刚度好等优势,并且其承载力更强,在建筑施工中可以做到承载更多的压力,所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用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简化支撑体系,从而减少施工流程,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时间。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跨度大的建筑施工中应用更为广泛,是一种更加具有优势的新型建筑施工材料结构体系。

1.2 劲性钢筋混凝土分类

随着进行钢筋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广泛应用,由于应用区域和方式不同,也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分类。在现阶段的建筑施工中,可以满足不同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于施工的不同要求,将劲性钢筋混凝土分为多个种类,分别包括了圆钢劲性钢筋混凝土、曲面劲性钢筋混凝土以及H钢筋混泥土等多类。在进行建筑施工中,要注意区别建筑施工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进行建筑施工。

2 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筛选不合理。在将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于建筑施工之前,要对于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筛选工作,以确保其质量稳定性。如果在施工前,没有对于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筛选,很可能会影响建筑质量,拖后施工进度,并且对于人们人身安全也留下隐患。

2.2 劲性钢筋混凝土钢筋过于密集。在劲性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中,另一个重点问题就是钢筋结构过于密集,这样就会导致在劲性钢筋混凝土的使用中,钢筋和筋骨出现冲突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劲性钢筋混凝土质量。

3 劲性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

3.1 钢骨架加工制作

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制作中,钢骨架的加工是确保劲性钢筋混凝土质量的重点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好坏。在进行钢骨架的制作时,要提前对于建筑施工需求进行调研,在经济和实用方面综合进行考量,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同时也要保证满足建筑需求。在进行钢骨架加工制作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选择合适材料和工艺进行加工,主要的加工制作流程如下:第一步:必须要对图纸以及相关要求烂熟于胸。第二步: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必须要精确计算,并且在加工地点进行1:1放样。第三步:利用经确任无误的大样图进行下料,并对要求k型焊缝的钢板焊接接头进行处理,打磨成45°。第四步:准备工作全部做好后开始焊接,为了确保科研项目一次性成功,我们从全处范围内抽调四名具有丰富电焊经验的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进行加工。第五步:每榀钢骨梁完全加工完毕后,必须按照有关规范标准严格检查处理。由于受热胀冷缩的影响,会发生局部变形。

3.2 钢骨梁吊装就位

3.2.1 合理安排吊装顺序和。吊机所要行走的路线,选择合理的吊机位置,吊装前必须把柱中钢骨梁地面以下柱体部分全部施工完毕,而且混凝土强度要达到100%。为了确保钢骨梁高度准确无误,在浇注混凝土时就必须对其高度控制好,并精确抄平。

3.2.2 柱中钢骨的蒸米哦按和侧面要用红线标出其中心位置,用同样方法在框架柱混凝土表面也标出相应位置,以便吊装时能准确就位。

3.2.3 吊装就位:为了避免钢骨在吊装过程中出现变形,采用垂直三点起吊,吊绳采用钢丝绳。就位时,钢骨两端每个柱子的正面和侧面各站1个技术人员,用垂球控制就位方向。

3.2.4 混凝土外部包装部分,由于柱筋柱骨在钢柱柱帽中无法通过连接板练级,因此施工中可以对此预留洞孔位置以满足后续过程中的焊接要求。

3.3 模板制作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尺寸及规范要求立模。模板分为柱模、底模等,在树立模板的过程中要先立底模板,从房屋±0.000处开始搭脚手架直至设计高度,脚手架底部承力面必须是经过夯实的。然后在底模上立侧模并加固,必须保证模板的平整、稳定和严密性,防止漏浆和跑模现象出现。

3.4 加工和绑扎钢筋

在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其施工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要对施工需要应用到的钢筋进行严格检查,检查合格过后才能应用到实际的施工中。而在加工钢筋时还必须要严格的安装相关要求和实际规定等进行下料,而由于劲性钢筋混凝土的钢筋较密集,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钢筋打架现象,就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从而才能够有效地确保其施工质量和效率。

3.5 混凝土浇注

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使此科研项目一次性成功,在浇注混凝土前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1)原材料筛选:碎石粒径选用0-20mm,水泥选用525#,采用中粗砂,对所有到现场材料的各项技术标准进行抽样检验,发现有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2)原材料准备:备齐碎石、砂、水泥等所有材料,必须做到认真计算,宽备窄用,只有这样才能可能一次性浇注完SRC框架的混凝土。(3)准备好备用电源并调试好。(4)根据实际工程量的多少准备好ф50的小型振动棒,并有备用。(5)于钢骨上翼缘板较宽,为了在浇注混凝土时能使其中气泡释放出来,不致出现空洞,在上翼缘板上左右两侧每隔600mm各打一个ф10的气孔,应注意避开对结构和施工有影响的部位,如加劲肋和次梁处。

4 结论

混凝土作为当前建筑业应用最广泛的材料,其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完成的好坏,随着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在建筑业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劲性钢筋混凝土是随着时间发展出现的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其承载压力的能力更强,抗震性也更好,在现阶段的建筑业中应用范围很广。但是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劲性钢筋混凝土的实用性,就要在施工的时候进行严格的质量、流程把控,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一定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公路桥梁设计;设计要点;断面设计

1 前 言

某公路桥梁工程,路线的全长为59.3km,为双向的4车道高速公路,而设计的速度为120km/h,2012年7月建成通车。这个公路桥梁远期的规划是6车道,其路基宽度为37.3m。因为很多的控制点因素,同时结合了地形的特点,本桥梁的上部结构采用了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以及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2 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

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有利环保。

2.1 安全要求

桥梁的安全既包括桥上车辆、行人的安全,也包括桥梁本身的安全。结构在使用年限(设计基准期:100年)以内,在各种自然情况和荷载作用下,能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保持适当的安全度,是对每一座桥梁的基本要求。

2.2 适用要求

桥梁的适用要求包括:能保证行车的通畅、舒适和安全;桥梁运量既能满足当前需要,也可适当照顾今后发展;对跨越线路或河流的桥梁,要求不妨碍桥下交通或通航;靠近城市、村镇等的桥梁,还当综合考虑桥头和引桥地区的环境和发展;在使用年限内,桥梁一般只需常规养护维修就可保证日常使用。

2.3 经济要求

在安全、适用的前提下,经济是衡量技术水平和作出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桥梁设计应体现出经济特性。对于重大的桥梁工程,必须进行多方案的比较,详细研究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先进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对桥梁的建造消耗、施工、技术发展和今后使用等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得出合理的经济结论。

2.4 美观要求

在安全、适用和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桥梁具有优美的外形,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这就是对桥梁美观的基本要求。合理的轮廓造型和布局、正确表达力的传递、以及结构风格和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一致,是体现美观的主要因素。在城市和游览地区,可适当考虑桥梁建筑的艺术处理,但不应当追求浮华和繁琐的细部装饰。

3 技术的标准

结构设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设计的洪水频率为1/100a;桥面的最大纵坡为1.4%;标准的路段桥面总的宽度以及组成为桥面的组成是0.5m的护栏+19.5m的行车道+0.5m的护栏+1m的间隔带+0.5m的护栏+19.5m的行车道+0.5m的护栏,桥面的总宽度为42m;地震的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al,采用VIII度的设防措施,地震的烈度为VII度;设计的荷载为公路-I级;设计计算的行车速度为120km/h。

4 桥梁设计的要点分析

4.1 附属构件的设计

(1)桥台设置锥坡进行防护,桥台的两侧引道边坡应该设置踏步,并且应该结合路面的排水设置成为急流槽形式并且兼排水,桥台在桥下护坡上设置检修平台延伸到两侧接至踏步。

(2)墩台应该设置横桥向挡块,桥台应该增设纵向防落梁挡块,连续墩的支座之间增设防震锚栓。

(3)桥面的排水,在桥梁的桥面比较低的一侧护拦内侧应该设置泄水管。

(4)护栏,应该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撞式的护栏,而护栏应该按着路线的实际线型放样进行设置。

(5)伸缩缝,本桥的两个桥台处应该各设置一道伸缩缝,在过渡墩处也应该各设置一道伸缩缝,而其余过渡墩处必须各设置一道恰当的伸缩缝。

(6)桥头搭板,应该按照项目统一进行规定,本桥的桥台设置的长度应该为10m搭板,而45号桥台设置的长度应该为8m搭板。

4.2 纵断面设计

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开然后展开即为道路纵断面,它反映了道路中线地面高低起伏的情况及设计路线的纵向坡度情况,从而可以看出纵向土石方工程的挖填情况。把道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完整的表达出道路的空间位置。

竖曲线是设置在纵断面上的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可以便于行车,起缓和作用的一段曲线。而竖曲线的形式可以采用圆曲线或者抛物线,在使用的范围上两者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竖曲线的各要素的计算如下。

(1) 计算竖曲线要素

4.3 横断面设计

公路的横断面,就是指公路的中线上每一个点的法向切面,这个是由地面线和横断面设计线所构成的。而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环境保护、隔离栅、护坡道、截水沟、边沟边坡、分隔带、路肩以及行车道等设施。

公路横断面的各部分的尺寸以及组成应该根据地形条件、设计车速、交通组成、设计交通量等因素。在确保必要的通行能力以及交通安全与通畅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投资少、用地省,这样就可以使道路的发挥到最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通、环境、城市面貌等要求,横断面设计应满足以下一些要求:

(1)设计应符合公路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具体要求。

(2)设计时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尽可能与之相配合,不得任意减、并农田排灌沟渠。

(3)路基穿过耕种地区,为了节约用地,如当地石料方便,可修建石砌边坡。

(4)沿河线的横断面设计,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没或冲毁。

路基宽度是指公路路幅顶面的宽度,即两路肩外缘之间的宽度,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到与路肩宽度之和。根据规范,二级公路采用单幅路形式,行车道宽2×3.5m,硬路肩宽度:2×0.75m,土路肩宽度:2×0.75m,路基宽:7+1.5+1.5=10m,路拱坡度2%,布置如下图2所示。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的设计具有多样性多样性、特殊性、复杂性等一些特点,在实际的设计当中怎么样灵活地把握,这个值得我们每一个桥梁设计的人员进行思考。本篇文章主要结合了工程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公路桥梁的设计要点,我们只要不断地去思考、解决施工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设计出来更有效率、更合理的工程作品来。

参考文献:

[1] 陈奉敏,汪宏.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的设计体会[J]. 公路交通技术,2011(04):23~24.

第11篇

关键词:

装配式;先简支后连续;组合箱梁桥;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319-02

1 概述

先简支后连续是连续桥梁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一般先架设预制主梁,形成简支梁状态;进而再将主梁在墩顶连成整体,最终形成连续梁体系。目前,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发展,为改善桥梁行车的舒适性,先简支后连续桥梁在中、小跨径的连续桥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在先简支后连续桥梁中由简支状态转变为连续梁状态的常见方法

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将主梁内的普通钢筋在墩顶连续。

(2)将主梁内纵向预应力钢束在墩顶采用特殊的连接器进行连接。

(3)在墩顶两侧一定范围内的主梁上部布设局部预应力短束来实现连续。

第一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常在墩顶负弯矩区内发生横向裂缝,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第二种方法效果最好,但施工很困难,故一般不采用。第三种方法不仅施工可行,并且具有方法二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仅采用普通钢筋连续的开裂问题。所以一般简支转连续桥梁多采用墩顶短束与普通钢筋连续的构造处理来实现体系转换。

3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计算及施工方案

下面以4×30m组合箱梁为例子说明。该桥梁高1.6m,桥面净宽12.5m,桥面横坡由预制箱梁按2%坡度进行调整,具体尺寸见图1。设计荷载:公路I级。

图1 主梁横断面图(尺寸单位:cm)

3.1 规范标准

规范标准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3.2 计算模型

本设计主梁采用C50混凝土,正截面混凝土的拉应力控制在1.8MPa以内,斜截面混凝土的主拉应力控制在1.33MPa以内;混凝土压应力控制在16.2MPa以内。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作用效应组合,取其最不利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主梁施工按以下步骤进行(图2),第一施工阶段为预制主梁,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张拉正弯矩区预应力钢束,并压注水泥浆,再将各跨预制梁安装就位,形成由临时支座支撑的简支梁状态;第二施工阶段首先浇筑第①、②跨及第③、④跨连续段接头、中横梁及主梁横向接缝,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负弯矩区预应力钢束并压注水泥浆,形成2跨连续梁;第三施工阶段是先浇筑第②、③跨连续段接头、中横梁及主梁横向接缝,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张拉负弯矩区预应力钢束并压注水泥浆;第四施工阶段拆除全桥的临时支座,主梁支承在永久支座上,完成体系转换,最终形成四跨连续梁;第五施工阶段进行防护栏及桥面铺装施工。

图2 施工阶段示意图

该模型采用桥梁博士3.1.0计算,采用桥博斜弯曲模式建模。全桥四跨,各跨单元划分相同,同第一跨。在桥博中采用平行网格法快速划分单元,共661个单元,其中纵梁单元376个(1~376),横梁单元285个(377~661),横梁和纵梁相应单元采用相同节点号,平移横梁左右节点到相应位置(桥博默认为与纵梁刚性连接),模拟横向联系。纵梁的单元长度为2m,在跨中加密,另在变截面处,支点处等位置均划分了单元。纵梁单元截面中计人了现浇段的宽度,因此,横梁单元的自重系数为0。横梁单元为现浇段的横向联系模拟,截面为一般矩形截面。在跨中设置横梁,截面用T形截面模拟,自重系数设为0.456。

3.3 主要材料的取值

混凝土为C50:普通钢筋、受力主筋分别采用d-12mm、d-20mm的HRB335;钢筋:钢绞线单根钢绞线直径φ15.24mm。桥面铺装20cm,因考虑桥面铺装混凝土参与受力,6cm计入纵梁单元,偏安全考虑多计入lcm,二期恒载计人的桥

面铺装厚度为15cm。

3.4 计算结果

对结构进行持久状况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并对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的应力进行验算。截面最大主压应力:14MPa;截面最小主拉应力:1.6MPa。主梁竖向位移符合规范要求。与将整跨桥分为多根纵向梁,通过计算一根主梁,横向通过横向分布系数调整的计算方法相比,本方法省去了计算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抗扭惯矩的计算,将整联桥总体考虑,计算结果更趋于实际桥梁受力情况。

4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特点

通过以上例子得知:首先,这种桥梁克服了简支桥梁和连续桥梁的缺点,同时具有了它们的优点。由于支点负弯矩的存在,使得跨中弯矩明显减小,从而减小截面尺寸和减少配束,使结构更趋于合理。在预制梁段时,结构为静定体系,支座产生的不均匀沉降不会产生次内力;形成连续体系后,结构的收缩、徐变和不均匀沉降都比较小,产生的二次力也比较小。其次,这种结构可以预制吊装施工。连续结构施工复杂,需要施工机械多,工艺复杂,费用高,工期长,先简支后连续结构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另外,由于是连续体系,伸缩缝少,梁体变形小,在运营阶段减少了产生跳车现象,也避免了简支桥梁的伸缩缝在长期的使用中会出现的破坏的缺点,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舒适性。

5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适用范围

先简支后连续的连续桥梁因具有以上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级公路的大中桥梁、分离式立交桥、互通式立交桥、天桥及城市桥梁,跨径在20~35m、结构类型有空心板、箱梁、T形梁、I形组合梁桥几种。分联一般以100~200m-联为宜,最长不宜超过300m。

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可于施工下部结构同时,预制梁体,这样既可保证质量又可缩短工期。这种桥型在不需要设置超高的顺直路线上采用比较合适。位于顺直路段的桥梁,桥面横坡一般是一个定值,预制方便,施工简单,速度较快。

先简支后连续体系不适合用于需设置超高,横坡不断变化的小半径曲线路线段内的。当路线线形既有平曲线变化,又有竖曲线变化,且梁跨斜交时,若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更是无法实现简便、快捷的施工目的,且预制梁体装配组合后,受力不明确,给桥梁的安全留下隐患。总之,先简支后连续结构的连续桥梁虽有很多优点,但需根据桥梁所在路段,地形进行合理选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

目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已经普遍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它的优点比较突出,例如结构上传力明确、整体性好、抗震能力较强、工程造价合理等,而且因不设承重墙,平面布置较为灵活,开间大小容易调整,因而适用于各类公用建筑及民用住宅。框架结构分为装配式、装配整体式及全现浇式三种[1],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现浇框架结构。虽然现浇结构施工比较简便,但由于施工中一些细节处理不当,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质量隐患,例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准确、柱筋的搭接不合规范等[2]。为了提高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本文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模板安装问题

在框架结构中,模板的安装质量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一些常见问题[1,3]如下:

⑴施工方案编制不完善,例如忽视了泵管的水平推力,无法保证模板的侧向稳定性,在混凝土浇筑时导致竖向偏位,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楼面坍塌事故;又如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回填土下沉,导致模板支撑体系变位甚至垮塌。

⑵对施工方案执行不力,如模板安装前没有技术交底,不按既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模板安装质量无法保证。

⑶安装人员技术素质不够,质量控制环节把关又不严,导致构件截面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存在模板拼接不严密、漏浆等问题。

1.2 钢筋连接问题

由于钢筋的安装受到比较高的关注,相对质量控制严格一些,但是钢筋安装有一些技术上的难点,常因处理不够恰当,造成质量隐患,主要问题[1-2,4]如下:

⑴钢筋保护层厚度设置不当。一是理解错误,一些施工人员误以为钢筋保护层厚度是箍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或者是拉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二是一些区域钢筋分布密集,如高层建筑柱箍筋间距较密、直径较大,模板较难安装,一些施工单位为方便安装模板有意将箍筋做小一些,结果造成柱纵筋保护层厚度偏大;三是楼面一些节点区域,为保证楼面标高一致,双向框架梁穿越柱节点或井字架梁节点区域,一侧框架梁难免保护层厚度偏大。保护层厚度偏小时无法满足耐久性和钢筋有效锚固长度的要求,厚度过大则构件表面容易开裂。

⑵梁柱节点区域箍筋安装不合要求。由于节点处钢筋分布集中,绑扎作业又在高空,施工难度较大。目前普遍做法是先安装梁模板,待钢筋绑扎完毕再整体沉梁,这样节点区域箍筋很难再绑扎了,于是节点区域少放甚至不放箍筋,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也有人采用两个U型箍筋拼合,或将箍筋末端弯钩由135°改为90°,都是不合规范的做法。

⑶梁柱节点区域钢筋锚固长度达不到要求。由于钢筋工件制作不合标准,无法同时满足最小水平锚固长度、最小垂直锚固长度的要求。

⑷框架柱纵筋连接问题。对于纵筋连接,有关规范或规程规定,矩形柱允许搭接,异形柱应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或对接焊方式,但一些施工单位都采用搭接方式,造成搭接部位有效截面减小,这对于小截面异形柱截面削弱太大,以致搭接部位成为薄弱环节。

1.3 混凝土施工问题

目前,多数工程的混凝土仍由施工单位现场拌制,即使有些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也有不足,因此从混凝土制备开始就存在一些问题[1,3-4]:

⑴混凝土拌和质量差。较突出问题有:不根据砂、石含水率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不控制水灰比,用水量不准确甚至根本不计量;少数工程还存在偷工减料现象。

⑵商品混凝土路上耽搁时间长,混凝土性质发生改变。一些原因是供应路线长,交通受阻;另有一些原因是司机个人行为,如用餐或办私事等。当混凝土运至工地已开始初凝,对施工造成较大影响。

⑶浇筑过程漏振、过振、漏浆等现象,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离析等问题。浇筑柱或高墙时未按规定设置中段浇筑口,直接从顶部下料;兼之楼地板未找平、底部垃圾未清理、板缝未堵等原因,造成柱脚“烂根”和“夹渣”现象。

⑷梁柱节点区混凝土强度不够。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加强节点”的原则,梁、柱、板采用不同等级的混凝土,有些工程梁、柱之间强度等级相差达5个等级,节点区使用梁、板混凝土浇筑,则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2.1 模板安装质量控制

⑴框架结构的模板工程应编制有针对模板体系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高度超过5m的高支模板必须编制模板系统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超过8m的高大支模板的施工方案还必须经过专家论证。

⑵模板安装前必须组织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和模板搭设工种现场负责人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和交底。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技术交底。

⑶安排专人对模板安装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搭设支撑前先平整操作面,并以木板垫底提高稳定性;对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确保土的密实度达到95%以上,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水平剪刀撑必须随水平杆同步搭设,立杆接长应对接,间距、步距等都应加强检查。

2.2 钢筋连接质量控制

⑴对于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情况下应严格遵守规范和设计要求,例如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梁、柱中的箍筋、构造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且任何情况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等。但有些情况下,要做到这些非常困难,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如构件截面尺寸较大时,可通过适当减小 、 来增加保护层厚度,由于这两值的缩减量占 、 的比例较小,对构件截面尺寸和承载力影响轻微。对于不允许缩减 、 的情况,应与设计方协商可否增大构件尺寸。但梁中钢筋保护层厚度超过40mm时,应采取适当的防裂措施,如加铺钢丝网防裂。

⑵对于梁柱节点区域箍筋安装问题,应通过细分工艺流程及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加以解决。操作时可先将柱的箍筋绑到梁底,在穿好框架梁底筋以后再绑扎节点区域的箍筋,然后绑好框架梁钢筋,最后在梁面上加一道定位用的节点箍筋。

⑶对于梁柱节点区域钢筋锚固长度问题,首先应按照规范要求加工钢筋;其次在制作边柱节点钢筋锚固时,应考虑同时最小水平锚固长度和最小垂直锚固长度,避免顾此失彼。

⑷对于框架柱纵筋连接问题,应按规范规定搭接(三、四级框架 )。下料时柱筋搭接部位弯折1d,长度150mm,并在弯折处加构造焊,如图1所示。搭接后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轴线应对齐。

2.3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⑴混凝土拌制时,项目部必须安排管理人员跟班管理,必须检查施工配合比是否按计量配料及加料次序、搅拌时间等是否符合规定。督查取样人员在监理见证下随机取样制作混凝土试块。

⑵选用商品混凝土时必须对供应路线、交通状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必要时对运送时间进行约定,以错开交通高峰时段。与混凝土搅拌站沟通使其加强对司机管理和约束,确保路上少耽搁。

⑶混凝土浇筑时要有人跟踪检查(监理单位应安排旁站监理),确保振捣方法正确,没有漏振、过振现象。对于柱体还应派人随时检查已浇筑混凝土侧壁模板有无空鼓,有空鼓必须及时补浆补振。安排模板工和钢筋工检查模板和钢筋,若有胀模、下沉、漏浆及钢筋偏位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⑷节点处混凝土强度差别较明显(相差2个等级以上)时,应按“先高后低”原则浇筑,并在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处,通过设置钢丝网来控制浇筑范围。如图2所示。

3 结语

面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问题再次出现。其次,应熟悉并掌握设计和施工规范中关于结构构造方面的规定。最后,应不断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施工技术,这样才能促进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攀升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谢光宇. 解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质量问题的有效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 .

[2] 徐富,徐峰. 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建材与装饰:上旬,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