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时间:2024-02-02 17:15: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第1篇

一、教师素质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教师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的缺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网络出现以后,学生获取的信息量日以倍增,在某一方面知识储备超越教师是常有的事。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自满自矜是不行的,必须要加强自身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而言,只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理论修养是不够的,还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初衷。素质教育的课堂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

历史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件件曲折多变的事情,基于历史学科这种特殊性,要求历史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教学基础、敏锐的观察能力、高超的驾驭能力之外,必须具备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能力。目前中学历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本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像一个出色的导演:把一节课当做一场戏剧来演出,让枯燥的历史事件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本主义”教学和照本宣科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提高教师的历史修养,而且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更要在实践探索中引导学生边质疑、边探究。教师要创设生动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民主、开放、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自己对历史的理解,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只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更不知道为什么学历史,不知道学历史有什么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有所得、有所用呢?当然方法很多,笔者认为关注时代热点,把历史的学科特点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得益彰,这样做效果较佳,而且学生也喜闻乐见。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努力将历史学科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注意。

学生喜爱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和兴趣。如讲“法国革命”教学内容时,我设计这样的序言:“同学们,过去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历史知识贫乏,当问到拿破仑是何许人时,他竟说‘霸王能举千斤鼎,何况拿个破仑子?’那么我说的这个拿破仑是什么人物呢?拿破仑身高一米六八,科西嘉人,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参加过多次战斗,但没有负过一次伤。有一次,炮弹在他不远的地方爆炸了,却没有伤他一块皮。如此伟大的拿破仑在1794—1814年的法国历史舞台上起了什么作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的印象很深。

三、教学手段单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宰,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在此种情况下,学生被当作知识灌输的“容器”,其学习完全是被动的,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热情。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以形象生动的图像、声音、文字来再现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构建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教学设计新模式,把书本的静态描述变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使形、声、图完美统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2篇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文章主要运用调查问卷法对工程类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运用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等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工程;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1-0052-02

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与现状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科学手段判断教学效果价值的过程,是教学管理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建立以学生评教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经常性地审视课堂教学,从而比较全面地了解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情况,可以作为教学质量的监控器。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已经全面实施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工作,这些评价工作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督导打分因素、同行打分因素、学生打分因素等,影响教师得分,干扰了评价制度的公正性。本文以农业工程类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学生评教结果的偏差及影响因素,力求通过以上研究对评教系统进行改进,以保证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合理和有效。

二、数学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调查分析

目前东北农业大学学生评教的客观评价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讲授方式”等12个指标,满分100分,在客观评价之后学生也可以给出主观评价。参见表1。为了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设计了课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于2013年6月对东北农业大学2012级工程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等19个专业,发出问卷240份,收回206份,有效问卷198份。

(一)学生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关性分析

在评教系统中主观评价则只作为参考,但是主观评价往往能够反映学生最真实的意愿表达f81。可以通过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相关关系对客观评价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首先,对于主观评价,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完全是正面评价的,设定评价结果为“优”(占57.1%);正面评价为主,提出批评建议的,设定评价结果为“良”(占32.3%);批评建设为主,兼有正面评价的,设定评价结果为“中”(占7.1%);批评性评价,设定评价结果为“差”(占3.5%)。其次,对于客观评价,划分为三个等级,并与主观评价结果进行交叉频率统计,具体划分与统计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对于主观评价为“优”和“良”的学生,大部分对讲授方式、因材施教、讲课情绪和互动、教学方法和手段、语言生动、板书、责任心、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答疑辅导这9个评价指标给出高分,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习的收获两个指标高分比例较低,原因可能在于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与实际相关的实例略讲或不讲,导致学生感觉学习数学的实际用处不大。

主观评价为“中”和“差”的学生在讲授方式、板书、责任心和答疑辅导这四个指标上给出高分,这四个指标均属于易被学生感知的指标。而在“理论联系实际”、“讲课情绪和互动”和“语言生动”三项的打分全部为低分,这三项指标都反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气氛的调动情况,表明教师积极地调动学生课堂气氛是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

观察表l的统计部分,也可以看到客观评价较高的学生,主观评价往往也较高;客观评价较低的学生,主观评价也较低。可以认为评教系统的客观评价基本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意愿,是真实有效的。

(二)课堂教学评价得分与学生评教态度相关分析

学生评教态度对评价结果同样产生影响。问卷数据反映在评教态度上,31.3%的学生认真填写,64.1%的学生随便填写,4.6%的学生胡乱填写,而传统的评教系统对这部分数据是缺乏分析和筛选的。通过卡方检验做进一步分析,判断评教态度与评价指标得分之间的显著性关系,将相关关系分为显著影响、有影响和无影响三类。 第一类,评教态度对得分有显著影响。包括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语言生动三个指标受评价态度的影响显著。其特点是随便填写的学生给出的满分评价频次最低,而认真填写的学生频次最高,且随便填写的学生比例较认真填写的学生要小。第二类评教态度对得分有影响。包括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和责任心三个指标一定程度上受评价态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便填写的学生对于满分和非满分的给出缺乏认真思考,而认真填写的学生则比较慎重。第三类指标受评价态度的影响不大,包括讲授方式、讲课情绪和互动、板书、学习的收获、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答疑辅导六个方面。可见评教态度对第三类评价指标得分的影响不明显。

(三)奉承评价及恶意评价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学生在评教中给出奉承评价或恶意评价的原因,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相应的问题,其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大部分学生采取客观的评价态度;但是有些学生因曾受批评或者不喜欢任课教师(或课程),而刻意打出低分;还有部分学生因怕教师报复或想让教师提分,而刻意打出高分。在调查中还发现其他一些心理状态,如“看身边同学如何评教”、“完全不知评教有多大效力”等。

三、完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评估的可信度

期末评教前举办评估工作宣传,对学生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杜绝任课教师为了得高分刻意向学生泄露考试题目或者缩小考试范围的行为,另一方面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既要避免怕教师报复或者想让教师给自己期末考试提分而给教师打高分的思想,也要避免因为挨过教师批评而向教师报复打低分的思想,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对教师进行评价。

(二)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在评估结果中,存在一部分“恶意评价”和“奉承评价”,这两种评价结果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处理评价结果时对学生评分进行特异值检验,去除恶意响应与奉承响应,从而实现评价数据筛选的规范化,增加评估结果的可信性。

第3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气氛;教学效果

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与各种因素有关,本文将指出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的联系,从而分析影响英语教学课堂气氛的不同因素和怎样改善英语课堂气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 英语课堂教学气氛与教学效果的联系

英语课堂教学气氛对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英语老师能够把握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那么英语老师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它需要学生大声地说出来,同时语言又非常具有灵性,它需要语言学习者积极进行思考,发现语言的运用规律和妙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是他们英语基础知识的形成阶段,也是他们英语思维的培养阶段,因此,英语老师只有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开启他们英语思维的钥匙,才能让初中学生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发现英语学习的规律和自己知识的不足,学生才能顺着老师的思维进行深入的英语知识学习。这样,学生的思维通过一步步开发,知识通过一点点积累,英语的成绩也就越好,英语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二 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气氛的因素

1 老师的教学方法

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老师得运用恰当的方法。如果英语老师还是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主导,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那么学生一定不会积极地配合老师,这样的课堂气氛肯定也是呆板的,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必须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而让学生进行尽情的发挥。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主动,更加活泼,才会对老师的问题更加感兴趣。

2 学生的配合

学生的配合是影响课堂教学气氛的主要因素,学生是否与老师配合,得看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老师的关系和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等等。一些学生不是不愿意配合老师,而是因为缺少配合的能力,英语基础知识太差,上课听不懂,不知道如何回答英语老师的提问。还有一些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英语老师,所以在课堂上总是捣蛋,不积极回答问题,跟老师唱反调,并且以之为乐。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英语,一上课思想就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老师的课堂节奏。所以这三种情况都导致英语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三 活跃英语课堂气氛、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措施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英语课堂中,英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来。比如,在仁爱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实践中,英语老师可以多设计几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如英语老师可以问学生“What’s the advantages of riding bicycles?”学生就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单词和句型,回答“It is faster than walking”“It can keep healthy for us”“It doesn’t cause air pollution”“It is easy to park bikes”等等。通过话题的形式,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实践,老师才能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英语知识的能力。

2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英语老师的课堂要充满活力、富于变化、形式多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被充分地调动。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老师要安排不同的活动,对教学活动的难易程度要进行适当的安排,可以先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紧绷神经,然后再安排比较轻松的活动,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只有做到一节课松弛有度,学生才会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比如,还是以仁爱版下学期第六单元为例,老师可以在第一阶段让学生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型,如light-colored clothes, break the traffic rules, break the school rules, get a fine, be in danger和句型“If we break the traffic rules, we will get a fine and even be in danger”。然后在紧张的学习之后,让学生放松一下,给学生布置一些自由话题,让学生自由讨论,灵活运用所学新的英语单词和句型。然后在学生尽情讨论一段时间之后,要将课堂及时地收回来,让学生听一些听力材料,做一段听力练习,这样学生就会又回到严肃的课堂中来,回顾所学的知识。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喜欢英语老师时,就会积极回答问题,表现得很活跃,老师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英语老师平常应该多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结: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老师教学方法和学生配合程度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英语老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并且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仲崇文. 如何创设英语课堂教学气氛[J]. 新课程, 2011(11).

第4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55-02

1 引言

音乐学科教学评价是指对音乐学科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通过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了解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供音乐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评价具有:①激励功能:较高的评价能给教师、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即使评价较低,也能催人深思,激起师生奋进的情绪,起到推动和督促作用。②教学功能:测验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它要求学生事先对教材进行复习,巩固和整合已学到的知识技能、事后对试题进行分析,又可以确认、澄清和纠正一些观念。③有助于评估教师:在许多教师评估系统中,学生的测验成绩都被作为一个关键的评判依据。

2 音乐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影响音乐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教学设计、知识内容、提问练习和反馈、教学时间分配、多媒体课件等。因此在掌握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各个评价指标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才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估。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建立了更加具体的、易量化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5个评价因素和12个评价指标。

3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A H P)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运用AHP法解决问题,大体可分为4个步骤:①把问题分解组合,建立递阶层次结构;②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数据,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按规定的比例尺度,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③进行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④进行总排序和总的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到各方案对总目标的优劣顺序和整个递阶结构所有判断的总的一致性指标,并据此进行决策。

3.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将评价指标按其属性进行分组,各组构成递阶结构,形成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所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指标递阶层次分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A,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第二层为准则层B,包括教学设计B1、知识内容B2、提问、练习与反馈B3、教学时间分配B4和多媒体课件B5;第三层为方案层C,包括教学设计有创新,反映教师独特的思想C1,以学生为主体,突破教学演示模式C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C3,内容经过选择,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C4,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相关资料C5,提问有启发性,提供模拟游戏等活动C6,练习和活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C7,提供小组活动,培养团队精神C8,及时提供测评、反馈、矫正C9,教师授课时间与学生思考时间的分配C10,课件的界面友好性C11和艺术水平C12,共12个评价指标。

3.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为了使各个因素或指标两两比较以求得其相对权重,引入相对重要性的标度。采用A.L.S a a t y建议的1~9比例标度法。由两两比较的方法得出判断矩阵。

3.3 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的乘积M:

综上所述,从总排序可以看出,指标“内容经过选择,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权重最大,即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选择对教学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教学设计有创新,反映教师独特的思想”对其影响次之。所得结果和学生对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大小的直觉判断是吻合的,因此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 1 ] 许树柏. 层次分析法原理[ M ] .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160-165.

第5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新课标下重要的教学管理工作,也是进行中小学对于教师教学成果进行绩效考核和改善提高的重要依据。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以教论教”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被业内认可,因此需要依据“以学论教”为课堂教学评价重新匹配评价体系和指标。

本文通过研究AHP方法及“以学论教”的理论和实践,选取某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对象,进行基于AHP方法的“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实证分析,为相应的教学管理实务提供实践依据。

1 AHP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适用性分析

1.1 AHP方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该方法以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及其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迅速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内,如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1.2 AHP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适用性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深入和中学地理知识的内涵和复杂度都越来越大,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个因素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优劣影响是比较模糊的。与此同时随着素质教育意识的不断加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多目标性也成为难以用单一指标进行衡量。因此AHP作为将主观判断定量化,将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数值化,帮助人们保持思维过程一致性,适应于复杂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这样一个多目标管理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 基于AHP和以学论教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实践

2.1 AHP模型构建

本文将比较两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作为AHP模型的目标层;将学习热情、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作业考核及师生互动为准则层;将“以学论教”理念下针对两位教师课堂教学评优作为最终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AHP层次结构模型,层级模型及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如表1所示。

2.2 判断矩阵的构造及排序

本文采用yaahp10.0软件对于目标层进行AHP分析,对各指标之间进行两两对比之后,然后按9分位比率排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顺序,依次构造出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如表2,c1的排序矩阵如表3所示(其余略)。

由于yaahp具有数据自我分解和修正功能,上述五个比较矩阵满足一致性条件,均可通过一致性检验,上述模型可用于基于“以学论教”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优。

2.3 各备选对象目标的合成权重

最终两位教师对于目标层的合成权重可由下列计算得到。

由此知,二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差别不大,但备选教师B的权重最大,故若优选则应该选择B。

3结束语

随着中学地理知识内涵和外延的逐步扩大,传统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已经不再适合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教学管理、考勤人员应当跳出传统理念的桎梗利用现代管理方法理论制定合理的评价指体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1(4):42-44.

[2]王淑芳,类淑河,王洪欣.大学有效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120-122.

[3] 张瑞永,张云等.AHP 判断矩阵权向量的改进最小二乘求解[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24):154-159.

第6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情绪

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从课堂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素质等方面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虽然,这些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情绪是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原因。本文从体育教师的情绪变化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形成体育教师消极低落情绪的各因素,并找出解决办法,使体育教师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一、教师情绪的表现方式

情绪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表现方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积极情绪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语言生动、表情自然亲切、精神饱满、声音宏亮、讲解清晰、示范正确具有美感、教学过程中常用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课堂组织严谨、教学态度认真又善于与学生情感交流等方面。而教师消极情绪的表现则主要体现在语言枯燥乏味、语调平淡、表情严肃呆滞、讲解含糊不清、示范动作敷衍了事、课堂组织松散、精神不振、教学中易用尖刻、讽刺语言对学生进行责备、教学态度不认真、对学生提问不懈一顾、不理不睬等方面。教师情绪的表现方式以及其内涵对教学效果产生深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二、体育教师的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情绪能影响人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可以影响教学的效果质量。积极的情绪对人体活动常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教师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使教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教学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表现出积极的情绪,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显然体育教师情绪必然对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又快又好领悟并掌握体育项目技术起着重要影响。积极或消极的都是一种内心体验并通过外部感官表情、语言和行为反映出来、具有较强的感染效应,学生是教师情绪的直接感受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课堂教学效果随教师的情绪波动而显优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绪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三、影响教师情绪的因素

人的情绪是在生活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教师的情绪也会随着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不能清楚地分析对待消极的情绪,那么反映出来的情绪就是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教学效果。总之,影响教师情绪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教师的情绪受外界环境的影晌,这里所指的外界环境可以概括为自然环境和教学环境。自然环境的好坏可以影响人的心情,晴朗的日子人的心情总体会比阴雨天好。体育教师也不例外,心情好随天气变化,从而影响自身的情绪。教学环境的好坏可以带动教师情绪的起伏。

好的教学环境可以给教师提供舒适的场地设备,给与教师比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增加工作的兴趣,使教师的情绪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2、教师的情绪受个人身体状况的影响。身体是情绪的载体,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会影响个人情绪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一位教师患有某种疾病,身体长期虚弱,休息不好,还有一些女教师的生理周期等,这些都会对其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

3、教师的情绪还会受学生的影响教学是师生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是不可缺少主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情绪还会跟随学生的学习态度、接受能力、掌握情况而发生变化。例如,一个教师本来情绪不错,若当他讲课过程中若有些学生调皮捣蛋,不认真听讲,或者学生死气沉沉等,教师的情绪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4、教师的情绪还会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人际关系等许多方面的影响作为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每一天的情绪往往都会受一些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领导对待自己不公平;同事或夫妻之间闹矛盾;工资待遇、住房、职称评定没能满足要求等都会影响个人的情绪。

四、体育教师要控制情绪,提高教学质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绪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体育教师要合理控制自身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避免接收不良刺激。

加强师德修养。加强师德修养是以理制情的关键,一个人要想心意宁静,情绪安和,需明了师德规范之重要,要关爱学生,不能理智地控制情绪,教学则难以有序高效的进行。

2、要善于自我调控情绪。体育教师把自己的情绪调控好,要做到走进课堂就能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这对整堂课师生保持良好情绪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消极低落的情绪,不把挫折感带到课堂,更不能发泄在学生身上,影响教学质量。首先要从分析造成不良消极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然后,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

3、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高尔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确实,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高尚的道德情操,易不自觉地为情绪冲动所支配,成为情绪的奴隶。

4、建立和谐家庭,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可以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因而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所以说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可以使教师更加努力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教师的情绪是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原因。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克服负面情绪,保持最佳情绪状态,创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充分展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教学水平,师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99-01

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标准,对一节课中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从而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基本的和主要的环节,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评价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应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来制定标准。所谓定性分析,指课堂教学组织教学的情况、师生的精神面貌、教师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气氛等因素。定量分析指课堂教学中复习旧知识量、讲授新知识量、学生课堂练习量等因素的时间分配。通过综合归纳以上两方面的因素,综合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从以下四个主要方面进行。

一、教学目标的评价课

一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实现没有,教学要求达到没有,是一堂课成败的首要标志。课堂教学目标应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完成。具体来说,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认识目标、智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并确定落实目标的优良对策。对于认识目标要考虑传授了哪些知识,训练了哪些技能,要始终把它作为贯串课堂教学过程的主线,并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落实。既面对全体,又因材施教,使集体教学、小组交流、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对于智能目标,要把它作为教学的核心,教师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思想情感目标,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时机,和谐渗透,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教学艺术的评价

课堂教学的艺术主要体现在完成教学目标时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以及教师本身的基本功和素养的展现。首先,评价课堂教学艺术要看教师对教法的选择是否有独到之处。对于教法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地位,解决好“教”与“学”的矛盾,是很值得广大教师深刻思考和探索的。“施教之法,贵在启导”即说明无论用什么教法都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要因材施教。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主导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把“教”致力于“学”,才能把课堂教学效率落到实处。笔者认为,教师在实施“导学”过程中,遵循“诱导、引导、疏导和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课堂教学艺术成功与否,教师对教法的选择十分关键。

其次,评价课堂教学艺术要考察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是否精当。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设计应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坚持“五为主”,实现“四要度”。坚持“五为主”是指:以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源、以练习为主线。要实现的“四要度”是指:复习要“高效度”、导入新课要“强力度”、传授知识要“参与度”、巩固练习要“多角度”。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坚持“五为主”,实现了“四要度”,实际上就是注意了教学活动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培养能力为主线的能动过程。

再次,对教学艺术的评价要注重教师的素养和教学基本功。其主要包括教态、语言、板书、板图、常规教具的操作使用等内容。教师是育人的职业,教师的仪表、神态应与这一庄严的职业相一致,教学语言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它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教学语言应讲求科学规范,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有人说:“教学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可见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一幅好的板书或板图,可以展示出教师的教学思路,凝聚着教材的精华,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优美、标准的操作示范和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也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堂气氛的评价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渠道,课堂气氛主要通过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来烘托,只有知识而缺乏教学艺术的讲授难使教学效果达到满意的程度。同样只讲求教学艺术忽视教学内容的授课则仅是一种“花架子”。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师生交流分为四种: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对这四种方式要灵活运用,尤其要多采用后两种,以活跃气氛。此外,课堂管理是否科学化;教学手段是否现代化;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真正被调动起来;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否达到最佳境界等,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程度的因素,也是衡量一堂课是否真正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的一个标准。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评价一堂课的质量,除上述三方面内容外,还要通过课堂上的反馈系统将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映给老师,再依据对效果的验收方能评定出本节课是否出色完成了任务。一般可通过听学生答问,查学生作业,看学生对话表演等途径获取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程序,并依据分层施教的目标原则来判定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显然,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应是教学成功的归宿。

总之,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要把这四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督促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把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落实到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1] 盛 炎 语言教学原理 重庆出版社.2002.

第8篇

关健词:数学课堂人格魅力备课能力组织能力调控能力高效

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体系的诞生,新课程走进了学校,走进了广大师生的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教学效果好,很受学生欢迎,有的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不欢迎。这是什么原因?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课堂影响力,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有效教学。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需要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这样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本文笔者就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三个方面谈谈自己个人的浅见。

一.有效教学的定义

什么是有效教学?对其定义有两种观点:第一种,以美国默塞尔为代表,他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结果为判定依据,认为教学的结果能持久、学生能自由、有伸缩性与自信、能在生活中运用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1]。他们认为,有效教学就是达成有效学习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探索,给予学生触及心灵的影响,激活、提升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更新其知识,拓展其理论视域,给学生理智的以至整个人生的挑战,促使其在知识、人格、智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升[2]。这种定义注重教学后学生在知识、人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提升,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它对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第二种是流程性定义,它把教学表述为一个流程,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来表述有效性,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4]。其中姚利民教授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为: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笔者认为这两种定义都很有道理,但有失偏颇。第一种定义方式过多地考虑了教学结果因素,却忽略了教学过程因素;第二种定义方式将教学表述为一个流程,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表述有效性,但对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的研究不多。我认为在对有效教学的定义时对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因素都应考虑。

二.影响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

根据对有效教学的定义的理解,联系日常教学的思考,笔者认为影响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因素归结起来其实就是教师的“四力”,即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备课能力,教师对课堂组织能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1、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教师的威信力和亲和力,教师威信力和亲和力的高低,会影响学生对教师认可程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有威信力,从学生来说,对教师总有个期望,如果教师是学校的、市的甚至省的骨干教师,学生就明白教自己的是好教师,很容易产生对教师的认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配合程度会比普通教师高,这样对于教师的领导课堂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这就是教师的威信力的体现。教师要有亲和力,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建立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教师的备课能力。

教师的备课能力会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发挥。一节好的课堂必定要有好的备课作为基础,教师在备课时,在明确所教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之前,应该先全面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发展水平、据此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先要分析学情,再结合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特点和教学经验,全面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环境中的相关的因素(教材、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等),确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构想和设计解决各种教学重点、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制定合理的教学步骤,并预估其有效性和可能的效果。这样才能备出真正适合本班学生和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有效教学。

3、教师对课堂的组织能力。

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进程。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认知的过程,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个过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识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还应是知识的发现者、使用者和创造者。

4、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课堂教学调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双向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未知的事情,教师一方面应时刻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应付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一旦发现问题,就立即想法纠正。另一方面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活动,以自己积极地态度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始终保持自己和学生之间对话与交流,使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有效实现,使之达到最佳效果。调控课堂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核心。

三.提高中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方法

明白了影响中学数学课堂的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中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1.增强教师人格魅力,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效率。

教学是双向的过程,教师要具有威信力和亲和力,从这个意义来讲,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只关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要注重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增强课堂感染力。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格,那么自然具有吸引学生的力量,自然能够影响、陶冶学生,并给学生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提升领导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最佳体现,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到喜欢上数学课。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从理解到合作再到自然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经之路。成功的数学教师总是赢得学生的敬仰和爱戴,他们都是用自己精湛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领导学生,形成课堂教学的凝聚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多媒体;现状;对策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当前教师的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之上的信息技术手段,已经迅速普及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深入,要求教师彻底摒弃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学生一片自由成长的蔚蓝天空。基于以上两点思考,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一些直观、生动的影像视频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现状以及对策。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现状

当前,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1.教师未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需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立足课本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尤其是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回顾历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切的教学内容都是源于课本,却没有进行适当的拓展。这种完全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完全失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本意义,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意义上的照本宣科并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教学方式而已。

2.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有待提升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首先需要的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等等。笔者这里将的制作,并不是简单的将一些文字性的信息输入到课件中,而是要能够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音、形、色等优势,丰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焕发新的活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却处于比较低下的现状,教师不懂得巧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更甭谈什么搜集相关的影像资料,并能够通过超级链接的方式进行播放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低下,是影响多媒体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又一因素。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以上,笔者主要是从教师的因素,阐述了当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w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以上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现代的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能够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良好的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1.巧用多媒体,突破重点和难点

任何一门课程,都会有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其课堂教学具备较强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就可以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通过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毫无特色,学生也无法把握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只有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模式,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将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进行强化,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动画、图画以及影像资料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学习的新股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巧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当前,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实用且普遍的教学方法,逐渐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多媒体技术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在课堂开始之前,给学生播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精彩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精神百倍的投入到教师即将讲解的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良好的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3.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多媒体课件具有保存上的优势。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记录的板书资料,不便于保存,往往是课程结束以后,就没有了。但是,多媒体课件不同,多媒体课件具有永久的保存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资源共享,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师共享的视频资源,实现良好的复习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多媒体辅助初中历史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常言道:凡事皆有两面性。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可能是毫无节制的。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他们要想实现良好的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把握好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度,而这个度,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否则会使多媒体辅助初中历史的教学难以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而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当前多媒体辅助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大班课堂教学 案例法 调查

所谓大班,一般指“规模过大的班级”或“人数过多的班级”。蒋士会[1]认为,高校大班课堂教学规模应该确定在50~100人之间。吴艳[2]认为大班课堂教学是合班教学,也就是将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班级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我国从1997年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而相应的教师数量并没有成比例地增加,导致我国高校生师比从1997年的7.8:1上升至2012年的16.6:1[3],而且有日益攀升的趋势。从全校公共必修课到专业基础课,甚至专业课,大班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化学反应工程》属于专业课,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3个行政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1-1班59人、化学工程与工艺11-2班55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升本13-1班20人,三个班级以下分别简称1班、2班、专升本)共计134人一起上这门课。上课前笔者查阅了有关大班教学的资料[4]-[9],了解到优化大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此上课采用案例法多媒体教学。另外还给学生分了学习小组,每组7~8人,有学习好的有学习差的,组长由有组织能力的人担任。小组活动任务主要是及时复习该课程的重难点,有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为了考查这些措施的实施情况,笔者在本学期期中编制了“关于化学反应工程大班教学问题的调查问卷”。

1.研究方法

本研究调查不记姓名,学生自愿参与,调查对象是上这门课的三个行政班级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34份,回收105份,有效回收率78.4%,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

作者简介:赵凌,女,汉族,河南扶沟人,1980.6,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化工设备。

通信作者:张艳维,女,汉族,河北河间人,1980.9,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化学工艺、精细化工。

本调查问卷共20道题目,涉及各班班风学风问题及大班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课堂表现、教学效果和小组学习等六个方面。

2.调查结果

2.1各班班风学风问题

班风学风问题主要是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听课情况。

表1 你上课时会有以下哪些行为?摇 ?摇

学生不听课时玩手机的占大部分,55.77%的同学表示同意上课前关掉手机或把手机主动交给老师。以后上课时老师可以提前提醒学生关机。

2.2教学方式

表2 大班上课,老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摇 ?摇

目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讲授,期间可以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强大班教学效果。

2.3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本次调查的是多媒体、板书。

表3 大班上课,你喜欢哪种教学手段?摇 ?摇

“其他”选项中同学们的意见是要求课件与课本同步,便于课下自己复习。

2.4课堂表现

表4 你是否迟到或早退??摇 ?摇

表5 上课对老师提问的问题,你的态度是?摇 ?摇

“其他”选项,有的认为有把握的回答,没把握的听别人回答;有的人思考但没有结果;有的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不知从何答起。

表6 上课遇到自己解决不了或没有听懂的问题,你的措施:?摇 ?摇

“其他”选项有的表示记下来问同学或上网查;有的只是记下来,下次课前再看,看不懂就不管了;有的表示对该课程兴趣不大,考研跨专业,无所谓。

2.5教学效果

表7 与之前参与的小班教学相比,你认为此次大班教学效果怎样,为什么?

78.22%的同学认为小班教学效果好,因为小班上课秩序好,干扰因素少,受周围影响小,注意力比较集中,可以认真保持听课状态;人少,看得清,听得也清。小班上课,老师可以注意到更多同学,方便与老师交流,不会的当场问老师,当场就可以解决,而大班人多,部分同学坐得靠后,自制力不好,不能专心学习,还影响别人,效率不高,一般大班上课的教室比较大,喜欢往后坐,影响听课质量。0.99%的同学认为人多交流起来方便,所以认为大班教学效果好。20.79%的同学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老师讲课只是辅助作用,愿意学习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好好学习,不愿意学习的即使一对一辅导作用也不大。

2.6小组学习情况

表8 你参与小组学习的感受是?摇 ?摇

18.45%的同学认为小组学习效果不好主要是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26.21%的同学认为小组学习效果很好,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和团队意识。52.43%的同学认为没有真正融入小组团队中,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对小组学习方法还不太适应。

3.现存问题分析及思考

目前,大班教学是现有条件下高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并且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大的改变。大班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多,不容易进行课堂组织管理,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低,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都会受到影响。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反思和批判,找出影响大班教学的因素,寻找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控制方法等控制策略。根据大班课程教学特点,提出一些可行建议和意见。

首先,大班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授课形式以集体授课为基础,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具体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习小组组长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其次,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注意运用课堂控制技巧和幽默的语言,使用多媒体等辅助设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把《化学反应工程》大班课堂教学上得有声有色,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士会.试论高校大班课堂教学的优化[J].大学教育科学,2004,(1):27-30.

[2]吴艳.大班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9):111-114.

[3]中国统计年鉴[EB/OL].

[4]陈国峰.浅谈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2013,(4):74-75.

[5]李玉侠,王秀芹.试论高校大班课堂教学控制的积极策略[J].衡水学院学报,2008,10(5):103-105.

[6]吴威.高校大班额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6):84-85.

[7]郭锐.高校大班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3):163.

[8]刘晓利.“特朗普制”教学模式与大班课堂教学的控制[J].计算机教育,2011,(12):59-61.

第11篇

关键词:课堂气氛 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这里指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而精神环境指的就是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活跃于课堂教学中的气息和氛围,是在课堂中呈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课堂气氛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的成绩普遍会提高;而在紧张、压抑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会下降。可见,课堂气氛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而素质型课堂教学则对教师能否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个教师要十分重视课堂气氛的作用,去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气氛,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的载体。

一、塑造良好的形象及人格魅力是形成积极课堂气氛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由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是他能否吸引学生的主要力量源泉。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师人格的具体体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品德越高尚,学识越渊博,身心越健康,教师人格魅力就越大,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越好。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这样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二、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风格是形成积极课堂气氛的保证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创造性传播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保持这个体系不断更新、补充、扩大,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教师站到讲台上,犹如一位演员站到舞台上,演员的演技是否精湛,是决定一位演员是否成功、观众是否喜欢的重要因素。现在的素质教育,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在驾驭课堂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教学风格活泼幽默、语言生动鲜明则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过程有张有弛,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积极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学生往往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在课堂上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去学习,从而自觉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谈,把真诚的话语,尊重的感觉,和蔼的微笑传递给学生,用真爱赢得学生的信任,在师生之间真正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协调、和谐、通畅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创造出一种学生学习情绪饱满、精神高涨、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和谐课堂气氛。

四、善于运用教学机智是形成积极课堂气氛的关键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课堂提问;体会和经验

课堂提问,就是通过设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看起来很简单,无非是教师问,学生答,实际上,这里面大有讲究。从教师方面来说,如何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和目的来设计问题,以什么方式提问,选择什么时机提问,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而学生回答问题,则往往受到问题的难度,自身的心理素质,周围环境,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讲究这些因素,我们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可以说,课堂提问是一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艺术。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对课堂提问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总结出点滴经验。体育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室外的身体锻炼来完成的。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是长期以来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关心和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提问的方式方法教学进行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尝试性探索,取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进行体育课教学提问的必要性

体育课教学要完成三项任务,第一是通过组织教学和身体练习,增强学生体质,第二是在教学中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第三是通过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完成这三项任务,教师除了思想上重视,熟悉教材并对教材内容精心安排,以及良好的课堂气氛外,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课堂经常受到突如其来的外界的干扰,有的学校长期存在几个班同时上体育课的现象,特别是受到场地小、器材少、班级多等客观限制的情况下,相互影响和干扰的现象就更为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经常表现出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某某若不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上来,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效果,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停止讲解或示范,提出某些学生思想不集中,也采用点名批评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种带有强制性转移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并不明显。通过观摩教学,听课教研,对学生进行调查交谈发现,虽然学生的注意力暂时被转移过来,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同教师在情绪的抵触,矛盾激化等现象,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的完成,失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研究探索,发现采用提问的方式方法,解决学生出现的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育课中提问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提问对课堂气氛的和谐有利。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才是建立条件反射的最好时机而不适宜的兴奋是无法建立条件反射,甚至会影响和破坏条件反射的建立。教和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采用对其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否按照课堂常规的要求上课。对学生来讲,用点名提问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比用点名批评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保持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如果学生的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 提问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

一般来说,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学生,由于注意力没有放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上,因而对教师的提问也无从回答,教师在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外,帮助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做暗示了学生注意力要集中,又加深了讲解示范的力度,有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进一步理解,当教师对一名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其他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某些反应和想法,如果老师提问到我,应该怎样去回答,这种心理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是检验教学成败的标志之一。

第三 提问对动作技能教学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