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父亲母亲

父亲母亲

时间:2023-01-03 07:33: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父亲母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父亲母亲

第1篇

父亲是握着母亲的手走的。

2013年9月6日,父亲突发心脏病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当天下午,母亲因为高血压也住进了同一家医院的同一病房。父亲在医院醒来后第一句话就问母亲可好,然后就坚持要回家,医生说父亲还没有脱离危险不能出院。我们心里明白,父亲是不能离开母亲的,哪怕一个小时,一分钟。其实,母亲也离不开父亲,她知道父亲所剩时间不多了,她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每一秒钟。

结婚60年是金婚,父亲母亲已经结婚66周年了。

人们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这句话真对。父亲从70岁得心脏病,到87岁去世,我们几乎记不得父亲有多少次被救护车送进医院抢救。只记得每次都是母亲在第一时间给父亲往嘴里塞救心丹,第一时间给儿女打电话叫救护车。所以,父亲常说,如果没有我母亲,他也许早就已经不在人世间了,是母亲给了他最后这十几年的生命。

父亲母亲是在河北省乐亭县的农村一起长大的,他们一起读书。1947年秋天,结婚第三天的父母又一起参加中国人民。那一年父亲20岁,母亲18岁。他们在一个部队行军打仗,参加了。1948年10月,又一起被部队送到冀热辽八路军卫生学校四分校,即承德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前身)读书深造。后来又一起转业到地方工作。

父亲脾气很暴躁,记忆中父亲常摔东西,常因为一些事情不如意而大声吼叫。母亲对父亲则百依百顺,在母亲眼里,父亲是世上最伟大的人,父亲聪明睿智,什么事都难不倒他,父亲永远是对的,无论他做什么说什么都对。

母亲一辈子都崇拜父亲,依赖父亲。她的手表是父亲为她上了一辈子的弦,母亲是大家闺秀,她的父亲是乡里的秀才,家里很富有,又只有母亲这一个女儿,母亲格外被宠爱,所以,母亲是全村唯一一个没有裹脚的女性,唯一一个带着书童上高中的女性。否则,她也不可能同父亲一起参军,更不可能同父亲一起被部队保送上大学。

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勤劳、善良、沉默寡言。父亲离不开母亲,尽管年轻的时候,父亲对母亲也有不满,觉得母亲“笨”。他教母亲骑自行车一辈子也没学会,教母亲登缝纫机也一辈子没学会,但母亲做的红烧肉和糖醋鱼非常好吃。母亲不像别的女人那样能说会道,但爱哭,看个电视剧也能哭半天。父亲离不开母亲,原来我们的住处和父亲的单位只有一墙之隔。记得我们小时候,几乎每天晚上,父亲都带着我们去车站接母亲,母亲只要晚回来一会儿,父亲就会坐立不安。

尤其最后这两年,父亲对母亲格外依恋。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两个人都要握握手,唯恐第二天醒来时会有一个人突然不在了。白天一起晒太阳的时候,也要紧紧挨着,手握着手,邻居见到都说,这老两口可真亲热。

父亲在医院的最后日子里,常常目不转睛地看着母亲。特别是最后几天,父亲心衰已经很严重,不能动,可他还是坚持要坐起来,因为他的脖子上有很多管子,不坐起来就看不到母亲。后来,医生坚持他不能起来,他就要求母亲坐起来。开始,我们一直不理解,觉得父亲在折腾母亲,毕竟母亲也是85岁高龄又有严重的高血压。现在才真正理解了父亲是想再多看母亲一眼……

第2篇

每个人都有父亲、母亲,都能拥有父亲那深沉而严格的爱和母亲那慈祥而温柔的爱。这爱是单纯的、伟大的,不是只用嘴说,也不是只用笔写就能阐述清楚的。而是应该去用心灵去体会,去感受的。父亲、母亲属于13亿老百姓中普通的一员,可是他们对于我却是唯一的,他们不仅给予我生命,而且升华了我的生命——让我去学校读书、学知识,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我的父亲长的又瘦又高,简称瘦高个儿,朴素而又有些暗黄色的脸上有两道浓浓的、黑黑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沉着的眼睛。父亲是个很朴实的人,做事直来直去,从不讲究奢侈,以至于容易让人认为他是个莽撞、丢三落四的人。可是在工作上,父亲总是认真面对,连他的同事都夸他塌实肯干。在家里父亲也是个模范父亲、模范老公。在我的学习方面父亲可是毫不放松,他对我的学习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有时因为我考试没有发挥好,得了对我来说很低的分数时,父亲便会严厉的批评我,有时甚至几天都将考砸的事挂在嘴边。然而我知道他是为了我好。

人们都说“父爱是深沉的,不易流露。”可是当我遇到困难时,父亲会不顾一切的照顾我、鼓励我。那件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周末,一大早,天就有些阴沉沉的,爸爸好不容易能休息一天,我便拉着爸爸去公园晨练,爸爸见我那充满渴望的眼神便答应了。我们一直晨练了一个多小时,累得满头大汗,可我心里却始终喜悦的不得了。回家的路上,天上突然打起了闪电,还没等我们反应,倾盆大雨便一泻而下,周围也没有什么可以避雨的地方,爸爸马上就把他的外衣用手撑在我的头上为我挡雨,我几次让他拿走,可他却一直说:“我没事,你一个小孩抵抗力差,该淋感冒了……”我也只好继续向前跑。不知跑了多久,雨还是没有丝毫要停的意思,我们便躲进了旁边的一家超市,我这才发现爸爸的衣服已经淋湿了,我再三劝他买条毛巾擦擦水,可他始终不依,倒对我发起火来:“买毛巾干什么,我抵抗力强,用不着……”最终我们买了把伞继续往家里走,虽然有了伞,爸爸还在往我这一边推,自己那边一直被淋着,我心里也感到有些说不出来的难受,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我淋一淋没事,大不了多洗件衣服,和你不一样……”终于到家了,爸爸却穿着湿衣服为我擦水,给我擦干了自己才去换衣服。到了下午,爸爸一直咳嗽不停,一量体温“38度”,直到那时,爸爸才不再逞强了,看到我只是微微一笑,似乎心里有些“内疚”, 他吃了些药睡下了,我的心里一直很难受,一直在后悔为什么让爸爸淋雨,淋雨的为什么不是我……通过了那件事,我终于真正的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与无私!

我的母亲是个超市里的售货员,职业虽然很普通,但她对我的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每当我受了委屈,遇到了挫折,她总是帮我排忧解难,像是一个心理医生。母亲给予了我生命,母爱是无私的,是慈祥而又温柔的。但是当我犯了错误,妈妈也会非常严厉的批评我、教育我,当我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时,她也会骂我、打我,有时甚至让我怀疑我是不是她亲生的,但是我明白这是因为她爱我,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是疼,骂是爱”吧。

上小学时,我还有些不懂事,在学校犯了错误,老师一般都会请家长。那时我是个比较老实的孩子,不是经常给家长惹麻烦,但是而也会犯些错误。比如在学校中,老师经常让我们在操场上休息,也是在那时,我无意中将石子砸在了同学的头上,顿时把我吓得不知所措。老师见了便立刻严厉地批评我,把我的母亲叫进了学校,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我本以为回家后母亲会骂我,倒霉的甚至打我。我在回家的路上提心吊胆,妈妈也没说一句话,我心中一直在想:也许这就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吧。回到家后,妈妈的举动出乎我的意料,她不但没骂我,还轻声、温柔的教导我,让我以后别再犯同样的错误,面对妈妈的信任,我也决心不辜负她,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被老师请家长,让那成为老师第一次请我家长,也是最后一次请家长。这就是我的妈妈,我以我的妈妈而骄傲!

每个人都有父亲母亲,然而我始终认为我的父亲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是他们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感谢他们对我的爱,我因为拥有他们那无私的爱而自豪。如今的我只能用成绩来感谢你们,请你们相信,我会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你们。

我爱您们,我的父亲母亲!

第3篇

从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你懂得了什么叫做操劳。

我看见您慈祥的脸庞,

由青春靓丽变得干瘪枯黄。

您让我懂得了,

什么叫做人间大爱;

你让我懂得了,

什么叫做无私奉献;

您让我懂得了,

什么叫做坚强。

我爱您,母亲!

I Love you,mather!

这首诗送给您伟大的父亲。

您是一座山,刚劲伟岸,深沉稳重。

你爱我,

爱的粗狂,爱的扎实。

你是山,我是树。

朱自清忘不了父亲的背影,

我忘不了您流露出希翼的目光的眼睛。

您的眼睛,

让我从稚嫩变得成熟,

让我从软弱变得坚强。

我爱您,父亲!

第4篇

一 过年,罐头是最佳的佐餐。

父亲虔诚地拿起螺丝刀,撬开盖子,也撬开了我们的欲望。所有的眼睛里都是品尝香甜的渴望。

父亲用勺子舀起一块,大喊母亲的名字。母亲欢喜地应着,从厨房小跑至父亲的身旁,羞涩地张开嘴,含过父亲焦急地递上的果肉。从他们彼此流转的眼神里,我知道,爱的味道,很甜很甜。

二 父亲是高大的山。山也有脆弱的时候。

父亲的一颗牙齿需要拔掉。在牙医拿起钳子的瞬间,父亲忽然起身欲逃。母亲一下子按住父亲的肩膀,厉声斥责,手却紧紧地攥住他的手。父亲像个孩子,安静地坐下来,张开嘴……

三 我把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递给母亲的瞬间,母亲摸出老花镜,眯着眼睛一字一字地看着,眼里晶莹。

父亲一把拿过去,大声地读着,读着读着就笑了:“我老闺女聪明,像我!”

母亲瞥他一眼说:“哼!不害臊,念书的时候,是谁总照抄我的作业?”父亲嘿嘿笑着说:“像你!像你!”

四 北方有座名山。父亲领母亲去了那个地方。

他们手挽着手攀上了那座山,留下了珍贵的照片。照片中的母亲跟父亲挨得很紧,笑得甜蜜而满足,像个羞怯的小女孩。

母亲走后,父亲多次偷偷去过那座山,并且念念不忘那座山。

五 母亲病重时,父亲轻轻地给母亲擦后背,掩藏住悲伤小心翼翼地问:“如果有来生,你还愿意做我老婆吗?”母亲想了想说:“我愿意。你虽然脾气不好,但是总是把家里的大事担过去,不用心。”

父亲搂过母亲,泪水悄然濡湿了母亲的头发。

六 母亲去世以后,六十岁的父亲没有再娶。

七 父亲迷上了看影集,目光总是久久地停留在那张唯一的全家福上。

他对小孙女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唯独在那次她撕影集时动怒了。那次以后,他偷偷地翻过影集后,不怕麻烦,踩凳子把它藏在高高的柜子里。

八 十年后,七十岁的父亲去世。那一天,正是母亲去世十周年的日子。

有人说,他是去赴一个约。

(方辑)

高仓健难忘老母亲

我在少年时期身体孱弱。一有病,老母就待在我身旁,久久不离。她用湿毛巾搭在我发烧的额上。夜里屡屡替我换毛巾,还不停地摩挲我的脊背。

长大以后,身在家乡的老母总为我的健康烦神。“别再这样辛苦地工作了,早点儿回老家来吧”。老母屡次来信告诫。我这个被称为男一号的儿子,并没有向老母说过赴天寒地冻的雪山以及南极的事。但是,我演的电影,老母是非看不可的。与其说她是在看影片里的情节,倒不如说她是在看我有没有险情。一旦感到不妙,就寄来长信,要我辞去这种工作。

她在信中说,看到我登场的电影海报,发现我生了冻疮。拍摄海报上那张照片的时候,我的周围有很多人:化妆师、服装师、摄影师……为了掩盖冻疮,我贴上与肤色一样的护疮膏。谁也没注意到冻疮的存在。然而,老母只看海报,就发现了实情。

读完老母的来信,我不由感到老母手上的暖意。她常用这手搭在我的额上,测试有没有发烧。我当时感到的,就是这手上的暖意。有一次,我突然很想念老母,就回老家看望她。一见面,竟斗起嘴来。老母总是把我当小孩看待,唠唠叨叨,不放过一切细小琐事。我实在不耐烦,回嘴了。其实,我本该说一句:“谢谢!”自那以后,我和母亲一相见,经常斗嘴。

第5篇

一、女性对父权制度的反抗

埃米莉•麦克维三岁失去了母亲。埃米莉•麦克维是在父亲的专制的管教下长大成人的。在父亲约翰•麦克维的严苛冷酷的家里,埃米莉•麦克维无论做任何事都循规蹈矩。可以这样说,埃米莉•麦克维从小到大,她的所有生活都是被束缚在条条框框的规范纪律之中。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埃米莉•麦克维开始了对父亲的反抗。而这也是对父权制度的反抗。在高中毕业时,埃米莉•麦克维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要的选择。摆在她面前有两条路。她可以按照父亲期待的那样,完成父亲的人生愿望去大学继续读书。她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成为一名护士。最终,埃米莉•麦克维违背了父亲的意志,并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决定当一名护士。埃米莉•麦克维的许多朋友都对此事持怀疑态度。但是埃米莉•麦克维觉得自己能行。在与父亲吵架之后,埃米莉•麦克维的父亲一直以为女儿会屈服,回到家陪个不是,跟自己认错。但是,埃米莉•麦克维并没有这么做。戴茜是埃米莉•麦克维的好朋友。戴茜的母亲莱恩夫人曾经问过戴茜,埃米莉•麦克维是否有可能向自己的父亲认错。而戴茜根据对埃米莉•麦克维的了解,斩钉截铁地回答,埃米莉•麦克维是不会认错的,这是埃米莉•麦克维的骄傲。况且,埃米莉•麦克维觉得这件事自己自始至终都没有什么过错。1924年,埃米莉•麦克维的丈夫威廉•马丁—怀特医生因心脏病突然离世。这让埃米莉•麦克维深感意外,也悲痛不已。但是,还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在埃米莉•麦克维生活的那个年代,许多女性是没有拥有财产的权利。很多女性在丈夫死后不得不将丈夫生前留下的房子交给丈夫的族人,而自己另觅栖身之所。面对身故的丈夫的族人咄咄逼人的当面索要,很多女性敢怒不敢言。但是,在小说《我的父亲母亲》中,女主人公埃米莉•麦克维勇敢地拒绝了威廉•马丁—怀特医生的族人索要房子的无理要求。

在小说《我的父亲母亲》,在威廉•马丁—怀特医生去世后,威廉•马丁—怀特医生家族的众多成员没有一人寄来吊唁函。但是,威廉•马丁—怀特医生家族的众多成员却忙着耍阴谋诡计,打着埃米莉•麦克维的房子的主意。在威廉•马丁—怀特医生的葬礼之后,威廉•马丁—怀特医生家族一行三十人,来到埃米莉•麦克维居住的房子。威廉•马丁—怀特医生的亲戚们,开门见山地提到,埃米莉•麦克维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有点不合适,找个排场相对小一点儿的地方住也许是明智之举。并要求埃米莉•麦克维住到自己从来没有住过的乡下去。并让自己家族的罗利迎娶表妹,这样一来,这个大宅子就会继续在威廉•马丁—怀特医生家族的手里了。屋子中的空气充满了“阴谋”的气氛。面对威廉•马丁—怀特医生族人的无理要求和咄咄逼人的态度,埃米莉•麦克维没有被吓倒和屈服。埃米莉•麦克维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威廉•马丁—怀特医生的族人的无理要求。埃米莉•麦克维明确地回答,自己根本没有搬家的打算。埃米莉•麦克维告诉威廉•马丁—怀特医生的族人,自己丈夫的遗嘱写得非常清楚。遗嘱上已经写明,房子是留给自己的。

二、女性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自我

在小说《我的父亲母亲》中,女主人公埃米莉•麦克维一直在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的自我。为此,埃米莉•麦克维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埃米莉•麦克维在当护士长的时候遇到了心脏科的威廉•马丁—怀特医生。威廉•马丁—怀特个子很高。也许是因为太瘦的缘故,威廉•马丁—怀特的举止显得非常犹疑,脸上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敏感表情。虽然威廉•马丁—怀特医生在年龄上比埃米莉•麦克维大很多,但是,两人很快相爱,并结婚。为此,威廉•马丁—怀特医生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给众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婚之后,埃米莉•麦克维像许多女性那样,辞去了皇家惠民医院的护士长的工作,专心在家里照顾自己的丈夫。但是,过了几年,埃米莉•麦克维突然明白,结婚之后的这几年,自己的脑袋里没有别的。除了打扫房子,日日夜夜占据她心房的是窗帘、壁纸、椅子套、新餐桌、大地毯和小碎毯。埃米莉•麦克维意识到,自己的所有精力全都放在了这些琐碎的事情上面。而自己正在慢慢地迷失自我。直到有一天,埃米莉•麦克维去看望自己的好朋友戴茜。戴茜也是皇家惠民医院的护士。这时,埃米莉•麦克维才意识到皇家惠民医院更像自己的家。埃米莉•麦克维甚至觉得自己好像从来未曾离开皇家惠民医院。而她和威廉•马丁—怀特医生的那场辉煌的婚礼仿佛是为别人举行的。埃米莉•麦克维强烈地感到,皇家惠民医院才是属于自己的地方。埃米莉•麦克维在结婚之后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但是在埃米莉•麦克维看来,自己的家庭生活简直郁闷死了。而埃米莉•麦克维甚至感觉到自己快要死了。埃米莉•麦克维心里想的,上街关注的、买的、订购的,甚至梦到的都是壁纸和油画。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长时间。结婚后的生活让埃米莉•麦克维感到陌生。另外,著名医生威廉•马丁—怀特太太的身份,更让埃米莉•麦克维感到陌生,并让她郁郁寡欢。埃米莉•麦克维的心情沉重,情绪焦虑,甚至毫无缘由的恐慌说来就来。结婚之后的埃米莉•麦克维与结婚之前的那个小姑娘判若两人。原来的那个小姑娘的志得意满的样子被莱恩夫人称之为凯旋。

埃米莉•麦克维觉得自己一下子被丢进了没有航海图的大海。埃米莉•麦克维感到自己丢了一些东西,但是她并不清楚自己到底丢了什么。埃米莉•麦克维感到自己好像身处某口黑暗的深井,而井的四壁光滑。但是,埃米莉•麦克维却连这口井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埃米莉•麦克维非常清楚:她必须自己走出这个困境。因为没有人能够救她,除了她自己。只有她自己,没有别人。埃米莉•麦克维慢慢意识到结婚之后的她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自我。埃米莉•麦克维不是那种容易被打垮的人。埃米莉•麦克维继续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的自我。埃米莉•麦克维用丈夫威廉•马丁—怀特留下的钱,经过六个月的筹备,成立了威廉•马丁—怀特学校以及威廉•马丁—怀特基金。第一家威廉•马丁—怀特学校一经成立,就大获成功。成立威廉•马丁—怀特学校主要是造福穷人,让更多的贫穷的人有机会上学读书。威廉•马丁—怀特学校一路走下来,顺风顺水。虽然中间也有一些挫折,但是总的来说,比较顺利。与此同时,埃米莉•麦克维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正自我。在多丽丝•莱辛的《我的父亲母亲》的结尾,埃米莉•麦克维去世时七十三岁。埃米莉•麦克维的葬礼非常隆重,有好几百人参加她的葬礼。

《华盛顿邮报》对多丽丝•莱辛的《我的父亲母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通过读者深切体味自传与虚构、形式与内容的关联,她再次肯定了小说的力量和可能性。在多丽丝•莱辛的《我的父亲母亲》中,女主人公埃米莉•麦克维的坚强,反抗父权制度的勇敢,以及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自我的矢志不渝,给国内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也使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

作者:苏芳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第6篇

父母对我的爱,是无法言表的。父亲如火,旺盛热烈;母亲如油,细腻柔和;我则是将被煮熟的菜肴,在父亲与母亲的呵护下,我逐渐走向成熟。

母亲是个很细心的人,每次打扫卫生从不留死角,家总是一尘不染。母亲很简朴,自己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但母亲会满足我一切物质上的需求。母亲还会很多针线活,小时我贪玩,裤子经常撕破,母亲便很耐心地替我缝补好。即便我现在这么大了,衣服扣子掉了或有衣服撕破,母亲还是会很耐心地替我缝补好。可是在不经意间我发现了母亲的白发,我有一种很心疼的感觉。母亲为了我也生了不少气,我的生命来源与母亲,我的性格,乃至我所有的所有,大部分也取决于母亲,我爱母亲。

我的父亲是明亮的灯塔,他是家庭的脊梁,他是精神的支柱,他是我背后无私的支持者。父亲是个朴实的中层领导,在我还在接受教育这个年纪,父亲却独自一人在外打拼;在我还在享受家庭的温暖的这个年纪,父亲却肩负起支撑家庭的沉重责任。父亲为了我,他和我同步学习,父亲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为了我和我一起学几何。为了我,父亲与我学习到深夜;为了我,父亲与爱好挥手而别;为了我,父亲辞去了许多酒宴……看到父亲斑白的两鬓,我的心在哭泣。

父亲和母亲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的爱。夜晚,躺在床上,看着皎洁的月光,想起父母亲的皱纹,想起父母亲的白鬓,我的眼泪不禁顺着眼角流了下来。父亲、母亲,我想深深地说一声:“您们辛苦了!”

我一天天的成长,知道了要感恩父母,我会好好学习,用好成绩来回报父母亲对我的关爱,我有个好的父母,他们照亮了我前行的人生之路。

新疆叶城县第二中学初二:杨晨亮

第7篇

2.勇敢地看人生;无悔的关怀,无怨的真爱,而我又能还给你几分,祝父亲永远快乐!

3.您总是把最深沉的爱,藏在默默凝望的眼里。虽然不言不语,但我总能感受到那份血浓于水的关爱。父亲生日到啦,老爸,你么多保重,祝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4.愿您的生日充满无穷的快乐,愿您今天的回忆温馨,愿您所有的梦想甜美,愿您这一年称心如意!爸爸,生日快乐!

5.您吃了无数;累,您受了一生,为了儿女,您奉献了青春年华。值此生日到来之际,请允许我由衷地道一声:生日快乐!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

6.爸爸,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它的爱是隐形的,但是它的爱又是最感人的!

7.爷爷你不老,意气风发似童年;八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老来古稀孙满堂,人间福气在古稀;祝爷爷生日快乐!

8.一束康乃馨,二地常思念,三餐吃好些,四季都平安,五福伴左右,六六大顺利,七吉星护佑,八方喜信传,祝福亲爱的敬爱的妈妈生日快乐,一生平安健康幸福。

9.想要成为星星闪亮的眼睛,看护你度过静谧的夜晚,伴着微笑、伴着祝福、伴着真情翱翔在你梦的海洋,愿你在今后的生活中美梦终归现实,舅舅,生日快乐,事业蒸蒸日上!

10.吉祥如意,芬芳馥郁!

11.祝福满门,寿无疆。

12.儿童节将到,爸爸生日接踵而来。在缅怀父亲的同时想对说: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13.今天是你的生日,你显得更加美丽,明媚的阳光,蓝蓝的天空,都在帮我将祝福传递给你!祝你生日快乐!

14.时光如梭,转间即过,在不知不觉中又迎来了XX长辈的诞辰之日,在此,我只愿XX长辈青春永驻,永远美丽漂亮年轻;祝愿你寿比南比,福如东海。

15.奶奶生日快到了孙儿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健康如意,福乐绵绵,笑口常开,益寿延年。

16.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那就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种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梦中萦怀的母亲,您是我至上的阳光,我将永远铭记您养育深恩。值此母亲寿辰,敬祝您健康如意,福乐绵绵。

17.火总有熄灭的时候,人总有垂暮之年,满头花发是父亲操劳的见证,微弯的脊背是父亲辛苦的身影,祝福年年有,祝福年年深!生日快乐!

18.让我们共同举杯,共同祝愿:增福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亲朋共享天伦乐,欢声笑语福满堂。

第8篇

人们听到的最美声音是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

――威・布朗

父亲从家里寄来了一个大大的包裹。打开,里面是母亲用手工缝制成的一个个布袋,大大小小约莫十几个。每个袋子里装着一样东西:黄豆、黑豆、红豆、玉米面、山芋干,还有母亲做的豆腐块……这些大大小小的袋子中间裹挟着一只极小的袋子,袋口用线紧紧缠绕着。解开长长的线绳,里面继续用一个一个的塑料袋包裹了好几层。一层一层地打开,有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那是母亲亲手用擀面杖杆出的芝麻粉。包裹里,附着一张字条,是父亲的字。清清楚楚写上每件食物的做法。最后写道:“家中一切都好,你们勿要挂念”。这样的做法,从我离开家门那天起,到现在,父亲母亲已经做了无数遍了。留言、布袋、包裹,无数次出现过,像星星一样多。那是父亲母亲无尽的爱,溶在一个个布袋里,溶在一声声叮咛里,像春雨般,悄无声息地润泽我的心。

沉沉的包裹满满的爱。父亲母亲,我拿什么来给你?我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出你们对我的爱?我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表达我对你们的感激?“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护花。”父亲母亲啊,你们如山的爱,多么无私,多么伟大。我呢,我像什么?我像那蒲公英的种子,成熟后,就飞离了你的怀抱。留下你们独自在孤独的岁月中默默思念,悄悄担心。“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你们的终点却是衰老。

我已经记不清你们多少次为我准备出发的行囊了。从初中开始吧,我就住校了。每一个周日早晨,母亲都是半夜就起床忙碌。为我准备一周的吃穿用度。那时候,也是一个一个这样的小袋。袋子里有煮鸡蛋,有炒花生米,有母亲半夜起来蒸的新鲜包子,有父亲从街上买回的特意为我准备的瓜桃李枣。甚至还有白天在村里吃喝酒席带回来的一个车轮饼、一只虾、一块红烧肉……那大小不一的口袋装尽了家中所有好吃的东西。甚至邻居送的一颗糖都不会落下。包裹总是塞得满满的,直到连一个手指头也塞不下。之后,父亲用那辆骑了很多年的28自行车,背着我,在乡村崎岖的路上艰难地蹬着。那蹬了无数次的脚蹬子,在寂静的路上,吱吱呀呀。伴随着父亲微微喘息的声音,一下、两下……从黎明前的黑暗中、从点点星光中、从割面的寒风中,走到太阳微升。然后冒着一身汗,饿着肚子再吱吱呀呀地一路骑回去。一年四季,顶过风、冒过雨,在泥泞中走过、在湿滑的雪地上走过。从初中到高中,一个三年又一个三年。岁月在这样的日子中轮回,风霜和劳累改变了父亲母亲的容颜,却不曾改变他们爱我的心。直到年近八旬,直到白发苍苍。他们的字典里始终只有一个词,那就是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父亲母亲啊,你们对儿女的爱,做儿女的是两辈子也还不清啊。

拿什么给你,我劳苦功高的父亲母亲?从离开你们到现在,我已经多久没回去看望你们了?“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母亲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才陪了您几天啊!我知道,你们老了,最大的心愿,一定是儿女陪在身边,看着儿孙绕膝开心地笑。父亲母亲,等着我,我将放下工作,买好票,回家陪着你们,我将亲手试们脸上那思念的泪水。

我想家,想你们,想故乡的一切。我在数着分计着秒地期盼我们相聚的时刻。我已经闻到了家乡那浓郁的味道。我记起来了、记起来了。我看到那薄雾笼罩下的家乡了。当大红冠子公鸡嘹亮的叫声把村庄唤醒,一轮红日从雾海中升起……房屋、树木、河堤、草垛、袅袅炊烟,以及卧在门前的那条大黑狗,还有墙上蹲着的一只花狸猫,伴着母亲在厨房忙碌晨炊的身影。屋子里温暖的床上,躺着一只被母亲宠坏了的懒猫……回忆被撕开裂口时,思念便一涌而出。糊了双眼,湿了面颊。“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第9篇

多年来,父亲母亲在我看来,是天底下最平凡的夫妻:吃五谷杂粮,食人间烟火。他们之间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生活就如流水般平静。偶然得知父亲母亲是由人介绍成婚的,这让我心中唯一美好的幻想都湮灭了,在我的理解中他们是没有爱隋的。然而,父母亲一次微妙的动作却深深地打动了我……

那是一个蝉鸣稀薄的夏日午后,我从外面刚回家,看见父亲提着包急急忙忙地要出去。蓦然,被我瞥见绝美的风景。

父亲没有系上鞋带,我有些诧异,倚在门边目送他离去。

等父亲步入院中,正在侍弄花草的母亲拦下他。

俯身,弯腰。母亲低下头开始为父亲系鞋带。夏日的风掠过香樟翠绿的树梢,屏息的游丝中是茶淡淡的清香。

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纤细却并不白皙的手指在父亲的鞋带间往复穿梭。夏日午后的阳光如一层薄纱,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层光影和谐的光圈。父亲低着头,像个乖乖的小孩,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亘古不变地穿过那些空气中氤氲的阳光与浮尘,望着母亲。

四目交错的瞬间,相视一笑,没有语言,没有声音,只有灿烂如夏花的笑容。

我呆呆地倚在门边,只是情不自禁地微笑。因为幸福,因为感动。

这幸福的瞬间似乎如此绵长,夏日的阳光从香樟叶片的缝隙洒落,淌过母亲的发梢,淌过心灵深处的峰峦,淌过时光的旧线条,轻轻地触摸心中那最柔软的部分。瞬间,茶的香浸满整个身体。温暖,幸福,如夏日的阳光。

父亲母亲依旧伫立于画面中。母亲站起身来,父亲的身子微微有些颤动,但柔和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母亲的脸颊。父亲缓缓向前迈了一步,伸出双手,是拥抱吗?

迟疑中,父亲像个大男孩般尴尬而略带羞涩地笑了起来。

他只是伸出一只手,将母亲垂落的发丝轻轻地夹在耳际。

一抹红霞飞上母亲的脸颊,像少女初恋般的羞涩。

我顿时觉得这个微妙的动作变得盛大空灵――平凡却又幸福、感动的一瞬。

这个夏日的微妙幸福像记忆中的琉璃,埋藏在我内心深处,多年后,依旧像夏日茶的清香不曾远离。

原来,我的父亲母亲竟是如此幸福!

其实,生活是简单的,幸福亦是简单的。简单,是生命留给世界最美的形式。为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场景感动,简单的感动。放低你的感动点,感知幸福快乐。

(指导老师:匡红梅)

简评

第10篇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家庭和婚姻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作为家庭小型化趋势代表的核心家庭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裂变,导致单亲家庭增多。作为一个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社会现象,由单亲家庭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引起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人口学、社会工作界的广泛关注。单亲家庭已经成为全球共有的社会现象,单亲家庭将成为21世纪主要家庭形式之一。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由于离婚、丧偶、未婚妈妈等形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其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虽然年龄已满18周岁但正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陈芳;2008)。根据主体性别可以将单亲家庭分为单亲父亲家庭和单亲母亲家庭。由母亲和子女构成的单亲家庭为单亲母亲家庭,该母亲可称之为单亲母亲。

据有关资料显示,单亲母亲家庭已经成为单亲家庭的主体,同时,单亲母亲家庭是增长最快的生活贫困的人口群体,反映了“贫困女性化”的世界趋势,不仅生活贫困,单亲母亲还面临就业困难、社会支持弱、子女教育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文献综述

查阅CNKI的文献资料后发现,涉及单亲母亲家庭的研究往往将目光集中在了孩子身上,专门针对单亲母亲的研究并不多,且这些研究集中于2000年之后,并在2009年左右达到,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单亲母亲的困境与解决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单亲母亲的定义

若要定义单亲母亲,需要先定义单亲家庭。

国内有关单亲家庭的定义有很多,核心词大都会涉及:夫妻一方去世或夫妻离异,父亲或母亲一方,未成年子女。本文采用陈芳的定义“单亲家庭是指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其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虽然年龄已满18周岁但正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陈芳;2008)。

根据主体性别可以将单亲家庭分为单亲父亲家庭和单亲母亲家庭。由母亲和子女构成的单亲家庭为单亲母亲家庭,该母亲可称之为单亲母亲。即单身母亲指的就是:家庭不完整后与未成年子女或虽已成年但正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女性。

(二)单亲母亲的表现形式

1.丧偶式单亲母亲:丧偶式单亲家庭是因家庭内部男性配偶一方去世,女性与其未成年子女或虽已成年但正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未婚子女共同生活所形成。这是本文所研究的类别。

2.离婚式单亲母亲:夫妻双方经法定程序解除婚约,母一方与未成年子女或虽已成年但正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未婚子女共同生活。

3.未婚式单亲母亲:未婚男女未办理法律手续同居后,未婚母亲同非婚生子女共同生活。

4.分居式单亲母亲:在离婚前夕,夫妻双方共建一缓冲带,以调适婚姻关系。分居期间,仍保留夫妻名分,在一定程度上夫妻的权利义务得以保留,分居期间,各自独立生活,不居住在一起,母亲一方单独同子女共同生活。(杨超;2010)

(三)单亲母亲的困境

国内所研究的主要是离婚式单亲母亲的困境,涉及丧偶式单亲母亲的相对较少。

李洪涛(1997)从社会性别角色的角度分析了单亲母亲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是经济上的困境;二是承担家务劳动;三是生活没有安全感;四是与孩子交流的困惑;五是情感的空白;六是再婚困难。洪业应(2008)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分析了单亲母亲的生存困境:一是子女的教育问题;二是再婚问题;三是住房问题。许艳丽、董维玲(2008)从经济方面着手研究其具体困境,研究结果表明其经济困境有:一是经济贫困;二是单亲母亲的职业收入低,职业发展困难;三是单亲母亲家庭成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四是单亲母亲家庭应对生活突发事件能力差;五是单亲母亲家庭的子女容易陷入贫困。潘允康、董维玲(2009)认为单亲母亲面临的家庭与社会问题有:一是下岗和失业问题;二是经济窘境;三是家庭问题;四是心理障碍与压力;五是应变生活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差。杨超(2010)认为单亲母亲所处的困境有三大类:一是自我认同危机;二是社会支持网络贫乏,包括物质生活支持贫乏和情感生活支持贫乏;三是经济资源困窘。

总的来说,这些困境主要包括:经济、情感、子女、就业、住房等。也有学者着重分析了经济困境的具体表现。

(四)解决单亲母亲困境的对策

针对单亲母亲存在的困境或问题,以及现有支持系统的缺陷,不同学者提出了各自的对策。

黄佩芳(2002)提出了农村单亲母亲脱贫致富的对策;马志远、张蓉(2003)提出了离婚妇女的权益保护措施;何兰萍、张再生(2008)提出政府应为弱势单亲母亲及其家庭构建公共政策的支持系统;屈勇、刘刚(2008)指出农村单亲家庭经济和情感困难的帮扶是目前农村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正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契机;潘允康、董维玲(2009)提出应建立单亲困难母亲家庭社会救助长效机制;王爱丽、初智巍(2009)提出了对女性单亲家庭经济资源受损的补偿途径与对策;王爱丽、郭砾(2010)还对女性单亲家庭法律与社会政策进行了探讨。

总之,已有的研究或者从宏观上予以出谋划策,比如:社会保险、社会政策、法律建设,重视对策的全面性;或者从微观上予以思考,如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开展个案、小组、社区工作,重视对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除了对单亲母亲的整体困境出谋划策外,也有学者只针对其中的一个困境提出解决办法,如许艳丽、董维玲针对单亲母亲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即经济困难提出对策等。另外,虽然大部分对策是针对城市单亲母亲的,也有一些是专门针对解决农村单亲母亲的困境而提出的,比如屈勇、刘刚的对策研究,涉及对农村单亲母亲的社会工作介入,黄佩芳也提出了农村单亲母亲脱贫致富的对策。

(五)研究述评

国内关于单亲母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已有的关于单亲母亲的研究聚焦在“城市”和“离婚式”单亲母亲,而对“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的研究较少,而据生活在农村的笔者观察,这个群体人数并不少,她们值得关注。目前国内针对单亲母亲的研究所使用的工具单一,大部分是问卷,问卷存在着“社会赞许效应”问题,即人们会有意识地按照社会主流价值观或要求来回答题目(翟双,杨莉萍;2008),因此单亲家庭的消极作用在无形中被放大了,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同时,已有的研究都是从横向角度对单亲母亲进行研究,而没有从纵向的时间角度对单亲母亲进行研究,连续性、系统性地探究她们家庭结构发生改变、生活遭受重创之后复原与成长的能力和过程,并从中发现单亲母亲及其家庭成长的积极因素和良性运行的机制。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叙事研究方法中的生命史研究。

展示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的生活状况,包括刚丧偶时的状况及接受丧偶事实、习惯担任单亲母亲角色之后的生活状况,从而针对这些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改善措施,这就需要从研究对象处获取最细致真实的信息或经验材料,这是定量研究所做不到的;同时,此研究主题还具有“敏感”“内心”的特点,采用质性叙事研究方法中的生命史研究来揭示其经历或经验是最符合研究精神的。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对河南省J市S村的四位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

三、研究发现

(一)经济困难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村丧偶式母亲都存在经济极度困难的状况。由于家里顶梁柱的去世,这些单亲母亲必须承担起经济重任,但对于她们来说挣钱和攒钱格外困难。

首先,对于孩子还小或有老人需照顾的单亲母亲,不能脱身担任全职工作,只能哪儿有活儿就去哪儿干会儿,赚不了多少钱。其次,对于孩子已经上了中学且家里没老人要照顾的单亲母亲来说,她们由于自身文化程度、能力等有限,只能做一些耗时、耗力的工作,比如王母亲和李母亲,或者做环卫工人,或者去工厂里做机械的工作,或者去饭店做饭洗碗等,甚至一天做几份工作,非常辛苦而工资并不高。再次,家里孩子上学,花费不少,挣的钱主要用在孩子上学上了,唯一例外的是张母亲家(女儿辍学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儿子尚未上学),但由于儿子一直患着病,连看病钱都不够。经济上的困难使得家庭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盖不起房子。

经济窘迫已经使得这些单亲母亲神化了钱的作用,有两位单亲母亲都说出了“有钱就啥事都不用愁了”的话,言语中反映了对她们来说,目前没有什么事情比解决经济困境更重要。当然,国家的低保对解决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的经济困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凡是领过或正在领低保的母亲都表示还是很有帮助的;亲朋好友的帮助也是缓解经济困境的一个很好途径。

(二)丈夫去世对孩子的影响与孩子的年龄有关,且这种影响或正面或负面

马母亲的儿子是在她丈夫去世后才出生的,她认为自己的孩子非常正常,性格也不错。张母亲的小儿子在她丈夫去世时才两三岁,不记事,这件事对小儿子几乎没什么影响;可是她的女儿那时十五岁,对她的打击非常大,原本成绩优异的女儿因为爸爸去世思想压力大,没有心思再学习,最终选择辍学打工来支撑家庭。王母亲的儿子在他爸爸去世时十六岁,看见妈妈的消沉状态,写了一封大人口吻似的鼓励信,让王母亲潸然泪下;她女儿当时十岁,总是劝她出去串门聊天,并从积极的角度来宽慰妈妈,让妈妈看到自己所拥有的,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李母亲的女儿在她爸爸去世时十三岁,这件事使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悲伤、消极、自怜,思想和性格受到重创,后来在自己的努力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才慢慢变得积极乐观快乐,并总是牢记妈妈的话,好好学习没辜负她的期望;儿子那时九岁,爸爸去世后变得不爱说话,经常沉默,还略微叛逆,无疑对他造成的心理创伤也是不小的,但他一直努力以自己的方式让妈妈开心和骄傲……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孩子年龄较小时如两三岁,爸爸去世对小孩的影响不大;但孩子年龄较大时,如故事中的十五岁、十六岁、十岁、十三岁、九岁,爸爸去世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个年龄界限如何划分,笔者尚没有足够的资料来得出结论。

遭遇家庭变故使这些孩子变得更加懂事、更加为妈妈和家庭着想,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样巨大的困境客观上促进了孩子们更早成熟有担当。但并不全是这样的,最初遭遇家庭变故时的痛苦、挣扎、创伤是在所难免的,这些创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孩子们消化了,以更坚强的方式展现出来,但这创伤的影响潜在持续时间或许会是一辈子;并且张母亲的女儿在爸爸去世没几年后因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辍学,爸爸去世这件事改变了她的命运,让人很心酸。

(三)孩子是母亲从悲伤中走出来的动力

在访谈中,当问及母亲们是如何从丈夫去世那种悲伤的情绪和状况中走出来时,所有的单亲母亲都提到“为了孩子”。为了能让孩子生存下去,为了孩子能够继续上学,为了孩子健康快乐……孩子的鼓励让她们感动,孩子的生存让她们打起精神,不得不感慨母爱的伟大、亲情的力量。

(四)亲朋好友的帮助和支持格外重要

王母亲在丈夫去世后,很多活儿自己干不了,只要给她丈夫生前的朋友打个电话,立马就赶来帮忙,帮她解决了很多困难;朋友们有什么好事也常会想到她,亲戚们更是如此。正是亲朋好友的帮助和支持使得王母亲能够在经济上略微轻松、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和安全感。李母亲的丈夫去世后,亲戚们知道她家里困难,大部分都不要李母亲家所欠的账了,兄弟姐妹们还经常提供资助,这份情意和实实在在的帮助使得李母亲的家庭从风雨中走出来,也使得李母亲觉得比起那些特困家庭,自己家的状况已经很不错了,心里很知足和安慰。相比而言,张母亲的亲戚们几乎没人愿意提供帮助,若非拮据到给孩子看不起病,张母亲也不会向亲戚们寻求帮助,可是亲戚们在经济上不帮忙也罢,还口出恶言,丈夫的去世再加上亲戚的无情使得张母亲觉得走投无路、十分悲痛,女儿也是看在眼里才选择辍学。

由此可以看出,在家庭遭遇丈夫去世的变故后,亲朋好友的帮助和支持至关重要。无论是物质上、生活小事上的帮忙,还是精神上的支持和关心,对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你一点我一点的微小帮助看似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帮助才使得在风雨飘摇中的家庭慢慢站立起来,拥有温暖,并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相反,若亲朋好友冷漠对待,这对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家庭悲剧可能就会上演,张母亲家女儿辍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五)农村人的素质和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的思想观念、理性水平有待提高

在笔者访谈过程中,有两位母亲内心的恐惧感是很强烈的。王母亲是在男女关系和自身身体安全上恐惧。和异性接触时村里人会猜疑并说闲话,使得她恐惧与异性接触,即使是有时确实需要异性帮忙时也考虑再三,要强的王母亲因为村里人的闲话而觉得不被信任、没有安全感,总感觉比不上完整家庭的女人,好久没有产生踏实幸福的感觉了。长期缺乏依靠、缺乏安全感使得她内心充满恐惧。马母亲则担心,自己申请低保的话会有人说自己竟然连个小孩都养不起,还担心有那么多困难的家庭呢,不一定能选上自己家。因为这样的担心,低保她连申请都没申请,最后受苦的仍是她自己和孩子。

王母亲内心的恐惧感直接原因必然是丈夫的去世,但是根据“人在环境中”理念,如果村里人能够尊重、信任、支持王阿姨,给她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那么这种恐惧感很可能会消失;再者,若王母亲自身思想观念能够改进,坚信自己和异性接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更理性些,不那么在乎他人看法,做好自己,克服内心的担忧,这种恐惧感也会小些。至于马母亲,她的担忧其实是不必要的,是因为她思想观念落后造成的。因为低保本就是国家对困难家庭的补助,大家已经很习以为常了,如果确实是因为家庭困难领了低保,大部分人会认可而非看不起。而那些看不起低保户的人的素质更是有待提高了。另外,马母亲为了维护所谓的自尊心,放弃申请低保的权利,其实很愚昧,所以提高其思想观念和理性水平十分必要。

总之,提高农村人的素质有利于营造温馨和谐的农村文化环境,减少对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的外部“危险”,而提高这些单亲母亲自身的思想观念、理性水平,则有助于她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并维护自身权益,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

四、对策建议

(一)想方设法改善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家庭的经济状况

经济是基础。吸取国际上各国政府与女性贫困化做斗争的经验,经济救助是普遍采用的方法。中国政府应在继续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同时,采取一些专门针对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家庭的特殊救助措施,如儿童学习生活补助、医疗保险、住房补贴等,使这些家庭的最低需求得到基本保障。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为单亲母亲寻找就业机会,也可以通过开发她们自身独有的技能鼓励自主创业,或通过提供短期的儿童或老人照顾服务使母亲们能够摆脱时空限制,做报酬更高的工作。相比于被动的社会救助接受者,主动的自我奋斗者身份对母亲们来说会生活得更自尊、自强、自信,通过自己的劳动争取美好生活更加充满希望。

(二)加强对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及其孩子的心理支持

亲人去世对任何家庭来说都是致命打击,情感上必然受到重创,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积极干预情绪和行为问题,让其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适应新的生活。如可以引入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专业方法帮助他们疏导消极悲伤情绪和心理。对孩子的关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比较脆弱,生命中重大事故的发生会使孩子的性格发生较大变化,容易变得悲观、胆怯、自卑,若不给予关注,可能会造成长期恶劣的影响。且根据我们的研究结论,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更易受到爸爸去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需予以格外细心的关注。而孩子是母亲从悲伤中走出来的动力,帮助孩子变得健康、积极、乐观、坚强也会使母亲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和无穷无尽的力量。

(三)营造互帮互助的村民文化氛围和社会支持网络

在经历了亲人去世后,物质和精神都困难重重的家庭若遭到亲朋好友的漠视,可能会造成一个家庭孩子的无奈退学,从此命运发生改变;若遭到街坊邻里的谣言污蔑,母亲可能不敢再接近人群,产生社交恐惧,甚或心理恐慌伴随一生。但若亲朋好友邻里给予的是一点帮助或同情,就可能使这个家庭获得新生。我们的研究结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应发挥其功能,开展集体活动,加强村民之间的团结互助,重视健康有爱的村民文化的宣传和建构,在这样的氛围里,面对丧偶式单亲母亲家庭的困难,大家就更可能会“雪中送炭”而非“落井下石”,社会支持网络就会变得庞大和坚固,家庭悲剧不会再上演。另一方面,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在面对困难时也应主动求助,而非出于“不好意思”的心理错失接受相关帮助的机会;还应该提升自我理性水平,学会自我开导和调节不良情绪和心理,强大自我内心。如此,国家帮扶政策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四)搭建社交平台,提升再婚可能性和成功率

大部分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在适应了丧偶后的生活后还是希望再婚的,可是由于社交面窄、可选择性小,且常常缺乏对对方的了解而导致再婚后以失败告终。因此基层组织若能够搭建一个单身男女社交平台,给对方增进了解的机会,考虑充分后再决定结婚将会减少失败的可能性。

第11篇

玉皇招我做女婿,我嫌路远我不去,我要回我老回家去。每次回家,心情都是一样的隆重,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常常不是父亲母亲最先迎接的,比如玉米叶子牵了衣服,比如一只青蛙跳了出来,比如一群鸡。

一群鸡在路边的竹了栅杆上闭目养神,我咳嗽一声,它们都没动弹,像见过大世面似的。谁家的鸡啊?回家问母亲,母亲说,咱家养的啊。

这群鸡都是白的,像云朵,有一只刚刚学会打鸣,会跳高,跳上树杈时站不稳,于是扑散了一会儿翅膀,然后无声地张嘴,终于伸长了脖子叫了起来,一点也不嘹亮,甚至还有吵哑,它的叫声吸引另外一只鸡,那只鸡也会跳,跳了几次没能跳上树杈。那只在树上的,站在那儿看了一会儿,然后飞下来,落地时却没掌握好,趔趄了一下,这时另一只鸡飞奔而来啄它一下,好像怪它逞能。

我看着这群鸡,它们走在一起,有时候像是排了队有时候却是一拥而上。它们不怕人不说,还粘人,小狗一样跟在人后面。

母亲说,这群鸡买来时刚出壳,天又冷,又没老母鸡。母亲说,我当了一阵子老母鸡呢。白天捉出去晒太阳,晚上捉回来放在有棉花的纸箱子里。一来二去,它们就像小娃一样了。再大点儿会跑了,人走到哪,它跟到哪……有时也怪,它好像能闻到饭香。

果真是这样的,它们不言不语看着我们吃,忽然有只鸡冲着父亲跑了过去,想要跳起来,母亲立刻阻止了它,原来父亲衣服上有颗米饭。父亲笑了说,要是它会拿筷子,我得给它准备板凳坐。母亲也笑,坐一大桌子热闹。

我在老家的那些天,时常默默地看着这群鸡,看它们吃虫子,打鸣,扑楞翅膀,大摇大摆。看父亲母亲给它们吃食,水,夸奖,喝斥。看它们带给父母的笑。

我想,它们就是一群孩子。

还有,很多东西都是孩子,比如南瓜,母亲跟它说话,说,你看你个瓜娃子咋就长这么大呀。比如板凳,母亲跟它说话,说,你长个眼睛嘛,差点绊倒我了。比如电话机,母亲跟它说话,说,你啥都晓得,你晓得不啥时你才响?

还有风,雨,水,还有柴火,年画,鞋子,还有许多的物什,都在不声不响地陪伴着父亲母亲,给他们安慰……

第12篇

有人说没有见过一辈子不吵架的夫妻。我见过。父亲母亲,一辈子没有吵架。

父亲长母亲6岁,巧的是父母的生日是同一天。有人说父母是“金童玉女”托生,世间少有的般配夫妻。打记事起,常见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母亲每每笑脸相迎,端茶倒水伺候。那班男男女女有拉弦的、敲鼓的、打锣的,有唱花脸小生的、花旦青衣的、老生老旦的……有时一乐和就是一个下午,父亲还会热情留人吃晚饭。这边母亲似乎早就知道要吃饭,已擀好面条。但母亲通常一边擀面条一边小声唠叨:“好歹有个星期天,让你爸弄成乱七八糟,连个清静也没有。”曲终人散,父亲是陪人喝过酒的,脸红扑扑的,酒后的父亲愈加和蔼可亲。母亲开始数落,大致是父亲不体谅她的辛苦,油瓶子倒了也不扶,家里家外都是她操持云云。她经常这样威胁父亲:“你再领些狐朋狗友回来闹腾,我就掀桌子,回娘家,腾地方给你!”父亲只是“嘿嘿”笑着,还会夸母亲今天的菜炒得好,面条擀得匀细。母亲的埋怨渐渐止息。

母亲那时候每天要到生产队出工,父亲已是当地受人尊敬的中学校长。父亲体恤母亲体力不济,星期天和假期常替母亲出工。母亲在家也不会闲着,父亲若说:“让你歇息你比出工还劳累,生就的劳碌命。”母亲会一边嘴里抱怨着,“我嫁到你们家没有过一天好日子”,一边手中忙着家务。

父亲退休时身体不好,有胃病、气管炎、胸膜炎、颈椎病等等。母亲一心一意照料回家的父亲,父亲居然一点点离开了那些疾病。而母亲,老来患上了冠心病、高血压,曾经高挑的身材一年年矮下来,渐渐粗壮得有些庞然。

我在城里买房后,父母每年都会来城里到我的家中住几个月。父亲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给自己和母亲每人冲一碗蜂蜜水或豆奶喝下,然后带着母亲到公园晨练。有个雪天,母亲看天气不好没有起来,父亲依然要出去。我怕路滑,阻拦。父亲说:“你妈那么胖,得的那些病都是缠人的。她哪天中风、偏瘫什么的,我得有个好身体伺候她啊!”当时我怔住了。

但错了。父亲73岁那年春天,患胆管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一向病恹恹的母亲在父亲病后,每日带着虚胖的身子,忙忙碌碌围着父亲转。父亲有时被病痛折磨得烦躁,冲母亲发脾气,母亲笑笑:“看你爸,老来长能耐了。”好像父亲发脾气也是宠爱她的另一种方式似的。

父亲坚韧地活着,病后撑了两年又三个月,平静地走了。母亲没有大哭,她有条不紊地教给我们如何按着风俗送父亲。只是,母亲的双眼空洞着,让人不忍对视。

常和母亲通电话,母亲说着说着就会说起父亲,于是哭泣。母亲每每都是祥林嫂般地重复这几句:“你爸说话不算数,他说一辈子有他我就不会受半点儿委屈,他说要等着我不能动弹的时候照顾我,他说他要和我一起过一百岁的生日……”

那日和朋友闲谈,谈及孔子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之说,又联想到钱钟书的《诗可以怨》篇。忽然间人恍恍惚惚,心头跳出几个挥之不去的字――爱可以怨。

想起父亲母亲,方真感知到爱可以怨。

王珏摘自《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