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前景

现代教育技术前景

时间:2024-02-03 16:06: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教育技术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教育技术前景

第1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体育专业课 应用 设计

1.多媒体技术应用与体育专业课教学

1.1体育专业课教学方法现状

我国体育专业课教学都是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近几年,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伴随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观点的确立,传统的体育专业课教学方法也改变了,从“只管教,不管学”、“注入式”及“成人化”的教法向着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的教法等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体育专业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多媒体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各个专业课教师的青睐,但由于现实中各个条件的限制,多媒体教学方法仍未得到广泛发展及采用。

1.2体育专业课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21世纪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新世纪里,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入,每个人都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1]为此,教学手段也应相应地进行改革,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各个学校电教设施不断完善,教师电教意识不断增强,各门学科已开始广泛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使各学科进行了一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观念的“大改革”,各种教学软件也应运而生,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

从当前的情况看,多媒体教学只是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应用 ,但在体育专业课教学中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传统观念认为,体育主要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运动的技能技巧,和多媒体教学没有多大关系,这正是他们忽略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授学生必要的运动常识和理论的原因。以往这部分内容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板书来完成的,但是这种方式缺乏直观性,不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效果会怎么样呢?带着这种想法,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体育专业课是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及辅助教学的,且应广泛推广运用。[2]

1.3 体育专业课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引起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2]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传统的体育教材只是文字叙述,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形式的多样性是多媒体的优势,它以各种形式,从各个角度,从各个侧面,多信息、多视角、全方位、动态地表达科学道理,揭示自然的奥秘。[3]因此,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将具有广阔的前景,体育作为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为一体的学科更是大有用武之地,不论是体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还是体育专业技术课的教学。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如人体结构、人体生理、体育卫生保健基础常识等,如能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片和动画可以生动如实地展示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体育技术课的教学,如田径、体操、球类等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样有显而易见的优越性,通过视角形象展示规范动作,通过动画揭示动作的力学原理,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将动作要领熟记在心,再加上教师指导动作,运动技术定会迅速长进。将多媒体运用于体育教学无疑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但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多媒体的制作和选择,即如何将多媒体融会到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去,使之成为传统教学的延伸、升华,从而优化课堂教学。[4]

1.4体育专业课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4.1扩大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以往在教授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史、体育保健知识、安全知识时,往往是教师讲,从课本上找出来,划下来机械记忆。这样教学的内容少,知识面窄,学生死记硬背,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后,把一些体育基础知识用Flas的形式有趣地展现出来,学生们易于接受。同时也能大容量地介绍更多的知识,更系统地用图表形式表现,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益。

1.4.2便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在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时,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易于突破重、难点。多媒体课件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成品课件或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己设计制作的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易如反掌。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新技术前或基本掌握动作技术时,教师把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地建立起表象,使学生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缩短了泛化过程,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1.4.3克服教师自身缺陷,完善教学过程。

运用多媒体教学,克服了教师的自身缺陷,像教师的个人喜好与特长因素,教师的性别、年龄因素等,有利于教学更好地、更全面地进行体育教学,提高业务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并非全能。如:有位教师特长是篮球专业,因身体条件因素教授单杠、双杠等体操动作就难以完成;又如女教师柔韧性好一些,传授一些技巧动作、舞蹈动作就较好。而男教师力量性好,对球类比较喜欢,动作技术也较好。而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有些年轻时能做好的动作(像背越式跳高),年龄一大就做不好或做不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克服教师在示范动作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能够把教师做不好或做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清楚。这样一来教师就不用“扬长避短”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会从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的角度出发,而不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制作课件的过程也加深了教师对各项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讲解技术要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难题。

1.4.4拓展知识面,满足学生求知欲。

运用多媒体辅助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适时地了解当前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也可以把体育名家、名师请进课堂以提高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比较热门的男足甲A联赛、篮球CBA联赛、奥运重大赛事等,可以运用多媒体把一些经典进球、关键性比赛记录下来,以供学生们课上欣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可以把CCTV-5体育频道中的体育课堂搬进课堂,让名师为我们上课,使学生们掌握纠正一些学过的技术动作。另外,我们也可把体育名人请进课堂,谈谈他们的创业史,让学生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爱国情操,如邓亚萍、姚明走进NBA、郎平谈女排的“五连冠”等名人的谈话,从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向他们学习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多媒体技术在体育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2.1设计思路与方法

2.1.1动画的应用设计。

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和动画的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闪烁、色彩变化、配以同步解说等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技术动作讲解示范过程中利用图形的移动、旋转、定格等来演示运动的轨迹、动作过程及身体各部位的空间位置。而传统教学手段中靠挂图展示或教师自身的动作示范讲解达不到较好效果。我们以挺身式跳远为例,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同步解说、慢动作示范,更别说空中旋转和定格。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就较容易做到。学生通过图形和动画的同步解说、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可生动直观地掌握挺身式跳远的动作要点,加深理解,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迅速形成运动表象。

2.1.2人机对话设计。

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教师根据体育理论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通过制作合适的课件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人机对话。例如在给学生讲解足球规则中“什么是越位”这一问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有针对性地编写一些交互性练习。练习要求学生在举旗的巡边员(表示越位)和不举旗的巡边员(表示不越位)两个图片按钮中选择一个。若回答正确则弹出一个对话框,对话框内有一句赞扬的话和“解释”与“下一题”两个按钮。若回答错误也弹出一个对话框,对话框内有一句鼓励的话和“解释”与“下一题”两个按钮。学生通过点击“解释”按钮可以看到教师详细的解释,从而及时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规则。这种带有交互性和娱乐性的练习效果非常好,可使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它容易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4]

2.1.3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演示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影视、录像、VCD及网上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收集起来,再把它们合理加入到课件中去,应用于体育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或学生在自学中可暂停、慢放或多次播放所需影音材料,或加以文字说明同视频画面同步运行形成动静结合的多位一体的多容量的教学内容,达到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便于观察和模仿的目的。例如在给学生讲授篮球技战术理论时,通过播放大量的CBA或NBA比赛片段,学生了解战术配合的形式和变化;通过慢放或反复播放,学生看清楚战术配合中场上队员跑动的路线、起动的时机、采用的技术动作等。

2.1.4控制模拟设计。

制作具有较强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可充分表现技术动作中某些要素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有关的物理和数学公式定理模拟出投掷项目中器械的飞行轨迹,让学生理解空气阻力、出手角度、出手初速度(取决于力量、工作距离、作用时间)及出手高度(出手角度确定情况下取决于运动员的身高臂长)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得出出手初速度越快、空气阻力越小、出手高度越高投掷的距离越远这一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发现各投掷项目在不同条件下的适宜出手角度。[4]

2.1.5对照分析设计。

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运动技术录像或图片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录像或图片放在一起对照分析,找出学生技术动作的差异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动作。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设计原则

2.2.1教学性原则。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

2.2.2可操作性原则。

课件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扭和图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

2.2.3 科学性原则。

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尊重事实,允许必要的夸张。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2.2.4简约性原则。

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易过多,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因为过多的文字阅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会干扰学生感知。

3.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3.1运用多媒体技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以完成教学目标为根本目的,精选精编,适量运用多媒体以其新颖、灵活、直观的优势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并非是运用的次数越多越好。多媒体的频繁使用,会占去大量的授课时间,从而减少学生的练习和思考的时间,这样就有悖于体育教学所固有的实践性和自主性特点。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时机要恰当,教师首先必须清楚,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手段要运用得当,要达到什么目的,要何时使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手段运用得当,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画蛇添足。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了如指掌,准确把握好切入时机,帮助学生释疑解难。

3.2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完全放弃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事实上,传统的讲解和示范也是一种教学媒体方式,不应该把它与多媒体教学对立起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和示范所起的引导作用,是其他媒体所不能代替的。因此,传统的教学媒体方式,是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5]多媒体教学不是单纯的传统口授,也不是单一的电化教学,而是两种教学方式的融合,表现为并取两者之长,相互补充。如多媒体教学的形象、生动、高效弥补了传统口授的单调、抽象、低效率的不足;而教师的讲解启发、师生双向交流及教师的表情、动作等,又有力地弥补了单纯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机械教学”的弊端。创新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按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两者的结合与交互作用,已使课堂教学形式、内容结构均发生了质的飞跃,这是多媒体教学的综合性所在。多媒体体育课件的设计应该根据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从有利于学生掌握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媒体。如果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对立,完全用计算机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件制作时一味追求画面的奢华和大容量,就会出现大量眼花缭乱的画面、声音,引入一些脱离教学目标的信息,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大大降低教学效果。

3.3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辅助作用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辅助教师“教”,而且可以辅助学生“学”。[6]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从其特征、职能等诸方面将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地位的变化并不是说多媒体技术使教师失去了其主导地位,而是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更高了,教师担负的责任更大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的榜样的角色并没有变化。教师应逐渐由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花更多的时间了解学生的需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

多媒体教学容易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使用课件授课时,教师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电脑上,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屏幕上,这种注意对象的不同阻断了师生交流的有效渠道――语言和眼神的直接交流,教师易成为多媒体的操纵者和讲解员。如果长期不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将使教师失去主导地位,教学效果就会随之下降。如果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得到坚持和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热情就会降低。所以,一定要坚持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使教师的作用得到加强而不是削弱。因此,教师应针对课程反复研读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掌握重点、难点及相关知识的联系,确定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方法,在考虑到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与学习中可能遇到困难的基础上,确定课件的内容。

4.结语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各种教学媒体信息融合,创作出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教学软件。[7]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形、图像或动画的形式将教学过程中许多复杂或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形象、直观、生动的表达工具,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是新兴的教学手段,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的实际困难,但是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复过程,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定会在体育专业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金初.加速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1999,(3):10-11.

[2]阮溶明.浅谈计算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29-29.

[3]徐细根,解立辉.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4]秦长春,王淑荣.多媒体CAI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1,(4):18-19.

[5]胡应清.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2篇

一、教学内容

关于教什么的问题,倪胜利在“通识教育:真谛、问题与方法”一文中提出:有价值的知识必然具有转换和生成功能,可以贯通专业知识与整体世界。这种具有桥梁作用的知识在外部世界可以汲取能量和信息,并在其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保持不断地生长。人类了解和认识自然的特点和方式远比一些技术上的细节和知识点更为重要,因为这才是获得知识的关键。在生命科学中有许多具有转换和生成功能的知识,在课堂中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材料,从熟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的知识,引导同学积极思考,总结得到新的知识。例如蜗牛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用于营造保护柔软身体的“蜗居”;分泌粘液帮助它们保持身体的湿润;它还可能会有一些行为帮助自己在自然界中生存和繁衍,吃新鲜的叶片填饱肚子;分泌性激素吸引异性以传宗接代等。在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数以万计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随着生命活动的进行不断地产生,然后或自身消耗掉或为另一些生物所利用。我们人类就经常利用这些生物资源,例如我们在虾、蟹、昆虫、乌贼和真菌中找到了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被称为壳聚糖生物材料。壳聚糖可以形成动物坚硬的外壳保护它们柔软的身体,并且近年来人们还发现了它具有医疗保健作用,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成为新兴的生物材料。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壳聚糖是什么样的?它的化学性质如何?它对细胞中的生物化学反应有何作用?在生命的化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它是怎样影响细胞的代谢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随后图文并茂地讲解:带有阳离子的壳聚糖,在肠道内可以与脂肪及胆汁酸结合,从而阻断脂肪消化与吸收,因而具有降低中性脂肪及低密度脂蛋白,溶解血栓的作用,在防止动脉硬化及脑中风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最后请同学们思考壳聚糖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作用呢?通过壳聚糖功效的发现和对其的利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认识到生物资源是宝贵的,生命是大自然的恩赐,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二、教学方法

关于如何教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规范,但教育者应在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教学内容合理性的前提下,打破桎梏,不拘一格地发挥个人魅力,在选题相应的最新技术前沿的背景下,有理论、有历史、有应用,或轻松幽默,或思辨严谨地形成理论高度、历史纵深、学习趣味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开放而思辨的教学方式”,但绝不能“邯郸学步”,失去自身的特色。因为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中国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以自己的讲述为主,与学生互动较少;学生则习惯于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或者对于不感兴趣的知识就干脆选择不听、不看、不学习。因此,探索真正适合教师自己并且适合其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必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理论实践经验摸索出来的,通过实践笔者通常会将以下三种方法结合进行讲授: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知识的乐趣,使他们在课堂上享受精彩知识的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激发其想象和创新欲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教学方法,它以一系列动态的相关问题为基础,随着学习的进展、新信息的增加而不断发生变化问题来达到确定的学习目标。将学生分为小组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不去要求他们最后获得所谓的正确答案。3.“纪录片教学”帮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形象性思维。国内外有许多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适用的优秀纪录片,因其信息量大尤其是非常适合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知识框架,从总体上把握生命科学类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分类等宏观内容,又能直观形象地展现生命的奥秘,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使用的纪录片片段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课堂上的纪录片让我们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生命之旅,以前我不会知道生命中那么多的事情来之不易,生命的价值难以衡量,大自然中又那么多珍贵的财富可以去撷取,人类的智慧还远没有能够解答所有疑问,但总有一天,我们将了解更多,得到更多的智慧。”信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改革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执行者教师,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现代技术的应用必将促使教育界不断发生深层次的变革。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同时教师必须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观念,形成新型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而不再实行以“课本、教员、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地传统授课状态,始终走在变革的前列。在生命科学的通识教育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特征,通过观察、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等多方面的内容掌握生命科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会学生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包括为提高感官的灵敏度使用诸如如望远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辅助仪器)来深入观察,并收集有关这个世界的真实、准确的信息,真实地反映出感官所感知的事物或现象。指导学生设计巧妙的实验去验证由现象推测出的科学观点,并在科学探究中,将观察到的现象结果等如实地记录在笔记本上,通过这种方式将科学实验获得的证据或数据保存下来,最后让学生明白除了构思巧妙的实验外,生命科学研究实际上也是由一系列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组成的,即如实地记录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和结果,运用数学知识整理、分析、归纳所得数据,进而得出科学家自己的见解,并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之后通过实验报告与他人交流。将生命科学的特征通过历史上生命科学的发展呈现给学生,例如对于自然发生说的“腐肉生蝇”这样中世纪流行的说法进行介绍,说明观察的结果不一定正确,让学生们自己尝试设计实验论证在没有显微镜等设备的情况下如何考证苍蝇是从哪里来。然后讲述历史上的科学实验方法,即雷迪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发现,只有苍蝇在腐肉上产卵后才会发生“腐肉生蛆”的现象。通过雷迪的实验,告诉同学们要解密“腐肉生蛆”还需要经过实验验证。旧问题解决新问题又诞生:雷迪的故事实际上是根据现有证据和实验做出推论,而推论也是有可能出错的,通过设计新的实验可以检验科学观点的正确与否。如何检验呢?历史上的科学家们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难题,同时向世人证明巧妙地设计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检验推论正确与否的最佳途径。就如雷迪用一个实验检验一项因素并用一个对照实验做比较,即肉和苍蝇接触或肉和苍蝇不接触,就能把不同的结果归因于一项可变的因素。然而科学真理向来有着光明的前景,人们在向着光明前进的过程中却走过不少的弯路,比如许多科学家因为微生物的发现质疑雷迪实验证明的生命不能自然发生这一经过科学实验得出的结论。后来斯巴兰扎尼设计了对照试验,他观察了4组不同加热时间的肉汤在同样的密封条件下微生物的发生情况,经过认真收集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即只要密封肉汤并长时间加热煮沸便能杀灭全部微生物,新的微生物不会自然产生,这个结果进一步论证了生命不会自然发生。然而事实上,当时仍然有许多科学家坚决拥护自然发生说,因为斯巴兰扎尼的实验中盛有肉汤的烧瓶因密封而缺乏了空气这一生命要素。后来为了验证微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巴斯德设计了鹅颈状的弯曲的烧瓶盛放肉汤,这种巧妙的设计使肉汤与空气通过弯曲的长颈连通,而又阻止了外界的微生物进入肉汤,最终的实验结果向人们证明了微生物不能自然发生,至此自然发生说才在生命科学的舞台上失去支持者。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和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证明通识教育教学是可以形成理论高度、历史纵深、学习趣味的有机结合的。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其不断学习和完善教学活动中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生命科学基本素养,更好地学习生命科学知识,掌握探索生命科学基本规律的一般方法。只有提高教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生命现象,教师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通过相关知识的交叉融合启迪学生智慧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超越功利,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科渗透融合下的探索和创造意识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而高素质的教师对培养学生洞察、选择、整合和迁移的能力方面更有优势。然而许多教师讲授通识教育课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高水平名师更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通识教育课一方面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极高,教师的知识储备量与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限制了优秀教师的数量。2.有能力从事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还承担着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或者其他职务,毕竟精力有限,因此高水平名师大多不会主动承担通识课程的教学任务。3.教师资源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即使同一地区不同高校的教师水平也有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每所高校来说刻不容缓。另一方面,术业有专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整合现有教师资源,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加强课程建设,有经验的资深教授名师带动中青年骨干教师将课程的授课体系建立完善,指导中青年教师以专业划分,在其所擅长领域完成知识拓展,共同完成课程改革。在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前提下,不再以讲授松散的知识点为重心,有理论、有历史、有应用,或轻松幽默,或思辨严谨地形成理论高度、历史纵深、学习趣味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同学科文化及其方法以及教师的学科修养会影响到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思维的方法和观点,多学科的融合会促使学生全面成熟。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专业教育也许能解决授业的问题,但传道与解惑却不是它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通识教育过程中,文化价值方面的教育则可以担负传道、解惑的重任。诚如教育专家指出的“在任何学科领域,通识教育在方法和观点上与专业教育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识教育教人关心真理和思想、关心知识及其意义、关心社会及自然、关心国家文明及人类利益的角色。

作者:徐婷婷 徐惠娟 张虹 单位: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