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4 14:36: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媒体技术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0075-04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媒体早已开始了与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数字媒体领域,并渗透到了教育、经济、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应用与服务之中,前景广阔,也引起了全世界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关注,而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说,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此近几年,我国除在政策上引导与激励数字媒体产业上发展之外,对数字媒体相关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
据笔者统计:自2000年至2011年9月份,我国开设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院校已有110余所,甚至已有院校开始了硕士或博士层次的数字媒体技术教育。可见,我国数字媒体相关的学科体系已经初见雏形,而国外的数字媒体学科的发展较之国内先行,学科研究更加细致。因此,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内涵、研究内容,学科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十分重要,这对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的建设有一定的助力,也希望借此抛砖引玉,促进数字媒体技术从业人员间的相互交流。一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内涵
在我国110余所设置了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专业名称直接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院校60余所,授予工学或理学学位,包括首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浙江大学;二是开设“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的院校50余所,授予文学学位,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
就现状来看,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这两个本科专业在人才选拔来源、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去向上有所区分,从而让人产生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是两个不同学科的理解。但笔者认为:从学科本质上来讲,这两个领域应该归为一个学科范畴,即“数字媒体技术”学科。我们可以从技术与数字媒体这两个概念自身的解释上去理解。
其一,从“技术”的概念上理解:哲学角度,技术被认为“是社会存在的一个方面,它包括人类社会中通过技术创造发明在历史上形成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物质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即人为了达到自己所选定和提出的目标,在自己的一切生活领域中使用着的物质手段和方法的体系。”从这一角度而言,艺术创作其本身也是在生活领域中使用到设计方法的过程与结果,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意识也是技术概念下的一种方法体系。因此,数字媒体中的艺术创作也是运用到了数字媒体中的技术体系。
其二,从数字媒体其本身意义上理解:一般意义上的“数字媒体”泛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产生、记录、处理、传播、获取的信息媒体。从信息技术的角度上,“数字媒体”可划分为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的感觉媒体(内容产品);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信息处理工具),也称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数字媒介设备)。由此可见,数字媒体中的技术包含三个方面:数字化内容产品的创造技术(创意技术),数字信息编码处理技术(加工技术),数字媒介技术(传播技术)。
由上可见:数字媒体技术应是一个涵盖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范畴,是一门包括了信息技术与艺术技术的综合性技术;而且数字媒体中的信息技术除了内容产品的创造技术之外,还包括数字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字媒介技术等其它方面。
事实上,我国台湾地区在《2004台湾数位内容产业白皮书》中定义“数字内容产业”为:“将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并加以整合运用的产品或服务”。而2005年,我国发表的“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对数字媒体给出的定义是:数字媒体是数字化的内容作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
可见,数字媒体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字内容产品,更关注了产品应用、消费和服务的过程。因此,这里涉及的数字媒体技术不应仅仅是数字媒体内容产品技术,而是应该还包括产品应用与消费、服务与评价过程中的支撑技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我国学科体制范畴下,数字媒体技术应该关注的是包括数字媒体产品技术在内的,数字媒体生产、应用、消费与服务的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技术,是宏观概念上的技术(哲学领域范畴的技术),是一个信息技术、艺术设计技术与人文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体,如消费与服务过程中的服务与管理理论也是其研究范畴。
宏观而言,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研究范畴,其研究对象是数字媒体产品及其应用服务,研究范畴包括对数字媒体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利用与管理、服务与评价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给出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定义是“数字媒体技术是研究数字媒体产品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及其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二 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研究现状
一个完整的学科设置除了有细致务实的研究内容与方向之外,更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美国是数字媒体产业大国,其数字媒体技术学科体系的建设也相对较为完备,因此对比探究中美两国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研究与建设现状,能更好地让我们把我与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研究体系。
1、美国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研究
对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几所大学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的建设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以数字媒体产品技术为重心的学科设置、以数字艺术创意技术为重心的学科设置、以数字媒体信息处理为重心的学科设置。
关键词:数字传媒;平面设计;应用研究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提高,这久要求从事相关行业的设计师要创造出既有实用功能,也有审美功能,并且符合这一时代人们需求的产品。特别是在数字传媒的背景下,平面设计技术也在革新,设计师根据时代和人们内心的变化,运用在艺术设计中运用科学和精准的运算和设计,充分把握了在数字时代下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一、数字传媒技术与平面设计之关系
平面设计是通过图案、插图、摄影及文字来表达内容与理念,一般运用于商业广告设计上,如海报、包装盒、封面、说明书等,为了达到一定的商业目的以及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平面设计把设计理念传递到大众进而达到销售目的。数字传媒技术在平面设计中开始广泛运用是在20世纪末,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各种图像软件的开发,通过算机技术处理图像像素、色彩、线条设计等,使平面设计变得具有时代意义,更具有操作性和创新性。使用数字技术的平面设计,改变了设计师传统的设计方法,设计途径更加便利和多样化。同时也要求设计师有一定的相关电脑操作能力,将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屏幕展现出来。尽管时代在变化,设计的方式和传播途径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设计师所要传达的理念,只是新兴媒体的出现丰富了设计的内涵以及使传播多样化。因此,在信息时代下数字传媒与平面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数字传媒技术推动平面设计的发展
科学的每一次革命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20世纪计算机是这个时代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数字传媒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艺术审美水平。设计师通过数字传媒技术将设计理念传播给大众,不局限于传统平面设计的形式,采用一些如手机应用阅读软件、网页、微博等新媒体设备展现。由此平面设计在数字传媒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拓宽了宣传渠道,使大众全方位的感受到平面设计理念的传达。不同媒介的传播途径的不同影响着受众接受信息完整的程度,因此设计师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通常要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大众进行艺术创作,这就形成了设计新的实践经验。另外,传统的手绘设计与计算机设计有本质的区别,数码相机、扫描仪等新媒体设备可以使真实的图像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设计师进入一个全新的设计空间,革新了传统的设计方式,使艺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借助多媒体技术条件融入新的语言符号,注重多媒体技术和设计理念的综合利用,并且与其他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把传统的平面二维设计延伸到三维空间,实现现实和虚拟的结合,开辟出设计新的创作领域和美的设计形态,拓宽了平面设计表现的形式并使其呈现多元化。
2、平面设计促进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平面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大众关注的视角也从传统媒体的视角向数字传媒视角转移。全新视角的数字多媒体使平面设计在保留传统平面设计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多样。虽然新型数字传媒技术很大程度上革新了平面设计的内容和传播方式,但是核心设计理念同传统手绘平面设计是一样的,很多设计原则和表现手法在数字时代中的平面设计同样适用,如图案的拼接、文字的排版、色彩的搭配等。随着网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普及,数字传媒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平台。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根据需求应用数字传媒技术进行设计,反之数字传媒技术也会根据设计师的需求在软件设计或程序设计上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满足设计师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二者是相互促进且良性的稳固的发展。
二、数字传媒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文字之美
平面中文字的设计是最直接的视觉传达表现方式,在海报、封面、广告招牌等产品的设计中,文字的设计不仅要体现产品的特点和属性,也要使平面设计的整体不失美感,这也是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所要遵循的原则。字体的合理设计包括笔画、排列、结构等要素之间的编排,设计师在追求美感的同时也要使其具有可读性,否则就失去设计的意义。任何一种文字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通过数字传媒技术的特殊处理,使设计的文字在本意的基础上,赋予了具有设计理念以及新的内涵。例如中国汉字方块字具有美感的字体结构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身就是平面设计中现成的素材库,设计师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设计就能清晰的表现出设计的理念和思想,简洁而不失美感,达到理想的效果。
2、排列之美
一个完整的平面设计方案是由各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则排列组合而成的,并将这种形式的美感体和其殊的寓意表现出来。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传达效果的好坏依赖于各个要素如图像、符号、文字、色彩等之间的和谐搭配,在数字传媒技术操作下,依据设计师的理念和编排的规律,组合成一个具有美感和生命力的整体,使每一张图片、每一个文字、每一次的色彩搭配都是一次有意义的排列,并且充分发挥这每一个要素的作用和传达的信息,使整个设计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排列始终贯穿着主题思想,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人们认知上的一种认可和共鸣。
3、插图之美
插图是一种运用于设计方方面面的艺术形式,是现代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从书籍排版、广告海报到宣传册、展示设计等都可以看到插图在设计中的身影,其生动、直接、强烈的视觉传达效果一直备受设计师的亲睐。在数字传媒技术下的平面设计,通过手绘图画或摄影图像传达特定的内容和思想以及对文字内容进行辅佐理解,达到设计最佳理想效果。总之,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设计师为了体现产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越来越重视平面设计中数字传媒技术的运用,设计理念的创新与数字技术的结合与应用也是必要的,也是对艺术追求新的表现。数字传媒技术的提高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使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内涵得到充分展示。
作者:黄倩 单位: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澎澎.数字平面艺术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一、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
新媒体的艺术形态涉及各种新技术、新观念和新媒介,包括影像、动画、游戏、装置、虚拟现实、网络交互、数码摄影以及数字音乐等形式,其触角不断延伸到其他领域进行融合,成为反映社会生存体验和认知方式的新兴文化载体。
1.新媒体艺术的实验特征
新媒体艺术被认为是以有意义的方式运用媒体新技术的当代艺术,它综合了最新的艺术理念、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具有很强的未确定性和实验性。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开放性、包容性与动态性,是对所谓“旧”媒体的艺术思维、观念意义、功能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扩展或者颠覆。
2.新媒体艺术的技术特征
新媒体艺术的技术特征可以概括为数值化、模块化、自动化、流体化、编码化和智能化,它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新媒体技术当下在硬件、软件、平台、传输手段、数字成像等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依托各种新媒介和传播技术手段的创意与观念,催生出丰富多彩的新媒体艺术形式。新兴媒体介质的不断发展,例如网络、手机、智能硬件、互动感应装置、可穿戴设备等,刺激并推动了数字艺术创作的新形式。愈加突破了人们对艺术审美的传统认知模式,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官体验和开放的互动参与模式。
3.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
数字化呈现、交互式过程和沉浸性体验是新媒体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新媒体数字科技使艺术家可以综合采用声音、色彩、文字、图形、影像以及特效来体现人类的情绪和思想,带来艺术造型语汇的创新。而瞬时远程传播和实时交互参与的方式也改变了艺术存在的传统模式。新媒体艺术具有的娱乐性、商业性、数字性、艺术性、虚拟性等特征,带给人们审美、行为和观念的转变。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特征和在赛博网络空间的沉浸感,对于新媒体艺术家有着哲学般的启示作用。传统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供观者欣赏,而新媒体艺术则更多地需要在观者的参与互动中完成。这种由观看走向体验的新媒体艺术方式,推动了文化知觉的再造和沟通机制的再生。观者不单是在观看艺术品,更是在感受艺术品,在艺术情境中获得某种沉浸式的体验。传统艺术呈现的精英特质
是基于专业化、复杂化和精细化的训练之上的,具有欣赏上的审美距离感。而新媒体艺术则瓦解了传统审美的局限,它以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和信息化、数字化的传播手段,打破了旧有的秩序,并为新观念的诞生提供了各种可能性。
二、新媒体艺术的跨界融合
就像新媒体艺术家、理论家罗伊阿斯科特(R〇yAs-cott)所说的那样“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其表现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共同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用户经由和作品之间的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这些都是新媒体艺术家对于旧有的艺术思维和传统的艺术观念的更新、创造与发展的结果。”
1.新的艺术传播规则
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④说过,从20世纪下半期开始,人类己经由以读和写作为接受知识的主要方式,转变为看和听。视听结合的新媒体正在对人类的知识结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新媒体是艺术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数字技术的进步也直接带动了新媒体的演变进化,宽带与移动互联的流量扩增使得新媒体影像文件可以被瞬间复制、运输、存储和传播扩散。尤其是在万物互联、即时通讯以及社交网络兴起的时代潮流之下,新媒体构造出的新兴话语逻辑和社会影响力,以无所不在的强力传播,消解了传统的文化命题和符号体系,对社会大众的行为模式和思维理念进行重构再造。
2.新的艺术风格语言
新媒体艺术是科技与艺术碰撞出的火花,它具有的新颖性与前瞻性不容置疑,甚至可以说它也是当今最具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艺术形式,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兴美学体现。在这个性张扬、充满自我意识的年代,新媒体艺术家以特有的敏感性和高技术含量,为社会带来新奇的感官刺激。数字科技为新媒体艺术家的头脑想象力和心灵创造性搭建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那里成为数字艺术激情飞跃的地方。随着数字功能的增强,数字世界逐渐生成自身的时代使命和游戏规则,视觉、听觉、触觉、虚拟现实等各种介质与交互方式混合在一起,用美轮美奂的图形影像营造出奇妙的视觉冲击力和崭新的艺术风格。新媒体艺术风格语言具有符号化、情景化、趣味化、人性化、意识形态化等特点,先进科技也为超自然的想象、激动人心的情节和巧妙的构思创意提供了实现的条件。新媒体艺术正在打破时空局限和固有边界,走向更加多样化的组合传播、交叉运用和资源整合,不断探寻与受众之间的交接点,创造着视觉神话和商业奇迹。
3.新的商业增长点
数字技术的飞跃发展在传媒领域中引发的深刻变革,从信息领域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推进。新媒体高新技术需要进行人文艺术转化和实现市场应用,以更加贴近受众的需要,引起注意力,创造经济价值。虚拟艺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影视动漫、片头制作、视频传播和游戏共享等领域,带来峰值体验的视听享受。而油画、水墨画等各种艺术技法可以用数字技术轻松实现,甚至动态化。在新经济关系的拉动之下,按照量子经济的飞跃增长模式,通过大数据和全媒体整合的精准传播,新媒体艺术正在融入内容产业。新媒体是科学、技术、艺术与设计的交叉融合,它可以使内容制作具有强烈的商业味和娱乐感,使艺术体验和交互手段成为诱惑消费者的手段,成为商业智慧与市场谋略的有效手段。
如今的社会消费不再仅是满足低层次的物质需要,而更加偏重于体验、意境、感受和自我表现的高层次需求。数字化的生存带来了崭新的思考方式和情感需求,新媒体手段的商业运用也意味着更开阔的文化视野与更具前景的市场空间。
三、结语
(一)数字电视的含义。从整体上来看,数字电视自成系统,是集网络化与数字化于一体的新型电视媒体形式。数字电视的信息传输与计算机相一致,全部转化为由0和1组成的电流,从而实现电视传输与网络的统一。数字电视节目从前期的采集、整理到中期的制作、剪辑到最后的传输与播出都采用计算机信息传输的方式。与传统的电视媒体相比,数字电视是现代3C融合的产物,能够提供语音、图像以及数据等丰富全面的内容与服务,作为输送平台、电子消费以及个人计算机的重点方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二)我国数字电视的现状。数字电视的显著特征之一在于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并进一步优化传统的电视音频业务。例如远程教育、远程购物等,能够让用户足不出户享受到专业的教育服务与购物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除此之外,数字电视集电子商务、音频广播与互联网于一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的数字电视采用DBM-TH标准,是在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电视广播系统融合的基础上所制定出来的。数字电视的DBM-TH标准采用调制解调系统与信道编制,呈现出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
二、数字电视技术的优势分析
(一)电视画面呈现更清晰。画面呈现更清晰是数字电视技术的直观优势之一,通过对图像与声音的数字化处理,有效过滤图像中的影响因素,并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噪音,音质与画质都得到了优化。传统的电视媒体单一关注信号的使用性,忽视了对呈现效果的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人们对于更高清画质的追求变为现实。
(二)电视信号传输更稳定。电视信号传输更稳定是数字电视技术优于传统电视的重要表现。传统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发生信号不稳定的情况,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数字电视技术在有效提升信息传输可靠性与稳定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信号的失真,保障了信号传输的质量。
(三)电视搜索频道更广泛。传统电视媒体中用户搜索到的频道有较大的局限,滞后于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数字电视技术通过对不同电视信号的解析有效扩大了搜索频道的范围,实现了有线电视的跨越式发展。数字电视技术操作更加简便,通过解码与重新编码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四)电视连接网络更便捷。数字电视技术是电视与网络结合的产物,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电视成为了人们网络购物的载体,而视频观看也具备网络观看的优势,如自主选择节目、节目缓存与暂停等。这一优势与现代人紧张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用户可以利用短暂的闲暇时间观看真正喜欢的节目,而不是传统电视媒体之下的被动接收状态。相信电视与互联网的连接必然是今后电视发展的主流方向。
三、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机顶盒在数字电视技术中的应用。数字机顶盒的产生适应了数字电视的发展,通过数字机顶盒用户能够获取到更加丰富的电视咨询与节目。数字机顶盒是数字电视必需的转换设备,有了机顶盒,能够成功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化,同时为数字电视的IPIV、视频点播与付费项目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由于我国应用数字电视的时间有限,相关专业技术尚不完善,一体化的数字电视尚未普及,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利用好数字机顶盒就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机顶盒的作用在于接受数字电视广播信号,并体现出图文电视与数据广播等,其原理与数字地面机顶盒、数字卫星机顶盒并无差异,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传输介质的选择上。数字机顶盒技术采用同轴混合网与全电缆网络,从而实现了交互式多媒体在电视中的应用。基于此,用户能够通过电视进行IP通话、邮件收发以及软件升级等。机顶盒与数字电视相结合,所搜索到的电视信号更加稳定与优质。
(二)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数字电视技术在极大地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其应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传播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与用户量的急剧增加,更加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呈现在用户面前,也给庸俗的、低俗的节目带来了可乘之机。因此,在频道传输之前,无线电视公司就需要对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筛选与把关,并建立起责任到人的制度,一旦出现不合格的节目能够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处罚。二是转变传统的话语权被媒体垄断的局面,要求节目特别是新闻类节目的工作者实事求是进行报道,并充分尊重广大民众的新闻意见与看法,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最佳媒体状态。
四、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
(一)网络数字电视技术水平的提升。当前的数字电视技术已经实现了画质的高清、传输的稳定、选择的自主以及内容的丰富等,但是随着用户要求的不断提高与需求的不断增加,网络数字电视技术的水平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数字电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同步数系统、同轴电缆与异步数模式相结合的混合网被逐步建立与完善,用户家中的电视客户端所接受信号的能力将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宽带实现上,当前的宽带兆赫会逐渐滞后于用户的需求,从而需要向更高的带宽转换,并有效实现光电网的传输。
(二)卫星直播技术的发展前景。卫星直播技术是指利用卫星实现信号传播的新型技术,是数字电视技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航天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卫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卫星转发器因其所具备的强功率特性,能够胜任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任务。卫星直播技术的另一显著特征体现在覆盖范围更大,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数字信号都能够进行稳定、优质的传输。除此之外,卫星直播技术操作便捷,所需设备也更简单。基于此,卫星直播技术一定能够在数字电视中广泛应用,并切实推动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
五、结语
关键词:数字水印;数字媒体;版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2
The Introduction of Digital Watermarking Techniques
Li Yang
(X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n710077,China)
Abstract: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rovide copyright protection for digital media,digital watermarking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ll over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mand for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digital watermarking techniques,the basic communication model of watermarking,the classification of watermarking,applications of watermarking and last open issues and possibl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words:Digital watermarking;Digital media;Copyright protection
一、数字水印技术的需求背景及研究意义
数字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为社会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与模拟媒体文件相比,数字媒体文件具有质量优、易于编辑、可实现对媒体信息的精确复制、方便进行网络传输的优点。然而数字媒体文件的这些优势,对传统的版权保护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对数字作品版权进行有效地保护,成为了当今版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加密方法只能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起保护作用。一旦数据被接收并被解密,对数据的复制和传播就无法检测和控制,难以满足版权保护的要求。而水印技术不是防止别人非法地读取数字信息,而是在非法用户成功地读取了这些信息后对其进行追踪,追究其法律责任。作为数字文件版权保护的一种有效办法,数字水印技术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数字水印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交叉的应用技术,涉及了不同学科领域的思想和理论,如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编码理论、密码学、数字通信、算法设计等,还包括公共策略和法律等问题。因此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应用角度来看,开展对数字水印技术的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
二、数字水印系统模型
数字水印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将含有作者电子签名、日期、商标以及使用权限等的数字信息作为水印信号,嵌入到图像、文本、视频和音频等数字媒体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通过一定的技术检测方法提取出水印,以此作为判断媒体的版权归属和跟踪非法侵权的证据。
因此水印系统可分为嵌入和提取两个模块:定义[1]如下:
水印嵌入: 水印提取:
其中,I为原图像,W为水印,K为密钥, 为加入水印后的图像,也是待检测图像。1称为水印的非盲检测;2、3称为水印的盲检测。
Cox将数字水印看作通信问题,提出了一个数字水印系统的一般模型,如图1所示:
图1数字水印的一般模型
三、数字水印的分类
数字水印是指嵌入在载体数据中的,由版权所有者确定的版权信息,用以证明数据的所有权归属。从其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有意义的字符,一类是伪随机序列,一类是可视的图片。
第一类是为了在作品中标注作品的所有者、创作日期、发行部门以及其他需要标注的信息,它们可以是明文字符,将这些字符串以比特流的形式嵌入数字作品中。在提取水印时,按照提取算法提取出这些比特流,转换成字符串,就可以得到需要的水印信息。这类水印直接明了,没有歧义,只要水印能够正确提取,就可以证明作品的版权,但健壮性较差,需要健壮性更强的水印嵌入算法来保证水印能够正确提取。
第二类数字水印克服了第一类水印的缺点,它不是直接将明文字符作为水印,而是将需要标识的信息与一个伪随机序列串对应起来。将伪随机数作为数字水印嵌入数字作品中。需要验证作品的所有权时,用相应的水印提取算法提取出数字水印,这时提取出的数字水印不需要与原来水印完全一致,通过相关性检测就可以判断有没有水印的存在。可以说利用相关性检测的水印是健壮性比较好的水印。因为它不要求精确的水印恢复,提取出的水印和原始水印在每一个样点上都可能是不同的,但是只要它们的相关值很大,就可以判断水印的存在。
第三类数字水印是一种可视图像,它可以是以二值图像(或灰度图像)的形式保存的一个人的手写签名、字符、徽标等。将这些二值图像(或灰度图像)变成比特串,作为数字水印嵌入作品中。水印提取时,也是提取这些比特串,并把它们复原成原图像,由于数字作品受到可能的信号处理的破坏,或恶意攻击,因此恢复出的比特串会有误码,但是在误码率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所组成的二值图像(或灰度图像)仍然能够通过人眼来识别出原来的手写签名、字符或徽标。这类水印主要是利用人眼的冗余性,它可以容忍较大的比特误码,只要仍然能够识别出原来的二值图像(或灰度图像)的样子,就可以判定有水印存在。因此这类水印从形式上来说,也是健壮性较好的水印。
四、数字水印技术的主要应用
目前,数字水印的应用大体上可以分为版权保护、数字指纹、使用控制、票据防伪、标题与注释、内容保护等几个方面。
(一)版权保护[2]:为了表明对数字产品内容的所有权,所有者A用私钥产生水印并将其插入原图像,如果B声称对公开的有水印的图像拥有所有权,那么A可以用原图像和私钥证明在B声称的图像中有A的水印,由于B无法得到原图像,B无法作同样的证明。
(二)数字指纹[2]:为了避免数字产品被非法复制和散发,作者可在每个产品拷贝中分别嵌入不同的水印。如果发现了未经授权的拷贝,则通过检索其指纹来追踪其来源。
(三)使用控制[3]:在特定的应用系统中,多媒体内容需要特殊的硬件来拷贝和使用,插入水印来标识允许的拷贝数,每拷贝一份,进行拷贝的硬件会修改水印的内容,将允许的拷贝数减一,以防止大规模的盗版,DVD就是这种应用的实例。
(四)票据防伪[4]:为了在需要时能够追踪伪造票据的打印机,可以在每个打印机输出图像中嵌入能够标识打印机的序列号,作为伪造追踪的线索。
(五)标题与注释[5]:将作品的标题、注释等内容(如,一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和地点等)以水印形式嵌入该作品中,这种隐式注释不需要额外的带宽,且不易丢失。
五、数字水印技术存在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数字水印技术是一门相当复杂的新技术,还有许多未触及的研究课题,现有技术也需要改进和提高。根据水印的研究现状分析,数字水印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6]总结如下:
(一)由于数字水印技术难以解决复杂的异步攻击问题,数字水印技术在版权保护及访问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该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二)基于DCT和DWT的方法将继续成为主流,同时压缩域方法也是重点研究方向。
(三)盲水印技术将成为应用的主流,高性能的盲水印算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音频水印的研究将继续成为研究热点。
(五)数字水印算法的性能分析需要更高标准的方法。
(六)数字水印的标准化研究。
(七)数字水印的网络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焕国,郝彦军,王丽娜.数字水印、密码学比较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9
[2]吴秋新,钮心忻,杨义先.信息隐藏技术―隐写术与数字水印[J].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72
[3]Nikolaidis A,Tsekeridou S,Tefas A,et al.A survey on watermarking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related attacks[c]//Proc of the 200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Washington:IEEE Press,2001:991-994
[4]戴明辉,刘真祥.数字水印技术研究与展望[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0,8:22
[5]Potdar V M,Han S,Chang E.A survey of digital image watermarking techniques[c]//2005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Perth:IEEE Press,2005:709-716
前言
伴随社会经济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展示设计在经济、社会、文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展示设计主要是利用图片、静态实物等来进行作品的设计,难以引起大众的关注、喜爱。但是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在展示设计中,可以使展示设计的整体效果得到提升,进而使展示设计、展示行业得到持续的发展,使展示设计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展示设计艺术中数字媒体艺术的有效运用
近几年,大量运用数字媒体艺术使传统的展示设计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使传统的展示设计模式得到不断的改进。且将展示设计中的物质转变成非物质、静态设计转换为动态设计、真实的场景逐渐转变成虚拟的场景,且单向传达也转便成双向的交互,增强了展示设计的整体效果。比如: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使产品、道具实现动态化;利用三维虚拟的空间技术可以使一辆轿车得到360度的展示,且可以让汽车的全部拆卸、拼装过程得以展现,还可以让观展人员更加了解汽车设计的创意及其设计的具体思路。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在展示设计中,不但可以提高展示效率,而且还给成功展览注入娱乐性的特征,将娱乐、教育、知识、信息等有机结合,使枯燥、乏味的内容转变为活泼、生动、有趣的内容。
在展示设计中不断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使展示设计中传播空间的设计思维得到有效改良、使传统的空间设计得以重塑,从而形成独特的设计空间。在整个展示设计流程中,影响展示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空间设计中的合理性,展示设计中所有的设计都会根据实物空间的具体创设、分割、压缩来进行设计,但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运用,展示设计的相关人员逐渐将4D数字技术应用在具体的展示设计中,进而呈现出思维空间的具体形成、发展过程,在该空间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光、电技术,立体声、动感座椅等元素,可以塑造出氛围不同的空间,进而使观展人员体会到展示设计的实际意义。
整个设计领域中具有较高应用性的设计是二维展示设计,且将数字媒体艺术大量运用在展示设计中,使传统的静态二维展示形式发生了转变,并且使静态的表现形式转变成了动态。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初期运用中,有人曾尝试着将喷绘、电脑刻绘等技术运用在二维展示的设计中,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现影艺术、数字影像使二维展示的表现呈现出多样化,为二维展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2010 年的上海世博会中,人们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在《清明上河图》的展示中,使我国宋代的百姓生活、情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观众从中得到更多的感触。且在此次的展示设计中,人们将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三维动画及现代的投影技术都运用在展示设计中,使传统的艺术与现代技术实现有机结合,进而使传统艺术焕发出新色彩。
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影响下展示设计的发展前景
在展示设计中大量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是展示设计得以不断发展的前提,数字媒体艺术的娱乐性、互动性、综合性、虚拟性,能够给展示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方式、设计思维。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使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了展示设计中,使展示设计的思想得到了创新。且因为受到网络技术影响,展示设计中出现了一种新艺术形式,即网络展示,为展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展示设计与数字媒体的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展示设计的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展示设计实现了静态和动态、实体和虚拟的互转,以往的展示设计所传达的信息往往只是视觉上的感受,很容易使观展人员出现厌烦的心理。但是伴随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展示设计能够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进行,让观展人员更直观的对产品进行了解,且可以让观展人员在观看的过程中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留下比较深刻的观感。另外,展示设计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可以向着虚拟的展示发展,利用先进的、科学的网络技术使展示设计突破地域的限制;且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艺术来充分压缩、有效处理展示设计的相关信息,构建出新的、科学合理的虚拟展示设计空间,进行多样性的、个性化的展示。且虚拟展示还可以使观展人员与展览的产品、环境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参观的主题,进而为观展人员提供更便捷的参观方式。
关键词:新数字媒体技术;游戏;发展与创新
数字媒体技术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各种各样的设计技术就能够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游戏的发展中,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无疑能够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如今,根据我国游戏的发展情况,需要对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发展与提高,运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来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通过采取这项途径,就能够为我国游戏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让我国游戏的发展水平能够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匹敌,不断满足人们对游戏的需求,发挥游戏在缓解人们压力、丰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从长远发展来讲,我国游戏的发展还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
1中国游戏发展现状
1.1需求广泛
我国人口众多,有许多人对游戏抱有浓厚的兴趣。在我国,青少年中接触游戏的人数比例非常高,即使是在成人中,其接触游戏的人数比例也不在少数。这足以见得游戏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游戏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丰富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在游戏中发现乐趣,不断提高自身对游戏的正确认识。基于我国众多的人口以及广大人民对游戏的需求,我国非常重视对游戏产业的发展,因为这不仅是一项能够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产业,而且还能够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中扮演好调剂者的角色。游戏具备诸多优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
1.2不断进步
我国科技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进步。游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尤其是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游戏产业的飞速进步。从游戏的内容、结构、数量等方面来讲,与以前相比,我国游戏的发展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游戏的视觉方面来讲,总体趋势是更加直观鲜明、生动形象,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让广大的游戏体验者享受到了丰富的视觉与听觉盛宴,增加了游戏的吸引力。我国游戏正朝着更加光明、长远的方向发展,科学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实现游戏发展的巨大变革。
1.3利弊共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两面性,游戏的发展也不例外,它在发展中也是利弊共存的。游戏在满足广大人民生活与学习需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都会接触到游戏,从有利的方面来讲,这促进了青少年智力的开发,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游戏的弊端。游戏使得众多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自身的不足,是不利于青少年的长远健康发展的。游戏的存在是利弊共存的,必须弱化其中的弊端,才能够促进游戏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1.4亟待改进
我国游戏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虽然还不及先进国家,但是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迎来了游戏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游戏在发展中会遭遇各种不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才是游戏发展应该遵循的科学原则与方法。从整体来讲,我国游戏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对此进行纠正,减少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阻碍性因素,让我国游戏的发展处于更加优良的状态。通过调整与改进,我国的游戏发展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我国游戏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2.1技术不足
我国游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媒体技术的应用无疑大大提高了游戏发展的效率。正是由于媒体技术与游戏发展之间的关系,才使得媒体技术成为了影响游戏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我国媒体技术的发展还远不及国外的先进国家,在游戏的发展方面也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与改善。技术方面的不足是阻碍我国游戏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游戏发展方面的不足。如果要改善我国游戏的发展面貌,就必须首先解决技术上的难题。[2]
2.2缺乏管理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得到科学的管理,才能够保持产业发展的平衡与合理性。游戏的发展也是如此,由于游戏的特殊性质,导致它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我国虽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游戏产业的管理,但是在效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这既是管理不当所导致的,也是未进一步严格管理所产生的结果。管理上的缺失是游戏产业恶性循环发展的导火线,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认识,才能够较好地解决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缺乏正确的引导
我国游戏的发展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巨大,从积极的一面来讲,游戏促进了青少年的发展进步。从消极的一面来讲,游戏也存在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但是,不管游戏的存在是否具备科学性,鉴于它的合理性,都应该在广大人民当中进行合理的引导。但是,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大多只是一味地对青少年接触游戏的行为持反对态度,并没有认识到游戏对于青少年发展的积极意义。引导上的缺失导致了游戏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影响了游戏正常的发展道路。
2.4人才的缺乏
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高科技的人才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游戏未来的发展道路,影响着游戏发展的未来前景。我国高科技人才的缺乏是阻碍我国游戏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难以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匹敌,导致了我国游戏产业实力的落后。顶尖级技术人才的缺乏不利于我国游戏在发展中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通过游戏这项工具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新数字媒体技术对游戏发展的作用
3.1优化游戏的质量
技术在各项事物的发展中都起着促进作用,在游戏的发展中,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游戏能否达到质量要求的关键所在。新数字媒体技术在游戏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与以前相比,我国游戏在质量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以往游戏的种类少、设计科学性比较缺乏,但是在新媒体技术之下,我国的游戏种类不断增加,科学性有了大大的提高,游戏级别不断上升,种类丰富的游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特殊需求的游戏方面,如提高智力的游戏上,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需要的人们的需求。
3.2改善游戏的视觉效果
游戏的视觉效果是否优良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游戏体验,也会影响到该游戏的受欢迎度,进而影响到游戏的整体发展。在媒体技术发展薄弱的时期,我国的游戏在视觉方面难以得到提高,不能够保证游戏界面的色彩鲜明、生动形象。让众多的游戏爱好者产生了不满。但是,通过运用新数字媒体技术,通过其中虚拟技术的应用,让我国游戏在视觉、听觉等方面有了巨大的改善,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新数字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新数字媒体技术之下,我国游戏的发展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取得更高的突破。
3.3促进游戏产业的发展
游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工具,并且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将会继续保持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的游戏产业不断发展,希望能够通过新数字媒体技术得到更加高质量的发展,促进我国游戏产业的进步与提高。新数字媒体技术引领着游戏发展的总体方向,左右着游戏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因此,通过科学利用这项技术,能够不断发挥它在游戏发展中的作用,也能够间接带动游戏产业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来讲,具备深远持久的积极意义。[3]
3.4促进游戏新时代的到来
游戏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磨时间的手段与工具,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国家之间实力较量的基准之一。目前深受人们热爱的大型游戏英雄联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有关英雄联盟的各种国际竞赛的举行都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实力的较量。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实力已经成为国家之间实力较量的基准之一,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占领着重要的位置。通过游戏的不断改装与升级,能够促进游戏发展质的改变,帮助人们迎来游戏发展的新时代。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新数字媒体技术下游戏发展与创新的措施
4.1紧抓教育
我国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需要从教育入手,才能够促进我国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因此,为了发挥新数字媒体技术在我国游戏发展中的作用,必须紧抓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环节指导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从具体方面来讲,在教育中不仅要重视新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要在师资力量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壮大,这样才能够为我国新媒以技术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思想,在科学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才能够促进新媒体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
4.2培养人才
我国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为我国提供优秀人才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各个高校中,新媒体艺术专业与新媒体技术关系紧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我国高校教育中对新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媒体技术能否拥有更加充足、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与基础,这就会间接影响到我国游戏的发展前景。因此,要想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就必须在教育中促进新媒体艺术专业生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为我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这样就能够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4]
4.3注重反思与总结
游戏制作的过程通常是充满挫折的,通过解决难题、不断改进,才能够促进游戏制作质量的提高与进程的加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明确了解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所在,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就要进行归纳,并进行反思与总结,才能够在接下来的游戏制作工作中减少问题的出现。游戏制作过程中的反思应该侧重于对技术更加科学的利用以及对游戏制作步骤的进一步科学化。在总结的过程中,应该找出游戏与游戏之间的共性,分门别类地进行游戏制作经验的归纳,这样才能够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
4.4加强游戏管理
我国游戏的发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游戏市场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游戏市场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游戏秩序,不利于我国游戏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从长远来讲,这会对我国的游戏产业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难以保证我国游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升级。因此,为了优化游戏环境,必须加强对游戏的管理,打击各种不法行为,保障人们的合法游戏权益。游戏市场的管理需要政府的科学引导,更加需要我国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游戏产业回归正确的发展轨道,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
5总结
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我国不仅要在技术上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且还要在后期游戏的管理中做好各项工作,从游戏诞生、发展、创新的各个环节改善其发展情况,才能够为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促进我国游戏发展的根本性创新与进步。
作者:余云灿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志广.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制作发展中的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5(3):100-101.
[2]孙宇宁.试论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制作发展中的技术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11):143.
前言:具体来说,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促进了我国文化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实现规模扩大的一种产业。大部分城市的文化产业已经逐步发展成熟,主要朝着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为了营造城市的文化气息,则需要充分借助数字媒体艺术设?的应用优势,以便将城市人文、科技和文化特点等全面展现出来,真正丰富城市文化创意产业。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念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来讲,指的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艺术载体作用,在建立艺术外在表现和人类思维间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传递新的文化理念。这种艺术设计形式是在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在艺术领域得到的,数字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设计方式,还为艺术设计提供有力工具,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是集多种要素形成的产业集群,是城市发展的关键点,需要利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实现城市文化产业良好发展。
二、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应用研究
(一)展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性
在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时,可发现在这一新的设计形式作用下,能全面展现城市文化产业的文化性。数字媒体设计即是对艺术进行加工的过程,并实现艺术作品美学价值的提高,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质便是艺术设计和文化展示。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加工的结合,进而呈现出趣味化以及多样化的艺术效果,推进城市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突出城市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使得人们对城市文化有清楚认识[1]。例如,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设计,能实现设计作品的动态呈现,相较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讲,可进一步挖掘城市文化产业体现的文化性特征,在充分把握艺术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公众加大对城市文化宣导的关注,从而在社会公众共同努力下,建立完善的城市文化体系。总的来说,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运用,是促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能通过新型艺术设计及展现方式,展示文化创意产业内在文化性特点。
(二)展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随之出现,是城市发展阶段运用的先进技术,这一新的设计方式在多种文化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包括动漫产业以及网游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都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条件下,将设计理念通过动态画面展现出来,以便为用户提供优质感官体验。因此,我们认为数字媒体设计在城市文化产业中的运用,可增强文化产业的经济性,是实现城市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核心技术,只有加大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用及发展的重视,才能优化调整城市文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现阶段,在我国发达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以数字媒体设计为主的文化产业园,例如杭州LOFT49以及横店影视基地等,尤其在政府政策扶持下,我国各地区的文化产业将发展壮大,其中数字媒体设计方式的应用,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较大动力。
(三)展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性
在城市文化产生中应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除了能展现文化产业经济性和文化性外,还能起到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性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在公众中引起广泛关注和大范围传播的关键便是其体现出较强艺术性及创造性,具有较强感染力,可与受众产生共鸣[2]。利用数字媒体或者数字技术进行艺术设计,相较于其他设计方式而言,能充分展现文化产业创造力,在先进技术作用下,形成各产业特有的艺术表达语言和展示形式,进而促使公众了解产业文化内涵。例如,在拍摄影视作品中,采取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这一作品设计方式,能可在多种技术配合使用下,将创作场景直观展现给受众,如利用计算机得到的3D动画,是目前影视作品中常用的创作手段,旨在提高拍摄作品艺术价值,是多媒体设计技术在文化产业中应用价值的体现。在实际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时,要注重数字媒体设计方式的合理运用,以便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新路径。
结论:综上所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展现创意产业文化性、经济性及创造性等方面有现实意义,具有技术前瞻性的特点,通过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为城市文化良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主要针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数字媒体技术实际应用进行分析,以便充分发挥其在城市文化产业不断壮大上的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探讨媒介融合的事实,我们不难发现,媒介自出现之日起,就不断交融、聚合,相互激励、竞争,共同发展、进步。媒介从上古时期的非语言媒介发展到语言媒介,从实物媒介发展到符号媒介,从纸质媒介发展到电子媒介再到数字媒介,后者超越前者,但又包容前者;前者孕育出后者,但又独立于后者。两者一直构成发展又并存的关系。媒介教育也在其中担任和谐共荣的角色。
“融合”一词与大众传播真正意义上的联姻,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媒体间的整合”正是这一时期媒介融合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整合的动因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传统媒体在面对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时的竞争压力。
在充分利用自身既有的信息平台和资源优势的前提下,传统媒体介入、整合新兴媒体是其必然的选择。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进入大众视野的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媒体特质开始得以不断彰显,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敏锐的大众传媒的弄潮者就已经感觉到了互联网技术对于媒介的潜在价值,越来越多的传媒公司开始进人互联网行业,实行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许多报纸都开始开设网络版,或者干脆直接建立自己的网站,电视台也开始把部分视频节目上网,广播的在线节目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传统媒介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庞大的受众市场也激发了与媒介相关的企业强烈的赢利欲望。所有这些,都推动了媒体整合浪潮的形成。“媒介融合”这一全新的词汇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被大众传媒的从业者频频提及。
作为媒介融合的早期形态,不同媒体的整合已经发生并正在进行,即便如此,我们同样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依靠媒体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产生的压力所引致的融合并非媒介融合的本质,归根结底,媒介融合的根本动力来源于技术的力量。新的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出现,不仅使得媒介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更重要的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的革命,使得传统的媒介边界走向消解,为媒介内容的共享提供了可能,并最终引发了新一轮的媒介融合浪潮。
要对“数字技术”作出清晰的概念界定是很困难的,但是数字技术的本质特征却可以用6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兼容、共享、开放”,具体而言,不论是文字、图片、音频还是视频等内容,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以“0”和“1”的数字形式进行处理,并通过不同的传输平台传播,而受众亦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不同的终端来接收。终端可以是收音机、电视机,也可以是计算机、手机、PDA等。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媒介内容的存储和共享提供了可能,并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上泾渭分明的媒体之间的界限。在数字技术时代,从严格意义上讲,所有的传媒内容都将以同样一种数字格式来存储,从而最终都成为数字传媒。它表现为,传统的单一属性(如平面媒体、音频媒体、视频媒体等)的媒介终端向视听多媒体终端进化;以往只有单一服务的网络(如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可以不同程度地承担其他网络的职责;一直局限于特定业务的媒介组织也开始在政策的允许范围内尝试着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
以广播为例,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广播开始由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由单向传输转为交互传播,由区域业务转为全国乃至全球业务。
数字技术的出现,所打破的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从大的平台来看,把语音、数据和图像信号编码成“1”、“0”符号进行传输,成为电信、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的共同语言。所有业务在数字网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1比特流,而无任何区别,允许语音、数据、声频和视频各种内容,无论其特性如何,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来传输、交换、选路处理和提供。这实际上打破了以往泾渭分明的电信、广电、信息三大领域,也就使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三网融合”成为可能。
社会的媒介化肇始自19世纪30年代大众媒介的出现,但媒介化的突飞猛进则自电视普及之后开始。电视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于媒介的依赖性,并大大增强了媒介对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即便如此,在新的媒介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出现之前,媒介对于社会的影响力依然是有限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出现,媒介融合才实现了相较于数字技术时代的全新跨越。
相比于Web1.0而言,Web2.0以个人应用为核心线索,互联网的使用者可以自己提供网络内容并进行复杂的交互沟通,构造个性化的网络空间,其应用以博客最为典型。博客的兴起,使得媒介受众的“碎片化”开始发端,传统的权威的电视节目或者报纸专栏,不再是人们唯一的新闻来源。在美国,以博客为平台的个人电视台已经初具雏形,在未来,更多的博客将与媒介紧密结合在一起。
媒介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媒介影响力对社会的全方位渗透。在真实世界之外,媒介营造出一个虚拟的无限扩张的媒介世界,人们通过媒介来获取对于世界的认知,甚至依据从媒介获取的信息来指导现实生活,这也恰恰验证了李普曼关于“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的预言。但仅仅通过媒介营造的虚拟空间来构造媒介化社会是远远不够的,媒介化社会从其本质上讲,意味着人的媒介化,或者说每个人都是在媒介深刻影响下的“媒介人”,对于生活在媒介化社会中的人来说,不仅对于世界的全部想象都由媒介来构建,其思维方式、个体意识也烙上了媒介化的烙印。
媒介化社会构建对现代教育改革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无论教育者、教育对象,还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都面临巨大的改变。媒介消解教育者的权威,媒介决定知识的存在状态,媒介解放教育对象的被动性,媒介进一步决定教育手段与教育方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实施的英语与计算机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这正是媒介社会的必然选择。但这只是媒介的基础内容。如何进一步了解媒介特征、如何有效使用媒介、如何使用媒介促进高效率的学习,正在成为教育的主导课程。
中国社科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卜卫建议,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媒体教育来提高青少年认识和利用媒体的能力。具体来讲。媒体教
育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 了解媒体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体;2 学习判断媒体信息的意义和价值;3 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4 了解如何建设性地利用媒体来发展自我。
加拿大媒介素养协会理事、媒体教育学家约翰・庞甘特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十大目标。这十大目标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以下是这十大目标的具体内容:1 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懂得欣赏而又具有批判性和分辨力的听众、读者和观众;2 向学生介绍各种媒介的历史发展情况;3 讨论并辨析媒体的主要用途;4 辨析各种不同媒体运用的技巧和语言;5 辨析与媒体产品生产相关的各种因素,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组织等因素;6 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媒体的操纵能力;7 使学生能够对媒体讯息进行评述、解疑、分析和评估;8 使学生理解媒体对社会的影响;9 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对媒体讯息加以选择;10 如有可能,使学生有能力通过媒体产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在媒体无处不在的时代,用LenMas-terman的一句话概括,便是“批判性的自主”――学生一遇到信息,便有能力自主地质疑和分析。
我国的媒介教育,首先是科学媒介传播观念的教育,包括媒介信息观、媒介组织观和媒介生态观的培养。其次是正确的受众观的培养,包括理解受众概念、了解分析受众行为、思考不同媒介接触与日常生活的影响及管理自己的媒介接触行为。最后是培养负有责任的传播行为,包括传播行为的树立、媒介信息制作方法的获得、学习媒介信息传播途径及方法、学习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传播行为。
从教育学角度思考媒介教育课程,包括媒介教育学科内涵、课程实质、学习目标、课程及相关课程大纲、媒介教育的教学、教学模式和保障措施等。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是理论教育课程体系的确立,必须有一套成熟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体系。目前诸如《媒介素养概论》、《媒介素养》等专门教材已经出现,加上传媒教育课程――广播电视学、新闻学、传播学、电影学等学科体系的诸多课程,已基本可形成独立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材、专业论文和专业教学、研究人员的出现,使该课程体系的开设成为可能。各个高校可以开设《媒介素养概论》、《媒介文化》等必修课程,同时辅以《媒介伦理学》、《媒介认知与文化》、《大众传媒与社会》、《理解媒介》等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媒介素养教育,丰富和发展他们对传媒的认知与了解,从学习、认识传媒中发展其媒介素养,从而达到提高个人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应用
1 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学习数字媒体技术,首先要了解的概念是媒体。所谓的媒体(medium),一般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它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即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一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而数字媒体(digitalmedia)具体指的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但通常意义下所称的数字媒体常常指感觉媒体。数字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动漫、游戏、数字影视、数字音乐、数字教育、数字出版等。
2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应用及实例分析
根据数字媒体的主要内容和应用对象可以看出,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应用于影视、游戏、广播、广告、出版、储存、计算机图形与动画、虚拟现实等领域。因此,本文将列举一个影视广告领域中的优势应用及实例分析分析其特点、优势和效果,着重体现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在该实例中的展现。
尽管传统的户外广告媒体如灯箱广告牌、公交车车体、霓虹灯广告、LED看板等都很醒目、美观,在空间上覆盖率也很高,对消费者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由于其静止的表现形态很难吸引消费者的主动关注,和数字电视、互联网络这类声形俱备的数字媒体比较起来,也更难与消费者达成互动,这一弱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户外媒体的发展。关注运动着的物体是人类的本能反应,所以只有让广告“动”起来,吸引受众的注意,用极佳的视觉效果,加深受众对产品的记忆,广告宣传才能真正有所收益,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数字媒体。
在当今世界,影视广告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类广告信息的重要媒介之一。影视广告这项新兴的广告类型,以其快速的传播速度和显著的艺术效果日益成为企业宣传自我形象、产品信息的最佳手段。影视广告剪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非线性编辑、数码特技、影视合成等数码技术的应用,使影视广告的后期制作更高效、更灵活,高清技术的横空出世更使影视作品成为一场空前的视觉盛宴。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直接刺激并带动了影视广告的创意,并影响到最终效果,改变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促进了艺术表现的创新。如《脑白金系列电视广告》,通过两个计算机三维软件制作的卡通角色,跳着各种风格的舞蹈引出广告的主角,一盒跳着同样动作的脑白金进入镜头。一对卡通老夫妻跳着时尚的舞蹈,本身已经足够吸引观众眼球,随着舞蹈节奏,运动着的广告主角慢慢进入观众视野,人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产品上,从而完成了广告的最终目的。尽管脑白金的广告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但就其畅销十多年而不衰的现状来看,数字媒体技术的使用在这则电视广告中所起的作用仍是不可忽视的。
3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
(1)数字媒体技术的新趋势―――增强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technique),简称AR技术,是一种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的技术①。它的出现与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空间定位技术、人文智能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是未来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2)IT和IPIV产业整合不断深化。将IT和IPIV产业相整合,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各种不同需求,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个性化、定制性信息、媒体、娱乐综合体验;同时也能够提供权威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能够使用户充分享受网络带给生活的便捷和丰富的体验。IT和IPIV产业的深化整合,方便政令下达、信息告知、自我学习等,也方便进行安全的电子商务,同时也大大方便了网上事务的处理和增强了网上交易的安全,为科技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更大贡献。将IT和IPIV产业整合不断深化,也是未来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3)媒体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和个人生活更加紧密。数字媒体的个性化传播特性决定其传播对象的细分化,甚至开始出现以家庭和个人为基本单位进行量身定制和传播的方式,这就使得受众这一传统概念得到越来越细的划分,传播内容也能在大众传播的基础上进行更分众化、精确化的划分。内容生产环节逐渐从产业链上剥离了出来形成了内容产业。同时,分工和协同交融而成的融合生产方式所具有的效率优势,能够满足内容生产规模的最大化,内容生产的独立打破了“竖条式”的媒介产业链结构,形成了新的“伞式”媒介产业链结构。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未来的数字媒体技术将不再就技术论技术,而是直接和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总之,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使媒体内容形式发生巨变、媒体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和个人生活更加紧密。
注释:①申健.数字媒体未来发展趋势―――数字媒体与增强现实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1).
参考文献:
[1]刘清堂.数字媒体技术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数字媒体;影视艺术,蒙太奇
数字化媒体技术在影视中的含量逐渐增高。相关的理论普遍认为,数字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制作影视的技术和方式,也改变了欣赏影视艺术的观念。艺术家不必再向真实的物质世界寻求适于影视艺术表现的素材,不再拘泥于影视艺术中影像本身在现实中的对应物,而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影像,这些都表明数字媒体技术从多方面滋养着现在的影视艺术。
一、数字媒体带来影视艺术的视觉冲击
合成技术是指将多种源素材混合成单一、复合画面的处理过程。自从影视诞生以来,合成技术在影视制作的工艺流程中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的影视合成手段主要依靠胶片洗印和电子特效实现的,如影视的遮片、电视中的键控技术。这些合成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实现比较复杂的合成画面,尤其是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图像进入影视之后,用传统的合成技术无法将其合成在一起,需要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完成。数字媒体影像合成技术,就是运用电脑图形图像学的原理,将不同的素材如摄影纪实拍得的影像和电脑创造出来的虚拟影像混合成单一复合画而的处理过程。
在以前,镜头构图强调平衡、对称、统一,这种形式与影视艺术所体现的传统风格及当时人们的欣赏习惯、审美情趣达到了和谐统一,并获得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但是,数字媒体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着影视艺术大师们寻求不同于往常的镜头与画面语言。越来越多的反常规镜头以其不规则构图方式、浓烈的色彩色调、独特的镜头运动来充斥受众的耳目;不断游移的拍摄、不断变换的焦距,对观众预示着随时会出现的出人意料的新鲜事物。影视画面开始走向了神秘而非直白、灵活而非呆板的反常规的艺术境界。由此产生的一个结果是:这种冲击人们视觉的反常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效应美学,常常显示出强烈的令人震撼的巨大力量,使影视成了拨动人们心弦的艺术形式,它改变了人们惯有的接受经验,引发了深刻体悟及哲理思考。因镜头语言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和创作者各方面的条件与要求使得影像风格化,不同的导演造就各不相同的影音效果及审美情趣,他们的情感表达的意念经镜头非自然的流泻而得到完满传达。
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制成的图像技术也有两面性,影视图像艺术家们只有合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才能形成无比广阔的创作天地、无比自由的创作手段,无论再现还是表现、具象还是抽象都游刃有余。随着数字媒体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心态的愈发复杂、表达欲望的愈发强烈,打破常规似乎已成为一种数字媒体对影视艺术的滋养,并且给影视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
二、数字媒体提供的“蒙太奇”手法
在影视诞生之后不久,一项对影视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技术被发现,那便是剪辑。剪辑这个再简单不过的技术手段是梅里爱在一次意外中发现的。正是剪辑这个简单的技术手段,促使了“蒙太奇”的诞生――这个在影视艺术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流派。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剪辑”问题,必须把那些从影视艺术家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服从于心理学家通过系统的试验所证明的原理。在同一段片子之内,由一个框架向另一个框架的过渡,一般不会给知觉造成困难,因为其中各种物体要么保持原地不动,要么是均匀地沿着简单的路线运动。如果一部影片的各个镜头是在不同时问和不同地点拍摄的,但又要使它们前后相继,困难就大多了。我们知道,在任何情况下,观众都只能凭借他在银幕上看到的情景去认识和判断,然而,由于快速的连续能够使各种事物紧紧地连在一起,就不会使中断显示出来。如果要把中断显示出来,就必须采用某种强有力的手段。我们必须在各个镜头之间,确定一种适度的知觉联系。通过亮度和位置上的差别也能产生出迷惑性的镜头。当我们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为一个演员摄影时,他的影像看上去就特别明亮;但是当我们从相反的方向拍摄时,他的影像就会变成漆黑一团。如果我们能够在摄取这个镜头的同时,又找到另外一些有效的手段去统一它,眼睛也许会把这两个亮度极其不同的影像联系起来。然而由这种突变激起的情绪变化,却依然存在。可见,影视艺术剪辑的“蒙太奇”原则是要符合视觉系统的心理学原理的。
“蒙太奇”大大扩充了影视的创作空间,影视艺术家们可以在影视中自由地创造时空。
“影视的视觉影像就是一个比喻。”“在镜头的组接即蒙太奇问题上,米特里认为,我们感觉不到物体本身是不连续的,但感觉活动是连续的。通过注意力的连续变动,非连续的客观表象被组织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景象。同时,我们是在一个同质的时空连续体中。才能从分散的表象中获得完整的感觉。影视镜头通过简单的组接便造成了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概念。”观众看到的再也不是简单的“运动”和“纪实”,他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因此,影视艺术不仅纪录物质现实,而且揭示出现实中某些本来是隐蔽的领域,包括从某些特定材料中抽取出来的空间和时间构造。蒙太奇能使各个孤立的镜头充分表露它们的全部含义。观众意识到,并且相信他们正在观看一部具有一定剧作目的和意图的作品,而不是在观看若干随便拼凑起来的画面。这种意识和这种信心是看影视时的一个心理上的必要条件。我们无论看哪一部影片,总是抱着一种期望、推测和探求其含义的态度。这是观众的一个基本的和不可抗拒的理性上的要求。即使所看的影片,由于某种原因,居然真是一系列随便拼凑起来的画面,他们也还会抱着这种要求的。探求含义是人类思想意识的一个基本职能,让观众完全不动脑筋地接受一些毫无意义的纯属偶然的现象,是办不到的。蒙太奇能造成诗意,能比人类的其他表现手段更为彻底地杜撰和歪曲事物。影视艺术引起观众无以名状的兴奋。柯亨・塞特谈到观众的状态时说,
“那主要不是一种相当明显的满足心情,以致使人不想使用自己的更高一级的智力;毋宁说,甚至一个最善于思考的人也会发现自己的思想竟在一堆纷乱的突击式的情绪中失去了力量。”。在影视观众身上,自我作为思想和决断力的主要源泉,放弃了它的控制能力。
当今影视界全息静、动态摄影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影视和电视特技的制作中,蒙太奇自身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出现了一些全新的风格化的表现形式。镜头的长度虽没有严格的限制,短的一般不会短于2秒,因为观众对画面的接受有一个心理反应的时间,太短的镜头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在剪辑的时候有可能出现误差。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非线性编辑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广泛使用,后期剪辑的精度也大大提高,逐帧的精确编辑已非难 事。在这样技术的支持下,我们看到组成蒙太奇段落的镜头语言长度越来越短,节奏越来越快,镜头的顺序也越来越有随意性。这种现代剪辑方式加大了单位时间内镜头所传递的信息量,同时也是现代人生活节奏、生命状态、审美意识的反映。现代人就是这样用短镜头快速拼接,是现代影视语言的一种独特方式。在影视制作中,镜头在一种高速、躁动不安和变幻莫测的节奏之中存在并延续,快速剪辑构成了现代生活与影视艺术的时代性节奏。
三、数字媒体带来声音美学
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发挥数字媒体技术自身在创造视听效果方面的独特才能,以超过人类听觉极限的宽广频响,又从另一个方面进一步扩展了影视视听的表现力,极大地扩展了表现影视外部真实的时空范围,丰富了影视的叙事内容,创造了一种类似幻觉的影视奇观效果。尤其是数字影视声音为二维画面增添了全新的空间感受,它的加入,为影视注入了新的活力,推进了欣赏者的心理认同,从而增强了影视的真实感。从影视观赏的角度而言,将观众纳入到影视空间之后,传统的影视观念中关于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的划分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影视声音的空间观念有了一次新的革新――关于银幕画框像“窗口”一样的心理认同不能成立,因为观众此时是处于影视的时空之中,银幕越来越像观众的眼睛一样,画外的存在变成影视欣赏者目力所不及之处,周围的真实的声音效果,就像是欣赏者助于事件的发生现场,银幕上的一切,就是观众处于那个场景中所看到的一切。观众能真切地感受和体验到影片中由轻微的声响到震耳欲聋所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强大的、充满整个银幕空间的音乐和细微的、潜入观众心灵的音响,又从另一层次上,提供了由表现一个人物内心的细微感觉直到整个人类情绪的各种可能。正是由于数字媒体声音的出现,把更加完整的在场的声音传输给观众,给人以更加强烈的刺激,使得观影者欣赏影视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从旁观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认同,全身心地体验现场的时空感觉。在影视艺术中,音响可以协助画面创造和展示更丰富和多层次的空间意识,造成空间的立体感,暗示环境的外延和昼夜的性质等。听觉的流动,比视觉更为悱恻,听觉的扩张,超越视觉空间之外。通过声音对影视艺术进行的创作是视听艺术中重要的一重境界。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多种多样,是拓展空间、塑造形态的重要素材,不仅拓展此时空间,也可以把空间拓展到时间之外。因此,影视数字立体声的宽广频响所构成的银幕世界,高度的真实和自然,为创造任意的银幕空间提供了无限多的可能;在参与视听造型的功能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全新理念。其表达情绪的冲击、震撼的力量、感染人们心灵的力量,都已远非单声道影片和模拟立体声影片可以与之类比的,所以,影视数字立体声是在影视视听语言上的又一次新的突破与拓展,它使我们可以追求更高层次的视听感受,影视的真实性在数字化时代得以全新的展示。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国家富强、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的兴盛作为支撑点。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伟大梦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其中重要内容和目标。党的十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价值维度上承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理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涵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思想品格、道德规范和精神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广度和内蕴深度。因此,全社会,特别是作为实现“中国梦”后备军的年轻人要深入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寻得民族的根,充分认识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自觉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
2.新媒体时代传播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数字技术、移动通讯革命性的发展,出现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一系列文化传播的新形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迅速成熟,丰富文化传播载体的同时,也改变和建构着大众新阅读习惯和层次。新媒体形式是以传统媒体形式为参照物,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形式之后,随着科学技术革新而出现的文化的新载体。较之传统媒体,新媒体中数字化元素的出现和数字化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以纸质媒介或是信号作为传播方式。新媒体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文化传播呈现出多向性、非线性、个性化与互动等新的形式特征,其使用人群多为80后,90后。这些代际的年轻人是在电视、电脑与手机陪伴下成长起来的“电子一代”亦或是“读图一代”。新媒体的诞生,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改变着大众接受心理、行为状态和阅读习惯,在某种意义上讲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生存态式和生存状态。今天,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日趋成熟,终端设备的普及所提供的最基本的物质支持产生了一个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新媒体和数字技术手段的日臻完善,也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段。新媒体技术在综合了不同媒体特点的基础上,增加了二维制作、三维制作、虚拟空间、电子感应等技术手段。新媒体在文化传播方面,呈现出为立体、真实,实时互动的态势。
传统文化的代际之间的传承,不仅取决于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张力所彰显的蓬勃生命力,还取决于它是如何被传播,如何让大众接受。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为标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传播的现代化转变,在新型媒体中如何展现,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人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的特点,发挥新媒体受众群体的主动性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规避新媒体劣势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德育建设中引领作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新媒体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1.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电子数据库是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跟上时展的步伐,要依赖新媒体进行传播、普及和弘扬。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都是以纸质媒介,通过传统购买和阅读完成为传播。新媒体时代,将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数字化存储方式是革命性的变化。国家图书馆启动的“中国基本古籍库”项目,目的是把纸质媒介存储转化为数字,建立数字化数据库,可以说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程。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建设项目共分20个大类,细分100个子录,涵盖哲学、社科、史地、艺文等学科。先后,将自先秦时代开始,直至民国年间历朝历代经典文本典籍1万余册通过电子扫描,实现了纸质媒介存储方式到电子数据存储方式的转变。具不完全统计,文字资料可达20亿字,图像资料累计超过2000万页。电子存储内容总量是《四库全书》的3倍。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工程是一项努力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网上运行传播的系统工程,馆藏模式体现着其核心理念。终端是建设一定数量规模宏大的、地域上分布广泛的、可以实现跨库检索的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电子库。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工程建设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内容,用数字技术重现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当代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数字化数据库是网络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和平台。
2.数字化出版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方式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存储的同时,磁介质的电子出版物兴盛发展起来。伴随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数字化技术模糊了图书、报纸、杂志、电视、音乐等传统媒体的之间的界线。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内容经过数字化转换,都能够图文并茂的在相应的终端电子设备上表现出来。方便、快捷便于携带和阅读的优势使以电子介质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宠。电子出版物在版权许可的范围可以在最广大范围内销售,也能够成为电视、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原点。据有关方面预测,网络出版将会在未来5―10年内成为文化出版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模式,更新着文化传播的方式和范畴。通过网络购买和下载数字化的传统文化产品,加速传统文化传播的广度和幅度,便于传统文化价值的交流和推广。
3.通俗化传播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手段新媒体受众群体的阅读特点和接受习惯,要求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要有所改变。传统文化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通俗化传播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手段。通俗化传播就是采取通俗的方式来满足普通文化层次观众对传统文化的需要。通俗化传播是在充分考虑到现实社会中的传统文化生存环境和社会大众的接受水平,采用的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文化普及和传播。经过时代的发展,老庄思想、儒家学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经典著作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晦涩难懂。通俗化传播就是将这些典籍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成为人人可懂的现代读本,实现手机终端网络阅读。电视、网络媒体播放则是采用学者真人秀的形式,通过学者幽默风趣的讲解,使晦涩难懂的古籍变得通俗易懂又趣味横生。抑或是以电视、网络为平台,采取诗词、典故比赛的形式,将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演变成故事,通过网络或电视使原本束之高阁的历史传统文化惠及大众,让人们在竞赛的刺激中,在故事讲述中去了解历史。另外,传统的蒙学读物则是以动漫的方式,把瀚如烟海的古代励志的典故和劝诫故事展现出来,寓教于乐,从而实现蒙学教育的现代化转变。综观这些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无疑是其中成功的典范。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多数普通大众,和新媒体使用者而言,是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经内化为民族文化心理,大家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或多或少接触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对于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又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百家讲坛》节目将深埋在历史长河暗处的中华文明瑰宝挖掘出来,接续了割断了一百多年的传统文化,并以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激发最大数量的普通民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百家讲坛》节目火爆,不仅是借助传统文化热之势,更是巧妙地运用电视、网络的平台,以通俗化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成功地让传统文化在电视网络中的传播,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不是让传统文化高阁在书斋中吸收年轮的气息,而是在于我们如何在更大范围内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大厦。
三、新媒体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机遇与挑战
1.新媒体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新媒体形式的传播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它的数字化技术和终端设备的发展,让文化传播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新媒体传播开放性与丰富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而技术保证上又为新媒体传播提供了空前的便利。新媒体的网络和手机客户端平台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文化介质的出现必然会带来文化传播的革命性发展,其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文化特征。当代文化传播的态势和演进是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为基本的技术条件,随着人们阅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新传播媒介和手段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2.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传播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够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利器,也可能由于形式对内容压塑成为泼向传统文化的污水。新媒体传播也要遵循传播规律,文化的传播要遵守现代传播技术的规律。在规律的规范下,弘扬传统文化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同时,新媒体传播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新的表现形式的同时,也承担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在实现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时,我们要摒弃现代技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的阐释和堆砌,利用数字技术语言的图文并茂的优势,寻求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纵深层面延展的可能。我们在利用新媒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时要充分认识“内容至上”的原则和坚持传播传统文化的基本底线,将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代文化成果制成数字化产品,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占据网络资源优势,实现世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