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4 16:56: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护理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人口大国,高血压问题迫在眉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1]。老年高血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指>65岁老年人群因为生活习惯或者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心血管疾病。老年高血压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安全。除此之外,由于老年人群的身体抵抗力与免疫力较差,所以需要有正确的护理方法继而对老年人群做好针对性地护理计划和措施[2]。本文分析了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3例。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我国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在知晓情况下参与本次实验研究且签署相关同意书。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中有41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2.14±3.36)岁,平均病程时间为(15.11±3.58)年;学历水平:20例本科或者本科以上、23例专科、10例高中、10例初中以及初中以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中有40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01±3.42)岁,平均病程时间为(15.06±3.55)年;学历水平:22例本科或者本科以上、20例专科、12例高中、9例初中以及初中以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所有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环境护理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2.1普及高血压基础知识 大部分患者被确诊为高血压疾病时,往往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以及分级标准等知识非常匮乏。因此,在初步护理健康教育指导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应该使用较为通俗的语言来向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详细介绍基础知识,降低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等影响疾病的治疗。
1.2.2.2生活方面健康教育指导 一般而言,食盐过多会增加老年患高血压的概率,因此需要对老年患者的盐摄取加以严格控制。医学研究发现,体重过重尤其是男性体重过重会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当男性超重24%时,收缩压提高17%;当体重下降24%时,收缩压降低9%。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详细告知高血压患者饮食需少盐、少热量,多食用蔬菜以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控制好自己的体重,继而能够控制好血压。
1.2.2.3定时监测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血压监测均为护理人员进行,但是由于高血压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伴随患者终身,所以不管是患者住院还是出院,都需要掌握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中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人因素以及身体状况等,教育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学会如何监测血压。
1.2.2.4心理疏导 由于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诸多方面的因素相关,而心理紧张或者长期不安等情绪是发生高血压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所以护理工作人员除了日常的嘘寒问暖之后,还要帮助患者疏导不良的心理情绪,通过语言沟通或者肢体沟通,让患者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
1.2.2.5并发症护理 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深刻了解到高血压并发症的严重性以及临床表现特点,继而能够学会如何处理此类并发症。一旦发生严重情况时,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有相应的心理准备,不必过于惊慌失措。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对高血压基础知识的正确知晓率、总满意率以及患者血压对比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分析 观察组收缩压水平为(133.38±10.56)mmHg、舒张压水平为(82.33±10.56)mmHg,对照组缩压水平为(166.95±15.54)mmHg、舒张压水平为(97.11±12.77)mmHg,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知晓率、总满意率分析 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为92.06%(58/63),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为79.37%(50/63),观察组正确知晓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程时间比较长,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靶器官为心、脑、肾,为了避免对老年患者靶器官的伤害,需要采取针对性地预防措施[3]。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地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基础疾病知识的传播等能够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智光媛.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0(12):225-226.
家政的服务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任务
家政服务员培训旨在使没有家政服务知识的人通过培训,初步掌握家政服务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本领,较快胜任一般家庭的服务工作。
二、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可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
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技能培训”主要完成专项职业技术培训的任务。
四、考核要求
(一)考核标准
1.家政服务员培训合格考核标准
(1)基础理论考核标准(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掌握家政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操守;了解家政服务相关法律常识;掌握相关安全和卫生常识。
(2)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会制作两种以上主食、五种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骤,能使居室整齐清洁、厨房卫生间整洁无异味;
会鉴别服装面料,并科学合理地予以分类洗涤(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机或手工洗涤)、晾晒、收藏。
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饭锅、吸尘器、电热水器)及燃气具(燃气热水器、煤气灶);
懂得常见花卉养护、一般家庭宠物的饲养;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识(如灭蟑螂、苍蝇、老鼠);
掌握基本的护理产妇、新生儿的技能;
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能安全看护婴幼儿;
能对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护理。
能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
五、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家政服务员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3、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参观考察、研讨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家政服务员岗前培训教学内容纲要、课时及授课教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培训目标:初级家政服务员
一、培训课时:
总课时数(180)学时
理论授课(100)学时
技能授课(80 )学时
二、课程设置和要求
(一)应知知识要求
1. 基础知识
三、培训教学计划安排表
四、考核方法
1、单元测试
2、结业考试
3、国家技能鉴定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为解决失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与和诣社会的发展,针对当前我省失业农民与下岗职工的现状,及全国和我省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利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备与其它相关资源优势,通过在校集中面授、专家现场指导与技能训练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定期对我省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员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决定举办家政服务员培训班。考虑到培训对象的地域、年龄、性别、经济条件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特分初级、中级与高级家政服务员三个层次的培训。现就初级家政服务员培训制定如下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具备以下条件:制作家庭餐,进行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同时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人”、“护理病人”(四项中任选一项)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培训对象
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
三、培训时间
每期150标准学时。
四、培训内容
1、社交礼仪:言谈举止;人际交往;家庭人际关系。
2、制作家庭餐:制作主食;烹制菜肴。
3、家居清洁:清洁家具;清洁家具及用品。
4、洗涤摆放衣物:洗涤衣物;摆放衣物。
5、照料孕、产妇:照料孕妇;照料产妇。
6、照料婴幼儿:主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7、照料老年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8、护理病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分批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及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
一、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应使培训对象掌握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独立完成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等工作,并有选择性地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年人或护理病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方式应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演练为教学重点。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是家政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每个家政服务员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应强化训练,使每个培训对象都能通过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使培训对象掌握1至2项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职业道德,择业与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常识,掌握社交礼仪、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病人或护理病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安排:150标准课时。
理论知识课占总课时的40%。理论知识各部分的比重为:职业道德10%,基础知识30%,制作家庭餐15%,家具清洁15%,洗涤摆放衣物10%,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20%。
操作技能课占总课时的60%。操作技能各部分的比重为:社交礼仪3%,制作家庭餐25%,家居清洁25%,洗涤摆放衣物15%,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32%。
2、授课形式: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情景模拟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技能演练为教学重点。
四、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
教学要求:掌握家政服务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守则知识
(2)择业与就业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政服务员的择业与就业常识。
(3)安全与卫生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案例与卫生常识。
(4)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第二部分 制作家庭餐相关知识与能力
(1)制作主食(和制面团的基本方法;馅料调拌常识;主食成熟性状鉴别常识;燃气灶具、高压锅、电饭煲、电冰箱和微波炉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烹饪原料及烹饪器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烹制菜肴(采买记账基本知识与能力;家庭常用刀工技法;菜肴成熟性状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调味品的使用;菜肴原料搭配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掌握食物成熟性状的鉴别、采买记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三部分 家居清洁相关知识与能力
(1)清洁家具(家庭常见清洁用品和用具知识;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常见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2)清洁家具及用品(家具擦试、清洁常识与技能;灯具清洁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庭常见清洁、消毒用品和用具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家用电器的使用。
第四部分 洗涤摆放衣物
(1)洗涤衣物(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洗涤剂的性能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使用方法)
(2)摆放衣物(常见衣物折叠方法;常见衣物摆放常识与能力)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 常见洗涤剂的性能与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的作用、常见的衣物折叠常识与能力。
第五部分 照料孕、产妇
(1)照料孕妇(孕妇生理变化基本特点;孕妇饮食常识;孕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孕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2)照料产妇(产妇饮食基本要求;产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产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孕妇生理变化特点,孕、产妇营养常识,孕、产妇日常起居常识,以及她们的饮食制作知识与能力。
第六部分 照料婴幼儿
(1)饮食料理(婴幼儿人工喂养方法与能力;婴幼儿进食、进水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餐具清洁方法与能力)
(2)生活料理(婴幼儿盥洗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看护常识与能力;婴幼儿衣物洗涤方法与能力;照料婴幼儿便溺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3)异常情况应对(紧急呼救常识与应对能力;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常识民应对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婴幼儿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以及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七部分 照料老年人
(1)饮食料理(老年人饮食特点;老年人进食注意事项;老年人进水注意事项;)
(2)生活料理(老年人生活特点;老年人性格特点;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项;老年人外出注意事项;与老年人相处的基本方法)
(3)异常情况应对(老年人常见的意外情况;老年人常见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老年人的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掌握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八部分 护理病人相关知识与能力
(1)饮食料理(病人饮食特点;给卧床病人喂水的基本方法与 能力;给卧床病人喂饭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国家不能忽视的问题,如何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以及相关不得不重视的课题。而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社区护理服务。但是,在我国目前社区护理服务门诊中,严重缺乏专业的护理人才,很多学生即使学习护理专业出身,但是不愿意深入到社区、门诊等机构去工作,大部分专业人才都前往大型医院就业,造成社区人才供应严重不足。而目前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时,对学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还不够重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应该更加注重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以寻求最佳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相关老龄化保健体制的完善提供重要的保障。
2进一步开展社区护理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针对目前我国人口老年化现状问题,我国急需解决人口老年化社区保健服务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社区护理还远远不如西方国家,我国社区护理仍然过于年轻,虽然已经经过三十年的摸索,在实践中也取得一定的成就,却还是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例如我国上海、广州以及深圳等地的社区护理服务体制已经逐渐建立并得到完善,但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却还是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所以,笔者总结实践经验,针对多年来教育教学的变革提出相关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完善护理教学法
教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内容,也是社区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例如,现代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的情趣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以及探究式教学法等,这些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均得到人们的认可,能明显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所以作为一名护理学的教师,应该针对我国目前老龄化现状,迎合社区服务机构的发展需求,为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专业的人才。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价值观念的教育,让学生能认清市场的需求,明确其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方向。教师在教学方法变革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加强学生社区护理健康知识教育
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很多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但是对于社区深入专业的护理知识却掌握得不够全面,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学生社区护理健康知识教育,为学生后期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应该普及老年人口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加强疾病常识的教育,让学生掌握实际需要使用的知识,以更好的应对未来社区的实践工作。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2.3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并落
实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案是开展教学实践的重要前提,也是实践活动的基础。教师不仅要结合老龄化人口常见的身体状况问题,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然后,还要注重在实践中认真落实教学方案,让学生能真正从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总之,作为我国政府未来必将重点完善和改革的工作之一,社区护理服务,当前社区护理教学也应该迎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及时的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为我国社区护理服务事业和老龄化保健体制发展提供专业的护理人才。所以,作为教育的研究者和实施者,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实践变革活动中,推动教育研究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3结束语
面对性病患者,护理人员应自信、热情、大方、端庄,举止稳重,态度温和,语言诚恳,谈吐适度,不能表现出歧视、厌恶等心理,要使患者感觉亲切、可信、有依靠,从而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该主动为行走不便的患者打饭、打水等,使他们感到身边人群的温暖。④老年患者。老年皮肤病患者时常伴随着呼吸、心血管、消化、肿瘤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所以,为老年患者作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医学知识全面、护理技能娴熟、基础知识及专业技术扎实,能够准确使用各类急救器材和药品,同时应该具备耐心、细致等多种品质,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对病情观察细致、全面、及时、准确。另外,因为老年人的各种器官功能明显衰退,免疫力不足,容易发病或因用药不当使病情恶化,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把预防老年患者发症作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皮肤科护理工作的几个特点
①护理任务重。护理人员每天除了必须为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要经常给患者上药、包扎、煎药等。特别是对于那些皮肤大面积破溃、糜烂或者溃疡的体无完肤、血脓淋漓、恶臭阵阵的重症患者,护理人员因需要近距离操作而需具有一定的忍耐力,同时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关心体贴病人等品质。
②护理难度高。除了接受常规的治疗外,皮肤科还经常需要用到大量的光疗仪器进行辅助治疗,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这些仪器的操作程序和维护技能,以便在治疗前能够为患者进行细致的介绍,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另外,因为皮肤科病人的病变部位在皮肤上,所以在给这类病人进行皮肤静脉穿刺时十分困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
皮肤科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①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任何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都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这就要求其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皮肤科的患者由于病情容易反复,治疗过程中所需要的医疗费用也较高,因此患者会有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而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热情、主动、细致、周到的服务,能够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精神压力。因此,护理人员要爱岗敬业,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视患者为亲人,把患者的需求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用爱心去善待每位患者,准确感知患者的情绪。
②扎实的业务技能。皮肤科的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一群从幼儿到老年人年龄迥异的特殊病人,患者的心理状态、文化素质、智力状况等各方面都参差不齐,这些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普遍不高,也没有掌握更多与所患疾病相关的知识,所以为他们开展护理工作时,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护理人员除了应该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技巧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健康教育和服务咨询能力,以便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宣教。
结语
总之,皮肤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针对不同的护理对象的不同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和沟通,爱岗敬业,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视患者为亲人,把患者的需求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用爱心去善待每位患者,准确感知患者的情绪,才能使护理工作取得实效,为病人早日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英捷单位:长春市中心医院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中老年干部;护理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由于内分泌功能出现障碍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对人们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使患者个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明显增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疾病治疗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对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1]。本次研究对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干部应用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我院收治的120例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干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66~83岁,平均年龄(71.6±1.5)岁;糖尿病患病时间1~14年,平均患病时间(3.5±0.9)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1.4±1.6)岁;糖尿病患病时间1~16年,平均患病时间(3.4±0.8)岁。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首先实施糖尿病疾病基础知识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病因、诊断、临床症状表现等几个方面,通过一段时间的基础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相关认识的了解程度显著增强,出现相应症状时应该及时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②科学的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避免甜食,少食一些含有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物,尽可能多吃高纤维及淀粉类的食物。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身高,体质量、工作性质对白天总热量需求进行计算,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③运动教育:根据患者机体的具体情况,在餐后的1h左右进行适当运动,使机体对糖的消耗量增加,使心肺功能明显增强,避免各种并发症。④出院指导:按时对血糖和尿糖水平进行监测,定期对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情况进行复常[2,3]。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糖尿病临床治疗总时间、糖尿病病情控制效果、对糖尿病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
1.4评价方法 显效:血尿糖水平达到正常范围,糖尿病表现已经彻底消失;有效:血糖在8.0mmol/L以下,血、尿糖指标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临床表现有明显好转;无效:临床表现仍然存在,血糖在8.0mmol/L以上,尿糖在(2+)以上[4]。
1.5数据处理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
2结果
2.1 糖尿病病情控制效果,见表1。
2.2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糖尿病临床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治疗(18.30±3.15)d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糖尿病治疗方案共计实施(23.16±4.37)d;观察组患者治疗(12.42±2.79)d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糖尿病治疗方案共计实施(19.05±3.38)d。两项观察指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2.3糖尿病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中有51例对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感到满意,观察组患者中有59例对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感到满意。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P
3讨论
健康教育护理服务模式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在临床上正日益受到重视,是简便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的一种形式,可以对患者学习掌握疾病有关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健康教育护理服务模式不仅仅可以对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使医疗开支明显减轻,同时对代谢紊乱现象进行扭转,还能够使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降低,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护理基础接受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1.7%,明显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71.1%,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5.0%,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李俊莲,霍迎难.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J].吉林医学,2009,30(14):1482-1483.
[2]姜雪,葛敏,王淑艳.应用自我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0,29(12):1000-1001.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7.6岁;病程3~20年,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由护士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和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全方位的护理。
1.2.1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科里多次召开护士会议,学习优质护理精神,深入了解护理内涵,建立优质护理小组,由资深主管护师或护师任组长,选取业务技能水平较强的护理人员组成小组,对每个患者实行专人负责到底。熟悉掌握患者的饮食、运动计划以及血糖控制情况,根据自身情况指导治疗与开展健康教育。
1.2.2夯实护理基础:
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治疗与护理,基础与专科相结合,了解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及时、个性化的基础护理服务。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对生活不能自理及部分自理的患者,依照基础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实施生活护理、健康指导等,如对糖尿病患者每天给予擦身、泡脚等,操作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及末梢血液循环情况,严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固定的护士负责固定的患者,能够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同时也拉近了医患关系,使患者易于交流,易于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提高遵医行为。
1.2.3注重细节管理:
改善病房环境,创造温馨、舒适的氛围,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及空气清新。在多功能厅为患者设有糖尿病食物模型、糖尿病杂志、VCD光盘等,供患者学习、休闲。病区走廊墙上,张贴糖尿病教育展板,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控制目标、饮食运动疗法及控制并发症等知识,供患者学习参考。为方便患者,病区设有微波炉、坐便椅、针线盒等。对待患者要来有迎声,去有送声,检查有人陪,服药有人送,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全程为患者服务。
1.2.4加强健康宣教:
我们通过责任护理小组对患者从入院一开始即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重点宣教,通过一对一的护理服务,对饮食、体育运动、心理、用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控,提高遵医行为,为有效控制血糖打下坚实基础。患者出院时,为患者制订出院计划,我们为患者发放自制的爱心健康卡片,标注糖尿病饮食、运动、用药及相关知识。建立出院随访电子档案,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健康信息,为健康宣教奠定基础。
1.2.5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完善护理质量管理:
护士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科知识,拥有精湛的护理技术。根据患者病情及时有效的完成治疗、专科护理、健康指导等,使其尽快恢复健康。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将护理工作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与护士的奖惩、评优相结合,激励护士的主动性,保证护理工作及时、有效进行,真正让患者得到实惠。
1.3评价方法
患者出院后3个月,比较2组在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差异。采用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分为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4项共20题,每题按照总是(5分),经常(4分),有时(3分),很少(2分),没有(0分),分别计分,满分100分。得分60~100分为遵医嘱,0~59分为未遵医嘱。该问卷信效度经检验均在0.8以上,符合要求。调查时责任护士采用谈话沟通方式进行解释,患者自填问卷调查表。
1.4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用药、自我监测等治疗方面依从性明显提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键词]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衔接
随着社会发展对各层次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模式不断拓展,呈现出多种层次的办学模式[1]。就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来说,同时存在初中生源的中职、5年制高职、高中生源的普通高职及对口招生高职等多种形式。生源不同,教学模式也应有差异,如何做好不同类型的中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安排,是护理专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为例,对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衔接问题进行探讨。
1我院护理专业学情分析
从护理专业招生的学制看,有3年制的中职、普通高职专科、对口招生高职专科以及5年制“3+2”(3年中职+2年高职)高职专科等4种类型。从学生的知识层次看,中职教育的学生只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对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材、新教法难以适应,易出现经常性的学习困难、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缺乏护理专业的知识基础、专业意识薄弱、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高。普通高职专科的学生接受过高中阶段的教育,文化课基础相对扎实,对护理专业课程有一定的理解力,学习护理专业的能力较好,但对护理专业的了解和认知不够全面,有时也出现学习情绪的偏差。“3+2”高职专科学生首先要完成为期3年的中职阶段的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及技能训练,然后进入2年高等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认为多数课程已学习过,再学习是重复,学生对于临床的护理专业认识与理解较全面,但缺乏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严格的技能实践。对口招生高职专科的生源来自职业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既有护理专业,也有其它医学类专业,还有一些其它专业,其生源的专业有差别,进入高职后在护理专业学习亦有差异。从学生的实践能力看,中职教育的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在学习护理操作时理解不到位,绝大部分都是验证性模仿练习,学习效果欠佳。对于“3+2”高职专科学生和对口招生的高职专科学生来说,在中职阶段进行了为期2年的理论学习和1年的实习训练,学生对已有的护理基本技能操作较熟练,少数学生还获得了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了基本的护理专业操作能力,但缺乏高职教育临床护理专业的系统实习和综合性临床护理技能的实践能力。对于普通高职专科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接受专业知识较快、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因此,现有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从时间和内容上均不能满足护理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目标看,中职教育的学生处于心理成熟的早期,自律性差、动力不足、对个人未来茫然无知、课堂学习态度欠端正、学习效率不高、意志力欠缺、学习目标不明确。普通高职专科的学生选择护理专业是为了以后能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学习积极性高、目标明确、自觉性强、有一定的学习竞争意识。对于“3+2”高职专科学生及对口招生的高职专科学生来说,绝大部分学生是为了提升学历而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对学过的护理知识不感兴趣,对临床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有极大的兴趣,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目标。
2对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注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与实践技能、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中高等护理专业人才是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2]。实现不同类型中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衔接时迫切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2.1需要制定适合不同学制类型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而实施的人才教育的过程总和。不同生源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不同,其培养方案应该有差异。对于中职生来说,要以基础理论教学的应用为主导,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临床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指导构建人才知识能力结构,最终培养适应临床一线的中等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对于高职生来说,其理论基础高于中职学生,要以学生的高素质为基线,重点开展专业教育,培养临床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具有高等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对于“3+2”的5年制高职学生,则要5年统筹考虑,并不是中职与高职的相加;对口招生的高职学生,其文化课基础逊于统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意识都强于统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需要补充提高专业文化基础课。4种类型的生源、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均有差异,需要分别对待,制定适合不同学制类型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培养要求。在制定方案前,学校可到医疗单位、临床一线调研,可聘请卫生部门管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临床一线技术人才、兄弟医学院校的专家教授研讨,集思广益,制定可行、合理的培养方案。同时,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就业岗位为基线,依据中、高职两个阶段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分层次制定培养方案。此外还可利用学院的附属医院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线实训内容,做到资源共享。
2.2需要科学设置不同学制类型的理论及实践课程
课程是专业教学的实现形式,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3]。中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衔接就是课程的衔接。学制类型不同,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也有差异,围绕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也应依据不同的生源,分类实施。就中职学生而言,基础知识必须够用,并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技能。因此在开设人体解剖学、健康评估学、病理学等必须的基础理论课程后,开设有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五官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专业课程,并在第3年进入临床实习,以提高实践能力,实现培养目标。对于3年制高职学生,在开展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直接让学生进入临床或实习基地,通过模拟或真实的实践,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高等职业素养。课程方面,在开设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五官科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技术、护理学基础等专业课的同时,增加了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等职业素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内涵。对于“3+2”高职学生,经过前3年的中职阶段学习,已经具备够用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临床应用技能,其后2年的高职阶段主要是对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强化。为此,特地调整了高职阶段的课程比例,使基础专业课程、临床专科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及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的比例达到1∶2∶4∶4,主要开设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科护理、基础护理技术等临床专科课程和内、外、妇、产、儿病例情境等综合实训课程以及护理人际沟通、护理职业素养、护理法律法规等职业素质拓展课程。在强化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的同时,增加新知识与新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训和职业素养能力。对口招生的高职学生,入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课基础及相关专业技能,但是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及临床技能较薄弱。因此开设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五官科护理等临床医学基础课程以及成人护理技术、母婴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等临床护理课程,并在第3学年开展临床护理实习,以提高临床护理的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的分类组合,各有侧重,使不同学制类型的学生都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及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
2.3需要开展多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中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衔接
面对不同学制类型、专业基础、学习自觉性、学习目标的学生,如何才能做好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衔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笔者认为除了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设置适合不同学制类型的理论及实践课程外,还必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中高职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衔接。
2.3.1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中高职护理专业不同层次的生源特点,创设多元化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适时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护理技能操作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分角色扮演的模式展开教学,由学生扮演患者、家属、医生、护士等,让学生进入到临床情境中;由教师或学生创设情境,请学生扮演,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评价,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有效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课堂效果得到较好地改善和提高[4,5]。
2.3.2按照职业岗位需求,重组课程教学内容
按照岗位需求,结合护理专业教学特点和临床工作的实际技能开展讲解。例如在中高职学生共同的必修课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口护理专业与“3+2”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重复学习的厌倦感,可从人的护理的整体性着手,同时遵循临床护理认知规律,将临床护理专业课与基础护理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与《基础护理学》整合为《成人护理技术》,将《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与《基础护理学》整合为《妇幼护理技术》,将《老年护理》与《基础护理学》整合为《老年护理技术》等,整合后根据临床护理工作所需进行课程设计,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能贴近临床实际,也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实现学得进、记得住、会动手、用得上的教学效果,教学衔接得以实现。
2.3.3注重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对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在内科、外科、妇产科护理等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单纯的课堂理论融入临床实践,加深学生对实践认知的同时,也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授氧疗技术时,不仅强调不同病情的患者其氧疗需求不同,更应该结合内科知识,告诉学生何种患者需要选择低流量持续给氧、何种患者需要选择高浓度给氧。在讲授静脉输液穿刺操作时,要根据内科、外科、儿科等不同患者讲授不同的穿刺方法、不同的滴速调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要注重将护理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整合,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如在讲授生命体征护理技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引入肺炎的病例,简要介绍病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临床表现判断病情,明确诊断,需要进行哪些检查、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如何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会应用到哪些有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相关的护理技能操作、如何实施,通过分步骤思考问题,结合临床知识,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2.3.4开展各种形式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
依据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现状,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专业实践方案,积极开展校内实习、创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训实践教学形式,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教中做,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通过安排学生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习、实训,或组织学生到家庭、老人院、乡镇卫生院等校外实训场所开展活动,让学生真正接触患者,进一步熟练规范操作,提高实践技能,毕业后能较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有效地开展工作。
2.4需要建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为实现教学衔接提供保障
要顺利实现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衔接,必须拥有一支理论基础雄厚、实践技能丰富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也要积极参加各类职业实践培训,以获取相关临床技能。我院是安徽大别山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可以充分依托职教集团的力量,实现校校联合、校医联动,让教师走出去,深入临床,开展一线临床实践工作和医院临床培训,同时借助职教集团的教学优势,与兄弟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互访、听课、研讨等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临床工作水平,为实现中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衔接提供保障。高职院校中高职专业的多层次、多学制类型共存的办学模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存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及时改进,才能逐步提高并最终实现不同学制类型之间的有效衔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茜.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273-275.
[2]李娜.关于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20(31):91-92.
[3]李晓松.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9):1075-1077.
[4]孙建勋,刘笑梦,张彦芳,等.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护理研究,2014,11(33):4116-4118.
患者自身的问题
1由于患者自身疾病的原因,或伴有不良情绪的刺激,就诊或入院后对环境、人员的不熟悉,造成精神上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病人对医务人员持有不信任的态度,造成对治疗缺乏信心、怀疑,遵医行为差,对治疗缺乏顺应性,延缓疾病的恢复,甚至是延误治疗。
2眼科患者在发病时,直接影响的是病人的视力,早期存在单眼或双眼视力的暂时性缺失,造成生活自理能力上部分或全部的不能自理,走路时易跌倒,坠床等护理安全上存在安全医患。
3有些视力尚可、行动方便的患者不遵守本院住院患者严禁外出请假的规定,擅自离开医院,给治疗、护理工作带来不便的同时,还有可能在院外发生意外,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4眼科住院患者多为年龄较大患者,且住院率逐年上升。据倪传英等统计,在眼科住院患者中,年龄>65岁者约占眼科住院患者的80%以上[2]。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具有特殊性[3];身体功能的衰退,多数患者伴有全身疾病,反应能力差,记忆力减退,行动和身体平衡能力减退,加之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易出现不遵医行为,甚至拒绝配合治疗。而且同时伴有其他疾病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所服药物的种类繁多,易发生错服、漏服或服用期间发生呛咳。
护理安全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
1加强对眼科护理人员的培训
1.1加强业务知识及技术技能的培训我院眼科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杜绝护理不良事件。加大对各级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除严格按照护理部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加强对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考核。
1.2加强健康知识讲解的学习及宣教。在给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老护士要带领新护士一起进行,每讲解一种疾病,都要年轻护士重新复述一遍,加强记忆。管床护士要勤巡视病房,反复向患者讲解相关健康知识,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配合治疗。
1.3加强护理评估能力,确保护理安全。任何护理行为从评估开始,只有正确、全面而高水平的评估,才能确保护理行为的安全[4]。
2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端正工作态度
护士长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规范执行医嘱,做到认真及时,严格查对制度;操作时严格操作规范。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并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有效的防范护理差错,避免护理纠纷。
3加强管理,落实各项核心制度
护士长在管理上要做到严格,避免人情等因素。严把护理一级质量控制关,科内质控小组要加大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规范各项操作。加强薄弱环节的排班,实行护理弹性排班。
4加强患者的管理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士要耐心的与病人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生活及心理需求,安抚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世界医学性难题之一糖尿病,现无明确根治方案。疾病长期困扰老年患者心理使其产生抑郁症状,促使老年糖尿病患者体内出现应激反应提高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敏感度降低,造成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血糖浓度控制力减弱[1]。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健康问题成为医学各阶层关注焦点。本研究选择我院内科收治该病老年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患糖尿病合并抑郁老年患者62例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护理模式类型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一般组和特殊组各31例。一般组老年患者男性31例,年龄(67.2±3.5)岁,糖尿病史(6.3±1.7)年;特殊组老年男性患者31例,年龄(68.2±3.6)岁,糖尿病史(7.1±1.9)年。所有患者均无交流障碍且年龄、性别、病情、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两组间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一般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如每日分时间段进行血糖测量及给予胰岛素药物注射、口服降血糖药,对于抑郁严重患者给予专科药物治疗。活动受限者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等。特殊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护理干预模式:①对初次患病患者给予糖尿病基础知识讲解,告知该病危害以及治疗原则(饮食为关键,药物为手段,运动为辅助,心理为统帅,自我监测为基础)。②心理干预:因患者抑郁症状需主动与其交流,听取并讲解患者内心疑问和倾诉,帮助减缓内心负担并避免抑郁情绪传播,建立良好自信心理鼓励患者自我表达。③教育护理:告知患者如何预防并发症产生以及服用药物注意事项、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起效时间。④胰岛素注射指导,帮助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时间、剂量、剂型以及注射位置掌握,以便其更好进行治疗。
1.3 评定标准 ①依从性评价:有专职护理人员制定依从性调查表并依次询问患者(调查内容包括饮食、运动、服用、心理交流、自我监测等)。评分为10分制,>8分为依从,5~8分为部分依从,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并应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应用"%"显示,一般组与特殊组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x±s)标准差表示且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依从性 特殊组依从性总统计率为93.55%,一般组依从性总统计率为77.42%,且P
2.2 SAS、SDS评分 组间护理后SAS、SDS情况,特殊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一般组,上述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关键词 高血压 护理 干预 质量
高血压病是常见症、多发病,多见于40岁以上之成人,一般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病可以诱发多种疾病,尤其是诱发脑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但多数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病情加重和并发症增多,成为值得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做好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迫在眉睫。为此,调查分析高血压病患者90例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社区护理干预的措施,2个月后评估干预效果,发现有明显差异。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90例,男67例(74.4%),女23例(25.6%)。其中知识分子30例(33.2%),工人21例(23.8%),农民39例(43%)。年龄38~75岁,平均60.31±7.19岁。
干预措施:①组织授课:内容为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饮食治疗、体育运动、药物应用、健康信念。②形式:集中授课、组织讨论、个别指导、跟踪随访、电话家访等。③课题由社区护理中心组织人员,分成6组,每组由2~4个临床护理人员负责干预15个高血压病患者,记录每个患者的情况,反馈给社区护理中心,由社区护理中心汇总资料,社区护理中心评估后提出意见,提出的意见由临床护理人员反馈给患者。
结 果
血压下降:全组平均血压在干预之前168/126mmHg,干预后降139/107mmHg,其中93%的患者血压下降,平均降低30~41/10~24mmHg,其中7%的患者血压不变。
生活质量提高:91%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有不同程度的减轻。9%的患者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提高或者有的有下降趋势。
坚持服药情况:经社区护理干预后,95.5%的患者坚持服药,有4.5%的患者因特殊情况未能坚持服药,如外出出差、有时间断服药或忘记服药等。
高血压病知识: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考核:病因知识平均得分95.8分,症状及危害知识平均得分89.2分,治疗知识平均得分96.4分。
健康信念:认为治疗高血压有益处35.6%,认为治疗高血压有必要19.3%,有治疗动机29.6%,认为治疗高血压有害处3.1%,认为高血压有威胁12.4%。
讨 论
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普及了患者的高血压病基础知识,提高了患者服药自觉性和战胜疾病的信念,不同程度降低了患者的血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社区护理干预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真正做到了登门服务,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国树.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1):879.
1健康教育
1.1健康教育前应做好详细的计划
健康教育的内容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方案,并随时根据不同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2]做到通俗易懂,适合老年患者的反应缓慢,理解能力下降,自身文化的局限性,使患者容易了解和掌握。通过直肠滴入的具体操作找到健康教育实施的有效切入点,使健康教育行之有效。
1.2健康教育根据直肠滴入的治疗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
(1)直肠滴入前期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通过健康教育,详细介绍中药直肠滴入技术使患者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直肠滴入疗法包括以下三种给药形式:直肠滴入;直肠注入;肛肠栓剂。我科室主要对住院患者进行的是直肠滴入治疗方法。直肠滴入又称为直肠输液,是将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把输液管剪掉过滤器,接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通过直肠滴入给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将输液瓶放入温水中加热,温度宜控制在35~40度(特殊药物除外)。灌肠前需充分摇匀,使瓶中的药物均匀,使肠道的充分的吸收。其主要意义是减轻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方法的未知而产生的恐惧心理,使其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消除护理操作时的不良情绪。
(2)直肠滴入治疗过程期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具体的操作过程。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滴入的药物,进行专业化的讲解和具体操作。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老年患者行动不便,会在床旁配置便盆,防止如厕不及导致的跌倒发生。多数老年患者括约肌松弛,避免在灌肠操作中用力挤压或是快速滴入药物,使患者产生便意。甚至有患者因这样的刺激,使得药液从处排出。操作结束后,患者平躺臀部垫置中单,适当抬高下肢15~30度,预防药液溢出。延长平躺时间或选在入睡前进行。
(3)直肠滴入治疗结束后观察期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患者自我感觉和治疗效果的反馈。通过患者自身反应,对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判断意义。正确的了解病情变化,掌握紧急因对措施和自我保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小结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后,56例中药直肠滴入的老年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护理体会包括:保留灌肠的操作基础知识是直肠滴入疗法的基础。通过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提高该病的认知度。使患者主动配合,积极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避免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2]。缓解患者的排斥心理,加强了心理护理,有利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周正杨 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关键词】良好沟通;老年患者护理;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27-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像。其中,男性患者为50例,女性患者为40例;患者年龄为60~85岁,平均年龄为(72±5.8)岁;90例患者中,35例患者伴有其他系统合并症,55例患者伴有瘙痒症;所有患者根据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确诊为糖尿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其基础上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等常规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一些常规的临床护理,其具体流程根据相关的标准护理程序来完成;研究组患者在观察组的基础之上给予其全面的护理干预,加强护患沟通,具体护理措施为:
1.2.1 心理护理沟通:老年患者大都存在敏感、脆弱等心理状况,加之部分患者由于疾病长期困扰,经常会出现焦虑、恐慌、不安以及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治疗的临床效率和依从性,因此护理人员在其治疗期间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心理护理措施为,首先,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积极发挥自身的热情接待患者,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告知其该疾病发生的具体原因以及治疗措施和注意事项等,使其对自身的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要最大程度尊重患者的意见,耐心诚恳的回答患者的所有疑问,做好其安抚工作,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从而帮助其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这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1.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的疾病,其患病者一般都有较长的病程史,长期的病痛折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多倾听患者的心声,帮其排遣心中的苦闷。另外,护理人员要能够通过细心的观察,了解患者的兴趣所在,并并积极寻找共同语言,和患者经常聊天,转移其注意力。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学会用鼓舞性的语言,随时鼓励患者坚持战胜病魔。
1.2.3 运动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帮助其进行一定的运动,具有很大的辅助治疗作用,如促进患者体内糖的氧化利用,增加其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有效实现控制患者体内血糖的目的。因此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鼓励,并正确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必要时可陪伴其共同运动。
1.2.4 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患者对其进行良好的饮食护理,对促进患者机体的营养补充以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患者的饮食护理,确保其饮食的合理性。具体表现为:少吃多餐,尽量控制饮食量,鼓励患者多食低脂、低糖、高纤维及高维生素的食物。
1.3统计学意义
1.4评价标准
根据相关的满意测评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测评标准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评分≥70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研究组非常满意25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2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对照组非常满意19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8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4%,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病症,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以糖代谢为主要障碍的病症,如脂肪、蛋白质以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也使得每年的糖尿病发生率在逐渐提升。目前糖尿病多见于一些老年群体,而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自身身体状况较差等原因,需要医院在治疗期间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
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良好的护患沟通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工作经验等都有较高的要求。通常具备一定专业素质以及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更能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护理工作是贯彻在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全部细节,而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基本依靠。
本文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研究组非常满意25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2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对照组非常满意19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8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4%,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老年患者自身身体状况较差等因素,对其临床治疗的效果和依从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医院加强治疗期间护患之间的沟通,积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进一对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玉静. 护患沟通技巧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09(10)
[2] 孙瑞卿. 门诊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J]. 护理管理杂志.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