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

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4-02-05 10:29: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

第1篇

二、专项规划。包括乡村景观规划、城区绿化系统规划、城区道路规划和“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

三、棚户区改造工作。明年将二道沟、三道沟作为棚户区改造重点。

四、老旧楼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局将积极配合市政府做好旧城区780栋。做好二道河沿河和建设大街两侧建筑界面综合整治规划方案,提供形象设计依据。

五、城区地下管网普查准备工作。2002年以来。地下管网实时动态数据收集库工作已中断七年,管网普查失去了连续性,普查效果应用失去了实时依据,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建议市政府加大地下管网普查工作力度,地下管网普查工作需要多个相同部门协调进行。为此。夯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规划局于明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尽快启动我市地下管网普查,使地下管网普查数据库正常地发挥效用,为乡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六、数字乡村建设。依照“数字通化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要求。

七、建立GPS卫星服务站。推进通化市乡村化信息建设工作。

八、建设规划展览馆。依照《城乡规划法》要求。扩大公众参与规划的透明度,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全面推进规划行政公开,做好批前公示,规划效果公示和规划行政许可审批公示,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努力打造“阳光规划”同时,也可以充分展示通化乡村形象和良好风貌。为此,建设规划展览馆势在必行。建设规划展览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和沙盘模型,向社会展示乡村规划。作为“数字乡村”试点乡村,需建设信息平台办公面积1800平方米,与规划展馆捆绑联建。

九、几条城市道路的规划。规划的重点是完善绕越线西昌立交与滨江西路、新华大街的连接。提出绕越线与城市干道的连接规划方案路道路性质做相应调整。货运车辆及其配货站调整到乡村出入口及绕越线上。延伸滨江东路(佐安河口至二道江桥)规划。

第2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

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来说,网络信息建设十分重要,具有外在性、多元性、价值性、风险性、互动性、广泛性以及共享性等特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网络信息建设可符合其多项要求。互联网技术的多样化功能可以充实村民生活与生态宜居,还可对乡村产业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现如今,我国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前景十分良好,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规划不完善、硬件设施较为落后、运行机制不健全以及供需不对应等现象。因此要想确保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快速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首先应强化乡村网络信息建设人才团队,构建完善的乡村网络服务系统,其次应争取社会企业与地方政府财税政策的支持,提高资金投入的占比。第三应强化乡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网络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完善。随后应完善规划设计工作,从而对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如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引导。

1乡村网络信息建设现状

1.1农业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在我国相关政策的引导与促进下,我国乡村网络信息发展速度开始提高,逐渐促进了乡村农产品的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土地面积较大,因此导致各个区域的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基础存在一定差异,使得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农业信息化较为发达的区域其网络信息化建设程度较高,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信息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农业信息化较为落后的地区,其网络信息建设水平较差,无法起到应有贡献。因此,从总体乡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来看,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信息化服务水平以及农业信息化发展速度水平不高。

1.2对网络信息要求趋于理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网络信息技术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农产品以及乡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网络信息建设的作用逐渐增加,大多数乡村农户开始主动追求网络信息服务。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困境进行了缓解与解决,在网络信息服务质量较高以及发展水平较好的区域,农户可以十分便捷的使用网络信息设施、手段以及平台,大多数服务平台使用手机以及电脑便可以登入,使得农村电子商务以及电子政务的服务体系愈加完善,并更加周到与精细。

1.3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差

通常来讲,网络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网络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首先体现在乡村基层网络信息服务站较为落后,设施存在不健全的情况,并且存在网络设备缺少的情况,同时网页、宽带、场所、人员等配备严重不足。其次是网络信息建设覆盖面不广,导致互联网服务体系的建设不全面。其次是各个区域之间的网络没有进行接通。这些情况都与乡村网络信息建设中的资金投入以及规划具有较大关系。

2乡村网络信息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2.1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工作

实现数字化乡村战略是我国当前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方向的主要要求。因此需要较为完善的保障措施、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以及重点建设来确保乡村网络信息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此同时,需要各级政府进行协调,完成顶层设计以及底层设计的规划工作。在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还应针对不同区域的相关特点进行本地化改进与创新,从而把控乡村网络信息建设的整体方向。

2.2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确保乡村网络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首先应强化乡村地区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针对不同区域乡村的相关特性开发具有区域特征的服务平台、应用、产品以及信息技术。其次是对网络服务平台进行建造,其公共数据平台应包含服务层、应用层以及数据层。第三是构建规范统一的数据信息共享集中库以及集中平台,对现有的多个农村部门服务平台进行完善与改进。第四应对现有的乡村信息服务管理方式进行完善,不不同类型的乡村信息服务系统进行规范与统一,构建统一的乡村农业综合信息管理网络,对专业化的信息服务进行鼓励,提高农业资源数据信息的利用率,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良的服务。

2.3建设乡村战略人才队伍

对于乡村网络信息建设来说,人才质量以及人才数量将对其建设质量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实施乡村网络信息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都需要多样化人才的参与,不仅需要顶层的设计规划人才,还需要中层人才实施衔接工作,也需要基层公共服务人才完成落实工作,更需要网络信息实施建设维护方面的人才,因此相关政府与部门应使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对乡村基层人才进行运用、培养与吸引。首先,应构建专业的网络信息建设人才团队,团队内部应包含技术人才、生产经营主体、区域性行业专家以及各类生产经营主体领导等。其次应对乡村现有的网络信息公共服务人员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对其网络信息服务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进行提高。第三是对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吸引,使其参与到乡村基层服务中。最后是对乡村网络信息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进行保障,确保其福利待遇保持在平均水平之上。

3结语

当前城镇居民消费发展进程先于农村居民,在旅游、文化以及网络信息等时尚消费方面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网络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信息化服务可以强化政府职能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带动龙头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他社会服务组织的合作形态随着演变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需要网络信息为农户实时市场供求信息,强化信息也分析判断、预警等方面的作用,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息指导服务,以及在科研教育方面也起到强化促进的良好效果。

献参考文献

[1]李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8.

[2]仇学琴.云南省乡村旅游信息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8):157-161.

[3]张成林.信息化视角下的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研究――主要以J镇农村社区为考察个案[D].江苏:苏州大学,2012.

第3篇

    一、着力推进全面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总要求

    二、着力推进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三、着力推进创新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四、着力推进优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硬保障

    文章不仅为我们企业方指明的方向和道路,更将对乡村旅游的未来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环境下,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创新举措,增添动能的直接工作指导下,湖北乡村旅游产业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针对乡村旅游的具体实施方案,我有以下建议,请区委区政府给予考虑:

    乡村旅游是利用乡村农业景观(非传统景区)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旅游形态。合理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满足乡村振兴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乡村规划和建设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政府强化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实行城乡一体规划管理模式,严格控制乡村开发建设。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加强对土地、水、空气和土壤环境问题的监督管理;保持乡村活力与可持续性鼓励乡村采取多样化的特色发展模式;大力扶持乡村企业发展,创建有活力和特色的乡村社区

一、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阶段是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始终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建设优美适宜的生态居住环境,要优先将学校、医院、图书馆、广场、公园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纳入规划建设,不断改善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及能源供给设施,以满足居民的生活与工作要求。在加强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要与之并头齐驱,加强乡村人文环境建设,倡导农民自觉抵制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加强乡村民主法制教育、国民伦理道德建设。

    第二阶段是从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综合推进的转变,乡村规划要适应信息化发展形势,不断完善乡村互联网,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农产品销售、人才培训、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等提供服务,全面普及农业信息化。

    第三阶段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政府扶持功能,改善农民生产条件目标一致。明确了农民为乡村建设主体,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各种措施,发挥农民积极性,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二、注重可持续的规划管理

    乡村规划设计中,要围绕“生态”和“以人为本”两个中心,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规划的权威性,规划一旦得到批准,就必须按规划实施,不能随意更改,同时也要重视规划的综合性、超前性、科学性和务实性。

    规划要注重夷陵区地方特色,保护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乡村差异性,避免特色消失,出现“千村一面”的问题。在规划建设同时,要加强保护管理,在基础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方面研究长效管理机制,避免引发污染问题,影响生态环境。

三、注重社区优质服务

    乡村规划和建设必须要有长效管理,通过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化解乡村老龄化问题等举措,解决居民发展遇到的问题,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不断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水平,发展现代化、规模化、数字化农业,完善社区支持农业、金融服务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模式,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振兴乡村经济,促进乡村旅游业繁荣,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四、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制度保障体系

    政府积极倡导,在政策、资金、制度等各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1、对农业项目发放政策性贷款;

2、成立乡村发展中心,建立财政资助体系保障乡村的发展;

3、重视财政资金项目的审核,将乡村公共设施、乡村住宅房屋、乡村休闲设施等三大类纳入“乡村发展财政资助计划”,以促进乡村社区快速发展。

4、制定和推广关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性鼓励政策,如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三农、支持就地发展农村产业配套项目、支持外出人员回原籍居住创业、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等

5、重视非政府组织和居民在乡村规划和建设中的作用,让居民参与到乡村管理,护乡村生态环境。

五、注重发展乡村旅游业

第4篇

随着有线数字电视的深入发展,全国有线数字电视建设已由局部试点进入到全面推广阶段。县级广播电视如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不断开拓数字电视市场,转型发展推动县级广电超常规、可持续发展,让数字电视惠及千家万户,让更多的百姓收看到高质量、高清晰度的数字电视,从而实现县级广电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先行发展?

1襄汾县有线数字电视的提出、准备和发展机遇

1.1襄汾县数字电视的提出

襄汾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348个行政村,50万人口,是晋南地区的平川大县,素有“金襄陵、银太平”的美誉。在“十一五”期间,襄汾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已把数字电视平移、数字电视改造纳入中心议事日程,到2010年底,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了2万余户。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襄汾广播电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先行发展的关键之年。五年看三年,襄汾广电人牢记发展理念,把数字电视、网络电视、光缆网络的开发和利用再次列为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

1.2“十一五”期间襄汾数字电视准备工作根据“十一五”期间数字电视发展目标,我们早在2006年就制定了《襄汾县数字电视发展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要求,我们及时组织相关人员介入到此项工作之中,开始了具体各项准备工作。分批次派人外出考察、下乡调研。2007—2010年的四年间,我们由中心分管副主任、总工程师带领技术骨干深入到全国数字电视发展比较好的陕西省和本市周边县市进行考察。通过考察,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数字电视管理经验和运营办法。同时也给了我们的很大的启示,要想在县级广电推广数字电视业务,就必须借鉴一些大中型城市数字电视发展的成功经验,使数字电视的各种业务在县级广电逐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另一个原因是,数字电视发展前期投入大,县级广电这些年在事业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资金短缺已成为数字电视发展的瓶颈,其发展空间虽然很大,但进展并不是很快。

2010年4月16—18日,我们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由中心领导带队,兵分三路,利用三天时间,深入全县乡村,就广大群众对数字电视的认同进行专题调研。调查中,我们发现广大群众对发展数字电视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是对于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到底有何不同,数字电视究竟会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有什么好处,绝大多数群众心里还很模糊,只是认为能多接收几个台。涉及到收视费有所提升,80%以上的用户有异义。这种新的收视方式、收视习惯和消费习惯,一般用户特别是农民还无法在短期内接受,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宣传推广。通过下乡调研,我们深深地感到,数字电视这一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是今后我们县级广电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襄汾广播电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先行发展的关键和努力的目标。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宣传,让群众更深地了解数字电视,使用数字电视,发展数字电视。

2襄汾县有线数字电视发展过程的转型

针对襄汾县有线数字电视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该怎么办?我们经过多次反复讨论研究,数字电视平移,发展高清数字电视,实现“三网融合”,这是全国广播电视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不容置疑的。在襄汾数字电视发展史上,我们科学发展、合理规划,实现了广播电视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先行发展。一是全面实施了全县光缆网络改造。早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我们就提出了“一年一大步,三年一跨越”的发展战略,利用一年的时间投资1500余万元进行全县有线光纤网络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光纤、村村通有线电视。这为发展有线电视用户特别是下一步发展有线数字电视迈出了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二是全面实施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2008年特别是2009年山西省农村公共事业“五个全覆盖”工程(广播电视全覆盖为其中之一)安排以来,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程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实现全县有线电视‘户户通’全覆盖”。即:由县政府投资1200余万元,对未安装有线电视的用户每户补助250元,让全县90%以上的用户收看到55套广播电视节目。通过三年的时间,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了89000余户,“户户通”工程共完成了29000余户,全县有102个村已率先实现了“户户通”。实施有线电视“户户通”是襄汾县委、县政府提出并实施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是襄汾县有线数字电视转型进展过程中的一条成功之路,为下一步发展数字电视夯实了基础。三是加快光纤网络的开发和应用。我们利用现有广电光纤网络,采用推送技术(PUSHVOD),开展准交互点播服务,满足广大用户点播收看的需求;同时从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出发,大力开发电子政务、社会教育、生活信息、文化娱乐、电视商务、银行支付等多种业务同,不断丰富节目内容和信息服务业态,使有线数字电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娱乐工具、信息工具,让数字化惠及千家万户。在增值业务的开发上,我们根据本县实际,已经成功利用广电光纤网络,完成全县“天眼”工程建设,使有线网络的附加值进一步增加,推动了广电产业建设的步伐。下一步,还可以增强全县视频会议系统及数字化平台建设,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使广电光纤网络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是把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上升为政府工程。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把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上战略高度,襄汾广电中心抓住这一机遇,结合全县打造文化名县的战略,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议,得到了县领导的大力支持。列入次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成为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以县长为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总指挥的领导机构,书记、县长多次视察、调研,亲临指挥,定措施、定方案,提建议,排困难,领导的关心支持,全县各级干部的齐心协力,促使“户户通”工程顺利向前迈进。二是调动乡村两级干部,取得他们支持帮助。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上升为全县的“政治工程”。我们积极与乡村两级干部取得联系,统一他们的思想认识,站在想民、利民、为民的高度,把“户户通”这一民心工程、富民工程竭尽全力进行了全面实施。特别是村干部能协助我们积极主动地深入农户搞宣传,讲解政策做动员,想方设法解困难,大大促进了入户,加快了工程进展。三是广电中心倾力,求真务实为民。面对“户户通”工程量大、面广、资金严重困难的实际,我们竭尽全力稳步实施,出台“户户通”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六个工程小组,制定详细的可操作办法,出台了工程安装维护新规定,明确每个人的目标任务,落实了相关职责,用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推进了“户户通”工程健康发展。四是技术人员攻坚,保证工程质量。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涉面广、线路长、环节多,难度大,面对困难,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从未畏惧,迎难而上。冒严寒、战酷暑,翻书籍、定规划,跑路线、绘图纸,搞测量、定指标,寻难点、强攻关,一张张图纸完美绘就,一个个难题迎韧而解,确保整个工程建设进展顺利。#p#分页标题#e#

4“十二五”襄汾数字电视发展思路及发展机遇

4.1“十二五”期间襄汾有线数字电视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襄汾县把数字电视列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之中,作为全县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项重点工程。不断加快高清、标清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步伐,及时做好高清、标清数字电视落户襄汾工作,使全县80%的用户收看到数字电视,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县数字电视全覆盖。

4.2襄汾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机遇

一是环境机遇。随着央视、省台、市台数字电视的平移,尤其是2010年临汾市数字电视的普及和大力宣传,使更多的百姓对数字电视有了全新的了解,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特别是数字电视提出了更加旺盛的需求,对广播电视的图像质量和数量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丰富,为襄汾县发展数字电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机遇。二是政策机遇。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基本政策已经出台,配套设施正在完善,市场环境正在形成,全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给我们指明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广电的传媒空间将逐渐扩大,为我们广电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历史赋予襄汾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三是战略机遇。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和普及,国家出台了数字电视产业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数字整体转换时间表,并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这为我们发展数字电视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同时,随着我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等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广播电视的投资力度,2005年、2006年把光纤网络覆盖工程,2007年“调频广播到村、有线电视入户”工程、2008年、2009年、2010年把“户户通”工程列入全县的重点工程,更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5如何做好数字电视落户襄汾工作

我们要抓住“三网融合”的机遇,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发展有线数字电视,使广电产业经营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先行发展。主要应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注重宣传推广。作为广播电视宣传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自身媒体优势和其他各种方式和渠道,大力宣传推广数字电视,普及数字电视知识,扩大数字电视影响,使广大观众能够充分认知数字电视,获取数字电视相关信息,方便选择和收看。

二是加大数字电视各项业务的开发力度。在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传输的同时,大力开发数字电视、视频点播等新型业务,大力开发政务信息、社会教育、生活资讯、文化娱乐、电视商务、金融支付以及各类接入服务业务,不断丰富节目内容,拓展服务范围,让用户真正体会到数字化带来的好处。

第5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新阶段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信息为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服务。对此,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实施了“农网信息入乡”工程、农村信息“村村通”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并成立了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发挥农业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招商引资、产品展示等功能,成为新阶段为农服务的重要窗口。一、基本情况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区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在农委,确定专人负责农业信息化工作。二是加大硬件投入。自____年省委、省政府号召实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以来,我区逐年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几年来,区乡两级累计投入___多万元,由原来的电话线拨号上网,发展到现在宽带上网。目前,区委大楼各单位和各乡镇都可以用光纤上网,大大提高信息量和信息传送速度。____年初,我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数字光纤村村通工程,截至上半年,连接全区各乡镇的广电数字光纤体系基本建成,该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宽带联网、可视电话会议功能,还可以传输___套数字电视和__套模拟电视信号。目前,该光纤网络在__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已实现畅通,村级试点在__镇__自然村和__*自然村已实现户户通光纤。三是积极维护更新__区农业信息网。自__区农业信息网在某省农业信息网服务器上开通以来,区农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和更新网站,并培训农口各局办人员操作网站管理后台,及时各类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信息以及农产品供求信息等,使__区农业信息网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据统计,农业信息网改版以来,__区农业信息网共新闻、各种技术材料、图片等____余条,其中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被__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信息网采用;在全国“一站通”供求信息___多次,为农民和全区的种养大户提供快速可靠的市场信息服务。四是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网。目前,全区_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已上网,利用网络获取市场及相关农产品信息,其中__面粉有限公司和__肉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已经正式运行。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到位。

据调查,乡镇基层部分人认为,所谓的信息化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浏览信息,没有认识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形成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单一化的片面认识,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对网络功能,也普遍只停留在利用网络进行收发信息,还没有达到利用网络信息改善经营和开拓市场的程度;有些人对网络的作用和效果有怀疑,认为网络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绝大多数农户还没意识到网络信息化的作用,认为有无网络信息都一个样,甚至连互联网是什么都不知道。

二是业务人员技术水平制约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要会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区区、乡两级农业部门懂计算机的技术人员也有一些,但既懂农业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却很少,适应不了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需要。因此,业务人员技术素质的低下阻碍了农业信息化建设。

三是总体投入不足,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偏低。

虽然我区各乡镇都有了光纤,也都能联网上网,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严重不足,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薄弱。在当前普遍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氛围里,我区不少地方虽然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在投入上更注重的是硬件投入,缺乏对人员培训、软硬件设备更新,技术升级等后续投入,这些都直接影响农业信息化服务日常运作,最终导致信息化工作水平偏低。

三、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我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开展时间不长,乡(镇)、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刚刚启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尚不能较好的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形势下政府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乡(镇)级要明确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主要负责人,并设立专门的班子,明确责任人,配合区农业信息中心,负责实施当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要推进我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关键要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改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片面认识。结合实际,制定出宣传方案。宣传内容围绕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来展开,提高我区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户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宣传,使各级政府、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督查,狠抓落实。

加大督查力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作为年终考核内容之一,进行适当的奖惩,促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四)加强培训,建设队伍。

加强 对信息员队伍的培训,建立健全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掌握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加强对乡镇信息服务站、村级信息服务点负责人的培训加强乡村两级的信息员队伍,通过系统的培训,使我区初步建立和健全一支为农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

(五)加大投入,出台政策。

鉴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和信息服务的公益性,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相关政策。

四、两点建议

(一)设立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

建议各级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奖励,实行以奖代补,进一步促进我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6篇

广州市番禺区始建于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岭南文化、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负责给我们介绍情况的陈任博士,颇有儒商气质。他介绍说,数字家庭体验屋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广东省经信委、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番禺区人民政府支持和指导,由广东星海智慧家庭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及广州星海传媒有限公司重点打造而成的。

在番禺,有五个数字家庭体验屋,各具特色。从住宅入口的指纹、人像识别门禁、可视对讲门口机,到客厅的智能机顶盒、云电视、家用投影机,再到卧室的窗帘控制、灯光控制,厨房有配置的智能抄表系统和煤气泄漏传感器,洗手间则有紧急救助按钮,可以说小房子集纳了大智慧。

通过陈博士的详细讲解,我总结数字家庭体验屋具备五大看点:

看点一:家庭网络,一“网”打尽。塑料光纤家庭网,通过接入网关,用一条塑料光纤接入到家庭的塑料光纤交换机,再连接到机顶盒、电脑、可视对讲电话,从而实现电视、电话、网络的三网融合。

看点二:万能遥控器,无所不“控”。万能遥控器采用数字化可移动智能家居控制技术,以嵌入式网络、PLC、Wi-Fi网络通讯、红外远程遥控、GSM通信、视频处理这六大技术的有机结合为基础,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 “星海PAD”、手机等终端移动网关智能控制家居电器设备。

看点三:云服务、智能盒、智能无线影音,吞“云”吐“物”。信息文化云服务基于信息文化云服务平台,除了向用户提供传统数字电视节目,还向用户提供双向文化娱乐服务和信息服务;智能盒具有网络互动、智能家居、电视购物、体感游戏等数字化功能;智能无线影音解决方案可实现通过Android系统、iSO系统手机和平板电脑,对多房间、多区域的云音乐进行智能控制。

看点四:健康医疗,自“检”自“查”。居民在家中使用健康设备,把检测出来的健康数据上传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系统的智能处理,社区医生可以通过该平台查看并给出需要的健康建议,也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决定是否需要对居民上门指导。

看点五:家庭物联网,“智能生活时代”。通过数字家具、家庭服务器、云终端连接起来的“家庭物联网”,将人们带入“ 智能生活时代”。数字家具配置Windows 8系统,以十点触控触摸屏替代键盘、鼠标,把云终端嵌入到家具产品中,让带智能终端的茶几、书桌等数字家具替代传统PC,实现全智能、全触控操作。

我们走马观花一圈下来,感觉建设数字家庭体验屋意义重大:

其一:这种以“体验+消费”的新模式,将数字家庭产品销售融入到实际中去,摒弃传统的以产品摆放为主要的销售模式,将数字家庭整体解决方案的理念和产品深入到社区、乡村中,扩大数字家庭的市场,真正实现信息惠民的目的。

其二:大力发展实体应用,展示与网络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融合衔接,探索面向三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促进产品的跨界应用,形成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服务为主体的新型消费的发展。

第7篇

一、北沟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首先,外国人在此投资经营了多家旅馆、提供餐饮服务。第一个出现在北沟村的外国人经营的店铺是“小庐面”,她充分利用周边的优异自然资源,将一座原本闲置的老房子被改造成了一个休闲观景的绝佳场所,成为游客来北沟村不可不去的地方。

其次,当地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地村民给住宿的游客提供食物,都是农家新鲜的蔬菜,如果游客想自己做也可以提供厨具,这是城市里无法品尝到的美味。这里地处长城脚下条件优越,而且有直达的公交车,因此吸引了很多附近城市的游客。

最后,当地自主建立了“北旮旯乡情驿站”,这是由村子集体出资建设,由大学生村官经营管理的特色驿站。他们的宗旨是绿色、天然、农家、价位实惠。驿站采用现代企业化管理模式,标准化管理,使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

二、北沟村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水平不够,村民与外国游客交流有障碍

村民的素质有限,导致在旅游服务方面水平不高。另外北沟村在外国人开发后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村民只有少数几个会说英语,这就造成了沟通的障碍,也导致外国游客倾向于住外国人开发的旅馆,当地流失一部分客源。

(二)村子现代化建设部分流失乡村特色

北沟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村子路面已经大部分硬化,现代化设施也基本备齐,这是村子经济发展和共同治理的结果,然而村子现代化建设也同时会导致它失去部分乡村的特色,失去乡土气息与原汁原味,这无疑是一种损失,但却是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外国经营者与当地经营者是竞争关系,造成收入不均

北沟村的村民几乎不会接待外国游客,主要是语言障碍,而接待中国游客的村民只有在各个假期的时候才会有足够的客源,导致收入不均。外国经营者与当地村民在一定程度上是合作者,然而同时也是竞争者,对经济也有一定影响。

(四)村子老龄化严重,缺乏活力和创新

年龄结构导致村子缺少年轻的力量,缺少年轻人的活力,在一些方面也会缺少创新,老人们一般干一些农活、安度晚年,对村子经济的发展关心比较少,这也会一定程度阻碍村子经济的发展。

三、乡村旅游对北沟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负面影响

(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提高经济收入,拓宽收入渠道

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村民开始经营旅馆、餐饮、服务,村民的经济收入不再只局限于农耕,不再局限于贩卖栗子,而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参与旅游业增加经济收入,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北沟村若没有发展旅游业,便只是一个长城脚下的普通村子,乡村旅游为村子带了商机和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2.带动村子第三产业

村子本来是第一产业为主的农耕型村庄,在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村民纷纷投入旅游业中,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北沟村在瓦厂等开发后转入服务业,小庐面也雇佣了当地村民服务。村子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同时第三产业还将服务于第一第二产业。

3.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在北沟村,外国人建立的瓦厂需要当地村民做清洁工作,北旮旯乡情驿站也需要人经营和服务,各家自己经营的农家乐也需要人管理,这样无形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

4.促进村子现代化建设

为了提供更好的环境来发展旅游业,村子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加快了进程,北沟村采用村子自己的规则,对环境问题做了严格的规定,村民也心照不宣的保护着村子的环境。同r还加强了硬件设施,村子里设有图书室、电脑室、数字影院等,还有LED电子显示屏立在村子中央,广大村民享受了现代化的设施,提高了生活质量。

(二)对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

旅游业发展对北沟村的经济也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第一,游客大量增加,北沟村作为一个旅游村子,商品物价必然涨价,然而这对本村也有影响;第二,旅游业发展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游客对村子的环境没有本村人重视,而农家乐等产生的废水排放也会造成一些影响;第三,第三产业的比例很小,导致村子农业效率低下,村民分散精力经营旅游业,对农业是一种影响。

四、对北沟村问题的建议

(一)对村民加强外语及管理方法培训

对于村民来说,学习英语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村子里中老年人居多,学习速度较慢且兴趣不高,不过对于一些简单的外语应组织村民进行了解,解除基础的沟通障碍,或者多培养几个学习能力强的人学习英语,帮助当地村民与外国游客交流。

(二)对中国游客大力宣传北沟村

当地村民若想增加游客与外国经营者竞争,就要同样在中国做好北沟村的宣传,重点突出在北沟村游客可以体验到什么,在各大媒体大力宣传,也可以做成一个品牌,做成精品。

(三)尽量召回青年发展村子

村子青壮年比较少,大多外出打工,导致村子缺乏活力和创新,村干部应尽量召回村子里的年轻人,让他们看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并主动愿意回来发展,同时可以给他们一些福利和支持,鼓励大家回村建设。

(四)合理规划,突出特色

第8篇

2013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市档案部门的工作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进一步做好档案文化、档案登记备份、馆藏档案资源、基层档案等建设,充分发挥了档案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的作用。

(一)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档案工作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档案工作,褚银良县长对档案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制定出台一系列档案工作文件,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县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县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关于实施“记忆工程”的意见》和《县档案馆接收档案范围和标准的规定》等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对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高规格召开全县档案工作会议,县四套班子参加,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做工作报告,县委副书记作重要讲话。四是档案文化建设和档案登记备份“两大战略”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并有专项经费保障。五是新馆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档案馆新馆迁建工程重新选址,列入了2013年县重点实事项目前期计划,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项目建议书批复等前期工作。新馆规划用地9335平方米(约14亩),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

(二)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更加规范,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一是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得到全面落实,进一步加强了县登记备份中心的人员、制度、场地、设备等建设;积极做好登记备份发动宣传,分别召开了登记备份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主要民生部门参加的登记备份工作座谈会,举办了8场次的登记备份培训会;抓好重点单位登记备份工作,全年共有23家单位54类涉及民生的4.33T电子文件和业务数据备份到县登记备份中心,形成备份光盘120张,硬盘9个,并接受了省考核组的考核,被评为2013年度全省档案系统推进“平安”建设先进单位。二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智慧档案馆平台全面运行,一期数字档案馆项目通过验收。完成了第一批220万页的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第二批数字化加工完成公开招标,并已扫描80万页;档案馆室系统单机版开发应用,新增省规范化数字档案室8家、示范化数字档案室3家;档案网站文化功能进一步凸现,被评为省档案系统优秀网站。

(三)“记忆”工程更有举措,档案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开展“记忆”工程建设,坚持以项目推动档案文化建设,树立档案文化品牌。一是将档案文化建设提升到县委、县政府工作层面,县”两办“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记忆工程”的意见》,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列入了目标考核,设立了专项经费。这一工作机制在全省是少有的。二是开展了“微视档”品牌建设,利用档案馆资源优势,借助县档案馆数字影像工作室的数字多媒体技术,制作了1600多部“微视档”作品,这一独创工作先后被电视台影视频道、《日报》、《中国档案报》、电视台“看看看”栏目、中国网等媒体报道。三是档案文化作品及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了六集大型档案文献纪录片《缑乡岁月》的拍摄制作,并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受到一致好评,荣获市档案文化建设优秀产品奖;编印了《记忆·十一五》和《姓氏文化溯源》等珍藏作品,其中《姓氏文化溯源》一书,荣获全省档案部门优秀编研成果二等奖;完成了方言建档,开展省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建设,在力洋海头村建立了乡村记忆馆;建立口述档案资料库,以音频、视频形式留存记忆,目前已录制视频资料850分钟;建立地方名人档案,开展了叶颂清等历史名人及县文艺工作者等档案资料征集工作。指导档案文化研究开展工作。

(四)档案监督指导更加有力,基层档案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监管有了新手段。县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县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县重点实事工程档案监督管理。二是档案目标管理认定有了新增长,全年通过市级以上目标管理认定的达40家,居全市首位。三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有了新推进,有11家乡镇(街道)机关档案工作达到省二级以上,建行政村规范化15家。四是农村信息资源共享有了新举措,印发《县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查阅利用服务指南》,通过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立档案代查点等方式,增添了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途径。

(五)档案馆基础业务更加扎实,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档案馆收集范围重新划定。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9号令,结合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县“两办”印发了《县档案馆接收档案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县档案局制定了《县档案馆接收档案范围细则》,重点将一些涉及民生的专业档案列入进馆范围。二是积极做好档案馆(室)各项业务建设。2013年,接待查档5600余人次,提供利用9300卷次;接收档案164卷,征集老照片2400张;对馆库进行了修缮,健全值班制度,加强了档案的安全保管。

(六)队伍建设更具活力,档案工作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一是充实档案干部队伍,局机关新录用3名工作人员,增添了新鲜血液,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荣获全市档案系统“兰台杯”登山比赛团体冠军。二是加强档案人员培训,举办了全县档案岗位培训,全县有158人参加培训,人数创历史新高。三是创新档案宣传载体。开展免费为四世同堂以上家庭拍摄全家福及视频记录的公益文化创意活动,得到了全县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好评;首次以电视访谈形式宣传档案工作,局长李海啸就《档案与民生》话题接受了县电视台“画音访谈”电视专访,这是档案工作第一次直面电视观众,通过荧幕向社会展示近年来县档案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档案在服务民生方面的作用,呼吁全社会更加重视档案、尊重档案。四是在机关开展了“比作风、树形象,强效能、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自我加压,全力破解深入实施“两个推进”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口述档案建设获全省档案系统“比树强创”主题实践活动创新破难优秀案例。五是加强档案调研和学术研究,年初制定了调研工作制度,有2篇论文参加全国流。在县级以上公开媒体发表宣传报道63篇,创历史新高。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与省、市档案部门的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做好巩固、深化、完善、提升的文章,着重开展“六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档案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一)开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登记备份和信息化工作水平。要以创建省规范化登记备份中心和数字档案馆为目标,着力做好三项提升工作:一是提升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中心的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完善制度,添置设备,做好重点民生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在线备份范围,组织开展登记备份应急演练,提高登记备份技术,全面达到省规范化登记备份中心的标准。二是提升智慧档案馆(室)系统的应用保障能力。对系统运行的规范性、安全性探索引进第三方检测,并定时公布检测结果,督促各单位规范、安全操作。按照省规范化数字档案馆建设标准,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步伐,全面完成第二批馆藏档案数字化,启动第三批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并做好第一、二批馆藏档案数字化验收。加大规范化、示范化数字档案室创建力度。三是提升档案信息网络安全运行能力。继续增添硬件设备,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及时更新充实内容,加强安全检测,确保档案信息绝对安全。

(二)开展品牌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档案文化建设水平。

要以实施“记忆工程”为主题,着眼于打造全国性档案文化品牌,着力做好三项推进工作。一是推进“微视档”档案文化品牌建设。做好商标注册,启动微视档网站建设。与电视台合作,推出《岁月如歌》电视专题栏目,筹划开发微视档作品。开展首届全国“徐霞客游线”历史文化微视档作品征集和“美丽”百姓微视档大赛活动,扩大档案的社会影响力。二是推进档案文化产品创作。完成大型档案文献纪录片《缑乡岁月》文化产品的包装、宣传、招商和销售工作。编印出版《记忆2013》、《缑乡旧影》图册和《文献》丛书、《宁台烽火》书籍。三是推进档案文化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做好清潭、前童、涨坑等村的乡村记忆馆建设。启动《复兴之路》数字多媒体网上演示中心建设。

同时,贯彻好县“两办”文件精神,督促指导责任部门做好发展的同步记录,及时报送原始资料,启动“记忆”名录和记忆资源库建设。

(三)开展便民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档案的公共服务水平。要突出档案服务民生这个主题,着力做好三项探索性工作:一是探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档案查阅利用代办服务机制。计划与县外来务工办联合发文规定,凡是来务工的外来人员,在办理有关证件等事项,需要其本人提供档案资料证明的,可到档案馆申请代查服务。由县档案馆与其档案所在地联系,取得档案资料复印传真件,加盖档案馆印章,可作为其在任何部门办理有关手续的依据。二是探索县内民生档案查阅一站式服务。在农村、社区、乡镇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和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县档案馆档案查阅利用代办点,百姓就近在任何一个点就可以查到县档案馆保存的民生档案,切实提供查档便利。三是探索81890“老百姓档案服务热线”,24小时提供档案指导语音服务。

(四)开展示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档案工作水平。要以争创全国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为目标,着力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大乡镇街道、社区、农村档案室上等级创建力度。积极创建2个省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乡镇,10家以上行政村(社区)省规范化档案室,不断创新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二是提升企业档案工作水平,加大对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服务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民营企业档案馆,结合企业文化,发挥档案的作用。三是加强对专业档案建设的监督指导。根据《县档案馆接收档案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和《县档案馆接收档案范围细则》的规定,监督指导各进馆单位加强专业档案管理,及时报送专业档案目录,启动建设专业档案目录数据库。抓好《县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档案工作。加强执法检查,争取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意见》。

第9篇

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开展好专项工作,有利于激发村民参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热情,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引导和鼓励村民出资出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调动基层干部群众民主议事的积极性,运用民主方式解决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并不断完善民主议事机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形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渠道投资的新机制,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广泛争取各方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筹资筹劳开展村内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加快村内道路、人畜饮水、村容村貌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步伐。

(二)基本原则

1.民主决策,筹补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必须尊重民意,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给予奖励补助,使政府投入和农民出资出劳相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没。

2.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必须考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加强引导,优先支持农民积极性高、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适当向贫困村倾斜,提高项目效用。

3.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筹资筹劳方案的制定、村民议事过程、政府奖补项目的申请、资金和劳务使用管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监督。

(三)目标任务

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绝大部分自然村村内道路基本实现硬化,村民喝上清洁卫生的水,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推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跃上新台阶。

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范围、标准和程序

(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

我市行政区划内的村级组织,包括有农村人口的街道办事处、国有农场的生产队,主要是对以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目前支农资金没有覆盖的自然村村内户外道路、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环卫设施、植树造林、文化体育设施等村民迫切需要并直接受益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实行分类奖补。跨村以及村以上范围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投入,应主要由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责,由现有的投入渠道解决,原则上不向村民筹资筹劳;农民宅前屋后的修路、建厕、打井、植树等投资投劳,应由农民自己负责。

(五)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来源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安排,县(区)人民政府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提高自我发展和自我建设的能力。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形成政府补助、部门扶持、社会捐赠、村组自筹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新机制。

(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

奖补办法按照《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行办法》(云财农改〔〕8号)执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具体标准,由县(区)人民政府根据自然村的不同情况,按项目类别、工程大小及投资额度、村民筹资筹劳、乡村投入、社会捐赠等因素确定,报省、市财政部门和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一事一议项目的财政奖补资金实行限额控制,以自然村为单位,原则上不得超过50万元。因特殊情况超过50万元的,报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审批。

(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审批程序

1.项目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行项目申报制。需申请财政奖补资金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由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根据村民议事情况填写《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表》,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确定上报县(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项目审批。县(区)接到乡(镇)人民政府的申报材料后,由县(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财政、农业、新农办、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对所申报项目的一事一议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工程预算、村民筹资筹劳、乡村投入等情况进行审核。经审核确认符合财政奖补范围的项目,由县(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奖补方案,汇总上报县(区)人民政府审批。拟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立项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上报前由县(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公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公示内容包括:议事主体、项目内容、工程概算、施工期限、村民筹资筹劳数额、社会捐赠、乡村投入和县级财政奖补资金安排情况等。

3.项目实施。县(区)人民政府批准立项实施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乡(镇)人民政府的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和县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由项目议事主体组织实施。

4.资金兑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由省直接拨付到县,实行事前预拔和事后报账制度,由县(区)人民政府统筹安排,采取实物或现金方式,专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可采取实物或货币方式兑现,直接用于项目建设。采取货币方式兑现的,由县(区)财政部门根据县(区)人民政府审核批准的奖补标准,将奖补资金分项目拨付到乡(镇)财政所,由乡(镇)财政所兑现到实施项目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实行实物方式兑现的,由县(区)或乡(镇)按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组织公开招标,统一采购,按标准补助到实施项目的行政村或自然村,招投标费用和运费不得用奖补资金开支。

5.考核验收。省和市对县(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分年度进行考核和验收。未完成计划的,相应扣减次年对县(区)的奖补资金;违反政策和规定安排使用的,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竣工后,由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将财政奖补资金(实物)的安排使用情况向全体村民公示,经公示后得到大多数村民认可的,填写《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验收清算报告表》,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乡(镇)财政所、农经站等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经乡(镇)人民政府检查验收,确认财政奖补资金使用合法合规、项目建设符合规划要求、工程质量达到规定标准的,上报县(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复审。经县(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复审验收合格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由县(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年度逐级汇总上报省财政厅清算。

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相关措施

(八)统筹规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以县(区)为主组织实施。各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结合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现状,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乡村道路建设、饮水安全工程、村容村貌整治、灾后重建、移民搬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以自然村为单元,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连片推进”的要求,统筹作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计划,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实施。除已有进村入户项目外,每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覆盖面,不得低于自然村总数的20%。规划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应先易后难,逐步覆盖。优先支持以村内道路硬化为主要内容,整村推进,群众受益面广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优先支持村民积极性高,主动要求筹资筹劳并有村集体投入或社会捐赠赞助的一事一议项目;优先支持村级领导班子得力,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健全,村规民约完善的行政村和自然村。

(九)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机制

认真贯彻《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实施办法》(云政办发〔〕146号),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规范议事程序,明确议事范围,确定限额标准,细化管理措施,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有关规定,所议之事要符合大多数农民的需要,议事过程坚持民主程序,实施过程和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议事范围为建制村,根据受益主体和筹资筹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可适当缩小议事范围,以村民小组或者以自然村为主体议事。筹资筹劳原则上实行上限控制,每年人均筹资不得超过本县(区)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每年每个劳动力投劳的数量最高不得超过10个标准工日。根据实际需要和经大多数村民同意,可以分年筹资,也可适当提高筹资筹劳标准。超过上限标准的筹资筹劳,须逐级报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属于筹劳的项目,不得强行要求村民以资代劳。村民因外出务工等原因无法出劳的,可以请人代为出劳或者以资代劳。村民自愿以资代劳的,由本人或者其家属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可同意以资代劳。以筹料(按人均或户均筹集沙、石、土等)形式开展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每年人均筹料量原则上不得超过当地10个标准工日所能筹集的料量。

(十)建立健全监管制度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建设内容、筹资筹劳数量、奖补金额等要作为村务财务公开内容,及时向村民公布。县(区)、乡(镇)要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档案或数据库,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会议记录、村民签字、筹资筹劳方案、出资或投劳凭证、奖补项目的申请表等相关原始材料汇总归档,规范管理,接受监督。充分利用“金财工程”、“数字乡村”等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动态监控机制,加强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对违规操作、截留挪用奖补资金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十一)推进村级公益设施管护体制改革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明确一事一议公益设施的所有权,落实养护责任主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形成的资产,归项目议事主体所有,由村级组织负责管理和养护。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村公益事业,对现有的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村级组织要立足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村内公益设施管护体制,做到建管结合,确保村内公益设施长期发挥应有效益。

四、加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财政局综改办,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切实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明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主管领导和责任部门,层层落实领导负责制,切实担负起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宣传引导、管理监督等工作,并保证一定的工作经费,确保政策落实和工作顺利开展。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村级组织要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民主议事,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筹资筹劳,实施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十三)加强督促指导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加强动态跟踪管理,及时掌握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进展和奖补资金的兑现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试点工作健康发展。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财政奖补政策和奖补办法的制定,奖补资金的分配、管理和监督,指导开展财政奖补工作。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一事一议制度的完善,指导乡村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加强对村民筹资筹劳的监督管理。新农办要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畴,负责统筹规划把关,协调相关部门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交通、水利、林业、建设、发改、扶贫、教育、文化广电、卫生等部门,要积极支持、指导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各新农村建设挂钩帮扶部门,要多方整合项目资金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监察、审计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跟踪检查和审计监督,对群众举报和违反相关政策的问题,要及时查处,坚决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部门负责做好涉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上访、事件处理工作。宣传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重要意义、主要政策和相关的措施办法,掀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十四)严明政策纪律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最大限度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规范管理和及时兑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确保农民群众直接受益。严禁超出规定范围向农民筹资筹劳或以行政命令方式下达筹资筹劳任务。不得因一事一议加重农民负担或产生新的乡村债务,不得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变成上级立项、农民配套的钓鱼工程,不得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变成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得平调、挪用筹集的资金、劳务及财政奖补资金。因违反政策规定,发生严重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依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10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趋势;建议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本文主要阐述了村镇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村镇银行的意见和建议。

1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

2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2、1 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97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5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2、2 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上升,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本总量、内控制度等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实力,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从而实现跨区域经营。

3 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97家,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但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吸储困难、业务品种单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困扰着正在发展的村镇银行。现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的发育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可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

第11篇

关键词:农机;三率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21-1

1 阜新市农机“三率”情况

在2006~2010年间,阜新市拖拉机挂牌率分别为64%、62%、63%、65%、64%,年检率分别为 85%、90%、86%、87%、89%;持证率分别为63%、60%、64%、62%、65%。到2010年底,全市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4995台,挂牌15997台,拖拉机驾驶人员19769人,驾驶员累计在册数12850人;联合收割机保有量80台,挂牌58台,驾驶员累计在册数50人。全市围绕加强农机安全监管,提高农机“三率”,重点抓了一下工作:

1.1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机管理队伍

加强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阜新市着力加强对监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教育监理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搞好政策法规教育和岗位业务培训,使他们知法懂法、正确执法,以优质服务提升农机安全监理水平。

1.2 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重视安全宣传教育,结合春种、秋收的关键农时季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介,并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发放资料等,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宣传形式,将农机安全宣传工作送达千家万户。加强农机法规宣传教育,教育广大农机驾驶员学法、知法、守法,增强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守法习惯。加大对农机驾驶员的安全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各种条件下的安全驾驶方法,确保农机安全作业。

1.3 加强农机安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农机牌证管理,严把登记关、检验关、考试关、审核关,把好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加强监理装备建设,确保监理工作所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确保数字准确可靠。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水平。依法做好年度检验,确保农机良好安全状态,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1.4 以“平安农机”活动为载体建立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以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为载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农机安全教育普及化、安全管理源头化、专项治理经常化、示范创建标准化。深入开展农机安全整治活动,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全面落实农机安全防范措施,不断创新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 影响农机“三率”的因素

2.1 农机经营收入降低,驾驶员守法意识不够

近年来,随着燃油费的上涨,拖拉机经营收入不断降低,使群众负担加重,从而增加了不年检、不办证等违法现象。此外,群众认为农机不上路行驶,而是主要从事农田作业,办理牌证没有必要,服从牌证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2.2 农机执法范围较狭窄,法制监管力度不够

农机活动范围和区域较大,不仅限于在田间、场院,而且活动在乡村道路上,农机安全检查工作量很大。而农机管理部门没有上路检查权,严重影响执法效果和执法力度。

2.3 农机监理机构没理顺,基层管理力量不够

农机监理机构虽有行政执法职能,但实际上多数县区农机监理机构是差额单位或自筹自资单位,严重影响了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乡镇(街道)农机站合并后,大多仅设一名兼管农机工作的人员,直接影响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

2.4 农机执法力量薄弱,联合执法力度不够

各县区充实农机监理工作人员有限,而且农机部门对在乡村道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无权查纠,使执法手段弱化。农机管理部门与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尽管取得了很好效果,但联合执法仍需进一步完善。

2.5 农机报废制度不健全,报废拖拉机监管不足

国家至今没有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拖拉机更新报废制度,导致许多老旧拖拉机在农忙期间仍然上路行驶,而这些拖拉机既不符合挂牌办证条件,也不能得到及时报废,且在拖拉机保有量统计数字之中,这既造成统计数字的不准确,也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

3 提高农机“三率”水平的措施

3.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把农机安全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结合起来,对于购置补贴农机具的农民,及时办理牌证。建议拿出专门资金用于安全管理补贴,实行农机挂牌、办证、检验免费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开展。

3.2 加强基层监理力量

由于农机活动范围遍及整个乡村,线长、点多、面广,给监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针对现有农机监理力量,仅仅依靠市县农机监理人员的力量明显不足,必须发挥基层农机监理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提高监理工作效率。各乡镇应配备专门的农机监管人员,负责一定区域内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农机监理工作的有效运行。

3.3 提升农机监理手段

农机监理要想不漏死角,面面俱到,需要付出相对多的力量。在现有农机监理网络中,实现这一目标困难很大。必须集中力量,统筹安排,科学调度,才能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应配备先进的交通及通讯工具,便于数据的查询和相互的沟通,扩大农机监理执法范围。

3.4 尽快建立农机更新报废制度

第12篇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广电行业新风,对于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广电事业和广电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行风评议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精心组织,认真落实,从而推动纠风工作有序、扎实地开展。

一是强化了领导机构。首先,我局组建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功权同志为组长的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其次督促各乡镇广电中心、局二级单位明确了工作专班专班和具体责任人,为行风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落实责任制。县局及所属单位、所属部门、各乡镇广播电视中心完善和落实了行风评议责任制,明确各单位负责人为行风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

三是制定了工作方案。据县行评办的文件精神,结合广电实际,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制定出本系统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了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要求等,为行风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四是召开专题会议。对政风行风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和研究,使整个行风评议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在全县开展,从而营造了良好的行评工作氛围,奠定了扎实的行评工作基础。

五是深入基层,加强督办。建立了局领导对口联系乡镇广电中心、分管部门及单位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制度,局党组书记、副书记分别带队深入乡镇、县直单位、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就意见整改情况上门回访,并对基层广电中心进行明察暗访。

六是进行民主评议。集中对乡镇广电中心、股室部及所属二级单位行评工作情况进行集中测评,并组织专班进行问卷调查、对日常工作情况进行考评,

二、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行评氛围

行评期间,我们在宣传舆论导向和营造行评氛围上做了积极努力。一是召开全县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动员大会,对评议活动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并多次召开局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行评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支部会议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二是向全县人民作出了《县广播电影电视局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除在政风行风网站公开承诺外,还印制了公开承诺书500份,发到服务对象手中。三是多形式加大宣传。制作标语3幅,自办宣传栏3期;印发简报十七期;在省、市、县网站刊发行评信息20多条;制作专题片,宣传广播电影电视工作。

三、广泛征求意见,集中民意民智

为切实找准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在政风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县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在自查自纠找问题的基础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群众提,自己找”等办法,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见及建议。共收回征求意见表600份,从征求意见的情况来看,社会各界对广播电影电视工作的满意率达98%以上,同时也提出了真诚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归纳,梳理出广电服务、职工队伍建设、事业产业建设、行业执法、新闻宣传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开展自查自纠。组织召开了局党政班子会和干部职工座谈会,结合本部门和个人本职工作,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查摆问题。每位干部职工都撰写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自我剖析材料,查摆自身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措施。

二是上门走访纳谏。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到县直各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征求意见及建议,表达广电系统接受监督、听取意见的诚意,宣传广电事业取得的工作业绩,认真倾听广大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是发放意见征求表。通过党政信息网发函征求意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意见。

四是召开行评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公开向社会聘请12名行评社会监督员。10月13日,召开行评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局领导在会上通报了广电局的工作情况,并查摆了存在的问题。参会的代表对我局的诚恳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广电系统的政风行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许多中肯宝贵的意见。

五是公布了投诉和政风行风热线电话(),在大门口设立了意见征求箱,开通了局求意见电子邮箱。

六是组织大型意见征询活动。10月14日,组织局领导、播音主持人、记者、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在坝头公园,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印制了宣传材料,宣传我局职责职能、办事程序、审批项目、收费标准、承诺内容和监督制约等。听取群众意见,现场接受群众咨询,现场解答群众疑问,解答群众提问共50多人次,现场发放征求意见卡200份,征求到群众意见和建议31条,针对反馈回的意见和建议,局党组召开专门会议,确定最终时限,制定整改措施,通过电话或书信及时反馈回群众,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七是利用广播电视、办简报、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宣传。县局办简报17期,及时反映行评动态,促进行评工作;定期更换门户网站信息内容;按照县纠风办要求,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创新策划、采访现场、节目录制形式,与群众连线,现场回答群众提问,解决实际问题,为全县行评工作搭建平台,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促进了行风建设,扩大了舆论引导,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我局结合广播电视工作实际,充实完善了符合本局实际的岗位责任制、党组办公会、局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干部职工行为规范、行政管理制度、宣传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技术管理规定、行政执法管理制度、广告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工作纪律规定、新闻从业人员及影像资料的管理规定、招待费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有效促进广播电视工作作风的转变,建立了政风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树立了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公正、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社会形象。

五、严格整改,成效显著。

局党组高度重视向社会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成效显著。

(一)工作责任感进一步增强。通过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全县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干部职工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得到根本转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杜绝了工作不规范、不按程序办事的现象,同时严格要求自我,服务观念得到明显增强,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和服务对象坚持做到笑脸相迎、热情服务,以理服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二)宣传水平进一步提高

“喉舌”意识、阵地意识、大局意识和导向意识进一步增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我县建设“四县”目标的重大举措、积极成果和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小康社会建设的鲜活场景,《奔向“1530”》、《创业之星》、《聚焦脐橙销售》、《做文明人创文明城》、《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等重大宣传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我县发展稳定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节目影响力增强,品牌价值显现。按照“办优秀栏目,创精品节目”的要求,《新闻》不断推陈出新,新闻节目中多次采用电话连线、现场报道等新形式,会议报道从纯粹的叙述式逐步向引导式转变,主持人解说风格更加生动灵活。《农家顾问》改版为《垄上行》,分为《乡村风景线》、《农事话你知》、《贞贞热线》三大板块,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记者奔走在山乡农户,穿梭于田间地头,在农业专家的配合下,为农民传授科技知识,与农民互动,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有重点地报道“三农”问题,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现场感强,深受农民欢迎。《新闻》、《今日视点》、《垄上行》等栏目已成为我台的品牌栏目,广播电视台的收视率明显提高。

新闻外宣工作成绩突出。全年在上级台上稿量位居全市县市区前列。9月份我台在全省通联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荣获全省通联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推荐为全省抵制“三俗”自律示范单位。

(三)加强了节目管理。对我台播出的广告进行了全面清理,加强了对医疗药品广告进行自检自查,严格节目审核,建立科学的节目进入、退出机制,严格执行广告“三审查一监督”制度,严把承接审查关、备案审批关、播出审查关和社会监督关。坚持不出现患者代言、专家讲座等内容,杜绝夸大疗效、强调患者治愈率等药品广告的出现。对药品广告的时段我们进行控制,坚持每天18点到21点半之间的黄金时段不播出一分钟以上的专题广告。严格对农资、招生、招工广告承接和播出管理,对外购节目固定专人审片,严防“庸俗、低俗、媚俗”节目的播出,净化屏幕。坚持开办对农节目,通过《垄上行》、《卫生与健康》、《生活小贴士》、《文明小贴士》等栏目,推广科普知识,传播科技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公益广告宣传,履行媒体责任。我台先后制作了文明创建、反腐倡廉、节能减排、森林防火、环境保护、关爱女孩、退耕还林、保护母亲河等10多个公益广告,组织我台主持人走上街头,开展志愿者公益行动,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理想信念,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四)优质服务水平得到提高。结合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深入开展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求干部职工进行自我剖析,转变工作作风,端正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新闻宣传工作严把导向,坚决抵制三俗新闻、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围绕用户,推行人性化优质服务活动。实行上门维护及服务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做到微笑服务;加强夜间稽查,对维修、稽查、安装的用户全部实行电话回访;调整工作流程,实现一站式收费服务,同时加强对热线服务人员的培训教育,要求对群众投诉认真记录、及时处理,做到态度温和、耐心解释,对于因网络突发故障、市政改造等可能影响用户收看电视节目的情况,事先在电视节目中字幕预告。加强服务管理,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小故障不出24小时,大故障不出三个工作日的服务承诺兑现。加大投资力度,对部分老化网络、设备等进行升级改造,努力让群众真正能收看到高质量的电视节目,确保信号安全传输。

(五)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进一步拓展。今年全县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2548户,其中农村用户1500户,城区用户1048户。实施工程项目281项,其中新建127项,网络改造33项,其他121项。有线电视用户总数达到6万户。采取直播卫星覆盖方式,全面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工程5730户建设任务,受到老百姓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