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5 10:29: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铁路运输的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铁路货运;现代物流;转型
目前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科技不断快速发展,依托互联网的平台,经济已经全球化,同时电子商务业务也在不断地被广泛应用,现代物流也随着电子商务逐渐的发展起来。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服务类行业,现代物流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铁路运输作为我国运输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很重的运输任务,但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铁路运输在社会总运输中较公路运输占比正在逐渐下降。因此铁路应该积极地向着现代物流转型,争取继续更好地为我国运输行业做出贡献。铁路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先进理念的支持,同样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也离不开铁路运输的资金、物力支持。目前,铁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应该怎样在现有的货运资源基础上,更加稳定、快速地向现代物流进行转型。
如何在符合现代物流客观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将铁路综合货运能力体现出来,提升铁路运输在全社会运输行业当中的竞争力,对于我国铁路的发展战略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是铁路运输的一项重要战略规划。
1 我国铁路货运和现代物流的相关内容
关于我国铁路货运和现代物流相关内容,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铁路货运和现代物流的概念。第二个方面是铁路货运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
1.1 铁路货运和现代物流的概念
铁路货物运输主要是指利用铁路各条线路及铁路的运输设备进行的运输活动。铁路货运的主要特点是有较快的货物运输速度,同时有较大的运输能力,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能够较为安全地进行货物的运输。现代物流主要是依托了信息资源将货物运输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1.2 铁路货运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
铁路运输的特征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货物的流程简明。第二个是货物运输服务的单向性。现代物流的特征主要是能够有规律地进行货物运输,多层次的进行货物运输服务。
2 铁路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必要论证点
关于铁路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必要论证点,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铁路货物运输积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意义。第二个方面是铁路货物运输积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可行性。
2.1 铁路货物运输积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意义
一是铁路货物运输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铁路货运的长期发展。二是铁路货物运输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是我国物流业激烈竞争的必要结果。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2.1.1 铁路货物运输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铁路货运的长期发展
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铁路运输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迎合各个层面的要求,必须要升级管理理念。现代物流的管理理念就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铁路运输的发展。
2.1.2 铁路货物运输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是我国物流业激烈竞争的必要结果
伴随着货物运输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竞争也在不断地加剧,为了能够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铁路运输必须要大力地向现代物流转型。
2.2 铁路货物运输积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可行性
2.2.1 我国相继出台的有关国家政策及我国现阶段的铁路建筑规划都能够对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提供帮助和支持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方案,自2009年开始,铁路将开始加大安排基本建设投资,这些基础建设政策的出台为铁路物流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从而必将推动整个物流产业的升级。
2.2.2 铁路货运和现代物流在工作内容及业务范围上有一定的继承性
现代物流服务的主体功能是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和加工等,但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功能环节是运输和仓储。铁路可以说是我国运输规模最大,运输方式最为传统的专业运输企业,这种业务功能上的继承性,使得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的“门槛”较低,风险也相对较小。
3 铁路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的主要策略
一是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要着力发展第三方的物流业务。二是铁路货物运输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中的增值业务。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3.1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要着力发展第三方的物流业务
关于这方面的阐述和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铁路货运系统要成立物流营销公司来支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第二个方面是铁路货运不光要发展铁路运输,还要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门到门短途货运。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3.1.1 铁路货运系统要成立物流营销公司来支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
增设立铁路物流客服中心,提供咨询、取件、代办托运等手续;同时利用原有铁路场地优势,开展为客户办理包装、保管、进行分拣和配送和仓储等业务。
3.1.2 铁路货运不光要发展铁路运输,还要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门到门短途货运
利用铁路长期经营长途货运的优势,发展“最后一公里”的接取送达业务,为货主提供承运前和交付后的延伸服务的方式实现门到门的货物运输。
3.2 铁路货物运输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中的增值业务
3.2.1 铁路货物运输要积极的发展承运人的增值业务
通过增值业务的增加发展,有效拓展铁路运输经济效益来源,增加铁路运输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积极开展增值业务也有利于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对于运输要求同样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铁路承运人增值业务的开展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策略。
3.2.2 铁路货物运输要向着加工―储藏―运输一体化发展
现代铁路运输不仅仅具有货物的运输能力,作为目前地面最大的运输者,铁路运输每天需要运送的货物数量巨大,且货物来源复杂,加之运输历程较长因此储藏―运输一体化是现代铁路运输新的发展趋势。另外为了方便运输货物,一些浅加工项目也可以作为新的开发项目予以拓展。
3.2.3 铁路货物运输要针对物流系统的具体设计进行咨询
现代物流具有高速高效、便捷、信息化的特点,铁路货物运输做好现代物流的增值业务,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的铁路运输转向现代物流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江书陆.我国铁路运输业的九大特点[J].上海铁道科技,2004(6):8-11.
[2]牟伦英,黄丹.交通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的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8):157-160.
[3]苏顺武.融入现代物流体系壮大铁路多元经营[J].中国铁路,2008(8):8-11.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铁路运输;固定资产
1.引言
目前,一些铁路运输企业仍然执行原来的会计制度,对于执行新的会计准则,铁路企业的相关部门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这也是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注意的问题。铁路运输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企业日益凸显出其基础的作用。新会计准则中含有了大量的财务理念,这一定会深刻地影响到铁路运输企业对固定资产核算,也会对财务管理目标带来深刻的影响。所以,针对这些影响,本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减少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和固定资产核算上的影响。
2.新会计准则的财务理念
为了大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新会计准则中融入了大量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重视企业资产的经营质量
在企业资产确认的基础上,新会计准则引入了更多的风险理念,这就要求各个企业对其拥有的资产都要进行计价准备,这可以反映出企业资产的价值,另外还可以保证资本的全面计数,防止企业的虚盈实亏的现象发生。评价企业资产质量的指标是收益和风险,新会计准则将风险融入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铁路运输企业。新会计准则对资产的收益以及风险进行了新的界定,同时也强调了预计的经济利润的收入。资产的收益性实际上就是资产的现金性,可以反映出将来的现金流动情况。
2.2 强调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并具有一定的决策性,这也是投资者所要求的,要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就是首要的出发点。财务报告使用者除了投资者以外还包括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相关部门和人士,公众参与在许多环节中都有,也都对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提出了高的要求。新准则体系将会计信息的目标定位在“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方面的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流向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阶层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合理的经济决策”,这就正式建立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也对于提高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以及决策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2.3 关注企业真实价值
新会计准则也引入了公允价值,与世界接轨,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企业资产或者预期的经济利益,非常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可以更加实际的反映出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新会计准则还在价值计量上引入货币价值理念。这从理论上将资产定义为中性概念。所以,从关注企业真实价值上来讲,这又是一个创新。
3.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影响较大的方面
3.1 扩大了资产减值的范围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财务部门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提高了,尤其是会计的工作。在铁路运输企业中,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当定期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谨慎性检查,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数额进行全面的准备。其主要包括的有:固定资产、存货、贷款等八方面的减值准备。根据我国的现在的国情,新准则规定:在以后的年限当中,不得冲回已经提取后的资产减值准备,只有在处理相关资产后,在进行会计方面的处理。为了减少企业当年企业逃避所得税,新会计准则可以遏制企业的肆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就导致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的可能性变小。
3.2 增加了政府补助的核算
旧的会计准则会将政府的补贴当做负债,当项目结束后,将负债转变为资本公积。铁路运输企业担负着企业和政府的双重使命,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的这种特殊性,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政府会对铁路运输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此时,政府的补贴就成了与资产以及利益相关的,也就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贴,这样就增加了铁路运输企业的利润。
3.3 存货的计价方案
以往的会计准则中,存货计价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新会计准则只包括前两种方法。这就为企业减少了通过存货计价来变化利润的情况。在铁路运输企业中,若采用先进先出法,由于一些材料的价格上涨,会导致铁路运输企业的当期成本费用的减少,这就增加了当期利润,对后期的生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4.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的分析
4.1 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发生变化
企业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是新会计准则规定。但是,铁路线路中的钢轨、轨枕以及道碴不计提折旧,其后续支出应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已提的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的土地除外。这样,铁路运输企业的折旧政策就与新会计准则产生矛盾。铁道部对相关办法进行修改,才能将折旧政策调整与新准则规定一致。由于钢轨(包括道岔)、轨枕和道碴在铁路线路资产中所占的比率较高,如果改为计提折旧,一定会影响到铁路运输企业的利润状况,这就需要在新会计准则的框架下提前研究确定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在不影响铁路运输企业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将折旧政策调整与新准则一致,为铁路企业执行新准则做好准备。
4.2 投资性房地产概念的引入
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后,首先要面对的是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问题。其转换相对较简单,只要将该项资产在转换日的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等分别转入。对转换后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转换日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即对转换日因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产生的就表明产生收益,这通过资本公积在资产负债表中得以反映,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利润表反映的就是转换日因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产生的损失。这就以防止企业利用转换来虚增利润,也体现了谨慎性的原则。铁道部应当根据新准则的规定.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相关办法中明确对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规定,指导铁路企业正确核算投资性房地产。
5.针对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影响所提出的措施
首先,为了适应新准则的需要,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对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目的就是在理解新准则的内容的同时,又要对铁道部即将出台的相关办法进行培训,为企业即将执行新会计准则打好坚实的技术基础。其次,铁路运输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准则时一定会面临挑战、甚至新会计准则的一些规范无法在当前的铁路企业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要积极与财政部进行沟通,努力做到财政部的理解与支持,要灵活运用头脑以及沟通方法,例如,对一些规定可以制定执行时间表等等。再次,对目前的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系统进行相应的、适当的修改,也就是对那些不符合新会计准则以及铁路运输企业当前情况的条文要停止使用等。最后,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者要组织工作人员对新准则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分析的就是新会计准则与铁路运输企业以往执行的会计准则存在哪些不同。另外,除了研究会计核算上的变化,还要认真分析这些不同对以后的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以及铁路改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认真研究各方面问题后,制定出一套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系统的计划。
6.结语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对于铁路运输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不仅要求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还要其他方面的配合。但是,不是所有的准则制度都是完美的,新会计准则还是需要铁路运输企业的工作者去研究补充,这样才能保证行业的统一以及早日形成一套完善的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张冰.浅析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1(11).
[2]韩绍勇.关于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固定资产政策的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09(12).
[3]任心.浅析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0(29).
[4]王小丹.铁路运输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必要性与重点问题[J].财经界(学术),2009(11).
【关键词】铁路运输;全面预算管理;方法;途径
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科学有效的途径。为确保企业持续发展,运输企业应从全面预算管理入手,完善财务制度,强化财务监管,使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纳入全面预算控制范围,从而使得企业经营有序地进行,确保企业确定的预算目标圆满实现。
1.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为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起着决策性的作用。全面,体现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以及涵盖生产经营全部内容。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有其特征决定的必然性,而且有其管理所决定的必要性。因此,可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铁路运输全面预算管理,一般是指铁路运输行业以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用价值和实物等多种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成果的目标管理与规划实施的过程;全面,体现企业全员参与,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全部内容,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换句话说,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始于预算的编制,终于预算的执行分析。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全面预算管理已是一种广泛运用的企业管理手段和措施;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并导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也愈来愈显现出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铁路运输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起步较晚,一方面是由于铁路运输业计划经济的色彩始终难以消褪,另一方面处于相对垄断的产业地位,始终难以摆脱行业内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格局。即便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也形同往日的生产技术财务计划,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管理、控制职能,也是铁路运输企业管理者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原因。
在当前形势下,要克服铁路运输需多工种配合的传统工作模式,从新做成本预算,详细做好工种之间科目的分工。强化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优化运输组织,降低成本费用。克服从业人员多,管理、考核工作较复杂的困难,做好全面预算管理才能顺利实现生产经营目标。
2.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预算编制
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是编制预算。铁路货运量、客运量、周转量、预算目标收入如年度货运收入、客运收入等是预算目标工作量。铁路货运的预算目标利润是铁路运输业主营业务利润、附业利润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预算目标成本。例如吨公里成本费用上限值等都属于预算工作范畴。预算编制例如能耗指标如万吨公里能耗量或万元产值能耗量的上限值等。预算编制确定后,各部门即可明确当年度的奋斗目标和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目标,如运输组织部门明确运量目标,就要千方百计挖潜提效增运增收;财务部门明确经营指标后,就要想方设法控制成本费用确保利润目标和单位成本目标的完成;企业管理部门就要研究节能降耗措施,确保单位能耗控制在目标值之内等。全面预算是个纲,纲举目张,有利于统一全员思想行动,统领全年各项工作。当然,预算目标要客观、实事求是,既不能过低过保守,又不可偏大高不可攀,因为过低易实现不利于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过高不可攀又不利于激发全员的工作热情和干劲;适当的预算目标应当是企业利润的总体目标。细致的工种分工是预算编制精确度的保证。
3.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运行方法和策略
铁路运输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铁路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需要,是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关系到企业整体利益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决不仅是财务部门一家的事,所以要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企业的第一管理者要像抓安全工作一样抓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必须纠正预算管理等同成本控制的错误概念及等、靠、要等不合时宜、不切实际的观念和做法,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当前经营面临的严峻形势,实行最严格的预算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增运增收、节支降耗。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使企业资源取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率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基础是公司治理结构,起点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核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集成式管理。它的核心职能就在于利用价值量指标与非价值量指标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实现企业运行和管理的高度信息共享化,进而实现“四流”的高效合一。作为一种全面管理行为,没有战略引导为基础的预算是没有目标的预算,也就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而没有预算支撑的战略是不具有操作性的、空洞的战略。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建立战略研究机制,制定明确的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战略目标。全面预算要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由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进行组织和指挥,由各级业务及其他专业管理部门来编制与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必须取得从企业高层到员工的支持和参与,注重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促进合作与交流,保证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及各部门、各环节和人员行为观念的基本统一。
4.结束语
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形式,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概括起来说,通过预算目标可激励员工积极工作;通过预算管理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通过下达预算指标,先算账后花钱,可有效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通过强化各级管理者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养成预见性工作的习惯和能力,可使企业从容应对市场变化,减少决策失误,避免重大损失。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重视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断优化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之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铁路运输生产。 [科]
【参考文献】
[1]王晶.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09.(1).
关键词:铁路运输;行包运输;技术;具体手段;
中图分类号:U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当前,铁路行包运输面临着巨大且富有潜力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单铁路货物快运自身就存在诸多问题,更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因此,现亟需寻找出切实有效的技术方法,尽快提升整个行包运输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的扩大铁路运输的市场,这才能巩固和稳定住行包运输在铁路货运运输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为经济的增长和物流业的发展添加力量。
一、概述铁路行包运输的基本概念和现存问题
(一)基本概念
一般来说,铁路行包运输指的是以铁路运输网络为依托,以行包专列(特快货物班列和快速货物班列)和行李车为媒介,供给行李运输、包裹运输、快递包裹、快捷货运以及物流等多种具体服务,现已成长为铁路快捷货物运输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受时势的影响,铁路货物快捷运输自然会朝向承重能力大、高速快捷和物流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铁路行包运输的发展道路必然会艰辛但充满光明。
(二)现存问题
由于铁路运输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铁路旅客列车不断提速,在中间站台逗留的时间愈来愈短,致使施法行包装车困难,中间站的行包始发能力大大减弱,始发和中转行包被迫大量积压,直接影响了铁路行包运输服务水平的发挥。再者,直达列车和高铁、动车组车辆的运用成熟,取消编挂行李车的举措更加加剧了行包运能紧张的程度。
二、有效提高行包运输技术水平的具体手段
(一)规划行包快运通道网络
行包快运通道网络是以行包基站点以及相应的分拨中心为主要网络结点,继而以结点之间的铁路干线为网络边,所建立起的行包快运通道,同时,在快运通道所设计的范围内在各大物流区建立站点,使得行包专列在基地站间的所有工作都可以进行的顺风顺水,便于形成一种由点到面的局势,为优良的运行效果做好铺垫。因此,在选择行包基地站和分拨中心时,应该优先选择物流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做大限度的保证行包快运通道可以发挥自身的辐射作用与货物集散作用,最终实现铁路运输市场扩展的目的。
(二)策划行包专列开行方案
1、选定专列运输量。行包专列在基地站间开行,但是它面对的是整个区域的运输需求,所运输的货物也是区域间的O―D流量,区域内部各个站点的发送量通过普包运输或者公路运输的方式集聚到基地站,再经由专列输送到其他的基地站,随即再交由普包运输或者公路运输输送到指定的区域范畴内的各个站点,从而完成整个货物运输的流动过程。因此,在整个运输流程开始之先,基地站需要知晓所选定区域范围内的各个行包站点的运输量,将其作为专列运量进行确定和部署,为后续的工作奠定好基础。关于专列运量的确定步骤,可以分为两步:
首先,依据规划好的行包快运通道网络,结合基地站和各分拨中心所在区域内的特征,将区域内所囊括的行包站点的发量汇总到相对来说比较邻近的基地站。但应该注意的是,在选择合适的行包办理站进行运量的汇总时,应该考虑几个因素,比如考虑行包所属的物流区域是否适宜行包运输的物流集散关系,或者具体行包基地站的规划部署,再者是铁路行包专列运输的“三纵四横”方案;其次,可以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法,对基地站与分拨中心的运量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得出行包专列运量的O-D分布,将其视为选定行包专列运行方案的输入信息。
2、策划专列开行方案。专列开行方案是在车流径路的基础上确定的专属列车,涵盖了专列的开行种类、开行区段、开行数量以及具体停站情况等等。从某种层次上划分,铁路行包专列运输可分为特快货物班列、快速货物班列两种运输产品,此处主要研讨快速货物班列运行。快速货物班列运行速度较慢,在运输中途需要进行车辆的甩挂工作,单位成本比特快货物班列低,但是其载重量大、运输量大、对时间的限制要求不高,整体上来说是一项特别的运输状况。
关于策划的专列开行方案,这要求快运专列在基地站间开行,所有的快速货物班列错综复杂的分散在行包快运通道网上,共同组建成各大区域范畴内的快运通道。在设计专列开行方案时,对于具有相同车流路径的基地站,可以选取距离最长的两个点建立流量的前提然后通过“区段流量密度图”分析该区段各点间的合计流量与具体组成情况;在此基础数据的支撑下,应该考虑到行包专列的对开问题,尽可能多的减少回空,根据图示的具体情况确定整列开行的专列数目。加之行包运输归属于货物运输,因此应该从运输效益的角度出发,尽量降低运输成本。最后,在确定好所有可以整列开行的快运专列数目后,可依据各路径上的剩余流量,敲定最后快速货物班列开行数目和开行区段。
总的来说,上述方法在建立双方“区段流量密度图”的前提下,完成了专列数目的确定工作和分析工作,无比充分的考虑到了快运专列开行的网络性,以及快运开行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在满足需求基础上还提升了行包快运技术的水平,给铁路运输市场的扩张做好了铺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铁路行包运输是铁路货物快运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自身的组织形式、技术水平与普通的铁路客运运输完全不同,要想提高它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铁路行业自身就必须加强建设,把握住信息时代提供的优质服务,真正发挥出铁路的优势,提升行包快运在整个快运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将其推向铁路货物运输的主力军地位。
参考文献:
[1]王亮.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铁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2]李静.基于现代物流系统的铁路货物运输组织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3]侯朝峰.铁路货物运输资源整合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
一、铁路旅客运输人身伤害的概念
铁路旅客,根据《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第5条和《合同法》第302条第2款规定,是指持有效铁路乘车票证的人员,按规定免票人员、持铁路优待票的人员和经铁路运输企业同意的搭乘人员。
铁路运输责任期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法发【1994】25号)第12条的规定,是指从旅客持有有效车票进站时起到旅客出站,或者应当出站时止,不包括旅客在候车室期间。
人身伤害,是指民事主体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受到了不法侵害,造成伤残、死亡及其它伤害。
根据以上概念,铁路旅客运输人身伤害是指铁路运输过程中对承载旅客造成的人身损害,不包括旅客在候车室内遭受的伤害。
二、铁路承运人致旅客人身损害的责任承担
(一)铁路承运人致旅客人身损害赔偿的违约责任
1.铁路承运人承担无过错责任。《合同法》第302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的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意外、重大过错造成的除外”。根据该条规定,铁路承运人主观上无论有无过错,只要在运输过程中造成了旅客伤亡的,除非存在法定的免责事由(旅客自身健康原因、旅客故意、重大过失),否则铁路承运人都要承担违约责任。这符合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表述,确立了铁路承运人对旅客人身伤害,赔偿采取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2.铁路承运人对免责情形负有举证责任。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合同当事人应具备何种条件才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不需要考虑承运人有无过错,所以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就是存在违约行为和损害事实,以及违约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铁路承运输人对免责负有举证责任,必须证明系不可抗力或旅客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方可免责。如刘某坠车死亡案,2012年5月,王某与其表弟从沈阳乘坐旅客列车到郑州,列车到站后,王某表弟发现其失踪,后在铁路沿线处,发现王某尸体。列车员称王某为跳车,并有两名目击证人的证言。后家属发现证人姓名、地址情况不属实,无法找到证人。从而引起纠纷,由于证人姓名、地址情况不属实,证言法院不予采信,王某跳车不能成立,铁路因举证不能败诉。因此,铁路工作人员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勘查现场,收集证物、旁证,调查事故发生原因,编制客运记录或旅客伤亡事故记录,并积极的采取抢救措施,为后续的事故处理及运输纠纷提供证据。
(二)铁路承运人致旅客人身伤害赔偿的侵权责任
1.铁路承运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的核心,决定着侵权行为的分类、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负担、免责事由等内容。《侵权责任法》第7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交通工具造成他人伤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铁路法》第58条规定:“因铁路行车事故及其他铁路运营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承担责任。如果人身伤亡是因不可抗力或者由于受害者自身原因造成的,铁路运输企业不承担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题的解释》(法释【2010】5号)第4条规定,铁路运输企业造成人身伤害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铁路旅客人身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在旅客受到人身损害的场合,铁路运输企业作为高度危险作业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认为不应其承担责任,则需要对法定的免责条件进行举证,如能举证证明法定免责事由是不可抗力或受害人故意的,则可以免除其责任;反之则要承担赔偿责任,而不论其本身是否存在过错。
2.适用特殊侵权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可以分为一般构成要件和特殊构成要件。一般构成要件是指适用过错责任的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由违法行为、损害事实、过错和因果关系四个要件构成。特殊构成要件,就是要适用于特殊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不同规则原则决定了相应的构成要件的存在。铁路旅客运输人身损害赔偿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责任,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只要具备了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的要件,就构成了侵权责任。如赵某某手指被卡断一按,2008年2月,9岁的小学生赵某某与父亲到搭乘火车前往广州探亲,时值春运高峰,列车严重超员,车至武汉站时,因列车员无法及时开门,旅客纷纷从车窗爬进爬出,在混乱和拥挤中,赵某某右手手指被卡断。虽经抢救,但因无法找到断肢,导致落下残疾。该案无论铁路运输企业主观上有无过错,都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3.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及其处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某一违法行为,具有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的双重特征,从而在法律上导致的违约和侵权责任的同时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按照侵权法的规定,可以要求追究侵权责任;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可以要求追究违约责任。责任竞合给予受害人一种选择的权利,对两种责任的不同选择,将极大的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换言之,是依据合同法提起合同之诉,还是依侵权法提起侵权之诉,将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法律后果。如责任范围不同,违约的损害赔偿责任主要是财产损失的赔偿,不包括精神损害的赔偿责任,而侵权损害的赔偿责任,不仅包括财产损失的赔偿,还包括精神损害的赔偿;诉讼时效不同,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为2年,人身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为1年。作为铁路承运人,要针对受害人提出的是违约之诉,还是侵权之诉,有针对性的进行抗辩。
三、第三人致旅客人身伤害的责任承担
(一)第三人侵权与铁路承运人的安全保障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解【2010】第5号)第13条第1款对此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如2012年春运期间,旅客张某因携带大量的现金担心被盗,在火车上不敢睡觉,不敢离开自己的行李,导致因精神过于紧张,引发旅途性精神病,面对旅客李某偶然盯了张某一眼,张某竟拿起水果刀捅入李某的腹部导致其死亡。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第三人侵权行为造成的旅客人身伤害,应由侵权行为的人负担责任,铁路运输企业有过错,承担责任,没有过错的不承担责任。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货运管理;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 X731 文献标识码: A
一、铁路运输安全的特点
我们在前面在铁路运输安全的概念已经提到了有关铁路运输安全特点的相关方面的内容,接下来我就详细地就铁路运输安全的特点进行仔细的描述。首先要进行描述的是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系统性。铁路运输从其本身来说具有开放性,极易受到内外部条件的影响。具体来说铁路运输安全包括铁路营运和线路两个方面。而这两个项展开来说又包括从业人员的安全、火车车辆的安全、铁路相关设备的安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以及线路安全中的道口安全、运输安全、隧道安全等方面。其次,铁路运输安全具有动态性和事发严重性。这个特性是根据列车运行本身的特点总结出来的。列车运行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高速运行的状态下一旦发生事故,一方面只能因为高速运行而引发连续事故;另一方也使得救援工作基本上成为不可能。正因为如此,造成的损失是我们难以估量的。最后,铁路运输安全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的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必须保持长期高度的关注与紧张的状态,不能够在任何时候有所松懈。
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管理体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铁路设备实施和组织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铁路运输管理的制度的要求也相对于更高。但是目前来看,我国铁路管理的体制仍然是铁道部领导之下的管理体制,只是单纯的注重铁路运输的共性,忽视了不同地区的线路的个性特点,导致无法真正的把握铁路运输的安全问题。当前铁路管理体制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就会导致铁路的安全问题没有做好预先的防备,导致出现了安全隐患。
2、存在事故隐患
铁路运输事端首要包含机车脱轨脱线、机车损伤(撞上人或物)、人员触电以及铁路施工中的事端。机车车辆损伤中的隐患包含:工作人员短缺结实的安全认识,没有按规则的走行径路行走、钻爬车底并在道心行走;其次首要是工作人员短少自我保护认识,不按规章制度跳、爬车,以车代步,致使下道及躲避不及形成人身损伤;另一方面时工作人员在执行防护工作中短少防护认识,缺少保护措施或不设防护等。再次,人员触电中的隐患包含:在电气化区进行调车或施工工作时有关人员安全认识不强、违章胡来、削减工作过程,存在侥幸心理;室内许多工作都带电操作;电务部分进行接触网维修工作时又没依照路局和段有关要求进行防护,一起未增设绝缘东西、地线等。
3、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落后
随着铁路客运提速、货运重载的开展,被运用的新技能配备成倍增加,而人员的技能知识的更新却远远落后于技能设备的更新,判断、处理故障的经验、能力不足以满意铁路运送的需求。发现故障后,不能在规则定时间内处理完结,虽未酿成大事故,但却降低了运送效率。消除隐患、抓小防大,防备胜于救灾等领先安全管理手法很难落实。
三、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安全管理体制
安全管理体制是全面有效的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必要前提,安全管理应该渗透于铁路运输安全。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要求,铁路安全的管理人员应该树立安全的管理理念,重视铁路安全的管理工作,全面做好铁路安全运输的工作,并且不断的提升决策的水平。同时,还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加强对客运人员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其次,则要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安全管理体制,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安全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和实施。同时要加强安全负责制的实施,加强对安全工作的考核,完善对客运人员的管理约束机制,以提高客运人员的责任感,在进行工作执行时,认真谨慎。最后,还要建立健全的铁路安全法规和监督机制,以不断提高提高铁路的安全管理。
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对铁路客运人员的培养,是保证客运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高效进行的途径。首先,要强化客运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以保障旅客的生命财产为宗旨,加强工作的责任感。其次要加强对铁路客运人员安全教育的投入,提高其业务水平、文化水平及人文素养,以高度的责任心及综合能力进行铁路运输工作的执行。最后,要加强对使用技术设备的人才建设,提高客运人员技术素质和安全素质,加强对列车运行期间设备设施的规范使用,以减少由人为举措造成的安全事故。
3、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强转变经营管理观念,以“服务型”为导向,让更多的货主感受到实惠和利益,增强货主的安全感。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应该坚持服务型的原则,使得货物运输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从货物运输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货主提供便捷、实用、精简的货物办理流程,进一步降低货物运输办理门槛,让更多的货主选择铁路货物运输。
四、铁路货运改革的措施以及效果
1铁路货运体制改革采取的措施
1.1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这次货运体质变革的根本意图主要是从根本上改善铁路货运效劳,全部参加商场物流业竞争。其主要内容一是变革运送安排方法。依据客户的需要编制运送方案。二是变革货运受理方法。拓宽渠道,简化手续。三是整理标准货运收费标准,一切收费严格执行国家的运价政策,统一标准报价。四是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效劳,实施全程“一口价”收费,减少中间环节,推进铁路货运服务向现代物流改变。
1.2组建货运营销中心
我国铁路总公司组成货运营销基地,推进铁路货运加快向商场的改变。新组成的货运到位、机构、人员调整到位,简化了货运受理方法,客户只需提出运送需求,铁路客服人员就会直接协助客户办理完成货运手续,货运计划申报、请求车等冗杂手续被撤销,完成了货运、装卸和延伸服务的一体化。
2、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效果
我国铁路总公司的这次货运安排变革带来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改动:一是货运受理方法发生改动,货运“一条龙”,变等客上门为取货上门。铁路货运变革即是对客户取消货运方案申报、恳求车等冗杂手续,随到随办,全面铺开受理。一起,从发货到送货再到收货做到全程盯梢,保证运送安全,表现了铁路效劳上的活跃改动。二是运送安排方法发生改动。自变革以来,铁路部门改动思路,依据客户的运送需要编制运送方案,完成了由坐等客户上门向自动效劳的改动,使运送方案服从于市场,充沛满意广大货主需要。三是清理标准货运收费方法,改动以往附加费用较多,环节多,不透明表象真实表现出铁路货运的价格优势,以此吸引客户挑选铁路货运。四是大力发展铁路全程物流“门到门”效劳。“门到门”运输是指货物从托运人在走运货物地址装车开端至收货人接纳货品地址停止的全过程运送服务。
结束语:
铁路企业必须按照市场化规律建立强有力的机制进行改革。同时转变经营机制,升华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对所发现的问题不断总结,不断反省,才能根本上扭转铁路货运市场占有率小的不利局面,使铁路货运走出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申玉雷.浅谈铁路货运组织改革运输收入管理[J].中国外资,2014,02:106-107.
[2]王兴坤.刍议如何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244.
关键词: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相关问题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高速铁路运输中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相关问题的研究,对运输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概述
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有三个常见的基本概念:运输组织模式、列车运行方案和修建模式。运输组织模式主要是指高速铁路是客运专列还是客货混用模式。列车运行方案是指高速铁路采取全高速旅客列车运行还是高、中速旅客列车共线运行;修建模式是指高速铁路是采取既有线路改造还是新建等。运输组织模式是决定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方案与技术标准的前提和基础与其他铁路一样,运输组织模式与国情、路情和沿线经济、社会条件等有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运输组织模式要考虑与既有路网的兼容性,以实现高速列车跨线运行,提高铁路的网络效益。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一般流程,首先,通过客流的调查,正确的分析、预测旅客运输市场需求;其次,综合考虑铁路线路、车站、信号、动车组等技术设备条件,计算、准确列车运行的各种参数;根据运输系统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情况确定经营方针、经营策略;最后,给予客流预测、设备条件、经营策略具体编制旅客输送的框架计划,即列车开行方案,对列车开兴的起讫点、种类、数量、途经车站的停车方案作出具体的规定。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质量主要由综合运输计划决定。建立一套设备先进、安全可靠、功能丰富、使用方便的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是保证高速铁路运输的关键。
三、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目标
1、高速度
速度是高速铁路技术水平最主要的标志,各国都不断提高高速列车的运营速度。运营速度的概念是相对试验速度而言的,最高运营速度就是指最高运行速度。除最高运行速度外,旅客更关心旅行速度;因为旅行速度直接决定了旅客全程的旅行时间。在最高设计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设计中应追求的目标是尽可能提高平均运行速度;而在平均运行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运营管理(尤其是行车组织)追求的目标是尽可能提高旅行速度。处理好旅速与为旅客提供必要的乘降频率的关系,是营造方便、快速环境的先决条件。在方便旅客乘降的前提下,旅速越高越好。
2、高密度
列车间的间隔越小,运行密度越大,为旅客提供的服务频率越高,旅客等待乘车的时间就越短,就能吸引更多的客流。列车密度主要决定于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技术设备可以达到3min。
3、高正点率
正点率是高速铁路系统设备可靠性和运输组织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运输服务质量的核心。只有列车始发、运行和终到正点,旅客才能有效安排自己的时间,所以旅客十分看重正点率。各国都十分重视高速列车的正点率问题,并以此作为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竞争的重要手段。
4、高可靠性
这里的可靠性是针对安全而言。高速铁路必须保证行车的高度安全。否则,一旦出事故都将是毁灭性的。各国高速铁路都有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5、高社会经济效益
高速铁路使铁路所固有的技术经济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尽管建设投资高于普通铁路,但建成后能吸引和诱发大量的客流,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国土开发与利用、安全、准时、舒适等方面优于航空和高速公路,尤其是社会成本远低于其他现代交通远输方式
四、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相关问题
1、跨线客流的输送与跨线列车的运行范围
(一)、客流分类与两线分工
我国铁路网主要干线的客流构成除本线各站间到发的本线客流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本线与相邻线或各相邻线间交流而通过本线的跨线客流,本线客流又分大站间到发的大站客流和沿线小站间到发的沿线客流。
(二)、跨线客流输送方式的选择
方案比选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方便旅客出行,减少旅客换乘次数;将旅行速度作为衡量列车运营质量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高速铁路的作用,合理利用两线通过能力;上、下线方案的前提是两线列控系统兼容、通过能力允许、运输经济上合理;便于铁路行车组织,确保运输安全,提高客货运输服务质量;高、中速列车共线运行时,应首先满足高速列车的需要,中速列车设置合理的停站和待避次数,以不降低中速列车原有旅行速度、不影响其合理接续为原则。
2、车站设置与合理的站间距离
(一)、车站设置原则
高速铁路应根据客运的需要,在大中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和旅游胜地等设置客运站。其站位设置及其图型设计应方便沿线城镇居民的旅行需求,尽可能靠近城市或进入市区;减少接发列车作业与车底转线、车底出入段的干扰,满足高速列车越行和其他列车技术作业的要求;与其他运输方式及城市交通设施(如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相互衔接,方便旅客换乘;与既有铁路网相衔接,跨线列车有良好的出入高速铁路的运行条件,同时尽量减少高速铁路建设对既有铁路站场、干线运输的影响。
(二)、合理的站间距离
高速铁路一般为双线自动闭塞线路,区间平图通过能力与站间距离关系不大,车站的设置主要决定于客运服务的需要。当同一线路上高、中速列车共线运行,区段内列车间存在越行时,同一区间内高、中速列车运行时间之差,将成为非平图区间通过能力的关键因素,时差越大则对通过能力的影响越大。在不同种类列车速差较大的情况下,站间距离及区间的不均等程度对通过能力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言,站间距越长,高、中速列车运行时分之差越大,中速列车扣除系数越大,通过能力越小。但是,为追求较高的非平图能力而设站过多,除了增加工程投资和运营费用外,若高速列车频繁地越行中速列车,将严重影响后者的旅行速度,甚至低于既有线原有的速度。
3、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与表达
既有线通常不采用平行运行图,其平图通过能力只是能力计算中的一个步骤。既有铁路通过能力是以牺牲货物列车旅行速度,换取较小的旅客列车扣除系数,从而得到较大的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是以高速列车的平行运行图能力为基础的,同一区段即使运行的都是高速列车,由于列车分工不同,在区段内的停站地点、停站时间各不相同,相对平行运行图而言,也有扣除系数。既有铁路一般以普通货物列车为主,其他速度的列车产生扣除系数。高速铁路一般以高速列车为主,其他速度列车产生扣除系数,这在分析方法及概念上有所不同。此外,高速铁路不能以牺牲中速列车或高速列车的旅行速度来换取通过能力,中速列车旅行速度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由于高速铁路客流日出行分布的不均匀,使得昼夜能力利用不均衡,形成旅客出行活动的高峰和低谷,这同既有铁路力求组织均衡运输、充分利用区间通过能力的运营要求有较大不同。因此,尽管理论上可以在高速铁路运行图上铺画较多的运行线,而实际上各条运行线所处具体时段不同,所能吸引并完成的客运量却大不相同。同既有铁路相比,高速铁路整体形成的实际输送能力与理论计算能力之间的差距较大。
五、结束语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是一项全面系统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尤其要加强高速铁路运输中常见问题的认识与研究,提高运输组织的意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加强高速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徐瑞华,张国宝,徐行方.轨道交通系统行车组织[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1 物联网的具体剖析
物联网简单来说是能够将物体进行链接的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涉及的设备是各种类型的信息传感设备,而主要的传感设备有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这些设备通过与互联网建立起一个信息传达的交叉式网络来发挥作用,在对物品与网络进行联接时,在物品上提前设定的二维码、电子标签和传感器与接口进行无线的网络相连,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使物品具有了智能性,也就是在人与物品、物品与物品之间借助于传感设备建立起相互关联的沟通,因而也叫作“传感网”。
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起源进行分析则可追溯到1999年,在其起源时期它的定义相对简单,指的是为在智能化的前提下实现对物品的识别和管理而运用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将作用对象与互联网建立起联系。到了20世纪,物联网更是得到了发展性的运用,国际电信联盟就曾经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正式提出了这一概念,使其被更多的人知晓。物联网运用的专家对物联网进行整体化的分析,总结出了物联网在工业检测、智能交通和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全方位应用特点,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下,物联网在未来的发展形式可见一斑,它必将会带来如同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席卷风潮,进一步拓展技术运用的市场空间。
2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剖析和工作原理分析
物联网的出现建立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其中最主要的技术之一就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一般情况下是由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两部分构成的。电子标签一般附着于被识别的物体之上,由多个主要的模块统一集成于一块芯片之中最终达到与阅读器之间的通信,最要典型的特点是能够识别运动目标、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可控制的距离较远等;而阅读器是则是一种读写装置或者读装置,至于它究竟属于哪一种装置类型是由它所使用的存储器的整体构造和技术运用来决定的。电子标签芯片上的EEP-ROM容量空间范围大,其容量空间从几比特至几万比特之间不等,在技术操作时可以用来储存识别码或者其他的相关数据,而芯片的外部区域上只需要用天线进行连接,以此来完成对人员身份的识别与确认和对物品的标识。在RFID系统中,大多数的阅读器都在限定的范围中进行电磁波的发射,而限定范围的大小是由阅读器的天线尺寸和实际工作频率决定的,同时在电子标签中存在着LC串连谐振电路,它在运行时的频率则等同于阅读器在限定范围内发射的电磁波频率。当电子标签在这个频率范围内经过时,受到电磁波的刺激使得LC谐振电路发生了能够使电容内部产生电荷的共振,并且在电容的另一端联通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就能够直接将电容之中的电荷输送转移到另一个电容中加以保存,当存储的电荷数值达到一定的程度这个承受电荷转移的电容就能够转化为电源为其他的电路施加工作电压以达到发射电子标签之中的数据或者对阅读器之中的数据进行接收的目的。阅读器在接收数据是直接面向电子标签,之后通过解码和校验对所接收到的数据有效性进行判断,当交验合格之后借助于无线方式将数据以传送的方式输送到计算网络之中。
实际上对RFID技术的具体工作进行原理上的剖析,则较为简单,它是在标签抵达磁场之后由接收解读器发出射频信号,当感应电流获得了充足的能量之后就可以将存储在芯片之中的物品信息进行传送,或者是通过将某一个频率的信号主动发出,由解读器将信息进行解读之后再输送至中心信息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
3 物联网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中的当前应用状况
物联网技术被投入到铁路运输领域中进行使用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尤其是其智能化的特点为铁路运输部门和乘客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之处,在客货运输的安全保障系统和服务系统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为乘客服务的水平。
3.1 物联网智能化功能在火车票售票和检票之中的应用
从当前物联网在铁路运输中的实际应用来看,物联网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智能化的应用特点在火车票售票和检票层面一览无余,这就使得对外出行的乘客出于便利的考虑更多的选择铁路运输,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铁路运输的乘客量。目前,在铁路运输领域之中使用到的火车票售票和检票方式是RFID电子客票,它与传统的售票方式的不同就在于它的自动化、智能化,它可以根据乘客的实际需要也就是乘客在自动售票机上下达的指令来使乘客直接提取自己想要的火车票,当然乘客输入的车票内容是否有效还可以通过检票定的读写器来进行解读与辨识,从乘客的角度来说为乘客的铁路出行提供了便利,而从铁路运输部门的角度来说则是减少了工作人员办理火车票的烦琐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车辆智能化监控识别系统在铁路运输之中的运用
在铁路众多的工作系统之中,车辆智能化监控识别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分别是机车车身底部识别标签、复示设备、地面自动识别设备、数据集中管理和中央数据库管理,对地面自动识别设备的具体构成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则其中主要有列车探测装置、天线、远程通信设备、防雷设备、读取装置和微波射频装置等,当地面自动识别以其被装置在不同的站点区域之中,就可以通过对过往的铁路列车信息的采集和解读来对传送至信息系统之中的信息进行处理,要采集的信息内容包括过往列车的数量、类型和车次等各种与列车的运行和管理有关的数据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车上的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够实现对列车动态在不同时段中的实时监控和有效跟踪。
3.3 物联网技术对铁路行车有效调度的高效管理
鉴于现阶段铁路乘客数量的迅速增长,铁路行车的运行要想实现有效化管理,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合理的调度,而物联网的运用就能够切实的解决这一问题,它不仅能够对火车的各节车厢进行统一化的管理,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对铁路行车的速度进行即时的监控并在必要的时候对信号系统实行升级操作。物联网要真正发挥这一层面的作用需要将电子标签的芯片安置于要监控的车厢之中,与此同时还需要在相隔一段距离的铁路两侧安装相对应的读写器,只有将电子标签的芯片和读写器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够对大程度、最高效率的时刻锁定全国范围的铁路运行线路以及它在当时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还能够综合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最终测算出火车车辆的行车速度,当火车车辆的行车速度超过了安全范围就可以及时下达有效指令对其速度进行控制,这就有效的提高了火车控制和调度的有效性、健全性。
3.4 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铁路运输领域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就是人们生活领域中的出行层面,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领域中的应用有效的确保了货运的高效、安全和稳定,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将传统的铁路运输方式同其他的运输方式相对比,则铁路总是具有各自的优势,但是优势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没有漏洞和缺陷,而一旦这些漏洞和缺陷出现就会对乘客的个人利益和铁路运输部门的切身利益造成双方面的损害。当物联网技术运用到铁路运输领域中之后货物在传送到火车上之前就通过物联网技术而进行了达标性的安全检测,车厢管理人员将检测到的信息作为工作信息对比参考,将货物与单据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对,而且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通过铁路运输的货物在运送过程中的位置、移动路线、预计抵达的时间和实际抵达的时间都能够由客户或消费者直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查询。
3.5 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的客运系统中的应用
读写器是物联网发挥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在铁路系统的所有关键点都设置了读写器,这样可以将车票中的芯片进行有效的识别,将乘客与其特定的车票信息进行核对。另外,除了对已经坐上列车的乘客信息进行核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实现对正在候车的乘客数量进行有效的统计,将正在候车的乘客信息与特定的检票口进行对应,如果候车的乘客进错检票口,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提示提醒乘客到正确的检票口处进行等待。当火车列车开始行驶之后,乘客的相关信息就会由系统进行自动化的传输,输送到下一车站,在抵达下一车站进行到站提醒之后就再次循环以上工作流程,如果乘客在下一站直接下车,系统也能够将乘客下车的信息与系统中的存储信息进行对号并自动写入有效信息。
4 物联网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未来发展探讨
铁路建设事业中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要求提高使得物联网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要求日益提高的信息化水平。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范围广阔并充分体现出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交通运输管理层面更是备受瞩目,
现阶段的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还十分有限,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物联网在铁路运输方面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4.1 物联网技术在站车信息共享系统中的应用
在现阶段,火车票的售票系统应和计算机网络之间建立起了连通的桥梁,但是在火车列车上的补票还没有形成连通式的工作开展,一直保持着独立开展的状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在火车内部所存留的车票与乘客在进入火车之后补的票之间产生脱节,这样就会造成票据的浪费,但是如果物联网技术能够运用到补票环节就能够避免此类浪费的发生。在物联网技术中最适于补票流程的就是RFID技术,RFID技术中超强的网络信息共享功能能够将车站的售票系统与火车内部的补票系统建立网络式的连接,一旦实现了两者之间的连接,车站就可以实现对无票上车人员情况的及时掌握,在此基础上根据人员数量对火车内部预留的车票数量进行合理范围内的设定,同时火车内部也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旅途中车座数量的预留情况,以更加高效的、便捷的解决为乘客补票的问题,最高效率的利用火车内部座位和车票,更为铁路运输工作人员在车辆上开展乘客检票提供了方便。
4.2 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仓库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通过对每一件物品进行开箱式的检验,从客观角度上而言,工作人员开箱检查会增加仓库中物品受损的风险性,而如果工作人员只是象征性的检查一遍,只是对应一下箱子是否存在而不进行开箱检查就很有可能造成箱子内部的物品被偷盗,而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仓库管理中就可以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在每个箱子上设定电子标签,工作人员就能够直接对电子标签进行信息的传输与网络进行联通并通过网络对箱子中物品的信息进行分析,这种技术应用的好处就是可以防止仓库中物品的受损或者被盗窃而不自知情况的发生。
4.3 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综合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本文作者:张立苹工作单位:北京铁路局石景山车务段
铁路运输系统安全管理铁路运输系统最有效益的安全,是由基础设施、列车及营运管理结合而成。安全概念必须包括紧急应变计画及各单位合作事项,并确保全体人员的安全。依铁路运输系统设施大致可区分为:铁路结构设施、车站机场设施、电力系统设施、行车控制设施、机车车辆设施等五大类。第一是铁路结构设施安全需求:土建基础稳固、铁路设施符合标准、维护施工人员安全、隧道桥梁设有安全措施、铁路安全防护措施、标志布设位置、故障抢修措施、安全维修措施等;第二是车站设施:维护车站内人员安全措施、车站内应有各种防灾(防火、防风、防震)设施、完整车站抢救计划、车站逃生设施及措施、车站布设安全、月台防护措施、故障抢修措施、安全维修措施等;第三是电力系统设施:电力维修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建立电力系统管理安全措施、防止人员触电的界面管理、保持电力系统供应稳定、跳电、断电预防措施、维持通讯系统正常、故障抢修措施、安全维修措施等;第四是行车控制设施:维持标志控制系统稳定、确保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稳定、维持操控系统正常、列车驾驶控制正常、确保转换器运转正常、确保列车车门控制正常、故障抢修措施、安全维修措施等;最后是机车车辆设施:维护列车内乘客安全、确保车辆机械设备安全、确保列车通讯正常、转动承载装置符合标准、维持列车行车速度、列车内布设置符合安全标准、故障抢修抢救措施、安全维修措施。
列车车厢火灾预防措施为确保列车组员及乘客有足够时间疏散,以高铁列车为例,车辆应有下列防火设计:使用防焰及抗燃无毒烟材料;车厢地板、墙板及两端通道门都是防火墙,所有穿过防火隔板的管线、管路与套管,均有适当填缝、封密及保护措施,可耐火焰高温15分钟;具自动侦测火灾功能及切断进气的设备,以防止烟雾进入乘客区及列车组员区;车辆外部于每一车门口处下方,设置一由外即可开启的紧急逃生装置,也于车辆内部每一车门门边,设置可由乘客操作的紧急逃生装置;铁路上,每三公里设置一个紧急逃生梯,便于逃离事故现场;防火警报控制,每节车厢的天花板及盥洗室设置侦烟器,并与行车电脑连线,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车上是否发生火警。不论是车厢内部起火,或车厢外部起火,皆可在第一时间侦测到。一旦车内检测出浓烟,该车的空调系统会暂时停止运作,但排风扇会持续且提高转速,加速排出浓烟。
高速行驶下的安全隐患预防当列车超速时,应具有三重刹车机制,以保障旅客安全:常用刹车(ServiceBrake),一般行车时使用的刹车;紧急刹车(EmergencyBrake),若未按照车载标志(On-BoardATC)速度曲线减速,紧急刹车将自动启动,并以声响及警讯告知列车驾驶;非常刹车(UrgentBrake),此为备用系统,若常用刹车及紧急刹车失效,非常刹车将自动启动,并以声响及警讯告知列车驾驶。由于铁路营运时速较高,为了确保行车时的安全,应于铁路线设置道旁告警侦测系统,以持续性地监测包括天然环境的地震、强风、豪雨、洪水、边坡滑动等及人为的危行车路线的车辆掉落事件等,部分会立即危害行车安全的状况,将通过行控系统自动地直接降低列车的行车速度;其于的状况则在经由行控中心或车站的相关营运人员评估后,再加以限制运转速度或停车。总的来说,完整的安全管理,需要有效的管理及完善的事前预防与事后应变措施,才能确实维护铁路运输系统的营运,减少事故的发生及降低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所以须以铁路运输系统的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兴建、营运、维修至淘汰,建立铁路运输系统各阶段的安全管理要项,包括系统安全规划、系统安全设计、系统安全兴建、运转安全管理、工作环境安全管理、员工安全训练管理、维修安全管理、紧急事故预防处理、监督检核管理等,发掘铁路运输系统安全的盲点及潜在危险因素,达到事前预防危险事故发生,而非等到危险事故发生再采取修正补救。
铁路文化;文化建设;功能;引导功能;建设保障
一、铁路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狭义的铁路文化是指由铁路运输生产实践衍生出的铁路运输特有的精神文明及管理制度。广义的铁路文化是指以铁路运输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具有铁路运输生产特色的精神文化的总和。铁路物质文化具有3个特征:一是以铁路运输设施或相关实物为载体;二是具有铁路运输生产特色;三是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内涵。铁路精神文化即为狭义的铁路文化,它是在铁路运输历史中积淀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创新,在不同的时代侧重有所不同。“人民铁路为人民”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价值核心和高度浓缩,是铁路文化的根。新时期铁路精神的主旨是“安全优质、兴路强国”。
二、铁路文化的功能
1.对内的功能
(1)教化功能。铁路文化可以通过其内在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铁路员工的意识和观念。在铁路制度文化建设中,铁路单位可以要求铁路员工在心目中树立“严于律己、遵章守纪”的意识,抑制或消除思想深处的懒散意识和麻痹思想,要求铁路员工心中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降低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铁路艺术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传播新时期铁路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风尚。(2)约束功能。铁路文化的约束功能,是指铁路文化对铁路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铁路文化的约束功能具体体现为铁路员工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文化的约束,不是法规层面的强制约束,而是道德层面的隐性约束。这种隐性约束弥漫在铁路文化氛围里,无声无息却影响深远。(3)激励功能。铁路文化的激励功能是指铁路文化价值观被铁路员工认可后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使全体员工团结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对人的激励不是一种外在的推动,而是一种内在的引导;它不是被动消极地满足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需求,而是通过铁路文化的引导,在员工群体中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每个铁路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地产生为铁路事业而努力拼搏的献身精神。
2.对外的功能
(1)服务功能。铁路文化利用其教化、约束、凝聚和激励作用,可以提高铁路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提高整个行业群体的文化水平和服务意识。铁路制度文化能让铁路工作人员从思想深处树立遵章守纪、服务客户的意识,在工作中更好地为旅客、货主提供服务。良好的铁路车站文化建设和列车文化建设可以为乘客提供良好的候车和乘车环境。在候车和乘车过程中给乘客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2)融合功能。铁路文化建设离不开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环境,铁路文化的价值取向必然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如今铁路发展的许多理念都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发展形成的。正是铁路文化建设才使得铁路行业的精神、意志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旨相一致,与社会主流文化相融合。同时,铁路文化建设也离不开铁路沿线乡村、城镇的社会环境,铁路文化建设也可以使铁路行业系统与铁路沿线的社会系统相融合。(3)引导功能。铁路文化的思想主旨是社会主流文化精神在铁路系统中的具体反映。铁路文化的建设和宣传的阵地主要是车站和列车,每天都有大量的人群在车站、列车上停留。铁路文化在宣传过程中,必然会对广大乘客的思想产生影响,引导其向积极进步的价值取向靠拢,向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靠拢。
三、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1.系统性
铁路运输是一个庞大而严密的系统,从根本上讲,铁路运输是利用移动设备在固定设备(轨道)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回移动运送旅客和货物的系统。只有铁路行业各个子系统相互关联、密切配合,才能正常进行运输生产,完成客货运输任务。铁路文化是在铁路运输生产实践中衍生的,也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在铁路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铁路运输本身的系统性和文化发展的规律,系统建设应统筹兼顾。
2.先进性
铁路文化建设是改善铁路员工精神风貌、提升铁路行业文化内涵的根本措施,也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新时期铁路文化建设需要与社会主流文化相融合,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新时期铁路精神的主旨就是“安全优质、兴路强国”。它高度概括了铁路行业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铁路事业进程中的价值理念,深刻揭示了新时期铁路人的精神风貌,既发扬了铁路行业的优良传统,又彰显了鲜明的时代要求,充分反映了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的精神文化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铁路行业的具体体现,是激励铁路员工推进铁路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
3.统一性
(1)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和谐。在铁路文化建设过程中,物质条件是基础,精神内涵是灵魂,两者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物质条件是一切文化发展的根本和基础,物质文化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精神文化建设的高度。没有良好的物质基础,难以建设出灿烂丰富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可以为物质文化建设提供思想指导和智力支持,保证物质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加快物质文化建设的步伐。在铁路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和谐。(2)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统一。铁路运输有着复杂而庞大的内部系统结构,每一次运输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多部门多工种人员共同协助、通力配合。比如,开行一趟旅客列车,在列车上为乘客服务的工作人员有机车乘务组(机务段)、列车员(客运段)、列检员(车辆段)、乘警(铁路公安局)等。还有沿途各站办理接发列车的人员和组织旅客乘降的人员,以及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和秩序畅通而进行设备维护的工务、电务、供电人员。所以,铁路文化建设必须注意各部门之间的统一,处理好他们之间的竞争和协作关系,保证各部门人员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积极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地完成运输生产任务。(3)铁路行业与外部环境的融合。铁路运输点多、线长、面广,铁路网已覆盖我国所有的省份、自治区和大中城市。而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各大城市也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众多的民族更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铁路文化建设也不可能全国各地都一个色彩,需要考虑铁路沿线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考虑好与当地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
四、铁路文化建设的保障
1.组织保障
铁路文化建设需要设置独立的机构进行管理,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筹划。铁路文化建设的机构应与现有的铁路组织机构相匹配,具有清晰的层次性和较全的覆盖面。中国铁路总公司设置主管全路铁路文化建设的专门机构,各铁路局成立自己的文化建设部门,站段一级可以设置铁路文化建设管理办公室。铁路文化建设管理部门可以成立非独立的文化建设机构,由相关部门兼管文化建设工作。一般可以归属宣传部门或精神文明办公室。总公司、局一级可以在宣传部门下设铁路文化建设的处室,站段一级可以与其他职能部门合在一起,或者成立铁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2.制度保障
除了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铁路文化建设还需要一系列制度来保障。制定一套完善的文化建设管理制度,才能使铁路文化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度建设应明确铁路文化建设的目标、措施,实施的部门(人员),效果的检验、机制的监督等。要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让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3.资金保障
关键词:安全投入;铁路运输部门;经济指标
在神华集团公司2009年上半年经济分析会上,张喜武董事长对集团公司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化危为机、逆势图强、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实现双过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等一系列骄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结合包神铁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瞻望,作为一名经营管理者,基于对于这四句话、八个字的理解,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与同仁们探索与交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略成为一个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成为对企业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张董事长在谈到战略出问题而导致破产的例子,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到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
对于包神铁路系统而言,运输安全运营的作用及功能在理念和认识上需要有新的转变和定位,完全有理由和必要上升到一个战略高度。安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不但强调社会效益、社会伦理、人类情感和生命价值,同时需要重视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和生产力功能。不仅要把安全运输作为铁路运输业的基本要求,也需要重视以安全运营促进铁路运输经济效益的作用,提高安全生产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手段和重要目标。然而,铁路运输部门的安全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这有限的资源保证铁路运营的最大安全,同时又不失经济效益,安全和经济发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安全能否带来经济效益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急于探讨的问题。
一、铁路事故经济损失概念
(一)铁路事故可能会造成人员伤害和或经济损失,属非计划性的意外事件,对国计民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定义的内容阐述了铁路事故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人员伤害和或经济上的损失铁路事故是一种非计划性的事件。
(二)铁路事故损失指铁路交通意外事件造成的生命与健康的丧失、物质或财产的损坏、时间的损失、环境的破坏。
(三)铁路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指由铁路事故造成的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如铁路货物运输事故导致的资源、设备、材料、产品等物质或财产的损失。
(四)铁路事故间接经济损失指与铁路事故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估价的损失。如铁路事故导致的处理费用、赔偿费、劳动时间损失、运输中断等铁路事故非当时的间接经济损失。
(五)铁路事故直接非经济损失指由铁路事故所造成的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铁路事故导致的人的生命与健康的丧失、环境的毁坏等无直接价值只能间接定价的损失。
(六)铁路事故间接非经济损失指与铁路事故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铁路事故导致的工效影响、声誉损失、社会安定影响等。
(七)铁路事故直接损失指与铁路事故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或间接定价的损失。包括铁路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铁路事故直接非经济损失。
(八)铁路事故间接损失指与铁路事故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或间接定价的损失。包括铁路事故间接经济损失和铁路事故间接非经济损失。
二、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系统地研究铁路运营安全的经济效益及其规律,科学地评价铁路运营安全与自身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建立一批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效益的指标,以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的各个方面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全过程。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是由各种与铁路运营安全因素相关的经济特征指标构成的,它是一系列反映铁路运营安全任务、运营安全状态、行车安全效果等许多铁路运营安全经济质量和数量的指标总和。它们对铁路运营安全运营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规定,并且包含有反映安全运输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一)建立原则
安全经济系统是一复杂的系统,用统计的手段是认识安全经济系统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铁路事故伤亡、事故损失、安全投入及消耗等数量状况的统计,可以为研究和分析铁路运营安全问题、为认识事故发生规律提供客观基础的数据,从而为铁路安全生产的合理、科学决策提供可行的保证。
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统计的基础要求确立或定义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的指标。总的来说,安全经济指标体系是由各种与安全因素相关的经济特征指标构成的,它必须是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安全的人物、安全的状态、安全的效果等许多安全经济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指标总和。它们应能对安全活动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规定,并且包含有反映安全活动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建立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②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实用性和可靠性原则。③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不仅应包括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系统的宏观特征反映铁路行业、部门以至全国的综合安全经济特性,又能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的微观特性站段、部门的安全经济特性。④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必须反映安全经济效益的特征。⑤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是铁路企业经济指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⑥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的结构应从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出发,指标的性质应能反映安全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⑦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应既适应于计划,也适用于统计,即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包括计划指标体系,也包括统计指标体系。
(二)铁路行业安全投入产出指标
铁路运营安全投入产出指标是一系列反映铁路部门在安全问题上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指标,通过这一系列指标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铁路运营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1.铁路运营安全投入指标
铁路运营安全投入是指铁路运输部门用于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安全投入包括安全措施经费投入、个人防护用品投入、职业病预防费用等。具体的有以下一些指标能反映安全投入,它们是
(1)安技人员配备率指铁路运营安全专职人员占铁路部门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反映活劳动的消耗,可用于考察铁路运输业安技人员配备情况。
(2)铁路生产总值安措投资指数指安措费投资占铁路运输业生产总值的比例,反映安措投资的水平,是铁路运输业负担安全的指标之一。
(3)铁路运营安全投资增长率指后一时期铁路运营安全投资的增量与前一时期铁路运营安全投资量的比值,反映铁路运营安全投资的增减变化状况。
(4)铁路安措投资增长率指后一时期铁路安措投资的增量与前一时期铁路安措投资量的比值,反映铁路安措投资的增减变化状况。
(5)人均安全措施费指铁路运输行业每一职工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的安措投资量,反映了铁路运输业的人均安措负担或消耗量。
(6)人均劳动防护用品费指铁路运输行业每一职工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的人均劳动防护用品费,反映了铁路运输业的人年均劳保用品费负担或消耗量。
(7)人均职业病诊治费指铁路运输行业每一职工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的人均职业病诊治费,反映了铁路运输业的人年均职业病诊治的负担或消耗量。
(8)铁路运营安全资金投入指的是铁路运输业投入在安全上的资本要素,计算时可采用固定资产原值或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计算。
(9)铁路运营安全劳动量投入指的是铁路运输业在安全上投入的活劳动总和,计算时可采用铁路部门在安全问题上投入的总工时或总职工人数计算。
2.铁路运营安全产出指标
(1)安全产出指铁路运输业通过安全投入所产生的成果或效益。
(2)减损是指铁路运输安全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从而减轻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功能,由于意外事故的减少,人们的生命与健康损害和物质财产损失得以减少。
3.铁路运营安全投入产出指标
(1)铁路运营安全运营投入产出比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定的安全投入和由于此项投入而带来的产出之比。
(2)铁路运营安全投入效果系数表示为了获得铁路系统内的安全产出需要在第类别安全生产上的投入。
(三)铁路行业运营安全效益指标
铁路运营安全效益指的是铁路系统在各个环节中的安全投入与其所取得的效益之间的比较。毫无疑问,安全运营能为铁路运输业带来效益(包括是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但是安全生产的效益到底有多少,我们却缺乏定量的计算依据。铁路运营安全效益指标是一系列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生产效益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定性、定量地考核铁路运输业的安全生产效益。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铁路运营安全效益指标。
l.铁路运营安全的经济效益:指铁路部门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运营条件,在车辆维修和行车组织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
2.铁路运营安全的非经济效益:指铁路运营安全的社会效益,它是指铁路运营安全运营条件的实现,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的有序进行、对家庭或个人的幸福所起的积极作用。
3.铁路运营安全边际效益:铁路运营安全边际效益指当铁路系统对安全投入量增加一个单位时总安全效益的增加量。
4.铁路事故伤亡减少率:指后一时期铁路事故伤亡减少量与前一时期铁路事故伤亡量的比值,反映铁路事故伤亡的增减变化状况。
三、铁路运营安全成本的构成分析
安全投资即是安全成本的投入,而安全成本是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即安全成本是为保证安全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和因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铁路运输部门的安全成本产生于整个运营的全过程,涉及到运营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有的产生于技术设计、经营、管理等过程有的产生于生产、运营过程。因此安全成本与安全决策、安全管理与运营组织、安全设计、安全保证措施等方面有关,它是铁路运输产品的一种附加性成本。铁路运营安全成本的构成由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构成。
(一)保证性安全成本
保证性安全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铁路运营安全水平而支出的费用,包括安全工程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两部分。铁路运输所构筑的安全工程、安装安全设备、实施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安全监督以及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等,其作用就是确保铁路系统内安全作业和运营,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铁路运输部门的经济效益。
1.铁路运营安全工程费用
安全工程费用是为构筑安装安全工程、设施以及购置安全监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其经济目的就是为实现一定的铁路系统内安全作业水平而提供基础条件,其项目包括:(1)为构筑安全工程设施以及购置安全检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包括材料费、工时费、设备费);(2)安全监测费(包括安全监测设备、仪器的维护维修费以及安检人员工资);(3)安全工程的设计费、评审;(4)安全工程、设施的维护维修费。
2.铁路运营安全预防费用
铁路运营安全预防费用是指运营安全工程的设施,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安全培训和教育而支出的费用。其作用就是防止铁路系统内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安全预防费用主要项目有:(1)安全工程和设施的运营费;(2)安全奖;(3)安全培训教育费用;(4)安全情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储存费用;(5)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资料、表格打印、宣传等费用。
(二)损失性安全成本
运输企业的特殊产品决定了运输企业必须最大程度地保证运输旅客、货物途中的安全性。运输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问题轻则影响全路的正常运营,重则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危及人生、财产安全,产生经济损失,这种经济损失列入成本时,则为损失性成本。铁路运输业损失性成本包括铁路内部损失和铁路系统外部损失两部分费用。
1.铁路运输业内部损失
铁路运输业内部损失指由于安全出现问题使铁路运输业内部引起的运行延误和安全事故本身造成的经济损失费用,主要项目包括:(1)全路范围内受到事故的影响所产生的延误损失费用;(2)安全事故本身造成的损失费用(如设备报废、材料报废、工程报废损失费用等);(3)恢复生产费用;(4)报废设备、工程等的处理费用:(5)安全事故处理、分析费用。
2.铁路运输业外部损失
铁路运输业外部损失是指因安全发生问题而造成的铁路系统外部的损失费用,主要项目包括:(1)人员伤亡的医疗费;(2)货物丢失、损坏赔偿费等。
四、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投资决策方法
企业如果不知道合理的安全投入,可能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比理论上应该投入的多,多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定的浪费;也可能比理论上应该投入的钱少,少了可能就不能够保证所需要的安全水平。这就需要从理论及实践上了解企业合理的安全投入。
对铁路系统而言,运输安全的社会作用是多方面的,影响铁路运营安全投资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运输安全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社会平衡发展、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重要条件。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铁路系统的安全投资究竟应占该铁路总产值的多大比例才算合理?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看,衡量一个系统投资的比例是否合理,主要是以其有限的安全投资是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依据,视其安全投资量是否有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应成为确定铁路系统安全投资量是否合理的基本原则。安全投资的合理比例的确定,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系统预推法
是在预测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经过系统分析和系统评价,并在进行系统的目标设计和分解的基础上,推测确定安全经费的合理投量。其步骤是:
1.预测确定企业经济增长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
2.在考虑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与经济效益和条件的前提下。推出安全发展总体目标,考察行业可用伤亡率、损失率、污染量等来反映,微观考察(设施、设备、项目等)可用安全性、可靠度、隐患率等来反映;
3.在实现安全总目标的前提下,分配给各部门或各子系统安全的分目标;
4.按各分目标的水平,测算未来所需的安全投入费用(安全成本);
5.累计各类(项)安全费用,求出安全所需投资总量。这种方法显然有很多具体的技术方法需要采用。如安全的定量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安全总目标的分配技术(不同部门的分目标水平)。各种安全目标的成本计算等。这种方法是比较科学和严密的,但目前其可操作性差,应用技术难度大。
(二)历史比较法
这种方法既是根据本地区、本行业或本部门的历史做法,选择比较成功和可取年份的方案作为未来安全投资的基本参考模式。在考虑未来的生产量、技术状况、人员素质状况、管理水平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并考虑货币实际价值变化的条件,对未来的安全投资量做出确切的定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精确性较差,但有应用简单的特点,因而是目前实际中经常应用的方法。
(三)评价指数法
这种方法的单因子评价指数表明单个安全投向对系统安全的影响程度,但不能获得各种安全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综合信息。综合评价指数能够反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系统的综合效应。在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进行评价分析时,应先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再按指数大小划分等级,过程繁琐,评价指数选择不当还会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四)模糊综合评判法
此法能对多因素影响的模糊事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综合评价中多类多层次的模糊性可科学化、定量化。需指出的是加权平均数的评价结果较最大隶属度法合理、全面。因最大隶属度法仅考虑了最大评判指标的贡献,舍去了其它评判指标提供的信息;另外当最大的评判指标不止一个时,用最大隶属度很难决定排序的结果。
(五)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其原理依据的是邓聚龙教授创建的灰色理论。基本思想是将评价指标原始观测数归一化得归一化数列后,将每个指标的最大值(数小成绩好取最小值)组成参考数列,待评单位各评价指标原始观测数的归一化值为比较数列,计算关联系数、关联度,以关联度值r的大小对待评价单位进行排序。
五、结束语
责任,是一种品德,一种态度,一种能力而且胜于能力。张喜武董事长在《讲话》中指出,要在全集团倡导一种责任文化,让每一位神华人树立‘神华兴亡,我的责任’这样一种新的理念,让每个神华员工都成为负责任的员工,让每个部门都成为负责任的部门,每个子、分公司都成为负责任的公司,共同来塑造“神华是负责任的企业”这样一个品牌。对于包神铁路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对于铁路的运营安全,我们更需要负起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艳.安全投资经济效果指标体系浅析[J].安全,2002.
[2]封雨,凌生弼.企业安全效益的量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
关键词:铁路货运;营销工作;问题
一、铁路货运营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货运行业的发展,随着公路运输及航空运输规模的扩大,铁路货运有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但是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铁路运输长期居于“铁老大”的地位,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其营销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为:
首先,铁路货运缺乏必要的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持,但是由于铁路的垄断地位,其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以生产为中心,上级的指示及决策使其发展的目标,没有融入市场竞争,也没有市场营销的概念。这就使得其营销策略上缺乏市场主导性,不能充分的体现市场的需求,也不具有竞争力。
其次,营销信息存在一定的盲区。在铁路货运中,由于传统经营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对于货运市场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工作没有做到位,从而无法及时有效的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使得影响决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铁路货运的宣传工作也未能做到位,这就使得社会对铁路货运的运载量、运载计划等无法及时了解,使得货运生产和营销出现了一定的脱节,最终导致了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
再次,铁路货运的手续相对较为繁琐。在铁路货运中,办理相应的货物运输的手续较为复杂包括报批计划、手里运单等,其周期也相对较长,这就使得铁路货运缺乏竞争优势。而铁路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态度相对较低,使得其竞争力也相对的降低。
最后,铁路货运的保障措施不完善。在货物运输发展的过程中,安全保障措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货物保险理赔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货物运输行业的发展。但是就铁路货运而言,其货物理赔的手续较为复杂,需要对事故调查的基础上来完成理赔,其周期相对较长,对于托运人及收货人来讲风险相应的增加,从而使其竞争力降低。
二、改进铁路货运营销工作的对策
我国铁路基础设施不断的完善,而这也为铁路货运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为了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便要转变传统的营销理念和工作方式,积极转变态度,推动铁路货运的发展。
第一,要转变传统的营销理念,注重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提升。铁路货运发展的过程中要以货运市场的发展为基础,清楚的认识到货运竞争的压力,以市场发展为基础制定合理的营销计划。以市场为基础,围绕铁路货运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为基础,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推动铁路货运的发展。铁路货运营销工作中,要对货运市场的发展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注重市场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对铁路货运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从而企业发展及其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来制定和完善营销计划,能够有效的推进铁路货运营的顺利发展。
第二,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在铁路运输行业中,要不断的开展和完善内部职工的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能够更好的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各项工作。实现其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改善传统铁路运输理念的影响,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此外,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以推动铁路货运营销理念的转变以及营销工作水平的综合提升,推动铁路货运的发展。人才培养中,要增强其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其能够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思想问题,提高营销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三,完善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在铁路货运营销工作中,完善企业内部的员工激励机制,对于营销工作有突出表现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实现生产与销售的有机衔接,从而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方式等都有所变化。这种激励机制的完善,是一种从上到下的,是对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的综合考核,能够有效的推动铁路企业形象的转变,实现营销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对于营销计划和执行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的同时,也要注重员工间的沟通和交流,以营销理念和影响方式的培训等使员工更具竞争意识,激发员工的潜力,使其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第四,要不断完善铁路货运信息系统的建设。在铁路货运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重要性,通过对货运市场以及本企业货运信息的调查,进行综合分析,获得有效的货源信息等,为营销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此外,注重企业自身的宣传,通过市场经济信息的了解和应用投放适量的广告,使得铁路货运能够为社会所了解,从而为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客户基础,推动铁路货运的发展。
第五,改进货物托运手续,完善货运保障机制。通过企业内部的改革,完善铁路货运的安检机制等,使得铁路货运计划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使得铁路货运的拖动手续简化。对于一些长期合作的客户,可以优化服务,采取上门取货等方式实现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同步提升,从而有效的开拓货运市场。此外,完善铁路货运的安全保障机制,通过报价制度的完善以及理赔机制的健全等免除货主的后顾之忧,使铁路货运获得更大的市场。而这也有利于铁路货运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铁路货运更具竞争优势。充分利用保险业所提供的便利条件,为铁路货运的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推动铁路货运营销的顺利发展。
结语:
市场经济环境下,铁路货运的发展要更多的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进行决策和影响。在公路运输、海运、航空运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铁路货运要跳出传统发展模式,注重营销理念和发展理念的转变,向市场寻求经济效益摆脱对上级指导的依赖。同时,不断完善货运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通过适当的广告宣传使得社会对铁路货运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在此基础上注重人才的培养,使其具备市场意识和营销观念,从货运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和决策,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竞争优势,推动铁路货运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顺虎.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努力开创铁路货运营销工作新局面[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8)
[2]张向棉.刍议铁路货运营销工作的误区及措施[J].大科技,2014(24)
[3]李宏.新形势下对铁路货运营销工作的思考[J].铁道货运,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