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教育的认识

体育教育的认识

时间:2024-02-05 10:29: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教育的认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教育的认识

第1篇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中学的体育教育改革,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大体育教育投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体育教育的功能不断完善、深化。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选择。

关键词:体育教育 人才素质

体育教育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中学的体育教育承载着强健体格、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然而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却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制约着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强健体格的塑造。在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状况,专家分析是由于学生体育锻炼不够,体育锻炼在时间和强度上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为此,本文研究并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行相关研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水平、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观念陈旧

“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要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来展开。虽然新课改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论,但如何将其进行落实实施,很多学校研究的还不够,并没有在实质形成以“健康第一”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模式。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过于侧重“技能教育”,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未能落实。

(二)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刻板

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教学方法单一刻板,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难以得到发展和尝试。此外,还存在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老化、简陋、现代信息技术很少使用等现象。

(三)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落后

体育课程对于场地和设施的要求,是这门课程良好开展的基础。然而,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足,遇到风雨天则不能使用;有些学校田径场设置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不符合田径场规范要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很多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缺乏维护管理,很少进行相应的更新,甚至出于应付的目的,只是配备简单的设施以应付检查,而在广大农村中学,体育器材一直以来严重不足。

(四)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作为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的职业道德及教学能力在整个体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难以将素质教育理论与方法付诸实践的主要原因,便是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滞后、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理论功底较薄、教学和科研经验不足、对教育思想、观念的理解跟不上时代步伐等等。因此,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五)适合青少年活动的设施短缺,锻炼内容形式单一

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器材以成人的竞技体育的体系为规格标准,场地、器材的成人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兴趣。教育部体、卫、艺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指出:我们的中小学校一直沿用成人器材,使孩子们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身心愉悦。“成人化”是少年儿童篮球的最大误区。有的学校由于场地的客观限制,导致开展活动的时候只能选择跳绳,踢毽,呼拉圈等趣味性和运动量不太强的项目,如吴江松陵一中拥有2000左右的学生,但只有250米田径场地,尽管学校尽一切努力保证每个学生的活动,但对于活动内容的开展,学校也很无奈。

二、完善中学体育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中学体育教育方法的转变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指要求广大体育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转移到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上来。单纯的体能训练不能代替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宗旨和总体目标。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现代中学体育的根本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活跃体育课堂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首先要打破传统框架的束缚,变体育教学过程的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趣味性与情景性相结合,多运用电化教学,把声、光、像融入教学当中,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身体运动感觉充分融为一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

此外,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加强体育重视度,加大投入,完善体育设施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应将体育提到一个能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的层次上来。只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体育课程的资金支持才能达到应有的层次和规模。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投入,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大选择空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养,首先要完善队伍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使之成为趋于适应工作需要的合理的学术集体,同时做好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强体育教学业务研究,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学术活动。制定激励和竞争机制,切实落实体育教师的各种待遇制,加速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质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群体迅速成长壮大,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使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认识

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

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3篇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 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 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 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 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 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 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 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 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 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 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 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 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 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 “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 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 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 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 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 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 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 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中学

一、前言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中学体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也是中学开展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中学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自身特点和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此,研究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地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中学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视频资料)、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其以体育升学考试为目的,已达标率作为评价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依据,忽视体育教学工作,忽视全体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爱好和创造才能。这种教学模式只有少数人获益,而多数学生却因此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在这个大背景下,旨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实施全面健身计划就成为必然。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史新世纪、新形势下《全面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2.体育教学时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体育素质教育就是指将人转化为社会人,把那些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与身心,形成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体制的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而且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因此,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体育教育对于事实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的方针的一个中重要方面。通过身体锻炼方式,一方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身体锻炼也与教育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的关系。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实施素质教育史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运动技术为中心“注重”“三基”,片面最求课堂的负荷强度来刺激学生体质增长的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习式”、“灌输式”等陈旧的教学放啊。教学观念与手嗲的那个制约着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在需要有关部门对体育教学搞个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教学改革大系统进行统筹考虑,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着这些手段的实施,都为我国体育教学搞个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1.制订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大纲

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参照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本校的科学化、系统化、个性化的体育教学大纲及具体实施方案和细则,指导本校的体育教学工作。

2.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正逢体育教学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修道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首先,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自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是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事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示出来的美,它是由良好的胜利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德提醒,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其次,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形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传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姿态、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相统一。

4.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特长

首先,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型和兴趣性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其次,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校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有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该先培训后上岗。

5.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未来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改革和发展高校体育的基本前提。在新的时代,只有具备一支优秀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要想真正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严把教师录用关。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使其学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何适当地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等。同时,通过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使教师从单一的“技术型”向“复合素质型”转变,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成功进行。

结论

以上几方面,在体育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只有同时把它融入教学中,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易于教学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常涛-中学体育素质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S1期

[2]宋浩然-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加强体育教育的途径[J]-《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09年第2期

[3]江慧清-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4期

[4]何全-中学体育与素质教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B12期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第5篇

一、从事健身教育工作需要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首先存在一个健身教育问题。健身教育也就是以增强体质为目的教育,包括理论认识和基本技能二方面。凡教育活动存在三个基本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材和环境条件。其中教育者起码要求具有所教学科专业素质。因此,从事健身教育的工作者必具备正确的健身理论、知识、手段及方法等培养他人的基础素质。

体育工作者以体育为业,是理所当然的健身教育者。然而,我国以前没有健身的说法,体育工作者无人来源于健身专业,而几乎全出自体育院系或各运动队。长期以来,我国体育院系和运动队以运动教学和训练为核心,使学员和运动员以适应运动事业为核心,不是为健身服务。没有人编制健身教材,更没有人进行健身教学。因此体育工作者普遍存在二方面缺:1、健身理论认识不系统。2、符合健身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缺乏。诚然以前学习和从事的专业技术和课程适当应用有健身作用,但观念的偏差,限制了作用发挥。从某种程度说来:他们历来充当的是运动教练,而不健身教育与指导者。

运动教育适应不了健身教育,以往以运动为中心的体育工作者要适应健身教育之任的要求,便要业务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具备一整套从事健身事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要当先生,先当学生,先行接受健身教育。

二、自身健身需要

在我国“无病便是健康”的错误认识,在广大群众中有着深根蒂固的影响,既使在体育工作者中也大有人在。没有生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作估计,健康意识淡博比比皆是。以我系为例:九五年我系B超健康检查中,50%术科教师不参加体检,有一位教师直到患病后症状明显才要求B超,结果,确诊为肝肿瘤(肝Ca)以致英年早逝。还有许多人熬夜工作或娱乐,有的担负教学训练重任,无暇顾及自我健康问题健康忽视,就更谈不上理性地、有意识地健身,进行健身活动的人寥寥可数。由一个体育专业单位,可以反映出我国体育工作者健康知识、健身意识谈博的一面。

据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长期大负荷、高强度运动对身体可造成多种多样的损害。从健身角度面论:体育工作者或多或少受过明显或潜隐的这种身体损害,是十分需要健身的群体。健身教育理论认为:不论有否伤病,人都必须健身,而且应终生进行。可是目前,许多体育工作者自身健身问题的解决存在三方面认识上的不足:1、误认为运动等同于健身,片面理解生命在于运动,而不知寻求符合自己的健身手段和方法。2、职业厌倦致使投身于自觉有效健身缺乏热情。3、系统实用的健身知识普遍缺乏。针对这一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是急需接受健身再教育。

三、全民健身计划按既定方向发展需要。

我国全民健身计划颁布之前,无论体育工作者还是广大民众,曾长期存在一种认识:运动就是体育,就是增强体质、运动与健身等同。观念上的错误将导致事实的偏差。许多人不知运动虽是健身的手段,但是在适度、合理运动时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而将运动娱乐、运动比赛,投身于大大小小的体育活动即可,从事运动的人便没有其它的健身活动可言。

有学者说“全民健身事业认识上的最大障碍在体育界”。确实,要纠正民众的认识,必须从体育工作者的认识着手。使他们具有清晰的健身认识、正确的健身教育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不会以健身的名义去行竞技运动比赛之实,不受运动娱乐及竞技为主的习惯认识桎梏,将全民健身计划理解为短时间内几次全民及各级运动会和娱乐活动,以致健身事业仅成为热闹一阵、俏无声息的闹剧,阻碍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

健身事业发展要端正认识,防止误导。体育工作者是全民健身伟大举措中的起动器和导向者,必须接受系统健身理论和方法的教育,从旧的思想认识中解放出来:明确健身与运动的区别,认清自己的职责目标,发挥最大潜能,正确引导民众健身,促进健身事业发展。

四、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需要

竞技体育发展关系到多方面,其中:使竞技人材运动潜能充分发掘,达到最佳运动成绩是至为重要的一环。而运动能力强,一定是以健康的身体状况。强盛的各器官系统功能为基础,要发掘运动员运动潜能,首先便应设法增强其身体机能,这便是一个健身问题,同时,为竞技而进行的运动训练和比赛,负荷总超出常人,几乎达到人体体能极限,伴随着人体的损耗与破坏。从健身角度分析,运动员更需要健身。否则日积月累,竞技人材伤病缠身或早衰,对竞技体育是一种损失,防碍了其发展。

然而,我国体育界对竞技人材的健身问题尚处于朦胧状态,认识不甚清晰,教练员及广大体育工作者仅仅重视疲劳后的各种恢复手段,而忽视健身手段的常规应用。此问题源于二方面:1、对健身理论与方法手段的缺乏。2、竞技人材健身与一般人有区别,竞技队伍体育工作者需要更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对体育工作者进行健身教育补课,明辨健身内涵,掌握高水平健身业务,让健身这一认识渗透到竞技运动发展的每一环节,解决竞技人材健身问题,减少竞技后备力量损失,充分发挥现有人材潜力,使我国竞技人材增多,水平提高,适应世界竞技水平提高与发展要求,从而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

五、健身学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党和国家重视全民健身,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而健身这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身体活动,需要科学理论为指导,应用正确的方法与手段。这需要一种专门体系——健身学。可是我国现代健身学体系尚未形成,从业于健身的体育工作者承担着全民健身工程第一线任务,开展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验总结、促进健身学早日建设,迅速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达到这一目的,完成这一任务,其一:体育工作者先要通过学习班或自修得到教育,要理解体育的真义在健身教育。其二:要学习健身建设相关的理论、知识、方法。

健身学将是一独立的学科,但涉及优生、优育、锻炼、养生,以现代解剖、生理、保健、教学与训练知识为基础。这些学科知识部份尚不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所知。如中国古代养生学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说是现代健身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工作者鲜有人作过深入了解,接受养生学的知识教育就必不可少。体育工作者掌握了必需的健身理论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丰富总结有效的健身知识和方法,从理论上升华,使其返回实践更科学地指导健身,才能使健身学体系完善:完成现代健身学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深化对终身体育教育的认识

在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坚持终身体育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化体育教师和学生对终身体育教育的认识。大学体育教育相对来说已经比较自由,学生不用为了考试而选择一些自己不喜欢的项目进行锻炼。正因如此,很多学生在接受大学体育教育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参与的热情。很多学生都会寻找这样那样的借口,拒绝参加大学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对此现象也多是睁只眼闭只眼,并不严加管理。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非常有害的。而想要改变大学体育教育的这种现状,必须改变大学体育教师和学生对大学体育教育的认知,让体育教师和学生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学生才能在将来进入社会之后获得更好的发展。而终身体育教育正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标。为此,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深化师生对终身体育教育的认识,必须从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和教学计划等方面做出努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提升教育综合素质,加大对终身体育教学的研究,对大学体育教育实行科学管理。

二、树立自我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

终身体育锻炼,最终依靠的还是人的自我意识。人只有深刻地认识到一项活动的意义,才能具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因此,让学生坚持终身体育锻炼,最关键的就是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自我体育意识就是让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具有科学的态度,养成自己的锻炼习惯,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规划地始终坚持锻炼。而想要养成自我体育意识,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让学生自觉地把教师传授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融入自我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并把自我锻炼身体的意识一直坚持下去;其次,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中等强度的身体锻炼,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每天坚持锻炼一次。明确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身体器官各部位的功能;最后对自己的终身体育锻炼做好规划,逐渐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三、加强体育技能培养,树立终身体育观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调整,主要表现就是体育教师对教授的内容和选择的方法有所调整。体育教师要更加注意对学生终身体育技能的培养,让他们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让他们掌握几种比较顺手并符合他们的日常喜好、能让他们一辈子坚持的体育项目。培养他们终身热爱体育活动的习惯,形成准确的终身体育观和终身审美观,提升大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大学体育教育是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最好时期,也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终身的体育锻炼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同的年龄段适合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是到了大学时期,学生的身体结构基本接近成年。因此,此时选择的体育项目已经适合学生终身坚持。所以,在大学体育锻炼过程中,选择一两项自己喜好的体育项目,坚持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锻炼至少坚持一个小时,自觉养成锻炼的习惯,使身体的各项技能都能不断提升,体验到身体锻炼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这样,学生会更加乐于参与锻炼,从心理上喜欢体育锻炼。

总之,大学体育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大学体育教师一定要明确终身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加深对大学体育教育的认知,完善和调整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要学生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以实现体育教育变革和体育教学之间的协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激发学生爱学、乐学的热情,强化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崔家裕 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市委党校电视大学基础一部体育组

第7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小学 体育教育 教学理念

一、前言

为了能够使学校教学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体育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能够全方面发展只是一种期许,并没有改革教育方式、付诸实践。新课改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为了能够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学校教育课程中,体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是现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学应该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现状

首先在学生方面来说,中小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不能够全面地了解、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性;其次就是,学生从小并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因此,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识极度缺乏,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不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师对体育教学上的思想认识不够充足,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清晰的认识到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并且仅仅空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受到长期的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体育教学模式渐渐的单一化、简单化,形成了固定的教育模式,很多教师的脑海中只是有“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对于如何去实施素质教育却毫无头绪。除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充分之外,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大部分教师安于现状,并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因此,导致教师不够上进。

除了学生和老师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存在问题。首先,单凭学校方面、家庭方面或者在社会方面单方面促进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是完全不够,而需要这三方面共同促进。但是如今,能够实现这种教育模式的体育素质教育并不常见,在中小学时期,教育与家庭两者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长会或者家访,但是这些交流的内容却与素质教育的宗旨不相符,仅仅反应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在校表现。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估体系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体系的总体评估,教师可以通过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认识教学方法的不足,学生也可以借助他总结改善学习方法。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这种全面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三、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一)对整体学生进行体育教育

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有时只是针对一小部分体育特长的学生,相对于此,教师忽略了对整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因此,导致了学生之间身体素质与体育学习能力相差越来越悬殊,使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够强大,也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不够准确,因此,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实现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为社会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二)使学生教师具备对体育教学的意识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了解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使教师正确理解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了解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改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使体育教学得到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有型人才。在学生方面,学生也应该从小树立体育意识,对体育活动有基本的了解,选取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方式,从而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对于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应总结相应的学习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总结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三)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由于现如今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刚刚实行不久,并没有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因此,我国中小学生体育教学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并不完善,评估只是针对教学结果,可对素质教育的过程并不能科学、全面地被评估。传统的体育教学,经常通过成绩被直接评定,这样的考试机制经常导致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身素质不同,学习成果也不同,如果仅仅通过学习结果来给学生的学习过程下定论,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这种模式会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错误的体育观念。因此,建立健全成绩考核体系,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对实行素质教育体育教学有很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促进学校方面、社会方面、家庭方面的联系,从三方面促进素质教育体育教学。将制定的措施真正的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正在变得更加多样化、趣味化,实行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互利关系;有效措施

经调查研究可知,目前我国五分之三的学生锻炼时间不足,而且对体育锻炼与生命安全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学生的肺活量、耐力等素质逐年下降。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与意识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在体育教学中构建生命安全教育,使高职学生的生命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1.高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互利关系

高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全面发展。生命安全教育是所有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减少了学生出现意外伤害的概率,为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高职体育教学是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加强生命安全意识。高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互惠互利,值得高职院校不断优化两者的教学成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1生命安全是高职体育教学的前提

早操、体育课、课外训练等体育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生命安全是保证高职体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高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感。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是尊重生命的表现,更给予学生生命最大的关爱,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切实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提升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只有保证生命安全,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活动,进而为自身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尽最大的能力。

1.2高职体育教学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和手段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需要以体育教学活动为媒介,因此高职体育教学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和手段。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极端情况下应有的应变知识与能力,这与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宗旨不谋而合,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对意外事故的应变能力也会随之提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将抽象的生命安全教育具象化,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安全的意义与重要性。高职体育教学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生命安全教育不再局限于课本文字,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高职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高职体育教学中缺乏安全意识

教师是高职院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命安全教育的质量。然而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进行认真备课,导致课堂无意义而且秩序混乱。教师如果无法在课堂上尽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就无法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教师缺少专业知识,不合理的运动安排极易使学生感到疲劳,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很多教师缺少意外事故的急救知识,无法第一时间做出最合理的应对,使学生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甚至造成二次伤害。高职学校与教师对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重视度不够,没有为学生安排合适的体育活动与安全教育。以上问题都是高职体育教学中缺乏安全意识的表现,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2.2高职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度不够

杜绝高职院校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需要学校提高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学生尽力配合,为自身安全负责。然而大多数高职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经常做出危险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年轻、好胜,无法深刻理解生命安全的意义,经常做出危险行为,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青春期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会对各种体育器材感兴趣,同时也对竞争制度感兴趣,会尽力与同学分出一个高下来,在输赢的刺激下,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的高职学生极易做出过激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安全伤害。另外,高职学生的耐心和组织纪律性有限,认为安全教育对自己的作用不大,在体育活动中不认真听教师讲解,也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3高职体育教学中缺乏安全的基础体育设施

良好的教学环境与体育设施是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决定生命安全事故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都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根本无法为体育教学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体育器材设备不全或者质量严重退化,不仅无法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更是为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很多高职院校不具备舍内体育场,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天气里仍正常进行室外体育教学,极易造成中暑、冻伤等体育安全事故。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不断完善基础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强高职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3.1提高师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与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学校需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对教师展开培训等活动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还可以采取竞争上岗、举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大赛等活动,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工作积极性,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提供最大保障。高职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安全的意义与重要性。学校应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生命安全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另外,学校还应与家长一起监督学生完成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为自身的生命安全负责。

3.2完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事,需要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完善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安全教育知识。学校需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对学生生命的关怀,要求体育教师将该目标铭记于心,结合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构建完善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还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还应在体育教学中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利用体育活动丰富生命安全教育内容

如果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仅仅出现在课本上,将会大大影响学生对生命安全的理解,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体育教学丰富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高职体育教学涉及篮球、足球、排球、游泳、跳远、跑步等众多项目,体育教师应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这些体育活动中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优化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成果。总之,高职院校需要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生命安全意识的目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3.4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优化教学环境,高职院校需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条例标准建设体育场,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还应加大资金投入,购进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体育器材,并对体育场地与器材进行定期维修与养护,杜绝体育安全隐患的出现。学校管理部门需对体育场的建设质量与体育器材的购进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防止劣质产品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环境,也提高了生命安全教育水平,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4.总结

高职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直接手段,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学生的安全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学校应明确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互利关系,仔细分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师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完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利用体育活动丰富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为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世有.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J].亚太教育,2015,(20):47-47.

[2]王桂英.高职院校体育课应急避险项目的设计思路[J].科技视界,2015,(5):58.

第9篇

关键字 体育教学;人格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81-02

1问题的思考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中学生体育精神要素的挖掘,忽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当然中学体育教学离不开传授体育的技能知识,离不开身体锻炼,这勿容置疑,问题是我们应该把追求的目标定在何处,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到中学生的人格形成,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人格精神起到重要作用。这应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是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2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社会学家曾证言,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或现象,当它仅仅体现为技术层面时,它是低层次的,不成熟的。当它进入到人的精神的层面,人的意识的层面,并影响到人的人格、心理、意识及行为时,那它就进入了成熟的科学的阶段。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都没有屏弃体育的教育功能,一再明确地把体育做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体育对人的身心的教育和影响是独特的,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什么是体育精神呢?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中更高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应积极挖掘。

体育精神对中学生的全面教育、全面发展,对中学生人格精神的价值在于:培养中学生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竞争、拼搏、信心、荣誉的信念,公正的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遵从社会法规。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是相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深化,这是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我们应当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功夫。

3用体育精神进行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的,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中学生的人格教育,一般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发展社会认知,在体育的社会交往中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人是社会的细胞,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让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去认识体育的实质,从而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竞争,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意识。在体育的相互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品质,将会成为一个人的永不衰竭的生活动力。

3.2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培养积极参与意识,发挥人的自主精神。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是集体项目,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参与意识。在运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独立的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

3.3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体育运动是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教育学生遵从规则与规定,按规则允许的精神去认识问题,辨别是非,不斤斤计较,不小肚鸡肠,不装孬使坏,不投机取巧。尊重事实,弘扬正义。对的就支持赞扬,错的就批评屏弃,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的人格精神。

3.4注重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是一个人看待、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的高层次的参照系。体育运动是一种对抗游戏,是人的身体、意识、心理和智慧的对抗,也是技术、战术的技巧对抗。要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客观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事求是,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趋近事物的本质。学会靠真才实学,靠真正实力,靠智慧技巧,靠人格精神去战胜对手,取得胜利。追求体育的真义和价值,实现人生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愿望。

第10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学困境 解决策略

初中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智发展逐渐趋于完善,身体发育正处于快速生长的时期,而适当而又正确的体育运动无疑是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加强这一时期的体育运动至关重要。然而,从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看,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与体育的重要地位不相符合,“重文化教育轻体育教学”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影响初中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和体育素养的提升。

一、对初中体育学科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初中师生对体育学科存在的认识误区现象仍未得到有效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文化课教学才是重点,体育教学可有可无,忽略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各项体育活动得不到重视,时常发生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的现象,同时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待遇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观念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这就直接导致当前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困境,使得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落空。

二、体育教学缺乏科学性

科学性不足、随意性大是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程表面上看起来各项运动项目似乎关联性不大,但仔细研究,发现其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运动项目难易程度、动作复杂程度等方面,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入难、由简入繁的隐性逻辑关联,这些都需要体育教师之间通过相互沟通、交流才能落实这种联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缺少沟通,教学安排“自成一派”,随意性大,任由教师高兴或者是学生高兴,想学哪种项目就学哪种项目,最终导致体育教学进展缓慢、收效不佳。

三、教学模式单一

体育课程一直以来都处于“边缘化”地位,长期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因此,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各学科教学创新模式、方法“百花齐放”的今天,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枯燥乏味尤为的突兀。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既影响学生学习体育、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又影响体育课程本身的趣味性,致使教学的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个体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纵观当前初中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发现,其中有不少教师并非出身于专业的体育学校,这就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不高,质量良莠不齐,进而影响体育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

五、解决困境的策略探析

(一)提升对体育教育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

针对初中体育教育认知不足、重视不够这一问题,应当“对症下药”,从思想认识角度出发,提升对体育教育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首先,学校要重视体育教育,积极配合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强化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重视体育教育。其次,教师要重视体育教育,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合理设计和安排教学课堂,促进体育教育焕发新的活力。最后,要重视学习体育,特别是那些对体育有偏见的学生更要转变其对体育的看法和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体育教学成效。比如大部分初中女生不喜欢跑步项目,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有趣的讲解和生动的动作演示,让她们意识到跑步对身体的好处,尤其是针对女生比较关心的“塑形”内容,重点着墨。通过实施这样的思想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促使其树立自觉锻炼的意识,并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实施“因材施教”

不同初中生具备的运动天赋不一、兴趣不一、能力不一、认识不一,各方各面都普遍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调查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而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尽可能地得到锻炼与提升。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初中体育教育,必须破除沉疴旧弊,以发展素质教育为本,因材施教,做到从观念上重视,从行动上创新,进而不断促进初中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体育教育 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城乡差距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导致的一系列教育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农村学校的教育综合起来落后城镇一大截。学校里的体育教育是一个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农村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问题对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作为搞好农村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为农村以后的长远经济发展作铺垫。

1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现状问题分析

1.1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严重

经过访谈调查得知,在农村大多数的家长和学校的老师都没有说体育锻炼对孩子有多么重要的意识,他们都只认为学习好文化知识才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孩子们的唯一出路在于考上好的大学,跳出农门。其实体育学科它本身的特点有育智、育德、育美和育体的功能,而其他学科只有前三个的功能,最后一个是体育独特的。这就显示了体育具有多功能培养人才的作用。

1.2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体系不健全,体育课时少,教学内容方法单一

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有力保障,体育教师的积极作为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环节。现在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的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体育课时严重不足,内容重复,教学方法单一。学校对于体育工作的目标管理实施非常模糊,体育教师的地位不高,得不到相应的评价和应得的报酬,所以导致体育课也就以“放养形式”占主流。

1.3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严重缺乏,应引起教育领导者的重视

体育教师是一个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灵魂,但是大多数农村学校缺少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都是请其他授课老师和班主任代替的,所以学校的体育活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而这个问题也是农村学校教育工作者热烈关切的问题。

1.4学校体育器材、场地设施不健全,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

在农村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学校受到当地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和自身创收困难等一些因素的限制,所以学校用于体育的经费远远不足,从而导致学校没有或难有符合标准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2结论与建议

2.1加强宣传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改变陈旧落后的体育观念

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领导以及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等,必须改变和更新陈旧的体育观念。使各级有关领导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教育要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切实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植入整个学校基础教育中,提高体育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2.2完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制度管理,加强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促其各方面质量提高

各级学校的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认识,努力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建立合理的工作实绩评价体系。一方面,农村体育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制定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新的体育课程,并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课时。另外学校运动会要规律化,保证每年的秋天或春天举办一次运动会,项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安排些简单而趣味的项目,让学生在比赛中享受成功带来的愉悦。

2.3提高对学校体育教师重要性的认识,引进人才,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统一认识,加强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提高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实际和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引进一批学历高、素质好、专业水平强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注意男、女比例),充实体育师资队伍,从根本上缓解专业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偏低、教学内容重复方法单一的问题。新血液的注入将为学校体育注入新的活力。

2.4完善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的配备,依靠政策,抓住机会,结合实际,解决体育设施、场地问题

每年教育管理部门应把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配备情况纳入学校的教育综合评估条件之中,各学校要根据《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积极进行体育器材的购置和体育场地更新与重建。要积极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资金如拉赞助或勤工俭学等形式,提倡学校因地制宜地自制简易且实用的体育器材,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体育的正常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总之,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体育教育各项指标当前令人很不满意,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极不规范。应加大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规范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应得到充实和提高;加强场地建设和器材的补充;同时,加强体育观念的转变,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体育教育的各项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正常顺利地开展,才有利于农村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于向.浙江省农村普通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4).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体育学科在我国小学教学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导致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亟待提高。新课改对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意见,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发展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文章就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一、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体育学科在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中所受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虽然新课改发展以来,各体育教师逐渐加强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开始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形式化现象严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仍然不足,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体育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不足有关,教师对新课改内涵的认识不够清晰,导致教学观念没有与教学形式同步,因此才会限制教学改革的效率。

2.教学内容不够合理。

新课改指出,小学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的体魄,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意识。要树立终生体育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体育知识和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的目的不只是竞技和比赛,还包括日常的运动和基本的锻炼。但是,从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仍然集中在竞技类体育项目上,而对于非竞技类体育项目,教师的关注程度和教学力度明显较低。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对需要参赛的学生的培训力度明显要更强,而对于一般性活动的学生,教师通常会采用放任的态度。这种教学内容的设置明显不够合理,是小学教育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

3.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灵活的教学方法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进行体育思想的渗透。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的先转来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较为僵化,主要教学形式仍然是教师先演练一遍体育动作,然后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需要引起注意。

二、小学教育教学对策

1.创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并加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重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少小学教育教师仍然认为体育在教学中的地位较低,导致教学积极性较低。学校应该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指导,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视性。此外,小学教育教师还应该要认识到新的时代下要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销量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促进学生在技能上和思想上的全面发展。

2.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与课程目标相符合,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是应该要充分结合课程目标和教材进行综合分析,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根本目的进行合理的设置。竞技类项目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虽然强调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体育意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完全取缔竞技类体育项目。教师通过对竞技类项目进行改造也可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运动中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体育精神。例如,教师可以将竞技类的体育项目规则进行简化,让学生可以在平常的体育运动中尝试竞技类项目,甚至教师还可以将竞技项目和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玩中学习到更多体育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体育学习效率的提高。此外,教师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天气、季节、体育运动的作用等各方面内容进行设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单一落后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结果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多样,如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教学法以及探究学习法等。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体育教学内容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为了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效率,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并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林秀春,徐瑞芳,姜秀英.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2011,03:87-90.

[2]李江.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27:56-57.

[3]牛晓雷.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