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铁道技术工程

铁道技术工程

时间:2024-02-07 14:3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铁道技术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铁道技术工程

第1篇

1.学校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学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培养体系、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培养质量四个方面。

1.1培养体系。(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是能够主动按照学院制定的总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学科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2)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包括专业结构与布局、课程建设情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情况。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要趋于合理,专业优势比较明显;课程建设规划要科学,与专业建设规划相一致;教学内容体系的具体计划和配套措施得力,改革成效显著;重视实践教学,注意内容更新和能力培养。

1.2师资队伍。(1)师生比:师生比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合理的师生比是教学质量的前提,必须满足人才培养需要。(2)整体结构:整体结构是指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整体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决定教学质量。(3)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在评价体系中起到主体作用。

1.3教学管理。(1)教师风范: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能够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是教学管理的前提条件。(2)学习风气:教学是否能够根据学风现状制定学风建设措施,实施得力;学生是否能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思维活跃,这都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1.4培养质量。(1)道德修养:在个人综合素质结构中,“德”位于最高层次,引航和导向着个人的发展前景。①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方向和思想信念要坚定的和牢固,坚持政思想治理论的学习,注重理性思维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能遵守党纪、国法及其他任何规章制度。②职业道德。是体现在职业生活中的社会公德,培养学生吃苦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言行要符合职业规范要求,能自觉做好岗位工作、履行岗位职责。(2)知识水平:指的是学生基本理论的实际水平,要求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3)能力水平。①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以及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②沟通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与人沟通和交流过程中,能够用书面和口头语言清晰、完整、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企业评价: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不断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搜集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主要包括:

2.1职业道德。要求学生能吃苦,甘于奉献,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做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挑战极限、勇创一流。

2.2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指导工程施工或维护作业、进行相关检测试验及结果分析,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

2.3团结协作精神:要求学生能够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优势,杜绝个人主义。

2.4创新能力:要求能打破常规,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用新思维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

2.5英语水平: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工程建设,随着国外工程的开发建设,学生的土木专业英语水平需要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6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求能够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处理办公文件,进行工程制图、计算分析、试验分析。

3.学生评价:学生则以初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等主要指标加以评价,反映毕业生对自己在学校接受的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吻合度,为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供第一手资料。

3.1初次就业率。高职院校的初次签约率更为直接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和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程度。因此,初次就业率就成了评价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会成为学生选择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3.2专业对口率。评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专业对口率,它可以用来评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社会认可度,以及学生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的吻合度,从而指导专业的科学设置。

二、评价指标的权重设定

对于选定的三个指标,在实际应用时必需设定三者的权重。评价体系的三个层面不属于同一个层次: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三个方面中学校和学生评价是最为直接的因素,而学校及学生个人的策略选择又受人才的“消费者”企业的需求特征影响,只有“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互相协调,建立一个有效的互动的发展机制,才能够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学校及学生两个层面的关系中,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即施加方,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与教学;学生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客体,即接受方,配合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但他们都是内因,要同时受到企业需求这个外因的引导,因此,学校和学生对人才需求的反应敏感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从上面的分析能够看出,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属于外因,依赖于学校和学生这两个层面的内因,据此进行相应的反应并加以实施,因此,在三方的权重指标上,企业层面的权重应当低于三分之一的平均权重,学校及学生层面的权重均应该高于三者的平均权重。由于高校在内因中处于主体低位,其权重应略高于学生评价的权重,所以,学生层面的指标权重应该高于三分之一,学校层面的指标权重应该更进一步高于学生层面的权重。因此,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按照以下参考值分配三个层面的指标权重:企业层面25%,高校层面40%,学生层面35%。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顶岗实习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零距离”就业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职业院校顶岗实习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制约着学生实习的最终效果。如:实习岗位零散,学生分布在不同的企业,集中管理不便;实践教学与实习过程监管缺失,教学指导手段有限,教学任务落实难;缺乏有效沟通平台,互动不充分,信息上传下达不畅;安全责任监督难,实习学生动态监控缺失;动态数据采集难,考核评价流于形式;总结统计实效差,实践成果难以量化和标准化处理;实习过程复杂,流程数据混乱,实践教学和实习就业质量大打折扣;学校、企业和家庭三方没有有机链接和结合,校企合作层次未深入,优质资源难以互补共享。针对上述问题,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以来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不断地致力于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结合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2015年,与万博云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实施帮助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实习、老师管理、企业岗位需求等动态信息,搭建起了学校、企业、老师、家长与学生的协同管理和即时沟通平台,为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和多方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SaaS移动服务解决方案。

一、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简介

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依托领先的云计算技术和移动互联理念,为学院的顶岗实习管理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学院可针对顶岗实习的特点进行多角色协同管理、即时通讯、互动教学、校企互动、实时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在线考评和调查问卷等,从而使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岗前岗中岗后等实习管理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平台含移动端、PC管理,移动端主要应用条目有签到、实习计划、变更申请、周报、月报、巡访记录、附近实习和实习考评等功能。

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和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基本思路是基于实习管理平台对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保证顶岗实习过程的顺利实施。(一)基于平台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构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开发应用,是保障顶岗实习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不同角色设置管理权限和功能,实现多角色协同管理,从而使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岗前岗中岗后等实习管理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学院、企业等“多方联动”机制的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1]通过构建实习管理模式,确保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对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合理评价和有效监控。1.学校领导小组是顶岗实习工作的宏观控制者。学校由校企合作处、教务处、学生处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全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宏观管理。其中,教务处负责对系部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审核,检查其执行情况并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定期在全院范围组织实习工作研讨会,研究并解决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系部、教研室、专业指导教师(专任辅导员)实现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和教育等,以加强对顶岗实习全过程的纵向管理。校企合作处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引入优秀的企业参与顶岗平台管理,及时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学生逐一落实实习岗位。学生处通过与教务处之间以及校企合作处与实习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建立了双方及时互通与总体目标相一致的动态顶岗实习管理机制。[2]2.系部管理小组是顶岗实习工作的重要组织者。系部组成了由系主任任组长的顶岗实习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系顶岗实习工作的全面管理和组织实施。制订符合系部实际的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确立管理机制、考核标准、实施流程,保证管理工作在每一个具体环节得到落实。加强对学生的岗前教育,并与顶岗实习企业共同实施顶岗实习管理,会同校企合作处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建立专业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联系顶岗实习学生制度,定期到企业检查和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掌握学生的实习状态,结合实地调研和巡查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馈,完善实习过程管理,保障顶岗实习工作有效推进。3.校企“三导师”是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力推动者。顶岗学生的实习管理,采用“三导师”制,即学校专业指导教师负责落实专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对学生的周报、月报技术总结及时批阅,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实习状态,基于高速铁道技术专业特点,应定期地落实换岗制度,切实保证学生多岗位的技能训练,提升实习质量;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专业上遇到的问题;同时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地配合实习企业工作,不断地开展业务交流,寻求校企合作机会,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创造校企双赢的局面。专任辅导员负责顶岗学生的日常管理,督促学生在平台上按时签到,实时地掌握学生的活动状态,对于预警异常的同学,应及时联系并告知家长,确保学生的安全处于可控状态;同时,应做好学生的心灵导师,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思想上、生活上的困扰,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企业指导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并积极地配合学校参与平台管理,就学生实习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通过学生、专业指导教师、专任辅导员和企业指导教师四方的相互沟通,使校企导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掌握了用人单位对高速铁道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为人才培养方式、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专业能力培养和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紧密结合。(二)基于平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1.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了客观、真实地评价顶岗实习的质量,依据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理论,结合高速铁道技术专业的实习特点,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对影响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分析,构建了以过程管理质量和学生实习质量为重要指标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指标体系。[3]其中,以学生实习过程、教师指导过程、系部检查过程为具体指标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考核比重为40%;以优秀实习生、顶岗满意度、实习质量指标和顶岗实习技能为具体指标的顶岗实习学生质量的考核比重为60%。2.“双闭环”顶岗实习质量反馈机制的构建。为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施效果,形成良好的持续改进机制,依托学院联合开发的“习讯云”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双闭环”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反馈工作机制,即形成了以实习过程管理和学生实习质量相闭合的质量监控反馈机制,促使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确保了顶岗学生的实习质量。对于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建立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岗前岗中岗后相结合的自上而下的多级动态管理模式,即学院顶岗实习领导小组针对系部层面的实习管理过程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系部实习管理小组针对专业指导教师、专任辅导员的指导工作进行日常督查,并定期开展管理自评,最终完成校内指导教师的考核工作;校内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并结合学生签到次数、周、月报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实习过程的评价;针对各级的管理考核结果的反馈情况,进一步优化管理,完善顶岗实习制度。对于学生的实习质量,构建了以过程管理(企业指导导师、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周、月报评价等)和终结考核(单位、学校、家长、实习生、指导教师对实习满意度的评价)相结合的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4]形成了实习过程考核结果反馈和学生实习质量分析反馈的相统一、相促进的“双闭环”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如图2所示。

三、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监控的实践成效

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道技术专业为例,对2015和2016届毕业生进行了顶岗实习质量监控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充分的调研和持续性改进机制,该质量监控体系现已取得一定成效并于2016年在全院范围推广使用。(一)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体系,相关质量指标逐年递增基于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双闭环”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反馈工作机制的持续运行,现已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机制,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学生的顶岗实习、各方满意度等质量指标逐年提升,如表1、表2所示。(二)强化了校企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为全面提升顶岗实习这一质量工程,以学生的顶岗实习为契机,在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2015年,学校积极鼓励校内指导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顶岗实习指导质量与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性支持和奖励,指导教师在指导顶岗学生同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与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机会,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难题,提供技术服务,使企业从中受益,专业指导教师的社会服务企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并对认真负责、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优秀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颁发聘书,聘任为专业兼职教师,这一激励机制使校内教学与校外生产实践结合更密切,促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同时,严格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校企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高文安,李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6-38.

[2]祝登义,张纪生,陈蓓.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54-57.

[3]刘影,张榕欣.校企共管共评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6(3):107-109.

第3篇

【关键词】:铁道工程;施工技术;问题;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我国铁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1、施工过程中的违规现象严重

施工过程中的违规现象严重,是当前铁道工程施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而言,在铁道工程施工中,违反规定的事情时有发生,很多铁道施工中发生的事故都是因为施工过程中违反相关安全规定而造成的,对铁道工程施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加之铁道工程施工人员自身的素质较低,在进行具体铁道施工项目上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容易造成铁道工程施工的违规行为,导致铁道的质量存在的严重的隐患,不利于铁道工程施工管理。

1.2、铁道工程施工组织内部涣散

铁道工程施工缺乏凝聚力,也是铁道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之一。由于铁路事业线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任何一个单位和部门的管理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都会影响到整个安全施工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在铁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部门较多,每一个部门在铁道工程施工中的作用不尽相同,由于铁道工程施工组织内部涣散,分工不明确,使得铁道工程各部门在进行具体的工作时不能做到各司其职。加之有些部门疏于管理,都影响着铁道工程施工进度。

1.3、工程施工计划临时调整较多

在铁道工程施工中,施工计划是铁道工程施工的依据。目前,工程施工计划临时调整较多,制约着铁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信息传递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整,从铁道工程施工的现状来看,由于受传统的铁道施工管理方式的影响,信息传递系统不够健全,施工计划临时调整或变更,很难及时地将信息传递给所有的施工部门,尤其是一些关键环节在施工程序中由于临时调整而发生造成的失误,使得铁道工程施工存在着质量隐患。

1.4、实用可行的应急预案仍缺乏

应急预案在铁道工程施工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铁道工程施工缺乏实用可行的应急预案,对铁道工程施工的影响较大。在例行管理中,各级管理部门对铁路营业线施工的施工方法、作业流程、人员安排、机械组织、影响范围、行车办法等常规程序上做的比较仔细、认真,也很有经验。对一般常见的突发状况也能做到及时恰当的处理,但是应急预案比较格式化、不灵活,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一旦出现特殊情况,缺乏实用性的紧急预案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故的发生而束手无策。

1.5、铁道工程施工测量存在误差

铁道工程施工测量存在误差,使得铁道工程施工陷入困境。对铁道工程而言,铁道工程施工测量是铁道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道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铁道工程施工存在的误差,不仅影响着铁道工程的质量,而且还会给铁道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成本浪费。铁道工程施工测量存在误差,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铁道工程施工中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难以适应铁道工程施工测量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测量设备自身的缺陷,造成铁道工程施工测量的误差。

2、铁道工程中的技术措施

2.1 在施工技术人员收到设计图纸后,应该先了解图纸如果设计图中有难以理解的设计点不理解之处,应该及时询问工程设计师。设计图中的定形图、标准图、通用图、等要求,按照规定配置。对设计图中的规划,统计建筑施工的数量,材料的选定,工程师管理进行合理分配。不但如此,设计图与规范间是否有出处,设计图的修改,预备方案的预定等问题也要在施工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2.2 对于工程施工的技术质量以及工程进度,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指导工程施工的技术权威,也就是施工测量,其包括对工程技术员的管理,技术员的水平,工作责任心和上进心。施工技术作业人员的要求也比较多,要有丰富的工程理论的实践经验,上进的工作责任心,一丝不苟的工作做态度,把工程做到安全可靠的工作目标等。水准路线,工程数量,线路的中线进行复核工作,与参考资料做对比,及时发现问题,做好记录上报。在施工中的重要桩是基桩,它控制线路的走向,标高,但是缺点是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导致损坏丢失。因此,根据工程的需求,对现场设置护桩,并在示意图上标注护桩位置,这是预防部分损坏,以便备用。及时安排每一个细小部分的测量工作,各项记录准确标注,把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满足工程的要求。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测距仪,经纬仪。工程需要和施工单位设备存储情况是仪器选择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其需要经常清洁,定期检查校正,防止施工中存在技术误差。

2.3 新奥法充分发挥了围岩的自身承受力的特性,配用锚杆法和喷射混凝法作为支护,在支护过程中,围岩的变形以及松弛度的掌控很难,因为需要支护配合围岩联合受力,共同作用,而且要测量二者,并根据测量数据进行监控施工的指导工作。新奥法有全断面,台阶开控,侧壁导坑唤醒开控方法等,因地制宜,正确选择。辅助工法有降低地下水位的井点降水法,防止涌水的注浆工法,管棚法等。现在技术中,浅埋在地铁区间,车站隧道等施工方法很多,而且还在发展中,有些地铁建设时间早,数量比较多,例如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英国和欧洲国家法国,有长时间的施工技术经验,并且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施工技术体系,有的已达到施工过程的工业化,科学化的较高水平。我们应当在引进,开发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我国设备进度,结合我国具体工程,大胆创新,大力开展科学试验,使我国地铁建设事业得到更快的发展。

3、铁路工程中的网络技术应用

3.1、使用网络技术完成施工计划

现有的铁路线建设技术改造条件为列车行驶不中断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多种专业,有条理的安排施工,提快施工进度,要从总体方面考虑,把握施工的项目量,有顺序的施工。编制工程计划时,首先进行总体规划,在工程量,工期长短的条件基础上,合理的安排工程,再根据施工现场的勘查情况,及时修定和调整方案,不能单单凭借经验,如果这样做了,会造成具体施工和计划的误差加大,施工难度也随之加大。网络技术在兰武二线既有电气化接触网改造过程中的成功应用,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每个车站、每个区间、每处拨接地段都必须编制一份进度网络图,将所有影响因素罗列编排在图上,然后找出关键线路,并据此安排施工。这些网络图的应用使得施工过程可控有效,理顺了施工关系,降低了工程成本。

3.2、运用网络技术,优化施工方案

以往的几十年铁路工程经验,用线路选择效率比较高的方案设计是网络的优化,缩短其持续时间,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停电天窗点的目的。在这个工程过程当中对现场施工要做好充分调查,主要是施工单位对铁路工程的成本专业冲击影响其余项目专业,主管人员合理安排,处理好逻辑关系,针对同一个工程项目,要做多种施工方案。在动态实施工程中,跟踪事态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工程结果,及时调整方案,改变计划。在施工方案中,工程技术人员首先要明确施工项目的各个工序,在天窗的数量选择上,各个天窗点制工程度的高低,施工的顺序先后,各个环节间的衔接措施等问题是需要在方案中明确列出的,并要做预备补救措施。

4、结束语

总之,铁道工程施工是一个多工种、多学科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只有及时的解决铁道工程施工中的问题,才能提高铁道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确保整个铁道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雷永军.铁道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3(04)

第4篇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element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and also is the co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railwa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based on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takes the students' career adaptability as the goal to enable students to quickly adapt to their occupation and get strong follow-up development ability.

关键词: 高职;铁道工程技术;课程体系;职业能力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railway engineering technology;curriculum;professional competence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215-02

0 引言

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既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结合铁路行业的发展变化及其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针对现场调研、毕业生访谈、企业专家研讨等信息反馈基础上,历经多次校内外专家论证,按照“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课程标准与铁路行业标准相融合、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的设计思路,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课程体系,保障了该课程体系设计与开发的系统性、动态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特征

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是以工作过程分析为切入点,以培养铁路施工与维护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

1.1 开发主体多元化:开发主体由过去的院系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教师参与转变为由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课程专家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避免了课程构成与目标岗位的要求脱节,实现了课程体系设置与社会、企业要求相适应、相对接。

1.2 课程结构职业化:其一,课程开发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课程结构、学习情境均来自典型工作任务的转换;其二,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完整真实的学习体验,实现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并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1.3 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三者结合起来,并强调各环节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1.4 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三方面的变化。就实施主体而言,融学校、企业为一体,融教师、工程师为一体;就场所而言,必须做到专业教室、实践教学基地的结合;就教学过程而言,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相统一。

2 构建符合高职铁路特色的专业课课程体系

2.1 课程结构 按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遵循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1.1 开设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等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

2.1.2 开设工程识图与CAD、工程力学应用、测量技术与应用、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工程地质鉴别与分析、混凝土(钢)结构检算等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为学专业课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基础。

2.1.3 开设地基基础施工与试验检测、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预算等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从事铁路施工及工务技术领域最典型工作的能力,包括设备的选择和操作、工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劳动的组织和管理等,以强化学生核心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

2.1.4 开设铁路线桥隧检测、专业英语、以及施工与工务模块等专业拓展领域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领域,拓展专业口径,为职业能力的迁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开设专业选修学习领域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专业前沿技术及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创造条件。

2.1.5 开设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新技术新工艺讲座等综合实训学习领域课程,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基本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综合技能实训、标准化作业实训、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以突出职业标准化训练为中心,重点强化培训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岗位能力。

2.2 课程排序 按照专业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能力形成规律、职业成长规律以及岗位任务的难易程度,安排课程教学的先后顺序,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表1)

3 新课程体系运行效果

新课程体系通过3年的实践运行表明,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达到100%,专业课程考核及格率为100%、优秀率接近48%,实践教学成绩普遍提高30%以上;1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27名同学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获特等奖学金1人、一等奖学金26人、二等奖学金53人、三等奖学金103人,获奖率达52%;被学院评为优秀学生干部34人、优秀团干13人、优秀团员26人、优秀学生53人、先进个人31人;有4名同学参加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荣获专科组陕西省二等奖,有6名同学在全国铁路职业院校铁工类专业测量技能大赛荣获特等奖,8名同学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技能作品展荣获三等奖。

实践表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工学交替的实践中,职业能力得到良好锻炼,缩短了毕业到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9%以上,2013年学生就业质量迈上新台阶:2013届就业率为99.7%、2014届签约率为95.5%。

4 结语

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领域课程体系模式,只有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铁路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构建课程结构和优化课程内容,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才能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马树超.能力·理念·基础·水平——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特点评述[N].中国教育报,2007-04-17.

第5篇

根据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表明,要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重点。同时也指出,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教、文、卫、体事业也相应快速发展,同时加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为了完成我国教育改革规划目标,高职院校逐渐将相应的改革措施落实到教学和技能实践当中,以强化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人才型需求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因此,如何以专业技能实训和技能鉴定为突破点,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点关注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探索技能教学实践,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而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发展。

二、设置鉴定科目与技能实训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设置鉴定科目和技能实训时应以为培养学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通常包括技能知识、技能的运用与创新、专业知识、相关岗位法律法规运用等;方法能力一般包括自我控制与管理、关于计划、时间、决定等管理、再学习能力等;社会能力涵盖人际交流、法律意识、社会责任心、团队协助、职业道德及自信心等方面内容。根据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跟踪调研结果,可以将其专业岗位群分为:(1)以个人素质和工作需要为依据,分为技术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及工程组织等各种各样技术管理人才;(2)从事地下铁道桥隧、铁路轨道施工的施工员、从事铁路工务设备的维护工作养护员等现场施工与养护管理人才;(3)从事资料员、后勤技术员、设计员等从事小型工程项目人才。此外,又可以根据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各个岗位群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将技能实训和鉴定科目类型设置为:(1)综合专业技能的实训与鉴定。通常包括顶岗实习、综合试验强化训练、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等内容;(2)基础技能的实训与鉴定。主要内容有基础写作技能、计算机基本技能及外语基本技能等;(3)单项专业技能的实训与鉴定,一般有课程设计实训、专业课实训、课内实训等。

三、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实训方法

1.合理安排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教学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应合理安排实验实训教学,重视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具体安排如下:(1)针对新生的教学安排。应设工程制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今后学习专业技能奠定一定的基础。并根据各门基础课程的特点配套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配套辩论赛环节,提高学生的口才与应变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和道德观;又如工程制图可以设置CAD制图实训,计算机网络基础可以设置计算机操作实训等。(2)对于大二学生,应侧重安排本专业专业课程,并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穿插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例如,在施工测量课程中穿插安排测量实习;在工程力学应用课程中穿插工程力学试验环节;在地基基础施工与检测一课中安排土工试验课程。以学年结束前3周为施工实习周,在现场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由实习教师组织学生深入施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教学。

2.实现实验实训课与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有机结合

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高职院校不仅要抓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的教学环节,还应结合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使其与相应课程的实验实训课程有机结合,这样还有利于职业素质教育在日常教学环节中渗透,在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中落实。此外,还应多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大赛中提升自我,取长补短,培养团队精神。

3.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训

综合应用能力实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还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奠定扎实基础。综合应用能力实训内容包括综合试验强化、顶岗实习等内容,通常安排在毕业学年最后一个学期,以交叉进行的形式开展。顶岗实习是组织学生到实际施工企业一线亲身参与现场施工,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试验强化训练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专业试验知识的掌握,包括试验原理、操作步骤、数据资料收集与处理等,使学生获取从事铁路工程施工所需的试验职业技能;毕业实习是由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带领学生深入施工现场,认识和掌握专业技术施工环节,为设计毕业论文收集相关资料做准备;毕业设计环节的设立可以让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所学知识和毕业实习所学到的内容,经过整理与分析,进而深化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6篇

【关键词】铁道信号发展历程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铁道信号工程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重视,尤其是当今社会对铁路运输的要求和范围越加扩大,铁道信号工程技术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

一、铁道信号工程发展历程

铁道信号工程发展经历了很漫长的一个过程,经历了铁路初创时期的摸索的艰难,铁路建设时期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的围困,铁路发展时期引进新技术和新科技与中国铁道信号工程结合的研究。我们坚信,铁道信号工程将随着铁路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并肩进步,时刻同行。

1.1铁道信号技术发展变化

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并投入使用运营,自此拉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而随着铁路建成,铁道信号工程也应运而生。旧时的铁道信号技术没有广义和狭义之说,仅仅是为了在行车、调车的过程中,列车运行人员根据信号而行动。最早的铁道信号技术其实就是人的手势,在列车运行到一定区域时,由专门的信号人员以手势进行意思的传达。但随着铁路运输建设的发展,铁路的作用不断扩大,列车的速度和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铁道信号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由人进行手势指挥已经无法满足列车运行的要求,人们开始使用列车灯光等进行信号的传达,但始终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传达的缺失。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中,人们通过结合科学技术、自然原理和地理环境等,在传统的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发展处多样化的信号技术工程,并实际运用于铁路运输中,取得了重大成效。

1.2铁道信号设备发展变化

铁道信号的设备最初是由人提着一盏煤油灯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进行信号的指示,但受到天气、温度和地理环境等的影响,往往人们无法清晰的辨识到信号所表达的意思,从而使得对信号理解有误,影响列车运行情况和安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也在不断的探求和研究新的信号设备,以提高铁道信号设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达的时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铁道信号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降低列车运行的成本,提高列车运行的效率。铁道信号设备在原有的紧密度高、间隔小的基础上,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采用将现代通信技术与铁道信号设备相结合,采用感应通信和微波通信技术,将原有的设备进行改造,从而实现了列车间隔与速度的同步自动调整。

1.3铁道信号运营发展变化

铁道信号运营的发展变化是最为显著的,也是最具有卓有成效的。原有的铁道信号运营繁杂,运营人员分工不明确,对铁路运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度不高,因此经常出现列车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营人员的失误和错误配合,从而导致列车运行出现误差。而现代的铁道信号将列车运行中的基本要素分为三大板块,包括列车控制、列车调度和编组作业。三大板块分工作业,明确责任,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自身的功能,并在不断的磨合当中形成合作,高度配合,将铁道信号运营引入良性发展状态。

二、结论

铁道信号工程通过对列车的进程控制,给运营人员提供符合列车运行的指示,并通过完善的自动化设备,辅助运营人员,减少铁道信号层次,扩展管理功能,从而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与效率。铁道信号工程的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建立完善的铁道信号工程管理系统,并取得高效的经济效益,使得铁道信号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的融为一体。铁道信号工程的发展还有赖于新一代的知识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推动铁道信号工程进入新纪元。

参考文献

[1]郑伟平、李萍等.铁道部运输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J].铁路计算机应用. 2002(7)

[2]龚建军.站场改造中的信号过渡.铁道通信信号[J].铁道通信信号》. 2006(3)

第7篇

【关键词】新时期、铁道工程、施工管理

一、铁道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根据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术语定义,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主要是在明确的质量方针指导下,通过对提出的施工方案和主要资源配置的相关计划,实施 ,检查和处置等方面,进行施工质量目标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系统管理过程。由此可见,铁道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其主要特点是:是由工程项目的工程基本特点和施工生产的特殊性决定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必须考虑和适应以下特点,从而更有效的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1、铁道工程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施工的生产的特殊性:

⑴铁道工程的施工具有一次性,工程施工整体竣工后很难做出修改――“牵一发则动全身”的特殊性。

⑵铁道工程施工具有固定性,但是施工生产和施工人员的配备具有流动性,一定程度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⑶施工产品具有单件性,铁道工程的施工不像楼房等建筑物施工需要很多不同类型的配套设施准备,铁道工程的主要施工配件产品类型较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便于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

⑷铁道工程的施工具有预约性,需要管理者处理好施工的进度和完成时间,确保铁道工程保质、高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⑸铁道工程施工的单位工程较多,施工线路长,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铁道工程施工特别易受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铁道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主要特点

⑴铁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因素比较多:既要处理好施工人员和管理者的关系,又要处理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定期检测与监督,同时宽轨之间的联合度对铁路整体工程的完工尤为重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⑵铁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难度较大: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者只需要具备基本的管理常识,和相关建筑物的特点。但是,因为铁道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铁道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控制管理者需要具备较专业性的铁道建设知识,从事管理者一般都是铁路建设方面专业的研究人员。

⑶铁道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要求比较高:小到一个螺丝配件的贴合度,大到宽轨的整体联合度等方面的施工质量都要有严格的管理要求。

3、铁道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应着重强调对施工过程的控制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管理者要注意在边施工边检查边整改的同时,切记及时做好相关检查记录和认证记录,以便竣工后的高效验收。

二、做好铁道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

铁道工程施工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工程管理工作的切实实行而实现的。要想实现工程的施工目标就必须做到对铁道工程施工全过程且多方面的施工管理。

1、建立健全的工程施工管理部门,管理内容的设置要包括对施工组织队伍和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施工人员构成,铁道工程施工各方面职责的有效划分,施工工作有关规定规章制度的制定。

2、铁道工程施工合同签订的管理。这方面内容主要涵盖:工程施工投标前期的相关工作管理;施工合同签订具体事项的分析;工程施工合同在实施过程中是否有效的管理;施工过程中合同的变更管理;合同双方违反规定后相关的索赔管理等方面内容。

3、铁道工程施工目标的控制管理,这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对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施工人员成本和施工所需物资成本的管理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施工风险和竣工后风险的控制管理。

4、铁道工程施工计划的管理,主要涵盖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和施工总体规划的设计管理;施工工期长短的计划管理;施工成本计划的管理,所用施工物资等方面资源的计划管理以及合理优化配置施工资源的计划管理。

5、做好铁路工程竣工后的管理,涵盖工程竣工后的验收、运行准备工作和竣工后移交等方面的管理;工程竣工后的评估管理,主要包对工程施工的总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工程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讨论与管理。

6、做好对铁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生产要素动态管理和优化配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所需物资、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管理。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物资采购计划的管理也同样是做好铁道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物资有效使用的基础和依据。物资采购计划的管理是施工物资在采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目的在于对物资采购的种类、数量、规格、质量、订货时间和价格以及供应商的确定。当前,我国的铁道工程施工管理在物资采购计划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主要因为施工物资的采购计划具有一定地可变性,所以一定要加强对施工物资的计划管理,减少铁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物资消耗,减少施工成本。通过不断地管理实践证明,铁道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只要加强多方面的计划管理、物资的有计划采购、掌握主要的物资货源,运用最少的资金,提供更多的物美价廉的生产要素,才能使工程的施工顺利、高效进行。

三、展望铁道工程的施工管理

总之,铁道工程的施工管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组织与配置、技术的支持与引进管理、成本的计划管理、施工所需物资的采购计划管理、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等方面。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化建设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应更上一个台阶,铁道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也应趋向现代化、全面化、高效化,形成较完全的施工管理体系,对以往旧的施工管理模式应批评的继承,推动新旧管理模式的有效衔接,促进新发展形势下,铁道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铁道工程建设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生,聂建国,陈艾荣,陈惟珍.《既有铁路钢桥的系统疲劳可靠度评估》.[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2]赵铁生.《工程项目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3]毅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4.

[4]朱女燕.《建筑施工组织》.[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第8篇

关键词:铁道工程;施工;问题;措施

铁道工程建设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铁道工程施工的同时其自身的问题也明显的暴漏出来了,铁道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铁路工程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一)安全意识问题。不管是作为铁道施工单位及施工个人,安全意识都相对淡薄,对于事故的预防工作缺乏完善的体系。作为铁道工程的工作人员而言,铁道施工工程任务重,工期紧,为了提高工程进度可能会进行危险作业,在作业中存在着侥幸心理,不严格履行安全程序,以及在思想上放松警惕,工作后期时常出现事故伤害、人身伤害等问题。

(二)施工过程割裂,关系混乱问题。铁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多,一个完整的铁道施工过程应该包括决策过程、施工过程、运营过程,应该由一个单位全面处理。但实际承包单位与监理单位责权不分明,甚至出现了承包单位管理水平降低,监理变成监工的发展趋势,导致工程施工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给铁道工程施工造成了巨大的问题和挑战。

(三)铁道工程施工测量误差问题。测量误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测量仪器和测量者这两个原因造成的。我们知道测量仪器的精准度是有一定限度的,可能仪器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测量者由于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的限制以及测量者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等原因会对测量数据产生直接影响,由于误差问题可能会造成工期延误甚至质量问题。

(四)处理突发事件问题。铁路工程施工作为一项浩大的工程,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具备独立应对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把问题引发的后果降低到最小化。可是作为多人参与的工程,每个人更在意的是自身利益及自身工作,导致突二、发事件发生到处理相对缓慢,可行性较差,拖延工程施工的进行。

(五)工期较长引发的一些列问题。 铁道工程施工人员普遍反映工期时间较长,施工时间较长,施工人员容易产生懈怠心理,而且施工时间较长容易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以及施工时间较长工作效率较低。

二、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铁道工程施工的解决措施为

(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是每一个工程参与人员必须据具备的首要意识。在工作中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放在首要位置,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和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把安全问题当做工程施工中的头等大事来处理。提高铁道施工单位和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安全生产作业制度和规范,确保安全作业,对实现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有重要作用。

(二)优化铁道工程施工过程。根据项目管理体系,铁道工程建设管理可以分为5个过程组:启动过程组、规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监控过程组、收尾过程组。对生产要素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加强各施工部门的合作,保证各部门准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确保其施工活动如期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优化铁道工程施工过程,做到承包单位、监三、理单位责权分明,提高承包单位管理水平,加大监理单位监工力度。

1、缩小测量误差。针对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的问题要选择正确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规范操作尽量消除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次测量,争取把测量误差降到最小化,对于测量仪器造成的误差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凭借我们过硬的专业知识把误差控制在最小化;针对人为原因的误差我们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要做到测量人员端正态度、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培养严谨的工作方法,提高其自身的业务素质,测量人员要具备耐心和细心,不能因为自身马虎令工作出现错误。铁道工程施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防患于未然。

2、提高应急能力。制定完善突发应急方案,综合考虑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铁道工程施工单位应加强后期培训工作,要求施工个人熟练掌握应急措施。每个人对于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我们不容忽视,工程施工人员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加上后天经验,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可以有效降低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后果。

3、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不是单纯的要求缩短时间,而是在缩短工期的同时合理调度和控制各施工部门的进度,控制成本,达到时间和效率的双赢。

我国的铁道工程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铁道工程施工的重要性更不容小觑。铁路运输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活动紧密相关,全国旅客周转量的百分之六十与货运周转量的百分之七十都是依靠铁路。要实现铁路工程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关单位及个人把铁路工程施工作为头等大事抓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处理好铁路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保证铁路工程建设的长治久安,以适应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新意.浅析铁路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4(02).

[2]雷永军.铁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8).

[3]华长权.构建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推行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铁路技术创新,2013(01).

第9篇

【关键词】道路与铁道工程;GPS;航测遥感;GIS

众所周知,道路工程通常包括勘测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管理3个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测绘技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在各行业中的不断渗透、融合,使得测绘学在这些新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下,出现了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新技术,使测绘学科从理论到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影响到道路工程各个阶段的测量方式。本文结合3S技术的最新发展,综合介绍我国道路工程不同阶段中3S技术的应用现状。

1.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导航或定位的技术系统。目前国际上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包括美国的GPS,俄国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等,我国也自主研制了“北斗”卫星导航广域增强系统。其中,GP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技术的最新进展代表了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1]。

2.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在铁路和公路工程的勘测设计中正得到愈来愈多地应用。将GIS用于铁路和公路工程建设可以保持各种数据的统一、规范,便于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GIS和RS结合,可以获得三维地理信息的遥感图像信息,并利用其进行纵横断面分析、坡度分析等工作,从而实现三维铁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桥梁设计、景观设计等。

3.航测遥感技术的应用

当前多平台多传感器的航空航天遥感数据的获取技术趋向于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相分辨率。遥感图像宏观、逼真、丰富的信息为道路与铁道工程的选线、工程可行性研究、路线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的评价、工程初步设计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源,已经成为铁路勘测设计中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2]。利用航测遥感技术测绘大规模大比例尺(以1:2 000比例尺为主)地形图,建立数字地形模型,已经成为新线铁路勘测设计的基础数据;遥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综合信息填图已成为绕避地质灾害、确定铁路线路走向不可缺少的控制性因素。航测遥感技术取代了繁重落后的地面测图工作,改变了铁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引起了铁路勘测设计发生了革命性飞跃,成倍地提高了铁路勘测的速度,大大缩短了勘测的周期,提高了铁路勘测设计的质量。

以上实例表明,GIS技术在道路与铁道工程勘测设计中的应用,大大推进了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的进程。

4.施工阶段主要以GPS的应用为主

4.1 采用静态GPS建立高精度平面工程控制网

在桥梁和隧道工程中,目前最为广泛的是应用GPS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当前世界第一长跨海大桥,跨海段长达31.5 km,海上无任何自然岛屿,其平面控制采用静态GPS按B级精度的要求施测[3];乌稍岭隧道全长20 km,是我国目前最长的铁路隧道,其洞外控制也采用GPS技术,现在该隧道已经全线贯通交付使用。这些大型工程的建设都说明,利用GPS技术进行大型工程的控制测量,不仅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精度需要,而且能够加快工程建设的进度。

4.2 通过GPS高程拟合建立高程控制网

目前,GPS高程测量精度较低,主要原因是无法准确获取各点的大地高和高程异常值。较常用的计算高程异常方法是:利用测区里的若干个已知水准点,采用解析内插、曲面拟合等方法确定测区的似大地水准面,进而求出各点的高程异常。数座特大型桥梁工程测量的试验分析表明:在小范围的桥梁工程区域内,当地形较为平坦时,利用2~3 h的GPS静态观测成果,经过拟合计算,可获得二等精度的高程成果;而利用1~2 h的观测资料,可获得三、四等精度的高程拟合成果[4]。

4.3 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工程放样

GPS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除了建立施工控制网外,近年来随着RTK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工程放样中也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大大降低了放样的计算工作量和外业观测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5.运营管理阶段3S技术开始得到应用

5.1 GPS技术在变形监测中正得到广泛的应用

大型工程结构的变形监测,一直是道路与铁道工程运营管理阶段的重要课题,目前,利用GPS技术正在成为变形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例如,虎门大桥GPS(RTK)实时位移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整桥3个方同的x,y,z位移和大桥的扭转角,并能对各点的数据进行记录回放[5]。GPS监测大桥位移的实时性和高采样率的数据为大桥的状态分析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也为大桥的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使大桥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5.2 遥感技术开始得到深入认识并开展应用

目前我国已经利用航测遥感技术完成了大量的既有铁路复测和地质病害调查工作,对成昆、宝天、宝成等10余条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路基、地质病害较严重的既有铁路重点区段和重要工程进行了遥感地质病害调查,从而为铁路工务管理提供了及时有力的信息保障。

6.结语

3S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道路与铁道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施工阶段,GPS技术已经成为大型工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同时在地形测绘和施工放样中也得到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运营管理阶段,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应用3S技术对铁路公路工程进行全面管理和综合服务的新格局,在铁路和公路日常安全运营管理、土地管理、技术改造、病害调查与预防、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陆上交通事业的现代化。因此,大力推广3S技术在道路与铁道工程中的普及应用,对于促进我国道路与铁道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宁津生,王正涛.测绘学科发展综述[J].测绘科学.2005,31(l):9-15.

[2] 胡志贵,韩改新.航测遥感技术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与开发[J].铁道勘察.2006(5):16-20.

[3] 于兴泉,卢照辉,倪建夏.跨海长桥测量技术研究[J].桥梁建设.2006(3):34-36.

[4] 吴迪军.GPS在现代桥梁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综述[J].铁道勘察.2006(2).

[5] 过静珺,戴连君,卢云川.虎门大桥GPS (RTK)实时位移监测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00(11):4-5.

第10篇

【关键词】高铁 产业链 对接 轨道类专业群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99-03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铁路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面对高铁产业迅猛发展的现状,如何构建使主要服务普速铁路的单一功能专业群调整为服务高铁(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特色专业群的机制与方式,如何构建轨道类专业群建设的协同机制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如何提升该特色专业群服务高铁(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的能力,是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经过认真调研,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了适应需求、紧跟发展、加强服务的对接高铁产业链的专业发展思路,学校主动建立专业结构调整机制,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提质量创品牌,服务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需求,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基于动态耦合机制构建对接高铁产业链的轨道类专业群

根据经济学中的“需求估计”理论,密歇根大W原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指出,“绝大多数专业教育都要求与专业实践领域建立密切的联系,专业学院趋于紧密迎合社会的需要。”适应产业发展水平,服务产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办学导向,产业发展水平也是评价专业设置适切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必须符合产业需求。一方面,依据产业链的组成建设专业群,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紧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变化,凸显出高职教育服务产业的特色;另一方面,专业源于实践,产业升级的需求往往会催生新的岗位,新的岗位触发新的专业方向或新的专业诞生。在轨道类专业群和高铁产业链的互动中,高铁产业链需求居于主导地位,轨道类专业群布局和调整以服务产业为目标,以相关产业链的组成和发展水平、需求为依据,通过动态调整专业布局,适时增减专业及专业方向,大力整合内部资源,打造特色品牌专业方式,使得轨道类专业群与高铁产业链之间动态互动,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动态耦合机制。

2013年我国开始进入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时期,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及时对接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将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进行细分,增设大型养路机械和高速铁路维修两个方向;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进行细分,增设AFC检修和机电检修两个专业方向。同时,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通信技术、铁道机车车辆、铁道车辆以及电气化铁道技术均增设高铁方向课程。

2016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育部颁布新专业目录要求,全面梳理和规范专业名称,按照合并、调整的思路,将专业方向全部单独设置为符合要求的新专业,如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铁道机械化维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等4个专业;更名4个专业,并新增铁路物流管理、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等专业。

以高速铁道工程技术、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客运乘务等高铁专业为重点,形成以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为核心专业对接高铁基础设施建设,以动车组检修技术为核心专业对接列车装备(含专用系统设备)制造,以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为核心专业对接高铁客货营运的高铁专业群。

至此,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3个铁路专业基本形成了纵向对接高铁产业链,并实现专业群覆盖高铁全产业链,横向向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建设、装备制造和客运服务全产业链拓展延伸的6个专业,覆盖城市轨道交通主要职业岗位。

根据工程建设、装备(含专用系统设备)制造、客货营运等产业链条中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要求,充分依托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按照产业链条内各专业的内在结构关系,即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构建一个环环相扣、具有集聚效应的专业群建设系统,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该系统能实时优化、与时俱进,并向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横向拓展,如图1所示。

二、创建“四方协同、强基固本、高标建设轨道类专业群”建设模式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政行企校外部协同和专业群内部共享相互作用,确立了轨道类专业群建设的调控系统和目标系统,通过集团化办学,狠抓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条件、师资和教学团队建设等,形成了“对接高铁产业链,政行企校四方协同、强基固本、高标建设轨道交通专业群”创新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

(一)实施强基工程,构建四方协同、三维支撑体系,夯实专业群办学条件。近年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轨道类专业群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下,在铁道部(铁路总公司)高速铁路建设、运营标准化体系要求下,在铁路局等企业的订单支持下,政行企校四方协同,创建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教集团,依托集团化办学系统的、整体性的优势,在“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融通型实训基地建设和共享型资源开发上形成了三维支撑体系。

1.“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采取“引、聘、下、送、带”和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地聘请一批掌握高铁技术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同时,从企业引进一批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充实专任教师队伍,通过对专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多渠道的实践锻炼和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目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建成8个校级教学、实践、科研、服务能力强的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行业指导委员会)级教学和创新团队,7名行业教学名师。

2.融通型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政府投入”“校企共建”“软硬兼施”,建设成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科普”于一体的融通型实训基地。一是政府投入。自2011年以来,国家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柳州市人民政府通过投入教学设备专项资金约1亿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完成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技术、铁道机车车辆、铁道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工程技术和室外综合轨道交通实训中心等多个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改善了专业群实训基地条件,使学校轨道交通专业群系列实训基地规模保持同类院校领先水平。二是校企共建。基地建设引入企业资源,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学校自建基地的模式,不仅在设备资金上得到了企业的有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有了企业的参与建设,“现场情境”更加突出,相当于将企业的工作岗位搬到的实训基地中,确保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与现场同步,项目实训与现场操作同等,实训情景与工作环境同一。三是软硬兼施。在大力推动基地硬件规模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基地的软件建设。对实验实训室实行规范化管理,将职业现场工作流程、工作纪律上墙,在学生开展实验实训项目时完全按照工作现场的要求和规范来操作与考核,以更充分地实现工作与学习的高度统一,营造更好的企业现场工作情境。四是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科普”五位一体。学校以集约方式,建设融通型专业群实训基地。目前实训基地均能接待企业生产运动会、技术技能竞赛、技能鉴定等功用,并向社会开放。

3.共享型教学资源开发。按照专业群内专业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原则,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和岗位标准,开发包括案例、素材在内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建立一线教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机制,建成“铁道通信信号”等铁路类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及“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行车规章”“铁路行车组织”“铁路服务礼仪”等一批网络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被外校或社会应用。例如,铁道通信与信息化专业联合南宁通信段、广州通信段和北京铁路通信中心等企业开发出专业系列教程,以及铁路通信工、线务员、机务员、通信终端维修员和电信营销员职业资格鉴定及通信勘察设计师专项技能证等职业资格鉴定的培训包。2011年以来,校企共同开发课程34门,完成30多本教材开发。主编出版特色鲜明专业教材10部,这些教材既适合教学需求,又适用个性化自主学习,受到同学和企业员工的普遍欢迎,也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

(二)实施固本工程,建立“一图双证三标准”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规范专业群建设。具体如下:

1.建构理论知识、技能项目与素质拓展相结合的规范化课程体系。多年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形成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重视规范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重视企业文化在校园、专业和课堂中的传导,设计并实施专业群资源集聚与共享途径。一是必要的理论课程体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工作分析为手段,将岗位作业内容和行业职业标准引入教学内容;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科学地确定课程结构。课程分为三大类:基本素质课(含思政课、公共基础课、现代技能课)、专业核心课(每个专业确定为5门左右)、专业拓展课(含职业方向选择课和任意选修课)。二是能力主导的技能项目训练体系。按职业技能主导的原则设计实训内容与形式,每个专业都设计了整周实训、专项技能实训、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技能考证“五位一体”实践教学领域。学生至少有半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训和跟实习,考核标准与现场操作和管理技术人员相同。三是渗透式的素质拓展课程体系。引进企业文化元素,经常邀请铁路企业先进人物、技术革新能手和优秀校友到校作报告;组织学生到基层铁路站段进行现场教学和岗位锻炼,增强“真情实感”;强化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的培养。课程体系既稳定又与时俱进,目前已经集聚了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基本打通了专业群基本素质课和渗透式的素质拓展课,为下一步建设基本能力训练中心和素质拓展训练基地,提供了师资和课程的准备。

2.强化专业建设路径设计、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建立“一图双证三标准”机制,强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范式要求。

“一图”――明确专业改革与建设路径,指导专业群内部各专业建设。2012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与轨道类专业教师一道,举办了近20场次的研讨会、论证会,编制了专业改革与建设路线图。路线图确定了三年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建设目标以及经费使用,通过挂图作战,狠抓核心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的发展,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链的能力。

“双证”――实施专业群内部“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双证融通”为手段推动课程改革,推行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标准融入专业群教学体系,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融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理论知识于专业的课程中,融其所需的技能于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或相应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将专业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进一步具体化、个性化,使专业群与职业岗位(群)的内在联系、教育过程与职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联系显现出来,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同时,有所侧重和选择地采用主(辅、选)修方式培养行业通用技能与跨行业职业技能,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三标准”――强化专业群内部实践教学的“三个标准化”建设,即实训项目标准化、实训室建设标准化、实训行为标准化。从2013年开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强化以质量文化、职业健康理念和标准流程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标准化内涵建设,实训项目标准化是专业准确对接产业的物化成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素,是规范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节的重要文件,它既是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具体表现,也是彰显教学特色的载体,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第一所全面开展这项工作的行业背景学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实训项目标准化要求综合各特色专业所有课程的实验和实训项目,分别制定实验指导书和整周实训大纲、计划书与指导书等标准文件;要求融合企业真实生产过程、国家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职业技能标准,优化整合各门课程中重叠训练内容,对碎片化的能力训练内容重新组合优化,特别重视设计能让学生参与一个完整的技术技能训练过程项目,在实训的组织管理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意识。“三个标准化”分别从制度文件、硬件条件和人的行为角度,对学校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诠释,是对质量文化和质量标准的一次有效实践,也是人才培养工作内涵的创新。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创新精神融入专业建设,为企业员工培训、岗位练兵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链能力。

三、服务产业链需求,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能力更加突出

不断地梳理产业链内涵和对技术技能人才核心能力要求,系统设计、调控和建设对接专业群,服务高铁产业链需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整体专业结构、人才培养供给能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学院轨道类专业从原来的7个,发展为现在的19个,涵盖教育部专业目录中全部铁道运输类的13个专业和城市轨道类6个专业,在校生6000多人。连续3年新生报到率全区位于同类高校首位,轨道类专业群的新生报到率达95%以上,专业群首位效应明显增强。根据《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诊断报告―― 基于专业在校生数的实证研究》,从产业视角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形成交通类首位专业群,且极其稳定。

铁道工程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铁道机车车辆、通信技术等5个专业入选首批自治区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2013年学校获评为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同时,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等6个专业再次被确认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铁路行业名校打下扎实基础。2016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受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主持制定铁道运输类16个专业标准。

近5年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铁路企业、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订单培养13000余人。积极为铁路总公司、南宁铁路局等单位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和技能鉴定,累计达8万多人次,培训收入超7000万元。围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累计申请专利和专利授权量234件和133件,获得了一批针对轨道类专业教学及技术创新的@和实用新型专利,特别是铁道信号专业教师研制发明的ZK-1301移频自动闭塞智能实训系统取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并由北京中科远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专利转化,为公司带来1148万元的收入。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和技术支持,承接全国铁道通信及信息化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技能大赛,完成铁道信号自动控制技能大赛设备的研发。学生在铁路行业技能大赛中屡次取得优异成绩。

依托轨道类专业群较强的办学实力,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15年学校加入中俄交通大学联盟,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共同举办中俄丝路学院,与多所东盟国家职业院校结成互助合作学校,学校已经成为中国―东盟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基地,已完成三期泰国轨道交通师资培训工作;北京交通大学在学校建立“国际留学生联合培养基地”,蒙古国的本科留学生已在学校铁路专业学习。学校国际化案例入选2016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参考文献】

[1]陈杰,李向红,等.高校专业诊断报告――基于专业在校生数的广西高校实证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

[2]熊华军,丁艳.21世纪美国公立大学的机遇与挑战――基于詹姆斯・杜德斯达的观点[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3)

第11篇

摘 要:电气化铁路建设是我国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重点。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铁路局供电系统的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维修电工、电力调度、变配电值班员等;城市地铁、轻轨及地方铁路供电运营管理维护工作;工程局电气化铁路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等。纵观铁路运输系统和城轨交通系统,无论是新线建设还是旧线维护和改造;无论是路网工程还是运营生产,都离不开电气化铁道技术的应用。轨道交通行业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需求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关键词:铁路运输发展;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前景广阔

电气化铁路建设是我国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重点。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超过12万公里,其中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到50%以上,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将由现在的3万多公里增至6万多公里。

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对电气化铁道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难以满足我国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当前高速、重载、信息化铁路建设,对从业人员提出了“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新要求。据统计,每增建1公里铁路需要新增各类技术人员7~8人。按照新的路网建设规划测算,未来几年,新建铁路年均需求24000名技能人才。而目前国内高校和高职院校电气化铁道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年均毕业生数,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铁路全行业从业人数近210万,每年退休职工4万余人,需要高职层次以上人才3.5万人。仅沈阳铁路局从业人数就达28万,每年退休近6000余人,需要高职层次以上人才超过4000人。全国大型铁路工程施工企业近30家,其中固定从业人员近80万,每年需要近1.5万名毕业生。

近几年,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铁道、轻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专用铁路得到迅速发展。辽宁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以提高运输保障能力为核心,加快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运输通道,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完善大宗货物运输系统,提升智能管理水平,构筑便捷、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沈阳、大连和抚顺等城市的地铁或轻轨已经投入运营或正在建设。预计到“十二五”末,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500公里。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城市轨道交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专用铁路每年需要近4万名从业人员。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铁路局供电系统的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维修电工、电力调度、变配电值班员等;城市地铁、轻轨及地方铁路供电运营管理维护工作;工程局电气化铁路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等。据此培养目标,我们对以上各用人单位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对岗位设置、岗位要求等有了深刻的了解。

(一) 铁路局供电段

铁道部2011年底设置了供电局,相应各个铁路局将原来归属机务处管理的供电科划出,单独成立了供电处,显示了对铁路供电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沈阳铁路局负责管理电气化铁路的供电段有4个,分别是沈阳供电段、锦州供电段、长春供电段和吉林供电段。供电段负责管理相应地区的电气化铁道供电(牵引供电)和车站、各个段的建筑、设备供电。供电段主要工作岗位有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维修电工、变配电值班员、电力调度等。

目前,铁路供电段一线职工主要分成两大部分:接触网工(简称网工)和配电工。配电工又细分为电力线路工、维修电工和变配电值班员。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技术人员还有部分从事电力调度。

1、接触网工

目前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时速160公里以下的普通接触网,另外一种是高速铁路接触网。两者在结构上有比较大的差别,检修、维护规程也不同。接触网是一种动态输电设备,目前干线铁路均采用柔性接触网,单相工频27.5kv的电压供电,属“三高”设备,即高压――27.5kv,高空――8米左右,高速――80到350公里每小时的车速,维修维护要求极高,对铁路运输安全意义重大,所需专业人员缺口很大。以沈阳供电段为例,目前沈阳供电段管辖哈大线大连至铁岭段,全长约560公里,现有网工不足600人,刚刚可以满足现有线路的检修需要,2012年7月哈大高铁线路开通,沈阳供电段还负责管理哈大高铁一部分580公里的线路供电,届时网工数量就明显不足。

2、配电工

目前供电段的配电设备主要是牵引变电所设备(110kv或220kv/27.5kv)和普通变电所设备(10kv/0.4kv).就沈阳铁路局来讲,随着高速铁路的开通,对配电工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要求都越来越高。既有线哈大电气化铁路的配电设备全部采用德国西门子设备,该套设备使用前是由我校教师对全局供电技术骨干进行的培训,配电设备主要采用大气绝缘的敞开式配电柜;长吉高铁和哈大高铁的配电设备就有了很大的改变,变电所能用箱式变电站代替的就采用箱式变电站,配电设备全部采用六氟化硫气体绝缘的全封闭配电柜,接替装置的要求也更高了。

(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部门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供电部门主要负责两大部分:牵引网和变电所(高压室)。

1、牵引网

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牵引变电所一般不单独建立,而是和降压变电所合建。接触网为独立、特有的供电线路,其状态好坏直接关系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否。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接触网大致有三种:柔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和第三轨供电,沈阳地铁地面部分采用柔性接触网,地下段采用刚性接触网,大连轻轨采用柔性接触网。

2、变电所(高压室)

变电所包括高压(110kv/35kv或66kv/35kv)变电所、中压(35kv/0.4kv)变电所和牵引变电所。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供电人员的需求是每公里4―6人。

(1)变电所维修与维护人员。

他们主要从事高压(110kv/35kv或66kv/35kv)变电所、中压(35kv/0.4kv)变电所的维修与维护工作,由于一般将牵引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合建,所以这部分人员还要负责牵引变电所的维护与维修,所以对整流和直流侧设备也要有很好的掌握。

(2)接触网工。

他们主要从事接触网(包括柔性、刚性接触网和第三轨)的维修与维护工作,并且配合施工部门对新建供电线路进行施工。通过与沈阳地铁和哈尔滨地铁有关人员的沟通了解,对接触网工的需求是旺盛的。

(三)工程局电气化铁道施工人员

电气化铁道的建设离不开各大工程局,而这些工程局中的骨干力量就是接触网工和配电施工人员。在我教研室主持建设接触网演练场的过程中,通过与中铁电气化工程局有关人员的了解,在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施工工程中,对牵引变电所安装工和网工也有很大数量的需求。我校周边有中铁9局(沈阳)、中铁13局(长春)和中铁19局(辽阳),对电气化铁道施工中的技术人员需求是很大的。中铁9局目前还没有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施工的能力,所以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应该是急切的。

根据以上调研,我们电气化铁道技术教研室结合近几年的专业教学经验,对人才培养目标有以下建议: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规格,有针对性,尽快实现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就业导向: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贯彻“就业导向”

(2)适应时代:适应供电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技术特点,体现专业建设的时代性,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比如,目前教材(即使最新教材),对牵引变电所开关设备的讲述还停留在分散的、空气绝缘的开关层面上,而现在高速铁路和新建地铁的35kv侧全部选用gis组合电器。建议加强与全路高职高专供电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联系。

第12篇

关键词:道路与铁道工程;GPS;航测遥感;GIS

一、勘测设计阶段3S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一)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导航或定位的技术系统。目前国际上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包括美国的GPS,俄国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等,我国也自主研制了“北斗”卫星导航广域增强系统。其中,GP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技术的最新进展代表了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1.航测遥感技术的应用

利用航测遥感技术测绘大规模大比例尺(以1:2000比例尺为主)地形图,建立数字地形模型,已经成为新线铁路勘测设计的基础数据;遥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综合信息填图已成为绕避地质灾害、确定铁路线路走向不可缺少的控制性因素。航测遥感技术取代了繁重落后的地面测图工作,改变了铁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引起了铁路勘测设计发生了革命性飞跃,成倍地提高了铁路勘测的速度,大大缩短了勘测的周期,提高了铁路勘测设计的质量。

2.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在铁路和公路工程的勘测设计中正得到愈来愈多地应用。将GIS用于铁路和公路工程建设可以保持各种数据的统一、规范,便于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GIS和RS结合,可以获得三维地理信息的遥感图像信息,并利用其进行纵横断面分析、坡度分析等工作,从而实现三维铁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桥梁设计、景观设计等。

二、施工阶段主要以GPS的应用为主

(一)采用静态GPS建立高精度平面工程控制网

在桥梁和隧道工程中,目前最为广泛的是应用GPS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当前世界第一长跨海大桥,跨海段长达31.5km,海上无任何自然岛屿,其平面控制采用静态GPS按B级精度的要求施测;乌稍岭隧道全长20km,是我国目前最长的铁路隧道,其洞外控制也采用GPS技术,现在该隧道已经全线贯通交付使用。这些大型工程的建设都说明,利用GPS技术进行大型工程的控制测量,不仅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精度需要,而且能够加快工程建设的进度。

(二)通过GPS高程拟合建立高程控制网

目前,GPS高程测量精度较低,主要原因是无法准确获取各点的大地高和高程异常值。较常用的计算高程异常方法是:利用测区里的若干个已知水准点,采用解析内插、曲面拟合等方法确定测区的似大地水准面,进而求出各点的高程异常。数座特大型桥梁工程测量的试验分析表明:在小范围的桥梁工程区域内,当地形较为平坦时,利用2~3h的GPS静态观测成果,经过拟合计算,可获得二等精度的高程成果;而利用1~2h的观测资料,可获得三、四等精度的高程拟合成果[9]。

(三)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工程放样

GPS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除了建立施工控制网外,近年来随着RTK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工程放样中也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大大降低了放样的计算工作量和外业观测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在铁路、公路、桥梁、港口工程施工中,利用RTK技术直接放样点位已经被成功应用于定线放样、纵横断面测量、地形图测绘以及工程变形监控中。在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和苏通大桥的施工中,施工单位采用RTK技术进行宽海域的桩基施工三维定位测量,不仅解决了超长距离施工定位的难题,而且提高了测量定位的精度,通过专门研制的海上GPS打桩定位系统,还可以实现测量定位的自动化,大大缩短施工工期。

(四)GIS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

GPS在道路与铁道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已很普遍,而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较少,但也有成功应用的实验。例如,以深圳地铁变形监测数据和各种图面资料作为信息源,利用GIS软件及二次开发工具,开发了基于GIS的地铁变形监测管理分析系统,并应用于地铁施工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营管理阶段3S技术开始得到应用

(一)GPS技术在变形监测中正得到广泛的应用

大型工程结构的变形监测,一直是道路与铁道工程运营管理阶段的重要课题,目前,利用GPS技术正在成为变形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例如,虎门大桥GPS(RTK)实时位移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整桥3个方同的x,y,z位移和大桥的扭转角,并能对各点的数据进行记录回放[11]。GPS监测大桥位移的实时性和高采样率的数据为大桥的状态分析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也为大桥的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使大桥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二)遥感技术开始得到深入认识并开展应用

目前我国已经利用航测遥感技术完成了大量的既有铁路复测和地质病害调查工作,对成昆、宝天、宝成等10余条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路基、地质病害较严重的既有铁路重点区段和重要工程进行了遥感地质病害调查,从而为铁路工务管理提供了及时有力的信息保障。

(三)GIS在铁路公路的养护管理中正在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十年来,铁路部门先后完成了哈尔滨等多个铁路局20 000多公里既有铁路复测和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建立了先进的工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由铁道部电子计算技术中心研制的基于GIS的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了铁路设备管理,管界图、综合图、速度图、大桥略图等17个子系统,涵盖了铁路工务部门的主要业务,目前已在乌鲁木齐、北京等多个铁路局得到推广应用,为工务系统现代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宁津生,王正涛.测绘学科发展综述[J].测绘科学,第3l卷(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