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8 14:4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养结合的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健康老龄化;医养结合;北京市;养老服务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083
1引言
近些年来,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加剧,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全市 60 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到 315 万,占总人口的 234%[1],这说明北京市已经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呈现失能化、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人口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2013年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为北京市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2]
传统的居家和机构养老模式中养和医分离,忽视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等医疗问题,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能够在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结合,兼顾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为老年人养老提供高效、有品质的医疗和养老双重服务。[3]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服务主体为需要护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服务内容包括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两个方面,医疗服务更侧重医疗保健、预防、康复,而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上,需要强调的是,“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不是简单的打针吃药,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要有一流的水平。(位于北京昌平的泰康养老社区能够很好地体现医养结合的理念,配建以康复、老年慢性病为特色的专科二级康复医院)。B老服务包括老年人日常的文化娱乐活动、精神心理治疗等。[3]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能够很好地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是向健康老龄化转变的关键之举。
2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
211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基本形式
(1)养老机构外独立设置医疗机构。这里我们所说的养老机构包括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护老院、护养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服务中心。医疗机构包括各类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护理院、护理站。太阳城银龄公寓是这一形式的典型代表,在公寓外独立设置医疗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老年人可按照程序免费享受体检、理疗、健康咨询等服务。[4]
(2)养老机构内配套设置医疗机构。这一形式充分整合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现有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轮班到养老机构巡诊,为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提供便捷、及时的救助。双井恭和苑老年照料中心内设医疗机构并在老年病和康复医疗方面有着比较早的历史和经验。
(3)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辟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可与医疗机构合作、签订协议。为老年人免费体检、康复医疗、理疗,大病恢复期的老人提前预约复查,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养老和医疗需求。北京朝阳门街道东篱敬老院定期开展健康门诊,为院内老人提供基本健康服务。[5]
212资金筹措方式
北京市政府在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过程中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营利性机构,少部分来源于社会力量,比如社会福利彩票。近几年,北京市政府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个人、企业参与到这一模式中。对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定点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可以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减免老年人医疗服务费用。[6]
213组织协调性
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涉及民政局、卫生计生部门、人设保障部门等多个组织,主管部门是民政部门,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人社部门负责管理医保定点事宜,发改委主管医疗服务定价。各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还构建了会商协调机制和联合审批制度,充分做好对接工作,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顺利发展。[7]
214政策联动性
当前,北京市关于医养结合这一养老服务模式的政策相对完整,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6],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随后2014年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养老机构中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并提出了“日间照料中心”的概念。[6]
22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存问题
221医养结合的政策效应甚微
首先,在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国务院在国家层面上相继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但是在这些政策法规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北京市政府没有颁布配套措施跟进和调整,法律衔接不够,出现断层,效果甚微。
其次,医养结合这一创新性的养老服务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关政策的有效配合,北京市医疗保险制度还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不具有针对性和广泛性,一方面,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大,需要长期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然而,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只能报销部分费用;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护理问题一直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我国医疗保险没有这一方面专门的险种。
最后,对于民办非营利企业,在床位、养老机构运营管理以及税费优惠上,北京市政府的补贴政策收效甚微,扶持力度不够,限制了北京市养老产业的发展。[6]
222医养结合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医养结合的供给主体并不是单一的,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企业、机构和个人,但是在供给主体的协调性和机构间的资源整合效果却存在问题。
第一,就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性来说,主管部门是民政部门,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人社部门负责管理医保定点事宜,发改委主管医疗服务定价。各部门各司其职,但是由于涉及主体较多,多元化的格局牵涉到多方利益,在职能上难免重叠交叉,在管理上也易断层和缺位,这给医疗机构和服务机构的合作带来了很大困难。[7]
第二,医养结合资源的联动性弱,北京市一、二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功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概念上,政府虽加快更新和调整,但是仍然适应不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三级医院大多为独立和配套设置,虽然自身实力雄厚,在参与医养结合的积极性上还有待提高,就算参与其中,参与的医疗工作也十分受限。
第三,在床位供给、服务定价上的不合理。北京市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低,存在严重的缺口,同时,入住率也低,公立机构收费低,但是服务水平差,大多数老人不愿入住,民营机构收费高,一般家庭承受不起,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浪费让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留。
223信息供给面窄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更愿意选择家庭养老,他们对医养结合模式的认知度还不够,参加的意愿也不强烈。
另外,在对这一模式的宣传解读方面,不够准确,信息的更新和覆盖面不够,网络宣传的方式虽然波及面广但是不具有针对性和广泛性,所以应该开辟更多的宣传方式,让更多人的老年人和家庭了解这一养老方式。
224制度和法律保障不到位
在关于医养结合的法律法规上,虽然在国家层面上有法律支持,但是北京市政府并没有配套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在医养结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缺位现象。一方面,养老机构申请医保定点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存在难度。
225资金筹措存在困难,筹资机制还未建成
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机构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性质,资金供给大部分来自政府和社会力量,养老机构内要设医疗服务机构,机构运营、人员调配、设施配备都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养老机构一直都是微利经营,这对于养老机构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负担。综合实力强、功能较为全面的三级医院一般把盈利放在主要地位,养老机构盈利水平低,三级医院一般不会主动合作。
226人才供给体系不完善
在人才招聘和发展前景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服务机构基本不占优势,由于学医疗护理的时间成本较高,这些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毕业生或者是应聘人员更愿意选择普通医疗机构,因为这些机构能给他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且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相反,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的服务机构内,他们的社会地位、薪资待遇以及发展前景都受限,这使得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4]
227监督评估体系不健全
北京市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必须以健全的监督评估体系为支撑,医养结合监督评估体系包括机构和老人两个方面。在机构的监督评估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各部门各司其职,但同时职能又紊叉,在管理标准和养老服务标准上不统一,这样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标准不统一,可能会使同一个老人在不同的评估标准下进入了不同的机构,医养结合的实施也受到阻碍;在关于老人的监督评估体系中,主要是以老人的身体状况以及资质条件为评估对象,要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有针对性地为老人提供服务内容。
3北京市医养结合B老模式的对策分析
31加强医疗和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
311规范投资管理和机构运营,统一服务标准,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手段
民政部门应该引导相关机构配合研讨并制定统一的服务、运营、管理和评估标准,各机构和相关部门可总结归纳交叉重叠的职能,再根据自身的管理和运营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之后进行推广和实践,将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
312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
欧美很多国家进入老年化社会比较早,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标准化设计上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机构主体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发展,推进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
313对服从标准化工作的机构给予奖励
北京市医疗和养老机构大多以星级评定,可以在此基础上给予资金鼓励和支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32提高服务人员质量,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和教育
321全方位地引进专业技能和心理基础教育培训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是全方位、多维度的,在传统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还强调精神慰藉和康复护理等,所以在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服务水平、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还应设置一些心理培训机构并制定考核标准,让护理人员更好地引导老年人愉快生活,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322政策扶持应用型人才
我国康复医疗、护理类人才处于断层区,国家应该在这一层面实施优惠政策,扶持医学应用型人才,比如在职业学院或者本科教育中新开一些相关专业(如老年护理学,康复医疗学),为医疗和养老行业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23提升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
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国家应该在这一方面引入编制或者提高薪资待遇,鼓励更多的人来养老机构工作。
33为医养结合提供制度化规范和法制化保障
医养结合是一个比较新的制度,为了更好地推行和完善,关键在于:一要立法,二要制标。第一,完善激励机制,政府可采取财政补贴制度、报销制度、税费优惠政策,调动服务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立法,将医养结合的参保对象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会让这一养老新模式发展的更加顺利;第三,建立管理体系,防止各部门“什么都管”和“什么都不管”的现象发生。
331完善监督和评估体系
严格准入机制、服务标准,各主管部门在统一评估标准的前提下,对医养结合机构的准入和服务进行规范,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应该建立相应的评估标准,尤其关注失能老人的身体状况。同时建立监督和评价体系,优胜劣汰,让不达标的机构退出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职责和监督方式。
332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法律是制度强有力的后盾,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我国老年照护保险发展的迫切需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出台相关法律以及与之配套的法规,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医养结合法律法规。
333建立长期护理制度
北京市政府应积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在医疗保险中增加护理险种,减轻老年人的费用负担,同时,扩大报销范围覆盖面,建立统一的报销标准。
34在筹资、运营、服务方面全方位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因素
341拓宽筹资渠道
一方面,政府应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医保基金作为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应该引导社会资本,将资金与慈善事业相结合,丰富筹资方式,为医养结合提供财力支持。
342鼓励能够自理的老人加入服务群体中
关注一些特殊群体,让一些可以自理还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加入服务群体中,北京市人力资源保障局中有城镇低保户和失业人员的数据,可以在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基础上,让他们上岗。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人员缺口,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343引入学生志愿服务体系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北京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学府资源,高校教育者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加入养老服务的组织中去,可以建立高校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学生组织志愿者社团,为老年人服务,同时给予相关奖励并颁发证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0]
344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微信平台和丰富的网络平台与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对接提供机构供应商,另外政府或者机构可以选择形象好的明星代言,扩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知名度;在思想意识上,可通过举办讲座和公益广告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养老模式。
345利用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
北京市政府首先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如对于社会兴建的养老机构政府应o予运营补贴、税费补贴,养老机构内设护理院、医务室的,符合医保定点条件的,应该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养老机构外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对于专业医护人员实施“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走“政府主导,社会捐赠,市场化运作”之路。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 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2014,21(9):129-36
[3]黄佳豪,孟P“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6):63-68
[4]杨会英,彭嘉琳,李放北京市23家养老服务机构医务室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5,8(1):36-39
[5]徐京北京市太阳城打造四种养老模式[N].中国老报,2008-09-18(003版).
[6]庄昱,张拓红,陈鹤国家和北京市医养结合政策现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6,29(9):14-17
[7]王长青,毛鹏远,陈娜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医养结合资源的多重整合[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12(342):946-948
[8]成秋娴,冯泽永美国PACE及其对我国社区医养结合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5,36(932):78-88
[9]康健英国日间照料养老设施的建设模式及启示[J].建筑学报,2014,5(20):77-81
在现有养老服务体系难以满足需求,以及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探索开办养老机构,看上去无疑是既符合趋势又顺应政策的成功之举。然而,近年来各地医院开办养老机构的探索,虽有个别成功案例,整体上却难以应验这一似乎有些想当然的看法。
医院开办养老机构面临窘境,政府大力倡导的医养结合在实践中同样并非一路畅通。看似坦途却难以走通,到底是哪些层面的因素在堵塞着我们的“医养梦”?
供需错位困局待解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的一场大火,为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爱心养老院的“夭折”平添了一把火,更“烧”出了公众对于民营养老院安全性的质疑,而这也正是当前中国养老面临的窘境之一:公办养老院进不去,民营养老院信不过。
根据国家民政部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 110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33 043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8 927个,互助型的养老设施40 357个,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1783个。各类养老床位577.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来自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约有2.12亿,其中15%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15%为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计,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将有4.3亿老年人,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指出,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区域不平衡,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贫困老人比例高等特点,对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供需矛盾突出无疑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在总体的供需矛盾之下,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记者的采访中,天津市东丽区养老院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我们作为区属公立养老院,无论是服务设施还是安全性等方面都要好于其他民营养老院,人气也较高,但床位十分紧张。”据媒体报道,有些热门公立养老院甚至到了“排队10年也住不进去”的地步。
与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现象并存的是有些民办养老机构床位闲置的现象,这一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养老服务发展中的另外一个突出问题。
其原因是公立养老院进不去,很多老年人及家属就将目光转向了民营养老院,然而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民办养老院价格十分昂贵,有的甚至要收70万元以上的押金,这让不少老年人望而却步。而价格低廉的民营养老院,往往在条件与设施上却有所欠缺。“这样的养老院感觉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不敢让老人住进去。”一位正在选择养老院的女士对《中国医院院长》表示。
民办养老机构在经营上的窘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资金压力。
据了解,养老机构的资金压力往往来自硬件投入方面,不乏有民营养老院负责人感叹“公办和民办差太多!”――得不到政府支持的民营养老院在土地和硬件上的成本非常高,并直接反映在收费标准上。而为了节约成本,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往往无法按照国家统一的养老机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但面对养老事业的旺盛需求,地方监管审批部门往往又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
供需错位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民政部在2013年3月的《养老服务基本情况》中表示,当前政府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对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对养老机构的财政投入比较少、对养老机构政策落实不到位。在福利彩票公益金的分配使用上,有些地方没有重点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此外,民间参与也不充分。国家为了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或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由于一些地方未将国家政策具体化,缺少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优惠政策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激励扶持作用。
政策助推“医养结合”
除了供需矛盾,现有单纯的养老服务体系也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
今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中显示,当前养老最强烈的需求是健康医疗。从疾病谱转变看,慢性病已成为主要的健康问题,老年群体对上门诊疗、急诊联络等医疗服务需求强烈。
据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老年病研究所副所长刘荣玉调研显示,在我国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中,内设简单医疗室的不足60%,配备康复理疗室的不足20%。另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共约100万,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30万左右,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5万人。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一些高龄老人的失能问题摆在了面前。”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表示,对于需要医疗照护的失能高龄老人,传统养老院无法担负起照护的责任。北京市第二医院院长姜文浩则表示,“敬老院能够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一旦健康出现问题,能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是大家所关心的。医疗机构应该担负起长期照护和老年康复的责任。”
事实上,由于目前养老机构服务项目偏少、设施功能不完善,而长期以来卫生系统管医疗,民政部门管养老,医疗和养老体系长期割裂、未能对接,造成老年人就医不便,不得不经常奔波于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这不仅增添了老年人亲属的经济负担,还造成了难以解决的“压床”问题,浪费了优质的医疗资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倡“医养结合”的养老护理模式也就成为了一种必须。
2013年9月,国务院先后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包括“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可以说为医养结合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政策的推进下,各地纷纷开始了医养结合的探索。
例如,北京市民政局去年联合北京市发改委等9个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养老机构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医养结合: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可采取申请独立设置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医疗机构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养老机构也可以采取内设医务室、卫生所(室),或引入周边医疗机构分支机构等形式;周边医疗资源丰富、自身难以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可采取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开辟绿色就诊通道,为入住老年人开展医疗服务。
上海市也在今年启动了新一轮养老改革,提出将在50家养老机构新建内设医疗机构,并在医保批准联网后纳入“三段”结算。在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联合的《关于全面推进本市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定义为“医养结合”支持平台,要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向所在辖区的养老机构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它还要与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等社区托养机构达成合作,会同社工、志愿者提供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对社区老年人的服务继续深化。
天津市也将通过“养老机构把医院请进来、养老院走出去与医院合作、基层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服务”实现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有效对接、双向合作。
随着政策的推动,各地公立医院也开始了主动性探索。
公立医院“牵手”养老
“在这住着挺舒服,也安心,住下就不想走了。”住在北京金泰颐寿轩敬老院的张大妈对记者表示,而她安心的原因正是敬老院医养结合项目的实施。据了解,北京市第二医院与北京金泰颐寿轩敬老院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姜文浩表示,医院为敬老院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派医生每周定期到养老院巡诊一次,同时为老年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如果敬老院的老年人出现突发疾病,特别是急危重症,医院将为老年人开通绿色通道,接入院治疗。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则推出了公立医院“搬进”养老院的新模式,与沈阳市松蒲博爱敬老院合作,建立了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大东护理院。
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更与多家养老机构成立了“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康复医养联盟”,进行了“医养护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平时对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一旦发病就由责任医生、护士进行治疗和专业护理,在康复期间则有康复中心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
总的来说,这些探索通常都建立了医养联动的机制,由医院派出专家为合作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方面的支持,发挥护理团队专业优势,为养老机构的养护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开辟绿色通道,方便从日常养护到入院就诊以及住院治疗的实时联动。
除此之外,也有公立医院选择了跨界办养老院,例如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以及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重医一院”)。
公立医院与养老机构的“牵手”,让养老机构获得了公立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提升了服务能力,也让公立医院扩大了服务覆盖面,打破了两者之间割裂的状态。
贵州君跃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松认为,公立医院涉足养老,一方面是养老需求以及政策推动,另一方面则是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他表示,破解资金困局已成为医改的不变课题,但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都离不开对公立医院造血功能的研发,因此将视野拓宽到关联领域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其次,一旦公立医院作为独立主体介入到具体的养老服务开发中,项目所涉医疗服务需求、潜在的诊疗分级制度设置、多点执业条件的创造以及此种新兴业态的开发对医疗投入的回报,无疑可以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通道。
多方整合是关键
尽管“医养结合”看上去形势大好,在实际中也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首先就是经济效益问题。“目前医院以多点执业的方式为敬老院提供服务。”姜文浩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因为医保机构给医院的医保总额并未增加,尽管敬老院内可以实现医保报销,但“医保额度是给敬老院的”。
同样选择与养老机构合作的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也遇到了动力不足的问题,“日常运营是微利,如果算上房屋、设备折旧、人员支出等,肯定亏损。”副院长齐峰这样说道。
上海天伦医院于2013年着手试行医养结合模式,改造出100张老年护理床位,每月的护理费、床位费、餐饮费加上医保报销后自付的费用,比请个保姆还便宜,大受老年人欢迎。然而作为医疗机构内的养老护理床位,却得不到民政部门对养老床位的补贴,也没有卫生部门的补贴,只能靠医院承担。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对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例如天津规定对新建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由原来给予每张床位一次性建设补贴4000元提高到15 000元。但这真金白银的补贴,却与医疗机构内的养老床位无关。
补贴不到位,费用也收不上来。“护理费1小时几块钱,多少年没涨了,低到招不到人。”姜文浩直言,“跟敬老院合作后,我们派了专业的康复师,1小时20元,还不如做足疗的。”医疗技术本该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过于低廉的价格更让医院介入养老的动力与后劲不足。
而不合理的定价也影响到护理人才的招聘和挽留。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人才的匮乏和养老人才难以稳定在养老服务业的岗位,是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原因在于现在的薪酬待遇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其次是行政许可和审批的问题。尽管进入2014年后,国家陆续推出了30多项养老产业政策及指导意见,包括取消行政审批和事前审批、改革企业登记制度、人才培养、养老用地、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以及优惠政策等方面。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然存有桎梏。姜文浩举例,医院曾考虑在北京金泰颐寿轩敬老院设立第二门诊部,但由于北京五环内公立医院严禁扩张,因此无法得到行政批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姜文浩表示理解,但不可讳言的是当前医养结合在政策上仍受到阻碍。
“现有的医养结合政策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远远不够。”专注老年医学研究的陈峥目光放得更长远,“公立医院办一个养老院,怎么收费?怎么服务?有点乱,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老年人从失能到临终,以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无法解决了,不能以综合医院的平均住院日等标准来要求,其应对策略也不是简单的医养结合概念,而应该是一整套的体系。”
因此陈峥认为,应该做好几大整合。首先是从费用上。“国家养老还是自己掏腰包?医保付费还是成立护理保险?谁来掏钱决定了后面的服务。”陈峥表示,日本在2000年成立介护保险后,护理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果没有人支付费用,护理院就无法成立,国家应该有相应的系统,出台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
其次是管理的整合。一直以来都是民政部门管养老院,卫生部门管医院,医养结合往往是各自出台各自的政策。陈峥指出,对于需要医疗照护的失能老年人,应该完善护理院的建设,这就需要卫生、民政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统筹整合。
最后是机构之间服务的整合。“医院、护理院、康复院、养老院、社区、家庭……什么人该住到哪去,不能光凭自己的意愿。”陈峥认为应该有一个评估体系,由医生、团队说了算。根据区域服务,通过评估个人失能程度,再安排到相应的机构。陈峥强调老年医学应是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多学科的服务,需要医生、护士、护工、社会工作者等多方位的整体服务。
[关键词] 共享养老模式;成本分析;医养结合
[中图分类号] F2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018-03
Abstract: Developing a shared model for supporting the aged is conducive to cost decrease and improvement of services for the aged. Uncertain service objects, concentrated share, and resource re-use and transaction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Cost contents of the model include land or house use cost, technology maintenance cost, and the expense of labor. To realize a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 and raise the living quality of the aged, the core is to optimize cost management, broadening the profitability space by cost reduction. Strategies for cutting down the cost is proposed: giving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o intensify financial support, building Internet management platforms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technology, enhancing the cost control of shared old-age nursing agencies, creating new management patterns in developing services integrating medical care and daily care for the aged, and diversifying the financing channel that helps the growth of the model.
Key words: a shared model for supporting the aged, cost analysis, medical care and daily care integration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据《2015年辽宁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以下简报《报告》)显示,辽宁省2015年末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79.0万人,占总人口的20.6%,65周岁老年人口567.2万人,占总人口13.3%,已经成为我国老龄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不仅加×思彝サ母旱#而且对社会养老基础服务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然而基于资源等方面的限制,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构建共享养老模式成为解决当前养老资源配置不均的根本,而成本分析则是构建共享养老模式的前提与核心。
一、共享养老的概念及特点
共享养老就是通过一定的政策支持或者引导实现养老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从而在有限的空间范畴内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共享养老的核心就是通过老年人的自我管理配合,探索适合自己养老需求的服务模式。基于我国未富先老、独生子女养老困境以及城市养老资源分配不均等系列养老难题日益被社会所关注的现实,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利用是共享养老模式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贯彻共享经济的具体体现。结合共享养老模式概念,共享养老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共享养老的服务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共享养老是针对社会所有的老年人,因此共享养老模式改变以往的封闭式的养老服务模式,实现了养老服务前置目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服务的理念得以实施;二是共享养老的共享性更加集中体现。共享养老就是通过一定的政策引导与技术手段解决养老机构设施不完善以及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共享养老机构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养老服务,实现了养老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三是以养老资源的重复使用和交易为表现形式,实现网络化管理。养享理念的基础是使用权共享,老年人讲究不求拥有,但求使用的原则,将自己短缺的资源通过共享养老服务平台等获取,以此提升自己的养老生活质量。当然最重要的共享养老服务模式改变了以往的被动服务的模式,共享服务人员可以根据资源共享监测平台实现对老年人需求的自动预测等,以便做好养老服务的前移工作。
二、共享养老模式的成本分析
发展共享养老模式是解决当前养老资源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也是我国发展养老产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实现共享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在满足基本养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共享养老模式的盈利空间,成本是影响共享养老模式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如果成本过高就会导致经营困难,因此通过对某城市的共享养老模式的运营调查,共享养老模式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土地或房屋使用M用
共享养老模式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平台实现了养老资源的共享,但是养老资源的共享必须建立在固定的场地基础上,根据实践调查共享养老模式的土地或房屋使用费用占到总成本的10%左右,其原因主要是:一是提供共享养老服务的机构虽然大部分属于公立养老机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该社区的养老机构一直采取租赁个人房屋作为服务机构,这样需要定期缴纳一定的费用,由于共享养老服务大部分属于公益性质,因此其存在盈利难与支出高的矛盾;二是共享养老服务模式存在场地短缺的问题,由于某市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在有限的场地内无法满足相应养老需求的人数,这样容易造成新的矛盾。例如虽然通过共享养老模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分时段的养老服务,根据不同需求者提供不同的养老服务,但是实践证明养老机构不足的问题仍然是影响共享养老模式发展的难点。
(二)互联网等技术的维护费用
共享养老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实现的,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构建“医养结合”的养享模式必须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平台代表着新技术,但是互联网技术的维护费用也是共享养老模式成本支出的重要部分,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基于养老服务规模以及质量的提升,互联网管理平台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了对养老服务的24小时不间断,因此互联网维护费用也成为成本支出的主要构成部分。首先是构建互联网管理平台的费用较高,除了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之外,最重要的是开发适合共享养老的软件系统,此种系统必须要通过专业的企业研发,研发费用非常高,单独依靠个人或者企业是难以支撑的。其次互联网管理平台的后期维护费用。互联网管理平台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行监测,因此互联网管理平台运行期间需要根据相应的变化进行调整,例如新的医疗养老机构参与到共享养老机构之后,需要调整相应的平台系统,这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最后互联网管理平台的故障维修费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论是互联网技术更新还是故障维修都需要相应的费用支出。
(三)人工费用
基于养老服务要求的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越来越高,相对应的养老人工费用的支出也日益提升,虽然共享养老模式能够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用工数量,但是基于人口红利的减少,共享养老模式的人工费用主要包括:一是护理人员的薪酬。基于人力资源及工作内涵要求的提升,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增加,根据调查某市的共享养老服务模式实施的人工工资远远高于当地的平均工资,甚至部分社区的工资已经超出当地白领工资水平。当然这主要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有关,共享护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医护技能,因此人工费用必然会高;二是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费用支出。共享养老服务内容的丰富使相关部门要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在岗培训,在岗培训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虽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了共享养老机构的人员培训费用支出,但是其相应购买服务的费用也就高了。
三、优化共享养老模式成本的对策
大力发展共享养老模式是基于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的现实考虑,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养老资源不均、养老队伍参差不齐以及家庭养老负担过重的主要途径。针对当前共享养老模式成本构成要素,实现共享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提高老年人养老质量核心就是优化成本管理,通过降低成本支出促进盈利空间,以此更好地开展共享养老服务工作: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强化财政支持力度
实施共享养老模式关键在于成本控制,由于我国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因此必须要发挥政府的主导机制,通过政策、资金以及宣传等手段促进共享养老模式的发展。首先政府部门要制定完善的政策制度。针对当前我国公立养老机构数量过少,私立养老机构成本过高、入住率低的现状,政府部门要切实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政策体系。一方面政府立法部门要及时根据相关政策制定促进共享养老模式发展的文件,以便减少过多的行政约束。例如针对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的现状,可以通过制度转移民办养老机构的资源,例如政策可以明确政府部门通过购买的方式实现民办养老机构的资源。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之间要建立沟通机制,根据共享养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税收、工商等方面入手,优化相关政策为共享养老模式的发展“扫清”障碍。其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共享养老模式的补贴力度。实施共享养老模式虽然能够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但是由于养老产业属于公益性质,因此共享养老机构的盈利空间有限,尤其是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环境下,成本与收入不成正比,所以必须要通过财政补贴为共享养老模式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当然财政补贴的方式有很多种,既有直接资金补贴,也包括购买券,例如上海市通过发放购买券的方式鼓励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以此缓解共享养老成本支出高的问题。
(二)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互联网管理平台
基于共享养老模式成本构成因素,实施共享养老模式常常因为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导致费用过高的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管理平台解决。首先是搭建智慧社区养老政府服务平台,需要政府推动信息共享,并做好智慧社区养老公共服务平台的顶层设计,解决养老服务供需对接问题,改革社区管理制度等。共享养老模式的建立就是通过老年人基于不同的养老需求而享受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在社区中有的老年人可能对基本的生活需求比较强烈,而有的老年人则会精神文化活动需求比较高,如果采取传统的养老院养老模式或者家庭养老的方式很难满足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所以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降低管理成本。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战略,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养老产业中,通过大数据系统实现对社区老年人需求的自动分析与汇总,以此更好地开展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的养老服务。线上+线上养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人需求。其次大力发展老人居家信息平台建设,在社区建平台、家庭设终端,监控老人健康状况的同时,引导老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活动,接受社会服务。尤其是针对失能、高龄老年人则可以通过互联网管理平台实现对老年人的监测,通过云平台让老年人享受一站式的服务。最后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老年人电子商务,提高老年人的信息消费能力和水平,以此满足老年人的购物消费需求,实现足不出去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三)加对共享养老运营机构的成本控制
加强成本控制是降低成本支出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加强对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共享养老通过市场购买的方式获取民间资源以此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在市场购买的过程中,购买方要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实现对成本的控制。例如政府部门在市场购买养老资源的时候,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对市场上的养老资源进行对比,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商,以此降低购买费用。另一方面要保持固定资产的完好率。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是固定不变的,没有降低的空间,只能通过完好方面下工夫。提高固定资产完好率,可以减少更新支出,节约修理费用。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养老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以此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四)创新管理模式、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医疗机构还可与辖区内的养老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并选派医疗服务团队定期到养老机构进行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与社会资本合作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或护理院。从这个思路拓展开去,笔者认为,一些养老机构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比如为附近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送饭服务,医疗服务等,再比如可以对一些居家老人开展“日托”服务。这样一来,既充分利用了机构设施,增加了收入,又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了相应的服务,真可谓实现了“双赢”。探索建立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分担的老年人长期照护社会保险制度,社会共筹共享,专门为个人年老时购买护理服务筹措资金,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的一项重要支柱性制度。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缓解护理费用压力。除医疗养老外,我国存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缺失。政府可采取补贴或者是商业保险结合的方式,降低老人的养老成本,使老人的退休养老金足以支付,甚至还能有少量盈余。具体作法可借鉴国际经验,开展长照护经验,或将护理费纳入医保的报销项目,对于符合条件的参保者予与适当比例的补贴。
(五)拓宽有利于共享养老模式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首先,政府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要坚持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向,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要积极发挥财政税收的引导作用,在市场准入方面进一步放宽,鼓励和推动更多社会资本、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养老产业,逐渐扭转目前政府运营养老机构独大的局面。其次,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创新适应养老产业特点的信贷政策、承贷主体。如对建设周期长、现金流稳定的养老服务项目,适当延长贷款期限,采取循环贷款、年审制、分期分段式等多种还款方式。最后,除了依靠银行信贷,应发挥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上市融资。探索运用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养老服务企业、机构和项目的融资支持。
共享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加强对共享养老模式成本的研究无论是对自身发展还是对整个养老体系的完善都具有积极地作用,基于当前共享经济战略新要求,共享养老模式成本控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以此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参 考 文 献]
[1]姚科苑.需求和有效需求:养老机构成本和入院老人支付能力研究――以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
[2]孙劢.蒋远胜.失能老人的医疗养老服务成本分析――基于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的调查[J].西南金融,2014(12)
[3]李连芬,刘德伟.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成本―收益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5(5)
[4]梁阳旭,董绍岩.国家养老信息化共享云平台建设研究与探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9)
中国普天的展台位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8号馆中心入口显著位置(展位号:8A001),展台整体设计风格时尚清新,完美诠释出此次“与普天一起 走进互联网+智慧时代”的参展主题。整个展台面积达400多平方米,划分成新一代信息通信与信息安全、互联网+创新行业应用、低碳绿色能源等三大业务展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普天此次还设立了智慧应用体验区,在智能会议室的环境中展示普天重点项目,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智慧时代给人们工作、生活所带来的便利。
通过此次展会,普天不仅向外界全面展示近年来践行创新、开放、融合的理念及成功实施战略转型的成果,还将公司旗下主导产业所涵盖的最新产品解决方案与应用案例一并呈现。
新一代信息通信与信息安全:
展示传统产业的新兴技术
通信产业是中国普天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是一个技术革新速度极快的产业。中国普天积极开展新一代通信技术的研究,保持传统优势地位。在此次新一代信息通信与信息安全业务展区,中国普天带来公司在通信领域的多项最新技术研发成果,包括宽窄带融合集群通信、LTE230无线通信专网、下一代安全网关、普天安全云平台及应用、非法语音业务防治、全面的智能ODN、虚拟云柜一体化、城域网微波系统等主要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现场展示中,普天宽窄带融合集群通信方案将模拟集群系统、数字集群系统、4G宽带多媒体集群系统、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远程视频会商系统、音频系统、监控联网系统、中央控制等原本各自分散独立的功能子系统有机融合成一个多元化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固定与机动、空中与地面、有线与无线的完美融合;实现全网全域各类信息在电子地图上进行统一标识、图形化展示、共享服务;实现所有接入用户无缝连接;实现了统一信息展示、统一资源调配、统一指挥调度,为领导的分析决策提供清晰全面,丰富精准的资讯支持。目前,普天宽窄带融合通信专网已在福州、沈阳、成都等地开设试验网。
中国普天此次带来的LTE230无线通信专网则是全球首个支持230MHz频段离散窄带聚合与动态频谱共享技术的TD-LTE无线宽带通信系统,支持数据采集、集群语音、视频监控等业务,具有广覆盖、安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目前,已在国内20个省份建设22个TD-LTE230无线专网,网络运行良好。其中,广州供电局、昆山供电局两个规模最大的TD-LTE无线宽带通信专网项目,基站安装数量超过10个,终端接入数量超过2000个。
普天安全云平台及应用则是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该方案致力于打造智慧城市的数据支撑平台,这个被称为“一站式办公平台”的系统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在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便民、敏捷的新型政府,实现传统“电子政务”向“一站式办公”平台的智慧政务转变。
“互联网+”智慧生活:
无处不在的智慧体验
如今,智慧的概念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次展会上,中国普天向外界展示了自身技术在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智慧社区服务、智慧政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与溯源平台、手机钱包服务助手以及云WiFi大数据应用、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媒体深度挖掘、智慧城市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等主要产品应用与解决方案。全方位展现了“与普天一起・走进互联网+智慧时代”的主题。
医养结合的远程医疗养老协同服务平台将养老服务和医疗机构有机地结合,形成集一体化服务体系,切实满足老年人对医疗、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有力保障。在本次展会上,普天医养结合的远程医疗养老协同服务平台将在展示区模拟医院专家远程会诊室,并远程接入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远程康复室,实现远程康复室与展会现场实时互动。
云WiFi大数据应用系统是基于最普通、最被老百姓接受的WiFi免费上网的模式,快速实现用户对于行业或政府的服务体验。同时通过对云WiFi服务所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产生的趋势分析和用户标签及画像等资料可以帮助行业用户和政府实现传统方式无法获得的最直接的用户数据。云WiFi大数据应用系统集合了最新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实现了与大数据分析系统的结合,并通过核心算法实现了数据的清洗和分析,为行业客户及政府快速实现“互联网+”提供了最便捷的基础应用服务工具。
低碳绿色能源:
新能源产业亮点纷呈
在当下备受关注的低碳绿色能源领域,中国普天也有多项成果展示。此次,中国普天带来了智能会议室、新能源汽车智能管理平台、节能数据中心、分布式能源及能源互联网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等主要产品应用和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智能管理平台是普天新能源自主研发的首个全国性的基于互联网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管理平台,以城市为单位,以智能管理为核心,以电池监控为重点,有效保障新能源汽车运营安全。
该系统对入网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运行状况、车辆在途信息、充电设施工作情况等进行实时全程全网监控,深度结合“云计算、云存储和云服务”和移动互联、信息及车联网等信息应用技术,与Telematics(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的车载电脑系统)服务能力相结合,构建城市新能源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和充电站网络间高度的智能化运行和集中化管理,既为政府提供信息监管评价考核的服务支持,也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充电服务,让新能源汽车运营更安全、高效。
中国普天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新型商业模式,在智能、绿能、节能、储能的核心经营理念下,开发利用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整体能源解决方案和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自主研发普天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可进行长期能耗实时监测、管理优化、为精确锁定的重点用能企业提供附加节能、提供数据支持。该平台在应用方面,已在浙江电网、南京栖霞区进行了接入;通过南京市政府投资和免费安装相结合,利用PPP模式将全市重点用能企业接入平台,达到节能规模化效应。
独一无二的广州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根深蒂固的城市,但是独特的地理位置,将它推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列车。大量新鲜与传统的碰撞,使这座城市富有特色,活力十足。
生活习惯
广州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现代与古老的元素都能在这里找到。传统的广州人喜欢喝茶,比如吃早茶、饮凉茶、饮功夫茶等。大家喜欢在节假日呼朋唤友,去茶座品茶。品茶尚在其次,主要是吃点心,聊天,谈生意。而年轻人更多的是喜欢热闹的快节奏生活,沿江路酒吧街、环市路酒吧街、白鹅潭酒吧街是广州比较有名的酒吧街,踏进酒吧街,感受异国情调,彻夜灯火辉煌。
养宠习惯
虽说广州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公正地说宠物经济是非常滞后的。多数传统的广州人,还没有认识到“宠物伴侣”的概念,所以宠物消费水平偏低。广州很多的生意人认为,“遇水则发”,因此带动了广州的水族产业十分发达。
两大特色宠物市场
A. 广州市大沥宠物市场
广州大沥宠物市场位于南海大沥镇,于2003年建成。主要经营宠物用品、活体。经营活体商户有100多家,多以沙皮犬为主。经营宠物用品的企业有30多家,多以笼具为主。主要辐射广东、华南6省,营业额达20万元/天。
B. 广州市芳村花地湾花鸟鱼虫市场
芳村花地湾花鸟鱼虫批发市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花地湾。市场内集宠物、咸淡水族及器材、花卉盆景、奇石根艺、鸟雀、工艺品、兰花等相关配套种类于一体,汇聚了具有实力的商家同场经营,更已成为世界同行业中最大相关产品最多的经营汇聚中心。
两条便民商业街
A. 万松园市场
万松园市场是海珠区集日杂、百货、肉菜为一体的综合交易市场,交通方便,人流旺。客户群体基本是家庭主妇。基于上述条件,近三五年来,市场周边也吸引了多家宠物医院和五六宠物家用品店的加入。店面较小,产品也以低端为主。
B. 清平路宠物市场
清平市场前身是集水族、花草为主的批发市场。2002年水族、花草集体搬迁,遗留下部分宠物活体和用品店。由于市场位于市中心的闹市区,又与上下九步行街相邻,人流旺、交通方便,从而发展到有十几家以零售为主的宠物用品店。
较为完善的宠物医院
A. 吉雅动物医院
历史悠久,实惠群众。
吉雅动物医院位于热闹的商业街边,由于地理位置优势,年轻时尚人群成为主要的光顾对象。医生介绍说,广州宠物现在多存在老年病、心脏病、肿瘤病。一旦病发,宠物会很痛苦,建议宠物主人多带宠物进行体检。由于吉雅医院开在市中心,所以收费偏高。
B. 顽皮宠物医院
诚信为本、热情服务。
顽皮宠物医院开在大型社区底商,整洁、明亮,医护人员耐心、仔细。服务项目齐全、长期会员稳定。店内有医生1〜2名,助理2名,美容师1名,美容助理1〜2名,店长1名。包括诊疗室、药房、留医部、手术室、X光室、寄养区、美容室、用品区等。
主治兽医及院长莽刘祖,2001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兽医学士,兽医师,一直从事小动物诊疗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顽皮宠物医院是广州市犬只狂犬病免疫注射点、广州市养犬登记受理委托机构、广州市犬只电子芯片植入点。
C. 光景宠物医院
技术为本、收费合理 。
光景宠物医院为广州市知名宠物医院,深受养宠人的信任,现已开设4家分院,收费合理,技术一流。
光景宠物医院设有X线、B超、生化血液电解质分析等诊断,提供宠物美容、寄宿、食品用品,并提供上门服务。能为患病宠物进行大型手术,犬、猫快速绝育,无痛磨牙、洗牙等。为政府指定疫苗注射定点医院、公安局养犬登记受理委托机构。特聘小动物医学界资深专家、教授主诊。
TIPS
大沥宠物市场为大沥镇办企业,管理方面比较松散滞后,整个市场环境与全国同等级的其他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芳村花地湾花鸟鱼虫批发市场以经营水族产品为主,是全国最大的水族产品批发市场。宠物产品经营占很小的比例。
TIPS
万松园市场以低端犬、猫粮零售为主。
清平市场管理相对落后,产品杂乱,价格体系混乱,也是厂商颇为头痛的市场。
广州市宠誉贸易有限公司
广州市宠誉贸易有限公司,前称“大沥佳誉”,成立于2000年夏。秉承“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及“重承诺、守信誉”的经营宗旨,长期以来专业经销国内外宠物行业颇享盛誉的品牌,与国内各专业市场及省内各地宠物专门店、宠物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并且抓准地域优势,放眼世界,积极开拓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宠誉在广州还设立了300多平方米的展厅,优质产品琳琅满目,为客户选购提供更好的场地和服务。在南海大沥设有100多平方米的批发部,产品线更为齐全,方便珠江三角洲地区及省内外的客户集中采购。公司目标是成为宠物行业最专业的品牌批发商,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全方位服务。
千羽宠物用品有限公司
千羽宠物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多年来致力于开拓宠物用品市场,旗下品牌拥有品种繁多、款式新颖的宠物玩具、服装、项圈及牵引绳、宠物居所、宠物垫、美容用具、宠物餐具及宠物户外休闲用品等10000余款产品。拥有先进的进口生产机械和完善的海外销售网络,产品已经遍布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共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在欧美地区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
千羽品牌从生产选料开始就遵从严格的质量控制,遵守无毒无害、绿色环保、安全耐用的基本原则,成品通过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检测,多年来一直受到海外客户的一致好评。
广东省宠物行业协会
广东省宠物行业协会(Guangdong Pet Industry Association,缩写GDPIA)是由广州省众多宠物生产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复同意(粤民民〔2008〕74号)的宠物行业协会组织。协会是由行业企业发起并自愿组成的一个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团体组织。一直致力于促进与各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本行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并在本行业发展中发挥管理、服务、协调、自律、监督、维权、咨询、指导等作用。
协会贡献
广东省宠物行业协会,多年来致力于宣传政府制定的养犬(养宠)的法律、法规、条例,推广和普及养育宠物知识,编辑出版行业刊物、书籍,建立行业网站,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推动依法、文明、科学养宠平台的建立;协助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宠物繁育培训基地、宠物医院、美容院、犬舍、宠物收养寄养中心及其他宠物服务部门进行登记认证和管理工作;协助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养犬登记、年审、疫苗注射,配合有关总站对宠物及宠物持证人实施保险、第三者责任险的规范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并制订活动计划,组织开展行业展览会、交流会、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举办市内外各种类、各级宠物比赛、评比活动;组织行业的国际、国内交流,建立互访机制,引进先进技术和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积极开展行业公益事业及有益于社会的其他活动。
城市对比
广州、天津,同样为中国的口岸城市,开放最早、经济发展迅速,同样在繁华的城市生活中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同样对于宠物行业来说存在着很多的缺口。但是,一南一北的地理位置,在相同的问题上又有着不同的存在方式,纵观问题所在,取长补短,加快发展。
广州
养宠人群:广州本地人对宠物的概念较为淡薄,对宠物的喂养较为简单,消费能力偏低。犬只多为小型犬,猫以家猫为主。新兴的养宠人群多以外地移居广州的年轻人为主,但是长久形成的滞后市场已经满足不了年轻养宠人的需求,宠物市场有待全面提高。
宠物消费指数:广州养宠人消费能力普遍偏低,消费的低端产品居多。
宠物市场规模:广州宠物市场规模较小,多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产品以低端产品为主。广东水族产业凭借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观赏鱼基地。据水产专家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广东,观赏鱼水族产业已经容纳了近20万人就业!养殖面积达10多万亩,年产观赏鱼(含鱼苗)数百亿尾,并由此兴起了水族器材厂家上千家,整个产业年产值合计超过10亿元。
服务设施:宠物消费能力偏低,致使社区宠物店较少,人们多习惯去较为集中的商业街购买宠物用品。宠物医院数量不多,专门的宠物美容店基本没有,多为综合,医疗、美容、用品俱全,环境整洁、管理完善。
天津
养宠人群:天津的养犬家庭超过16万户,这相当于在天津市区范围内每20个家庭中就有一户养犬。天津的宠物数量在10年间增长了近500%。老年群体养犬保持传统方式的居多,消费只停留在基础的犬猫粮方面,年轻群体养宠势头强劲。
宠物消费指数:新兴的年轻养宠群体消费能力高,对产品品牌、质量以及店家服务都有一定要求,但苦于市场分析不够,诸多需求难以满足。
宠物市场规模:天津宠物市场是以出售活体犬只为主,同时带有花卉、水族、相关用品等项目的经营。从业者普遍认为天津宠物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新生力量在不断增加。
服务设施:无论是繁华的街区还是社区集中地区,都很难看到专业的宠物美容店,多以医院和美容店共存的形式存在。宠物机构提供的服务水准也是参差不齐。客户的需求在提高,宠物行业从业人员的水平也需要加强提升。
经营法宝
1、重视品牌的建设和运作,坚持优质产品和品牌相结合的路线。培植、树立、维护品牌是宠誉一直坚持不懈的工作。
2、重视宠物人才的培养。勤练内功、扩大视野、拓宽市场,建立起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充满进取心和激情的销售团队。
3、加强财务、仓储、配送系统的管理工作和日常的客户维护。除了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外,更为客户提供无形服务:客户的维护、门店陈列、产品推广及店长、店员培训等无偿服务。
关键词: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建筑设计
一、基本概念
养老地产是指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背景下,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或相关社会机构推出的适宜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人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并能够满足老年人社会活动需求,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良好基础设施保障的老年住宅产品。这类老年住宅是指可以使老年人获得经济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等基本内容的居住场所。
二、养老地产开发模式
1、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
综合型养老社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的,包含养老住宅、养老公寓、养老设施等多种居住类型的居住社区。社区中除了有为老人提供的居住建筑之外,还会有老年活动中心、康体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配套设施,是 “养老+地产”的一种复合开发模式。其开发主体既可以是民营企业,也可以是由政府投资进行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老人从自理到不能自理各阶段身体状况下的特殊居住需求,在规划布局和建筑功能形式上进行创新。
2、与医疗、教育设施结合并存
(1)就近设置养老设施
目前国内一些养老机构希望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使养老设施或养老社区与医院就近设置、共同建设。这种“医养结合”模式的特点在于,能够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引入养老项目,使老人感到居住在其中较有安全保障, 从而提升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医院直接划分出部分闲置床位用于开办养老院,这样既能够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又能够满足一些护理程度较重、普通养老机构无法收养的老人的养老居住需求。
(2)与教育设施结合
与大学等教育设施相结合的养老社区也是很受欢迎的。目前有很多“高知老人”在退休后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发挥余热,例如可以上一些书法、摄影类的兴趣培训班等。养老社区、老年公寓若能靠近大学设置,并让老人享受一部分教育资源,则会与他们的需求更加吻合,使居住其中的老年人老有所乐。这种模式能够成为养老项目吸引高知老年群体的亮点。
3、与旅游或商业地产结合
(1)在旅游风景区中开发养老居住产品
养老地产与旅游、休闲、养生产业相结合是较为合适的一种模式。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开发商尝试在开发旅游地产的同时,加入养老养生、康复保健、长寿文化等理念。这类养老项目一般会选在具有较好的风景资源或特色文化资源的地区。 此类项目的用地规模往往较大,各类居住产品、服务设施容易分散,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适度控制养老社区的组团规模,将养老居住产品相应地集中布置,并注意就近设置配套服务设施,避免出现交通路线过长、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4、与国际品牌接轨
(1)引入外资,建世界型连锁老年设施
目前一些国际养老机构或投资企业试图开拓中国市场,建设连锁型老年设施,以缓解其国内的养老压力。对于我国而言,能够借此机会引入外资,并学习国外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就业、带动消费。
(2)与国际知名养老品牌共同开发,引进管理模式
最近的养老地产开发热潮促使很多开发商、投资者或政府人员都到国外参观考察,从中看到了很多先进的管理模式,并希望能够将其在国内推行和实现,例如引进国外老年运营管理团队,或与国外知名养老品牌共同开发等。这种模式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要注意将其“本土化”。中国老人的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和思维方式与国外老人有很大差别,直接照搬国外的模式可能难以顺利“落地”,需要适当转化,借鉴或参考先进经验后形成适合的模式。
三、养老地产设计
1、养老地产选址
养老地产一般选址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往往选择尽可能好的景观资源和干扰性较小的周边环境。不同的养老社区对环境的要求也不相同,如基础型养老社区。基础型养老地产的部分服务需要依托于城市来提供,因此选址上常位于城市边缘或近郊。自然环境上,应尽可能位于具备江、河、湖、溪,植被等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方。同时,养老社区内部需要较高的绿化率,可以改善内部微气候,增加社区供氧量。外部的生态绿地环境为地块提供较好的景观背景,设计上还有利于将地块内部生态系统与外部生态系统充分地融合,形成生态友好型的居住社区。
2、建筑设计
在老年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多地考虑为老年人提供利于交往的公共空间,增进老年人相互之间的交流,减少孤独感和寂寞感。在设计专住型住宅时,可考虑将公共交往空间扩展到合设或邻近的其他设施之中,在混住型住宅中则考虑将共用部分作为公共交往空间。在建筑单体设计中,要遵从无障碍设计规范,方便老年人的居住和生活。
3、园林景观设计
设计原则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安全舒适的基础上鼓励老年人走出来运动健身。老年人相比其他人群更加注重生活中周边环境和景观的营造,对绿色植物、花鸟鱼虫等增添生活趣味的事物有着超乎寻常的喜爱。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应考虑到设置若干运动健身区、花鸟鱼虫观赏区、种植采摘区等兼有健身和娱乐功能的区域。同时在小区的整体规划中,还应考虑有机地布置公园、广场、散步道等便利老年人交流、健身的室外公共空间。
4、室内装饰和配套
室内装修方面,应尽可能减少五金件的使用,全部采用纯天然的无任何异味及有毒物质的环保涂料,木地板应做防滑处理。应设有24小时热水并采用集中供暖,地暖入户更佳。电话通信、宽带网络、电梯、分户空调以及应急求救报警系统等设施应装配齐全。建筑入口处面积要适当增大,地面力求平坦,便于轮椅通过。地面和浴池底都应防滑,浴池、厕所、楼梯及走廊两侧应设扶手,改变方向和高度的地方应用明显色彩,提高房间照明度,并抑制眩光。厕所宜用推拉门,不用平开门,厨房内洗涤及灶台和卫生间洗面台下应凹进,以便老人可坐下将腿伸入操作。
小结
养老社区是当前老龄化浪潮下的新兴事物,在开发模式、经营管理和规划设计等方面都亟待探索。养老地产的开发并不因市场的缺乏而变得容易,开发者要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在项目策划之初,就需要对养老地产的各环节进行整体把握,系统化思考,从而明晰自身适合的开发类型和可利用的资源。在进行养老居住产品的设计时,应充分挖掘我国老年客户群的特征,创造出适应中国国情的产品类型,弥补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的不足,构建更合理有效的开发模式,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养老地产项目,促进社会的和谐,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李雪韵.浅议养老地产发展现状及对策[J].上海房地,2010,(11)25.
关键词: 医患关系;法律定位;医疗合同立法重构
一、 医患关系的概念及研究现状分析
1、医患法律关系的内涵
医患法律关系是指受医事法律所调整的以医生、医院和患者之间的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具体而言,医患法律关系是指作为医疗方的医院和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为患方实施诊断、治疗的医疗行为过程中,医疗方和患方在共同的目的指引下达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合同法律关系,是医患双方人身、财产关系与医事法律相结合的产物。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患关系表现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合同关系,其特殊性表现为医患双方除了患者应当向医疗机构缴纳医疗费用的财产关系之外,患者的身体客观上处于医生的控制之下,患者与医生之间还存在一种类似于行政管理的人身关系。从这方面看,医疗合同与劳动合同具有一致性,医患关系是一种具有人身性质的财产关系。
2、医患关系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当前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病患者及其家属因医疗纠纷前往医院寻衅滋事者明显增多,有的甚至威胁医生,冲砸医院,医疗纠纷引发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据中国医师协会2006年《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76起。妥善解决医患关系的紧张现状,不仅关系到国家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国民的身体健康。
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观念上,医患关系主要受属行政法范围的医事法律所调整,医方处于主动地位。随着人们患者权利意识的觉醒,医患关系的地位不平等为现代民法的平等观念取代,在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中,尽管对医患法律关系的认识和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但用《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普通法来调整医患关系已成事实,医患双方的法律关系表现为合同(契约)关系。这就突破了医疗机构的行政管理理念,赋予患者平等权利,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但实践中出现将医患关系视为纯粹的劳务合同关系的倾向,有学者甚至认为患者就是消费者。这些情况表明,对医患关系进行准确的法律定性正成为当前医事立法首先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对医患关系改善的法律思考
医患关系的妥善解决,需要一部独立的医事立法,对现行医疗卫生体制、法律环境、医院管理、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自身观念等因素进行规范,加强依法治医,从根本上破除医患之间的紧张状况。
1从医患法律关系同其他法律的关系看,医患关系是一种类似劳动关系的特殊法律关系,应当借鉴劳动关系的立法特例,将医患关系作为一种独立的医疗合同关系加以立法规定,以独立的医事合同立法加以调整和规范。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完整的医事法律调整和规范医事领域中的医患行为,作为医疗纠纷解决最主要法律依据的新《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充其量只能算是行政法规,效力层次偏低;实践中多是参照《合同法》、《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处理医患纠纷。医疗行为的专业性太强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用民法通则调整太原则和模糊,而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劳务合同法往往会造成对医患法律关系特殊性的忽视。由于法官不是职业医生,不具备专门的医学知识,在审判实践中没有具体的立法标准加以规范,造成法律适用困难,在处理医患关系上难免顾此失彼,法律的公正性难以得到彰显。因此,尽快制定一部能够反映医患关系特殊性的医疗合同法是医事立法的当务之急。
2、从《医事法》对医患法律关系的规范内容看,《医事法》是调整医疗关系的法律,它是一部公法和私法、实体法和程序法合体的综合性法律,从公法上看包括对医疗行业的行政管理和对医事犯罪的刑事制裁两部分内容,从私法上看主要是对医患关系(医疗合同关系)的民事法律调整。
确立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医事法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对于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通过禁止性的行业规范以保障医方的公益性质得以实现。通过立法确认医疗行为的规范标准,医疗损害的赔偿项目和标准等医疗行为中的各项诊疗操作规范,一整套成熟的医疗行为规范标准是促进医事法建立的基础。其次,为了平衡医患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的,应当从立法上明确患者利益的优先保护原则。对患方,主要通过体现人权观念的授权性的法律规范切实保障患者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不受因医疗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侵害。同时为了保证诊疗秩序和正常的医患关系,还应当对破坏正常医疗诊疗秩序和影响正常医疗行为的行为规定具体的处罚项目和标准。
3、从医患法律关系的性质看,医事法律的公益性质不容忽视。为了保证医疗事业的公益性质,国家在加强对医疗事业规范的同时,应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建立各种支持医疗公益事业保障基金的发展。我国有关的医事立法规定了医疗机构的社会公益职能,但同时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却背离了保障医疗机构实现其公益职能的路线。《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但是,医疗体制改革却试图剥离医疗机构的公益事业经费,迫使医院向营利性目的转轨。加之实践中患者拖欠、逃避医疗费现象严重,迫使医院不得不从自身的生存竞争出发,放弃了医疗机构救死扶伤的主旨,退而求其次。有鉴于此,政府应重新审视医疗机构的改革定位,加大对医疗机构公益性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和建设,引导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 新医改 医院管理 医院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 A
本文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方法的的应用及创新型的设计制度,希望改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实施良好有效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程序、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医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着一定作用。医院作为医疗机构,承载着人民的的健康责任,加大医院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其医疗水平,良好贯彻国家的医疗保险保险制度,是造福人民的使命所在。
一、新医改后医院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新医改后医院面临的挑战
医院的管理者多数是临床多年的医生出身,如何使这些资深多年的医生,成功转型成为高级管理者,运用临床经验和现代医院管理经验,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医院是件值得重视的问题。
公立医院改革后,降低药品收入这一政策要求从根本上提高医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公立医院改革走向公益性,如何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都是医院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贯彻“全民医保”,但各地方的医疗报销机制不同,报销的药品范围、比例都不相同,医院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药品报销目录和报销项目范围,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请,不断的扩大可报销药品范围,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二)新医改后医院面临的机遇
“新医改”提出要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支付力度,这会形成一笔资金不断的流到公立医院中,如何做到资金的合理利用,是医院面临的机遇,也是医院需要有足够的重视态度对待的问题。
国家“新医改”制度提倡多元化办院,进一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就医环境,确保医疗卫生环境公平有序竞争,医院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引进社会资本、如何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医院品牌。带动医院的发展,使医院走上特色医院道路,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新医改”要求深化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结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无疑对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有大力度的支持与帮助,对于改善基层就医环境、提高基层医院的就医质量有着良好的带动作用,如何抓好这次机遇做好基层医疗卫生结构的改革和发展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医改”提出要重视中医在医疗中的地位与重要,长期以来中医在医疗过程中处于缓慢的发展,如何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相结合的情况下,开展中医诊疗,使中医得到更快发展,无疑是一个发展的契机。
二、我国医院当前的管理现状
(一)从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看: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及院长集权的家长式医院经济管理的模式,医院管理者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普遍缺乏重视。医院没有建立统一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全面的预算管理控制制度;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
据了解医院的管理人员,大都是从临床主任转向管理岗位,没有过硬的管理系统知识。具体工作细节没能良好的明确落实,加上分管院长责任制,造成中层领导班里机构庞大,资源浪费。
历史遗留原因很多,医院的员工大部分出现“世袭制”,很多员工都是三代人都就职于医院,这种形式的出现使外部医疗人员很难进入,使工作人员的竞争力整体实力减弱;内部员工就业价值观上的优越感,缺少了良好的竞争意识。
文化建设薄弱,仅仅停留在一些表面的事情,有医院的愿景、但没有具体的核心价值观、与战略目标并未能真正贯彻落实文件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固定的文化宣传场所,没能良好的营造医院员工的文化生活。
医院在运用人才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招聘大量的合同制人员,新员工的进入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是内部职工亲戚,也有一部分高学历人员,医院未能对这些人进行梯度管理,导致人员机构庞大、人才流失和浪费。
(二)从内部控制的方面来看:
不相容职务没有相互分离。如医院的一些医疗器械、药品采购等都是由需求科室提出需求,直接联系供货商及其报价,然后直接向领导申请审批,没有经过严密的内部程序,导致所购商品并非质量最好,造成资源、资金浪费。
尚未建立良好的成本核算系统由于医院之前筹建新大楼,已经贷款多数,但管理层又把大量资金及贷款放在建设更大的医院内部楼房,并准备分离相关科室布局线路。成本巨大直接影响在医改政策下医院走“公益”路线速度缓慢。
财务会计岗位控制内容不严谨。内部会计制度大都停留在很久之前的会计岗位制度,没能及时更新;针对会计岗位要求有些具有严格的限制,但该医院并未严格实行。
医疗科室的医疗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有些医疗科室并没有在医疗上展现较好的医疗水平,而停留在以前治疗水平阶段。医技科室的“减少药品提成”、彻底改变“医药养医”的具体措施执行不到位。
(三)内部审计与监督机制方面看:
医院的审计部门,人员整体质量不高,从事审计人员太少,仅仅出于形式,并没有
统一严格的审计制度。审计工作形同虚设,没有系统的展开。没能对医院存在的风险进
行合理评估,员工的岗位职责未能充分发挥。
三、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问题
第一、没有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医院的管理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一味强调争取所谓的生存发展空间,但制度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和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有些制度中缺乏必要的奖罚措施,甚至监督检查机制的工作几乎为零。这主要是医院负责人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这样的工作流程容易产生漏洞,直接造成医院经济损失。
第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没有制定严格标准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管理沿袭之前的财务制度,管理太过人性化。财务岗位没成彻底做到互相牵制,导致出现资金流失;整体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具体会计的报销流程过于简单;有些重要的会计岗位,并没有真正的设立。
第三、医院对总体的全面预算并没有彻底落实到位。对重要的岗位如:设备采购方面、医院筹备新病房楼方面的筹划存在巨大漏洞;对各科室的材料领用方面没有明确数量限制,造成物资浪费;对财务报销制度上的(会议费、差旅费、餐饮费)等施行实报实销,没有明确划分具体标准,造成成本浪费。
第四、基本建设项目存在较多的舞弊行为,医院花巨大成本构建新的医疗机构。而具体招标项目,全部由基建部门和院领导定夺,造成了内部资金的流失,医院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
四、新形势下医院管理措施及策略分析
(一)医院内部控制设计创新策略
医院总体实行“医院集团”战略:以医院为中心加上多个投资、管理机构的参与对全部的资产进行重组、合资、合并等形式,把先进的管理概念、优良的体制改革、先进的医疗技术应用到具体改革措施中,使医院实现拥有高科技的医疗水平、管理科学机制、服务完善功能齐全的医院集团。充分利用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模式,增加医院的收入,同时贯彻医改的政策强调将医院资金的投入上实现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
在突出保基本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资金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和多元化的办医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医院机构上设置乡镇医疗机构,专门进行免费培训乡镇医生,良好的宣传该医院的医疗水平同时提高了乡镇医疗水平;医院资金上加入社会投资,从医院的管理上趋向于企业管理,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医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内部控制指数设计模型。通过对内部控制指标里两个层次的检测,最终达到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制,防止资产流失,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优化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内部管理方面,将内部控制的原则具体应用到各个具体科室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运用ERP系统应用到内部会计管理中,借鉴国外的科学管理方法:TQM法、绩效评价的平衡计分卡、BPR等,具体应用到医院管理中去。
(二)内部管理控制措施
1.改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医院的领导阶层要有统帅全局的观念,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根据目标控制法制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目标;其次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架构,使得各个部门各负其责,严格遵守程序控制法进行工作,具体到每个人实现岗位责任制;加强对“人”的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的组织控制法。
2.医院作为一个高风险的事业单位,其中重点在于如何充分发挥临床医护人员的重作用,本文设计,对单位员工进行梯度管理:
(1)严把质量关。严格招聘流程筛选:申请入职材料一面试应聘者一参加技能测试一领导面试一体检一试用期一正式入职一考核期一定岗,彻底杜绝“世袭制”从源头提高从业人员质量。
(2)根据学历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临床分为:本科、硕士、博士;护理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提供业务水平。
(3)根据年龄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类:以40岁为界限,超过40退居二线医院下属养老院;40岁以下的护理人员,根据具体工作能力来确定具体工作岗位。为每个人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实现自身发展前景。
(4)根据医师学历、职称、科研和工作技能的综合能力确定可否升级。
(5)所有医技员工均进行定期考核:考试专业技能。
(6)针对具体临床医技工作人员表现和能力来确定具体进修计划。
(7)加大医院的科研能力,注重教学与临床的实践相结合,努力构建高等学府和本
院的科研和实践相结合的附属医疗实践机构。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更重要的一点: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具有统一的医院价值观,把服务病人的任务作为一个光荣的职责来对待。这是一个过程,需要长期培养。
参考文献:
[1]贾赛军.《完善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初探》[J],2012年经济研究参考.
[2]兰艳.《浅议医院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J],经济研究导刊,2009.
健康养老:养老服务的基础
社区养老与医养结合
家住成都石人北路的熊爷爷今年80多岁,在老伴去世了1年后,他来到石人北路100号的晚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早上7点多,家人护送他来到中心,晚上6点过再来接他。虽然熊爷爷可以自理,但是家人觉得在这里有人照顾,熊爷爷也有伴儿不孤独。晚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提供上门服务,包括送饭、家务以及聊天等。照料的老人年纪大的达90多岁。
在汪家拐街道为老服务中心,签协议的日间照料老人有3名。“我们的收费个性化处理。”该中心的院长说。日间照料的老人收费一般每个月为600元到900元,中午管一顿午饭,晚上就接老人回家。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晚霞居家养老中心和汪家拐街道为老服务中心就属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娱乐和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在社区养老服务中,政策还重点支持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系统体系建设,规划到2015年,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城市社区覆盖。
2012年,由成都市锦江区政府主导,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医疗管理集团参与成立了长者通呼援中心,通过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及社区志愿者和社工、义工队伍等力量,为居家老人提供24小时的紧急救助和非紧急救助。长者通专门为居家老人配备了座机和遥控器,遥控器可以随身携带,当需要援助时,只需轻轻一按便可以向服务中心发出呼叫。
呼援中心还在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上进行了探索,将专业医疗机构引入社区养老服务,在医疗紧急救助时,呼援中心同步将老人的健康资料传送到收治的医院,并将救治信息及时通知病人家属。
全国养老养生管理中心主任刘红尘认为,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其实是一体的,关联性很大。但目前这一块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现状尚不成熟,一直由政府主导。未来将会以企业为主,政府更多的是政策引导、规范行业、扶持企业、监督市场以及购买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
文体活动让老年人安心
2014年8月10日到14日,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赵幼斌先生、第六代传人赵亮先生在四川老年大学举办了“传统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培训班”。老年大学太极拳学员以及其他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为期5天的培训班,老人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目前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老年大学以及各类老年协会,由政府主导,是推动老年文体活动的重要力量。
《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到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的“安心工程”,即依托各级各类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室)、城乡基层社区组织,做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到“十二五”期末,各县(市、区)建有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
而另一方面,自发的老年群众组织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记者走访了位于成都市南二环的武侯生活广场,每天傍晚和节假日,老年活动就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包括广场舞、合唱团、象棋围棋社等。记者随机参访了一位广场舞的组织者黄女士,她认为“这样的文娱活动将老年人们组织起来,让他们乐在其中”,“很多成员年轻时候还是文艺骨干,他们在退休之后又仿佛找到了年轻时的梦想”。而对于“广场舞扰民”的问题,黄女士表示“会尽量把音量控制在一定范围,时间控制在早上10点之后,晚上10点之前”。据四川省老龄委数据,截止2011年底,四川省共有县(市、区)级、乡(镇、街道)、村(社区)老年协会22061个,会员超过418.09万人,其他老年群众组织1454个,参加人员58.57万人。
四川省老龄委专家认为,应推广基层老年组织,使其成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支撑。比如,进一步降低登记门槛,让实际存在的基层老年协会合法化;通过财政扶持、增强发展力度;通过培训指导、学习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推动基层老年协会有序发展、规范建设。
环境养老: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
“候鸟”老人群体的兴起
刚参加工作的刘小姐在朋友圈里看见姥爷新发的在邛海边散步的照片后,迅速地点了个赞。“我姥爷他们这几年冬天都去西昌住,一住就是好几个月,天天晒太阳,安逸得很。”
冬春两季攀西地区气候温暖宜人,吸引了大量四川及重庆等地的老人前来过冬。据当地旅游局不完全统计,每年来攀西地区过冬的“候鸟”老人群体,在2~3万人之间,其中选择西昌过冬的超过1万人。
类似刘小姐姥爷这种,老人们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地方去,在游玩中健康快乐地享受老年生活,集健康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养老方式,就是“候鸟式”养老。
2014年初,凉山州首家候鸟式国际化老年社区开建,预计8月底入住,由旅行社打造。背靠邛海泸山风景区,提供600余床位,目前首批预订入住已有300余名老人,预计一名老人每月花费2500~3000元。
与凉山州同处攀西地区的攀枝花市,也以“宜人的气候环境”和“周到的养老服务”为卖点,积极推出“养老地产”项目,其中由四川宏义实业集团投资建设的红山国际项目更是获得2013年中国房地产新格局论坛的“国际最佳生态养老地产项目大奖”。该项目把旅游、地产、养老结合,走高端化路线。包括了各种休闲、保健、娱乐等设施,也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高端体检、基本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的项目。
环境良好的米易县则吸引了一批康养保健的大项目。先后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广东海一投资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米易分院,全面启动了城南核心度假区、得石山水休闲度假区等重点项目。2013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在米易投资约3.5亿元建设攀西阳光康养保健中心项目,计划2015年投入运营,将形成集医疗复建、保健、养老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康健保健中心。这也将进一步带动周边养老地产的发展。
而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部分人群也开始关注国外如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尝试在当地购买房产,在国外养老。
养老地产:是否雷声大雨点小?
正是基于养老需求的巨大潜力以及地产行业的转型升级,地产商和投资机构纷纷投身养老地产,四川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也吸引了保利、泰康人寿、中石化等众多企业。
虽然业界普遍认同养老地产为未来的利益增长点,也在探索合适的参与模式与机会,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进行投资后随即搁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认为,在养老地产开发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是用服务撬动地产。如今我国城市老人的房屋自有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他们不缺房子而缺服务,如果强行用地产绑架服务就会面临很大风险。
另外,投资规模过大、盈利模式不清、规划运营能力有待提高也是制约养老地产发展的问题。但成熟、明确的商业模式尚在探索中,据估计,我国养老产业进入成熟期大约需要20年。
养老地产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首先要转变观念。地产是一次性买断,而养老是永久性消费;地产是创造居所,养老却是创造生活方式,两者截然不同。
以房养老:等待进一步探索发展
成都“以房养老”第一人?
今年81岁的钟大爷曾被媒体称为成都“以房养老”第一人。2012年10月,钟大爷与当地社区管理机构签订协议,由社区帮钟大爷养老,钟大爷百年之后,将房子赠送给社区。
据了解,钟大爷原有一套20多平的老房子,由于成都“北改”拆迁,钟大爷获得一套60平米的新房以及60000元拆迁补偿安置费和20000元奖金。社区管理者用这笔钱设立了“钟大爷专帐”,各种日常开销从中支出。整个过程不涉及任何金融中介机构,房屋价值也未进行评估,只是钟大爷和社区协议,由公证机构予以公证。而在该社区管理者的概念中,也没有把此当作“以房养老”的尝试。“新房建成后计划租出去,每个月1000多元的租金会给他补贴费用,”至于老人去世后房子如何处理,社区管理者还没有明确的答复。
如今,由“钟大爷转账”支付了10000多元为其购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钟大爷每个月可拿到1000多的“退休工资”;购买了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机构每周来照顾钟大爷两次,每次半天时间。
“以房养老”的尝试和质疑
“以房养老”就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又被称为“倒按揭”,是将金融产品与个人住房、养老问题相结合的一种新思路,是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补充措施。
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以房养老”开始大规模进入人们视野;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按照国家统一安排,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6月,中国保监会公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宣布自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城市开展试点。
此前全国各地的“以房养老”相关探索和实践也并不鲜见。如2005年4月,南京率先尝试“租售换养”模式:凡在南京市拥有60平及以上住房且满六旬及以上的孤寡老人,可申请将现有住房进行抵押,经公证机关公证后即可入住南京市老年公寓,终生免交一切费用,孤寡老人去世时,该住房产权归养老院所有。上海、北京、杭州也先后尝试了“以房自助养老”、“养老房屋银行”、“多项选择”等模式,四川则启动了首个“以房养老”试点社区――德阳市旌阳街办北光社区。社区与老人商议并征得同意和授权后,将房屋以低于市场价格进行拍卖,购买者必须是老人的亲友邻居。还必须与社区及老人签订承诺书,承诺对老人履行“孝道”,房子产权归买方,而老人仍可居住使用,直到终老。
目前,各省市的探索多停留在地方层面的“先行先试”,未能真正形成完整、有效的制度体系。因此,今年6月保监会公布的《指导意见》也可以被认为是在全国层面迈出的实质性一步。但民间也普遍存在着对这项政策和金融机构的疑虑。政府是不是在甩包袱?保险公司是不是会霸占老年人一生的心血?房子抵押出去会不会收不回来?
事实上,“以房养老”属于个性化的自愿选择,是一种市场行为,与政府的养老保险公共服务政策没有任何替代关系。保监会的《指导意见》其实就是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研发并销售“以房养老”的保险产品,提供了更多的养老选择。
保险版“以房养老”将如何开展?
保险版“以房养老”启动之后,幸福人寿已经向保监会上报了“以房养老”方案,正在等待审批,而前期参与讨论的多家保险公司对试点尚处在研究论证的阶段。一些险企认为此业务风险大,预计参与人员也不会太多,成本也相对较高。
哲学作为理论化和系统化的观念形态,既为文化系统中的诸种学科作理论上、逻辑上的论证,又为其提供宇宙观和方法抡的指导。中国古代哲学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且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各种学科的理论基石,它以其独特的范畴体系,为中华民族认识宇宙和自然、社会及思维方式的形成,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指南。
中医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在医学殿堂中的一块瑰宝。过去,它曾经为我国人民的生存、繁衍作出过重大贡献;今天,中医学仍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著的临床疗效为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过程中,医学知识同古代哲学相结合的结晶中医学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与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对中医理论的最后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战国至秦汉时代,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这一时期,在祖国医学取得空前发展的同时,蕴含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辨证法思想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以及“天人相应学说”等古代哲学思想亦在不断完善。当时的医家借用了这种哲学思想,将它们成功地引入医学领域,用以总结、解释已取得的医学成果,并编撰了许多医学著作,其中《黄帝内经》反映了当时我国医学的最高成就。
《黄帝内经》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天人相应学说为工具,不但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而且将疾病的发生与自然、
社会联系起来,具有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的雏形。《黄帝内经》主张以人为本,《素问》中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唯贵于人”,确立了人在医学中的主体地位。《黄帝内经》还主张应“人参天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全身孔窍与大自然息息相通,促进人体血气循环,“弃其陈,用其新,精气日新”,处于“新陈代谢”的不断变化之中,
反映了医学世界的整体性和变动性。它对疾病的认识,不仅注重于“邪”、尤其注重于“正”,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种“正邪斗争”的发病学观点,使中医学一开始就居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
《黄帝内经》的另一个伟大成就在于它确立了中医学的研究方法一“有诸内必形诸外”,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运用这种方法论,它从整体宏观角度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概括为五大功能体系,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生理、病理观。这些学说的建立,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使中医学有可能在科学技术相对不发达的情况下,运用哲学的力量,对人体及疾病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
《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秦汉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对药物的研究亦采用了当时的哲学思想,提出君、臣、佐、使、七情和合以及四气五味等概念,从而将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个完满的有机整体,对中医临床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2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国古代哲学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概括了古人对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是古代中国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亊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称为“五材”;这五种元素不仅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称为“五行”。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中医学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如人体的五脏属阴,六腑属阳;具体到每一脏腑,也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中医学还应用阴阳学说来说明脏腑间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由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即阴阳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阴阳失衡则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五行学说将人体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认为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认为心属“火”等。同时中医学还应用五行学说来说明脏腑之间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等。
3中医学的认识方法与古代哲学
中医学的认识方法主要为整体观,在中国古代哲学的意义上,集中表现为具有当代系统论意味的整体观、综合观。中医学的整体观基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高度重视人体生理功能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中医学认为四时之气有消有长,人也应顺应这种消长规律。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3.2特别注重社会环境和情志致病:中医学认为,从心理属性而言,正常的情志变化并不致病,但过度的心理失衡则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4中医学的治疗方法与古代哲学
中医治疗极具思辨和人文色彩,含有丰富的哲学和辩证法思想。
4.1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在治疗学中的具体体现与实践,也是中医治疗学的特色与精华。中医学认为,任何一个病证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与其周围事物密切联系,并且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治疗疾病时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客观实际,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不仅要确诊病人患了何种疾病,而且要了解病人的病情属于何“证”,治疗方案主要针对这种“证”而制定,即为“辨证论治”。
4.2中医治疗学的治则:中医治疗学的治则主要有治未病论、治病求本论、因势利导论、三因制宜论等,也体现了其古代哲学和辩证法思想。
其中“治病求本论”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治则。标、本是古代哲学辨证法的一对范畴。中医学引用这一概念,来说明疾病的正与邪、现象与本质等的关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中医治疗的“三因制宜论”指治疗时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中医学认为任何一个疾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受人的体质禀赋、性情习惯、地域环境、时令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三因制宜”就是要充分考虑到人、时、地三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因人、因时、因地辨证施治,这体现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哲学精神。
从浙江省永嘉县听到一个令闻者伤心的故事:鲤溪镇某村87岁的谢老太在自家床上悄然离世,50天后才被前来探亲的女儿发现。
谢老太之死在村里引发了很大震动,特别是那些年老体衰的五保户,总好像看到自己某天的影子。
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自古讲究多子多福,这个福就来自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养儿防老成为我国农村长期以来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但这种养老方式对农村五保户来说,太奢侈了。
与城市相比,基于集体建立起来的传统农村五保制度在承包责任制和税费制度改革的冲击下显得很脆弱。
曹永林是上海泖港镇敬老院的老住户。虽然是敬老院的第一批住客,曹老伯却从来没住过新房。从上世纪80年代,敬老院在原卫生院旧址上建起开始,一幢两层楼房加一排平房的组合就成为18位五保老人的容身之所。敬老院经历了20多年的风吹日晒,只在1 995年进行了一次改造,早已是斑驳破旧。
“全国还有相当多的地区,存在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滞后、管理服务水平低以及分散供养对象居住条件差等突出问题,难以有效满足五保对象的供养服务需求。”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颇有感慨。
出台霞光计划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解决各地农村五保供养设施滞后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2006年1 2月28日,以满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为目标,以彩票公益金资助为主要方式的“霞光计划”正式启动。民政部决定,自2006―201 0年,从中央到地方,力争用5年的时间投入50亿元左右,用于资助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其中民政部每年安排的部本级彩票公益金不少于1亿元,确保到“十一五”未能够基本解决五保对象的居住和供养需求。
一时间,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四季如春的南疆,“霞光”以独特的魅力映红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2008年1 0月28日上午,在一阵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裴村乡迁旺中心敬老院入住典礼在迁旺移民新村举行。
裴村乡中心敬老院是浑源县首个“霞光计划”重点工程,总投资125万元,其中“霞光计划”资助16万元,县乡筹资1 0g万元。建成房舍82间,可集中供养96人。第一批入住的43位老人,涉及裴村、官儿、沙圪坨三个乡镇的五保户,实行了吃、穿、住、医、葬五个统一。
裴村乡党委书记李启忠表示。裴村乡中心敬老院的建成入住,只是该院工作的第一步,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院民住得安心、吃得舒心、玩得开心。
“霞光计划”作为支持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农村敬老院或其他五保供养服务设施的项目,不满足于数量的增加,而是切实将完善功能设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康复和生产劳动等配套设施,并在抓设施建设的同时,全面提升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截至2008年中,“霞光计划”实施以来,民政部本级公益金累计投入2亿元,地方财政累计投入18亿元(包括地方彩票公益金及社会捐款等),共资助各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1054个。
彩票公益金带动社会力量
在“霞光计划”即将走过三个春秋的时候,据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农村处工作人员介绍,2009年年底,民政部将再投入1亿元部本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改善农村五保户的居住条件。与以往一样,这笔款项将在全国各地的农村进行再分配。东中部地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资助额度每所不超过20万元,西部地区每所不超过25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集中居住点的资助额度,东中部地区上每个不超过8万元,西部地区每个不超过10万元。
这笔看似庞大的拨款,经过再分配后显得僧多粥少。而老龄化加速时代的到来并没有减慢脚步。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09年8月底,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已达552.5万人。其中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157.6万人,居家分散供养394.9万人。银色的浪潮席卷而来对社会敲响了警钟。“养老产业只凭借个人的力量和个别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福利彩票(综合)处处长张齐安说。
在现有条件下,“霞光计划”只能优先支持没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贫困地区建设供养服务机构;重点支持城区、县城以外的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建设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或者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集中居住点。对集中供养率未达到50%的地区,部本级彩票公益金只资助新建和利用乡镇其他资源改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不用于对现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修缮或者改造。
“彩票公益金对‘霞光计划’的投入,不是解决农村五保户养老,关键是要起到引导示范作用,吸引地方财政和社会捐助对农村五保户养老问题的关注和投入。”张齐安表示。
从甘肃省“霞光计划”的实施情况来看,截至2008年年底,民政部共安排该省“霞光计划”资金1 573万元,带动省财政3700万元的资金投入,使甘肃省集中供养率由原来的3%提高到了5.2%。
论文内容摘要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老龄化、工业化、城市化等因素的冲击,其保障功能正逐步弱化,而新的养老方式,如机构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方式,虽可为老年人提供物质、服务保障,但缺乏人文关怀。本文认为,在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社会化养老关系到千家万户,其意义富有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在家庭养老与机构化养老中找到合适的结合点,寻求一种更以人为本的养老保障新途径,社区养老值得借鉴和推广。
一、我国家庭养老面临新的挑战
家庭养老,即由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已成为中国目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根据《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的调查,全国有98.1%的老年人依靠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服务。人们倾向于家庭养老,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精神需求的。
从子女的角度讲,支撑家庭养老功能的是传统伦理,即“孝”的价值取向。尊敬老年人是古今社会祟尚的美德。我国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更是以敬老、爱老、尊老为民族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久经不衰。从老年人的角度讲,“养儿防老”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思想。享受“天伦之乐”,对每一个老年人来说,都是一种福分和期盼。由亲人提供生活照顾,不仅在身体健康方面,而且在精神关怀方面,都能够使老年人得到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也是家庭养老从古维系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受到严重的冲击。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龄化速度直通世界之最。根据联合闰规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这一国家或地区就属于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3亿人。有专家预测,今后几十年内,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递增,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则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参见下表。可见我国已经走上了高速人口老龄化的道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变得愈来愈迫切,这无疑给家庭养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工业化的进程也是冲击家庭养老的一个孟要原因。一方面,与工业化伴随而生的城市化与高速的社会流动使得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地理上产生隔离,客观上造成家庭养老的障碍。如今出现的空巢家庭更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有数据表明,在我国最近10年来的空巢家庭一直在增长。1993年,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占16.7% , 2003年上升到25.8%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单身独居
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由1999年的3.8%上升到2003年的11.00l0。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实质上已经进人了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理论上,化解风险的方式有两个条件:第一,个人或家庭有足够的抗拒各种社会风险的能力:第二,社会上有合理的制度安排。显然,从实际状况来看,并不是每个社会成员及家庭自身都具备强大的保障能力,因此,依靠社会力量来分散风险也就成了必然。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实施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孟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执行了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促使家庭结构逐步趋向小型化。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家庭户平均规模,1982年为3.69人,1987年为3.59人,1990年为3.20人,1995年为3.15人,2000年为2.9人。很明显,这一组数据表明,传统型的几代同堂式家庭正在不断减少,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则迅速增加,家庭规模正趋向小型化。
正如社会保险制度是工业化的产物一样,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为养老方式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新的养老保障方式成为了一种普遍诉求。
二、我国机构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家庭养老相对应的就是机构养老。即老年人在政府、社会或民间团体举办的养老机构中,如养老院、托老所等,得到应有的生活照顾、生活保障等。
一般说来,养老机构基于专业化、产业化的养老机制。机构养老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保障服务,在一定意义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给家庭养老带来的巨大压力,但并非是最佳的养老选择。
从老年人主观方面来看,更多的老年人还是不愿意选择在养老机构中度过余生。其主要原因是:
——个性缺失。老年人人住养老机构之后,其生活偏好与需要都会发生改变。老年福利的连续性理论认为,中年期的生活方式将会延续到老年期,即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中年期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个体社会老龄化的差异性要求机构养老应当个性化。然而,在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一般都是一个固定模式,如按照统一的时间起床、吃饭、就寝等。
——尊严缺失。机构养老,使老年人处于一个被管理和被服务的地位,需要服从工作人员的统一安排。在这一过程中,老年人会逐步感觉到独立性在减少,感觉到自身生活受到外界干涉。这些感觉,最终会综合形成老年人尊严缺失感。
——亲情缺失。代际之间,明显存在着观念的差异和不同的生活需求。对养老机构,子女相对来说是比较放心的,认为养老机构能够照顾好父母。工作上的繁忙,会减少闲暇时间;而工作压力的释放,也需要占用一些时间。综合起来,就会使子女探望老人的时间减少。另外,老年人生活在一个与亲情、天伦之乐相距遥远的陌生环境中,老朋友、老同事、老邻居来往也在减少。
从客观方面来看,养老机构也有很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服务问题,多数机构养老职能不尽完善,服务水准也难以达到老年人的基本要求。二是设施问题。多数养老机构不具备必要的医疗条件,而多数老年人也难以在少数有医疗条件的养老机构就医。除福利院和医院外,多数养老院没有正常的检验、治疗设备,甚至没有医护人员。老年人生了病,家属仍然需要请假带他们去医院治疗。三是费用问题,许多养老机构的建设资金是由街乡政府或民政部门无偿提供的。虽然无论什么人出资,对其收人都是免征税费的;但因建立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的成本较高,有不少养老机构出现了经费紧张、周转困难,甚至人不敷出、长期负债的现象,投资多年也难以收回成本。
由此可见,机构养老也并非是我国目前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
三、英国社区照顾及其启示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工作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而社区养老模式是一个比较新的模式,需要积极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如英国。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国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区养老体系,以应对我国在养老保障方面存在的严峻挑战。
社区照顾作为一种运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英国推行社会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针对住院式照顾而提出的。住院式照顾是通过兴办大的福利院舍,集中供养没有依靠的老年人及有心理残障者的方法。它曾在英国盛行一时,后来发现这种服务方式实际上是把受助者同他原先生活的自然环境分离开来,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受助人的需求,同时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后来,英国社会逐步接受了“社区照顾”概念,并制定了相应计划(1962年)和法案(1989年),以在全国推行社区照顾,其主旨是动用社区资源对有需要的老年人进行服务。如今英国社区照顾已成为各方共识。英国对老年人服务已经由政府出资、集中供养向分散性社区照顾转变。同时,政府提供、运用社区资源帮助这些老年人。这些社区资源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包括来自亲人、邻居及一般社区居民的行动料理和心理慰藉。其基本做法是:
(1)资金照顾。将那些有病残及生活上难以自理的老年人安置在政府和机构建立的小型院舍中集中照顾。院舍建立于老年人原先生活于其中的较为熟悉的社区内,以使老年人能够较容易适应院舍生活,并得到社区内社会资源,特别是人际关系资源的支持。这类服务的财政基本上是由政府开支的。
(2)院舍服务。政府在社区内建立老年人服务中心,吸收生活上能够自理,但缺乏密切人际关系支持的老年人日间到拥有较齐备的文娱、体育等设施的服务中心参加活动。
(3)日间照顾。向行动困难及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的生活服务,如送饭、送报等。英国重视老年人服务,并力图建立老年人社区支持照顾系统。这个系统分三个层次:对老年人提供日常服务的是照顾者,他们基本上是这些老年人的亲属;主要工作人员是对那些无依无靠的老年人负主要服务责任的人,他们可能是那些老年人的邻居,也可能是其他人员,主要工作人员由政府雇用;管理员(经理)是社区中对老年人服务活动指导、协调和督导的人员,对社区中的老年人服务负有较大责任。
通过对英国社区照顾理念的分析,可以给我国社区养老模式带来启示:
——资金筹集多元化。英国推行社区照顾虽然基本上还是由政府出资,但英国也注重发挥 社会力量,运用非正式资源和社区支持网络去解决只靠政府资助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国也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解决养老机构的建设资金,并采取“公助民办”的形式开展经营活动。这也充分体现了口前正倡导的社会福利社会化所包含的社会福利民营化之意:社会福利的投资主体应更加多元化,应加大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一些企业与个人的参与力度。除此以外,在社区内也可以发挥社区居民的筹资力量。比如,社区养老中也可以对一些有条件的老年人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或者提倡社区内居民自行捐款、奉献等。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要做的是不能紧紧盯住政府有限的拨款,而限制了社区养老的发展。
——服务层次多元化。英国的社区照顾是以社区资源为依托,将院舍机构同家庭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与精神慰藉。从这一点来看,社区养老可以被理解为传统式家庭养老与机构化养老的有机结合,是将二者取长补短的好方法。
联系我国国情,对老年人可以本着从“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成”的原则构建社区服务体系:
(1)社区应尽可能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顾。这一点体现了社区养老中的老有所养。日常的生活照顾主要包括为无人照顾的老年人提供日托、陪伴、家务、洗澡、理发等服务,以解决老年人的日用之需。
(2)社区应尽可能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这一点体现了社区养老中的老有所医。老年人在生活当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看病”,尤其是对于那些孤寡、无人照顾的老年人,有时为了一些小病(不值得去医院,但又必须医治)不得不去医院,要赶很远的路,排很长的队,且成本很高。因此,在社区中建立适当的医疗站点是非常必要的。这些医疗站点可以给老年人提供日常的保健服务、护理服务、康复服务以及健康咨询等。
(3)社区应尽可能提供精神慰藉服务。这一点体现了社区养老中的老有所乐。现在很多机构化养老中的养老机构,比如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在这方面做得很欠缺。老年人在那里根本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得不到在家中与子女、配偶在一起时的天伦之乐。社区养老与机构化养老最大的不同就是,养老机构设置于老年人熟悉的社区当中,如在社区中建设老年公寓,利用社区中的一切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具家庭氛围的养老服务。因此,如何建立人性化的精神慰问服务是十分必要的。像上海市罗山会馆举办的老年康复室也是很好的例子。在老年康复室中,老年人组成手工兴趣小组、老年合唱团、老年书画摄影等兴趣小组,在这些小组中,老年人不仅可以丰富老年生活,更主要的是更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传统观念。而经过数年的实践探索,深圳市桃源居社区形成了特有的以“居家养老”为主、以“社区养老”为辅,“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桃源居社区拥有1100平方米老人社区会所.1443平方米颐康园,并正在筹建拥有百套老年人公寓,建立了社区老年保健与托护体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成”的目标。
——服务管理专业化。英国的社区照顾受明确的社会工作哲学的指导,有明确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与专业化。这一点对我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人们经常会抱怨一些养老机构的服务很不到位,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些养老机构缺乏合格的专业化服务人员。取而代之的很多都是下岗人员或是愿意廉价出卖劳动力的人员。从精神理念上看,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那些非专业化的服务人员自身很多都是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弱势群体,他们可能更多的是想通过服务他人而换取自身生活的保障,而并非用真正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人文关怀精神提供服务。从技术上来看,纵使这些服务人员具备了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价值观,但由于从未或很少接受过专业化服务培训,他们也是很难帮助老年人真正地安度晚年的。
四、基本结论:构建社会化养老新模式
通过上述分析,人们可以认识到,社会化养老—社区养老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但社会化养老能否真正与机构化养老、家庭养老相区别,并集中二者的长处,使之在社区内真正实行起来,都是要依托于社会工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