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时间:2024-02-08 14:4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第1篇

【关键词】农业;水利;基础建设

2012年1月10日,水利部和农业部在京签订加快水利和农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共商推进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大计,这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水利改革发展和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作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农业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了粮食稳定高产。农业为主的地区,目前仍然是以种田为主,种田又是以种粮食为主。因此,我们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应当是以提高和保障粮食的单位产量为主要目的,并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

(2)增加了农民种田的收入。种地打粮,然后拿粮食去卖钱,或者交换其他的商品,这也是农民一个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粮食稳定的高产以及品质上的提高,让种田的经济效益得以显现。

(3)有力地缓解了灾情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因为基础农田水利设施的实际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很多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在灾情面前或着在大灾之年的时候,或者并没受到灾情的影响,受到的损失比较小,或者是仍然得到了较好的收成。

(4)创造了对农业结构的调整有利地条件。基础的农田水利设施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涝能排、旱能灌的基础条件。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不再受到是否能排水和是否有水等自然条件限制和制约,在这种条件之下,只要是有市场,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可以适当的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种植的农产品品种,这对于农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农田水利设施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十分重要。

2江苏省淮安市的农业水利情况

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江苏中北部,江淮平原东北部、里下河平原北部,处于淮、扬、盐三市交界地带,地处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95万吨。农业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完成农田水利投入2、4亿元。高效农业稳步推进,全区新增高效种植面积19、75万亩。

3农田水利建设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3.1完整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能够有效降低自燃灾害对于现代农业的实际影响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的天气特征明确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于现代农业重要的作用。随着厄尔尼诺现象,全球气侯变暖等各种极端的气候变化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逐渐增加。去年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的出现了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干旱无雨的气候,抗旱的难度比较大、任务十分艰巨。我国相对薄弱的基础农田水利设施无法承担起抗旱救灾的大任,我国农业生产的损失非常的严重。因此,基础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现代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为此,我们必须建立较为完整的以抗洪防涝、防潮、蓄水、灌溉为主体的水利工程的完整体系,才能做到有效的避免洪涝、干旱灾害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巨大的损失。

3.2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现代农业是环境与人口、资源与人口全面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农业,以有效合理的配置交通、水利等资源,形成农作物、鱼类、畜禽、林木、果树和农产品的深加工相结合,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农业生产环境为基本要求,作为其中间最为重要的一环,水利对于现代农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有效的实现农田灌溉和排涝抗旱,是提高耕地的产出率以及水资源的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因此,现代的农业发展是以运转协调、功能齐全的农田水利基础设备和设施为基础的。只有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跟上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步伐,才能有效地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3.3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对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有利

农田水利的建设对于改善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有利。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对于现代的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如果没有完整的农田水利设备和设施,缺水干旱将会造成树木的干枯、草原的退化、土地的盐碱化变得严重、水土流失的加剧等等环境的问题;洪涝灾害则会造成粮食的绝收、疫病的流行、土地的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只有根本的解决缺水干旱以及洪涝灾害问题,才有可能彻底地扭转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不断的恶化带来的影响,实现环境与人、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增加投入,加大农田水利的建设力度。

第2篇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基础,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无论是着眼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是减轻农民负担,都需要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陈述了当前农田水利的某些特点,概括了农田水利的性质和所处战略地位,并对其如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意见。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当中,然而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问题(“三农”问题)。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加强农业基础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项目,是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前提。

一、农田水利的现状

一是所处地位重要,需要高度重视。“无农则不稳”,“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精辟地表述出农田水利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作为基础设施的农田水利,投入多,见效慢,管理难,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在很容易被一些地方的部门或人员忽视。对农田水利的重要性,需要不断加强认识,加大投入。

二是较强的群众性,农田水利遍及全国各地,与所有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事业,每年都要发动近亿劳动力从事已建成工程的清淤维护、水毁工程修复和新工程的建设。群众性、互助合作性是农田水利的重要特点之一。

三是有较强的公益性,需要政府部门牵头、扶持。农田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防旱、降渍、治碱等除害减灾功能;既可以为花卉、蔬菜、果园、养鱼等高附加值产业服务,又承担着农田耕地灌排,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

四是具有较强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按受益人口多少区分,小型农田水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个体或少数人的微型工程,如水窖、水池、浅井等;另一类规模相对较大、具有农村公共工程性质的泵站、水库、引水渠等。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多数公共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不能像乡镇企业那样搞市场竞争。用水权是农民生存权的组成部分,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让私人垄断。

二、农田水利的特点

农田水利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先决条件。农民是农田水利事业的主体,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是发展农田水利事业的基本原则。以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尊重其公益性的特点,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三、农田水利建设的战略地位

1.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基本国情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70年代后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也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供给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2.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是国家食物安全的保证。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水利设施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生产种植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除此之外,高效的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溉用水量,灌水方法与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同步。

3.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当然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实力,而具备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紧紧围绕“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目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努力提升防汛抗旱、饮水安全、农田灌排、水土保持等水利设施服务水平,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目标任务

今冬明春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目标是:完成西湾金钩垅水库和莲花河源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库区奖补项目25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奖代补”项目12处;完成农村饮水安全人口501人;完成水利冬修防洪基金投资项目3处。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年9月20日—10月20日):主要工作是落实工程项目和任务分解,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完成工程任务20%。

第二阶段(年10月21日—年12月20日):主要工作是抓住有利时机,全面动员,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工程任务的95%。

第三阶段(年1月1日—年3月20日):主要工作是各类工程全部扫尾,组织工程验收并投入运行。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领导,乡政府成立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村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

2、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工作的氛围。各村要把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冬季农业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浓厚氛围。宣传“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原则,宣传自力更生、自筹资金兴办水利的典型,不断激发农民参与治水、管水、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形成政府重视、群众支持、农民自愿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4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管理;出现的问题;解决办法

前言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最为基础的建设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我国农田水利的持续发展依靠的还是我国的小型水利建设工程。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相对来说较为恶劣的天气条件,这样就需要我国建立健全农田工程的建设体系,同时还要完善工程管理的相关细则,这种措施能够很好的缓解和处理自然天气给予我国农田建设带来的困扰和不便。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还可以给我们的农田建设挽回损失。但是由于我国的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导致了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一直没有很好的发展,这样就为我国的农田的整体建设布局带来了隐患,大力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1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管理的状况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了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是:小型渠道、桥梁、涵洞、灌溉站、排涝站等。现阶段我国地方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主要的建设者是村镇一级的政府共同建设。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水利部门专项扶持农田水利建设的款项;另一个部分是农业部门专项扶持农业开发新项目的款项。通常情况下,这些款项只能够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建设需要。这种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质量是我们现在非常担心的一个方面。文章针对这一方面进行六点分析。这六点是:第一点是前期的不深入的规划,工程建设的各个部门合作意识不足。第二点是重复建设很多,同时也会出现很多没有完工的建设工程,很多的工程在最后会出现工程的纠纷。第三点是现有的小型农田建设工程自身的施工不足,建设工程存在非常严重的老化问题,工程的季节性和缺水性问题非常的严重。第四点是很多的地方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设工程的投入严重不足,地方政府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和认知。第五点是存在着一个非常陈旧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谁人受益,谁人负担。第六点是基层的建设单位的自身能力不够,相对于其他的建设单位来讲是非常薄弱的,这一点需要加强。下面进行详细的叙述和分析。

(1)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管理中,前期的不深入的规划,工程建设的各个部门合作意识不足。

现在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通常是由几个单位共同建设,这种状况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就会比较混乱,尤其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多方面的参与就很难在工程的前期规划中有统一的意见,相应的工程前期的施工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的标准等都很难有一个非常统一的标准。每个部门都有自己需要执行和遵循的标准和利益要执行,这种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前期就有可能出现盲目建设和随意建设的情况。这样直接导致了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和设计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兼顾,不能从根本上释放农田水利工程利国利民的初衷;导致了旱涝等情况还是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管理中,重复建设很多,同时也会出现很多没有完工的建设工程,很多的工程在最后会出现工程的纠纷。

根据上文所分析的问题,现在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很难统一各个部门的执行意见。这样就会出现,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建成之后几年之后,由于不符合另一个部门的设计要求或者质量检验要求,被推倒重建。这样的做法就会给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带来重复建设的问题。这样首先影响的是当地的农民,其次影响的是建设资金;有的时候工程建设完毕交付使用后,政府或者是建设单位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建设工程的管理和看护,这样就会使得工程在受到毁坏的时候得不到及时的修复,不能充分的发挥出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浪费了国家的投入。

(3)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管理中,现有的小型农田建设工程自身的施工不足,建设工程存在非常严重的老化问题,工程的季节性和缺水性问题非常的严重。

在干旱的季节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功能问题就显现的尤为突出。现在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设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这些工程建筑已经长久失修,由于没有得到妥善的看护,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建设功能。农田设施的功能消失,直接受影响的是我国的广大农民,一旦出现旱涝灾害,农民会遭受到非常重大的经济损失。

(4)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管理中,很多的地方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设工程的投入严重不足,地方政府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和认知。

按照我国的水利管理的管理原则,水利的渠道下一级的水利建设管理权归口建设地所在的人民政府所有,水利工程的维修和建设费用全部由这一级的政府承担。但是根据我国的现有国情,我国的乡镇的财政已经是入不敷出了,这种情况下政府只有向上级的政府来说明情况,争取建设资金。现在的政府负责人为了自己的政绩,都在建设一些利民的工程,但是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将政府的资金投入这些长远的建筑投资的。因此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现阶段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

(5)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个非常陈旧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谁人受益,谁人负担。

我国的农民群众长时间的认为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应该是水利相关的部门进行出资修建和管理。但是总所周知,我国的水利部门主要是靠收取水费来生存。要是没有国家的专项资金进行农田水利的工程建设,水利部门是没有足够的经费来进行农田水利的基础建设的。现阶段的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应该实行市场化的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的农民和水利部门积极的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6)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管理中,基层的建设单位的自身能力不够,相对于其他的建设单位来讲是非常薄弱的,这一点需要加强。

我国由于乡镇一级的政府正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些原因。我国的水利工作部门存在结构不合理的地方。这些地方中,既有年龄层次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也存在成员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同时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我国的财政部门对于这些农田基础建设的投入太少。这样也就影响了我国的农田建设工程的日常管理。

2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中处理问题的建议

(1)建议一:我国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待和处理小型水利农田的建设工程中的管理工作,我们要重视管理带来的效益,要改变重视建设,轻视管理的现状。

(2)建设二:我们要着重的编制出工程管理的相关保护措施和具体的实施细则。

(3)建议三:我国要逐步的扩大农村中的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和科技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1]张秀娟,龙德红.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1).

[2]刘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2(24).

[3]郭建,承晓培,陈汉新.新形势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J].江苏水利,2013(7).

第5篇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农村经济发展及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以及农村稳定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在中央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和寻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合理有效的对策进行完善,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各方面功能,对农村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帮助。

关键词:

新形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问题;对策

0引言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农村发展中承担着许多职责,包括农田灌溉、生态环境改善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经济水平以及农业健康发展,所以,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十分重要。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历史遗留问题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当前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难以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因此,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必须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展开相应的探讨。

1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

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而言,无论是建设还是管理,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保证建设质量,提高管理效率,首先要明确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也就是有具体的负责机构。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责任主体并不十分明确,在经过改革开放前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从集体变为地方政府、农民,但是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对自身责任的认知并不够清楚,具体表现为大多数农民并没有主人翁意识,普遍认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责任在国家,自己只是使用者,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没有足够的重视,为了局部利益而忽视相关的政策,没有给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充足的人力、物力等有力支持。

1.2建设管理资金不充足

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中,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资金不足,就会造成建设中断或者建设质量不可靠、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等,进而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灌溉、防洪、排涝等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就实际情况来说,为减轻农民负担,在农村实行了税费制度改革,农业税费取消,是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失去的主要来源,虽然通过“一事一议”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问题,但此制度的实际执行水平相对较差,无法保证资金投入的稳定,导致建设管理资金缺乏日益严重。此外,政府财政支出作为建设管理资金的另一大主要来源,虽然其投入额度逐年增大,但是也难以满足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管理的需求。最后,社会资本也是融合建设管理资金的有效渠道,但并没有形成健康、合理的投入机制,建设管理资金短缺的问题较为严重。

1.3缺乏有效管理的体制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效果与管理体制间有着密切联系,有效的管理体制能够使建设、管理工作实现预期的目标,减少基础设施质量问题,避免管理中出现混乱无序的现象。然而,随着“两工”(义务工和积累工)的取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都需要由专门的岗位、人员来负责,虽然国家有相关的水利、建设等部门或机构,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市管局、乡镇之间由于彼此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等划分不够清晰明确,存在交叉或者模糊不清的情况,经常出现令出多门或者无人管理的情况,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现象较为普遍,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无法正常使用,给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造成极大不便。

1.4缺少规划与技术支持

合理规划和技术支持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规划混乱问题较为严重,直接表现有:分布不均、功能之间存在冲突、重建多建、协同性较差等,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也无法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在技术方面,主要体现在建设水平低、各种水利设备落后、管理粗放等,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功能低下,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不理想。

2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的有效对策

2.1依法确定责任主体

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责任主体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相应的责任主体。根据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政府作为各种基础设施的公共财政支出方,应

当是农田排灌工程的投入主体;而对于田间工程,其投入主体应当有政府、农户共同组成;在管理主体方面,政府依然是需要促进“一事一议”制度执行的落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自主管理,农民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使用者与受益者,通过“一事一议”制度来激发其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监督政府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相辅相成,从而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

2.2加强资金投资支持

针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资金不足的问题,首先,应当根据相关政策、法规,积极争取各项补贴以及资金,扩大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其次,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重视,合理预算,建立专门的专项资金;第三,充分利用社会与民间资本,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通过拍卖、租赁以及合作等方式,将各种市场资金纳入到建设管理当中,扩充建设管理资金体量;最后,还需要提高对各种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比如土地整治、以工代赈等)使用效率,通过统筹安排、严格执行等方式,避免出现资金挪用、滥用等问题,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2.3创新建设管理体制

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体制方面,纯粹依靠政府行政管理是难以保证建设管理工作取得良好工作成效的,创新建设管理体制十分必要。首先,在建设体制方面,将行政命令任务方式改为工程项目方式,设立项目责任人,由专门的建设队伍、施工队伍来负责,加强工程质量的验收,可以有效预防建设质量问题的发生,减少非必要的建设支出,提高建设效率、效果与质量。其次,在管理体制方面,针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产权不清晰的现象,根据“谁投资、谁受益、谁拥有”的原则,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将小型、微型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划分给农户个人,小型工程产权划分给有受益者组建的合作组织,经营性工程则可以通过法人负责、企业化原作方式来管理,减少管理工作流程与环节,明确具体管理者,从而使管理工作更加有序、高效、规范,极大地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水平。

2.4加强规划与技术指导

首先,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组织、指导职责,详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灌溉区域,计算合理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规模、类型,充分满足农田灌溉等需求,减少非必要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其次,加大技术引进,掌握先进技术与设备,将性价比适宜的技术、设备(比如滴灌、渗灌等)应用到建设与管理中,提升整体的建设质量与水平,减少管理工作难度,实现可靠、有效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建设管理机制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充分了解这些问题,积极探讨有效合理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是具有极为重要现实意义的。

作者:明星 单位:北仑区大碶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刘石成.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8):40-44.

[2]乔娜.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23):14425-14426+14428.

第6篇

昨天,我们召开了全州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大会,已经明确了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今天,我们接着召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就是因为产业发展必须依靠基础建设作为保障。去年,省政府先后召开了交通工作会议、农田水利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林业环保工作会议。为了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各会议精神,我们把各个工作会议的精神串在一起召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充分表明了基础项目和产业项目并举,两个工作一起抓、一起强的决心。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扩大内需和投资拉动战略,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力推进交通、农田水利、城镇和环保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的跨越发展打牢基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基础建设成绩显著,跨越发展能力提升

××当前最大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跨越发展就成为空谈,我们始终把打牢发展基础作为经济工作的关键举措,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使我州的交通、农田水利、城镇、环保等基础建设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为今后的跨越发展积攒后劲,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打牢关键基础,交通建设快速发展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通过多年建设,我州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立体、便捷的交通网络已具雏形,交通通达能力不断增强。主干道建设取得突破。香格里拉至松园二级公路的建成,结束了我州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随着香德、德维二级路前期工作的展开,拉开了我州三大主干公路建设的序幕。出口通道建设步伐加快。维福、香稻公路正在加紧前期工作,香宁公路已完成前期,德贡、香木公路正在加紧建设,香乡公路基本完工,四外通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目前,全州29个乡(镇)实现了乡乡通公路,乡乡通客车,乡镇通油路率达80%。机场三期建设圆满竣工。香格里拉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极大地改善了××的航空运输和机场条件。铁路建设进展顺利。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丽香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是全省推进的7个铁路项目中,进展较快的一个。由于丽香铁路地质复杂,据专家介绍,丽香铁路是国内乃至国际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比青藏铁路建设的难度还大,青藏铁路每公里的投资大概是3000多万元,而丽香铁路每公里的投资6625万元。铁路总长139公里,投资概算92个亿,甚至会超过这个数字。由于丽香铁路桥梁和隧道占整条铁路干线的72.9%,工期也由原来的4年改为6年,但我们要按4年内完工来推进工作。在丽香铁路项目上,我州打破常规,在立项批复以后,可研和初步设计同步进行,加快了丽香铁路的动工时间。丽香铁路有望在年内开工,××拥有铁路的梦想为期不远。

(二)夯实民生基础,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

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和命脉,是实现跨越发展基础中的基础。州委、州政府始终抓住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不放松,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农村的和谐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稳产农田建设快速推进。认真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不断完善渠系配套,高稳产农田地比重逐年增加。骨干水利建设取得较大突破。犁地坪、小中甸水库建设项目,“五小”水利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等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为改善我州防洪、灌溉、饮水条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推进沼气池建设,实施藏区太阳能温暖工程,沼气池和太阳能在农村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三)做实窗口特色基础,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城镇化是××发展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多年努力,全州的城市和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08年底,全州城镇化水平达到22.4%,三县县城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城镇设施不断完善。先后建成了一批城市道路、桥梁、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到2008年,县城日供水能力达5万吨,县城供水普及率92%;城市道路总长75公里;污水处理率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26%;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9%,人均绿地面积5.5平方米。城镇规划不断加强。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拉开城市框架,准确定位城市功能区划,完成了全州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大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香格里拉县城集中供热一期工程试点片区20万平方米、香格里拉县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香格里拉县垃圾处理场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德钦县城整治与拓展、维西市政二期工程顺利推进;希尔顿生态旅游文化商贸中心基础设施项目,正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城乡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推进住房货币化改革,按计划分步骤完成了离退休干部职工住房补贴的发放兑现工作;实施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困难农民的居住安全问题得到逐步缓解;城镇廉租房建设工程顺利推进。

(四)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立州之本。坚持生态立州,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及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植被得以恢复,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政管理工作;实施纳帕海国际湿地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完成了污染源和土壤污染状况第一次普查和调查工作,全面掌握了我州环境状况和土壤资源状况。进一步巩固“禁塑”成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全州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4%。处理好“三江并流”遗产地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州的交通、农田水利、城镇、环保等基础建设与跨越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就交通而言,到目前,全州还没有一级公路,二级公路123.4公里,占全州公路总里程数的2.52%;三级公路87公里,占1.78%;四级公路2995公里,占61.6%;等外公路1666公里,占34.1%,公路还存在着等级低、通达条件差、安全系数小的问题。就农田水利而言,全州高稳产农田面积为10.35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5.7%,且存在综合配套设施不完备,土壤地力退化,耕地质量下降,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从城镇基础建设看,全州29个乡镇中只有9个乡镇编制了总体规划,规划覆盖率仅为31%,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还未启动,规划工作相对滞后;全州城镇化水平比全省低11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4个百分点,城镇化程度还较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008年全州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20升,人均公共绿地5.5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8平方米,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仅为240元,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同时还存在着城市功能不完备,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存在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屡禁不止;城乡环境改善难度不断加大,全州污水处理率仅为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6%;天然林保护工作难度大,体制机制不健全,环境管理能力弱等问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发展的有利因素,国家不断加大对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我州今后一个时期跨越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随着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措施的落实,将对推动我州交通、农田水利、城镇、环保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进全州基础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州政府把今年确定为“重大项目攻坚再攻坚,民生工程落实再落实,维稳措施细致再细致,生态工程具体再具体年”。这是因为,全州经济社会能否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项目,尤其是重大建设项目的支撑,有大项目才有大投资,有大投资才有大发展,有大发展才有大效益,这个是我州跨越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全州各级各部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作为当前全州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的以重大建设项目为突破口,牢牢抓住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不放松,全面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今年我们决定实施19个重大建设项目和40个重要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要完成90个亿,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全力以赴抓开工、抓进度、抓资金、抓项目协调、抓项目落实、抓监督检查,一抓到底,全程服务、全程推动、全程监督。要实现××跨越发展,基础建设是先决条件,交通、农田水利、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着眼于拉动和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建设项目,突出重点基础,强化措施,推进全州基础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快交通基础建设步伐,实现全州交通跨越发展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一段时间,交通基础建设要按照建设一条铁路,两个机场,三大主干,四外通道和五千公里农村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思路,以建设连接滇川藏的重要通道为目标,到2015年建成铁路、公路、航空通畅快捷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逐步把××建成东部藏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一要加快推进丽香铁路建设,并争取在“十二五”前期实现通车,州人民政府将成立铁路建设办公室,全力推进丽香铁路建设,积极推进香格里拉至德钦、德钦至铁路前期规划工作。二要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为重点,基本实现州内主干道高等级化、出口通道和县乡道路油路化。争取三年内完成国道214线香格里拉—德钦二级、德钦—维西(塔城)二级路建设,新开工建设连接周边地区的香格里拉—宁蒗、香格里拉—乡城旅游北环线、香格里拉—稻城、德钦—贡山、维西—福贡等公路。以改善农村道路通达条件,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为目标,继续实施好县乡(镇)硬化通畅工程,加快推进无油路乡镇的路面硬化,每年实施并完成500—800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2010年全州所有乡镇实现路面硬化,2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通公路,并逐步硬化路面、提高等级,到“十二五”前期全州实现村村通公路。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做好香格里拉开发区松园段高速路、香格里拉—维西塔城二级路等骨干交通项目的规划、立项、可行性研究等工作,为××交通真正实现跨越发展储备好一批项目,到“十二五”末,香格里拉至松园公路建成高速路。三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香格里拉机场设施,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到“十一五”末再开通2—3条航线,争取早日把香格里拉机场建成东部藏区重要的国际口岸机场;要积极推进德钦小型机场前期工作,争取在2010年内完成前期工作。

就当前来讲,要推动丽香铁路尽快产生实物工程量,争取完成投资5亿元。香德、德维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已被列入2009年全省新建二级公路建设项目,目前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全州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积极采取措施,积极配合做好香德、德维二级公路前期工作,香德路争取在今年11月前开工建设,德维路也要在年内开工;同时,要加快德盐公路、羊拉公路、香乡公路、洛吉公路、德贡公路、香木公路、通村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度,香乡旅游北环线在9月份开工。通村公路要完成600公里的建设任务。2009年,交通基础建设要力争完成年初固定资产投资目标12亿元。

(二)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按照建设好六大工程(即中低产田地改造、骨干水源工程、骨干沟渠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安全饮水工程、防洪防涝工程)的思路,以兴修水利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积极推进小中甸水利枢纽和梨地坪、康斯水库建设步伐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对澜沧江沿岸及全州骨干水利工程和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除险加固、三面光防渗处理。要进一步加强以坡改梯和中低产田改造为主的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努力提高水利化程度,切实加强山区小型水利工程、基本农田地、农村节水灌溉、饮水安全、水土保持、乡村道路、农村电网、农村通讯、农村能源沼气、人畜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全州高稳产农田由2008年的10.35万亩增加至16.65万亩,净增6.3万亩,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州水利工程控制供水能力5043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2.26万公顷,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农村安全饮水8.97万人,防洪除涝保护面积达5.45万亩,受益人口达6.8万人;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50万立方米,提高城市用水供给能力。到“十二五”末,全州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0万亩。全州不同层次高稳产农田达到31万亩,全州年粮食产量达14.5万吨以上;水利工程控制供水能力65533万立方,有效灌溉面积33.825万亩。

今年,要继续加快推进犁地坪、小中甸、康斯水库的建设进度。犁地坪水库要完成投资8000万元,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实现水库蓄水;小中甸水库年内完成导流渠开挖,主体工程开工;康斯水库要争分夺秒地抓紧前期工作,争取今年年底开工建设。抓好五小水利设施和六十条骨干沟渠建设,完成100件五小水利和10条骨干沟渠建设。继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完成2万亩高稳产农田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农村电网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再实施1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道路建设。切实抓好项目储备,做好农田水利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实施好渠道除险加固、灌渠疏挖、水毁修复及综合治理等工程。优先解决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农村饮水环境及条件。继续做好中德财政合作××香格里拉人畜饮水项目的前期工作。抓好牧区水利试点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对我州牧区水利项目进行专项倾斜扶持。

(三)加快城镇基础建设步伐,推进城镇化进程

要按照“规划先行、拉开框架、打好基础、定位准确、突出特色、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丰富功能、美化环境、强化管理”的思路,城市、集镇、乡村规划都要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地进行规划,规划制定后要严格按规划进行项目建设,不能因领导的个人意愿而随意改变规划的内容。以香格里拉、德钦、维西特色文化城市和开发区窗口城市为重点,打造具有经济、文化、商业、社会价值“四值”的特色城市,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打造以香格里拉县城为中心,德钦、维西县城为两翼,连接滇、川、藏主要通道为轴线,经济开发区为窗口,主要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的城镇体系,按照城镇规模适度,职能分工明确,服务功能完善,布局科学、产业结构合理,民族特色突出的要求,建设具有高原生态、民族文化、时代气息的特色城镇。要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供排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照明、电网、通信、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25%左右,城镇人口达到10.2万左右;城镇供水普及率93%;污水处理率达到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80%;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35%左右,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供气、供暖、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象有较大改观,基本适应发展的要求,新增供水能力4.5万立方米/日,城镇供水普及率95%;污水处理率达到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5%;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当前的重点工作是:一要认真抓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转变规划工作滞后这一制约我州城镇发展突出问题;要把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充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经营城市的能力和水平。二要全力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围绕到2012年前把香格里拉县城建设为可容纳10万人、维西县城可容纳3万人、德钦县城可容纳1万人、开发区可容纳1万人,同时建设10个特色小集镇的目标,全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要重点抓好香格里拉县城希尔顿旅游文化商贸中心、香格里拉县城集中供热项目、香格里拉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维西县城市政二期、德钦县城拓展整治等工程,加快三坝乡、永春乡小集镇建设步伐。要求希尔顿旅游文化商贸中心9月份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千方百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几个五星以上酒店、饭店,做好火车站商贸中心前期规划等工作,城镇建设力争完成8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三要切实开展好民居工程建设,不断解决城乡群众住房困难。要积极向省和国家汇报和争取,并结合实际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等建设。今年,向上争取的廉租房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资金要比去年有明显增加,力争建设廉租房2万平方米,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3500户。四要不断做大做强房地产业。今年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和鼓励房地产业发展,全年全州力争完成房地产投资3.5亿以上,把房地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五要加强城镇管理工作。要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配套健全的管理体系;实施综合执法,发挥整体功能,强化执法队伍的素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卫生意识和道德修养;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路子,促进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打牢生态基础,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我们要站在全国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始终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原则,把保护××的生态环境这根主线贯穿于全州经济建设的全过程,一定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都要以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为前提,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到2010年,争取全州森林覆盖率要达到74%以上;三县县城及开发区空气质量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内;两江流域水质达一至二类标准,一、二级支流达到二类标准,高原湖泊达一类标准;三县县城及开发区自来水使用率达95%以上,尽快对饮用水源进行划定保护,使水源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0.6平方千米,封禁治理面积6300平方千米。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早日启动香格里拉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对生态良好区采取抢救性保护,生态功能脆弱带积极恢复,农村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到“十二五”末,全州森林覆盖率要达到77%以上,以“两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重点,有效地保护“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工业园区污染得到集中控制,城镇和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状况全面改善,基本满足小康社会的要求,初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们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要按照《“两江”流域生态屏障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做好“两江”流域生态屏障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二要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进一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结合农林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和鼓励发展有特色的经济林基地。三要紧紧抓住中央在财政转移支付中增加对生态脆弱和生态保护重点地区支持力度这一机遇,继续向上争取生态补偿政策和项目。四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省政府下达我州的环保目标任务完成。五要逐步淘汰和取缔生产工艺落后、产能低、高污染的中小企业,积极引进环保型、节能型的大企业,从源头上抓好、抓实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六要继续深入开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作,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解决草场过牧问题,实施2.8万亩公益林管护,加快推进纳帕海湿地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2009年完成纳帕海水质处理,达拉河整治工程投资5000万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按照《××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要求,有步骤、分阶段、规范有序地推进全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七要认真贯彻执行迪政发〔2006〕25号文件精神。目前,在矿业、水电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林地和林木遭到破坏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迪政发〔2006〕25号文件对保护林地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并提出了强有力的措施,继续落实好这份文件精神,对我州保护林地,提高森林覆盖率和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解决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矛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八要继续做好城市面山污染治理,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20平方公里。九要加强农村替代能源建设,大力推广沼气池、节柴改灶和太阳能,今年新建沼气池2000口。十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力度,合理、有偿、规范、有序地依法进行开采,严禁破坏性开采,把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促进基础跨越

第7篇

一、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政府管理力度不足重视度不高由于政府以及相关管理单位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做不到有效地管理,并且意识不到相关的灌水工作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产生了很多问题,例如,没有完善的管理农田水利的机构,这就会产生农民在浇灌农田时用水方面的问题。还有就是由于管理力度不足而引起的个人垄断问题导致农民用水的权益遭到迫害。所以相关部门必须要将农田水利建设重视起来才能有效将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起来。2、水利设施的老化问题目前我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资金的投入并没有规范的标准制度,这就会发生农田灌水设施不能得到及时的保养和只将设施建好却不组织人员进行管理的问题。但是,在对农田进行防旱、灌水和储水等工作时,必须得需要能有效工作的水利设施,那么也就是说完好的水利设施是保证农田用水的关键。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有434个大型的灌溉区,中小型的灌溉区有4万多个。但是却因为水利设施的老化而导致能正常工作的设施只占全部的40%左右,这对于想要很好的解决我国的18.26亿亩耕地的用水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国应该在建设完水利设施之后还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老化的设施应该做到及时的修理并且还要定期的做好保养工作。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措施

1、政府加大管理措施和资金投入政府在建设农田水利方面要以“三农”经济为主要前提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以及建设我国全面的小康经济发展为前提条件。一方面在经济上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水利建设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资金有限还需要广大农民一起组建集资体系,以保证能在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时资金方面不出现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政府的管理力度问题,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水利管理机构,坚决打击一些独自垄断水利的组织和个人,使农民都拥有公平用水的权利。政府还要积极的出台管理措施以及建立管理机构并且做好宣传工作,并且运用一些奖励制度和利益激励等让一些企业和个体农户都能按照条例进行用水。这就可以解决有些地方浪费水资源而使一些水资源不足的地区还得不到用水的问题。2、有效的普及灌溉技术农田的水利建设还是要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之下进行的,那么这就会发生农民在灌溉技术方面产生缺陷,也就不能将水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例如,再喷灌带就要利用其水压不需过高、投资较少和方便管理的优越条件有效地减少资金的开销以及节约水资源的利用。对于农户普及灌溉措施不仅仅能可以节约用水最重要的就是能更合理的灌溉农田,是产量达到最大化提高。但是只是普及灌溉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农民对于节约用水技术不能自觉的实施。因此,就需要相关部门也要尽快出台管理措施,对于节约用水的奖励制度及其相反的惩罚措施。3、农田水利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利用首先,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建设队伍是保证水利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农业发展的竞争趋势尤为严重。那么就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对新技术和新科技加以运用,并且该管理队伍还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最终将农田水利的建设工作做好。其次,就是国家要积极组织人员开展水利建设的科学研究工作,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技术,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开发出符合当地的灌溉技术。这不仅能保证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还能最大化的增加粮食产量。

三、结束语

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我国有很丰富的历史经验,并且还可以受到农户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的水资源不足以及农业基础薄弱而导致农村经济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得不到有效地发展。因此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要根据解决“三农”问题为关键,充分的解决水资源和农民意识的问题。坚持开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作者:耿云仁

第8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要求越来越高,但水利工程建设在现在农业生产建设中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农业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是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只有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才能更好的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1、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直以来,我国的很多江河都是在无控制或者是控制程度很低的自然状态下,人们在对水资源进行利用的时候出现了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的情况,在农田水利建设得到一定发展以后,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很多的水利工程不断的被建设。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大江大河的治理比较重视,但是,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存在着投入不足的情况,原有的水利工程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很多的水利设施出现了淤塞的情况,导致农业抗灾能力比较弱,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我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2.1、农田水利建设关系社会的稳定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社会建设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农村、农业以及农民问题是制约我国改革发展以及建设方面的基础问题,对“三农”问题进行重视,同时,进行改革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要对“三农”问题进行更加重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农业更好的发展,保证农产品的供应,保证农村稳定发展,实现整个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2.2、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耕地面积较少,农业效益低,人口压力大和水资源严重的问题,因此,要想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要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重视,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改进灌溉技术和条件,对粮食产量的稳定性进行保证。

2.3、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因此,农业的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非常必要。

3、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管理问题

3.1.1、资金问题

农田水利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则设备无法充分调动、建设无法顺利进行,效益则难以发挥。目前,政府在技术研发方面提供了大量资金,而非基础建设,导致无法对症下药,难以具体实施。造成政府虽然对水利工程作出财政补给,却收效甚微的尴尬局面。

3.1.2、后期维护问题

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后期的维护和管理不当,仍然功亏一篑。由于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各个部门的执行能力不一致,设备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修理或者随意更改施工路线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成本加大、供水不利,效益欠佳。

3.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技术问题

我国农田水利的水资源利用率低,主要是由于不能掌握小畦灌溉技术所致。因为相当一部分农田有着面积小、不平整的特点,小畦灌溉技术不足导致灌溉用的水资源粗放管理,利用率不高。再加上,基层工作人员包括大多数的农民技术水平有限、节水意识不强,导致水利工程的效益不能最大化。

3.3、农村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工程规模也在加大,但是由于受到以前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水管部门机构臃肿,非工程管理部门人员过多,人浮于事,而真正所需要的低、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却少之又少,这就严重影响着水管部门的发展。

4、我国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对策

4.1、合理规划,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农村水利工程的施工和建设,必须要合理规划,完善制度,要根据先申请规划,然后审批、施工,最后工程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要大力宣传,提高认识,使农民充分了解水利工程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头等大事,自觉保护水利设施。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使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能够有章有序的顺利进行。对于经济许可的地方,乡镇或村级部门基本能承担水利工程日常管理的财政需求,有关部门可采取适当形式进行补助,提高他们管理的自觉性,并在施工技术、管理技术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规范、有序。

4.2、水利建设体制改革

国家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革方针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①农村水利工程私有制改革;②农田水利工程全方位管理制度改革;③地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管理改革;④农田水利工程经融投资项目管理改革;⑤还有农田水利工程民主服务体系改革。

关于农村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问题,要将工程主题权利和经营权利科学化管理,对于转让和问责方面,要特别实现良性运作与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发挥指导作用,帮助管理制度的优化,使农田水利工程在科学制度的运作管理下,实现更高的实际运用价值。

4.3、提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无论在设计、建设方面,还是在维护维修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帮助基层搞好规划,项目设计时与其他区域技术人员积极探讨,选出最佳设计方案,现场施工时,划线打桩、测量计算、施工指导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可以举办农民水利建设施工技能培训班,印发施工技术培训资料,技术人员对农民群众进行面对面指导,培养农民技术骨干。水利设施管理人员也应加强学习,水利局定期举办培训、考核项目,对新聘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所有技术管理人员参加考核,考核优秀人员可以进行适当物质奖励。

4.4、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发挥整体效益

对于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政府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初期,应当以长远、统一规整的思想进行设计,使得新建工程与原有工程相配套,并积极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探索多种有效的形式,充分发挥已在建工程的最大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机制顺利有效的运行。

4.5、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监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要与工程监理人员有序配合,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勘测,并及时填写检测记录。尤其是对水利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的设备、钢材、混凝土等材料的质量,更要严格把关,必要时让某些资质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并鉴定方可使用,这样不但保证了水利工程建设资料汇总进入施工档案,也为以后工程完工后的质量检测、综合检查验收等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结束语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一方面要深入分析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抓住良好的发展契机,科学优先发展农业水利,不断将农田水利工程发展重视起来,其次就是要勇于迎接挑战,积极面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国家和政府不断的优化和改革,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水准建设。

参考文献

[1]郑国昌.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效益的对策探讨[J].江西建材,2014,15:109.

第9篇

Chu Jinyu;Hou Junq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Beijing 100192,China)

摘要: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如经费不足、产权不明、运行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Abstract: Irrigation works is agricultural lifeblood. Construction of small-scale irrig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output,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Meanwhil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for China's small-scale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such as funds inadequacy, unclear property right and unreasonable operation mechanism etc. In this paper, thes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n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 水利项目建设 项目运营管理

Key words: small-scale irrigation;construction of water projects;project operation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93]/F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321-02

0引言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按建设规模划分,属于基本项目建设中的小型项目(3000万元以下),其辐射和服务范围窄、规模小、建设投资的额度少;按项目隶属关系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划分,分别属于地方项目和生产型项目。小型农田水利主要包括农田灌溉和排涝水渠修建,蓄水塘坝及引水泵站,取水机井,配套建设等内容,它可以蓄水排涝、缓解旱情,同时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具有大中型水利设施所不能替代的直接作用。然而,实地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的功能越来越弱化,在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建设方面

1.1.1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不足首先,国家财政及地方政府对小型农田水利(小型项目)的投入不足。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量是不断增长的,然而这些资金多用于对大江大河(大中型项目)的治理。《水利统计年鉴》表明,中央水利建设投资主要是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投资治理,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等。但是,国家财政用于水利支农的资金是有限的。其次,农户投资欲望和能力缺乏。实行家庭承包制度后,由于土地细碎分散且面积小无法形成规模,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的条件有限。同时,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较小,农业同其他行业相比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农民自然会减少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

1.1.2 用水机制不畅,水利设施产权不明由于多数村集体未能组建用水合作组织,过度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不可避免地引发农民杂乱无序的用水行为以及小水利重复建设。另外,水利设施产权不明。未能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确立农村的用水规则,农田灌溉的可分性和排他性也没有合理有效地进行处理,致使不交费的农户也在灌溉中受益,这时,不少农户就有了贪图功利的行为。

1.1.3 灌溉技术水平低,农业科技薄弱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2/3 的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9,造成水利资源的极大浪费。首先,资源浪费型的传统落后生产方式,造成了农业水资源严重紧缺和浪费并存的局面。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村并不重视地面灌溉中的高新技术。另外,对节水农业综合系统的认识较为片面,忽视节水管理及其配套的政策法规。这不利于区域水资源的整体、高效、持续利用,致使在节水推广中对新的灌溉技术盲目崇拜,而对节水新技术的适用范围及投入产出比缺乏系统研究,以至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却不能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1.2 管理运营方面

1.2.1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人管理农村现有的水利设施很多是上个世纪修建的,排水标准很低且功能普遍弱化。这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除,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田间的一些水利设施(小型水坝、池塘、沟渠等)多是计划经济时期修建的,由于管理粗放,有的已是杂草丛生、排灌不畅,使有限的水资源没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由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统一规划以致农民随意在良田上大肆开沟挖渠,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而且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1.2.2 农村基层干部组织工作困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属于公共产品。农村的税费改革使农村的公共积累和提留被取消,进而导致农村原来的“两工”政策被停止使用,使得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民的集体组织能力和统一调配的功能被弱化。一旦村里的每一件公共事情都要通过“一事一议”的既定程序来进行,这就很难统一农户分散的思想。因此,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要做好农民的组织和动员工作确实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和困难。

1.2.3 灌溉用水管理体制和政策不够完善首先,灌区没有经营管理的自。灌区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收取水费,为了自身的利益,自然愿意鼓励用户多用水,进而造成水资源浪费。其次,没有实行梯级水价。同等的水价使得农民在节约用水后经济上不能得到实惠,从而认为实施节水灌溉没有任何益处。以上管理机制必将导致不论是管理部门还是用水户,都缺乏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2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与运营维护中的资金筹措

2.1 建立国家、地方、农民三者结合的小型水利建设与管理投入机制首先,国家应该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特殊性和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划拨出一定专项资金对农村的塘、坝、沟渠进行修建规划,确保有一定的比例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其次,政府应该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自己的工作目标,从实际出发,分清轻重缓急,有重点、分步骤地解决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政府可以根据水利设施的渠系等级,在考虑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的条件下,给予不同比例的财政补助。同时,抓大不放小,保证本地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条件年年有新的改善。最后,农民应明确对自身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的投入义务。农民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受益者,因此,在对其投入中,农民应该占相当大的比重。另外,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办法,把农民分散经营的思想统一起来,调动其积极性,同时,探索民营水利建设与管理办法,鼓励民营水利建设,有效地扩大水利投资渠道。

2.2 选择适宜的融资模式不论国家、政府或个人,任何一方都很难独立承担起小型农田水利这一重大的工程,加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其特殊的属性,即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要“团结治水”。以水利合作社为基础的PPP模式就是其中一种较好的方式,它是公共部门和用水户以合同方式确立的,基于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机制。农村水利采取这种模式时,私人投资者(包括用水户)可以通过收取水费获得收益,增加其投资积极性;公共部门参与投资管理,可以对合作组织进行有效地监管,更高效地为农户提供服务;政府更看重的是水利设施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水利合作社对水利设施具有经营权,是主要的投资者,并从中获取收益。因此,这种模式能达到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的共赢及价值增值。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与运营维护中的制度创新与机制构建

3.1 强化管护制度,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顺利进行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管理制度改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农民参与建设的管理机制。积极倡导农民参与农田水利项目规划,对于跨乡(镇)、村的河流、沟渠、塘坝等区域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由县乡(镇)政府组织受益乡村或其自愿组合开展相互协作。统一规划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整修。同时,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限额内实行统筹安排,采用借工、换工或有偿用工等办法组织实施改革。为此,各级地方基层组织或部门应密切协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新局面。

3.2 明确产权,增强农民责任心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不断放开、放活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权,调动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积极性。对于使用、受益农户较多的水利设施,可打破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集体所有的方式,组建农户水资源协会来承担农村水利技术设计的建设和维护,从而避免集体建设、维护滞后的问题。同时,将农民水资源协会作为一个投入、建设和受益主体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与维护,增强农民维护设施的责任心。

3.3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科研工作稳步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步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积极采取如激光平地、间歇灌、膜上灌、管道输水和小畦灌等技术,因为实施这些技术的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农民易于掌握,节水效果也比较明显,并且特别适宜我国农村生产责任制的管理体制。另外,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与建设,推广滴灌、渗灌等先进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目前,国外已有较成熟的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的科研成果,我国也有大量适应不同水文环境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如:黄土高原的水窖集水法、新疆的坎儿井引水法以及水袋缓渗法等。

3.4 加强水利灌溉管理,提倡节水意识,建立激励机制农业必须在节水中求生存、求发展,走“节水增产”的道路。目前一些地区实行的阶梯制水价制度有较好效果,即适当提高灌溉用水价格,并根据该价格按实际用水量收取水费。同时由国家向农民发放灌溉用水补贴,补贴费用的高低,以当地采用常规灌溉方式的灌溉定额为度。节约用水者,补贴费会有少量剩余;用水浪费者,则需要自己多付款,这种机制可以很好地激励农户节约用水,从而促进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好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在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国家也要依据农村的经济承受能力,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编制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切实可行的农村水利计划和实施方案,从而有效地指导小型农田水利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兴佳.浅谈农村水利基础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92.

[2]涂继光.加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农村事业发展[J].江西水利科技,2010(4):296-297.

第10篇

【关键词】 农田水利 灌溉 问题 措施

1 农田水利灌溉的现状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多建于上世纪,为大部分山区丘陵区的农田灌溉、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当时历史客观原因,工程建设标准低、渠系不配套、配套渠道未衬砌,且工程运行几十年,渠道垮坍、淤塞、渗漏等病害特别严重,致使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浪费了大量水资源,有效灌溉面积长期不能达到设计标准。灌溉保证率低,尤其尾部灌区的灌溉状况恶化,每年春灌用水高峰,或伏旱季节,水量难以灌到田间,造成平水年尾部灌区不能适时栽插、甚至无水可灌的严重缺水状况。严重阻碍和约束工程效益的发挥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农田水利灌溉面临的问题

2.1 渠系配套不完善、防渗衬砌率低

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处于山区及丘陵区,所在区县大多是国家级贫困县,地方经济较差,财政无力投入资金建设水利工程,工程建设的地方自筹资金不能落实,致使工程建设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加之山区及丘陵区工程建设难度相对较大,工程主体完工后,往往无资金投入建设配套工程。至今还有不少有“肚”无“肠”工程,致使宝贵的水资源设施闲置。配套渠道防渗衬砌率低,大多渠道为土渠,经多年运行渠道垮坍、淤塞、渗漏等病害情况极为严重,渠系水利用率低,造成尾部灌区平水年缺水或严重缺水,工程不能完全发挥其效益。

2.2 灌溉方式落后

灌区现在仍是人工作业,手工操作,以传统方式配水的管理方法,直接影响水量的合理分配和节水措施的实现。田间灌水方式落后,水量浪费严重。大多灌区目前仍是采取大水浸灌方式,往往是上游大量跑水,而下游又无水可灌,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3 管护经费严重不足

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和政府从总体上不断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由于各个地区实际情况复杂,如各类水利建设工程多在相对偏远的地区,管理工作面临点散、线长、面广的困难,地理环境相对也比较恶劣,随着管理要求和实际需求的提高,管理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大,管理费用的支出必然会有所增加,就目前而言现行的管理经费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总额并不是很大,根据标准划分的话管理经费相对比较少;另一种情况是实际的水利工程战线比较长,地点偏远,建设周期长,建设期间沿线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协调和落实,这些都需要充足的工作经费。另外还有其他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维修管理经费的增加。同时由于国家政策一直都照顾农民的实际收入,在灌溉水费的收取和制定上相对于工业和城市用水都偏低,而现实中农民用水占据很大的份量,从而导致水费收入的实际减少。各种原因的综合,导致实际的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2.4 农民本身对水利建设积极性不高

由于农副产品价格较低,农民的种粮极积性不高,近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地方很难组织劳动力对水利工程建设投工投劳进行岁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粮价的高低直接关乎到农民的切实利益,现今粮食生产成本投入越来越高,农民的整体收益增势趋缓,在农田效益变低的情况下,很多农民产生了种粮不如打工的念头,很难组织村民对工程进行岁修、维修。

3 解决问题的措施

3.1 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

一是从每年的土地出让金中拨出部分款项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充分开发农田水利资金的来源渠道。二是水利投入资金不仅要在总的数量上有明显的增长,还要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要改变现有的各级政府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比例,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比例,在提高水利建设总资金在国家投资中的比重的同时,严格对政府专项水利资金的使用,完善与水利设施建设相关的政策制度,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扩大收入。三是加大金融政策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供信贷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性贷款业务,政府制定相关的优惠方针,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弥补实际需求中资金不足的状况。

3.2 健全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

主要是中央政府部门加大对水利专项资金的补助力度,地方政府部门同样要扩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实际资金投入,从而引导农民自愿加入到水利建设的队伍当中。这样明确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由政府承担,农民的加入是基于自愿原则。政府要实行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树立对种粮的信心,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按照多劳多补的原则,加大对一事一议的奖励力度,提高农民对修建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

3.3 重视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解决现存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损坏问题和加快水利设施更新速度的有效途径,要有重点地推行农田水利建设,大的产粮基地要优先建设。加强对重点灾区的治理,建立科学有效地灌排体系,力求做到旱涝保收的建设要求。

3.4 有效灌溉面积的扩展

有效灌溉面积的扩展是提高我国农业产量的有效措施,但不能为了盲目地扩大灌溉面积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破坏,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综合考虑本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不能造成先开采后补救的局面。要根据全国的地区粮食的产能调查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都很充备的地区开发具有潜力的新灌区。

3.5 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

节水灌溉技术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基本国情下,提高对有限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的根本方法。要将农田水利建设和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对节水设备的补贴力度,将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落到实处,重点建设好节水灌溉示范区,从经济成本上分别给农民和国家带来切实的收入。

3.6 因地制宜兴建中小水利设施

这对于山丘区发展农田水利有重要意义。要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3.7 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继续深入开展国有水利建设单位的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落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开支,中央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力度。进一步明确水利建设项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将责任的承担落到实处,改变传统的单一水利设施管理模式,寻求建立多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本着节约用水、减少农民开支、有效灌溉的目的出发点,实行水价改革与政府适当补贴并行的举措,从根本上为农民谋取利益。

4 结语

针对目前水利设施的现状,必须要在新形势下把握好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难点,把水利设施建设视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使我国农田水利灌溉事业达到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田水利现代化道路。

5参考文献

第11篇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公共性社会资源。河南省唐河县地处南北气候和山丘到平原两个过渡带,历史上旱涝灾害十分频繁。建国以来,唐河县修建了各类水利工程,全县基本上形成了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历史上“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状况有了一定改变,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一直以来降雨少、水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时空分布悬殊等客观不利因素制约着唐河县农业发展,所以必须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和保障。中央把粮食安全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列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首位。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水利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投入严重不足,灌溉设施老化失修目前唐河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18万hm,新增节水工程面积达到2.5万hm2,但这些灌区大多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受当时条件所限,工程设计标准低、建筑材料质量差、配套率低,造成工程“先天不足”。同时这些工程已投入运行3O年以上,由于缺乏必要的维修、改造资金,工程长期带病运行,致使工程效益衰减严重。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地方水利建设力度,但是资金的使用仍是捉襟见肘。

(二)防洪除涝标准低,抗灾减灾能力弱唐河县地处南北气候和山丘到平原两个过渡带,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汛期降雨集中,加之受地形条件的影响,防洪能力低,洪涝威胁严重,干旱缺水问题突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的不断恶化,严重暴露出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重建轻管等问题。

(三)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景观建设和公共生态环境用水不断增加,废、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生活污水、垃圾、工业废水的有机污染以及农田施用化肥、农药的污染严重超过了环境容量,致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现有水资源量供需矛盾会更加尖锐,许多新的危及饮水安全的因素,造成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显著增加,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三、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一)加大水利建设政府投入力度,建立投入稳定的增长机制水利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政府应承担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把水利建设纳入地方预算和基本建设范畴,设立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县级以上各级财政每年对水利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人增长幅度,保证水利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近年来,中央适度加大了对水利的投入力度,而且水利投资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农村水利建设投资比重占水利总投资的一半左右,极大的加快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进度,促进了农业生产建设。在国家加大投入的同时,还吸引了一些社会资金投入,使农田水利建设逐步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二)强化工程管护机制为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各地应坚持建管并重,在抓好工程建设的同时,认真落实各项运行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如在机井管理上,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对个人投资的机井属投资者所有,井长由机井所在地块主人担任;村委投资的机井由村委集体所有,指定机井工程所在地块户主为管护人等。这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重数量、轻质量,重审批、轻实施,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做到了有人建、有人管、有人修,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三)保障农村生活、生产用水,加大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危害,也违背了中央对于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优美、经济发达的城市中,这就与目前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形成了矛盾。如何既不影响城市的发展速度,又要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问题。城市河流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的标志之一,它不仅为城市提供水源,也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但是由于多方原因,目前我国城市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如何治理好城市河流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12篇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伴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关注,尤其是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干扰,如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乡村自然景观丢失、局域生态系统的改变,都严重影响乡村的生活生态环境。只有加强实现工程合理建设,才能保障其对农业生产与生态循环的影响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小农田水利 生态化 乡村环境

充分了解水利工程对农田的影响,对比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宗旨和要求,对水利工程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从问题出发,找出平衡工程与农田间的关系,这是建设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思路。第一,做好基础建设。通过科学合理施肥,从而控制农业污染,保持生态健康。第二,做好结合工作。通过将生态、工程、农田、技术充分结合,建立水、土、林、物的有机结合,形成小型农田生态圈。第三,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合理配置水土资源,以改造、优化代替传统建设手段。第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出长远规划,保证工程效果的长效性,保证生态循环。

一.引起环境恶化的原因

(一)规划、设计方面的原因

1、缺乏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

在缺乏统一的河流规划情况下,在河流上修建水闸、节制闸等建筑物,开始时估算的来水量是有保证的,但后来由于在工程上游或承雨面积范围内任意修建其他同类建筑物,拦截径流,致使工程区承雨面积日益缩小,来水量响应减少,影响工程的设计灌溉效益。在利用地下水为主的工程区,由于缺乏统一的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任意打井,成井密度和抽取地下水量超过开采量,以致引起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容易使机井报废,大面积土层沉陷,沿海地区还可能引起海水入侵。

2、重灌轻排,重建轻管

小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水闸,节制闸,塘坝等引起工程所在地区地下水位抬高,渍害加重,容易引起土地盐碱化。加之罐区排水系统不健全,大雨时排水不畅,引起田间洪灾,加长渍害周期,影响作物生长。

(二)管理方面的原因

1、工程使用方式粗犷,生产过量投入

灌溉用水管理不善,缺乏严格的用水制度,且灌溉技术粗放,致使灌溉水大量浪费,补给了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招致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缺乏完整的配水计划,致使不同区域罐区受益不均衡。生产投入过量,在灌区内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随灌水而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使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对作物和人畜用水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局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对生态健康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缺乏水质监控和管理制度

在工程灌区兴办有污染性的工厂或养殖场,投放大量动物粪便饲料,未经处理的废水也大量排入灌区、塘堰和低洼地区,水体过营养化,爆发蓝藻,水体变为死水,土壤和作物污染严重,使灌区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民的健康也受到严重影响。

二.建设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的措施

(一)在规划设计方面

1、统一流域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必须根据统一的流域规划,兴建引水灌溉工程,务必使已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水源得到切实的保证,合理分配引用水量,严禁任意建坝蓄水和抽引河水。在规划中,对兴建工程以后对周围地区地下水位的影响做出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大面积利用地下水灌溉的井灌区,对机井密度,开采强度等应做出全面规划,严禁在计划外的随意开挖机井或加大抽水强度。在容易渍化地区,必须贯彻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使用的原则,实行井渠结合灌溉,以控制引取的河水量,保持灌区地下水位均衡,防止土壤盐碱化。

2、灌排兼重,做好用水规划

必须贯彻灌排并重的原则,特别要重视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健全田间排水系统,畅通出水路。做好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乡镇企业用水规划,保证饮用水清洁,防止废水污染水资源。

(二)在管理方面

1、加强灌区计划用水,防止生产投入过盛

加强灌区计划用水,合理分配灌溉水量,防止水量浪费,保证上下游用水均衡。开展渠道防渗工作和节水推广技术,特别是排水系统的配套,使大雨时农田不积水成涝,能控制地下水位,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农业生产中,农家肥与化肥农药结合使用,严禁为了作物产量过分使用化肥农药,种植作物要多品种相结合,避免因作物过于单一而爆发的大面积病虫害。

2、建立水情水质监测站,加强宣传教育、

在灌区内建立水情水质监测站,定期对灌区或承雨区水质进行监测,防止工厂和养殖场对水质的污染。在灌区内全面开展绿化美化工作,把兴修水利和改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加强水法宣传和法治教育,提高人民用水护水意识。

生态化问题是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建设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需从工程管控着手。第一,建立生态一体意识,做好工程规划。充分考虑工程、农田、农民间的关系,从各方角度平衡资源,做出最经济合理的工程方案。第二,坚持生态平衡原则,把控工程各环节,在执行过程中以实用为原则,一方面提高工程效率,另一方面坚持工程的合理性与实际性。第三,养成维护生态习惯,做好工程维护。加强对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充分有效的发挥出工程效用,实现最大化效益。第四,实现生态化型工程,把握细节。在设计、实施、维护、使用的全过程中,注尤其在设计中需重点关注工程对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与充分性。

参考文献:

[1]赵丽丽.论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J]人资社科.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化、生态化研究》课题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化、

生态化研究》成果综述[J].2012(4)